:酿酒葡萄的栽培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31:48

作者:和硕县 | 文章来源:和硕县 | 更新时间:2008-11-4 16:13:51 | 【字体:小大】

一、气候因素是葡萄品种区域化的主要指标
 
在法国,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只有在某种特定的土壤中栽培的葡萄,才能酿造出具有特殊风味的世界名酒.他们认为土壤对葡萄的栽培区域的划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世界广阔的葡萄产区来讲,这种以土壤进行葡萄区划的情况、不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影响葡萄品质和葡萄酒质量的因素是综合性的.仅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气候对葡萄的生长、结果和葡萄酒的优劣起主导作用,气候因素已成为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光照、量度、降水等天气条件都是葡萄生长和结果所必需的,特别是夏秋季的天气状况。
 
1、光照
 
太阳光是葡萄进行光合作用唯一的能源.是葡萄进行能量和物质循环的动力,葡萄产量和品质的90%—95%来源于光合作用。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总能量为每秒3.7×1033尔格、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如果太阳辐射的能量为100,经过大气层反射回太空的能量为37%,余下的63%穿过大气,其中20%为大气增温和大气运动,达到地面的只有43%,如果这43%全部为植物吸收,植物呼吸又消耗掉7%,蒸腾作用消耗掉34%、最后被植物固定的能量只有太阳光总能量的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太阳光的成份中,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波长为380一710纳米(1nm1000微米).或400—760纳米。20世纪20年代美国科学家R.埃默森等人研究光合作用时,发现在光合有效辐射380—710纳米范围内,光合作用量子利用效率仅有22.4%,光合作用量子效率之所以这样低,说明植物在吸收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时,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变为热能浪费了。因此,实际上目前农作物转化太阳能的效率远远没有达到2%的水平。
 
自然条件下,由于光饱和现象和其他原因,还要浪费许多太阳能.真正消耗于光合作用的太阳能量在许多情况下,还没有达到太阳总能量的1%。在我国一般葡萄园太阳能的利用率仅为o.5%左右,现代科学一直在追求利用太阳能,提高转化率、挖掘增产潜力以达到高产优质。
 
葡萄是喜光作物,几千年来人们为它搭架和整形修剪。以便使它获得更充足和合理的光照。近年来、人们仍然通过架式和修剪的改革,为葡萄创造更加适宜的叶幕微气候、以改善每片葡叶片的光合效率来达到优质和高产的目的。
 
在葡萄生长季节、充足的光照使花芽分化良好,叶片生长色绿。肥厚。新梢粗壮、果实着色良奸,特别是对光照特别敏感的欧洲种葡萄,只有在阳光直射条件下才能着色正常、不象康克、卡它巴、黑虎香等欧美杂交种。在散射光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鲜艳的颜色。正因为葡萄对光照的特别需求,因此,葡萄产区的光照条件都比较好,而在那些“天无三日晴”的我国南方省区,就不能生长出品质优良的葡萄,甚至不能栽培葡萄,因为在长期阴天多雨气候条件下,葡萄叶片薄而黄绿,新梢徒长或细弱、叶柄伸长、花芽分化不良,常产生小果穗和造成落花落果。由于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少。葡萄营养不良,葡萄产量下降,品质低劣,新梢不能充分成熟,越冬性差,易发生冻害。
 
葡萄对光照的需求,也并不是光照越强越好。夏季中午高温伴随着强烈的光照,果实在强光的照射下、果面温度可达50℃以上、葡萄的日烧病常会发生。叶片在中午光照条件最好的时候、则又会发生“午睡现象”。什么是“午睡现象”呢?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曲线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峰型,中午光合作用最强,光合速率最高;另一种是双峰型,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光合作用的高峰.而中午处于光合作用的低谷,就是所谓的 “午睡”,英文称为midday depression。葡萄有明显的“午睡”现象,而“午睡”造成的损失,在某些植物中可占光合产物总量的30—50%,甚至更多。因此、有必要寻找减轻或消除“午睡”的办法,以使中午宝贵的光照条件,不至白白浪费掉。
 
“午睡”现象是植物对强光产生的一种适应性保护反应,它受到生态因素 (光照、土壤、气温、湿度、C02浓度)、生理因素、生化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还不能完全从理论上解释和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克服。
 
2、温度
 
温度(热量)是影响葡萄生长和结果最重要的气象因素。葡萄属暖温带植物。要求相当多的热量。活动积温是指葡萄某生长时期内,日活动温度的总和,它应用较广泛,既能较好地反映葡萄发育速度与温度条件的关系、又能用以表示某一地区的热量资源。葡萄生长期 (从明芽至桨果成熟)需要的月平均气温在10。C以上的活动积温、因品种不同而省所差异(表3—8)。
 
表3-8 不同葡萄品种对有效积温的要求
 
品种类型
 
活动积温(℃)
 
生长所需天数
 
代表品种
 
极早熟品种
 
2100——2500
 
120以下
 
莎巴珍珠、早红
 
早熟品种
 
2500——2900
 
120——140
 
乍娜、康拜尔、希姆劳特、早玛瑙
 
中熟品种
 
2900——3300
 
140——155
 
玫瑰香、巨蜂、贵人香、霞多丽、赛美蓉
 
晚熟品种
 
3300——3700
 
155——180
 
意大利、赤霞珠、白玉霓、晚红、宝石
 
极晚熟品种
 
3700以上
 
180以上
 
红鸡心、龙眼
 
在种植葡萄和进行品种区域化时.应根据各地区的年有效积温来选择葡萄的品种。知道某—地区的有效积温和某一品种对有效积温的要求之后,就可以大致推断出该品种在某地区进行经济栽培的可能性。由于有效积温是多年的平均值,这一平均值的上下可能出现的变动幅度为200℃—300℃,因此,在具体应用时,对以上有关数据应予以考虑。
 
温度对葡萄生长、结果的进程也产生重要影响、春季当气温达到7℃—10。C时.葡萄根系开始活动。10℃—12℃时开始萌芽。葡萄新梢生长、开花、结果和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期间如出现低温天气(<15℃=.葡萄就不能正常开花和授粉受精、鲜食葡萄和制干葡萄浆果成熟期的适宜温度为28℃—32℃,而酿酒葡萄则为17℃—24℃。
 
高温能对葡萄造成危害,但程度远远不如低温,低温对葡萄的伤害是世界葡萄栽培中常遇到的问题、低温限制了葡萄的栽培区域。葡萄一般栽培在北半球北纬20—51℃之间。欧洲葡萄品种的栽培北限是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生长在这里的葡萄、由于生长季节太短。温度太低、积温太少,有些年份葡萄枝蔓和果实成熟不良、因此,这里所有的葡萄园都在莱茵河北岸向阳的南坡地上,以充分利用坡地的小气候和莱茵河水对空气温度的调节作用,保证葡萄的成熟。栽培的南界伸展到了印度。在南半球、葡萄主要栽培于南纬20—40℃之间。欧洲葡萄的种植范围朝赤道方向扩展的限制因素。是高温、病害和缺乏足够的低温诱发葡萄的休眠。在印度某些地区、某些欧洲葡萄和欧美杂种葡萄也能生长,但没有真正的休眠期。欧洲葡萄向两极方向扩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生长季节短、不足以保证果实和枝蔓成熟以及抵御冬季低温。
 
低温的伤害主要是冬季的严寒。欧亚种葡萄的抗寒力、不同品种之间差异很大、不同组织和器官之间也有相当差别。通常情况下、美洲葡萄的抗寒力大于欧亚种。葡萄的根系是抗寒性最弱的,大部分葡萄的根系在一5。C左右即受冻致死,根据沈阳农业大学1983—1984年测定,一些鲜食种砧木品种根系受冻致死的临界温度大致如下:玫瑰香—5.2℃、巨峰—6.7℃、康拜尔早生—7.0℃.Harmony—8.0℃,Freedom—9.0℃,公酿 —号—9.1℃.北醇—9.3℃.圣乔治(St.Gearge)—9.4℃、河岸葡萄—11.4℃.贝达—12.6℃.山葡萄×河岸葡萄杂交种—14.8℃、山葡萄—15.5℃。为了减轻根系冻害、采用山葡萄和贝达(Beta)作抗寒砧木、使葡萄通过埋土防寒能在较寒冷地区栽培,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不采用抗寒砧木,在某些寒冷的年份、即使在埋土条件下,根系冻害问题也相当严重、因此、必须要做好冬季防寒工作。一般认为。多年平均最低温度在—15℃一—14℃的地方、葡萄可不埋土越冬,而在低于—15℃的地方必须进行程度不等的覆土、葡萄才能安全越冬、即使如此,地表下50厘米的土层温度也经常达到—5℃。葡萄的冬芽抗寒能力比较弱.其次是成熟的一年生枝条,多年生枝条、主干最抗寒。欧亚种葡萄的芽眼,在冬季能耐—20℃一—18℃的低温、但如果枝条成熟度较差、进入休眠期的时间短、那么在—15。C一—10℃时,芽就会受冻,在—18℃时、如低温持续3—5天,那么不仅芽眼受冻,枝条也会受冻。
 
春季的低温是晚霜的危害,嫩梢和幼叶在—1℃时即开始受冻,O℃时花序受冻。秋季、在我国北方有些年份早霜过早发生、叶片和葡萄浆果也会受冻、导致叶片变色、浆果变软。这时气温一般下降到—5℃一—3℃(表3—9)。
 
3、降水
 
在农业环境的诸因素中,自然降水的多寡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强烈地影响着葡萄的生长和发育,影响着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在某些地区,对某些栽培品种、降水量季节性的变化是葡萄品种区域化的最重要的气候因素之一。降水量季节性的变化,因世界不同的气候类型.而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地中海气候的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点是:夏秋干旱.冬春多雨(图3—3)。而我国主要葡萄栽培区的气候为季风气候(除新疆外),这种气候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点是:秋冬春三季干旱、夏季雨水多,占全年的45%一65%,这与世界著名葡萄产区的降水特点形成鲜明对照。
 
我国葡萄产区都在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控制之下,南方春季阴雨天气更加重了葡萄栽培的难度。我国因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但是对葡萄不利(除新疆外),所以“水分胁迫”现象对葡萄表现十分显著。所谓“水分胁迫”、就是指由于水分不足或过多。或不适时都会使作物生长发育受阻,使光、热等气候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生产潜力不能充分表现、产量下降,品质低劣。例如,葡萄生长在雨水较多的土壤中,根系吸收水分过多,新梢生长迅速、细胞膨大、细胞壁变簿.组织脆嫩抗性差。开花期间碰上梅雨天气影响授粉、受精过程,并引起严重落花落果、病害蔓延。在相当多的年份,葡萄成熟期遇到较多的降雨、浆果糖分积累困难,新梢旺长、叶幕郁闭、病害发生严重。冬春三季,雨雪稀少,对葡萄越冬和第二年生长又会产生干旱的不利影响。虽然干旱造成的“水分胁迫”不像多雨造成成的“水分胁迫”那样对葡萄产生不良影响,然而在生产上也应予以充分重视、并通过灌溉予以解决。
 
 
葡萄有几千个品种,在生产上栽培的有几十个品种,它们的产地不同、生物学遗传特性不同、用途不同,所能适应的气候条件也不同、因此、某一个品种适合种植在哪里?某一地区适合种什么品种?就成为葡萄种植者最关心的问题,世界各国几百年来所进行的葡萄品种区域化的研究和葡萄酒酒种区域化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了。
 
葡萄品种区域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土壤、气候、生产条件都会对葡萄种植产生影响,然而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气候。国内外许多葡萄研究者都认为:气候因素中温度、降水和光照是影响区域化的主要因素。
 
1、温度
 
美国学者(Amerine和Winkler,1944)在分析葡萄酒质与气候关系的基础上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产区划分为五个气候区并指出第Ⅱ、Ⅲ区是加州最优质的葡萄酒产区。美国的Boubals(1986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栽培地区的温度条件与相应生产的酒类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根据北半球4月1日一10月31日,南北球10月1日一4月30日的大于10℃的有效积温,将葡萄栽培区划分为五个区域、并标明各区应栽培的品种和所能生产的葡萄酒种:
 
I区(<1370℃)
 
干白葡萄酒:雷司令、白品诺;
 
优质起泡葡萄酒:黑品诺、霞多丽。
 
II区(1372℃一1648℃)
 
干白葡萄酒:霞多丽、长相思、赛美德、白品诺;
 
红葡萄酒:梅鹿辄.赤霞珠、品丽珠、西拉等。
 
II[区(1649℃—1926℃)
 
干白葡萄酒:赛美蓉、长相思、克莱雷特.歌海娜,白羽;
 
红葡萄酒:梅鹿辄、品丽珠、赤霞珠、西拉、歌海娜,
 
曾芳德、传利酿、穆尔维德等。
 
IV区(1927℃一2205℃)
 
红葡萄酒:神索、歌海娜、穆尔维德,巴拜拉等。
 
自然甜型葡萄酒:小白玫瑰,亚历山大、歌海娜等。
 
V区(>2205℃)
 
在这—地区应主要生产各种成熟的鲜食葡萄品种.特别是无核白等无核鲜食葡萄。
 
Branas(1974年)也认为某一品种在某地区能否栽培成功.首先取决于温度、即热量的需求。通常情况下,生长周期较短的品种可以栽培在气候较凉爽的地区,以达到所需要的成熟度,相反,在温度较高地区,生长周期长的品种可以成熟,而周期短的品种则成熟过快、从而降低葡萄的品质和优雅度。这种以温度、积温、即热量进行葡萄品种区域化研究的方法,在欧美各国已应用了几个世纪,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地选择了适合当地栽培的葡萄品种,使那些早熟品种种植在温度较低的地区.而晚熟品种则种植在温度较高的地区。当然,这些原则还应考虑春季低温和秋季多雨等因素的影响。
 
2、降水量
 
降水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气象因素,影响葡萄品种区域化。前苏联气象学家谢良尼诺夫在总结了世界主要葡萄产区的天气特点后,对某一地区适宜不适宜栽培葡萄?栽培什么品种葡萄最好?葡萄品种怎么进行区域化?提出了著名的水热系数.他认为水热系数K值是:
 
∑P
K=——×10
∑t
 
公式中∑P为温度大于10℃时期中的降水量,∑zt为温度大于10℃时期中的活动积温,K值表示当地水分条件满足葡萄需要的程度。当K值小于0.5时。表明葡萄园需要灌溉;K值在0.5—1.0时,湿润不足;K值在1.0—2.0时,湿润足够;K值大于2时,表明湿润过度。
 
达维塔雅分析法国和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多年的气象资料后指出,某地区葡萄成熟季节月份的降水量是最重要的气象因素,葡萄栽培最佳地区,果实成熟月份降水量应<100毫米,K<1.5,而当K<1.0时,生产的葡萄酒最好。他还对鲜食、制干葡萄所需的气候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一个地区的总热量、降水量及葡萄成熟季节的气候对葡萄品种的区域化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不同用途的葡萄所需要的农业气候指标(表3—3)。
 
表3—3 生产不同用途的葡萄所要求的主要气候指标
 
 
葡萄用途
 
生长期有效
 
积温(℃)
 
7月份平均
 
温度(℃)
 
降水量
 
毫米 / 年
 
香槟酒
 
2500—3600
 
18—22
 
400—1200
 
佐餐(干)酒
 
2700—4000
 
20—21
 
400—1200
 
白兰地酒
 
3200—3600
 
22—24
 
400—1200
 
浓甜酒
 
3800以上
 
23—27
 
300—600(秋季降水宜少)
 
耐运鲜食葡萄
 
3800以上
 
25—29
 
500—700(秋季降水宜少)
 
葡萄干
 
4000以上
 
25以上
 
200—500(8—9月无降水)
 
从表3—3可见,香槟酒、佐餐酒、白兰地适于夏季比较凉爽的地区,浓甜葡萄酒和耐运鲜食葡萄要求较高的温度,葡萄干产区对热量的要求最高,在采收前后应避免降雨。除浓甜葡萄酒外,全年的降水量可以有差异,但在葡萄成熟一个月内应避免过多。
 
山东半岛地区是我国优良酿酒葡萄的主要产区,这里栽培着十余种世界酿酒葡萄名种。该地区气候得天独厚,按葡萄区域划分,虽不如法国的波尔多,但仍属世界优良酿酒葡萄的栽培区,这里气候美中不足的是,在3—5年内总有一年葡萄的收成不好。也就是说,在葡萄成熟季节(8—9月),雨水较多、葡萄病害较重,糖度降低。为了减少损失、葡萄往往不能等到充分成熟就得提前采收,否则,葡萄就会因白腐病、炭疽病造成大量减产(表3—4)。
 
表3—4 1988一1994年山东半岛烟台地区葡萄成熟季节降水量(mm),K值和葡萄年景
 
气候
 
8月
 
9月
 
葡萄 年景
 
年份
 
降水量
 
K
 
降水量
 
K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51
 
35
 
78
 
29
 
84
 
31
 
204.2
 
1.99
 
0.51
 
1.00
 
0.38
 
1.17
 
0.43
 
2.43
 
35
 
39
 
87
 
31
 
156
 
93
 
100.4
 
0.59
 
0.68
 
1.45
 
0.49
 
2.55
 
1.44
 
1.54
 
一般
 
极好
 
—般
 

 
一般
 

 
极差
 
注:法国波尔多,8—9月的降水量(30年平均值)分别为70mm和84mm,8—9月的水热系数K8=1.05,K9=1.56。
 
葡萄生产中出现这种好年景和坏年景的情况,欧洲葡萄酒生产国也普遍存在。例如1988年欧洲葡萄减产,就是由于气候因素造成西班牙等国霜霉病暴发所致。1991年由于欧洲又发生了大范围的霜冻,造成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大面积葡萄园减产,使欧洲葡萄酒的产量降至近年最低点,只生产了2600万吨,比1990年减产了11.4%。不过欧洲坏年景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比中国低得多(表3—5)。
 
3、光照
 
光照和温度、降水等气象因素一样、在葡萄品种区域化和适应性的研究中受到重视。Branas(1974年)指出:某一品种在某地.区栽培优劣与光照关系极大,并提出“日光能系数”。
 
IH=xH.10
 
1H为葡萄日光能系数。
 
x为葡萄生长周期的活动积温。
 
H为该期中的日照时数。
 
葡萄生长最低需求量的日光能系数,早熟品种为2.6—2.8,晚熟品种大于4.5。蓬莱市是烟台地区光照条件最好的地区.世界著名景观“海市蜃楼”能出现在这里.显然与这里的光照条件有关,这对葡萄成熟来讲,的确提供了极好的生态环境.这里的IH为7.6—8.8,能满足所有晚熟葡萄品种对光照的需求,这里的葡萄成熟较好,葡萄品种的风味、典型性十分突出、糖酸协调(表3—6)。
 
表3—6世界名种葡萄的品质(1989)
 
品种
 
品质
 
霞多丽
 
 
梅鹿辄
 
 
宝  石
 
 
赤霞珠
 
 
白玉霓
 
 
白诗南
 
 
糖度(%)
 
20.27
 
20。82
 
18.87
 
19.00
 
19.0
 
18.69
 
酸度(克/升)
 
7.8
 
7.9
 
6.6
 
6.0
 
7.9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