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唐派经典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14:17

河南豫剧唐派经典赏析  

2011-09-05 21:15:23|  分类: 河南豫剧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河南豫剧唐派著名唱段

 

豫东红脸王开山鼻祖唐玉成及其弟子们

原文见网易博客《唐小宝说戏》。

http://blog.163.com/tangbianluo_2008a@126/blog/static/139191413201051974123102/

从网上得悉,2010年6月17日在豫剧"红脸王"唐派唱腔创始人唐玉成诞辰115周年之际,在他的老家河南在虞城举行虞城县举办的唐派艺术研讨会,对唐派唱腔流派进行了纵深的研究。我对豫东红脸的唱腔非常喜爱,但现在身居豫西,唐派唱腔除了刘忠河的,其他名家的就很少听到。现在河南豫剧三大须生流派(两个分别由唐喜成、唐玉成所创的"唐派",及一个由王二顺所创的"王派"),除唐(喜成)派外,对另两个流派的宣传不够。我对唐(玉成)派艺术的了解也知之甚少,现从网上搜索出一些资料,分四个方面做一些介绍。注意下文中个别地方用到的"我"绝非转载者本人,以免引起误解。

(一)唐玉成艺术生涯

唐玉成(1895-1973),豫剧演员,工红脸。本名子信,虞城县利民乡申台寺村人。自幼家贫,父亲早逝,随母亲迁居贾寨乡菜园孙楼外祖父家。九岁入村中玩友班学戏,先习花脸,后改红生。十一岁到夏邑县老鸹窝罗楼小三班正式学戏,拜师况凤仙(艺名科马,旦脚演员)。出科后演出于虞城、单县、夏邑等县。民国九年(1920)搭归德府(今商丘市)冯家班,拜领班冯垛(红脸演员)为师,得艺名玉成。他认真吸取冯垛的演唱技巧,在唱腔方面大有长进。民国二十年冯去世,唐玉成率班并入虞城县马牧集张家班,为红生主演。民国二十一年(1932)转入夏邑县程家班。民国二十六年后与花脸王彦山(绰号"一把鞭")、彩旦张永兰、武生黄娃等合作,入虞城刘家班演出。民国二十七年戏班改为公议班,唐被众推为领班,常演于朱集(今属商丘)丹凤舞台。民国三十七(1948)年春率班投夏邑县程老鸹窝村程友林戏班。同年秋与小生黄儒秀率班投国民党五十五师,称五十五师剧团。

唐玉成身材魁梧,扮相威严,表演细腻深沉,讲究火候,善于刻画人物个性。唱功造诣尤为精深,唱腔风格别致,本嗓音粗犷豪放,刚柔相济。并吸收说唱特长,吐字饱满清晰,擅于偷字、嵌字、抱板之巧唱。他独创的哀颤(寒颤)发声,被称为一绝。在《火烧纪信》中"搬一把棕交椅我对月答对"一段唱,多以下五音演唱,将纪信被烧之前、离别老母妻子的悲壮情感抒发尽致,撞击人心。其唱法在豫东深有影响,许多人宗而学之。他通戏颇丰,拿手戏有《火烧纪信》、《白玉杯》(饰海瑞)、《反徐州》(饰徐达)、《文王跑坡》(饰文王)、《李渊跑宫》(饰李渊)、《闯幽州》(饰杨继业)、《困南屯》(饰汜水王)、《刘公案》(饰刘墉)、《地塘坂》(饰贾永)、《黄鹤楼》(饰刘备)等。

1949年唐玉成随班被虞城县人民政府收留,建立虞城县人民剧团。他饰演《李闯王》中的李自成、现代戏《白毛女》中的杨白劳,颇受群众喜爱。1960年转调虞城县二团,因年事已高,全心培养青年演员。1962年应邀参加河南省名老艺人会演,献演了《火烧纪信》、等拿手戏,得到与会同行的高度评价。同年参加省名老艺人座谈会,演出《反徐州》(饰徐达),主要唱段由上海唱片社灌为唱片。唐玉成为人忠厚诚实,一生治艺精益求精,至老不渝,深受同行敬重。曾被推选为虞城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虞城县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诬陷为"大戏霸"、"大地主",遭到残酷迫害。工资扣发,生活无依,身心交瘁,于1973年5月5日含冤去世,终年七十八岁。1979年虞城县人民政府为他平反昭雪。

(二)唐玉成与其他红脸演员的师承关系

如果把唐玉成定位为红脸王的开山鼻祖的话,那么唐派艺术延续至今,已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红脸王就是:唐玉成;

第二代着名红脸有:刘玉龙、朱勤堂、杨启超、于福礼(应比前3人高半个辈分)、汪振堂、张万云、杨东来、郑法泉、李洪友、刘新民、刘忠河等;

第三代着名红脸有:张家训、陈传明、张枝茂、朱坤芳、景富仓、谢庆军、黄友良等;

第四代着名红脸有:冯凤岭等;

其他与唐玉成没有直接师承关系的着名红脸有:索文化、洪先礼(曾求教过于福礼)、冯留智、姜立东、孙涛、孙海涛等,应如何划归(是否与唐门第三代红脸平行?或直接属于唐门?)请大家指教。

(三)唐派着名传人简介:

唐玉成和他的弟子们已形成一个豫剧须生流派,其主要传人有:

(1)李克让。解放前即拜师,建国初期,因其名气太盛,被人下药毁了嗓子。其子李自珍为原商丘专区豫剧团(先商丘豫剧院)团长,已退休,朱坤芳奶师即为李克让。

(2)刘玉龙,艺名大唐。其人以柘城豫剧团为基础,与潘玉成搭档(潘玉成亦私淑老先生,帽翅功已臻炉火纯青之地),声名远播。此一路的再传弟子有张家训、陈传明。代表剧目有《下南京》、《刀劈》、《辕门斩子》。

(3)朱勤堂,艺名二唐。朱勤堂最初活跃在山东菏泽一带,建国后入谷熟豫剧团,后以夏邑为根据地。其人能翻能打,以本嗓吐字,假嗓甩腔,多用花腔,唱腔浑厚耐听,享誉苏鲁豫皖,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我曾数次听老戏迷叙说其演出盛况,于旷野演出时,人山人海,观众一排数里,极其轰动。

其再传弟子有张枝茂、韩爱琴等,张枝茂出色继承了乃师的艺术风格,以悲入戏,善演衰派老生,表演真切细腻,含蓄稳重,素有"豫东唱破天"之美誉;韩爱琴已离开舞台,现担任某戏校校长,专事教育;朱勤堂晚年曾教科班,培养了一批学生,黄友良、司福金、司卫亮等均学习其艺术风格。此一路四代弟子有张枝茂老师的徒弟冯凤岭、鲁加政。代表剧目有《火烧纪信》、《诸葛亮吊孝》、《困南屯》、《五台山》等

(4)杨启超,"豫东小红脸王",为唐玉成先生的徒弟和义子。其人天资聪慧,学戏较晚,但声名鹊起。其人演出,手眼身法步俱都入戏,一时间独领风骚。其用夹本嗓,高低不挡,曾与豫东着名武生李国范、名旦陈玉英组成"黄金三角",从苏扬至武汉,一路演去,处处开花,好评如潮,京班亦向其学习。杨先生演戏较多,且尤其善于学习,曾头天晚上观摩周信芳演出《宋士杰告状》,第二天挂牌演出此戏,周先生能来好的地方,杨启超一个不拉,比如一句念白"我这就走了",配合动作,四面开花的叫好。其真正弟子不多,但学习其唱腔艺术的不在少数,有朱坤芳、赵辉、景福仓、谢庆军等。代表剧目《下南京》、《龙虎斗》(《老辕门》)、《八郎探母》、《王佐断臂》等。

(5)晚年所教科班培育了一批学生,拜师与否存在争议。但这些学生执弟子礼,继承了一部艺术风格,如汪振堂、付克功、付克名、张发良(张三)等。

(6)刘忠河,"豫东红脸王".刘称唐为师爷,通过录音、琴师和作曲家等学习老先生的唱腔艺术,名动大江南北。此一路介绍较多,不作阐说。

(7)与唐玉成同台的红脸演员学习唐先生的艺术,如杨东来、郑法泉、张万云、李洪友等,对唐先生执弟子礼,先后成名。刘新民虽未拜师,但得唐先生亲自教诲,又吸引了杨启超的艺术风格,以《下南京》享有盛名,素有"拼倒山"、"舍命王"之誉。

(四)唐门之后可以分成三大流派:

一是杨派(杨启超)大本嗓混合嗓并用,大本嗓为主。声腔圆润动听,学起来容易,但学到骨髓不容易,刘新民,谢庆军,朱坤芳,景富仓等属于此派。

二是朱派(朱勤堂),大本嗓和二本嗓并用,但以二本嗓为主,突出旋律变化,尤其突出寒韵。张枝茂,司福金,司卫亮属于这一派。

三是汪派(汪振堂),此派基本使用大本嗓,唱腔花哨华丽,此派可能对嗓音条件要求较高,或因其他原因,传人较少,只有汪老师在支撑,刘忠河可划归这一派。陈传明师从潘玉成,所以唱法与以上三派相比,又有新的特点。

值得研究的是于福礼,于自成一家,唱腔如穿云裂帛,动人心肺。据说于曾师从更早的一位红脸大师孙照灯,而唐玉成也借鉴了许多孙氏唱法,而唐比于年龄大许多,故如按武侠小说的江湖说法,于应该比唐差半辈,而比唐的亲传弟子高半辈。洪先礼基本上可以算是于派。

【编后】唐玉成是豫东红脸的开山鼻祖,是唐派艺术的创始人,这是毫无争议的。但他弟子众多,师生关系错综复杂,要搞清唐派"家谱"恐怕是不容易的。我整理上述文字时就发现有难圆其说之处,所以转载内容仅供参考。这也不足为怪,向来历史就有诸多疑团,诸多不同见解,何况是戏曲史呢!

(2010年6月20日在洛阳辑录)

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贾廷聚):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yemYCXVPtk

豫剧 唐喜成 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 //v.youku.com/v_show/id_XMTU1MTI1NDA=.html

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

勤朝政安天下五谷丰登

实可恨莫俐撒犯我边境

秦驸马守边关为国干成

将士们御敌寇疆场效命

但愿得净边患狼烟早平

金钟响打座在龙位以里

撞金钟晓谕了文武公卿

唐喜成《三哭殿》下位去劝一劝贵妃娘娘 //v.youku.com/v_show/id_XMjYzMzk3Njgw.html

下位去劝一劝詹妃娘娘

撩龙袍上前去好话多讲

叫了声贵妃娘娘

王与你商量商量

小秦英打死了皇亲国丈

孤王与贤贵妃一样痛伤

长江水焉也有那回头之浪

斩秦英也难救你父还阳

今日里为了斩秦英小将

你看看金殿上她要碰柱死

她要刀下亡

你也要削发舍孤入庵堂

哭哭啼啼闹朝廊

岂不叫满朝文武道短长

耻笑为王?

贤梓童你若能宽容小将

王传旨与你父修盖庙堂

檀香木雕刻就你父影象

他秦门的老和少顶礼焚香

且莫说他秦府去都把香降

逢年节孤带领三宫六院龙子龙孙

皇亲国戚都去烧香

世上人哪个不敬仰

梓童为国赦忠良

落一个贤孝名儿万古传扬

梓童(白)你是个贤良

叫皇儿你上前来父有话讲

你的儿惹下祸难坏了父王

他秦门虽然是忠臣良将

打死人也应该拿命抵偿

谁的是谁的非你要明亮

理不正言不顺莫呈刚强

常随官捧过来皇封御酒

哀告你姨母娘赦免儿郎

倘若他为父愁不肯忍让

金殿上有王法,

父也难做主张

快去哀告你姨娘

唐喜成 豫剧【血溅乌纱】严天民雪夜秉烛审案卷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Vc8Nu9IN_8/isRenhe=1

严天民雪夜秉烛审案卷

为黎民我怎敢苟安偷闲

李离庙接下了冤情案

事关人命大如天

我历来执法严明甚警勉

定罪名重在赃证俱齐全

一张张一行行我要仔细观看

一字字一句句求实求严

这一张刘松自供是杀人凶犯

风雪夜盗珠宝杀死客官

这一张是贾都头旁证在案

现场上捕刘松押在南监

血斧头是凶器县衙收管

搏斗中断拇指血痕斑斑

柴堆下埋珠宝零落散乱

这凶器赃物样样件件

自供旁证铁案如山

看起来刘少英是为父翻案

却为何年少女顶风刀踏雪剑

喊声凄凄哭声惨怨气冲天

按律条罪证确凿理应判斩

慢……

莫不是严刑逼供蒙屈冤

莫不是河阳县把案件错判

莫不是这其中另有因原

左思右想方寸乱

万不能错杀人遗恨万年

豫剧 南国桔子树英姿豪迈 屈原选段 宋子根//v.youku.com/v_show/id_XNzY0MzMwODg=.html

南国的桔子树英姿豪迈

傲风雪顶得住电劈雷抬

为仁者应学它威武气概

为仁者应学它心怀洁白

铭志向甘将生死置度外

遇逆流征帆高挂顶风开

献身心为楚邦民康国泰

莫自满莫懈怠继往开来

年青人精力充沛千金难买

须知道良辰美景不再来

要根除好逸恶劳以防自害

勤奋发方能够前程铺开

莫学那钻营投机把人陷害

莫学那沽名钓誉人格葬埋

莫学那不懂装懂张冠李戴

莫学那以假乱真故作姿态

瓦上霜经不起烈日暴晒

墙头草风一吹东倒西歪

效桔树就应该生的伟大死的慷慨

方能够严冬酷暑头高抬

做一个顶天立地栋梁材

南阳关选段-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 http://www.56.com/u17/v_NDMzNzU4MzU.html

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

伍云昭我上了马鞍桥

打一杆素白旗空中上飘

上那上写着提兵调将伍云昭

一霎时南阳关士气变了

我头上戴麻冠身上穿重孝

三尺白凌脑后飘

大小三军身穿孝袍

痛哭嚎啕

都只为我的父命归阴曹

施方才小伍保城楼禀报

他言讲韩擒虎先锋到了

他那的未来意我就知晓

带兵将来把我南阳关剿

勒住战马叫伍保

少爷有话听分晓

你把那遮箭牌城楼上吊

提防着老儿箭一条

叫伍保领少爷我上了城道

本镇撩衣上城道

城下将官听分晓

恁谁是头路将官把话表

恁莫要七言八语闹呀闹吵吵

我的伯父你慢着些: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N0medG9sTI/

我的伯父你慢着些

韩伯父你勒马切莫烦恼

听儿把朝阁事细说分晓

文帝老主多有道

胜似虞舜和汤尧

杨广贼在朝行霸道

欺嫂奸妹害同胞

金香炉砸死他的父

养老宫逼死他的母年高

杨广篡位伯父你愿保

我的父不保昏王座九朝

贼杨广闻言如雷暴跳

他把我的父拔舌挖眼大开刀

传旨意又把俺我的家抄

我伍府内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大大小小、绳捆索绑押上朝

午门以外吃钢刀

金刚四将全杀掉

我的老母亲三拿三放并三绞

死后了又分心扎一刀啊

我的父他犯罪你本当保

那里你就该央动了满朝文武八大朝臣

九卿四相龙子龙孙

太子太保

一个一个上当朝,

本保我父他无事条

也算恁没忘恁结拜情场有一遭

我的父他犯罪你不保

怎忍心又把我的南阳抄

我的伯父呀

你往城根站呀呀呸

你算是我的父的什么故交

恁烧香还不如烧草苗!

劝伯父不抄南阳回去的好

我给你塑神胎,挂像袍

一天三遍把香烧

我的伯父啊

免得我开城门再送你回朝

我的韩伯父:http://video.sina.com.cn/v/b/5567902-1296896402.html

我的韩伯父啊

一听说城下面

我的伯父你来到

伍云昭在城楼把手招

我一问安来二问好

问伯父伯母你们可安劳

再问恁全家乐逍遥

相当年在午门把马跑

你与我父恁是故交

保国时都无有你们交好

那里恁在那金香炉里把香烧

儿的南阳关,一也不欠粮

二还不欠草我的伯父呀

儿的老年高,

我问你带兵将你往哪里去征缴?

豫剧《血溅乌纱》见姑娘气绝血泪淌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Of431ciPfU/isRenhe=1

见姑娘气绝血泪淌

严天民一阵阵绞碎心肠

碧血溅染我的乌纱上

四品官满面羞黯然神伤

为效国我也曾立下志向

为报民我苦读前哲篇章

为效国行千里东奔西荡

为报民我熬过了

多少日日夜夜月落西楼日上东窗

为效国尽忠心矢志不忘

为报民我冒风雪出任河阳

一心想高悬明镜把刑狱掌

除强暴平冤狱把正义伸张

又谁知赖贾二犯阴险狂妄

我草菅人命错杀了善良

这滔天的大罪我我要承当

我错杀你的父,气死你的娘

你有冤无处讲,空流泪两行

逼得你,孤苦伶仃无路走

逼得你,悲悲惨惨好凄凉

逼得你,青春少女成疯癫

逼得你,一腔热血溅胸膛

杀凶犯祭冤魂,姑娘你把心放

纵将我千刀万剐碎尸万段

杨国民—秦二哥不住的来耍笑:http://video.sina.com.cn/v/b/21964946-1621980263.html

娃娃你真呀么真厉害

秦二哥他不住来耍笑

耍笑我北平燕山将罗成

在高山对大王夸下海口

下山来捉拿小顽童

见了面未杀三合两阵

被娃娃用枪攥挑下马鞍笼

掉下马摔了个倒栽葱

只觉的手按地足蹬空

眼发黑、我头发蒙

我蒙啊蒙啊蒙

这一下摔的我记不清

大约摸也有那七八十来蒙

普天下我打过十三省

打过来无有我的对头兵

谁人不知我将罗成

大江大海过多少

我没想到、

小河沟会把我的船来扔啊

我不服上马还要战

秦二哥比手我不行

上马来还是我不中

没想到

赫赫有名的将罗成

是娃娃罗唤打败的兵啊

无奈何搀起来侄儿罗唤

叔父有话你当听

前面走,到南营对你祖母把话明

就说叔叔将她迎,迎她上山享华荣

咱全家团圆乐无穷啊

豫剧唐派艺术特点

 

原文见《隔三差五学戏曲》。http://www.g3c5.com/html/liyuandongtai/zbhx/2011/0115/58632.html

着名豫剧大师唐喜成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5年了,由他创立的唐派艺术唱腔高亢明亮,激昂奔放,大气磅礴,在豫剧男声中风格鲜明,独树一帜,广泛受到国内和海外广大戏迷的欢迎和喜爱。然而,多年来戏剧界和学术界对唐派艺术一直争议颇多,褒贬不一,笔者经过5多的实践和学习研究后,对唐派声腔艺术的文化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谨借唐喜成先生逝世15周年之际撰文,纪念这位在豫剧发展史上有着重要贡献的艺术大家。

学练唐派悟出其声腔之妙

清朝散文家袁枚在《品画》中写道:"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爱戏听戏之人又何尝不是品其神韵的呢?自己高中的时候喜欢唐派艺术也就是从他的醇厚声韵开始的,真正学唱也还是近几年的事儿,伊始主要跟着磁带和光盘模仿学练,由于不知道唐派唱腔的方法和要领,发音一直靠后,音小还缺亮度,唱上两段嗓子就会变哑,我就越发觉得自己的发声有问题。2002年3份到郑州后接触了一些艺术家和专家,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学练唐派唱腔。经过练习虽然比过去有了提高,可仍很难把握住唐派的韵味,自己冥思苦想难得其解。在反复研究琢磨唐派唱腔的特点后,豁然开朗,终于有了新的突破,唐派的精髓包括两个方面,假声技巧和声腔韵味,问题的症结一是找音的共鸣点二还在"字"的吐法上。自己的地方语言,说话吐字音轻靠后,请教艺术家王素君先生学习开封的豫剧语言,果然出现了一定的转机,练声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最初,我在学唱"下位去劝一劝贵妃娘娘"的段子时,"下"是直接出字,两个"劝"是一样调式,而唐先生的"下"(xia)、(a)是分开的,第一个"劝"是(quan),第二个"劝"字送出时(quan)、(an)是分开的,落韵在(an)上,掌握唐先生的吐字特点,对自己认识豫剧的演唱规律受益匪浅。

当代书法大师启功先生的行楷作品以清新隽永、端庄秀丽和别具一格享誉中国书坛。一般的书法家一个字在粗细不均显示美感,而启功先生书法非常明显的特点为每一句中有几个笔法加重的字体与众不同。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两句诗,其中的"远、上、山、石、生、有"即为加重字,赏心悦目,美不胜收。这与唐派唱腔的每一句吐好几个"关键字"恰似异曲同工之处。唐派唱腔之妙在于用字讲究,它既符合豫剧的艺术规律,又体现了唐先生的艺术创造,"关键字"必须把握好,否则很难体现出唐派的韵味。学唱既要把字咬准,又要注意字的归韵。字是声腔的根,演唱先以字行腔,字正腔圆,腔随字转,韵伴字走,继而上升到声情并茂,以声腔刻画塑造人物。还比如,《三哭殿》中"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勤朝政安天下五谷丰登",表现了李世民君临天下定国安邦的欢快心情,"李世民"一句的"民"和"颂"就是"关键字","民"(min)的拖腔是(en),"颂"(song)的拖腔是(eng);"勤朝政"一句中"下"、"谷"、"登"就是"关键字",学唱时必须咬准唱好,唐派的很多唱段都可以从中找出规律,体现特点。目前,一些戏迷甚至一些专业演员学唱唐派韵味不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在"字"上下功夫。

唐派声腔认识上的误区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豫剧任何一个流派的产生都有其历史渊源和地域特征,决非空穴来风凭空而造,它的产生经历了社会及广大群众的检验和认可才逐步流传开来,是艺术家们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陶醉于唐派艺术的时候,也在不断探索它的声腔奥秘,综合对唐派声腔认识上的误区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膛音区"的问题应当首先明确。我认为男声应该有一个唐派的"膛音区",女声则不太明显,这是唐先生最独特的个性发现,是他在豫剧艺术实践上的重大贡献。所谓唐派的"膛音区"我觉得介于鼻腔与头腔之间包括脑后共鸣因在内,练嗓时"i""a""u""ai""en""ang"鼻腔上好像吹哨子并且头部有震动发麻的感觉。男声和女声的区别在宽度不在高度,唐派假声只表现男性人物,女声唱唐派是真声旋律展示,发声位置和演唱效果明显不同。与豫剧很多唱段比较,无论真假声,唐派唱腔在高、中、低音区差异明显,"膛音区"的共鸣点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地方。在和唐先生合作过的艺术家及专家交谈时,他们曾讲过唐先生也说自己演旦角变声嗓子不行了才练出了"二本腔",这实际上是唐先生自身认识上的一个误区。纵观许多唐派弟子、传人和戏迷没有旦角的经历不照唱吗?如果唐先生变声后不再演戏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唐派艺术了。应该说唐派唱腔与旦角唱法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认为它借鉴了豫剧旦角的某些技巧更为确切,这和先有玉后有器的道理是一样的。

二是唐派唱腔与女声"同板同腔"的说法不够准确。唐派声腔的音区基本在降E调的3到高音3,经过音可以到高音5,由于男女声带生理结构的差别,同样的板式不可能唱出同样的声腔曲调。女声唱唐派大多集中在"下位去劝一劝贵妃娘娘"、"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等段子,像《血溅乌纱》、《辕门斩子》的唱段很少唱或者唱起来也比较吃力。"千里迢迢出任河阳"的"嘶鸣"的拖腔(eng)到(a)音、"古道"的拖腔(ao)音都落在高音5上,"不提起过往事却倒还好"一段的"这是俺杨家的血"的"血"字用临时转调的方法落在高音5上,这些唱腔高音5的处理非常大气,刻画人物激情渲染,荡气回肠,即使专业演员演唱技巧不过关,难度也非同一般。

三是"二本腔"和"夹半音"的提法缺乏科学性,既土气甚至带有贬义,不利于正确认识唐派艺术。声乐上真假声演唱技巧是目前的通行提法,我认为唐派唱腔是豫剧男声"完全的假声唱法"的成功典范。唐派"假声"与男旦"假声"有着本质的区别,既无粉脂之气,又颇具男性阳刚之美,塑造人物感情激越,舞台形象高大挺拔,非常符合河南及周边省份群众的欣赏习惯,这也是唐派艺术广为流传的内在因素。由此可见,男声唱唐派更为可贵,发展空间也更为广阔。

唐派唱腔是豫剧行当较为科学的声腔艺术

艺术之美在于人性美的体现和张扬,凡歌唱者无一不是把自己最美妙最悦耳最动听的声音奉献给喜爱他的受众人群。众所周知,京剧四大名旦"梅尚程荀"是男旦"假声"唱法高潮技艺的杰出代表,他们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艺术成就,把京剧国粹艺术推向了顶峰。唐朝司马图《歌者》曰:"十斛明珠亦易拼,欲兼人艺古来难。"在戏剧界,唐先生不愧是一位独具匠心、技艺超凡的艺术大师,他在豫剧的演唱规律上大胆实践和探索创新,精雕细琢形成了风韵别致的唐派艺术。他的过人之处在于用一种完全的男性"假声"唱法,把"膛音区"上共鸣点结合的位置找准了,并在喷口、甩腔、滑音、波颤音等装饰音和脑后音等技巧运用都功力非凡超群。我在学唱时经常注意揣摩和体会,确实对提高演唱水平增色不少。

唐先生在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中,继承了豫剧祥符调豪迈、高亢、粗犷的风格,又融入了豫剧沙河调男声笃实、刚健的演唱技艺,他的演唱自然而不做作,亢奋而不焦杀,嘹亮而不尖嘶,达到了"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他的"假声"演唱技巧音区上下贯通,衔接贴切自然,高音区明亮有力,中音区似有真声成分,洪亮刚健,低音区气息控制自如,声音不浊不混,和谐统一。他的声腔艺术灵活善变,塑造的人物音乐形象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哭殿》中的李世民、《卧薪尝胆》中的勾践、《南阳关》的伍云昭、《血溅乌纱》中的严天民、《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景、《对花枪》中的罗成、《洛阳令》的董宣、《十五贯》中的况钟、《斩黄袍》中的赵匡胤以及现代戏《节振国》中节振国等戏曲人物的成功塑造,使他成为一位文武兼备、风格鲜明的艺术大师,其中《三哭殿》、《血溅乌纱》、《辕门斩子》、《洛阳令》、《十五贯》、《斩黄袍》等剧目的唱腔最能体现他的创造和艺术特色。比如,他在"千里迢迢出任河阳"中"出任河阳"的"阳"字的拖腔上采取了沙河调的唱法、"万民敬仰"的"仰"字的拖腔上都是沙河调的流变;"焦赞传孟良禀贤爷驾到"中"如何是好"的"好"字都可以看到他在调式处理上不露痕迹的创新,很值得学习者借鉴和研究。

唐先生的"假声"演唱技巧与目前声乐家推崇的真假声结合、避真就假的提法相一致,特别是人们随着年龄的变化,男女是声带生理结构也在不断趋于老化,会逐步呈现出真声区萎缩、假声区保持的状态,这就是唐先生临终前嗓子始终没有唱坏的根本原因,也可见唐派声腔艺术的生命力和科学性。对男声来讲,如果具备打磨唐派唱腔的条件,只要演唱方法科学合理,技巧掌握得当,下功夫勤学苦练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美感,对继承和弘扬唐派艺术也是有益的。

唐派艺术创造了中国地方戏曲的奇迹

对戏曲来讲,任何剧种都离不开其地域特征和人们的欣赏习惯,豫剧从过去的"土梆子戏"发展到剧目繁多、行当齐全、演出团体遍布大半个中国,成为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剧种,足以说明中原文化的扩展性和包容性,而用"假声"自成流派唱得让人陶醉、魅力无穷,在全国诸多剧种里超越唐先生的并不多见。

中国戏曲由于地域语言差异产生的文化背景也各有不同。宋朝张先词【苏幕遮】"柳飞棉,花实少;镂板音清,浅发江南调"、明朝袁宏道《迎春歌和讲进之》"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及明朝徐渭"听北曲使人鹰扬,毛发淅洒,足以作勇往之志矣",都从不同地方说出了南北戏曲文化的特点。我在学练唐派时最大的感受唐先生的吐字清晰、归韵准确,用普通话、陕西话、上海话在"膛音区"都无从下手,必须用规范的中州语。比如评剧《血溅乌纱》"严天民雪夜秉烛审案卷"一段用津唐话唱都在后音位置,唐派都在前音,通过比较可以听出音区位置的差别。可见唐派唱腔是在"膛音区"用规范的中州语形成的声腔艺术,他从内涵上讲应该说是深厚的中原文化的产物。唐先生不仅演唱技艺高超,而且表演出类拔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看后令人叹为观止。我虽然没有亲眼目睹过唐先生的舞台形象,但从光碟中看到他表演的许多正直、廉明、潇洒、俊帅的生角形象,更能体会到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的帽翅功和咬牙绝技叫人拍案。我们说,唐派艺术是唐先生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苦学硬拼、锲而不舍、敢于创新打磨出的戏曲精华,他的成功为戏曲园地增添了亮丽色彩,成为地域文化一颗耀眼的明珠,创造了中国地方戏曲的奇迹,这一点我确信不疑。

唐派唱腔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戏曲中的行当领域。除了唐先生的代表剧目外,还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不仅可演帝王将相,像屈原、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文人墨客用唐派艺术演绎人物更具魅力,会收到更加良好的艺术效果。

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贾廷聚先生是唐派的大弟子。多年来,他始终牢记唐先生的临终遗言,大力继承和弘扬唐派艺术,他不但善演唐派剧目,而且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使唱腔圆润宽广、悦耳动听,他的拿手戏《大明惊雷》、《访帅出征》、《关羽》、《岳飞》等剧目得到了戏迷的青睐。他培养的一批唐派传人大都活跃在演出一线,他还经常登台为弟子示范演出,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位艺术家的风范。目前,有近20位唐派弟子、传人都在不断推陈出新谋求和符合自身特点的形式丰富和发展唐派艺术,使更多戏迷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看到了唐派艺术的广阔前景。

正是唐派艺术的不同凡响,我们才有必要去研究它,弘扬它,让它在神州大地盛开绽放。我们缅怀唐先生,探讨唐派艺术的深刻内涵,对挖掘、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论豫剧唐(喜成)派声腔艺术

  

原文见网易博客《唐小宝说戏》。http://blog.163.com/tangbianluo_2008a@126/blog/static/1391914132010817444248/

作者:宋子根

(宋子根是豫剧须生泰斗贾庭聚的得意门生,唐派第三代传人,现就职于安阳市艺术学校。这篇文章写成时间较早,因为提到的还是豫剧五大名旦,但最后提到了2004年11月,"纪念唐喜成诞辰80周年"演出盛况,所以判断他是那次演出之后不久写的。)

生长在中原大地这块沃土中的河南豫剧,根深叶茂,绚丽夺目,流派纷呈,争奇斗艳。提起豫剧五大名旦常、陈、崔、马、阎,在河南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而在豫剧生行领域中,唐喜成先生所创造的唐派艺术是唯一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流派。他创立的声腔艺术妇孺皆知,广为传唱,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一、唐派声腔艺术的形成

唐喜成先生童年入科学戏,主攻男旦。十五六岁嗓子倒呛使初露锋芒的他一蹶不振。师傅们的安慰和鼓励促使他苦练寒暑数年,不但练就一身过硬功夫,还喊出来了"假声".谁知这种独特的"假声"演唱却无形中成为了唐派艺术形成的一块奠基石。中年时期,他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精雕细琢,创造出了风韵别致的"假声"声腔艺术。其过人之处就在于用一种几乎完全的"假声"唱法来塑造生行当中、性格迥异的诸多人物,无论是挂黑髯《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景、《血溅乌纱》中的严天民;还是挂苍髯《三哭殿》中的李世民;挂白髯《洛阳令》中的董宣等,每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情的生角形象,他都塑造得栩栩如生。经过长期实践与探索,最终形成了观众喜闻乐见、专业演员及戏迷竞相仿效、别具特色的唐派声腔艺术。

二、唐派艺术声腔特点

任何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都有其鲜明的独到之处。唐派艺术特色也和众多流派一样,主要体现在声腔上,即"二本腔"唱法。我认为,唐派声腔艺术是豫剧生行"假声"唱法的成功典范。他的演唱经得起推敲,耐得住琢磨,功力非凡,耐人寻味。虽然采用"假声"演唱,但与旦角的"假嗓"有着本质区别,唱来毫无脂粉之气,颇具男性阳刚之美。唐派这种"假声"唱法自创立以来,流传至今,一些剧目久演不衰,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演员,这足以证明唐派声腔艺术的魅力。在这里,我以唐派代表剧目《三哭殿》的声腔来加以说明。

豫剧《三哭殿》是唐喜成先生声腔艺术上的上乘之作,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唐派声腔的特色和魅力。例如,剧中唐王有一段〔慢板〕转〔流水板〕的唱腔:"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勤朝政安天下五谷丰登。"仅从这两句(慢板)来看,"李世民"三个字是稳中见慢,"称颂"二字从高音"5"到中音"6"由高到低迂回伸展、平稳送腔,第二句"五谷"二字的顿音唱法显得轻松俏丽,以其流畅的旋律、欢欣的情感,刻画了李世民位尊九五、创立盛世的洒脱与从容。本段唱腔音乐处理层次分明,棱角清楚,唐喜成的演唱张弛有致,游刃有余,形象地塑造出了唐王威加四海、气塞天地的帝王气度。

"下位去劝一劝贵妃娘娘"一段是本剧的核心唱段,表现的是这个万民拥戴的开明君主身处"家务"矛盾漩涡中左右为难的情形。唐喜成先生对这段戏的处理十分新颖,长短音安排得疏密有致、流畅灵活,小弯儿唱得非常细腻、清晰,吐字也非常讲究。比如说"下"、"劝"两个字,生母和韵母的发音,既不过分地强调字头字复字尾而显得矫揉造作,又轻松自然使其准确而恰到好处。就如老师所讲:"咬字发声就像老虎衔虎崽儿,轻了虎崽儿会掉下去,重了会咬伤了虎崽儿。"由此可见唐喜成先生的艺术功力之深!"王与你商量"一句中"商量"二字有一重复,而且后边加了"啊"字托腔。唐王第一个"商量"刚出唇,詹妃就扭给他一个后背,接着的"商量"唱出了唐王的尴尬及被詹妃拂之一袖又自我解嘲的窘况。"长江水焉有那回头之浪",此句唱腔中的高音"5",乃唐派"假声"中穿透力很强的极限音。唐喜成先生这样处理唱腔,既不是高腔打"凉壶",也不是为卖弄嗓音的洪亮而哗众取宠。这正是运用了此起彼落、高低有致的旋律搭配,也正是唐派声腔艺术酣畅、清亮特色的最好体现,听来犹如异峰突起、穿云破雾,高亢嘹亮却不声嘶力竭、委婉细腻而非矫揉造作,达到了"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

三、唐派声腔艺术的科学性

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绝非偶然。它的创始人一定在艺术上有突出的成就,而且必须是久经考验,才能博得广大观众的称誉和喜爱。唐喜成创立唐派艺术,首先源于他独特的行腔、独特的唱法、独特的声音,而且他又有诸多成功的代表剧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成为豫剧生角史上第一个被称为"派"的演员。唐派艺术深受观众喜爱,但其形成发展之路却曲折不平。据老师们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戏曲界曾经出现过极左的时期,说"假声"不符合男性的生理条件,发声不科学,不管现代戏、古装戏,一律用"真声"演唱。戏曲界也对唐派艺术争议颇多、褒贬不一。甚至有"唐派艺术短时间内会在舞台上消失"的说法。当然,持此观点者有他的个人审美与独立见解,无可厚非。但我认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何况一个正在形成与发展中的艺术流派?面对非议,唐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顶着压力,潜心研究,成功创造了别具特色的唐派艺术,征服了观众,也得到了专家认可。这充分证明生角的"假声"不是不能唱,关键在于怎么唱,观众买不买账。"假声"是否科学?实践已做出了最好判断。

因此,无论使用哪种声腔演唱,只要符合人物,能带给观众美的享受,那就是成功的。"真"、"假"声都是一种声音造型,"假声"唱法和戏曲的审美也是相对应的。戏曲的基本特征是综合性、程式性与虚拟性,根本特点就是虚拟、夸张、变形、变声。而唐派声腔特点恰恰符合戏曲审美特征,怎么能说没有科学性?总之,对一种艺术流派的鉴赏与评论应该一分为二。既不能绝对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实事求是地加以研讨。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唐派艺术固然有其特色,但与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这要看唐派传人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能否推陈出新,日臻完善。

四、唐派声腔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长江后浪推前浪,人生和艺术的新陈代谢不可抗拒。唐喜成先生以他精湛的技艺创造了风靡中原大地、独树一帜的艺术流派。在继承唐派艺术上有突出贡献的,要数在豫剧界享有"须生泰斗"之美誉的表演艺术家贾廷聚。多年来,他始终牢记唐先生的临终遗言,凭着他数十年舞台经验的积累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继承唐派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但继承了唐派优秀代表剧目,而且有新的突破。他的唱腔高、宽、厚、亮兼备,表演更加精益求精。除了以上所谈的剧目外,还新排演了《大明惊雷》、《岳飞》、《寇准背靴》、《关公与曹操》等戏,不但在国内巡回演出多场,还应邀到港、澳、台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据统计,仅《三哭殿》一剧,贾老师演出就达近三千场,足可见观众对贾老师艺术的欣赏与欢迎。

麒派创始人周信芳大师在继承的问题上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以为,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确立这样一种观念,就是继承的目的是为着发展,不是为着继承而继承。继承的结果,不但要求把这个流派的艺术学下来,而且要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新风格、新流派,要发展这个流派本身。"贾老师正是这样,除了吸取唐先生非同凡响的演唱技巧,他同时兼收京剧及兄弟剧种流派的营养来充实自己,以他的聪明与独特感悟,在分析剧情、塑造人物、构建戏剧冲突和把握角色分寸上精雕细琢。他的演唱不是以完全"照抄"的方式来继承,而是坚持"死学活用"的原则,是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彰显了他自己的艺术个性。他演出的一些创新剧目,在导演手法、唱腔设计、表演技巧等方面都非常讲究。例如,他在《满江红》一剧中扮演"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其中"誓死抗金还我河山"一段唱,板式用得比较丰富,由﹙大起板﹚转﹙慢板﹚和﹙二八板﹚,再转﹙垛子板﹚,最后甩腔用﹙紧二八)。这句(大起板)与唐派名剧《血溅乌纱》中"风萧萧马声嘶鸣古道上"一段旋律有不同之处,贾老师为了表现剧中人物岳飞此时此刻力挽狂澜、心潮澎湃的思想感情,重复了"奔腾怒卷"的甩腔。这样的唱腔处理,既区别于《血》剧,又有独特之处,这正是继承与发展的充分体现。再比如"男儿壮志气如虹,收复神州指幽燕,有朝一日狼烟平,痛饮黄龙酒不眠",这几句(垛子板)节奏很快,把握不好很难让人听清唱词,尤其是对于"假声"更非容易!而贾老师演唱时是稳中渐快,音轻字准,非常讲究重点字的运用,例如"虹""燕""平""酒不眠"等字的发音,听起来腔柔字刚,清脆悦耳。再如"厉兵秣马黄河口"一句(紧二八)甩腔结束后,伴随着《满江红》中"怒发冲冠凭栏处"音乐,书法"还我河山"四字,既表现了岳飞力雪靖康之耻,誓死抗击侵略的宏图大志;又展现了贾老师演唱艺术的精湛与书法艺术的不凡。

五、豫剧"十生有九唐"

京剧有"十净九裘"之说,豫剧也有"十生九唐"之论,这话一点儿不过。2004年11月,"纪念唐喜成诞辰80周年"演出在河南英协剧场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省市院团的60多名唐派弟子云集郑州,联袂演出了唐派优秀剧目,表达了对唐先生的怀念之情。本人作为第三代传人也有幸以《屈原》中"做一个顶天立地栋梁才"这段戏参加演出,并得到了观众鼓励与肯定的掌声。我深知自己演技水平还很低,舞台经验更不足。但我坚信通过努力并执着的追求,攀登艺术高峰距离不会很远。唐派艺术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成绩与蓬勃发展,是开山鼻祖唐喜成先生对艺术勇于探索、锲而不舍追求的结果,也是贾庭聚老师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不懈努力的结果。唐派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靠的是后继有人,作为年轻一代演员,我们的专业技能还很稚嫩,理论知识更是肤浅,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博采众家之长,理论结合实践,唐派艺术的明天将更加辉煌灿烂!

(2010-8-31于洛阳)

真情一片聚心香

——袁国营先生(小唐喜成)编辑唐派唱腔100段有感

 

作者:李道畅

原文见网易博客《豫剧唐派戏苑》。

http://yuanguoying.blog.163.com/blog/static/75339751201072084916719/

2003年的6月,一声"组织决定",把我从河南省越调剧团调入河南省豫剧一团。从此,开始了我荣幸的学习、服务、工作的历程。就在其间,在我为众多的艺术家服务的近2600个日夜里,我从豫剧一团的同仁们身上学到了许多许多做人的善良、从艺的执着、处事的睿智和特有的敬业;而小唐喜成袁国营先生则是这给予我做人做事为业更多帮助的人群中出类拔萃的一个。我从他的身体力行里,学到、感悟到许多的人生况味和体验。自然,他也是我在许多场合里、谈话中经常引为朋友、倍感自豪、屡屡称道的青年表演艺术家兄弟。

我深深的记得:五年前的一天,他一脸虔诚、十分郑重的对我说,这几年在基层演出中,许多观众、尤其是豫剧戏迷,经常向他寻找、索要唐派唱腔的谱子,尤其是需要唐派唱腔的汇编本子。他十分郑重的表示:我既然是唐老师的学生,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在学习弘扬豫剧唐派唱腔的实践中,用心做一点事;用心汇编、整理100段有老师艺术特色、深受观众喜爱的唱腔选集。这件事我一定做下去……我理解他对唐喜成大师的一片真情,也熟悉他对观众的心意,更了解他对认准的事的执着;但平心而论,汇集这个100段谈何容易啊。一般说来,一部成功的大戏里,真正有分量、能被群众认可、又被广为流传的核心唱段不多啊。要汇聚100段那要从多少部戏里寻宝,要让观众满意绝非一件易事啊。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4年前,袁国营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迈出实在的一步一步。2005年,他在焦作朋友的帮助下,把其中经他反复斟酌、已经初选的60段唐派唱腔,自己投资,自己演唱,先拍成MTV,接受观众的评论。在不耽误日常演出的情况下,他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精雕细刻。一天晚上,我和几位同志出于关心,也出于好奇,来到焦作现场"探班".当看到本来白白净净的袁国营已在餐风饮露、夜以继日的工作中变得奥黑奥黑,着一身工装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不禁一阵酸楚。看来,我们的青年表演艺术家此时已经疲惫不堪了。本想劝他一起回郑,可他说还刚刚进行了三分之一,要坚持做下去。三年前,袁国营在唐喜成大师冥冥之中的托付下,开始了回忆老师谆谆教诲、重温老师艺术风采、弘扬老师艺术精髓的继承创作。他将自己反锁在卧室,每天每天笔耕不辍,将所有的心得、收获写入他领衔新创的剧目《五更惊雷》、《午夜训虎》的大段唱腔中。二年前,小唐喜成将初步汇编的100段唱腔,恭恭敬敬抄写出来,送给专家、朋友、戏迷;同时,紧锣密鼓把100段录制成碟,推荐给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戏曲广播和郑州文娱广播免费播放,用一腔真诚不断满足老百姓的渴求和盼望。时间到了2009年的春天,他告诉我,这本集子不用电脑打字,也不用电脑排版,他要用手一笔一笔把谱面抄出来。这是一个工程啊,是一个源自学生对恩师、一个演员对观众、一个赤子对衣食父母的情啊。一年间,他每天仰望星空和老师的在天之灵用心沟通,他伏案抄写,用一个虔诚的心抄写。随着时光东去,这本包含着小唐喜成心血的集子展现在我的面前。这哪是一本普通的豫剧唱腔选集啊,分明是一片蕴含着无数情愫的心香啊。一笔一划都凝聚着炙热的情怀;每一个音符,都是袁国营对老师的缅怀;每一个乐句,都是袁国营对养育他的这方热土、这些帮他前进的观众的深情回报。

捧读这本珍贵的作品集,我的眼前出现了30年前,豫东贾鲁河畔,一个用乡亲们的热情搭建的乡村舞台上,走来一个对戏剧事业的几多梦幻,几多追求的14岁少年--袁国营。他,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西华县东下镇东街村,1977年考入西华县戏校。尽管第一次登台还稚气未脱,尽管稚嫩的表演、声腔还不敢妄谈艺术水平,但一句《朝阳沟》里"拴保"包含真情的唱,却赢得了父老乡亲热切的期望和热情的掌声,催开了梨园新芽对戏曲事业的渴望。自此,这个吸允着贾鲁河水长大,脚踏着黄泛区厚土,背负着热情观众和戏迷朋友的期望的少年,走上了献身豫剧事业的征途;也正因为此,为博采众长、走上了学习唐派,弘扬唐派之路。

袁国营自1977年第一次登台,从西华县豫剧团、河南省豫剧二团、焦作市豫剧团的孜孜不倦;到1998年调入河南省豫剧一团,进一步刻苦学习、潜心钻研,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先后进行了30年艺术实践的艰辛跋涉。参加过一百多部戏的排演,主演的剧目有《南阳关》、《三哭殿》、《血溅乌纱》、《三进帐》、《斩黄袍》、《岳阳楼》等。期间,豫剧后生须生泰斗、唐派宗师唐喜成先生创立的唐派艺术,让袁国营若高山仰止,唐派高亢明亮、激情奔放、大气磅礴的"二本腔"特殊唱法,使袁国营如醉如痴。1985年,为了不断提高自己艺术操守和表演水准,他十分真诚地拜唐派宗师、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唐喜成先生为师。自此,他运用一切机会,听老师的录音、看老师的录像,利用剧团放假期间向唐喜成先生求教。为了身影相随学习老师,1988年他只身来到老师身边,跟随唐喜成先生学艺两年,为继承和发扬唐派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袁国营勤奋好学,为人正直、执着追求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唐喜成先生。唐先生不仅在艺术上对袁国营精心调教、倾囊相授或写信勉励,并为他取艺名"小唐喜成".

袁国营深知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他用自己填词的《沁园春·艺魂》表现了唐派艺术献身的心迹:在认真继承演好唐派剧目的基础上,运用唐派的演唱风格,集百家治长,从兄弟剧种里成功的移植了《义责王魁》、《钗头凤》、《宋江题诗》、《徐策跑城》、《五更惊雷》等剧目。同时,多次向着名书法家刘登龙先生学习书法艺术,以更好的表演宋江、陆游、范仲淹等角色在台上挥毫题诗的场面,而每当排练新的剧本和录制新的作品时,从唱词的分析修改到录制过程和安排,都要和妻子、儿子在家反复研究,一丝不苟。因此,袁国营在艺术实践中,既是唐喜成先生的得意弟子,更是"河南省群众喜爱的十大青年戏曲演员之一",叱咤"中原河南戏剧演员排行榜十大演员"之一。为此,为了向培育豫剧事业的衣食父母汇报唐派艺术新的发展,袁国营精心演唱并挑选了六十余段唱腔以献给长期支持他的听众。在这些唱段中,既有广为流传的唐派精典唱腔,又有袁国营根据唐喜成先生的艺术资料认真整理的近几年自己在一些新排剧目中新创的唱腔听着这来自火热生活的唱段,品位着这源自唐派的美妙旋律,袁国营最近撰写的一首词不仅让我有了新的回味:"跻身梨园,粉墨生涯,三十秋冬,忆少年岁月,蒙师训导,唱念做打,戴月披星,一朝登台,初试舞步,谬得观众掌声鸣。慕剧坛先贤,高尚艺境,更知学海无涯,须艰辛磨砺玉汝成。从戏中曲析,品味人生,是非善恶,爱憎分明,青春年华、任重道远,莫负恩师唐喜成,告天灵,看薪传弟子,继起新声".

由国家一级演员、小唐喜成袁国营先生编辑的《唐派唱腔100段》就要付梓印刷了。看到那一行行娟秀公正的谱面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在那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几年来的日常演出中,每次演出结束袁国营都要到舞台上和其他同志卸台装车的身影;我仿佛听到2005年冬天他被评为一级演员时的致辞:我袁国营今天成一级了,不是我的水平今天一下提高了,而是大家把我抬高了、抬爱了。我还是农民的儿子袁国营,我一定牢牢记着我的老师对我的教诲,坦坦荡荡做人,兢兢业业学艺。我期望在以后的演出中,派角色的时候,能多给我派几次龙套……在这部并不多见的集子里,我好像发现那一个个音符,都是他袁国营不事张扬的笑容和与人为善的胸怀熔铸;是袁国营和全力支持他的夫人紧紧依偎在母亲身边,为老人穿衣、洗脚、喂饭的情景幻化。那一页页谱纸成为一个个奋进的阶梯,承载者小唐喜成、一个大善大为的青年表演艺术家正昂首走向明天。

二零一零年八月十六日午夜

非常有戏倾心推荐河南豫剧唐派著名唱段(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2011.05.04 河南豫剧唐派著名唱段(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传统京剧经典唱段赏析 2011.08.27 传统京剧经典唱段赏析唐小宝说戏系列博客——豫剧名旦关灵凤作品赏析 2011.08.25 唐小宝说戏系列博客——豫剧名旦关灵凤作品赏析京剧名家纪念演唱会(15位大师20场大戏) 2011.08.20 京剧名家纪念演唱会(15位大师20场大戏)豫剧历史——个人日记 2011.05.19 豫剧历史——个人日记豫剧《南阳关》(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2011.04.29 豫剧《南阳关》(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豫剧表演艺术家闫立品唱段荟萃33段 2011.07.15 豫剧表演艺术家闫立品唱段荟萃33段京剧流派——裘派经典赏析 2011.08.16 京剧流派——裘派经典赏析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唱段荟萃24段 2011.07.15 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唱段荟萃24段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5《墙头记》(山东梆子)1982年 2011.05.31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5《墙头记》(山东梆子)1982年豫剧《关公赴宴》(精彩唱词+在线听戏+相关资料) 2011.05.04 豫剧《关公赴宴》(精彩唱词+在线听戏+相关资料)山东家乡戏山东梆子专辑 2011.07.20 山东家乡戏山东梆子专辑豫剧红脸王唐喜成唱段荟萃 2011.04.18 豫剧红脸王唐喜成唱段荟萃豫剧《花木兰》(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2011.04.25 豫剧《花木兰》(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