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女人石榴裙的李白 男人哭吧不丢人的杜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15:12
 让历史生活化,让历史人物现实化——是本书秉承的宗旨!站在生活及灵魂的角度仰望历史的天空,用极另类却富有生活气息的眼光解读历史和文人,是本书求证历史的独特方式!本书在解读历史文人的基础上,参糅现实生活元素,以点带面地阐述了人类的生活观,撷取中国历史上十五位重量级文人,以年代和人物经历为主线,着重剖析他们面对现实生活所持的态度和采用方法,以最实际的生活观进行深度开发,让读者在品味之余获得人生的激励或厚黑学的启迪!此外,本书在解读这十五位历史文人的同时,还打破传统的“师承观”,科学、实际、全面地深入解析他们的一些经典作品,以飨读者。


  扯女人石榴裙的李白
  他的命里犯野马星,五岁的时候就跟随家人搬到了四川的绵州章明县(今四川江油),这小子天资聪明,却不喜欢整天地泡在书房里死读书,他有窍门,喜欢总结,把时间节省下来舞刀弄枪。他觉得自己玉树临风(史书记载他有178米高),如果再佩上一把龙泉宝剑,肯定是帅呆酷歪了。于是,整天地在房子后面的小树林里“闻鸡起舞”,累了的时候就坐在青石板上想入非非,幻想自己骑着高头大马,腰里宝剑斜插,街道两边全是美女送鲜花,有的还会抱住马腿,让他签名留念,甚至献上几个香喷喷的吻,哇噻,别有一番滋味啊!
  考科举是那些书呆子做的事,真的是浪费光阴,青春不常在啊!得走捷径,这样能节省时间,能很快地出人头地。他似乎看到了自己衣锦还乡的画面,于是横下了心,要离家出走,要去外面闯荡,小小的章明县怎么能留得住我这条真龙?
  他又觉得自己似乎欠缺了一些东西,对,自己得印名片,不然,江湖中人肯定不会给自己面子。搞个什么头衔呢?
  李白想到了成都的司马相如,那可是他的偶像啊!司马相如这家伙不但用辞赋骗了一位好老婆,还取得了皇帝和皇后的认可,自己不妨也试一下。有了动力,李白一口气写下了《明堂赋》《大猎赋》《拟恨赋》,却没有如愿。他明白了,时代不同了,要随机应变,不能生搬硬套,要创新。想出名就得学会耍手段,耍立意新颖的手段,这就是艺术,生存的艺术。
  名片没有印成,李白没有气馁。这小子心理素质过硬,意气风发地跨出了自家门槛,他知道自己需要历练,读万卷书有点夸张,但是必须要行万里路。
  出了家门,李白并没有因为外面的精彩而迷失自己,他很稳重,先游巴蜀看看,万一有个闪失,离家也近,出不了什么大事。路不能走绝了,要学会给自己留有余地。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游峨眉山遇到了贵人,道观里的道士见他生得玉树临风,仿佛太白金星下凡,料定他以后会成就一番事业,于是就面授机宜,说现在国人都在炼丹修道,就连皇上和皇后都好这一口,那叫什么公主的,对,玉真公主也好这一口,这是好事啊!什么好事呢?道士并没有点透,但是李白却很明白,他知道现在写词作赋已经讨不了皇上的欢心了,只有修道炼丹,一旦修道成功就能直接面见皇上,还能穿上“黄马褂”。
  
  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近,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得到贵人的点拨后胆子壮了许多,觉得自己有点水平了。虽然谈不上是一流的道学大师,但是只要稍微懂点皮毛,就能够忽悠一下世人。这世道,有真才实学的委屈着呢,那些耀武扬威的有身份的人可都是半瓶子醋。
 他来到了江陵,来到了屈原自杀的汨罗江边。他觉得屈原很傻,难道他就长了一根筋?有必要这么认真么?唉,不懂艺术,不懂生存的艺术,傻啊。李白吃着从路边买来的粽子,一边吃一边摇头。
  或许是李白天生跟道教有道缘,他遇到了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于是壮了壮胆,和那位大师攀谈了起来,现学现卖地跟对方交流,默记了许多名词术语,以便以后忽悠外行人氏。
  和大道士交流了几个晚上,李白觉得自己又充实了许多,思想境界也提升了,差一点就能够到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他很是兴奋,扬笔写下《大鹏遇希有鸟赋》,把道士比做大鹏,而自己就是要展翅高飞的希有鸟。他等不及了,迫切地希望出名。为了尽快出名,他想尽办法炒作。
  和道士交流完后,由于过度兴奋,李白去洞庭湖兜风,却阴差阳错地得到好友吴指南途染重病而死的消息。他很悲伤,怎么这么晦气啊!但是,他又乐了起来,很大方地掏钱把吴指南安葬了,后事办理得很夸张。三年后,又特意把吴指南的坟迁到了鄂城之东。他给吴指南立了一块石碑,也给自己立了一块重义气的牌坊,虽然花了几个钱,但是,划算。
  果真很划算。
  或许是李白的善举感动了上苍,他走桃花运了。对方家底还不错,祖父许围师做过唐高宗的宰相,要求是让李白倒插门。李白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没办法,从家里出来这么久了仍是一事无成,也没什么脸面再向家人伸手要银子了。再说了,虽然姑娘的爷爷退了二线,朝廷里还是有一点关系的,或许还能走走后门引荐一下自己。暂且这样吧,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吧,得懂得变通啊!
  结婚后的李白很是委屈,寄人篱下可不是什么美事。但是李白只能如此,因为有了孩子,命还不错,一男一女,而且老婆对他很好,李白妥协了一阵子,整天地在家里围着锅台转,成了名副其实的“宅男”。
  日子稍微一长,李白又厌烦了,看着悬挂在墙壁上的龙泉宝剑,发狠地摔了几个杯子,他决定要出门挣钱,理由是不能在家里坐吃山空。老婆许氏也同意了,她也知道祖宗留下的财产毕竟有限,以后两个孩子大了,花销也够大的。
  李白很简单地收拾了一下,提着龙泉宝剑上了路。许氏的爷爷给了他一封介绍信,让他去找一个叫韩荆州的官员。据说这位韩荆州同志神通广大,大小官缺都能整得出来。
  或许是许氏的爷爷人缘不错,韩荆州接待了李白。
  李白一听说韩荆州要见自己,兴奋得一夜没睡好。
  终于见到了韩荆州,李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双手抱剑地打量着面前这位达官贵人,在心里说:
  “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
  李白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对方知道自己很尊重他,很感激他。
  韩荆州发话了,问李白要简历。只见李白的简历中写道: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韩荆州看完李白的简历,一声不吭地把简历书扔到了垃圾桶里。这小子净把牛提起来吹,太狂妄了!既然那么有本事,到我这里来干吗?本人庙小,供不起你这尊活佛。

  李白看着韩荆州的背影,把龙泉宝剑朝肩膀上一横,要了几斤烈酒喝了起来,不醉不归。他觉得自己没有脸回去找老婆孩子,更没脸回老家见双亲,只能在外面硬闯!

  他一边喝酒一边回味以往,忽然想起自己是个没有职称的道教教义讲师,干脆吃开口饭吧,也只能如此。

  李白想起了修道的玉真公主,他觉得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应该还可以把玉真公主忽悠过去。再说,连一个女人都对付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啊!

  本想在终南山一展自己的雄辩之才的,不料玉真公主不在,去了长安,据说是找王维叙旧去了。李白扑了一个空后,并没有离开,而是在那里死守,痴痴地盼着玉真公主的归来。他的举动感动了玉真公主别馆里的下人,下人把消息传给了玉真公主,顺便把李白写给玉真公主的诗也递了过去。

  玉真仙人词

  李白

  玉真之仙人,时住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玉真公主读了李白的诗后差点飞起来,她觉得李白这小子嘴可真甜,女人听见别人夸自己美丽就会软绵绵,碰到说自己漂亮的男人就会情切切,更何况这就是江湖中鼎鼎有名的醉仙。据说他跟某位高人学过道术,没准还能从他那里吃到长生不老药呢。即使吃不到长生不老药,也能和他亲密一阵子,据说他是一位帅哥,得见识一下。

  玉真见了李白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她觉得面前的帅哥简直就是上天赐给自己的尤物,不但会写肉麻的情诗,还会炼丹修道,世间少有啊。于是她决定要包装李白,当朝公主不可能和一个混混级的人物光明正大地走在一起。

  李白被玉真公主引荐给了唐玄宗,唐玄宗又把他引荐给了杨贵妃,李白发达了,一步登天!

  时来运转的李白被玉真公主这么一包装,顿时身价倍增,走路都摇晃起来了,又或许是房事过多的缘故。但是李白自有妙计,他用醉酒来掩饰自己的举止,这一切被一个叫高力士的太监看在眼里,就想讽刺他,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无奈的是,自己想来房事还没资本呢,谁让自己成了一个不全活的人呢!

  李白这小子讽刺了高力士后觉得很过瘾,他想起了自己以前碰壁吃苦受气的状况,于是报复的心理就萌生了,经常挑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的刺,觉得自己有皇帝老大罩着,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神气样。而高力士则成了他的受气包,因为高力士专门侍候唐玄宗,经常和李白在一个屋檐下挤兑。

  《新唐书》说:“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从上面这段话里可以得知李白真的是太目中无人了,为了拍皇帝老大的马屁,竟然对高力士指手画脚的。其实,有很多文化人认为是李白让高力士给自己脱靴子,荒谬!唐玄宗再欣赏李白也不会让其和自己平起平坐,所以只能是李白命令高力士给皇帝老大脱靴子,而不是让高力士给自己脱靴子。
  高力士受了李白的侮辱就怀恨在心,没事就从李白的诗里面挑刺给杨贵妃看,背地里说他的坏话给杨贵妃听,以至于杨贵妃对李白有了成见。

  其实,李白更知道杨贵妃的重要性,玉真公主只是自己的踏板,而杨贵妃才是真正的保护神,只要能讨得杨贵妃的喜欢,一切事都好办。但是,玉真公主那里也得应付着,不能卸磨杀驴。所以,李白只能两边跑,跑来跑去就露出了马脚,被高力士抓了小辫。

  高力士给杨贵妃看李白给玉真公主写的诗,杨贵妃一看吓了一跳,想不到李白竟然是个多情种,表面上对老娘献殷勤,暗地里还养着一位小娘,还写那么风骚的诗歌,真是气死人了!气归气,但是不能说,怕唐玄宗猜疑自己和李白有一腿,就只能找借口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

  唐玄宗也是个明白人,他无非是借高力士的手把李白赶出去,因为他原以为李白是特殊材料做的,不但会写诗舞剑,还会修道炼丹,没想到这小子是个江湖骗子,就知道哄女人开心,一点男人味都没有。宫里是不能让他待下去了,万一到时候在后宫闹出绯闻,我的颜面何在?大唐的颜面何在?于是,唐玄宗就把李白给打发了。

  李白从宫内灰溜溜地出来后,又去找玉真公主。玉真公主看到自己包装的产品被退了回来,大为恼火,难道这小白脸质量不过关吗?她去找唐玄宗闹,但是唐玄宗不答理她,还告诉她李白是个混混,是江湖骗子,最好离他远点,别坏了皇室的名声。玉真公主听了唐玄宗的话,没有回话给李白就跑到安徽的敬亭山修炼去了。她很伤心,没想到自己对他一片真心,而他却是在演戏,虚伪,浑蛋。

  李白得不到玉真公主的回复,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后来听说玉真公主去了敬亭山,知道自己是没得希望去拍皇帝老大的马屁了。玉真啊,真难为你了,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李白喝着酒对着敬亭山的方向呼唤: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他没有听到回音,只有灌进胃里的酒肆虐地翻滚着,很不是滋味。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伤心了,一个人走在长安城里,傻傻地彳亍,浑身沾满了烈酒的味道。走着走着,忽然觉得眼前紫光一闪,难道在这里会有贵人出现?他把酒坛子丢在马路边,四处地寻觅着,突然发现不远处的梁园门口停着一顶华丽的花轿,肯定是位大户人家的千金!

  果然不出所料,果真是大户,花轿上绣着一个大大的“宗”字。对,是宗府的花轿,应该是做过宰相的宗楚客府上。听说他有一位孙女,十分喜欢修道,如果真是的话,那就——
 是的,还真是宗楚客的孙女,是来游梁园的。李白看到宗家大小姐的石榴裙溜出了花轿,顿时心花怒放,计上心来。

  他整理了一下散乱的头发,把龙泉宝剑抓在手里,风度翩翩却不乏稳重地在宗家大小姐面前走过,还故意抛了一个秋波给对方。宗家大小姐还真的中了电,跟着李白走进了梁园,却发现李白在一堵墙上写着什么。等李白离开后,宗家大小姐走过去看了一下,原来是一首诗:

  梁园吟

  李白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宗家大小姐读了李白的诗后,惊喜地跳了起来,因为她看到了作者的署名,是李白,是在江湖中消失已久的大帅哥。他可是我的白马王子啊。耶,看来我们还真有缘分啊!

  宗家大小姐四处寻找李白的影子,却没有找到,刚回头就发现清洁工阿姨正准备用石灰粉刷墙壁。她急了,立马让家丁去府上取钱,她要买下这堵墙,还要找到李白。她爱上了他,要和他过日子,一起修道炼丹过日子。李白从一棵老槐树后探出了脑袋,当他发现这一情景时,得意地笑了。女人就是这么容易上钩,看来自己还是颇有魅力的,宝刀未老啊!

  李白和宗家大小姐的婚礼很顺利,有天作之合的味道,更有罗曼蒂克的滋味!

  李白牵着宗氏的小手,仔细地端详着自己的粉丝,笑了。他觉得自己很幸福,很幸运,或许这是大运来临的前兆吧!

  机会真的来了!

  安禄山造反了!

  李白得意地注意着外面的小道消息,不时地擦拭着龙泉宝剑,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看来我要真正地大显身手啦,哈哈哈……

  没想到他的举动被宗氏给否定了,说那样做太危险,还是在家里安稳地待着过小日子吧,你不是挺喜欢修道炼丹的么?

  李白微笑着摇了摇头,说大丈夫志在四方,一个炼丹炉盛不下我,要真正地修正果,就得趁乱世大捞一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还意气风发地写诗:“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尚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意思是说:我这一去,如果封侯拜相地回来了,你还会不会像苏秦的老婆一样不下织布机啊?

  李白觉得自己不能憋在家里,应该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潇洒地演绎一下高手的风采。永王李璘趁安禄山造反之际招兵买马搞起了内乱,而李白则去了永王府做幕僚,帮助他策划一系列活动,这小子想做开国元勋。他知道唐玄宗这辈子是看不起自己了,只有投靠永王,只要永王得取了天下,自己就会顺理成章地封相拜侯,有可能还会改写几页历史。乱吧,越乱越好,哪怕是人头里砸出狗脑子来。

  结果却让李白失望了,永王的军队被唐玄宗的正规军给吃掉了,而自己也成了阶下囚,还落得了一个叛国的罪名。他怕了,懊悔不已,经常趁宗氏来探监的时候诉苦,说自己是被逼的之类的开脱罪名的话。在给御史中丞宋若思的书信中称:“属逆胡暴乱,避地庐山,遇永王东巡,胁行,中道奔走,却至彭泽。”宗氏听李白这么一说,心软了下来,利用庞大的关系网大力营救李白,最后免了李白的死罪,但是要长流贵州。

  在去贵州的路上,恰逢皇帝改元大赦天下,李白自由了,从白帝城坐船回到了荆州,从此一蹶不振。

  或许,李白真的醉了,一直到老才明白自己不过是个酒囊饭袋,只不过会用三寸不烂之舌忽悠良家妇女和无知小民。如果没有女人的照顾,或许自己早已成为孤魂野鬼,在玉门关外傻傻地游荡。

  感谢女人,感谢石榴裙!李白抽出龙泉宝剑对着饭桌上的酒坛子一阵狂砍,他累了。醉了一辈子,混了一辈子,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迎着风,佝偻着身子骨仰望满天的繁星,他在寻找那颗太白金星。他自己永远都不会成为神仙,始终都是一个凡人,所谓的诗仙已经被大唐宫殿内的管乐声给俘虏了,若有来生,只羡鸳鸯不羡仙!

  --------------------------------------------


   男人哭吧不丢人的杜甫

  唐代诗人杜甫被后人誉为“诗圣”,与李白并称为“李杜”,称赞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还把他的诗称做“诗史”。而现实生活中的杜甫却是一个战场上的逃兵,是一个胆小如鼠,利用自己眼泪欺世盗名的忽悠大师。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远祖杜预,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将军,文笔不错,有作品《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大诗人,牛皮功夫很是了得,称自己的辞赋水平能赶得上屈原和宋玉,书法能超过王羲之;杜甫的老爸却不怎么人物,曾做过州司马和县令;杜甫的老妈姓崔,出自名门望族,在杜甫两岁的时候去世。杜甫寄住在洛阳的姑姑家,受了不少窝囊气。

  六岁的一天,淘气的杜甫和表姊妹吵了起来,她们说杜甫是没爹没娘的孩子,还说杜甫不要脸,抢了她们的玩具玩,杜甫气得把玩具狠狠地摔在了地上,跑了出去。表姊妹骂得太狠毒了,不但伤了他的自尊,还让他想起了爸爸妈妈,他们怎么不来接自己回家呢?难道自己真的是孤儿吗?难道自己真的是一个寄生虫吗?杜甫突然间觉得自己很渺小,渺小得被世人遗忘了,包括自己的爸爸妈妈。


  或许是杜甫的姑姑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和杜甫吵架的事,也就没有出来找杜甫。杜甫一个人沿着墙角溜达,一边溜达一边哭,他觉得街上的行人都在议论自己的身世,有的还用手指头在自己的背后乱比画。杜甫用小手指头羞涩地拽了拽衣袖,眼泪被他的脚步踢成好几瓣,随着他的脚丫子的起落而盛开,开得很凄凉。

  推动历史的厚脸皮之四0 杜甫走到了大马路上,人来人往的马路上十分喧闹,但是却没人去关注杜甫。杜甫高兴了起来,他知道那些人不认识自己,即使自己的衣服再破再烂也没事,即使自己的身世再悲惨,他们也不清楚。杜甫的心情好了很多。看到很多人都朝一个地方涌去,杜甫也跟着跑过去凑热闹,原来是一个叫“公孙大娘”的艺人在舞剑。杜甫看了公孙大娘的表演后十分惊叹,惊叹的不是公孙大娘的高超表演,而是崇拜公孙大娘有那么多的粉丝。他把自己想象成了公孙大娘,站在高高的舞台上,台下有很多人在关注自己,不,是仰慕自己,这样的感觉真好!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公孙大娘这样的人物,并且要超过公孙大娘。

  杜甫看完了公孙大娘的表演,心情好了很多,或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之所在吧。杜甫回到姑姑家后就找到了姑姑,问他爸爸妈妈在什么地方。姑姑就开始给他编故事,说他妈妈在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他爸爸在某个地方做大官,很快就回来。杜甫听后更兴奋了,他为自己不再是孤儿而高兴。

  在杜甫七岁的时候,他老爸回来了,还给了杜甫的姑姑一笔钱,即杜甫的学费。杜甫见到了老爸十分高兴,还问他妈妈在什么地方,并且告诉他老爸,很多人都说自己是没人疼的孩子。他爸听了后触动很大,就把杜甫有名望的老祖宗那些光耀门楣的事迹说给杜甫听,还让他刻苦学习,不要给祖宗脸上抹黑。杜甫乖乖地点了点头。

  经过几年的寒窗苦读,杜甫觉得自己都被憋出病来了,觉得古代圣贤说的那些大道理似乎不合乎科学道理,经常在课堂上和老师辩解。由于观点过于偏激,经常整得老师下不了讲台。为了整治这个桀骜不驯的另类学生,老师就把祖宗之法搬出来整治杜甫,经常用教鞭抽他的手掌心,或者停他的课。杜甫巴不得如此,把书包一丢就去撒野了,经常去果园里摘梨摸枣的,有诗为证: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由于长时间地停课加逃课,杜甫的心就野了,从课本上转移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他爱听音乐,特别喜欢流行音乐,还喜欢跳舞,特别是公孙大娘跳的街舞。他现在觉得他们的表演需要一种心态来控制,需要一种思想来提升,觉得他们是艺术家,是出类拔萃的另类人物,而古代的那些圣贤纯粹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如果让他们去表演的话,或许会在舞台上尿裤子。杜甫觉得自己的观点很对,他开始头头是道地抨击,觉得圣贤文字被自己看透了,也不过如此。他开始追星,成了追星族的一员,经常把他老爸和他爷爷的名片当钱使,在洛阳城各大豪门里瞎转悠。他的目的是听流行音乐,李龟年是他的偶像: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受李龟年的流行音乐和公孙大娘“街舞”的影响,杜甫决定去搞艺术,于是把想法告诉了他老爸,理由却是要出去见识一下世面,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甚至把孔子当年游说六国的故事当做理由悉数摆在他爸爸面前。他老爸觉得这孩子的想法还不错,挺现实的,先进入社会历练一下也是好事,说不定撑不到一个月就会回来。

  杜甫拿着老爸给的钱去专卖店包装了一下自己,他觉得自己很像一个流浪的艺术家,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少陵野老。

  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杜甫一下子就跑到了千里之外的烟雨江南,那里物产丰富,美女如云,流行歌手多出自那里。他经常混迹于烟花巷陌,在酒楼夜总会里驻场表演,落魄的时候还会去大戏班里跑龙套,一跑就是四年,吊儿郎当的四年,挥金如土的四年。

  一天,杜甫收到了老爸的信件,问他书读得怎么样,还说给他办了准考证,让他去经经场。其实他老爸是担心他的安全,这小子整天地从家里要钱,却连个响儿都听不到,究竟在做什么啊?虽然说家底比一般人厚实,也经不起他这么挥霍吧。不行,得把他叫回来,万一下了道就麻烦了!

  杜甫读了信后很烦:一、自己出来四年,什么都没做成,虽然说经常在酒吧夜总会跑场子,但赚的钱还不够交房租的,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二、他妈妈去世后,老爸又找了一个,他不愿意回家面对。从家里跑出来,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最后,杜甫还是回去了,路费也是老爸托官场上的朋友送到杜甫手里的。

  杜甫回去后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是金榜无名,他又从家里走了出来,觉得流浪才是属于自己的生活。不过,他这次出来不再搞非主流艺术了,临出门的时候,祖母告诉他,要好好地写诗作文,不要给老杜家丢脸。于是,他决定改行,搞文学创作,最起码这也是祖宗的老本行。爷爷就是因为文章写得好,被皇帝看中,封了官职的。

  杜甫从家里出来后没有去江南,他游齐赵,登泰山,逛曲阜,认为孔子的文章也不过如此,并豪气万丈地在泰山顶上发飙: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年轻人就是口气大,本事小,虽然杜甫自信心很强,牛皮也吹得很大,但是却没有搞出什么名堂来,二十九岁的时候又被老爸叫回了家,说杜甫的奶奶想要抱重孙子,让他回去结婚。年龄大的老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能活一天,就想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

  杜甫结婚了,老婆姓杨,老丈人以前和他爸爸是同僚,在地方农业局里做二把手。

  结了婚的杜甫成熟了许多,觉得自己真的该干点正事了,更何况老爸也退休了, 结婚又花了很大一笔钱,家底不如以前厚实了,杜甫预感到经济危机就要来临。这不行,得出去找差事,农活是不会去干的,太掉价儿,也没有那个力气,只能去政府里混个差事。

  公元745年,三十四岁的杜甫正在迷惘的时候,在洛阳遇到了大混混李白。当时李白刚被唐玄宗从皇宫里撵出来,经常在闹市区喝得东倒西歪的,滔滔不绝地说自己在皇宫内是如何如何地风流快活,夸张到使一位赶着牛车进城卖菜的菜农使劲挥着牛鞭赶牛,生怕李白把自己的牛给吹死后自己拉着牛车回家。但是杜甫却十分相信李白的醉言疯语,还主动去和李白搭讪,他觉得李白很酷,很叛逆,很前卫,打心底里佩服李白,决定跟着李白混。

  李白见自己的粉丝来了,就抓住机会狠狠地发表了自己的独门绝论。他对杜甫说:兄弟,知道我这叫什么吗?不要看有很多人说我疯疯癫癫的,他们不懂,这叫艺术,行为艺术,那些人没思想。知道么?皇帝都欣赏我的艺术,并且被我艺术得神魂颠倒的。高力士听说过吧?就那皇宫内的高大总管。很多人都说他牛,我进了皇宫后,他得听我的,我让他向东,他不敢向西;我让他打狗,他不敢撵鸡。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害怕我的艺术,害怕我的行为艺术。艺术是思想的结晶,他们没有思想就觉得自己心里空虚,我有艺术就觉得自己很充实。尽管他们有钱有势,但是他们见了我,还得乖乖地说好话,乞求我用艺术安抚他们内心里的空虚。对了,我看你相貌不凡,肯定不是从农村来的,书香门第吧?

  杜甫被李白的讲解给忽悠晕了,一个劲儿地点头。

  李白笑了笑说:兄弟,你想不想去政府里混啊?如果想去的话,包在我身上。那些王爷大臣们跟我的关系都很好,只要我说一声,准成。但是,你得学会我的行为艺术。只要有艺术武装自己,包你前途锦绣,财源滚滚来。

  杜甫咽了咽口水,问李白怎么样才能学会他的行为艺术。

  李白故弄玄虚地挽了挽袖子,撇了撇嘴说:很简单,只要你心理素质过硬,准能水到渠成。说白了就是脸皮要厚,不要害怕别人打击,如果你能承受了别人的恶语中伤,你的思想境界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那么你的行为就会出神入化,令常人摸不着头脑。试想一下,普通人都不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你不就登峰造极、出类拔萃了?到那时候你就会成为焦点人物,朝廷就会特别关注你、欣赏你、重用你,给你个官职对朝廷来说是很容易的,对吧?

  杜甫使劲点了点头,嘿嘿地笑着把李白请到了大酒店,大吃特吃了一顿,最后杜甫埋单。杜甫认为花钱请李白吃饭是小事,利用李白的关系网给自己找一个铁饭碗是大事,关乎终身幸福的大事。

  李白这小子喝了杜甫的酒,把正好路过洛阳的高适介绍给了杜甫认识,算是堵了堵杜甫的嘴,后来找了个借口离开了杜甫,用自己的行为艺术去给自己寻找幸福去了。而高适却比李白厚道,告诉杜甫,根据小道消息,唐玄宗为了招揽人才,要举行一次特殊考试,只要是有特长的人才都可以参加。杜甫决定去试一下,他对自己的诗词歌赋很自信。万一不中,就使用李白的行为艺术自我炒作,李大哥说的绝对没错,更何况他自己都亲身实践过,现在混得不错嘛!于是杜甫决定去长安,立誓要在长安干出点名堂来!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为了广泛地收罗人才,不拘一格地从民间选拔。为了防止一些草民滥竽充数,朝廷象征性地举行了一次考试,考试科目多样化。杜甫心里很兴奋,说老天终于开眼了,三下五除二地把试卷做完了,所考的科目是杜甫再熟悉不过的诗、赋、论。结果却令他很失望,不但杜甫失望,所有的考生都很失望,朝廷一个都没有录取。有人说是奸相李林甫搞的鬼,他怕一些考生通过文章揭露自己徇私枉法、投机倒把的劣迹,就干脆一个都不录取,还说他在向唐玄宗汇报的时候说:“野无遗贤。”

  杜甫醒悟了,看来李白说得不错,得用行为艺术来武装自己,要学会另类,要寻找捷径,要学会不要脸。他突然想起了公孙大娘在大街上当着很多观众跳“街舞”的情景,看来公孙大娘心理素质够硬,不然,她可没有那个胆量在舞台上表演。的确,公孙大娘的舞蹈是艺术,李龟年的音乐是艺术,李白大哥的斗酒诗百篇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还有没有呢?杜甫想做一次调查,想证实一下艺术究竟能不能给生活“添油加醋”,他真的调查了,有诗为证: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1)。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2)。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3)。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4)。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5)。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6)。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7)。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8)。

  杜甫在这首《饮中八仙歌》中列举了八位行为艺术家:

  第一位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二十岁中进士,官至秘书监。性旷放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他在长安一见李白,便称他为“谪仙人”,解所佩金龟换酒痛饮。这两句写贺知章醉后骑马,摇摇晃晃,像乘船一样,醉眼昏花,跌落井中犹不自知,索性醉眠井底。当然,这是杜甫为了刻画贺知章这小子的“旷达及狂妄”而采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下面几位行为艺术家也都是经过杜甫牛皮艺术加工后的经典雕塑。

  第二位是汝阳王李琎:“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汝阳王李琎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此骨肉亲”(杜甫《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曲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今属甘肃)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见《三秦记》)。唐代,皇亲国戚,贵族勋臣有资格袭领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琎才会勾起“移封”的念头,其他人是不会这样想入非非的。杜甫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与其说杜甫是在描述汝阳王李琎的醉酒之神态,不如说杜甫是在借“酒”来突出汝阳王李琎是位关系户,不管玩行为艺术,还是整艺术版的行为,他有资本有身份,而杜甫却只能眼巴巴地望着皇宫大殿发呆,口水滴答滴答地流。
 第三位行为艺术家是左丞相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李适之于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这小子喜欢显摆,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然而好景不长,开宝五载被李林甫排挤,罢相后,经常对酒当歌,满腹牢骚,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旧唐书?李适之传》)李适之写这首诗无非是在讽刺李林甫在政治上对自己的排挤。而杜甫也是在利用诗句讽刺李适之,说明有些艺术家并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为了现实而艺术,为自己的追求而艺术,艺术中蕴藏着丰富的虚伪。

  第四位是名士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崔宗之,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国公,官至侍御史,也是李白的朋友。在描写崔宗之的时候,杜甫引用了“白眼”的典故。关于“白眼”,说的是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他为人清高,又藐视礼法,据说他“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若逢着志同道合的朋友,“乃见青眼”。说白了,阮籍遇到那些依附权贵的混混,就翻棱白眼珠,不理睬他们;若是见到性情相投的人,就会用黑眼珠看人。杜甫用“举觞白眼望青天”来形容崔宗之,一是在刻画帅哥崔宗之的“玉树临风”形象,以表明真正地为了艺术而行为(醉)的艺术家已经不多见了。因为一些艺术家在艺术的过程中丧失了艺术灵魂,在现实生活里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眼神来扫描现实里的林林总总;二是用来衬托下面一位行为艺术家苏晋。

  第五位行为艺术家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苏晋,开元间进士,曾为户部和吏部侍郎。长斋:长期斋戒。绣佛:画的佛像。逃禅:这里指不守佛门戒律。佛教戒饮酒,苏晋长斋信佛,却嗜酒,故曰“逃禅”。苏晋曾得见澄慧和尚的绣弥勒佛一面,十分喜欢,说:“是佛好饮米汁(酒),正与吾性合,吾愿事之,他佛不爱也。”其实,苏晋是在为喝酒找借口,所以就大搞行为艺术,经常逃禅逃课,还美其名曰:“酒肉穿肠过,佛祖留心中。”杜甫就拿苏晋“挂羊头卖狗肉”版的行为艺术说话,旨在说明苏晋的行为艺术中含有太多水分,艺术没有达到最高境界,也只能去忽悠一些凡夫俗子。所以,杜甫接着安排李白出场,用来说明行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忽悠皇帝老大。

  第六位是大神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在描写李白的时候,故意加大了口气,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在给杜甫讲解行为艺术之奥妙的时候,曾吹破牛皮地对杜甫夸海口:“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忽悠得杜甫神魂颠倒的。为了能赞美李白的艺术造诣,杜甫故意地夸张了一些,还列举了李白的两个经典故事:
  1?《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应诏至长安,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他,并赐食,亲为调羹,诏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写配乐的诗,而他却在长安酒肆喝得大醉。

  2?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白莲地,召李白来写文章,而这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来见。

  杜甫如此夸张地描写李白,有以下目的:

  一、可以说明自己对李白的敬仰,李白读到诗文后,必然会对自己多加关照;

  二、说明自己这个小弟脑瓜子好使,吹牛皮的功夫已经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

  三、通过肯定李白的“忽悠”功夫,来肯定自己跟李白混的决心。

  杜甫这小子虽然在社会上吊儿郎当地混了几年,社会经验却积累了不少,尤其是在十字路口进行抉择的时候。杜甫觉得自己成熟了好多,尤其是经过大师级的李白洗脑后。但是杜甫也不是全然地相信李白,他知道靠人不如靠自己的硬道理。但是,他也清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和“出门靠朋友”的现实交际理念。所以,在经过心理斗争后,他觉得李白的“混”的水平的确属于高境界,天子叫他都不上船,还敢在天子面前说自己是酒仙,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的确不简单。大书法家张旭都得给李白几分薄面。

  第七位行为艺术家是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吴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善草书,时人称为“草圣”。脱帽露顶:写张旭狂放不羁的醉态。据说张旭每当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笔挥洒,甚至以手濡墨而书。醒后自视手迹,以为神异,不可复得。世称“张颠”。杜甫把张旭拉出来,也是为了肯定李白行为艺术的高境界。他用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和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作比较,说张旭虽然牛,但是却牛不过李白,也只能在王公大臣面前“脱帽露顶”地发疯发癫出憨气,不如我大哥(李白)敢和天子叫板。看来自己还得跟大哥好好学,凭自己的头脑,肯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到时候,我也可以扬眉吐气啦,也可以像焦遂那样“高谈雄辩惊四筵”。于是,杜甫把焦遂扯到了宴席的正座上,令其闪亮登场后,进行了华丽演出,面对着满座高朋高谈阔论,很是神气。

  第八位行为艺术家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焦遂,布衣之士,事迹不详。据说,因为家中经常爆发经济危机,焦遂平时沉默寡言,也不怎么舍得喝酒,一旦有机会参加了盛大的宴席,就会放开量地猛喝,并能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见解独到,句句惊人。杜甫是在借焦遂来说明自己的处境,虽然现在自己也像焦遂似的闹经济危机,只要学会并能发挥李白大哥的行为艺术,准能超越其他的行为艺术家,干出一番事业。到时候,我就能和焦遂一样地高谈阔论,把自己独到的见解说给众人听,还要直接找皇上面谈,让皇帝知道我杜甫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版的大神。

  杜甫这小子借“醉”来说明以上八位行为艺术家搞行为艺术的真实目的,因为“醉后吐真言”:杜甫这小子经过李白的教导后恍然大悟,他不但领悟了李白行为艺术的精髓,还在其基础上加以提升,得出“焦遂”版的独到见解——八位行为艺术家搞行为艺术都是在忽悠观众,并根据自己忽悠水平的高低来寻找自己的观众,无非是哗众取宠,借另类的肢体语言来引起观众对自己的关注,提高人气指数,增加自己的知名度,用自己的“知名度”来换取生活资本,用从残酷现实中总结出来的生活技巧来挑战现实,在延续生命的同时,创造附加值!高啊!真高!

  两次落榜的杜甫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如果自己单走仕进道路来求得富贵荣华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走终南捷径——干谒。

  干谒——以诗文求有权位者举荐。

  杜甫干谒的对象很多,为了能够谋得一官半职,他饥不择食地走进豪门大院,只要是大权在握的王公大臣,忠奸不论,有奶就是娘,没奶就走他娘。据郭沫若统计,杜甫在天宝年间上书的主要官员有韦济、鲜于仲通、歌叔翰、韦见素等。这些人中除了韦济以外,剩下的几个都不正派,鲜于仲通和韦见素是由杨国忠提拔,经常和杨国忠在一个夜壶里撒尿,嘀咕安禄山。但是,杜甫不计较这些,他的目的在于求仕成功,只要能求得饭碗就可以。但是,这些达官贵人并不给杜甫面子,说这小子太穷酸了,一点男人味都没有,很三八,整天哭哭啼啼的,连路边的乞丐都不如。

  其实是这些达官贵人眼拙,他们没看透杜甫的行为艺术。杜甫在总结了当时几位有名的行为艺术家的行为艺术后,也给自己编制了一套艺术行为——诗人版的流浪。

  杜甫很清楚自己现有的资源,喝酒耍酒疯是不可能的,一是自己没钱买酒,也没有人请客;二是自己酒量不高,稍微一沾酒,就得蒙头大睡,也就没有机会去耍艺术版的行为了。为了充分利用自己的现有资源,他决定做乞丐,并给自己找到了充分的理由:

  一、自己现在闹经济危机,甚至比乞丐都穷;

  二、自己能发挥李白大哥行为艺术的精髓,利用吹牛皮的功夫自我吹捧,称自己是流浪诗人,并把落魄注射进去;

  三、把自己的落魄形象化——百姓化——朝廷化,说自己是因为忧国忧民而落魄,乃至以泪洗面,并声称自己曾经搞过大型的民意调查,跋山涉水地进吴越,走齐赵,期间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以至于自己现在一贫如洗——因为忧国忧民一贫如洗。

  杜甫的行为艺术很达标,以至于那些达官贵人见了他就害怕,害怕这位忧国忧民的大文学家得势后把民意调查结果直接汇报给皇上。一旦民意调查结果让皇上知道了,达官贵人就会因为劣迹恶行的腐败端倪完全暴露而丢掉饭碗,乃至丢掉身家性命。他们干脆把杜甫当做真正的乞丐,让看门狗撵他出去流浪。

  求仕目的没有达到的杜甫落魄到了极点,就连他的一个宗亲都不愿意答理他。杜甫《示从孙济》“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权门多噂杳,且复寻诸孙。”“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具论。”“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便是遭遇“宗族”冷落后凄凉心境的表露。《示从孙济》说的是杜甫起初在长安的几年,由于得不到任用,后来加之父亲去世,失去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导致生活陷于困顿。他有个族孙杜济住在长安城南郊,为了叨扰一顿饭吃,他经常去杜济家蹭饭。但这位族孙生活也不宽绰,见长辈来了,心里十分不舒服,嘴上不好说什么,却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打井水淘米的时候,使劲地摆动水桶,把水搅得挺浑;到园中砍菜,故意放手乱砍一气,意在让杜甫觉察到自己心里的不痛快。可是杜甫这小子穷命富身子(《新唐书?杜甫传》说:“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懒得出奇,他见杜济在那里搞撵人版的行为艺术也不去帮忙,还发牢骚说杜济不仁义。

  或许是因为饿急了,又因为一些达官贵人不聘任自己,杜甫于是狗急跳墙地把自己熬了几个通宵写的一篇赋投递到了皇帝的“征稿箱”里,相当于直接向皇帝干谒。

  所谓的“征稿箱”叫“延恩匦”。武则天时代,为了监视天下官吏而设置的一种类似于现在检举箱的铜匦,“延恩匦”是其中的一种,材质一样,作用做了改变,专供求仕进取者投献歌赋用。

  杜甫挥笔泼墨地写了一篇借物言志的《雕赋》,还把个人简历《进雕赋表》当做附件一并投递。

  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这样说:“臣之近代陵夷,公侯之贵磨灭,鼎鸣之勋,不复照耀于明时。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亡祖故尚书膳部员外郎先臣审言,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视于藏书之府,故天下学士,到于今而师之。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

  既然是写简历,杜甫绝对会把老祖宗拉出来装点门面,于是杜甫把远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的大名写进了《进雕赋表》里。笔者前面说过,杜甫的远祖杜预是晋朝的著名大臣,人称“杜武库”,还专门研究了《左传》,著有《春秋左氏传集释》,在唐朝的时候还很热销,是士子们的必读书籍;他的祖父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期是著名的文臣,桃李满天下,如杜甫所言“故天下学士,到于今而师之”(杜审言)。接下来,杜甫就抓了一块猪油在嘴皮子上抹了抹,铺天盖地地吹了起来,说“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杜甫这小子不单单在《进雕赋表》中吹牛,还经常在别人面前夸海口,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中吹得更大:“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些都要归功于李白大师的专业指点,若不是遇到牛皮大师李白,杜甫的牛皮功夫没有这么高的造诣。杜甫牛皮吹完后就开始施展自己的行为艺术,他把自己刻画成一只可怜兮兮摇着尾巴的小狗,说:“惟臣衣不蔽体,尝寄食于人,奔走不暇,只恐转死沟壑,安敢望仕进乎?”还说“伏惟明主哀怜之”“拔泥涂之久辱”“无令役使,使至于衰老也”。虽然当时的唐玄宗正在和杨贵妃热恋,却没有因为杨贵妃的暖暖体香而神魂颠倒,他很清楚杜甫这小子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无非是想拍一下自己的屁股,让自己封给他一官半爵的。不过,像杜甫这样的“人才”太多了,光杨贵妃家族那些八杆子打不着边的亲戚就够我安排几年的了,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你杜甫还是靠边站吧,谁让你没有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女姐妹呢?流浪诗人,你还是继续流浪吧。更何况你小子当官不是为朝廷为百姓,而是为了“拔泥涂之久辱”,心胸太狭窄,不是成大事的人物。杜甫的《雕赋》没有起到作用,被唐玄宗走马观花地看了几眼,便扔到垃圾桶里去了。

 杜甫一看《雕赋》没起到作用,懊恼了一阵子,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深陷泥涂的生活,不得已他又把目光盯在了“延恩匦”上。或许是杜甫饿极了,他眼发晕,把延恩匦看成了聚宝盆。他发急了,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乞丐”地行为下去了,得再找皇帝老大说道说道。

  天宝十年,杜甫一口气写了三篇赋:《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就是有名的“三大礼赋”。杜甫使尽浑身解数地通过这三篇赋对皇家的祭祀活动绞尽脑汁地赞美,玩命地夸张,对唐玄宗开展了赞美版特大轰炸,这次把唐玄宗给忽悠晕了,下旨让杜甫在集贤殿待命,并由主考官宰相李林甫在大明宫考核杜甫文笔功夫。杜甫很激动,还写了诗作纪念:

  忆献三赋蓬莱宫(大明宫),自怪一日声辉赫。

  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往时文采动人主,今日饥寒趋路旁。

  杜甫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高兴得不得了,但是皇帝并没有因为他的人气指数升高而照顾他,只是把他的档案做了备份,择日而用。其实这个和李林甫也有点关系,如果说他录用了杜甫,就等于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子,他曾做过“野无遗贤”的人事报告。看来杜甫的点儿可真够背的。为了能引起朝廷的注意,他于天宝十三年又写了一篇《封西岳赋》投石问路,结果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气得他大发牢骚,但也只能如此。

  天宝十四年,杜甫的官运开了,贵人出现,当时担任宰相的韦见素拉了他一把,任命他为河西县尉。没想到杜甫这小子还端起了架子,他不干,有诗为证: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官定后戏作》

  杜甫这小子不去上任,理由是不能为九品的县尉折腰,还说“老夫怕趋走”。在长安的十年里,杜甫这小子过的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苦日子,经常会饿肚子,把脸皮当做西瓜皮啃,只要能混到饭就达标,哪还顾得上尊严,折腰趋走是杜甫的家常便饭。他作这首诗等于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子,典型的“钻头不顾腚”嘛。实际上杜甫不想去河西做县尉的原因是嫌河西过于偏远,那种不毛之地肯定不会有“富儿门”,也难以见到“肥马尘”,等于是没有了给自己升迁创造机会的条件。杜甫这小子牛皮吹得很大,说什么“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说出来的话,泼出去的水,肯定是收不回来了,只能硬着头皮去兑现自己的豪言壮志。如果自己拒绝了,一来,可以说明自己不为权势折腰,假如朝廷不让自己去做河西尉,或者因自己的罢官而封杀自己的仕途,就可以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吹的牛皮打掩护,朝廷不让我做官,我怎么可能“致君尧舜上”呢?二来,若朝廷因为自己的施压而调任,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为自己“立登要路津”铺路,“致君尧舜上”就可以水到渠成,或许自己会好风凭借力地“回首向风飙”,成为人上人。
  经过杜甫这么一折腾,他由河西县尉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东宫官职,从八品下,专门看管兵甲仓库,管理枪支器械。杜甫满意地点了点头,最起码全在自己的掌握中,现在官职虽然小了点,但是有“富儿门”扣,有“肥马尘”追,不出时日,自己的关系网将会建立,升迁是必然的!杜甫把算盘得意地敲弹了几下,在账务簿上写了四个大字——海阔天空。但是,老天却不买杜甫这穷小子的账,硬把杜甫的如意算盘拨得乱七八糟,兵甲仓库里的枪支器械出库数量日益增多,杜甫听到了仓库外面的嘈杂的厮杀、哭喊声:安禄山发动了叛乱!

  杜甫跑到仓库外打探了一下状况,听逃亡的百姓说,唐玄宗和杨贵妃弃宫而逃,杜甫这小子慌了,他想起了住在奉先的老婆孩子。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人活着就有机会翻身。杜甫从仓库里找了一支匕首藏在了身上,兵荒马乱的,路上免不了有强盗趁火打劫,还是小心为妙。为了绝对安全,杜甫把手在地上抹了抹,然后把脏兮兮的手往脸上抹去,一副标准的乞丐样。

  杜甫在逃亡的途中遇到了一位有着皇室血统的“王孙”,但是这小子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去保护“君主”,而是自己夺命狂奔,有诗为证:

  哀王孙

  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这首诗翻译成白话:

  象征着巨大不祥的凶鸟白头乌鸦,半夜飞到延秋门(长安唐宫苑西门)上大叫:长安城的百姓们啊,大祸临头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地等着叛贼烧杀抢夺,赶快逃命吧。白头鸟又飞到高官的豪华庭院上头报警,达官贵人们都慌忙地逃避叛贼。皇帝老大逃得更是匆忙,马鞭打折了,军马都累死了,一些皇家子孙在逃亡的路上失散了。那边的大路上有人在哭,腰间还挂着青珊瑚做吊坠的玉佩,一看就是皇家的子孙。这位皇孙倒是很聪明,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是请求收留他当奴仆。他已经在荆棘中躲藏了很多天,身上的衣服都被荆棘挂得支离破碎。尽管如此,还是能透露出皇族的气质。现在是豺狼掌权(特指安禄山在洛阳称帝),真龙天子却逃亡在外。王孙啊,你好好保重吧。现在形势很乱,不能与你多说话。昨天晚上的东风卷裹着血腥,叛贼由东边拉来好多骆驼,满载着在长安抢夺来的金银财宝运往贼巢洛阳。哥叔翰带领的军队以往都是顶呱呱的,过去曾大败吐蕃军队,现在却招架不住叛贼。据小道消息称,皇上已把皇位传给了太子,那些军队立下了军令状,誓把叛贼全部肃清。我告诉你的这些消息,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免得被小人举报。王孙啊,王孙,你千万要小心,我们唐朝中兴是必然的,你会看到那一天的。
  杜甫写的这首诗被很多文化人评价为“诗史之绝唱”,其实杜甫并不是关心战火连天的非常时期,而是故意渲染“战火连三月”的危险气氛,为半路遇到“王孙”并且告诉“王孙”一些很敏感的新闻而打基础,来突出自己的英勇,竟然不顾叛贼“特务机关”的监督而光明正大地在路边给王孙通风报信。最终目的是等到战乱平息后,以自己忠君护主的勇敢行为邀功请赏,为自己升迁打基础——这样评价杜甫一点都不为过。

  作为管理枪支器械的仓管员,叛乱爆发后,本应该监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尽善尽美”地做好后勤工作,为前线将士及时提供战备物资,以求战乱早日平息,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忧国忧民。虽然皇帝临乱逃亡,但作为下属官员,应该临危不乱地监守岗位,甚至申请去支援前线,而不是如杜甫般地临阵逃亡。曾经和李白、杜甫在一起喝过酒的高适就反其道而行之,在安史之乱中脱颖而出,叛乱平息后连升三级,为朝廷所重用!再者,逃亡中的杜甫遇到了皇室子孙却无动于衷,甚至把身份掉转了过来,王孙反过来要做杜甫的下人。虽然杜甫没有让这位皇室子孙做自己的下人,却置之不理地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各走一边也就罢了,杜甫还装着自己万分地忧国忧民,并且十分地忠于主子,冒着被叛贼特务机关抓捕的危险给皇室子孙通风报信,虚伪到极点。从诗的一开始,杜甫就在给自己的逃亡找理由,甚至来掩饰自己的恶劣行径,说皇帝高官都跑了,言下之意就是在为他自己开脱罪名,接着又把自己当成救世主,当做百姓的父母官,在硝烟滚滚的长安城内呼吁百姓逃亡。杜甫这小子很清楚,只有和百姓站在一起才能掩饰自己的恶劣行径,抓住百姓们素质低的弱点猛击,打造“走进基层,和百姓心连心”的面子工程——可见杜甫用心良苦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

  杜甫把老婆孩子安排到了远离战火的羌村后,于一年后又回到朝廷,途中曾被叛贼抓住。但是杜甫很聪明,再次施展自己的行为艺术,哭鼻子抹眼泪地装疯卖傻,还真忽悠了叛贼,成功逃脱。

  逃脱后的杜甫回到了朝廷的临时办公地点,见到了登上皇位的李亨,即唐肃宗。唐肃宗见了光着胳膊、踢趿着麻鞋的杜甫甚是感动,对杜甫说:“襄阳杜甫,尔之才德,朕深知之。今特命为宣议郎行在左拾遗。授职之后,宜勤是职,勿怠!”

  当了左拾遗的杜甫甚是激动,虽然现在的官职比原来的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只高出半级,却可以向皇帝提出意见,还可以弹劾宰相。若在此职位上有所成就,还可以提升为翰林院学士。对杜甫来说简直是在做梦,因为他的豪言壮志就快成为现实了,杜甫觉得自己很有能耐,就人物起来,时不时地把自己的一些意见抖出来,以显耀自己的身份地位,却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建议全都是不合时宜的东东,还因此得罪了唐肃宗。

  李隆基派房琯辅佐唐肃宗,任命他为宰相。房琯建议肃宗由他的几个兄弟分别统领各地区的兵权,这个等于分散了肃宗的权力,令唐肃宗十分讨厌,觉得是李隆基故意让房琯这么做,就决定找机会除掉房琯。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冬,房琯率领肃宗当时仅有的四万兵马(其他的兵马还未集中)去收复长安,结果由于他的食古不化,要和别人的马队车战,弄得全军覆没,只有他和一些跑得快的将领回去了。这等于是革了唐肃宗的军权,由此唐肃宗决定要对房琯下狠手。

  杜甫呢当时还没有到达灵武,他被困在长安,所以有幸耳闻目睹了那次战争的惨象。他在《悲陈陶》一诗中写道:“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且说这个房琯,瞎指挥弄死了那么多人,还毫无愧意,而是“多称病不朝谒,不以职事为意,日与庶子刘秩、谏议大夫李辑高谈释、老,或听门客董庭兰鼓琴”(《资治通鉴》里面这样说的)。国难当头,身为宰相的房琯,闯了祸,不思补救,还不上班,觉得唐肃宗刚上台、根基不稳,更何况唐肃宗的大军被自己给处理了,他如果要动自己肯定得掂量着来。还真让房琯算计准了,肃宗考虑到自己目前的处境,只是免了房琯的宰相之职,且补了一个荣誉称号“太子少师”给房琯。而政治斗争经验不足的杜甫却是屎壳郎钻面缸里硬充白胡子老头,认为“罪细,不宜免大臣”,要为房琯谏争,态度十分坚决!这下肃宗大怒,诏令三司审讯杜甫,幸亏新任宰相张镐为他说情,他才免于惩罚。免受责罚的杜甫并不知趣,他经常找借口请假。

  杜甫是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五月十六日上任左拾遗的。六月一日,房琯案了结,可是一个月之后杜甫又要探亲了。这次是请了假的。这已经是他任官二十个月以来的第三次探亲,为了纪念,还写了诗: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的这首《春望》忽悠了不少读者,以至于把他当做伟大的爱国诗人,实际上他却是一个玩忽职守、临阵脱逃的混混。至德二年,两京附近及全国各地,战争进行得十分激烈,很多人都在为消灭叛贼作殊死斗争,身为左拾遗的杜甫却不以朝廷利益为重,又怎么能称得上爱国呢?

  当然,在这个时候他写了《羌村三首》等诗歌,无非是拿“搞基层调查”做幌子以掩饰自己的自私及失职!尽管他对着那些逃亡的老百姓泪花铺天盖地地洒,却是在搞形式主义,在演戏。作为朝廷官员,他更应该坚强地面对现实,身先士卒地走上前线,或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就在杜甫请假的第二个月,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俶率官军及回纥援兵15万人相继收复了长安和洛阳。10月,肃宗迁回长安。到了11月,杜甫拖家带口地来到了长安,继续做他的左拾遗。
  这一次回到蓬莱宫,与上一次待制集贤院不同,上次考试由别人监考自己,这次,他已经是这里面的一员了,而且是皇帝的近臣,是自己监考别人。杜甫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最起码可以在别人面前呼三喊四的,没事的时候他就装模作样地走官步,捏官腔,很是得意。有诗为证:

  曲江二首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俗话说乐极生悲,杜甫的好日子并不长久。唐肃宗一回到长安,就向前朝旧臣开刀,以解当初自己处在叛乱时期的怨恨,贾至、房琯、严武等先后被贬,杜甫因为帮助房宰相开脱罪名而被唐肃宗记恨在心,也在贬官之列。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杜甫被贬为华州司空参军,主管地方文教祭祀等事务,与左拾遗相比公务多了起来。这是很自然的事,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天上有馅饼掉,想把馅饼吃掉,还得张张嘴呢,更何况当官做的那些活计,比起在田地里忙碌却吃不好穿不暖的老百姓,条件也算得上相当优越,既来之,则安之吧。可杜甫不这么想,觉得自己是条龙,不能在浅滩里瞎混,越想越气愤,导致心理失衡,牢骚满腹,有诗为证:

  七月六日苦炎夏,对食暂餐还不能。

  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穷命富身子的杜甫嫌弃办公环境差,办公设施不优越。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整个朝廷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个办公室坐着,有饭碗端着就很不错了,杜甫这小子却又以“搞基层调查”为由请假探亲,还写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无非是把自己的不平发泄在别人身上,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游逛了一遭,杜甫没有找到升迁的机会,也不说葡萄酸了,他不想吃葡萄了,想吃也没有。当时关中地区大旱,粮食颗粒无收,物价飞涨,还出现了“人相食”的骇人惨剧。杜甫走进了办公室,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李,走人。他决定离开仕途,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实力,也很清楚自己的懒散,不适合干大事,也没有干大事的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只求温饱。为了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他又把行为艺术搬上了舞台,哭鼻子抹眼泪地漂泊、乞讨,神州大地出现了一个烟火色十足的乞者,为了温饱问题把尊严化成眼泪摔在旅途中,摔得粉碎,声音嘎脆,脆得让人为之心寒。杜甫看着对自己投来怜悯眼神的路人,在心里偷笑,男人哭吧不丢人!

-------------


  摘自《历史人物成名手段:推动历史的厚脸皮》作 者:窑门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