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鼻钱(鬼脸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6:20:06
蚁鼻钱(鬼脸钱) 简介  蚁鼻钱是江淮流域楚国流通的货币,是从仿制贝转化而来的。由于楚国的经济、文化比中原各国落后,镈、刀、纺轮的使用也较迟,铜铸币就沿用了仿制贝的形态。蚁鼻钱的形制,为椭圆形,正面突起,背面磨平,形状像贝但体积较小。 历史介绍  我国战国楚铜币名。最常见的一种似为古文"贝"字﹐也有人认为是古文"晋"字﹐像人面﹐俗称"鬼脸钱"。另一种的文字普通释作"各六朱"或"各一朱"﹐三字连写﹐笔画像一只蚂蚁。又因两"口"像鼻孔﹐故通称为"蚁鼻钱"。其形亦有上狭下广者。
  有文铜贝是楚国的青铜贝币,称为蚁鼻钱或鬼脸钱。这种名称并不是楚国贝币原来的名称。而是约定俗成的一种称呼。最早记录这种铜仿贝为蚁鼻钱是宋代洪遵《泉志》,他说:“此钱上狭下广。背平,面凸,有文如刻镂又类字,也谓之蚁鼻钱。”这里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刻镂的是什么文字的贝,大概是铸有“紊”字形和“咒”字的两种。
  “紊”字形贝,钱体上尖下圆,面凸,背平,阴文“紊”字形就如同一只蚂蚁爬在鼻子上故称之为蚁鼻钱,“咒”字贝,钱体与蚁鼻钱相同。“咒”字仿佛是一个鬼脸,所以被后人称之为“鬼脸钱”。后来有文字的铜贝统统被称为蚁鼻钱。所谓“蚁鼻”本喻轻小,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说:“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钩(剑名)”,意思就是只因轻微的缺陷舍弃了无价的宝剑,可见蚁鼻钱就是小钱。
  楚贝的铭文有“紊字形、咒、安、君、忻、金、行”等等,“紊”字,有人将其解释为“圣桼”(降率),也有人认为是“五朱”、“各六朱”等的合体字。“咒”字多解释为“贝”、“哭”、“贝化”,钱文的含义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建国以来,蚁鼻钱多出土于河南、江苏。鬼脸钱则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均有发现,1963年湖北孝感野猪湖一次出土鬼脸钱5000枚面文为“咒”字,平均约重4.37克。以出土的地点墓葬和数量上看。蚁鼻钱铸行于战国早期(公元前5世纪),鬼脸钱则铸行于大约公元前4—3世纪的战国中晚期。楚国疆土开始时并不算大,以后疆土逐渐扩大,蚁鼻钱和鬼脸钱的流通范围也随之扩大,逐渐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了独立的货币体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民国钱币-蚁鼻钱
   蚁鼻钱收藏有讲究  蚁鼻钱呈椭圆形,正面突起并有阴文字样,背面扁平。正面的文字约有十余种,但最常见的是两种,一种是一个字,如“贝”、“晋”,钱文加上穿孔,像古怪的人脸,因此俗称“鬼脸钱”;另一种为一组文字,如“各六朱”、“各一朱”、“无朱”等。
  近几十年来,在山东、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苏等地的墓葬中,曾出土了大量的蚁鼻钱,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鬼脸钱。蚁鼻钱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根据蚁鼻钱各个品种传世的珍稀程度,其市场价格也有所不同,一般最常见的蚁鼻钱在10至20元左右,带“君”字的价格在100至200元之间,带“金”和“忻”字的价格在250至400元之间,带“行”字的价格在500至800元之间,有一种大型的蚁鼻钱则更少见,其价格至少在1000元以上。目前在古玩市场上所见的蚁鼻钱中,带“金”、“忻”、“行”等字样的品种几乎都是赝品,集币爱好者在收藏时千万要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