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道:能上能下 - 法道天下---道以正身立事,法则平治天下! 第一部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4:11:10
 

权道:能上能下 - 法道天下---道以正身立事,法则平治天下!
 第一部分 [原文地址]
  

     作者:文特

   第一部分、总论

  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对精彩这个概念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有人希望活得自在舒适,有人希望有权有势,有人则希望富甲一方……所有希望的实现都有赖于个人的努力,而努力的方法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努力得到回报,这就要看您的努力是不是能够用到点上了。在这本书里,我们就来和您谈谈怎么在广阔的大千世界里自如地上下。

  首先要提到的问题是如何为人处世。这是个古老的话题,但是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却拥有独特的意义。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要谙熟现代处世经,如果抱一本“老经”办事,或是按自己习惯的做法去做事,往往会到处碰壁。

  大变革大转折的历史时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遇,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惑。过去整齐有序的一切今天都被打乱了,过去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今天却打上了问号。

  在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里,个人或群体的先天优越性消失了,它极大地唤醒了人的个体意识,为社会成员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机会平等的良好环境。但是,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新的矛盾、新的危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一夜之间就被推入了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太快的变化,太强烈的反差,让人难以适应。在这样一个快节奏运行和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人们都感到了人生之沉重,生活之艰难,命运之不测,但他们又要努力维持起码的心理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处世,首先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人们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可超越别人,但是个人的体力、智力是有限的,他必须在群体活动和交往中得到发展。个人所遇到的困难、危机,必须得到他人或集体的协助、支待才能解决。所以,人必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也就是要协作。

  因此,在竞争中,一方面要发挥每个人的智能、才能,力求成功,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长群体情感的合作精神。竞争本身就需要互助、鼓励和支持。在人际关系中增长才干,做出成绩,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学的要念的处世经。在现代社会中,处世经就是传授这种又竞争又协作的本领。

  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也因为大变革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如同事间上下级之间复杂的合作关系;同僚间又竞争又应酬的艺术;企业中与多方面的合作相处;交友不可太淡,又不可太亲密;职位较低的怎么做才能迅速地升职,职位高的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位置更稳固等等,都是现在人际关系出现的复杂问题,是很难处理、很难把握的,其中有颇多学问和技巧,需要我们以现代的道德观、价值观,去研究、探索、处理。

  我们要努力探索现代为人处世之道,在竞争中力求减弱消极面,发展积极面,使人们在这开放的社会中,避免或减少冲突与对抗,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宽容。这就是现代为人处世的基本内容。只有先熟悉了处世之道我们才能谈及更为深入的话题,那就是为官之道。

  何谓为官之道?孔子在《论语》中说:“政者,正也。”意思是为官从政之道在于“正”。孔子这一基本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政治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俗话说: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没有正直的人格做底子,为官从政就很容易走歪路。而要保持正直的人格和官德,首先就要做到公正无私,爱憎分明。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都把勤政为民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宋代政治家范仲淹主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明了从政为民的忧患意识。同时,为官走正道还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有的领导对下属高标准,对自己却低要求;管别人头头是道,管自己却马马虎虎,最终走上了自毁之路。因此,领导者一定要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树立善恶分明的是非观、刚直守正的节操观、忠诚守信的人际观,把握住操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顶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常存“慎独”之心,保持清醒头脑,走好从政为官的人生路。

  官,还有管的意思。做官以后,可以管人、管事、管社会、管国家。甚至做官的人,他也可以无事不管;能管,总是比人大,比人好,因此谁不乐意为官呢?但是,官者,也有很多的分别,有大官、小官;有好官、坏官;有清官、贪官;有能干的官,有无用的官。不管官的种类有多少,做了官以后就会有权、有名、有利,甚至有人形容做官的人是“上中前”之谓也。做了官之后,有人请他吃饭,他应该坐在上首;有人请他照相,他要坐中间;有人跟他一起走路,要让他走在前面。因为做官可以“上中前”,故而何人不羡慕,何人不想为之呢?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做什么都没有做官来得受用,因为做官有名、有权、有利,就算是学者,也不如官,所以“学而优则仕”。学问好的人,他就会想要做官,做了官之后就能光宗耀祖,荣及家人,即连朋友也可以沾沾光。苏秦说得好,贫时父母不以为子,嫂嫂不以为叔,妻子不以为夫;但做了大官以后,社会权威,人人畏惧,可见做官多么重要!

  官,也有好多种类,有的摆官架子,有的官僚气息浓厚,有的重视官誉,有的旨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一心想要为民服务,有的希望借着做官立功、立德、立言。但也有的人做官,他重视权力名位,希望借着做官大捞一把。李宗吾先生说,所谓做官,先要学“厚黑学”,也就是说,做官的人,脸皮要厚、心地要黑,才能做官。其实也不尽然,历史上的大官将相,如张良、萧何、诸葛孔明、魏征、张骞、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甚至包青天等人;在历史上能人很多,不能用“厚黑学”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其实,做官还有很多的学问。用四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要做到“能上能下”。

  能上,就是指在职位比较低的时候做好积累的工作,让自己更为充实,具备升上去的能力;能下是指已经身在高位的领导不要骄傲,要熟悉下级的工作和技能,要抱着时刻被降下去的心态,这样才能服众,才能做得长久。

  我们将在书中和您探讨要做到能上能下首先要具备哪些素质,其次再告诉您一些最忌讳做的事情,相信您一定能从中获得启发。

  既然我们所讲的是能上能下,那么必然有两方面的意思,一个是在下位的时候要不断地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升官的必由之路。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呢?那就要先具备几种必备的素质。

  处事大气,是第一条要具备的素质。做官和做其它事情一样,需要魄力和气度。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说他小家子气,办不了大事,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处事大气的重要性。如果做起事情来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一定会浪费很多机会,人生的机会是有限的,都浪费了自然无法成功。一个领导要有领导的气度,办事情总是拖泥带水,斤斤计较的话很难让自己的下属都心服口服,那么领导的位置也就岌岌可危了。

  处事大气固然重要,但在多数情况下不会有机会让您总是大刀阔斧地做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您具备知人物明时务的素质。虽然身在下位,但是心可不能甘于下,您要关心周围的人和事,要关心领导在干些什么,要关心周围的同事在干些什么。没有人希望自己总是做低职位的事情,人人都想升官发财,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具体怎么做就有很大的学问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只是您一个人想升官,您周围的同事都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您不关心他们在做什么,很可能他们是在计划着怎么让您出丑、怎么陷害您,人家在暗,您在明,自然对您不利。同样的,领导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爱憎好恶,如果您不晓得领导的喜好,偏偏做一些他最讨厌的事情,那怎么可能得到提升呢?只有知人论世,才能掌握先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一个领导他本身要有多方面的本领,不然的话,很容易让自己的下属看不起。那么作为下级的您既然想成为一个领导,也要朝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不光是自己的工作领域,在其它的方面也要培养自己的能力,简单来讲,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能喝酒的人才能办大事”,喝酒也成为了一种衡量人能力的标准,很多合同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如果您特别能喝,酒桌上缺不了您,那领导一定会常带着您,和领导的关系近了,还愁没机会升吗?

  其实,对于一个领导来讲,最难做到的可能就是不徇私情。既然做到六亲不认,铁面无私是一个领导的必备素质,那么作为下级的您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这种素质,这样才不至于以后做了官对待私情的问题时手足无措,甚至犯错误。另外一个您要培养的素质就是敢于进言。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现在的领导不是拍马屁都能蒙骗的,您必须拿出点真才实学,哪怕是反对他的意见,只要您言之有理,一样会得到领导的赏识。

  具备了这几样素质后,您在下位的时候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工作了。但是我们还有几点关于做事情的注意事项要说明。想升官就一定要得到领导的赏识和认可,而得到认可必须通过一些业绩来实现。当机会出现在您面前时,千万要冷静沉着,往往是别人都处理不了的问题您处理了才能让领导注意您,但一般来说这种事情都是比较难办的,甚至有可能是比较危险的,在这个时候,您需要临危不乱的气势,只有头脑冷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有了正确的决策以后,也不要得意忘形,一定要小心谨慎地去做,有时候一丁点小的失误都会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所谓“一招棋错,满盘皆输”,为了美好的前途,一定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如果您再能够时常注意团结自己的同事,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那么成功就指日可待了。最后还要提醒您,并不是所有的领导都是称职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私心,也有一些领导根本就看不起自己的下属,他们可能根本不想提拔您,只是想最大限度地利用您,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您自己具备了良禽的素质,但还要有“木”来“栖”才行啊。

  讲完了怎么样能上,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能下。其实,能下的意思并不是让您真的从高的职位降下来,它和能上是相辅相成的,能下是保住上位的基础,兵法里有以退为进的战略,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想坐稳自己的位置,就要了解下面的意见,下面的人在干什么、想什么,只有把自己下面的人都搞清楚,坐在上面才会心安理得。

  不少领导都有这样的想法:我的这些下级,不但办事经验不足,学识、眼光也不如自己。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事情都不能放手让下属去做,生怕出现错误,弄出麻烦。他们时常告诫下属,大事小情都要向他汇报,由他来做最后决定,这样才能将损失减至最低程度。

  当然,对自己的决定和设想有信心,相信它一定能够成功,这是很好的。作为一个领导,必须有责任感,管好一切事情。但这种工作方式是不可取的,它容易养成一种习惯,就是什么事情都不能放手让下属去做,认为只有自己的做法才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就会把部属培养成惟命是从的傀儡。在现实生活中,下属的意见可能会对你的决议有所助益,或使你的方案更好,如果不管青红皂白,一律加以排斥,就无法从中得到好处。所以,上司对部下提出的建议一定要谨慎对待,认真研究,如果切实可行,不妨采用其方法。而且,当正为一件事而犹豫不决的时候,尤其需要这样做。

  能够激发下属智能并能驾驭下属的领导者,无疑是高明的领导者。对下属的建议一味挑剔,或假意肯定,实则否定,弃之不用,永远不可能有出色的人才出现。不仅如此,那些原本有潜力、可造就的人才,也会因为这样的上司而失去成长的机会。这样,不但下属难以进步,就连上司自身也没有突破的机会,前途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作为一个上司或经营者,应具有聆听部下不同或者相反建议的气量,鼓励员工多提意见,集思广益。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确实不容易。身为上司,下属提出建议就直接采纳,往往有失面子。有人说,如果什么事都按下属的提议办,还要我这个上司干什么?不过,仔细想想,上司的这些顾虑其实都是多余的。首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能力和才干都是有限的,虽然是上司,也不可能在各方面都比下属优秀,说不定有些方面下属的经验比上司要多,而这时如果不加以重视的话,往往就要吃亏。其次,即使采用了下属的建议,但做决定的仍然是上司,而且能使这些设想变为现实的也只有上司,绝非下属。开发众人智能,诚心接纳部属的合理化建议,不但能使事情顺利地进行,而且能得到善用人才的美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许这样做才是上司最大的荣耀。

  其实,在社会上很多机构都拥有优秀的人才,但不能说这些机构就是优秀的机构。因为有些管理者往往缺乏这种气度,使公司里的人成了附庸和应声虫,优秀人才无法体现其优秀而被埋没,机构也就谈不上优秀了。

  众人智能肯定要优于一个人的智能。许多人出资举办的宴会肯定胜过一人独办的宴席。好的上司在于善用下属的意见,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绝不是倾尽自己的才能唱独角戏。只有善于利用下属人员的智能,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带来理想的效益。

  当然,在听取意见,任用人才的同时要注意全面,不可偏听偏信,一旦碰到了自己不懂的东西,千万不要勉强去做,多听听其它的声音,让比自己更适合的人去做,有屈己让贤的胸襟,这样才算是一个优秀的领导。

  作为一个领导,对政治策略和手段的运用,是获得成功的有效工具。玩弄权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当然不可取,但没有政治经验与手段,如求生存似地,出于本能地对待政治,实也是无能的表现。对政治策略和手段的运用,是为政者获得事业成功的有效辅助,就如有用的技术一样,为政的手段用于适当目的时,它带来的效果常是不可估量的。

  吕不韦是秦时有名的相国,是弃商从政的典型人物。有趣的是,他进入政界采用的是“人弃我取”的生意经。他在一次经商中,遇见了当时的秦昭王之孙安国君之子异人。异人是被立为太子的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的一个,被当做人质困于赵国。吕不韦认为“奇货可居”,就主动拜访,给予资助,并出巨资为其到秦国活动。钱财和计谋打动了最受安国君宠爱但无子嗣的华阳夫人。吕不韦让异人穿华阳夫人出生国楚国的服装谒见。华阳夫人深为感动,改异人名字为子楚,并以其影响力,使子楚被立为太子。这便是后来的庄襄王。吕不韦此举被认为是善于投机,但其手腕确实高明。客观上使后来秦之政权交替得以顺利进行,并使秦能够一直保持其安定而成为西方的诸侯强国。实际上,秦国也正是由于不断吸取了如吕氏似的政治权谋人物,才得以最终统一了天下。

  在吕不韦之前,秦国就曾出过一位杰出的政治战略家范睢。他提出的“远交近攻”的大战略,成为秦最终统一全国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或许可以说,被六国称为虎狼的秦国,正是依此众多的政治权谋人物才得以逐渐强盛起来。

  无论评价如何,对政治家来说,政治战略和政治手段实是求取发展的智能表现。它要求于为政者的,是深刻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中国历史上《孙子兵法》、《黄石公三略》、《三十六计》等等,不仅是军事书籍,也常常运用于政治的谋略之中。

  在中国历史上,那些因“口蜜腹剑”、“指鹿为马”而为人不齿的奸相,历来为人所唾骂。但对于为正当目的、为民生社稷而采用的政治手段则不仅传而颂之,并视为瑰宝。应该说,这是值得肯定的传统经验。计谋,也是不可多得的智慧,在优秀的政治家那里,它往往会成为战胜敌人的有力武器。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里所指的自知之明并非仅仅是谦逊,其中要剔除自负、傲慢、狂妄和刚愎自用。因为只有出于自知的谦逊态度,才易于受到别人的拥戴。自我的认识和肯定是人所共有的心性,但在中国人看来,单单如此尚且不够。中国的古人很注重内省的工夫,这种内省是修养自身德性的必备手段,是人格充裕和健全的表现。中国古代的为政者,在这方面是极富智慧的。

  鲍叔牙推荐管仲为齐相,后人一般只单纯从知己之交方面给予注重。实际上,鲍叔牙之推荐,是出于齐桓公霸业的慎重选择,也是他极富自知之明的表现。当时,桓公慌忙即位,急于找到有才干之人辅佐。他想以鲍叔牙为相,鲍叔牙知道后,很诚恳地说:“我是平庸之辈,现在国君施惠于我,使我享此厚爱,那是国君的恩赐,但若把齐国治理富强,我的能力不行,还得请管仲。”齐桓公很惊讶:“他是我的仇人吶!”“他才是天下奇才。”鲍叔牙说,“他有五点比我强:宽以从政,惠以爱民;治理江山,权术安稳;取信人民,深得人心;制订礼仪,风化天下;整治军队,勇敢善战。”从鲍叔牙的推荐,我们不难看出,他所看重于管仲的,是其治理天下的品德和才能。他表现出的,不是对权力的追求,而是于社稷民生有利无利的选择。即是说,鲍叔牙的自知乃是一种德性的表现,决非单纯的友情所能涵盖。后来,管仲生病,齐桓公去探望他,并让他推荐继承者。管仲说:“知臣莫过于君,知子莫过于父。请君王告诉我,你打算用何人?”“鲍叔牙如何?”齐桓公问。“不行,鲍叔牙性格刚愎,又感情用事。刚,则无法厚待人民,愎,则无法专心;容易感情用事,人民就不能心悦诚服。”由管仲的临终之言,我们可以明白,鲍叔牙对自己的评价不是谦逊,实是其内省的客观界定。

  生活中,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需要极高的德性和高深的智慧。

  唐朝有个着名的宰相叫姚崇,他富于求实,力除积弊,政绩蜚然。一次,他问僚属:“作为宰相,我比得上历史上什么人?可否比得上管仲、乐毅?”僚属说:“管、乐之政,虽不能施于后世,但可保到他们死时。你的政令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究竟可与谁相比呢?”他坚持问。“你可以算是救时宰相。”姚崇不觉叹息,但仍高兴地投下笔说:“救时之相,难道容易做到吗?”在姚崇,这种兴奋,是有所肯定的自知之明的表现。对于领导者来说,不自以为是,不过分谦逊,以德性的修养为基础,富于内省和自我肯定,是难得的。这在现代,也是正确的为政之道。

  一个人富于自省的自我评价,时常是很困难的。身为领导者,出于德性的自知之明,也愈加重要了。因为只有出于自知的谦逊态度,才易于受到拥戴。当人们都重视自我肯定之时,富于修养的自知,未必不是一种易为人接受的品格。

  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兴,善用人者为之下,是为不争之德。”谦虚、宽宏、不争,是领袖的重要操守。人们时常谈及政治家的气度。的确,对于政务繁多的政治家来说,宽宏待人的气度,博大的胸怀是必备的素质;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只为一己的利益,势必会陷入勾心斗角的纷争,这样的人,是注定成就不了大业的。

  廉颇、蔺相如的事迹是人所熟知的。渑池之会后,赵惠文王更加信任蔺相如,拜之为相国。廉颇很气恼,认为一个宦官手下的门客,仗着一张嘴,竟爬到他的头上。他曾愤愤地说:“有朝一日,在朝上碰见他,我非给他个样子瞧瞧。”蔺相如知道廉颇嫉恨自己,所以称病不朝,不与廉颇见面。在路上相逢,也远远避开,他的门客不高兴地说:“给你当差实在受气!我们气量小,只好向你告辞了。”蔺相如说:“我敢在秦国的朝堂上责备狠如虎狼的秦王,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你们知道,强暴的秦国为什么不来侵犯赵国,还不是害怕我和廉将军吗?我这样是宁愿让廉颇,不愿亡赵国呀!”赵国一名叫虞卿的名士知道了,去见廉颇,他说:“若论功劳,蔺相如比不上将军;要论起气量来,将军可就比不上他了。”他把蔺相如的话学说了一遍,廉颇觉得很惭愧。后来,就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为蔺相如宽宏的气度,廉、蔺成为肝胆相照的挚交,使赵国得保十年的平稳和安定。

  虚怀若谷的气度是一个领导应有的修养,应该说,也是待人处事的明智的选择。陷入纷争的漩涡而两败俱伤,不仅无益于个人的发展,对事业也是极大的损失。蔺相如之宽宏大度,就是基于对社稷国家的注重。一切从事业出发,那么恩恩怨怨就会少得多,政治生命也就能够得以延长发展。

  中国古代的名臣是深知此点的。唐代着名宰相狄仁杰就是位富有气度的杰出人物。狄仁杰在豫州时,政绩突出,但却被贬降职。后武则天提拔他为宰相。武则天说:“你在豫州的时候,办了许多好事。可是,有人谗毁你,你知道是谁吗?”狄仁杰回答说:“臣不愿知道。如果臣在豫州所作所为是错误的,请陛下指出,臣愿加以改正。如果陛下认为没错误,那就是臣的快乐了,臣又何必要知道谁是谗毁者呢?”武则天听了,深为狄仁杰的气度品格所打动,也是由此,狄仁杰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

  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因为缺乏法的精神,容易相互倾轧。这实是一大弊端。虚怀若谷、宽宏为政给予领导者的启示,不单是政治素质的需求,也是发展事业时一种新的视野和基础的确立,它可以使人获取信任、谅解以及对心性的真诚慰藉。

  不争之德是一种超乎常人的谦虚、宽宏态度,亦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德行。谦虚、宽宏的气度是获得众望的根基。一个惟我独尊的领导者,是绝不能得到众人推崇的。

  在清楚了能上能下的含义之后,我们还将总结一些“上下箴言”,相信您一定能受益良多。不过在这里,我们先不一一细谈,具体的箴言警句您就要自己去慢慢体会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