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络走向及脏腑表里关系大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7:59:01
十四经络走向及脏腑表里关系大纲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其中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再加上络脉的联络功能把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等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系统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组成。其中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我们常用的是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
十四经络名称及简单走向、分布规律
    我们常用的是十二正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和任、督二脉。
 十二正经对称的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条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条经络名称分别包括了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有一定规律。简单的说是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它的分布也有规律:四肢三条阴经在内侧,三条阳经在外侧,大体上,太阴、阳明在前,少阴、太阳在后,厥阴、少阳在中。在头面部,阳明经在面额部,太阳经在面颊、头顶、头后部,少阳经在头侧部。例如:肠胃不适引起的头痛重点在面额部,肝胆不适引起的头痛重点在两侧。
    任脉起于胞中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头面部。任脉又称作“阴脉之海”。其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称“任主胞胎”。又女为阴,所以女性的妇科问题与任脉有很大关系,女性调理一定要调任脉。
    督脉起于胞中沿背部正中线上行至头面部。督脉又称作“阳脉之海”。故起到调节全身阳经经气之功。又因起于胞中故女性的妇科问题与督脉也有关系。所以女性调理一定要通调任、督二脉。
十四经络具体走向及主治概要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通过膈肌,属肺,横行至胸部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直出拇指之端。主治肺、胸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沿胸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出中指挠侧。主治心、胸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出小指挠侧端。主治心、胸和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症。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挠侧端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和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症。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沿手臂外侧上行入缺盆,布于膻中,分支从耳后分出,入耳中,出耳前,至目外眦。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和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症。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端,沿手背、上肢外侧后缘上行深入体腔,络心,分支从面颊分出上行于眼下,至目内眦。主治头、目、神志病和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症。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内侧上行过内踝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八寸交出肝经之前,上行大腿内侧前缘入腹部,向上连舌本。主治脾胃病、妇科和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症。
    足厥阴肝经起于大脚趾爪甲后从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八寸交脾经之后上行大腿内侧中线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向上入鼻部连目系,上行与督脉交汇。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和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症。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指下斜行于足心,出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入足跟上行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过脊柱络膀胱。主治妇科、前阴、肾和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症。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在胸部前正中线旁开四寸、腹部前正中线旁开两寸循行,下行大腿前侧、小腿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指外侧端。主治肠胃病、头面、目、神志病和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症。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上至头角,下到耳后再向上经额至眉。向下入体腔,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至腓骨前缘直下出外踝之前,沿足背出足第四指外侧端。主治侧头、目、耳、热病和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症。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行头顶后行入颅腔出颈部再分左右沿肩胛骨内侧脊柱旁1.5寸到腰部,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分支经肩胛内侧脊柱旁3寸下行至大腿后侧腘窝中交前支下行过腓肠肌出外踝后,沿足背外侧至小指外侧端。主治头、目、背、腰、下肢及背俞穴相关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
    任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上行沿腹部前正中线至咽喉部,环绕口唇经面部入目眶下。主治腹、胸、颈、头面妇科病症。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行于脊柱内部,上达项后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主治神志病、腰、背、头项和妇科病症。
五脏主要生理功能及病变的外在表现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心其华在面:即面色的好、坏和有无光泽便反应了心气、心血的足与不足,同时心开窍与舌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致舌质、舌色、舌的活动力的变化。肺其华在皮毛:即身体上皮肤的致密度、光泽度反应了肺的生理功能的好、坏,开窍与鼻嗅觉的灵敏度与喉部的发声有赖于肺气的作用。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即肌肉的发达丰满、健壮程度,四肢的营养状况反应了脾的运化与升清功能的好、坏,在窍为口、其华在口唇,口味正常与否、口唇的色泽,有赖于脾运化气血的功能。肝其华在爪:即爪甲的软硬度、形状则反应了肝血的盛衰;同时肝开窍与目肝血不足则可导致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等。肾其华在发:即头发的色泽和生长状况反应了肾中精气和精血的充盈程度,同时肾开窍与耳及二阴肾的精气不足可致听力与排便情况的变化。
六腑主要生理功能及表脏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胆与肝相连,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若肝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反之,胆汁排泄不利,可见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所以肝胆相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但必须和脾的运化功能配合,才能使水谷化为精微,以化生气血津液,供养全身。因此脾胃相表里。小肠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小肠与心有经脉互相络属,故与心相表里。大肠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但需肺气下达故能传导。所以大肠与肺相表里。膀胱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但又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故膀胱与肾相表里。五脏特点是化生和储藏精气;六腑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跟据经络循行路线的阴阳相对和相互络属关系脏腑也是相为表里的。即: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
结束语
本身人体是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脉筋骨等组成的,它们虽然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共同进行着有机的整体活动,使机体内外、上下保持协调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又主要依靠经络的沟通、联络作用实现的。所以经络、脏腑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时间                                         对应的经络
21:00-23:00    三焦经。保持心境平静。
23:00-1:00     胆经。这时要上床睡觉,利于骨髓造血。
1:00-3:00      肝经。此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3:00-5:00      肺经。呼吸运作最佳时候,而4时脉搏最弱。
5:00-7:00      大肠经。这时起床要喝水,大肠蠕动旺盛,适合
                       吃早餐。
7:00-9:00      胃经。胃最活跃,此时一定要吃早餐,每天这时
                       敲胃经最好,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
9:00-11:00     脾经。这个时辰要喝至少6杯水,慢慢饮,让脾
                       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
11:00-13:00    心经。此时保持心情舒畅,适当休息或午睡。
13:00-15:00    小肠经。小肠最活跃的时候,故午餐应在下午
                       1时前吃。
15:00-17:00    膀胱经。膀胱最活跃的时候,适合多喝水。
17:00-19:00    肾经。适合休息。
19:00-21:00    心包经。适宜散步,这时心脑神经系统最活跃,
                       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在这时候敲心经,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