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方丈的是是非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06:50
 少林寺方丈的是是非非

 《世间》编辑部

 编者:最近,在《南方周末》刊登了记者赵凌写的《释永信:少林操盘手》一文后,又有了作者“花前说剑”评论少林寺方丈的文章《我看现任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一个俗人 》在互联网上广为张贴,很有代表性地说出了当代社会部分世间人(在家人)对出家人的看法,此文一出,引起哗然,一片无知的愚昧的对释永信的漫骂声接踵而至,如:“政治和尚”、“今日,丛林无净土”、“佛門敗類”、“现在的和尚都不信佛”、“和尚都不和尚了,都变伦尚了”、“争名夺利之徒”、“妖僧什么东西”、“这狗和尚说不定还包有几个女人”……等等,使一些无知者无畏之心态表露无遗,实为可悲可叹,世间上一些不解佛法的人看了此文后对佛法更加不解。就此种种光怪陆离现象,我刊试图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剖析该文,看看释永信是一个怎样的俗人 。

 以下是作者“花前说剑”所写的题为《我看现任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一个俗人 》一文,括号内是我刊的评述。

 首先声明,我俗深缘浅,无幸得见永信法师,我以下的一切评论观点均系参考《南方周末》2004年9月16日人物版《释永信:少林操盘手》一文写成,我仅陈述本人阅读此文对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采访后的感触,不确切或不实之处请询问《南方周末》。
 (编者:无疑,记者赵凌是一位写作高手,在他写的《释永信:少林操盘手》一文中的字里行间处处表现了他的精明,一件平常的的事情,经他笔杆一摇,可读性顿放光彩,不但花前说剑深有感触,也使我们心旌动摇,可见其写作功力深厚。不过,对一件事和对一个人的评价定论,如果仅通过看一篇文章,或只看表面现象,不但有失公允,且徒增自己口业。) 
 
 我未曾游历过多少名山大川,不过也有幸瞻仰过几座庙宇,但我从不曾跪拜和烧香,一次也没有。不是因为我秉持无神论,一些科学尚不能解释的奇怪经历和现象,使我从小受到的系统的无神论教育土崩瓦解,使我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而且我也极其希望我的这个相信并不是虚幻,这样善者才有褒扬,能够继续行善,恶者才有惩治,不敢肆意妄为。我之所以从不曾跪拜或上香,是因为我觉得佛祖、菩萨、观世音以及其他一切仙家不至于像我们凡人这么世故,你巴结巴结,他就浑身通泰,就给你点好处,你不巴结,他就装作不认识你。我想佛祖菩萨们天眼有察,谁是谁非,谁善谁恶他们心里都有数,不会市侩气的根据你磕头多少、上香次数和进贡多寡来安置大家。说到这里其实我很想笑,我们以凡人之心度神仙之腹,把神仙们想的如此市侩,真是好笑。今天看完《释永信:少林操盘手》一文,我发现,永信法师这位德高望重的现任少林方丈也与我等并无二志,也是一样的好笑。可是他是法师,是名震江湖的少林寺方丈,这个问题就不怎么好笑了。
 (编者:关于瞻仰庙宇时的跪拜和烧香,这主要是表示尊重的一种仪式,有如世间上的学生向智睿的师长行礼那样,当然,你行也可,不行也可,我族向来提倡尊师重道,行有何不可?虽然,烧香跪拜者以求福报之人居多,他们仍未了明罪福皆是自心所为,但他们起码知道有佛神的存在,也算是有了信佛的朦胧开端吧。至于说当今少林寺方丈名震江湖,可能是作者受武侠小说影响甚深之故,释永信也是人,一位佛法修行人,我们并不认为他名震江湖,所谓的名震江湖,也只是世间上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戴上特殊的花冠,而人们对人的看法,习惯了看冠不看人而已。人既生活在世间,就必有其在世间的定位,则需在定位中各司其职,既各司其职,其职于某些人觉得好笑于某些人觉得不好笑,要笑的尽管笑,不笑的尽管不笑。)

 当我怀着虔诚的心来阅读此文时,永信法师的手机号首先让我心里忽闪一下,他的手机号尾数是6688,好吉利的号码!比我的强多了,很多我这样的俗人都希望有这样一个吉利且好记的手机号码,可永信法师不是我这样的俗人哪?我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偶然事件,方丈并不是为了讨吉利,而可能是电信局照顾宗教界人士。那就接着朝下看吧。
 (编者:作者说永信法师的手机号码比我的强多了,我说作者的手机号码比我的更强多了,因为我没有手机号码,各人有各人的因缘,怎可攀比,既然作者认为是一个偶然事件,或是电信局照顾宗教界人士或是为了方便记忆,故不作评说了。)

   永信法师做了几日“空中飞人”后终于回到了河南,在郑州的新郑机场大酒店就餐(素食),席间他对记者“流利的说出一串美国主流媒体的名字,说这些都采访过他”。大家闲聊嘛,法师说这些也没有什么,不过看了后来他说的另一句话后,我忽然觉得法师是有想法的。“他(永信法师)伸出四指用力摇晃,你知道吗,我去过40多个国家,而且接触的都是上流社会的人”。呵呵,方丈真是见多识广,在下佩服佩服。我以为只有我这样的俗人眼里,社会和人群分上流下流,原来佛经里、法师眼里也有这个区分,听起来区分方法似乎还和世俗社会一样,想来那些所谓上流社会的高官显贵一定给方丈脸上贴了不少金粉,令方丈大有面子吧?在后来的采访中,永信法师更是笑着征求身边小和尚的的意见说:能做到少林寺方丈和佛教协会的副会长已经够可以了吧?如果是我做官的朋友这样问我,我一定好心的鼓励他说;混的不错!或者说:你小子,混的不错啊!可这会儿,我真是替小和尚怎么回答方丈为难。
 (编者:将搭乘飞机这一交通工具说成是做了几日“空中飞人”,将僧貌说成“派头十足”,将伸出四指表达数字以“用力摇晃”来形容等等,虽不失其义,但字句却亮了很多,确能增加卖点,正是作者心思之处,如果将派头十足写成趾高气扬的话,则逊色多了。至于“上流社会”,总不成说为“下流社会”或“无流社会”才对吧,去访问嘛,邀请者大概不会是“下流社会”,说成“上流社会”也可以说是对对方的尊重,况且,当今社会,明摆着是有上下之分、穷富之分、官民之分、老板工人之分,这些福报之分也只是名词,方便区别。如果将上当成下、黑当成白、穷当成富、民当成官、工人当成老板,世界岂不乱套,惟有将语言文字来一翻改革,改革后的语言文字,还不是一样有分。佛门提倡众生平等,提倡的是众生在有为法中业报的平等,众生本性和成佛的平等,平等并不是什么都不分别,并不是世间上什么都一个样。我们也不认为释永信已达尽善尽美,取得了大成就,他仍然是众生之一,仍有缺点,出家人相对于在家人来说,已舍去了很多,我们不应戴着一入佛门便是圣这种有色眼镜去看出家人。作者可否知道,他为佛门具体做了些什么工作呢?我们感到安慰的是被人唾骂的他毕竟“为少林做了很多事,为少林立下的功勋有目共睹”,人的通病常表现在有偏见时,眼睛看的多是对方的缺点,少了一分宽恕之心。当我们严于责人时,如能先严于责己,世间则会少了很多的纷争。至于“永信法师更是笑着征求身边小和尚的的意见说:能做到少林寺方丈和佛教协会的副会长已经够可以了吧?”之说,源自记者问其抱负,释永信想表达满足于少林寺方丈和佛教协会的副会长的位置,没有再往上攀登的野心,可能释永信处世还不够圆滑,授以了作者话柄。)

 1987年,22岁的永信法师成为少林寺主持,1999年升座为方丈。他为少林做了很多事,为少林立下的功勋有目共睹,但2001年的拆迁问题实在令少林的fans们大跌眼镜。“从2001年少林寺整修拆迁以来,山门外百姓的怨声至今未绝。前后持续两年之久的拆迁涉及少林寺周围民房近10万平方米,迁走了武校40多家,商户1000多户。到去年底,少林寺以内30万平方米,已全部拆迁完毕。曾经普渡众生关怀农桑的少林寺在第33代后继者释永信这里背上‘骂名’。”为少林寺这一千年古刹的清静着想,迁走武校和商户可以理解,但迁走平民是何道理?
 (编者:虽然,我们不是当事人,难解其中详情,但我们相信的是,在当今社会,少林寺的整修和拆迁工作,也关系到一方财政,是一盘棋中的一步棋,并不是方丈一人说了算数的,其中须牵涉当地政府的文史部门、国土部门、旅游部门、城管部门、规划部门、交通部门、宗教部门……等等,只是大部分具体工作由释永信来做而已,因而,‘骂名’也就由释永信一人背,难为他了。如果认为“拆迁涉及少林寺周围民房近10万平方米,迁走了武校40多家,商户1000多户”如此大的工程都是由释永信一人就背得起的话,那真是太天真了。我们都相信因果,释永信16岁出家入少林,22岁承师衣钵成为少林寺住持,34岁升座成为方丈,确是佛缘不浅,继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等各种头衔便接踵而来,说明了其世缘不薄,也正由于如此,他才够得上背此骂名。)

 在永信法师主持期间,“清晨执帚扫院的不再是僧人而是花钱雇来的保洁员”。清晨即起,洒扫庭除,朝阳雾气中或夕阳落叶中,少林武僧挥帚起舞的传统经典画面已成回忆。劳动应该是少林寺僧人修行的重要一项,居然雇人代劳?
 (编者:我们都不否定,寺院僧人是要做功课的,少林寺发展了,在发展中有很多工作要做,少林寺面积多了,游客多了,清扫相应多了,少林寺僧人岂不要改行做清洁工了。雇请保洁员,不失为彼此兼顾的明智之举,如果少林寺僧人为了养尊处优而雇请保洁员,则另当别论了。)

   在给记者解释少林方丈并不神秘时,永信法师说:有啥神秘的,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你当了记者,我做了出家人。你看,连“社会分工”都用上了!只是我不理解出家修行是怎样的社会分工。
 (编者:“社会分工”是现代名词,说法不同,也就是生命在世间的定位,其中有着种种的因因缘缘,体现了业力的果。如果永信法师说:有啥神秘的,只是业果不同。这样,可能不会遭此质疑,不过,什么是业果呢?又需诸多解释了。)

   永信方丈本人几乎拥有所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宽带、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时尚手机(他短信发得很好),这些无可厚非。但他仅凭一己之见,就把少林寺和一众僧人卷进了世俗社会甚至经济的大潮中,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永信法师作为佛教协会副会长希望把佛教发扬光大,并身体力行,这值得称赞。你完全可以以副会长的身份开展工作,少林寺的传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你怎能不征求别人的意见说改变就改变?看了永信法师后面的谈话我多少有些明白了,他说:“我不相信民主,民主就是平庸”。又说:“哪个宗教不是政治的一部分,和政治密不可分”。
 (编者:不知作者凭什么说释永信“仅凭一己之见,就把少林寺和一众僧人卷进了世俗社会甚至经济的大潮中”呢?如果没有见证少林寺僧人的生活,没有深入了解其前因后果,仅凭片言只字而纸上谈兵的话,是不是同样值得商榷呢?少林寺变迁的巨大,对中国近代佛教寺院来说,是罕见的,在中国已经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少林寺仍是一片破败,共有十来个和尚,其中有九个是老人,靠种28亩地过活,少林寺是否应该维持这种状况呢?世间人看了一些小说、电视、电影,给寺院定格于雾气、云霞、夕阳、波光、竹影、钟声等这些有如世外桃源气息的画面,也只是世人厌倦红尘的纷扰,下意识中的一方净处。可是,世间上有谁知道,有几多同样是人迹罕至的山林寺院如福建仙游的西隐寺那样,现已遭受到严重损坏即将倒塌,而寺中僧众长期以来直至现在仍只是靠自己耕种的十几亩瘦田和果园来维持生活,已属清贫,何来能力修葺,正期盼各方善士解囊相助呢!少林寺则截然不同,它的繁荣已使其完全走出困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小说、电视、电影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释永信也能及时紧抓时机。看了此文指责释永信“少林寺的传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你怎能不征求别人的意见说改变就改变?”,使我们感到作者看问题是那么的肤浅,说改变就能改变吗?要经过多少关卡啊!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旨意和协调,释永信能顺利办好这些事吗?在当今社会,任何事都少不了和经济挂钩,而经济少不了和政治挂钩,宗教难道能游离于经济和政治之外吗?)

 宗教内部民主与否是宗教内部事务,别人无权干涉,但关于少林文化遗产的继承还是改变问题恐怕就并非单纯的宗教内部事务了,怎能以“民主就是平庸”的态度对待呢?至于宗教和政治的问题,永信法师的话让我觉得作为一个方丈,他对佛教历史的了解并不深入,也不广博。宗教的确有很多时候和政治相关,但佛教并非如此,因为佛教主张“出世”,抛却红尘杂念,所以有“出家”一说。它之所以很多时候和政治和朝廷扯上关系,是因为被政治所利用,但佛教的精神一直是独立的。现在到好,还没怎么有人来利用,你就主动向政治上靠拢。
 (编者:什么是主动向政治上靠拢?什么是被动向政治上靠拢?什么是不向政治上靠拢?谁能说得清呢?我们就从表面上看,在1928年,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烧毁了法堂、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上千册珍贵经藏,大火延续几十昼夜,千年古刹大部分殿堂化为焦土,成为废墟一片。在1982年,政府拨出巨款,为少林寺修复了天王殿、六祖殿、东西禅堂等主要建筑,这是谁靠拢谁呢?佛教主张“出世”的同时也不“离世”,禅宗六祖惠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有如世间上的人跌倒了,如果他要爬起来,须从跌处开始爬才能爬起来,离开了跌处,怎能爬得起来呢!)

   还有一处比较有意思,抄录下来:记者采访结束向永信方丈辞行时,“他正盘腿坐在方丈室的古椅上,高举着从门缝里斜刺过来的阳光凝视计算器上那个数字。他说,一部分工程结束了,该结账了”。这大概也是被称为“佛门净土”的寺院与时俱进后的独特一幕,以达摩祖师的修为和慧根,大概也不曾想到日后会有这一幕场景。
 (编者:世间上的同样的一些事情,在甲地做是对的,在乙地做就错了,某甲做时是正常的,某乙做时就要遭到非议了。这一节并没有特别的意思,少林寺要进行工程,工程结束了理所当然要结账,难道被称为“佛门净土”的寺院就不用结账了!难道达摩祖师在世就不用结账了!少林寺的工程较大,由第一把手一把抓何足为奇,这也不说明了释永信的责任心强吗?如果不是佛门寺院,释永信则又会多了受贿的嫌疑,何须吹毛求疵,何须要求他人套进固定的模子里呢!)

   整个读完《释永信:少林操盘手》一文,我几乎笑倒。这哪里是常人心目中神秘脱俗、德高望重、绝世独立、修行高深的少林方丈?他有时是一位行业行政领导,有时是一位公司老板,又有时就干脆是隔壁那个颇自我欣赏、自得其乐并精于算计的二大爷。连他的朋友、宗教学会副会长都提醒他“忙里偷闲打打坐、练练武”。听听,这些修行功课成了方丈忙里偷闲、抽空才做的事情了。嬉笑之余,我想到了六祖慧能、玄奘、泓一法师等前辈高僧,或许人各有志,但我心目中的少林方丈应该是他们那个样子,不过,可能是我看金庸小说和佛教公案故事看多了,也可能是我落后于时代了。
 (编者:在这一节,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将释永信套进“神秘脱俗、德高望重、绝世独立、修行高深的少林方丈”的模子里,不知是否漏了内功精湛武功高强属江湖顶尖高手这一项,难怪作者失望之后有此满怀的感触。世间上当人与人近距离接触后,很容易看到对方的优点和缺点,心胸宽厚者看的多是对方的优点,心胸狭窄者看的多是对方的缺点。说释永信象行政领导也好,象公司老板也好,象二大爷都好,只要我们透过现象看,释永信所象的也只是由他过去的因缘和现在所处的环境以及其起心动念所造就的生活中活脱脱的释永信)

   再照录记者的一段后记吧:“9月8日,央视新闻频道就少林寺公布秘笈一事采访了释永信。晚上10点,释永信打来电话,语气兴奋:节目看了吗?觉得怎么样?还行吧?不过还是有点紧张。唉,好多精彩的地方都在后期给剪掉了”。红尘万事,事事入心,比我第一次上电视还激动还兴奋还遗憾没能展示最精彩的一面呢,这个方丈未免也太世俗了些吧!
 (编者:可以这样说,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释永信确是弄潮儿,他善于把握身边各种有利的因素,使少林寺发展得有声有色,不失为世间上的一位成功人士。由于释永信的身份特别,是举世闻名的少林寺的方丈,宗教界的领袖,他的所作所为难免会引起争议,这是因为人们对他的期望高而引起的正常现象。在世间法中,利与害是一对孪生子,利的后面潜伏着害,当你得到了些什么的同时也失去一些什么。就以释永信来说,他致力于少林寺的修复、扩张、传播、影响,这方面他成功了,使少林寺增加了知名度,少林僧众们有了安稳的修行环境,也丰富了一方财政,并为自己迎来了荣誉;同时,不可否定,释永信的“红尘”事务多了,则于个人在佛法的行持修证少了,由于在佛法的行持修证少了,对精深的佛法教义的弘扬也更少了。所有这些的对对错错,利利害害,谁能真正分辨得清呢!现实生活中,释永信确是一位幸运儿,这是他的因缘,也是他的果报,每一个人都处在因缘果报中,也同时有自觉或不自觉的发心,这发心也就是起心动念(业力),起心动念决定了这个人以后的因缘和果报,这就是人的命运。最后,我们衷心希望,既然少林寺已具规模,释永信能从俗务中解放出来,于佛道证得成就。 )


 花前按:

 我理解上面佛教内刊编辑驳斥我的一片苦心,释永信法师毕竟是当代佛教的一个重头人物,甚至是标志性人物,他如果沦落即意味着佛教在当代的沦落,守住这个“桥头堡”对保证佛教在世人心中的份量以及信任度意义重大。这些批驳,有些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有些则属于强词夺理,别的不多辩驳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争辩来的意义不大,我也没有太多兴趣。只说所谓“看冠不看人”,释方丈大概就不比我高明多少,否则,何必向记者吹嘘自己给多少上流社会人士结交云云。

 事实上,即便释法师并未沦落,佛教也已经沦落了,且不说佛教协会和佛教高层如同高校领导层一样已经完全政治化(请不要举基督教的例子来反驳我,因为基督教和佛教的教义不同,它本来就是积极入世的,政教合一是西方历史中的常见形态,但如今也已经基本分离,教皇也就类似于日本的天皇了,精神象征而已),只说教众对信仰的践踏就可清楚地看出这点了。

 释法师最近比较春风得意,开封市政府因开拓旅游市场有功奖励给他一辆逾百万的越野车,一时间争论如沸,网络调查显示,70%多的网友持反对意见。纳税人的钱到底可以用来做什么?哪些可做那些不可做,需不需要征求公民的意见,这个事情我尚不敢评论,也拿不定到底应持什么观点,从本能的嫉妒之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一百来万的越野车给我最好,但这显然是扯淡,既然我没有份,大家不如谁也甭要,我还有一个建议,这一百万用来修缮少林寺以及开封市的旅游设施,我想这比给释法师个人更有意义,释法师大概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有人说了,给了你释法师,你释法师也不应该就真的据为己有,而是应该捐出来用于公益事业或接济贫民,广结善源。我觉得这就有点过分要求了,为什么人家释法师就不能据为己有?毕竟佛教的散财救济都只是提倡,而非要求一定如此的戒律,所以,释先生接受与否、捐出与否、是每天开车去兜风还是去化缘等等,这些只是个人品格和修行问题,不可强求也无法强求,佛教的清规戒律中一定是没有规定出家人不能配车的,既然现在这车已经归属释先生,他就拥有处置它的权力。但我觉着大家包括我也完全可以对此抱有异议,这也是我们的权利。

 散财与否全在个人持守,有一件事情却是佛教的戒律里有规定的,我说的是婚姻问题。自古以来,和尚是不能结婚的,除非还俗,不再信仰佛教。前几天刚刚看到一个统计数据(佛教协会的):发达地区的和尚90%都破戒结婚了,这算是什么劳什子信仰?入红巾军,就要系个红手巾,入天地会,就要反清复明,入我党,就要学习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和谐社会,入某某功,就要每天想身上有个大lun子,此乃规则。有没有人强迫你,既然是自愿信仰佛教,为何又不遵守戒律?既然无法遵守戒律,为何不还俗后娶妻?既信佛又娶妻,甘愿担负罪名所为何来?以我小人之心来考虑,其间定有利益!中国的佛教从印度传过来后是经过改良的,日本的佛教则是在中国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所以日本佛教是允许僧人结婚的。改良很正常,基督教、伊斯兰教自古至今也经过很多改良,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就像我党也改良马列主义信仰一样。所以,日本僧人结婚毫无问题,但中国僧人在没有去除禁止结婚这条戒律的情况下结婚是不可原谅的。不过,这个事情不能单单从宗教信仰上面看,不遵守规则、毫无原则乃当下我国各类人群的通病,职业道德更是无从谈起,执政党的表现最可形象地说明这一点,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自欺欺人耳!在此背景下,僧人的表现还有什么奇怪的吗?

 另外想起一事:现在借宗教诈骗的为数不少,我屡次遇到。大概在我上小学时,我们村曾来过几位“尼姑”化缘,自称是峨眉山来的,到处要钱和粮食,用评书的话说,活该他们不走运,当时正好打小就勤奋好学的花前在场,便装作不懂请教她们峨眉山在哪里?答曰在安徽。这样回答,不仅重庆人民(当时还是四川)不答应,我们山东xx县xx村的人民都觉得不好接受,好么,高手出面,一个回合即分胜负,一下子露了馅,被我们斥走。可惜,当时还没有看过“周星驰”,否则我会说:拜托,有点职业精神好不好?这个社会发展这么快,出来混也需要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不然被人戳穿是很没面子的。这事除了说明借宗教诈骗由来已久,还能证明我还是比较“奸诈”的,当然,如果日后我成了“大学士”或“宰相”什么的,后人可能会借此来表明nb的人物小时定是“了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