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解读易经】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18:01
 

【曾仕强解读易经】之四

(2011-10-01 07:13:02)  

                                  

                            第六集 易有三义


  《易经》,也称《周易》,无论叫什么,都离不开一个“易”字,那么这个“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曾仕强教授解释说,“易”有三义,第一个是简易,第二个是变易,第三个是不易。《易经》看起来如此神秘复杂,为什么说它是“简易”?而“变易”和“不易”又该如何理解呢?其实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现象。
  人们常说世事无常,《易经》能帮助我们掌握未来的变化吗?曾仕强教授指出,《易经》所揭示的,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变化的基本规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依据《易经》的道理,来把握这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呢?
  既然进入了《易经》的大门,从现在开始,我们看任何事情,都要用阴阳的观点,以自然为标准,做合理的判断。
  什么叫简易?我们拿一样东西来说明,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筷子,这样大家就容易明白了。你要教你的小孩《易经》,也不妨从筷子开始。两只筷子就是一阴一阳,合起来就是太极。我们用筷子,往往是一根不动一根动,不会两根筷子都动或者都不动。拿起筷子,看准目标,两根筷子一个不动,一个动,两相配合,就马上夹到菜了。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所谓简,就是不要把事情搞得太复杂。
  筷子的妙处是什么?我们用筷子吃东西,夹得起来的时候就夹,夹不起来可以用筷子叉,有的食物实在是夹也夹不动,叉也叉不了,就把盘子整个端过来,往自己的碗里拨一点。这样的三部曲,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哪有那么复杂?
  中国人了解别人,往往都是从细节开始的。我们通过一个人拿筷子、用筷子的姿势,也可以看出他的人品如何。首先,看筷子怎么拿。拿筷子通常会拿固定的地方,不会太上,也不会太下。拿筷子拿下面的,可能是做妈妈的没有用心教他。拿筷子拿得特别往上的,就表示这个人觉得自己很神气,鄙视别人,可能心里在想,这些算什么东西?就这些东西也能请我吃?
  其次,看什么时候动筷子。有的人在饭桌上,大家还没有拿起筷子,他就站起身去夹别人面前的菜。迟早会轮到你,那么着急干什么呢?我们夹食物,要先夹自己跟前的,不能先夹旁边的或者离我们远的。这样做表示第一我不挑食,第二我尊重大家,第三我的家教还不错,还很守分。一个人的人品会在这些细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外国人常常讲,中国人用筷子是不卫生的。他们觉得每人单独一副刀叉、一个盘子才比较卫生,而中国人用筷子会传染疾病。其实是他们错了。中国人用筷子夹菜的时候,一般不会挑挑拣拣的,因为一挑拣就难免传染疾病。我们是眼睛看准目标,然后一下就夹上来了,哪里还用挑来挑去,又怎么会传染疾病呢?

  另外,我们再讲一样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毛笔。以前我们用毛笔,只要一支,想画细就可以细,想画粗就可以粗,各种变化一支毛笔就足够了。现在不是,笔拿出来都是一排一排的,选一支,太粗了,再选一支,又太细了,光选笔就要忙死了。毛笔就是简易,结构很简单,但功能却变易无穷。
  《易经》中的“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古以来众说纷纭。 曾仕强教授所讲的“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来自于《易纬·乾凿度》。我们从中国人特有的筷子和毛笔也可以看出,《易经》的道理看似神秘,但实则简易,那么《易经》中的“变易”和“不易”,又该如何理解呢?
  《易经》这本书,最早的时候不叫《易经》,而叫《变经》,因为它研究的就是变化的道理。但是,后来我们不敢再用《变经》这个名字了,因为它可能会害很多人。一个人如果总想着变的话,他会变到连根本都没有,连父母都不认得的地步,那还了得?而且,有变必有常,因为它们是相对的,变如果是阳,常就是阴,两者是分不开的。
  很多人感叹世事无常,然后就开始抱怨,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掌握不住,这么想就错了。要知道,变只是现象而已,变的背后一定有不变的东西。宇宙再怎么变,它还是宇宙。我们在想到变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不变,想到不变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变,这才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变与不变两者是合在一起的,是分不开的,没有不变,哪里有变?没有变,哪里又有不变呢?
  变只是现象而已,变的背后一定有不变的东西。
  对人生最大的考验就是现在

  先拿自己来说,你觉得你自己变了没有?大家肯定会想,我还是我,哪里变了呢?实际上现代医学证明,人身体里所有的细胞,每七天就全部变掉了,所以没有不变的,人不变就活不了。
  我们再从时间来看,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很明显是不变的。你能改变你的童年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比如你在哪里出生,一辈子就是那个地方,这是不能变的。过去的事情,是谁也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孔子说过去就过去了,不要再计较,后悔没有用,最重要的是未来。但是,未来是不可测的,不是变不变的问题。而现在呢?现在是变还是不变?答案只有一个,有的变,有的不变。很多人觉得变的学问很复杂,其实也没有什么,我们所能掌握的只有现在,但现在是最麻烦的,因为现在可变可不变,有变有不变,亦变亦不变,变也挨骂,不变也挨骂,变也死,不变也死。对人生最大的考验就是现在。
  很多人都说世事无常。实际上,世事怎么会无常呢?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脉络,有一定的规则,是可以推理的。如果连理都推不通,那人就没法活了。你最起码知道,你今天中午有饭吃,晚上回到家,你的床还在。要不然,你在外面干什么事都不安心。我们之所以能够安心,就是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小孩子安心什么?就是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不会变。如果小孩一回家,发现连爸爸妈妈都变了,那他就不知所措了。
  所以,我们不要相信“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变是不变的”,这种话听起来很好听,但却不堪一击。家是不会变的,否则你不安定,世道是不会变的,否则人们还努力干什么?人事全非,但是江山仍旧在,虽然一直在变,却总是有不变的东西存在。我们现在就是忙于应付这些变,所以搞得自己紧张忙碌,最终却一无所得。一个人看到变的时候,要去掌握后面那个不变的常则,那就是自然规律。
  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这是我们都知道的自然规律,谁都变不了,你再怎么创新都没有用;太阳一定从西方落下,用原子弹都阻止不了。人的力量很伟大,但也有局限性。当我们看到变的时候,不要老在变里面打滚,而要学会去掌握那个不变的东西。现在的人,可怜就可怜在老是在变里面打滚。
  变化后面那个不变的常则,就是自然规律。
  太极就是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是太极。太极是有阴就有阳,阴是不易的,我们把它叫做常,哲学上叫做本体;阳是变易的,就是非常,哲学上叫现象。本体永远不会变,现象是瞬息万变的。但是,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只相信自己看得见的东西,可是我们所看得见的东西没有一样是不变的,而且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东西我们根本看不见,我们又怎么能否定自己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呢?

 

 


  太极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
  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假象,真相是永远看不见的。假象就是那些变来变去的东西,而真相是本体,是实质,它内藏于事物之中。所以太极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有人理解太极是有一部分变,有一部分不变,其实不是这样。太极中变跟不变是同时存在的,你看它变,它好像没有变,你看它没变,好像又在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才叫做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一张桌子,桌面看上去是平的,但是你放大来看,就会发现它也是凹凹凸凸的。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平的,直线也是虚拟出来的概念。

所以从现在开始,看任何事情,都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太极。太极里面是亦阴亦阳,因为阴阳是没有办法切割的。但我们现在脑海里总有切割的观念,好坏、善恶总喜欢分开来看,这就糟糕了。我们要明白,事物是亦好亦坏的,人也是亦善亦恶的——有时候会变善,有时候又会变恶。我们找不到一个纯善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活不了;我们也找不到一个纯恶的人,因为别人根本就容不下他。所以说,纯善容不了自己,纯恶别人容不了你。
  《道德经》开宗明义讲了六个字:道可道,非常道。它告诉我们,宇宙有两个道,一个叫常道,一个叫非常道常道是不可说的,凡是你说得出来的,就不是常道,只是非常道而已。
  《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无论是代表儒家的孔子,还是代表道家的老子,他们的哲学理论都来源于《易经》。了解了《易经》,就会明白儒道相济的道理。老子认为,所有能说出来的道理,都是非常道,那么那个常道,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用今天科学的话来讲,常道叫做绝对宇宙。绝对宇宙是圆的,圆代表圆满,是理想状态。但是,在月亮圆的那一刹那,我们就知道,它马上要开始缺了。人求圆满,实际上是跟自己过不去。但是,人又非求圆满不可。所以孔子才说:取法乎上,得乎中。也就是说,人要有理想,不能放弃,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就是尽人事,听天命。我们如果不懂《易经》,就很难理解孔子的话。
  绝对宇宙就是《易经》里面所讲的不易,它一点变化都没有,永远是那样绝对圆满、绝对自由、绝对平等、绝对光明的状态。但是,那种状态会使我们很难接受。因为绝对平等,就是你我不分。就好比一笔钱放在这里,你会不会去拿?这就看你有没有的观念。如果这钱在谁手里,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你绝不会去拿;如果你伸手去拿,就证明这个东西是可以分的,你据为己有,别人就要不到了。人会伸手去拿东西,就是因为知道这个东西是可分的。没有人会去抓月亮,因为那是不可能私有的东西。只有在绝对状态下,才有百分之百公有的东西。所以,我们一旦生而为人,落入这个地球,就一定要觉悟:我们只能获得相对的自由、相对的平等,只能享受相对的光明,一定有黑暗面存在。
  柏拉图有他的理想国,陶渊明有他的桃花源,但那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我们推出一个香格里拉的概念,就是人间乐土。香格里拉在哪里?答案其实很残酷,香格里拉在人没有到过的地方。因为人只要一去,这个地方就被糟蹋掉了,就不是香格里拉了。人是什么?破坏香格里拉的就叫人。这是人类的不幸。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开放一个香格里拉,过一阵子就被毁坏了。现在香格里拉跑到中国来了,但是我们很担心它能保持多久。

我们现在都想追求绝对的自由,实际上绝对的自由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会有,那就是人死后。人死之后才是绝对自由,才能有绝对的平等。人们就是被这些很奇怪的名词,把脑袋箍得死死的,盲目地追求这些根本不可能和不存在的事情,那不是很冤枉吗?
  世界上有变就有不变,它们是同时存在的,不可分割的。而且变的当中就含有不变,不变的当中就含有变。这就是《易经》当中变易和不易的意思。
  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才不会乱变。
  有一句话很多人不会相信,甚至听了会很愤怒:人类最高的智慧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现象,我们要用不变的原则,来应对万变的现象。一个人里面一定要有原则,而且要坚持,但是外面要磨成圆的,才有办法去跟别人妥协、协调,最后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内圆外圆的人是小人,因为他完全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唯利是图,有洞就钻,这种人是可耻的。内方外方也不好,内圆外圆更不好,外圆内方的人才是可贵的。有句话很重要:能妥协却不能放弃立场,才叫圆通。
  因此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才不会乱变。
  中国人有跟没有合在一起,要跟不要合在一起,好跟不好合在一起,善跟恶合在一起,都是不能分的,一分开就完了。我们不要认为这样的人糊涂,不负责任。在中国社会,立场太分明,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我们明明不喜欢的,也都说没关系,然后再想办法慢慢地把它一个个否定掉,而绝不会一开始就全盘否定。这样大家才知道,为什么美国的小孩子一做错事情,爸爸一定要问谁对谁错,然后只骂错的,不骂对的。
  我有两个儿子,他们一吵架,我就两个都罚站。我首先教他们两个,对是没有用的,不要以为你对就没事了。等到兄弟两个站了五分钟以后,我就把弟弟叫来,对他说:“今天你没有错,就是哥哥一个人的错,不要以为爸爸糊涂。可是既然你没有错,我为什么罚你站?”弟弟说:“这样比较好。”我说:“你不高兴就说不高兴,不用拍爸爸马屁。”他说:“我真的没有不高兴。”我问为什么,他说:“有一次不晓得为什么,你只罚哥哥站而没有罚我,结果事后我被哥哥打得好惨。”我说:“哥哥打你,你就告诉我好了。”他说:“不告还好,告了打得更惨。”我说:“那我要怎么样呢?”他说:“就像这样好了,不管我有没有错,都罚我站,事后我会安全些。”这其中的道理,很多外国人一辈子都想不通。

然后,我又把哥哥叫来,问他:“今天是谁的错?”他说:“是我的错。”我又问:“弟弟有没有错?”他说弟弟没有错。我说:“你这不是知道得很清楚吗?”他说:“当然了,是非我总还是知道的。”我们看,中国人是表面没有是非,但心里一清二楚,叫做心中有数。我又问哥哥:“那为什么我还要罚弟弟站?”他说:“你是给我面子。”我说:“我干吗给你面子?”他马上说:“你是要我以后更加爱护弟弟。”我就说:“你知道这些就好了。”这样一来,兄弟两个今后会减少很多的争执和不快。
  很多正直的人都认为,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应该一致才对,但是当我们懂得了《易经》的道理,就会明白什么叫难得糊涂。其实糊涂的是表面,清楚的是内心。但是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得很快,我们到底要不要变,又该怎么变呢?

第一个原则,叫做权不离经。权就是权变的意思,经就是经常的守则、不可以变的规矩。不管怎么变,都不能超越这个规矩,要有原则地应变,不可以没有原则地乱变。一个人如果变来变去,变到没有原则了,别人都会厌恶你;一个人如果死守原则,不知道变通,那谁都怕你。这样我们才知道,中国人讲外圆内方是非常有道理的,再怎么变,规矩不能变掉。我们用现代话来讲,每一个人都可以变通,但是不能变得太离谱,这样就叫权不离经。每一种改变,都应该看它合理不合理。合理是检验的标准,你变得合理,我们就同意,你变得不合理,我们就摇头。
  第二个原则,叫做权不损人。所有的权变不可以损害别人,损人不利己的事不叫变通。使既得利益者受到很大的伤害,是不公平的,遭受到抗拒,也是合理的。任何人都不能凭借自己手中有权,爱怎么变就怎么变,这种心态是大家都无法接受的。
  我们来看一个实实在在的案例。一家公司有位朱小姐,她在甲单位,希望调到同一个公司的乙单位去。人事部门首先征求朱小姐直属上司的意见,上司说:“没有问题,我尊重她的选择,我们都是同一家公司,没有关系。”人事部门又去征求乙单位经理的意见,乙单位的经理也说:“没有问题,我们欢迎。”然后,总经理一批准,调令一公布,就生效了。
  这本来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调令公布以后,乙单位的经理却跟人事部门说不能接收朱小姐。人事部门的干部说:“你不能这样啊,我事先征求了你的同意才签准的,现在命令发布了,你怎么能说不同意呢?”但是,乙单位的经理偏偏说:“你不要问我理由,我不同意就是不同意,如果朱小姐真的要来,那我就只好辞职了。”可是乙单位的这个经理是个很好的经理,把他逼走对公司会是不小的损失。

大家来看,这件事谁不对?我不觉得有谁不对。只是这里面一定有个系统,叫程咬金系统,就是半路上出现的问题。外国人做事,很少会碰到程咬金系统,但中国到处都是程咬金系统,总是无端端杀出一个人来。我就对人事部门的干部说:“我们想事情要这样子想:这位乙单位的经理是个太极,有阴有阳,他平常讲不讲信用?答应的事情会不会反悔?”人事部门的干部说:“他平常很讲信用,答应的事从来不反悔。”我说:“那就好了,那这次肯定是例外,这其中一定有他说不出来的苦衷。根据我的判断很可能是这个经理的太太不同意,而不是他本人不同意。”人事部门的干部就去问这位经理是不是他太太不同意。这个经理大吃一惊,说:“你怎么知道?”大家看,我一猜就对了。有人说读《易经》会算,其实不是会算,是会推理而已。
  人事部门的干部就问这个经理,说你太太为什么不让朱小姐来?这个经理说,我太太不是对朱小姐有意见,她根本不认识朱小姐,而是三年前我升任经理的时候,我太太就跟我讲,不许没结婚的女同事调到我的单位来。三年过去了,我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没想到她还记得。
  人事部门的干部给我打电话,说问题果然是出在他太太身上,问我应该怎么办。我说那很简单,然后给他分析有几条路可走:第一,请总经理收回成命,但是这样肯定不行,总经理朝令夕改,在整个公司的公信力就没有了。第二,勉强乙单位的经理接收朱小姐,但那会逼走一个好人才,也不行。既然两条路都走不通,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带一篮水果去见那个经理的太太,说事先不知道有这个规矩,如果知道,一定不会让朱小姐调来的。但是现在,总经理的命令已经下发了,马上收回不行,所以总经理特地叫我来拜托你帮他一个忙,让这个调令维持两个月,两个月以后我们再把朱小姐调走。总经理要我拜托你,这两个月好好看管你先生,不要让他出事。
  人事干部照我说的去做,结果经理太太说:“这个可以商量。”你给别人一定的弹性,让人家有回环的余地,才好商量。
  两个月以后,人事部门的干部再去问经理太太,要不要把朱小姐调走,经理太太说:“不用,这两个月也没有怎么样,就让朱小姐留下来好了。”如此为难的一件事,就这样轻松地化解了。

这个不是解决,而是“化解”。《易经》是讲“化”的,中国人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什么事也没有了。

第三个原则,叫做权不多用。常常变,就表示原来的很不成熟,就说明你的规矩有问题,要不然为什么会常常变呢?比如穿衣服,一个人摸索一阵子以后,知道自己穿哪种衣服最合适,就穿那种衣服好了,如果一会儿穿成这样,一会儿又穿成那样,就表示他根本穿哪种都不合适。我们今天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求新求变。要记住,变有百分之八十是错误的,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规矩,不要乱变,但今天我们大多都是乱变。设计个水龙头,你就顺着拧开就好了,但是他们偏不,一会儿用压的,一会儿又用提的,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结果,去住旅馆就会发现,水龙头拧也不出水,压也不出水,提也不出水,你一生气,踢一脚,水反倒喷出来了,弄得你浑身都是,这算什么设计呢?
  中国人设计房子,都是先设计里面,把每一个房间都设计得方方正正的,然后再设计外面。风水是非常科学的东西,跟迷信没有关系。同样一个东西,不懂的人就是迷信,懂的人就是讲道理,是依据科学的道理。
  有例行一定有例外,这一点我们承认。但是例外比例行还多,就不对了。例外比较少,例行比较多,经常是这样办,偶尔会那样办,这样才合理。
  喜欢讲求新求变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会使人们觉得,新的就是好的,旧的就是坏的,这是个最可怕的观念。为什么新的就是好的?实际上,新的常常不如旧的。你看我们现在很怀念以前的东西,就是以前的东西简单明了。我们要说清楚,求新求变本身没有错,是人搞错了,认为新的一定比旧的好,这是错误的。你认为旧的再好也要换掉,那就叫喜新厌旧。一个人如果喜新厌旧,那这个人就没有指望了,迟早连自己的太太也要换掉。
  老子说: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一个人不知道常规,就开始乱变,最后结果只有一个字——凶。人一味乱变,变到最后,自己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了,这是多可怕的事情。一个人,对父母孝可以变吗?对朋友信可以变吗?这是不能变的,如果变了,亲人朋友之间的信任感就没有了,就产生了疏离感。人与人之间本来没有疏离感,就是人这样一点一点造成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三个原则:
  第一,权不离经。所有的变不能离开规矩。
  第二,权不损人。所有的变都不可以损害别人的权益。
  第三,权不多用。偶尔用,大家没有意见,常常用,就表示你的规矩要改。一个人,如果变到连根本都变掉了,那是最可怕的。

 

第七集 善易不卜


  《易经》的四大功能,就是象、数、理、占。什么是象呢?天文、地理都是象。而《易经》中的数,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定数,它是活的。理又是什么意思呢?理就是推理,它跟科学最接近。那么,占卜是不是一种迷信呢?
  曾仕强教授指出,不管信什么,信到差不多就好,过分相信就是迷信。自古以来,《易经》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占卜的书,但是占卜对未来的预测为什么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理解占卜的作用呢?
  《易经》有象、数、理、占四大功能,这是谁都不会否认的。
  第一个功能是象。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看象,是有道理的,因为天文、地理都是象,天文是天的象,地理是地的象,看天文、看地理都是看象。天有天文,地有地理,同样,人有人相,这个相是假不了的。因为人的相是由心来决定的,心决定相的转换,叫做相随心转心转了,人的相就跟着心变了,所以人的相貌是时时刻刻在变的。不要以为自己的舌头伸出来就一定很直很正,你可以拿镜子对着自己,伸出舌头看看,能够伸得很直就不错了。很多人一伸出来,不是歪左边就是歪右边,这种舌头伸出来就歪的人,心已经不正了,他已经变了,要靠自己来调正,不可能靠医生。你要正正心,调一调。正心很重要,心一正,五官就都正了。由这些你就明白,看相不是迷信;不会看相的人乱讲,或者会看一点点的人,用它来骗财骗色,那才叫迷信。这个观念大家要搞清楚。
  第二个功能是数。《易经》的数,不是数学。数学是死的,《易经》的数是活的。如果说一切有定数,大多数人听了会很反感,会说这是宿命论,其实错了。定数是指最后的结果。比如,考试最后只得60分,那这个60就是定数,老师给的成绩定了就是定数,谁也不能改。所以定数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过程怎么会定呢?任何过程都是变化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加加减减,总成绩及格了,这是最后的定数,不及格也是最后的定数。所以说,定数是讲最后,不是讲过程。
  第三个功能是理。《易经》的理是推理,其实它跟科学最接近。一个人按照道理去推,他就可以未卜先知,不需要占卜就知道结果是什么样。因为那个“理”是固定的,所以照着理去做事的结果也应该是固定的,这没什么神奇,而是理所当然,势所必然。形势到这里,结果就一定是这样的;顺着道理去走,最后就是这样子。这是很容易的事情,并不难。
  第四个功能是占卜。《易经》里面有很多吉、凶,那就是占卜的用语,你可能占出来是“吉”,也可能占出来是“凶”。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易经》主张命定论,其实他们都错了。《易经》不主张命定论,它里面最常用的字是“如”。“如”是假如、如果的意思:如果这样,你会怎么样;如果那样,你会怎么样。《易经》的吉凶是有条件,是可以变动的。会占卜的人不会铁口直断,凡是铁口直断的都是不太会占卜的人,可是我们现在就喜欢那种铁口直断的人。因为占卜时搞得神神秘秘的,然后铁口直断地说结果就是这样,就可以收钱了。但是你按照《易经》的道理讲,如果这样做结果会是吉,如果那样做结果会是凶,大家就认为你不过是讲道理而已,谁还肯交钱呢?这就是一般人错误的观念。

古人云:不学《诗经》不会说话,不学《易经》不会卜卦。自古以来,《易经》就被定位成一部占卜的书,因为人们对占卜的盲目相信,《易经》不仅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背上了封建迷信的恶名。那么《易经》为什么会成为一部占卜的书呢?
  我们把历史翻开来看,在夏、商、周的时代,民智未开,《易经》被用来占卜,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当时的占卜是有条件的。
  第一,只能占国家的大事。占卜国家要不要战争,今年会不会风调雨顺,会不会国泰民安,会有什么变故,这个可以。但不能占你的这个股票会不会赚钱,不可以占自己的私利。
  第二,没办法决定的时候可以卜。古代的时候,当大臣们深思熟虑,想尽一切办法,最后还是不能下决定的时候,可以占卜。如果有明确的意向和决定的方向,是不可以占卜的。
  第三,占卜完以后不一定要听。如果占卜完了,就完全百分百地听信占卜的结果,那就是命定论。
  姜太公是辅助周朝建国的军师,当时武王想要伐纣,犹豫不决,就去占卜,结果卜了一个不好的卦。姜太公劝说武王不可以相信那个卦,因为整个情势对西周是有利的,不能因为占卜的结果而丧失良好的机会。最后周武王出兵,果然把商纣灭掉,建立了周朝。姜太公的时代离现在已经有三千年之久了,他当时就说,占卜是用蓍草,是用龟壳,人不靠自己的脑筋去想,而去相信这些龟壳和蓍草,那不是很奇怪吗?姜太公当时就明白这个道理。
  当秦朝几乎把所有书都烧掉的时候,我们很庆幸《易经》这本书没有被烧掉。为什么?因为有人告诉秦始皇,说《易经》这本书不值得烧,因为它是占卜的书,让老百姓用一用也无妨,何必烧它呢?秦始皇就说,既然是没有用的书,那就不要烧了。正是因为《易经》逃过了秦火这一大劫,所以更多人就认为《易经》真神,能算到自己可以躲过秦火这一劫。这是后人演绎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得很广,但是我们劝各位不要相信这些。
  汉代以后,《易经》就分成两派。一派是讲易理,就是把《易经》哲学化,把《易经》看成是一种哲学,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自然哲学,因为它取法的对象就是自然,是从自然里面归纳出的道理。另一派是讲相术,就是专门来算卦或者占卜的。
  在中国历史上,记载了许多关于占卜的故事,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遇到事情总喜欢卜一卦,可是卜的卦有时候灵,有时候就不灵。既然卜卦的结果并不一定正确,人们为什么还要卜卦?卜卦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
  占卜的目的是什么?一般人都会说,占卜就是要知道结果,这就全错了。

一个人做事情,不能问结果怎样才去做。一个男人要娶一个太太,可不可以先想一想娶到她就可以得到女方三千万家产?不可以,决不能动这个脑筋!可不可以考虑娶她是因为将来她会帮你成功?也不可以。这些动机都是不对的。
  一个人不能为了结果才去做事情,因为一问结果,做事的动机就不纯正了。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就算不能赚到钱,也要去做,这样才对。如果只是有利可图才去做,那就已经是小人了。从这点来分析,我们就知道现在社会中的很多观念,其实是不合乎《易经》的道理的,也就是不合乎自然的道理。
  一棵树,它能长就长,从来没有想到长大以后会怎么样。如果树想到长大以后会怎么样,那它就宁可不长了,因为长大后一定会被砍掉。任何人只要想到结果,就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因为人生的结果是一模一样,非常平等的,就是一口棺材而已。我们一出生,就有一个共同目标——一步一步走向死亡。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历程,有例外吗?好像没有。如果你想得很长远,想到最后都是死,那就什么都不要做了。这样是死,那样也是死,那干脆现在就死了算了,这种观念显然是不对的。
  我们中国人不以成败论英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公。关公没有成功,但是我们却拜他。我们中国人崇拜什么样的人?崇拜做有价值事情的人。关公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忠义的楷模,我们拜关公是拜他的忠义,不是拜他的丰功伟绩。所以,会拜关公的人是用自己的忠义跟关公的忠义互动。我们只不过是借由拜关公,激发出自己的忠义,让自己向忠义的方向去努力。
  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但是,不管你信什么,信到差不多就好了,再信下去就是迷信了。迷信是程度问题,而不是说哪个东西是迷信。天底下哪有迷信这种东西?人信得超过了应有的度就是迷信,信到差不多就不叫迷信。
  《易经》把宇宙所有的事情划分成六十四种代表情境,就是六十四卦。当你卜到某一个卦时,你就知道自己现正处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再去查那个卦,它会告诉你,在这种情境下你要注意哪些,然后你就照那样去做,知所警惕,当然可以趋利避害。所以《易经》是用来查的,而不是拿来预知结果的。用占卜来学习每一个卦,是正常的。用占卜来给自己做人做事多一种参考,也是合理的。占卜以后就绝对听它的,这种态度不对。占卜的目的不是告诉你结果,而是给你一个可能的结果做参考,这样理解和应用《易经》,才是懂得占卜的人。

《易经》中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相应的爻辞,学者们认为,这些爻辞所讲的都是治国育民的道理,而用《易经》来算命的人则说,这些爻辞就是你未来的命运,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爻辞呢?
  《易经》里面多次提到一句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大部分人都解释错了,认为是有来自上天的保佑,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很吉祥,都不会不利。
  占卜的目的不是告诉你结果,而是给你多一种参考。
  说实在话,老天不会保佑任何人。老天就是自然,自然怎么会保佑任何人呢?它如果保佑了这边,就保佑不了那边。自然就是这边该下雨就下雨,那边该干旱就干旱,它跟仁不仁完全没有关系。老天如果保佑任何人,那就是偏心,就是不公平。老天是该下雨就下雨,该出太阳就出太阳,该刮风就刮风,不管你有什么反应。
  不要认为老天爷会保佑你,绝对没有这种事情。那个不是来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这句话是说你自己努力,老天就会帮助你,要把人跟天联系起来。我想这也是孔子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人跟天联系在一起,叫做天人合一。老天只帮助应该帮助的人,不会帮助不应该帮助的人,这叫自然规律。老天绝不会因为你多拜就保佑你,那样跟贿赂有什么两样?如果连老天都可以送送礼就被打动,可以多拜几次就保佑你,那老天算什么呢?贪官污吏而已!所以,老天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老天会说,你好好做,我就按照自然的道理帮助你;你不好好做,我也会按照自然的道理收拾你,我怎么会有私心呢?
  天底下只有一个道理,就叫自然律。人顺着自然的道理去走,就能吉无不利;不按照自然的道理去走,迟早有凶有祸,这是必然的。所以说,很多书上把自天佑之解释为来自上天的保佑是不对的。上天凭什么保佑你?老天又没有手没有脚,也没有嘴巴。自然是各种现象的一种循环往复,一种变化,并没有神在里面。你自己争气,自己走正道,自己守规矩,自己遵照自然的道理,老天会在旁边帮助你。这不是老天对你好,而是顺着自然律在走。就像你搭上这班火车,自然会到达成都,你搭上那班火车,自然会到达西安一样,是同样的道理。

 

                               第八集 卦有何用


  孔子学习《易经》之后,说:“不占而已矣。”荀子也说:“善《易》者不卜。”由此可见,真正读懂《易经》的人,是不用它来占卜算卦的。但是,卦是《易经》这部书中的主要内容,“卦”这个字就是悬挂起来的意思。那六十四卦又代表了什么?曾仕强教授说,这是我们的祖先把宇宙所有的事情归纳起来,概括成的六十四种代表情境。
  那么,《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对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就是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按图索骥,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清楚怎么去应对。每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每个人的卦也是由自己去画的。那么孔子的一生都画了什么卦?对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启发呢?

  什么叫做“卦”?“卦”就是悬挂起来的意思,就像我们去照个相,然后用相框装起挂在墙壁上,卦的意思就和这个过程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挂?因为人的眼睛是往外长的,我们看别人很容易,看自己却永远看不清楚。别人脸上有灰,我们可以马上看出来,自己脸上却看不到。所以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此我们就把自己的像挂起来,好好看一看,就像跳出事外看别人一样,对自己会有一个更清楚和清醒的认识。
  宇宙万象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摄影时,我们一定是站在某个位置,选取某个角度,从一大片景色中拍摄出一张照片。换句话说,同样的景色,每个人取景的方向不一样,所拍到的照片就会有很大不同,这样就不难理解,每个人的卦也会有所不同。
  卦,有两个关键字,第一个是“爻”(yáo),卦当中的每一个符号都叫一个爻。整部《易经》就是两种不同的符号,阴的(--)叫阴爻,阳的(—)就叫阳爻。乾卦(见图8-1)所有的爻都是阳爻,坤卦(见图8-2)所有的爻都是阴爻。图8-1 图8-2卦的第二个关键字是“六”,即每个卦都由六个爻组成。这就告诉我们要把一件事情分成六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去调整。各位想想看,当你碰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要做分析,但如果把它分析成一百个阶段或步骤,结果一定会乱掉;如果只分析成三个阶段或步骤,也太简单了。把它划分成六个阶段,然后考虑每个阶段怎么样去调整,基本就差不多了,就会走得很顺了。

 

 

 


  六十四卦(见图8-3)中,六爻都是阳的,只有乾卦这一卦;六爻都是阴的,也只有坤卦这一卦。其他还有六十二卦,都是有阴有阳,有阳有阴。这就告诉我们:世界上纯阴的不多,纯阳的也不多,杂七杂八的最多。所以真正的好人很少,真正的坏人也很少,坏中有好、好中有坏的人最多。图8-3
  前面说过,阴阳是合一的,阴阳分开,就没有办法生生不息。要想生生不息,就需要交易,所以交易就成为《易经》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生生不息是交易的成果,只要停止交易,这个生意就做不成了。我们今天社会上所用的词,大概跟《易经》都有关系,我们日常也都是在讲《易经》的话,因为《易经》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血液里面,变成我们的文化基因,没有办法改变,也不需要改变。

  《易经》中共有六十四卦,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把宇宙所有的事情进行归纳概括,最后演变成了六十四种代表情境。我们之所以把《易经》当做人生的宝典,就是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可以从《易经》中寻求对应的情境,一查我们就明白了:在这个处境里面,要把握这几个基本原则,要这么去应对。这样我们就可以趋吉避凶了。
  把《易经》当做人生的宝典,学习应对不同的处境,可以趋吉避凶。
  当然,只说《易经》是让人趋吉避凶的,这样的层次也不够高。实际上《易经》读到最后,是没有什么吉凶的概念的。读《易经》要一层一层去领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易经》参透。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人生中的六十四种情境。大自然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有着一定的规律,人类社会千变万化,也有着一定的规律,而历史经常会惊人地相似。我们的人生,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而《易经》就是一部了解宇宙人生的宝典。但是代表着各种情境的卦象,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又如何才能看懂卦象的意思呢?
  这里有一个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表(见图8-4)。上卦一共就八种,下卦也不过是八种,上下一组合,一个卦就出来了。所以这个表很明了,一共有六十四个卦,一点不难。我们的老祖宗排来排去,发现只有这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这也就是现代数学所讲的排列组合。图8-4

 

 


  《易经》六十四卦并不难,难是难在每一个爻都有它的代号。
  每一卦最底下那个爻叫初爻,往上依次是二爻、三爻、四爻、五爻,最后一爻叫末爻(见图8-5)。初跟末代表时间,《易经》最重视的就是时间。任何事情,时间一变,整个情况就变了,所以中国人都讲“随时”,就是随时要改变。
  初、二、三、四、五、末,说的是六爻的时间顺序。还有一个说法,下、二、三、四、五、上(见图8-6),是表述六爻的位置。位比空间还厉害,位包括你的身份,包括你的地位,包括不同的场合,也包括环境的变化。图8-5图8-6除了时间和位置,爻的阴阳怎么表述呢?很简单,凡是阴的都叫六,凡是阳的都叫九(见图8-7)。男人为什么怕九?因为阳到极点就叫九,九就是阳极。《易经》有个概念叫物极必反,无论什么人走到“极”了,往后一定是反的。所以你不能说替爸爸过五十九岁生日,那样对他是很不利的。五十九了,赶快做六十大寿,把九避掉。这一点我们从物理学上很容易理解:一个物体一旦到抛物线的顶点,它一定往下走,没有例外。图8-7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易经》中的卦分三路,一路是讲时,一路是讲位,第三路讲性质:阳的用九,阴的用六。可是这三样如果用三个字来表示很麻烦,所以我们的祖先把它简化成两个。去掉哪一个呢?“初”留下来,“下”不要了;“末”不要了,“上”留下来。这样你就看懂《易经》了,翻开《易经》,初九,就是第一爻是阳的(见图8-8),六二,就是第二爻是阴的(见图8-9)。我们看到数字就能把相应的图像画出来,看到图像就能把代表数字想出来。这跟今天的数字时代没有什么不同。图8-8图8-9 可是为什么用“初”不用“下”,用“上”不用“末”呢?原因很简单,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时”比“位”重要。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很重要,产房的护士大多会说几月几日几时几分几秒生了一个什么性别的孩子。但是一个人死的时候,死亡时间不重要,死了什么人比较重要,死者的身份和地位比较重要。所以一件事情到最后,结束的位比较重要,时不重要,刚开始的时候,时很重要,位却不太重要。

  一家商店要开张,会去看吉日,可一家商店要倒闭了,还会去看吉日吗?如果有人说要找个好日子关张,那不成笑话了吗?商店开张,要选个好日子;商店倒闭了,看看还剩下多少财产,也就是经营到最后的结果比较重要。可见一直到今天,我们都不知不觉地照着《易经》在做,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所以,开始的第一爻,我们用表述“时”的“初”,而不用表述“位”的“下”,到最后一爻,用表述“位”的“上”,而不用表述“时”的“末”,当中就用六、九代表阴、阳。由此可以看出来,两个数字,我们代表三样东西:一个是时,一个是位,一个是性质。
  《易经》中的爻只有两种,就是阳爻和阴爻,因为宇宙万物万象的变化,都是阴阳互动的结果。而六十四卦中的每一个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的,除了乾卦都是阳爻,坤卦都是阴爻之外,其他的六十二个卦都是有阴有阳,但是为什么要用数字九来代表阳爻,用数字六来代表阴爻呢?
  为什么阳叫九,阴叫六?这当中也是有道理的。

 

 


  坤(见图8-10)是纯阴,是六画,所以阴叫六。可能有人就此想到阳是三画,应该叫三才对,怎么叫九呢?因为阳是创造,阴是配合。天底下,只有创造没有配合,只能是空谈,完全是空想,最终理想不能实践。有人要全力配合,可是没有创造,那么到底往哪里走不知道。因此,讲阳的时候一定把阴带上,叫做阳统阴(见图8-11)。图8-10图8-11阴阳不能分开,所以《易经》的第一组卦就是乾和坤。一个懂得中华文化的人,千万记住,当我们说天的时候包括地在内,讲男的时候包括女在内,我们是不会分开的。我们尊称别人为先生的时候,是男女不分的,男的叫先生,女的也叫先生。我们对男女是同等看待的,但是后来人们却解释成男尊女卑,我觉得很奇怪。
  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都能做,可是女人有一件事情,男人怎么做都做不出来,就是生小孩。你说男人很伟大,你让男人生个小孩给大家看看?他就生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那到底是男人重要还是女人重要?我们对自然了解得非常透彻,知道只有阳没有用,一定要带上阴,所以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一定要同时存在,才会生生不息。所以我们看阳(见图8-12),上下相加就是九,所以用“九”来表示。这样来分析,就很容易了解了,根本不必死记硬背。理解了记住的东西才不会忘,这也是自然。图8-12

 

 

 

                                 第九集 解读乾卦


  《易经》的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人生的六十四种情境,也告诉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如何应对。所以,要解开《易经》的奥秘,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卦象入手,逐一玩味,应该是不二法门。
  《易经》的第一个卦,就是乾卦。乾卦的爻辞是: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些话都代表着什么意思?我们又应该如何通过学习乾卦,来调整自己的人生呢?
  宇宙人生有很多密码,《易经》将其归纳成六十四个。那么第一个密码是什么?就是乾卦。把乾卦六爻逐一解开来看,乾卦这个密码给我们的就是六个字而已:潜、现、惕、跃、飞、亢(见图9-1)。记住,《易经》的卦爻要从底下往上看。图9-1


  乾卦六爻都是龙,可是处境却不一样,所以又特别提醒我们:群龙无首。即使这六条龙是同样的龙,但是在不同的阶段,也要有不同的表现,不可以只有一种方法。“无首”就是指不固定的方法。
  “群龙无首”这句话写在什么地方?写在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叫做“用九”。看过《易经》就应该知道,整本《易经》六十四卦中,除了乾卦有“用九”,坤卦有“用六”之外,其他卦都没有“用九”或“用六”。所以要讲乾卦,应该先把“用九”搞清楚。
  乾卦的“用九”是:“见群龙无首,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你表现得群龙无首的时候,你就大吉大利了。这不是很奇怪吗?我们平常想到或者听到群龙无首的时候,都是指负面的,贬义的,表示一个团体没有人领导,乱七八糟。可见是几千年来,我们传来传去传错了。因为群龙无首如果解释成一个团体没有好的领导,大家乱成一团,那就不可能是吉。
  群龙无首的意思是,就算你是龙,你很了不起,但是处在不同的阶段,你也要有不同的调整,不能因为自己是龙,就一路走到底,否则会死得很惨。用现代话来讲,“见群龙无首”,最好解释成人生在不同的阶段,要做出不同的调整。所以我常常写一句话送人家:人生就是阶段性的调整
  人生做好阶段性的调整就是“见群龙无首”。所以有时候,我们把文字误解了,或者扭曲了,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乾卦把人生分成六个阶段,一个阶段差不多是20岁。当然,20岁只是个参考而已。有的阶段就几年,有的阶段可能好几十年,有的人可能到了第三阶段就不见了,这些情况都有。

  这六个阶段用六个字来代表,从底下算起:
  第一个阶段叫潜。就是潜藏起来,暂时不要表现。
  第二个阶段叫现。中国人通常不会马上表现出来,都是先藏一藏,等到合适的机会才表现出来。
  第三个阶段叫惕,警惕的意思。如果你不表现,偶尔不警惕倒还无所谓;一旦表现了,再不警惕,那么你所有的缺点都会慢慢暴露出来。记住一句话,你只要一表现,四面八方的打击就可能都来了,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防范打击。
  第四个阶段叫跃。就是你要想办法,找机会去跃登龙门。一生一世就等这个机会,看看跃不跃得过去。一登龙门,就身价百倍;要是跃不过去掉了下来,也就算了,就准备离休好了。
  第五个阶段叫飞。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跃上去,飞龙在天,不得了,所以叫做飞。
  第六个阶段叫亢,警惕意味很重。飞龙在天,很荣光,可是《易经》劝我们,当发展到第五个阶段的时候,大概要适可而止了,不能再过分了,再过分就是高亢,所以第六个阶段叫做亢,“亢龙有悔”。如果你的事业已经经营得很平稳,那就不要再盲目地强求做强做大,再下去可能会因为过度扩张而倒闭,最后一定是“亢龙有悔”。
  乾卦第一爻的爻辞是:“潜龙勿用。”“潜”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人的能力还很有限,需要先潜藏。但是“勿用”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不要表现你的才能,还是说不要使用你的才能呢?
  一个人,潜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不是卧在那里干脆就不表现了。有能力的人才需要潜,没有能力的人,根本无所潜。
  勿用就是站在不用的立场来用。
  第一阶段,潜龙勿用(见图9-2)。这个“勿”字不是“不”的意思,不是说在潜龙的阶段就不要用,勿用不是不用。非礼勿视,你要不要看?非礼勿言,你要不要讲?“勿”跟“不”是不一样的,“勿”其实含有“要”的意思,勿用就是站在不用的立场来用。图9-2


  这样大家才知道,中国人有意见,都会先说“我没有意见”,如果你说你没有意见,人家也不再问你,那就表示即使你讲,人家也不听,那你还有讲的必要吗?很多时候,领导问部属有没有意见,部属多半说没有。领导说:“有就说啊!”你还说没有,领导再坚持让你说,那你就要说了。第三次还不说,要到什么时候才说呢?
  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推、拖、拉”?很多人不太了解,“推、拖、拉”是推给最合理的人,而不是把时间推掉,也不是把责任推掉。责任是绝对推不掉的,推脱责任只会浪费时间。真正会推拖,是推来推去,推给最合适的人。

  开会的时候,第一个发言的人经常是没有人听他讲什么。我经常有机会与一些公司的老总接触。有一次,我坐在一位总经理旁边,旁听他们开会。会议一开始,总经理说:“我们大家都很忙,抽出时间开会,大家有话就要说,不要客气。”然后有人就举手,第一个开始讲话。可是总经理却一直跟我讲话。我很不好意思,跟总经理说:“老总,你叫人家讲话,人家讲的时候你又不听,一直跟我讲话,这样不好吧?”他说:“怎么不好?有什么不好?我告诉你,他讲的话没有一句可以听的,这种人讲话我再注意听,那我不是鼓励坏人吗?我跟你讲话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在暗示他不要再讲了,再讲我要给他难堪了。可是他连这个都不懂。
  真正会推拖,是推来推去,推给最合适的人。

  所以通常开会的时候,我们都会先听别人讲,听来听去,他的意见还不如我的,那我就要讲了。这时再不讲,像话吗?如果听来听去,他的意见比我的好,我就想,幸亏我没有讲,如果我讲了,那就贻笑大方了。这是多有利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争先呢?我们现在都说要争先,实际上是误解了老子的意思。
  老子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你慢慢去体会,老子是要争先的,道家也是很积极的,但是他是站在不争先的立场来争先。“潜”的意思就是站在不要的立场来要,才不会乱要;站在没有意见的立场来发表意见,才不会乱说话。
  以后当你讲话的时候,下边有人叽里咕噜,你就知道他不想听。既然他不想听,你还讲什么?那纯粹是浪费时间。
  你要第一个讲可以,但不要举手。你先看看别人,一圈看过去,有人看你,你就请他先讲,他一定说不要,而且会请你先讲。你再请其他人先讲,所有人都不肯,你再站起来讲,没有人会嫉妒你,因为你已经谦让了那么多人,这时候就应该当仁不让。如果你连一个都不让,自己就站起来讲话,那就表示你完全是目中无人,谁愿意听你讲什么呢?
  中国人会“推、拖、拉”,是有用意的,就是我对你有礼貌,我尊重你,你要先讲,我一定不跟你抢,但是你们都不肯先讲,那抱歉,我先讲,这时候才叫当仁不让。所以,同样是第一个讲,会收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其实就这么一点点差别而已。
  我希望各位了解,“潜”就是为了要表现,“潜”如果是什么也不要,那就连潜都不要讲。《易经》讲“不”,就是“要”,因为它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要”跟“不要”是连在一起的,不会分开。
  潜就是要表现。
  诸葛亮潜了二十七年才“现”,所以他一出山就有非常不得了的表现。如果他只是穷耕南阳,整天只是在那里种菜,过不问世事的日子,刘备请他出来有什么用?所以,我不认为是刘备自己去三顾茅庐的,那根本就是诸葛亮设的一个局:他先使自己给世人一个好印象,然后就有人在刘备面前夸奖他,弄得刘备不得不来。刘备哪里是自动来的?可是我们都说是刘备自动去的。所以诸葛亮就是做到了让人家来找他,而不是自己推销自己。
  你准备好了,还要再观望观望,真的没有人比你更好,你才表现。你准备好了,可是发现自己还是不行,那就干脆不要表现了,至少不会出丑。你不表现,是不会出丑的,你不开口,人家真的搞不清楚你有多大内涵,可是只要你一开口,五脏六腑都被人家看得清清楚楚了。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站起来讲。
  一个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要看时机,如果时机不对,就要潜。诸葛亮老早准备好了,但是时机不对,他不出来。如果时机对,他不出来也不行。倘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还不下山,那他一辈子就默默无闻了,历史上就不会记载他,我们也就不知道有他这个人,他就白活一生了。老实讲,诸葛亮下山的时候,他知道自己这辈子是不会成功的,只是因为看到刘备那么诚恳,这才同意下山的。诸葛亮最伟大之处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不是有成功的胜算才下的山,因为他知道,人对了,可是时不对,而时不对,人对也没有用。
  “潜龙勿用”,既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意思,也有蓄势待发的含义。其实无论是人的一生,还是一件事情,开始的时候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不能冒冒失失地就表现出来。那么,当一个人开始表现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乾卦的第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又是什么意思呢?
  “潜”是做好充分准备,以蓄势待发。在此基础上,一旦看准时机,就要充分地“现”。不现则已,一现,就“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见图9-3)。什么叫做大人?大人跟圣人有什么不同呢?图9-3


  其实最懂什么叫大人,什么叫圣人的是老百姓。老百姓叫大人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大人啊”,下面一定是“救命啊”。喊救命,才跟大人连在一起。有谁听到有人说“圣人啊,救命啊”?圣人怎么会救命呢?圣人只会教训你,怎么会救你的命?会救你命的人叫做大人,会教训你的人叫做圣人。一个人,不管他的官职多小,他只要管到你,他就是大人。圣人是摆着好看的,虽然很有学问,但是救不了人;圣人的道德修养很好,很会讲道理,但是他救不了人。如果圣人能救人,那么普天下老早已经太平了,自古以来有多少圣人,可就是救不了世人。
  “利见大人”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就是你要表现出像大人一样的风范,不是小里小气的。一个人不表现则已,一表现,就要让人感觉到你这个人胸怀很宽广,是要照顾所有的人,不是自私的。如果有这种表现,大家就可以让你一路上去而不予阻挡。有的人一表现,就让别人感觉到他完全是为自己,完全是只顾眼前,想把别人压下去,那别人当然非干掉他不可。表现也是有阴有阳的,表现得受人家欢迎叫“利见大人”,表现得引起人家嫉妒,引得人家非要整你,要报复你,要把你整下去,那就是小人。所以,引起人家嫉妒,自己也要检讨,不完全是别人的原因。

如果引起人家嫉妒,不完全是别人的事情,自己也要检讨。

你自己问心无愧,表现得有大人风范,能让人家都觉得你这个人有一套,那自然会“利见大人”。但是,前提是不会伤害到大家。如果你有一套,但是会伤害到别人,那么别人就会趁你现在不成气候,先干掉你。太多的年轻人,一进社会就受到很大的打击,于是从此对社会失去了信心,变得比谁都坏,这是非常可怜的。
  第二个,就是你要得到大人的赏识。“九二”的表现只要没有得到“九五”的赏识,是成不了气候的。上面那个重要的领导赏识你的作风,你能获得领导的栽培,你才能有所作为,因为每个领导喜欢的作风是不一样的。
  领导最起码有两种,一种是用眼睛的,他不太用耳朵,你跟他讲什么,他根本听不懂,你拿给他看,他看得很清楚;一种是用耳朵的,他不太用眼睛,你写了半天,他却觉得很烦,你讲给他听就好了。这就叫阴阳。所以当干部的人,首先要摸清楚自己的领导喜欢哪一种。如果他是比较喜欢用耳朵的,那你就口头报告,如果他是比较喜欢用眼睛的,你报告没有用,他前面一听,后面就忘了,然后再问你,你再讲吗?肯定不能再讲了,干脆写给他,他就会觉得你这个人很不错。
  只有上面的“大人”才能救你的命。上面说打击得对,你一下就被打下去了,上面说你是被冤枉的,你就被提上来了。
  “利见大人”,一方面是指自己,一方面是指上面。
  乾卦告诉我们,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可以开始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但是当要开始表现的时候,就要非常谨慎警惕了,所以第三爻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就是说,只有谨慎警惕,才可以避免灾祸。曾仕强教授认为,人生所追求的,就应该是无咎,而不是什么大吉大利,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呢?

第十集 解读坤卦


  《易经》的六十四卦中,只有一个纯阳卦,那就是乾卦,也只有一个纯阴卦,那就是坤卦。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而乾卦和坤卦就好像天和地一样,既是完全相反的,又是永远离不开的。如果我们把乾卦理解为应该怎样当领导的话,那么,就可以把坤卦理解为如何做好领导的得力助手。
  坤卦的爻辞是: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用六,利永贞。这些爻辞都是什么意思?而坤卦对于我们的人生,又有哪些启示呢?
  有一句话大家非常熟悉,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易经》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都在用,只是我们不晓得我们在用它而已。坤卦的卦德是什么?就是我全力地配合你,诚心地支持你,还有一点更难得的,就是我满怀高兴地成全你。
  乾卦有“用九”,坤卦也有个“用六”,但是坤卦的这个“用六”跟乾卦的“用九”不一样。因为乾卦是发散的,是向外的,所以它要变,就是时时刻刻要成为变色龙,才能适应环境。而坤卦“利永贞”,它是不变的。乾坤两卦并列在一起,一个变一个不变,才符合阴阳的道理。倘若两个都不变,那就固定了,僵化了。而两个都变,那就乱套了,令人无从掌控了。所以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坤卦用六“利永贞”,二者是非常合理的配合。
  坤卦的“利永贞”,意思就是你时时刻刻都要对自己的老板忠诚,这一点不能改变。作为部属,不管玩什么花样,用什么方式,对自己的老板一定要忠心耿耿。
  乾卦很自动、很风发,是向外拓展,是创造的。而坤卦则刚好相反,表现得内敛、含蓄,是向内收缩,是积极配合的。因为如果所有人都创造,没有人来配合,人人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人类的正常秩序就乱了。红花也要绿叶来陪衬,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满园都是红花,一片叶子都没有,好看吗?当然不好看。
  每一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我的性格不适合当领导,那我不走乾卦,走坤卦好好地去配合人家总可以吧?
  其实做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功劳统统都给别人,这样一个敌人都不会有。只要你有功劳,你就有敌人,非要招来敌人干什么呢?《易经·系辞》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如果把坤卦和乾卦合在一起,你会觉得乾代表男,坤代表女。坤道一定是女性才对吗?其实也不见得。我们的历史上把坤道发扬得最好,操作得最有效的人是谁?这个人不是个女人,相反,他是个男人,就是明朝的郑和。可能有人会说,难怪,他根本不像个男的,因为他从小就阉割了。其实也不见得是这样,郑和把坤道实践得最好,跟那个无关。《易经》告诉我们,阴、阳是不分的,内在和外在缺一不可,但不能太执著于外表的形象。
  郑和一生得益于一句话而已:“公道自在人心”。他从小受尽委屈,受尽羞辱,就是凭这句话支撑着自己。羞辱是你自己的感觉,当你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你就不会有羞辱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信念,郑和不辱使命,七下西洋,而且不居功自傲。他把坤道的每一爻都发挥得非常之好,所以,本来地位很卑贱的他,后来成就非常辉煌。

  坤卦的第一爻,我们称为初六爻(见图10-1),爻辞是:“履霜坚冰至。”意思就是,当我们脚踩到霜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今年的冬天会很冷,提前就要做好准备,不要到时候来不及。老天的好处就是不会一下子冷到令人措手不及,在初冬的时候会霜降,就是警告我们天气慢慢地冷了,该去做过冬的准备了。
  郑和做得非常好,虽然他地位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但是最后他的主子并没有把他当太监使用。因为他很争气,他把坤卦的每一爻都操作得非常好,做到了当他躺下来的时候比站着的人还高。
  坤卦和乾卦是相对应的,也可以理解成是下级对上级领导的配合。坤卦告诉我们,要想做好配合工作,第一步就是要有高度的警觉性,见微知变,踩到霜就要想到坚冰将至,从而做好抗寒的准备工作。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第二步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二爻(见图10-2),“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直”就是向上,你的气要向上,要去支撑你的老板,不要老去支撑旁边的人。“方”就是站的位置,你的立场要很坚定,要搞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是什么。“大”就是度量要宽广一点,别人有什么好意见,怎么去跟老板讲,你都不要害怕,有什么好害怕的呢?如果你觉得他的意见比你的好就非要压过他,那就可能引起内斗,最后因小失大。图10-2
  下面一句话更难解释,叫“不习无不利”。什么叫“不习无不利”?就是你不学习,你就没有坏处。那难道不能学习吗?记住,有些事情是不能学习的,学错了,不如不学。

  学错了,不如不学,叫做不习无不利。
  很多人一辈子在第二爻就死了,因为在第一爻时他警觉性很高,所有事情都做得很好,上级就对他另眼看待了,而他就此得意忘形,那就完了。当年郑和的主子一下把他提拔起来,他如果就开始认为自己很神气了,很自信了,那他也一定会在第二爻死掉。
  第一爻顺利通过以后,到了第二爻,你就要小心,以“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作为警惕,不要染上得意忘形的那些劣习,你才会持续保持精进。坤卦的第二爻告诉我们,当你小有成就的时候,以你的年龄,你会承受不了。你赞美一个老人家无所谓,他根本不在乎。但是年轻人是经不起称赞的。为什么很多歌星最后会跳楼自杀?为什么很多人要吸毒?就是因为他长期活在掌声当中,没有了掌声就活不了,于是就自杀了。观众是很现实的,今天给你掌声,明天就把掌声送给别人,就不给你了。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的掌声而活呢?
  你当一个基层的主管,做得很好的时候,很多人会来巴结你,请托你,送你礼物,在公开场合吹捧你。可是你通常不觉得那是吹捧,会觉得他们说得很对,觉得自己本来就很出色,能力很强,所以就很享受,然后就完蛋了。记住,功劳永远是老板的,你作为一个部属,是永远没有功劳的。铭记这一点,你才会不断地有机会。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成就、有功劳,那领导就不会再给你机会了。有了小成就,就没有大成就了。像我们这个年龄,小时候就是一直被骂,这样到最后,我们才勉勉强强有点东西,这就是激励的结果。

《三国演义》里的杨修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曹操手下的一个谋士。曹操最喜欢用聪明的人,可是杨修在历史上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表面上看是曹操杀了他,实际上杨修是被自己的聪明一步一步逼上死路的。曹操是非杀杨修不可的,只是一直找不到理由而已。最后找到理由杀他的时候,杨修说自己早知道会有今天。可见他对自己的结局是很清楚的。一个聪明人,千万不能把别人的心思完全都猜中,所有人站在你面前,都好像没有穿衣服一样,那他们不是很尴尬吗?所以人要装迷糊,这是有道理的。

该装迷糊的时候要装迷糊,该很清楚的时候要很清楚,该认真的时候要认真,该马马虎虎的时候就要马马虎虎,但是我们现在都不能接受这样的话。
  作为一个社会人,要配合别人,就需要地的本性。天归天,地归地,是地,就应该保持地道,也就是地的本性。我尽我的本分,把自己的本性发扬得非常好,自然能够进入到六三(见图10-3)。


  坤卦的第二爻提醒我们,当你有了一点成绩的时候,一定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而是要认识到,配合上级领导做好工作就是你的本分。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可能进入坤卦的第三爻“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这几句爻辞是什么意思?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第十一集 乾坤人生


  乾卦和坤卦是六十四卦中最特殊的两个卦。乾卦是全阳的,坤卦是全阴的,当这两个卦象合在一起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乾坤是绝配。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乾坤绝配,但为什么有的乾坤配流芳青史,而有的乾坤配却留下千古骂名呢?
  《易经》通过自然的原理,推论出人生的哲理,就是水深火热的循环往复。《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既代表了宇宙中的六十四种情境,也代表了人生中的六十四种状况,这六十四种状况虽然完全不一样,但有一种共同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什么?对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警示作用呢?
  我们曾经讲过,《易经》是解开宇宙密码的一部宝典。我们的祖先把宇宙的密码归纳成六十四个,乾卦是其中的一个密码,坤卦又是另外一个密码,我们又知道每一个密码里面,都还包含六个小密码。乾坤两卦各有六个小密码,加起来一共有十二个小密码,正好一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以这十二个密码做基础,不断地变化。
  乾是纯阳,所以乾卦的密码我们都用一个字来代表。
  乾卦的第一个密码是“潜”,就是能够潜伏在里面。
  第二个密码是“现”,潜到适当的时候,时机成熟了,就要现出来。
  第三个是“惕”,你潜在里面,人家找不到你,也就不会把你当目标,可是一旦你显现出来,就可能让别人看着不顺眼,就会干扰到别人,于是各方面的打击就来了,所以你要好好警惕。
  第四个密码是“跃”,就是准备要一跃升天。人生最关键的就是这一跃,跃得上去,就飞龙在天了,跃不上去,那就等着退休了,就这么简单。
  第五个密码是“飞”,真的飞龙在天了,面临的挑战就更加严峻,所以这时候需要特别小心。
  第六个密码是“亢”,这个很难逃得过。任何东西到了高亢的地步,就会物极必反,走向另外一个方向,所以要怎么样去因应就更为关键了。
  乾卦的六个密码是潜、现、惕、跃、飞、亢,因为坤卦是纯阴的,所以坤卦的六个密码我们都用两个字来代表。
  坤卦的第一个密码是“履霜”,就是当你的脚踩到霜的时候,就应该做出相应的准备。
  第二个密码是“不习”,就是不要学一些不好的习气,要保持原来那种很纯正的态度。
  第三个密码是“含章”,你越来越有学问,越来越有才华,就更要小心,保持谦虚的态度,因为内在美永远是超过外在的。
  第四个密码是“括囊”,因为这时候你知道很多讯息了,人家一定跑来跟你打听,你的嘴巴一定要越来越紧。年轻人乱讲话,人家骂骂就算了,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还乱讲话,没有人会原谅。
  第五个密码是“黄裳”,到了黄裳就要守了,就要适可而止了,因为再继续向上就是龙战。
  第六个密码就是“龙战”,天龙地龙交战,那个结局是很惨的。

  大家一打开《易经》就会看到,乾也好,坤也好,它们的卦辞都有四个字,叫做元、亨、利、贞(见图11-1),而且这四个字在整部《易经》中也经常出现。那么元、亨、利、贞,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图11-1


  《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是纯阳的,坤卦是纯阴的,但是这两个完全相反的卦象,却有四个共同的字,这就是元、亨、利、贞。那么,为什么乾坤两卦中都会有这四个字呢?这四个字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我们有理由相信,元、亨、利、贞,在当时是非常通俗的用语,否则周文王用很艰涩的文字写这些卦辞爻辞给谁看呢?周文王的用意是要普及《易经》的道理,让大家都按照道理过快乐的日子,所以他一定会避免用艰涩难懂的文字。可见元、亨、利、贞在当时是很通俗的,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后人渐渐不知道它原本的意思了。所以,你会发现在很多书中,关于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有着很多不同的解释,目前看到的至少有十四种。当然,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么多种解释完全搞清楚。

  元是开始的意思,任何事情都有个开始,所以叫元始。中国最古老的神就叫元始天尊,我们到任何一个地方去,只要那个庙是最旧的,就一定叫开元寺。亨就是亨通。一件事情开始时一定会亨通吗?这个值得我们思考。实际上,很多事情开始时并不亨通。一家店铺好不容易开张了,没过三天就倒闭了。一件事情开始时好好的,但很快就一团糟了。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可见元要亨,就必须要把元做得很好,叫做固本培元。
  任何事情都是有条件的,这个很重要。所以说一开始就会亨通,这种话我们最好不要相信。准备得很充实,顾虑得很周到,时机又很合适,方方面面都准备得很妥当,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一开始就能亨通。亨通以后,一定会获取相当的利益,因为皇天不负苦心人,一分努力,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这时一个最大的考验就出来了,就是那个贞字。贞是正的意思。当你获利的时候,你就要小心,要分清是正当利益,还是不正当利益。因为利益一定也有阴阳两种,一种是正当的利得,一种要么是暴利,要么是邪利,要么是不法的利益。如果获得的是正当的利益,就会贞下起元,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大更好。
  元、亨、利、贞也是循环往复,不断向前发展的。刚开始是小规模的,元、亨、利,到贞,只是一个小圈圈。通过了贞的考验,下次元就会做大,亨利贞也就更大,然后一圈一圈都是元、亨、利、贞,元、亨、利、贞……(见图11-2),整个事业就这样大展宏图。


  一年四季也是元、亨、利、贞的循环往复。春天就是元,夏天就是亨,秋天有收获了,就是利,冬天要好好储藏,就是贞。如果今年冬天没有好好储藏,或者秋天收获以后就赌博输掉了,那么来年春天连种子都没有了,还能做什么呢?一个人要记住,一切都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但是,这个过程可大可小。你的努力到底是要使它大还是使它小,都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
  我们也可以把一天看成元、亨、利、贞,清晨是元,慢慢到了中午,就是亨,下午把一天的收获做一个归纳即是利,到晚上好好休息,就是贞了。第二天精神抖擞,又开始了下一个元、亨、利、贞。所以孔子认为,元、亨、利、贞是四种美德,元就是慎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慎始,亨是追求正当的利益,利是把正当利益所得好好地储藏起来,贞即是该用的时候用,以备贞下起元,下一次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易经》利用大自然中的原理,推论出一种人生的哲理,这就是乾坤配的密码:元、亨、利、贞。无论是人生还是事业,开始的时候要谨慎,在发展中要追求正当的利益,才有可能不断地取得成功。那么是不是每一个卦象,都有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呢?

  实际上,《易经》中并不是每一个卦都有元、亨、利、贞四个字。也就是说,当人类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不要认为样样都是可以元、亨、利、贞的。坤卦的卦辞是元、亨、利,下面就加上个“牝马之贞”(见图11-3)。多了几个字,就是多了一些限制,多了一些条件。

 


  用来开创的,叫做乾元,而用来配合人家落实理想的,就叫坤元。所以天有理想,地就全力配合。我们把乾坤两卦合起来看,就会发现这两个卦是非常好的组合,叫做乾坤的绝配(见图11-4)。
  如果说乾卦代表了一个成功的开拓者,那么坤卦就代表了一个优秀的配合者。历史上可以例举出许多乾坤的绝配,但是为什么有的乾坤配为人们所称赞,而有的乾坤配却留下了千古骂名呢?
  历史上,乾坤绝配有很多,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明成祖与郑和就是典型的乾坤配,《三国演义》里面最脍炙人口的除了桃园三结义以外,那就是刘备跟孔明的绝配。孔明如果没有碰到刘备,那他这一生的才华就埋没了。所以尽管孔明受了很多的罪,尽管他最后是死而后已,好像没有完成心中的宏愿,但是他辅佐刘备父子鞠躬尽瘁的精神会流传下去,会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所以孔明的一生非常有意义。当然,如果刘备没有孔明的话,他也就是带着几个兄弟闯荡江湖,也可能会兴起些风雨,但是最后不会有什么大成就。所以,刘备和孔明这组绝配是各得其所。
  另外有一组乾坤绝配,是非常可笑的,就是乾隆跟和珅。乾隆,就是乾,然后隆起一点点,就叫乾隆;和珅更妙,他的珅就是坤加上一横,本来叫和坤,加上一横就变和珅了。乾隆跟和珅配得好还是不好?和珅把乾隆服侍得服服帖帖,巴结得他非常高兴,但是对社会来讲,却祸害无穷。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配得好不见得有好结果,还要看到底是怎么配合,怎么运作,这个才更重要。
  我们平常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明的女人,这也是乾坤配。如果家里面没有一个让你安定,让你没有后顾之忧的人,你怎么可能专心做外面的事情呢?一个男人,领导叫他出差,他说:“不行,我小孩生病了。”叫他晚上加班,他又说:“不行,我太太在家会怕。”这样他还能做什么?干脆什么事都不要做了。为什么说要家有贤妻?就是说作为妻子,要让丈夫能够专心把外面的事情做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第十二集 破解命运


  人们常说命运就是命加运气,那么究竟什么是命呢?命就是每一个人不同的局限性。什么叫运气呢?运气就是人身上运行的一口气而已。这口气谁在运?我们人在运。为什么每个人的命运会不相同?是不是命中注定、不可改变的呢?曾仕强教授告诉我们,人各有志就是人各有命。你的命运就是你的意志所创造出来的。
  当我们揭开命运神秘的面纱,就会发现,命运不过是一种自然规律,而《易经》所揭示的正是宇宙人生中潜在的自然规律。

《易经》可以用来算命吗?答案是当然可以。只要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易经》做不到的,它就不可能称得上是广大精微。《易经》的包容性非常之广大,甚至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所以当然可以算命。
  算命算不算迷信呢?答案也非常简单:懂得道理的人,做什么都不叫迷信;不懂得道理的人,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迷信。
  命是存在的。人一生下来就有命,如果连命都没有,那就叫没命。人没命了,就死了。人只要活着,只要有一口气在,就是有命。那么命是什么?我们从字形去看,“命”就是一个口,一个令,我们可以理解为从嘴巴里讲出来的令就叫命。


  实际上,人都是接受命令的,问题是接受谁的命令,这个比较重要。有人接受神的命令,那叫教徒。有人接受自己的命令,因为只要脑袋一动,就会有一个命令给全身,身体就会有行动,这个很科学。因此,命要看你怎么解释,怎么说我们都同意,因为见仁见智,我们都要尊重。
  我们今天要掌握命运,最好的办法是认清我们人的三种特性:首先,人有创造性。人一定有创造性,否则整个人类文明从何而来?其次,人有自主性。每个人各有主张,我们把这个叫做人心不同,也就是各有不同的意志。你的想法和他的想法,不可能完全一样。而且,我们不要忘记了,人还有第三种特性,叫做局限性。人的创造能力不可能是无限的。有很多人一生想要发明一样东西,想要突破一个难题,可是最后却一点成果都没有,这就是人的局限性。所以命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所能改变的却是很有限的。用这样比较理性的态度来了解我们的命,你就不会那么情绪化了。
  人有三种特性:创造性、自主性、局限性。
  命就是每一个人不同的局限性。
  很多人说人的命是上天注定的,实际上我们自己创造的也叫命,所以懂得《易经》以后我们就知道,命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人自己可控的,一部分是我们自己控制不了的,叫做无可奈何。所以,当我们想尽了办法都改变不了的时候,那就是命。命就是每一个人不同的局限性。

命运,听起来似乎非常神秘,其实就像不同的地区,气候会不同一样,一个人生在不同的家庭,处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性格,肯定会有不同的命运。那么命是可以算出来的吗?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所谓的算命呢?
  第一个,算命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最重要。我有一个长辈,非常精通命理,我曾经问他:“你算命有没有原则?”他说:“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原则,如果没有原则,那就表示这个人是不负责任的。”我问他:“那你算命的原则是什么?”他说:“第一个,我会问对方多大年纪。”算命跟年纪有什么关系?他告诉我:“如果这个人年纪很大了,我就问他:'你这一辈子的命运你自己都不知道吗?你都走过了,还来问我,不是成心考我吗?’这样的人我不给算。如果这个人年纪太轻,我就说:'你是不是想依赖我呢?你要自己去发现你自己的命运才对啊?如果我把你的一生都讲完了,会影响到你整个的心情,会影响到你将来工作的意愿。’所以我也不算。”这是有命不算,不是无命可算。但是当一个人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怎么想也想不通,带着很多的疑惑来请他给算一算的时候,他一定会接受。所以我想,第一个,当你一切很顺利的时候,你何必去算呢?你就这样继续走好了。可是当你感觉到很为难,有重大的事情不敢做决定的时候,算一算又何妨?
  对他接受的人,他会问第二个问题:“你来让我算命,是希望我算得准,还是希望我算得不准?”如果那个人说“当然要准”,我这个长辈跟我讲:“听他这么说,我就知道这个人是没有出息的人。一切都照命走,能有什么出息呢?如果那个人告诉我'我来算,但是我是希望你算不准’,他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因为他的创造力很强。”所以大家到底是想算得准,还是算不准?我想这就是你整个的人生价值所在。
  凡是服从命令的人,大概一生的成就都不会太高。凡是会创新,不按照命令去走,而又取得很好成果的人,几乎都是伟大的人物。何况现在科学已经告诉我们,测是测不准的。气象台发布气象预报,经常测不准。那么,测不准是正常还是不正常呢?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当一样东西是固定的,一测,就会很准;当一样东西是变化的,是有生命的,很可能在你测的时候会测得很准,但是测完了之后它又起了变化,当然就不准了。所以,测不准,是因为你的命有变化,而测得准,则是因为你的命根本就没有变化,这是很容易了解的事情。
  通过几十年的观察,我可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命:命就是我们先天带来的人生规划。我们现在讲人生规划都讲后天的,却忽略了还有先天的。“尽人事,听天命”(《中庸》),这句话包含两部分:“尽人事”就是后天的人生规划,即使你做得很好,但是最后能不能成功,要看后半句的“听天命”,即配合先天的人生规划。二者的配合程度,决定着最后的成败。后天的规划跟先天的规划很吻合,达成的效果一定很好;如果后天的规划跟先天的天命根本不一样,结果只会是徒劳无功。这就告诉我们,天命就是一个人的规格,一个人的范围。你这辈子有这个范围,他这辈子有那个范围,这个不同的范围,就叫做各自的命。你在这个范围里面,如果完全没有表现,那个命也没有用。而即使你有再好的表现,也很难超过这个范围,我想这是比较实际的。
  命,它为什么会存在?这需要从现实去了解。很多人每天一早起来就很忙,一天到晚都很忙,累了就睡,很少动脑筋。像这样不动脑筋,又能够一天一天过的人,就是完全照命在走。所以,太过忙碌的人,是没有什么创造力的。每天都一样过,年年都一样过,一晃一天,一晃一年,一晃十年,一辈子都没有改变,还能有什么创造?可是有些人却不是,他每做完一件事,都会检讨,下次绝不照这样去做,要“日日新”,要“又日新”,要每次不停地改善,这样的人创造力就很强,所以他的命也就很难算准。有的人很听从先天的,有的人很注重后天的,这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
  伏羲当年创造出八卦,是用来预报天气的,后来周文王发现,大自然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是相通的,于是就演化出了六十四卦。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天气的变化是可以预报的,那么现代科学是否可以预知人的命运呢?人的命运又是否可以改变呢?
  今天的DNA已经告诉我们,命是存在的,就是那么两条东西,我们中国人叫“父精母血”,就是这个安排人一生的规划,叫做天命。从一个人的DNA里面,可以事先知道他会不会得癌症,会死于什么病症,这就表示命是可以算的。
  那么你要不要算命呢?如果算出来你还剩下三年的寿命,你会怎么办?我想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所以很多人知道命是可以算的,但是他不算。因为不去算,每天都有希望。算了以后,就没有希望了,为什么非要去算呢?其实算来算去,结果只有一个,一句话就讲完了:你再怎么努力,最后都是死路一条。事实就是这样,这是人类共同的命!人有共同的命,也有个别的命,但是所有个别的命都不能逃过这个共同的命!人生有趣就在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到头来是会死的,但是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也不知道会怎么死。如果现在算出某人七十岁那一年会死于癌症,死的时候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人,那么从此这个人就会觉得人生很乏味、很难过,人生也就失去了乐趣。
  我有一个朋友,他告诉我他很年轻的时候就算过命,算到他能活七十岁,他当时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自己算是长寿的了,人生充满了美好。可是这几年,他越来越闷闷不乐,晚上也睡不着觉,他告诉我:“我今年七十岁了,没有几天可活了,我该怎么办?就这样等死?还不如干脆自己了断算了。”这种情况下,你会怎样选择?你会走哪条路?我们学了《易经》以后,知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这才叫做人生。所以,人生摆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有两条路,一条叫生门,一条叫死门,就这么简单。无论什么时候,你面前一定有一条活路,也一定有一条死路,所以你的命运是你自己选择出来的,不是固定的。
  很多人一听到命就想到命定论,这种人是有问题的,因为命定论根本是不存在的。如果你相信命定论,那就什么事都不要做,躺在床上就好了。我命中有一个亿,躺着就有一个亿了,干吗去工作呢?我命中会当宰相,躺着就可以当宰相了。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根本没有命定这回事。但命运也不完全是自己创造的,机会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寿命是有限的,人力也是有限的,样样都有限,命怎么可能完全是创造的?这样想,命是什么就很清楚了。所以一句话就讲完了: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在证明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命。

 

                           第十三集 易经与家庭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家庭,曾仕强教授指出,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念来源于《易经》,因为《易经》本身就是一个大家庭。而且《易经》中还有一个卦,叫家人卦(离下巽上),就是专门讲应该如何治家的。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但是现代社会不仅离婚率越来越高,而且独生子女的教育,也越来越成为许多家庭头疼的问题。那么,家人卦是否能够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婚姻,又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易经》把宇宙看成一个大家庭,这跟我们中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全世界所有的民族中,我们中国人大概是最重视家庭的。这一点到今天为止仍然没有变,也是我们中华文化能够这么悠久并且不会中断的一个主要原因。
  天就是父,地就是母。中国人用天地来代表父母,其他的六个卦,三个代表男的,三个代表女的。而且《易经》八卦有一个特点,即阳卦多阴,阴卦多阳,也就是阳爻少的就叫阳卦,阴爻少的就叫阴卦。
  一个父亲、一个母亲,三个女儿:风、火、泽,三个儿子:雷、水、山,组成一个八口之家,这是最典型的大家庭。当然,这也必须要跟时间配合,现在人口太多,不允许生这么多小孩了。一个家庭如果有三个儿子,那么依次排行,就是长子、中子、少子。女儿也是一样,长女、中女、幺女。

 

 

 


  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一对父母,构成一个家庭。家庭要怎样?是要富有吗?不是,家庭要美满。美满就是有自己的状况,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家有我家的经,你家有你家的经,我没有办法学你,你也没办法学我,所以各个家庭之间也没有必要比来比去。
  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家教,是家风,是家传的一些不可改变的原则。我们的华侨辛辛苦苦到了海外,为什么年纪大了就一定要回家?为什么他再怎么穷,只要回老家,也一定会变卖物品,带一大笔钱回来跟他的邻里和亲戚朋友分享?这就是家风所造成的。  

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修、齐、治、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只要把自身修炼好了,就可以把家管理好,而把家管理好了,就可以出来治国,乃至平天下。

管理好一个家庭,就可以治国了吗?有那么神通吗?可见所谓“齐家”,不是指管理我们现在的小家庭。现在即使你把自己的家管得再好,如果让你去当个县长,你也当不了。这个家是指家族。如果一个家族所有的事情你都能处理好,你就有资格去治国。一个人怎样能够变成家族里面大家都尊敬的人?大家尊重他什么?是辈分吗?不是,是声望。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事业是培养个人声望的地方。我们建议大家要记住,所有的职场,都是帮助我们修身、帮助我们立德、帮助我们养望的。声望是要养的,不是谁官大大家就听谁的,也不是谁有钱大家就都服谁。中国人只相信那些有声望的人,通俗的话叫做有头有脸的人。一个人要做到有头有脸并不容易,一定要大家敬仰你的道德,你讲话大家才会听,才会有声望。
  宗族,是家庭的扩展,我们中国人很重视同宗。你是宗长,又是宗族的族长,就说明你这个人了不起。如果你这个宗族能世世代代把优良的家风传下去,那就表示你的能力是足够了,以这样的能力可以成为一个邦主,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元首。
  治国之后,要平天下。平天下是不是要统一这个世界?好像不是。中国人不太讲统一世界,我们讲一统天下,一统跟统一是不一样的。真正能够行得通的,也只有一统天下。所谓一统天下,就是世界大同。
  《易经》里有两个卦,一个叫做大有卦,一个叫做同人卦(见图13-3),合起来就叫大同。


  世界只能大同,无法一同。
  世界只能大同,无法一同。我们是求同存异,大同下面尊重小异,所以叫大同小异,也就是一统天下。我们会变成四海一家,但是每一家还是有每一家不同的家风、背景。我们要互相尊重,不要勉强人家跟我们一样。所以我们教小孩,不要让他跟周围的人比来比去,因为每一家都不一样。如果你的小孩问你:“为什么这件事别家的小孩可以做,我就不可以做?”你就告诉他:“因为我们家和别人家是不一样的,做我们家的子弟,就要按我们家的规矩做事。”一句话就讲完了,还让孩子知道了家家都是不同的。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然而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独立,中断了古代文明。我们多读一点西方的书就会发现,西方人一直在说,这是个不连续的时代,英文叫做discontinuous,意思是不连续的、中断的,也就是一段一段分开的。可是我们中国的历史是连续的,只是有些起起伏伏,从来没有中断过。
  埃及跟印度曾经一度亡国,几经努力才终于复国。我们中国只有兴衰,一段时间“隆”,一段时间“没”,但是从来没有亡国。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不绝,中国历史能够一以贯之?我们就是靠这部《易经》,就是靠家庭观念在支撑。
  《易经》中有一个卦叫做家人卦(见图13-4),风火家人,上卦是风,下卦是火。


  火越旺的时候,上面风就吹得越厉害。上面的风刮得越猛,底下的火就越旺,这表示什么?表示家和万事兴。上面的人做好榜样,下面的人就愿意去学习。中国人了不起的一句话就是:生为陈家人,死为陈家鬼。这在全世界都找不到。既然投到这个家庭,就要照这个家庭的家风去做人做事,不可以破坏和违背。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上下是一团和气,同心协力,所以就能家道兴隆,这靠的就是我们自己一家人。
  虽然中华民族经历多年战乱,传统文化也几经毁灭性的打击,但还是流传下来许多族谱和家训。可见,中国人是非常重视家庭的,而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念,则是来源于《易经》。那么,除了家人卦之外,《易经》中还有哪些卦象是和家庭有关的?又能否对我们现代人有所帮助呢?
  《易经》的下经中有两个专门讲感情跟婚姻的卦。首先出现的一个卦叫咸卦(见图13-5),清朝咸丰皇帝的名号就是从《易经》来的,把咸卦和丰卦合在一起,就叫咸丰。“咸”就是“感”字把“心”去掉,一个人要把心去掉,感情才是纯真的,叫做无心之感。但是现代男女要交朋友,讲究来电,来电就是有心,所以不会持久,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保持持久的电力。图13-5

 

  中国人对婚姻是很重视的,大家千万不要受一些人的影响,说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门当户对,都是错的,实际上大家都在这样做,而且也生活得很幸福。天底下狠心把女儿卖出去的父母是非常少的,那样的父母根本就不是人。做父母的都以儿女的幸福、一生的荣禄为重,他们会很谨慎地处理这个事情。两个人交朋友,要经过长期的了解,慢慢培养感情。但是有一个条件,我们看咸卦就会知道,泽山咸,咸卦的上卦是少女,下卦是少男,这个卦象是女的在上,男的在下,也就表示恋爱的时候,男的要去追求女的,女的不可以追求男的。现在很多人说,时代不同了,女追男又有什么关系?说这种话的人,大都是还没有这样做过的,如果真的遇到这样的情况,自然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
  男的追女的,是隔一重山,女的追男的,只隔一层纱。凡是女的追男的,那种婚姻都不太可能持久。因为对男人来讲,得来太容易的通常都不会珍惜。但是,男的追女的真正能追成的很少,倒是女的把男的钓过来的比较多,这个才高明。女孩为什么要费心去追男孩?钓他就好了,你追他会把他吓跑的。很多男的跟我讲:“我追上了一个女孩子。”我就告诉他:“你错了,是你被她钓上了。”所以这一个明的一个暗的,也是一阴一阳。
  咸卦后面,就是恒卦。结婚了以后就要走恒卦(见图13-6),才能长长久久。

 

第十四集 卦的象数理


  我们学习《易经》,应该掌握卦的象、数、理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其实,《易经》中的象、数、理,一直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比如,“不成功,就成仁”,这句话就来自于《易经》中大过卦的卦象。大过卦可以看成是棺材,也可以当成是桥梁,而桥梁就是成功,棺材就是成仁。不成功,便成仁,就是大过卦的象所展示的卦德。
  又比如,每当我们拿不定主意,或者忐忑不安的时候,常常会说心里七上八下的。这个七上八下,就和《易经》中的数有着密切关系。但是,数字七比八小,为什么是七在上而八在下呢?《易经》中的理又是什么?学习《易经》,是不是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智慧呢?
  人们都说《易经》是从象开始的,实际上这种说法不是很准确,应该说,一切一切都是从数开始的。心中没有数,怎么去画那个象呢?只不过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已经画出来的象,而没有深入了解每个象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数存在。
  中国人常常讲:一切有定数。这句话其实并不迷信,它是告诉我们,所有的事情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宇宙万象都是有定数的。比如,内行的人看到一棵树,就大概知道它能不能继续存活、能活多久、将来会长成什么形状、做什么用途。又比如,我们常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就是看到一个小孩三岁时的表现就能大概知道他长大以后是什么样子,看到他六岁时的表现,这个孩子的一生就差不多能看透了。可能有人会说他看不懂,那也只是他个人的修为没有这么高而已。中国有这种修为的人很多,自古至今,凡成大事者,在识人上都有过人的本领
  孔子曾经说过,即使是一百世以后的事情,我都可以看清楚。这在《论语》里记载得很清楚:虽百世,可知也。这并不是神通,而是推论,也叫做推理。这样,我们就说到了《易经》中的理,它在象和数的后面,更加难以看清楚。理是象跟数合起来所得到的一个规律,数和象都离不开理。中国人常说,要按照道理行事,就是说只要依理去做事,基本不会出什么大的差错
  我们提到象,会想到象是现象,还是真相?要知道,现象并不一定代表真相,因为现象是有虚有实的,有真相,还有假象。而《易经》中所指的象,是虚实合起来的。因为整个宇宙也是有虚的就一定有实的,有看得见的部分就一定有看不见的部分,也就是有阴有阳,阴阳是同时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清楚地分开。
  一个会看相的人,根本不会去看人的表面。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给我看个相吧”,其实这时就已经不必看了,因为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全身上下都已经做好了被看的准备,已经全都是假象了。看相,要在被看人不经意的时候去看,才能看出真相,这才是看相的道理。这和综合判断一个人的表现是一样的道理,而并不是迷信。
  《易经》本来是来源于自然的,但是由于它艰深难懂,又被一些似懂非懂的人利用来看相算命,于是《易经》不仅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且被打上了迷信的烙印。实际上,只要搞清楚了象、数、理,我们就可以知道《易经》的奥秘。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叫象和数呢?
  最早,伏羲氏找到了两个最简单的象,就是远古先民结绳记事的两个动作:一是打结,一是松开。用今天的话讲,《易经》就是开关,跟电灯的开关一样。所有的电灯都是由开关控制的:开关开了,灯就亮了,开关关了,灯就暗了。同理,阴就是关了,电门不通,因为它是物质方面的东西;阳就是开了,电门通了,因为它是能量,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我们以前一味说,精神就是精神,物质就是物质,等到西方的爱因斯坦证明了物质和能量是互变的,物质的运动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能量,能量的速度慢下来又会变成物质,我们就说爱因斯坦太聪明了。其实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很早以前就告诉我们,阴极就变阳,阳极就变阴。阴阳本来就是互变的,这和爱因斯坦的话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是数从象来,还是象从数来?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心中有数。其实每一个人都是相当主观的,是心中已经有数了以后,才去看象的。

  《易经》的六十四卦,每一个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的。其中,连续的一画是阳爻,中间断开的是阴爻。六个爻不是阴的就是阳的,所以一个卦总共只有两个符号。一个卦的六个爻怎么变化都可以,可以有三个阴三个阳,也可以有两个阴四个阳,还可以有两个阳四个阴……但是无论怎么变,无非就是阴阳两种。而阴阳又有一个共同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数。数是有生命的,是活的,不像我们现在所学的数学,是死的。


  我们来看一个卦(见图14-1),这个卦就像是一口棺材。中间四个阳爻像一个死人,硬邦邦地躺在棺材里,两头各有一个阴爻,就像四颗钉子一样钉下去,盖棺论定。这个卦就是个棺材象。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卦象模拟来的。一个人要刚强,但是过刚的人就会死得很快。假如一个人说,“我就硬脾气”,那他就准备要短命了。我们看自然现象,人活着跟死了的不同就在于活着的时候有弹性,死了就僵硬了。一个人如果生气气到全身都硬了,那就是快死了。我们读了《易经》就应该明白,不要气成那个样子,我们还是要活下去的。
  同样是这个卦的象,我们也可以不把它想象成棺材,而想象成是一座桥梁——它的底下是大河,两边的阴爻都是钉子,一条条的阳爻是木板,我们踩着它就可以过河了。这样一来,这个卦象又变成桥了。一个象,不同的人来想象,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才需要卦名。卦名就是给大家一个范围,我们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来想象,而不能是看到一个卦象,就信马由缰地乱想一气。
  我们上面看到的这个卦,卦名叫做大过。之所以叫这样的卦名,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易经》里阳大阴小,凡是阳就是大的,阴就是小的。这个卦里有四个阳、两个阴,就表示大的多、小的少,是大过于小,所以叫大过。我们应该注意,任何事情只要大过于小,就要小心有类似大过的问题出现。


  依此类推,《易经》里的小过卦(见图14-2),就是中间有两个阳爻,两边各有两个阴爻,总共四个阴爻、两个阳爻,即小过于大。小过的象就是一只小鸟,中间两个阳爻是鸟身,旁边两对阴爻是翅膀,它的意思是飞过去就没有痕迹了,所以我们不会太注意它。当你看到一副棺材时,你不会不在意,而当你看到一只小鸟时,也许你根本不会在意。人之所以会小过不断,就是因为不在意。我们今天总觉得很多事情难以琢磨,就是因为没有按照《易经》的道理去想去做而已。
  现在我们知道了,《易经》里面有个卦叫大过,有个卦叫小过。孔子曾经讲过“不二过”,就是说,你不要犯大过,也不要犯小过。但是,有的人一听到大过,就觉得糟糕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大过其实是一个让人喜悦的卦,看到这个卦我们应该很喜悦才对。
  象,就是指卦象。卦象原本是自然中事物的形象,所以我们看卦的时候,既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要运用《易经》的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那么,大过这个卦象,都代表了什么不同的意思?为什么我们看到大过卦应该喜悦呢?
  很多人读《易经》,只会从文字表面上去解释,所以看到大过就觉得是不好的卦。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易经》里根本没有好卦和坏卦之分。
  我们看到大过卦,就要明白,这其实就是《易经》的理:它要么是棺材,要么是桥梁。桥梁就是成功,棺材就是成仁。所以不成功便成仁,才叫大过。
  大过就是创新,就是改革,是高度冒险的事情。到底要不要做,要靠本人决定。老子曾说“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要为天下先,心里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成功便成仁,成功了不见得有自己的份,失败了就要死。古往今来所有的大人物,都是准备成仁的。古代的忠诚之士,明明知道讲这句话皇帝会生气,可是职责所在,必须要讲。既然要讲,就要做好死的准备,真正到了皇帝要杀他的时候,他绝不会求饶,因为他死得心安理得,这种结果是他早就想到,并且愿意承受的。
  我们一般人,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犯大过的,充其量只会犯一些小过。所以世上大多数人都是小过不断,大过不犯。而历代的伟人,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在当时都是犯大过的,都跟当时的时代有非常激烈的冲突。现在我们应该明白:犯大过的人,心里要有一个观念和决心,就是不成功便成仁。大过卦告诉我们,一方面,你可以成功地构筑出一条通向未来的桥,为人民谋福利;另一方面,如果不成功,就要准备进棺材了。所以,大过卦是有两个象的,一个是说,人不犯大过比较安全;另一个是说,如果要犯大过,就要有种,要有担当、有责任,预备好要么成功,要么成仁,真到失败的时候,要死而无憾,因为所有道路都是自己选择的。
  《易经》中有一个颐卦,中间四爻全都是阴的,只有上下两个爻是阳的(见图14-3)。这个卦与我们上面说到的大过卦,正好完全相反,大过卦中的阳爻在这里全变成了阴爻,而阴爻全变成了阳爻。这种现象,在《易经》中叫做错卦,即两个卦相错。再举个例子,乾卦里全部都是阳爻,而坤卦里全部都是阴爻,乾卦和坤卦就是相错的。图14-3


  大过卦的上下两爻是阴爻,中间都是阳爻,相错后变成的颐卦上下两爻是阳爻,中间都是阴爻。在颐卦中,上面的阳爻代表人的上嘴唇,下面的阳爻代表人的下嘴唇,中间的四个阴爻代表人的两排牙齿。这个卦讲的就是大小通吃、大快朵颐,所以这个颐卦,是表示养生的卦。
  颐卦由山、雷构成,上面三爻是山,下面三爻是雷。相对来讲,山是不动的,而雷是动的,就像我们吃东西时,上面的牙齿是不动的,都是下面的牙齿在动,上面是阴,下面是阳。有人不信邪,非要下面的牙齿不动,上面的动,试试就发现,那样是根本不行的,因为这是自然的象,谁也改变不了。万事万物总是要一个阴一个阳,两个都动或者两个都不动,都是行不通的,只有一静一动、一阴一阳才是《易经》的道理。

 

第十五集 超越吉凶


  《易经》的奥妙,就在于运用大自然的规律,贯通掌握人类社会的规律。大自然中月圆则缺,潮起潮落,而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物极必反的规律。人生就是吉凶悔吝的循环往复,这个叫做无奈的必然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够跳出吉凶悔吝的必然律,立于不败之地呢?曾仕强教授告诉我们,六十四卦里面的一个谦卦就是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
  人们常说福祸相依,有很多人热衷于算卦,就是希望能够预知未来,趋吉避凶。那么学习《易经》,是不是可以帮助人们趋吉避凶呢?曾仕强教授说:人有了理想,也就没有什么吉凶了。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卦象的爻辞中所说的吉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