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秘闻:女高中生贴身保卫领导人(照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9:00:14

开国大典秘闻:女高中生贴身保卫领导人(照片)  

2011-09-20 01:03:59|  分类: 红色秘史 |  标签:毛主席  慕丰韵  暗战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往事导语:1949年8月,北京护城河畔一处住宅内,一支600人的特殊队伍悄然成立,它的名字传奇而神秘:北京市公安局便衣警卫大队。民警脱掉军装,按照任务要求,化装成蹬三轮车的、修鞋的、收破烂的、摆小摊的,密切注视着敌特的风吹草动。60年后的今天,时任大队政委的慕丰韵一字一顿地重复周恩来的“死命令”:要保证开国大典“绝对安全”!

扮演成工、农、商、学、兵的干警参加庆典活动

   大典前的北平并不太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定在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在即,大家的心悬得更紧了。此时北平虽已和平解放,却并不太平。傅作义的军队在城外进行了改编,但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也趁机潜伏了下来。

  逃窜到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也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个日子:台湾国民党保密局已密令潜伏北平的特务分子开展暗杀行动:“只要是中共部长以上,部队将军以上人员均可刺杀”,“完成一个任务回来就晋级请赏”,“刺杀一个可得黄金50两”。后来,索性不再有指标:“不分时间、地点、打响就行。”

  曾经亲身参与开国大典保安工作的干警们,至今对当年的细节记忆犹新——

  时间一天天地接近开国大典,公安一师二团排长刘拴虎像往常一样装扮成市民在附近游动。夜幕降临,地下的一个烟头引起他的注意,他拾起来,烟是飞马牌的。当时这种烟不是一般人能吸的,他从扔烟头的位置向四处望去,这是一片视野极为开阔的地方。他又仔细地观察了留在这里的皮鞋印,顿时感到:皮鞋、烟头,肯定有一个不大寻常的人常到这里来。他警觉起来。此后他每天都到这里来转转。第五天,他预感的情况出现了,一个头戴礼帽的人出现在刘拴虎的视野内。刘拴虎接近过去,发现那个人正在画线路图,便上前查问。那人见暴露了,便掏出匕首向刘拴虎刺去,几个回合,刘拴虎将那人擒获。经审查,他叫王以才,是国民党国防二厅华北督察二组北平情报组的特务,他的任务就是绘制地图,准备10月1日这一天爆炸毛主席的车队。

  高中女生贴身保卫领导人

  慕丰韵当年是便衣警卫队的大队政委。他们的队部设在北长街一处没收的国民党官员的住宅里,在故宫护城河的河畔上。每次警卫任务,都是由中央警卫部门中南海警卫处通过专线电话下达。

  便衣大队的600名警卫由三部分力量组成,“所有警卫人员都是我们亲自挑选的,政治素质好是先决条件,不怕牺牲是必要条件。”其中北平纠察总队抽调一个连队,负责担任路线警卫,他们的任务是散在领导出行沿途保卫安全;华北军区情报处抽调一部分侦察员,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住地、活动场所附近的秘密警卫。这两部分人员都是经过实战历练的大小伙子。最特别的是第三支队伍,这是四十名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抽调出的女生,任务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以服务员身份贴身保护领导和贵宾安全。

  “我们把最关键的担子压给了女孩子。”慕丰韵说,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贴身卫士由中南海九局选派,这些女便衣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证城楼水源安全。“可别小看端茶倒水,当时特务最擅长下毒,天安门城楼上的水都是专供的,专人负责烧水看管,女生们必须保证从专人手中取水,再送到领导面前,过程中壶不能离手。服务之余女孩子们还要眼观六路,时刻注意城楼上动向,毕竟她们的身份是便衣警卫。”

  “大典前夕,截获的情报显示,国民党准备开飞机来轰炸,并派特务搞暗杀。空军部队在防空方面做了周密的部署,而我们警卫大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前抓获那些杀手特务。”

  谈起戴运鹏,慕老多少有些后怕。戴运鹏是精英级别的特务头子,国民党保密局给他的任务只有一个:开国大典上刺杀毛泽东。戴运鹏曾经三次来京潜伏在朋友家中,刺探北京城里环境寻找下手时机。第四次入境时,情报部门通知慕丰韵立即展开擒获行动,情报中特别提醒便衣大队,该特务会武术,一身轻功能上房。“我当时就说他吹牛!”老人大手一挥,“我信他能把草席子扔房上。”豪气归豪气,当时的慕政委还真没敢掉以轻心,特别挑了4名彪形大汉守在深圳口岸,戴运鹏刚进关就被摁住。“我亲自审问戴运鹏,问他到底会不会轻功,他承认是吹牛吓人的,也就是跳得高一些。很快,姓戴的就被毙了。”那时距离开国大典已经非常近了。

  扫雷器过滤天安门城楼

  开国大典一天天临近,慕丰韵和战友们的心也一天比一天紧张。“那年头也没别的武器,我们就怕炸药和地雷,大典前夜,战士们拿着扫雷器仔仔细细地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探了一遍,每个座椅下面、每个旮旯边角,查了又查。安全了,马上派武装战士把天安门会场区域围起来,严密封锁。”当晚,周恩来亲临天安门城楼检查安保工作,特别把慕丰韵叫到身边详细询问了安保情况后,方才放心离去。

  1949年10月1日早上8点半,慕丰韵准时到岗,他的指挥部设在金水桥畔的观礼台中,头顶就是天安门城楼,公安部长罗瑞卿始终站在毛主席身后。那一刻,站在城楼下的他除了紧张还是紧张,“就一个念头,千万别出事。”“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从中南海出发前,九局的贴身警卫通过专线保密电话通知我,我再把便衣路线警卫撒出去,分布在从中南海到天安门沿途。为了防止泄密,严禁过早通知,提前半小时才能发出信息,而便衣警卫必须在首长出门前20分钟到岗。”

  就这10分钟的时间,便衣警卫用的交通工具居然是自行车。“哪里有什么汽车、无线电通话器呀,只能沿途设几个固定电话站,警卫发现异常就蹬上自行车打电话汇报。”想起手下的小伙子,老人不由得竖起大拇指:“都是好样的,素质真好。”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车出了中南海,慕丰韵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直到领导们平安走上天安门城楼,大家的心脏算是归位了。回想当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暗战,慕丰韵淡淡地说:“1949年10月1日,平安无事。”    摘编自《青年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