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鹿补肾:修得起地铁,用得起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46:22
2011年10月15日 09:24:06  来源: 新京报
前不久,上海地铁十号线追尾事故,曾引发广泛关注。事实上,这只是中国地铁建设的一个缩影,一边是各地大干快上的“地铁大跃进”,辅以绝对安全保障的旦旦誓言,背后却是从施工到运营维护都逃不开的事故连连。
近年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少所谓的“大城市”在大修地铁,一线城市举着治理拥堵的大旗,地铁在不断拓展;二、三线城市地铁工程在不断上马。
“无地铁、不城市”,“现在的城市没个地铁,都不好意思打招呼”,成了地铁建设热潮的民间招牌语。然而,在地铁大跃进的背后,却埋下了安全的隐患。
从施工伊始,武汉、杭州、大连的地铁修建就事故不断。其中最执着的当属大连,3月10日,大连在建地铁发生塌方事故,造成了至少三人死亡的悲剧。而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大连地铁又接连发生两次塌方。即便这样,当地修建地铁的决心,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究其原因,“地铁大跃进”的背后,是GDP投资冲动。修建一条地铁需要5—7年的时间,然而在国内大型活动扎堆的情况下,地铁建设工期被缩短已经是常事。中国城市每年轨道交通要完成40公里甚至60公里以上。我们用10年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年走过的历程。速度快当然有效率,但如果没有安全,效率又有何用?
我们需要思考,对一个城市来说,修地铁真的必要吗?修建地铁向来被认为是缓解拥堵的灵丹妙药,事实上,即使地铁建成,也未必就能彻底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更何况,我国的交通拥堵问题,更多的是由于单核心的城市布局、不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民众热衷于自驾车出行,即使地铁可以让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公共交通,如果规划格局不变,投资和工作机会依然集中在中心城区,拥堵还将继续。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一些地方,造价高昂的地铁,被当作普通的公交线路,盲目地向低客流量的市郊延伸。在人口密度最高、客流量最大的市中心区,地铁密度却不够,远远不能满足客运需求,高峰时更是人满为患,拥堵异常,北京时时刻刻都人满为患的一号线,就是鲜活的例子。
从投资来看,修得起地铁,就一定能用得起吗?高造价、高成本运营的地铁,其运营方式和运营资源的利用,在世界范围内都还是难题。地铁每公里的造价高达5亿元,尚不包括拆迁安置和后期运营成本,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能力承担的。
以广西自治区南宁市为例,其规划中有6条地铁,总投资额预计达800亿至1000亿元,而2009年南宁的财政收入仅350亿元。即便财力雄厚的北京,每年补贴地铁运营亏损20亿元左右。
一面是建设浪潮,一面是亏损现实,这里面的巨额亏损,最终将由谁来买单呢?很有可能成为各地甩不掉的财政包袱。
地铁建设大跃进,而相关管理和技术滞后,必然埋下安全隐患。与动车组和高铁一样,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复杂的公共交通系统,在铺好轨道、跑起车来之后,安全问题就成为头号大问题,信号系统、安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运营管理水平等因素,就格外重要。一旦出现失误,关系着数十万人的公共安全,是断然伤不起的。
一些城市政府固然不差钱,大把大把砸钱,地铁当然修得起,但其后的管理、运营、技术和安全防范,却远远不是用钱就可以堆出来的,而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性保障。高铁事故、地铁追尾、保障房坍塌……接二连三的公共安全事故,透支的不仅仅是企业或者行业的信誉,更是政府的信誉和民众的信心。(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