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斗赌博:中国养老压力大难题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34:54

中国养老压力大难题多:夫妻需赡养4位老人(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3日08:007乐成养老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的生活规划。资料照片沈阳的老年人在养老院里过着幸福的生活。图/CFP“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图/CFP

  民生调查

  老龄化社会中国准备好了吗

  每年的重阳节前后,老人们会得到格外的关注:领导慰问,亲友来访,政府送来津贴礼品,这些都会让老人家里和养老院里热闹一番。但老人脸上的笑容、节日的喜庆气氛、社会的一时关注,却不能掩盖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不能缓解养老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不能化解老人缺养的现实问题。

  核心提示:

  60岁以上老人数量及占比:2011年,1.78亿,13.3%;2015年,2.21亿,16%;2020年,2.48亿,17.2%。

  近几年我国老年人以每年860万的速度持续增长,2051年要达到4.6亿左右,老年人将是少儿人口的两倍。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形成了现在的“4+2+1”家庭:4个父母长辈、1个孩子,要靠夫妇2人支撑。

  我国养老压力大、难题多

  我国自1999年步入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阶段以来,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数已达13.39亿,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计划生育这代独生子女的双亲衰老,越来越多的“4+2+1”模式家庭,将面临经济上、时间上等诸多的养老问题。

  “我们将来的养老要比现在的老人难得多,因为现在老年人差不多要有两个以上的子女。但是像我们,只有一个儿子,我的儿子和儿媳妇将来要赡养4个老人——我们夫妇俩还有儿子的岳父岳母。”张慧芳女士忧虑重重:将来该怎么办?

  “不管是跟我们住、他们自己住,还是送到养老院,现在经济上都有压力。”40多岁的张先生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又没有兄弟姐妹,经济实力上显得捉襟见肘。

  “未富先老”、计划生育导致的“少养多”造成子女经济压力大,但这种情况还只是当前各种养老难题中的一个。如今社会节奏加快,年轻人工作繁忙,养老不仅经济上有压力,时间上也忙不过来。“住在家里比送去养老院花费少一些,但我们白天要上班,让他自个待在家里,万一出个什么事儿,可怎么办?”张先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可能比经济困难更严重。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闫青春认为,现在在家养老有两个难题,一个是少子化,另一个就是空巢化。2007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对22个城乡老年生活状态的调查显示,全国老年人家庭空巢率达到了49.7%,农村达到38.3%,并且还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中国经营报工作的徐磊父母都很健康,目前还没有面临他们的养老问题,但想到这个他已经很苦恼:“他们到动不了的时候呢?我妈说还有我爸呢。我说只剩下一个人呢?他说那就送养老院。他们俩这么多年谁都离不开谁,就只能去养老院。但还有一种情况,两个都在两个都动不了咋办?送养老院是一个方向,但也得看实力如何。”

  对当前身处老龄化社会中的父母和孩子来说,少子化、空巢化、经济压力,都给养老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2009年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到1900万,超过了老年人口的11.38%。2020年80岁以上高龄人口将达到3067万,占老年人总量12.37%。2050年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将近1亿,占老年人口的1/5。

  闫青春解释,高龄意味着老人的健康状况低下,心理技能、生理技能下降,非自理比重大幅度上升,高龄养老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现在老年人失能的比例在上升: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已经由6.6%上升到9.8%,其中城市上升到9.3%,农村上升到9.9%,目前我国完全失能的老年人有1036万,其中城市有200多万。半自理或者部分自理的有1890多万,其中城市有190万。

  “失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年人各种疾病罹患率大幅度上升,意味着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数量大幅度上升,意味着老年人日常生活离不开人员照顾,也意味着专业化长期照料和护理服务机构建设必须加快。”闫青春说。可从目前来看,长期照料与护理的养老院舍保有量与巨大的需求不相匹配。到2009年底养老服务机构4万家,床位226.2万张,接近老年人总量的1.6%,较之国际社会通行的5%到7%的比例相差很大。
 机构养老,为啥不吸引人?

  机构养老不吸引人,传统、观念、舆论是一个方面,另外即使基于老人自身的感受,老人和子女两方面也都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去。现在我国的养老机构存在较多的问题,机构的数量不够,硬件上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上养老的需求。软件方面,老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都成为机构养老不吸引人的原因。

  合肥的一项调查显示,合肥当地38家养老机构中,36家为民办,除了高档的几家入住率较高之外,多数床位利用率只有一半左右。

  一方面养老机构的床位远低于社会中老人的数量,另一方面民营养老机构却“吃不饱”,这看似矛盾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乐成老年事业中心总经理高峻松分析说,现在老人去养老院可以分为愿望驱动型和需求驱动型,从愿望角度来讲,大多数不想进养老院。

  “进养老院就感觉自己是被子女遗弃了,没人管了。”陈老先生在养老院待了一个月,还是觉得不舒服。

  北京大学穆光宗教授在上海的调查发现,90%的老年人愿意居家和自我照料。深圳的一项媒体调查中,只有9%的受访老人表示愿意进养老院养老。

  “我们做子女的也不愿意送老人去养老院,心里边别扭,觉得嫌弃老人、不孝顺才会这么做。”作为儿媳的张女士顾虑更多。

  “老人该不该到养老院去养老,应该分成两大部分来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主任陶立群认为,在一亿七千多万60岁以上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身体很健康,就在社区提供一些设施和服务、让他高高兴兴地过好每一天就不错。还有一成左右高龄、卧床失能的老人,部分家庭照顾困难很大,这就要到专业化的设施里面,享受专业化的服务。

  但现在,许多民办养老机构不仅规模较小,而且设施陈旧,娱乐、医疗康复服务配备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和符合老年人生活的特殊需要。“有的养老院十几平方米的房子挤着三四个人,现在我们老年人身上有这病那病,养老院医疗设备跟不上怎么行?”陈老先生抱怨。

  欠缺的还不仅仅是硬件方面,在管理和服务等软件方面也有待提高。合肥市老龄办抽样调查显示,在当地民办养老机构200位服务人员中,81%来自农村,服务人员平均年龄48岁,50%是小学文化和文盲,80%到90%未经过专业培训直接上岗。

  专家认为,养老面临三个问题:经济问题,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缺一不可。经济问题和生活照料最基础,“但养老不是说就让他吃喝,别摔着碰着,这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张慧芳说。

  “到养老院去得有志同道合的人,就是说有话可说、有人可聊。”张慧芳的丈夫张大安先生觉得养老机构应该要分类:“不光是年龄分类,文化层次、兴趣爱好也要分类。别到时候没有对话的,结果还引起新的不愉快。养老机构应该有更多更丰富的生活,有趣到老。这样的话老年人才更愉快。”

  针对养老机构的建设,陶立群认为,政府应该做窗口,管最低层的,企业应该搞高层的,进入市场。机构是政府资助办的机构,应该把重心放在失能的、身边无子女的老年人的照料上。“政府应该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政府资源不足,我们要号召全社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都投入到养老事业中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华龄老年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于耀博说。

 居家养老,社区照顾得跟上

  发展居家养老,政府部门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村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场地、买设施、送服务、给保障。这样,既能调动家庭的资源,又能使老人避免在养老机构的那种疏离感。

  养老机构的建设很复杂、是多层次的,现在也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整个养老服务体系还有更大的一块要下功夫。

  “很多人说必须赶紧建养老院,建设到现在我们投了那么多资金,养老院有266万张床位,占到老年人总数的1.6%,即使你住进去满满当当的,还有98.4%的老人要在家里住,在家里养老。”所以闫青春认为,在设计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时候,应该把98.4%的这部分老人放在中心位置。

  国外的经验显示,在大多数国家,95%以上的老人也都是在家里养老,即使在北欧的高福利国家、美国等发达国家,居家养老也是主体。

  “但是,居家养老,在养老设施和家里都会遇到问题。”陶立群说,“比如说在家里子女都上班了,就剩下老人自己,老人很寂寞,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第二,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在家里万一出现问题以后怎么办?”所以,居家养老并不是说老人养老完全由子女负担,而是要求政府通过社区服务向家庭提供支持。

  “现在社区这块还远远不够。”调查显示,我国社区当中养老服务设施和场所严重匮乏。全国城市当中有社区8.9万个,建设有老年活动设施和场所的不到半数,并且,很多的场所设施是因陋就简,中西部地区有的数量就更少,甚至是空白。

  闫青春建议,政府要大力发展社区照顾,为各方联系和服务老人提供依托,在社区当中建立一批为老年人服务的养老机构、设施、场所。给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实惠、快捷的服务。

  宁波和福州走的就是这条路子。目前,宁波全市94%的城市社区、30%的建制村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239个城市社区和780个建制村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请行动方便的老人进入中心用餐、理发,为一些生活不能自理、家庭困难的空巢老人提供政府购买的家政服务。

  在福州,社区里边也有了“托老所”,子女上班之后,家里老人步行不过5分钟,就能到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服务中心,老人们可以拉家常、下棋、看书,没有了“独守空房”的寂寞,也避免了没人照看的困扰。到了中午,中心提供不同花样的“四菜一汤”,仅需5块钱,包月只要100块,如果是困难家庭老人则可免费享用。

  闫青春把这种模式总结为“一个是走出来,一个是走进去”:“让身体好的老年人尽量到社区的机构当中活动,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找到你需要的服务。另一个是你走不出来,我就训练、培养、储备一批养老护理的人员,走进老年人家里提供上门服务。”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张敏杰说,居家养老在政府的推动下,将成为未来中国的主要养老方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目前中国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

  (本报见习记者 陈 恒)

  链接

  日本 号召老人发挥“余热”

  日本由于劳动力不足,老年人的“余热”已经再次得到社会的重视。除了为老年人提供从事社会活动的各种场所和机会,日本政府还推出了“看护保险”,对那些生活不能自理或是行动不便、患有痴呆症的老人提供完善的服务。

  美国 “家园共享”结伴养老

  芝加哥老龄化办公室推出了“家园共享”计划:将60岁及以上,年龄段相仿,又有兴趣共享一个家的个人进行甄选和配对。由四个社会服务机构合作此项目,这不失为一个既能建立友谊又能减少家庭开支的好办法。

  英国 异地养老

  英国有不少老年人把自己的养老地点选择到西班牙、南非等国家。这些国家物价水平较低,英国老人把本国的住宅出售后可在西班牙或南非买到面积更大或质量更好的住宅,享受到比本国更好的生活和服务。

  德国 养老保险“转摊法”

  德国的退休保险体制实行的是“转摊法”,就是用目前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缴纳的退休保险金来支付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按照一般规律,最合理、有效的比例应该是每三个在职员工养活一个退休人员。

  加拿大 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三个层次

  加拿大走的是英国式的福利国家道路。《养老金法》确立了以中央拨款的方式来承担国民的养老责任的模式。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三个层次:老年收入保障计划、按月支付的养老金计划和私人养老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