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超宇宙下载:《大清后宫》与道光轶事之咸丰帝继位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6:40:38

    电视连续剧《大清后宫》描写道光帝临终前,就皇位继承问题征求静妃的意见,静妃回答六阿哥年龄尚小,还是让四阿哥即位吧。事实果真如此吗:

道光30年(1850)正月,道光帝已年属70,身体大不如前。特别是孝和皇太后去世,道光帝主持丧仪,操劳过度,带病之躯,日渐不适。正月13日,道光帝病“疾增剧”14日清晨6时左右,病情加重。急忙召集宗仁府宗令载銓,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增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之昌,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等10人,打开装有立储圣旨的鐍匣,当众宜示谕旨,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一个鐍匣里竟装有两道谕旨:

第一谕为: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

第二谕为: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

清朝的帝位继承,除了实行立储以贤的原则外,自雍正开始,又采取秘密立储,鐍匣封名的形式。即由在位皇帝对全体皇子进行长期观察,当圣意已定,选中哪位皇子时,就用御笔书写其名,立为储君,并将朱谕藏于鐍匣之内,悬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当皇帝临终时,由御前重臣共同拆启,当众宣布并传阅,获得书名的皇子随即践祚称帝。乾隆、嘉庆、道光等仍都是通过这种办法即位的。如今,道光帝又通过这种办法择定了自己的接班人——奕詝,这本是正常的帝位继承程序。

问题不在于程序本身,而在于程序出现的内容。自雍正帝实行鐍匣立储制度以来,每匣只存一道谕旨,上写某某皇子为皇太子。唯独道光这次却别出心裁,搞了一匣二谕,在这个至高无上的鐍匣中,不仅立了一个应该立的储君,同时又封了一个不该在鐍匣中封的亲王。道光帝的这一不同寻常的重大举措,有力地证实了关于皇四子与皇六子竞争帝位的种钟种传闻是事出有因。

道光一生共有9个皇子,按说,这几个皇子都有竞争帝位的资格,也都有被立为储的可能。但是,道光帝即位之切,身强体健,正当中年,自然不会考虑急于确立储君的事。道光产生立储想法,大约是在道光15年至道光20年开始的。这期间,道光的皇子中,皇长子奕纬已于道光11年死去,皇二字奕纲于道光7年就已早夭(死时仅2岁),皇三子奕继也于道光10年死去(死时仅3岁)。皇四子奕詝和皇五子奕誴都是道光11年出生的,皇六子奕訢是道光12年出生的。其中,皇五子奕誴相貌丑陋,历来不为道光所喜爱。

所以,道光帝在考虑帝位继承时,选择对象只有两个人,这就是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

道光帝最后确定继承人的时间,是在道光26年6月,道光帝时年65岁。这时。皇四子奕詝16岁,皇五子奕誴16岁,皇六子奕訢15岁,皇七子奕譞7岁,皇八子奕詥3岁,皇九子奕譓2岁。其中,皇五子奕誴在当年正月就过继给道光三弟亲王绵恺,自然退出了皇位竞争的资格,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年纪幼小,竞争能力差,入选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当道光帝最后确定帝位继承人时,合适人选还是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

于是,帝位的竞争就围绕着奕詝和奕訢展开了。

奕詝和奕訢年龄相当,奕詝比奕訢大1岁,孩提时期,年龄相仍的男童之间是容易协调的。如果说孝全皇后的暴死确实与帝位继承有关的话,那也与年仅9岁、10岁的奕詝、奕訢本没有什么关系。

奕詝生母孝全皇后暴死以后,道光帝就把抚育奕詝的任务交给了奕訢生母静贵妃。这样,奕詝和奕訢便如同一母同胞,亲密无间了。但是,封建皇室的权力交替将他们两人推向了竞争的游涡之中。在这场竞争中,除奕詝、奕訢是当然的当事人之外,还有父皇的偏爱、母后的干预、师长的参与。

一年春天,道光帝前往南苑行同射猎,命诸位皇子随行。围猎,是奕訢的拿手好戏。果然,这一天奕訢猎获的禽兽最多,顾盼左右、沾沾自喜。忽然,奕訢发现他的四皇兄奕詝端坐一旁,并未入场围猎,连手下人也都垂手侍立一旁。奕訢心中纳闷,问其缘故。奕詝回答:今天不舒服,所以不敢骑马奔跑。

日暮时分,诸皇子均到父皇道光面前报告战果,见奕訢所获最多,道光帝当然十分高兴。奕詝虽一无所获,但却从另一个角度“征服”了道光帝,认为奕詝具有“人君之度”,“立储之议遂决”,将砝码偏向了奕詝这一边。

原来,奕詝听到父亲令其随行射猎的消息后,就去上书房,向师傅杜受田请假。杜受田善于揣摩道光的好恶,也很想将奕詝推上皇位,这时见四下无人,就向奕詝面授机宜,说:“你去围场以后,坐观别人骑射,不要发一枪—箭,还当约束你的从人,也不准他们俘获一只生物。射猎结束,皇上问起此事时,你就说现在正当春暖花开、乌兽繁育的季节,实在不忍心伤害万物生命,并且也不想与诸位皇弟竞争一日弓马之长。你以此回复皇上,必能深得圣心,这是关系到你一生荣枯的重要时刻,一定要切记勿忘啊!” 奕詝依计而行,果然正中下怀,博得了道光帝的好感,使道光帝将地位继承者,落在了奕詝的头上。这大约就是道光26年6月,宣宗密定皇储,缄其名于鐍匣之前不久的事。

但是,竞争并没有结束。只要道光没死,抉择就要继续,封在鐍匣中的谕旨就可能随时改换。

奕詝为皇后所生,年龄居长,又有人君之度,自然占据一定优势。但奕訢也非平庸之辈,他以自身聪颖的天资,屡获道光帝钟爱,其所受恩宠一直列在诸皇子之上。所以,鐍匣立储之后不久,道光帝仍有心倾向奕訢。

道光28、29年,道光帝病体缠绵,久治不愈.已是风烛残年。一天,内侍忽然来到上书房传旨,皇上召皇四子和皇六子进宫入对。所谓入对就是回答皇上的提问。皇上究竟要向奕詝和奕訢问什么,谁也不知道。

奕詝和奕訢闻讯,都深知这次召对的重要性,将这次入对视为决定命运的时刻,急忙利用入宫前的短暂时间.匆匆赶到自己的师傅那里去讨教。

奕訢的师博是体仁阁大学士卓秉恬,才高气直,学问满腹。他针对奕訢头脑清晰、才思敏捷、口齿伶俐、学识丰富的特点,确定了这次入对,以才取胜的方针,告诉奕訢:“如果皇上有所询问,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奕詝的师傅仍为杜受田,杜受田深知奕詝的短处,让奕詝避短举孝。他告诉奕詝:“如果皇上让你议论时政.就知识而言,你肯定敌不过奕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处。如果皇上说自己年老多病,将不久于人世,你只管伏地痛哭,以表仁孝至诚而已。”

奕詝、奕訢都按照师傅教导的办法做了。结果,还是杜受田计高一筹,奕詝获胜.道光帝以“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经过这次较量以后,道光帝立四子奕詝为储君的决定,就再没有发生过大的动摇。但道光始终欣赏奕訢的才气,对没有将奕訢立为储君一事一直抱憾。对此,往往为尊者讳,不便明载,倒是野史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这一情况。

据说,道光在临死的那一天,知道自己即将离开人间。忽然命内侍传旨,宣召六阿哥奕訢。正赶上四阿哥奕詝入宫,给道光帝请安。听到宣召奕訢进宫的圣旨.深感惶恐不安,急忙来到道光身边。道光帝见来者并不是六阿哥,而是四阿哥,微微叹了一口气,在昏迷中还问:“六阿哥来了吗?”当六阿哥应召来到时,道光帝已经咽气了。

还有一种说法,说道光在病重弥留之际,正值奕詝在,道光帝头脑昏昏,错以为是六阿哥奕訢在身旁,就拉过他的手说:“我本想立你为帝,现在已经如此,真是命不由及己啊,你要自重自爱!”说完这句话.又反应过来,知道眼前的皇子是四阿哥奕詝,道光一时窘极。奕詝见此,知父皇不忘六弟,急忙随机应变,跪地叩头.并发下誓言,—定保全奕訢。

还有第三种说法:当道光病重时,将御前重臣召到寝宫,从床内取出金匣,命人开启。这时,皇四子奕詝的生母已不在,而皇六子奕訢的生母尚在。奕訢的母亲就让内侍叮嘱御前重臣不要接受金匣。诸臣—时委决不下,犹犹豫豫,不敢向前接领金匣。道光帝急忙连连用手拍床。众大臣见道光帝发怒了,这才上前接过金匣,启开后,取出谕旨。这次众臣敢于不领金匣,是由军机大臣季芝昌串通的。所以,奕詝即位后,季芝昌就由顾命大臣调往闽浙,任总督去了。不久又告病。死时,文宗奕詝朱笔批示:无恤典。将顾命大臣外放任总督,一个正一品的朝廷大员死后不予恤典,在整个清代.是绝无仅有的。

至此,我们也可以明了,谨光帝在立储鐍匣中,破例在—匣中放了两道谕旨,这充分反映了道光帝在立储问题上的矛盾心理,以及封建朝廷在权力交接中斗争的复杂性。

尽管传闻种种。莫衷一是,皇四子奕詝毕竟登上了皇位,道光30年正月26日,在太和殿举行了奕詝的登基大典,次年改元咸丰,历史又翻过了一页。

按现代人分析,咸丰帝是个无能昏庸的皇帝,如果当初做皇帝的是六阿哥奕訢,中国的晚清近代史将会改写。恭亲王奕訢是晚清洋务运动的开山祖,他当皇帝也许没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也许不会战败,更不会有庚子战乱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但这一切都是假设而已,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咸丰皇帝带给中国不仅是火烧圆明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更造就了慈禧太后48年的独裁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