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虎穴 西瓜:《新职业观-曼德》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1:24:41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 企业内外都是服务


  摩托罗拉原中国区总裁、现亚太区副总裁时大鲲先生,既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也是一位在其职业生涯中充满辉煌与荣耀的职业人士。他对国内职业人士的职业观非常关切,曾经在很多场所结合自己的经历诠释正确的职业理念。我与他经常见面,有一次我听到他面对一群职业人士讲他初到内地任摩托罗拉公司中国区总裁时的故事:

   在他第一次与摩托罗拉公司员工见面会上,他拿出了公司的机构图,这是一个与所有公司并无多大区别的金字塔形的机构模式,在其顶端的是总裁时大鲲,在其底部的就是公司数以万计的员工,而中部是各种类型和级别的管理人员。时大鲲先生先请所有员工将这个机构图倒置过来,然后说:“这个倒置的金字塔才真正说明了我们每个人在公司中的位置与职责,我从最高位变成了最低位,我是来服务整个公司的,直接来说,我服务于与我有汇报关系的高级管理人员,而‘高管们’要服务于中低层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要服务于广大员工,而员工要服务于我公司的所有客户。”时大鲲先生所强调的这种服务精神,实际上也是现代职业精神的标志。这种服务意识取代了高高在上的领导、管理概念,不是以控制、专横来面对下级,也不是以阿谀奉承来迎合上级。是指点而不是命令,是循循善诱而不是颐指气使,是教导而不是批评。下级也要以爱心对待上级,对上级要尽心、忠心而不是阳奉阴违;是体贴而不是顶撞;是服务而不是对立。而在企业中享受服务的员工同样充满爱心、细致入微地服务于客户,是施爱而不是索取;是关心客户而不是榨取客户;是满足客户需求而不是推销产品。

   最近我去青岛即墨市一工业区考察、讲座,其中某些外资企业的中国女员工反映强烈,指出她们的管理层经常对他们动手动脚,进行性骚扰。这些管理人员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我建议女员工们团结起来给公司老板写联名信,因为管理层既不尊重员工人权,也影响了整个工厂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老板是不会愿意看到这种现象的。这些毫无服务意识且天天想着如何占下属便宜的职员,是应该受到严厉谴责的。

   服务意味着所有职业人士为了共同的事业而互相帮助和支援,用爱心来促成团队的稳固和企业愿景的实现。服务意味着每个职业人士在各自的岗位上真正地谦卑下来,以一种忠心仆人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上级和下级,并对待公司的客户。

   美国广受欢迎的公共演说家和培训师吉姆·亨特,在他所著的《忠仆——领导就是服务》一书中写了一位名叫约翰·利的职业经理人,他表面上的成功掩盖不了他对职业和生活正迅速失去控制的趋势,他深感有愧作为经理、丈夫、父亲和教练的领导职责。为了挽救自己的生活,他很不情愿地参加了一个偏僻的本尼迪克特修道院中为期1周的领导学隐修活动。

   让约翰惊奇的是,领导该学习班的修道士是某大企业的一位前总裁和华尔街的传奇人物。这位修道士对约翰倾力相助,引导他领悟了一个简单而深邃的真理:领导的真正基础不是权力,而是威信;威信是建立在人际关系、爱、服务和牺牲基础之上的。领导并不需要特殊的才能,领导仅仅是依靠尊重、责任感和对周围人的关心,依靠加强对他人的服务而实现的。

   风靡一时的《忠仆——领导就是服务》一书告诉人们: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就是忠仆,忠仆要以爱来对待被领导者,并为后者提供服务,乃至做出牺牲;忠仆要求领导者要有忍耐、仁慈、谦卑、恭敬、无私、宽容、诚实和忠诚的品格,有效的领导力是基于对他人的服务和没有私心的奉献上。

   不仅领导者,任何职业人士都要将这种“忠仆”精神融入到职业观之中。美国著名职业伦理书《爱上星期一》一书的作者约翰·贝克特也是美国俄亥俄州伊利里亚镇贝克特企业公司的总裁。该公司是世界上生产家用暖气油炉最大的制造商。约翰·贝克特在他的书中提出了一个有名的观点——企业是服务机构,公司内外的顾客都要受到良好的服务。

   贝克特企业成立于1937年,在约翰·贝克特的努力下,由六七个人的小作坊,壮大成现在的拥有六百多位员工,年创造12亿美元的大公司。而曾经与贝克特企业不相上下的同行企业却都逐一衰落了,一切都证明:贝克特企业文化及其职业精神在公司壮大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吉姆是贝克特企业的一个业务经理,他发现一家小客户的订单下得不够,短缺了某种零件。时值圣诞假期,但这家客户希望工厂能照常运作,如果无法取得这些短缺零件,他们就只得关门大吉。吉姆除了妻子外来不及告诉公司的任何人,就一路冒着风雪开车走了好几百千米的路,后车厢载着零件,去客户那里协助他们照常运作。吉姆的“雪中送炭”令客户大为震惊和感激,他们感到如果单单是以利润为目的的企业,是做不出这样的行为的。吉姆用爱心和舍己精神巩固了本已友好的客户关系,是对企业是服务机构的最鲜活的实践。

   在贝克特企业的核心信念上写着:“我们致力于关注顾客的需要,竭尽全力服务,以满足他们的最高期望。我们矢志快速响应顾客的需要,彻底达成任务,并避免任何傲慢或冷淡的做法。我们期望自己守规矩、可靠、值得人信赖,愿意多出一份力来完成我们的信念。”他们彻底地实践了这个信念,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并知道客户的需求,贝克特企业甚至让几乎不与客户见面的生产部门员工去拜访客户的工厂设施。他们在那里可以见到对方的生产部员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对服务的建议,直接请教他们如何改善自己的服务。

   不仅如此,贝克特企业认定服务对象不仅是公司外的客户,而且是公司内部的每个人。公司内外的客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服务。所谓“内部的顾客”指的是任何从另一方接受服务的任何人,例如,由秘书提供笔录服务的经理获得秘书满意的服务,在营销部工作的业务员获得行政部经理在工作条件上的周到服务,在最后的装配线上接受熔接或烤漆零部件的员工获得质检部门的服务,等等。企业内部充满各种人际互动,提供了彼此服务的绝佳机会,在这种机会中,所有职工体会到了因服务他人而产生的爱,体悟到了企业本是一个服务机构。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 今天,你微笑了吗


  微笑代表什么?微笑是服务的最高境界,是职业人士最佳的工作状态。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表情、一种神经的反应,它还是我们对工作、对顾客、对此刻人生看法的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

   古往今来,微笑给我们留下了太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今天的我们,从微笑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有谁不叹服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有谁不向往《诗经》中“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伊人。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微笑就是灵魂的独白。所以,初生婴儿的第一次微笑才是那么引人注目,陌生异性间的第一次微笑往往会碰出爱情的火花,而每个人留影时总想留下微笑着的表情。

   个人情感的升华离不开微笑,工作、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也同样离不开微笑,微笑表达了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与自信、表达了对他人的善意和爱,微笑不是装出来的,它是用生命活出来的。微笑也不是服务业的特权,它应该是每个职业人士工作时的常态。

   “今天,你微笑了吗?”这句话出自美国“旅馆大王”希尔顿之口。当年从1500美元起家经营旅馆业,当他的资产增值到5100万美元时,他的母亲却告诫他说,除了对顾客诚实之外,你还要想出一种不花本钱又简单长久的方法吸引顾客下次再来你的旅馆。希尔顿走遍了周围大大小小的商店、旅馆,通过仔细观察研究,终于找到了最好的方法——微笑。

   从此,微笑服务成了希尔顿独创的经营策略。每天,他对服务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你微笑了吗?”即使在旅馆业因受经济萧条严重影响而陷入困境的时候,他也不忘提醒职工:“不可把我们心里的愁云摆在脸上,无论旅馆本身遭受多大的困难,我们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客的阳光。”经济危机让众多旅馆纷纷倒闭,在幸存的旅馆中,只有希尔顿旅馆服务员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当危机过去,希尔顿旅馆凭着“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而行之久远”的“微笑服务”率先进入新的繁荣时期。

   贴近顾客才能成为优秀的公司,而微笑是贴近的法宝,这就是希尔顿“微笑服务”的启示。一切正像希尔顿本人所说:“如果单有一流的设备,没有一流的服务,顾客也会弃之而去。”微笑服务的价值和重要性远远胜于后来希尔顿集团所有的财富和荣耀。

   如今,“微笑服务”已经成为我国窗口行业的从业准则,被列入企业考核员工基本技能的标准,这充分说明了微笑服务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微笑服务在我国贯彻得如何呢?

   每个人根据自己日常的经验就知道,在我们与各种服务行业打交道时,微笑并不常见。我们去客户公司、去商店、去医院、去酒店、去饭馆、去健身房,到那里大都是冷冰冰的面孔,顶多是应酬式的、无表情的问候,我们生活在无微笑的环境中,自己也开始变得毫无表情了。

   一篇《微笑服务,离我们有多远》的报道真实地记录了某省会贯彻微笑服务的情况:“‘您好,请慢走……’隔着一道玻璃窗,当柜台里面‘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对我们如此礼待时,那一张张笑脸总会令我们心旷神怡。近日一些读者反映,省会的不少‘窗口单位’在一些服务细节上,总是令人不甚满意。6月7日,记者走访了省会部分‘窗口单位’后发现,在玻璃窗的那一边儿,一张张表情略显僵硬的脸,确实令人有些难以亲近。

   8名旅客等不来一句‘您好’
   时间:昨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
   地点:省会火车站售票大厅
   记者来到省会火车站售票大厅时,购票的旅客并不多,记者特意挑选了一个人数较多的窗口排队,观察售票人员的服务情况。记者注意到,前面已有7人排队购票。每当一名旅客来到窗前购票时,里面的那名售票员对旅客的招呼并非是一句‘您好’,而是简单的一个字——‘来’。直到记者排到窗口前,等到的依然是一句‘来’。但值得一提的是,记者走访了其他几个售票窗口发现,一些售票员脸上还是挂着微笑的。

   只见耐心不见笑脸
   时间:昨日上午11时左右
   地点:省会火车站候车室服务台
   事后,记者又来到了省会火车站候车室服务台前,‘哪趟车的?看一下车票!’——当记者要求购买一张站台票时,工作人员依照程序很快满足了记者的要求,但略显遗憾的是,在这名工作人员的脸上,记者仍然没有觅到一丝微笑。

   冷暖服务两重天
   时间:昨日下午2时左右
   地点:网通营业厅
   6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国网通中山路营业厅。面对记者的询问,小灵通营业厅内的工作人员始终面带微笑,耐心解答,直到记者满意离去。

   随后,记者又来到东面的固话业务营业厅内的咨询台前。‘这里可以咨询宽带业务吗?’记者刚刚张口,该处工作人员便摆手表示,‘资费标准在旁边的单子上,可以自己查看。’一句简单的答复,咨询服务反倒变成了‘自助服务’。同时,记者对于资费单上的不甚明了的业务疑问,该工作人员表情冷漠,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亲切服务贯穿始终
   时间:昨日下午1时许
   地点:中国工商银行裕华支行
   记者来到这里时正值交接班时期,只有两处窗口营业,要等10分钟才可办理业务。正在这时,旁边空闲的2号窗口工作人员询问:‘您是要开户还是存钱?’记者表示只是存钱,‘那您到这里办理吧。’舍去了等候,记者直接在该窗口办理了业务。随后,记者提出想换10元零钱。面对记者的‘刁难’,工作人员投来一抹亲切的微笑,随后将一张5元纸币、5个一元硬币交到记者手中。”这样一篇报道,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各行业微笑服务的现状。可以看得出来,这是发生在当地开展“微笑服务”活动期间,那在其他时间,服务状况如何呢?确实,微笑服务离我们很远。微笑代表了我们社会中职业伦理的水平高低,代表了每个人的职业是否真正让他满意,微笑也是我们是否拥有正确职业观的标志。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 训练与问答


  测评题
   内在涵养测评
   测评说明:
请根据实际情况,对下列题目回答“是”与“不是” 。

   1你对待售货员或饭店的女服务员是不是跟对待朋友那样很有礼貌呢?

   2你是不是很容易生气呢?

   3如果有人赞美你,你是不是会向他说“谢谢”呢?

   4有人尴尬时,你是不是觉得很有趣?

   5你是不是很容易展露笑容,甚至是在陌生人的面前?

   6你是不是会关心别人的幸福和舒适?

   7在你的谈话和信中,你是不是时常提到自己?

   8你是不是认为礼貌对一个男子汉无足轻重?

   9跟别人谈话时,你是不是一直很注意对方?

   测评标准与分析
   1答案:是。一个富有涵养的人,不论是对什么样身份的人,始终都彬彬有礼。

   2答案:不是。动不动就生气的人涵养不会很好。

   3答案:是。善于接受他人的赞美是一种做人的艺术。

   4答案:不是。幸灾乐祸显得涵养较差。

   5答案:是。微笑始终是你自己或其他人通往快乐最好的入场券。

   6答案:是。关心体贴别人是一个人成熟和有魅力的第一个条件。

   7答案:不是。那些经常大谈他自己的人很少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8答案:不是。良好的风度和礼貌,是做人所应该而且必须具有的自然的反应。

   9答案:是。尊重别人的意见才能使别人尊重你。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 爱心测评


  测评目标:职员的人性中的爱心状况
测评说明:下列10个题中每题都有4个选择答案:1对;2接近;3偶尔;4否。

   在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括号中填上选择答案。

   测试题
1你经常给路边的乞丐施舍零钱吗?()
2你会替影响你看书报的玩疯了的小孩的快乐而高兴吗?()
3你从不向爱人发脾气、经常给爱人殷勤的服务吗?()
4你看到路边的老人会经常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吗?()
5你看到素不相识的人面临危险时,你能挺身相救吗?()
6你经常进行义务献血或其他社会捐赠活动吗?()
7你对自己不喜欢的同事的高升或其他好运会感到高兴吗?()
8你的上司或同事感冒时,你会经常提醒他们注意吃药吗?()
9你对上司、同事或下属的生日记得很清楚吗?()
10当公司的前台小姐不在时,你经常为来公司的外人倒杯水吗?()
11当新员工来公司后,你会帮助他熟悉环境和工作流程而不觉得这只是人事部的事情吗?()
12假如老板或上司错怪了你,你还相信上司是为你好而批评你的吗?()
测评标准
“对”得4分,“接近”得3分,“偶尔”得2分,“否”得1分。

   37~48分:很有爱心,是公司和家庭中的模范,大家为你高兴,因为你给大家带来了爱的暖流。

   25~36分:有爱心,但缺乏细心和温情,需要散发爱的魅力和情感的感召力。

   17~24分:有爱心但很不够,体贴关心他人不够,要知道只有不停止地付出才能尝到真爱。

   10~16分:极度缺乏爱心,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爱为何物。需要爱的呵护,并进行一定的心理治疗。

   问答题
1当你向下属说明“我的任务就是服务好你们”时,你需要做出的行动有哪些呢?

   2我如何才能热心服务于他人,并自己享受为他人服务中的美好意义?

   3我有什么才能和品质可以使我服务于周围的人?

   4如何理解并执行“公司内外都是服务”这句话?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 天职必须圣洁(1)


  现在没有哪个问题比诚信问题更能成为职业人士热切关注的话题。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市场,有人认为现在“除了骗子是真的外,其他的都是假的”;职业道德匮乏,各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中,不少人的腐败、蛮横、不礼貌言行已经严重摧残着社会的公信力;企业中资方与员工之间互不信任,集体跳槽、泄露商业秘密者有之,另起炉灶、分庭抗礼者有之;更有甚者,贪污受贿、携款潜逃。社会中的伦理失范和职业道德滑坡达到人们难以承受的地步。

   我认识一个从事汽车配件销售的北京企业家,他的分公司、办事处遍及全国,他经常不断地给全国各点发货、汇款,使他担心的就是各点上的员工会不会侵吞、挪用和偷走资金及设备。以前发生过几次外地员工携款潜逃的事情,最后诉诸于法律后不了了之,因为既抓不到人,又在当地进行诉讼花不起时间等成本。所以,他对我说,他公司的问题法律是解决不了的,只有靠员工的良心和诚信。过去,他不敢发货和汇款又不得不发货和汇款,每天都处在担心和恐慌之中,见到我后,才感到员工的道德和信仰是何等重要,这是任何制度和法律都无法比拟的。

   经济学家赵晓因为极力主张市场伦理和信仰建设而被称为“赵伦理”,但他说他以前是个“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就是相信市场万能,市场能解决一切问题。结果中国的现实使他感到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诚信问题上市场几乎无能为力,为此他指出市场伦理和个人信仰才是健全的市场经济的出路。

   赵晓先生在《市场经济的局限与信仰的价值》一文中指出:“市场经济叫人不偷懒,却不能叫人不撒谎,也不能叫人不害人。这使得单纯由利益驱动的市场经济存在着一种天生的危险,就是它有可能导致一个很坏的情形:诱使人们勤奋地撒谎、勤奋地害人,不择手段地谋取财富。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市场经济不完善,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不会这样的。但是,市场经济光靠自身永远也不可能完善,因为许多的经济学研究都表明,市场有诸多天生的缺陷和‘失灵’的地方,它只能叫人不偷懒,而不能叫人不撒谎及害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说:“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

   在这里,伦理道德的问题在经济领域被凸显了出来。不仅宏观的市场经济需要伦理与信仰,微观的企业内部也需要伦理与信仰。其实任何企业都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关做事的硬件,如战略、技能与成绩等;一部分是有关做人的软件,如伦理道德、价值观与信仰等。在一个企业里,战略指导做事,而伦理道德指导做人,引领企业的文化和总体航向。一个只注重战略和绩效,忽视道德和如何做人的企业,注定会因自己的肤浅而导致企业文化的解体、团队的四分五裂、客户的丧失殆尽。

   全美最受欢迎的商务作家罗伯特·海勒对GE文化的描述是这样的:“对于杰克·韦尔奇,真实、公正和诚信不只是一种理想,而且是为了赢得竞争、增长利润和打胜商战的首要武器。它们是他在GE建立的文化的基本原则。”职业人士都很熟悉的Google的企业宗旨中,有一条就是:“企业不需要用不正当的手段赚钱(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统计,约有3/5的美国大企业设有专门的企业伦理机构,欧洲约达一半的大企业也设置了负责有关企业伦理工作的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的绝大多数也都有自己的伦理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企业伦理培训,也是诸如摩托罗拉、马丁马莱塔等世界知名企业享誉世界的根源。它们以健全的道德培训机构和体系,使公司发展获得了道德上的无形资本。

   摩托罗拉曾宣称,为了员工的健康成长,组织每个员工每年学习80~100小时,其中包括企业伦理培训。马丁马莱塔一直致力于限制公司经营中的不道德行为,努力提高公司的竞争地位。公司设立了企业伦理培训委员会,主席由公司总裁担任,其他五个伦理主管职务也都由副总裁级别的领导兼任。董事会还授权在伦理培训委员会之下设立公司伦理办公室,由伦理培训委员会与伦理办公室共同负责公司伦理培训项目。

   在西方企业,很少谈及“企业文化”这个词,谈论更多的则是“企业伦理”这个概念。所以当2004年我们在推广现代职业精神的时候提出企业伦理,几乎所有国内读者感觉很陌生。正是西方企业及其员工对伦理道德的重视,才使欧美的经济和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而那些不重视企业伦理建设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连市场经济的地位也难以获得。现在,中国企业为与世界接轨,确实到了重视企业伦理与员工道德操守培训的时候了。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 天职必须圣洁(2)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他曾就职业精神说过一段精辟的话:“有些人也许知道得不多,表现不好,判断力不够,能力也不足,可是他们造成不了大伤害。但如果他们没有好的品格和诚信,不论他们有多大本事,多聪明,多成功,他们会破坏,甚至会毁了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他们会毁了企业精神,而且会毁掉了企业的成就。”

   最近在北京CBD举办的一次国际企业管理论坛上,美国著名管理咨询专家、全球商界国际教练协会的创办人之一米勒德·莫凯德博士提出了“蓄意式的商业诚信”(Intentional Business Integrity)概念,对众多职业人士的心理冲击很大。所谓蓄意,就是为达到一个结果,决定所采取的行动。蓄意式的商业诚信,是一种真正去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诚信。它给我们招来并留住长期客户,并能建立一个具有和谐、关系良好,又有最佳生产力的团队。与此相对的是条件性的诚信,它使员工较注意短期利益、自私、无能力又缺承诺,造成公司混乱、赔损及企业失败,也造成整个商业界的败坏、贪婪和不信任,有可能最终使我们成为骗子和小偷。

   米勒德·莫凯德根据他40多年的研究,发现蓄意式的商业诚信对造就满意客户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职员遵循蓄意式的商业诚信,就会赢得至少一个满意的客户,而一个满意的客户,会把你的名字告诉最起码5个其他人。如果重大问题当场解决,10个客人中,9个会回来。如果重大问题最后解决了,10个客人中,7个会回来。而条件性的诚信只能带来不满意的客户,在这些客户中,只有4%的客户,会告诉你他们不满意。其他96%的客户,会到别处去做生意。91%的客户,再也不会回头。每个不满意的客户,会告诉 8~10个人他们的不满意。每5个不满意的客户中,有1个会告诉20个人他们为什么不满意。

   诚信是现代职业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职业精神源于新教伦理的天职观,天职的“天”,代表的就是神圣、圣洁、干净的意思。职业是天职,所以职业应该是神圣的、美好的、圣洁的、干净的,绝不能容许人的恶行去败坏、去玷污。奠定现代职业精神基石的伟大思想家马丁·路德把工作也看作是“上帝的面具”,意味着上帝就在工作中,虽然是隐藏的,但在时刻监督我们。这种观念比儒家的“慎独”更有约束力,因为如果人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确实没有任何力量能够约束他,必须还要另有一双眼睛。

   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的时候,要时刻遵循伦理规范的约束、时刻感受信仰对我们的关照,我们要杜绝人性之恶对神圣工作的戕害、将工作作为永恒、洁净的天上之物来看待。巍峨的公司建筑、宽敞的会议大厅、统一端庄的服装并不是庞大组织值得炫耀的东西,企业内部恪守的职业道德才是能引以为荣的标志。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 尽力挣钱、尽力省钱、尽力捐钱(1)


  英特尔副总裁、首席技术官(CTO)帕特·基辛格是一个标准的职业人士,他18岁就到英特尔工作,32岁成为英特尔的副总裁。他在他的自传《平衡的智慧》一书中写道:“我非常羡慕约翰·卫斯理(John Welsley,1703—1791年)的一生。他对财务问题做了三点总结,如果算不上令人吃惊,也是非常发人深思的。那就是:尽力挣钱、尽力省钱、尽力捐钱。”

   尽力挣钱就是说我们应当努力工作,力求成为一位成功而杰出的雇员,得到适当的回报,并为公司创造大量财富。尽力省钱就是说要节俭朴素、认真计划、做好预算,充分利用我们的投入、才智和能力做出巨大成就。最后是尽力捐钱。尽力挣钱、尽力省钱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为永恒的事业慷慨捐赠。

   帕特·基辛格在自传中写出了美国职业人士推崇的财富观——尽力挣钱、尽力省钱、尽力捐钱,这句话的英文是:gain all you can,save all you can,give all you can。我当时写《天职》时因参考港台译法译为“拼命挣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结果引来一些人的误解,说你怎么连生命都不顾了去挣钱呢。确实,“you can”是尽你所能的意思,译为“尽力”更好一些。说这句话的是18世纪著名布道家约翰·卫斯理,他的影响遍及英国和北美新大陆,他也是至今仍具有巨大影响的卫理公会的创始人。

   约翰·卫斯理本人也终身践履这句格言,他计算自己的生活日常开支是20英镑,除了这20英镑留给自己花销外,其余的全部捐献,这样的生活准则他一直坚持到逝世。自有职务、薪资开始起,虽然他每年都涨升薪资,从50英镑到100英镑最多时到1000英镑,但他一直只留给自己20英镑。

   约翰·卫斯理律己甚严、刻苦节俭,但他鼓励新大陆的人们大力发展工商业,尽自己所能去赢得财富、积累财富、扩大再生产,这完全超越了传统的观念。在人类的前现代时期,弥漫的是传统的消极财富观,中国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说,西方流行逃世的修道主义:认为财富是得救的障碍,人应该逃避钱财就像逃避魔鬼一样;贫穷能使人特别亲近上帝等。

   这些传统观念在人类步入现代社会后土崩瓦解。我去温州给一些企业家进行财富观讲座时,提到南宋时温州的一位哲学家叶适先生,他对待“义利之辩”观点非常进步,与朱熹等人的“理学”分庭抗礼,他主张“义利并举”、“通商惠工”和“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耳”。这些思想对温州一代商人的培育、对温州商业文明的塑造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那次讲座上,我重点讲了加尔文的积极财富观。加尔文认为“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而工商业等职业活动是我们在世界这个修道院中修道的方式。财富是一种考验,考验人能不能拥有财富而不改心中对生命信仰的坚守和顺服;考验人能不能在动机、赚取与使用上,将财富转化为高尚和具有永恒价值的事物。人可能在财富上堕落腐化,但也可以在它上得胜。人应该积极面对财富诱惑所具有的紧张性,在这条险路上虽然一不小心就可能堕落,但信仰的使命却是在这堕落的诱惑上向罪恶夸胜。

   当财富诱使人坑蒙拐骗、沉溺于罪恶的人生享乐之时,它在道德上方是邪恶的;但若财富意味着人履行责任、实践信仰,意味着战胜诱惑、富民益人,则它不仅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而且在信仰上具有永恒的价值。职业人士将自己在职场上的表现当作信仰的见证,确实有更高的心志为信仰赚钱,又若他将所赚来的钱用在有益他人和社会的事上,那么,他所从事的职业和背后的利润,就已经转化为永恒的事物了。

   实际上在当下,“尽力挣钱”是一个不必大力鼓吹就能被人效法的口号。倒是后面两句,对当代中国具有巨大的警示作用。我们知道,现代职业精神来源于新教伦理中的“天职观”,正是这种观念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天职观与禁欲主义是分不开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写道:“获利的欲望,对营利、金钱(并且是最大可能数额的金钱)的追求,这本身与资本主义并不相干。这样的欲望存在于并且一直存在于所有的人身上,侍者、车夫、艺术家、妓女、贪官、士兵、贵族、十字军战士、赌徒、乞丐均不例外。可以说,尘世中的一切国家、一切时代的所有的人,不管其实现这种欲望的客观可能性如何,全都具有这种欲望。在学习文化史的入门课中就应当告诉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这种素朴看法必须扔得一干二净。对财富的贪欲,根本就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不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倒不如说,资本主义更多地是对这种非理性欲望的一种抑制或至少是一种理性的缓解。”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天职观”弘扬的是“尽力省钱”的精神。不仅赚取财富是天职,消费财富也是天职,所以要把消费财富行为神圣化、圣洁化,绝不能用人的恶行来败坏它、玷污它。现代职业精神要求人克制禁欲、抵制诱惑、俭省节约、禁止对财富毫无约束的挥霍,而把财富运用在扩大再生产、用在有益社会的事情上。如此才能真正推动个人的成功和地区经济整体的发展。

   现实社会中,由于投机取巧、不法牟利成为并不少见的现象,使很多职业人士看不起自律节俭、正直理性等精神对财富的正面意义,我接触的很多公司雇员,一张口问的就是如何迅速发财、有无成功的捷径?而对自己每月的薪资一点儿也不珍视,觉得靠打工得来的这点钱是不可能发家致富的。一种脚踏实地、克制简朴的职业精神很难觅到。实际上,从英美资本主义的最初发展中,我们看到:任何无节制的享乐纵情、不受约束的挥霍花销,都会驱使人舍弃职守,堕落贫穷,不是纵欲和贪婪积累了财富,而是克制和禁欲增长了社会财富,兢兢业业、克勤克俭正是兴旺发达的征兆。正是这种与禁欲携手的职业精神,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缺乏和期待建立的工商文明内涵。

   “尽力挣钱、尽力省钱、尽力捐钱”是个整体,而最后一项是职业人士财富观的升华和终极目的。我在北京朝阳区认识一个海归的商人团体,成员来自北京建筑、网络、文化、医药、物流、花卉等各个行业。他们不断地进行一些社会捐助项目。位于北京清河的新世纪学校,是一个农民工子弟学校,有500多学生,但由于缺乏经费,一直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学生们在夏热冬冷的铁皮房中拥挤地上课,老师们的工资好几个月发不出来。这个海归商人团体知道消息后开始了积极的援助活动,组织海内外的职业人士去探访该校,让社会来关注该校,并在该校内外进行了几次捐款,给这个学校一定的补给。他们的行为为职业和财富提供了更加高尚的意义,让我们明白了职业、财富与永恒的爱的紧密关系。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 尽力挣钱、尽力省钱、尽力捐钱(2)


  现代职业精神兴起的美国建国时代,职业人士们非常乐于捐助,1831年,法国学者、《论美国的民主》作者托克维尔访问美国,发现:“如果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每个人都抢着去帮助伤员;如果大灾难突然降临某个家庭,上千个素昧平生的人会立刻打开自己的钱袋,小笔的但多不胜数的捐款源源流进,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是天职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去南方一些地区,当地人一见面就说:“我们这里虽然经济比较发达,但是文化很落后,很多人没文化。”我说:“这种局面只要一代人就可以改观,你们不要拿钱去盖祖坟、包二奶、三奶,而多盖一些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研机构,闻名世界的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都是在民众捐献的公共机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只有现代职业观才能带动一个地区文明的进步。

   企业不仅是个盈利机构,它还是担当社会责任的公民,所以“企业公民”概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国内的很多企业给社会带来了环境污染、毒害消费者生命健康、侵犯劳动权利等恶劣效果,引发了众多导致冲突的恶性事件,没有担当正面的社会责任。摩托罗拉中国公司2004年给中国红十字会“心灵阳光工程”一大笔捐款,IBM在其公司将一年帮助多少残疾人就业作为公司的重大事件来描述。国外大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的美好形象应该让中国企业觉醒并效法。

   不仅企业要担当社会责任,雇员也要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一次青岛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潍坊御华包装公司的员工代表讲了一件小事:2004年秋天,工厂周围的麦地刚刚收割,不料突然刮起了台风,风雨交加,看着农田里的农民惊慌失措、悲伤无奈的表情时,工厂里面没有任务的员工纷纷自觉地冲到麦地里,帮助农民搬运粮食,经过两三个小时的搏斗和奋战,粮食基本上安全转移,员工们的全身却几乎都湿透了,但他们的心灵深处感到了欢欣和喜悦。他们的确在做着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不要认为,只有等到你有足够的家产和财富之后才有机会享受助人之乐,财富只是捐助的一部分,我们还可以用自己的时间、智慧和服务来援助他人。国外有一个年轻职员在街道散步时,突然看到一些衣衫褴褛、身上散发着难闻气味的人排着长队,等着进入一间煮汤的厨房。正当他准备加快脚步离开的时候,他向那间厨房里不经意地瞥了一眼,却发现里面全是像他一样的白领,他们正为等在门口的人做饭。他花了十几分钟了解到这是一个流浪者赈济所。于是从那天开始,他成为厨房中的一员,而且乐此不疲。他的同事曾拿此事来取笑,但当他们亲眼目睹了那个场面之后,也参与了进来。在一年的时间里,那间小小的厨房挤满了20多个曾经取笑过他的同事。

   我们也许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是可以从小事上付出大爱。你也可以在生活的社区和介入的公共场所做起,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帮助别人,让年轻人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知道作为一个文明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意识和行为。在我们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我们感到自己不再是那个只知道上班和赚钱的机器,而是与这个社区、这个城市、这个国家息息相关的共同体的成员。我们不再孤独,不再感到荒谬与无聊。我们感到生命的充实和完满。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 家庭第一,工作第二(1)


  家庭与职业的关系问题是职业观的重要构成部分,但也是多年来职业观教育忽视甚至漠视的问题。我国的企业老板,大多鼓励一种为工作而不顾家庭的献身精神,而雇员自己,也觉得敬业的标志之一就是一心扑在工作上,至于妻子、孩子以及整个家庭敷衍对待一下就可以了,他们遵循一种“工作第一,家庭第二”的职业观。

   我们看到在大城市中,离婚率居高不下。据2005年6月15日的《竞报》报道: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学专家唐灿发布的调研报告中指出,据2003年北京市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02年北京市的离婚总数为38 756对,当年户籍人口为11363万,粗离婚率达到682‰;当年的结婚对数为76 136对,由此计算离结率高达5090%。也就是说,这一年平均每天不到两对夫妻结婚就有一对夫妻离婚,北京市的离婚率已经成为全国最高。唐灿的这份报告还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离婚水平已超过邻国日本和韩国,与新加坡同属亚洲离婚率较高的国家。而据2005年8月2日的《北京晚报》报道: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琪介绍,目前国内城市离婚率居高不下,有关统计显示,城市离婚率是4∶1,城市中心地带达到3∶1的比率,就是说三四个家庭里就有一对夫妇离婚。

   通过这些报道,我们看到职业人士中的离婚现象何等普遍,有一段时间,人们互相见面,甚至把“你离了吗”作为口头禅。离婚不是儿戏,它对一个人心灵的伤害和生命的撞击是非常惨重的。至于白领中的大龄青年,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职业人士,大学毕业后一心扑在工作上,30多岁甚至40多岁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在我们周围,把家庭摆在工作上面的职业人士实在是凤毛麟角,因此就导致众多婚姻、家庭问题的出现。而家庭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情绪、影响了工作所要完成的人生真正价值——生命本身。

   上文提到的温州年轻企业家王均瑶,38岁就英年早逝。他除了每天工作将近18个小时应付均瑶集团内外事务外,还兼任12个社会职务。他留给自己及家人的时间太少,以至于没有时间去逛商场或娱乐,偶尔得以带孩子去必胜客排一小时队,就觉得是“找到了做人的乐趣”。这样一个成功人士,他的生命却如此的残缺不全、他的生活如此的失去平衡而且无序,他得不治之症也是必然而非偶然的。

   我有个朋友做过一个调查,说中美企业家如果同时出席宴会,美国企业家大多数是成双成对,而中国企业家大多数却是单身出席。原因何在,很多职业成功人士的家庭成问题:或者离了婚,或者在分居,或者包了二奶,家庭不再和睦,各自心猿意马,子女教育出现严重问题。扪心自问,要这样的“成功”有什么意义呢?因为它带来的是你家庭婚姻和整个生命的大失败。

   家庭是造物主给每个人安排的最重要的依靠团体,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原细胞,没有了这个细胞,整个社会肯定会陷入紊乱无序的状态。青年一代是最易受叛逆和反传统思想影响的人,但一个拥有成熟个性的人深知,那些否定家庭和一夫一妻制的言论和行为,完全违背了人性和社会的规律,只能将众多的人推入到孤苦无援、混乱颠倒的悖逆境地。在工作中,如果没有处理好家庭问题,那么你的整个生命就不完善和完整。你的工作状态、工作心态就会受到影响,“后院起火”,是最容易导致全军覆没的。

   在美国管理咨询大师肯尼斯·梅杰所著的《舵手》一书中,其中一章叫“杰克的可怕危机:价值观迷失的后果”。杰克是这家公司的COO,他认同并实践着公司的大多数价值观,但他对“一些同样重要的价值观熟视无睹,比如,家庭”。杰克在书中说道:“我已经陷于个人的投资和交易之中,忙于经营一些‘大概念’的启动投资。晚上几乎不回家。我在家时,也一直在电脑上工作到凌晨。结果,我不仅一直迟迟才到办公室,而且我不知道我的孩子们最近如何。都记不起来上一次和妻子琳恩的亲密谈话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更记不起来何时曾和她度过一次浪漫之夜。”

   如此的状态,使杰克的妻子在他准备改正的时候却提出了离婚。他后悔不迭,工作和生活连同整个生命遭受到严重的挫折,再也没有精神和能力担当COO的职责了。在我以前工作过的一个IT公司,有个部门经理非常主张“一夫多妻制”,而且也积极实践、天天忙着拈花惹草。虽然他的家庭由于妻子的温顺还算稳定,但他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每天迟迟上班、工作时心不在焉,甚至精神恍惚。最后由于不能胜任工作,他悄悄地离开了公司。

   与这些职业人士相反的,是我见过的很多美国商人。跟他们见面相互介绍后不久,他们总是拿出钱包里的照片给我看,这是他们家庭的合影或者是他与妻子的照片、孩子们的照片,他们总是热情地介绍家庭成员,对家庭成员的爱流露无遗。一次、两次我并没有在意美国商人们的举动,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这样拿出照片来的时候,我才开始感到在他们的商业文化中,对家庭的推崇达到了无以复加的重要地位。而我们的职业人士中有几个在自己的钱包里放了家庭成员的照片,而且准备与刚认识的人热情介绍呢?说不定钱包里放的是自己崇拜的偶像明星照片呢!

   无论何国,演艺界可能是一个最不重视家庭的职业圈,这里充满了红杏出墙、朝秦暮楚的诽闻、桃色事件。但曾经被列为全球收入最高的男演员、以自演自导的《勇敢的心》赢得五项奥斯卡大奖、以执导《受难》一片在全球狂收61亿美元的美国明星梅尔·吉布森,却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名人。他英俊、富有、举世闻名、有数十万的影迷追求他,但他对已和他结婚14年的妻子罗宾忠贞不二,从未有绯闻传出。罗宾与他共生育了7个子女,他非常热爱妻子和孩子们,花大量的时间与家人一起生活、度假。有一次,他甚至表示会像他主演的《爱国者》中的主角那样“为家人的安全而不惜付出任何代价”。这就是职业人士的表率,也是在职业中坚守生命信仰的典范。

   家庭是实现每个人生命信仰的最根本基地,是体现永恒的爱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生命的基础训练营。如果确认工作是人实现生命信仰的一种方式的话,那么家庭就必须置于在工作之上。英特尔副总裁、首席CTO帕特·基辛格是非常热爱家庭的职业人士,他始终将家庭放在工作之上,但也因此遇到了不少问题,他在探讨如何平衡信仰、家庭、工作的书《平衡的智慧》中写道:“很多时候,在工作和家庭方面取得平衡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有时这些压力来自于你对业绩或成功的渴望,有时则来自于上司或公司,公司要求你更上一层楼,加班工作,或者放弃陪伴家人的承诺。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 家庭第一,工作第二(2)


  几年前,我负责一个计划在纽约市个人电脑展览上推出的项目。展览通常在6月中旬举办,恰好是孩子们刚刚放暑假的时候。很不幸的是,在展览和产品推出日期排定之前,我们全家已经决定好在孩子们放假前两周一起度年假。我们制定了很多个计划,如果要变动不但很难,也会让家人失望。工作和家庭间的巨大冲突就这样悄然而至。

   更糟糕的是,这对英特尔公司来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项目。总裁安迪·格罗夫本人也对它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无论如何,我要坚守自己排定的优先顺序,所以决定按计划和家人度假。我安排其他合适人选在我度假期间负责推出这个项目。

   安迪得知我的计划后非常失望,在公开和私下的很多场合都表示了不满。如果你见过安迪,就会知道他的不满是多么强烈!我失宠了,大家都心知肚明。更糟的是,新产品系列的推出不够完美,公司一位最重要的客户对此不大满意。这个失误,再加上我的优先次序安排成为罪魁祸首,使我的办公室一夜之间变得像西伯利亚一样无人问津。

   显然,这部分要归咎于我没能把每件事情安排妥当。但从根本上说,我还是坚定地把家庭放在了工作之上。回顾这段往事,除了要做好更妥善的安排,我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会选择电话会议,而不是乘飞机前往某个地方参加面对面的会议。还会安排其他经理替我出席。有时候,我不会为某个项目加班到很晚。通常在我开车回家后的前20分钟也不会接电话。我婉言谢绝了无数次业余时间的娱乐和社交邀请,对可能让我高升的新项目说不。

   冲突总会降临,风暴在所难免。但是,如果你能树立一个勤奋工作并且出色的员工形象,就能顺利渡过这些难关……不懈地坚持努力工作,认真做一名好员工,会有助于你声誉鹊起。把它当作在雇主那里开的一个无形的、具有长期价值的银行户头……比如,多年来你都是公司的高级员工,为公司做出了极大贡献,道德准则从不动摇,对公司始终如一,慢慢地积累出难得的美誉。然后,我上面列举的休假和工作的冲突就出现了。公司也许对你在这个特定时刻做出的权衡和决定很不满意,但仍会根据你的一贯表现来考虑这件事。你那份宝贵的无形账户就能弥合你‘透支’的不足……
个人电脑展览的那次工作和家庭冲突之后,我还遇到过两次。再度面临着陪伴家人度假与努力工作之间的艰难抉择。其中一次,我的度假计划可以调整,而想尽办法也找不到能替找工作承诺的理由。由于度假计划比较灵活,我就少休息一天,回来完成我对工作的承诺。

   另一次,家庭计划已经确定,我也再一次决定恪守承诺。这次冲突不像个人电脑展览那次一样明显,但我仍然严守优先次序,以家庭为上。

   我建议大家不要死守教条走向任何一个极端,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应用这些原则。有时,该做何种选择很明显;有时,判断到底能不能恪守对家人的承诺极为艰难,尽管并非毫无可能。”这就是美国最优秀的职业人士关于工作与家庭的价值观。国内员工看了会感到匪夷所思、老板看了是不是有点儿不舒服。但如果将眼光放长远,领会到工作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生命信仰,领会到企业的持续发展依靠的是具有丰富生命的人,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个新的职业观诞生,这是一个重视家庭也就是重视生命的和谐和根基的职业观,它由于更加符合人性所以成为了现代职业精神必不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了推进一个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 训练与问答


  练习题
要极度重视家人共处时间的价值。以下是帕特·基辛格先生用以增进家庭关系品质的一些特定方法。

   1公开向家人表达爱意,坚持每天对妻子或孩子说一句“我爱你”或“我喜欢你”。

   2加强沟通。当家庭成员需要倾吐时,必须随时奉陪。定期拨出和孩子一对一沟通的时间,尤其是在比较大的家庭里。

   3尽可能一起用餐,并在进餐时展开对话。一起度假,尽可能以孩子为度假活动的中心。

   4参加孩子在学校的表演和音乐会,拜访他们的老师。为你孩子参加的运动项目加油。当父母出现在足球场上——或是忙到无法出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言而喻。

   5限制电视观赏。只要看电视,全家就一起看。

   6每周末花半天时间全家去游玩,最要紧的就是全家共度美好时光。

   问答题
1在未来半年中,你对生命和健康打算做哪些投资?

   2在未来半年中,你对家庭和儿女有哪些投资?

   3如何把配偶放在比孩子和工作更重要的位置上?

   4真的需要和配偶定期约会吗?为什么?

   5在每周的例行活动安排中,你怎样把家庭放在前面?

   6你不在的时候,配偶怎样照顾孩子?

   7如果配偶工作异常繁忙、经常不在家、不去陪伴家人,而且不愿根据你的建议调整自己各项事务的优先顺序,你该怎么办?

   8工作和家庭发生冲突时,你如何信守对工作的承诺?

   9工作非常紧张,近期的日程已经确定——很难取悦家人和朋友时,你如何继续有效工作?





  
《新职业观》 第三部分 后记


  工作不是重负,工作是充满喜乐的游戏、实现人生价值的礼物,甚至是尽情抒发情感的艺术活动——这样一种美好的职业观念是每个职业人士都求之不得的。实际上,只要我们不去舍本逐末、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单为身外之物而耗尽生命本身时,我们就有可能获得这样一种职业观。

   这种职业观可以说是新的,也可以说是永恒的,它体现了人类对生命过程的意义的思考。在“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现在要做什么?”的问题当中,新职业观回答的就是我们“现在要做什么?”的问题。人生短暂而有限,而其中职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如何从人生意义的高度来把握职业观,如何从生命信仰的高度来认识职业对个体的意义,确实是关系到我们生命本身、存在本身的大问题。

   新职业观是以每个个体的生命信仰为基石的职业观,它谋求生命信仰的实现与工作完全融为一体,它使我们每个人能在工作中体验到爱、美、快乐、意义与永恒。在这样一种职业精神的关照下,人才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否则就像划过天空的流星、就像去而不返的轻风,到头来仍是虚无与荒谬。也只有将工作与生命信仰紧紧联系起来的新职业观,才能既满足每个职业人士的生命渴求,也能推动企业、地区、国家的兴旺发达、文明进步。

   最后,我要感谢为促成该书出版而热情相助的众多师长、朋友,正是他们的力量与爱,才给我坚定的意志坚持写完最后一个字。在此,特别感谢赵晓先生、时大鲲先生、李仲同先生对我的巨大支持和帮助。另外,感谢美国的约翰·贝克特先生、奥斯·葛尼斯先生和国内的爱新觉罗·宝珣先生、北京大学田玲副教授、哈尔滨骏鹰投资公司、信诺立信息技术公司、北京天懿维道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巨大帮助。最后,感谢我的妻子、公司成员和其他没有提到名字的帮助者,一切光荣和成功都应该由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曼德
2006年1月




上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