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普工最新招聘信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财务综合』-房地产会计论坛 - Powered by PH...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47:39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J ? mR2h
--上-- 6kS`:P]pc
Ms4Bd +:h
一、内部控制概念 }atGL?#f
二、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 lN$S])el
三、内控的内容 1K_Tss%.
四、内控建设方法 5+{q,
第一节  内控的概念 \x, qjcfs
_=t1sZS
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内部控制还应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2009年度中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W;PM
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Zd~{#|v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时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益合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L~D?]kP`?
(一)控制 Je ^K=R6
什么是内控思想?过去强调的是牵制,比如,会计不能兼任出纳。过去强调的是会计控制。 p,r=a1X
现在,不是会计控制,而是风险为导向的控制,强调的是企业的管理层角度的管理控制,而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duj&rhBo
(二)管理 L?*J=q&VY
1.企业方面 y<5Y^y;GB"
作为股东投资者,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而作为投资者,要求投资获得收益,终极目的就是获得利润。因此在加强企业管理和运作中,会在方方面面有内控的思想的覆盖和渗透。 OL$QF%B
内部控制不是牵制,不是会计内控。 PpVD#Z$]
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内控的理想状态是无需内控就可以遵守规章制度。 aVDCVRpf
内控是一种管理,是对风险的管理。 c1'6gF*u&
风险无处不再,国际风险,国家风险,政府风险,企业风险,家庭个人风险,无处不在。 FF}d^{8
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可能来自业务经营、合规、运营或财务方面,内部控制应当为企业的有效运营提供辅助条件,使企业有能力对最爱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作出反应。 nv+@v]b2
2.事业方面 YbnJ 
在事业单位,机关财务部门作为内控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 V&sAJ"Do
(三)流程 adNx=$ \0
内控是控制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全员的参与,上到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下到各级员工,都需要参与进来。 x?%jsF:y
通过内控要实现的目标 l MjZ=*:Wd
1.企业的经营要合法合规 gu!d t
2.企业资产要安全完整 |j'5$kz*
3.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要真实可靠完整 >uM9, ]-9
4.通过内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 >HgYS 1
从管理要效益。 S$~'7YE|s`
从产品要效益,从营销要效益,从管理要效益(从政府要效益) 2eIV@k2A}
5.促成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a-)!']g!T
(四)合理保证 MSBrC 9*
内部控制是一种合理保证,但它也存在局限性,因此不是一种绝对保证 dh2vI/R6J>
1.在一个企业的不同岗位之间要有内部控制措施,  MOgT
如:签订合同VS管理合同,会计VS出纳,但这种岗位间的内控措施无法防止由于人员的串通导致的内控实效 RP b 02
2.内控是一个管理制度 Yti= &,2}
管理是一个由上到下的管理,而管理者的控制相对较弱,同时管理者自己的情况也会决定管理制度的实施。 M~2tZQk
只需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Hg)b;8UV3
3.大型或小型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时,均可能存在资源受限的问题。 [7l8<[ 'N
第二节 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 C./[N,f
TOiEG?a-
一、我国内控建设的理论方面 :iz/lj[J
我国有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还比较到位,但总体上,我国企业的内控还比较薄弱。 I_?o~E)4g
1995年,财政部,《会计法》,单位应该“加强内部会计监督”。 rbK y>lu?y
2001年,财政部,陆续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包括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担保、对外投资等六个具体控制规范。 Q3w2dZM=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Qva%!`_
2005年,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8fH#tT"l*
…………(未完待续) WN93h9xC
2006年,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 c(Hom'
2006年,1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个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2zsn#\
2008年6月28日,五部委(没有国资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iO5vG7u>
二、实务工作的情况 "Z-JY~\C
美国的安然、世通、朗讯等公司相继爆出丑闻 "A^O<*美国立即出台《萨班斯法案》最重要的,404条款 VeH_YcaH
1.公司的CEO/CFO应当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保证,并向股东出示披露 S:-b4)$ (
2.审计师要确保审计的真实有效 |:0)9
我国上市公司(含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其相继爆出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都与管理不善、内控缺失直接相关。 9+f/h?>
三、内控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U{P#u 2*
1.领导观念不能及时转变,而不是标准无法建立 #qG_.>j(`i
很多领导者认为内控是一种束缚,而不愿意搞内控。企业经不起折腾,财务准则的变化等等,人员的落伍和淘汰  2. K
2.管理是否能够到位 ;hCzhvF`0
只有内控到位了,会计准则才能更容易实施到位。 fswK
这种管理制度,不仅仅要适用于一般的企业,还应当适用于事业单位。 yvCj\u.n(
/?zGnaiw
&xp@D)
5h~ 7:i
总则和附则 Y1U:x\T
O4XaR>9Vu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7章,共50条组成。其中核心内容就是内部控制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4o)ocEt
一、条款和结构 e_X.'gQ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总则和附则共有13条规定,概括起来主要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oHwCb$
(一)《基本规范》第1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立法依据。 O^Z)>Y5
(二)《基本规范》第2条、第50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和开始执行时间。 (tr=c^qQ
(三)《基本规范》第3、第4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ET1e
(四)《基本规范》第5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5要素。 7g \^z$
(五)《基本规范》第6条、第7条、第8条、第48条、第49条,明确了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同时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E Y3ts^
(六)《基本规范》第9条、第10条,明确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企业建立和实施的内部控制承担监督职责,并明确了企业需要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_Cg4Y8
二、新旧变化分析 ;^zl~[
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根据2006年1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确定的,与2001年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简称《基本规范(试行)》比较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变化: *"6H ]F
(一) 发文机构变化 S>9}}}
《基本规范(试行)》发文机构为财政部。《基本规范》为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文。 '8h8 p(iQF
(二)立法宗旨有所变化,法律依据进一步明确 fO*j_1Rn=
《基本规范(试行)》是仅仅针对内部会计控制而言,所以立法宗旨为促进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基本规范》是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而言的,所以立法宗旨企业内部控制整体出发,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X4kZ6U《基本规范(试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基本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 hbk?Q-:U
(三)适用范围变化 9lE| Bzj
《基本规范(试行)》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 \oXnj-M?
《基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V l:";[U
(四)定义和目标不同 y'{Dx<\w
《基本规范(试行)》中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O!,:-q@
《基本规范(试行)》中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
czx1098 2009-11-28 17:10
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同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Eo?`
《基本规范》中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6V- Cc|G
(五)承担内部控制责任者的变化 ]:uZ_}V
《基本规范(试行)》中,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n4e$\T6
《基本规范》中,董事会负责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Sp/s
(六)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原则的变化 (A6Z@ S
《基本规范(试行)》中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的6个基本原则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c+nx/MF
《基本规范》中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为: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8 Cr `~d*
(七)内容和要素的变化 D .; UL
《基本规范(试行)》中将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划分为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将其作为应用指引的内容划分为22个方面,在基本规范中并未提及,而是从内部控制的5个组成要素方面进行了说明,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n(八)结构的变化 -a6V3 __;
《基本规范(试行)》中单独作为一章中说明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在《基本规范》中作为5个要素之一的控制活动中的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具体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sk2B &/`
《基本规范(试行)》中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基本规范》中控制活动的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j#A@\ +G^
(九)监督权限的提高 >dX@U;q'
《基本规范(试行)》中承担监督检查职责的机构是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SJx5Kux-
《基本规范》中承担监督检查职责的是国务院有关部门。 /5v 5g;/
(十)中介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要求的变化 =v{An'w
《基本规范(试行)》中提出企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或相关的专业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评价,并对重大缺陷提出书面报告。 gi@pN1>V+
《基本规范》中明确接受委托的中介机构为会计师事务所,并要求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必须同时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鉴证报告。 Y6GbSS
三、重点条款解读 j7tPe; 
(一)《基本规范》适用的范围 V x+Mcq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2条规定:“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aNd$S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sg uaApG"
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M2\hm`Y`
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归纳为5个方面: _q_![bC[
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M^n6}^
2.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资产安全完整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单位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应当为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 z3.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afFeV}:D
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要求单位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的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营运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3%gpkY9
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z8D@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实施体系 Jk">;
基本规范提出,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5项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同时规定了内部控制的实施体系: 2`8-LmMk
(1)以法制为推动。 (^T C6_Ef
(2)以企业实施为主体。 :W/.W/{n
(3)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为推动企业有效实施内控规范,政府有关部门应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应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内部控制审核报告。 CNW8PtCm
(四)内部控制的要素 jXoN`Qx<
借鉴COSO框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的要素归纳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大方面。 \`MB,AH$f
(五)内部控制的执行 ,kQ6inLD
从实践看,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上存在很多问题,而制度的执行力更值得关注,制度设计缺位和执行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需要重视和着力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为此需要: d'<17#N1+p
1.提高制度的透明度。一要探索更容易被员工理解、更加透明的制度表现形式,尤其是善于使用流程图和控制表的表达方式;二是要借助网络等平台,增加制度在制定和宣传上的透明度;三是做好制度的讲解辅导工作,使员工能够理解制度和制度执行的重要性。 [ x l F@)
2.强化制度执行力的考核。企业应将制度执行力纳入企业内部绩效考核体系。 s2$G#W"[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8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关键在于考核指标的设计。 JY|ouQ
3.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9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具体要求,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R@u"
政府监督检查的必要性 .0.}Z^Iz
(1)内部控制的固有缺陷 B'c] )!C
内部控制只能“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即企业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受制于制度本身的固有缺陷。 N,g]yh
(2)企业内部监督的局限性 ss;^{ 71
目前有很多企业主要依靠内部审计部门来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M]]' uke
政府监督检查的开展 YbDWZ,1
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的企业包括: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未上市)、上市公司、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等。就目前而言,首先重点监督商业银行及证券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如垄断性公司)、上市公司、欠大量银行贷款的民营、私营企业。 ''2<0(4'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X&Al
(1)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 RH}-U, p
(2)协调运作国家监督方式,使其形成监督合力。 e8i03*-F
(3)监督检查结束后,还应对有关单位的整改情况予以重点关注。  #7?-@ac
4.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促进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十条规定:“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应当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 xAca=+m%WG
(1)内部控制鉴证是一项专门鉴证业务 s-,$wv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期间都要考虑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如果不准备审计某些领域,则无须确定这些领域的控制风险水平。而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鉴证业务则是一项专门鉴证业务,应当事先与委托人就内部控制鉴证范围达成一致意见。凡是业务约定书确定的内部控制鉴证范围,注册会计师都要进行鉴证。 V~,z22%NP;
(2)内部控制鉴证的范围限于特定日期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 "hX~U#J6
通常,注册会计师对特定日期的内部控制进行鉴证。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某特定期间的内部控制进行鉴证,应对该期间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并对该期间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鉴证意见,出具长式鉴证报告。 BK<7,W
(3)被鉴证单位管理层应当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书面认定 TK]m@eka
被鉴证单位管理层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书面认定,其作用类似于财务报表,它用于明确被鉴证单位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持其有效性的责任。 )9XB10@I&Wm}T-
B9"u 0ij"h
czx1098 2009-11-28 17:10
内部控制要素解读 )c'WNXr
重要条款解读 ~#%J"\;d
一、内部环境 rNIPf,djl
内部环境处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之首。内部环境包含组织基调,具体内容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Ahfm*#}h
内部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分析 GzRYA?
1.治理结构(是源头的问题,一开始就要把它做好) E[ai]P(F7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1条明确了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决定公司内部决策过程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办法,主要作用在于协调公司内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克服或减少代理成本。 1p(s=6~V
2.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0Ah)v%
我国相关法规反映出董事会在公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承担责任,其中处于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掌握着不同的控制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相邻层级之间存在着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 Uk2L FXX
3.内部审计 |#P|p3E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5条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U#1Iu'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范围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检查。内部审计主要具有监督、评价、控制和服务4种职能。其作用主要是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防护性作用是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发现那些不利于本企业目标实现的环节和方面,防止给企业造成不良后果。建设性作用是通过对审查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方案,从而协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最好的方式实现组织的目标。 tp "XC
4.人力资源政策(良好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不竭的源泉) s6:1rH
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还能确保执行企业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6条规定,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N=&5t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取决于员工素质的合格程度。因为任何内部控制制度的成效取决于其设计水平和高素质的人员的贯彻执行。因此,员工素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员工素质控制包括企业在招聘、培训、考核、晋升与奖励等方面对员工素质的控制。 6zGTy)I5m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7条规定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员工素质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员工的素质控制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则是保证和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的重要方式。培训原则主要有激励、因材施教、实践、明确目标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等原则。当然培训完成后,培训评估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即依据培训目标、应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来评价培训的效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知道培训是否达到了目的。 c{ I"x]x
5.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的建立) NZm%g[z~%
企业文化是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包含四个要素: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这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企业文化的完整体系。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8条明确了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5^>ZOo
6.法律环境 |$o?tq?
企业如果不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不能充分认识到法律风险的存在,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轻则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重则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9条规定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eVv1&E$
二、风险评估 h(.?6F1[w
辨认风险,经营风险,决策过程方面(目标导向下的风险评估) 1< "yuGnr
风险评估是组织辨认和分析与目标实现有关的风险的过程。风险评估提供了控制风险的基础。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过程必须判明企业完成既定目标存在的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分析各种风险的类型和程度。此处的风险评估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了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即设置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9EQ|$l
(一)设置目标 '0X~%Sc"*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21条规定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所以企业只有根据设定的风险承受度,才能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9J\f0d(
(二)风险识别 Q Gx_on"E
风险识别实际上是收集有关损失原因、危险因素及其损失暴露等方面信息的过程。风险识别作为风险评估过程的重要环节,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存在哪些风险,哪些风险应予以考虑,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些风险所引起的后果及严重程度如何,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哪些等。而其中企业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更应当关注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有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bQZZ}=W
企业的内部风险因素主要有:①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②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③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④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⑤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Bzo[%bG_
企业的外部风险因素主要有:①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②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③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④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⑤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v,K}UBCiaH
(三)风险分析 D8ob>4C\
通过识别出的风险,我们应对其进行分析。为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24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2+]Y3z
(四)风险应对 *a@MwRy\pM
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就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企业风险应对策略有四种基本类型: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受。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26条规定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c8/x6u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这是控制风险的一种最彻底、最有力的措施,它与其他的控制风险方法不同,是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将所有风险因素完全消除,从而彻底排除某一特定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措施,因为选择这一策略也就放弃了可能从风险中获得的收益。 XFBA9> =R|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这是风险管理中最积极主动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处理方法,包括两类措施: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 }_ T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其主要措施包括业务分包、保险、出售、开脱责任合同以及合同中的转移责任条款5种。 7j4Hw=.m\
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这也是一种最普通、最省事的风险应对策略。 (q*.*|y
风险应对的四种策略是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制定的,风险规避策略在采用其他任何风险应对措施都不能将风险降低到企业风险承受度以内的情况下适用;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策略则是通过相关措施,使企业的剩余风险与企业的风险承受度相一致;风险承受则意味着风险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企业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27条规定了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B}wP=~-wPY
三、控制活动 aU,K
对评估的风险去应对,应对风险的措施。不要仅仅是认为会计方面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f5~Vy>L&R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28条明确了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U*XR2m`
(一)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sZ:NNOD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29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所以企业进行组织规划,首先是要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 ^'.iUzZ#
如果担任不相容职务的职工之间相互串通勾结,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就失去作用了。但如果企业没有适当的职务分离,则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更大。 &a6.P\]1
(二)授权审批控制 c4JEpf6
czx1098 2009-11-28 17:1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30条的规定,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9nAn K*y
授权按照其形式可分为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对非经常经济行为进行专门研究后作出的授权。与常规授权不同,特别授权的对象是某些例外的经济业务,只涉及特定的经济业务处理的具体条件及有关具体人员。 ^cJt@]iT>
(三)会计系统控制 ;\6EQ kl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31条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会计系统是为确认、汇总、分析、分类、记录和报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并保持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各种会计记录手段、会计政策、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报告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的总称。所以很有必要对会计系统进行相关的控制。 kh#a"a%0
(四)财产保护控制 W4 (H]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32条明确了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这里所述的财产主要包括企业的现金、存货以及固定资产等。它们在企业资产总额中的比重较大,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基础,因此企业应加强实物资产的保管控制,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所以就应建立安全、科学的保管制度、限制接近控制、人员牵制控制以及定期盘点、进行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 G4PEXUB8
(五)预算控制 WI}S w`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33条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所以企业通过预算控制,使得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各责任单位的约束条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一般来说,企业全面预算体系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 5`;)a#9
(六)运营分析控制 kMy]rd v
开展运营活动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把握企业经营是否向着预算规定的目标值发展,一旦发生偏差和问题就能找出问题所在,并根据新的情况解决问题或修正预算。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仅依靠安全生产、扩大销售等手段,还依靠对运营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34条规定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控制,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Q?(;uK
(七)绩效考评控制 rgRXQ[V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35条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所以说绩效考评是一个过程,即首先明确企业要做什么(目标和计划),然后找到衡量工作做得好坏的标准进行监测,发现做得好的,进行奖励,使其继续保持或者做得更好,能够完成更高的目标。另外对发现不好的地方,通过分析找到问题所在,进行改正,使得工作做得更好。该过程就是绩效考评过程。 1xtcbv<=@
8y5ok&W<
四、信息与沟通 6rZ>.C{9
信息与沟通涵盖在整个过程当中。如流程的设计,如何进行合理的安排,才能达到设计的合理。 ~@Hzhi t
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加工、整理决策所需的信息是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38条明确了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这里所提到的信息是影响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监督等方面的信息。沟通是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是组织中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组织结构的核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没有信息交流就没有组织。因此信息的沟通是组织稳定的基础,对一个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m1aC9 mVC
(一)信息搜集 TiDoNIy
企业在进行信息搜集时应明确搜集的内容、方式等,所以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39条规定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因为不同企业需要的信息存在差异,各企业对每类信息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以及成本效益原则,选择使用适合的方式搜集有价值的信息。 >'|= ?BQ
(二)信息传递 { (+I6; d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40条规定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督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所以信息传递对于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信息传递中往往因为管理者对信息传递的认识不够或传递方式的问题,使得信息传递中存在一些问题,常见的有准确性问题、完整性问题、及时性问题和安全性等问题,所以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就应该加强信息传递过程的监督与复核、加强信息传递者和使用者的知识储备、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改进以及信息传递与企业文化的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f\ )m2d
(三)信息共享 *wrL7At
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实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搜集、核对、整合、传递的过程,并且通过反馈机制改进信息的搜集、处理和传递,从而形成一个灵敏的信息沟通机制,促进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信息系统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的增加,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的需求无疑会持续增加,所以企业应当提高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建设和完善自身的信息系统。同时,信息系统又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为了使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机构之间充分流动,企业就必须依赖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共享的平台。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41条明确了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_T,(]
(四)反舞弊机制、举报人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 xc`7D,A-E
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可以对防范以及及时发现舞弊行为起到很好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42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①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②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③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④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ATx.iS
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43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举报投诉制度是企业内部建立的、旨在鼓励员工对企业内部涉及内部控制方面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以匿名或明示的方式进行举报、投诉,并由专门机构对举报内容进行调查处理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方法。该制度属于内部控制框架中的信息与沟通要素,具有预防、制止和揭露组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证企业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功能。 "I+%m8I}
五、内部监督 %X=.gvC \G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发现内控缺陷,改善内控体系,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施行的有效性;是外部监管的有力支撑;可以减少代理成本,保障股东的利益。为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5条第5款规定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Fn3YVcB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44条规定,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Wo_V T
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 s8Wq27dw;
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5g[>Dwy0
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所以一般来说,风险水平较高并且重要的控制,对其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的频率应较高。当然,如果企业的日常监督能够有效地起到监督效果,可以减少专项监督的频率。 )#|wB'5w0
(二)内部控制评价 Ihd5 RL"
之所以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就是为了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严格落实各项控制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提供保障;增强企业业务、财务和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企业各项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所以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46条中明确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以便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e6kNjdm
年度评价 6M33]L^,
公司的董事会要进行自我评价。并请事务所完成审核。 o' \8H{
mtwKl != v
v3h(jIkQ
 -0-x;[
TE' tE Y4
zFl>Lo@e
44*a(q
- #/y*`[s
@ [/0 ~
(&i*`"57
czx1098 2009-11-28 17:11
内部控制设计与评价 >Q\YX8EFV
概述 |7 py;U:
领导要重视 [Q ra[-i
通过ERP系统等,把内控理念固化在流程中。 4\8%c.Ud
领导重视,领导要负责 uIHUrg 
第一节 内部控制设计 H!C0(91z
一、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 2{-U'TXx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Uw{Y) l>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h#?^LeEJ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itPb}3v<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B]Fe"2(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w" <t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sylv4D!
二、内部控制设计的程序 \fK`E"e~N
(一)对单位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能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COF59a;
(二)按照系统理论和方法的要求划分单位内部机构。 Gz0~ z0{A
(三)确定所属信息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y>0?7S
(四)形成内部控制的文本规定。 QNU6`u#4
三、内部控制措施 ya dEe
(一)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J|1 3o,3!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对于不相容的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就容易发生舞弊等行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单位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O?/-0P5
(二)授权审批控制 naij/~T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授权审批形式通常有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常规授权是指单位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用以规范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其时效性一般较长。特别授权是指单位对办理例外的、非常规性交易事件的权力、条件和责任的应急性授权。单位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明确: 8`F .POl
1.授权审批的范围; 9m #| &c
2.授权审批的层次; P@1 \]^$&
3.授权审批的程序; ;73Ib>n]
4.授权审批的责任。 Kgo7T[T
单位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算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意见。 As1RmA
(三)会计系统控制 * ;/o=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等决策的信息。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而进行的控制。其内容主要包括: W" fb3 6
1.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设置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的单位,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U&2.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 E=I_X}\D
3.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 va~GDuOaWh
4.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 6v 6{p
5.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 SP1 +O
6.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 uIsyt<_
7.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 `RA z-r\
8.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 X:WNE 1
9.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编制、报送、保管财务报告。 9\K @5
(四)财产保护控制 )>)W6V
财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 L ~3j! f
1.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关键是要妥善保管涉及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 Z ;!
2.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它是指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 HU47z/_
3.限制接近。它是指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资产。限制接近包括限制对资产本身的接触和通过文件批准方式对资产使用或分配的间接接触。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 l)$y=x/xg
(五)预算控制 1f s NbB
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单位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不论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其决策权都应落实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由这一权威层次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预算确定后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等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预算控制的主要环节有: 2V6Dx8o
1.确定预算的项目、标准和程序; :*scb7
2.编制和审定预算; -e,ldN(3
3.预算指标的下达和责任人的落实; s.q[c#zP
4.预算执行的授权; =c@JB(]X
5.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 }vN^/6U0
6.预算差异的分析和调整; tI [L'
7.预算业绩的考核和奖惩。 ]232AoaSEh
(六)运营分析控制 9J0ZR^9z&
运营分析控制要求单位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管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融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N[*du}\
(七)绩效考评控制 [`G$7MGQ
绩效考评控制要求单位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和辞退等的依据。 :_R`M[
此外,常用的控制方法还有:内部报告控制、复核控制、人员素质控制等。 |"`\"# &f
四、有关各方面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作用 yo6Y2Qx
(一)董事会 ]if{0F! u#
董事会是公司的常设权力机构,向股东大会负责,实行集体领导,是股份公司的权力机构和领导管理、经营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闭会期间行使股东大会职权的权力机构。对外是公司进行经济活动的全权代表,对内是公司的组织、管理的领导机构。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出的董事组成。董事一般由本公司的股东担任,也有的国家允许有管理专长的专家担任董事,以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rTS}|h
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职责表现为:科学选择恰当的管理层并对其进行监督;清晰了解管理层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范围;知道并同意单位的最大风险承受能力;及时知悉最重大的风险以及管理层是否恰当地予以应对。董事会负责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y"8 ZRk
(二)审计委员会 J`J%pYvwl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审核及监督外部审计机构是否独立客观及审计程序是否有效;就外部审计机构提供非审计服务制定政策并执行;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审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重大关联交易进行审计。 EsI~0iKH1
审计委员会的主要目标是督促提供有效的财务报告,并控制、识别与管理许多因素对公司财务状况带来的风险。公司面临的风险涉及竞争、环境、财务、法律、运营、监管、战略与技术等方面。审计委员会本身无法监管所有这些风险,应该由各方(包括董事会其他委员会)共同合作。 #6m1qz
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XhfjUbps$
(三)管理层 NE11_ h0
管理层直接对一个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负责。总经理在内部控制中承担重要责任,其职责包括:为高级管理人员提供领导和指引;定期与主要职能部门(营销、生产、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会谈,以便对他们的职责,包括他们如何管理风险等进行核查。管理层负责组织领导单位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c+H"P
(四)风险管理部门 yxt3'RS
风险管理部门及其人员的职责包括:建立风险管理政策;确定各业务单元对于风险管理的权力和义务;提高整个单位的风险管理能力;指导风险管理与其他经营计划和管理活动的整合;建立一套通用的风险管理语言;帮助管理人员制订风险管理报告规程;向董事会或管理层等报告单位风险管理进展和暴露的问题。 ae.F>X%
(五)财务部门 [iy0^D
单位的财务活动应当贯穿单位经营管理全过程。财务部门负责人在制定目标、确定战略、分析风险和作出管理等决策时应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管理层应当赋予财务部门及其负责人参与决策的权力,并支持其关注经营管理的更广范畴,局限财务负责人的关注领域和知悉范
czx1098 2009-11-28 17:12
围,会削弱、制约单位的管理能力。 mbo{7@BRt
(六)内部审计部门 aJl@*z
内部审计部门及其人员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单位应当授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力以确保其审计职责的履行;对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应当慎重;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与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应保持畅通沟通;应当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追查异常情况的权力和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的权力。 ;o{(!,h
(七)单位员工 !I=yok>bK
所有员工都在实现内部控制中承担相应职责并发挥积极作用。管理层应当重视员工的作用,并为员工反映诉求提供信息通道。 M6H;giam
第二节 内部控制制度评价 LJvJc>xz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yR5Z,Y%"F)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合法合规目标等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的实现进行评价。 P ]=D{k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FT"M$(一)风险导向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来确定需要评价的重点业务单元、重要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 ~^AQW)
(二)一致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采用统一可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保证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t$4z({w
(三)公允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事实为依据,评价结果应当有适当的证据支持。 grVowO`jQ
(四)独立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的确定及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应当保持相应的独立性。 `[0fL)Q\$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适当的成本实现科学有效的评价。 7_pD0l
企业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领导本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监事会对董事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进行监督。企业可以授权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评价机构。 k/b{Z@f
一、内部控制评价内容 20]e&EQfZ
(一)企业应当对与实现整体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进行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P=eFf,6
1.单位组织结构中的职责分工的健全状况。 f!s"&P 12
2.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措施是否健全、规范,是否与单位内部的组织管理相吻合。 9eNtWlTH4
3.各项工作中的业务处理与记录程序是否规范、经济,其执行是否有效。 k&sf-\!Q
4.各项业务工作中的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核对、报告等手续是否完备。 Q; `KY+DtG
5.各岗位的职权划分是否符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其职权履行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Z6;'Q
6.是否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 9;8&Qa
7.关键控制点是否均有必要的控制措施,其措施是否有效执行。 JAT0?NXd
8.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中受管理层的影响程度。 u04~TyQ: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的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是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 L 0t>W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应用指引的有关规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并以此为依据和标准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U6'K}A}
(二)企业集团对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应当至少涉及下列内容: iy-g$O:
1.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涵盖了企业层面的风险和所有重要的业务流程层面的风险。 -S zb_a5
2.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方法是否适当,内部控制建设的时间进度安排是否科学、阶段性工作要求是否合理。 a(Z7}9
3.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组织是否有效,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和授权是否合理。 tB bw%h
4.被评价单位是否开展内部控制自查并上报有关自查报告。 <$a.U]X
5.被评价单位是否建立有利于促进内部控制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和问题整改的机制。 u{DR?6Tu
6.被评价单位在评价期间是否出现过重大风险事故等。 D_HYr~Od:
二、内部控制评价程序 ;Mh<#M9}{
企业应当按照制定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活动、编制评价报告等程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 b^&$f[mz7d
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应当根据审批通过的评价方案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通过适当的方法收集、确认、分析相关信息,确定与实现整体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及细化控制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辨识与细化控制目标相对应的控制活动,然后针对控制活动进行必要的测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做出书面记录。 NB`DU~
(一)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构。 xQ?6T6EI
企业应根据单位的经营规模、机构设置、经营性质、制度状况等设置评价机构,并考虑以下原则: W jvD
1.能独立行使对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的权力。 z<%2 (%}&
2.具备与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相适应的胜任能力和权威性。 d)`M>4h\
3.与单位其他职能机构就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方面应是协调一致的,在工作中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JWLZ#FL
4.在效率上能够满足单位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督与评价所提出的有关要求。 Q: "MnIH
5.能够得到单位负责人的支持,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内部控制系统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 {k2 VR!+i!
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应当根据企业整体控制目标,制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明确评价目的、范围、组织、标准、方法、进度安排和费用预算等内容,报管理层和董事会审批。 KY a9QPb
(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调查。 #(!3.4"
通过审阅相关的规章制度、现场询问有关人员、实地观察等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的详细情况,并作出初步评价。 0cZR^<
(三)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 1BWqSl!
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确定应当遵循风险导向、自上而下的原则来确定需要评价的分支机构、重要业务单元、重点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重点是测定内部控制各个组成部分是否按规定的控制步骤、方法运行,测试各控制环节运行与其内容是否相符,检查各控制环节和控制点的内容、程序、方法等是否正常运行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情况等。 ViP#k9@ L
内部控制测试的方法主要包括: oS6Vzm*
1.个别访谈法。是指企业根据检查评价需要,对被查单位员工进行单独访谈,以获取有关信息。 yE/*FO_
2.调查问卷法。是指企业设置问卷调查表,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项目作出评价。 RpNTl Bj'
3.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比较数据间的关系、趋势或比率来取得评价证据的方法。 a "Q@CH2]
4.标杆法。是指通过与组织内外部相同或相似经营活动的最佳实务进行比较而对控制设计有效性评价的方法。 kTs r/
5.穿行测试法。是指通过抽取一份全过程的文件,来了解整个业务流程执行情况的评估评价方法。 ok/ZAi9<
6.抽样法。是指企业针对具体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按照业务发生频率及固有风险的高低,从确定的抽样总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业务样本,对业务样本的符合性进行判断,进而对业务流程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作出评价。 OhTCqFG0
7.实地查验法。是指企业对财产进行盘点、清查,以及对存货出、入库等控制环节进行现场查验。 /O78 
8.重新执行法。是指通过对某一控制活动全过程的重新执行来评估控制执行情况的方法。 4+ K"q-8)
9.专题讨论会法。是指通过召集与业务流程相关的管理人员就业务流程的特定项目或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及评估的一种方法。 ,~R,RrJ
(四)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Bc}Rv6 ^A
主要是对内部控制中具体问题,特别是对差错、浪费、损失、非授权使用或滥用职权等敏感问题进行评价,找出失控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补救措施。 )_N_  @
企业应当根据通过评估和测试获取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的证据,并合理保证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证据的充分性是指获取证据的数量应当能合理保证相关控制的有效;证据的适当性是指获取的证据应当与相关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有关,并能可靠地反映控制的实际运行状况。 %ET[S7+P
企业应当根据所收集的证据,判断相关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是否有效。企业在判断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有效性时,应当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Z CsOE(
1.是否针对风险设置了合理的细化控制目标; 2.是否针对细化控制目标设置了对应的控制活动; ig0-8|Lo
3.相关控制活动是如何运行的; W=l5Nvlc
4.相关控制活动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 >zvg]$^%
5.实施相关控制活动的人员是否具备必需的权限和能力。 Dh X3UcI
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应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类分析。内部控制缺陷一般可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指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存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运行缺陷是指现存设计完好的控制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或执行者没有获得必要授权或缺乏胜任能力以有效地实施控制。 1Z'mLAaRN9
企业对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从定量和定性等方面进行衡量,判断是否构成内部控制缺陷。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企业应当认定内部控制存在设计或运行缺陷: AxRKFd
1.未实现规定的控制目标; VO . }%h
2.未执行规定的控制活动; ,Meq*
3.突破规定的权限; pez/kH
4.不能及时提供控制运行有效的相关证据。 m +kgj[
(五)编写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8E*P"&UA
主要说明内部控制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是否符合单位管理方针和政策,是否满足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漏洞或缺陷,改进的措施及具体计划和进度安排等。 x30@KkH
企业应当结合年末控制缺陷的整改结果,编制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c>5R&wi{%
1.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和责任主体; S?VsDQ
2.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所依据的标准; 7c>aN,UQ=W
3.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所采用的方法; 8/e lotbD
4.衡量重大缺陷严重偏离的定义,以及确定严重偏离的方法; IYlT6tn
5.被评估的内部控制整体目标是否有效的结论; V$ksj1
6.被评估的内部控制整体目标如果无效,存在的重大缺陷及其可能的影响; RH+`![0
7.造成重大缺陷的原因及相关责任人; mFy;W(Y@k
8.所有在评估过程中发现的控制缺陷,以及针对这些缺陷的补救措施及补救措施的实施计划等。 #K"F(&1IK
企业可以根据被评估的整体控制目标的不同,适当调整评价报告的内容。在评价报告中明确财务报表日之后截至内部控制评价日发生的、可能影响财务报告控制目标有效性的所有重大变化。 _a GIM=U
企业定期对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进行评价、出具评价报告,并向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将要采取的整改措施,并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作为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依据。企业对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列示的问题,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进,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管理层和董事会应当根据评价结论对相关单位、部门或人员实施适当的奖励和惩戒。 :\o'K^{t
O3"7K/-ss
6M =r5 'H{
x\=czx1098 2009-11-28 17:12
资金内部控制 4%@_woym
第一节 资金内部控制概述 lfB ]`Ebs
货币资金(以下简称“资金”)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dCQal8qv
大多数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因此,为了加强企业对资金的内部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资金的安全,防范资金链条断裂,企业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而有效。 o+ im+7 
一、资金的内部控制目标 j f\Vb_/
1.货币资金的安全性。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确保企业库存现金安全,预防被盗窃、诈骗和挪用。 pzL8q@
2.货币资金的完整性。即检查企业收到的货币是否已全部入账,预防私设“小金库”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出现。 (bLzXSw%
3.货币资金的合法性。即检查货币资金取得、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要求,手续是否齐备。 ^u8i5D[,?
4.货币资金的效益性。即合理调度货币资金,以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XxlGlty~ul
二、资金的内部控制环境 YKuY @DfK
所谓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是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影响着特定控制的有效性。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YD!T-
1.管理决策者。管理决策者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中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推行企业领导个人负责制的情况下,管理决策者的领导风格、管理方式、知识水平、法制意识、道德观念都直接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因此,管理决策者本人应加强自身约束,同时通过民主集中制、党政联席会等制度加强对其监督。 bZ6T!5jV0Z
2.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在内部控制每个环节中,各岗位都处于相互牵制和制约之中,如果任何岗位的工作出现疏忽大意,均会导致某项控制失效,比如,空白支票、印章应分别由不同的人保管,如果保管印章的会计警惕性不高,出门不关抽屉,将使保管空白支票的出纳有机可乘,由此造成出纳携款潜逃的案件也屡见不鲜。 7ve::Sh>8
3.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层监督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内部审计力度的强弱同样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效果。 [L}WuV.e
三、资金管理涉及的主要风险 Nf6A^M
1.筹资与发展战略严重背离,企业盲目扩张,引发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资金链条断裂。(比如,当前的房地产的资金链问题,比如,巨人集团当年的轰然坍塌) 4 Y2*=?u&
2.投资决策失误或资金配置不合理可能导致投资损失或效益低下;资金无法收回或支付,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债务危机。 P6HW!L`k
3.资金管控不严,可能出现舞弊、欺诈,导致资金被挪用、抽逃。 >Qeeb
具体表现如下: Qtt0WZjG
(1)资金管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a%?-jbC*V
(2)资金管理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xHV|R9o
(3)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使用、核对和清理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可能导致受到处罚造成资金损失; b/ {a
(4)资金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导致财务报表信息失真; _$ [TD0V
(5)有关票据的遗失、变造、伪造、被盗用以及非法使用印章,可能导致资产损失、法律诉讼或信用损失。 S8m/ cq
四、资金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s#gE^L
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资金管控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控制资金在筹集、投放、营运过程中的重大风险。同时应当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和财会部门在资金决策和管理全过程中的职能作用。所以企业在建立与实施资金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M{\ RX
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授权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XT d`
2.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合法合规,确保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使用、核对、清理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O:l4V5[:s
3.资金的会计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H|o@rV
4.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完整记录,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u%yW#PY+
第二节 关键内部控制 9~nl74#2%
一、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企业应当建立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G2 yt+[W
(一)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①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②资金的保管、记录与盘点清查;③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 N e 
(二)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资金业务,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办理资金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企业关键财会岗位,可以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在最长不超过五年的时间内进行岗位轮换。实行岗位轮换的关键财会岗位,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在内部公布。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不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tBxg WM
实际案例:某公司出纳贪污公司款项案。 M"?{w*'
A事务所在对G公司进行审计时,在对货币资金项目审计中执行如下的审计程序,到达现场前将询证函交予给出纳李某,由其到银行函证后带回,在现场审计时交给审计助理。同时提供银行对账单。对于未达账项,该公司系由出纳李某编制未达账项调整表。审计人员对于重要的未达账项进行检查。 g@RG?ZK
几年之中A事务所一直在这样进行审计,该公司出纳也一直由李某担任,并配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 ;:\8zDO_q6
后一次偶然事件中,李某临时调任,由其妻子接任出纳,在与银行对账时发现差额较大。在检查对账单时发现,该对账单系伪造的。进一步调查中,该公司发现,李某竟然贪污公款100多万元,用来开公司。几年来李某一直通过伪造银行公章在询证函上加盖确认章,对于银行对账单也同样进行伪造。且李某贪污一直隐瞒家人,其妻子父母也均不知晓。 By'8HD
结果:A事务所被辞聘,公司向李某追回贪污款60余万元,由于李某的父亲是该公司的老员工老技术骨干,李某的妻子也在该公司工作,因此公司仅决定向李某一家追回剩余的贪污款项,并未向李某提起诉讼。 8N, g2TK
但银行由于李某伪造银行公章,对李某提起诉讼,李某因此锒铛入狱。 Sg@6Q;M
思考:问题何在?风险何在? J {i^Y_h
1.传统思维,会认为A所的审计程序执行过程不当,未严格进行函证的控制。 }DEa9c
2.新准则下,问题应当如何考虑? 1)未合理进行风险评估。 :cL/ Zvr5
李某同时担任出纳及未达账项调整的工作,属于不相容岗位。导致风险加大。 $%E4Ujat*6
李某连续担任出纳多年,没有及时轮岗,增加了舞弊的机会。 xnHx7V9[6
李某调任,而由其妻子接任,从本质角度来讲,依然不能属于合理的轮岗。 N%zt*& U
2)未能根据评估的风险来进行相应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没有对由于内部控制缺陷而可能导致的舞弊进行特殊考虑,设计并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 #Vfz[`b;6
3)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执行过程不当,未严格进行函证的控制。 JN%14@w%]p
进一步:G公司对李某的“网开一面”行为,给今后舞弊留下的后患。因此,对于后任事务所而言,在审计中对于舞弊仍要给予特别的考虑和重视。 %Z[o@x.j
(三)企业应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货币资金的授权批准制度主要包括: +K$-^Y@t
用款人------>审批人(经理,总经理)------->复核人(财务负责人)----->出纳支付 =`I]_<+L)
1.支付申请。企业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经授权的审批人提交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协议、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 Bf}P^Lt
2.支付审批。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性质或金额重大的,还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xPnj9%AL
3.支付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企业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等相关负责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Gq(1PkoX
4.办理支付。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M (~H
另外公司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等行为。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99j0VB"
实务案例:简单举例,财务总监与总经理的微妙关系 sF(=v:a:
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控制 %N0fKpj
(一)现金的控制 Cr'"N` zh
1.企业应当加强现金库存限额的管理,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当及时存入开户银行。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的现金开支范围和现金支付限额。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或超过现金开支限额的业务应当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cZmZhO:
企业现金收入应当及时存入银行,不得坐支现金。 3) 'h"l *
借出款项必须执行严格的审核批准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 SzL[:V+e|n
2.同时对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和集中收付制度,加强对货币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对现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B6:YSoS
(二)银行存款的控制 {Mt!a K*Y
1.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
czx1098 2009-11-28 17:12
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业务。银行账户的开立应当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要,不得随意开立多个账户,禁止企业内设管理部门自行开立银行账户。 CK5u|3
实务案例:重庆分院的存款,企业存款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并进行管理。 -,=yjXs^
2.企业应当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发现未经审批擅自开立银行账户或者不按规定及时清理、撤销银行账户等问题,应当及时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传递及保管等环节的管理与控制。 | h*s_]A
3.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不准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套取银行和他人资金;不准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不准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 jy9PorW\k-
4.财务中心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指派对账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进行审核,确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是否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Ra2=8L4
5.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对账单的稽核和管理。出纳人员一般不得同时从事银行对账单的获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工作。确需出纳人员办理上述工作的,应当指定其他人员定期进行审核、监督。 /k (:A
6.实行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等方式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企业,应当与承办银行签订网上银行操作协议,明确双方在资金安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交易范围等。操作人员应当根据操作授权和密码进行规范操作。使用网上交易、电子支付方式的企业办理资金支付业务,不应因支付方式的改变而随意简化、变更支付货币资金所必需的授权批准程序。企业在严格实行网上交易、电子支付操作人员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的同时,应当配备专人加强对交易和支付行为的审核。 NG3MeR
最后企业还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对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进行核算和报告。 +x+H6F
三、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 v..TzGZ
(一)企业应当加强与资金相关的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处理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企业因填写、开具失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作废的法定票据,应当按规定予以保存,不得随意处置或销毁。对超过法定保管期限、可以销毁的票据,在履行审核批准手续后进行销毁,但应当建立销毁清册并由授权人员监销。 ^&+bJr1l
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账簿对票据的转交进行登记;对收取的重要票据,应留有复印件并妥善保管;不得跳号开具票据;不得随意开具印章齐全的空白支票。 n@NJUl=p
(二)企业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不得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按规定需要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与事项,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用章必须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并进行登记。 1aO~sH[x42
~k+,m7y{
四、监督检查制度 ]VZ17GX
企业还应建立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货币资金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rpglw*3Y7#
(一)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B}-=#N7
(二)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货币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u}jr3 
(三)支付款项印章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办理付款业务所需的全部印章交由一人保管的现象。 ZyMu; a,
(四)票据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票据的购买、领用、保管手续是否健全,票据保管是否存在漏洞。 VB+HOV(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XR+RFz\z
五、资金管理 nad6UqJ*
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机构对公司的资金结算、借贷、往来调剂等进行管理,并指导、监督分公司的资金运行。 8g al+j>'?
(一)账户管理 A$&g#$d
开立、变更账户,须经总经理同意,由企业设置的专门机构来具体执行。原则上各公司只能在便于开展业务的银行开设一个存款账户,办理各种结算业务。开设账户情况及变更情形及时向专门机构(比如财务中心)书面呈报、备案。 \D)d%+?
(二)支票管理 p:-0F|0
1.支票由出纳人员或企业指定专人保管。支票与财务印鉴由不同人员分开保管。 g]DS1L DQ
2.支票领用时按要求逐项认真填写“支票领用单”,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经财务负责人批准签字后,领取支票。 m#zlF*C
3.原则上不允许各业务部门领取空白支票。特殊情况,经公司总经理审批。各部门累计领取支票不得超过三张,超过三张未报账的,财务部门暂停该部门借款业务。财务部门及时催促各业务部门及时办理结算报销手续。 3bF3XZPIL
4.支票付款后及时办理报销手续,购置物品时需要物品保管人员或使用人员验收签字后方可报销。 Pj/Y_-_Y
5.收到支票后,及时送存银行,不拖不压。  qN H"e
6.收付款业务发生时出纳人员及时登记日记账。做到先登账后付款,先收款后登账。出纳人员按月对账,并由出纳以外的人员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书面呈报财务经理。 B^,AU2wB
7.每周五下班前各公司出纳人员将银行存款金额书面或电话报告财务经理,为资金筹措、安排、调度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 a/N  C
(三)现金管理 Wjt*A[hTw
1.下列范围内可以使用现金:职员工资、津贴、奖金;个人劳务报酬;出差人员必须携带的差旅费;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开支;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结算起点暂定为1 000元。 *.aJ-L
2.公司购置固定资产采取转账结算方式,不得使用现金。购置办公用品及其他物品价款一次超过1 000元的,采取转账结算方式,不得使用现金。 H[O< 
3.库存限额经开户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核定,现金超额部分送存银行。 i{ sriBe
4.收入现金及时入账,送存银行。财务人员支付现金,可以从公司库存限额中支付或从银行存款中提取,不得从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不得坐支。 h;ga>p
5.财务人员从银行中提取现金,应当填写“现金支票领用单”,并写明用途和金额,由财务负责人签字批准后提取。 Gq(r0*r9G
6.公司职员因工作需要借用现金,需填写“借款单”,由部门领导签字确认,报财务负责人审批,经会计审核,到出纳人员处领取。 6#eTNT_>"
7.报销时凭发票、差旅费单据及公司认可的有效报销或借款凭单,经经办人签字,会计审核,财务负责人批准,到出纳人员处冲抵以前借款、领取现金,付款后加盖付款标志及经办人戳记。 [:e77 aI%
8.工资由财务人员依据总经理提供的核发工资资料按月编制工资表,交财务负责人审核,总经理签字,财务人员按时提款,月末发放工资,填制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TiB bxb[
9.办理款项汇兑时,经财务人员审核“汇兑通知单”及有关凭证,分别由经办人、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公司总经理签字,出纳人员到银行办理。 X`: TV b
10.出纳人员应当建立健全现金账目,逐笔按顺序记载现金收付;账目应当日清月结,账实相符。 mA^mig85t
11.不准超范围、超限额使用现金。 m~zN2gxZ
12.不准白条抵库。 F,Qh|$52U:
13.不准挪用现金。 _D"~)9|Od
14.不准利用账户替他人或其他单位套取现金。 m*f9ND+3
15.财务负责人不定期对库存现金进行抽查,主管会计经常与出纳核对库存现金情况。 !/Yt;+f
16.每个季度财务负责人至少会同主管会计抽查一次库存现金,对差异情况进行分析,形成库存现金盘点报告,提出改进意见,以书面形式呈报财务经理。 (Np"w]x.
(四)备用金管理 HR+q'])wt.
1.各部门由于业务工作性质,需要备用金的,书面提出申请,经公司总经理批准。 j^A#, W)lV
2.根据公司总经理通知,部门领取备用金时,填写借款单,财务负责人审核,由出纳人员依据凭证付款。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备用金管理,并将人员名单报送各公司财务部门备案。 LZ jzE^*>.
3.备用金管理人员每周与财务部门结算一次,及时补充备用金。财务部门按时催促备用金管理人员办理财务报销手续。 [@s ij
4.因业务发展或部门调整,不再需要使用备用金的部门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归还备用金。 fTuW)u:k
;RD第三节 资金在具体业务中的内控设置 L%et2
!)F0 0
根据上一节关键内部控制的描述,企业在具体的业务中应该加强对资金的内部控制设置。下面分别从筹资、投资、营运、评估与披露等四个方面分别说明企业在具体业务中对资金的内部控制设置要求。 ITztrS%
一、筹资 ty_r0YL
筹资活动主要由借款交易和股东权益交易组成。 ^^i'=>*
1.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拟订筹资方案,明确筹资用途、规模、结构和方式等相关内容,对筹资环节的潜在风险作出充分估计并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境外筹资还应考虑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市场等因素。对拟定的筹资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并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业机构提供咨询服务。企业对于重大筹资方案,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企业筹资方案需经有关管理部门或上级主管单位批准的,应及时报请批准。筹资方案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重新履行审批程序。 mnyP=+Y
2.企业应当根据批准的筹资方案,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筹集资金。筹集的资金应当严格按照筹资方案合理安排和使用,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企业应当强化筹资信用管理,确保筹集的资金按期偿付。 .U"_~Cnt>
3.企业应当按照筹资方案所规定的用途使用对外筹集的资金。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等特殊情况导致确需改变资金用途的,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并对审批过程进行完整的书面记录。严禁擅自改变资金用途。 ];$oDPS?Q
4.企业应建立持续符合筹资合同、协议条款的控制制度,其中应包括预算不符合条款要求的预警和调整制度。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监管协议规定应当披露的筹资业务,企业应及时予以公告和披露。 >jp4~ c
5.企业应当指定财会部门严格按照筹资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本金、利率、期限及币种计算利息或租金,经有关人员审核确认后,与债权人进行核对。本金与应付利息必须和债权人定
czx1098 2009-11-28 17:13
期对账。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按规定及时处理。企业支付筹资利息、股息、租金等,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经授权人员批准后方可支付。企业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借债务筹资,其利息的支付方式也可按照双方在合同协议中约定的方式办理。 MnoVJz6u
授权审批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筹资偿还过程中,对于偿付资金利息、股息等款项的支付都是必须经过授权人员批准的,以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和款项按期偿付。 r"o!F_T
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核监督。对财务收支监督的内容包括: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渠道、资金支出管理范围和支出标准项目等。监督的重点是合法性问题。资金在对支出审核监督时应注意审核财务支出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相关资金有无挪用、截留或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问题;审核支出的内容有无变通、虚报冒领的问题;审核是否有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问题;审核支出金额与实际需要量是否相符。只有这样才能堵塞漏洞,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iCzF u/vC
}_TGDZ~
二、投资  w)eN;
投资活动主要由权益性投资交易和债权性投资交易组成。 qV=-a>hq?5
1.建立对外投资活动的授权批准、职务分离制度,维护对外投资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要保证一切对外投资交易活动必须经过适当的审批程序、职务分离制度才能进行。投资资产中的有价证券,其流动性仅次于现金,如果没有严格的审批授权控制制度,它们比较容易被冒领、挪用或转移。因此,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是维护对外投资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的重要保证。所以投资业务应由企业的高层管理机构进行审批,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评估可行的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重大投资项目,应当报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 ucpV%Yn3
2.企业应当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结构,保证正常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科学确定投资项目,避免资金投放背离筹资方案要求。选择的投资项目应当突出主业,谨慎从事股票投资或衍生金融产品投资。同时应当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对投资项目的目标、规模、投资方式、资金来源与筹措、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等作出客观评价。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供独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Pq47
JO5W
三、营运 0W[VIg5.v:
要搞好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即资金运用的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第二,企业应该怎样来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即资金筹措的管理,主要包括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和商业信用的管理。可见,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管理。所以企业应加强资金在营运中的下列控制: Kgu!dos4
1.企业应当坚持资金集中归口管理(归口管理实际上就是指按国家赋予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各司其职,按特定的管理渠道实施管理)、财务业绩分级考核的原则,全面提升资金营运效率,降低财务风险,严禁资金体外循环。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应当强化资金统一控制和调配机制,特别关注对境外子公司资金营运的监控。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应当探索财务公司的管理模式。 lh# =4TkP
2.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销售收款以及资金占用的管理,落实相关责任制,确保采购项目按时付款、销售款项及时足额回收,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营运良性循环。 .aBj9.\ C
3.企业通过并购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应当与经营主业相协调,严格控制并购风险,避免盲目扩张。加强对并购业务的可行性研究,合理确定支付对价,特别关注被并购企业与管理层的关联方关系,防范通过并购转移资金等舞弊行为。企业在并购交易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并购对象的隐性债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员工状况,确保并购后获取更大利益。重大并购交易,应当报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 A?14.企业应当加强银行账户和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处理程序和备查登记制度。严禁将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相关印章集中于一人保管。 !2ecn\0P
Appv ][r
四、评估与披露 y  pQ* n
1.企业应当建立筹资、投资和营运状况的评估制度,加强对资金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营和有效使用。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避免资金链条断裂。 B 1#:.Gw
2.企业对监控和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当实行问责制。应当披露资金运营情况,对重大筹资、投资、重组项目以及运营中的重大风险应当专项披露。 !;ue4NQ5
@'g\ToL
第四节 实务案例讲解 /I|)Lg0.<
#&N@OE=
【案例2.1—1】杰克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案例 tX&>~2: U
杰克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国有企业,始建于1978年。1998年转制为杰克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艺技术和一定的管理经验,有许多公司管理制度。公司经过多年的不间断改造、完善,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并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公司具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主要生产5大系列28个品种120多种规格的低压和高压、低速和高速、异步和同步电动机。公司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2002年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年创产值2 800万元,实现利润360万元。企业现有员工600多人,30%以上具有初、中级技术资格,配备管理人员118人,专职检验人员86人,建立了技术含量较高的员工队伍。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cAT62kC
该公司出纳员李敏,给人印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待人热情、工作中积极肯干,不论分内分外的事,她都主动去做,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信任。而事实上,李敏在其工作的一年半期间,先后利用22张现金支票编造各种理由提取现金98.96万元,均未记入现金日记账,构成贪污罪。其具体手段如下:1)隐匿3笔结汇收入和7笔会计开好的收汇转账单(记账联),共计10笔销售收入98.96万元,将其提现的金额与其隐匿的收入相抵,使32笔收支业务均未在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余额调节表中反映;2)由于公司财务印鉴和行政印鉴合并,统一由行政人员保管,李敏利用行政人员疏于监督开具现金支票;3)伪造银行对账单,将提现的整数金额改成带尾数的金额,并将提现的银行代码“11”改成托收的代码“88”。杰克公司在清理逾期未收汇时曾经发现有3笔结汇收入未在银行日记账和余额调节表中反映,但当时由于人手较少未能对此进行专项清查。 &Qw4x.A{*
李敏之所以能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作案22次,贪污巨款98.96万元,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缺乏一套相互牵制的、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从而使李敏截留收入贪污得心应手,猖狂作案。 h0{RYyE.
【案例分析】 +I "S3`
1.从本案例中可知,杰克公司内部控制疲软、内控监督机制失灵是李敏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ykG&06~`
杰克公司存在以下几个管理上的漏洞: x.KYc4Op
(1)出纳兼与银行对账,提供了在编制余额调节表时擅自报销32笔支付现金业务的机会。 T]:H8?
(2)印鉴管理失控。财务印鉴与行政印鉴合并使用并由行政人员掌管,出纳在加盖印鉴时未能得到有力的监控。 5\VLLFHB
(3)未建立支票购入、使用、注销的登记制度。 sD%j2{X
(4)对账单由出纳从银行取得,提供了伪造对账单的可能。 \"&Wz]~4b
(5)凭证保管不善,会计已开好的7笔收汇转账单(记账联)被李敏隐匿,造成此收入无法记入银行存款日记账中。 jWF>7P1VQ
(6)发现问题追查不及时。在清理逾期未收汇时发现了3笔结汇收入未在银行日记账和余额调节表中反映,但由于人手较少未能对此进行专项清查。 `p:F{=H8[
2.杰克公司在内控监督方面的补救措施有: LzM+g[;y
(1)复核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是否正确,有无遗漏或收支抵销等情况; LqGVB&S
(2)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全面、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使收支业务尽早入账,不得压单; n3K85+D,3
(3)记账与出纳业务的职责相分离,对现金的账实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查看库存的现金有无超出限额,有无挪用、贪污情况,保管措施如何; Q"]F3?. <
(4)出纳与获取对账单职责相分离; ,JX9]!fjD
(5)监督出纳移交工作的整个过程,查看移交清单是否完整,对于遗留问题应限期查明,不留后遗症。 G`p :'
这个案例说明,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是企业财产安全的保证,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则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执行的保障。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重要性。 1 HHYoa-
.X6nv#N
czx1098 2009-11-28 17:13
h#}o<"l
采购内部控制 'aj0|$v
采购是指企业原材料、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审批、验收、付款等行为。采购管理是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X5k3tX?l
采购业务需要由预算、采购、收货、财会等部门共同协助完成。 27WwM\=dn
根据采购业务的特点,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采购业务的下列风险: Sc ( &v]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可能导致企业停产。 {lI5|$d
(二)采购环节出现舞弊,可能导致采购项目质次价高。 d ^pZ "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iBk N[NOM
企业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或采购合同协议、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和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c!)je#av
为实现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企业应建立以请购单、合同、验收单、入库单等结算凭证为载体的业务记录控制系统。 VFSPyC?7
一、购买与审批 QE9V RHg
企业应当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从事采购业务。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应当履行预算调整程序。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购买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需要,确定采购项目、质量等级、可选供应商以及交货付款方式等相关内容。大宗采购应当采用招标方式,规定最高限价,实行比价采购。采购项目技术含量较高的,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 esl_H w
(一)职责分工 ^-PqZ.H 
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yI; Z'o:
企业采购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PJR'x7[
1.请购与审批。企业物品采购应由使用部门根据其需要提出申请,并经分管采购工作的负责人进行审批。 ;j6ly'J?{
2.供应商的选择与审批。企业应由采购部门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询价程序并确定供应商,但是决定供应商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审批。 kx@g L|
3.采购合同协议的拟订、审核与审批。企业应由采购部门下订单或起草购货合同并经授权部门或人员审核、审批。 /'xX02#
4.采购、验收与相关记录。企业采购、验收与会计记录工作职务应当分离,以保证采购数量的真实性和采购价格、质量的合规性、采购记录和会计核算的正确性。 :uuDCl
5.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企业付款的审批人与付款的执行人职务应当分离,付款方式不恰当、执行有偏差,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51 zQU("
(二)授权审批制度 BGP&C+E.
企业的生产计划部门一般会根据顾客订单或者对销售预测和存货要求的分析来决定生产授权;企业对资本支出和租赁合同通常会特别授权,只容许特定人员提出请购;企业对于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采购合同的签订需经有关授权人员审批;采购款项的支付应经有关授权人员审批。 'sK'Uc3=8
(三)请购控制 ;C:Zy+
企业采购需求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相适应,具有必要性和经济性。 Sl*943bF
采购申请一般由使用部门提出或由仓储部门提出,物资供应部门根据采购单位的采购申请、年度采购计划、工程用料计划和库存消耗定额编制月度采购计划,由部门主管或其授权人员审核是否合理,若合理则签字认可交采购部门,金额巨大或特殊采购应由主管总经理审批。 QMEc$??l~
请购单一式三联,注明请购部门,请购物品名称、规格、数量、要求到货日期及用途等内容。重要物品或劳务的请购应当经过决策论证和特殊的审批程序;零星需要的物品,通常由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直接提出,不经采购部门审批,但使用者在请购单上一般要解释请购目的和用途,经使用部门主管审批,并经财务部门同意后,交采购部门办理采购;紧急需求的特殊请购制定特殊审批程序。特殊原因需取消请购申请时,原请购部门应通知采购部门停止采购,采购部门应在原请购单上加盖“撤销”印章,并退回给请购部门。 <# 5=O`X
(四)询价控制 %-/PK@>hoI
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当由审批人对请购申请进行审批,设置请购部门的,应当由请购部门对需求部门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后再行办理请购手续。企业对预算的管理,也就意味着必不可少的要加强询价控制。 h1RIxz4
为确保价格机制透明,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询价程序,并重点了解供应商的相关情况。控制措施有:定期了解供应商的基本资料,如产品价格、质量、供货条件、信誉、售后服务以及供应商的设备状况、技术水平和财务状况等,为企业采购决策提供可靠信息;对潜在供应商应就其质量、技术、财务状况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对于大宗和重要物品的采购,应建立由采购、技术等部门参与的比质比价体系,综合考虑价格、质量、供货条件、信誉和售后服务等;对某些采购可以采用招标方式,在满足采购方物品质量、送货时间等要求的情况下,以公开方式进行,招标不能以价格作为惟一决定因素;对于零星物品的采购,由于采购量低、价格也不高,采用上述方式采购成本会过高,一般授权直接采购,但也应形成由独立的人员抽样暗访制度。就以上各因素确定目标价格并与相关供应商协商以达到最优价格。  ,h<
(五)采购控制 ":]di.o }
询价程序完成后,采购部门须作出以下决定:根据资产存储情况,确定采购物品的批次和数量;根据询价控制制度,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生产和成本最低的供应商;将请购单一联交请购部门,以示答复;一联交财务部门筹备资金;一联作为采购部门签订购销合同的依据。 )2}XO7Sr^)
采购部门在收到经过审批的请购单后都必须作出以下三方面的决定:应订购多少、向谁发出订货单、什么时候发出订货单。 ,f?i 
1.订购数量的控制。首先,由采购人员审查每一份请购单是否在执行后又重复提出;请购数量、品种是否合理,是否在控制限额的范围内。其次,对大量采购的原材料、零配件、商品、物资等进行采购数量对成本影响的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是将各种请购项目进行有效归类,然后利用经济批量法测算成本及采购的批次和数量。对请购数量不大或零星采购物品,采购批量的成本分析控制可对照资金预算来执行。 PY;F0P TY
2.向哪一家发出订货单。采购部门在确定了采购数量之后,签订购销合同之前,必须遵循企业订货报价控制制度,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生产和成本最低的供应商。根据与相应供应商确定的最优价格,对采购所需资金作出估算,并在请购单上签署采购意见后,由采购部门授权人审批;将签批后的请购单送资金预算部门,由资金预算部门主管人员审核请购是否符合经营目标,且在资金预算范围内,审批后签注意见,送交存货管理部门。 u z%&MO
3.何时发出订货单。为了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避免存货资产的闲置,存货管理部门人员在接到请购单后,对存货应运用经济批量法和存货最低点法进行分析,确定什么时间请购最为合适,并在请购单上签注意见,由部门授权人审批。 G[ ~&[H
在做出上述三方面的决定后,将请购单一联退请购部门,以示答复;一联交财务部门筹备资金;一联交采购部门作为签订购销合同的依据。 -}i^yv
采购合同一般一式四份,一份交供货商请求发货,一份由采购部门专人保管,负责合同的执行,一份交会计部门以监督合同的执行,一份交仓库保管部门作为验收物品时与发票核对的依据。 #>huM+hv
二、验收与付款 U6[ Z+
(一)验收控制 *qjs<'b
货物到达后,由仓储部门指派验收人员对货物进行实物计量,并与货运单、订购单进行核对。需要时由质检部门对货物进行检验。正确无误后填制收料单。收料单的内容包括供应商名称、收货日期、货物名称、数量和质量以及运货人名称、原订购单编号等。 C7z`^sk>
企业应当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经批准的订单、合同协议等采购文件,由专门的验收部门或人员、采购部门、请购部门以及供应商等各方共同对所购物品或服务等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检验报告、计量报告和验收证明。 ,e$C?8cj{
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负责验收的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JYFd#{ZM
为了达到控制目的,验收入库的职能必须由独立于请购、采购和会计部门的人员来承担。对收货的控制有双重作用,既控制购买环节的经营活动,也控制存货的管理工作。 H0 7Ds,\
对于已经检验的物品由保管人员将发票、购销合同、请购单进行认真核对,同时点收实物的数量和质量,核对无误后填写按顺序编号的入库单。入库单一式三联,注明供应商名称、收货日期、物品名称、数量、质量以及运货人名称等内容。保管员在入库单签字后,一联留存,登记仓库台账;一联随有关凭证送交会计部门,办理结算;一联退回采购部门与购销合同、请购单核对,核对后归档备案。 4: 4BnYIx
(二)付款程序 d.lvtc@
财务部门对发票、运费单、验收单、入库单以及其他有关凭证审核后,与合同进行核对,经企业授权人审批后向供应商办理结算。 '_-4( 1.付款控制 |N@/@X6E5
财会部门应当参与商定对供应商付款的条件。 +pf5n
对于现金支付的交易,为了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还应当提倡根据付款凭证而不是原始凭证支付现金的方式。即会计部门在接到发票等原始凭证后,先由部门授权人审核批准,再由会计人员据其编制付款凭证,注明会计科目、款项用途及金额等,交给出纳员,由其根据付款凭证列出的金额支付现金,并登记现金日记账,然后将付款凭证退交会计部门,以便登记总账和明细账。这样,出纳人员应付出多少现金,会计部门已经记录在案,更有利于形成控制关系。 ,lm3(;3
对于企业采用赊账方式购买物品时,必然形成债务,由此而引发债务结算业务,故也必须对此加强控制。具体要求是: 9v~_0n 9
(1)应付账款的入账必须在取得审核、企业授权人审批后的发货票以及验收入库单、请购单、借款通知等凭证后方可入账。对于享有现金折扣的交易,直接按照供应商发票金额来入账;对于部分退货,注意从原发票中扣除后入账;对于有预付货款的交易,在收到供应商发票后应将预付金额冲抵部分金额来入账。 xL|j 2y
(2)由稽核人员定期与供货商(债权人)核对账目,如果对账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确保双方的账目相符。 :G%;xqF2
(3)按双方事先约定的条件,及时清理债务,支付欠款后,应取得债权人的收款证明,并以此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 [FJ =#D<
2.退货和折让控制 nG|R_.\b*L
企业应当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作出明确规定,及时收回退货款。 d#KH.  J8
采购部门接到收料单后与采购合同核对,相符则登记采购登记簿;不相符,如数量缺少则与供应商联系要求补足,如质量问题则应考虑是退货还是要求供应商给予折让。决定退货的应填制退货通知单,授权运输部门退回,在获得物资供应站的退货单后编制借项凭单,借项凭单连同退货单送交财务部门。借项凭单内容包括供应商名称、退货数量、价格、日期以及金额计算等。 -SZU'l?8.-
EO\&ho,#
三、评估与披露 -[]pyc
(一)评估控制 eoe+3IX{Y
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业务评估制度,加强对购买与审批、验收与付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RZ%QU
(二)披露控制 l(sh,gc;
企业应当披露主要供应商情况、采购价格形成机制以及采购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等内容。 UES9ezA!
czx1098 2009-11-28 17:13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qpp^9%
UOq 2?d6u
【案例2.2-1】国际酒店采购内控案例 W?^aUaG{b
2007年10月1日,国际酒店在鲜花的簇拥和鞭炮的喧嚣中正式对外营业了。这是一家集团公司投资成立的涉外星级酒店,该酒店不仅拥有装潢豪华、设施一流的套房和标准客房,下设的老宁波餐厅更是特色经营传统宁波菜和海派家常菜肴,为中外客商提供各式专业和体贴的服务。由于集团公司资金雄厚实力强大,因此在开业当天,不仅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到场剪彩庆祝,更吸引了大批新闻媒体竞相采访报道。一时之间,国际酒店门前是人头攒动,星光熠熠。 ]4W *}XM
最让国际人感到骄傲和荣耀的是酒店大堂里天花板上如天宇星际一般的灯光装饰,和一个圆圆的、超级真实的月亮水晶灯,使得整个酒店绚丽夺目、熠熠生光。这些天花板上装饰所用的材料以及星球灯饰均是由水晶材料雕琢而成,是公司王副总经理亲自组织货源,最终从瑞士某珠宝公司高价购买的,货款总价高达150万美元。这样的超级豪华水晶灯饰不仅是在全国罕见,即使是国外,也只有在少数几家五星级酒店里能见到。开业当天,来往宾客无不对这个豪华的水晶天花板灯饰赞不绝口,称羡不已。尤其是经过媒体报道,更成为当天的头条新闻,国际酒店在这一天也像那盏水晶灯饰一样,一举成名,当天客房入住率就达到了80%以上。 ITZx>{nb*
王副总经理也因此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一连几天,王总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而满足的笑容。 JoV CjwPk
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后,这些高规格高价值的水晶灯饰就出了状况。首先是失去了原来的光泽,变得灰蒙蒙的,即使用清洁布使劲擦拭都不复往日光彩。其次,部分连接的金属灯杆出现了锈斑,还有一些灯珠破裂甚至脱落。人们看到这破了相的水晶灯,议论纷纷,这就是破费百万美元买来的高档水晶灯吗?鉴于情况严重,公司领导责令王副总经理限期内对此事做出合理解释,并停止了他的一切职务。这个时候,王副总经理是再也笑不出来了。 F>t@h'"
事件真相很快就水落石出,原来这盏价值百万元人民币的水晶灯根本不是从瑞士某珠宝公司购得的,而是通过南方某地的奥尔公司代理购入的赝品水晶灯。王副总经理在交易过程中贪污受贿,中饱私囊。虽然出事之后,王副总经理不无例外地得到了法律的严惩,然而国际酒店不仅因此遭受了数千万元的巨额损失,更为严重的是酒店名誉蒙受重创,成为同行的笑柄。这对于一个新开业的公司而言,不啻是个致命的打击。 -nX|b|X
那么,国际酒店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在以后的企业经营中又如何防范呢? !|s>YsF,K
【案例分析】 WIh/B^A*
这个案例其实并不复杂,却很有代表性。国际酒店在未经过公开招标的情况下,即与南方奥尔公司签订了价值为150万美元的代购合同。依照合同规定,南方奥尔公司必须提供瑞士某著名珠宝公司出产的水晶灯,并由奥尔公司向国际酒店出具该公司的验证证明书,其中200万元人民币为支付给奥尔公司的代理费。然而,交易发生后,奥尔公司并未向国际酒店出具有关水晶灯的任何品质鉴定资料,国际酒店也始终没有同奥尔公司办理必要的查验手续。 5PnJ&&
经查实,这笔交易都是由王副总经理一人操纵的,从签订合同到验收入库再到支付货款都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而他之所以会这样做,正是因为收受了奥尔公司的巨额好处费。 '} *D!}
这样简单的过程和手法,却真实地发生了,甚至可以说这样一笔交易,毁了整个企业,这里面的教训是深刻和发人深省的。一笔采购业务,特别是金额较大的业务通常涉及采购计划的编制、物资的请购、订货或采购、验收入库、货款结算等。因此,应当针对各个具体环节的活动,建立完整的采购程序、方法和规范,并严格依照执行。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错弊,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N |gax.m
根据这个案例涉及的环节应做如下控制: Tl sm62LVj
首先,要做到职务分离,采取集体措施。诸如采购申请必须由生产、销售部门提出,具体采购业务由采购部门完成,而货物的验收又应该由其他部门进行。在本案例中,采购大权由王副总经理一人独揽,反映出该公司控制环节中权责不明;货物的采购人不能同时担任货物的验收工作,以防止采购人员收受客户贿赂,进而防止购买伪劣材料影响企业生产乃至整体利益;付款审批人和付款执行人不能同时办理寻求代理商和索价业务。付款的审批通常经过验货或验单后执行(预付款除外),以保证货物的价格、质量、规格等符合标准。 $|I(V~y
其次,要做好入库验收控制。应根据购货单及合同规定的质量、规格、数量以及有关质量鉴定书等技术资料核查收到的货物,只有两者相符时才予以接受;对于所有已收到的货物,应定期完整填写收货报告,将货物编号并登记明细账簿,对验收中所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货物入库和移交时,经办人之间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要对所有可能接触货物的途径加以控制,以防调换、损坏和失窃。本案例中王副总经理同时主管验货,那么验货查假自然只是走走过场了。 s[]\MTL3
最后,还必须做好货款支付控制。发票价格、运费、税费等必须与合同符合无误,凭证齐全后才可办理结算、支付货款,如有部分退货,则注意要从原发票中扣除后再办理结算;除了向不能转账支付和不足转账金额的单位、个人支付现金外,货款一般应办理转账。货款支付前应由企业授权人签字,支票签章时应仔细审核有关票据;在购货发票以外增加的费用如装卸、搬运以及在途损耗等,支付前必须经会计部门进行审核,有关部门进行耗损原因分析,以确定其合法性和合理性;付款凭证要连续编号,付款业务及时准确记录;与供货商定期联系,了解未付款情况,追查耽误原因。 @mC"e87(G
本案例中,价格高昂的赝品水晶灯能堂而皇之地挂在豪华的酒店大厅中,没有技术证明资料,没有必要的查验手续,就慷慨大方地将支票签了,钱付了,这是无意的疏忽还是当事人有意的回避和遮掩?不管实情如何,都反映了该公司整个材料采购环节内部控制中存在着巨大漏洞以至让不法分子有利可图,有机可乘。善良的人们啊,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要提高警惕,让这些幕后的黑手不再得逞! ,C5-1aIT
uw5oVJKP/'
Q'a`-YK"uwg
{*{e )
92Kds6J
|F'J 1&h0
Ei$kn-m}
存货内部控制 @)Ux~_
概述 w|(U4f\+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主要包括各类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等,企业代销、代管存货、委托加工、代修存货也包含在内。 NKcC2QF2
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连续不断地正常进行,必须不断地购入、耗用、销售存货,存货总是处在不断流转过程之中,具有较强流动性,是企业流动资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生产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环。 sW1.存货种类数量繁多,而且不同项目又有不同的规格、质量、和数量。在一个企业的各种账户中,有关存货的明细账也是比较多的。另外,存货存放或所处的地点一般也比较分散,对于不同性质的材料或产品有时还必须用不同的仓库加以储存保管。存货的这些特点会导致存货的盘点比较困难。对实物的管理不善,使实物容易发生损坏、变质、短缺、被盗等。 *_#PjKxL
2.存货的流动性大,一般生产周期比较短。采购、验收入库、发出、期末盘存等环节较多,各种存货的形态在不断地转换,各环节的存货量要保持平衡,保证生产的连续不断的进行。 Bk%Mt4t6p
3.存货计价方法较多。鉴于存货的数量较多,性质各异,为了使存货成本能恰当地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和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对存货的计价确定了许多方法。主要有:实际成本计价法、计划成本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存货计价方法多的特点,使企业对存货的会计处理复杂化,也可能使企业通过改变存货计价方法来随意调节某个会计期间的净收益,或对某一存货项目的计价方法选用得不恰当,对财务报表产生不同的影响。 wENhr-c$
/vzzTp<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_ |hNa
} Gw%nQ3A
一、存货内部控制的概述 vw[ kP
存货是占用资金比重较大、品种繁多的资产,存货的周转快慢,对企业的资产和损益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完善和加强企业存货管理体系越来越重要。 s:Tg aXt
存货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发出原材料、生产产品、核算生产成本、核算在产品、储存产成品、发出产成品等,一般会涉及到生产计划部门、仓库、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 .nA3X|i
存货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控制,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贯彻经营方针和决策,维护流动资产安全与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和监督的控制系统。 ~YxU=~
ld*&ddwJ
二、存货内部控制的目标 W4Z;O`]
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存货内部控制不仅有助于防止存货业务的错误记录和舞弊行为的发生,还能使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实施低成本战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步发展,达到以效益为中心,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gR@hu
(一)保证存货的取得合理、实际存在 z:fA1' )
存货的购入是存货控制的第一步,购入的材料必须符合生产制造和可供销售的要求。从存货的保管要求来讲,不合理的购入势必会造成存货的积压,其结果不仅增加了保管的工作量,而且会容易出现因长期不使用或不出售而导致实物的变质、损失和被盗的事件。企业无论以何种方式取得存货,其采购的程序必须是经济合理的。 -Cos+czx1098 2009-11-28 17:14
只有存货实实在在地存在,才能保证其安全,判断一项物品是否是属于企业的存货,关键要视其法定所有权的转移。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对各种存货合理地分类,以便于各类存货的集中存放和指定专人对其保管,每个存放地点都要作详细的记录,以避免存货存放日久而被遗忘。存货流转各环节应受到多方的牵制,建立不同的存货盘存制度,以加强保管和使用部门对存货控制的责任。 n?"Oo&w
(二)保护存货的安全 "BBc"GqOI
存货的流动性大,形态在不断的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单位必须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要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_y0Z8:b#
(三)确保存货计价的合理、准确 Tp !oAu5A
三、存货相关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EVj}2:+>h
(一)岗位的分工与授权批准 S3&2Kz
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企业应当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n8j}Xh)y
企业应当对存货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存货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emz)-'EaZ
企业内部除存货管理部门及仓储人员外,其余部门和人员接触存货时,应由相关部门特别授权。对于属于贵重物品、危险品或需保密物品的存货,应当规定更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必要时,存货管理部门内部也应当执行授权接触。 _Vs(二)存货的请购与采购控制 z5*N]yS{
存货采购审批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业务按计划申报程序进行,由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材料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提出具体的采购目录,经主管计划的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 Tf #2>3w
企业应当对采购环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企业应根据预算或采购计划办理采购手续,预算外或计划外采购需经严格审批。 *qC ka! z
企业应当根据预算有关规定,结合本系统的业务特点编制存货年度、季度和月份的采购、生产、存储、销售预算,并按照预算对实际执行情况予以考核。 oGWV%;=}
(三)验收与保管控制  &.lM<
企业应当对入库存货的质量、数量、技术规格等方面进行检查与验收,保证存货符合采购要求。应当建立存货保管制度,仓储部门应当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加强存货的日常保管工作。 85Eq"! 5
要保证存货采购数量、品种、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做到准确、安全入库。采购人员应按合同的交货时间催交,在收到供货单位发票、运单后填写收料单,一式四联,采购部门自留一联,其余三联连同发票及合同副本送库房办理入库。采购部门应验收收到材料的品种、数量,填制验收单;质量检验部门检验质量,签署验收单;仓库保管部门根据验收单验收存货,填制入库单,登记存货台帐,将发票、运单连同收料单送回采购部门。 z$Z@:9e/W
(四)领用与发出控制 5r,^) W(S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存货发出流程和制度。存货的发出需要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大批商品、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应当得到特别授权。仓库应当根据经审批的销售通知单发出货物,并定期将发货记录同销售部门和财会部门核对。 (BBUx n T|
存货发出的责任人应当及时核对有关票据凭证,确保其与存货品名、规格、型号、数量、价格一致。 U~1n #F2
(五)盘点与处置控制 [0Bp"?)CW
企业应当制定并选择适当的存货盘点制度,明确盘点范围、方法、人员、频率、时间等。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合理安排人员、有序摆放存货、保持盘点记录的完整,及时处理盘盈、盘亏。对于特殊存货,可以聘请专家采用特定方法进行盘点。 E R(U @-B
存货盘点应当及时编制盘点表,盘盈、盘亏情况要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r[/f "9W
V,BQ[R(
四、存货内部控制的要点和方法 7 lDhF2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即所有控制目标均已达到,没有过多或不必要的控制点。存货内部控制涉及的部门较多,一般会涉及到计划部门、仓库、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所以其控制点也多,主要包括计划控制、合同订立、材料验收、付款、审核、账账核对、清理、领料、发料、复核、分析等多个控制点。根据存货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采购、库管、领用、盘存等多方面,其中采购和领用两个方面是重点。建立完善的存货内部控制应重点抓好存货的计价的合理性、对存货的保管和定期核对。 5mY7^$Od
(一)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Xy,.4p
企业应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TF存货的采购、领用要经过适当的审查批准,存货保管人员与记录人员职务相分离。 kp83iS ]
(二)存货的收入、保管、发出和盘存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存货管理原则及程序应当明确规范。 5XjvHm9&+%
存货采购、验收、领用、盘点、处置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对存货预算、供应商的选择、存货验收、存货保管及重要存货的接触条件、内部调节、盘点和处置的原则及程序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57tWm'1c'g
存货收入、发出更频繁,流动性更强(除了停产、滞销等情况),种类更繁多,核算更复杂,但是无论收入量有多大,流入、流出有多快,种类如何成千上万,存货总能有“据”可查。这个“据”,就是入库单、退库单、领料单、发货单、出库单,销售凭证等各种单证。单位有关部门,尤其是仓储、保管部门只要紧紧盯住这些单证的来龙去脉,就不怕存货有所闪失。同时,单位所有的存货都要按品种、规格、型号等建立库存实物明细卡片,妥善保管。要定期对存货的收、发、存数量和金额进行动态核算,确保账实相符。 d1p M;E
1.存货请购依据应当充分适当,请购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8cvwCg1Hoq
2.在验收控制的环节上,企业应当对入库存货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保证存货符合采购要求。 $?3h@ c
外购存货入库前一般应经过以下验收程序: A8@@1d-
(1)检查订货合同、入库通知单、供货企业提供的材料证明、合格证、运单、提货通知单等原始单据与待验货物之间是否相符; ?,WyK-z
(2)对拟入库存货的交货期进行检验,确定外购货物的实际交货期与订购单中的交货期是否一致; lbsIFPX
(3)对待验货物进行数量复核和质量检验,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协助进行; $,(x%};u
(4)对验收后数量相符、质量合格的货物办理相关入库手续,对经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货物,应及时办理退货或索赔; Sd.S3 o
(5)对不经仓储直接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存货,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检验。 +AQC2M
3.在保管控制环节上,企业应当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加强存货的日常保管工作。 v\.xu0KB
(1)因业务需要分设仓库的情形,应当对不同仓库之间的存货流动办理出入库手续。 80Ib`}xq'
(2)应当按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贮存,并建立和健全防火、防潮、防鼠、防盗和防变质等措施; p?oLDq#Iy
(3)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和危险品的仓储,应当实行严格审批制度。 %77WOR4
(4)对存货的存放和管理应指定专人负责并进行分类编目,严格限制其他无关人员接触存货,入库存货应及时记入收发存货登记簿或存货卡片,并详细标明存放地点。 s;!0!
4.在存货记录的环节上,存货管理部门对入库的存货应当建立存货明细账,详细登记存货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等内容,并定期与财会部门就存货品种、数量、金额等进行核对。入库记录不得随意修改。如确需修改入库记录,应当经有效授权批准。 oJ-s9oBP
对于已售商品退货的入库,仓储部门应根据销售部门填写的产品退货凭证办理入库手续,经批准后,对拟入库的商品进行验收。因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的退货,应分清责任,妥善处理;对于劣质产品,可以选择修复、报废等措施。 Eyr4>UU^
5.在存货盘点的环节上,仓储部门应当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确保及时发现存货损坏、变质等情况。企业应重视生产现场的材料、低值易耗品、半成品等物资的管理控制,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N;s\~`
存货盘点及处理的内部控制。应保证存货账实相符。仓库保管员应定期盘点库存存货,编制存货盘点表,并提出处理意见。财会人员年底应抽查存货盘点表,对于生产中已无转让价值的存货及其它足以证明已无实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根据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批准的处理意见,同仓库保管员共同调整存货账务,以确保账实相符。 [+sUht[8.
6.存货的保全控制 F'e %% }0
财产保全控制是指单位必须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要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财产保全的控制方法主要是财产保险。财产保险是以单位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等各种物质财富以及它们的利益作为保险对象。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所遭受的各种自然灾害或外事物所造成的财产及其利益的损失,负责赔偿。 Mv>``i
(三)存货的发出 2FPB+RD8
1.存货领用审批内部控制。存货领用应制定定额,同时经批准才能进行。领用的材料应有工艺部门核定消耗定额,属于间接费用的消耗、修理用料等,应编制计划或核定费用定额,生产部门根据计划、定额填制限额领料单向库房领料。存货领用须经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 S9m)4m~Pf
2.存货发出内部控制。应保证存货领用无误,手续齐全。仓库保管要审核领料单,双方要检查数量和质量,并签字或盖章。材料发出后,保管人员要按计划价格标明金额,登记材料卡片,并转材料记账员记账后随发料汇总表定期送往财务部门。 3s0`uw>V
3.存货领用核算内部控制。应保证存货领用业务记录真实,领发无误。要求仓库保管员发货后及时登记存货台账;财会部门根据材料记账员的发料汇总表按用途汇总分配,汇总领料单,分摊材料成本差异,分类制证,登记有关账务。 {zpC k
4.存货领用内部稽核。应保证存货安全,记录正确。由内部稽核人员审核领料单,核对收发凭证和存货台帐,检查收发记录和结存余额,查看存货的领用会计核算是否准确。 !*H'tx R
(四)存货计价的合理性 S3vH?w
存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存货成本核算方法、跌价准备计提等会计处理方法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存货的特点及企业内部存货流转的管理方式,确定存货计价方法,防止通过人为调节存货计价方法操纵当期损益。计价方法一经确定,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 FA 1{5Wr
仓储部门与财会部门应结合盘点结果对存货进行库龄分析,确定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会计处理,并附有关书面记录材料。 ;G poE9V
存货核算内部控制,是确保存货计价准确性的重要控制点,应通过采购部门和财会部门的日常核算保证存货采购业务资料准确、真实。采购部门和库房保管部门要对存货的购进、发出和库存进行日常核算,库房应登记材料卡片,采购部门登记既有数量又有金额的明细账,定期将收料单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入库单、验收单、付款通知单、付款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存货账薄及有关账薄,月末与采购部门和库房管理部门进行核对。 <%(`Z(vv
dMWr,jF
czx1098 2009-11-28 17:14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mbmR Tp
KLHK;@x^-
【案例2.3-1】合信木制品公司存货内控失效案例 |D合信木制品公司是一家外资企业。从1999年到2004年每年的出口创汇位居全市第三,年销售额达4300万元左右。2005年以后该企业的业绩逐渐下滑,亏损严重,2007年破产倒闭。这样一家中型的企业,从鼎盛到衰败,探究其原因,不排除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客观的变化。但内部管理的混乱,是其根本的原因,在税务部门的检查中发现:该企业的产品的成本、费用核算的不准确,浪费的现象严重,存货的采购、验收入库、领用、保管不规范,归根到底的问题是缺乏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存货的管理问题: VauhiD
1.董事长常年在国外,材料的采购是由董事长个人掌握,材料到达入库后,仓库的保管员按实际收到的材料的数量和品种入库,实际的采购数量和品种保管员无法掌握,也没有合同等相关的资料。财务的入账不及时,会计自己估价入账,发票几个月以后,甚至有的长达一年以上才回来,发票的数量和实际入库的数量不一致,也不进行核对,造成材料的成本不准确,忽高忽低。 S?DzGmxl4
2.期末仓库的保管员自己盘点,盘点的结果与财务核对不一致的,不去查找原因,也不进行处理,使盘点流于形式。 s2t%?rt
3.材料的领用没有建立规范的领用制度,车间在生产中随用随领,没有计划,多领不办理退库的手续。生产中的残次料随处可见,随用随拿,浪费现象严重。 gW/i,D
【案例分析】 : 6E2m
从企业失败的原因看: 3SU%"C\
第一,该企业基本没有内控制度,更谈不上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合理性问题。在内部控制中,对单位法定代表人和高管人员对实物资产处置的授权批准制度作出相互制约的规范,非常必要。对重大的资产处置事项,必须经集体决策审批,而不能搞一言堂、一支笔,为单位负责人企图一个人说了算设置制度上的障碍。 bVuL*]C
第二,企业没有对入库存货的质量、数量进行检查与验收,不了解采购存货要求。没有建立存货保管制度,仓储部门将对存货进行盘点的结果随意调整。 |ysnbe=?
采购人员应将采购材料的基本资料及时提供给仓储部门,仓储部门在收到材料后按实际收到的数量填写收料单。登记存货保管账,并随时关注材料发票的到达情况。 cxL)"EWeU
第三,没有规范的材料的领用和盘点制度,也没有定额的管理制度,材料的消耗完全凭生产工人的自觉性。应细化控制流程,完善控制方法。我们知道,单位实物资产的取得、使用是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采购部门负责购置,验收部门负责验收,会计部门负责核算,使用部门负责运行和日常维护,可以说,实物资产的进、出、存等都有多个部门参与,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由此看来,不是控制流程不完备就是控制方法没发挥作用。一个人、少数几个人想要为所欲为,在制度面前就根本不可行,除非他买通所有的人。 X<<*>]lDv
第四,存货的确认、计量没有标准,完全凭会计人员的经验,直接导致企业的成本费用不实。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最终失败。 Td>ytQQl
【案例2.3-2】999集团的存货内控制度(以出入库为例) A]Bz|16G^,
一、进库业务的流程 eYz S
步骤完成时间涉及部门及岗位步骤说明 z_.6XKp
1仓库收料员/仓库质检员供应商送货至仓库,仓库收料员核对到货计划和供应商发运单,仓库质检员协助收料员检验外观是否完好、标签与物料是否一致、供应商是否已经核准,收料员与供应商送货员共同清点数量 W7  '.}T
2仓库收料员/仓库质检员.质检员和收料员初检合格的物料进入仓库待检区,收料员开临时入库单,供应商送货员和收料员分别在临时入库单上签字,临时入库单一式四联,第一联存根联,第二联仓库记账联,第三联客户联,第四联总统计员记账联。收料员将第三联客户联交供应商送货员,第二联仓库记账联和第四联总统计记账联每日汇总交仓库统计员,仓库统计员将第二联作为仓库三级明细账记账凭证,将第四联传递给总统计员,作为仓库二级明细账记账凭证,第一联收料员留存 _ D+M'<2X
3仓库收料员/供应部采购经理初检不合格的物料,收料员拒收,填写物料拒收记录并通知供应部采购经理 \LT[ 9;J
4仓库质检员/质量技术部质检员仓库质检员对进入待检区的物料,根据取样标准进行随机抽样,开出请验单,请验单一式两联,第一联连同送检物料交质量技术部质检员,第二联仓库质检员留存 w#/p;'l7
5质量技术部质检员质量技术部质检员完成检验程序,出具质检报告书 >(]L##/E10
6出具质检 E@ dx}Tmu
报告当日质量技术部质检员/仓库质检员/供应部总统计员质检报告书一式四联,第一联质量技术部留存,其余三联交仓库质检员,仓库质检员将第二联与对应请验单一并留存、第三联和第四联交仓库统计员和总统计员7出具质检 0 :fZ f
报告当日仓库质检员/仓库收料员仓库质检员通知收料员质检结果,在货物位置卡上填上质检报告书出具日期和检验结果,收料员将物料由待检区移入合格区或不合格区放置8出具质检 6?S$Nz+Iq
报告当日仓库质检员/供应部采购经理仓库质检员将不合格物料的检验结果通知供应部采购经理,由采购经理联系供应商补货9出具质检 PVO+9 lpj
报告当日仓库统计员/总统计员仓库统计员收到质检合格报告书,做备查登记并将第四联传递给总统计员,总统计员开出正式入库单,作为仓库二级明细账的物料入库凭证10出具质检 9Ar@Ubs#C9
报告当日仓库统计员/总统计员仓库统计员收到质检不合格报告书,做入库冲红单并将质检报告书第四联传递给总统计员,总统计员做备查登记单据及报告包括:临时入库单、正式入库单、请验单、质检报告书、物料拒收记录。 JV[Q!z(
二、出库业务的流程 E,WQ E`?q
步骤完成时间涉及部门及岗位步骤说明 :"HyH I
1生产部领料员/车间主任生产部领料员将车间主任审批签字的请领单交仓库发料员 nhA 9:[r5
2收到领料单后仓库发料员仓库发料员根据请领单,按先进先出原则,将合格区物料办理出库 baN^)f6
3收到领料单后仓库发料员/生产部领料员仓库发料员和领料员共同核对数量,验收无误 IZK XRR i
4验收交接后仓库发料员/生产部领料员双方分别在请领单和出库单上签字,请领单一式三联,第一、三联生产部留存,第二联交仓库发料员 y/#:wy6Dy
5每日仓库下班前仓库发料员/仓库统计员/总统计员仓库发料员汇总当日出库单,出库单一式四联,第一联存根联,由仓库发料员留存,第二联财务联和第四联记账联交仓库统计员,仓库统计员将第四联记账联作为仓库三级明细账的记账凭证,将第二联传递给总统计员,作为仓库二级明细账的记账凭证,第三联车间联由生产部领料员带回交生产部统计员单据及报告包括:请领单、出库单。 2@ ~*LNeH
【案例分析】 y.{%7\>3w
在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上,999集团是成功的案例,成功在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每个环节都强调程序化、规范化,严格按程序办事,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很快在其他环节发现,杜绝个人作弊的可能。 j8!:S.h
在分析存货管理失败的案例时,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都由单位负责人掌握着人、财、物大权;二是不重视内控制度,企业没有一套严格的办事程序;三是领导者对内控制度的不了解,加之管理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先进管理模式的需要。这些均说明单位负责人首先不按规定办事,是无法保证单位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 j3QE_U8{,*
我们认为,从内部控制角度讲,至少应解决这么几个问题: <?* 第一,在单位、公司治理结构中合理安排授权批准职务。就目前掌握的企业、公司实物资产流失案例看,除了盗窃、毁损等类型的流失,多数与单位法定代表人,如董事长和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如总经理等有关。但是,无论董事长还是总经理,都并不代表对单位法定财产权的任意支配。因此,在内部控制中,对单位法定代表人和高管人员对实物资产处置的授权批准制度作出相互制约的规范,非常必要。对重大的资产处置事项,必须经集体决策审批,而不能搞一言堂、一支笔,为单位负责人企图一个人说了算设置制度上的障碍。 "7D#v^
第二,细化控制流程,完善控制方法。我们知道,单位实物资产的取得、使用是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采购部门负责购置,验收部门负责验收,会计部门负责核算,使用部门负责运行和日常维护,可以说,实物资产的进、出、存等都有多个部门参与,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由此看来,不是控制流程不完备就是控制方法没发挥作用。一个人、少数几个人想要为所欲为,在制度面前就根本不可行,除非他买通所有的人。  a|hd^p3
第三,要把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通过改善控制环境切实发挥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单位的舞弊案件往往只是少数人、个别人,多数人都蒙在鼓里。但之所以蒙在鼓里,与缺乏控制意识、未尽到控制职责不无关系。单位控制坏境的好坏固然与单位负责人的行为、态度有关,但并不完全取决于单位负责人个人,在某种程度上说,单位职工的行为、态度、品格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c911u7
第四,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如何促进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如何对单位富有责任感、正义感的职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充分的激励。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会计法》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对本行政区域内各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我们认为,这种监督检查首先应该针对单位负责人的行为和态度,并且,要在监督检查中逐渐摸索规律,加以总结和提高,制定出更详尽、可行的具体办法,切实把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督、制约,把对职工的保护、激励落到实处。 h P*?G U])
7A]V3>]A<
%1!KG0
( UI=1_p
W gO}'U<%
-z,N.H.
Z6ZtkJ*X}yo
czx1098 2009-11-28 17:14
销售内部控制 wE_$86aO[
销售,是指企业出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取货款等行为。 fN{:i
企业的销售业务并不是简单的交易过程,而是分步骤的交易行为:从收到对方的订单,洽谈交易事宜,到货物的交接,再到货款的支付,甚至还有退货和折让的发生等等。根据销售的特点,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销售业务的下列风险: R 0rg}9V
1.销售不畅,库存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 ~,Lsml
2.销售款项不能及时足额收回,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困难; bXkh UY%
3.销售过程存在操纵价格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x//4o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BQ ^}Q<{
m8=gtKe
一、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目标 oJhB11\
(一)保证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9oS$ Pwf
销售获得的收入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耗费的补偿,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资金来源。通过加强对销售业务的控制,保证企业所发生的所有销售收入都及时、准确地加以记录,完整地反映企业的销售全过程,防止少记、不记或漏记实现的销售收入或虚增销售收入,防止销售收入的货款被挪用或贪污。 ~a2z-xq*E
(二)保证产品的安全、完整 -Ax}Rj+X
交付已销售的产品应该数量准确,出库货物应同对方购买货物的订单或合同要求一致,运送产品应该保证产品在运输途中安全,保证质量不变,数量完整。 0CcrW%8[a
(三)保证销售折扣的适度性 pl NC$F`
销售折扣是企业信用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得到一定利益的情况下放弃部分销售收入,是信用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通过加强对销售折扣的内部控制,主要是确定销售折扣的“度”,使销售折扣政策达到促进销售,及时收回货款的目的,防止销售折扣中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 L8#p0j i,
(四)保证销售折让和退回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UzVW&L4&
销售中可能由于货物在运输中被损坏、变质,或装运中出现数量或品种错误等情况,因而要给予客户一定的折让或发生货物退回。当这些情况发生时,企业要加强控制,检查其理由是否恰当,金额是否正确,保证折让和退回的手续完备,并在相关会计资料上予以体现。 sZbBU-tKk
(五)保证货款及时足额地收回 fPTGlh_:P
货款收回的控制,是销售控制中最关键的一点,如果货款无法及时收回,就会形成大批坏账,导致企业盈利的目标难以实现。企业只有加强对货款结算的控制,做好事前客户的信用调查和事后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才能保证货款及时足额的收回。 |]U7TF+n
/sgd9%~G
二、企业销售内部控制要点 brzjQH@
(一)销售与收款 >tU Z(i|(i
企业的销售与收款应当实行岗位分工。销售部门负责货款的催收,财会部门负责办理资金结算并监督货款回收。 z%|o')_ r
1.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8C9
企业应当建立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I8FvCwiC
销售与收款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iQ|t0*\
(1)客户信用管理、与销售合同协议的审批、签订; `k2zg/p
(2)销售合同协议的审批、签订与办理发货; )y~W:xjw
(3)销售货款的确认、回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G~}Ke' n
(4)销售退回货品的验收、处置与相关会计记录; q:LP{":7
(5)销售业务经办与发票开具、管理; f ck`{Q8Y
(6)坏账准备的计提与审批、坏账的核销与审批。 jkzUZ
赊销信用的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制定赊销额度,指根据对客户的调查,针对每个客户制定赊销额度;二是日常赊销管理,包括对销售业务赊销额度的比较和超出赊销额度的销售的特殊批准。为了降低坏账风险,应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分工。其一,销售业务与信用检查、信用额度确定是不相容业务,不能由同一人负责,以切实避免销售人员为扩大销售而使企业承受不适当的信用风险。其二,应分级设置批准赊销信用的权限,并在程序中设置操作权限,不同信用额度的赊销由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审批。 vm`DTI%z
企业应当建立销售业务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销售业务,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办理销售业务的人员进行岗位轮换或者管区、管户调整。 Xo+l0f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制定企业信用政策,监督各部门信用政策执行情况。信用政策应当明确规定定期(或至少每年)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评估。 0ULqJH] k
2.销售与发货控制 WS14=K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销售和发货业务。 ~+M$J:$
(1)销售谈判。企业在销售合同协议订立前,应当指定专门人员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对谈判中涉及的重要事项,应当有完整的书面记录。 #_AB~5&)
谈判人员一般可由销售部门负责人指定一名销售业务员和一名销售内勤(设立法律部门的单位可由法律服务部派出一名谈判人员)参加与客户的谈判。 8rYbX
如果在谈判过程中客户要求单位提供信用,销售部门和信用管理部门需要协助谈判人员展开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包括获取信用评估机构对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估报告。 ^n)Ht{p
(2)合同协议审批。审批人员应当对销售合同协议草案中提出的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严格审查并建立客户信息档案。重要的销售合同协议,应当征询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 +4e)|=N27
(3)合同协议订立。销售合同协议草案经审批同意后,企业应当授权有关人员与客户签订正式销售合同协议。签订合同协议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 c~#销售部门与客户协商后草签购销合同,并编制购销合同审批单,与草签的购销合同一起转到信用管理部门,由信用管理部门对授信额度和授信期进行审核,并在审批单上签署意见。将草签的合同转到法律部门,由法律部门审核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并在合同审批单上签署意见。 kY /4pS/
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合同等级,不同等级的合同,由不同级别的领导审批并在合同审批单上签署意见。经相关部门和领导审批后,确认购销合同正式生效,销售部门留存合同审批单和一份购销合同,其余交客户、信用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等。  ijd1dj
对于长期稳定供货的老客户可以不进行销售谈判和签订合同而直接接受客户的销售订单,但销售订单的接受仍需要得到销售部门负责人或其他授权批准人的签字同意。 ./6ut13F
(4)组织销售。企业销售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协议编制销售计划,向发货部门下达销售通知单。 wl3?8BaQH
销售部门应当设置销售台账,及时反映各种商品、劳务等销售的开单、发货、收款情况,并由相关人员对销售合同协议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审阅。销售台账应当附有客户订单、销售合同协议、客户签收回执等相关购货单据。 *q$"_P:m
(5)组织发货。企业发货部门应当对销售发货单据进行审核,严格按照销售通知单所列的发货品种和规格、发货数量、发货时间、发货方式、接货地点组织发货,并建立货物出库、发运等环节的岗位责任制,确保货物的安全发运。为了防止仓库保管人员未经授权私自发货,企业应要求仓库保管人员只有在收到经批准的出库单时才能发货。对于本环节的控制,理想的控制程序是:全部销售出库单均由系统根据完整的销售单生成,并对出库单设置内部追踪制度,从根本上避免存货管理人员自行发货的可能性。 $D o=N:
3.收款控制 e+wbUrx{U
企业应当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销售部门应当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催收记录(包括往来函电)要妥善保存,财会部门应当督促销售部门加紧催收。对催收无效的逾期应收账款可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 HlhB+3 m
应收账款应分类管理,针对不同性质的应收款项,采取不同方法和程序。应严格区分并明确收款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清收奖励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和处罚制度,以有利于及时清理催收欠款,保证企业营运资产的周转效率。企业应当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及时登记并评估每一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增减变动情况和信用额度使用情况。 +=qLA2i
企业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并按照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对确定发生的各项坏账,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在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做出会计处理。企业核销的坏账应当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已核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应当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款。 VEfC/%-
为确保应收账款账户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对于信用期内收回的款项应重点检查款项到账后是否立即对应收账款清账,同时记录客户资信情况、调整客户赊销额度;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坏账,应获取货款无法收回的确凿证据,经适当审批后再及时注销;对于会计期末未收回的款项,企业应将对客户的风险评估纳入客户管理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该客户的信用政策和坏账预期。为应对坏账风险的冲击,在控制程序上应充分利用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分别对客户制定坏账准备提取方案,提高坏账准备提取的准确性。坏账政策的制定要经过适当的授权,符合企业会计制度,并与坏账提取进行职责分离。 Jd( <.H|
企业应当结合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明确应收票据的受理范围和管理措施,应当加强对应收票据合法性、真实性的审查,防止购货方以虚假票据进行欺诈。应收票据的贴现必须经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的书面批准,应当有专人保管应收票据,对于即将到期的应收票据,应当及时向付款人提示付款;已贴现但仍承担收款风险的票据应当在备查簿中登记,以便日后追踪管理。企业应当制定逾期票据追索监控和冲销管理制度。 ~-h{p%Y
企业应当定期抽查、核对销售业务记录、销售收款会计记录、商品出库记录和库存商品实物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销售与收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应定期对库存商品进行盘点。 ronwoe| {*
企业应当定期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等方式,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ayZ]n!F
4.销售退回控制 0urhX[Q.
在正常情况下,退货环节不应当很多,但由于其对企业的信誉有较大的影响,退货审核的控制仍非常重要。 \T\JFcKg_
企业的销售退回必须经销售主管审批后方可执行。要求退货的批准、退货货物的接收和开具贷项通知单、应收账款的冲减应分别由不同人员负责,并确保与此业务有关的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分别控制实物流和会计处理。销售退回的货物应当由质检部门检验和仓储部门清点后方可入库。质检部门应当对客户退回的货物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证明;仓储部门应当在清点货物、注明退回货物的品种和数量后填制退货接收报告;财会部门应当对检验证明、退货接收报告以及退货方出具的退货凭证等进行审核后办理相应的退款事宜;企业应对退货原因进行分析并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uq X]PpR
czx1098 2009-11-28 17:14
(1)验收客户退回的货物。客户退回的货物应由验收部门来验收,验收时应清点、检验和注明退回货物的数量和质量情况,为日后确定给予客户退货金额和确定退货是否需要修理和再存放提供依据。 Kh\,
(2)填制退货接收报告。退货接收报告是对退回货物进行文件记录和进行控制的重要方法。它应在事先加以编号,在发生退货时填制,填制该报告的人员不应同时从事货物发运业务。一切有关的资料,例如,客户名称、退货名称、数量、日期、退货性质、原始发票号及价格以及一般情况的说明的退款理由等,必须记录在该报告上。填制后的退货接收报告应受到独立于发货和收货职能的人员的检查。 5r?;%|f7$
(3)调查退货索赔。收货部门收到和清点检验退回货物后,客户的退货要求应由客户服务部门进行调查。这一程序的目的在于确定对退回货物索赔的有效性,以及如果索赔有效应给予客户的金额。客户服务部门应将调查结果和意见记录在退货接收报告上,并交信贷、会计、销售部门作为最后的审核。 -n3Wu t
(4)核准退货。退货的最终核准应由销售部门决定。这一批准只有在对退回货物仔细调查和以退货接收报告为依据的基础上才有效,批准意见应签署在退货接收报告上。 U#o'Yc4bO
(5)填制和邮寄贷项通知单。贷项通知单应由销售部门中的职员在得到批准的退货接收报告的基础上编制。贷项通知单事先应编号加以控制。其表明的数量、价格和其他内容在邮寄该贷项通知单前经其他人员复核。贷项通知单和其他相应的资料应附在有关分录凭证上,作为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的附件。 $\;gyZ`
退货批准后应及时入账,以便修正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的余额。 <_X~ #Q
(二)评估与披露 [0I-)Aj#l&
企业应当建立销售与收款的评估制度,加强对销售与收款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LQkC|M1
企业应当披露销售策略、销售渠道、信用政策、主要客户情况、收款情况以及销售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等内容。 GnJ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o'ln&>$
【案例2.4-3】SQ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案例 lF>h3ur
SQ公司为一服装生产企业,服装以出口为主。当年其他应付款-外协加工费余额1000万元,占公司当年利润的65%。外协加工费当年累计发生额占销售成本的22%。 yoPSZKgE[
SQ公司内控现状: G1.由生产部经理负责是否委托、对外委托和验收; L(2W\3/0y
2.对外委托的外协加工情况财务部门一无所知,财务对委托过程失去控制; 4*=9!YR
3.发生退货时,直接报生产部经理备案,生产部未设备查账簿,全凭生产部经理一人控制,财务部门同样失去监督。 GTZ 1
【案例分析】  Ri>+Xv
本案例中生产部经理一人控制委托加工交易的全部过程,很可能存在以下舞弊风险: - 5>O#{
1.生产部经理可能会利用委托价格、委托数量、退货索赔等环节的内部控制漏洞,获取不正当利益;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为获取不当利益,在本公司生产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将生产订单对外委托,从而浪费本公司生产能力。 eE>6e8K'_O
2.通过控制外协加工的数量、价格、甚至通过虚假的委托操纵公司利润。 2! {3`.G
在本案例中,公司应在以下环节进行改进: pGZ.5tR
1.所有委托外协事项应由独立于生产部的部门和人员决定; .m (Q1/;
2.委托事项应报财务部门备案; 5)lmVl
3.收回委托加工商品应经过独立的检验部门检验; C7&J2L
4.总经理审批前应将发票、检验单、入库单一同报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应将上述资料与备案的委托资料进行核对; bL`U3\0r
5.发生退货时应及时报财务部门和委托部门备案,以便及时向外协加工单位索赔。、 _:^JPNNF0&
工程项目 *x##nN(
工程项目,是指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包括企业自行建造房屋、建筑物、各种设施以及进行大型机器设备的安装工程、固定资产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大修理工程等。 C0 ,$St
工程项目周期长、投资多、风险大且建成后无法改变,它由许多前后衔接的阶段和各种各样的生产技术活动构成,所处的环境是开放的、复杂多变的,有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项目建设涉及多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包括建设单位、承包商、供应商、设计单位及咨询中介机构等。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特定目的、原则和程序实行内部控制。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目标,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至少应当关注工程项目的下列风险: m6N[M4]D\6
1.缺乏科学论证,盲目上马,可能导致工程失败; ~G BnqX;6
2.存在商业贿赂舞弊行为,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和安全隐患; 4 3c&
3.项目资金不到位,可能导致建设项目延期或中断。 pefd3#Id.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jpD-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应当加强工程项目的监控,明确工程立项、招标、建设、验收等环节的主要风险点,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有效控制。 =>P1P6vf
一、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控制 2"\Ep'o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8&ykIb,g3
(一)企业应当建立工程项目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工程项目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Ec:pN Zb
工程项目业务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决策与项目实施;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项目实施与项目验收;竣工决算与竣工决算审计。 +huK<G7:
(二)企业应当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工程项目业务。办理工程项目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企业应当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办理工程项目会计核算业务,办理工程项目会计业务的人员应当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及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重大项目,企业应当考虑聘请具备规定资质和胜任能力的中介机构(如招标代理、工程监理、财务监理等)和专业人士(如工程造价专家、质量控制专家等),协助企业进行工程项目业务的实施和管理。企业应建立适当的程序对所聘请的中介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督导。 goo<l}0
(三)企业应当建立工程项目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工程项目业务。完善的授权批准制度包括:企业的资本性预算只有经过董事会等高层治理机构批准方可生效;所有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建造均需经企业管理者的书面认可。 4/@* hFt
(四)企业应当制定工程项目业务流程,明确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价款支付、竣工决算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工程项目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情况,确保工程项目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除在建工程总账外,企业还必须设置在建工程明细分类账和工程项目登记卡,按工程项目类别和每项工程项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对投入的工程物资等及时、准确的进行记录和核算。 xHYr7^RQ
&Q\ u(K
二、立项与招标控制 d)T:8i
(一)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 18(u[D5
czx1098 2009-11-28 17:15
企业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可行性研究,并组织专业人员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 V%?<'k:n
建设单位在工程立项决策阶段,作为投资的主体应积极参与工程造价管理,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优势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重点是积极参与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搜集有关基础数据,如为进行工程的选址、设计、技术、经济分析提供可靠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社会、经济以及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等基础数据资料等,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编制一份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报告。投资估算报告编制应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价格调整系数,使投资估算既基本上符合实际又留有余地,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8&K\`.E^U
(二)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者类似决策机构集体审议批准,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pPI EUAT
工程项目决策失误应当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Nb?|>$T|m
企业工程项目的决策依据应当充分、适当,决策过程应当科学规范。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u&;O4)r
1.企业应当建立工程项目决策环节的控制制度,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项目决策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项目决策科学、合理。 ([.S0_ .
组织工程、技术、财会、法律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客观性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前期的一个决定性阶段,是投资前期工作的核心内容。可行性研究考虑的因素一般有以下三方面:市场分析、技术分析以及财务经济分析。按照惯例,占重要地位的市场研究总是第一个分析对象,市场现存或潜在的需求是一切投资的动因,原料的投入或者基础设施情况是重要内容。可行性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技术分析,包括工程项目适用技术在一定范围的同行中的地位、具体制造与工艺技术、设备选型、土建施工、安装和经营管理技术等。财务状况和经济分析是确定项目是否可行的决定因素。工程项目是一笔巨大的投资,而投资是旨在获得更多回报的货币垫付行为。如果不能保证投资能带来比存款利息高得多的回报,企业就不会投资于这个项目。它包括阐述与分析筹资的来源、方式及成本,核算生产成本,分析该项目的预期投资回报率和预期投资回收期。 8>2F9-\Tt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机会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时对市场需求、价格及项目投产后的生产与销售不可能掌握得很准;即使当时是准的,但因为各种因素会发生变化,例如供求与价格受进口或国内同行竞争的影响发生变动,所以需要对可盈利率进行敏感性分析。 8o*EFvL z
经过以上分析,可形成一份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述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靠性研究报告必须提交企业最高决策机构,由他们聘请专家或委托有资格的咨询公司进行评估。项目评估重点评价拟建项目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在技术与工程上是否可行;经济效益是否良好。未经这一评估程序的项目不得立项,更不能付诸招标。 rf\\2{(DP
2.企业应当根据职责分工和审批权限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重大的工程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者类似决策机构集体审议批准。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工程项目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企业应当建立工程项目决策及实施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t }gp<L
3.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工程项目建设方式。 g_Q-_x8
对需要委托其他单位承担的工程项目,应当区别不同的发包方式(如包工包料、包工不包料等),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 :AWq(三)企业应当根据项目性质和标底金额,明确招标范围和要求,规范招标程序,不得人为肢解工程项目规避招标。 vc`9|>G1
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招标形式确定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明确工程项目预期实现的目标和具体要求,确保招标过程公开、公正、透明。 o PXhYme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建设单位应充分利用这一有效的竞争手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Wn1p%{Pi
1.编制灵活的招标文件 Ps-ogh
按照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范本》规定,施工招标文件应包括:商务文件,主要包括投标须知、评分标准、合同条款、投标文件格式、合同格式、履约担保书格式、技术规范标准、工程的技术要求、图纸和资料等。实践表明,一份严密、准确的招标文件能很好地保证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造价。 Ic+q,LSoZ
2.确定合理的标底 4N2 r%)A
标底是工程造价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建设单位对工程的期望价格,主要包括招标单位对招标人技术力量情况、信誉、预期工程造价和质量标准等综合文件。在目前情况下,工程建设项目设置标底有助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有助于建设单位了解工程造价的有关情况,同时标底还可作为评价标价合理与否的参考。 '|4g%dcm
3.工程造价确定原则和办法 p6hYJ(k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工程造价确定原则: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二是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并已通过评审,投标价格最低。对于大中型工程,技术复杂,专业项目多,难度大,这类工程的造价确定一般采用分项评议和综合评议相结合的办法,适用第一条造价确定原则。对于小型建设工程项目,技术复杂程度小,可采用第二条原则。 m; #(bvq(
确定工程造价评标办法:最低标价法是投标人的投标文件中能实质性响应文件各项规定要求的方法。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投标价是经过评审修正处理后以保证各投标人报价在同等条件下的最低价,而不一定是开标时的最低报价。综合评标法是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自身的期望确定若干个目标指标,设定加减分因素,通过评审和比较,综合得分高者为推荐中标人。 \V>NT+l
经过审定以后的标底中的造价,是招标工程的预期价格,一般来说,建设单位应选定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信誉可靠、质量保证措施完善、报价合理的承建单位,并以合同方式约束双方在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这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 <Vpz}p
$#Fc 9\Ya
三、建设与验收控制 +mtw8 3
企业应当加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和验收环节的监控,落实责任制,实行严格的概预算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项目达到设计要求。 <`Zk]<5n
(一)企业应当实行严格的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监理人员应当深入施工现场,监控工程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工程监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r 0dFypF
(二)企业应当加强对工程价款结算的管理,明确价款结算的条件、方式和金额等内容,确保工程款项按合同约定或工程进度及时、准确支付。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K.[fk_]vL
1.企业应当建立工程进度价款支付环节的控制制度,对价款支付的条件、方式以及会计核算程序作出明确规定,确保价款支付及时、正确。 F}TL))C/
企业会计人员应当对工程合同协议约定的价款支付方式、有关部门提交的价款支付申请及凭证、审批人的批准意见等进行审查和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办理价款支付手续。工程进度款的支付要按工程项目进度或者合同协议约定进行,不得随意提前支付。企业会计人员在办理价款支付业务过程中发现拟支付的价款与合同协议约定的价款支付方式及金额不符,或与工程实际完工进度不符等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d4^9T[
2.对于自行建造的工程项目,以及以包工不包料方式委托其他单位承担的工程项目,企业应当建立针对材料采购、收发、保管和记录相关的控制程序。 GI J<O)
计划部门应当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和进度,选择最佳施工方案,配合财务部门做好成本计划的编制工作。材料供应部门应当建立和健全材料制度,加强对材料采购和收、发、领、退的管理,努力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节约仓储保管费,降低材料费支出。劳动工资部门应当加强对劳动力的管理,改善劳动组织,严格控制非生产用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工资支出。生产技术部门则需做好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的编制和贯彻工作,以保证降低成本计划的实现。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和维修,以保证企业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精简机构,紧缩开支,节约行政管理费用等。建立健全材料的收、发、领、退制度。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是节约材料费支出的重要措施。 [qLjpk
3.企业应当严格控制项目变更,对于必要的项目变更应经过相关部门或中介机构(如工程监理、财务监理等)的审核。重大的项目变更应比照项目决策和概预算控制的有关程序加以严格控制。因工程变更等原因造成价款支付方式及金额发生变动的,应当提供完整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相关资料。企业会计人员应当对工程变更所涉及的价款支付进行审核。 1,>Z2fO#
4.企业应当加强对工程项目资金筹集与运用、物资采购与使用、财产清理与变现等业务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反映工程项目成本费用发生情况、资金流入流出情况及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情况。 `*kiq3n
5.企业应当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减值情况的定期检查和归口管理,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和审批程序。 w\|ROt
6.企业应当针对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相应的控制程序。一般工程施工期较长,而这阶段对工程质量来说又特别重要,因此,企业应加强施工阶段的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企业可以由专门小组也可以委托专门的监理机构进行工程质量监督。 4R!@B5Q'q
(三)企业应当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确需变更的工程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 3u=~0zg
(四)企业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决算审计,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竣工验收,重点关注项目投资额、概预算执行、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等内容。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应当编制财产清单,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s2'yq
1.企业概预算编制的依据、内容、标准应当明确规范。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V!sEr"'J&
(1)企业应当建立工程项目概预算环节的控制制度,对概预算的编制、审核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概预算编制科学、合理。组织工程、技术、财会等方面的相关专业人员对编制的概预算进行审核,重点审查编制依据、工程量的估计、定额、参数、模型等的采用是否合理,项目内容是否完整,计算是否准确。 PA{ *55!~
(2)审核人员应出具书面审核意见,并签章确认。 +ct ?WjK y
2.竣工决算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科学严密,竣工清理范围、竣工决算依据、决算审计要求、竣工验收程序、资产移交手续等应当明确。工程项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应当包括: 1N/GaSZ3Bq
(1)企业应当建立竣工决算环节的控制制度,对竣工清理、竣工决算、决算审计、竣工验收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竣工决算真实、完整、及时。应建立竣工清理制度,明确竣工清理的范围、内容和方法,如实填写并妥善保管竣工清理清单。加强对工程剩余物资的管理,对需处置的剩余物资,应当明确处置权限和审批程序,并将处置收入及时入账。 Y Poo%zb'
(2)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编制竣工决算。竣工决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通过编制报表和文字说明书的方法,综合反映经济活动和财务成果的总结性报告文件,竣工决算是综合反映工程项目从筹建到竣工全过程的财务状况和建设成果。 8I3l]5N
竣工决算由竣工决算报表和竣工财务决算情况说明书两部分组成。竣工决算报表一般包括:竣工工程概况表、竣工财务决算表、交付使用资产总表、建设成本总表、未完工程项目表等。 /xm4IZ=H
(3)企业应当建立竣工决算审计制度,及时组织竣工决算审计。 J16P +
未实施竣工决算审计的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因生产经营急需组织竣工验收的,应同时组织竣工决算审计。 SZ53'MQ
企业应当及时组织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应对竣工验收进行审核,重点审查验收人员、验收范围、验收依据、验收程序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可聘请专业人士或中介机构帮助企业验收。 b@B&m\l
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应当及时编制财产清单,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并加强对资产的管理。 #<8+:Akae
(4)企业应当建立工程项目后评估制度,对完工工程项目的经济性与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预期经济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并作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的基本依据。主要从技术、财务和经济三方面,对项目建成后实际达到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并与可行性研究方案、计划任务书、设计、计划、概预算等资料进行对比,以检查预计与设计的完成程度,分析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借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投资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S3#=k'
bjF9pj9
四、评估与披露 U:v|t%K~
企业应当建立工程项目评估制度,加强对工程立项、招标、建设和验收过程的跟踪管理和全面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企业应当披露重大在建项目的主要风险等内容。 LB*q 4BDr
8x&UOqvp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a3sb$J?O
HkAX4+(W
【案例2.5-1】某书店工程外包案例 -;zDWg-]u
某书店与某建筑公司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20××年初,该书店计划修建一座规模较大的图书城,工程总造价423万元,其中装饰工程100万元。同年六月,该书店与建筑公司签订了关于修建建筑书城的基建工程合同,合同及其附件写明只将土建部分分包给建筑公司,装饰工程剥离出来另行发包。 ,zW) UH4D
在例行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该合同中工程造价未将装饰工程部分的100万元剥离出来,仍然按423万元的总额包给建筑公司,这样工程总造价就高达523万元。意味着建筑公司未干装饰工程的活却可以拿到装饰工程100万元的造价款,该书店白白送给了建筑公司100万元。 Yd"^=|'
【案例分析】 ZaaT)L2c
这是一宗标底不清、价款与工程款严重不符的工程承包合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属于典型的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公司疏于内部控制而直接造成大错。 4bTQkR/c
(1)适当的职责分离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职责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内部牵制要求企业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企业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侧重在职员之间形成内部牵制,职员各尽其职,舞弊、错误的可能性将会减小。 RlqE4xX
本案例中建造合同的签订与审批职责未分离,未对合同条款进行有效审核,致使合同条款中明显的错误未被发现。如果合同的签订与审批由不同的人员负责,而当职者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一定的责任心发现合同中工程造价与计划明显不符并纠正错误并非难事。管理层对这宗巨款合同重视不够,根本未能有效地控制。 K?`5Vot@B
czx1098 2009-11-28 17:15
(2)预算制度是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大企业都应编制旨在预测与控制工程项目立项、建造和合理运用资金的年度预算;小企业即使没有正规的预算,工程项目的建造也要事先加以计划。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建造都应依据预算,对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差异以及未列入预算的特殊事项,应履行特别的审批手续。 oV$HH
该书店未对工程项目的支出进行预算控制,建设工程项目之前虽制定了计划但却没有依据计划对资产支出进行控制以降低资本支出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对计划与实际支出的差异没有予以重视分析其原因,导致了不该有的损失。 S",O7Qym
【案例2.5-2】长江河道工程项目案例 &\MJ}|X@8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之险,又在洪湖。”建国以来,中央和地方对长江干堤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中,从1997年到2000年,国家通过长江水利委员会界牌河段综合治理护岸工程代表处(以下简称“长委代表处”)共安排了3 680万元的国债资金给洪湖。而办理河工这件大事,却被某些人视为“吃石头”的肥差。 B;|/:zj.
1999年12月26日,杨某与洪湖分局所属单位洪湖市长江河道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洪湖市界牌河段整治水下抛石施工合同,由工程公司负责抛石施工,工程造价269.99万元,其中购买石料206.4万元。但实际上,审计人员后来发现,“工程公司未参加该工程的施工与管理,此工程纯系虚假工程,签订施工合同纯粹是掩人耳目。”1999年12月,杨某又与湖北省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洪湖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监理处(以下简称‘监理处’)总监魏某签订了监理合同。魏某指示该监理处监理工程师许某负责此项监理工作。但监理处对此未做任何监理记录。2000年3月,许某不仅不勘测核查,还直接在洪湖分局工程技术科科长王某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和水下抛石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签字盖章,并由监理处出具了虚假监理报告。事后,魏某接受工程公司监理费2万元,存入个人储蓄账户。在出具监理报告5个月后,杨某才想到要准备施工图。2002年8月,杨某等人要求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的华某等人按照他们提供的数据绘制图纸,将该图纸设计阶段标明为技术施工阶段,出图日期标为1999年12月,2002年9月,工程公司支付该设计院职工技术协会设计费4万元,华某等人当即提走劳务费及奖金2万元。而这份图纸,一直被杨某等人充当“工程施工图”来应对审计组的检查。2001年12月,洪湖分局工程技术科科长王某又指示他人凭空编写了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家的工程管理工作报告。2002年1月27日,杨某以洪湖分局名义邀请了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有关设计、监理部门的领导、专家,会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了一个11人的工程验收小组对该工程进行了“验收”,结果是该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而该验收小组成员每人领取了600元的验收评审费。 dP|+OqNz
【案例分析】 >kcb#MX%
该案例涉及合同签订、施工监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内控问题。本案例首先从签订合同就出问题了,纯粹是用来掩人耳目,让那些不法行为变得合法化,光明正大的套取国家的利益。长江干堤这样重要的工程,直接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财产,工程公司居然没有进行任何的施工。工程施工必须要有专业的监理对工程完工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与管理,这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工程施工中涉及很多专业技术,所以一般聘请职业监理师。本案例中的许某未做任何监理记录就直接在工程质量评定表上签字盖章,这样那个虚假的合同也就自然没有被发现。最后在工程完工付款时,还应该有专家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以付款。案例中的专家居然将一个没有进行任何施工的工程评为优良工程,说明整个验收过程完全没有相应的控制。 }KN?M{a
建议: b3/a1`$P
(1)应严格执行职责分工制度。职责分工即对工程项目的预算、决算、招标、投标、工程质量监督等,均应明确划分责任,由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有利于防止和发现防洪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6f`,GX
(2)工程项目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承包商,防止发包、承包中的舞弊行为,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Oy7_T&.
企业应根据技术胜任能力、管理能力、资源的可利用性、收费的合理性、专业的全面性、社会信誉以及质量保证等因素来选择承包商。在确定承包商以前,企业应对各备选单位进行调查,并进行投标资格的初步审查,了解该单位的资质信誉、实力、工程业绩是否符合该工程项目要求,并且要求投标方以书面形式向企业承诺不转包该专业工程。开标应规范化,企业负责人、总承包商、各分包商、设计主持人及专业负责人、工程监理负责人、专业工程师等有关人员应参加,开标应严格按合法、合理的程序进行。 / qE2YeAv
招标、评标、定标必须经过适当授权,严禁一个人或少数人确定中标单位。 ~#De|&Y
(3)一般工程项目投入资金较多,从立项到施工再到竣工验收决算时间较长,尤其是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较容易发生舞弊行为,企业应使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组织各部门协作配合,调整各方利益,以确保工程项目总目标的最终实现。包括:做好施工的技术交底,监督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规程施工;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加强对施工过程各个环节特别是隐蔽工程进行质量检查;进行质量分析,防止施工过程中类似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 "tn\r</
(4)企业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人员对竣工决算进行审核,重点审查决算依据是否完备,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竣工清理是否完成,决算编制是否正确。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审查工程成本中有无不属于工程范围的开支,所有工程项目是否属于计划范围以内,有无搞计划外工程;增加的工程项目是否经企业管理部门批准;结合财务制度审查各项费用支出是否符合规定,有无乱挤乱摊成本,扩大开支范围;有无乱立标准,铺张浪费等情况。应将其实际数与概算进行总的和分项目对比,以考核建设成本总的和各项构成内容的节超情况,并计算节超额和节超率。然后,根据节超情况,进一步查找影响建设成本节超的原因。 xLX}3>e
应明确规定竣工验收标准,竣工验收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以后,即可按竣工验收标准和合同规定正式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企业应加强竣工验收工作的组织领导,应在竣工前,根据项目性质、大小,成立竣工验收领导小组或验收委员会负责竣工验收工作,严禁由一人负责验收工作。 LJR xiBZ|
A2#vp|u
o-[C;j%I
X1)#`|5T
oa?L@ir|}
as- \eb
$>` :m )
4!])**
9KgS +AU
: Bim*lV`
"] { 
Fm+ Q i&
ef_ ^^H<
]- wAr"b
Gh=VdQ +a
7|L 3$7Nd
%V]X4w
T*Lw!+W|5
o`a:lK L*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TBBDV5YL
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意义重大。 m+1X4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基建部门、财务部门、后勤部门等,必须由这些部门共同联手参与管理。同时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较强的技术性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应配备有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强,懂业务、会计算机操作,会讲肯干的专职人员。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失控,其所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过一般的商品存货等流动资产。 z\%Th"b%$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弊端有: Q k; }
盲目购建; 7)9@8:
资本性支出挤占生产成本;  I*ddQ~7
固定资产盘盈不入账; rm(c>&K.;
固定资产闲置不处理,造成报废; He=o_':{
固定资产残值不入账; ")5D- D
虚增(减)折旧,虚列维修费用支出等。 K &?00:0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5DnjD
相应的,其关键内部控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重入手。 >dgpn(
一、科学的职责分工 [L p9.q'
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a[ |SY]
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FhH kP
(1)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Qizmux6
(2)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与执行; --)`Yr0%m
(3)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 J4w?&-B] 9
(4)固定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 Q'L%{:-5
(5)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与执行; -Vu$
(6)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Es)u$%I
对于这六条规定,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理解:有关固定资产的主要业务有编制资本预算;购置固定资产;验收固定资产;保养和维修;折旧;盘点;报废与清理。为了加强控制,各业务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o#f>]|m,v
(1)固定资产的需求应由使用部门提出。采购部门、企业内部的建筑或建设部门一般无权首先提出采购或承建的要求。 KuJD#hUym.
(2)资产请购或建造的审批人应与请购或建造要求提出者分离。 WLPSvn4<9
(3)资本预算的复核审批人应独立于资本预算的编制人。 c D=N ya
(4)固定资产的验收人应同采购或承建人、款项支付人职务分离。 \h d@|9m6
(5)资产使用或保管人不能同时担任资产的记账工作。 U3(ZdbnfVF
(6)资产盘查工作不能只有使用、保管人员或只有负责记账的人员来进行,应由独立于这些人员的第三者共同参加。 J# d.yb]
(7)资产报废的审批人不能同时是资产报废通知单的编制人。 1G'5a1 a
czx1098 2009-11-28 17:15
二、科学规范的决策过程 SsU X1-;sY
(一)预算管理 sQhn9zq$
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 q$%B(0"(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生产经营发展目标等因素拟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按规定程序审批,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科学合理。 %B$-At7
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考虑聘请独立的中介机构或专业人士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并由企业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 CA0<?u对于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相关手续;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由固定资产相关责任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批后再办理相关手续。 rDQ zKG[O
就固定资产的预算控制,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 n: ~SC"
1.编制资本支出预算,应由工程技术、计划、财务、采购、生产等部门的人员共同参加,以便减少资本支出预算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9 }"[Zo/
2.资本支出预算必须在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予以编制。这些因素包括:投资预算额、该投资的机会成本、投资的资本成本、预计现金净流入等。 l S},O{3(
3.对于投资额较大的专案,资本支出预算应有各分项投资预算额,以便日后对投资实际支出额的控制。而对于投资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资本支出预算则必须由董事会批准才能执行。 I{B99)i
(二)请购与审批 Jr7dO6-$
企业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应当建立请购与审批制度,明确请购部门(或人员)和审批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与审批程序。固定资产采购过程应当规范、透明。对于一般固定资产采购,应由采购部门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情况,采取比质比价的办法确定供应商;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采购,应采取招标方式进行。 2b8~3d[L
对一些专用固定资产如电脑、打印机等,由于其移动的方便性,管理上容易滋生漏洞。针对其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应制定特别的业务处理流程。如电脑等设备从确定采购时起就给出其“身份证”,定好使用人,确定责任人。 : %}-fl
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企业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应来自工程部,审计、财务,投资、专家及使用单位,共同参与项目论证、公开招标等环节的工作。既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又通过招标等良性竞争手段,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DF`mP1>V
(三)采购控制 }?cqLN{'I
虽然准则没有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作出明文规定,但是固定资产的采购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不可忽视。 8,BL^s=5
采购部在执行固定资产采购程序时,应先向供货商询价,并取得厂商之报价单,进行比价,以报价较低且品质佳之核准厂商为采购对象,单批次5万以下(含)寻找至少2家以上的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单批次5万以上至30万寻找至少3家以上的供应商进行招标采购,并报财务总监审批;单批次30万以上寻找至少3家以上的供应商进行招标采购并组织招标小组确定出最优方案,报财务总监、总经理审批。 b)z]' nI
依请购单填写订购单并与供货商联络订购事宜,按一般采购程序办理。 e-].Xjq 
重要固定资产或单台5万元以上或单批10万以上的采购,采购单位应与厂商签订购买合同。合同一式两份,由采购部与供货商分别留存一份;采购部应复印一份留存,原件与发票交财务作为付款入账的依据。 ^- FNGd5
(四)验收控制 gZ=Uu0X(
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 j{=7;[2;'?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等符合使用要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验收工作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实施。 l20KTV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协议、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或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_\$=V te
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制造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 B:mW@ta"U
企业对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外企业无偿划拨转入以及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均应办理相应的验收手续。 m}pg&n {
企业对经营租赁、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应设立登记簿记录备查,避免与本企业财产混淆,并应及时归还。 ^ZCBfd kl
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入库、编号、建卡、调配等手续。 >>#>"对于验收控制,企业应当重点关注: xx .VY
从外部购入的设备,采购人员应与厂商联系送货时间及地点。固定资产送达时,请购单位、采购人员、管理部门均应派员会同点收数量、检查品质及规格是否与请购单相符。其验收程式可按照存货验收程式进行,所不同的是固定资产一般要求有较高等级的技术人员来检查其质量或精密程式,故购入设备必须经过专职工程师的检查,并在收货报告单上签字同意。通过建筑或通过安装取得的设备在正式向承包商签发验收合格证书前,应作全面和综合性的测试验收验查工作。 CmLFt"+Pl
各种监督和测试工作应当加以文字记录,并作为工程验收合格证书的附件妥善保管,验收合格证书必须由指定的授权人审核签字。 8 gax# M
固定资产验收合格后,管理部门开具设备分配通知单并登记固定资产管理台账。采购人员将固定资产交请购单位使用。 ]nA=]mEZmV
(五)入账控制 x}zU\9
企业财会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及时确认固定资产的购买或建造成本。 )9UO k
三、固定资产使用、维护环节的控制 x'n4"W?
(一)使用控制 62~aCBO,l
企业应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授权具体部门或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与维修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j@b=#
企业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固定资产明细及标签,确保具备足够详细的信息,以便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与盘点。 |)i,HlQD
固定资产移动应当得到授权。 '.6 A]9U
对固定资产都应设立卡片,有条件的单位,应尽量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电脑来管理固定资产数据。要及时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了一番清理,查错防漏。在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应调整相关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mS fgoW{&
设立企业各职能部门内部的设备管理员或称作二级设备管理员,并加强对其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对其所在部门设备使用和变动情况的监管力度。 4[` j}K
加强对在建工程账户的检查和清理,对已经在用或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及时验收入账或暂估入账。 ~zE^D#cg=
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归口管理部门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 V\F},H<
做好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并确保范围恰当,金额足够。杜绝“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 qx %4 y
(二)折旧控制 46VlJ,m=
企业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确定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净残值率等折旧政策。折旧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审批。 1ab>(R
折旧控制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及残值估计的合理正确。为此,企业应广泛征求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会计人员的意见;收集类似设备的各种历史资料,参照税务部门规定、标准。 d[5\Jef
折旧方法一经选定,应一贯沿用。折旧方法的改变,事先应由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并在财务报表上说明其理由。 $K-'[aV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 NX|
1.根据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具体情况,折旧方法采用平均年限法。 YtGUY|xP
2.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aA %C44
(1)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 折旧年限 _i7UzQ5 )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M!eawm
(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2`x
3.固定资产折旧根据上述有关计算公式按月计提。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次月开始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从下月起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其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不再补提折旧。 $/ A)@7<
4.按照规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分别按用途性质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 U-f
(三)维护控制 #g8\#;V
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Xd}e!Lr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 ^Hx9g_.[ox
固定资产大修理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安排修理。 %V=hTil-
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审批通过后予以实施。 YzN(dv
企业应设置专门管理固定资产的机构,加强固定资产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该机构的职责包括:每年制订出各类房屋设备等的维修计划与实施维修计划或根据使用中出现的应急情况采取修理措施;监督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对使用、维修和保养的结果进行记录等。 y"'!(=?jo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对各种房屋和设备分别设置表单来记录使用、维修和保养情况,或者直接在替代房屋设备明细账的卡片或者表单上记录这些情况。记录应当定期检查。 ;TypQ3]SK
(四)盘点控制 RI}_& l
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I(J*> |F2
盘点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应当进行固定资产账簿记录的核对,保证账账相符。 h;bPIGB
企业应组成固定资产盘点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根据盘点结果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并与账簿记录核对,对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 7%{MHJ%
固定资产发生盘盈、盘亏,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逐笔查明原因,共同编制盘盈、盘亏处理意见,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由财会部门及时调整有关账簿记录,使其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 H7!bRdn4
固定资产同存货相比,遗失或被盗的可能性较小,但他们长期地存在,物质实体同账面记录不一致,或者物质实体已处于不正常使用的状态,或者被遗忘的可能性也较大。定期盘查固定资产是保护财产的必要控制手段。 YPJ")UAs
企业应定期(视财产的性质不同而不同,通常至少每年一次)组织盘点固定资产实存情况。盘点工作应由负责保管、记账等不同职能的人员以及厂房设备无关的其他局外人共同担任。盘点结果记录在盘点清单上,清单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存放地点、目前使用状况和所处状态等。盘点人员(一般要求2人以上)应在盘点清单上签字。实地盘点结束后,应将盘点清单内容同固定资产卡片相核对,如发现差异或固定资产已处于不能正常使用状态,应由固定资产保管部门负责审查其原因,经过一定的批准程式,才能进行账面调整。每次盘点的清点单应归档保存。 pS|;Oe bz{
(五)清查控制 z4l3Q1p
企业应至少在每年年末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分析。检查分析应包括定期核对固定资产明细账与总账,并对差异及时分析与调整。 ,C ,d 9Y
公司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清查分年中清查和年末清查,由管理部门和财务部共同执行。固定资产的清查应填制“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详细反应所盘点的固定资产的实有数,并与固定资产账面数核对,做到账务、实物、和固定资产卡片相核对一致。若有盘盈或盘亏,需编报“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列出原因和责任,报部门经理、生产部门经理、财务部和总经理批准后,财务部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管理部门对台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内容进行更新。 ',6opG_{g
=e?R(E^Y"
czx1098 2009-11-28 17:16
四、固定资产处置和转移环节的控制 UXgbA]a~v
(一)固定资产的处置  |D6AG!J
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 UPw-y'
企业应区分固定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94M_Be-9d
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清理。 913caw;2
对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出售价值等。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按规定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 rG"%H]wd
对拟出售或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处置申请,列明该项固定资产的原价、已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出售价格或转让价格等,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让。 .7@Vu?U
固定资产的处置应由独立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其他部门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处置价格应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审批后确定。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处置,应当考虑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J EKKGG(
对于重大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当采取集体合议审批制度,并建立集体审批记录机制。 H x )s`p
固定资产处置涉及产权变更的,应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lkk3*4Kia
对这一环节,我们应当从下面两个方面把握: f*tv_P$
1.固定资产的出售 ]$0ao%*QB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将闲置的固定资产书面告知管理部门,填写“闲置固定资产明细表”,管理部门拟定处理意见后,按以下步骤执行: kt~7^hl*
(1)固定资产如需出售处理,需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固定资产出售申请表”。 k-?](c-
(2)列出准备出售的固定资产明细,注明出售处理原因,出售金额,报部门经理、生产部门经理、财务部和总经理审批。 wa(2R04VN
(3)固定资产出售申请经批准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该固定资产进行处置,并对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出售日期,台账做固定资产减少。 D`Q r8Kv
(4)财务部根据已经批准的出售申请表,开具发票及收款,并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lE6tP>G"N
2.固定资产报废 KH -]Q&s
(1)当固定资产严重损坏,没有维修价值时,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交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报财务总监和总经理审批。 /_PD+OMl
(2)经批准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实物进行处理。处理后对台账及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更新,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财务部。 +a4}Q1eC
(3)财务部依据总经理批准的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和实物处理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H~ZwH
另外,风险管理不容忽视。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环节可能存在如下风险:资产的出售、废弃、停用、重新定价或转由个人使用并未得到批准;本可以使用于其他方面的资产被出售或废弃;由于资产清理未通知财务部门,造成记录有误。 6R)P id`
固定资产报废通知单至少一式三联,一联由审批人留底备案;一联作为执行报废工作的授权证明;一联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收到执行完毕的报废通知单后,应审查通知单是否经执行部门主管的签字认可,并应及时注销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l Xj27#
(二)固定资产的转移控制 =I$*fToh
企业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会部门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办理,并签订合同协议,对固定资产出租、出借期间所发生的维护保养、税负责任、租金、归还期限等相关事项予以约定。 @aC(Ij$%
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内部调拨,应填制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明确固定资产调拨时间、调拨地点、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等,经有关负责人审批通过后,及时办理调拨手续。 XUX]Y0fL
固定资产调拨的价值应当由企业财会部门审核批准。 bR~y"Vr+o
关于固定资产的转移,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 3/~P[p ?
1.固定资产在公司内部部门员工之间转移调拨,需填写“固定资产转移申请单”一式四联,送移入部门签字,确认后交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第一联由管理部门留存,更新固定资产卡片,第二联送交会计部门,第三联送交移入部门,第四联送交移出部门。将固定资产转移单交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转移登记。 7Me#PT T
2.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将固定资产转移登记情况书面通知财务部,以便进行账务处理。 x3~+K*]j
3.注意固定资产编号保持不变,填写清楚新的使用部门和新的使用人,以便监督管理。 ~]#iK Lq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J#3xIlK"
^~D=#%v
【案例2.6-1】固定资产内控舞弊案例 tg5/v l@
身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骗取国有财产64余万元,面对法院的终审判决,被告人归某不得不低下头,吞下自己“精心隐藏”7年的苦果,等待他的将是15年的牢狱生活。50岁的归某是原上海某技术工程公司轻纺工程部经理。2000年11月,山东某公司向公司求购精疏机一套,但当时公司没有购买此类机械的配额,头脑活络的归某想出一个好办法,利用其他公司的配额到上海纺机总厂定购。随后,归某将本公司的45万余元划入纺机总厂。然而,2001年初,他代表公司到纺机总厂核账时发现,“纺机总厂”财务出错:把已提走的设备,当作其他公司购买,而他划入的45万余元却变为公司的预付款。于是,一场偷梁换柱的把戏开始上演。 ^Q{}a|
2001年3月至4月,归某派人到“纺机总厂”以公司的名义购买混条机等价值60余万元的设备。因为有了45万余元的“预付款”,归某仅向“纺机总厂”支付了15万元。随后,他找到了亲戚经营的某纺织器材公司,开出了公司以67万元的价格购得这批设备的发票。而公司不知内情,向大发公司支付了全部购货款,归某从中得利52万元。同年7月至10月期间,归某又以相同手段骗得公司11万余元,占为己有。2001年底,归某终于梦想成真,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中岛纺织机械成套设备公司,并担任法定代理人。 .Vk$BoK1
2008年上半年,纺机总厂发现45万元被骗,向公安机关报案,归某随后被捕。法院认定归某贪污公款64万余元,构成贪污罪,判处归某有期徒刑15年。 . 6IS c
【案例分析】 =B Yyaz
一个普通的轻纺工程部经理,利用手中的职权和相关内部控制的漏洞,竟采用相同的伎俩两次贪污公款共64万多元,这个给企业造成的沉痛教训的案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其内部控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会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3r`:ZO|N
1.从公司角度来看,其采购业务的相关职务未分离。一般而言,健全的采购业务中,采购员、审批人和执行人、记录人应分离。如果其中关键的职务没有分离,那就极有可能发生舞弊,公司就是这样的案例。工程部经理归某,利用手中的职权,未经审批程序就私下决定向纺机总厂购买价值60万元的设备,这已经暴露出了授权审批控制的弱点。本来应该有第三方执行付款,并与纺机总厂核账,但令人惊讶的是,核账竟然也是归某一人亲手所为。所以,采购、审批、执行和记录的职务分离漏洞给了归某可乘之机,使其掩盖了同纺机总厂的交易问题,进而上演了后来“偷梁换柱”的把戏。 s.7`=J10s:
另外,公司的验收和付款也存在漏洞。付款员明明将67万元款项划给了大发公司,这纯粹是归某利用其亲戚的关系虚构的交易,如果验收员按照同大发公司签订的购货合同上写明的条款以及发货发票来仔细验货,是不难发现归某冒用大发公司的名义却购进了纺机总厂价值仅60万元的设备的“偷梁换柱”的把戏的。一般而言,会计部门应该在按购货协议划出款项之后将购货单和购货发票转到验收部门,而验收部门应该收到会计部门转来的购货单和购货发票副联仔细查验其发货单位、收到货物的数量和质量后签收。但是公司没有做到,验收部门根本就没有仔细查验发货单位,以至于归某的把戏得以蒙混过关,使公司支付了67万元买进了价值60万元的设备,白白损失的7万元落入了归某的腰包。 /b4Rzb
2.从轻纺总厂角度看,其内控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a@:K> E
从发货通知单的编制和证实制度来看,轻纺总厂在这方面也存在漏洞。发货通知单的作用首先是将各种不同的客户订单内容,如货物的货号、数量、价格等以完整和规范化的格式反映出来,同时,还能使销售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授权和批准在发货通知单上能得到证明。发货通知单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与销售环节有关的各部门在执行发运业务或记录有关账册时有书面依据,并通过各环节的签字来监督每一环节中的业务处理工作。如果轻纺总厂建立了健全的发货通知单的编制和证实制度,并得以真正有效执行,就不可能发生“把已提走的设备,当作其他公司购买,而归某划入的45万余元却变为公司的预付款”这样的事故。如果有完善健全的内控并得到执行,轻纺总厂损失的45万元,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个案例再一次告诉我们,每一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丝毫忽视不得。 %;G>SG5;
fO'JY`mj_C
nM"+Wa j
czx1098 2009-11-28 17:16
无形资产内部控制 RVf&$,?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6&eQ8.\
现代企业无形资产概念的轮廓,就其本质属性而言,也是具有商品使用价值的属性,它与有形资产一起构成了企业资产的总体,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要的经济资源。 sr6qYs)m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V.d ny2
9|Aih v6
一、加强无形资产内部控制的意义 G^HTK
(一)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有效管理无形资产的前提 @a"S`r
如何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正确的核算和评估,对无形资产的投资进行严密的管理与评价,是现代企业应该充分关注的问题,一套有效的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无形资产安全的重要保证,是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确保企业遵循有关无形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的重要条件,更重要的是,它是企业进行有效的无形资产管理,获得最佳经营效果和效率的前提。 <M ZD7 8
(二)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是无形资产审计的基础。 BU/[+so*
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注册会计师无形资产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也是企业进行无形资产内部审计的前提和基础。无形资产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无形资产的内部控制进行评审,通过对这些制度进行独立审计和监督,发现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风险。 Z; U &q;
二、无形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 ju &[ }*
无形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无形资产的内部控制应当实现以下目标:保证与无形资产相关的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无形资产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无形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账面无形资产与实存无形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dl4jgw)%
衡量一个企业有关无形资产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其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r26J
(一)无形资产的安全及有效使用。内部控制应有保证财产安全和充分利用有形资源或无形资产的规定,以免因有意、无意的错误而造成损失浪费。 2R'p UTPf
(二)有关无形资产的会计及记录、财务及其它信息的可信性与可靠性。内部控制首先要有可信的各种记录,有了各种可信记录,才能及时地提供可靠的管理情报,为企业决策者和有关部门领导提供计划、资金投放等可靠的决策依据。 Wgi@(8|O_
(三)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避免意外风险,预防和发现差错及违纪行为,外部审计能够查明已经发生的差错及违纪行为,但不能预防其发生。对差错和违纪行为的预防和发生,则主要依赖于企业内部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 .&x2l|G^
(四)保证法定责任的履行。法定责任是通过立法赋予的,内部控制应能帮助管理人员不断适应这种责任,并对不负责任的行为加以追究。 !:OY~_gxDr
三、与无形资产有关的风险 o@ N0BI"-D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无形资产的下列风险: 66JKo`
(一)无形资产业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ZE-]Pn*
(二)无形资产业务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J6x7/I/&
(三)无形资产购买决策失误,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W.bmp.
(四)无形资产使用和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损失和浪费。 -fq-zE>3
(五)无形资产处置决策和执行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权益受损。 X#Cxzp0`
(六)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不合法、不真实、不完整,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账实不符或资产损失。 1j?@$e:k
四、无形资产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x2/hRxZ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无形资产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V <8G}1J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k93Z}ON
1.无形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jV @OaH#<
(1)无形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briwX8|y
(2)无形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与执行; 3 g-&-0#Y
(3)无形资产取得、验收与款项支付; 8DY*hRyX
(4)无形资产处置的审批与执行; M|d6p$ jO
(5)无形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X8RUf<_
(6)无形资产的使用、保管与会计处理。 h mlH#Ng
2.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无形资产业务。办理无形资产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2k+|N*?ib
3.企业应当对无形资产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无形资产业务。 :W V-IDU"
(1)授权批准的范围。通常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购置和转让计划都应纳入其范围。授权批准的层次,应根据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 70RKU(2)授权批准的责任。应当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应避免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 }F& QO2
(3)授权批准的程序。应规定每一类无形资产业务的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以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审批人应当根据无形资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无形资产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无形资产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C'A>bCV]I
企业应当制定无形资产业务流程,明确无形资产投资预算编制、自行开发无形资产预算编制、取得与验收、使用与保全、处置和转移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开展情况,及时传递相关信息,确保无形资产业务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_(S6DSr0=
(二)无形资产取得依据应当充分、适当,决策过程应当科学、规范。 _[uZ:pE9fS
1.企业应当建立无形资产预算管理制度。 `Cn4;C m,o
企业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效果、生产经营发展目标等因素拟定无形资产投资项目,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编制无形资产投资预算,并按规定程序审批,确保无形资产投资决策科学合理。对于重大的无形资产投资项目,应当考虑聘请独立的中介机构或专业人士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并由企业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 P!X}q_k@
2.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无形资产投资预算。 juU%?6G*W
对于预算内无形资产投资项目,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相关手续;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无形资产投资项目,应由无形资产相关责任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批后再办理相关手续。 ~SL(Pf.>L
3.企业对于外购的无形资产应当建立请购与审批制度,明确请购部门(或人员)和审批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与审批程序。 dt!n^_'h 
无形资产采购过程应当规范、透明。对于一般无形资产采购,应由采购部门充分了解和掌握产品及供应商情况,采取比质比价的办法确定供应商;对于重大的无形资产采购,应采取招标方式进行;对于非专有技术等具有非公开性的无形资产,还应注意采购过程中的保密保全措施。 32>t;/l-
4.无形资产采购合同协议的签订应遵循企业合同协议管理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 R4XsvF
5.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无形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确保无形资产符合使用要求。无形资产交付使用的验收工作由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实施。 v(>j+*;U
(1)企业外购无形资产,必须取得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有效证明文件,仔细审核有关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必要时应听取专业人员或法律顾问的意见。 IUV0qgv
(2)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由研发部门、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无形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移交使用部门使用。 14_TC`Fq
(3)企业购入或者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必须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有效证明文件。 (4)企业对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债务重组、政府补助、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外企业无偿划拨转入以及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均应办理相应的验收手续。 ~-p!ox#[gY
(5)对验收合格的无形资产应及时办理编号、建卡、调配等手续。 \>qO"F)Z
(6)对需要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的无形资产,企业应及时到相关部门办理。 v,"VYB=mX
(三)无形资产取得、自行开发并取得、使用及保护、处置报废等环节的控制流程清晰严密。 Y"8`9:\b
1.企业应加强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授权具体部门或人员负责无形资产的日常使用与保全管理,保证无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_A4>`:tx
无形资产的保全控制包括对会计账上无形资产的保全控制和对会计账上未记载无形资产的保全控制。对会计账上无形资产的保全控制包括:①定期核查无形资产的价值。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检查各项无形资产,预计其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相应的调整。②记录保护。应对无形资产各种文件资料(尤其是资产、财务、会计等资料)妥善保管,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的可能。对某些重要资料应留有后备记录,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当前计算机条件下尤为重要。 3oo{L\/" v
对会计上未记载无形资产的保全控制包括:①运用好法律手段。要通过法律手段确立无形资产的合法地位,主动配合执法部门整顿市场秩序,依法打假治劣,及时利用媒体揭露侵权行为。②不断的调整与创新。要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在保持无形资产内在特色的前提下及时适应消费者习惯、偏好的变化,以使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保持同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增强竞争力,才能巩固已取得的优势地位和避免竞争对手模仿,也才能真正不断满足市场需要。③保证质量。开发和创造无形资产需要高质量,维护无形资产也需要高质量。高质量是无形资产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在无形资产运营中,应慎重选择联营或并购的企业,切不可为一时之利葬送自己数十年苦心经营的品牌。 ]G$fnVq
2.企业应根据国家及行业有关要求和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确定无形资产分类标准和管理要求,并制定和实施无形资产目录制度。 xH%%CWy|
3.企业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确定无形资产摊销范围、摊销年限、摊销方法、残值等。摊销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审批。 $.9o$' :
4.企业应根据无形资产性质确定无形资产保全范围和政策。保全范围和政策应当足以应对无形资产因各种原因发生损失的风险。企业应当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直接接触技术资料等无形资产;对技术资料等无形资产的保管及接触应保有记录;对重要的无形资产应及时申请法律保护。 ZL rJi"bz
czx1098 2009-11-28 17:17
5.企业应当建立无形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确定无形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等。 B0'Ih+
6.企业应区分无形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vrM5aYH<|
(1)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无形资产,应由无形资产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填制无形资产报废单,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对该无形资产进行报废清理。 R(0r%\h
(2)对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无形资产,应由无形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出售价值等。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按规定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 <$"n'` GA
(3)对拟出售或投资转出的无形资产,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处置申请,列明该项无形资产的原价、已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出售价格或转让价格等,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让。 3@qW\RE%
7.无形资产的处置应由独立于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其他部门或人员办理。无形资产处置价格应当选择合理的方式,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审批后确定。对于重大的无形资产处置,无形资产处置价格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对于重大无形资产的处置,应当采取集体合议审批制度,并建立集体审批记录机制。无形资产处置涉及产权变更的,应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ICzbzny
8.企业出租、出借无形资产,应由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会部门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予以办理,并签订合同协议,对无形资产出租、出借期间所发生的维护保全、税负责任、租金、归还期限等相关事项予以约定。对无形资产处置及出租、出借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及时入账,保持完整的记录。 LEG~cff0t
9.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内部调拨,应填制无形资产内部调拨单,明确无形资产名称、编号、调拨时间等,经有关负责人审批通过后,及时办理调拨手续。无形资产调拨的价值应当由企业财会部门审核批准。 dk Ut# p
(四)无形资产确认、计量和报告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 b!&REkIK
1.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规范和监督制度,且要充分体现权责明确、相互制约以及及时进行内部审计的要求。 zS#*n nbuS
2.统一无形资产的会计政策。尽管国家对于无形资产制定了统一的会计制度,但其中某些会计政策是可选的。因此,从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出发,必须统一执行所确定的会计政策,以便统一核算汇总分析和考核,企业会计政策可以以专门文件的形式予以颁布。 D #zxM6q
3.统一会计科目。在实现国家统一一级无形资产的有关会计科目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设定明细科目,但是不可以乱开设会计科目和混淆会计科目。 ;R`<Ds
4.明确无形资产相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各条核算原则,使会计真正实现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标。 Mt L=]DJ+=
5.加强对无形资产维护费用的监督和控制。无形资产作为能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能使拥有者具有较大的获利能力的特殊性资产,其获利能力往往很难加以量化,而它又是不可否认和客观存在的。为了保证无形资产这一获利能力的完整性、持续性和有效性,企业就必须依法支付各项与无形资产有关的维护费用。例如:为维护专利权有效,就须支付专利年费;为获得商标权,就须支付注册申请费等。对于当前无形资产的维护费用,其会计处理方法仍没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这使得无形资产维护费用很可能成为企业“隐形费用”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加强对无形资产维护费用的内部审计监督和控制,从而保证无形资产维护费用性质和数量的合法性、合理性。 Qt?Yw]m FJ
6.加强对无形资产价值的监督检查,有效防止企业无形资产的转移和流失。无形资产具有价值属性,其价值的反映具有多种不同形式。 QJv`$V<`Q
仅以商标为例,国内有的企业在投资举办中外合资企业时,将自己多年呕心沥血创立的国内名牌商标以低价转让给合资企业,在企业运营中又被外方以种种理由打入冷宫。而“洋牌子”则通过国内原有的销售渠道,轻而易举地占据了中国市场。从短期看,企业借助“洋牌子”产品可以卖了高价,并通过卖牌子筹措到一定资金,还能享受到中外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但实质上却造成了企业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 )B#4Sg
NbJcQG7#(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 e|\6 `
=`hzMv9Rr
【案例2.7-1】YXY商场无形资产内部控制案例 0$N
YXY商场于1989年5月开业,之后仅用7个月时间就实现销售额9000万元,1990年达1.86亿元,实现税利1315万元,一年就跨入全国50家大型商场行列。到1995年,其销售额一直呈增长趋势,1995年达4.8亿元。该商场当年以其在经营和管理上的创新创造了一个平凡而奇特的现象。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近200个大中城市的党政领导,商界要员去参观学习。然而,1998年8月15日,YXY商场悄然关门,面对这残酷的事实,人们众说纷纭。导致商场倒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内部控制的极端薄弱是促成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仅就其无形资产内部控制方面进行分析。该商场的冠名权属于无形资产,其转让都是由总经理一个人说了算,只要总经理签字同意,别人就可以建一个YXY商场。在经营管理上,YXY商场有派驻人员,但由于并不掌控管理,所起的作用不大。这种冠名权的转让,能迅速带来规模的扩张,可也给YXY的管理控制带来了风险。对这些企业的管理上,YXY并不严格,导致了某些企业在管理方面、服务质量或者产品质量等诸多方面给客户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对YXY这个品牌的影响起了负面作用。 Ti ty~【案例分析】 mf{QE B37
YXY商场没有进行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不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科学不合理。关于无形资产的转让,照理应该经董事会讨论通过,但实际上是总经理一个人说了算,只要他签字同意,别人就可建个“YXY”,这样不可避免的会导致一人多权形成舞弊的现象发生。 e6t2Mp,2!
建议商场应该设置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对商场的无形资产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管理。无形资产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包括:对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开发、引进、投资进行总的控制;就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施应用的客观要求,协调企业内部其他各有关的职能部门的关系;协调与企业外部国家有关专业管理机构的关系;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维护企业无形资产资源安全完整;考核无形资产的投入产出状况和经济效益情况。 <5AaX S'-
企业应当建立无形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无形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无形资产业务的全过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应该保证对同一项业务的审批、执行、记录和复核人员的职务分离,以减少因一人多权而导致的舞弊现象发生。 W$BK_m
在授权审批方面要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通常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购置和转让计划都应纳入其范围。授权批准的层次,应根据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应避免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应规定每一类无形资产业务的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以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审批人应当根据无形资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无形资产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无形资产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对于重大的无形资产投资转让等项目,应当考虑聘请独立的中介机构或专业人士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并由企业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 C]7Mk(#xEp
rQ U
投资内部控制 s*0`YMP
}[aXE';
投资主要是指长期股权投资,包括对子公司投资、对联营企业投资和对合营企业投资及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nl;f /| an
关于投资风险的认识,人们的认识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由于收到各种难以预计或控制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 6y)lhNZWFs
根据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将投资风险分为: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自然风险、政治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 de5$e,Fny
按投资风险是否可以避免,可将投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是指某一投资领域内所有投资主体都将共同面临的风险,是无法防范或分散的风险。非系统风险又称特定风险或紊乱风险,是由影响某一投资对象收益的某些独特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是某一企业或行业特有的那部分风险。例如管理能力、劳工问题、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它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来抵消或避免部分风险。这部分风险在总风险中,是除了系统风险之外的那部分偶然风险,所以又可称为剩余风险。 {VIi6ugVl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下列风险: @W0De!G|M
投资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9Kbo"/mP
投资业务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Cvur7iJ
投资项目未经科学、严密的评估和论证,可能因决策失误导致重大损失; Z@9 Y!r-S
投资项目执行缺乏有效的管理,可能因不能保障投资安全和投资收益而导致损失; QLQRM5GA
投资项目处置的决策与执行不当,可能导致权益受损。 zLN_h$.g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 .N:3QT?
Sb<3e!us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e#Mgp%\~
V WTO= `
一、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控制 "s~ %
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tXsm J?
(一)企业应当建立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投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AK&^3a'5
投资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投资的决策与执行;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投资绩效评估与执行。 7#dP`rX:
(二)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对外投资业务。办理对外投资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金融、投资、财会、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v%}Pg-
(三)企业应当建立投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投资业务。应根据投资类型制定相应的业务流程,明确投资中主要业务环节的责任人员、风险点和控制措施等。 raJnMorC
(四)企业应当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投资业务各环节的开展情况。明确各种与投资业务相关文件资料的取得、归档、保管、调阅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oJW'54~;~
czx1098 2009-11-28 17:17
二、投资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控制 b*7=M>
投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可靠,支持投资建议和可行性的依据与理由应当充分恰当,投资合同或协议的签订应当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r&PK,~'TU4
(一)企业应当加强投资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环节的控制,对投资项目建议书的提出、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投资决策合法、科学、合理。投资可行性研究是指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并试图对其做出可行或不可行评价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投资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投资程序的重要环节,是项目投资决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程序。 l.{>(|B
企业因发展战略需要,在原投资基础上追加投资的,仍应严格履行控制程序。 MHiOcO7si
企业应当编制投资项目建议书,由相关部门或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与论证,对被投资企业资信情况进行尽职调查或实地考察,并关注被投资企业管理层或实际控制人的能力、资信等情况。投资项目如有其他投资者,应当根据情况对其他投资者的资信情况进行了解或调查。 }9bn>6&:-
企业应当由相关部门或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对投资项目的目标、规模、投资方式、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等作出评价。应由相关部门或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独立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对重大投资项目,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独立评估。 k,d:lap4>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控制内容:对外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对外投资的合法性控制。在投资的合法性方面,要关注有关规定,如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但企业不得以国家专项储备的物资以及国家规定不得用于对外投资的其他财产向其他企业投资;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对外投资的效益性控制,如对外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对外投资预期现金流量的风险,对外投资项目成本的一般水平,对外投资方案的预计收入现值。 BEUv$C'9
(二)企业应当根据经股东大会(或者企业章程规定的类似权力机构)批准的年度投资计划,按照职责分工和审批权限,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重大的投资项目,应当根据公司章程及相应权限报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者企业章程规定的类似决策机构)批准。企业可以设立投资审查委员会或者类似机构,对达到一定标准的投资项目进行初审。 Ab%)_8p3
在初审过程中,应当审查下列内容:拟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调控政策,是否符合企业主业发展方向和投资的总体要求,是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拟订的投资方案是否可行,主要的风险是否可控,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资金能力和项目监管能力;拟投资项目的预计经营目标、收益目标等是否能够实现,企业的投资利益能否确保,所投入的资金能否按时收回。只有初审通过的投资项目,才能提交上一级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审批。 >ujzr0zZ
企业集团根据企业章程和有关规定对所属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审批时,应当采取总额控制等措施,防止所属企业分拆投资项目、逃避更为严格的授权审批的行为。 <&n8x|!'
三、投资执行控制 +xQs[VF
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bIcR3cJ&
(一) 企业应当制定投资实施方案,明确出资时间、金额、出资方式及责任人员等内容。投资实施方案及方案的变更,应当重新履行审批程序。 *P3ZogWV%
企业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和有关规定向被投资企业派出董事、监事、财务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 ~cF;h.;V)
(二) 企业应当对派驻被投资企业的有关人员建立适时报告、业绩考评与轮岗制度.企业应加强投资收益的控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对投资收益进行核算。在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单位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单位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在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均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单位应按所持有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单位应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单位应按所持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分担的份额,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投资单位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以投资账面价值减少至零为限。被投资单位除当年实现损益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动外,其他形式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动,投资单位应按持有表决权资本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三)对于被投资单位以股票形式发放的股利,应及时更新账面股份数量。 ',o'82ZN
企业应设置投资备查登记簿,记载被投资单位基本情况、动态信息、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历年与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关联交易情况、发放股票股利情况等。 |{xW"P?S
企业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与被投资企业核对有关投资账目,保证投资的安全、完整。每年至少应对被投资单位进行一次清查,详细清查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Q;YH}
(四)企业应当加强对投资项目减值情况的定期检查和归口管理,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和审批程序,按照企业资产减值内部控制的有关规定执行。企业应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度终了时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单位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有的有市价,有的没有市价,对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 O94Ex9#X
有市价的长期投资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可根据下列迹象判断: {r? o\FEC
1.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 ZzQd E_82
2.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 ]8^2Fol 4B
3.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 nXVK>bO8
4.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 '"brKxk:z
5.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 QVBL-d@T
如果单位所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是无市价的,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 ,v~j|Z]-
1.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等环境的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 7`02(a
2.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 sVFBx
3.被投资单位所从事产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已失去竞争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 L2p Rm7
4.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給单位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 !2.0-[=-K
e5P#/#+
四、投资处置控制 8E6 R`@z
投资处置的方式和程序应当明确规范,与投资处置有关的文件资料和凭证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Tmb U~
(一)企业应当加强投资处置环节的控制,对投资收回、转让、核销等的决策和授权批准程序作出明确规定。 @A?iK^q>r
投资的收回、转让与核销,应当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并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对应收回的投资资产,要及时足额收取。 ()!&O'[ct
转让投资,应当由相关机构或人员合理确定转让价格,并报授权批准部门批准;必要时,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评估。  MEe4_p
核销投资,应当取得因被投资企业破产等原因不能收回投资的法律文书和证明文件。 )rO:3gr
(二)企业应当认真审核与投资处置有关的审批文件、会议记录、资产回收清单等相关资料,确保资产处置真实、合法。 dhvlUE0h
(三)企业应当建立投资项目后续跟踪评价管理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投资项目和所属企业超过一定标准的投资项目,有重点地开展后续跟踪评价工作,并作为进行投资奖励和责任追究的基本依据。 i-$Y% V
czx1098 2009-11-28 17:17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PBl5O6ay[
hjlXSoX
【案例2.8-1】“东北华联”盲目投资失控案例 RG!^zjdMy
新华社记者鲍盛华报道:吉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东北华联”上市之初盲目扩张投资,惨败后又不断施展“骗术”,偏离了规范发展的轨道。目前公司经营基本已经停止,员工放假4个多月。 kxM= Ux5>|
从事商业经营的“东北华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8月上市。公司红火了一年多便开始走下坡路,到1997年末连续两年累计亏损2.5亿元。后被新入主的第一大股东长春高斯达生化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高斯达”。 /vqNbd
“华联时代”:只要感觉好,现在就投资 q'S]/3E
“东北华联”上市后募集资金1.6亿元,股价由每股1元跃升为最高达18元,许多购买了华联股票的人一夜之间腰缠万贯。“东北华联”的主体“华联商厦”更是生意兴隆。“东北华联”一度成为吉林省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领跑者”。 pfQ+9m
实力剧增后,“东北华联”雄心勃勃:“科、工、贸全方位发展,立足吉林,放眼全国,走向世界”。在省内,先后兼并“辽源一百”四平金龙集团等三户企业,设立了第二华联商厦、华联实业总公司、外贸总公司等16户全资企业。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地也买房购地;在美国、泰国、俄罗斯等国设立境外企业。刚刚一年时间,“东北华联”便由一个商业大厦摇身变成拥有55个全资子公司,6个控股和参股企业,资产5.6亿元的集商业、实业、房地产于一体的跨区域综合性企业集团。 $x&SVNLq
然后,企业“长”大了,新上马的项目却无一成功:第二华联商厦很快停业整顿,6000万元白白扔掉;白山华联总公司和白山五交化公司创立后毫无收益,5700多万元打了水漂;投入982万元的江山木业公司成立之日就成了亏损之时;在美国买了房子,可是什么事都没干成;在泰国建了一个大酒店,投多少赔多少……就在一两年时间内,公司损失了近两亿元,资金被挥霍一空。 =;$n%U
“东北华联”创始人之一、后任企业党委副书记的李贵贤说,有钱之后的头脑发胀使企业掉进了扩张的“陷阱”。企业上市后一下子有上亿元的资金流进企业,这么多钱怎么花出去?公司领导们争着抢着报项目,只要你说能赚钱,班子主要成员感觉好,就马上投资,一点也不犹豫。公司监事会主席焦继业说,监事会曾经提出应建立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但没有得到董事会的通过。 \~ r3o
李贵贤说,当时吉林省看到全国各地都在搞企业上市,而本省一家上市企业也没有,心情十分急迫,仓促之际选中了“东北华联”。由于“东北华联”不具备上市公司要“有3年以上的股份制经营历史”的要求,在有关部门的运作下,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浑江百货大楼嫁接改造。可只嫁接来了“3年以上的股份制经营历史”,并没有嫁接来规范的股份制经营机制。名义上,“东北华联”是吉林省股份改革试点单位,“新三会”全都健全,可实际上还是国有企业那一套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也就是说,企业在上市后,一步登天,可是在天上才发现没生翅膀,不会飞翔。 Ho3n$C>}q
1994年10月,民营企业上海万通实业公司悄悄运作,购买了华联16%的法人股,成为第一大股东。“东北华联”从此由国有股权占主导地位变成了由法人股权占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 ]5 (MR
“万通时代”:“遥远”的管理,失控的局面 D 3 li
“万通”入主后,“东北华联”有盲目扩张转而进行全线调整。从1995年初开始,公司相继收缩战线,突出主业,关停一批亏损企业。还从台湾请来专门管理人才,对“东北华联”实行新的管理方式。然而,由于经营上已经积重难返,加之经营班子轮流坐庄,企业的局面越来越糟。曾任公司总经理的李新鲜说,在“万通时代”,第一大股东在公司的工作代表平均工资高出同级人员3倍,而这部分代表又同为本埠人,这对班子成员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对企业的责任心大大减弱。 %gOrBe=
当时任公司监事的焦继业介绍说,有第一大股东出任的董事长并不常驻公司,一年只来几次,平常基本上听电话汇报,一些指令是通过传真传到企业后实施的,成了“遥控管理”。有什么急事,董事长坐飞机过来处理一下就走。一些人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合伙编造情况,欺骗远在外地的董事长,造成了一些决策的不切实际。  W.& Wr4
从1995年开始,盲目扩张的“后遗症”集中爆发,企业经济效益连续3年以平均50%以上的速度负增长。1996年亏损额达到1.18亿元,列沪深两地商业板块亏损“冠军”。 ^$'e2}UI
危机时刻,“万通”准备退出。吉林省有关部门决定,有持有国有股权的二股东吉林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把“万通”这部分股权收回。而这时的“万通”急于卖个好价钱,双方迟迟没有达成一致。就在“谈判”的过程中,民营企业长春高斯达生化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急于找“壳”上市,就以每股1.97元的高价与“万通”成交。 @C*;"s
1998年2月,长春高斯达公司正式成为“东北华联”的第一大股东。1年后,已经戴上ST帽子的“东北华联”被更名为“ST高斯达”,“东北华联”四个字在股市上“消失”了。 mS, "pq
与1993年的繁华相比,1998年末的华联商厦透出悲伤的气息。一则告示贴在商厦门口:企业已被转让,店内所有商品大甩卖。长春人奔走相告:“快到华联去吧,那东西便宜得吓人。”在吉林省股份制改革中充当“领跑”角色的“王子”成了名副其实的“乞丐”:到1997年底,连续两年累计亏损2.5亿元。企业资产大多都成了虚值,华联实业总公司号称资产1800多万元,实际资产不足200万元,江山木业公司900多万元的资产没有了,华联商厦191万元有账无货。资产使用状况更糟,因企业停产、公司歇业造成近1.7亿元的资产闲置……“东北华联”败落了。 6?[Fa#wC
【案例分析】 df7'W%ZX
1.本案例中“东北华联”对对外投资业务未进行预算控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对外投资计划。盲目扩张,在科、工、贸全方位发展,短短1年时间,“东北华联”便由一个商业大厦摇身变成拥有55个全资子公司,6个控股和参股企业,资产5.6亿元的集商业、实业、房地产于一体的跨区域综合性企业集团。 yeUrV
2.在项目决策前未进行可行性研究,而是只要说能赚钱,班子主要成员感觉好,就马上投资,一点也不犹豫,监事会提出的应建立投资责任追究制度,没有得到董事会的通过。最终导致了连年亏损。 ep"Kv|
3.本案例中万通没有真正实现对被投资公司进行有效的管控,这些管控只是流于形式,并没产生利润,虽然有着制度上的体系,也有经营计划和偏差分析。代表万通出任的董事长并不常驻公司,一年只来几次,平常基本上听电话汇报,一些指令是通过传真传到企业后实施的,成了“遥控管理”。有什么急事,董事长坐飞机过来处理一下就走公司缺乏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层面的分析,也缺乏微观层面出现偏差后改进的有效办法,投资企业众多,随后的有效管控却没有跟进植入,陷入了资本扩张的怪圈,导致最终的悲剧。 ;lqW/rGjN
建议: 3gCMa b_
1.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投资预算的控制作业,可以使投资计划书的编制有据可依,可以加强对各部门投资预算的控制,有助于有效实施企业的投资战略。 }NHf4jq
财务部门应根据单位发展战略、单位经营状况以及单位的外部投资环境,根据各部门预算,编制投资预算并报送预算委员会进行审批。如审批不通过,预算委员会应要求财务部门对投资预算进行调整。对外投资预算编制完成后应交由本部门主管进行检查批复,编制人员根据批复意见进行修改,直至通过主管审批签字,方可交给财务部门。在投资计划编制审批这一控制作业中,投资业务相关部门应根据投资预算初步编制投资计划书,送交财务部门进行复核检查,投资计划应详细说明准备投资的对象及其投资理由,投资的性质和目的,影响投资收益的潜在因素等。通过检查后,不重要的投资项目交由董事会授权的专人审批;重要的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由董事会进行联签批准。 >}rb"nE-[-
2.企业计划部门负责对外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组织工作,并提出可行性分析论证报告。企业财务部门应参与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和决策,并做好以下工作: n&>Z=|8jp
(1)为可行性研究设立最基本的财务假设条件:如利率、汇率、物价水平以及可供资源的限制条件。 3J$-Y:0BT
(2)了解对外投资当地的税法、金融外汇政策、会计政策等,判断其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gBk}zG
(3)预测或审核项目开发人员预计的项目现金流量。对股东需提供的股本、免息借款和计息借款以及项目本身的融资、成本控制和预期回报做出合理预测并提出安排建议。 nq/~adja
(4)计算或复核项目开发人员计算的项目分析指标,估计项目可能发生的最大财务风险及公司的财务承受能力,并据此发表意见。对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应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和现值指数法。 L)xpm@E
(5)估计长期对外投资对单位财务结构的影响。 x(!%Nv%
所有投资决策都应当用书面文件予以记录。这些书面文件应进行编号控制,以便于日后追查经济责任。 f[A)2!Sk
筹资内部控制 3u@}cO
概述 4sU X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公司企业经济业务活动从筹资开始,此项控制内容主要包括短期筹资,长期负债筹资,权益性筹资(指发行股票),以及相应发生的债主权益和投资者权益。筹资控制的目标是:筹资活动发生前的审批,筹资业务的合法性,债券股票折价、溢价摊销的合理性,利息和股利计提和支付的适当性,股东权益记录的合规性,这些控制可以通过筹资的核算与监控办法来体现。 N+(w:Vk
1.什么是筹资 IY~7/~Eq
本章所称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银行借款或者发行股票、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 =\_)tGcP
2.应当关注涉及筹资活动的下列风险: J,rO\[
(1)筹资活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6Bgi
(2)筹资活动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dTA`XW;`q
(3)筹资决策失误,可能造成企业资金不足、冗余或债务结构不合理。 54*To.E R
(4)债务过高和资金调度不当,可能导致企业不能按期偿付债务。 4Bvy;Uke
(5)筹资记录错误或会计处理不正确,可能造成债务和筹资成本信息不真实。 !b^`2?
3.应对措施 LU <w"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筹资活动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0.H>e=MT
(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w&8AW)C+r)
(2)筹资决策、执行与偿付等环节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合理,筹资方案的拟订与审批、筹资合同协议的审核和签订、筹集资金的收取与使用、还本付息的审批与办理等应当有明确规定。 EnWn
(3)筹资活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 qF1H\)
czx1098 2009-11-28 17:18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e4>=}\_
%!G?0h
一、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41m  <9
企业应当建立筹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有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筹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筹资业务的全过程。 `[f$_Rt0oC
(一)筹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3 d$rxUmS
1.筹资方案的拟订与决策。 _7-f
2.筹资合同或协议的审批与订立。 ] \q3x9hK
3.与筹资有关的各种款项偿付的审批与执行。 [P2Le
4.筹资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CJa99
(二)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筹资业务。办理筹资业务的人员应具备必要的筹资业务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关国际惯例及金融业务。 Y`K#R@^
(三)企业应当对筹资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Pq]Ywp2
1.什么是授权批准 &EX6S\4
授权批准是指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在公司制企业中,一般由股东会授权给董事会,然后再由董事会授权给企业的总经理和有关管理人员。企业每一层的管理人员既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 o>?3D K2.授权批准的分类 &V>*%* 
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以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所谓一般授权是指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利、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而特殊授权是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时效性较短。 g?kU0ktjZ
3.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其中包括: vM(1)授权批准的范围。通常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应纳入其范围; d5>u#ELwR
(2)授权批准的层次。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的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次有权亦有责; O{J}v*8o
(3)授权批准的责任。应当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利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应避免授权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又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 =e*jnMIfV
(4)授权批准的程序。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审批程序,以便按程序办理审批,以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实践证明,权利应受到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利极易导致腐败。 &dV>Qg:
(四)企业应当制定筹资业务流程,明确筹资决策、执行、偿付等环节的内部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情况,确保筹资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et-#]d
(五)企业应当建立筹资决策、审批过程的书面记录制度以及有关合同或协议、收款凭证、支付凭证等资料的存档、保管和调用制度,加强对与筹资业务有关的各种文件和凭据的管理,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uoR\tp
XE^\]|9\
二、筹资决策控制 P|1$+B
(一)筹资风险 #Z 4IoYj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和投资人报酬的风险。 Gy[B#"z8l
(二)应对筹资风险 hM2Fsgn{wu
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应建立财务预警机制,随时监控企业的筹资风险,把风险水平降到最低点。 ]{ ;jfRi9
(三)拟定筹资决策方案 a?j iG/'oa
1.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 =1%| P
具体来说,拟定筹资方案应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即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 Ju0kpzs
2.因地制宜地确定资本结构 l=F_
合理安排主权资本与借入资本的比例,降低资本成本,也就是选择合适的筹资组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在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上,保持适当的短期变现能力(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和长期偿债能力(如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抵抗筹资风险的能力。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主要应该动态地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确定最佳负债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的资产负债结构,合理确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经营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过多的筹资风险。 K`[ J|Ga4
3.选择合适的银行 N^l;hw]1
企业在选择负债筹资的方式中,如果选择银行借款的筹资方式应做出分析,对银行做出选择。应选择那些愿意承担风险,勇于开拓,肯为企业分析潜在的财务问题,有着良好的服务,乐于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发放贷款,在企业有困难时帮助其度过难关的银行。同时,要关注银行的专业化程度,选择那些拥有丰富专业化贷款经验的银行进行合作;保证所选银行的稳定性,使企业的借款不至于中途发生变故。 H{(& _
adLgyeX
三、筹资执行控制 pAr9#K
(一)对筹资执行控制的要求 O"r4企业应当建立筹资决策执行环节的控制制度,对筹资合同协议的订立与审核、资产的收取等做出明确规定。 F"sCax!xI
(二)筹资执行的具体控制 o"JF H4
1.对筹资合同或协议的相关控制 +i Hx "0
企业应当根据经批准的筹资方案,按照规定程序与筹资对象,与中介机构订立筹资合同或协议。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应当对筹资合同或协议的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审核情况和意见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 Fo$W>1CI
筹资合同或协议的订立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经企业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重大筹资合同或协议的订立,应当征询法律顾问或专家的意见。 W=jXlnG
企业筹资通过证券经营机构承销或包销企业债券或股票的,应当选择具备规定资质和资信良好的证券经营机构,并与该机构签订正式的承销或包销合同或协议。 : (;._
企业变更筹资合同或协议,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进行。 #SEO1P
2.对资产取得及筹资费用的相关控制 j)R*LpV i
企业应当按照筹资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及时足额取得相关资产。 !RAt GI9
企业取得货币性资产,应当按实有数额及时入账。 `FtYX7#Y(
企业取得非货币性资产,应当根据合理确定的价值及时进行会计记录,并办理有关财产转移手续。对需要进行评估的资产,应当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及时进行评估。 e~uXt:sD
企业应当加强对筹资费用的计算、核对工作,确保筹资费用符合筹资合同或协议的规定。 o`pFaLa
企业应当结合偿债能力、资金结构等,保持合理的现金流量,确保及时、足额偿还到期本金、利息或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等。 b5T"-SS
3.对筹集资金的使用控制 M^ 7L
企业应当按照筹资方案所规定的用途使用对外筹集的资金。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等特殊情况导致确需改变资金用途的,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并对审批过程进行完整的书面记录。严禁擅自改变资金用途。 K).Ysqz_
企业应建立持续符合筹资合同协议条款的控制制度,其中应包括预算不符合条款要求的预警和调整制度。 RTY/078
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监管协议规定应当披露的筹资业务,企业应及时予以公告和披露。 A F8 rB
g(Mif
四、筹资偿付控制 - :^; q1
(一)对筹资偿付控制的基本要求 |;f!`~[wG
企业应当指定财会部门严格按照筹资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本金、利率、期限及币种计算利息和租金,经有关人员审核确认后,与债权人进行核对。本金与应付利息必须和债权人定期对账。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按规定及时处理。企业支付筹资利息、股息、租金等,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经授权人员批准后方可支付。企业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借债务筹资,其利息的支付方式也可按照双方在合同协议、协议中约定的方式办理。 F 6""p!]
这里同样是强调授权审批,可见授权审批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筹资偿还过程中,对于偿付资金利息、股息等金额以及款项的支付都是必须经过授权人员批准的,以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和款项按期偿付。 P"zm|p
(二)企业筹资业务的会计处理的要求 5>.$&mnT<
企业筹资业务的会计处理,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 amN@!7,!j
企业应加强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企业应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控制规范,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以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重点把握两个关键控制: o{~Pqr-e
1.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原始凭证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最基本证据。取得和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也是保证会计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关键。因此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是各单位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重要环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其进行更正、补充。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忽略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L#5P}
(1)大项经济业务要审核监督审批程序,是否经主管财务的领导批准,是否是单位正常业务工作的需要,有无超出单位业务范围之外的经济活动。 @2\OHab`,
(2)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是法律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权力,要明确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不能讲情面或有后顾之忧,应坚决依法制止和纠正。 _E2;UK^
(3)《会计法》第4条明确规定了单位领导人对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性负有责任,这对于审核监督原始凭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KH+dxyI*
2.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核监督。对财务收支监督的内容包括: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渠道、资金支出管理范围和支出标准项目等,监督的重点是合法性问题。对于筹资来说存在不按国家规定管理,挪用、截留、转变资金性质、设账外账和设“小金库”的。在对支出审核监督时应注意审核财务支出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相关资金有无挪用、截留或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问题;审核支出的内容有无变通、虚报冒领的问题;审核是否有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问题;审核支出金额与实际需要量是否相符。只有这样才能堵塞漏洞,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Pd+&9w_ (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yQmT9HQQ
GfT w:%mCP
【案例2.9-1】黑龙江省完达山股份有限公司的筹资内部控制制度 "H)<,}Sc
黑龙江省完达山股份有限公司筹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稿) [Ynh,kn
第一节总则 "CB(>AaB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黑龙江省完达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保证筹资活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YuE*Q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筹资是指本公司通过借款、发行公司债券和股票三种方式取得货币资金的行为。 8T|w^X第三条公司筹措资金应比较各种资金筹措方式的优劣和筹资成本的大小,要讲求最佳资本结构,确定所需资金如何筹措。 j_kJx9>^J
第四条筹资业务的授权人和执行人、会计记录人之间应相互分离。 @z,qftdO
第五条重大筹资活动必须由独立于审批人之外的人员审核并提出意见,必要时可聘请外部顾问。 ysB*ZW
第二节分工及授权 ;%&>!dSH5
第六条本公司的筹资活动集中在公司总部进行。2000万元以上的借款计划由本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批准,500~2000万元的借款计划由本公司总裁班子集体审批,500万元以下的借款计划由本公司主管财务工作的总裁班子成员审批;发行公司债券或股票由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提请股东大会以特别决议的形式批准。 xf(mEEh{
债券或股票的回购必须获得董事会的授权和股东大会批准。 [sl(,8!,
第七条与借款有关的主要业务活动由公司财务部负责具体办理;与发行公司债券、股票有关的主要业务活动由公司证券部和财务部分别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具体办理,如有必要,也可由公司总部指定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协助。 QE%< J\}
第八条财务部、证券部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与筹资活动有关的文件、合同、协议、契约等相关资料。 I9+ 8}|*U
czx1098 2009-11-28 17:18
第三节实施与执行 =|%e3dYwk
第九条在实施筹资计划之前,为了避免盲目筹资,要对筹资的效益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确保筹资活动的效益性;要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降低筹资成本;并严格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筹资,确保筹资活动的合法性。 - `t0yl
第十条借款方案(包括贷款额、贷款方式、结构及可行性报告等资料)由财务部以书面的形式提出,经有权机构或人员批准后,由财务部出面与金融机构联系、洽谈,达成借款意向,签订借款合同或协议,办理借款手续,直至取得资金。 ;b]O5F-
第十一条发行公司债券或股票由证券部起草方案,经董事会、股东大会授权并取得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后,证券部和财务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整理发行材料,由证券部负责联络中介机构,与券商签订债券承销协议或股票承销协议,直至发行完毕取得资金。 .C;B+v\@
不得由一个人办理筹资业务的全部过程。 8r(0'B=
发行公司债券,应设立公司债券存根簿,用以记载以下内容:如发行记名债券,应记载债券持有人的姓名或名称及住所;债券持有人取得债券的日期及债券的编号;债券总额、债券的票面金额、债券的利率、债券还本付息的期限和方式;债券的发行日期。如发行无记名债券,应记载债券总额、利率、偿还期限和方式、发行日期和债券编号。 =1N,x'Gw
未发行的债券必须由专人负责保管。 -z6|]5F9h
保存债券持有人的明细资料,应同总分类账核对相符,如由外部机构保存,需定期与外部机构核对。 Z wB4NTQ
发行股票应设立股东名册。发行记名股票,股东名册应记载以下内容:股东的姓名或名称及住所;各股东所持股份数;各股东所持股票的编号;各股东取得其股份的日期。发行无记名股票,应记载股票数量、编号及发行日期。 C,pz"<
第十二条有关筹资合同、协议或决议等法律文件必须经有权批准筹资业务的人员在各自的批准权限内批准。公司应授权有关人员或聘请外部专家对重要的上述文件进行审核,提出意见,以备批准决策时参考。 !O[e cn0
第十三条财务部要加强审查筹资业务各环节所涉及的各类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6:t5D
第十四条财务部要按照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核算筹资业务的会计科目,通过设置规范的会计科目,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筹资业务进行核算,详尽记录筹资业务的整个过程,实施筹资业务的会计核算监督,从而有效地担负起核算和监督的会计责任。 第十五条筹措资金到位后,必须对筹措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首先,筹措资金要严格按筹资计划拟定的用途和预算进行使用,确有必要改变筹措资金的用途或预算,必须事先获得批准该筹资计划的批准机构或人员的批准后才能改变资金的用途或预算;其次,对资金使用项目进行严格的会计控制,确保筹措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防止筹措资金被挤占、挪用、挥霍浪费,具体措施包括对资金支付设定批准权限,审查资金使用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对资金项目进行严格的预算控制,将资金实际开支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最后,投资项目建成后要及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LUK#v{e
第十六条财务部门要通过有关凭证和账簿,随时掌握各项需归还的筹措资金的借款时间,币种、金额及来源等内容,了解有关方面的权利、责任、义务,及时计算利息或股利,按时偿还借款或债券本息,根据股东大会决议及时发放股利,给债权人和股东留下良好的信用形象。 |!8ijiqu
第十七条偿还公司债券应根据董事会的授权办理。 Xb1{HO/X2
发生借款或债券逾期不能归还的情况时,财务部门应报告不能按期归还借款的原因,必要时提请公司最高管理层关注资金状况,并及时与债权人协商,通报有关情况,申请展期。 1PRi$-f2I}
第四节监督检查 f$第十八条筹资活动由内部审计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 .vba-ida^
第十九条筹资活动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S6U;[q
(一)筹资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一人办理筹资业务全过程的现象。 ^{a0p5R %*
(二)筹资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筹资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Es!PIZ
(三)筹资计划的合法性。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非法筹资的现象。 DaC8Xso-I
(四) 筹资活动有关的批准文件、合同、契约、协议等相关法律文件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相关法律文件的存放是否整齐有序以及是否完整无缺。 nET8exX`GR
(五) 筹资业务核算情况。重点检查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准确、完整,会计科目运用是否正确,会计核算是否准确、完整。 I9@&,50
(六)所筹资金使用情况。重点检查是否按计划使用筹集资金,是否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 ~uE X$ RT
(七)所筹资金归还的情况。重点检查批准归还所筹资金的权限是否恰当以及是否存在逾期不还又不及时办理展期手续的现象。 BVK<.rg)
第二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筹资活动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要求被检查单位纠正和完善,发现重大问题应写出书面检查报告,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J4#c}x7oX<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由黑龙江省完达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bv)Sx+$
黑龙江省完达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LYjw^t0WR
【案例分析】 7$mu"5>|b
这是黑龙江省完达山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筹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一项案例。而且该筹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比较完整的,在第一节总则中首先明确了筹资活动的定义,随后概括了有关筹资活动最主要的几项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不相容职位的分离、授权审批以及筹措资金的决策控制。并分节具体列示了有关内部控制的实施细则: =Mf&i#Zz
1.分工及授权 {-iSA?_
这就是我们上一节关键内部控制中重点讲述的“企业应当建立筹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有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筹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筹资业务的全过程”。完达山公司对此的规定是“与借款有关的主要业务活动由公司财务部负责具体办理;与发行公司债券、股票有关的主要业务活动由公司证券部和财务部分别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具体办理,如有必要,也可由公司总部指定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协助”。这里明确规定了不同部门人员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办理各自的筹资业务,如果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协助,则必须有公司总部指定,如此保证了部门职责的分离,以便相互制约。另外还制定了分明的层级审批制度:“本公司的筹资活动集中在公司总部进行。2000万元以上的借款计划由本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批准,500~2000万元的借款计划由本公司总裁班子集体审批,500万元以下的借款计划由本公司主管财务工作的总裁班子成员审批;发行公司债券或股票由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提请股东大会以特别决议的形式批准”。这就明确的了授权的范围、授权的层次以及授权的职责,可以有效避免授权责任不清、越级审批和违规审批等情况的发生。此外还规定“财务部、证券部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与筹资活动有关的文件、合同、协议、契约等相关资料”。相关部门的专人保管就保证了筹资业务相关资料文件的保管安全,也相应避免了其他人员接触资料带来的不安全隐患。 >2ke_?N
2.实施与执行 qK9&1!k"L]
此案例中对于筹资实施与执行的控制与本规范中筹资决策的控制、执行的控制以及偿付的控制相对应。我们可以看到第三节第九条的规定:“在实施筹资计划之前,为了避免盲目筹资,要对筹资的效益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确保筹资活动的效益性;要合理确定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降低筹资成本;并严格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筹资,确保筹资活动的合法性”。如此是在充分考虑筹资风险的情况下,对筹资活动进行决策,可见完达山公司此项内部控制是非常合理的,兼顾了资本结构和筹资成本效益的问题,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也符合本规范对风险评估的要求:“企业拟订的筹资方案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企业筹资预算要求,明确筹资规模、筹资用途、筹资结构、筹资方式和筹资对象,并对筹资时机选择、预计筹资成本、潜在筹资风险和具体应对措施以及偿债计划等做出安排和说明。企业拟订筹资方案,应当考虑企业经营范围、投资项目的未来效益、目标债务结构、可接受的资金成本水平和偿付能力。”这里对筹资业务具体执行方面的控制规定非常详细,当然这主要是与公司的发展进程有关,其中规定了借款筹资和债券、股票筹资的不同执行方案,“借款方案(包括贷款额、贷款方式、结构及可行性报告等资料)由财务部以书面的形式提出,经有权机构或人员批准后,由财务部出面与金融机构联系、洽谈,达成借款意向,签订借款合同或协议,办理借款手续,直至取得资金。发行公司债券或股票由证券部起草方案,经董事会、股东大会授权并取得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后,证券部和财务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整理发行材料,由证券部负责联络中介机构,与券商签订债券承销协议或股票承销协议,直至发行完毕取得资金。”同时还规定了如何设置与筹资相关的记录,包括债券存根簿、债权人明细资料和股东名册等,以及规范了与筹资相关的财务处理系统“财务部要加强审查筹资业务各环节所涉及的各类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财务部要按照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核算筹资业务的会计科目,通过设置规范的会计科目,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筹资业务进行核算,详尽记录筹资业务的整个过程,实施筹资业务的会计核算监督,从而有效地担负起核算和监督的会计责任。” n?zZ%FWc
3.监督检查 @R>e1w?F
完达山公司的该项内部控制制度还对与筹资相关的内控监督检查进行了单独列示,以保证以上这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这部分无疑是个亮点,它强化了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能,并且细化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 =&&]2/O'C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上所列示的完达山公司与筹资相关的内部控制是非常成功的一项案例,不但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制定,而且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对具体方面进行了特别的规定,所以我们在研究或制定有关内部控制制度时可以适当的借鉴。 }Wk=&f8>o
'_krCI7b
VhAN.;lo)*
LggK>+og*
@f]8i`R]
czx1098 2009-11-28 17:18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82QY\ho
―――下―――― RC T<
$/f_OV
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概述 F|\eA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控制措施。通过预算控制,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各责任单位的约束条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4/j%x! MkC
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作出的预算安排。企业全面预算一般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等。 wKed;I>
(一)企业至少应当关注全面预算管理的下列风险: &Qig0`Y
1.缺乏预算或预算编制不完整,可能导致企业盲目经营; 03ZJiX3
2.预算执行不力,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实现生产经营目标。 r;,W+iHug7
(二)应对措施 f,tig#=>
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的主要风险点,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有效控制。企业在建立与实施预算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gCV+wGs
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PY FOP5
2.全面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评估与披露等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对预算编制方法、审批程序、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IhDr5(B
;%G2aX8*#l
关键内部控制 N (]f2:D
$x&| /F)
一、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o1{U]A%S
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全面预算工作中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bv06; o/
(一)全面预算工作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 3\ 3r#
1.预算编制(含预算调整)与预算审批 c7m 1SMaS
编制预算的人员与审批人员是不相容的。审批人应当根据预算工作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预算工作。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预算事项,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A{w7
2.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 gL,H@Kq;
预算审批与执行工作也是不相容的,执行这两个工作的人员应该各司其职,具有明确的界限,跨过了这个界限,就属于违背了内部控制关于预算控制的基本规范。 wXzt}d2D
3.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 #D9b9cG
预算执行人员与对预算进行考核的人员不能由一个人同时担任,这两者属于不相容岗位。单位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执行预算工作。经办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经营业务、管理要求和工作程序。 z#%Om '
预算考核人员应该由独立的、不参与预算执行的人员担任。 J%b|{4
(二)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工作组织领导与运行体制,明确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机构、预算管理部门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9^[( E Z
股东大会(股东会)或企业章程规定的类似最高权力机构(以下统称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批企业年度预算方案,即由公司的权利机构和相关的人员负责审批年度预算方案。 s 0Bh2c
董事会或者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决策机构(以下统称企业决策机构)负责制定企业年度预算方案,即由决策机构负责制定企业年度的预算方案。 '1IC,DJ:
企业可以设立预算委员会、预算领导小组等专门机构(以下统称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不具备设立专门机构条件的企业,可以指定财会部门等负责预算管理工作,即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或明确规定由专门的部门(比如说财会部门)负责预算的管理工作。 \ rNHnN"
总会计师应当协助企业负责人加强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与业务指导。企业内部相关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应当参与企业预算管理工作。 2=@w"D/nj
(三)企业预算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拟订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组织编制、审议、平衡年度等预算草案;组织下达经批准的年度等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具体问题;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完成预算目标。 %qQ&%j2>
(四)企业内部生产、投资、筹资、物资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业务部门和所属分支机构在企业预算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本机构业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等工作,并配合预算管理部门做好企业总预算的综合平衡、控制、分析、考核等工作。 GNNGC
(五)企业所属子公司在上级企业预算管理部门指导下,负责本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和分析工作,并接受上级企业的检查和考核。 [vv.cu Y@
所属基层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预算的执行结果负责。 G'^#0?
(六)企业应当制定预算工作流程,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等各环节的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情况,确保预算工作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z p3|?
j&ZStpo
二、预算编制控制 <@9Q1K
预算编制是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采用什么方法、什么编制程序编制预算,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效果。企业应当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以上一期间实际状况为基础,结合本企业业务发展情况,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变动、行业市场状况、产品竞争能力、内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对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编制相应的预算,并在此基础上汇总编制预算方案。企业年度预算方案应当符合本企业发展战略、整体目标和其他有关重大决议,反映本企业预算期内经济活动规模、成本费用水平和绩效目标,满足控制经济活动、考评经营管理业绩的需要。制定预算方案,应当做到内容完整,指标统一,要求明确,权责明晰。 `N(mt
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编制环节的控制,对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 +zOnb}#-
(一)预算编制原则  'g6 8|
为了使预算内容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s_KVV4h
1.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实行总量平衡,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2.坚持积极稳健原则,确保以收定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1_ v!{6PN#
3.坚持权责对等原则,确保切实可行,围绕经营战略实施。 d#DhP@hg&/
(二)预算编制起点 nlN2I56
在编制预算的实际操作之前确定全面预算的编制起点,是任何预算编制机构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 222#-?h
1.以销售为起点 L;\qRE
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模式是指以销售预算的结果为起点,分别编制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模式的一种预算方式,该预算以销售收入为主导指标,以利润和现金回收为辅助指标。 )z d0O1
由于该模式以销售为起点和导向,重视市场销售,如果应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市场的过度开发,而忽视对成本的管理和现金的回收,所以在实施该预算时,除了考虑销售等主导指标因素,成本、利润、现金回收等辅助指标也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i>Q5Wi
2.以利润为起点 >BoVm o0
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模式就是以目标利润为起点,分别编制企业收入预算、成本预算,并进行反复平衡,直到实现目标利润为止。该模式的指标体系以利润为主导指标,销售收入和成本为辅助指标。 FRglM< r
该模式适合于提高企业利润、改善企业管理、降低营运成本,比较适合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的利润中心。 XGrUu`'0
但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行为可能引发短期行为,使企业只顾预算年度利润,忽略企业长远发展;可能引发冒险行为,使企业只顾追求高额利润,增加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风险。 z>k BW?;<
(三)编制预算方法的选择及对编制预算的监督 ~9G1\; 
1.企业可以选择或综合运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编制预算。 VT L/!4+
(1)固定预算。固定预算是按固定业务量编制的预算,一般按预算期的可实现水平来编制。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固定预算的主要优点是编制较为简便;缺点是实际业务水平与预算业务水平相差较大时,就难以发挥预算应有的作用,难以进行控制、考核、评价等。因此,在市场变化较大或较快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a[.sn@ 9/
(2)弹性预算。弹性预算是指按照预算期内可预见的多种业务量水平而编制的、能够适应不同业务量情况的预算。理论上说,所有预算都可采用弹性预算的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弹性预算多用于成本、费用、利润预算的编制。其主要优点是可以反映一定范围内各业务量水平下的预算,为实际结果与预算的比较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基础,从而能更好地履行其在控制依据和评价标准两方面的职能。 cREb1'iL
(3)滚动预算。滚动预算的基本精神就是它的预算期永远保持一个固定期间,其实质是动态的、不断连续更新调整的弹性预算。这种编制方法的优点是保持预算的完整性、持续性,从动态预算中把握企业的未来。由于预算不断修整,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但在实际中,采用滚动预算,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条件,如材料供应时间等。当然,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也会加大预算编制的工作量。 x5kyfgc3{
(4)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一切从零开始,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的编制。这种方法打破了旧框框的束缚,既能促进人们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又能迫使人们精打细算,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编制方法的工作量大,需要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尤其是基础数据全面精确。 gzDD2#kk
企业确定预算编制方法,应当遵循经济活动规律,并符合自身经济业务特点、生产经营周期和管理需要。 ikey,9/9?
预算编制应当实行全员参与、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综合平衡。 E7q|#%dmL'
2.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内部预算执行单位预算编制的指导、监督和服务。 H.doPb^
(四)预算编制程序 qC cd预算编制的程序可分为: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以及上下结合式三种方式。《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全面预算》要求,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目标,综合考虑预算期内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年度全面预算。预算编制应当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避免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其基本步骤为: m". @g) ;k
1.下达目标。预算的编制首先应由预算委员会根据公司董事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经济工作目标,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企业下一年度的预算总目标,并将之分解下达至各责任单位。 I HT(
2.编制上报。各责任单位根据下达的预算目标和编制政策,结合本单位自身特点以及预算的执行条件,详细编制各项预算草案,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 3{Z8:?0V3
3.审议平衡。预算管理工作小组会对各责任单位上报的预算草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在审查、平衡的过程中,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有关责任单位予以修正。 pHbK qT5H
4.审核批准。预算管理工作小组会将各责任单位调整后的预算进行汇总平衡,编制企业年度预算草案,报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 H$o
5.下达执行。企业应当在预算年度开始前编制完成全面预算,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下达执行。企业应当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确保预算刚性,严格预算执行。 &wM HaG}`
l:&I_{g
三、预算执行控制 EhN%qX4
企业预算编制完成后,便开始进入执行阶段,企业各部门在生产经营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需要充分地按预算办事,围绕实现预算开展经济活动。同时,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企业应该明确各项业务的授权审批权限及审批流程,强调预算的“硬约束性”,对于无预算或者超预算的项目进行严格控制。 zWq'f=++
(一)对预算执行的要求 X\P"Oi~
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环节的控制,对预算指标的分解方式、预算执行责任制的建立、重大预算项目的特别关注、预算资金支出的审批要求、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与预警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预算严格执行。 j1jcuH-!
企业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 wwO,x`#
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施考评。在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时要充分考虑各责任中心的责权利的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bPc%D1.权责明确、权责相当。即授予与其管理职能相适应的经营决策权。权力和责任应该要匹配,如果责任大于权力,或者权力大于责任,就会出现滥用权力或无法控制相应权力,从而使全面预算管理无法实施的情况。权责相当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 ;I3>q-WOTt
2.责任可控。即赋予权力和完成任务之间有必然联系,可以控制才能承担责任。只有控制了才能对其负责,才能在实际中让全面预算执行起来有实际效果,通过可控原则的运用将使权责范围更加明确,使责任考核不会流于形式,可控和不可控划分界定是执行预算责任制的基本要求。 r3p*'*{
3.有效激励。任何行为产生,都是由动机驱使的。给每个员工权力和责任,让他们有动力去用好权力完成任务,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激励机制,让每个员工个人利益与其业绩联系起来,使预算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4O4%#^
企业应当以年度预算作为预算期内组织、协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可将年度预算细分为季度、月度等时间进度预算,通过实施分期预算控制,实现年度预算目标。 *~v.kY 1
企业对重大预算项目和内容,应当密切跟踪其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实行严格监控。 DWJMhH0e
企业应当加强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预算控制,及时组织预算资金的收入,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调节资金收付平衡,严格控制支付风险。 H$W/+~s`
企业办理采购与付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成本费用、固定资产、存货、筹资等业务,应当严格执行预算标准。对超出企业预算的资金支付,实行严格审批制度。 Drp"
企业应当健全凭证记录,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生产经营月度计划和成本费用的定额、定率标准,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控。 $tR=Fi yz
czx1098 2009-11-28 17:19
(二)预算预警机制 4LZW^aL@&
预警是度量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的过程。“预警管理”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在20世纪50年代证明了它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全面预算》要求,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的预警机制和报告制度,确定预警和报告指标体系,密切跟踪预算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采取有效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控,发现预算执行差异,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6{2H3vL
建立预算预警机制的模式主要为:对可计量的风险因素可以运用指标预警法;对于不可计量的风险因素则采用因素预警法,与前者相比,使用范围较小;指标预警方法与因素预警方法结合起来,并把诸多因素综合进行考虑。 =P.yfND@
S0kUn
四、预算调整控制 ;uaRc"Y 
企业批准之后正式下达的预算应当保持稳定,不得随意调整。由于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发生重大差异确需调整预算的,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 XjLIt:WJ
预算调整是预算管理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主、客观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如果片面强调预算的刚性,预算就会变得呆板僵化,妨碍企业的有效运作,此时,预算调整就必不可少;另一方面,预算调整又是一个十分规范的过程,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在变化中求不变。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调整环节的控制,保证预算调整依据充分、方案合理、程序合规。 * , M)m
(一)预算调整的程序 mH4Dh> 2-
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国家法规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不可抗力的重大自然灾害、公共紧急事件等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差异,需要调整预算的,应当报经原预算审批机构批准。调整预算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原预算审批机构提出书面报告,阐述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预算的调整幅度。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对预算执行单位提交的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企业年度预算调整方案,提交原预算审批机构审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 km/0R>}i
对预算进行调整绝不能随便,应按照严格的程序和规范操作。其程序一般有如下三个: \y 9/!>QA$
1.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x4"]L
预算执行单位在具体执行预算时,如发现预算偏差,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如属于主观原因不得进行调整,如为客观原因则应向预算委员会申请进行预算调整。 s# ae??W@
2.预算调整的申请 mAW-)T'e
预算调整应由责任中心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申请报告内容应详细说明调整理由、调整的建议方案、调整前后预算指标的比较,以及与原有预算指标的对比、调整后预算指标可能对企业预算总目标的影响等。涉及财务预算调整的,应同时向财务部门申请。 63<be94
3.预算调整的审查 8v!dha
预算委员会接到预算单位申请后即进入调整审查程序,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预算调整事项性质的不同,根据权限批准预算调整事项,并下发预算单位执行。 wNIkw0c|l}
(二)企业预算调整方案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d(@ zc
1.预算调整事项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现实生产经营状况; YhU~x PXB
2.预算调整重点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或非正常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rCGTS4D{
3.预算调整方案客观、合理。 ,'5yUS%
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预算调整方案,企业预算审批机构应予以否决。 oVV$XO\b
vylx2B2o
五、预算分析与考核控制 oE;!/Is()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奖惩制度,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对所有预算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切实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促进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Q)dyC_~
预算分析是预算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改进和优化流程提供支持,为生产经营及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预算管理委员会及财务管理部门应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按月度、季度进行分析,对当期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论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都要认真分析其成因,而且要写明拟采取的改进措施。预算分析的重点是差异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fFYY{(
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要较好地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就必须坚持实施控制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如果没有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预算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控制力。在预算管理循环中,预算考核是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预算考核信息的反馈以及相应的调控,可随时发现和纠正实际业绩与预算的偏差,实现过程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执行、考核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相互作用,周而复始地循环,实现对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控制。 GnhS\E;
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分析与考核环节的控制,通过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审计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确保预算分析科学、及时和预算考核严格、有据。 j,rN QE'%
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 X$|TG
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和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充分收集有关财务、业务、市场、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资料,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从定量与定性两个层面充分反映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潜力。对于预算执行差异,应当客观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或建议,提交企业决策机构研究决定。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实施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qJ[Mp;RU%
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制度: 3~FXc;`+n
1.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考核。有条件的企业,也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考核工作。 B-+GMW\
2.企业预算执行情况考核,依照预算执行单位上报预算执行报告、预算管理部门审查核实、企业决策机构批准的程序进行。企业内部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预算执行报告,应经本单位负责人签章确认。 Dr8N"}
3.企业预算执行情况考核,以企业正式下达的预算方案为标准,或以有关部门审定的预算执行报告为依据。 QQo.uY5-
企业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奖惩制度,明确奖惩办法,落实奖惩措施。 uElxbUR T
#6)zMD;
六、评估与披露 9|HFl]
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评估制度,对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估,针对发现异常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t??.H&@Tn
同时企业也应当披露预算执行情况和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主要风险等内容,能够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全面的了解本期预算的执行情况与相应的风险,进而为下一期预算工作的展开提供相应的资料。 v~3:c3Y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成本,是指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垫付的款项。 "$@q ".hI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除成本之外的其他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期间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成本应当计入所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的成本。 aY4{UIab
企业成本费用核算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中生产的产品成本与费用进行核算,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前三者计入产品成本,后三者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Z1jG{J4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rAR\W_uxE
nSLm zo
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是实现财务成果的重要保证,是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键。(开源与节流并重) xrE<2AB
企业资产的消耗最终转化为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的管理也是一个全方位的管理,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如果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和相关会计信息不合法、不真实、不完整,企业财务报告失真,最终导致企业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aqeYd)"qR
g6wMr6,t
一、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的概述 /z/ c"W
成本费用控制是指在成本费用形成过程中,对其事先进行规划、预算和制定目标;事中进行监督执行,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事后进行评价分析,在总结和改进的基础上,修订和建立新成本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简而言之,成本费用控制是为实现成本管理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环节. F$ /*}%Bx
成本控制的业务活动涉及生产计划部门、仓库、生产部门、人事部门、销售部门和会计部门等。 By{/6}i0H
[wKH#bu
二、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目标 GsY7>
成本费用控制的目标是指预期成本费用应该控制的水平及控制标准。它的最终目标是成本费用最小化。确立成本费用控制目标的基本要求: z,z]5_8
(一)保证各项成本费用的合法性。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二)保证各项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性。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必须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正确划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体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做到经济合理。 {@Z-'z'(+
(三)保证成本费用的正确核算,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费用信息资料。成本费用信息资料是国家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资料。 z:2I-+ <
(四)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应通过采用目标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以及责任成本控制等科学的控制方法,努力节约费用开支,减少损失和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A.#aMw
三、成本费用关键内部控制制度 C/]t#OC
(一)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MfYQ.]S
企业应当建立成本费用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成本费用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岗位人员应定期作适当调整和更换,避免同一人员长时间负责同一业务。并配备合格人员办理成本费用的核算业务。办理成本费用核算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企业应当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 &.`l^5-aqf
czx1098 2009-11-28 17:19
(二)成本费用预测、决策与预算控制 u9eHb -.)
1.预测。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历史成本费用数据、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料工费价格变动趋势,人力、物力的资源状况,以及产品销售情况等,运用本量利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变动成本计算和定量、定性分析、价值链成本比较分析等专门方法,对未来企业成本费用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制订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管理目标。开展成本费用预测,应本着费用最少、效益最大的原则,明确合理期限,充分考虑成本费用预测的不确定因素,确定成本费用定额标准。成本费用预测应当服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考虑各种成本降低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成本费用方案。 b&z}*
2.决策。企业对成本费用预测方案进行决策,应当对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生产组织、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等环节,运用价值分析、生产工序、生产批量等方法,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措施。 3.预算。企业应当根据成本费用预测决策形成的成本目标,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制度。通过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将企业的成本费用目标具体化,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 '<)!5>
(三)成本费用执行控制 hcS/rgzL<
1.企业应当根据成本费用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落实成本费用责任主体,保证成本费用预算的有效实施。 3P jgvt)
2.建立成本费用支出审批制度,根据费用预算和支出标准的性质,按照授权批准制度所规定的权限,对费用支出申请进行审批。 rMwwwQ}C^
3.企业应当规范成本费用开支项目、标准和支付程序,从严控制费用支出。对未列入预算的成本费用项目,如确需支出,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申请追加预算。  viV*
(四)成本费用核算控制 NftyB7|
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费用确认制度。成本费用核算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对生产经营中的材料、人工、间接费用等进行合理的归集和分配,不得随意改变成本费用的确认标准及计量方法,不得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成本费用。 rwVLK
建立成本费用核算制度,制订必要的消耗定额,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以及在产品的移动管理制度。 wZrF{Qc$
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合理的成本费用核算方法。成本费用核算方法一般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 F<(~M>G]/
(五)成本费用分析与考核 V'{^Byaw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企业应当建立成本费用分析制度。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性、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开展成本费用分析,检查成本费用预算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寻求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和方法。 d* z)_
{ ZIxetD
四、成本费用控制的要点和方法 v)\O4A1]T
(一)成本费用预测、决策、预算的控制 z^GsIp
成本费用控制预测、决策、预算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企业应当在成本费用的正确预测、决策的基础上,编制成本费用的预算,并保证编制应当充分适当,成本费用事项的决策过程应当明确规范。 R80,8KIg
1.成本费用的预测是根据企业生产、销售情况和生产消耗水平的变化、在既定利润的前提下,测算目标成本和费用。根据本企业历史的成本费用数据,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结合市场料、工、费的价格变动情况和人力、物力的资源状况,以及产品销售情况等,运用本量利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变动成本计算和定量、定性分析等方法,对未来企业成本费用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 +I!_=!5x~
搞好成本费用预测,对于生产经营决策科学化,正确制订成本计划,为成本控制提供目标和方向,改善经营管理,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挖掘成本降低潜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j)tbI<.b/
2.企业应当根据成本费用预测决策形成的成本目标,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制度。通过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将企业的成本费用目标具体化,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 NX=G~@~GZ
对成本费用预测方案进行决策,应当对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生产组织、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等环节,运用价值分析、生产工序、生产批量等方法,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措施。 92Aa)"`
3.预算控制。该控制方法要求单位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企业应当根据成本费用预测决策形成的成本目标,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制度。通过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将企业的成本费用目标具体化,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 %gP:Xj 5c
成本费用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企业销售预算为基础,由成本费用消耗部门,根据成本费用预测结果进行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编制程序、审批权限等按照预算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GV=sr[#6
预算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控制方法。通过预算,使得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至每个职工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各受控单位的约束条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 d+%:]e(
(二)成本核算的控制 :c)6@eu)
成本核算就是应用会计方法,系统地记录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确定各种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以便正确地计算销售利润、提供各种成本资料。成本核算是为保证产品成本业务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约与协调的方法、措施与程序的总称。 <:qW3wO
企业在进行成本费用核算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的控制点:  +]r1CrQ
1.成本费用的严格划分和准确确认,是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和核算工作的基础工作,为保证企业成本费用的合理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R?>cL!'
(1)从企业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就按照价低、质好的原则来降低采购成本,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vbVlB`r2W
(2)在原材料的储备过程中强化库存物资管理,降低库存材料费用; WD#7#V=L
(3)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实际标准成本的管理模式,来控制生产中的费用,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mQG 3p
(4)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办法,严格控制产品生产过程及销售中的费用,增强企业产品质量意识。 sjE:O<|
2.成本的核算是以经过审核的生产通知单、领发料凭证、产量和工时记录、人工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为依据的。制订必要的料、工、费消耗定额,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以及在产品的管理制度。 r&@:p j
(1)生产任务、材料的领用、工资的核准要经过授权批准;存货保管人员与记录、保管人员职务相分离。  XDHhobR
(2)生产通知单、领发料凭证产量和工时记录、人工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均事先编号并已经登记入账。 iN<[
(3)定期进行存货盘点。 7RCtB+ 
(4)工时、工资计算单要反映完整。 CnwN-5"=
3.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反映产品成本的实际水平,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以进行成本决策,正确计算利润,正确对在产品、产成品进行估价,从而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为企业管理部门制定标准、修改定额、控制生产费用等提供资料。 G/ F #*9#>
4.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合理的成本费用核算方法。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且前后各期一致;采用适当的费用分配方法,并且前后各期一致;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流程和财务处理流程。 d,Vukf_J5
5.建立成本责任制。企业应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把目标成本落实到各个部门、个人,对不同成本中心的责任分别进行考核。把各责任单位的实际可控成本与其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及时提示差异,寻找差异原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4mRmn@;;
(三)成本费用的执行、分析与考核的控制 sEvd,<%
1.根据成本费用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落实成本费用责任主体,保证成本费用预算的有效实施。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不相容岗位的制约和监督。办理成本费用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单位应当建立合理的成本费用预算制度以及内部报告制度,实时监控成本费用的支出情况,对于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的差异应及时查明原因并作出相应处理。对需追加的成本费用预算,单位应当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2+@Ex!X
规范成本费用开支项目、标准和支付程序,从严控制费用支出。对未列入预算的成本费用项目如确需支出,按照规定程序申请追加预算。对已列入预算但超过开支标准的成本费用项目,应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报上级授权部门审批。 +675I<
企业应根据生产成本业务的特点以及生产经营对生产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费用的执行采取以下相应的控制措施: h"{A@%eA'
(1)各车间和职能部门需要开支的各项费用,在由专人填制有关凭证后,要经过车间或部门负责人员审查批准;对于超出限定员或预算的费用开支则由上级主管人员审查批准。 9`va +
(2)产品成本的核算是以经过审核的生产通知单、领发料凭证、产量和工时记录、人工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为依据的。  E2N Obsc
(3)财会部门应审查由各个职能部门转来的各项费用开支原始凭证及转账凭证基本内容的完整性,处理手续的完备性,经济内容的合法性,计算内容的正确性,并签字盖章。 ]&cW y;L
(4)财务人员要审核材料发出汇总表、工资结算汇总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及其他费用支出原始凭证基本内容的完整性,处理手续的完备性,经济内容的合规合法性,计算内容的正确性;并编制记账凭证,及时登记生产成本等明细账,与相关的总账和实物保管等账簿进行核对。 }{]}$^
2.财务部门应该运用专门的方法进行成本费用分析,及时掌握成本费用升降的原因,通过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进一步修正成本费用标准。在分析过程中主要是分析成本费用预算、定额的执行情况,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要具体对成本费用的构成项目、单位成本进行分析。 *_g>|T*5
3.建立成本费用的考核制度,对相应的成本费用项目的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和奖惩,通过成本费用考核促进各个责任中心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及各种耗费。 s\/P LBxU6
实行责任的评价制度,责任评价是指根据责任主体的控制标准及实际资料,对责任主体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认定、分析、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在成本费用控制中,责任评价关系到责任主体的业绩认定及由此而带来的利益,也关系到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激励与约束的有效性进而关系到成本费用控制动力机制的作用程度。 WjG$_Hf
最后要将考核的结果以责任报告的形式反映出来。 :5|!~Lg{
czx1098 2009-11-28 17:19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NrUj1*Qc
W#z~F%cd
【案例2.11-3】HL有限责任公司的电话费用控制办法 HL公司是一家中美合资企业,总经理是外国总公司派住的,总经理经常打国际长途,对企业员工电话费没有具体的限制,每月的电话费达到20000元以上,仅总经理个人就达6000多元。公司改进了费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电话的使用管理,制定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办法,实行新办法的当月,电话费为8000多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该公司电话费具体的管理办法如下: AI5(WxCbG
1.凡在办公室电话中发生的信息费,一律由使用者个人负担。 kl#{k YIE
2.电话费的支付手续一律由个人办理,公司不予报销,并严禁以任何形式在外单位报销电话费。因公电话补贴标准为各职能部室经理每人每月补贴200元,副经理每人每月补贴150元。员工每人补贴80元,公司副总经理(含)以上管理人员由公司托收并由行政事务部监督管理。对调出职能部室的有关人员自调令发出的次月起停发其住宅电话补贴。对新聘任的管理人员,正下达任职通知的次月起按标准核发。对降职和免职的管理人员,在其降职或免职的次月起按标准减免。 M9h%79)M
3.移动电话管理规定:核定各职能部室配备一部移动电话作为公务通讯工具。如因工作需要需增加,需按预算管理规定,报主管财务副总裁批准,各部门使用者在辞职、调离或职务调整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带走移动电话。 M$wml 2
4.除公司领导(副总经理以上)外,每部月话费在300元以内实报实销,超出部分由使用者自付。 a6RJlBW
5.提倡文明和节约使用移动电话,在办公室和家中不使用移动电话。 7940U*!
还要说明一点,总经理的国际长途费的降低主要是充分利用了网络工具和由国外打入电话带来的结果。 O;nYWZ^h:
【案例分析】 Ej/ xb'V
成本费用控制是一项具体而繁琐的工作,各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企业经营特点的管理要求的成本费用管理办法。电话费是企业各项费用中普通的项目,对于一个大公司而言,电话费的多少并不会对企业产生大的影响,但HL公司把电话费的费用标准制定这么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说明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3Xj #1
担保内部控制建立健全担保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担保行为、降低担保风险的有效途径,而在各控制关键点建立一套相互牵制、相互稽查、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环节,其根本目的在于规范担保行为、防范担保风险、促进企业资金良性循环。 qxkvA6><
1.担保的定义 Kwcu1{NU
担保是指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担保合同或者协议,按照公平、自愿、互利的原则向被担保人提供一定方式的担保并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不包含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及按揭销售中涉及的担保等具有日常经营性质的担保行为。 XWD\=v9
2.应当关注涉及担保业务的风险 (- 2lA
(1)担保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KS+$xXu$
(2)担保业务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w$z.\B\m
(3)担保评估不适当,可能因诉讼、代偿等遭受损失。 9+4tn!<C-
(4)担保执行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或资产遭受损失。 )?09rvDn
3.应对措施 b_{{>?J+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过程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的控制: e=}_x@Qk
(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Vgd lA/H
(2)担保的对象、范围、条件、程序、限额和禁止担保的事项应当明确规范。 A!M]TTu*bF
(3)担保评估应当科学严密。 f{*beG
(4)担保执行环节的控制措施应当充分有效。 Dv~7:}9jF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JOc25y
c[Akn:*%
一、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1`uaN0t
企业应当建立担保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担保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6;8q<u+Jk
(一)担保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XYJ^6=
1.担保业务的评估与审批; HkEO0
2.担保业务的审批与执行; UdIbd{
3.担保业务的执行和核对; @U*N4.担保业务相关财产保管和担保业务记录。 [2IOn
(二)企业应当建立担保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 4-#[9
明确审批人对担保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sY^`8x8
(三)企业应当制定担保政策,明确担保的对象、范围、方式、条件、程序、担保限额和禁止担保的事项,定期检查担保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3rWzuK
(四)企业应当制定担保业务流程,明确担保业务的评估、审批、执行等企业内设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得对外提供担保。 sGj*pql=B
(五)企业应当建立担保业务责任追究制度,对在担保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集体审批程序或不按规定执行担保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当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5"i "8eL
Ou8T-T6^
二、担保评估与审批控制 6 B {e
(一)首先我们着重探讨对外担保对上市公司的风险,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归纳起来有以下5种: RieAdR M[h
1.对担保公司自身的风险。对外担保对上市公司的风险是非常直接的,一旦被担保公司没有按期履行还款协议,则担保公司就成了还款的责任人。 Qjh^~m7|9
2.对流通股股东的风险。不论是对外提供担保的公司本身出了问题,还是公司高管出了问题,最后都要涉及到担保公司的股价,流通股股东只能被动地为这些问题公司“买单”。 ~& N% }^J
3.对担保链上其他公司的风险。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一旦出了问题,则涉及到的就不仅是该上市公司本身,通常还会牵出担保链上的其他公司,将给整个担保链或担保圈造成极其不良的后果。 !,R@
4.对证券市场的风险。上市公司担保链或担保圈上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后,它所带来的风险往往不是个别的,会对整个证券市场造成不良的后果。 2T`h00
5.担保带来的金融风险。上市公司的每一笔对外担保都会牵扯到银行,担保圈越大、担保关系越复杂,涉及的银行也越多。随着担保圈中名目繁多、金额巨大的各类对外担保的到期,对外担保的风险也将逐渐显现。担保链或担保圈中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担保关系的恶化,银行的风险也就难以避免,进而增大担保圈所在地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 g}?h&Xc
(二)企业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至少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Xj!~E-vr7
1.审查担保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需要。 "~e}RdQdQ}
2.评估申请担保人的资信状况,评估内容一般包括:申请人基本情况、资产质量、经营情况、行业前景、偿债能力、信用状况用于担保和第三方担保的资产及其权利归属等。 @l3.审查担保项目的合法性、可行性。 "n.]h3K
4.综合考虑担保业务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并设定担保风险限额。 n0G/h.e
5.企业要求申请担保人提供反担保的,还应当对与反担保有关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 kDzr 5v
(三)被担保人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不得提供担保: 5klv]dQ"
1.担保项目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 %`+N4M!d
2.已进入重组、托管、兼并或破产清算程序的。 =~EZRZZ-
3.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的。 ETN02r x
4.管理混乱、经营风险较大的。 V faVsZ $
5.与其他企业存在经济纠纷,可能承担较大赔偿责任的。 78j}j!H1
(四)担保审批控制 6am12NiA?A
企业应当按照确定的权限对担保业务进行严格审批。重大担保业务,应当报经董事会或者企业章程规定的类似决策机构批准。 Cct$i
其中上市公司须经股东大会审核批准的对外担保,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形: 1BUR$$K
1.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以后提供的任何担保。 T.D'&MxM
2.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担保对象提供的担保。 / .AkI 9
3.单笔担保额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的担保。 >f OYIpq
4.对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 $Q,ukWrU
-%bvz!s
三、担保执行控制 n;qq ( C
担保业务经过董事会的集体决策通过后,再由担保业务部门与担保申请人签订担保合同。这就进入了担保业务的执行阶段,执行阶段主要是围绕担保合同以及担保财产的管理进行控制。 $$yR#s#6
(一)对担保执行控制的要求 1T(spG$&
企业有关部门或人员应当根据职责权限,按规定的程序订立担保合同协议。订立担保合同协议应当符合合同协议内部控制相关规定。 u |: (S
企业应当在担保合同协议中明确要求被担保人定期提供财务报告与有关资料,并及时报告担保事项的实施情况。 >P/QDcB
企业应当加强对担保合同协议的管理,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妥善保管担保合同协议、与担保合同协议相关的主合同协议、反担保函或反担保合同协议,以及抵押、质押权利凭证和有关的原始资料,保证担保项目档案完整、准确,并定期进行检查。 F!v!&
(二)避免违规担保 1s$I|;
违规担保的成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担保未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程序不规范;二是在一股独大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难以保证。  (!.Uv4e
在公司董事、高管私自以公司名义对外做出的担保中,除非债权人知道其越权或应该知道其超过权限,否则上市公司仍应承担赔偿责任。 f:f 
加快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制衡机制和内控机制,尤其是充分重视和发挥独立董事制度的监督作用,堵住恶意担保的制度源头,显得尤为重要。 /U pN)DsH
参考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就关联担保的持续存在要求公司成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专门委员会,防止并就被担保方的不当行为向公众股东提供意见。在公司存量担保超过一定限度时,还可考虑启动股权类别表决制度,在后续担保的额度、时限及事项审议中,赋予流通股东更大的话语权。 XLHI c}Zj
(三)风险预警流程 ' on 7J,
部门经理或总经理指令担保业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委托评估部门或机构评估被担保企业的行业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评估部门或机构把评估报告提交给担保业务部门,担保业务部门再转交给部门经理或总经理,使部门经理或总经理及时掌握被担保企业的资料信息,当被担保企业的风险值达到担保企业的警戒线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提取担保风险准备金。  7 ?)TG
(四)履行连带赔偿责任时的控制 Jf`9%U! b
企业对外提供担保预计很可能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对或有事项的规定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Q~HDO;
当被担保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由于担保企业负有连带偿还责任,担保受益企业要求担保企业偿还债务;担保业务部门把担保受益企业的求偿要求提交给部门经理或总经理;部门经理或总经理再把索赔通知和担保合同提交给董事会进行决策;董事会把经过集体决策的意见传达给担保业务部门;担保业务部门将董事会决策意见转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再会同法律部门和担保业务部门向担保受益企业支付款项。 EN?dgk6,
czx1098 2009-11-28 17:20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v;@d9
E x=BR9
【案例2.12-1】新疆屯河违规担保 +~,~x*P4N%
新疆屯河于2002年6月将持有的金新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4.93%股权全部质押给中国民生银行,为三维矿业在中国民生银行的1亿元贷款提供担保,期限3年,自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截至2003年12月31日,上述股权账面值为228764395.82元。 K[ntjHTqE
新疆屯河于2003年12月将持有的新世纪金融租赁有限公司20.50%股权质押给宁夏银川市商业银行,与多家单位共同为伊斯兰国际信托公司在宁夏银川商业银行6亿元授信额度担保,期限两年,自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截至2003年12月31日,上述股权账面值为114428573.52元。 'P5+tl rq
新疆屯河于2003年5月为深圳市明思克航母世界实业有限公司在中信实业银行广州花园支行2亿元贷款中的5000万元提供保证担保,期限两年,自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 GGv~`YM
新疆屯河于2004年3月为参股49%的新疆屯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农业银行昌吉州分行四笔总额为7600万元贷款提供了担保,期限为1年;于2004年2月为新疆屯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银行昌吉州分行的2000万元的贷款提供了担保,期限为1年。上述担保违反了证监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 9u # 1t*d
目前类似新疆屯河这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现象十分严重,涉及公司数量多、金额大,成因复杂,有的属于公司改制设立时的遗留问题,有的涉嫌恶意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这些公司对外担保风险不断扩大,已有部分公司形成了担保圈,如果有一家公司出现问题必将形成“多米诺骨牌风险”。这些违规担保不仅加剧了上市公司的负担和困难,而且会拖垮或掏空上市公司。陕西达尔曼的衰亡、数码测绘的退市以及新疆德隆系的崩溃,都与其资金被占用和违规对外担保有着直接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上市公司之间初步形成了担保链或担保圈,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因为担保责任诉讼缠身而遭受重大损失。其中,宁夏11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存在巨额对外担保,总额超过20亿元,致使这9家公司的非流通股股权不同程度地被冻结或质押。 m0;N_:
国有上市公司担保失控的成因分析: G V\r( 
(一)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LHVd^?
1.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 B% .q
现行关于担保业务的法律规范主要有:原《公司法》第60条第3款;2000年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下文称“61号通知”);2003年证监会、国资委联合颁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下文称“56号文”)。原《公司法》第60条第3款只是对董事和经理的担保行为进行了规范,但缺点是:第一,没有对上市公司的担保能力进行规范。第二,没有对董事和经理对其他法人组织的担保行为进行规范。第三,没有对公司董事和经理之外机关如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担保行为进行规范。 _Pb\($
鉴于此,证监会61号通知应运而生,通知指出:上市公司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股东的控股子公司、股东的附属企业或者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并且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其担保信息。较之原《公司法》第60条第3款有三点重要变化。第一,担保禁止对象由原来的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扩大到股东的控股子公司、股东的附属企业;第二,将仅对董事和经理担保行为的规范扩展到对董事、经理、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担保行为的规范;第三,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担保信息,从而使上市公司的担保业务处于外部监督之下,企业担保行为开始由“地下”走向“透明化”、“公开化”。 ay^;q@4h'
虽然61号通知较之原《公司法》有较大进步,但对上市公司的担保能力和对非股东以外的法人组织的担保没有进行规范,致使违规担保行为开始转向为相互担保和连环担保,超能力提供担保,从而出现诸如担保规模巨大,担保链、担保圈等新的担保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证监会、国资委联合发布了56号文,指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0%,不得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担保,不得为本公司持股50%以下的其他关联方或个人提供担保。56号文对公司的担保能力和担保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规范,有效地遏制了相互担保行为以及担保圈和担保链的蔓延。但对上市公司为其子公司提供担保,然后再以控股地位占用子公司的资金的行为仍存盲区。 {j~~iE_\j
2.上市公司担保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VBV/L ve
企业一旦提供担保业务,则会形成企业的一笔或有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企业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只有在满足确认条件时,才会在财务报表主表中披露担保信息,而是否满足确认条件主要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随意性较大,这就为企业粉饰财务报表以可趁之机,企业很可能以不满足确认条件为由,不确认或少确认或有负债,从而避免在财务报表主表中披露担保信息,只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附注信息往往被报表使用人所忽视,隐瞒企业的担保风险。 ZqH!N~ s9c
3.国有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不够通畅,过度依赖银行筹集资金。 0 ?+&QRD_
由于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存在比较苛刻的条件,因而在目前仍将银行贷款作为融资的首选,银行在提供贷款时为了降低风险,要求国有上市公司提供担保,在利益的驱使下便会产生大量的违规担保。 QNAnA
(二)内部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BeXbh#{a
1.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严重,形成第二种委托代理关系。 x_}JRcny^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极不合理,造成股东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难以实现,董事会处于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之下,中小股东的决策权无法得到保障,引起经营决策高度集权化,中小股东在企业中的利益无人代表,实际上形成了第二种委托代理关系,即中小股东委托大股东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由于中小股东对大股东的监督成本较高,而且监督成本与其收益不对等,致使中小股东普遍存在“搭便车”的心理,中小股东缺乏对大股东的有效监督,当自己的利益受损时只得“用脚投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大股东为了一己私利,无视担保风险,置中小股东利益于不顾,大肆要求上市公司违规担保,使上市公司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和“圈钱”机器。 (_[ffJ12.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所有者缺位问题。 ]Nr@%V;>%j
国资委再委派董事长和总经理对国有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国有上市公司实际控制者是董事长或总经理,真正的所有者无权或无法对其监督,造成董事长或总经理权力监督的真空,从而形成“内部人控制”现象,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说了算,担保业务的董事会集体决策机制无法得到保障。 s$JcrhU]_
3.国有上市公司的担保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 M6g| N5#r
合同协议内部控制合同,是指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适用本章内容。 bS62*0%合同管理的重要作用在于企业推行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用法律的手段管理企业经济行为的重要形式。 zfU`JW&'
调查显示:近几年来,有90%以上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合同纠纷。因此企业至少应当关注合同管理的下列风险: }l 8)eN
(一)未签订合同或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经济利益受损。 5_MDP
(二)合同履行不力,可能导致经济纠纷或法律诉讼,损害企业信誉和形象。 Y-iz/C"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XFQB^?
w_ d_&S{6
企业应当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签署与履行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点,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有效控制。 3z,9wL*<
qW5}8G3U
一、合同的签署 W=i',`t1V
企业对外发生的重要经济行为,均应签订相关合同。合同签署前,应当了解调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情况,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  ~c  Q
资信调查是签约前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合同管理活动。资信调查分为签约主体资格调查制度和签约主体信用调查制度两项内容。 l !#[UPZ
(一)签约主体资格调查制度的制定 k$n73 w-
企业制定签约主体资格调查制度,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e2%ow^D4
1.确定调查机构和人员 rPU*G,8J
企业在制定签约主体资格调查制度时,首先应当确定企业内部负责调查的机构和人员。一般来说,除了法律部门或者合同协议管理部门外,根据合同协议内容的不同,企业的业务部门也应当承担主要的调查任务。 1*>d3
2.确定调查的内容 wGI/4lp
企业对签约主体资格进行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hAL Ul/_
(1)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经济活动的主体大致可分为法人(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非法人经济组织(自然人和领取《营业执照》的组织)。 2 TspT,t
①对法人的资格调查。首先要看其是否持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需了解对方经济组织的法定名称、住所、营业范围、主营业地的详细地址,厂长、经理和董事长姓名等事项以及营业执照是否经过年检。若对方是公司,则还需了解其性质,即属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分公司、母公司、子公司中的哪一种,对于不具有法人资格企图以法人名义签订合同协议的当事人,应予以拒绝。 hiHu^ 
②对公民的资格调查,主要是对公民的自身状况的了解,确定其是否具有法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 Pq]+;%{x
③对非法人经济管理组织的调查。在调查非法人经济组织的资格时,应当调查其是否按照法律规定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对于未经核准登记,也未领取营业执照,却以非法人经济组织的名义签订合同协议的当事人,不能与之签约。 Ue.HYUe}
④对外方当事人的资格调查。对方当事人是外国的企业、组织的,应当查清其法律地位和性质。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调查其企业或组织是否合法存在;二是调查其是否具备法人条件、法定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国籍及企业或组织的注册地;三是调查其企业是有限公司还是无限公司。对方当事人是外国公民个人的,应当主要调查其国籍及自身状况,确定其是否具有法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以及资信能力等。 z~? nC[x
⑤对保证人的调查。合同协议的签订要求有保证人保证时,应当调查保证人主体资格的合法性。作为保证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必须具有代为清偿主债务的能力和承担赔偿责任的能力,还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有关保证人的限制性规定。 C|~fs*Cq3H
(2)经营范围是否合法。签约方应当在其经营范围以内从事经济活动。为此,在签订合同协议前,必须审查合同协议项目是否超出了其营业执照上规定的经营范围。对于一些重要资料和特殊商品,还应要求其出示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 x1A9tD\z
(3)签约人是否合法。企业在签约前应要求对方合同协议当事人出具签约资格证明。签约人是法定代表人的应出具法定代表人证明,签约人是代理人的,代理人必须取得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并根据授权范围以委托人的名义签订合同协议,才对委托人直接产生权利义务。 VOp@
czx1098 2009-11-28 17:20
3.调查方式 Fz@QHZ
一般调查方式大致有下列几种: |"%]">HRN>
(1)实地调查方式。便于掌握第一手材料,缺点是如果在异地远距离交易投入成本将加大。 8eB3/g
(2)委托调查方式。委托调查是通过行政、银行和法律服务部门协查、咨询的方法,以了解当事人的资信情况。 p2da;
(3)间接调查方式。主要是指利用信息媒体收集有关企业的资信情况。 = *t>/@
4.调查渠道 lmq0& 5FM
一般调查的渠道有以下几种: H],G9+Im&
(1)企业法人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我国依法负责企业法人注册和合同协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企业可以直接向其申请查询有关注册资料。 bpV^r.^
(2)行业主管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我国的行业主管部门随着政企分开的体制改革后,虽然不再下达指令性计划,但仍具有宏观指导的行政职能,与企业仍然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因此,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对隶属的企业经营状况基本掌握。 -(3)专业银行部门。银行是本利结算和融资活动的专业部门,了解掌握客户的结算和存款情况。企业要调查有关企业资格信用情况,可以通过银行咨询部门进行调查。 o 9RJ
5.确定调查报告制度 X@=T\Y_}
在调查期截止之前,企业负责调查的部门应当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对签约方的主体资格进行评估,对没有调查出结果的项目进行说明,以作为签约部门的参考。 e/LAMyV`p
6.明确调查失职责任 |z(|p!4对于负责调查的部门和人员,如果因其个人失职而导致调查的信息不实造成的损失,应当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z#LTFew
(二)签约主体信用调查制度 =`tHxmAG7
企业制定签约主体信用调查制度,其调查机构和人员、调查报告和调查责任制度的规定与签约主体资格调查制度基本一致。主要区别是调查内容的不同。企业制定和执行签约主体信用调查制度包括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以及履约信用的调查。具体内容如下: ']&WQU
(1)履约能力的调查 -CD= k"$dI
我国法律规定,法人因合同协议发生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公民、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对合同协议发生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因此,企业在签订合同协议时应当了解对方的履约能力是否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对履行能力的调查又可以分为对财产状况、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调查。 8/E|2 `
1财产状况的调查 0#S$XLC
财产状况包括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公积金以及其所拥有的其他形式的财产,资本状况是客户经济实际能力和履约能力的标志。 V3}PXO=C
2生产能力的调查 :kwzbzs"c
生产能力的调查包括调查对方企业厂房、设备条件,原材料、辅助材料、能源供应状况,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交货能力等。 [yBi{P},
3经营能力的调查 ozt 0cE^U.
经营能力的调查主要调查对方企业的经营金额、销售渠道、贸易关系、经营做法、近年来的盈亏情况、产品销售情况以及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强弱情况。 TGp1{+ 2o
(2)履约信用的调查 OabDA:kEH0
履约信用调查是对签约企业信用、信誉的调查。企业的经营历史、经营作风、有关客户的评价、产品的质量以及与金融、政府、司法机关等机构间关系等情况,都是构成其商业信用、信誉的重要内容。 dKqbU
(三)合同的签订 9Z[zo=f+H
企业应当根据协商、谈判的结果,拟订合同文本。合同文本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做到条款内容完整,表述严谨准确,相关手续齐备,避免出现重大疏漏。 + G{d4=8zQ
企业应当建立合同审核和内部会签制度,重点审核合同的合规性、经济性、可行性、严密性等相关内容。 HecwS7 N
(1)经济性。合同内容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 QQu=z
(2)可行性。签约方资信可靠,有履约能力,具备签约资格;资金来源合法,担保方式可靠,担保资产权属明确。 ]ox]@M 
(3)严密性。合同条款齐备、完整,文字表述准确,附加条件适当、合法;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明确,数量、价款、金额等标示准确;合同有关附件齐备,手续完备。 _o.?cXGz
(4)合法性。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合法;合同订立的程序符合规定,会审意见齐备;资金的来源、使用及结算方式合法,资产动用的审批手续齐备。 JN.;O9eoa
充分考虑合同条款可能带来的风险,诸如一般经营风险、违法风险、税务风险等。要充分利用专业人士意见,向律师、法律顾问、税务专家进行咨询。 -~ AeI'\
合同文本涉及相关部门或人员的,应当履行内部审核会签程序。 wFwp hiY
合同订立后,合同副本及相关审核资料应交由档案管理部门归档,合同正本由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保管和履行。 Z}:Pd
U#wQd[+"
二、合同的履行 Z<企业应当严格履行合同,同时监控对方当事人的履约情况。 rIqSfE_
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 WGnY_/u{
对合同协议已订立,但发现有显失公平、条款有误或对方有欺诈行为等情形,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严重受损,合同协议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企业有关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合法有效措施,制止危害行为的发生或扩大。必要时可以请求仲裁机构或法院对原合同协议予以变更或解除。 }Xv;mgij
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违约情形的,应当严格按照合同违约条款承担或追究违约责任。企业应当建立合同协议违约处理制度。对方违约的情形,应当按合同协议条款约定收取违约金;违约金不足以弥补企业损失时,应当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企业自身违约的情形,应当由合同协议承办部门以书面形式报告企业有关负责人,经批准后履行相应赔偿责任。 i$=O:8vK
企业应当建立合同纠纷处理制度。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Jk@Z0Gi^fd
(1)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合同协议纠纷解决方法,应当签订书面协议,由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签章并加盖单位印章后生效。 VJ}BV
(2)合同协议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应向企业有关负责人报告,并依合同协议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法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仲裁或诉讼方案,报企业有关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NL{B OM{]V
(3)纠纷处理过程中,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向合同协议对方作出实质性答复或承诺。 $9x.PNR
7L'~w|Gd
三、评估与披露 Z|Y[Au:\
企业应当建立合同管理评估制度,定期对合同签署与履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企业应当披露重大合同的履行情况、合同纠纷、法律诉讼以及合同履行中的其他风险等内容。 /F =[Uol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wO" ]o
L]E1y^Ko-
【案例2.13-1】百成公司合同案例 g!N{-=QvJ
百成化学工业公司(以下简称百成公司)是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外商独资企业,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不断完善,有一整套的内控流程和操作规范。百成公司采购时按照填制请购单、评审订购单合同、填制验收单、取得卖方发票、填制付款凭单、编制付款凭证及向卖方发出对账单等内部控制流程进行。 M-SqO[7Rb
1.从百成公司请购单→询比价→选择供应商→合同评审→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发现: E"2*x`0
(1)当初在询比价的过程中,采购员要求各供应商报价的产品规格、型号不一致,从而使得公司询比价的作用不能发挥,由该采购员最终确定的供应商的产品价格最高;同时通过运用电话和网上询价,此采购员所选供应商价格比同类厂家价格高出近10万元; t>lv"?z)
(2)该采购员在合同报告中没有说明该供应商提供增值税票的要求,从而使得该供应商以偷逃税款的方式降低报价,没有全面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却告知领导是最低价采购,造成主管审核、批准失误; yD8R#tXk`K
(3)签订合同时原合同报告中的供应商名称又变成了没有法人资质的二级代理商,该二级代理商不具有一般纳税人资质,为百成公司以后对卖方发票的抵扣不足留下隐患; e''OV{ H
(4)抽查该采购员所签合同,没有要求供应方提供17%的增值税票(百成公司是外企,对购买国内设备享有退税政策)。 158A@ \}Q
2.生产部门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意见显示,此采购员所购8台该供应商的设备经常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其中5台已返还供应商检修,有2台在仓库,现在使用的只有1台。 P#o|kD^
3.在编制付款凭证和取得卖方发票的过程中经过查看验收单、卖方发票、付款凭单、付款凭证及卖方对账单。结果发现: )@E@%3j9
(1)在采购入库的过程中此采购员违反公司物品验收管理制度的规定,没有通过仓库保管员验收,就分3次在3个星期日把原材料直接送到生产使用部门; $c 34XgI
(2)由于百成公司供应商对账工作一直未开展,同时卖方的付款由采购处负责,使得该采购员一直未将2003年客户开具的增值税票到公司财务部入账且未被发现,近1万元的进项税额超过税法规定的90天抵扣时效,又造成公司1万元的税款损失。 RbA,x*.>
【案例分析】 |Ohpn>\5F
从百成公司采购作业制度来看,请购单、订购单合同评审、验收单、卖方发票、付款凭单、付款凭证及卖方对账单等内部控制流程比较完善,但在合同协议的内部控制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以导致在执行过程中,由于部分采购人员投机取巧,为谋求个人利益铤而走险,给百成公司造成了不该有的损失。 k?P60E7{5
czx1098 2009-11-28 17:20
1.百成公司签约前没有对供应商的签约主体资格进行调查。企业应当对拟签约对象的民事主体资格、注册资本、资金运营、技术和质量指标保证能力、市场信誉、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资格审查,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对合同协议的履约能力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并查证对方签约人的合法身份和法律资格。本案例中供应商是没有法人资质的二级代理商,应当调查其是否按照法律规定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对于未经核准登记,也未领取营业执照,却以非法人经济组织的名义签订合同协议的当事人,不能与之签约。 jPYN.^O;
2.百成公司在采购过程中合同询价和合同的签订均由采购员负责,容易形成舞弊。百成公司应当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合同协议正式订立前的资格审查、内容谈判、文本拟定等流程,确保合同协议的签订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和企业自身利益,防范合同协议签订过程中的舞弊、欺诈等风险。应当根据合同协议内容对供应商、价格及变化趋势、质量、供货期和市场分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掌握市场情况,合理选择合同协议对方。重大合同协议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协议,应当指定法律、技术、财会、审计等专业人员参加谈判,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参与。对于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应当予以记录。 frA!6k
3.百成公司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拟定合同协议文本。合同协议文本原则上由承办部门起草,重大合同协议或特殊合同协议应当由企业的法律部门参与起草,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参与起草。由对方起草合同协议,应当进行认真审查,确保合同协议内容准确反映企业诉求。国家或行业有示范合同协议文本的,企业可以优先选用,但在选用时,对涉及权利义务关系的条款应当进行认真审查,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修改。 Su]k?H@*
业务外包内部控制业务外包(Outsourcing)是企业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 |e*PCjT
通过业务外包即把一些重要但非核心的业务或职能交给外面的专家去做 1cv@
如Boeing——世界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却只生产座舱和翼尖;Nike——全球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公司,却从未生产过一双鞋,等等。 K<f')I*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t,4f^
{:[wWeI/
一、科学合理的外包策略 (-$VVtY
(一)外包策略 X/DLo'y*%
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业务外包策略,根据外部环境要求和中长期发展战略需要,合理确定业务外包内容,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 "e'`!gT?
所谓业务外包,是企业通过与外部其他企业签订契约,将一些传统上由公司内部员工负责的业务或机能外包给专业、高效的服务提供商的经营形式。 Y?mGWKtSy
表面看来业务外包与企业一体化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经营策略。一体化战略是将供应链上的其他业务包揽到企业内部来,简化了供应链的管理。使市场的交易活动变成企业内部的协调;而业务外包则是将企业内部员工负责的业务由市场交易来完成,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业务外包可以理解为一种经营管理的策略,简化了企业的管理环节。但是细观之下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相同的地方,最终目的依然是为了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 ^5j0Z,#
业务外包则可通过承包方分担企业的固定成本,并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从而减少企业的压力,使企业在开发和生产新产品的核心业务上更加灵活和高效。 >*;,I
业务外包首先应该清楚什么业务是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可以外包出去的业务必然是非核心业务。 l46}Fuk>3(
(二)承包商选择 rUpwS3o
企业应当建立承包方资质审核和遴选制度,确保引入合格的外包合作伙伴。承包方的遴选一般应当考虑下列因素:①承包方的服务能力、资格认证和信誉。②承包方与本企业是否存在直接竞争或潜在竞争关系。③承包方就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力度和效果。 =V6~V iIKb
企业应当引入承包方竞争机制。发包方可以选择多家企业作为业务承包方,以促进承包方不断改进服务能力,并降低一方服务失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_ 1SV pj
企业作出了外包的决定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找一个合适的承包商。 {^S*h?
企业一方面要充分了解承包方的情况,一方面要向承包方坦诚地提出自己的所有要求; '!@bv$b
并不是说不能尝试选择新的承包商。他们往往刚进入市场,价格比较便宜,为了树立品牌,也会注重服务品质。发包方在不是充分确信的情况下,可以先小范围地尝试一下,把业务流程的一小部分外包给他们做,如果效果好的话再逐步增加分量,以降低风险。 +d eUih9
至于外包时选择单一的承包商,还是选择几家承包商,各有利弊。 Joj%T 
(三)外包合同协议管理制度 "R]i52!\
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外包合同协议管理制度。企业应当根据外包业务性质的不同,及时与承包方签订不同形式的合同协议文本,包括:技术协议书、外包加工协议、规划试验大纲、咨询合同协议等。 .3~E+#@b
外包合同协议的订立、履行流程及其控制应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号——合同协议》的有关规定。  <@L=g8C
除合同协议约定的保密事项外,企业应当根据业务外包项目实施情况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修正保密条款,必要时可与承包方补签保密协议。 :_>\A2
在价格方面, kb=5N)'@b
发包方要清楚自己的底价。 <{hrtKl
每一年都要回顾上一年的价格,并和当前的情况相比,通过科学计算,看是否和预测的指数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话就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不是基于大概的猜测。 UrPe:p ="7
buDHYg 
二、外包业务控制 ^k |IO K%Q
对外包业务流程的控制,比如外包业务参与人员主要职责、资产管理政策、流程中断应急措施等内容,要及时的发现问题,报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并经企业总经理审批通过后执行,及时的解决问题。 1^D-c$
对外包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是外包决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该环节的缺失是众多外包案例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合作一开始,就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由双方的管理小组及相关用户定期举行会议,审查外包合同是否得到正确的执行,并制定标准对执行的业绩进行评分考核。 ~(1S41\a=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BpSZS``H
YNr7E+'3M
【案例2.14-2】海信、科龙“并非外包的外包” =/e%fsE
自海信集团参与对科龙电器“二次重组”之后,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多数期望二者能够上演更为精彩的“新鸳鸯蝴蝶梦”。 Vdg7V)6*a
可以说,海信集团老板周厚健是家电江湖中极具“老谋深算”的主。在没有摸清楚科龙电器存在或者说格林柯尔系为科龙造出多大的“财务黑洞”之前,加之国家相关部门法律程序待批状态因素,周厚健采取了海信集团与科龙电器之间的“销售代理”的托管模式,所有人员海信可以全面入主,尽职调查按流程照常进行,而同时又可以保持二者在财务系统上“井水不犯河水”,有个清晰的界定,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了准新东家海信集团的安全,将收购风险降到了最低。 hb2A$ b
海信与科龙的“销售代理”协议是这样操作的:海信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海信营销公司与科龙电器签署“销售代理”协议,科龙的冰箱、空调等产品先销售给海信营销公司,然后由海信营销公司再销售给全国的科龙或者海信及第三方的各级代理商或者零售商。 3Bxc|l
2006年1月,在被海信接管三个多月后,科龙电器披露了企业经营情况2005年中国市场第4季度,冰箱的销量、回款分别比04年同期增长41.21%和19.11%,比处于旺季的第3季度分别增长80%和119%,产量增长117%;空调的销量、回款分别比04年同期增长5.31%和29.73%,比第3季度分别增长198%和80%,产量330%。第4季度的海外销售亦非常喜人:冰冷产品每个月份比9月份都增长97%以上;空调产品出口10、11、12月份分别比9月增长33%、145%、483%。海信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后期对科龙的顺利重组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uT b
czx1098 2009-11-28 17:21
【案例分析】 L3|Kk- R}$
自海信入主科龙电器之后,社会各界都投入了较多的关注目光,而尤其对二者签署的“销售代理”模式,不少媒体和业内人士甚至将其理解为科龙电器的“营销外包”、“销售外包”甚至干脆直接叫做“业务外包”。其实,这是对“业务外包”的一种误解,混淆了业务外包和销售代理的概念,同时忽略了海信和科龙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及其所属的环境等等。 D}6AB>Enq
业务外包的本质是把自己做不了、做不好、不愿做的或别人做得更好、更全、更能够节省成本的事交由别人去做。准确一点讲,企业业务外包是一种经营管理策略,它是某一公司(称为发包方),通过与外部其他企业(称承包方)签订契约,将一些传统上由公司内部人员负责的业务或机能外包给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提供商的经营方式。一般而言,企业选择进行业务外包是基于自身能力以及业务对企业所做的贡献率而定的。当某个业务的贡献率较低而耗费的精力较大、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不能够成正比,而同时该业务又非企业的核心业务或者业务外包不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企业即可以选择合适的对象,主动进行业务调整和外包。这与传统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控制上下游产业链条,或者企业横向把所有机构都建立完整,即一个企业“包治百病”般的完成所有业务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业务外包的范畴也非常的广泛,比如企业营销体系外包、人力资源外包、IT外包、物流外包、生产制造外包、行政外包、财务管理外包等等。目前业务外包在国内外企业中已经普遍地存在着,是一种常态,比如日本尼康公司将物流业务外包给UPS公司,爱立信手机生产外包、宝洁公司IT部门外包,众多刚创业的公司财务外包代账管理等。 @vJ %JK.D
根据以上分析,科龙电器与海信集团的“销售代理”模式,并非实质意义上的营销外包或者业务外包,因为科龙是被动的,而海信之所以选择此种操作方式,也只是暂时的,是基于全面收购的目的,在全面摸清科龙财务详情、等待国资委批准,同时更是规避并购风险给自己“留有退路”的一个权宜之计。 XF&b, M 2{
而真实的业务外包应该包括在甲乙双方完全认同的基础上的企业自身业务链条的某一个或者少数几个环节进行外包,甲方的主体业务还是存在并得以加强的,而且双方是通力合作的。随着顾雏军“东窗事发”,海信进驻科龙则是全方位接管的,无论生产、财务、销售还是采购、乃至人事,科龙已经没有自身运作的主体,是被全面接管或者处于“准收购”状态之下的。 @#GnF&D(
在这里,我们也看到在海信接管科龙3个月后,取得了所谓“不俗的战绩”,但是数据多是与科龙面临顾雏军入狱前后最艰苦的月份,生产经验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下的境况作对比,从而形成了业绩的巨大反差,而且这个成绩还只能说是暂时的。显然,科龙的经营业绩具有明显的“人为操作”的痕迹,只要海信营销公司“吃货”就算科龙电器的销售业绩,即更多的是海信把科龙的产品通过“销售代理协议”的方式购买到海信的仓库里或者压到通过海信所接管的原来科龙的渠道体系和新建立的渠道体系中。换言之,产品并没有完全被消费者购买,只是在渠道商的仓库中,处于“压库”的状态,更多地完成了“一次销售”,对于“二次销售”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桥梁的支撑。因此,对科龙的下一步发展,还需要跟踪和观察,能否在海信怀抱中最终走向完美地婚姻殿堂,取决于双方的合作进展以及海信下一步市场操控能力。 ';v*(W
不过反过来看,当一个收购者介入被收购企业后,最紧迫的,同时也是给合作者和投资者一个积极信号的就只有经营业绩的稳定和提升。我们从科龙公布的“业绩”可以看出,海信是聪明的,初步抓住了科龙问题的要害(哪怕即使海信所取得的销售代理的价格是经过“人为操控”的),协同相关政府部门一起在稳定产业链条的良性运转并在销售业绩上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为下一步的购并整合打下了信任的基础。 ,7=}iw$3
【资料链接】 \V9lg8b
什么是真正的“业务外包” IGEzHx';Mq
经过前面理论知识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业务外包”已经有所了解,从理论上来说,业务外包可以带来下面几个积极的作用: OLySArtx
1.成本与财务管理优势。在成本节约上主要是因为经济的规模性、行业的差异性、企业固定一次性投资或者固定资产存量的节省性等方面。在财务管理上,通常支付固定合同的现金较设立内部成本中心进行预算管理更容易进行成本控制。 ^'i8B7.Yd
2.保持业界标准和提升服务质量。在某一个领域,“承包方”对行业的服务惯例与标准也掌握得更为透彻,许多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与专业人员都相当缺乏,正好可以弥补。 ~R+.^-6UU
3.引入自身缺乏的资源并扩展市场。专业化的外包提供商甚至可以帮助单一企业不易做到的服务,或者开辟新的市场。 DOSKp5(
4.管理与业务的灵活性、多样性。企业可以面对市场变化而不断地进行业务调整,并对外包时机进行把握,确保轻装上阵,从容迎接各种市场变化因素。 Hf0@HVl2H
因此,业务外包的积极意义第一可以分担风险,第二加速业务重构,第三提高生产效率,优化配置资源。 oUGcdH@
Cooper & Lybrand机构经过跟踪调研,给企业提出外包候选业务的四条考虑标准: g,o&t4
1.经常性的活动,即使其为核心或高技术业务。 Y<%kO^Hs
2.能够从企业整个体系与管理链条中分离而单独定义清楚的业务。 vc| 5opkj
3.能被有效衡量保证“手伸可及”的管理的活动。 l#p@R;w
4.能找到几家以上外包提供商提供服务的相应业务。 /=-B, /Fn
对子公司的控制1.对子公司管理涉及的主要风险 S%b41[|/K
(1)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组织架构不健全、人员选任不恰当,可能导致决策失误、串通舞弊、效率低下等。 ZmQsldCS
(2)子公司超越业务范围或审批权限从事相关交易或事项,可能给企业造成投资失败、法律诉讼和资产损失。 CxHxR?uvL
(3)关联方之间违反母公司关联交易规定,可能造成信息披露不真实或受到相关监管机构处罚。 +'D\A1
(4)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制定和执行不正确,合并财务报表信息不准确,可能导致企业自身及投资者、相关各方决策失误或企业面临法律诉讼。 _j@YaO]o
2.应对措施 aK2%e`,n
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风险,母公司在建立与实施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D Go_/PR
(1)子公司的组织设置应当规范高效、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juV@a S-xM
(2)子公司业务权限应当合理授权,重大业务应当经母公司严格审批; 9DE{, #n:D
(3)合并财务报表应当真实可靠,编制与报送流程应当明确规范。 bFO8@\I~e
关键内部控制 ml`>x^*W
 @pvV%
一、母公司对子公司管理的概述 t?JT[LA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应当遵守坚持产权管理的原则,以投资安全性、增盈性、增值性为目标,体现资产联结的管理方式;遵守坚持参与决策的原则,以参与子公司法人治理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为主渠道,体现母子公司的管理模式;遵守有效监管原则,以母公司各职能部门监控的重要形式,体现集团集体式管理方法。 !{1PAWI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范围及权限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Z*;Vx/5l
(一)股权管理 !5&j3&J<
所谓股权管理是指母公司作为控股股东,根据公司章程规定通过子公司治理机构的运作,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 sZo>"b
(二)协调管理 ^k3/X(9
协调管理主要是对各子公司间实行优势互补、资源互补、生产经营互补等协调管理行为。 34|{6<+ 
(三)发展管理 lW0jMKc
发展管理是对各子公司企业发展、长远战略的制定、重大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投资方向等管理行为。 6X:mm{D
(四)财务统计管理 lu;>;o(>
(五)平时监管 *O:V7O`B
Fhr'+u rw%
二、对子公司的关键内部控制 ec"C mB
(一)对子公司的组织及人员控制 #O4qU/6b
1.母公司应当依法制定或参与建立子公司的治理架构,确定子公司章程的主要条款,选任代表母公司利益的董事、经理及总会计师等高级管理人员。 QV;\Gzze
2.母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委派董事制度 Q_h!JPr"
委派董事应当定期向母公司报告子公司经营管理有关事项。对于重大风险事项或重大决策信息,委派董事应当及时上报母公司董事会。 l /,gI\9[b
3.母公司可以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向子公司董事会提名子公司经理人选。 T0 sbL=w
子公司经理未能履行其职责并对企业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母公司有权向子公司董事会提出罢免建议。 dVp~&O?v
4.母公司可以根据需要实行总会计师委派制。委派的总会计师应当定期向母公司报告子公司的资产运行和财务状况。委派的总会计师应当实行定期轮岗制度。 mPmcuH`
5.母公司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专门部门(或岗位),具体负责对子公司的股权管理工作。 wg]4*
6.母公司财会部门应当根据公司章程规定或董事会授权,对子公司财务报告相关的活动实施管理控制,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I`r(}{|
(1)统一母子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 Y`|gAX
(2)负责编制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 )xL -wyOI
(3)参与子公司财务预算的编制与审查; H*e,M(cq):
(4)参与子公司总会计师或其他会计人员的委派与管理工作; +(5)参与子公司的资金控制与资产管理工作; kLh - z[i
(6)参与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与管理。 7'1<q
7.母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对子公司委派董事、选任经理、委派总会计师等人员的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制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维护整个企业的利益。 sOVZ7:1^
(二)对子公司业务层面的控制 zDws Ec
1.母公司应当建立子公司业务授权审批制度,在子公司章程中明确约定子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审批权限。子公司不得从事业务范围或审批权限之外的交易或事项。对于超越业务范围或审批权限的交易或事项,子公司应当提交母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后方可实施。 `z6pYoLH
重大交易或事项包括但不限于子公司发展计划及预算,重大投资,重大合同协议,重大资产收购、出售及处置,重大筹资活动,对外担保和互保,对外捐赠,关联交易等。 @=Hb N'j
2.母公司应当参照子公司历年盈利水平,结合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及在一定期间所能达到的业绩水平,合理确定子公司的投资回报率,核定子公司的利润指标,促进子公司资产保值增值。 hi7H{J7
3.母公司应当根据企业整体的战略规划,协调子公司经营策略,督促子公司据以制定相关的业务经营计划和年度预算方案,以确保企业整体目标和子公司责任目标的实现。 D0K>oHbX\
4.母公司应当对子公司发生的金额较大或风险较高的重大投资项目实施审核监督。 Gy2W/Nh
5.母公司可以参照上款对子公司重大投资项目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对子公司重大合同协议以及重大资产收购、出售及处置事项进行控制。 oyV98(X
6.凡是引起注册资本变动的筹资活动以及重大的负债筹资活动,子公司应当提出方案,经子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提交母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 z0{P^] RR
7.母公司可以采用下列方式对子公司的负债筹资活动进行控制: 4s>L
(1)单笔负债额度控制; O}Ck C:T
(2)负债总额控制; M0YkohP-C/
(3)资产负债比率控制; hpL[?!
(4)资产负债比率与企业绩效挂钩控制。 vc1py|@[=
8.母公司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约定,审核子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母公司审核子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应当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i:.FO4#
(1)母公司利益分配要求和子公司未来发展需要; }% y 6^
(2)盈余和现金是否充足; a )*Y(WL
(3)出资人的出资比例; 8t8.v;gq
(4)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的法定程序。 EwlI9Ez
9.未经母公司董事会或经理批准,子公司不得对外提供担保或互保。经批准的担保事项,子公司应当建立备查账簿,逐笔登记贷款企业、贷款银行、担保金额、时间、经办人、批准人等信息,母公司负责组织专人定期检查。 ;'fwm=>[
10.子公司对外捐赠资金或资产,超出一定限额的,应当经母公司董事会或经理批准。经批准的对外捐赠事项,子公司应当建立备查账簿,逐笔登记捐赠对象、捐赠资产、捐赠金额、时间、经办人、批准人等信息,母公司负责组织专人定期检查。 (V 5Hv
11.母公司应当统一制定关联交易的政策和程序,并加以有效控制。母子公司关联交易及其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号——关联交易》有关规定。 B]&cO o^
12.母公司应当指导子公司制定重大交易或事项的内部报告和对外披露制度。 >-2!(0c
13.母公司应当根据子公司业务特征及所在地有关法律法规的特殊要求,协调子公司有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策略,督促子公司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R+1+2z
14.母公司应当建立对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母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分工等,并要求子公司及时将内部审计报告提交母公司审阅。 -Sf j*o
czx1098 2009-11-28 17:21
(三)母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及其控制 @  4为了真实全面反映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形成的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母公司应当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x>P61e` 
1.母公司应当制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案,明确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f~/ND~9
2.母公司应当统一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使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对于出现海外上市子公司确实难以保持一致的情形,应当经由母公司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审议批准。 ZG~zp#CG0
3.母公司应当定期审核与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及往来会计科目,确保内部交易和往来业务已准确完整地进行账务处理并核对一致。 d-we 9V]<
4.母公司应当定期审核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对于审核发现的差错应通知相关人员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纠正。有条件的母公司,可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对财务报表的自动检查。 tE97y8bW
*fvCPHT
三、母公司不法控制行为的认定及处理 B&3dw/#_
子公司虽然享有独立的财产权,对外独立承担责任,在法律地位上属于独立。 Tv!#
母公司实施控制行为,只要损害了子公司利益的,或者直接、间接为其谋取不法利益的,即构成不法控制,应当向子公司返还所获得的不法利益,并赔偿相应损失。不法控制属于侵权范畴,承担的是一种侵权责任,承担不法控制侵权责任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xk> WT*q
(一)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了控制权。 &< V0(二)损害了子公司或子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或者谋取了不法利益。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利益和债权人利益并不是一致的,损害公司利益不一定必然损害债权人利益,损害债权人利益也并非必然损害公司利益。一般谋取不法利益是以损害子公司或债权人的利益为前提的,但母公司造成子公司和债权人利益损害,不一定就谋取了不法利益。下列行为应当视为母公司滥用控制权谋取不法利益的行为: SvB)[j7*f
1.无偿取得或者无偿占有、使用、处分子公司财产或者财产权利的; 7UpHV\f
2.未经子公司无利害关系董事或无利益关系股东同意与子公司签订合同的; y-4x9X]J
3.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卖出子公司财产或财产权利的; MyP23U\%E
4.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购进子公司财产或财产权利的; uG$z/0w
5.其他损害被控制公司的行为。如母公司操纵股东大会、董事会违反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作出侵害子公司以及股东合法权益的决议等。 *f~%Y_D
(三)造成损害或谋取不法利益与滥用控制权有因果关系。母公司造成子公司损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只有是因为实施了不法控制造成的损害,才能构成滥用控制权,依法承担不法控制的侵权责任。否则,只能依据民法或合同法,承担一般侵权责任或违约责任。母公司只要构成不法控制,就应当向子公司返还所获得的不法利益,并赔偿相应损失。 DFTTmU|U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的控制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SpcsthsVI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RWjd_t:
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 k{/LQ6cK
附注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相关信息应当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的项目相互参照。 lW-,\V^n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z>Tn]uu8
5r)4y j+[
一、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的概述 `2JJ.PFYH
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组织经营效果和效率的文件,是其他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的综合体现,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内控制度是会计信息的准确、有用、及时、完整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重要依据,财务报告的不真实、不完整往往是组织的重要风险之源。对管理层或董事会而言,内部控制提供的只是合理的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内部控制措施,无论设计的多么完美、运行的多么好,组织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会受到内部控制制度所固有局限性的影响。内部控制也仅能为董事会和管理部门实现组织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 JQv.q^"
内部控制的运营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适用的法律和规章情况是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都会对财务报告产生重大的影响。 RmOk~5Q
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基本的内部控制框架,作为管理层评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基准,是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在管理方面的必然要求,它受公司治理、价值创造、风险和机会、管制、企业文化、技术发展及受托责任等各方面的影响。 #^)@ v:H
-6:*n l+
二、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的目标 Qd4G;"JF9
(一)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使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秩序、有效地进行,避免可能遭受经济损失。 #G@$+]LuS
(二)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及时提供。避免因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和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导致损失。 o`f7f3m_8
(三)保证企业管理层制定的各项经营方针、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 i@Q-t *r
(四)尽量压缩和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 @pL wTvzH"
(五)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以及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避免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T-;wBLLm
^=%`三、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的内容 J euTI@r=
(一)岗位分工与职责安排 $0r{(]r
并由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 PH\so?g,W
(二)财务报告编制准备及其控制 }r#)OU
企业必须在会计期末编制报表前进行结账,为财务报表的编制做准备,不得为赶编财务报表而提前结账,更不得预先编制财务报表后结账。其基本要求是: `T~nob):w,
1.企业财会部门应当制定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案,明确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法、年度财务报告会计调整政策、披露政策及报告的时间要求等。 LVIJ\(le
2.企业应当制定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或事项的判断标准,明确相应的报批程序。  b3X':'%
3.企业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调整会计估计事项。 *F- Rmo
4.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账务调节制度和各项财产物资和结算款项的清查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及相应的处理程序,避免发生账证不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形。 fA_w`{N
5.企业为避免出现漏记或多记、提前确认或推迟确认报告期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情形,对交易或事项所属的会计期间实施有效控制。 %4aF5fW=
(三)财务报告编制及其控制 kG)1u
企业可以通过人工分析或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自动检查财务报表之间、财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重点对下列项目进行校验: 2R6Uw)8ib
1.财务报表内有关项目的对应关系; Y)los=0Y(A
2.财务报表中本期与上期有关数字的衔接关系; 3~!ZX
3.财务报表与附表之间的平衡及勾稽关系。 hw`@TpiLk
企业应当真实、完整地在财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中说明需要说明的事项。财会部门应将会计处理方法及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及时提交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审议。 w2JHqUp
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集团,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明确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范围,不得随意调整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财会部门应将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范围的方法以及发生变更的情况及时提交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审议。 :'G\0U
(四)财务报告的报送与披露及其控制 1Gm6%y~
企业应当建立财务报告报送与披露的管理制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按照规定的方式,向内部相关负责人及其外部使用者及时报送财务报告。负有履行信息披露责任的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的规定,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确保所有财务报告使用者同时、同质、公平地获取财务报告信息,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和完整。 Y7}P%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H!/B 
~g}!zT (,
【案例2.1-2】菲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关联方披露的案例 A>k I
菲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企业,公司于2003年承建“祥瑞家园”商品房开发项目,项目正在轰轰烈烈的建设中,接到群众的举报,发现该公司多处房屋重复销售。市审计局接受该案的调查工作,经过一年的调查,该公司在项目中的利用虚假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将同一处房屋重复对外销售,最多达四次之多,销售一次,向信用社抵押贷款一次,向个人高息融资一次,对外抵债一次,累计数额达3000多万元。 '\.TFdm[N:
该公司的总经理和副经理辩称不是虚假的买卖合同,而是利用签订商品房的买卖合同融资,解决资金的短缺的问题。但经过审计发现,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一片混乱,最终导致企业的资金短缺,不得不采用上述虚假的手段筹集资金。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从建委、国资委、银行等部门取得的财务报告都显示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甚至财务报告是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报告。深入究其原因,外部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是一方面,但是内部管理混乱,缺乏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其根本的原因。下面是从内控制度的几个侧面介绍: pS==H Z7r
1.建筑材料的采购和付款是由一个副经理一手经办,没有执行材料采购的采购和付款相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由该副经理个人的公司向公司供应,材料的价格高于市场的售价,导致资金大量的外流,造成资金的短缺。 ye9(3
2.另一副经理向公司借款100万,后用两辆价值40万轿车抵债,套取公司的现金。这一交易在跨及处理上是资产形态的转变,资产的总额没有变化,如果在报表的附注中进行披露,报表的使用者是不能了解这个信息的。 Il^C|f>
【案例分析】 C[h.W>Y ,
通过上述的几个事件说明菲尔公司的内控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事项1、2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没有披露这一关联方,及其关联方的交易定价和交易的数量。 TOG`( 1Z0
该公司由于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由此在资金的管理、采购的管理、工程项目的管理、筹资的管理等环节严重失真,编制的财务报表是需虚假的报告。最终使企业遭受严重的损失,责任者将接受法律的制裁。 :>* d23U
人力资源内部控制人力资源,是指由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组成的整体团队的总称。人力资源是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的关键因素,它所包括的雇佣、培训、评价、考核、晋升、奖惩等业务向员工传达着有关诚信、道德行为和胜任能力的期望水平方面的信息,这些业务都与企业员工密切相关,而员工正是企业中执行内部控制的主体。 S'N\L N!
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顺利实施,并保证其实施的质量。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 e{bj0'Xcq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和风险。企业至少应当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的下列风险: CnH? ,bmy_
(1)人力资源缺乏、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如: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不合理,岗位职责安排不科学,可能会导致企业无法获得经营管理所需员工。 UHs&#> @
(2)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优胜劣汰机制不完善,可能导致关键人才流失或经营效率低下。 `K%UMad?Z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人力资源政策内部控制中,应当至少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以有效的防范上述风险: U2!s<
(1)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应当明确规范,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应当科学合理; .keA8hG
(2)招聘及离职程序应当规范,人员聘用应当引入竞争机制,培训工作应当能够提高员工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 C3Rz0{
(3)人力资源考核制度应当科学合理,应当能够引导员工实现企业目标; 134~OQZ"{
(4)薪酬制度应当能保持和吸引优秀人才,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薪酬发放标准和程序应当规范。 QV%DdW d-
czx1098 2009-11-28 17:22
第一节 重要条款解读 } 2(L:ypxL
XHD0)F*
一、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实施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结合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优化企业人力资源整体布局,确保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动态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5Y*F `
企业应当建立岗位说明制度,明确所有岗位的主要职责、资历、经验要求等,并定期组织内部各单位、各部门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保各岗位配备胜任的人员,避免因人设岗。 KpR0rn Q
企业应当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反映渠道,确保有关人力资源政策的建议得以传递和落实,保证人力资源运用效率的提高和人员任用的公平合理。 w[yL[J
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需求计划,采取外部招聘、内部选拔或委托第三方招聘等方式,对关键岗位和紧缺人才进行选拔。 X"+.K:'0
企业招聘人员应当特别关注招聘对象的职业道德。对于会计、出纳、信息系统操作等易发生舞弊行为的岗位以及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招聘,企业应当专门审核招聘对象是否有违法犯罪、行政处罚、商业欺诈等前科;关注招聘对象的专业胜任能力。 6 D(]  |
k*\MB'B%p$
二、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与退出 # voxh
(一)企业应当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高级管理人员和中层以下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以此作为确定员工薪酬、晋升、降级、辞退等的重要依据,切实做到严格考核,有奖有惩,强化对整体团队的激励与约束。 M![sO|Bj
考核即为按照一定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企业员工对职务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一种有效管理的方法。简言之,它是指主管或相关人员对员工的工作系统的评价。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主要的控制手段。员工在完成其工作职责和任务后,可以通过考核结果的即时反馈,了解到自己的工作状况,包括成绩有哪些,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有待改进。考核的过程不仅可以促使员工改善现有的工作,还可以在考核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X|?g|N
考核内容一般应该涵盖员工的个人素质、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工作成果等。企业应当对试用期满的新聘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综合性考核,以作为其转正定级的依据。 7a1$V>Xu
企业对正式人员的考核可以分为年终考核和专项考核。年终考核是指企业于每年年初,对员工上一年度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年终考核可以具体分解到季度和月度考核。专项考核是指企业就某一具体项目对所属员工的品德、学识、能力、经验、工作业绩、项目质量等进行考核。年终考核和专项考核的结果应当作为员工薪酬水平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等的依据。 =A\4 T
企业应建立顺畅的考核沟通渠道,及时与员工就考核结果进行充分沟通,并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咨询和指导。企业应当建立正式的人力资源考核记录制度,确保考核记录完整保存。 ($enKr
(二)企业应当制定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切实做到薪酬安排与员工贡献相协调,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eL8RtUCR
2.激励是控制员工素质一个重要方面,可以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动力,激发他们努力工作,更好地去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和任务,更好地履行其工作职责。激励的方式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在企业的应用方式主要有增加薪酬、颁发奖品、奖金以及休假、疗养、旅游等福利待遇。精神激励的形式多样化,大到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小到对员工嘘寒问暖,具体方式有榜样激励、目标激励、文化激励和参与激励等多种形式。激励方式在实施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才可以达到最合适的效果。 :wM-z+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实行年金、股权激励等福利与激励计划。 Tg\ BZ3?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准确确认、计量并发放员工薪酬,并对薪酬发放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准确性进行严格的审核,以防虚报冒领等行为。在发放薪酬的同时,企业应当向员工提供薪酬清单,供员工核对确认。 Qi00Mc+F
企业应当制定薪酬制度评价机制,及时对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及其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修订完善。 AachA9K
(四)企业员工退出(辞职、辞退、退休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退出的条件和程序应当予以明确。企业应当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对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员工实施转岗培训;仍不能满足岗位职责要求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予以辞退。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离职应当进行离任审计。 XgJC3s/
企业应当定期对年度人力资源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查找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进,确保企业整体团队充满生机和活力。 IZ|9hH+%
JN?$[ZY_Ed
三、人力资源的信息披露 H3|mt
企业应当依法披露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数量、专业构成、教育程度等信息,以适当的形式披露人力资源政策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kJ~yH+$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ek"
Hf9)cq+
【案例2.17-3】摩托罗拉员工激励案例 a( .aga5
在摩托罗拉,薪水的标准从职位入手,但同一个职位可能会有差距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业绩不同。有些特殊职位的人,可能要从国外招聘,薪水同国际市场挂钩。摩托罗拉的工资水平在市场中处于中间档次。 ,zk/i )_
摩托罗拉的薪水大部分是基本工资,占的百分比很大,另外还有年终奖金。 Z'w3)Iye$
摩托罗拉意识到固定工资存在缺陷,2000年摩托罗拉的工资结构发生变化,增加一些可变动的工资,并将以前每年一次的奖金改为季度发放。以前奖金与全球市场挂钩,2000年以一个国家单元的业绩为奖金考核依据。 8`PdXLOjW
如果员工对自己的薪酬不满,向人力资源部提出来,摩托罗拉会进行市场调查,如果真的比市场平均水平低,摩托罗拉会普调工资。成都的员工曾经反映说工资低,人力资源部就通过调查市场,发现情况的确如此,然后给员工调工资。  n'U$dLj
在摩托罗拉刚刚开始工作时,学历上的差别会在工资中体现出来,例如研究生和本科生会有差别。工作后,本科生工资比研究生高是非常有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员工可能经过几年涨工资,基数变得很大,那么应届毕业生的涨幅就会比老员工高。对有创造性的人摩托罗拉会破格调级。 y wUb0s&
【案例分析】 }2))hz
摩托罗拉原来是采用的固定工资的制度,这样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员工的积极性,员工多付出得到的并不会更多,少付出也不会因此减少收入,长期以来,工作效率低下,创新意识缺乏。摩托罗拉意识到这种情况,采取了更加灵活的薪金制度,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做到薪酬安排与员工贡献相协调,劳有所获,多劳多得。短期上,满足了员工生存的需要;长期上,满足了员工的发展需要。 6\/sp\UH
有的企业为了让薪酬更加合理,更加能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不惜将薪酬结构和薪酬体系制定得非常复杂和繁琐(并且还有继续复杂下去的趋势)。这是不可取的,实际上,过于复杂的薪酬管理与过于简单的薪酬管理一样会降低薪酬的激励作用。 m@Q,61T
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内部控制进行集成、转化和提升,形成由人员、硬件、软件、信息、运行规程等组成的管理平台。 hRA3l4|8L
1.企业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 b= t
(1)缺乏信息系统建设整体规划或规划不当,可能导致重复建设,形成信息孤岛,影响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I :
(2)开发不合理或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系统实施有效控制; [O._$#(?
(3)授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非法操作和舞弊; @BEvp#hI
(4)安全维护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信息泄漏或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Js9&Al
2.企业在建立与实施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Y,:3]V/DO
(1)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重大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事项应履行审批程序; (( qal1rB
(2)信息系统开发、变更和维护流程应当清晰合理; .Orc|g*2l
(3)应当建立访问安全制度,操作权限、信息使用、信息管理应当有明确规定; 8hCwk$;
(4)硬件管理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科学合理; ^W&l),
(5)会计信息系统流程应当规范,会计信息系统操作管理、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应当完善。 \M+: H i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up4PzAt
7 hT(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作为系统化的信息集成系统,其建立和实施应按照信息系统的专业化方法来进行。同时,应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rF.m95T\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实质是企业经营和业务的信息反馈控制过程。要使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有效,其前提是系统传递的信息必须具有精确完整、经济可靠、灵活及时、简单安全及可验证、可访问等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其实质就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个搜集、储存,按照特定的规则和方式加工处理有关资料,并通过反馈机制对资料的获取及处理过程加以修正,再获得满足特定目的的信息的过程。 s}C ^2l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开发信息系统,优化管理流程,减少人为操纵因素,指定专门机构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可以委托专业服务机构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与维护等工作。企业负责人对信息系统建设负责。 q;SbD`
#(&kc4
一、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 0Kj)ia$h|
(一)企业应当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岗位一般包括: &s dD%B
1.系统分析: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据此制定设计或修改程序的方案; 3L/lq9hDQ
2.编程:编写计算机程序来执行系统分析岗位的设计或修改方案; PM92:/N/
3.测试:设计测试方案,对计算机程序是否满足设计或修改方案进行测试,通过反馈给编程岗位以修改程序并最终满足方案; A+,g 1/~
4.程序管理:负责保障并监控应用程序正常运行; x@:sQ|ZH-
5.数据库管理: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管理,维护组织数据资源; 68?k)2e`i
6.数据控制:负责维护计算机路径代码的注册,确保原始数据经过正确授权,监控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协调输入和输出,将输入的错误数据反馈到输入部门并跟踪监控其纠正过程,将输出信息分发给经过授权的用户; D>~Z%!^
7.终端操作:终端用户负责记录交易内容,授权处理数据,并利用系统输出的结果。 lYe-_11u
系统开发和变更过程中不相容岗位(或职责)一般应包括:开发(或变更)立项、审批、编程、测试;系统访问过程中不相容岗位(或职责)一般应包括:申请、审批、操作、监控,即这几个职位中是不能够由同一人兼任的。 o_0yyi BW
(二)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重要信息系统政策等重大事项应当经由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qxs82Ju)Q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应当与企业业务目标保持一致。信息系统使用部门应该参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重要信息系统政策等的制定。 ^VuHk5]+Ap
(三)企业可以指定专门部门(或岗位,下称归口管理部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归口管理,负责信息系统开发、变更、运行、维护等工作。 ~nF2;+n
cf}BJ"o)
czx1098 2009-11-28 17:22
二、信息系统开发、变更、运行与维护控制 ](一)信息系统的开发控制 L|op b3
企业信息系统归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信息系统建设整体规划,提出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方案,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实施。 E企业开发信息系统,应当明确提出开发需求和关键控制点,采取多种方式与开发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为系统开发奠定良好基础。企业应当加强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的跟踪管理。 4.4G}>PfU
制定科学的上线计划和新旧系统转换方案,考虑应急预案,确保新旧系统顺利切换和平稳衔接。 yA+ ;v
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包括自行设计、外购调试和外包合作开发。 aWD'C(r?C1
1.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N@Ss[+4
(1)因地制宜原则:企业应当根据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管理理念、组织结构、核算方法等因素设计适合本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K1Z0O+Gsx.
(2)成本效益原则: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可以选择对重要领域中关键因素进行信息系统改造。 Tf<*ce v
(3)理念与技术并重原则: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应当将信息系统技术与信息系统管理理念整合,企业应当倡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信息系统建设,正确理解和使用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运作效率。 P }>:8Y
2.信息系统开发必须经过正式授权。具体程序包括:用户部门提出需求;归口管理部门审核;企业负责人授权批准;系统分析人员设计方案;程序员编写代码;测试员进行测试;系统最终上线;系统维护等。  xQqW
3.企业应当成立项目管理小组,负责信息系统的开发,对项目整个过程实施监控;对于外包合作开发的项目,企业应当加强对外包第三方的监控。 (二)信息系统的变更控制 !>iq_E#8S
企业应当制定详细的信息系统上线计划。对涉及新旧系统切换的情形,企业应当在上线计划中明确应急预案,保证新系统一旦失效,能够顺利切换回旧的系统状态。新旧系统切换时,如涉及数据迁移,企业应当制定详细的数据迁移计划。用户部门应当积极参与数据迁移过程,对数据迁移结果进行测试,并在测试报告上确认。 D^BYE1KL
(三)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控制 =tcBsp
企业应当建立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制度,明确备份范围、备份频度、备份方法、备份责任人、备份存放地点、备份有效性检查等内容;企业应当根据业务性质、重要性程度、涉密情况等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采用相应的制度和技术手段,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企业应当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和泄密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应当综合利用防火墙、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软件技术,以及远程访问安全策略等手段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来自网络的攻击和非法侵入;通过网络传输的涉密或者关键数据,应当采取加密传输等措施确保信息传递的保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企业应当加强服务器等关键信息设备的管理,建立良好的物理环境,指定专人负责检查,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任何人未经授权不得接触关键信息设备。 YI,Pj`T5
8PFB8
三、信息系统访问安全 C5.}*priH
企业应当制定信息系统工作程序、信息管理制度以及各模块子系统的具体操作规范。 5/OQ`F>|
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行系统软件的删除、修改等操作,不得擅自升级、改变系统软件版本,不得擅自改变软件系统环境配置。企业应当对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账号、密码和使用权限进行严格规范,建立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未经操作培训的人员不得作为操作人员。 .{\X:b
企业应当建立账号审批制度,加强对重要业务系统的访问权限管理。对于发生岗位变化或离岗的用户,企业应当及时调整其在系统中的访问权限。企业应当定期对系统中的账号进行审阅,避免有授权不当或非授权账号存在。对于超级用户等特权用户,企业应该严格限制其使用,并对其在系统中的操作全程进行监控。使用完毕后,应当由不相容岗位对其操作日志进行审阅。 A$}@!"A
企业应当充分利用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自身提供的安全性能,在系统中设置安全参数,以加强系统访问安全。禁止未经授权人员擅自调整、删除或修改系统中设置的各项参数。涉及上网操作的,企业应当加强防火墙、路由器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 zV^NQ|;a
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本着审慎、稳健的原则,将信息系统访问安全事项交由第三方管理。在此情形下,企业应当加强对第三方的监控。 U'wtv`b
企业应当定期检测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及时进行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查工作,禁止用户安装非法防病毒软件和私自卸载企业要求安装的防病毒软件。 IUyCtz.eb
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应当在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不得利用他人的口令和密码进入软件系统。更换操作人员或密码泄露后,必须及时更改密码。操作人员如果离开工作现场,必须在离开前锁定或退出已经运行的程序,防止其他人员利用自身账号操作。 ,N4j CX2
企业应当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化平台,规范信息的使用和传递,促进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的统一,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Tnr}W=Jb
DX 686Y
四、硬件管理 #!'.x42S8
企业应当制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硬件管理制度,对设备的新增、报废、流转等情况建档登记,统一管理。 HKI B j*
系统硬件维护,包括系统硬件所处环境的维护、系统硬件的检查更换等。一方面,系统硬件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如机房的温度、湿度、电压,网络设施的保护措施等;另一方面,硬件本身也存在寿命、质量等问题。因此,进行系统硬件维护,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系统硬件环境及硬件本身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排除问题。 Ln$H2Ot
企业应当将计算机硬件设备放置在合适的物理环境中,由专人负责管理和检查,其他任何人未经授权不得接触计算机信息系统硬件设备。对于主要系统服务器应当配备不中断电源供给设备。硬件设备的更新、扩充、修复等工作应当由相关人员提出申请,报上级主管负责人审批。企业操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用电安全,不得在计算机专用线路上使用其他用电设备。 6C(_9BQ
企业应当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硬件设备异常状况处理制度。一经发生异常状况(如冒烟、打火、异常声响等),应当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并按处理制度进行处理。 ni\AT$-
0"C"oFf
五、会计信息化及其控制 Y@*4*+
企业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工作,并对其工作流程进行有效控制。会计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代替人工进行财务信息处理,以及替代部分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G% vU4n
企业应当建立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制度,明确会计信息系统的合法有权使用人员及其操作权限和操作程序,形成分工牵制的控制形式。企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电算化系统管理员,不得兼任记账凭证的审核工作。 6Y>F $R0=
企业应当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重点关注下列风险和控制点: ^wQNsbRHz
1.对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修改、对通用会计软件进行升级和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换时,企业应有规范的审批流程,并采取替代性措施确保会计数据的连续性。 _| (T 
2.企业应当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Xeb\1mk!
3.确保会计数据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的非法修改和删除。 GDJCT57:b
企业应当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信息化会计档案是指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介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包括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 =J=;1[
企业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做好防消磁、防火、防潮和防尘等工作;对于存储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定期检查,防止由于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14}&cYlW
)Gi<(q/|
六、评估与披露 h~^Tj kMxo
企业应当建立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评估制度,对信息系统开发、运行与维护的全过程进行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企业应当披露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rY)i,-$U
衍生工具内部控制衍生工具,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协议: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协议的任何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协议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协议。 ACxX,zZ
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嵌入衍生工具,是指嵌入到非衍生工具(即主合同)中,使混合工具的全部或部分现金流量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的衍生工具。嵌入衍生工具与主合同构成混合工具,如可转换公司债券等。 F!1K'{r#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衍生工具,是指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在任何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f4L M_[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规定企业应当披露与各类金融工具风险相关的描述性信息和数量信息,企业应当披露与每类金融工具信用风险有关的下列信息:在不考虑可利用的担保物或其他信用增级(如不符合相互抵销条件的净额结算协议等)的情况下,最能代表企业资产负债表日最大信用风险敞口的金额,以及可利用担保物或其他信用增级的信息;尚未逾期和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的信用质量信息;原已逾期或发生减值但相关合同条款已重新商定过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7Y Bv\R73
从企业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可以看出,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有:①衍生性:衍生金融工具一般以一个或几个基本金融工具作为标的。②契约性和未来性:衍生金融工具是面向未来的代表权利义务关系的合约。③杠杆性: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净投资很少(甚至为零),经常采用保证金交易的方式,结算时一般采用净值交割。④风险转移性:衍生品交易能够将风险在交易者之间进行转移。⑤创新性:衍生金融工具处于不断地发展创新之中。 C$[mFSEgF;
衍生金融工具的这些基本特点导致了衍生金融工具还具有如下特性:①衍生性和杠杆性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大,不确定性大,风险性高。②风险转移性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③创新性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会不断地更新,相应的规章制度(尤其是相应的会计准则)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因而对衍生工具难以监管。企业在衍生品的内部控制方面应当找到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特色的方法,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QG@Hlxz4
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对所进行的衍生金融业务具备一定的知识和对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如果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和风险意识,那么很有可能会给业务人员提供利润操作的空间,将企业置于面临灾难性后果的风险之中。同时,会计职业判断将会出现因会计人员本身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会计事项进行职业判断的结果不尽相同的现象,从而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变数。这也给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造成一定压力。 s5?D^pD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衍生工具业务的下列风险:衍生工具交易未经适当审核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衍生工具保证金及清算资金的收支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导致企业资金损失;衍生工具交易未按照规定建立持仓预警报告和交易止损机制,导致敞口风险增加甚至发生损失;衍生工具交易未能准确、及时、有序地记录和传递交易指令,导致丧失交易机会或发生交易损失;衍生工具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收支核算和套期保值盈亏计算错误,导致财务报告信息不真实;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5pzS3`
czx1098 2009-11-28 17:22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3Zp
I5WQqP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衍生工具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ixcmCb$H
/EnDB>| 
一、岗位分工及授权审批控制 omlV*|4E>n
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sYS\N_
(一)企业应当建立衍生工具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授权、交易执行、交易确认、结算、监督、记录及文档管理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对从事衍生工具业务的人员应当实行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 DH$sUjm-
(二)配备相关专业人员、合理设置相关机构,切实加强对衍生工具风险管理。委派具备相关资格的专业人员从事衍生工具交易,并配备相应的交易监督人员,同时,加强上述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后续培训;在董事会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制定衍生工具业务等相关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核准衍生工具交易决策;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以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衍生工具业务相关风险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评价和监督,及时识别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并采取补救措施。 |G}oKor
(三)企业应当建立向董事会提供关于衍生工具业务报告的制度,明确报告的类型及其内容,以及报告的时间和频率,并明确从事衍生工具业务每一岗位(或员工)在组织中的报告关系。 =8*,4k~
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就相关的交易情况向董事会报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就衍生工具业务相关风险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评价和监督向审计委员会报告。 N#* &saD
董事会应当根据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的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对现行的衍生产品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进行评价,确保其与企业的资本实力和管理水平相一致。 _B+!r
sx.L]_J^Z
二、衍生工具交易控制 lPnyu?/F
衍生工具交易的性质、规模、范围、程序、报告等应当明确规范。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0Ue\X1 b+
(一)企业应当建立评估衍生工具业务风险的程序,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在评估风险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选用相关评估方法予以定性或定量:衍生工具及其交易活动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数据收集系统的能力;评估方法、局限性以及企业理解其结果的能力。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确定衍生工具业务风险可接受水平。 rMFIvzJ>`7
(二)结合对衍生工具风险的评估,制定衍生工具交易控制措施,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从事衍生工具业务交易前,应当制定业务计划,包括交易头寸建立后,面对不同情况的应对措施,以及设置止损点等;从事交易记录的人员(非交易操作人员),应当及时从衍生工具业务代理商处取得业务交易的原始单据,并做好业务交易记录;对开设在衍生交易代理商的账户应当进行严格管理。每个交易日后应当由熟悉交易品种和交易规则的独立人员,对持有头寸的价值进行分析,并对资金往来进行核对;明确衍生工具交易和风险限额,以及对越权行为的惩罚措施;明确交易的具体程序,包括交易的授权、交易的执行、交易的确认和复核、交易的记录、交易的交割等。 |@aw9\#6
(三)企业清算部门应当加强对超限额交易和保证金给付的监控,一旦发现未按事先计划进行的交易,应当及时反馈和报告给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建立与交易系统衔接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提供衍生工具相关的交易和其他数据,对衍生工具交易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nQ_E]Tr3
m - *XwbR
三、监督和检查 RC(.g-{
衍生工具交易的监督检查应当充分有效。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5`46 
(一)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类似机构,应当定期对衍生工具交易部门的相关业务记录进行审查,重点是审查衍生工具业务是否依照企业的有关规定程序进行。 d3I 
(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类似机构,应当定期对衍生工具风险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内控缺陷并提出改进意见。内部审计部门或类似机构的相关结论和意见,应当向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报告,并在报告之后检查相关建议措施的落实情况。 iM~G2F e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W!z 4 "
bOLkEkSm&6
【案例2.19-1】中航油衍生工具内控失控案例 YPvV@{\
中航油为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子公司,总部和注册地均在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公司净资产从1997年的21.9万美元迅速扩展至2003年时的超过1亿美元,一直被视为一个奇迹。中航油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12月6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vBr@f%mE
2004年11月30日夜,中航油爆出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后,国内外一片哗然。公司在OTC(场外交易)市场上卖出了大量石油看涨期权,希望能“以小博大”,建立其海外石油帝国。他的投机行为最终导致公司被迫重组。 ~# PQm%[
事件始末: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开始涉足期权业务,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中航油2003年年报盈利5427万美元,快速攀升的业绩很可能与期权权利金收入有关,至2003年年底,中航油卖出的看涨期权量为200万桶。“市” 与愿违,2004年,石油价格一路上涨,到2004年3月,公司出现580万美元的账面亏损,亏损额必须由中航油追加保证金以确保期权买方能够行权,但公司账户资金调动无疑会暴露违规参与期权交易,中航油选择了一条最直接也是最危险的筹资途径——卖出更多期权,用获得的权利金填补保证金的窟窿,越赌越亏,越亏越赌,恶性循环。到2004年10月,中航油卖出的有效合约盘口达5200万桶,石油期货价格每涨1美元,公司就必须追加5200万美元,账面亏损已达1.8亿美元。10月10日,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的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为了补加交易商追加的权利金,公司已耗尽近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本、1.2亿美元银团贷款和6800万元应收账款资金。账面亏损高达1.8亿美元,另外已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权利金。10月下旬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继续一路飙升,10月25日更升至每桶55美元以上,11月,中航油的衍生产品合约继续遭逼仓,直至崩溃。12月,亏损5.54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此时,公司的净资产不过1.45 亿美元。 tx-C}[m
【案例分析】 ^6[MGeS'm
衍生金融产品的特殊性质使一些传统内部控制方法失去效力,主要表现在: jPMpe;1
第一,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多样化的内在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以及结算风险等。执行衍生产品的操作人员经常是唯一理解现状或对自己的行动可能带来潜在后果进行认真思考的人,其他处于控制地位的管理人员可能不理解或缺乏信息去理解与投资对象相联系的风险性质,这就使得衍生工具的风险容易积聚在企业内部并最终引发灾难性后果。 tp.-^RWo7a
第二,衍生金融工具一般不需要净初始投资或者初始净投资与那些预期对市场条件有类似反映的其他合同相比要少,这就使传统的通过设定现金支出权限对投资进行内部控制的方法对衍生金融产品投资完全或部分失效。 XfS 6Txxt
第三,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常常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这一特点使内部控制制度所依赖的授权、执行、监督相分离的理念在实践中难以有效贯彻。一方面,战略规划一般由企业最高管理层作出;另一方面,衍生市场瞬息变换及其蕴涵的巨大风险为最高管理层介入衍生金融产品的操作提供了借口,从而使投资战略的制定者、交易规模的授权者和交易过程的监督者发生混淆,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FmvAgJ3]
第四,衍生金融工具有着“双刃剑”的特点,由于衍生工具的使用即可能降低也可能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衍生工具的使用后果容易被人误解,特别是随着交易合同的日益复杂化,一项衍生工具的价值以及其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在该衍生工具被净额结算之前变得越来越难确定。 8n3WKs5[cC
第五,衍生工具的内部会计控制存在诸多难点,财务报告难以公允反映衍生投资业务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缺乏专门的衍生工具会计准则,衍生业务在净额结算以前仅需表外披露而不需表内确认,这就使衍生产品形成的财务风险游离于财务报表之外。 U00<w $;
中航油事件中的陈久霖,手中权力过大,参与国内法规明令禁止的投机性期货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未经过总公司的批准擅自扩大业务范围,绕过交易员私自操盘,发生损失也不向上级报告,长期投机违规操作酿成苦果。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的《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中航油的期权交易远远超过远期套期保值的需要,属于纯粹的博弈投机行为。而在“一人集权”的表象下也同时反映了公司内部监管存在重大缺陷。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有内部风险管理委员会,其风险控制的基本结构是:实施交易员-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部-CEO-董事会,层层上报,交叉控制,每名交易员亏损20万美元时,要向风险控制委员会汇报,亏损37.5万美元时,要向CEO汇报,亏损达50万美元时,必须平仓,抽身退出。从上述架构中可以看出,中航油(新加坡)的风险管理系统从表面上看确实非常科学,可事实并非如此,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虚设导致对陈久霖的权利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关注如何约束机构内部成员的个人行为,从而避免由个人行为导致的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是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内部控制最值得重视的环节。 v?A? kd
案例中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即不论是做多还是做空,头寸都非常巨大。据当时业界人士估计,中航油在伦敦、新加坡、美国的期货、期权市场上卖出了大量看涨期权,累计数量达到5200万桶,直到亏损巨大,资金链断裂,主管领导还不清楚公司究竟有多少头寸、有多大风险。归根结底,还是组织制度的不健全,企业内部监管缺位,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可见一斑。 p/*~lpF\TQ
最令人咋舌的是中航油的处理,2004年亏损出现的时候,中航油分别于1月、6月和9月先后进行了三次挪盘(即与另一家期权交易商互换手中的期权盘口,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交易过程中还出现了擅自挪用备用信用证的行为。这些操作不仅瞒过了总公司、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甚至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及当局都对此一无所知。至2004年10月3日陈久霖开始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如果那时决定斩仓,整个盘位的实际亏损可能不会超过1亿美元。然而直到16日,集团才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进行研究,其后又在“请示”问题上一再耽搁。结果,本来可以通过谈判争取到的利益和减少损失的机会因此丧失。中国证监会作为金融期货业的业务监管部门对国企的境外期货交易负有监管责任,在内控制度缺失的情况下,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外部监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中航油连续数月进行的投机业务竟然没有任何监管和警示,这暴露出当时国内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监管的空白。此外,国际金融监管加强合作也是一种趋势,若此次事件中,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监管部门可以密切及时地合作,新加坡交易所如果能够严格执行保证金、持仓限制、强制平仓、信息披露等发达资本市场通行的控制措施,“中航油”经理层必然难以在不引起主管机关注意的条件下产生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相信至少也能将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5J-/0nZH
中航油这起事件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高层管理者严重越权违规操作,公司内部监管和审查机制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无关系。结合案例我们可以发现,由于衍生工具本身的复杂和创新性使得任何单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都不能有效的降低交易风险,所以针对不同工具事先做好风险监控、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内控机制、再加大加强政府外部监督监管措施,对于金融衍生交易市场能够正常运作、防范个体风险影响整个市场是十分必要的。 0ZMeN%" Q
企业并购内部控制企业的并购是企业资产重组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实现企业战略性扩张、取得协同效应的重要手段。 Kv*2S-Pj
企业并购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本章主要叙述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并购交易行为。 CVozD^
虽然企业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益通常伴随着高风险,企业并购整个过程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从收购的筹划阶段到其实施过程以及并购后的整合阶段都充满着风险。虽然现实中不乏成功的企业并购案例,但更多的却是失败的案例。因此,应该正确对待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风险,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风险损失。 mfHH)SIds&
造成企业并购风险不确定性因素的多样性,导致了不同的风险。有些风险是系统风险,是无法避免的。有些风险是非系统风险,企业可以通过采取积极措施,对其进行防范和管理。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并购交易的下列风险: 9EDA I 
1.并购交易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K Dr:8LP:
2.并购交易未经适当审核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ZcIa t
3.审慎性调查不全面、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战略失败或者股东权益遭受损失。 Bm`h#oJ%
4.并购交易合同协议未恰当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违约损失。 (idL^b
5.并购交易财务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失真。 jrfKG|r
czx1098 2009-11-28 17:23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58e'x`b) 
lYwp. r
为了防范并购风险,企业应该加强并购交易内部控制的管理,规范企业合并行为。企业在建立与实施并购交易内部控制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XV=zn
"D_45"i
一、岗位分工及审批制度 hc4X!
企业应当建立并购交易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并购交易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cq<n-o
并购交易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N1 GXj
(一)并购交易的申请与审批; ",2~{ (二)并购交易的审批与执行; YnZeV?i.
(三)并购合同协议的订立与审核; Ig8p2ND%U
(四)并购交易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jz GoBz lT
企业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或参与)并购交易。办理(或参与)并购交易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投资、财会、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r 9
企业应当建立并购交易审核制度。企业可能发生的并购交易应当及时提交总经理、总会计师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审核。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商业经验对潜在并购交易进行审核,并签署初步审核意见。 3>n@lg
企业应当建立并购交易授权审批制度。企业应当编制并购交易权限体系表,明确并购交易的授权范围、授权期间和被授权人条件等,并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确定。企业发生的每一笔并购交易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08b>^:b
企业应当建立并购交易归口管理制度,设置或指定并购交易归口管理部门。未设立并购交易归口管理部门的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并购交易项目领导小组,对并购交易的全过程实施归口管理和控制。 KDj{5S!
EgFA
二、并购前期准备工作 #c5k@4?+k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防范商业机密泄露机制。 40la*A]JEe
企业应当及时编制并购意向书,以便为随后的并购活动提供合作框架。并购意向书一般包括保密条款、排他协商条款、费用分摊条款、提供资料与信息条款、终止条款、并购标的条款、对价条款、进度安排条款等。 ,*A&pv-^4
企业草拟(或委托外部咨询机构草拟)的并购意向书,应当提交企业总经理、总会计师以及其他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审核。高级管理人员应及时将审核意见以邮件、电话等形式反馈给企业并购交易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对高级管理人员审核意见进行整理,并修订完善并购意向书。 cS>QnFhM{'
企业并购交易归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财会等部门编制并购交易项目草案,并与修订后的并购意向书一并提交董事会审议。项目草案一般包括项目总览、主要财务数据和执行摘要。董事会应当对项目草案的合理性以及并购交易对企业的潜在影响进行审核。 ,&W j$.$
p5{=V
三、并购交易审慎性调查制度 @~Ymig`'$
企业应当建立和规范并购交易审慎性调查制度。企业应当在并购交易实施之前,对并购目标、企业供应商或其他潜在业务伙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行审慎性调查,以确保并购交易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6TU A pvJ
审慎性调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并购目标的财务状况、市场价值、未来发展前景、潜亏因素、法律遵循情况以及并购交易启动后,在法律法规方面的可操作性等。 o\ocs~A}LW
企业并购交易归口管理部门应当自行编制或从外部法律咨询机构获取并购交易审慎性调查表。审慎性调查表应当包括需要调研的所有重要内容,是企业进行审慎性调查工作的依据。总会计师应当对审慎性调查表进行审核,确保审慎性调查表涉及内容可以为调研工作提供合理保证。 -`6*`dwjA
对于小额并购交易,企业可以出于成本效益考虑,适当减少审慎性调查的内容。企业总会计师应当审核每一笔并购交易的调研记录,并出具意见。对于大额并购交易,企业可以将审慎性调研工作委托外部会计和法律咨询机构执行。企业应当在外包合同协议中约定调研工作的范围,一般至少应包括并购风险控制和财务分析。 !96kl+
企业应当及时将审慎性调查报告提交董事会、总经理等审议。审议通过后方可与并购目标签订并购合同协议。企业并购团队或外部咨询机构出具的审慎性调查报告,应当及时提交企业并购交易归口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负责人审核。 #kIeHSng
NrGNWH
四、并购交易会计处理 Z|z2;J<==
企业应当设置并购交易备查簿,记录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并购目标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对于大额并购交易,企业应当委托外部咨询机构对并购目标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评估。企业可以根据评估咨询报告对合并成本进行分配。对于小额并购交易,企业可以根据对并购目标的审慎性调查结果,合理分配企业合并成本,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有关规定确认并购目标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 e"TS^2Sb
企业并购交易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财会部门确认并购交易的发生。财会人员据此编制并购交易会计分录,并报财会部门负责人审核。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定期审核并购交易的会计处理与并购交易的文件记录是否一致。 H#V>@*2&6
对于涉及金额较大的并购交易,企业财会部门应当编制并购交易会计处理分析报告,包括:并购交易的背景和现状、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要求、管理层对并购交易的分析结论以及并购交易遵循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情况等。企业总会计师应当对并购交易会计处理分析报告进行审核,并出具意见。 6(d8}{h
企业财会部门应当在购买日将并购目标评估后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合并成本进行比较。对于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商誉的确认应当经企业总会计师审核批准。对于合并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企业应当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核对无误后计入当期损益。 OIy%^/c
企业并购交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其编制流程及相关控制应当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号——对子公司的控制》有关规定。 t"jSIz ~
此外,企业还应当规范并购交易信息披露机制。企业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应当在年度财务报告披露前,审核并购交易信息披露的适当性和充分性。并购交易信息披露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号——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有关规定。 W]m&Pn,'
czx1098 2009-11-28 17:24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4mM& j.p9
3=@;yIu
【案例2.20-1】海尔集团并购案例 +C2]ACA
1zrop6%
一、背景介绍 O]Wt>Q
1991年由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组建而成的青岛海尔集团公司,1993年9月更名为海尔集团,产品以制冷设备为主。1993年7月集团与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创办青岛海尔梅洛尼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1994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5.65亿元,利润2.1亿元,生产洗衣机71.3万台,1995年5月海尔洗衣机“玛格丽特”被评为1995年中国市场十大畅销洗衣机。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拥有3500多名员工,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但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6亿元,前景堪忧。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和3500多名职工的生计,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旨在盘活国有资产而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进行的产权交易,其成败扣人心弦。 c|)cpVEf]H
-NrtFE0;
二、并购目的 X R^RC
中国家用洗衣机行业快速发展始于70年代未,1995年总产量达到约950万台。一般而言,家用洗衣机可分为单桶、双桶半自动洗衣机及全自动洗衣机,而全自动又可分为波轮、滚筒及搅拌式。单桶洗衣机为原始类型,1995年时大多数厂商已不再生产。双桶半自动较全自动便宜,是当时中国市场的主流,而滚筒在欧洲较为普遍,但在亚洲以波轮更为常见。对于当时总容量达900多万台的洗衣机市场,海尔70多万台显然只是一个不大的数目。而且海尔洗衣机当时以滚筒为主,产品系列比较单一,要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它必须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线的长度。红星作为一个老牌的洗衣机生产厂,其设备、技术以及工人的熟练程度在当时都应是相当好的,它所缺乏的主要是科学的管理和市场导向的生产经营模式,而海尔正是以管理和出色的市场观念而著称,因此它们的结合有着极大的合理性。市政府的出面使得这一并购进行的十分顺利,而且由于是由市政府将红星整体划归海尔,不需海尔出资,这大大降低了并购成本,这恐怕也是海尔认为红星并购案例是它所进行的最成功的并购原因之一。通过这一并购,新成立的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不仅将原有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产生了规模经济,并且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大大增强了自己在洗衣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B/$KTJwBN
三、并购经过 +4/ wW
(一)组织结构的变化 q(wB`~2 *
1995年7月4日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后,更名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从而使它成为海尔梅洛尼洗衣机有限公司之后海尔集团下属的第二个洗衣机子公司。 Oi03"
(二)接管过程 G9q;
1.文化先行 x@)!X- z
1995年7月4日,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柴永森奉命来到由红星电器公司更名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就任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划归之初,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便确定一个思路,海尔的最大优势是无形资产,注入海尔的企业文化,以此来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是最重要的一招。 'nT:0O~@0
海尔集团副总裁杨绵绵首先率海尔企业文化、资产管理、规划发展、资金调度和咨询认证五大中心的人员,在划归的第二天便来到红星电器公司,开始贯彻和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开始植入并同化着“红星”的员工们。随后,张瑞敏又亲自到“红星”,向中层干部们讲述他的经营心得,解释“80/20管理原则”,灌输“关键的少数决定非关键的多数”这个“人和责任”的理念。 qu2u%dpx
“企业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而在人的因素中,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虽是少数,却在企业发展中负有80%的责任。” z^$|iPU*
令“红星”中层干部们耳目一新的“80/20原则”,关于解决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要用不同方法的“法约尔跳板原则”,以及引用的中华民族的古训:“德,才之帅也;才,德之资也”,唤起了“红星”广大中层干部的进取心,鼓起了他们奋发向上争一流的风帆。张瑞敏进而从分析企业亏损引申出海尔OEC管理,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出成果,从今天出成果,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4'hx9 #
他提出,当前要群策群力,从三方面做起:第一,以市场为中心,卖信誉,不是卖产品,一切工作都要围绕顾客需要和市场满意来做;第二,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能力,用最小投入得到最大产出;第三,从现在起,每天作出计划,目标量化分解到人,抓紧抓死,要在2至3年内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名牌,最终在国标上创名牌。 # |(q+L L
2.“范萍事件” )]fX^R{6,
应该说3500多名红星电器公司员工,对企业划归“海尔”表示了欢迎和拥护的态度,但由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海尔的管理方法,在理念上存在着认识偏差。海尔的管理指导思想立足“以人为本”。对此,以柴永森为首的新领导班子,没有简单采用单纯说教的方式,而是抓住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典型事例来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观念上的转变。 'q?mc0{U
一天,洗衣机生产车间质检员范萍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插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这本是一件小事,因为过去企业发生质量问题从来都是罚一线工人,但若是用海尔的管理观念来看这件事,则不应该如此简单处理,当事者周围的干部们更应当逐级承担责任,针对这件事,他们利用集团主办的《海尔报》,开展了《范萍的上级负什么责任》的大讨论,并配发了评论《动真格的,从干部开始》。以此为出发点,柴永森督促下级部门迅速处理企业数年来的洗衣机存库返修问题,但拖拉惯了的下级部门认为此事无关紧要,并没有按期照办,柴永森据此引咎自罚了300元。 j^c_qLtg D
全新的海尔管理,使原红星人受到震撼,尤其是广大干部,开始认识到管理的差距与不足了。 3(Q 8xh
干部红黄榜迅速设立,先后有10位干部对自己工作的失误进行了自罚,许多长期难以根除的质量、供货、干部作风等问题由此得到解决。抓住员工观念已有所转变的时机,柴永森组织全体员工分批参观海尔电冰箱等企业,使他们亲眼目睹海尔科学有序的管理现场,集团OEC管理,寻找自身差距。海尔现场管理的精髓是“责任到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除去生产环节,哪怕是车间里一扇窗户的玻璃,其卫生清洁也有指定员工负责。而该公司现场管理最大的弊病就是责任不清,出了问题谁也不负责任。 xPp39^
参观回来后,该公司各分厂都把严抓现场管理,落实每人、每事、每天的责任,作为开展工作、上水平的突破口,各分厂领导每天至少有6小时在现场,抓薄弱环节,解决实质问题,促使现场管理水平每天都有提高。过去现场管理较差,各种物品乱堆乱放的总装分厂,现场面貌从此变得整洁而有条理,崭新的《现场管理区域图》挂在车间大门处;最优、最差车间主任、员工及评比缘由,提醒大家注意的当日工作重点,工整地书写在黑板报上;日清栏内质量、生产、物耗管理、设备、文明生产、工艺、劳动纪律等条目标注清晰,一目了然;车间地面上新画的区域黄线,将各种物品的设置,界定了归位明确的界限。现在,该公司各分厂均改变了过去那种从投入到产出的无序状态,形成了系统管理。 JC?YU@GH
3.市场理念的导入 E W8 48f
“我们一切工作的效果,最终是通过市场来反映的。”海尔集团这个经营理念,在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得到再次印证。在新理念的导向下,该公司一切工作都围绕市场展开: mi`fm3
建立健全了质保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保证。 Axs`bPv?(p
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5部1所管理。按照“公开竞争、择优上岗”原则,中层干部105人减至45人。 |"Rl\G*%
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干部岗位,仅销售部门即招聘了50多位大专学历以上的营销人员。崭新的用人观念,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给企业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洗衣机营销系统寻找到新的启动点。重调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产量,将过去单纯面向国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出口的同时投放国内市场,并冠以朗朗上口的“小神童”新品牌;新开发了一种适销对路、大容量的气泡双桶洗衣机,起名为“小神泡”。两种新品牌产品投放全国各地市场后,一炮打响,供不应求,使失去的洗衣机市场重回“怀抱”。海尔集团还有条营销理念是:“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该做工作,越是淡季做工作越能收到效果”。过去,该公司营销人员在夏季前后的洗衣机销售淡季,常常是呆在企业里轧账囤积。为改变营销人员的旧观念、旧习惯,该公司临时筹措出差资金,发动营销人员在淡季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强大的“淡季攻势”,果然使沉寂的洗衣机市场红火起来了。 Q^w\fp 2
1995年底,该公司又根据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名牌这个目标要求,进行了力度较大的产品结构调整,下马了一批商场滞销产品,同时确立了加速开发市场畅销的“小神童”、“小神泡”系列洗衣机目标,保证每月开发一种新产品。 s"e 1Bx
(三)整合的成效 0E0m P pz
企业在划归后不久,通过引进海尔竞价模式,使每台海尔5公斤洗衣机的配套成本降低15.3元,按每年60万台产量计算,1年可降低成本近1000万元。在划归后的第三个月里,公司实现扭亏为盈;9月盈利2万元,10月盈利7.6万元,11月盈利10多万元,12月一个月盈利150多万元,企业出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据国家权威部门最近统计,该公司洗衣机销量,已从1995年7月份的全国第7位上升为1995年底的第5位;全国市场占有率增长3.7%。截止12月底,该公司1995年出口洗衣机8.2万台,创汇1230万美元,位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1996年海尔洗衣机发展势头更猛,一次性顺利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并囊括了洗衣机行业几乎所有的最高荣誉: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第一名;出口量全国第一,仅一个品种出口日本就占日本进出总量的61%,占中国出口日本的91%,中国每出口两台全自动洗衣机就有一台是海尔出口的;国家质量抽检连续两年荣登榜首,其中全自动洗衣机突破了7000次大关,达到国际新水准;荣获全国消费者欢迎产品第一名、九七购物首选品牌第一名,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率调查活动中,海尔洗衣机成为唯一一家投诉率为零的企业。目前,海尔洗衣机已拥有8大系列50多种规格洗衣机产品,成为中国同时也是世界唯一一家可同时规模生产欧、亚、美三种风格洗衣机的企业。 `Ic^02Ow
【案例分析】 +N^G*)}S]
并购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是相互关联的,针对企业并购风险产生的机制和具体环节,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加以控制: \!y4/= c
1.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战略目标为出发点。 [g818jsT
2.全面搜索和分析目标企业信息。在选择目标企业的时候,企业要大量搜集信息,包括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信息(产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财务状况信息(资本结构、盈利能力)、高层领导信息(能力品质)、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市场链、价值链等,以改善并购方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 4R|}x KL
3.对并购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资金财务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 {s'~O)VTu]
(1)严格制定并购资金需求量及支出预算。 "!sK 9_&7
(2)主动与债权人达成偿还债务协议。为了防止陷入不能按时支付债务资金的困境,企业对已经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并购时必须考虑被并购企业债权人的利益,与债权人取得一致的意见时方可并购。 XCSfpW
4.对于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的控制,企业除明确整合的内容和对象外,还要注意时间进度的控制和方法的选择: 7Pi11a6?V
(1)生产经营整合风险的控制。企业并购后,其核心生产能力必须跟上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的需要,根据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调整经营战略和产品结构体系,建立统一的生产线,使生产协调一致,取得规模效益,稳定上下游企业,保证价值链的连续性。 \o,.h`V;&
(2)管理制度整合风险的控制。 v[HD*bbR&
(3)人员整合风险的控制。 X5S-63"9v0
(4)企业文化整合风险的控制。为使目标企业能正常发展,可以使被并购方保持文化上的自主,并购方不便直接强加干预,但要保持“宏观”上的调控。 T\/EP 
总之,并购企业要本着战略为根、严控为基、细节至上的原则,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执行力的角度来理解并购,在认真分析并购风险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控制。 4NY;[>[}Z
关联交易内部控制1.什么是关联交易 FU)DnI*m
本章所称关联方是指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JL?rh-4^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pT!.WUU
2.关联方界定 G @y_5X&
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界定是关联交易内部控制的首要问题。上市公司应依据会计准则和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准确划定关联方的范围,确定关联交易所包含的事项,定期编制并及时更新股权结构图,如实披露公司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间的控制关系,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披露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自然人或其他最终控制人。最终控制人为自然人的,应当进一步披露该自然人的简历,该自然人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情况,以及与该自然人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情况。 ;<#leE@L
关联方主要应包括: R'A\R
(1)该企业的母公司。 fej7)>e|
(2)该企业的子公司。 >X$rH%K
(3)与该企业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 5PZY
(4)对该企业实施共同控制的投资方。 0QH1 "~Yo
(5)对该企业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 !XA\94KNu
(6)该企业的合营企业。 \A QJ6F
(7)该企业的联营企业。 {iHAz23I
(8)该企业的主要投资者个人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主要投资者个人,是指能够控制、共同控制一个企业或者对一个企业施加重大影响的个人投资者。 bVLbxs+PC,
(9)该企业或母公司的关键管理人员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关键管理人员,是指有权力并负责计划、指挥和控制企业活动的人员。与主要投资者个人或关键管理人员密切的家庭成员,是指在处理与企业的交易时可能影响该个人或受该个人影响的家庭成员。 u3VAX#
(10)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 cga;#7Yi1
关联交易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我国的关联交易准则中列举了11种类型的关联方交易: L7^h`taXq
(1)购买或销售商品; C*@Gh.%a
(2)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 azl ;O&{d
(3)提供或接受劳务; uYq]MZ
(4)代理; YZwno(b
(5)租赁; a7Ou>0qPK
(6)提供资金(包括以现金或实物形式的贷款或权益性资金); u,C13dl#
(7)担保和抵押; eS Q, sJ#J
(8)管理方面的合同; 0,6\^9 
(9)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 LD0z]$rMS
(10)许可协议; sz L8oF
(11)关键管理人员报酬。 D7rEDU} ]0
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末,要求重要股东、债权人、客户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管理人员提交年度关联方声明书,声明与企业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行为。 w=x|IxxF
企业财会部门应当根据管理层关联方声明书和产(股)权结构图表等资料,编制关联方名单,报财会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提交企业分管财会工作的负责人审阅。 CYuM[*|?-C
关联方名单至少应当每季度更新一次,更新后的关联方名单应当提交财会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备案。 $I,eG9#Ae
企业财会部门应当及时将关联方名单发送企业管理层和各业务部门共同掌握。 e)@"xp^
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关联方隐瞒关联关系,或以非公允的关联交易占用或转移企业的资金、资产及资源。 h@`XS/{
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应定期查阅企业与关联人之间的交易情况,了解企业是否存在关联方占用、转移公司资金、资产及资源的可能。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当立即提请董事会、监事会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管机构报告。 2{$A3D\3
3.应当关注涉及关联交易业务的风险: jNBA-1EI
(1)关联交易及其披露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ay#gG3+si
(2)关联交易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AFcCn^/
(3)关联方界定不准确,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信息不真实、不完整。 50_;3d
(4)关联交易定价不合理,可能导致企业资产损失或中小股东权益受损。 *y`oT(+@s
(5)关联交易执行不当,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或资产遭受损失。 ,!:nek,R{
4.关联交易的动机: lHP: ~
(1)一般关联交易动机 p4`C[N
关联交易是在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等制度广泛运用时出现的。一般情况下,关联交易常用于节约交易成本、转移利润或支付、合理避税。 G?U>k
(2)非公允性关联交易的动机 &,C=-F)}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非常普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真实和非公允的关联交易,其动机如下: &v9)L;TTa
①了获得配股资格。企业上市后,每次再向社会募集资金的主要方式就是配股,而国家对配股的控制很严格,上市公司必须在最近3年内净资产税后利润率每年都在10%以上,才能具有配股资格。 3_Nx7kf
②为了防止股票被特别处理。我国《公司法》第157条规定:“上市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 F^2yZjk
③转移资金,隐藏上市公司利润。 fb[Qa_E^
④逃避税收。与国外公司一样,我国上市公司所进行的关联交易也存在逃避税收的动机。 2&A<> E"
⑤为了骗取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突破银行贷款限制条件。 8)\",j$X%>
⑥管理人员追逐自身利益的需要。 .1)!jAb
⑦其他动机。 S2gXWL@8\
5.应对措施 s*@wMuK?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关联交易内部控制过程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控制: Jn*1OD
(1)关联方界定应当明确规范,应当采用有效措施防范关联方占用或转移企业资源。 PA`k@~
(2)关联交易行为应当规范,关联交易会计记录和价格执行机制的准确性和适当性应当有合理保证。 }>Nd|9
(3)关联交易披露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关联交易披露内容、披露方式及披露流程应当规范。 H.(:U>d1
czx1098 2009-11-28 17:24
一、关联交易及其控制 l.`Vy:[?
(一)关联交易的授权审批控制 VwYqmT[3t
1.建立关联交易的分级授权审批制度 [Zk3A"]
企业应当建立关联交易逐级授权审批制度,严禁越权审批。审计委员会应当对重大关联交易事项进行审核,并提交股东大会、董事会审议。审计委员会可以聘请外部咨询机构出具专门报告,作为其判断的依据。 R=;#,OW
根据关联交易的风险和重要程度,对经常性关联交易和偶然性关联交易进行分类管理,分别赋予股东大会、董事会、董事长或其授权代表相应的审批权限,严禁越权审批。如规定企业与关联方发生的交易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且占企业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5%以上的关联交易,应聘请中介机构对交易标的进行审计或者评估,并将该交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_%;)od%
2.建立关联交易事项回避审议制度 5:mF)^]]7
股东大会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关联股东应按有关规定回避表决;董事会审议时,关联董事应当按有关规定回避表决,如因回避原则导致董事会无法决议之情形,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qlL|Mq
3.建立独立董事对重大关联交易的审核制度 *y;~]M]
独立董事应当对重大关联交易的公允性进行事前审核,并对关联交易是否履行法定批准程序发表独立意见;至少每季度查阅一次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往来情况,了解公司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转移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的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提请公司董事会采取相应措施。 xL?MUSb`
(二)关联交易的定价控制 &kX SfYN
企业应当建立关联交易询价制度,明确关联交易询价程序,确保关联交易定价的公允。关联交易定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K A<26#/
1.交易事项实行政府定价的,直接适用此价格。 &PO,Pmd
2.交易事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应在政府指导价的范围内合理确定交易价格。 Q=+{ci}|}
3.除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外,交易事项有可比的独立第三方的市场价格或收费标准的,优先参考该价格或标准确定交易价格。 mTyxcjF
4.关联事项无可比的独立第三方市场价格的,交易定价应参考关联方与独立于关联方的第三方发生非关联交易价格确定。 r8W:&Ew
5.既无独立第三方的市场价格,也无独立的非关联交易价格可供参考的,则应以合理的构成价格作为定价的依据,构成价格为合理成本费用加合理利润。 m$Y$ _
(三)关联交易的执行控制 peFPX0m
对于关联交易的执行控制主要表现在对相关合同的遵守,以及交易进行中的控制。 TbDm (hM
企业应当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关联交易会计报表和价格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分析,纠正存在的问题或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报经分管财会工作的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D1@zWH!
企业应当根据审核后的关联交易财务报表和价格执行情况,编制关联交易明细表。关联交易明细表至少每季度编制一次,并报送企业总会计师审核。 7h'=2d4
企业财会部门应当定期将关联交易明细表提交企业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审阅。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对重大关联交易的异议事项,应当报董事会审议。 38HXL .]Z
(四)关联交易的风险防范和责任追究制度 Oc jrx7?-
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关联方以垄断采购和销售业务渠道等方式干预公司的经营,防止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以各种形式占用或转移公司的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不得为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 dP+\CN:o
若发现异常情况,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应立即提请董事会及时采取诉讼、财产保全等保护性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并及时向证券监管机构报告。对未履行审批程序、未按要求披露关联交易事项、私自或提前向特定对象单独披露或泄露关联交易事项的相关责任人,应当追究其相关责任。 YUat;j]qF
Y=pI{~m
二、关联交易的报告与披露及其控制 BI]H] mZ
关联方交易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账外的关联方担保情况,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因此,对于符合标准的关联交易,要单独及时披露,对于大批量、多批次的经常性关联方交易也要定期披露。 9l+x}wl5
企业应当建立重大信息对外披露制度,明确规定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内容,确保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披露所有重要信息,避免出现重大遗漏。重大关联交易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审议批准后,通过相关的信息披露程序,及时向证券监管机构报告,并向社会公众公告,披露关联方关系以及关联方交易,包括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等信息,以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h-I$l7]{
企业应当指定专人负责记录和报告关联方交易信息。审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应当对总经理和分管财会工作的负责人签署的包含关联交易情况的定期财务报告进行审阅,并报董事会审议。 A3mv)\3Y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p0\d?wn;.
!R.u 3@
【案例2.21-1】五粮液——关联交易十年之寒 0 iUa'4\L
天相投资的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五粮液因与进出口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流失净利润为6.72亿元;与普什集团进行的关联交易,导致利润流出大概为3.66亿元;与环球集团和丽彩集团的关联交易(环球集团和丽彩集团都是五粮液集团公司子公司),导致净利润流出0.48亿。 S dFlA=~
2006 年五粮液公司总关联交易金额高达60.7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2.2%。其中进出口公司的利润漏出大致在5.89亿~6.55 亿元,普什的漏出大致在2.12 亿元左右,集团服务漏出大致在1亿元。 =|Qx:7`Pn|
五粮液2007年年报显示: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桥,同时担任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董事、党委副书记;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王国春(公司前董事长),同时担任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川宜宾普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郑晚宾,同时担任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AlIw(^
【案例分析】 MY_@^ @
巨额的关联交易导致五粮液公司巨额利润外流,这直接导致了很多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和股价的逐级走低。巨额的关联交易导致五粮液公司巨额利润外流,这种关联交易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五粮液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利润流出,进出口公司主要负责公司产品的销售;二是对普什集团有限公司的利润流出,普什集团为股份公司提供包装和商标防伪产品;三是对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的利润流出,五粮液集团为公司提供办公场所和综合服务。进出口公司和普什集团都属于五粮液集团。关联交易的盛行,与公司的治理结构无疑有着直接的关联,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五粮液领导与五粮液集团交叉任职严重;其次是高管年薪过低;最后是畸形的考核制度。 %.%X@oM E
五粮液与集团高管人员交叉任职严重,五粮液管理层业绩的考核标准更是让外界诟病。五粮液管理层业绩由宜宾国资委进行考核,但考核只在五粮液集团层面进行,五粮液公司管理层年终奖不与公司的业绩增长相挂钩,却与集团的盈利情况紧密相连。 V?&+<e[
从根本上说,不公平关联交易的产生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有关部门的监管措施不完备造成的。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ZL')g%
1.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过于集中 seZ*7IU
2.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理想 pi`QHc
3.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有缺陷 iO[3' *63
4.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SCY o d
内部报告相关控制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报告制度。所谓内部报告,是指企业内部层级之间传递内部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ku`~wuL
企业在制定内部报告控制制度时,应当至少关注内部报告的下列风险: =]xc2IRk
(一)内部报告信息不准确,可能导致决策失误。企业内部层级之间传递内部经营管理信息,按照流向的不同,可以有单向传递、反馈传递和双向传递三种方式。 S-,ZyaZS
(二)内部报告信息传递不及时、不通畅,可能导致风险失控。信息传递的基本要求是速度快。如果一条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未能及时地传递给决策者,那么决策者在做决策时就不能考虑这条信息,因而就有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AR~'zJC|
第一节 关键内部控制 vKRheF1*u
1;K.d@ `
一、内部报告的形成 ZtvQ4N4H|
企业应当以经营快报等方式,规定不同级次内部报告的指标体系,反映经营管理的主要情况。 {zoFwU R
内部报告的形式有多种,如书面报告、口头介绍、电视电话会议、音像制品、计算机多媒体显示和集上述形式为一体的信息中心。 quR_\,A
1.书面报告因成本低,能提供正式的数字、文本和图表,易于复制、携带、传发等特点,成为最常见的内部报告形式,但它只能单向传递信息,在报告制作者和使用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 nktl^!Xm
2.口头介绍通常是书面报告的补充形式,并常用于一些紧急状况下; m]8gb,
3.电视、电话会议由于需要贵重的设备和价格不菲的使用费,所以只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使用; l]NEz@ ks
4.音像制品因只能单向传递信息,它一般只用于提供一般信息,如培训、指导等; SdKXa2[n
5.计算机多媒体及信息中心,由于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快捷的服务方式,使得这种形式的运用将更为普及。 5,aG bhe-
报告的格式设计,也就是信息将被用什么方式呈现在管理者面前,一般的格式包括:文本格式、图表格式、数字和综合格式等。 uLMjD.`U-8
1.文本格式,就是以文字叙述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常用于说明一些不能量化信息的特点及相互间关系; Z*8AVP T.
2.图表格式,就是以图表的方式,通过书面、多媒体显示等方式传递信息,它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但制作难度大,且每张图表反映的信息较少; JRB_73.数字格式,就是以数字的形式来描述一些量化的信息,它反映的信息较多,生成简便,且易被接受; y}V}k,; Z
4.综合格式,即以上几种格式的综合运用。 [k&bGh4 >
有些格式设计时,还要考虑字体、颜色等内容,以突出重要信息。但对格式进行设计时,主要还是要考虑传递信息的特点、信息使用者的偏好和理解能力,以及成本费用等因素。 ] %g:j=V
内部报告一般有定期报告和非定期报告两种。 .roDFOpf(
1.定期报告的频数设计应与所需反映的信息有关,有些信息需要一两月报告一次(如获利情况),有些信息需每日报告一次(如商店的销售); qv<<#Lq
2.非定期报告一般是用在临时项目的信息传递上,对此类报告的频数,制度设计者应说明制度制定者对非定期报告的时间要求具有决定权力。 q -voDLz
内部报告的提交要有时限上的要求,如日报告应在当天结束或第二天一早收到,时限设计要根据报告制作程序复杂程度而设计。 m9MVED7lg
内部报告的内容就是所需传递的各类信息,设计时,可考虑先对信息分类。一般的所需信息可分下面两类报告: !D-#&0:
1.完成计划情况的报告。包括综合类和单项经济指标报告。综合类报告的内容有:获利能力、收入、费用、应收账款、存货、现金流量等;单项经济指标报告的内容较多,如银行存款、产量、日销量等。 e  ud2m
2.调查分析报告。一般是指专业人员根据管理层的要求,对管理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如存货水平增加、应收账款增多等进行调查、分析,给出的描述异常情况及原因等内容的报告。 I \o8J~L
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汇总、生成内部报告信息,构建科学的内部报告网络体系。企业内部各级次均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内部报告工作,规定不同级次报告的时点,确保在同一时点上形成分级和汇总信息。 qnFx (LtSP
公司董事会是公司重大信息的管理机构。内部报告工作的负责人可以为董事会秘书。经董事会授权,董事会秘书负责公司重大信息的管理及对外信息披露的具体协调工作,包括公司应披露的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 3_'W%}e>9
重要风险信息可以直接报告高级管理人员。 \6C2*rN
企业应当拓宽内部报告渠道,通过多种有效方式,鼓励员工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反映和举报生产经营中的违规、舞弊行为。 6)b3MR6c
]'Jn^Weu
czx1098 2009-11-28 17:25
二、内部报告的使用 'Yy6xPLx|n
内部报告的使用对象,也就是内部报告将递交的部门及相关人员。设计者要考虑各部门的职能,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尤其要注意一些机密信息的传递限制,建立报告传递分布系统,保证每一位管理者都知道他们在何时能收到什么内容的报告。 VeuMC|p C
企业对于内部报告反映出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风险,应当启动应急预案。 \& &BC b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报告的评估制度,对内部报告的形成和使用进行全面评估,重点关注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和沟通机制的有效性。 2SL$
内部报告义务人及其他知情人员在信息披露前,应当将该信息的知情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得泄漏公司的内幕信息,不得进行内幕交易或配合他人操纵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 <{KW37n
内部报告制度一旦付诸实施,就应不断地进行检查并在必要时予以修正,以确保它们能恰当地反映内部需要,一般的,企业在发生下面几种情况时,必须修正内部报告制度: Gch[$*&W
1.企业经营策略发生变化; L7FC/0IQ
2.企业管理政策发生变化; q @ft\aNr
3.企业内部机构发生变化; i?VM!XvEs
4.反馈意见表明内部报告制度中存在有较大缺陷。 m5Sk?
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DJbb>%R
1.内部报告制度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一种办法,可用于内部会计控制上,也可以用于内部管理控制上; 9fMO+#^j_
2.内部报告制度的设计,并非一定要以一个单行文本的方式出现,它可以并存在其他的管理文件中; 0XQI>d'=
3.内部报告制度的设计者可以是财务人员,也可以是非财务人员; iqn]r+k|
4.内部报告往往面向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员。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xI;+9nH
F:3j>70+H
【世通案例(节选)】 "*i {^KQ
世界通信利用会计造假虚构的利润创下世界记录,这一惊天动地的财务舞弊案到底是如何被发现的? yI ^<|PSP=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世界通信的财务舞弊既不是由人才经济、经费充裕的证券监管部门SEC发现的,也不是由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跻身于“五大”的安达信(AA)发现的,更不是由薪酬丰厚、权厚位重的董事会发现的,而是被世界通信一些牢骚满腹的高管人员称作“不自量力、多管闲事”的三个内部审计人员发现的。揭开世界通信造假黑幕的英雄是辛西亚•库珀(Cynthia Cooper,世界通信内部审计部副总经理)、哲恩•摩斯(Gene Morse,擅长电脑技术的内部审计师)和格林•史密斯(Glyn Smith,内审部高级经理,辛西亚的助理)。正是这三个不计个人安危,忠于职守的“火枪手”,排除困扰,顶住压力,才将世界通信的舞弊罪行昭示于天下。 Kv:TY H
辛西亚•库珀(以下简称辛西亚)出生于世界通信总部所在地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85年毕业于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大学毕业后,不甘小诚寂寞的辛西亚到了亚特兰大等城市闯荡了几年。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辛西亚于1991年回到了克林顿小城,1994年受雇于世界通信的前身LDDS,从事内部审计。辛西亚从基层做起,几年后升任世界通信内部审计部的副总经理,只有27个工作人员的内部审计部只负责经营绩效审计,从事业绩评估和预算控制,财务审计不在其工作职责范围之内,而是外包给安达信。 l}P#r3
辛西亚对世界通信会计处理的疑心源于一次意外的会面。2002年3月初,世界通信无线通信业务的负责人约翰•思图帕克(John Stupka)拜会了辛西亚•库珀,向她抱怨苏利文的一笔会计处理。为了应对电信业不景气可能产生的坏账,思图帕克所在部门按照行业惯例和会计准则的规定,于2001年第三季度计提了4亿美元的准备。但苏利文勒令思图帕克将这4亿美元的坏账准备冲回,以抬升世界通信对外报告的盈利。思图帕克担心这一做法将使其部门在下的一个季度发生大额亏损,但迫于苏利文的压力,只得屈从。喜欢刨根问底、倔犟执着的辛西亚就此事致电安达信,但安达信的合伙人肯•艾卫瑞(Ken Avery)粗暴地拒绝了辛西亚的质询,声称他只听命于苏利文。被激怒的辛西亚遂下令其下属哲恩•摩斯(以下简称摩斯)彻查到底,并将此事告知了世界通信审计委员会主席马克斯•波比特(Max Bobbitt)。3月6日,审计委员会在华盛顿召开了例会,辛西亚与其顶头上司苏利文分别就这4亿美元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作了陈述。在审计委员会的压力下,苏利文不得不作出让步,同意予以更正。第二天,恼羞成怒的苏利文提醒辛西亚注意自己的职责范围,警告她以后不得再干预无线电部门的会计处理。 NyeV  B
3月7日,SEC勒令世界通信提供更多的文件资料,以证明2001年度盈利的真实性。SEC提出这项异乎寻常的要求,是因为电信业的不景气使世界通信的直接竞争对手AT$T一蹶不振,遭客观存在巨额损失,而世界通信在2001年度仍然报告巨额利润。这一反差引起了SEC的疑心,并最终导致其在3月12日对世界通信的会计问题展开正式调查。SEC的这些举动令世界通信高层措手不及,也引起了辛西亚的警觉。特别是,安然事件的曝光和安达信被司法部起诉,使辛西亚对世界通信的会计处理更加担忧。因此,尽管与苏利文发生了不愉快的冲突,辛西亚仍毅然决定,将内部审计的范围由经营绩效审计秘密扩张至财务审计,具体工作由摩斯负责。 ^WfahIchh
5月21日,辛西亚的副手史密斯收到马克•阿柏特(Mark Abide)一封电子邮件。阿柏特是世界通信在德州一位分管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会计人员,在其电子邮件里,阿柏特附上了当地报纸刊登的一篇文章,披露了世界通信德州分公司的一位雇员因为对一些资本支出账务处理的恰当性提出质疑而惨遭解雇。阿柏特认为,从内部审计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值得深究。史密斯立即将这份电子邮件转发给辛西亚。这份电子邮件引起了辛西亚的极大兴趣,因为自辛西亚决定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后,摩斯已经带入对世界通信疑点重重的资本支出项目作了两个多月的调查。收到这封电子邮件前,摩斯等人已经发现了众多无法解释的巨额资本性支出。2001年前三个季度,世界通信对外披露的资本支出中,有20亿美元既没有纳入2001年度的资本性支出预算,也没获得任何授权。这一严重违反内部控制的做法,使辛西亚和摩斯怀疑世界通信可能将经营费用转作资本支出,以此增加利润。这封神秘的电子邮件促使辛西亚决定将调离的重点放在资本支出项目。 ytxZ"j7(
辛西亚和史密斯就是这2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质问财务计划部主任山基乎•瑟提(Sanjeev Sethi)时,瑟提将其解释为“预付容量”(Prepaid Capacity)。当被问及“预付容量”的确切涵义以及将“预付容量”作为资本支出的依据时,瑟提表示无可奉告,但不妨询问世界通信的副总裁兼主计长(Controller)大卫•迈耶斯。 H|4U/|r,e
辛西亚和史密斯不敢贸然直接质问迈耶,而是首先询问阿柏特,因为阿柏特所在部门也有“预付容量”,也是作为资本支出。询问的结果是,阿柏特对“预付容量”一无所知,他完全是依照世界通信总账会计部主任巴福特•耶特斯(Buford Yates)的指令进行财务处理的。 BNq gZPd(
就在辛西亚和史密斯对“预付容量”这些所谓的资本支出困惑不解的紧要关头,摩斯的一项重大发现开始使内部审计的调查柳暗花明。5月28是下午摩斯从电脑记录上查出了一笔既没有原始凭证支持,也缺乏授权签字的5亿美元整的电脑费用。与“预付容量”一样,这5亿美元也被记录为资本支出。摩斯立即向辛西亚报告这一惊人发现。种种迹象表明,世界通信的高层通过将经营费用转作资本支出进行了大规模的利润造假。 o$t!Fb
为了获取世界通信会计造假的直接证据,必须进入世界通信电脑化的会计信息系统调阅相关的会计分录和凭证。然而,只有经过苏利文的批准,内部审计部才有资格不受限制地使用世界通信的电脑会计系统。颇有“黑客”风范的摩斯没有让辛西亚失望,很快就利用信息部安装和测试新系统的机会,获得了自由进出电脑会计系统的方法。鉴于世界通信很多有疑点的资本支出都是由总部化整为零转嫁至各地分支机构进行记录。摩斯进行电脑会计系统后,将取证重点锁定在“内部往来”。“内部往来”发生频繁,每月大约有35万笔。有一次,摩斯偷偷下载这些数据时,几乎瘫痪了服务器,导致信息部紧急关闭电脑会计系统。这一插曲差点使摩斯的“黑客行动”败露。自此,摩斯只好选择在夜深人静时,进入负荷较轻的电脑会计系统。经过一周的加班加点,摩斯成功地收集了世界通信将20亿美元经营费用“包装”成资本支出的直接证据。 !fvR/gjNa
至此,世界通信的会计造假基本上真相大白。摩斯掌握的证据使辛西亚陷入痛苦的思想斗争中。与其他员工一样,辛西亚也曾为世界通信的骄人业绩深感自豪。世界通信竟然是一个骗子公司,这是她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辛西亚深知,已掌握的证据足以让世界通信遭受灭顶之灾,这意味着与她朝夕相处的成午上万的同事将失去生计。值得一提的是,辛西亚再婚后,丈夫留在家里专职照看两个儿子,她成了家庭的唯一经济支柱。辛西亚将她的担忧和苦衷告诉了史密斯和摩斯,他们俩颇有同感。在人生的旅途中,这三名“火枪手”面临着一项重大抉择:是继续追查下去,将世界通信整垮,还是点到为止,给世界通信留下一条生活? & gA6:
理性最终战胜了感情,私利让位于正义。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辛西亚、史密斯和摩斯决定将调查进行到底。 i [D=>Q
【案例】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案例 fr5Xi ?3,O
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 o3xoefI
czx1098 2009-11-28 17:25
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 r 4@6\R[
第一章 总则 T6CgQY|:-_
$%16LviIj7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工作,保证公司内部重大信息的快速传递、归集和有效管理,及时、准确、全面、完整地披露信息,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6~LfiiSTl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 ^`Nh=,uh
第二章 重大信息的内容 UHq+Mh
J第三条公司重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rSc,L&J
(一)拟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的事项; UN%;^-] L
(二)拟提交公司监事会审议的事项; } D!,IGC
(三)发生或拟发生以下重大交易事项,包括:购买或出售资产;对外投资(含委托理财、委托贷款等);提供财务资助;提供担保;租入或租出资产;签订管理方面的合同(含委托经营,受托经营等);赠与或受赠资产;债权或债务重组;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签订许可协议;其它的重要交易; !7SLHYla
(四)发生或拟发生以下关联交易事项,包括:前款所述交易事项;购买原材料、燃料、动力;销售产品、商品;提供或接受劳务;委托或受托销售;与关联人共同投资;其他通过约定可能发生资源或义务转移的事项; 9l1'1PX
(五)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TL?u#~bg
(六)拟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基建或技改项目的立项、变更及相关事项; &0w;7
(七)业绩预告和业绩预告的修正事项; d![{ _!^
(八)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事项; bEK Gw
(九)公司股票交易的异常波动事项; (6DJIjE
(十)公司回购股份相关事项; P$-6) wZmb
(十一)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事项; \ roM-? V=
(十二)公司及公司股东发生承诺事项; ]708X;)LS
(十三)公司出现下列使公司面临重大风险情形的: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遭受重大损失;重大债务、未清偿到期重大债务或重大债权到期末获清偿;可能依法承担的重大违约责任或大额赔偿责任;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公司决定解散或者被有权机关依法责令关闭;公司预计出现资不抵债(一般指净资产为负值);主要债务人出现资不抵债或进入破产程序,公司对相应债权未提取足额坏账准备;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被抵押、质押;主要或全部业务陷入停顿;公司因涉嫌违法违规被有权机关调查或受到重大行政、刑事处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违法违规被有权机关调查或采取强制措施及出现其他无法履行职责的情况; S*U8^**q
(十四)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变更公司名称、公司章程、股票简称、注册资本、注册地址、办公地址和联系电话等;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发生重大变化;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董事会通过发行新股或其它融资方案;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对公司发行新股或者其他再融资申请提出相应的审核意见;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持股情况或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或拟发生变更;公司董事长、总裁、董事(含独立董事)或三分之一以上的监事提出辞职或发生变动;生产经营情况、外部条件或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包括产品价格、原材料采购、销售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等);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或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新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政策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聘任、解聘为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法院裁定禁止控股股东转让其所持股份;任一股东所持公司5%以上的股份被质押、冻结、司法拍卖、托管或者设定信托;获得大额政府补贴等额外收益、转回大额资产减值准备或者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或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h+LIL| Eg
第四条发生前条所列重要事项时,重大信息内部报告责任人应提供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q 'uk<
(一)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包括发生重要事项的原因,各方基本情况,重要事项内容,对公司经营的影响等; =Y9j[2[K?[
(二)重要事项所涉及的协议书或意向书(如有); eJ;1UvO
(三)重要事项所涉及的政府批文或法律文书(如有); XY\+4L<>F
(四)中介机构关于重要事项所出具的意见书(如有)。 XB cVavoOz
第三章 重大信息内部报告的管理 kn-&=0kx
;-&} 3`M-
第五条公司重大信息实时报告制度。 Z\Q e5~b
第六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各子公司的总经理为重大信息内部报告责任人,子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为联络人(由联络人具体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在第一责任人签字后立即上报)。其职责包括: }Ov g~s#
(一)负责并敦促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对重大信息的收集、整理; H(二)组织编写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并提交报告; # W?$T!!
(三)对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 n7 fLi-&
(四)及时学习和了解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重大信息的有关规定; zF/0c
(五)负责做好与公司重大信息内部报告有关的保密工作。 x\J`sy*z
第七条重大信息内部报告的传递程序: -d,P~hw2A0
(一)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知道或应该知道重要事项的具体业务经办人员,于确定事项发生或拟发生当日向相关重大信息内部报告责任人报告; m {TzXol
(二)相关重大信息内部报告责任人实时组织编写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准备相关材料,并对报告和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 E`|+0&Jn>
(三)相关重大信息内部报告责任人将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及相关资料提交董事会秘书进行审核、评估; {:Fs$ S
(四)相关重大信息内部报告责任人将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及相关资料提交分管领导、总裁审签,或根据公司行政办公会议管理规定,按实际需要提交相应的行政办公会议研究、审核; Hb (五)董事会秘书组织将确定需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及相关资料提交董事长审定,对确定需要提交董事会审批的重要事项,提交董事会会议审批。 U4l`>P9<
第八条当本制度第三条所列事项触及下列时点时,重大信息内部报告责任人应及时向董事会秘书进行书面报告,并保证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1oJvb qL
(一)公司各部门或子公司拟将重要事项提交董事会或监事会审议时; [H^k jy/
(二)有关各方拟就该重要事项进行协商或谈判时; {W'Z `z
(三)重大信息内部报告责任人及其他知情人员知道或应该知道该重要事项时。 YB&{d!XIa0
第九条重大信息内部报告责任人应及时向董事会秘书报告已披露重要事项的进展情况,包括: 2wtt]k6^R
(一)董事会决议、监事会决议和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 q/Qt0fZ
(二)就已披露的重要事项与当事人签署意向书或协议书的,应及时报告意向书或协议书主要内容,或者已签署的意向书或协议书发生重大变更甚至被解除、终止的,应及时报告相关情况及原因; K^\r:M^sRn
(三)重要事项被有关部门批准或否决的; K0jBgH#
(四)重要事项及主要标的逾期未完成的。 J; g80
第十条重大信息内部报告责任人及其他知情人员在信息披露前,应当将该信息的知情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得泄漏公司的内幕信息,不得进行内幕交易或配合他人操纵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公司在其他公共传媒披露的信息不得先于指定媒体,不得以新闻发布或答记者问等其他形式代替公司公告。 [Z>'g5
第十一条对因瞒报、漏报、误报导致重大事项未及时上报或报告失实的,公司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vy{)uf@
第十二条董事会秘书处建立重大信息内部报告档案,作为对重大信息内部报告责任人考核的依据。 Upc(
第四章 附则 yHZBOZ
16gVf /QrA
第十三条本制度之修订及解释权属于公司董事会。 )9Ru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董事会通过之日起实施。 ]VK CvD
××××年××月××日  k} 19K
【案例分析】 #?,?(R
该公司制定的内部报告制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规定了该制度的宗旨以及权限,明确了适用的范围;第二部分,明确了重大信息的定义;第三部分,介绍了重大信息内部报告的管理,这一部分才是这个制度中的精华,明确了内部报告责任人、联系人及其职责,规定了内部报告的传递程序;第四部分,是本制度的有关附则。 S_.Y
从该公司的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可以看出内部报告管理中的几点不足: _9OXJbaD
(一)没有说明内部报告形式; ->"nUQ
(二)没有说明内部报告的时间以及时限; # %/1z Kx
(三)对于不履行信息报告义务的情形没有说明。 F^,z{x#7V
建议在该制度中添加这部分内容: Pjkh[W0Ox
(一)内部信息报告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uK#!Le[L?
(1)书面形式; aW^nR(PJ|
(2)电话形式; GF=8D](3)电子邮件形式; ZVu &1flr
(4)口头形式; AS_C0@cY,J
(5)会议纪要或决议形式。 hO3X$ lrM
(二)内部报告有定期报告和非定期报告两种。报告义务人应将重大信息及时报告董事会秘书,董事会秘书认为有必要时,报告义务人应在2个工作日内提交进一步的相关资料,包括合同、政府批文、法院裁定或判决等。 )1c/AG6 M
(三)不履行信息报告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形: 0[()2Ku g
(1)不向公司董事会办公室报告信息或提供相关文件资料; 8L"i Sv&e
(2)未及时向公司董事会办公室报告信息或提供相关文件资料; @"XjacO
(3)因故意或过失致使报告的信息或提供的文件资料存在重大隐瞒、虚假陈述或引人重大误解之处; Qev9P2xz"@
(4)拒绝答复董事会秘书对相关问题的询问; ;Pq5NGrl{
(5)其他不适当履行信息报告义务的情形。 *4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新趋势是实行“控制自我评估”,是指每个企业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 J"S nT#e
其基本的特征是: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评估活动。 2OWqVZdm
“控制自我评估”是为提高组织内部控制的自我意识所做的努力,这种活动经常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设计的目的是使人们了解哪里存在缺陷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然后让他们自己采取行动改进这种状况,而不是坐等内部审计人员站出来。研究表明,实施“控制自我评估”的方法对于一个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内部审计程序和业务经营程序以及控制风险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i$^&0"
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中也积极的引入了内部控制评价的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46条规定:“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 CkZ6[Lo1F
czx1098 2009-11-28 17:26
第一节 框架概述 C^4KNrki
N}=v~D2p.
重要条款解读 CCKYc3r 
一、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20T2Kzx~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或其授权机构,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战略目标、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合法合规目标等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的实现进行评价。 ]%xqVZ<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3)K4e=/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促使企业切实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认真执行,并保证内部控制体系得以持续、有效的改进。 #/.pq6hWa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要求 S*wR?PF;+k
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所差异,对于内部控制评价也是一样,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评价指引的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并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和内容、程序和方法、以及报告形式等相关内容,确保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落到实处。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对内部控制评价结论的真实性负责。 oX dJ,!
0!&?> 1YP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9A!+NI0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Dv3MY >u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至少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和独立性原则,确保评价工作标准统一、客观公正。 -:J1.全面性,是指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0lFNI%.D!F
2.重要性,是指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高风险领域。 m5K ({S
3.独立性,是指评价工作应当与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相互分离。 gzI>MI:J
同时需要考虑遵循下列原则: A+;G@~H @"
1.风险导向原则。 "e3\`]h
2.一致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采用统一、可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保证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q,IR9vPm
3.公允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事实为依据,评价结果应当有适当的证据支持。 r\M\JS%
4.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适当的成本实现科学有效的评价。 P:3[hj^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ysFJG.
1.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评价 ?367(@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了统一的标准,企业应当针对与实现整体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进行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评价。 Dvjel_9
(1)内部环境的评价。具体评价重点包括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管理行为守则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管理层对逾越既定控制程度的态度、组织文化的内容及组织成员对此的理解与认同、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组织各阶层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的合理性、重要岗位人员的权责相称程度及其胜任能力、员工聘用程序及培训制度、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 >`ZXx7v,
(2)风险评估的评价。对企业风险评估的评价,应注意的是风险评估整体目标的制定、作业层级目标的制定、风险分析和对变化的管理等。具体评价的重点是被评价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和风险管理的具体办法及效果。 }"uEu)gM
(3)控制活动的评价。关注对企业的每个作业环节是否都定有适当的政策和程序,现有的已确认的控制活动均被适当执行。 HYOPzog
(4)信息与沟通的评价。具体评价的要点:获取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适当性、信息传递渠道的便捷与畅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dtA6M>lR
(5)内部监督的评价。对内部监督的评价包括:日常监督评价、专项监督评价和缺陷报告评价。 +ajhO QxK
【例3-1】毕马威(KPMG)在其内控指南中提出,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年度评价时,至少应该考虑以下所列的这些问题: 4;MOrvX4p
1.内部控制评价中应考虑的问题 #(1)风险评估 EJ895=N@X
①企业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已经与员工沟通,给员工在风险评估和控制问题中提供了有效的方向?例如:编制包括业绩指标的预算。 \;B+ *S[K
②显著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其他风险是否已经被认定和评估?认定和评估风险的基准是否是持续适用的?(显著风险可能包括和市场、信用、流动性、技术、法律和声誉等相关的问题) ]|ivLX-*?
③管理层和企业中其他员工是否清楚地了解董事会可接受的风险? X^XH%EG
(2)控制环境和控制措施 9s_1~,
①董事会对已认定的风险是否有应对策略?是否制定了处理风险的政策? 9zw7;jz^ +
②企业文化、行动守则、人力资源政策和绩效考核系统是否支持企业目标和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系统? uu,*\rz
③在企业内部,高级管理人员是否通过行动和政策来展示必要的胜任能力、正直和营造互相信任的氛围? J[aCX'Z@
④权责是否明确?决策和执行的人员是否合适?决策和执行是否很好地协调运作? %Z7/k^Ix"
⑤企业是否和员工沟通企业对他们的期望,以及自由行动的界限? {Q|_i:b'r
⑥企业的员工是否具有支持企业目标和有效管理风险使企业目标实现的知识、技术和工具? 6L3SZ`
⑦内部控制体系是如何调整以适应新的风险以及如何改正内控缺陷的? A|qiz=)
(3)信息和沟通 3Fw](}!W
①董事会和管理层能否及时地接收来自企业内外的关于违反企业目标的信息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例如:员工的态度和顾客的满意度等信息。 llS A \\2
②信息缺乏和相关的信息系统是否被重新评估为目标及其风险的改变或者被重新评估为缺陷? 3yNsYo
③周期报告包括半年报和年报的程序是否有效地传达企业的现状和前景? p+6C8j$#(
④是否建立了个人报告内控制度漏洞或其他不合适之处的沟通渠道? H8Ku?O
(4)内部监督 %} iDB| j!
①企业是否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监督程序? e.E cxqB
②这些监督程序是否具有监控企业重新评估风险及有效地调整控制以适应企业目标、业务和内部环境改变的能力? p=4H8e9y
③是否存在有效的后续程序保证内控体系的改变以适应风险的变化? W?TwM④与董事会(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沟通风险和控制事件监控程序的有效性的方式是否合适?应该包括及时地报告任何显著的内控失效和控制弱点。 dW"4z|we%
⑤是否存在内控监督和向董事会报告重大风险的具体安排?这些可能包括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对公司的声誉和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 '%L+ C+ v
2.内部控制评价中应特别关注的内容 .-g#il3
(1)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内部环境为基础,重点关注:①治理结构是否形同虚设;②发展战略是否可行;③机构设置是否重叠;④权责分配是否明晰;⑤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⑥人力资源政策和激励约束机制是否科学合理;⑦企业文化是否促进员工勤勉尽责;⑧社会责任是否有效履行等。 Msi9[ERhT
(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生产经营活动为重点,至少关注:①资金的筹集、投放和营运过程是否存在资金链断裂;②资产运行中是否存在效能低下或资产流失;③采购与销售环节是否存在舞弊行为;④研发项目是否经过科学论证;⑤工程项目是否存在商业贿赂等。 G"IGb_ Jq
(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应当兼顾控制手段,至少关注:①全面预算是否具有约束力;②合同履行是否存在纠纷;③信息系统是否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④内部报告是否及时传递和有效沟通等。 )vN%$v)i
c7ip-r 
czx1098 2009-11-28 17:26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Pg$UfKwcZ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机构 '0F E#PN
企业应当指定内部审计机构或其他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根据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制定评价方案,组成评价小组,明确分工和进度安排,采取现场检查等方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 A"pt)d#G
企业可以借助中介机构或外部专家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参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中介机构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ph;6Ksou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nx\>vjye,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可以按照三个阶段进行,即制定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活动、编制评价报告。 A!ru
1.制定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应明确本次评价的目的、范围、准则、时间安排和相应的资源配置。在制定后,应报管理层和董事会审批。 =;f=b[.'!
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确定应当遵循风险导向、自上而下的原则来确定需要评价的分支机构、重要业务单元、重点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 S XA@pP 
2.实施评价活动。评价人员应按照审批通过的评价方案实施评价。在评价实施中应就评价人员之间以及评价人员与被评价机构之间的沟通作出正式安排,通过适当的方法收集与评价目的、范围和准则有关的信息,根据评价方案对被评价项目进行测试,对有关数据进行确认和分析,并予以记录。 iqY=X kX+
3.编制评价报告。评价人员对检查出来的各类问题统一进行复核和确认,汇总检查评价结果,根据评价实施情况,编制评价报告,并向有关人员和机构报告。 [&P;t1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d $PQ_M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有多种,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GUfhP/oI
1.个别访谈法。是指企业根据检查评价需要,对被检查单位员工进行单独访谈,以获取有关信息。通过找有关人员谈话,可以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针对可疑账项或异常情况等向有关人员提出询问。具体的运用流程是: /"4Id0{K
(1)设计访谈提纲。 Rrghgu
(2)恰当进行提问。要想通过访谈获取所需资料,对提问有特殊的要求。在表述上要求简单、清楚、明了、准确,并尽可能地适合受访者;在类型上可以有开放型与封闭型、具体型与抽象型、清晰型与含混型之分;另外适时、适度的追问也十分重要。 x /W:bX)O
(3)准确捕捉信息,及时收集有关资料。访谈法收集资料的主要形式是“倾听”。“倾听”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在态度上,访谈者应该是“积极关注的听”,而不应该是“表面的或消极的听”;在情感层面上,访谈者要“有感情的听”和“共情的听”,避免“无感情的听”;在认知层面,要随时将受访者所说的话或信息迅速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加以理解和同化,必要时还要与对方进行对话,与对方进行平等的交流,共同建构新的认识和意义。另外“倾听”还需要特别遵循两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打断对方和容忍沉默。 ~UTp|,yC[}
(4)适当地做出回应。访谈者不只是提问和倾听,还需要将自己的态度、意向和想法及时地传递给对方。回应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诸如“对”、“是吗”、“很好”等言语行为,也可以是点头、微笑等非言语行为,还可以是重复、重组和总结。 /x#@+R
(5)及时作好访谈记录,一般还要录音或录像。 )R[1EA,
2.调查问卷法。是指企业设置问卷调查表,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项目做出评价。 !0G;gx8
【例3-2】销售内部控制调查问卷表 8T kO 8D"
问题回答是否不适用评价评注 'gkq4gV9y
一、登记入账的销货确系已发运给真实的顾客 \Wwk{I?=~
登记入账的销货是否有已经审批的发运单和顾客订单为依据 qR9\9&2
二、销货业务已经过适当的审批 096*KRNJ
1.对顾客赊销是否经负责人批准 u$O0MvraN
2.任何商品出厂是否都要求有事先编号的书面发运单 mT4HHXM 7
三、现有的销货业务都已登记入账 1goO ]
1.发运单是否由企业采用适当的方式予以控制,以保证所有发货都已开票收款 HEZ01 i&%F
2.发运单是否均预先编号并登记入账 t'$VDXfT
3.销货发票是否均预先编号并登记入账 . MS_4M
四、登记入账的销货确系订购的数额,且已正确开票收款 Gdb<~1.销货发票和发运单所列的数量是否核对相符 6bN35Bs
2.销货发票是否经过单价检查、乘积复核和加总复核 OF##v-Q
3.是否定期给常年顾客发出对账单 9u)&7$m
五、销货业务已及时登记入账 wcuP1E Xn
登记入账的日期与发运单的日期是否经过比较核对 e 1qj/T
六、销货业务在明细账中的记录与总账相符,明细账是否加总复核,是否与总账核对相符 7W-g5{Y
3.专题讨论会法。是指通过召集与业务流程相关的管理人员就业务流程的特定项目或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及评估的一种方法。 Zb4.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法。 GE/z9QbC-
穿行测试是指通过抽取一份全过程的文件,来了解整个业务流程执行情况的评估评价方法。 j2dEZ'\
重新执行是指通过对某一控制活动全过程的重新执行来评估控制执行情况的方法。 %tmS&A E
5.抽样法。是指企业针对具体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按照业务发生频率及固有风险的高低,从确定的抽样总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业务样本,对业务样本的符合性进行判断,进而对业务流程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做出评价。 z OLE*G :
6.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比较数据间的关系、趋势或比率来取得评价证据的方法。 p0$-]pq3
常用的计算及比较方法包括下列各类: VMYtUwur
(1)绝对额比较。例如,将本期金额(如某账户余额)和预期金额进行简单比较等。 v].JzK3
(2)共同比分析,也称垂直分析。是指先计算出某财务报表的各组成要素占有关总额的百分比(例如,现金占总资产的百分比、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再将此比例与预期数比较。 U?^d} 3!
(3)比率分析。是注册会计师和财务分析人员常用的分析方法。此方法要求先计算出各种比率,再将其与预期比率进行比较。对计算出来的比率可单独分析,也可归类(如偿债能力、效率及获利比率等)分析。在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比率有: +Ta"C+J
①速动比率 c c8h}"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qcY,
=[(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预付款项)÷流动负债]×100% fZ$ ZP5
它用以衡量被审计单位用现金和非现金资产对短期债权人所提供的保障程度。这个比率越大,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 j9,4VuY%4
②流动比率 Sk EHwiG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它用以衡量流动负债被流动资产偿还的程度,此比率越高,流动负债可被及时偿还的保证越大。 iEeb Y &l
③资产负债率 Q"gS_SJ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100% 9%0hs8c$Q
它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资产负债率还代表企业的举债能力。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举债越容易。如果资产负债率高到一定程度,没有人愿意提供贷款了,则表明企业的举债能力已经用尽。 ND~&?N2[A
④产权比率 a6eH+AG&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n sN}B
它用以衡量企业负债经营的情况,通常此比率不会超过100%,因为此比率超过100%,债权人将比所有者承担更大的风险。 #`T.YF W
⑤利息保障倍数 glI` NEJj<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OUq6%S
=(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Kf&5b:mV
它用以衡量企业以盈余支付固定利息的倍数。如果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表明自身产生的经营收益不能支持现有的债务规模。利息保障倍数等于1也是很危险的,因为息税前利润受经营风险的影响,是不稳定的,而利息的支付却是固定数额。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公司拥有的偿还利息的缓冲资金越多。 YS3b"l6$WN
⑥应收账款周转率 Oj-U_$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有三种表现形式: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与收入的比,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0\~yt{SB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C Lq/`S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zz+3.Echv#
应收账款与收入的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 ):a+gM>
它用以衡量一定期间内应收账款收回的次数,在具体分析时,还要关注销售收入的赊销比例问题,计算上采用赊销额代替销售收入更加恰当。一般的,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是越少越好。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如果赊销有可能比现金销售更有利,周转天数就不会越少越好,收现时间的长短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 2,:RU/Wo
⑦存货周转率 T#E r&n^
存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存货的比值,也有三种计算方式,其计算公式如下: d#cWC a>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存货 Y!Q1XMk
存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存货〕 Xg9`pa/
存货与收入比=存货÷销售收入 sfkn0w+?#
它用以衡量存货周转的速度。在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使用“销售收入”还是“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要看分析的目的。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为了评估资产的变现能力需要计量存货转换为现金的数量和时间,应采用“销售收入”。在分解总资产周转率时,为系统分析各项资产的周转情况并识别主要的影响因素,应当使用“销售收入”计算周转率。如果是为了评估存货管理的业绩,应当使用“销售成本”计算存货周转率,使其分子和分母保持口径一致。实际上,两种周转率的差额是毛利引起的,使用哪一个计算都能够达到分析的目的。 [O_mFn p
⑧销售利润率 2hFa[AR
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o2y?BsF G
它表明1元销售收入与其成本费用之间可以“挤”出来的净利润,该比率越大则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6z(C;+l
⑨总资产报酬率 Myf-$K{d
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总资产×100% Cz#=|UW&^@
它用以衡量总资产的获利能力。比率越高,表示公司能比较有效地使用资产。 l&0WhT
⑩权益净利率 f 'ACPN=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 so'/*9$-2
它用以衡量管理层以所有者投资的资本赚取适当报酬的能力。此比率通常必须达到10%,以确保能提供发放股利及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 RmM I )~E
czx1098 2009-11-28 17:27
(4)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指比较两个以上会计期间的特定数据(绝对值、共同比或比率)以确定难以由本期和前期比较看出的重大变动。 Oe7(J _
7.标杆法。是指通过与组织内外部相同或相似经营活动的最佳实务进行比较而对控制设计有效性评价的方法。 il}olU@3
标杆法是将本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状况和环节与竞争对手或行业内外一流的企业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评价自身企业和研究其他组织的手段,是将外部企业的持久业绩作为自身企业的内部发展目标并将外界的最佳做法移植到本企业的经营环节中去的一种方法。实施标杆法的公司必须不断对竞争对手或一流企业的产品、服务、经营业绩等进行评价来发现优势和不足。 jbO!QyfH
8.实地查验法。是指企业对财产进行盘点、清查,以及对存货出、入库等控制环节进行现场查验。 GO9}-#-
(四)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r*fTgrqz
1.有效性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准确的说是对于内部控制的两个方面有效性的评价,即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 ulc}Dp'b
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是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 Q4[B %:_
评价控制的设计是指考虑一项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是否能够有效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控制得到执行是指某项控制存在且正在使用。设计不当的控制可能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Y2.采用信息系统加强内部控制的企业,对信息系统有效性的评价 M fJ? v1/
信息系统控制可以是人工的、自动化的,或是基于自动流程的人工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分为两类,即信息技术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ZU "d*WE
(1)一般控制是指与多个应用系统有关的政策和程序,有助于保证信息系统持续恰当地运行(包括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支持应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通常不包括数据中心和网络运行控制,系统软件的购置、修改及维护控制,接触或访问权限控制,应用系统的购置、开发及维护控制。例如,程序改变的控制、限制接触程序和数据的控制、与新版应用软件包实施有关的控制等都属于信息技术的一般控制。 Q$F!Q,{d
应用控制是指主要在业务流程层面运行的人工或自动化程序,与用于生成、记录、处理、报告交易或其他财务数据的程序有关,通常包括检查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审核账户和试算平衡表,设置对输入数据和数字序号的自动检查,以及对例外报告进行人工干预。 kuU l4
(2)一般控制评价应当着重考虑与信息系统开发有关的信息技术控制目标、程序变更、计算机运行和对数据的接触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是否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并以此评价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 fno^9: n K
应用控制评价应当结合企业业务流程特点,着重考虑信息系统中与业务流程相关的控制点,并以此评价相关应用系统操作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 =deR"b
(五)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Yy|~ o-
1.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 x `b /"T[
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范错误与舞弊,或者内部控制的运行存在弱点和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的情形。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b\TS6`
(1)设计缺陷 1"e "|jI
设计缺陷是指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存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 Iw'z%[
(2)运行缺陷 uPN[9t
运行缺陷是指现存设计完好的控制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或执行者没有获得必要授权或缺乏胜任能力以有效地实施控制。 0) #sL`^v
2.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aHld/\
企业对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从定性和定量等方面进行衡量,判断是否构成内部控制缺陷,以及缺陷是属于一般缺陷、重要缺陷还是重大缺陷。 $ I]%/0_
3.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机制 %>OCgJx.
企业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机制,明确内部各管理层级和单位整改的职责分工,确保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和重大风险得到及时解决和有效控制。 l KAlfbzfA
(六)内部控制评价的证据 mo\ ZN@EU
企业应当通过评估和测试获取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的证据,并合理保证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k]3#aLIni
1.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的判断应考虑的因素 bs5i<@ 7
(1)是否针对风险设置了合理的细化控制目标。 1-5 zkw:
(2)是否针对细化控制目标设置了对应的控制活动。 ^()rQ2JuXO
(3)相关控制活动是如何运行的。 M`[ 1at
(4)相关控制活动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 }Q b{___
(5)实施相关控制活动的人员是否具备必需的权限和能力。 px oxnI+
2.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 b_S3{qq-
企业应当充分评估下列因素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 MM_=Q#o
(1)控制活动的类型,一般包括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和检查性控制等。 DD~=z
(2)控制活动的复杂性,通常与企业组织结构、市场环境、经营规模、人员素质等相关。 %j7h"\
(3)管理层逾越内部控制的风险。 o4EUn
(4)实施控制活动所需要的职业判断的程度。 A @JriA
(5)控制活动所针对风险事项的性质及其重要性。 u4# UQX
(6)一项控制活动对其他控制活动有效性的依赖程度。 [| wgoO{
GAy8O)
四、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 AW!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和整改情况,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h#ANCUX
(1)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总体情况; zk+$no \S+
(2)内部控制责任主体的声明; dWItve
(3)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U1`~6T#
(4)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sj #m!Q~
(5)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HkbUv*
(6)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及其认定情况; IdUJtGG(7)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整改措施及责任追究情况; y}J/6cPN
(8)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a =~-fw
czx1098 2009-11-28 17:27
存在一个或多个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应当作出内部控制无效的结论。 5Y3-z.l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自我评价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4[eTT
(1)对照本指引及有关规定,说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是否存在缺陷; +X@/`9+
(2)说明本指引重点关注的控制活动的自查和评估情况; Bh1R6-HM
(3)说明内部控制缺陷和异常事项的改进措施(如适用); > .-QI:
(4)说明上一年度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异常事项的改善进展情况(如适用) 8a-ztVz a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_je4m 
(1)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Vi$Tutx2d
(2)内控制度是否有效实施; nOy\-x]
(3)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的情况; _x|I14mru
(4)内控制度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风险及其处理情况;  s^BNw;/
(5)对本年度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评价; ;7W=6E ',
(6)完善内控制度的有关措施; e#I] Q
(7)下一年度内部控制有关工作计划 Wel/1S\_
《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上市公司披露的管理层内部控制报告主要包括: 3Pb3: 3
(1)强调公司管理层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系统及相应控制程序充分有效的责任; ) %P%9"Nl
(2)发行人管理层最近财务年度末对内部控制体系及控制程序有效性的评价 pACH:Fl
PCAOB审计准则第2号管理层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报告必须包括下列内容: MSdBy:h
(1)管理层建立和维护适当的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职责声明; *`&p>?>
(2)由管理层所使用的、用来执行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必要评估的框架确定声明; , >`4xZ
(3)在最近的财务年度结束时,公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估,包括一份清晰的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声明; d@1,Mk
(4)对包括在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签发的一份关于管理层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的验证报告的声明 hU~(6x
(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报出 +d@F0~!H
1.内部控制评价的分类 05#]L*|: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一般包括年度评价和专项评价。年度评价是指企业根据内部控制目标,对企业某一年度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价。例如,企业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每年都必须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并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专项评价是指企业在特定时点对特定范围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价。例如,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专项评价。 RqJt"m%f
在实务中,还可以将内部控制评价分为全面内部控制评价和专项内部控制评价。全面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对企业的所有业务和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评价。专项评价是指针对内部控制中的某一个要素,比如针对控制活动本身、或者针对企业的某项或者某些业务和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mt)@2.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批准机构 kTv@uO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报企业经理层审核、董事会审定后公布。 Ln!Tsx
3.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期限 HD5[6Ok2
企业应当以12月31日作为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基准日,也可选择6月30日为基准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于基准日后4个月内报出。 +2!,NmFg=
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印发文件中也明确规定,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xxfQN(s
内部控制鉴证的含义的理解应当掌握以下几点: Fl}a]a4)m@
1.内部控制鉴证是一项专门鉴证业务 _ '}/41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鉴证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等准则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旨在确定控制风险水平。当控制风险水平确定后,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期间都要考虑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如果不准备审计某些领域,则无须确定这些领域的控制风险水平。而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鉴证业务则是一项专门鉴证业务,应当事先与委托人就内部控制鉴证范围达成一致意见。凡是业务约定书确定的内部控制鉴证范围,注册会计师都要进行鉴证。 RL:c)cB
2.内部控制鉴证的范围限于特定日期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 &f>~n._-
通常,注册会计师对特定日期的内部控制进行鉴证。特定日期可以是会计年度结束日,也可以是某中期结束日。注册会计师对特定日期的内部控制鉴证时,应在接近此日期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并对该日期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鉴证意见。意见类型包括无保留意见、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某特定期间的内部控制进行鉴证,应对该期间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并对该期间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鉴证意见,出具长式鉴证报告。 c+ C*2|}3N
限于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通常对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鉴证。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范围不仅包括为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而涉及的内部控制(按交易循环设计的内部控制),还涉及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的内部控制(与经营的效率与效果、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相关的部分的内部控制),如有关分析程序使用生产统计数据的内部控制和有关遵循所得税规定的内部控制。 33.被鉴证单位管理层应当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书面认定 F"0?[Q(
被鉴证单位管理层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书面认定,其作用类似于财务报表,它用于明确被鉴证单位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持其有效性的责任。 jO} Gh
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重要条款解读 ]u$fl\{7
; +CWs8Y7
一、内部控制鉴证计划 zsD |?E
在制定计划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向被鉴证单位管理层获取有关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书面认定,以及获取内部控制手册、流程图、调查问卷和备忘录等文件。 rwGT7q\
(一)在制定鉴证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下列事项对企业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是  I(}JUl$
否具有重要影响,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程序的影响: [41W2 T
1.注册会计师执行其他业务时了解的内部控制情况; _YUJ'Mh1.Z
2.影响企业所在行业的事项,包括财务报告实务、经济状况、法律法规和技术革新; >Q=1Atn$
3.与企业业务相关的事项,包括组织结构、经营特征和资本结构; IH'2wHZG5
4.企业经营活动或内部控制最近发生变化的程度; !Wyp[%O
5.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风险以及与确定重大缺陷相关的其他因素所作的初步判断; kLv6.以前与审计委员会或管理层沟通的控制缺陷; NWpvCs|ha
7.企业注意到的法律法规事项; kq!S>O.!
8.针对内部控制可获得的相关证据的类型和范围; "9.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作出的初步判断; P~_8`XdD
10.与评价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的公共信息; i>xq!bf
11.注册会计师对客户和业务的接受与保持进行评价时了解的与企业相关的风险情况; ^ ssg412.经营活动的相对复杂程度。 如果被审核单位有多个经营场所,注册会计师应当选择某些经营场所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在选择了解和测试的经营场所时,注册会计师除考虑上述有关因素外。还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X.237m!s
1.不同场所之间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相似性。 Hqu8pqE
2.会计处理的集中程度。 ]-\~3Qqov
3.控制环境的有效性,尤其是管理层对各经营场所行使授权的控制和有效监督经营活动的能力。 @! p ]f
4.各经营场所发生交易的性质和金额。 (+pWZ(L
(二)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认识风险评估在内部控制鉴证中的作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重要的账户、列报和相关认定,选择拟进行测试的控制,以及确定针对特定控制所需收集的证据。 ,U@K@R) a
(三)舞弊对内部控制鉴证计划的影响 G;.{u#
由于内部控制不能防止或发现由舞弊导致的错报的风险,通常高于不能防止或发现由错误导致的错报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高度关注与舞弊风险相关的领域。对舞弊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评价企业的控制是否足以应对已识别的由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并评价为应对管理层凌驾于其他控制之上的风险设计的控制。企业为应对这些风险可能采取的控制包括: >WN>hyv
1.针对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尤其是针对那些导致记账分录延迟或异常的交易的控制; #1K!*<3A
2.针对期末财务报告过程中编制的记账分录和调整分录的控制; @C}1Dl~4
3.针对关联方交易的控制; ./f3;C;I
4.与管理层的重大估计相关的控制; px `uks4<
5.能够缓解管理层伪造或不恰当操纵财务结果的动机及压力的控制。 hyF'j0?m
(四)对其他人员工作的利用 n T{w
czx1098 2009-11-28 17:27
二、实施内部控制鉴证工作 'OTT"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审计计划,测试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测试可分为企业层面控制的测试和流程层面控制的测试。 MW}.GhHo
(一) 企业层面的控制测试 *r503&<
企业层面的控制包括的内容: ,pXthj@
1.与内部环境相关的控制。由于内部环境对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企业的内部环境。在评价内部环境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下列事项: P]p"G,];y
(1)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是否能够促进有效的内部控制; *OSmK^`C~6
(2)健全的诚实正直和道德价值观(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是否已经形成并为大家所了解; IB_(4
(3)审计委员会是否了解并履行对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的监督责任。 3"d(5? O!
2.针对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采用的控制。 wJhQA|HFC
3.企业的风险评估。 {Y7w_Pzi
4.集中处理和控制,包括共享的服务环境。 j&p 52cz
5.监督经营结果的控制。 `s#W?D4M/e
6.对其他控制的监督控制,包括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审计委员会等的活动。 `#Y4Z
7.针对期末财务报告流程的控制。 cc)#4*ySc
8.应对重大经营控制及风险管理实务的政策。 ]&^-(二)流程层面控制的测试 Jw'Oa&aA
流程层面控制的测试表现为识别重大的账户、列报及相关认定,具体包括: xBV.)Oi+9
1.账户的规模和构成; K1b[*!oI
2.对因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错报的敏感度; D1|is
3.通过账户处理或在列报中反映的交易的业务量、复杂性及同质性; LjO'm&
4.账户或列报的性质; D[_N3ts#9
5.与账户或列报相关的会计处理及报告的复杂程度; h$o g_q)I
6.账户容易发生损失的程度; K` d*CxK;
7.由账户或列报中反映的活动引起重大或有负债的可能性; 4LY m3.
8.账户中关联方交易的存在情况; oM_rQ< e
9.账户或列报特征与前期相比发生的变化。 As|}'qmF
注册会计师可根据在特定的重大账户或列报中错报发生的领域和原因,确定潜在错报的可能来源。当一家企业有多个经营场所或经营单位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识别重要的账户、列报及相关认定。 }u}M$e
/hfO56|
三、实施鉴证工作的程序 &i T c7pz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审核计划,实施以下工作步骤: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测试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xj\ao/P60`
(一)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 6o]bDlf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以下程序,以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①询问被审核单位的有关人员。②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③观察被审核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 2k{*6!O
(二)测试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YU#8#
在测试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企业的内部控制,如果由拥有有效执行控制所需的授权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按规定执行,能否实现控制目标和有效地防止或发现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错误或舞弊。在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内部控制整体能否实现控制目标,而不应孤立地关注特定内部控制。 cW1N!o
(三)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Ow-c 在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控制是否正在按照设计运行,执行人员是否拥有有效执行控制所需的授权和专业胜任能力。 Me=7g(l(
在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该项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如何执行、由谁执行以及是否得到一贯执行。 TfP|3@1
在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以下程序:①询问被鉴证单位的有关人员。②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③观察被鉴证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④重新执行有关内部控制。 9'$_0F;
1.在确定拟测试的控制及其数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与拟测试控制相关的风险。与控制相关的风险包括该控制无效的可能性和因控制无效可能产生的重大缺陷。下列因素影响与某项控制相关的风险: Ds`\/~bdG
(1)该项控制拟防止或发现的错报的性质和重要性; 7VMLZ-K8
(2)相关账户和认定的固有风险; lMj^VO y
(3)交易的数量和性质是否发生变动,进而可能对该项控制设计或运行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 (miU"p
(4)账户是否曾经出现错报; P1 W]A@W
(5)企业层面的控制对其他控制的监督的有效性; .=:_\Z(vHt
(6)该项控制的性质及其运行频率; &\$?@> &A
(7)该项控制对其他控制有效性的依赖程度; pa8L'KP6B
(8)执行或监督该项控制的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是否发生变动; AMO^rJeW
(9)该项控制是人工操作还是自动完成; b /$V! r1
(10)该项控制的复杂性,以及运行过程中需做出的判断的重要性。通常来说,与拟测试控制相关的风险越大,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证据就越多。 >^&MTL V$
2.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测试控制的日期时,应尽量在接近管理层评估日执行控制测试,并使测试涵盖足够长的期间。若在期中时点测试特定控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还需要获取哪些证据,以证实剩余期间控制的运行情况。在确定将期中时点的测试结果延伸至期末而需要获取的补充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E"oZ L7)R.
(1)在评估日前测试的特定控制,包括与控制相关的风险、控制的性质和测试的结果; Ry_t"u,w
(2)期中时点获取的有关控制有效性的证据的充分性; &rc],L(
(3)剩余期间的长短; : bz{U0Y4
(4)期中时点之后,内部控制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性。 {]+H5|&
(四)在评价特定内部控制未得到遵循的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0(tO`X5z
1.交易的数量和性质是否发生变化,以致对特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产生不利影响。 u {d)Z9Ih
2.内部控制是否发生变化。 :l5k$fbh
3.特定内部控制对其他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依赖程度。 >2q/M[W0`]
4.执行或监控内部控制的关键人员是否发生变动。 63eXX.S("
5.特定内部控制的执行是依赖人工还是电子设备。 N!f0sUW
6.特定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 *~NMg D
7.特定控制目标的实现是否依赖于多项内部控制。  ^$631
某些内部控制是连续执行的,而某些内部控制只在特定时间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的性质及其执行的时间和频率,合理确定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当管理层在做出内部控制有效性认定之前已对内部控制作了改进时,如果注册会计师确定新的内部控制能够实现相关目标,并且已有效执行了适当的时间,可不考虑改进前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 (五)对于后续年度的鉴证,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应当考虑以前执行内部控制鉴证所了解的情况。下列因素可能影响后续年度鉴证中与某项控制相关的风险:①以前年度鉴证中所实施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②以前年度控制测试的结果;③上次鉴证之后,控制或其运行流程是否发生变化。 '^} "I2#<
;e/(/!_
四、评价控制缺陷 l3U0Ff5y)
控制存在的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E 1e{{8
(一)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 :^}OuQ5Y[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按其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缺陷、应关注缺陷和重大缺陷。 .Qv302b
1.如果控制的设计或运行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错报,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2 +vtq6
2.应关注缺陷是指内部控制存在的、其严重性不如重大缺陷但却足以值得负责监督企业财务报告的人员关注的某项缺陷或几项缺陷的组合。 OD e@M
3..重大缺陷是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具有合理可能性导致企业年度或中期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不能被及时防止或发现的某项缺陷或几项缺陷的组合。 bq8N(Ege
(二)控制缺陷严重性的评价 ;e$Ks(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其注意到的各项控制缺陷的严重性,以确定这些缺陷单独或合并起来是否构成管理层评估日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B2 ?yb@h
1.控制缺陷的严重性与错报的发生与否无关,而取决于企业控制是否存在无法防止或发现错报的合理可能性。控制缺陷的严重性取决的因素: hv(1)企业控制是否存在无法防止或发现账户余额或列报错报的合理可能性; 1O3*'5 :z
(2)因一项或多项(控制)缺陷导致的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 @~"_THx
2.可能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况。 Da+ 6c
(1)发现高级管理人员舞弊; )sJWS ;if
(2)重述财务报表,以反映重大错报的更正情况; V8@vEF[rH
(3)注册会计师识别出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该错报不可能由企业内部控制发现; kE}3A^j~
(4)审计委员会对企业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PI LGo]E
czx1098 2009-11-28 17:28
五、完成鉴证工作 ` N ax: Pk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获取的鉴证证据,形成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意见。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形成意见后,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管理层按照有关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的要求在企业年度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披露是否适当。只有在鉴证工作范围没有受到限制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形成意见。 MmL6ad
(一)管理层说明书。在出具鉴证报告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向管理层获取书面声明。 ,U gV4j7|E
1.管理层声明内容 wx7*"sQ /
(1)管理层认可其对建立和保持有效的内部控制的责任; 1ujOp#k`v
(2)管理层已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评估,并说明运用的控制标准; CAuVEAKE
(3)管理层没有将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鉴证中执行的程序作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基础的组成部分; -C|}9T"
(4)管理层根据控制标准对企业内部控制在特定日期的有效性的评估结论; JCTieXk
(5)管理层识别出的内部控制在设计或运行方面存在的所有缺陷,包括单独向注册会计师披露内部控制的所有应关注缺陷或重大缺陷; 3~? L`r
(6)导致企业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所有舞弊,以及其他不会导致企业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但涉及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员工的所有舞弊; yhp/F='4
(7)在以前年度审计中识别的、注册会计师发现且已与审计委员会沟通的控制缺陷是否已经解决; rjvO=Z^.1}
(8)在报告日后,内部控制是否发生变化,或者是否存在对内部控制产生重要影响的其他因素,包括管理层针对应关注缺陷和重大缺陷采取的任何纠正措施。 `VR!PS: 
2.未能获取管理层声明对鉴证意见的影响。 nR&4F.)h
如果未能获得管理层的书面声明,包括管理层拒绝提供书面声明,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其视为鉴证范围受到限制,并解除业务约定或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鉴证报告。  lH53NfYv'U
(二)沟通相关事项。在注册会计师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之前,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与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沟通鉴证过程中识别的所有重大缺陷。 73o0-4+'j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鉴证过程中识别的任何控制缺陷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是否构成应关注缺陷。如果构成应关注缺陷,注册会计师应当就此以书面形式与审计委员会沟通。 =3 XR
内部控制鉴证不能保证注册会计师能够发现严重程度小于重大缺陷的所有控制缺陷。注册会计师不应在出具的报告中声明,在鉴证中没有发现严重程度小于重大缺陷的控制缺陷。 ^.558)7_t
VwcIQ0 "j2
六、鉴证报告 gLI&.H(u8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内部控制鉴证后,应当单独对内部控制出具鉴证报告,并将已经鉴证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估报告附于鉴证报告之后。注册会计师在鉴证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内部控制的意见,并对出具的鉴证报告负责。 83yjt
(一)鉴证报告的基本内容 ]3Jb ZZh'
1.标题。鉴证报告的标题应当统一规范为“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opHxFdc~H
2.收件人。鉴证报告的收件人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业务约定书的要求致送鉴证报告的对象,一般是指鉴证业务的委托人。鉴证报告应当载明收件人的全称。 +K;4;g;d
3.引言段。鉴证报告的引言段应当说明企业的名称和内部控制已经鉴证,并包括下列内容: GWb[xy@
(1)指出内部控制鉴证依据的控制标准; PB2M|db
(2)提及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估报告; Y &! JW1
(3)指明内部控制的评估截止日期。 p:SL kR]8
4.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责任段。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责任段应当说明,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计、实施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并评估其有效性是管理层的责任。 YC1fYB?
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应当说明下列内容: R-5g nZ6
(1)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在实施鉴证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鉴证意见。 _r-)jYu_
(2)鉴证工作包括获取对内部控制的了解,评估重大缺陷存在的风险,根据评估的风险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鉴证工作还包括实施我们认为必要的其他程序; +x_aji$
(3)注册会计师相信已获取的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其发表鉴证意见提供了基础。 jEH^X $
6.内部控制的定义段。内部控制的定义段应当说明内部控制的定义。即: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f(.~8G+
7.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段。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段应当说明,内部控制具有固有局限性,存在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错报未被发现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降低对控制政策、程序遵循的程度,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u9f+
8.鉴证意见段。鉴证意见段应当说明,企业于特定日期是否按照适当的控制标准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 r"_c p@F
9.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鉴证报告应当由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iL1=W[un
10.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鉴证报告应当载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和地址,并加盖会计师事务所公章。 +U80(vH=
11.报告日期。鉴证报告应当注明报告日期。报告的日期不应早于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包括管理层认可对内部控制及评估报告的责任且已批准评估报告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形成鉴证意见的日期。 4ZFruY VU
(二)鉴证报告的意见类型 ^@?}~I3G
鉴证报告的包括:标准鉴证报告、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四种意见类型。 }}*85Jk<'
1.无保留意见的鉴证报告。 0P HN!hhE
如果符合下列所有条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鉴证报告: eYby(1)企业于特定日期按照适当的控制标准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 OYmHAy(s
(2)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的规定计划和实施鉴证工作,在工作过程鉴证范围中未受到限制。 Tj1"1#B?s
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鉴证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以“我们认为”作为意见段的开头,并使用“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等术语。 zfUbI\jjSZ
l46=n&*S
七、工作底稿 "LvrW%(zc
注册会计师应当就下列内容形成鉴证工作记录: z%/CS*}fv
1.制定的内部控制鉴证计划及其重大修改; Ms"WJqtgi
2.识别企业层面和流程层面的风险及控制的主要过程及结果; r+3^ ;JT6
3.测试控制设计和执行有效性的程序及结果; y78j: X2.
4.对识别的控制缺陷的评价; #w8bx];Z
5.对识别的重大事项的处理; e*)a1K@]
6.形成的鉴证结论和意见; Zg6"wGO$
7.其他重要事项。 yyj* C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财务综合』-房地产会计论坛 - Powered by PH...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151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安越财务天地,把握财务管理脉搏! 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相关组成部分及费用比例-『财务综合』-房地产财务网 - Powered ... 财政部会计司、中注协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继续教育《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第三部分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赵海涛老师主讲)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起草说明 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见稿)的通知 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的通知 菜鸟装机图解篇|『 软硬件技术交流区 』 - 箫心IT乐园 - Powered by PH... 财政部 证监会 审计署 银监会 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第二部分 第三章人力资源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 前言(陈 楠老师主讲)绪论 继续教育《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第二部分第一章(陈 楠老师主讲) 继续教育《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第四篇(赵海涛老师主讲) 日媒:中国和德意志帝国 |战略研究 - 华夏网 华夏网论坛 - Powered by PH... 掌握自己的情绪,掌握自己的未来|焦点人物 - 中华素食论坛 - Powered by ph... 来个好看好玩又简单的 | 时尚家居布艺 - 清缘坊手工论坛 - Powered by PH... 【原创】台钓中影响上鱼率的十大问题|高手论技 - 中钓论坛 - Powered by ph... 传统风情盘扣包 | 布艺生活作品展示厅 - 清缘坊手工论坛 - Powered by 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