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市白水镇黑社会:茅盾的成功离不开母亲的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25:56
茅盾(1896~1981)离开我们已整整30年了,今天重新“阅读”这位经典作家,其中有一个人不能不说,那就是他的母亲陈爱珠。

    自编教材开启儿子心智

    茅盾的母亲陈爱珠是浙江桐乡县乌镇著名中医陈世泽的独生女儿,被陈老医生视作掌上明珠,从小就学会了读书、写字、珠算。

    茅盾的父亲沈永锡16岁便中秀才,为人正直,具有进步思想,喜欢新的科学技术。陈爱珠19岁时与沈永锡结婚。婚后,沈永锡让陈爱珠读《史鉴节要》,接着又读《瀛环志略》,对于读起来困难的地方,父亲就给她解释、说明,直到她懂了为止。

    1896年7月4日,一个男孩出生在这户中医兼小商人的家庭里,起名为德鸿,他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文豪茅盾。

    茅盾5岁时,母亲与父亲商量,想叫儿子进家塾读书。但父亲不同意,说:“还是让德鸿学点科学知识,将来有用。”陈爱珠觉得丈夫说得有道理,于是就担当起了这个重任。

    母亲挑选了《字课图识》作为识字教材,又从《正蒙必读》里抄出《天文歌略》和《地理歌略》作为知识教材。没有合适的历史读本,母亲就根据《史鉴节要》自编教材。“高平为原,窈深为谷。山脊曰岚,山足曰麓”、“大地椭圆,旋转如球,东半西半,分五大洲”……这些全新的知识开启了茅盾的心智,引他进入了宇宙、自然和社会的广阔天地。    

    含辛茹苦教儿励志

    10岁那年,父亲病逝,弟弟才6岁,母亲把全部心血倾注在茅盾两兄弟身上。

    她管教茅盾极为严格。听到隔壁放学的铃声,而儿子还没有回家,就要查问他为什么回家晚了,是不是到哪里玩耍去了。有一天,茅盾急着回家,一个同学拉着他,叫他一起去玩。茅盾不肯,向校门口跑去。那同学在后面追赶,不小心跌了一跤,擦破了膝盖。他拉着茅盾,去找茅盾的母亲告状。母亲安慰了那个孩子一番,还给他铜钱让他医治。德鸿二姑母看见了,不冷不热地对母亲说:“他爹不在了,你怎么连自己的儿子都管教不好!”母亲一听,把茅盾拉到楼上,关了房门,拿起硬木大戒尺,就要打下来。茅盾怕极了,开了房门,直往楼下跑去。母亲气愤地说:“你不听管教,我不要你这个儿子了!”

    茅盾在街上无目的地走着,觉得应当到学校去,请当时看到那个同学自己绊了一跤的沈先生替他说情。沈老师跟着他来到沈家,对母亲说:“这件事我当场看见。是那个孩子要追德鸿,自己绊了跤,怎么反诬告沈德鸿呢!这事我可以作证。”又说:“大嫂读书知礼,岂不闻‘孝子事亲,不杖则受,大杖则走’乎?”

    过后,茅盾问母亲沈先生说的那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唉!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子女的,管教他们是要他们学好。父母盛怒的时侯,用大杖打子女,如果子女不走,打伤了岂不反而使父母痛心吗?所以说‘大杖则走’……”

    从这以后,母亲就不再打他了。  

    支持儿子“学文”报国

    “德鸿,你来看!”母亲指着《申报》上的一条广告对儿子说。那是《北京直辖各校招生一览表》,其中就有北京大学预科。

    母亲说,还可以供茅盾再读3年大学。北京大学预科的毕业年限正好3年,所以她想让他报考这所大学。

    7月下旬,茅盾到设在上海的江苏教育总会内的报名处报了名。返回乌镇,他心里十分矛盾,因为父亲去世前曾立下遗嘱,要两个儿子将来学理工科。而今,他违背了父亲的遗愿选报了第一类文科志愿。

    母亲知道后,慢慢地说:“你父亲要你学理工是为了振兴国家,今天你要学文,也是为了振兴国家,目的是一样的,不能重理轻文。你考文科,我支持你。”不久,北大预科录取通知来了,他被录取了。母亲的支持,终于使茅盾走上了学习“文科”的道路。

    9月初,茅盾从上海搭乘海轮北上,开始了他崭新的大学生活。大学图书馆里藏书丰富,各种各样的小说任凭他随意借阅。同时,他也没有放松各门功课的学习。

    1916年7月,茅盾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了,这年他20岁。

    在北京大学读书的3年里,茅盾进一步接触了新思想,阅读了许多介绍新思想的读物。1916年,茅盾到了上海,在商务印书馆做编辑。

    1938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大举进犯上海,茅盾要转移到大后方去,他希望带母亲一道走。母亲却冷静地对儿子说:“我这把年纪了,会拖累你们的。你们别管我,只管放心去吧!”送儿子上了轮船后不久,她就回到了故乡乌镇。1940年4月7日,这位慈爱而又坚强的母亲因病去世,终年66岁。

    (《中国妇女报》8.17 张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