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武买号:单穴的作用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6:14:37
◎刘天峰:1968年我访得一位民间医生运用神阙穴治荨麻疹有67年经验。我学得此法后治荨麻疹、过敏鼻炎、哮喘,疗效满意。

操作:准备玻璃罐头瓶1个,大于脐眼的塑料瓶盖1个,酒精棉球若干,装瓶备用。治疗时用1枚大头针扎入塑料盖,将酒精棉球插到大头针尖上点燃,立即将玻璃瓶罩在上面。待吸力不紧后,一手向一边斜拔罐,一手把贴罐口的皮肤往下按凹,空气即进入罐内可取下。可连拔3次,或1次。3天1疗程。若拔罐后水疱,可涂上紫药水。1疗程完后停3天。病不愈可再拔火罐。荨麻疹1-3疗程,过敏性鼻炎5-7疗程,哮喘视病轻度重而定。另一个拔罐参考经验是:病人自觉火罐吸上脐眼无抽吮样感觉即停止拔罐,可达到病愈目的。

典型病例:郭xx,女,36岁。胸背、四肢突起大块风团,颜色鲜红、奇痒。诊为:急性荨麻疹。没服中西药,予拔罐1次即愈。2年未见复发。

翟xx,男,42岁。每遇冷天、翻砂时出现气味刺激则喷嚏、流泪、满脸通红,久治无效。经北京某医院检查结果对煤烟、面粉、冷空气、冷水、蜡等44种过敏。苦无良法,试求我治疗。给在神阙穴拔罐15次,再未犯病。

王xx,女,35岁。自述感冒引起哮喘20余年未愈。面颊红润,形盛,咳喘多痰,喉鸣、喉痒,上脘痛,泄泻,无论冷热均发病。月经正常。查出过敏源,但无良法。病退在家,曾服中西药少效,教试自我拔罐,3个月拔罐57次,病愈上班。

按语:神阙穴拔罐有强壮和抗过敏的作用。功效能回阳固脱,调理气机,健脾胃,固根本。拔火罐温真阳,振脾阳,补气育阴,敛气平喘,扶正祛邪。真阳足则肺气实,邪不可千。阴血足则虚风消。阴平阳密,脉气调和,气不逆动,喘咳自愈。

◎林建华

操作:神阙连续拔火罐100次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6次为1疗程,连作1-3疗程。

典型病例:李xx,女,45岁。1987年9月18日就诊。诊断为荨麻疹。患者于5年前不明原因突然发病,皮肤疹痒,抓之更甚,呈鲜红色风团块,数小时内可自行消退,此起彼伏,反复发作,几乎每天发病。经用诸药治疗效果不佳,前来就诊。用上法1个疗程后,明显好转,发作间隔时间延长,面积缩小、疹团减少,疹痒程度减轻,3个疗程后痊愈,半年后随访朱复发。

按语:神阙穴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关系十分密切,是脏府经络之气外露的重要门户。因此,选用神阙连续拔火罐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疏风通络、祛风止痒、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作用,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

9.建里

【取法】腹中线上、脐上3寸。

【主治】胃下垂

【机理】建里穴为任脉输穴,深部为胃腑所在。里,指脾胃。建里,即健脾胃、和中气之意。针刺该穴即可治胃下垂等症。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陈仓子:针刺建里穴治疗胃下垂,取得满意疗效。当针刺入建里穴后,针感特别强烈,肠鸣音亢进,全腹部有显著的升提感,能达到“健脾安胃,升清降浊”功效。

操作:进针2-3寸,有针感后,随即提插数次,再留针20分钟,出针后用0.3cm厚布带环腰束缚,到临睡前取去,以提高针效。每日针治1次。

典型病例:赵xx,男,25岁。1955年10月25日就诊。患者有腹胀痛,恶心反胃已3年,多食即感腹部坠胀,泛恶,神疲畏冷,头晕腰痠,便溏,形体消瘦,舌淡苔薄白,脉细。曾在通县x医院X线钡餐检查:胃张力减低,胃小弯在髂嵴联线下9cm。确诊为重度胃下垂。摄片和超声波检查还提示有双肾下垂。经服补中益气丸及中草药数10剂无效,来我处就诊。证属脾肾阳虚、中气下陷所致。治当益气升提为法。用上法针治1次后,胃脘胀痛减轻,精神好转。30天后诸症悉除。复查证明:胃小弯及双肾位置均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对孕妇和有吐血病史者禁用此法。

10.中脘

【取法】腹中线上、脐上4寸。

【主治】⑴胃脘痛 ⑵急性胃炎呕吐 ⑶癫痫 ⑷郁证 ⑸前头痛 ⑹高血压 ⑺水臌 ⑻瘕

【机理】中脘穴下为胃腑,为胃之募穴,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交会穴,腑之会穴。又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故本穴可调理胃肠,治疗各种胃肠疾病。脾胃相表里,本穴又健脾化痰,可治因痰所致的各种疾患。

【刺灸法】针刺;隔姜灸;温和灸,埋线,放血加拔罐

【治疗经验】

◎丁良能:取中脘针刺或埋羊肠线,效不佳配足三里、脾俞、胃俞。研究证明:羊肠线埋藏入穴位后可以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作用,使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而胃脘痛消除。

操作:令病人仰卧,常规消毒,铺好洞巾,用2%盐酸普鲁卡因作浸润局麻(术前需作皮试),用18号脊髓穿刺针将1-2号羊肠线2cm,装入针管,刺入穴位下肌膜层,待有麻胀感后用针芯送入,边推针芯边抽针管,不使羊肠线露出皮肤,消毒针眼,消毒敷料外敷,胶布固定(必须无菌操作)。每月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

典型病例:王XX,男,52岁。患胃脘痛10余年。患者因受凉劳累,加上饮食不调得了胃痛,经常疼痛发作,嗳气吞酸、腹胀纳少,身体消瘦,乏力,不能食甜食,服中西药无效。于1978年5月10日在中脘穴埋线1次,胃脘痛即止,身体逐渐恢复。观察10余年未复发。

◎申倬彬:中脘穴四周透刺法治疗胃病,疗效满意。

操作:中脘穴常规消毒,用2-2.5寸毫针垂直刺入,进针约1-1.5寸深,感觉酸、麻胀、沉困为度。若针感不满意,继续捻针调整针芒的角度,针感满意即留针3-5分钟。然后将针退至皮下,扳倒针体用横刺的角度向上脘透刺,针深约1-1.5寸,针感向剑突胸部放散。复将毫针再退至皮下,翻转针体,直透建里穴,针感向肚脐周围传导,留针2-3分钟。再将针退至皮下,用横刺的角度向左右两侧透刺阴都、梁门,针深约1.5-2寸,要求针感向上腹部、两胁下放散。中脘一针向四周透刺6穴,此6穴均在胃体之局部,是治疗脾胃病的要穴。集众穴之功效于一针之下,使整个上腹部均有针感。

典型病例:黄x,男,62岁。以脑血栓形成,癫痫的主诉住内科病室。1979年11月7日突然上腹部疼痛,持续一日一夜不能缓解。经内、外科医生会诊,诊断为胃痉挛性疼痛,建议用针灸治疗。同日针灸科会诊,检查上腹部膨满,疼痛拒按,舌苔厚腻,口气有伤食味,六脉沉弦。辨证为伤食胃脘痛,宜宽中和胃健脾,消食导滞止痛。用中脘穴四周透刺法,仅针1次痛即止。持续住院1年再未犯胃病。

◎喻喜春:用中脘放血治疗急性胃炎多能立即止呕,疼痛亦逐渐减轻,放血1-3次多能治愈,可每天放血1-2次。慢性胃炎及溃疡也可治,慢性胃炎隔2-3天放血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可继续2-3个疗程,能逐渐缓解症状。溃疡病依急性或慢性放血法同上,其效亦佳。

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出血,不见络脉者点刺拔罐吸血,急性胃炎而体质强壮者出血10-15ml,慢性胃炎而体质虚弱者出血3-10ml。消瘦或多产妇女皮肤皱纹多者吸不住罐则改用他穴治疗。

典型病例:胡xx,女,23岁。1986年7月10日就诊。诊断:急性胃炎。患者在旅途中食物不洁,在车上发生剧烈呕吐、腹痛已5小时,急病容,体温38.5℃,脉细数、舌干、苔薄,中脘处压痛明显。以细三棱针点刺后,拔罐吸出血约10-15ml,20分钟后呕吐、腹痛渐止而入睡。醒后症状消失。

◎于书庄:治疗癫痫、妇女郁证。

操作:①隔姜灸。②温和灸。灸15分钟左右,以局部红润为度。③雀啄灸。将艾卷一端点燃,由远而近逐渐接近穴位但不接触皮肤,被灸者由感觉热到烫痛为1壮,间日1次。

典型病例:田x,女,12岁。1985年9月6日初诊。现病史:自1982年9月1日晨4时突然抽搐,口吐白沫,1小时后清醒,当即送某院急诊。查脑电图:“大脑中度广泛异常”,诊为癫痫。以后每2个月大发作1次,间有小发作。每次发病前自觉手发厚,随即发作,喉中痰鸣、口吐白沫,四肢抽描,大发作15-60分钟缓解,小发作1-10分钟缓解,醒后心悸全身乏力,精神不振,小便时感困难,饮食、睡眠、大便均正常。自病后服药年余未能控制。于1983年9月6日来我科就诊。查其舌质红,苔白,脉数大。给予针刺中脘、丰隆、内关,公孙、中脘、气海、关元、太溪、照海60次,历时9个月癫痫未作。于1984年6月11日晚癫痫又作,医者继针①中脘、丰隆、公孙、内关,②大椎、后溪、申脉、中脘、丰隆,③内关、蠡沟、三阴交、瘲脉、人中三组穴53次,历时6个月发作7次,每次持续5-20分钟不等。于1985年1月4日来我室诊治。余按照前医针刺内关、公孙、蠡沟、三阴交治疗4次,小发作1次。询其发作多于经期前后,查其经穴膻中、中脘、气海压痛,苔白,唇厚、脉沉细,证系肝风痰浊。治宜化痰熄风。隔姜灸中脘7壮,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第1疗程中小发作2次。第2疗程后,未复发,观察8个月未见发作。

刘xx,女,27岁。1984年6月9日初诊。现病史:病因产后婴儿死亡,精神抑郁,遂出现突然晕厥,已1个月。发作时自觉胸中闷、两目昏黑,遂即倒地,不省人事,手足冷,冷汗自溢,醒后神清。病后未服他药。查其舌质偏红,苔满布白腻,脉两关滑。证系胃气闭。治宜开闭。温和灸中脘15分钟。3日后复诊,胸闷舒,头昏解,病未犯。继灸中脘以资前效。观察2月余未发作。

◎王耀斌:治疗前头痛,每每神效。当运针后听胃有水响声时患者双目即时明亮、视物清楚,头痛立止。前头为阳明经所布,中脘为足阳明胃之募穴,针之以和胃降逆,头痛立止。为治病之本,每天或2天1次,多数1次愈。

操作:用26号4寸毫针直刺3寸深,刺到胃体上。得气后,拇食指捻转针柄,用泻法。患者自述胃中有水响声,术者也多能听到水响声。

典型病例:周xx,女,50岁。1974年5月14日就诊。诊断前头痛。前头昏痛如裹已10年余,曾用中西药治疗稍有好转,近年来逐渐加重,双目视物模糊不清,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痰涎,饮食减少,食后腹胀,身疲乏力,日渐消瘦,便溏,舌质淡苔腻,脉弦滑。本证系湿盛生痰,痰浊阻遏经遂,清阳不升而致。针刺中脘以和胃降浊化痰,仅1次临床告愈,随访2年未复发。

◎薛立功:高血压病常伴有头晕症状,从祖国医学立论,外感六淫、内伤脏腑气血皆可导致本症,而以风火、湿痰、正虚者居多。笔者体会,正虚、痰湿内阻者用本穴疗效甚佳。

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垂直刺入1寸许,持针不动。左手轻按该穴皮肤深入1-2分钟,出针闭针孔。

典型病例:余xx,女,40岁。眩晕4年。病起4年前,时时头晕、眼花,经医院体检,发现有高血压病。平时波动在160-190/95-100mmHg之间。每当血压升高之际,头眩晕即加重。虽多方治疗,头晕不能根治,故来求治。检查:血压为170/100mmHg,心肺未见异常,脉弦细,苔薄白,舌质淡。证属心脾血虚、肝气郁结。当培健脾胃、平熄肝风。处方:中脘。治疗经过:瞩患者仰卧床上,以左手拇指随呼气逐渐重按中脘,半分钟后患者自觉头晕减轻。即用右手持针,刺入1寸许,用提插法找到针感,左手再下按5分许,抬手,再按,再抬,至患者觉头晕明显减轻为度。出针后测血压为150/95mmHg。

注意事项及禁忌:勿直刺过深,以免损伤内脏。左手按压中脘穴很重要。进针到1寸后,固定针体。左手继续下压该穴皮肤,然后抬起押手。这样可改变针与该穴皮下组织的位置关系。疗效高,且安全。

◎秦德铨:水臌与气臌病人每用此法多能奏效。水臌病人能听见其腹内有汩汩的水声即能行水,气臌病人针后频频矢气即能行气。此外用本穴治疗瘕症效果也佳。

操作:治疗水臌用1.5-2寸长毫针,针刺得气后,行子午捣臼术。治疗瘕用1.5-2寸长毫针,针刺得气后,施子午捣臼法,改提插为盘针法,即行捻转手法后,再将针于穴内轻摇盘转。

典型病例:桑XX,男,36岁。1959年患浮肿病,本人巡回医疗致彼,予刺中脘,施子午捣臼法,留针30分钟。每次针后即小便增多,水肿好转。

韩XX,女,52岁。患者近年右下腹有一鸡蛋大小长形包块,诊断为瘕。经刺中脘后,前后共10次,包块消失。

11.巨阙

【取法】腹正中线上,脐上6寸。

【主治】胆道蛔虫症

【机理】巨阙为心之募穴,穴下位临胆腑。本穴具有舒调胆腑、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故可治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作者阙):在临床治疗中觉得此穴有行气降逆之功,偶尔应用此穴则使胆绞痛立即停止。

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直刺或向下斜刺0.6-1寸,得气后拇指向后作小幅度快频率的捻转,留针20-40分钟,留针过程中再行针。

典型病例:石XX,男,30岁。1988年9月27日就诊。诊断:胆道蛔虫。患者上腹部绞痛发作1小时,自述昨晚进食油腻和酒类等物,当时脘部感到不适,今日上午9时突发上腹部绞痛,即来我院急诊室。查B型超声波为“胆道蛔虫”。患者1980年胆结石手术治疗(取出结石9枚,术后上腹部连此次绞痛发作2次)。刻诊上腹部绞痛,无法忍受,面色苍白,汗出较多,舌质红,苔淡黄腻,口干,脉弦数。症属虫积阻塞,不通则痛。治以疏肝解痉、驱蛔止痛。先用迎香透四白、阳陵泉、太冲、期门,均不能止痛。改用巨阙穴1针痛即缓解,共留针40分钟痛消失。第2天来诊时痛未再发作。于9月30日复查B型超声波,除胆管模糊毛糙外,未发现蛔虫。

注意事项:巨阙穴深部有腹腔重要脏器,不宜深刺。

12.鸠尾

【取法】腹正中线上,脐上7寸。

【主治】⑴癫证(抑郁性精神病)⑵胆道蛔虫症

【机理】鸠尾为膏之原,位近胸腔,有安神宁心豁痰之功,故可治疗胆道蛔虫症,为局部治疗作用。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张家声:治疗抑郁性精神病、癔病等屡效。

操作:病人仰卧后,先叩触肝脾位置是否正常,如无特殊,在胸骨剑突下5分处经严格消毒后,取30号毫针,嘱病人吸气时迸针,针尖略微向下斜刺或直刺1-2.5寸,进针后针体轻微转动,稍停针,得气后可将针体上提留针15-20分钟;如未得气,术者可行小幅度捻转,待气至而留针15-20分钟;针入鸠尾,针感当向下或向两胁肋部放射,有时患者可见轻松的感觉。隔日针刺1次。

典型病例:姚xx,女,19岁。l974年9月中旬就诊。代诉:精神错乱、言语失常2年。诊断:癫证(抑郁性精神病)。因下放农村引起思想抑郁,以后变得沉闷、寡言、喜独处。伴长期失眠,有时烦躁不安。半年后病情加重,妄闻妄想,甚至闻不悦耳之言则惊厥、伴有四肢抽搐。每当遇刺激或劳累时发作。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效,故求针刺。形体营养尚可,面色(白光)白,痴呆,见人不语或自言自语,答非所问,食少,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脉细数,苔腻微干黄。证由痰浊内生,蒙蔽心神,以致精神错乱、言语失常而成本证。处方:鸠尾。经针刺1次后,回答问题比前清楚,面部表情比前舒展;6次后,神志清楚,答合所问,言语较清楚,饮食转佳,共针15次言行正常。

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前先确定肝脾的大小,正常大小者方可针刺;针尖方向略斜向下;双臂上举或双手抱头仰卧姿势取穴,可使膈肌等上抬;下针或行针时禁止大幅度捻转或提插。

按语:鸠尾穴为膏之原穴,有安心宁神、宽胸豁痰之功,善治癫痫。因癫证属阴,其病深,非深刺不能奏效,故鸠尾针刺深度达1-2.5寸,体格肥胖者还应适当加深以中病得气为度。

◎陈仓子:针刺鸠尾穴治疗胆道蛔虫症之疼痛取得满意疗效。

操作:取鸠尾穴,局部常规消毒后,使针尖顺任脉向神阙穴方向徐徐刺入,至水分穴时止,随即施行大幅度捻转提插,强刺激。经针刺后疼痛立即停止。

典型病例:张xx,男,19岁。1988年5月15日就诊。患者清晨起床后突然发生上腹部偏右钻顶样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时发时止。就诊前疼痛已发生4次。患者辗转不休,剑突下偏右有明显压痛,体温38℃,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胆道蛔虫症。治当以安蛔止痛、宽中和胃。取鸠尾,经用上法针刺后疼痛立即停止,随访1月未发。

13.膻中

【取穴】腹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平第4肋间隙。

【主治】⑴哮喘 ⑵胸痹 ⑶气厥 ⑷呃逆 ⑸失音 ⑹乳少 ⑺乳腺炎 ⑻下肢抽痛

【机理】膻中穴为八会穴之气会,位于胸部正中,深部为肺脏所在,肺主气,司呼吸及宣发肃降,故该穴被称为上气海。其具有调理气机之功,治疗各种因气机不利、气滞、气逆等症。膻中又为心包募穴,心主血藏神,故该穴又治因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痹证,神志病等。

【刺灸法】针刺,温针;割治;弹拨;埋皮;灸法

【治疗经验】

◎王春辉:膻中穴治疗支气管哮喘割治法,适宜单纯性支气管炎,或伴哮喘者。如果合并肺气肿等症,疗效欠佳。支气管炎伴哮喘咳嗽时不宜切皮下脂肪,只取皮下少许浅筋膜,必要时植入4号羊肠缝合即可。

操作:向下斜刺或左右横刺0.8-1.2寸。割治膻中法:①拇指按第4肋间胸骨体两侧连线的中点,作普鲁卡因试验阴性以后,进行常规消毒,范围在10cm以上,防止缝线切口处感染,采用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②以膻中为中点,做1-1.5cm纵行切口(至深筋膜表面),用止血钳扩张切口,消毒纱布块压迫止血(遇个别哺乳期患者较大血管出血者可行结扎)。③用止血钳提起深筋膜(夹起皮下脂肪)切除之,用止血钳在胸骨膜表层找过敏点,上下滑动进行刺激。④一针缝合皮肤,酒精消毒,切口处覆盖纱布,4-6天拆线。

典型病例:张xx,男,46岁。气喘10余年,受凉即发作,冬季加重,发作时不能平卧。诊为慢性支气管哮喘。服药暂缓解。1970年9月来我科行割治膻中1次后3-4天症状消失。

◎张文进:治疗支气管哮喘。

操作:常规消毒和局部麻醉后,以穴位为中点,作一长约1cm左右的切口,用止血钳分离切口,割取穴位深部皮下脂肪约蚕虫大小一块,再将止血钳插入切口深部,给以尽量强的刺激,使痠、麻、胀感向左右传至乳部,向上传至天突穴处,向下传至剑突以下。若当时有咳喘症状,应尽可能刺激至哮喘症状缓解。然后用三角缝针将1号或2号羊肠线埋入穴位深部2、3段,盖以消毒敷料以胶布贴牢。

典型病例:王xx,男,19岁。1976年4月10日就诊。患者咳喘10余年,开始数年以冬季为重,以后冬夏皆发。诊时正值发病,患者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体检见胸部饱满,两肺布满哮鸣音,咯痰多而稀白,舌苔白腻,脉沉滑。当即采用本法治疗。割治并强刺激膻中穴后,喘息当日净止。以后又微喘咳,但未服用任何药物,数日后咳喘消失。之后10余年来,哮喘从未再发。

注意事项及禁忌:1次治疗后症状消失者,最好再巩固治疗1-2次,每次间隔时间为1个月。以后,在每年的好发季节前1个月再巩固治疗1次。多次割治后局部切口之疤痕会影响麻醉,故麻醉务求充分,以免割治时产生疼痛。

◎吴旭初:膻中穴割治埋皮治疗药物及针灸难于控制的哮喘患者,均能减轻及缓解症状。短期内发作者症状减轻并均能用药物控制。

操作:在膻中穴先作标记,在严密消毒后盖上手术孔巾,局部麻醉,用手术刀在膻中穴周围切下梭形皮瓣lx2cm。用血管钳在切口内皮下脂肪层分离开,然后将皮瓣反转塞入皮下脂肪层,再用丝线在切口处缝合2针,检查无出血以消毒纱布盖住创口,胶布口定5-7天后拆线。

典型病例:XX,男,18岁。患过敏性哮喘16年。经内科药物治疗难于控制,每晚发作胸闷、呼吸困难,有窒息感,痛苦不堪,予上法治疗。术后症状当日减轻,3日后哮喘基本消失,2年后复查未发。

按语:笔者为不妨碍女性体表美观及复治需要,还曾试用抵骶之腰俞穴及背部之定喘穴(左右交替使用),也具有相似疗效。

◎李学武:凡一切气机不调之病变均可取膻中穴治疗,如肺气不降、胃气上逆、肝气不舒、心气郁滞等证。

操作:以2%普鲁卡因肾上腺素在膻中穴皮内作局麻,然后以手术刀切开穴位处皮肤(约1cm)皮下组织,再用蚊式钳伸进切口来回划动刺激骨膜约1分钟,然后敷以消毒纱布。

典型病例:蒋xx,女,30岁。1981年5月6日就诊。咳喘20余年,四季均有发作而以春秋为重。常由粉尘、寒冷、劳累所诱发。发作时先喘后咳,咳痰黄粘或有泡沫,偶带血丝,胸闷,心悸。经常服用止咳平喘药、抗菌素及各种中药,曾在某医院作过脱敏治疗1年半,无明显效果。来诊时两肺可闻干性罗音。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治宜降气止咳。用上法治疗l次后咳喘即明显减轻,停服止咳平喘药。1周后在原切口旁又作l次割治,咳喘吐痰诸症均消失,3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操作:用30号1寸毫针,斜刺进针,直达骨膜。

典型病例:马xx,男,48岁。1976年7月2这日就诊。患者因阑尾切除术后第2天出现呃逆,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进食、喝水、睡眠均受到影响。曾注射鲁米那等镇静药效果不明显,又针内关、足三里穴亦不能止。故取膻中降气平呃。用上法,进针后呃逆即止。留针1小时,呃逆未作。3小时后因食水果受寒呃逆又作,再以前法针之又止,留针3-4小时,起针后入睡,直到次日清晨才进食,呃逆未作。

◎吕景山:余每遇气病患者,证属气滞者,用下法均有立竿见影之效。

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针,快速刺入皮下,施以捻转泻法,然后再向上、下、左、右平刺,亦施以捻转泻法。

典型病例:焦XX,女,32岁。1979年10月15日就诊。代述:神志不清,抽搐1小时。患者因受惊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胸高气满,四肢握固、抽搐,状如鸡爪,急送我院就医。查:面色红润,呼吸气粗,瞳孔缩小,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四肢僵直、不温。证属“气厥”。治宜调气散郁、宣窍启闭。取膻中,快速进针,用泻法。当行针半分钟后,病人即刻苏醒。随访10年,未见复发。

按语:气厥是指气机厥逆引起的昏厥而言。本证的特点是发作之后,多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不遗留偏瘫、失语、口眼喎斜等后遗症。也有个别患者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故本病为急证,治宜及时救治为要。其治疗大法,以顺气开郁,醒神开窍,启闭救逆为主。苏醒之后,法当调理肝脾、培补气血,以善其后。

XX,男,30岁。1976年6月3日初诊。代述:失语17天。病起因情志不遂,于工作之际突然啼哭不已,继则心中明了不能言语,伴有心胸胀闷、夜寐不良、纳谷不香。经治未效来诊。咽喉未见异常,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缓。证属肝郁气滞。治宜舒调气机,散郁利窍。取膻中,以单手速刺进针,在得气的基础上,施以强刺激,即快速持续捻转,在行气的同时,患者胸高气满、咽喉如气上冲,当行针6分钟后,则气上冲胸破咽而出,立即喊出“杜阿拉”之名。起针后,白觉心胸舒畅。翌日二诊,言语对答如流。

按语:对于器质性失语,多用头皮针结合体针获效。属于功能性失语,则以调气散郁,行气利窍为治,主取气会膻中。

魏XX,男,37岁。1980年2月21日就诊。胸胁苦闷、呃逆频发1周余。患者因心情抑郁而胸胁满闷、心下痞塞,胃气上逆,呃逆频频,不能自制,夜卧不安,二便自调。舌淡暗,苔白腻;脉弦。证属呃逆。治宜宣肺理气,降逆止呃。取膻中,刺法如上述,行针1分钟后,穴周呈充血状,红晕大小达3x3cm。自述:心胸甚感舒畅,呃逆之势亦减,留针半小时,每隔10分钟行针1次,起针后状如常人。翌日呃逆未作。

傅XX,男,47岁。1980年6月9日就诊。左下肢抽痛16小时。昔罹腰痛,每遇生气、劳累之后加重,以胀痛为主,甚则抽掣作痛,痛引下肢。近日事不遂心,痼疾又发。左髋、小腿前外侧抽掣疼痛,痛引足趾,伴有下肢无力,站立、行走不便,兼见食欲不振、口干、喜热饮、咽喉不爽,胸闷不舒,时有神志模糊,大便偏干日更衣1次,小便清长日解10余次。查:神志清楚,呈痛苦面容,舌红,苔薄黄,脉弦。患肢不可屈伸,抬举不能,未引出病理征。证属“气痹”。治宜开胸顺气、宣通闭阻。取:膻中。针刺方法同前,行针半分钟之后,穴周呈3x3cm之充血状。心胸较前舒畅,左下肢亦感轻快,又行针半分钟,左髋及大腿疼痛已除,惟小腿外侧尚有不适之感。继针左阳陵泉,针感沿小腿外侧向足趾放散,疼痛顿除。翌日二诊,患肢活动自如,效不更方继针膻中,以资巩固。

◎刘炳权:

操作:间接灸、艾条灸,每次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停灸1天后可作第2个疗程治疗。

典型病例:梁xx,女,38岁。1980年7月10日就诊。胸中痞结而痛已半年余,每遇情志变化、或饮食寒凉之物尤甚,常痛至不能劳动。患者呈慢性病容,情志忧郁,舌淡胖大,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滑。辨证:情志郁结,气机痹阻,寒湿之邪上逆,寒阻而痛。按上法间接灸膻中穴,灸治1疗程而愈。

按语:灸能温通胸中经脉、通阳散寒,故能消痞止痛。八会穴中之气会穴膻中,善理气机,对胸痹治疗有较好疗效。

◎吴家淑

典型病例:张x,女,45岁。1978年10月27日来诊。呃逆半年,时轻时重,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曾多方调治疗效不显。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呃逆声低,气不得续,手足欠温,脉象沉细,舌淡体胖。指压膻中,患者感觉胸腹舒适。取膻中穴针尖向上卧刺1寸,得气,轻刮针柄30下,呃逆减轻。留针5分钟,再刮动针柄50次,呃逆止。留针20分钟后出针。翌日复诊,自述针后一夜安稳,今晨呃逆又作。同上法取穴施术,连针3日,呃逆证除。l个月后因食生冷呃逆复发而来诊,如法施治呃逆即止。

◎徐岩、丁瑞芬:采用拇指按压膻中穴治疗呃逆,疗效满意。

操作:患者仰卧,全身放松,医者以拇指对准膻中穴,先轻后重,按压2-3分钟,呃逆即可止住。为巩固疗效,可让患者侧卧休息15分钟,再按压膻中穴2-3分钟。

按语:按压膻中穴能起宽膈降逆作用,故对呃逆有良效。而此法奏效与否,取决于按压的力度。治疗时要先轻后重,循序渐进。必要时采取传统臀骶按压法。

◎周荣兴:本穴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效果好。

操作:用2寸针,快速进针后针尖向下平刺1寸以上,透过中庭,针尖在皮下可达鸠尾处,提插捻转、强刺激,使针感扩散至剑突周围,刺激约1-2分钟,然后留针。每隔10分钟行针1次,仍强刺激,留针30分钟。根据病情每日针1次或2次。

典型病例:苏x,男,72岁。因硬膜下血肿行手术清除。术后10天出现呃逆,每分钟10~20次,虽治未效,已达月余。单取膻中穴,向下横刺1寸半,捻转提插,针感扩散至鸠尾周围,留针期间患者自觉胸部有宽松感,呃逆由每分钟16次减至7次,留针30分钟。次日自述前一日出针后约1小时呃逆即止,当夜睡眠好,但第2天中午又发。上法再针,留针间呃逆即止。第3日未再发停止针治。但停针后4日呃逆又发,乃连续针治5日(每日1次)后停止治疗。1月后随访,曾发过2次,但每次发作均轻,持续不到1小时即自止,未作治疗。

注意事项:本穴较安全,手法强刺激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不可过强,若不强应稍深针,刺及胸骨膜。勿沿皮刺。

◎陈仓子:针刺气之会穴膻中治疗缺乳,获良好效果。

操作:患者仰卧,消毒后,沿皮下向乳房部位刺3-5分,有针感后留针15分钟。

典型病例:赵xx,女,26岁。1988年5月26日来诊。产后乳汁分泌量极少已5天。从产后第4天服催奶片、生乳药水。第5、6天又加服中药两剂,乳汁仍极少。查:两乳房胀硬而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证属肝郁气滞,乳络不通。治宜调气通络催乳。取膻中,经用上法,针第1次后2小时乳下,共针3次乳汁已如泉涌。

按语:膻中穴位于胸中两乳之间,有振奋胸中大气、温通心阳、调理冲任的作用。乳汁虽是精血所化,然必赖胸中阳气之温煦和振奋才能运行,故对乳汁不行、缺乳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王宗学:膻中穴治疗乳汁缺少症,多数患者1次即效。

操作:针入穴后轻轻捻转产生沉感,将针刺方向调向患侧,捻针使之感到乳房发胀效果佳。

典型病例:李xx,女,23岁。1990年4月2日初诊。产后第4天开始下奶,乳汁清稀,第5天乳汁渐多,但因外感风寒发热而回奶,烧退后经服药未见好转。患者一般状况良好,食欲佳。为高烧伤津致使乳络不通,乳汁分泌受阻。针刺同上法,留针期间,用温针法灸膻中,10分钟后感到发胀,次日来诊乳汁增多,连续治疗5次而愈。

◎喻喜春:用此穴放血治疗乳腺炎有效,其优点不直接刺激乳房。乳腺炎初起者消散快,每天1次,放血3-5次即消。另外对少乳、回乳也效佳。少乳时如有1/3或一半的乳量则能增加排乳量,有时可达到足量。但若原来根本无乳者其效差。因离别或生病后的少乳收效快,每天1次,放血3-5次即可。回乳时放血2-3次即够。

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皮肤后,以小罐拔出血。如为乳腺炎则出血5-15ml,少乳及回乳3-5ml。

典型病例:文x,女,25岁。1989年7月10日就诊。诊为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乳养小儿已1个月,1天前发现左乳肿痛,体温38.5℃,左乳相当12点处肿硬,皮肤略红,压痛。用细三棱针点刺膻中后拔罐吸出血液约10ml,当夜痛止,体温正常。每天放血1次,连续3次而愈。

14.璇玑

【取法】在前正中线上,胸骨柄中央。

【主治】咽部异感症

【机理】璇玑穴为任脉穴,针刺该穴具有调理气机之功,而咽部异感为气机不利所致,故治该证。

【刺灸法】埋针

【治疗经验】

◎张茵州、徐德凤、刘守恩:咽异感症患者采用璇玑穴埋针疗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操作:常规消毒,用32号0.5皮内针,针柄向天突穴方向平刺,全部进入针体,露出针柄,经酒精消毒后用胶布固定,7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3天再施。

适应症选择:①排除各器质性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者;②只有咽异感症状而无吞咽困难,体重不减轻,进食时症状而减轻者;③咽部仅有慢性充血及少量滤泡、扁桃体Ⅰ°以内,无明显炎症者,④喉检查下咽部及喉部无肿物溃疡者。

15.天突

【取法】正坐仰头,当胸骨上窝正中处。

【主治】⑴癔病 ⑵梅核气 ⑶痰厥 ⑷哮喘、咳嗽 ⑸暴喑 ⑹呃逆 ⑺急性支气管炎 ⑻急性咽炎

【机理】天突穴下位临咽部及气道和肺,肺主气,司呼吸,故该穴有较好的降气化痰作用。针刺该穴可治疗因肺气不利、痰气交阻所致的诸症。

【刺灸法】针刺,穴位注射;点穴

【治疗经验】

◎纪青山:治疗梅核气效果很好。每日1次,轻者3-5次,重者8-10次即愈。

操作:用30号2寸毫针,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1-1.5寸。患者有麻胀感下传。

典型病例:刘xx,女,48岁。1973年7月3日来诊。该患者咽喉部有异物感2月余。于2月前心情不悦,后因食鱼而自觉有鱼刺扎在咽喉部,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经省医院喉科查:咽部未发现鱼刺。回家后自觉好转。但每当郁怒之后,就自觉咽喉疼痛。疑鱼刺未取出,去查仍未见异常。经服中西药效果不显。本次就诊前又因郁怒发作较重,不能咽东西,用手摸局部自觉有鱼刺样刺痛而就诊。查:咽喉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弦滑。取天突,按上法针刺,1次后症状大减,3次而愈,至今未发。

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天突穴必须严格掌握针刺深度和角度,也不可向左右偏斜,以防刺伤血管及肺尖。忌用粗针深刺,以防出血。

◎陈仓子:针刺阴维、任脉之会天突穴治疗癔病大发作,均1次治愈。

操作:先直刺进入0.2-0.3寸后,改向下刺,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刺入,约1-1.5寸,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汪xx,女,30岁。代述:患者胸痛、烦躁、善太息已月余。前2天因家务口角后,时而悲伤哭嚎、时而低声抽泣,或嘻笑逗闹,心悸惕惕,坐立不安,至夜尤剧、彻夜不眠,经期提前,大便干燥。舌尖赤,苔白腻中黄,脉弦滑。取天突穴。依上法针刺,患者觉有气下降至胸,心悸平,留针30分钟,诸症悉除。

◎符世纯

操作:点天突穴。

典型病例:姚xx,女,70岁。因过食汤圆致脘腹胀痛,并伴有呕吐,吐出物多为痰涎。次日晨在与他人争吵时突然倒地,不醒人事,目闭口合,呼吸气粗,四肢厥冷,脉象弦滑。急取人中、内关行强刺激手法,未见反应。因忆起张锡纯点天突,遂试之,当即喉中漉漉作响,2分钟左右,忽发咳嗽,吐出粘痰数口而愈。

按语:患者年已古稀,脾胃功能已衰。过食使脾胃运化失常,湿聚成痰。又遇恼怒,怒则气上,痰随气升,蒙闭清窍。而人中、内关虽然能开窍醒神,但无祛痰之力。点压天突穴可宣肺利痰,并使结聚之痰直接承受刺激,随咳而排出体外,气通痰去,阴阳顺接,厥证自愈。

◎钟思冰

操作:取2-5ml注射器1支,6.5-7号针头1支,吸2ml鱼腥草注射液。令患者头稍后仰,局部常规消毒后,先直刺2分,然后向下沿胸骨后壁迅速斜刺进针1-1.5寸,令病人作吞咽状,如病人觉喉内有梗塞感,即回抽无回血始缓缓推药。此时局部出现刺痛感,并放射至头、面、胸或背部,有窒息感,每日注射l次,1-7次为l疗程。

典型病例:钟xx,男,33岁。1978年元月20日就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咽炎。患慢性支气管炎11年,每岁冬日遇寒即发。1978年元月感冒后急性发病,咳喘、喉痛、吞咽不利,咳吐粘稠黄痰、带腥味,夜间尤甚。经服中药及注射青霉素未见好转。查:面红,剧烈咳嗽,喉间痰鸣,气急,痰粘稠不易唾,痰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宜宣肺透邪、豁痰定喘。天突穴位注射。方法同上,推药时,咽部有刺痛、窒息感,直达脑后及胸部。当晚喘平,喉痛、咳嗽明显减轻。次日痰液转清且易唾。7天后,除白天偶咳外,诸症消失。基本痊愈。次年遇寒发病,仍以此法,2次告愈。

陈XX,女,36岁。1954年12月20日就诊。昨夜受冻后暴喑。查:舌微红苔白。天突穴位注射。以此法治疗1次,次日遂告病愈。

注意事项:操作时应谨慎,勿直刺或过深,勿向左右偏刺,以免刺伤肺叶。治疗期间禁吸烟及辛辣食物,否则无效。上呼吸道感染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时无效。儿童及老年人不宜用此法。治疗前,应消除紧张心理。

◎王志珍:运用天突穴治疗多种病症,均收到较好效果。

操作:用1.5寸毫针,先直刺2分深,继而针尖向下方,沿胸骨柄内后缘刺入0.5-1寸,每5分钟行针1次,根据病情决定所用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路xx,女,28岁。患哮喘8年,每于秋冬季复发。正值秋收季节,劳作1天,当晚回家后哮喘大作,张口抬肩,不得卧,喉中痰鸣声不绝,口唇青紫,苔薄白,脉浮紧,针刺天突进针1寸。用泻法,约2分钟喘止,痰鸣声停,行针半小时离去,随访2年未复发。

侯x,男,68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呃逆频作,声低弱而频,昼夜不停,不得睡眠休息。针天突,进针8分,平补平泻,2分钟后呃逆声止。患者昏昏欲睡,少顷便沉沉入睡,留针半小时,行针3次,患者不觉。患者在诊室睡眠2小时,随访2年未发。

16.廉泉

【取法】正坐或仰卧、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的上缘凹陷处取穴。

【主治】⑴中风失语 ⑵外伤失语 ⑶失音 ⑷舌疾

【机理】廉泉穴位临舌本、咽喉,针刺该穴有局部治疗作用。肾经循喉咙挟舌本,故有开舌窍、利咽喉之功,可治疗失语、舌疾等病候。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李忠仁

操作:合谷刺法。病人仰卧,略抬下颌,单取该穴。用28号2寸毫针向舌根部斜刺l-1.5寸,行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行针1分钟后将针退至皮下,以30度角转向左右两侧各斜刺1针,针深约1-1.5寸,各提插捻转1分钟后再退至皮下,向舌根部斜刺1-1.5寸,中刺激提插,捻转l分钟,患者自觉舌体松动、胀感时取针,并令患者伸舌等运动2分钟。

典型病例:孙XX,男,60岁。高血压史20年,半月前因情绪不畅,突感头昏、呕吐,并即伴左侧肢体不用,语言不能,急送我院诊室抢救。脑CT检查“左侧大脑半球深部(内囊、外囊、尾状核)巨大血肿(约76ml)”。急诊室留观17天后,因右偏瘫及语言不能无改善于1986年6月26日转入针灸科病房。入院后遂施以廉泉合谷刺,3次后患者即能发音,并可讲出简单字词,但尚不成句,发音欠清。2疗程后已能叙述简单事情,表达情感,但吐字仍欠清晰。再巩固1疗程后,语言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廉泉深刺有开舌窍之功,常为临床治疗中风舌强不语、暴喑等要穴。采用合谷刺可以缓解舌肌间拘紧痹阻之患。这样两者相辅相成更可提高祛风痰、和气血、开舌窍之效。

◎于殿义:廉泉治疗外伤性失语。

操作:在颔下、舌骨体上缘中点处,舌骨上方、左右颏舌骨肌之间取廉泉,向舌根方向斜刺0.5-l寸,强刺激30秒,不留针。

典型病例:张xx,男,60岁。于1969年12月28日因左眼球损伤,29日行眼球摘除术。30日起床头昏,随之嘴不能张,不能发音。用28号3寸针,强刺廉泉1寸深,斜向舌根,出针后,当即发音,说话如常。

刘x,男,19岁。1974年3月6日被人用木棍猛击头部,造成右颞部开放性损伤,当即昏迷。入院行清创缝合术后,发现不能讲话。用3寸长28号针刺廉泉穴8分深,大幅度捻转提插约20秒,出针时患者大叫一声,谈话如常。

◎截铁城:治疗功能比失语,每每1次治愈。

操作:用28号l寸半长针直刺1寸深,重捻转l-2分钟后,留针20分钟起针。

典型病例:赵xx,女,24岁。1989年10月23日就诊。诊断:失音。患者失音2天,因给孩子戒奶着急而不能言语。在当地医院服药治疗不见效,故求治针灸。针廉泉1寸,捻转2分钟时病人即喊出声,1次而愈。

◎王文明:采取向舌根部多向透刺的手法,治疗舌部疑难急症获显著疗效。一般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耐受力,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轻症急症l、2次可愈。慢性重症痼疾则需按疗程针治。常以10次为1疗程,不瘥可休息5天,然后进行第2个疗程。大多数病例在l个疗程内痊愈。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头后仰充分暴露穴位,同时令其张口,舌上卷暴露舌根(以便观察掌握针刺的方向及深度)。取3.5寸28号毫针,从廉泉穴进针向舌根透刺(以不透出为度)。首先刺向舌根正中,得气后强刺激半分钟。然后将针提至皮下转向舌根的左右两侧透刺,得气则强刺激不留针。出针后嘱患者做舌部活动1分钟。

典型病例:齐黄氏,女,72岁。1983年3月25日初诊。患高血压、动脉硬化10余年。1年前无明显诱因而自觉舌尖发凉,渐及全舌,凉冷不适,味觉欠敏感,温痛觉减退。查体:舌居中质暗,体胖大边有齿痕及瘀点,苔厚滑腻,脉沉滑。神志清楚,语言欠清晰,血压150/100mmHg。辨证:痰瘀交阻,舌窍壅痹。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不显而改用此法针治,隔日1次,7次而病告痊愈,血压亦降至136/90mmHg。

宋xx,男,45岁。1984年11月2日初诊。患者10天前偶因酒后恼怒而突然出现舌体麻木,强硬不适,各种感觉功能减退。在家自服药不效而来就诊。查体:形体壮实,语言欠流利,一般状态均佳,心肺正常,血压130/80cmHg。舌红赤,无偏斜,苔黄,脉弦滑。辨证:痰火窜扰,痹阻舌窍。以此法针治2次而愈。

◎白振琴:假性延髓麻痹,病机是瘀血与痰浊互结,使上焦气机闭塞而不通。针刺廉泉穴调气活血祛痰开窍效果很好,轻者5-10次,重者10-20次治愈。

操作:仰头或仰卧,按取结喉上方凹陷处取之。指切进针,押手食指指甲切压于穴位上,刺手持针紧靠指甲边缘将针刺入得气后用消毒干棉球沿针身压住穴位,迅速取针。

典型病例:孙xx,男,58岁。患脑出血后合并假性球麻痹,进食、进水呛,每天用鼻饲来维持。针后由进水呛至能用小勺顺嘴角进水,接着把鼻饲拿掉后能进流食,逐渐可吃米饭、馒头等,共针20次治愈。

17.承浆

【取法】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取穴。

【主治】⑴口腔溃疡 ⑵颈项强痛

【机理】承浆穴近于口,该穴又有镇静镇痛作用。承浆为任脉经穴,任脉为阴脉之海。颈项痛为病在阳,针刺该穴为病在阳取之阴之意,故可治疗口及临近部位的病症。

【刺灸法】针刺;放血

【治疗经验】

◎喻喜春:用此穴放血治疗阿佛他性溃疡有效。此外对舌炎、流涎效果亦良好。流涎症多为小儿,隔天1次,5-10次后多能治愈。治疗时教其养成闭嘴的习惯则不复发。

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后,双手拇、食、中三指济出血1-4ml,小儿0.5-lml。

典型病例:孙xx,女,40岁。1989年9月8日就诊。诊断:阿佛他性溃疡。患者近10年来反复发作口内溃疡,每次1-4个不等,因疼痛妨碍饮食,同时有精神紧张及消化不良。查左右颊粘膜及舌尖上各有黄豆大边缘红之溃疡1个,以细三棱针点刺承浆穴皮肤后,挤出血约3ml。第2天复诊时只剩舌尖上者仍有轻痛,又放血1次而愈。

◎于天源:承浆治疗颈项强痛、运动不利,每用必效。轻者单取承浆即可,重者可配合后溪。或每日针1次,针数日。承浆一穴不仅可用于颈部外伤后的疼痛,而且还可用于治疗落枕及颈椎病有颈部疼痛及运动不利者。

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向上或向下斜刺0.3-0.5寸,得气后以捻转为主,小幅度提插为辅,留针15-20分钟。本穴针感以胀痛为主。

典型病例:李x,男,27岁。1987年9月24日就诊。诊断:颈部外伤。患者来诊前1天被撞伤颈部。来诊时颈部疼痛,不可左右转头。检查两侧肌肉痉挛,压痛明显。当时只针承浆一针,得气后快速捻针,每分钟达150次,针感以胀痛为主。捻针半分钟,嘱病人活动颈部数次。如此反复数次后,留针15分钟,其间行针3次,留针过程中嘱病人反复活动颈部。起针后病人自述疼痛消失,检查颈部活动正常。
黄药师 at 2007-10-15 23:41:28
督脉穴

1.长强

【取法】跪伏或胸膝位,于尾骨尖尖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取穴。

【主治】⑴泄泻、痢疾 ⑵痔疾便血 ⑶二便失禁、遗尿 ⑷脱肛 ⑸继发性闭经 ⑹癫痫

【机理】长强穴位于肛门处,肛门为大肠之门户,有调节大肠之功能,故可用于泄泻、痢疾、便血、痔疾、大便失禁、脱肛等大肠及肛门疾病的治疗。长强为督脉络穴,别走任脉,又为足少阴和督脉的交会穴,“任主胞胎”、“肾司二便”,故长强可治二便失禁、阳萎、闭经。督脉入络脑,其支脉和心相连,“脑为元神之府”、“心主神志”,故长强可用于治疗癫痫。

【刺灸法】斜刺,散刺

【治疗经验】

◎王惠玲:该穴治疗婴儿腹泻,效果甚好。每日针1次,轻者1-2次治愈,稍重者2-3次治愈。

操作:用28号或30号0.5寸毫针,于长强穴周围或长强与肛门之间轻轻散刺约5-6秒钟。

典型病例:刘xx,男,10个月。1977年7月21日就诊。患儿腹泻2天,每天泻5-6次之多,呈蛋花样稀便,有时夹白色乳块,阵阵哭闹,食欲减退,体温正常。经用乳酶生等药治疗效不显。令其家长露出患儿长强穴处,予上法治疗1次,第2天腹泻次数明显减少为2次,再针1次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法对单纯性消化不良效佳,而对中毒性痢疾则应配合现代医学的抢救措施。长强是督脉的起始穴,具有通畅督脉阳气,消散肛门部郁热和约束肛门的作用,故对无论虚实所致婴儿腹泻均宜。

◎薛璞:此穴治疗小儿泄泻(消化不良),轻者1次治愈;重者每日针2次,脱水者配合口服补液,3天即愈。在针刺期间要节制乳食。

操作:暴露患儿穴区,医者以左手拇指逆时针揉按长强穴数次,促使气至,按定穴位,用右手拇食指持28号毫针,视患儿胖瘦,沿尾骨腹侧而进针1-1.5寸,左右大幅度捻转1分钟,强刺不留针。针后用双拇指沿尾椎骨背侧向上推5-7下。

典型病例:王xx,女,8个月。1989年8月15日初诊。患儿泄泻半个月,昼夜10多次,食后稍停即便。便物稀薄,混有奶瓣,状如蛋花,味不大,低烧,伴有脱肛,经用多种抗菌素和助消化药不效,故来针灸。视患儿目窝凹陷、神疲面黄,消瘦,舌淡苔白厚,皮肤弹性较差。此乃脾肾阳虚,升降失调。取长强如上法针之。16日二诊,大便日4次,为软黄便,如上法再针长强。17日三诊,大便日2次,已成形,继针l次巩固疗效,脱肛亦随之而瘥。

◎张秀英、张利民

操作:取膝胸卧位,用28-30号毫针3-3.5寸,紧靠尾骨腹侧面刺入2.5-3寸深,捻转得气即可,不留针。

典型病例:李xx,男,32岁。患先天性腰脊髓膨出症,手术后大小便仍失禁,于1989年11月初诊。取长强穴以上法治疗10余次,大便失禁已控制,遗尿也有明显好转。

张xx,男,60岁。因受惊吓出现遗尿,渐致小便失禁,伴阳萎。19年小便不能入厕,屡治无效。患者于1988年9月初诊。经用中极、三阴交连治3日无效,后加用长强,当天遗尿明显好转,针3日已可入厕解小便,后又巩固治疗l周痊愈。

林xx,女,4岁。因受惊吓而患癫痫已年余,曾治无效。三两日癫痫大发作1次,小发作每日数次。经人介绍1970年9月求吾诊治。见患者面黄消瘦,精神欠佳,两目无神。用30号2.5寸长针取长强穴进针2寸深,捻转得气后拔出。次日来诊,昨日癫痫未发作,连续针7日均未有癫痫大小发作。为巩固疗效又两日1次再针5次,随访10年未发作。

按语:从医典所查,用此穴深多在2分~1.2寸之间,我临床体会深度2-3寸针感强疗效好,但必须注意针尖向上,紧靠尾骨内侧面斜刺。

◎钟以圣

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刺入长强穴,针尖向上沿尾骨内侧面针入0.8寸深,得气后施以透天凉手法,留针5分钟。

典型病例:李xx,男,37岁。1956年9月5日初诊。患内痔10余年,稍加体力劳动,即痔脱血溢,多种药物治疗不效。查:肛门内痔如枣核大,质软,舌苔微黄,脉细濡。用上法针长强穴,患者自觉肛门向内、向上收缩。翌日诸症消除,随访33年,再未复发。

◎翟兴明、翟润民:用长强穴治疗小儿脱肛和长期腹泻,一般1-5次可愈,但要节饮食,忌油腻厚味和难消化之品,以控制腹泻和大便秘结。

操作:暴露长强穴区,先将脱出部分还纳,左手按住肛门固定取穴,右手持针沿尾骨内面向上直刺0.8-1寸深,之后轻捻转,出针,日l次。

典型病例:何xx,男,2岁。1979年5月16日就诊。患儿因痢疾后引起脱肛不能自收半月余,现大便日3-4次,一有便意,肛门即脱出,痛苦非常,按上法针长强,5次痊愈。

按语:长强穴位于肛门附近,可固脱止泻,属局部治疗作用。对体质好的患儿疗效好,对体弱患儿需配灸神阙。

◎刘炳权:长强穴治疗继发性闭经针1-2次,即来月经。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5分钟捻转1次。

操作:用28-30号1寸毫针,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0.8寸,强刺激不灸。

典型病例:张xx,女,32岁。1984年4月6日就诊。停经8个月,过去月经周期为28天,行经5天,经色正常。上次来月经时,因感受风寒经水骤停,至今8个月,伴有四肢倦怠,少腹痛,白带绵绵,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缓。证脉合参,乃寒凝经阻,继发性闭经。按上法针刺长强穴,经1次治疗,翌日复诊,已来月经,以后月经皆正常来潮。

按语:长强穴为督脉络穴,通于任脉,“任主胞胎”,故任脉失调即可出现闭经,故长强可治继发性闭经。

2.腰俞

【取法】俯卧或侧卧,正当骶管裂孔中取穴。

【主治】⑴癫痫 ⑵不射精症

【机理】腰俞属督脉穴,督脉循行贯脊入络脑,其分支联心,“脑为元神之府”“心主神志”,邪犯心脑可以出现各种神志病,癫痫是其一,故腰俞可治之。《素问◎骨空论》言:“督脉者……其络循阴器……其男子循茎下至篡”,腰俞又邻近阴部,故可治不射精症。

【刺灸法】斜刺,刺络拔罐

【治疗经验】

◎康泰隆

典型病例:徐XX,女,24岁。4年来经常出现昏迷,四肢抽搐,数秒即解,每次夜发,发作时伴小便失禁。脑电图诊为癫痫(颞叶)。苔薄脉滑。取腰俞穴,用30号毫针3寸长,向上斜刺3寸深,加齐刺法各向上沿皮刺3寸深,隔日治疗1次,15次1疗程,疗程间隔3日。1疗程后发作症状减轻,时间缩短,发作间隙时间延长。2疗程后脑电图复查,未见棘波,为治愈。

◎喻喜春:用此穴放血治疗不射精症、早泄、阳萎有良效。治疗不射精症(输精道通畅者)每天l次,不需间断。早泄和性淡漠者2-3天放血1次,多5-10次症状逐渐改善。

操作:肥胖人有时在腰俞穴区出现络结,用细三棱针点刺后出血3-5ml,或无络脉则点刺穴位皮肤,拔罐吸血5-10ml。

典型病例:谢XX,男,22岁。1988年10月10日就诊。患者结婚7个月,夫妻感情融治,性交正常,但不射精,有梦遗,每月2-4次,无手淫。阴茎勃起功能良好,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前列腺无炎症,全身发育佳。精液常规正常,以三棱针点刺该穴后,拔罐20分钟,吸出血10ml,当时感到疲困,回家时即刻同房,果然能射精,随访4个月,其妻已孕。

3.腰阳关

【取法】俯卧,于后正中线,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主治】腰骶痛

【机理】局部治疗。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鲍治安:治疗各种急慢性腰骶部疼痛,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急性重症一般l-3次而愈。

操作:直刺0.5-1寸,捻转手法得气,留针20分钟。或局部拔罐,或指压按摩。

典型病例:XXX,男,48岁。1988年6月2日就诊。左侧腰部突发剧痛3小时。今晨起床后突然腰痛,活动受限,咳嗽则痛加剧,腰部前屈后伸严重受限,腰骶左侧至腰眼处软组织明显压痛,局部肌肉紧张。诊断:急性左侧腰肌挫伤。按压腰阳关穴10分钟,病愈。

4.中枢

【取法】俯伏或俯卧,于背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主治】胃脘痛

【机理】中枢位于两侧胆俞之间,肝胆相表里,故中枢通于肝,肝主疏泄,可调畅气机,促进脾胃之运化功能,所以中枢穴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之功,可以治疗胃脘痛。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杨楣良:笔者善用中枢一穴治疗胃脘痛,必要时再辅以它穴,每奏良效。

操作:取坐位或侧卧位,向上斜刺,用“苍龟探穴”手法,上下二点较浅,左右略深,可斜探华佗挟脊穴,手法后仍置针于中枢穴中心,若其痛未完全控制,可再按上法重复1-2次。病重者日1-2次。

典型病例:赵XX,男,73岁。1978年7月11日就诊。胃脘剧痛伴恶心呕吐4天。4天前因饥饿中进餐过多,食毕即觉脘部不适,由胀闷至痛,如掣如绞,并恶心呕吐,曾去某医院急诊,经服药、脘部热敷未效。既往有慢性胃病史。患者急性病容,面部痛苦表情,烦躁不安,额部汗出涔涔,上腹部压痛明显,舌质淡苔薄中部腻,脉弦滑。取中枢,用上法,10分钟后,患者即觉胸部舒快,痛缓解,针后熟睡30分钟后,症状消失,出针后欣然而归。次日又针1次巩固疗效,以善其后。

5.筋缩

【取法】俯伏或俯卧,于背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主治】⑴胃脘痛 ⑵中风后遗颈无力症

【机理】“肝主筋”,“脾主肌肉”,肝脾失调,筋肌痉挛则可出现急性痉挛性腹痛,肝脾亏虚,筋脉失养,则可出现颈痿无力。而筋缩穴属于督脉经穴,位于两侧肝俞之间,其气通于肝,督脉循行又循项,分支挟脐上腹故此穴可舒肝解痉治疗上症。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李绰成:治疗中风后遗症颈无力。

典型病例:王XX,男,59岁。1958年冬中风卒倒,神志昏迷。经市xx医院住院抢救治疗,确诊:脑出血。出院后左半身瘫痪,上下肢僵屈不伸,不能坐立,颈无力项痿软,头不能立伸,数月医治无效。1959年2月求余出诊,始以常规取穴法用它穴,颈无力依然。复补筋缩一穴入针捻动3、5下,其颈立伸,四顾自如,应针而立愈。

◎陈仓子:筋缩穴治疗胃脘痛及由此引起的腹肌痉挛,均针治1次而愈。

典型病例:房XX,男,42岁。1989年9月15日就诊。腹痛阵作10小时。患者因长途跋涉,又伤生冷油腻,突发胃痛胀满,吞酸噫气,并吐泻2次,均为不消化食物,服用颠茄片、藿香正气丸后痛稍缓解,午夜胃痛复大作,势不可忍,邀我诊治。见其面容痛苦,辗转呼痛,体温正常,腹平坦,肝脾未触及,可见腹肌跳动,每分钟数百次之多,按之板硬、无压痛,但当手指触按时则呈挛动抵抗感。舌苔白腻,脉沉紧。始按虚寒型胃痛论治,针取中脘、梁丘(双)、内关(双),强刺激泻法,针后痛未减而更剧,腹肌挛跳更甚,头汗淋漓,呻吟不止。细察病情,脉证合参,知病在脘部,腹肌痉挛是其主症,病由肝失条达,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所引起。肝主筋,脾主肌肉,肝脾受病,故脘痛波及腹肌拘急挛动不休。治当遵“从阴引阳”的经旨,予以柔肝镇痉,舒筋活络。取穴筋缩,刺8分深,强力捻转,腹肌挛动迅速停止,胃痛亦随之消失,安然入睡。

6.至阳

【取法】俯伏或俯卧,于背后正中线,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

【主治】⑴胃脘痛 ⑵胆道蛔虫症 ⑶心痛

【机理】人身以背为阳,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本穴正当横膈处,督脉从下而上,到达阳部,故名至阳。由此可知本穴功可调理阴阳,通利上中二焦之气机,既可治胸部心肺疾患,又可治中焦肝胆脾胃病,以止痛为长。

【刺灸法】斜刺;艾灸

【治疗经验】

◎邢克利:胃脘痛,只是一个症状,很多内脏急、慢性病均可引起,取至阳穴只是针对疼痛之症状而言。对于初病均1次止痛。慢性疼痛至阳穴处均有不等程度压痛感或痠感。一般1次止痛或减轻疼痛。

操作:直刺0.8-1.5寸,得气后行手法的同时,嘱患者深呼吸或用手按压痛处。痛止时起针加拔罐或针刺拔罐留罐20分钟。

典型病例:祁xx,女,44岁。1989年5月9日就诊。素有胃病,受寒冷时则发。昨日胃痛又作,服止痛药不效,来时手按胃脘部,畏寒喜暖,苔白,脉沉细。至阳穴处压痛明显。用上法针刺并用手按痛处,诉痛减,行针5分钟痛止。

◎梁栋富:至阳穴治疗急性胆道蛔虫症引起的疼痛,针到痛止,疗效显著。每天针1-2次,若余痛未解取掀针埋至阳穴用胶布固定,以资巩固疗效。

操作:选用30号毫针1.5寸,以一单手持针,针尖呈45度角向上快速进针1.3寸许,柔和提插捻转运针5分钟,留针30分钟,有时气至胸前区有豁然松解的感觉则疗效更佳。以泻法为主。

典型病例:刘xx,男,31岁。1980年3月17日就诊。患者右上腹阵发性剧痛1天,并放射至右肩胛部,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吐出不消化食物及胆汁。诊为胆道蛔虫症。舌红苔黄赋,脉弦数,曾用阿托品、杜冷丁等药镇痛效果不明显,请针灸科会诊取至阳穴,针刺以泻法,7分钟后腹痛止。

◎伍杰、郑启明:至阳穴治疗心痛效果好。

操作:用28号或30号l寸半毫针向上斜刺5-6分,强刺激,不留针。胃寒、久病体弱者用艾条灸3-5分钟。

典型病例:王xx,女,52岁。1983年7月12日就诊。心胸满闷、心痛阵阵,善太息,遇情志不畅病情加剧或兼脘胀。舌红苔薄腻,脉弦。取至阳穴,得气后胸舒痛减。日针1次,经2次针刺痊愈。
7.神道
【取法】俯卧,于背后正中线,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主治】多梦

【机理】神道穴位于督脉上,督脉分支入络心,又神道穴位于两心俞之间,其气通于心,心主神志,邪扰心神则多梦,故神道穴可宁心安神治疗多梦。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喻喜春:用刺络放血,能改善多梦、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症状,隔2-3天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需2-4个疗程。治疗多梦收效较快,在1个疗程之后,多数病例可收到良好效果,有的达到无梦的程度。神经官能症及抑郁症,治疗2-4个疗程之后,能使紧张思维放松,逐渐活跃起来,主动对周围事物感兴趣。

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后拔罐,并留罐20-30分钟,吸出血10-25ml。

典型病例:高x,女,25岁。1989年6月7日就诊。诊断:多梦。患者于攻读研究生中,功课繁忙,又准备出国英文考试,虽记忆力尚好,能入睡,但是梦多,通夜睡眠不宁。用细三棱针点刺该穴位皮肤后,拔罐吸出血约15ml,隔2天1次,4次后,梦明显减少,又5次后睡梦基本消失,考试成绩佳。

8.身柱

【取法】俯伏或俯卧,于背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主治】⑴疟疾 ⑵咳嗽 ⑶呃逆

【机理】身柱为督脉穴,位于两肺俞之间,其气通于肺,肺失宣降则咳嗽,故可用身柱调肺气治之。肺主气,可调节全身气机,故胃失和降之呃逆亦可用身柱来降逆和胃治呃逆。

【刺灸法】点刺放血;刺络拔罐

【治疗经验】

◎刘长修:身柱治疗单日疟、间日疟,多数针l-2次获愈。经随访绝大多数能根治。另外对寒热似疟而非疟的发热及定时发热在身柱穴处有压痛的患者,如前法针刺,一也每多1次获愈。

操作:于发作前1-2小时(发作前1.5小时为最佳时机)取身柱穴(多数穴下有压痛)。局部常规消毒,左手将穴部皮肤捏起,右手持三棱针点刺1分许。随即以一手小鱼际按于患者风府穴处,另一手小鱼际按于尾骼部,双手同时同力推至针孔,如此反复推10次左右。推毕从针孔济出3-5滴血液,揩净,术即告毕。当日控制症状后,次日依法再施治1次以巩固疗效。若施术失机(未能恰在发作前的1-2小时内针刺)一般当日可减轻症状,可于下次发作前再依法施治1次即可愈。

典型病例:张xx,女,28岁。患者妊娠3月余,又连日发生时寒时热的发热症,经化验查得单日疟和间日疟两组疟原虫。因妊娠惧服抗疟药物,于1976年3月13日来我处就诊。随依上法施治,1次即控制发作,次日又依法刺治1次而获愈。随访4年未见复发。

◎邢克利:身柱穴治咳嗽急性期一般1次即愈,慢性期每周治疗1次。一般2-3次治疗可愈。对体质虚弱经常易感冒的患儿,可1周温和灸1次,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有预防保健之功。

典型病例:马x,女,3岁。1989年1月21日就诊。平素易感冒,此次感冒咳嗽久治不愈,每晚顿咳重,夜不宁,此属慢性支气管炎。取身柱穴用轻点刺手法点刺后,取中号火罐拔于穴上,15分钟后取罐,用新洁尔灭消毒棉球擦净血迹。次日复诊,症减轻。又于身柱穴用艾条温和灸5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2次治疗后已不咳嗽。半年后随访,体质比以前强健,从未复感。

◎举拙:小女2岁时,一日偶发咳嗽,白天仅微咳,未加在意。入夜即呈顿咳,咳声连连,明显加重。余绐之以拨罐,隐以一针在手,于其身柱穴轻刺1分许,咳顿止,于不知不觉中愈矣。

◎喻喜春:多年来,用刺络放血治疗呃逆、背痛、小儿营养不良收效甚佳。呃逆轻者于拔罐吸血当时即可停止,顽固者需放血3-5次。背痛需放血3-7次,日1次。小儿营养不良隔1-2日1次,7次为1疗程,休息5日,需2-3个疗程,可以改善消化功能与睡眠。

操作:治疗呃逆及大人背痛用粗三棱针点刺后拔中号罐出血5-15ml,而小儿营养不良用细三棱针点刺后拔小罐吸出血0.5-2m]。

典型病例:侯XX,男,45岁。1989年7月10日就诊。呃逆2天多。患者于前天吃晚饭时因饭菜皆冷,吃后感到不舒服,随即出现呃逆。入睡后逐渐停止,当天起床后呃逆复发,每分钟呃逆20次,用粗三棱针点刺后拔中号罐吸出血10ml,呃逆未止,复拔并留罐20分钟出血约3ml,呃止。第2天随访未发作。

9.大椎

【取法】俯伏或正坐低头,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主治】⑴外感头痛、发热、恶寒 ⑵头痛、眩晕 ⑶高血压 ⑷喉痹 ⑸多发性疖肿、麦粒肿及痤疮、上口唇肿胀 ⑹阳虚畏寒 ⑺疟疾 ⑻失眠

【机理】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大椎位于督脉由背入项之处,又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交会穴,有“诸阳之会”称谓,故大椎穴的功用集中表现在通阳解表、退热祛邪和振奋人身阳气两方面。前者之功可治疗外感发热恶寒、头痛等,后者可治阳虚畏寒等症。疟疾是由疟邪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所致,用大椎既可助少阳之枢,又可启太阳之开,和解少阳祛邪外出治疗疟疾。多发性疖肿、麦粒肿、痤疮等多由热郁血壅所致,用大椎可泄热活血治之。督脉上循头项,太阳经行于头项,大椎穴可通调诸阳经脉,又位于项部,故可治头项痛。督脉入于脑,其分支联络于心,大椎邻近脑,故可治失眠、头晕等症。

【刺灸法】梅花针;直刺、向两侧斜刺;点刺放血;拔罐

【治疗经验】

◎邢克利:用大椎穴治疗一般外感,多治疗1次即愈,对于“流感”常可控制发展。灸之可预防感冒,尤对阳虚之体,可隔日灸4-5次为1疗程,3-5个疗程即可改善阳虚之畏寒症。

操作:用梅花针、三棱针或数枚毫针点刺大椎穴后用闪火法拔罐,留罐15-20分钟,儿童留罐15分钟。起罐后用新洁尔灭棉球或干棉球擦净血迹。阳虚之体加艾条温和灸5-10分钟,儿童5分钟。复感者,必须等拔罐处瘀血退后,再行此法治疗为好。

典型病例:王xx,女,29岁。1984年8月15日初诊。头痛流清涕2天,余无不适,平素易感冒。查舌淡无苔,脉滑。取大椎以上法治之,l次而愈。

◎张红林

操作:先用三棱针点刺然后加拔罐,出血3-5ml,留罐5-10分钟。

典型病例:王xx,女,30岁。1989年10月12日初诊。头痛头晕8天,以后头部疼痛为主,动则加重,面色(白光)白,两目无神不欲睁,四肢不温,喜冷饮,舌红苔白,脉浮弦。始针至阴、金门、飞扬穴未效。次日取大椎用上法,头痛减轻,后续治疗3次头痛消失,惟头仍昏沉,予针刺足三里调理而愈。

◎李澎涛:大椎穴深刺治疗外感、感染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七星针叩刺大椎穴治疗头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操作:在发热患者,取微低头位,医者用28号1.5寸针直刺,得气,做小幅度捻,一息10次,并用力提针。患者先感到肩背酸沉,继之出现沿督脉的感传,大部分病例针感可传至大腿和上臂部,此时,立刻出针,每日1次。头晕病人,取俯卧位,以七星针轻轻叩刺穴位局部,以局部潮红或微出血为度,隔日1次,7次为l疗程。

典型病例:王xx,女,10岁。1988年4月9日初诊。患儿4天来咽喉疼痛难于吞咽,高热烦躁,体温40.2℃,WBC14000,中性90%,诊为急性扁桃腺炎。取大椎用上法治之,10分钟后,体温39.4℃,1小时后体温38.9℃,2小时后体温37.8℃。次日上午体温38.2℃,咽痛明显减轻。再予针大椎,体温未再超过38℃。

注意:大椎退热深刺效佳,但切勿穿过黄韧带以免造成脊髓损伤。

刘XX,男,50岁。1982年5月12日就诊。发作性眩晕时有仆倒2年余。曾诊为“脑动脉硬化,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年来血压波动在160-190/110mmHg之间。常服药,效果不明显。查:颈部牵拉试验(-),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弦。证属:气血亏虚兼有痰阻。取大椎穴用上法,自觉症状完全消失。但血压未降,后加用艾灸关元穴,血压稍降。

◎李玉彦凯申秀兰:大椎穴刺血拔罐降压效速,往往治疗1次即有明显疗效。3-5次血压即可稳定。治疗项背痛1-2次可愈。降压治疗每周1次,5次为1疗程,治疗5次无效者,应改用别法。

操作:穴区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在大椎上横划1cm长的痕迹,以划破皮肤并有少量血迹渗出为度,然后速拔火罐于穴上,留罐5-15分钟。起罐用消毒干棉球擦净血,再敷盖消毒棉球或纱布,用胶布固定,以防感染。每次治疗时应在原痕迹稍上或下处操作。

典型病例:郝xx,女,33岁。1979年10月初诊。患高血压病7年余,血压180/l10mmHg。头痛,以两颞为甚。眩晕、易怒,少寐多梦,面红目赤,伴恶心等症状。舌质暗,苔薄黄,脉弦。几年来常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用大椎穴刺络放血治疗,半小时后,血压下降为150/1O0mmHg,头痛减轻,全身轻快。二诊时血压170/l00mmHg,又治疗血压下降为148/90mmHg,精神尚好。后坚持每周大椎穴刺络放血1次,血压稳定在130/90mmHg,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张忠恕:大椎针刺加拔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即时降压,消除或减轻自觉症状效果较好,其有效率男性高于女性;青壮年高于老年;体力劳动者高于脑力劳动者;患病时间短者高于患病时间长者。隔日治疗1次,10次为l疗程,每疗程间隔7日,经3个疗程治疗无效者,可改用其他治疗方法。治疗期间停服降压药物。针刺时必须出现下串针感后再拔罐,否则效不佳。

操作:选用28号2寸毫针,常规消毒局部之后,直刺1-1.5寸深。不捻针、不提插,患者有下串感时,再在针柄上放一酒精棉球并点燃之,待火燃旺盛时叩上火罐,留针、拔罐20分钟。

◎杨红甫:大椎穴治疗反复发作的多发性扁桃体炎、多发性麦粒肿、多发性疖肿,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一般l-3个疗程即愈。

操作:用28号-30号1寸半毫针,微向上斜进针1-1.5寸,得气后轻微提插捻转,针感向下或向两肩部放散时,立刻退针。

典型病例:王xx,男,28岁。1978年3月6日初诊。咽痛,查两侧扁桃体肿大,呈暗红色,表面有脓点。平素经常发作。取大椎穴,以上法治之,7次后痊愈。为巩固疗效共针3个疗程,随访3年未复发。

辛xx,女,26岁。1989年9月12日初诊。患者于3个月前,两眼交替单发麦粒肿,此愈彼起,经口服红霉素未能控制发作。近日来两眼齐发:在左眼上眼睑近外眦处和右眼下眼睑近内眦处各生一局限红肿,眼睑充血肿胀,有硬结,诊为多发性麦粒肿。针刺大椎穴,每日1次。一诊后,左眼麦粒肿即消失。二诊后,右眼麦粒肿穿破,露出脓头。三诊后结痂,四诊后即愈。为巩固疗效,继续针3次,观察4个月,未见复发。

吴XX,男,35岁。1973年8月21日初诊。1年多来患者在发际、颈后、臀部等处交替发生疖肿,此愈彼起,缠绵不愈,经用抗生素治疗,仅有近期疗效。今在颈后左右各生一疖肿,色红,有白头,烧灼疼痛,突起无根,肿势局限,诊为多发性疖肿。针刺大椎穴,每日1次,7次后痊愈。为巩固疗效,休息3天后又针刺1个疗程。

◎丁良能:大椎穴针刺、拔罐疗法对痤疮有效。对头颈部毛囊炎效果也很好。

操作: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大椎穴数下,立即在该穴位上拔火罐,以出血为度,留罐10-15分钟起罐,用棉球擦去血。3-5天针刺拔罐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5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

典型病例:孔xx,女,24岁。面部生脓疽型痤疮3年余,初起为多数分散与毛孔一致的小丘疹,周围色赤,局部刺痒,伴有疼痛,用手挤压有米粒样白色粉汁,继而丘疹顶部发生脓疱,此愈彼起,反复发作,经中西医内服外搽均未见效。采用大椎穴针刺加拔罐15次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翟兴明、翟润民:用大椎穴治疗头面部疖肿,只要是在未化脓时都有显著疗效。轻者1次可愈,重者日1次,3-5日可痊愈。

操作:局部消毒,用三棱针在大椎穴直刺一针,再在穴四角各刺一针如梅花状,之后再给予拔罐5-10分钟,日1次或隔日1次,另可用直接灸(无瘢痕灸),或用挑治法均有显效。

典型病例:蔡x,男,50岁。1978年5月17日初诊。1个多月前项后发际处出现散在性疖肿,此起彼伏,迁延不愈,曾用各种抗生素未能控制。今诊见有蚕豆大小疖肿5个,分散在后发际处,红肿硬结,灼热疼痛。诊为项后发际疖肿。法宜疏通经气,泄热解毒。取三棱针在大椎穴施以梅花刺,刺后拔罐,行罐8分钟,拔出10ml血,此时患者疼痛顿减,局部皮肤松弛舒适,日1次,共5次痊愈。来年随访,自治愈后至今未发。

◎李仁琴:大椎穴治疗阳虚所致的畏寒怕冷,如心阳虚、脾阳虚等效果甚好。一般灸治1次即可。

操作;取绿豆大艾炷,直接放于大椎穴上灸之,连灸3壮。

典型病例:罗xx,男,36岁。1977年6月14日就诊。患者1年前患急性胃肠炎治愈后,经常感到形寒肢冷,6月天气要穿衣服数件,曾多处医治,服中药及单穴治疗,疗效不明显,舌淡胖嫩,脉沉缓,证属阳虚畏寒。灸大椎穴3壮,第3天复诊只穿夏衣1件,畏寒已除。

◎喻喜春:大椎穴放血治疗疟疾、感冒、颈椎病有好的效果。疟疾和感冒每日放血1次,2-7次即止。颈椎病隔2-3日放血1次,7次为1疗程,休息5天,可继续行2-3个疗程。

操作:正坐双手相抱放于桌上,胖者头稍低,瘦者头稍昂,使局部皮肤松紧适度,用细三棱针点刺后,拔罐吸出血液5-10ml,小儿放血1-3ml。

典型病例:李xx,女,65岁。1978年9月30日初诊。患者生活在疟疾流行地区,一家7口人每年都发间日疟。患者已发作5次,每次下午2时发作。血检疟原虫阳性。于大椎穴用细三棱针点刺后,拔罐吸血(不一定在发作之前2小时放血),2次后停止发作,5次后血检疟原虫转阴。

◎高万祥:以思虑伤脾、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针刺大椎穴效果好。

操作:用28号2寸毫针,令患者坐位,头略向前低,针尖向上斜刺1-1.5寸,当患者有针感顺脊椎向下时用捻转补泻法的补法将针柄向前推7下,然后提起针向左横刺,针感向左肩部放散时,再将针提起到天部向右侧横刺,针感到右肩时,将针提到原位,轻捻针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这时患者感到背部发热舒适。

典型病例:张xx,男,47岁。1987年3月1日初诊。失眠2年余,起病劳虑过度,开始出现多梦易醒健忘,久之头晕头痛,近月余病情加重服药不奏效,彻夜不眠,心悸、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精神萎靡。取大椎穴用上法治疗,当时患者躺在床上即入睡,醒后自觉全身轻松,头脑清楚。次日来诊,诉说昨日针后午睡3个多小时,晚饭后又有睡意,从晚8时一直睡到天明,头痛头晕基本消失。为了巩固疗效,连针3次痊愈。经随访2年来保持良好,再术复发。

10.哑门

【取法】正坐,头稍前倾,于头后正中线入发际0.5寸之凹陷中取穴,约当第二颈椎棘突上缘取之。

【主治】⑴失语 ⑵癫痫 ⑶项、背痠痛

【机理】哑门督脉穴,又是督脉、阳维脉的交会穴,入系舌本,又与舌根相应,故有通经络、开神窍之功,为治疗失语的常用效穴。督脉入络脑,脑为元神之府,心主神志,督脉其分支联系于心,其经穴哑门又位邻脑部,故可治疗神志病,如癫痫等。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赵建琪:针灸治疗失语,古今医籍颇多记载,但其疗效如何?何者易治?何者难治?则少有述及。笔者曾刺哑门治先天性聋哑,获著效者甚少,既使有效也难以持久。其治功能性失语(如癔病性失语)则每治必验。始悟先天性聋哑者,多属器质性病变,目前尚无法医治,耳既不聪又怎能学语。功能性失语则原本能语,仅属一时性舌本经气痹阻使然,故治之每获立效。

操作:患者俯卧略低头位,针尖向下颌方向缓慢进针,又可捻转,边进针边观察患者面部反应,针刺不可过深,应以接近延髓又不刺入延髓为度。针刺时,病人可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放散。

典型病例:张xx,女,29岁。1986年9月3日就诊。患者平素即急躁易怒,因与丈夫口角后夜间抑郁而卧,翌晨舌本强硬,不能语言,且不能出声和哭泣,就近求医未效。查咽喉未见异常,舌苔白腻,脉弦数。取穴哑门,刺入5分时患者无反应,针入6、7分时患者猛然大吼一声,四座皆惊,立即出针。嘱再吼之,果然又连吼数声,家属大喜,但仅能说1、2字。次日如法治之,已可说简单语句,连针4天言语恢复正常。

◎孙六合:失语以声音嘶哑,不能出声为特征,笔者认为只要掌握好哑门穴的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对很多原因引起的失语取之均有显著疗效。

操作:取哑门穴时,头微低,颈部肌肉放松,从第2颈椎上缘中点朝下颌方向刺入1-2.5寸,患者全身发颤时即出针。

典型病例:李XX,女,26岁。因恼怒生气,失语2月余,1978年6月邀余诊治。患者神志呆滞,精神不振,表情淡漠,脉弦数。乃刺哑门2.5寸左右,患者全身发颤,突然高呼一声,其病顿然痊愈。

注意事项及禁忌:针刺深度要视患者体质情况而定。一般身体强壮、新得之病,深刺哑门穴至全身发颤效果较好,患者若体质较差、病程日久,哑门穴当浅刺,配以强壮穴位,托里达邪,耐心治疗,才获佳效。哑门穴内上为枕骨大孔,深层为小脑延髓池,粗心刺入可危及生命,故当小心。

◎盛广域:哑门针刺产后感染性脑病失语症、癫痫有效。

操作:让病人坐在扶手椅上,头稍前倾,用28号2.5寸毫针,于第2颈椎棘突上凹陷处刺向舌根方向。刺入将近1寸左右时不可捻转提插,徐徐将针刺入,待刺入1.5寸时病人感到沉胀、继而出现沿脊柱方向的麻胀感或触电感,立即将针退出。(一般2寸左右)

典型病例:张xx,女,30岁。产后持续发热伴失语、二便失禁18天。神经科诊断为感染性脑病。予各种抗生素治疗不效,请针灸科会诊。现症嗜卧,肢软无力,神清,面萎黄少泽,身热不欲盖被,无畏寒。有遗便现象,舌红苔薄黄,脉细数。右瞳孔大于左瞳孔。取哑门予上法治疗,针第1次后即出声,继针3次而愈。

按语:此证属产后气血亏虚,邪入化热,风热阻于气道引起的暴因喑,治宜祛风清热、通窍利咽。哑门是督脉、阳维脉交会穴,督脉主人一身之阳,阳维主人一身之表,故哑门穴本身可以解表清热通络,又本穴与舌根相对应,故治上症失语骤效。

邢x,男,2岁半。经常癫痫大发作半年余,最多每日发作2-3次,最少每天发作1次,经本院神经科诊治效果不明显。予针刺哑门穴,第7次后发作明显减少,治疗30次已10天未发,共治疗69次而愈,随访1年未发。

◎吴经伟:应用深刺此穴的方法治疗项背痛、后头痛(枕神经痛)、颈椎病、暴喑、癫痫、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偏瘫、全瘫、全身性银屑病等疗效殊佳。

操作:向上唇方向进针,穿过皮肤、皮下组织、项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持针手感到阻力明显减小时,针尖即已到达脊髓外之硬脊膜,进针深度2寸左右。此时针体切忌捻转!用雀啄术轻轻点刺行针,引触电样麻击感向头、项、脊背或四肢等病所放射1-5次后起针。隔日或隔数日施治1次。

典型病例:

史xx,男,27岁。1957年6月6日就诊。患者因受寒致项、背部痠、痛、沉、胀感已3年。颈椎X摄片无异常发现。诊断:项背部风湿性肌肉纤维组织炎。曾内服中药百余服、红外透热等治疗无效。经深刺哑门穴(电麻感至项背)隔日1次,共3次治愈。2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注意事项:深刺此穴用以刺激脊髓,治疗局部及全身性多种病症疗效虽好,但危险性亦较大。为避免损仿神经根、脊髓和延髓,应特别注意以下5点:①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严格按照要求体位坐稳,头及身体不可晃动;施术后卧床休息片刻。②针尖不可斜向上方刺入,以免伤及延髓。③针尖不可左右偏斜,以免刺伤神经根。④针尖抵达硬脊膜有触电感时,应立即停止进针,只用雀啄术轻刺激行针,千万不可捻转针体,也不留针。⑤对年老、体弱、饥饿者,婴幼儿及狂躁型精神病等不能配合治疗者,不宜采用深刺此穴的方法。

11.风府

【取法】正坐,头微前倾,于头后正中线上,入后际1寸处。

【主治】⑴后头痛 ⑵失语 ⑶上眼睑无力症(目闭不开)

【机理】风府督脉穴,又是足太阳、督脉、阳维脉之交会穴。《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其少腹直上者……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奇经八脉考》曰:“其脉……入系舌本”。又足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其经筋分支为目上纲,又有分支别入结于舌本。其经脉循行过后头部。又督脉总督一身诸阳,而手足三阳经均与目相连。根据经脉所过,主治可及之理论,风府可治后头痛、失语、上眼睑无力症。

【刺灸法】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l寸。

【治疗经验】

◎王耀斌:应用风府穴治疗后头痛、失音一般1-2次可愈。本穴向下斜刺可抵颈椎棘突约2.5寸深,切忌直刺或向上斜刺超过1寸深,否则会刺伤延髓。

操作:用26号3寸毫针,沿风府穴斜下刺入约2.5寸深直抵颈椎棘突为止,得气后,拇、食指捻转针柄用泻法,约1分钟停止运针,留针10-30分钟。

典型病例:范xx,男,45岁。1974年7月8日就诊。自述后头痛已一年多,时发时止,时轻时重,近两个月频繁,中午及傍晚尤甚,针风府行针1分钟后症状减轻,留针15分钟疼痛消失。

史xx,女,34岁。1976年8月10日就诊。因吵架后哭笑不止,遂入睡,醒后神志清楚,不能说话,伴有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夜不能寐,饮食递减。诊断:癔病性失语。用中西药治疗无效故前来就诊。经喉科检查未发现异常。针风府,留针2分钟后该患者哭泣不止,说话如常。

按语:此病系肝郁气滞,结于咽喉所致,针风府为前病后取,以疏泄郁结。

◎李绰成:目闭刺风府,乃笔者临床偶然发现,刺针入内,捻动针体数下,其目闭立睁而愈。

操作:取正坐位,微俯首,用28号1.5寸毫针,直刺入1寸许以快速捻转平补平泻法,局部有胀感。

典型病例:杨xx,女,54岁。于1959年10月8日就诊。患者上眼睑无力目闭不开10余日,素有关节疼痛。人体微胖,体温正常,纳食可,二便无异,苔薄微白、脉沉迟缓而濡。初以邻近和远道取穴治之:针风池、攒竹、阳白透鱼腰、太阳、头临泣、大椎、合谷、太冲等穴,留针良久,起针病无变化,目闭依然。余遂深思沉虑,复补刺风府一穴,入针寸许,捻转数下,立时眼睁而愈。

按语:风府位于项后脑脚正中,深部为第四脑室底,鉴于十二对脑神经均发自延脑,出风府布头面五官眼区,自与眼睑关系密切,故刺之而目闭立除。

12.百会

【取法】正坐,在后发际中点上7寸处,或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主治】⑴眩晕 ⑵失眠 ⑶头痛 ⑷高血压 ⑸脱肛 ⑹遗尿 ⑺子宫脱垂 ⑻癫痫 ⑼小儿惊风 ⑽足跟痛 ⑾颈项强痛 ⑿外感高烧不退 ⒀鼻衄、嗅觉失常

【机理】百会穴为督脉穴,居巅顶正中,为三阳五会之所,即足太阳、手足少阳,督脉、足厥阴经俱会于此。故百会的治疗作用与这五经有关。

厥阴、少阳内属肝胆,肝胆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主风主动(内风),太阳主开,为一身之外藩,多与外有关。据此,百会有祛风熄风的作用,为治风要穴,可用于风病的治疗。如外风引起的头痛头晕等,内风引起的眩晕、癫狂痫证,均取百会治之。

督脉起于胞中,经肛门部,贯脊而上行;足太阳经络于肾,其经别入于肛门;足少阳经系于带脉;足厥阴经脉循阴器。督脉总督诸阳经脉,带脉约束诸经,维系胞宫,肾开窍于二阴。若肾气虚弱,下元不固,带脉失于约束,则会发生脱肛、阴挺、遗尿等。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百会可治上症。

【刺灸法】针刺,灸,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孙明一

操作:用28号2寸长毫针,垂直刺入,捻转得气,卧向前顶穴,捻动30-300下,留针15-20分钟,中间行针1-2次。灸法:灸3-5壮(小炷)。如用于久病气虚神衰失眠,用指压灸法,即当艾炷烟将尽时以拇指隔薄棉片压熄艾火,逼艾热透入穴内,循经走串。

典型病例:孙XX,男,65岁。1976年2月20日初诊。眩晕5年,蹲下起来眼前发黑走路易跌倒。伴右半身沉笨。查面潮红,舌赤暗,尖边红,苔白腻,脉弦数(左脉兼沉细),血压220/110mmHg。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取百会用上法针治,当时眩晕消失。复诊,眩晕减轻。仍针百会,共16次,血压180/100,眩晕已基本控制,头清眼明,诸症消失。

◎申旭德

操作:取百会,剪取局部头发,涂抹少许凡士林,将黄豆大小之艾炷置于百会穴上,用燃着的线香点燃,任其缓慢燃烧,患者诉痛时称为1壮,若患者耐痛力差,术者可用手指呈叩诊姿势,在百会穴周围轻轻叩击,缓解疼痛,延长灸灼时间,待灸3壮之后,用竹质压舌板将燃烧之艾炷压灭,除去灰烬,换上新艾炷再灸,反复进行,一般需灸50-70壮,约1小时。

典型病例:刘xx,女,35岁。头晕目眩伴视物旋转欲倒,恶心呕吐2天。右耳鸣,经某院五官科诊为“美尼尔氏病”,服药不效。脉细弱,苔薄白。采用上法灸百会,随灸随问患者感觉,当灸至10余壮时,患者感到胸部如弃重物,眼可睁开视物而不旋转,共灸50壮,身上微汗出,诸证消失,耳鸣减轻,自行下地行走,次日上班。

注意事项:所灸艾炷多少应根据病情而定,以患者感觉视物不旋转,恶心呕吐消失,胸部无紧压感,身上微微汗出为宜。灸后1周内不洗头,避免灸处污染,防止感染。高血压病人宜慎重,血压过高者不可灸。40岁以上的病人,灸后宜针泻足三里,以引灸火下行。

◎高镇五:此穴治疗头晕(耳源性、低血压性、血虚性),疗效良好。每日治疗1次,重者隔6-8小时治疗1次,每日治疗2-3次。轻者隔日治疗1次。

操作:艾条雀啄灸3-5分钟,每3-5秒雀啄1次,使艾火轻触皮肤。

典型病例:李XX,女,46岁。1985年5月8日初诊。近日因天气骤寒,头晕伴项部拘急胀楚,活动受限3天。原有颈椎肥大症。查面色少华,血压116/76mmHg。舌苔薄白,脉细软。证属血虚性头晕。用艾条雀啄灸3分钟,头晕即减轻。每日治1次,3天治愈。

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本穴慎用,尤其是雀啄灸法,无针灸经验的病人可能因治疗时情绪紧张而导致血压增高。

◎张令君:治疗内耳眩晕症发现病发时,患者百会穴周围处基本是麻木的,故百会穴处的麻木是该病的特殊阳性反应点,百会穴的知热感程度,是测量病情轻重的客观标准。随着施灸壮数的增加,患者麻木亦随之知痛,头重减轻,眩晕渐止。

操作:剪去穴区头发约指甲大,选用合适大小的艾炷(艾炷大小依病情而定,最大黄豆大小,中炷如绿豆大小,小炷如麦粒大小)直接置于百会穴上,从炷顶燃烧至无烟为止(此刻最热),医者用右手持压舌板迅速将艾炷压熄,压的力量由轻到重,患者顿觉有热力从头皮渗入脑内的舒服感,一般灸40分钟后,热力已从头皮渗入脑向颈椎放射,眩晕渐止,90分钟,热力可放射上半身,直到全身发热,眩晕即可停止。一般灸至120分钟时为最佳。施术时应1壮1壮施灸,不得间断,如患者有烧灼痛,应鼓励坚持,灸后一般不化脓,不需处理,4-6周灸痂自行脱落,新发自生。灸痂脱落之后,洗头或梳头时勿撞伤处,以免感染,如有感染化脓应按外科常规处理。

典型病例:傅XX,女,58岁。眩晕时发近7年,今晨又突然眩晕,视房屋转动,不能睁眼,伴有呕吐,头重如裹,耳鸣、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赤苔白微腻,脉弦细。按上法灸百会穴,1小时后晕止,诸症开始消除,灸至2小时,对答如常人,活动如常。

注意事项:本病应在发作时治疗,灸治后,禁忌饮酒、浓茶、咖啡等。

◎文本超:灸百会穴用以治疗因气血亏虚、脑失奉养所致之眩晕效好。

操作:第1次用直接灸:将穴处头发剪掉约1.5xl.5cm,取少量艾绒搓如莲米大小,置于穴位上点燃至尽,连续灸5壮。以后采用温和灸,每日1次,每次灸1-2小时。

典型病例:杨XX,女,45岁。患者平素精神差,易疲劳。今日突觉眩晕,恶心欲吐,微汗出,随即到某医院就诊,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入院治疗不效,自动要求出院。来时眩晕,头部转动或俯仰时加重,动则少气,耳鸣、心悸,声微,眼花,夜寐不安,乏力纳差,记忆力下降,二便、经带正常,舌淡红,脉细弱。证属气血不足,不能上奉于脑,滋养清窍所致。治疗先直接灸百会操作如上所述。次日改用温和灸。每日1次,每次灸2小时。治疗5次诸症明显减轻,共治疗15次愈。

◎喻喜春:此穴放血治疗头痛、美尼尔氏综合征、失眠效果甚好,如感冒发烧头痛,放血后可即愈,其它头痛放血3-5次之后能消失或减轻。美尼尔氏综合征放血3-5次之后症状多能显著减轻或消失。失眠放血3-5次之后,轻者消失,重者减轻。

操作:此类病人头顶皮肤多有水肿、增厚、松软、压痛,以左手拇、食二指捏紧皮肤,右手用细三棱针皮厚者直刺,皮薄者由周围向穴位斜刺,针尖不达骨膜,避免弯曲,如血不自出或出不多,用左、右拇、食、中三指从周围1-1.5cm处向针孔挤压,使出血1.5~4ml。

典型病例:张xx,男,23岁。1985年6月8日就诊。患者因感受风寒而头痛如裂,伴发热,全身不适,脉数,苔白。诊为感冒头痛,百会穴处压痛,以细三棱针斜刺,挤血约2ml,当即痛止,当夜热退,第2天又放血1次而愈。

◎廖柏成:艾灸百会穴治脑震荡后遗症及失眠症亦效佳。

操作:针刺后重灸百会穴。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用三棱针点刺出血1-2ml。艾灸20-30分钟。

典型病例:谭xx,女,38岁。1989年5月15日初诊。头痛5月余伴失眠,痛点不定,多在前额、巅顶和两颞处,经服药,只能暂时止痛。查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取百会穴,针尖斜向患处,然后重灸百会穴30分钟,1次头痛减轻,失眠好转,继续治疗5次后症状大减,15次后症状全部消失。

高xx,女,69岁。1988年1月20日初诊。患者2天前因摔倒后枕部触地,当时昏迷15分钟,醒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不能坐立,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经X光片检查排除颅骨骨折,诊为脑震荡。予输液抗感染,镇静止痛治疗,效果不显。舌红苔薄黄,脉沉细。予艾灸百会治疗,每日1次,4次而愈。

黄xx,女,42岁。1989年l月10日初诊。失眠2年多,用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经用百会穴重灸30分钟,7天后能入眠,继续治疗7次诸症消失,续治7次,随访1年未复发。

◎任宝琴

典型病例:高xx,女,38岁。几年来经常彻夜难眠,头晕健忘,精神恍惚,日渐消瘦,服药无效。查舌淡红,苔薄黄,脉细略数。取百会穴,向后沿督脉斜刺进针1.5寸,得气后行雀啄刺,间歇刺激30分钟,针感传遍全头,然后留针6小时,当日下午起针,晚上安然入睡5小时,连针7次而愈。

◎文本超: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的不寐,用百会穴治之,多效。

操作:用28号l寸针,针尖向前顶方向进针约0.5寸深,拇指向前捻转至得气,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以下午治疗为好。

典型病例:王xx,男,47岁。因用脑过度,入睡难1个多月,近10天加重,整夜不能入睡,白天头昏,精神恍惚,纳呆,二便正常,舌尖红,苔薄黄。证属思虑过度,心血耗损,血不荣心所致。取百会以上法治之,患者当即觉头部沉重。治疗2次后能入睡7小时,3次后痊愈。

◎于书庄、曹晶、于振中:灸百会对原发性老年性Ⅱ、Ⅲ期高血压(虚证,包括少数虚火证(阴虚阳亢))有近期疗效。

操作:将点燃艾条从远处向百会穴接近,当患者由感觉烫到烫痛为1壮,然后将艾条提起,再从远端向百会穴接近灸,如此反复操作10次为10壮,两壮之间应间隔片刻,以免烫伤起泡。灸后根据血压波动情况,可1日灸1次或间日灸1次,或待血压升高后再灸。灸时火力应均匀。

典型病例:陆XX,男,63岁。高血压病20年,有冠心病史。现腰膝痠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胸闷恶心,口渴便干。查面红,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结代。血压170/120mmHg。证系虚性高血压(阴虚阳亢证)。取百会以上法治之,灸后血压145/1O0mmHg。

按语:灸有温补、温通之功。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故灸百会可以行阳气通人一身之脉,从而使脏腑气血相互协调,升降功能恢复,达到降压之目的。但在灸治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取穴要准,即从入前发际5分之神庭穴至枕骨粗隆脑户穴之间,凹陷处按之痛是穴。百会穴是高血压病的反应点,故血压高时按之必痛,按之不痛灸之不效。夜尿频、面黄、舌淡苔白、脉无力为辨别虚证的重要体征。

◎薛莲芝

操作:医者左手拇、食指分开百会穴处的头发并固定之,右手持已点燃的线香采用雀啄灸7-15次(线香必须接触穴位的皮肤)。

典型病例:谢xx,男,56岁。高血压病史已3年,近1周经常头晕、恶心。查血压160/110mmHg,取百会穴以上法治疗后,血压132/100mmHg。

◎王志平:用“指灸百会穴”治疗小儿脱肛有效。

操作:医者用艾条1支,点燃用艾条烤医者手大指内侧,以医者能忍受为度,然后将手大指快速按压患儿百会穴,重复数10次,每次治疗30分钟。操作时须敏捷,快速,使百会穴处热力一致。

典型病例:李xx,女,4岁。患儿2年前因患痢疾,迁延失治,以致食欲减退,精神倦怠,半年后出现脱肛。初时便时脱出,便后自行收回,经服用补中益气汤,腹泻及脱肛有所好转。后因感冒发烧,脱肛症状加重,每次便后不能自行回收,须用手推回,有时用力咳嗽、矢气、或走路时即自行脱出。患儿神疲乏力,身体消瘦,面色苍白无华,鼻部出冷汗,舌淡、脉细。证属脾气虚弱,中气下陷。取百会以上法治之,4次后症状明显好转,咳嗽走路时已不脱出,便后可自行回收。治疗7次后,脱肛消失。

注意事项:一切实证、热证所致脱肛,均不能用本法治疗。

按语:本法适用于小儿,因小儿不能与医者合作,本身皮肤又娇嫩,容易烫伤,采用此法可通过手指热力直接与穴位接触,收到升阳举陷之功。

◎张信:百会穴治疗脱肛、不寐、巅顶痛、眩晕等病每每奏效。

操作:针尖向后或向前平刺1.5寸,深达帽状键膜至患者局部及头部有沉胀感,留针10-15分钟,期间运针1次。

典型病例:于xx,男,8岁。代述,患儿因久坐寒湿之地玩耍,当夜即感腹痛,欲大便,随之出现脱肛,以热敷及以手纳回,多治无效。笔者用百会穴以上法治之,2次而愈。

◎廖柏成:百会穴治疗脱肛、子宫脱垂收到满意效果。

操作:艾条温和灸。

典型病例:王xx,女,24岁。患者2天前分娩后脱肛,形体消瘦,神疲倦怠,少气懒言,纳差。查面色苍白,舌淡有瘀点,苔白,脉濡细。直肠脱出约2寸,触之呼痛。予艾条温和灸30分钟,每日1次,5次后,脱肛自行回收。

用此穴重灸治疗遗尿症,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一般1-2次即愈,重者1-2个疗程可治愈。

薛XX,男,15岁,学生。从小遗尿至今,每晚尿床1-2次,多方求医均无显效。经余用百会穴针刺加灸30分钟。1次告愈。

◎文本超:百会穴火针治疗小儿及青少年尿床无不奏效。一般1次见效,3-5次愈。

操作:取14cm直式全齿止血钳1把,大头针1枚。酒精灯1盏点燃备用。用止血钳夹在大头针针尖后2/3与针柄下1/3交点处,患者坐位,助手持灯于患者右侧,术者立于患者背后,找准穴位后,分开穴位处头发,用左手食、中指叉开压住穴周头发,固定穴位,右手持止血钳将大头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对准穴位垂直刺入1-2mm深即出针。每针1下为l壮,3壮为1次,间隔3天治疗1次。

典型病例:余xx,男,10岁。尿床8年。自述夜间梦见被人打一下即小便,醒后方知尿床,夏天因出汗多,尿床次数减少,冬天几乎每晚尿床。曾服药不效。查舌淡红,脉细。用百会上法治疗1次尿床停止,唯于第8日又做梦,立即醒来,仅尿湿一点。治疗4次后每晚能自行起床小便,即停止治疗。

注意事项:治疗当天不可洗头,平时不可用手搔灸疮。灸痂20天左右自行脱落,不可用手强行揭去。

◎曾祥龙:子宫脱垂用百会隔姜灸,年轻及初患者1-2次即愈,重者5-8次可痊愈。灸治过程中,以患者小腹内有微热感效果为好。

操作:生姜切成薄片,用针刺若干小孔,平放在此穴上,置拇指大小艾炷于姜片上燃之,每次7-8壮,皮肤微烫时即换姜片。每天1次。

典型病例:蒲XX,女,24岁。3天前用力过猛而致子宫脱垂,患者神疲肢软,汗出,面色萎黄,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弱,此乃中气不足所致。取百会用上法治之,灸治过程中,患者小腹有微热感,1次即愈。

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避免用力过猛及负重物。禁房事。

◎廖柏成:百会穴治癫痫,实证热证多用针刺法,虚证、寒证多用灸法取得一定效果。

典型病例:王xx,男,38岁。癫痫时发时止18年,近几个月加重,次数增多,发作时,先觉心悸、胸闷,旋即神昏抽搐,口吐白沫,约10余分钟停止,即复常态。平时头昏多梦,否认外伤史。面色苍白,精神不宁,舌淡少苔,脉细无力。因突然发作用艾条温和灸百会穴,其立即清醒,经治疗2月余,未曾发作。

注意事项:小儿囟门未合者慎用。凡灸头顶,不得过7壮,缘头顶皮薄,灸不宜多。故临床多用艾条温和灸。

◎文本超:百会治小儿急惊风每获良效,多于1-1.5分钟停止抽搐。

操作:用28号1寸毫针,向前顶方向刺0.3寸,提插捻转强刺激至抽搐停止,留针6-12小时。

典型病例:林xx,男,1岁4个月。1988年9月3日初诊。患儿平素每遇高烧即抽搐。3天前发烧40℃,到当地医院就诊,诊为中毒性痢疾,予以抗炎输液治疗,其间多次抽风,体温降至39.5℃,家长抱患儿回家,路途中又出现抽搐,家长急邀余诊。予上法刺百会穴,30秒钟抽搐即止。留针返回医院住院治疗,12小时后起针,其间虽体温仍39.5℃以上,但未出现抽搐。随访1年,高烧时未曾出现抽风。

按语:督脉入络脑,百会为督脉穴又位于巅顶,故有苏厥熄风、开窍醒脑之功,故治小儿惊风效好。但止抽后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临床观察,慢惊风取百会穴针刺疗效不如治急惊风效好。

◎王继元:治疗各种足病(如脚底炎性肿物、足肿、足冷,足底痛、产后足跟痛、足跟滑囊炎、跟健炎、跟垫炎、跟骨骨折痛、单纯性足底痛)均有效。

操作:以迎随补泻法平刺,刺入一针,病症迅速局限在一处或一点时,此时可在百会穴处,前后左右4个方位或8个方位进针,然后术者以左右两手各持一针柄,同时捻转行针,捻转角度以不超过90度为宜,频率每分钟150次左右,留针40-50分钟,出针时双手同时拔出,同时用双手中指点按针孔。

典型病例:刘xx,女,35岁。关节疼痛20天,近3天来足跟痛不能着地行走。查:双足微肿,全足底压痛明显以内踝下剧烈。取百会穴施补法,全足痛立即局限于外踝下,继加针至8个方位针刺行上述手法,共针1次全足痛愈。

◎高德兴:针刺百会穴,一般成人为0.5-1寸,儿童0.3-0.8寸,针刺角度为30-40度沿颅骨斜刺。未满周岁之小儿则禁刺。

操作:治疗厥阴头痛的头痛、头晕、目眩等症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30号不锈钢针以40度角由前向后沿颅骨斜刺,采取强刺泻法,留针20分钟。

典型病例:刘xx,女,18岁。因高考用功过度,突感头痛如裂,伴目胀、恶心,手足逆冷,舌苔白,脉弦。辨证为厥阴风木挟痰上扰清窍,闭阻窍络。治则:通阳化痰,活络利窍。取百会一穴以上法治之,顷刻痛止症平。

用于项背受风寒,项背强痛时患者取坐位或站位,针刺法同上,但边进针边令患者左右活动活动,幅度越大越好,常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果。

典型病例:王xx,男,51岁。晨起即感颈项强痛,动则尤甚,余无明显不适。舌嫩,苔白,脉浮弦。证属风寒外袭,经枢不利,气血瘀痹。法当祛风散寒,通络宣痹。取穴百会,针刺1次而愈。

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的鼻塞、不闻香臭等症时,患者坐位或仰卧位,由后向前,朝鼻方向刺入,1-1.2寸深,用泻法,留针30分钟,7次为1疗程,一般针治1至2个疗程可取得显著疗效。

典型病例:张xx,男,45岁。感冒1周后,鼻流清涕转为浊涕,鼻塞伴嗅觉失灵,不闻香臭。治而不效。经用上法针刺百会穴7次,浊涕明显减少,嗅觉恢复正常。2个疗程后浊涕消失。

若系外感引起的高热不退、惊厥、谵语及诸经热邪上壅所致的头晕、头胀、头痛等症,针刺百会时用泻法,起针后令其出血效果更佳。

典型病例:孙xx,女,8岁。初春感寒,头痛恶寒,高烧不退。体温39.5℃,伴咳嗽、咽红。服APC汗出后热势稍减,但移时复炽。舌红,苔白罩黄,脉浮数。证属风寒外束,肺失清肃,兼有化热之势。法当解表散寒,宣肺退热止咳。先用三棱针点刺百会穴放血,片刻热退。复以银翘解毒汤3剂治疗而愈。

尉XX,男,51岁。1967年冬,因劳累奔波而致虚火上攻,遂见牙龈肿痛,鼻衄下血不止。给予针刺百会穴,10分钟后血止,复以牛黄解毒丸善后。

百会穴为升提阳气的要穴。治疗脾气不足、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胃下垂、肾下垂、阴挺等症,疗效较好。还可治疗阳气不足之虚脱、休克、低血压等。急迫时无针,可用单指或圆钝头器具,如牙刷把等点按穴位,亦可收到一定效果,并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

另外,百会穴对急性腰扭伤,不能转摇身体者,尤其是以腰部中间疼痛为主者,效果更佳,每每针1次即见显效。针时令患者取站位,边进针边令其前后左右转摇身体,中间可行针2次,再针时亦如上法。

典型病例:李xx,女,3岁。代诉:每日脱肛已2月余。经针刺百会,针后加灸15分钟,配服补中益气汤7剂煎服。仅针l次后即2日未脱,针7次后脱肛治愈。

13.前顶

【取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3.5寸处取穴。

【主治】尿频

【机理】前顶属督脉穴,督脉循行贯脊联络肾,尿频多由肾阳虚气化无权,下关不固所致,故用前顶穴可补肾阳促气化达到固肾涩尿之功,治疗尿频之症。

【刺灸法】平刺

【治疗经验】

◎荆亨泰:此穴治疗由肾气不足引起的尿频疗效满意,每日或隔日针1次,轻者l次见效,重者3-5天获效。

操作:用28号或30号l寸半毫针,沿头皮向囟会方向刺入,得气后,施以轻微捻转,约1分钟左右,至头顶出现热感为止,留针20-30分钟。

典型病例:安xx,男,56岁。该患者因糖尿病住我院治疗。其间,又得口眼歪斜,故就诊于本科。自述小便频数,每小时3-4次,痛苦万分。余针此穴,行针约1分钟,自述头顶发热且有轻松感,留针半小时,次日已能坚持到2小时小便1次,经7次治疗,尿频治愈,每天小便4-5次。

14.上星

【取法】正坐仰靠,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取穴。

【主治】鼻衄

【机理】上星是督脉穴,督脉循行下鼻柱,又上星位于前颅部,邻近于鼻故此穴可宣泄诸阳热之气,是治疗各种鼻病之要穴。

【刺灸法】平刺,指压

【治疗经验】

◎卢静:上星穴治疗鼻衄,疗效多佳。一般针刺数分钟内即可止血,且1次即愈。个别习惯性出血或经久不能止血者,需留针1-2天。针柄不需固定,出针后稍加揉按即可,一般亦留针1次而愈。

操作:用28号1-1.5寸毫针,顺督脉向上沿皮平刺,得气后中强度捻转2分钟,留针20分钟。鼻衄严重者,可留针1-2天。

典型病例:刘XX,女,54岁。患者前1日在家中看书,突发右侧鼻腔出血,用冷敷血不止,急到医院门诊就诊。当即予油纱条填塞,但仍有渗血由口腔流出,总出血量约200-300ml。现病员头昏乏力,面色苍白,血压110/80mmHg,即收治入院。住院后予抗感染、止血等药物对症治疗,仍出血不止,5日后病情加重,血压80/60mmHg、血色素9g,且病人烦躁不安,遂请针灸。针刺上星,缓慢小弧度捻针1分钟,留针10分钟后无血从油纱条中渗出,又行针1分钟,留针10分钟后取掉油纱条,己无出血,继留针1天。隔日再如上法治疗1次,血止,疗养数日痊愈出院。

◎陶厚福:上星穴治疗鼻衄,1次止血。

操作:用医生右手拇指端或食指端,施用泻法迎经脉循行方向,向后方由轻至重用力推压1~2分钟后鼻衄自止,再持续2分钟以巩固疗效。

典型病例:苏XX,男,28岁。患者突然鼻腔小量出血,兼发热、咳嗽、口渴引饮、大便结燥、舌质红、苔黄、脉洪。患者虽立即采用草纸揉团塞鼻,冷敷额、顶部,但鼻血未止,仍继续外流。我偶然相遇,立即指针上星穴,2分钟后鼻血自止。为巩固疗效继续推压该穴2分钟,经1次治疗而愈。若出血量多者,推压该穴止血后,鼻腔内再充压药棉,以增强和巩固止血效果。

15.素髎

【取法】正坐仰靠或仰卧,当鼻背下端之鼻尖处。

【主治】⑴鼻病 ⑵休克 ⑶急性腹痛吐泻

【机理】素髎为督脉穴,位于鼻尖,故可治疗鼻病,属局部治疗作用。《医经理解》曰:“人之胚胎,鼻先结形,故谓是太始之骨髎也。”所以古人将鼻看做人一身之始,可见素髎位居鼻祖可谓人之阴阳之始。临床上之急症多为阴阳突然失调甚至阴阳离绝,取用素髎治之,可平衡阴阳,使之阴平阳秘,化险为夷。素髎又为督脉穴,督脉入络脑,分支联心,刺素髎又可调督脉,开窍醒神,宁心安神治疗神志病。

【刺灸法】斜刺,点刺出血;隔蒜灸

【治疗经验】

◎甘健行:余20多年前患酒皶鼻,内外用药,经年不愈,乃用毫针(26-28号,0.5寸)刺鼻尖素髎穴(针尖略向上,刺入3-4分,以鼻中隔出现胀感为度)。每日l次,每次留针l小时左右(带针午眠)。出针时,轻轻捻转,缓缓退出,不按针孔。在留针过程中,鼻头红色范围逐渐收缩至针孔周围(直径0.2cm左右),其余部分颜色接近正常。出针1小时后,针孔周围的红圈又逐渐扩大到整个鼻头。每天反复如是,而鼻头的颜色却越来越淡,坚持针治月余遂愈。

本病多因肺胃积热上蒸,复遇风寒外束,血瘀凝结而成,或因嗜酒,酒气熏蒸所致。毫针虽微,但能“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进针皆以快为贵,但徐出而不按针孔,是为泻法,《内经》所谓“疾而徐则虚”是也。故能泻肺胃之积热,化凝结之瘀血。取素髎者,肺开窍于鼻,胃脉挟鼻,经脉所过,穴位所在,主治所及也。

◎曾祥龙:余用素髎隔蒜灸治疗酒皶鼻,获极好疗效。每日灸1次,轻者4-5次即愈,重者6-9次治愈。

操作:患者仰卧,取独头大蒜1枚,切成薄片,用针刺若干小孔,置放在鼻尖上,上放适当大小艾炷点燃,连续燃烧7壮。皮肤觉烫时即换蒜片。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

典型病例:曾xx,男,43岁。1973年11月3日就诊。其人酷嗜酒,长期以来,鼻尖发红如樱桃,大便干,小便时黄,舌质红,苔微黄,脉微数,诊断为酒皶鼻。用素髎穴隔蒜灸,每天1次,6次而愈。

注意事项及禁忌:鼻尖皮肤嫩,注意换蒜片,以防灼伤鼻尖;鼻尖有轻微溃破者禁忌。

◎喻喜春:用素髎穴刺络放血治疗酒皶鼻、嗅觉障碍、幻嗅症3种疾病皆有效。酒皶鼻初发者放血5-15次之后,每隔2-4天放血1次,有的能基本恢复正常,病程长而症状厉害者隔2-5天放血l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2-4个疗程之后症状亦能减轻。治疗嗅觉障碍急性者效果最佳,每天放血1次,2-5次即可,慢性者隔2-4天放血1次,5次为1疗程,2-3个疗程之后其嗅觉恢复或改善。对幻嗅症如香味、腥味等,连续治疗6-15次之后,有的停止半年至2年不复发。

操作:酒皶鼻之脉络显著增粗增多,皮肤松软增厚者,用细三棱针点刺后其血自流,取低头位而让其血流入一烧杯中,放血由5-25ml不等,皮肤薄者点刺后双手拇、食、中三指挤血2-5ml。

典型病例:周xx,男,27岁。患者从25岁开始鼻子皮粗发红,热天更甚,用中西药治疗无效。此为酒皶鼻,用细三棱针点刺,每次出血10-20ml,隔3-4天1次。2个疗程之后,红肿显著减轻及大小基本恢复正常。

◎张振晖:素髎穴不仅对急慢性鼻腔疾患有其独特的疗效,而且对小儿惊厥、鼻衄以及一切危急暴症,刺此一穴,往往能收到起死回生,针到病除的奇异效果。

操作:用1寸或寸半28号毫针,于鼻尖与鼻中隔中间向眉心方向,刺入5分至1寸。针至紧实不涩不滞为度,留针30-40分钟。

典型病例:常xx之亲属,女,55岁。忽然鼻衄不止,中西医施治数小时无效。余赶至时,鼻孔出血势如泉涌,塞鼻即由口中涌出,闭嘴即由鼻中喷涌,危急万分。“急则塞其流”,急刺素髎穴一针,如此危症,竟应针而止,后因出血过多,护送医院输血数百ml。

1987年8月既望夜,县卫校学生郝xx叩门求救,自称脘腹剧痛,吐泻频作,已折腾半夜,脸唇皆白,冷汗淋漓,六脉似无。用三棱针点刺素髎穴,出血10余滴,令其卧床休息片刻而愈。

16.水沟

【取法】仰靠或仰卧,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取穴。

【主治】⑴急性腰扭伤 ⑵癫狂、癔病 ⑶习惯性便秘 ⑷急惊风

【机理】人中穴在临床常用作急救首选要穴,止痛要穴,用于各种急症,尤以神志昏迷为独长。这是因为:人身之督脉、任脉,一阳一阴,犹如天地,古称天、地、人为三才,地气通于口,天气通于鼻,而本穴正居口鼻之间故有人中之称,可见本穴可沟通天地之气。任督二脉,任脉总纳诸阴经,督脉总督诸阳经,督脉又入络脑,其分支和心相联系,故二脉失调,阴阳失于交合,便会出现神昏、癔病、惊风等证,用人中以开窍启闭,宁心安神治之可立效。又督脉贯行腰脊,故对急性腰扭伤用人中疏通经脉常立杆见影。督脉循行过肛门,又人中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交会穴,手阳明经属大肠,肛门为直肠之末端,足阳明经属胃,胃为六腑之长,故人中又可通肠导滞治便秘。

【刺灸法】斜刺;指压

【治疗经验】

◎梁粹英: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笔者体会对针刺人中后,虽症状大部分减轻,但仍感局部不适的患者,还可配合阿是穴、委中穴拔火罐10分钟,可增强疗效。

操作:用1.5寸毫针,挟持进针法,呈25度角速刺人中穴,直达鼻中隔,强刺激捻转行针1分钟后,可见病人眼泪夺眶而出,继续行针半分钟后,减弱行针强度,并让患者站立缓缓活动腰部,待患者自述痛减时停止行针,嘱其加大腰部活动范围,并作前后左右屈伸动作。再行针2次至病人自觉疼痛消失,腰部活动自如即可。

典型病例:李xx,男,33岁。因不慎将腰扭伤,疼痛难忍,不能弯腰及坐卧,行走困难,经他处治疗无效,于次日上午来诊。查体:腰骶椎正中部压痛明显,触之僵硬,动则痛甚,活动受限,需他人搀扶方可忍痛行走,舌苔红暗,苔薄白,脉沉弦涩。诊为急性腰扭伤。治宜宣通散瘀,疏通经气,活血化瘀。取穴人中用上法操作立时而愈。

◎方宗畴、罗庆道、肖维芳、赵青、李美琪、朱玮:用人中穴治疗急性腰痛多1-2次即愈,慢性腰痛5-10次可愈。

操作:针尖向上斜刺,针向鼻中隔,深0.3-0.5寸,用泻法,针感要求局部胀痛,眼球湿润。

典型病例:赵xx,女,45岁。主诉腰痛2天,因抬重物不慎将腰扭伤,当时剧痛不能动,由同伴送至我院治疗。取穴人中,用泻法,留针15分钟,同时让患者活动腰部,起针后诸症消失而愈。

◎喻喜春:人中穴放血治疗癔病、昏迷、鼻出血3种情况很有效果。癔病于发作时放血能立即停止,但不能根治。治昏迷轻者立苏,重者每天放血1-2次,连续1-5天多能清醒。粘膜破损之鼻出血,为局部原因引起者,当时有收缩血管止血作用。

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该穴位皮肤后,双手拇、食、中三指挤出血1-3ml。

典型病例:XX,女,19岁。患者曾多次在考试时发生抽搐、失语、不能执笔。此次数学考试难以解答最后一题时又出现上症,由其监考老师送来就诊。此乃癔病,用细三棱针刺水沟后,挤出血约lml,当即症状消失。

◎吕建平:人中穴治疗习惯性便秘,效果满意。

操作:用食指按揉人中穴,每日数次。

典型病例:李x,女,20岁。自诉大便干燥3年余,便时肛门疼痛,时有鲜血。嘱其每日按揉人中穴数次。2天后,便燥、便血已愈,自述经常按揉人中穴,大便通畅,未再复发。

◎刘之栋:人中治疗休克,惊风,癔病效果较好。急性病每日针l次,慢性病隔日1次。

操作:用28号1寸毫针,向上斜刺0.3-0.6寸,得气后拇指向后缓慢捻转约1分钟后取针。

典型病例:马xx,男,3岁。患儿3天前精神不佳,烦躁哭闹,食欲减退,今身热突然抽搐,神志昏迷,两眼直视,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其家长抱着孩子前来就医。诊为急惊风。针刺人中1次,患儿神志清楚,两眼能活动,四肢抽搐停止。

17.龈交

【取法】正坐仰靠,提起上唇,于上唇系带与齿龈之移行处取穴。

【主治】⑴痔疮 ⑵急性腰扭伤

【机理】龈交属督脉穴,督脉循行过肛门贯行腰脊,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故龈交穴可治疗痔疾、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斜刺,挑刺

【治疗经验】

◎候升魁:龈交穴治疗内痔、外痔或混合痔疗效理想。尤其是对止痛、消肿和止血,针后即可显效。根据临床观察痔疮患者大多在龈交穴处或下方有一芝麻粒状大小不等的粉白色赘生物(可称为痔点),如察有此物者,可用三棱针直接将赘生物挑掉即可,疗效尤显。

操作:术者右手持已消毒好的三棱针,针体与患者上唇呈平行方向,用针尖前1/2的一侧平面部轻轻上下按压穴位表面处2-3次,然后用横刺法由该穴之侧唇系带一侧迅速刺入,针尖出对侧后向外挑破唇系带,挑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令患者闭口即可。1周后按上法再行挑治1次。一般患者做2-3次。

典型病例:魏xx,男,45岁。自述患混合痔己6年,1年前曾手术治疗,但术后不久又经常出现便秘、肛门灼痛,有时便带鲜血,近1周来加剧,药物治疗无效来诊。查该患者于龈交穴下有一芝麻大的痔点,当即挑掉此物。第2天高兴来诊,说:针后晚间就不疼了,今晨大便通畅无血。1周后来诊,自述感到肛门有时不适,又进行了第2次挑治,1周后来诊自述无不适,又进行了第3次挑治,至今未有复发。

注意事项及禁忌:消除患者怕痛的恐惧心理以防晕针。有出血性疾患者禁用此法。

◎张党红、赵佩兰:龈交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满意,一般针刺1次即愈。

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在龈交穴(在急性腰扭伤后2-8小时,大多数病人龈交穴处出现一小米粒大小的白色小结,可做为取穴的标志)沿口唇方向左右水平于小结后侧进针,用强刺激手法快速捻转。患者感到腰部疼痛逐渐减轻时,停止捻转,令患者紧闭口唇,将毫针夹于两唇之间,留针5-10分钟,留针期间,同时嘱患者做下蹲、俯仰或旋转腰部等运动,随着疼痛逐渐减轻,不断加大活动幅度。至腰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后取针。

典型病例:贺xx,女,45岁。6小时前因弯腰抬重物用力过猛,扭伤腰部,不能活动,经当地区院推拿、按摩治疗不效,由家人抬来就诊。检查见患者表情痛苦,弯腰屈膝侧卧位,局部稍有红肿,压痛明显。诊断:急性腰扭伤。查龈交穴处可见一米粒大小的白色小结,即于该小结后侧沿口唇方向水平行透过,用泻法,强刺激,快速捻转,患者即感觉腰部疼痛减轻,可以活动。留针10分钟,嘱其作下蹲运动,疼痛消失,行动自如。

◎张殿龙:治疗急性腰扭伤l次痊愈。龈交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对痛点在脊柱正中(督脉)上的疗效最佳。对痛点在脊柱两侧(膀胱第一、二侧线)取配支沟穴优于单取龈交一穴。对骨质增生性腰痛也可缓解症状。

操作:取坐位仰头,翻起上唇取之。针尖向鼻中隔并稍斜向内刺0.5-l寸深,得气后,用提插与捻转相配合刺激量较强的泻法,施术应在1分钟以上,病人流泪为度,留针时令患者活动腰部和来回走动3-5分钟,反复运用手法1-2次,一般l次治愈。

典型病例:王XX,男,37岁。晨起提搬污水桶突发腰痛,当即身躯直弯不得,寸步难行。查痛位在脊柱正中,用此穴此法1次痊愈如常。

◎林建华:龈交刺血治疗急性腰扭伤、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甚者寸步难行、精神紧张者颇见疗效,轻者1次治愈,重者3次痊愈。

操作:仰靠坐位,医生用左手将患者上唇提起,龈交穴充分暴露,右手持三棱针快速点刺放血3-5滴为宜,最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待出血停止后嘱其轻轻活动腰部半小时。

典型病例:王xx,男,25岁。患者因搬运大米时用力不当扭伤腰部,活动受限,疼痛难忍,步行困难。查:腰部无明显肿胀,但肾俞区有明显压痛点,舌脉无明显变化。辨证:急性腰扭伤。首先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用上法点刺放血,并嘱患者轻轻活动腰部、5分钟后自觉腰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活动半小时后病情大减,行走弯腰较灵活,次日又治1次痊愈。

注意事项:不宜刺得太重出血过多,亦不宜刺得太轻,出血量少也达不到治疗目的。注意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
黄药师 at 2007-10-15 23:42:32
经外穴

1.内迎香

【取法】鼻孔内上部外侧之鼻粘膜上。

【主治】⑴扁桃体炎 ⑵咽炎

【机理】内迎香位于鼻内,肺开窍于鼻,胃经起于鼻,大肠经挟鼻孔,三经均与咽喉关系密切,取本穴放血,可清泻肺与手足阳明之热、消肿止痛。

【刺灸法】竹针刺放血

【治疗经验】

◎刘荣泉:此法来源于一老中医家传秘方。笔者运用内迎香放血治疗各种急、慢性扁桃腺炎和急、慢性咽炎,取得满意的效果。急性发作者,一般针刺1-2次即可明显好转或痊愈。特别是对慢性扁桃腺炎及慢性咽炎,属痰热火毒瘀阻,久治迁延不愈者,针刺3-5次后,大都可痊愈,且一般不再复发。

操作:取一支2cm×0.3cm之竹签,将一端削成三棱针样尖端,制成竹针,常规消毒后备用。从竹针尖端起,向下量取相当患者中指1同身寸长,做一标记。针刺时,令患者坐位,背及头的后枕部靠于墙上,以免针刺时移动位置。将竹针尖端向上,伸入患者鼻孔中1同身寸深,使针尖一端紧贴于鼻孔外侧之粘膜上,针尖所到之处即是穴位。医者左手持针,用右手拇指弹击针柄,针尖迅速刺破鼻粘膜使之出血,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不同,出血在数滴或数10滴后自止。如出血过多,以消毒棉球塞入鼻孔压迫止血。咽部一侧患病,只针患侧鼻孔即可,咽部两侧患病两鼻孔都针,3日针l次,一般不超过5次。

典型病例:李xx,女,50岁。患扁桃腺肿痛,反复发作已3年,每年约发5-6次,屡用抗生素治疗,需1周或10多天方可缓解。此次感冒后咽痛又发作。咽痛,咳嗽,口渴喜凉饮,双侧扁桃腺红肿,高突对峙,咽喉只留一小狭隙,吞咽困难,舌红苔黄,脉滑数。以竹针如上法刺两鼻孔内迎香穴,出血数10滴,当即觉咽间舒适,疼痛大减,后又针2次而愈。

宋XX,女,46岁。半月前患感冒,经服药治疗,寒热已退,但咽痛不解。来诊时症见:咽喉红肿充血,痛连耳根及颔下,吞咽困难,口渴恶热,汗出,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洪大而数。当即刺两内迎香出血,5分钟后咽部疼痛减轻。第3日来诊,咽喉肿消大半,又针1次而愈。

2.金津、玉液

【取法】伸舌,当舌下系带两侧静脉上。

【主治】⑴急性胃炎呕吐 ⑵舌肿胀 ⑶急腹痛

【机理】穴位舌下,故凡瘀血阻于舌窍者刺之有效。呕吐为胃气不降,舌为心苗,胃之经别属胃散脾,上通于心。故刺舌又有调理脾胃、和胃降逆之功用。

【刺灸法】放血

【治疗经验】

◎翟兴明、翟润民:对急性呕吐患者,用金津、玉液放血,1-2次可愈;对重舌肿胀、喉痹失音的患者,用此法大都在1-3次治愈。

操作:患者把舌伸出口腔,术者左手用消毒纱布捏住舌体向外向上翘起,右手持三棱针在舌下正中两侧静脉上点刺出血。

典型病例:童XX,男,35岁。患者于昨日早饭后,泛泛欲吐,日10余次,用药未效来诊。当即用三棱针在金津、玉液处点刺放血,只1次呕吐止而愈。

肖xx,男,45岁。舌咽部疼痛、继则不能言语,曾治无效。舌体肿胀,转动不灵,两侧扁桃腺肿大潮红。体温、血象无异常。针刺金津、玉液放血,术毕舌体运转如常,并能喊出声音,共治2次而愈。

◎赵永久:用刺舌下出血法,对急性干呕腹痛、舌下腺炎症、急性扁桃腺炎、口腔炎、暴喑失语等病症疗效满意。病情复杂配用它法(如宿食探吐;恶寒、手足逆冷加刺井穴;热性吐泻加用十宣、曲泽、委中,重度休克,挑刺膏肓俞等)。

操作:令患者张口伸舌,医者左手持棉球夹舌,向上翻卷舌体,暴露穴位。右手持三棱针速刺舌下两侧紫脉出血,待血色由黑变红自止,以温盐水漱口即可。

典型病例:余xx,男,16岁。自觉吸入一口冷气后随即脐至脘腹阵阵挛痛不解,欲吐不出,欲泻不便,频频干呕,烦乱不安。查体无外科急腹症,舌下紫脉显露,苔白,脉弦紧。辨证:寒邪伤及中焦、升降失司而致胃肠挛急腹痛。速刺金津、玉液出血,片刻病愈,酣然入睡。

3.脑桥穴

【取法】后发际中点上l寸,再旁开1寸处。

【主治】⑴神经性头痛 ⑵足跟痛

【治疗经验】

◎郭效宗

典型病例:姜xx,男,38岁。l964年春季感冒后,前额经常胀痛已5年,在某医院诊神经性头痛。服药不效。神经系统未见明显病变,表情痛苦,舌淡红,苔净,脉弦滑。取脑桥穴。端坐位,左手固定穴位,右手持1.5寸针垂直刺入1寸许,行小幅度捻转、提插至多1分钟,不留针,多数患者头颈有些紧迫感,往返提插3次,每次提插9下、捻转9下、上下刮9下,退针时左手拇指压于针孔下方,缓缓出针,针尖至皮下稍停快速拔针,按闭针孔。每日针1次,针第2次时,头痛明显减轻,头胀仍不见好。第3次针时头痛已止,头胀减轻。共针12次,愈。

陈xx,女,50岁。主诉:两足跟痛3年多。3年前因不慎摔倒,右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留两足腕酸痛、活动不便。最近1年来,两足痛发展至足跟部位。取脑桥穴,针后当时足跟部痛减轻。每日针1次,补法,连针5次症状控制。续针12巩固。

4.副神经点

【取法】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1cm处。

【主治】落枕

【方法】弹拨

【治疗经验】

◎刘桂良:本穴治疗落枕用弹拨方法,另外还可治疗斜颈、副神经麻痹。

操作:患者正坐,用拇指或食指端在患者患侧副神经点(可摸到条索状)进行弹拨,状如弹琵琶,用力均匀,由轻到重,结束时再由重到轻,弹拨范围以副神经点为主,由点到线作上下往返约10分钟,然后配合按摩法,约20分钟左右完毕。

典型病例:张x,女,27岁。患者因昨晚受凉,今起床后发觉右侧头颈疼痛不适、颈部不能转动。检查:右侧颈项肌肉紧张,在风池穴与翳风穴之1/2处有一压痛点,触摸到条索样物。用以上方法一次治愈,症状当即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5.咽中、内哑门

【取法】张口压舌,沿舌中线直抵咽后壁中。

【主治】⑴假性球麻痹(失语) ⑵声嘶失语、失音

【刺灸法】l直刺

【治疗经验】

◎张天文:此法治疗因脑血管病而引起之假性球麻痹,效果良好。

操作:用26-28号3寸毫针,令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压其舌根部,暴露咽后壁,用右手持针柄,沿舌线经悬壅垂中直刺咽后壁,轻微捻转,以有痛感或恶心呕吐为宜。

典型病例:王xx,男,71岁。饮食饮水咳呛,失语4个月。1989年4月2日晨起,突感右半身活动失灵,同时伴有口喎流涎,声音嘶哑,语言含糊不清,饮食饮水咳呛等症。脉弦滑,舌苔黄腻,舌质紫暗。诊断:假性球麻痹。先予头针加运动治其瘫痪,针毕取26号3寸毫针,用上法直刺咽中穴,捻转30秒,病人有恶心感,继则呕吐痰涎少许,挟带微量血丝,针毕,请患者数1-10个数,当即发音较为清晰。用本法隔日1次,5次后可缓慢进食,饮水偶呛咳,8次后可缓慢饮水,压其舌根有恶心欲吐感。如法共12次,基本痊愈。

◎詹永康:内哑门为经外奇穴,诸针灸专著少有记载。笔者蒙长沙已故名针灸家黄伟之传授,用此穴治疗失语每收奇效。对风痰痹阻或气机不畅引起者,往往1针而愈。对肾阴亏竭或肺气不足引起者不适宜。

操作:令患者张大其口,术者左手用压舌板按住舌根,右手持3寸长粗针对准该穴直刺1分许,稍加捻转不留针,抽针后微见血点。

典型病例:蒋xx,女,34岁。患者于4年前患病毒性脑炎,经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而遗留左侧偏瘫及失音,百治罔效。诊视右脉弦滑,左脉沉弦小滑,舌红苔薄黄腻。先用头针、体针、华陀夹脊针刺加灸神阙、气海、关元等穴治疗两个半月,左侧肢体功能渐见恢复,除左五指关节活动尚欠灵活外,其余均己恢复正常,能做一般家务事,但失音始终无任何好转。乃停用其他治疗,单针内哑门一穴,每天针刺1次。第l次针后,次晨即可发声。第2次针后,次晨即可讲话。第3次针后即能唱歌,连针3次而愈。

6.上廉泉

【取法】在颌下正中1寸,舌骨与下颌之间凹陷处。

【主治】失语、言语不清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秦丕述:粗针多透刺法治疗中风之失语,疗效甚好。每日1次,或隔日1次。

操作:用4寸针,针体以45度角向舌根方向斜刺2.5-3寸,得气后用泻法,强刺激捻转半分钟后,快速起针于皮下,再各向左、右呈45度角方向斜刺,手法同上。

典型病例:王xx,女,45岁。失语2月余。伴头晕、胸闷、耳鸣,曾服药无效。用上述方法治1次,刚起针一会儿就感到喉部舒畅,有痒感,不知不觉地讲出话。后又针2次巩固。

注意事项:该穴因解剖位置要求针法宜多捻转、少提插,同时让病人闭嘴、不讲话,以免发生意外。

◎纪青山:喉喑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喉炎或慢性喉炎。笔者认为慢性喉喑应以局部取穴与体针治疗。而属于急性喉喑者,取上廉泉效果甚佳。

操作:以30号1.5寸毫针,单手进针,向舌根方向直刺,以使整个舌根及喉部产生麻胀感。患者自觉喉部轻松为宜,施提插捻转、强刺激。

典型病例:池xx,女,34岁。于3天前,无明显原因而自觉发热、头痛、恶寒、食少纳呆、胃中嘈杂,出现声音嘶哑,并逐渐加重,就诊时几不能言。面红,扁桃体红肿,舌质红、苔黄干、脉弦数有力。证属风热邪毒,挟肺胃之积热上蒸于咽喉,喉部经脉气血被灼,以致喉部失荣。治以清肺祛邪、散结利喉。取上廉泉,用上法治疗10次后痊愈。

7.视区

【取法】枕骨结节旁开1cm,向上4cm。

【主治】足癣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宋君惠:针刺视区穴的方法治疗足癣效果甚佳,每日1次,轻者1-2次症状消失,较重者3-4次症状消失。

操作:用28或30号2寸毫针,手持针体快速进针,针刺深达帽状腱膜层最佳,以患者无痛感进针顺利为宜,留针30-40分钟,加电针或手法捻转。

典型病例:王xx,男,49岁。足癣10多年,每年5-10月发病。患者穿塑料鞋、或淌雨水后易激发,犯时两足奇痒难忍,因感染而多次住院。双足广泛的大水泡,最大者直径约1cm,渗出很多,同时糜烂,双足红肿,淋巴肿大,皮损鲜红,行走受影响。以上法治疗后当晚痒止,水疱干瘪。共治疗10次皮肤完全恢复正常,穿塑料鞋、淌水未发病。2年未复发。

注意事项:刺入帽状健膜层,两针之间距离不超过2cm效果最佳。治疗时勿食腥味发物及刺激性食物,有出血性疾患者慎用。

8.球后

【取法】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主治】⑴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 ⑵视神经萎缩

【机理】局部用穴。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孙汉琪:此穴治疗动眼神经麻痹,轻者1次痊愈,重者5次痊愈。

操作:患者仰卧,用左手将眼球轻推向内眼角,右手持26号l-1.5寸毫针,快速将针刺入皮下后慢进针,待患者感觉眼球有痠麻胀感时即速起针。

典型病例:迷x,男,9岁,学生。因打架击伤头部,3天后家长发现患者左眼球固定不动,视力减弱,述有轻度头痛,余正常,要求针刺治疗。取球后刺之,如上法操作,起针后眼球活动自如。

◎葛书翰、霍鲁莉

操作:选用30号2-2.5寸毫针,自球后刺入皮下后,针尖沿眶下缘略向后上方刺入1.5-2寸左右,待眼部出现痠胀或眼球突出感时,留针10分钟,出针后用棉球按压针眼片刻。每日针1次,10次为l疗程。

典型病例:崔x,女,32岁。双眼视物不清9个月,近半月加重。9个月前因患感冒发烧后,发现视物不清,未予重视。近半月加重,诊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力:左0.6,右0.5。无明显屈光不正。眼底:双侧视神经乳头颞侧呈瓷白色,边界清楚,网膜血管略细,视野明显缩小,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弦,尺弱。辨证:肝肾阴亏。诊断:青盲(原发性视神经萎缩)。针刺双球后,每日1次,20次后,视力提高到左0.8、右0.7;30次后,左1.0、右0.8,40次后,双侧视力均为1.0。

按语:该病的针刺疗效与基础视力关系密切,原视力在0.3以上者,针刺疗效较好,原视力不足0.1者,疗效较差。

9.安眠穴

【取法】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之中点取穴。

【主治】失眠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吴绪平:失眠,治当辨别虚实,虚证针用补法,实证针用泻法,主取安眠穴,疗效甚捷。

操作:用30号1寸半毫针,以单手刺入进针,直刺1-1.2寸。在得气的基础上,施以捻转补泻手法。补法是捻转幅度小、频率慢,泻法是捻转幅度大、频率快。针感可放散至整个后头部,一般留针30分钟,每日针1次,以下午针刺为宜。

典型病例:江xx,男,33岁。失眠7年。患者每晚难于入寐,有时甚至彻夜不眠。脑电图检查正常。每晚仅靠口服大剂量安定来维持睡眠。表情淡漠,精神痿靡,无其他阳性体征。舌淡,苔白薄,脉细缓。证属思虑伤牌,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神失所养。治以调理心脾,补脑安神。取安眠穴,单手刺入进针,直刺1.2寸,施以补法。当行针2分钟时,患者自述整个后头部有明显热感,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次,病人当即有睡意感。嘱其停服安定。翌日二诊,自述:昨晚是7年来睡得既香又甜的一整夜觉。按上法针治10次,每晚睡眠可达6小时以上,诸症悉除。

注意事项:此穴位于脑部附近,不易直刺过深,亦不要作大幅度提插动作。

按语:安眠乃经外奇穴,其特点是治病针对性强,疗效甚捷。本穴临近于脑部,针用补法,可获益气养心、补脑安神之良效。若于针治同时,适当加以口头暗示疗效更佳。

10.海泉

【取法】舌系带根部正中。

【主治】中风后手指不用

【机理】心开窍于舌,主神志、主血脉,故该穴可醒神清脑、通经活络。

【刺灸法】点刺、合谷刺

【治疗经验】

◎李忠仁:中风偏瘫手功能不用者,不论病情轻重均可用海泉穴针治。

操作:患者正坐张口,倚靠椅背,自然伸舌,医者立于患者右前方,左手隔着消毒纱布抓住患者舌体,向后上方拉起,充分暴露舌底舌系带根部。右手持28号1.5寸毫针先点刺海泉穴,然后于其穴位两侧,应用合谷刺手法,左右成30度斜刺进针,稍加捻转提插,当患者有强烈刺激感或闪电感时即出针,出针后令患者运动舌体1-2分钟。

典型病例:殷XX,男,62岁。患者突然昏迷,呕吐,言语不能,两眼凝视1天,急送省医院抢救脱险,后遗右侧肢体偏瘫,右半身不遂,上、下肢肌力Ⅱ-Ⅲ°,舌强语涩,舌质红,苔光剥(前半部)黄腻(后半部),脉弦滑,血压130/90mmHg。证属肝风挟痰型,治拟法风化痰通络为主。经中药及体针治疗3个月,疗效不佳,上肢肌力仍为Ⅱ°,手仍颤抖,不能自行持匙进食及挛屈,摄物困难。后改用海泉穴舌下针治疗,针1次后右手握力由原来8kg升至12kg,续针5次,升至16kg,手颤动亦消失,手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中风重症及昏迷、全瘫患者疗效较差。孕妇禁针。出血性疾患、局部感染、水肿者禁用。

11.耳尖

【取法】折耳,耳廓尖端。

【主治】⑴麦粒肿 ⑵眼睑部肉芽肿 ⑶眼烫伤 ⑷急性结膜炎 ⑸蜂窝组织炎 ⑹急性腰扭伤 ⑺顽固性失眠 ⑻口唇疱疹 ⑼腮腺炎

【刺灸法】点刺放血;封闭;灸

【治疗经验】

◎陶厚福:耳尖穴治疗麦粒肿效果甚好,每日灼灸1次,轻者1-2天治愈,重者2-3天治愈。

操作:医生右手持木梗或蜡梗火柴划燃后,立即吹熄,趁燃烧后火柴头剩余火热,迅速对准耳尖穴处点一下,略停1-2秒钟,吹气一小口。如此反复操作3-5次,使局部皮肤有灼热痛感即可。

典型病例:赵xx,女,18岁。患者右眼下睑有异物感1天。查见右眼下睑缘,有一火柴头大之红肿结节,形如麦粒,痒痛兼作,推之不移,无分泌物。兼有口渴、便秘、苔黄腻。患者服用西药和热敷治疗,病未减轻,前来针灸科要求治疗。施以火柴灸耳尖穴,1次后结节消散,连灸2次而愈。

按语:用火柴灸耳尖穴,能引内部郁热邪气透达体表泻而散之,加之耳尖穴能流散风热,解热毒之邪,则病自愈。

◎邢克利:治疗眼睑部的肉芽肿,可免手术,只是治疗时间拖的较长。眼睑肉芽肿有炎症时,隔日1次,炎症消失后改为1周1次。

面颊部局部急性红肿、疼痛,一般外科诊为:淋巴结炎或蜂窝组织炎等,可点刺耳尖穴,消肿止痛,快于用消炎药,一般1-2次痊愈。

操作: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血止为止,不覆盖棉球。一般治疗患侧,隔日1次。

典型病例:李xx,女,44岁。外科诊为蜂窝组织炎。左面颊于下关穴处2x3cm大小红肿、疼痛。于左耳尖穴点刺出血。治疗中疼痛消失,红肿也见消,次日复诊已痊愈。

刘X,男,30岁。右眼上睑于半年前患麦粒肿后一直未吸收,现凸出睑上有一黄豆大肉芽肿。行右耳尖穴点刺出血。1周后行第2次点刺治疗。第3次12月4日就诊肉芽肿已见消,只剩绿豆大,仍于右耳尖穴点刺出血。12月12日第4次复诊,又见吸收。第5次点刺治疗后愈。

◎黄建军:

操作: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放血5-10滴。

典型病例:苏xx,男,23岁。昨日被飞溅钢花烫伤右眼。右眼刺痛,目赤,有异物感,流泪不能睁眼,视力模糊。查:右眼睑轻度水肿,球结膜严重充血,畏光,多泪。取右耳尖穴。先局部消毒,再轻轻挤压右耳尖穴处,使之充血,然后用三棱针点刺,挤出10-15滴血。隔日再诊症状明显减轻,观其球结膜充血也明显消退。治如前日,2次后诸症消失,视力正常。

◎李尊桂:耳尖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及麦粒肿,顽固性失眠。

操作:患者取坐位,两耳尖常规消毒,选用2ml注射器工具,6号针头1个,将1%或2%普鲁卡因lml吸入注射器内(注射前应作过敏实验),然后垂直刺入耳尖穴约1.5-2mm,再将药物徐徐注入,每穴0.5ml,每日1次。

典型病例:杨xx,男,33岁。患者不慎扭伤腰部,疼痛剧烈,不能俯仰转侧。症见痛苦面容,深呼吸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查第2腰椎处压痛明显,脉弦而紧。给予耳尖穴封闭,立即见效,过4小时后无其他不适。

卯xx,女,32岁。患者目赤肿痛2天。查:双目外眦处皮肤红肿形成硬结,推之不移,舌红脉浮数,给予耳尖穴封闭。大约l小时后自感双眼有清凉感,第2日肿退红消,又巩固治疗1次而愈。

朱xx,男,35岁。患者近1月来出现失眠多梦,曾给予养心安神等方药服后不见好转。近5天来,每夜能睡3小时左右,予耳尖穴封闭,3次能正常入睡。

◎衣振云:耳尖穴治疗口唇疱疹3-5天痊愈。另采用耳尖穴放血治疗腮腺炎,收效甚好。

操作:将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在耳尖穴上点刺出血,挤出8-10滴血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

典型病例:王xx,男,39岁。口唇周围疱疹l个多月,局部灼痛,进食、张口困难疼痛,经多方治疗无效。给予耳尖穴放血1次,自觉疼痛减轻,经4次治疗,疱疹全部结痂,病状消失,告愈。

孙X,男,4岁。双腮肿大,压痛,不进食2天。曾经x医院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给予药物治疗,症状不减。患者双侧下颌角处可触及椭圆形肿大腮腺体,边缘不清,有压痛,局部皮肤发亮,紧张、不红。给予双侧耳尖放血,次日肿胀减退,能进食,经3次治疗,肿胀全部消退痊愈。

◎张惠贤

操伟:单侧患病取病侧,双侧患病取双侧,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对准穴位,左手揉按,使局部充血,右手持针速刺,左手反复挤压,出血3-5滴。

典型病例:郭xx,女,3岁。代诉:昨晚发现幼儿右眼疼痛发痒伴红肿,今晨双眼红肿、流泪、全身不适,患儿哭闹不休。查:精神差、不时用双手揉擦双眼,双侧眼结膜充血、红肿,并有脓性分泌物外溢,右侧较左侧严重,近日便干,脉弦数,舌质红,苔黄腻。诊断:急性结膜炎。经上述方法给予治疗,次日其母来告知昨晚已能安睡,无脓性分泌物,红肿也消退,治愈。

12,太阳

【取法】病人取正坐、或仰卧位,在眉梢与目外眦中点外l寸凹陷中。

【主治】⑴急性结膜炎 ⑵偏头痛 ⑶面神经麻痹 ⑷电光性眼炎

【刺灸法】点刺出血,平刺

【治疗经验】

◎李美琪:针刺太阳穴治疗急性结膜炎和麦粒肿有的1次见效,一般不超过3次。

操作:用30号1寸或1.5寸的毫针斜刺或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典型病例:丁x,女,4岁。右眼红肿疼痛3天。刻诊目赤肿痛、畏光流泪,目难张开。针刺右太阳穴,留针30分钟,起针时挤压针孔放出少量血,第2天来诊时眼红肿已消退,疼痛减轻,2次而愈。

◎王文明:太阳穴多方向辐射状透刺的手法,治疗各种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疗效显著。每日针l次,轻者1-2次可痊,重者3-5次可痊。

操作:用28或30号1.5-2.5寸毫针,先直刺进针,得气后行针1分钟,然后将针轻提皮下分别向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的邻经脑穴和经外奇穴透刺。并根据患者体质及病之虚实施以补、泻和平补、平泻手法,各行针1分钟,最后根据病症把针留置某一透刺方向5分钟。

典型病例:于xx,女,26岁。患者素有偏头痛痼疾,每因情绪波动或睡眠欠佳等诱发。此次缘于争吵引起。左侧头痛如裂,口苦咽干目弦,时有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有力。诊断:偏头痛,属肝火上炎型。取太阳穴,直刺得气后,分别向丝竹空、瞳子髎,曲鬓穴及下关穴透刺,均采用泻法,最后在透刺曲鬓穴方向留针5分钟,l次痊愈。

赵x,男,36岁。患者在3天前的午睡后,突然发现左侧面部麻木不适,口角向右侧歪斜,活动受限。舌淡红,苔薄白,脉缓。诊断:面神经麻痹。取太阳穴,直刺得气后分别向丝竹空穴,曲鬓穴、下关穴、颊车穴、颧髎和地仓穴透刺,并留针5分钟,经上法针治3次病告痊愈。

按语:太阳穴属经外奇穴。在它的周围有足阳明、足少阳、手太阳和手少阳四条经脉分布,有经穴和经外奇穴10数个环列。临床上此穴主要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今笔者利用此穴,采取以该穴为中心向周围邻经输穴及经外奇穴多向透刺的手法,可大大增强针刺的感应性,激发经气,加强太阳经气的输布和与邻经腧穴及经外奇穴经气的沟通,从而提高疗效。

◎吴旭初:太阳穴治头痛眩晕疗效显著,应用透刺法得气好,疗效持久。

操作:局部消毒,用30号2寸毫针避开血管向率谷方向透刺(颞肌层内),用捻转手法行针至头痛消失,留针20-30分钟。

典型病例:张xx,女,56岁。患偏头痛10余年,经常发作。今日头痛如破,抱头来门诊,剧痛难忍,呻吟不己。即用本法治疗5分钟内症状控制,留针30分钟,每5分钟捻针1次,术后痛止,高兴而归。

◎申旭德:治疗急性结合膜炎、电光性眼炎,血出痛止,屡治屡验,疗效可靠。

操作:用小号三棱针点刺出血,如点刺不出血者可加火罐,使其出血。

典型病例:吕XX,男,39岁。患者电焊未戴防护面罩,焊毕即觉两眼涩痛流泪,逐渐加重,眼睛红肿疼痛,刺痛难忍,一夜未眠,晨来就诊。予太阳穴点刺出血,疼痛即刻减轻,睁眼视物已不觉痛,翌日复诊,肿痛已消,无何不适。

◎刘心莲:治疗急性结膜炎,可泻热消肿、止痛。

操作:用28号1寸毫针或三棱针,毫针垂直刺入,得气后,大幅度捻转与提插,出针并挤出2-3滴血,或用三棱针点刺太阳穴出血2-3滴。

典型病例:张XX,女,15岁。双眼异物感,流泪,疼痛,眼眵较多,羞明。双眼球结膜、睑结膜充血。采用针刺太阳穴放血,当即感眼疼痛减轻,次日眼球充血明显好转,疼痛与异物感消失。

◎高洪宝:运用太阳穴治疗血管性偏头痛和神经性头痛疗效甚好,每日针治1次。轻者1次即能治愈,重者2-3次亦可治愈。

操作:用28号或30号3-4寸毫针,从太阳穴向浮白方向透刺,当出现局部胀痛向耳、耳后乳突部或巅顶部扩散时即开始用小幅度捻转l分钟,频率150次/分左右,留针30分钟,在留针期间再次运针2次。

典型病例:赵xx,男,56岁。患者左侧偏头痛已经1个月。发病后第3天在X医院诊为“血管性偏头痛”,经治无效。采用上法,起针后疼痛顿时消失,为了巩固疗效第2日又按前法针治1次。

注意事项与禁忌:有出血性疾患者禁用。脑疝引起的头痛禁用。

按语:太阳穴属经外奇穴,太阳透浮白穴是一种穴位之间的透刺法,从太阳至浮白之间经过三焦经到胆经,故此针能沟通三焦与胆经的经气,通则不痛,所以用太阳透浮白方法对偏头痛有一特殊疗效。

13.鼻通

【取法】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

【主治】鼻部疖肿

【刺灸法】平刺

【治疗经验】

◎周文憬:鼻通穴治疗鼻前庭疖、鼻前庭痈、鼻翼鼻周疗疖效佳。

操作:①毫针法:用30号1.5寸针平刺,针尖向内上方,进针0.3-0.5寸,针感以鼻部痠胀为主,可传导致鼻頞部,留针15分钟,每日1次。②指压法:以手拇食指爪甲按压双侧鼻通穴,至局部有压痛或痠胀感,持续5分钟,每日2-3次。

典型病例:罗XX,男,53岁。鼻尖部红肿疼痛,伴有黄色脓疖3天,发热,体温38℃,微恶寒,头胀痛。予针刺鼻通穴,留针15分钟,行针3次,每日1次,2次治愈。

14.正光和正光2穴

【取法】正光穴位于攒竹与鱼腰穴之间中点,即眶上缘外3/4与内1/4交界处,眶上缘下方;正光2位于丝竹空与鱼腰穴之间中点,即眶上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眶上缘下方。

【主治】⑴青少年近视眼、散光 ⑵远视 ⑶共同性斜视 ⑷儿童弱视

【刺灸法】梅花针叩刺,按摩

【治疗经验】

◎钟梅泉:单用正光或以此穴为主治疗大量近视、弱视、远视、共同性斜视、儿童弱视患者,收到满意效果。

操作:①梅花针叩刺:在穴位表皮上0.5-1cm直径范围内,每个穴位开始可均匀叩打20下,以后可增加到40-50下。频率1分钟70-90下。叩打时要求用腕力弹刺的手法。叩击力量以中等度刺激为宜。切忌压刺、斜刺和拖刺。操作时患者两眼白然闭合,以免不慎针伤眼球。②为了提高和巩固疗效,可以教会患者自己按摩正光穴,或者医生在治疗前给予按摩后再作针刺。按摩的手法:用拇指尖端接触正光穴,使有酸、胀、痛感觉,用中等指力均匀地作圆形旋转按摩,不是上下、左右揉按,也不是按压内眼角。按摩时用力方向是向里向上,指尖紧贴眼眶上壁;不要向里向下按压眼球,以免眼球不适,甚至出现头晕现象。按摩每天可做2-3次,每次1只眼按摩50-100圈,连续半月,随后改为每天1次,半月后再恢复每天2-3次。作为预防或巩固疗效可每天做1-2次。若用眼过多、眼睛不适可随时做,可解除眼肌疲劳和不适。

梅花针治疗可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休息半月后再继续下1疗程治疗。

典型病例:肖xx,男,13岁。近视散光。检查:视力双眼均为0.4。散瞳验光屈光度:右眼近视-1.50度、散光-0.75度,左眼近视-1.50度、散光-0.75度;双眼矫正视力均为1.2。正光穴处可摸到似绿豆大小结节,并有压痛。脉细稍弦,苔薄尖红。选正光穴用此法疗5次后,右眼视力增为0.9,左眼视力增为1.0。继续治疗1个疗程,双眼视力已达到1.5。再巩固治疗1个疗程。

王x,女,9岁。共同性内斜视。检查:眼球向各方向运动均不受限。视力右眼0.6,左眼0.5。散瞳验光屈光度:右眼远视+3.50度、散光+1.25度,矫正视力1.2;左眼远视+4.50度、散光+1.75度,矫正视力0.7。经角膜映光法检查诊断为共同性内斜15度。正光穴处可摸结节和压痛,颈椎1-2两侧可摸到条索。脉细,苔薄质淡。选取正光和正光2穴,用此法针6次后,右眼视力增加为1.2,左眼视力增加到0.8,继续治疗1个疗程,双眼视力均增加为1.5,外观和检查眼位已正。继续巩固治疗1个疗程。

黄XX,女,10岁。远视散光。检查:眼球向各方向运动不受限,眼位正,视力双眼均为0.4。散瞳验光屈光度:右眼远视+4.50度、散光+0.75度,矫正视力0.7;左眼远视+4.50度、散光+0.75度,矫正视力0.7。正光穴处有结节和压痛。脉细尺弱,苔薄舌质淡。选正光及正光2穴治1疗程。视力增加为0.9,症状消失,继治1疗程右眼增为1.0,左眼为1.2。巩固治疗1个疗程,双眼均达1.2,视物清楚,无不适感。

李xx,女,9岁。弱视。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1。散瞳验光屈光度:右眼远视+5.50度、散光+1.25度,矫正视力0.6;左眼远视+6.50度、散光+2.00度,矫正视力0.1。正光穴处有可摸到结节和压痛,腰椎两侧可摸到泡状软性物。眼球向各方向运动不受限,眼位正。脉细弱,苔薄舌质淡。选取正光和正光2穴针刺1个疗程,视力增为右1.0,左0.8。续治1疗程,视力右1.2,左1.0。再治1疗程,右1.5,左1.2。又巩固1个疗程,视物清楚,无不适感。

15.内睛明

【取法】睛明穴下方,内眦角泪阜上。

【主治】⑴视神经萎缩 ⑵急性腰扭伤 ⑶急性结膜炎

【刺灸法】直刺;药水点眼

【治疗经验】

◎彭静山:内睛明可治近视及一切目疾。凡近视视力在0.4以上者无1不效。0.4以下者,则有效有不效,以无效者为多。

操作:直刺1寸,不提插捻转,迅速出针。病重者可留针10分钟。

典型病例:徐XX,女,36岁。由脑萎缩而致失明,右眼可见眼前手动。走路须人扶持。目睛无异常,CT检查确诊为脑萎缩引起视神经萎缩。导致全盲。用手扒开上下眼睑,令病人眼睛向外眦方向转动,以1.5寸28号针,由泪阜处进针,深入1寸,病人自觉眼中非常舒服,并有泪流出。针3个月,每天l次,现自觉眼中舒服,距离2市尺可见几个手指。

注意事项:用1寸针可以全部刺入,但须用新针,以28号为宜,不可靠内眦边缘,亦不可超过泪阜向眼球太近。手法要熟练l次刺入,患者当即流泪。

◎张治国:腰部扭伤有时只有一边腰痛,腰肌紧张,只点患侧内睛明,患者即感眼部凉爽走窜,嘱病人慢慢活动腰部,多数患者1次可愈。

操作:用一玻璃探棒粘上少许金霉素眼膏和自备药粉“一点灵”,点在内睛明穴内。

典型病例:黎Xx,男,48岁。患者今日上午因扛木材不慎将腰部扭伤,腰部不能活动,弯伸皆困难,左腰肌硬如木板。即在左内睛明点入“一点灵”,慢慢活动腰部半小时后疼痛恍然若失。

附:一点灵药方

朱砂3g珍珠3唬泊3乳香3牛黄1雄黄1没药3血竭3儿茶1冰片1硼砂3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贾庆荣:用硼砂点内睛明穴治疗腰扭伤,效果很好。

操作:硼砂点目内眦。

典型病例:黄xx,男,46岁。因扛物过重扭伤腰部,疼痛如刺,不敢转侧,更不能弯仰活动,吸气、咳嗽疼痛加重。经对症和封闭治疗其效不佳,于7月21日来院诊治。照片无骨折,小便常规无异常。左侧腰部肌肉僵硬,压痛明显。诊断为急性腰扭伤。用硼砂点双目内眦,5分钟后活动腰腿数次,自述疼痛减轻大半。22日复上法后活动自如,一切症状消失。

◎袁清顺:内睛明穴治疗皮质盲、急慢性结膜炎、青少年近视疗效显著。

操作:令患者睁眼直视,或翻开眼睑,用30号1-1.5寸毫针沿目内眦红肉上迅速垂直刺入1-1.5寸,不提插捻转,留针30分钟。起针时先用棉球按在针旁,迅速垂直出针,再按压穴位2-3分钟。

典型病例:刘xx,男,45岁。患者3天前突然双目赤痛,痒涩交作,灼热羞明。眼科诊断为急性结膜炎。口服抗生素、外用眼药水,其效不显。查双眼眵胶粘样,眼睑肿胀,开睑困难,白睛红赤,舌红苔黄脉数。当即针刺内睛明,留针30分钟。起针后患者自觉灼热羞明明显减轻,睁眼较易。继上法每日针刺1次,连针3次痊愈。

16.印堂

【取法】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⑴急性腰扭伤 ⑵过敏性鼻炎 ⑶头痛

【刺灸法】平刺,可灸;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李美琪:印堂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有一定疗效(除外腰椎骨质增生)。对鼻炎病人采用隔姜灸也有满意效果。

操作:向下横刺0.6-1寸,进针后作较强的提插捻转手法,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嘱病人活动腰部。

典型病例:刘xx,男,25岁。患者昨日因互相打闹引起腰扭伤,曾贴膏药少效,刻下弯腰转侧均困难,查第3-4腰椎正中和两侧压痛明显,刺印堂穴随即腰部活动后痛减,2次痊愈。

朱xx,女,75岁。鼻塞流涕已1年余。患者吹风受寒较甚,而至鼻塞流白色清涕,伴头昏头痛,苔薄。隔姜灸印堂穴5壮,每日1次,共灸7次,流涕控制,鼻塞消失。

按语:印堂穴是面针的肺区,也为鼻的根部,是局部取穴,故灸之可宣肺散寒以通鼻窍。

◎林凌:印堂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

操作:用提捏进针法,即左手将患者印堂穴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对准其穴,刺入2分,得气后针尖向下平刺约1寸,用捻转、提插补法,使针感外达准头,内及鼻腔,留针20分钟。中间每隔5分钟行针1次,起针时快速将针尖提至皮下片刻,方可出针,出针后揉闭针孔,以防出血。

典型病例:蔡xx,女,36岁。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头眩频发3年。早晚及严冬受风寒刺激更甚,屡治未愈。检查:两侧鼻粘膜水肿明显,呈淡白色;下鼻甲肿胀,鼻腔水样分泌物甚多。病者鼻塞无闻,清涕淋漓,形寒神疲,舌淡苔薄白,脉虚迟。第1次取印堂穴针刺时,其气充盈整个鼻部内外,患者顿觉鼻腔通畅,闻如常人。出针后鼻涕减少十之七八,隔天再针1次,诸症消失。共针7次,鼻腔检查无异常,l年随访,未见复发。

注意事项及禁忌:体质较弱者,疗程结束后应视其病情需要,适当选服补益药物以增强正气,巩固厅效。治疗时避免感冒、忌房事。

◎陶正新:印堂穴治疗慢性鼻炎有效。轻者4-5次,重者15次而愈。

操作:患者仰卧,用28-30号1.5寸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针尖退至皮下,呈10度角向鼻根部捻转透刺0.4-0.6寸,得气后继续捻转10-20秒钟,使鼻根部持续痠重胀感(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后留针30-4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1次;留针同时,用艾条温和灸鼻根部,温度以使患者鼻根部感到温暖舒适为宜。上述方法隔日1次。透刺时,针尖稍偏向患侧。如两侧鼻塞,透刺时针尖先偏向一侧,得气10-20秒钟,鼻根部持续酸胀感后退至皮下,再偏向另一侧。

典型病例:朱xx,女,15岁。患者有慢性鼻炎史5年,反复发作。当时症见:鼻塞,多脓性分泌物,伴前额头痛、头昏。予针刺印堂透鼻根,捻针得气20秒,鼻道通畅,呼吸自如。留针时用艾条温和灸30分钟。隔日1次,7次痊愈。

◎林建华:印堂穴刺血主治外感、中暑、肝阳上亢、高血压等病症引起的暴头痛均获良效。轻者1次痊愈,重者2-3次收功。

操作:先在印堂区域指压按摩3分钟,使局部尽量充血,然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次1-2滴。

典型病例:牟xx,女,33岁。患者因洗浆劳累1天,心烦,当晚感头昏不适,头痛如裂,辗转不安,呕吐食物,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苔白质红,脉弦数。辨证:风邪外袭,引动肝风。病员仰卧,先在印堂区域指压按摩3分钟,用三棱针快速刺血,当即放出暗红色血约0.lml,患者自述头痛心烦减轻,放血至0.5ml时,头痛如裂症状显著好转,心烦呕吐消除。半小时后病人头痛缓解,只感疲乏无力。3天后随访,头痛已愈。

注意事项及禁忌:对脑血管意外疾病、尤其是小脑出血所致的剧烈头痛、呕吐、眩晕,因病情严重,不是印堂穴所能解决问题。

17.额旁二线

【取法】头临泣直下1cm处(头临泣与阳白穴连线上),取双侧,分等距离3点。

【主治】婴幼儿腹泻

【刺灸法】半刺法

【治疗经验】

◎林迎春:额旁二线“半刺”法对各型腹泻均有效,尤以小儿湿热型腹泻效佳。日1次,3次为1疗程,晨治为佳,治疗时停止其它治疗,1周内喂奶母亲忌食鱼腥及油腻食物,人工喂养患儿食粥为好,忌食糖。

操作:30号1寸毫针,左手拇指压穴旁,右手持针以半刺手法,90度角进针,迅速旋插至皮下,约0.85mm深度刺上、中、下,迅即出针。此深度在婴幼儿真皮层。

典型病例:朱xx,男,15个月。代诉:患儿腹泻4天,日20次左右,进食即吐,大便黄、稀,蛋花样、腥气,纳差、尿量少。检查:体温36.5℃(肛)、轻脱水貌,舌苔薄、舌质红、指纹紫,心、肺(-)、腹平软。针上穴1次后,呕吐即止,当天大便减少至4次,次日解黄色成形大便而愈。

18.腮腺穴

【取法】耳垂直下与下颌角后水平延线交点处,一般正是腮腺炎肿块痛点中心。或取:耳垂下点与下颌角连线中点。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卢静:此穴治疗腮腺炎消肿、退热、止痛效果甚好。每日针刺1次,轻者1-2次治愈,重者2-3次可愈。对流行期预防腮腺炎效果犹佳,且只需针刺1次即可。流行期针刺此穴可预防发病。若小孩发热、高烧、头痛甚者,可酌刺风池、曲池以疏风泄热。

操作:用26号或28号1寸毫针,沿下颌角后缘向口腔上方直刺,深度0.5-0.9寸,一般只需刺肿侧,也可双侧均刺。进针得气后捻转1分钟,留针20分钟,泻法出针,微出其血。预防者,进针得气后稍行捻转即可出针。

典型病例:刘x,女,6岁。患儿发病4天,初发烧,继而腮部肿胀疼痛,昨日右腮部渐见焮热红肿,不思饮食,头痛、呕吐,经西医治疗不见好转。如上法刺双侧腮腺穴,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当晚患儿热退痛止,能进饮食,继刺2次痊愈。

◎赵立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甚佳。无淋巴结炎、肇丸炎等并发症者针刺1次即可痊愈。

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首先摸到患侧的下颌角,然后与耳垂划一连线,其中点为针刺点。进针时针尖稍向口角方向倾斜15-30度。采用快速进针,刺入后强捻转2-3分钟,再留针3-4分钟,即可起针。

典型病例:赵x,男,3.5岁。患儿发病1天,左侧以耳垂为中心呈弥漫性肿大,边界不清伴疼痛,张口时疼痛加重。针刺腮腺穴强刺激捻转2分钟,后又留针4分钟。次日述回去后肿胀未发展,疼痛减轻。第3天其父来述已全部消肿而痊愈。

19.癫痫穴

【取法】患者坐位,风池穴内1寸上l寸,即斜方肌尽头处;或天柱穴上1寸。

【主治】神经性偏头痛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钱宝延:癫痫穴是我科在70年代初发现,以此穴为主治疗癫痫病获得较好的疗效。偏头痛病人多数在此处有一压痛点,且向上或侧面放射痛,故试取此穴治之而应验。

操作:取28号1寸毫针,针尖向上斜刺入(呈30度角)0.5-0.8寸,施提插捻转术,使病人局部有沉胀感。

典型病例:刘xx,男,36岁。头痛5年余,加重2天。曾多方求医,疗效不著,病情时轻时重,时左时右,现右侧头痛为主,呈阵发性,昼轻夜重,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缓。病属神经性头痛。取癫痫穴(双),加电针疏密波30分钟,起针时述头痛当即减轻,每日1次,继针2次而愈。

按语:该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的经脉循行为:“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故能治疗该经脉所过之处的疾病。

从西医角度上讲,该穴正是枕大神经所通过之处,脉冲电流通过神经给大脑皮层以刺激,调节局部及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同时也调节了局部血管的紧张度。所以此穴主治神经性头痛及癫痫,确有较好的疗效。

20.星穴

【取法】胸锁乳突肌内缘与锁骨上二横指交点处。

【主治】脑血栓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谭梅尊:此穴治疗急性脑血栓或脑栓塞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收到较好效果,不少病例可见到针刺的立即效果,如神志由昏睡转为清醒并可简单答问,或麻痹肢体可抬举等等。通常星穴针刺只用于脑血栓或脑栓塞的急性期,每日1-2次,待急性期过去后可改用其他体针穴位。

操作:用28号3寸毫针于星穴处垂直刺入(直刺法),避开血管(可用左手轻轻地将颈动脉拉向外侧)缓缓捻入,抵达颈推横突与脊骨旁后,将针稍上提,再略向内、向下方提插,同时加以捻转,此时可见到针刺侧瞳孔忽大忽小的改变,留针不动,10-15分钟加强捻转1次,30-60分钟后拔针。

典型病例:石x,女,61岁。因“脑血栓”、左半身不遂12小时来诊。检查:昏睡,左鼻唇沟浅,口角右歪,左上下肢0级瘫,左侧巴氏征阳性。舌质红,苔腻,脉弦缓。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扰,肝风挟痰湿走串经络,招致口眼歪斜及半身偏瘫。除按常规的各种治疗脑血栓的措施外,另给星穴针刺,每日1次,在首次针刺后,病人可睁眼,并听命伸舌,左侧肢体可活动,下肢抬举到30度,上肢手指可轻轻握手。以后仍继续进步,1周后改用其他穴位体针治疗,半月后可下床活动出院。

注意事项及禁忌:向下向内提插捻转时不宜过深,以免发生气胸。注意避开血管和不宜大幅度地上下提插行针。有出血性疾患的人禁用。

按语:脑血栓、脑栓塞合理的治疗包括立即采用扩张脑血管的措施,例如星状交感神经节阻滞术即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创用的星穴针刺,也能有效地解除病区脑血管痉挛,扩张脑血管,从而改善脑血液循环。可作为脑血栓或脑栓塞急性期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21.扁桃腺穴

【取法】正坐位,头微抬,位于下颌角正中下缘,颊车穴后5分,天容穴下5分处。

【主治】急性化脓型扁桃腺炎

【刺灸法】穴位注射

【治疗经验】

◎吉天祥:小量抗生素注射扁桃腺穴,治疗急性化脓型与急性扁桃腺炎。

操作:①作青霉素与奴夫卡因皮试。②青霉素20万单位(用2ml注射用水稀释),地塞米松2mg,1%奴夫卡因lml(均抽入5ml注射器内),选5号针头。③穴位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尖向同侧眼球方向迅速刺入2/3,抽吸无回血,方可缓慢注入药液2ml。

典型病例:罗x之妻,30岁。急性化脓型扁桃腺炎。患者发病3天,咽喉肿痛,不敢进食,双侧扁桃腺Ⅲ度肿大并有脓性分泌物。使用本法治疗2小时后,周身出汗,体温下降,局部与周身症状缓解,能进食,即日下午上班工作,治疗1次愈。

注意事项:青霉素皮试阳性可用庆大霉素4万,奴夫卡因可用利多卡因lml代替。注射后休息5分钟方可离去。一般治疗取患侧穴位即可。淡盐水含漱,局部涂金黄散。

22.达治穴

【取法】其穴位在后头部,靠近风池、翳风二穴。首先定准风池穴,然后向外量约1cm,紧贴颅骨后下缘。

【主治】⑴白内障 ⑵视神经乳头炎 ⑶青少年近视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王乐善、朱素荣:达治穴是经外奇穴,有其他穴达不到的治疗效果,因而命名为达治穴。达治穴能治疗多种疾病,尤对眼科病效果甚好。

操作:用28号或30号2寸毫针。进针后针感酸胀传至前额乃是此穴。如不得气是进针方向和穴位及手法不对。有针感为适度,深度不能超过2寸,不可向眶上外上角方向深刺,大约进针1.5-2寸,留针15-20分钟,平补平泻手法。

典型病例:李xx,女,68岁。1年前无原因突然双目视力下降,数月后二目胀痛流泪病情加重、视力仅有光感。诊为双目白内障,经治无效来诊。诊见神志清、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双眼有云翳遮睛。针刺达治穴、每日1次。经治15天,自诉双目视物清楚,已能穿针引线做活。

曹xx,女,28岁。1989年5月28日感觉前额及头顶阵发性剧痛难忍,眼球有压迫感,3天后开始右目失明,心烦意乱,头疼尚可忍受,随之左目亦失明。6月9日在xx医院眼科检查:视神经乳头水肿,疑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建议做CT颅内扫描确诊。由于左侧头疼加重来诊。有癫痫病史,巩膜胀痛充血1次。诊见张目失视、摸椅就座,瞳孔扩大,失去对光反应,神志清楚,舌质红,苔少,脉弦数。诊断:视神经乳头炎(暴盲证)。针刺达治穴。先泻后补,留针10分钟,针感上传前额及两太阳,都有麻胀感,先用泻法,目内有凉感,再用补法,目内有热感,出针后患者跳起来大声喊:“我看见啦”说明针后立见功效,患者休息15分钟后说自己表针走动都能看清,头疼已消失,继续针刺3次。瞳孔及视力恢复正常。

袁x,14岁。8岁时开始视力下降,以后逐渐加重,10岁时验光300度。3年一直带眼镜学习,近l年视力又极度下降,带眼镜也模糊不清。诊断:青少年近视眼(能近怯远证)。针达治穴,纯补不泻。留针10分钟,隔日1次。经治20次,视力明显提高,摘掉眼镜已能看书写字,经学校体检视力基本恢复正常。

23.山根

【取法】双眼内眦部连线与督脉经交点上。

【主治】⑴癫痫 ⑵偏头痛

【刺灸法】推针

【治疗经验】

◎吴炳煌:治疗有关脑部疾患均收到比较理想效果,尤其对癫痫、偏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效更明显,不少病人行针后当即感到头痛消失,头部轻快。

操作:用推针法轻点在穴位上,针尖微向上,以平补平泻手祛,慢慢推刮针柄,至局部出现痠胀及震动感,并向周围扩散。连续刺激5分钟以后,每隔10分钟再重复刺激2次,作为1次治疗量。7-10次为1个疗程,间隔3-5天第2疗程开始。

要求:山根穴定位必须准确,即在鼻梁根部督脉上,同时在运针时也不能偏离经线,刺激手法要保持相对恒定,以震颤手法使病人感到舒适为度,才能起一腔四窦共振作用,达到预期效果。坚持弱刺激,不能使病人有刺痛等不适之感,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洪xx,男,20岁。突发性人事不省,口吐白沫,两目上吊,四肢抽搐,小便失禁已5年多。每月发作2-3次。脑电图提示癫痫。取山根穴以推针治疗28次,逐次改善,基本恢复正常。

XXX,女,35岁。偏头痛,每月发作1-2次7年。每于劳累、月经期诱发,发病以来,均以药物止痛及卧床休息而暂时缓解。1987年9月,第1次接受针灸治疗,取山根穴,用推针平补平泻手法,连续刺激5分钟,每10分钟重复1次。前后经5次治疗,头痛消失。

按语:山根穴是督脉经上一个奇穴,它同样具备该经临床上主要治疗头、颈、项部病症、热病、神志病的功能。

该穴所处的部位是一个特定位置,在该穴的下方是鼻咽腔,而鼻咽腔与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有着直、间接联系,所以山根穴实质上是连结一腔四个窦的重要枢纽,故在山根穴施以一定刺激,而这个刺激是以推刮针柄的弱刺激所产生的颤动,通过一腔四窦共振作用,又直、间接地对颅底韦立氏动脉环起刺激作用。所以尽管病人感到局部只是比较轻微的弱刺激,但内在的效应波及范围却相当广泛,达到有效刺激量值,从而改善了脑部的血液循环和功能。大约从1979年起,应用山根穴由治疗一般性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目眩的配合用穴到成为主穴,最后作为治疗癫痫、偏头痛的特效穴。

24.臼间穴

【取法】位于口腔内上下第3大臼齿中间后壁粘膜处是穴。

【主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束吐灸法】穴位注射

【治疗经验】

◎张鸣九: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维生素B12 100微克+654-2注射液10mg。恢复期(耳后疼痛消失、肌张力低):维生素B12 100微克+加兰他敏注射剂2.5mg。倒错现象(患侧眼睑紧缩变小、口角歪向患侧、患侧面肌萎缩或挛缩):维生素B12 100微克+辅酶A100单位或肌苷注射液10Omg。每日注射入患侧臼间穴1次。急性期一般10次即能恢复正常。恢复期及倒错现象,需时较长,也有相当疗效。

操作:用5ml注射器,5.5号针头抽取注射液,让病人张大口腔,穴位粘膜消毒,针尖朝向耳垂下方平行刺入缓缓前进深约1寸,病人有痠胀反应后,再将药液缓缓推入穴内,将针头抽出时加压针口。

典型病例:高xx,女,30岁。流产后5天没有很好休息,甚感劳累,夜眠多梦,头昏目眩,晨起感眼多泪,羞光,刷牙漏水。当即到市中医院诊治。为行针灸,每日1次,每次在患侧面部针刺7-8只针,10次后耳后疼痛已消失,唯眼嘴没好转,经朋友介绍来治。检查:左额纹消失,皱眉动作不能,左眼不能闭合留隙0.5cm,眼球睫膜充血,左侧唇鼻沟变浅,鼓颊漏气,示齿时人中尖端偏向右侧一门齿,诊断: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静止恢复期。注射左臼间穴,每日1次。6次后左眼已能闭合,额纹渐出现,人中偏斜恢复较慢,治疗至30次方完全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654-2注射液是抗胆碱药,对出血症急性期及青光眼患者忌用。氢溴酸加兰他明注射液对胆硷酯酶有可逆性的抑制作用。禁用于癫痫、运转肌能亢进、支气管哮喘、心绞痛和心动徐缓症患者。

按语:臼间穴邻近耳咽管、茎突孔、面神经管,在该处注射能直接作用于患部,使药物浓度高、集中、效力强,且比在翳风、完骨、耳门、听会、听宫等邻近穴位疼痛较轻,疗效较好。

25.佐泉

【取法】舌系带根部两侧,金津玉液穴的内下方。

【主治】⑴流涎不收 ⑵口干舌燥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朱江:治疗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引起的流涎不收和慢性咽炎、糖尿病所致的口舌干燥有速效。

操作:先嘱患者张口,并将舌头上卷以暴露舌根部。再用28号2寸毫针进针寸余,得气后让患者轻轻闭口,留针30分钟(此时针柄的一半在口腔外),针感一般为舌根发麻。

典型病例:xxx,男,50岁。因3日前突发流涎不收前来就诊,左侧面部呈面瘫状,额纹正常,眼裂未增宽,口角歪向右侧,左侧鼻唇沟浅。血压正常,舌淡红苔白腻体胖,脉弦。诊断:中枢性面瘫。因患者要求先解决流涎不收之症,再回当地诊治,故取本穴治疗。留针过程中症状逐渐减轻。

xxx,男,49岁。口干舌燥月余,入夜尤甚,且咽部有异物感。咽部慢性充血色暗,淋巴滤泡隆起。舌红,少苔,脉弦细尺沉。诊断:慢性咽炎。辨证:阴虚喉痹。留针过程中唾液渐多,口舌干燥之症消失,异物感减轻。

注意事项:在留针过程中注意避免发生折针、断针等意外事故。神志不清者忌用。

按语:佐泉穴是本溪市王隆漠医师所创“舌针疗法”中的穴位之一,临床主要用来治疗中风偏瘫等症。在随其学习时我发现佐泉穴对糖尿病患者口干舌燥的症状有缓解作用,推测该穴可能有调节唾液分泌的作用,故应用于治疗流涎不收之症亦获良效。

26.完上

【取法】乳突上凹陷中。耳根上缘与枕骨外粗隆连线中点下移0.5寸。

【主治】偏头痛

【刺灸法】平刺

【治疗经验】

◎卢静:治疗各种类型偏头痛收到特佳效果。一般初发患者,针刺1次即可痊愈,顽固性反复发作者留针1-3天,亦大多1次而愈。

操作:用28号或30号l寸毫针,针尖向脑后斜下进针,沿皮平刺,缓慢大幅度捻转,得气后留针半小时。病情严重留针可长达1-3天,长留针者,针柄不用固定,只需针身与头侧平行,不影响侧卧即可,并嘱病人若有不适可自行将针抽掉,稍加压迫。左痛刺左,右痛刺右。

典型病例:周xx,女,58岁。患者头痛20余年,终年头缠头巾,遇冷或气候变化便疼痛难忍,尤以左侧为甚,曾多方医治无效。当日针刺完上穴,留针半小时。次日疼痛大减,嘱其回家解掉头巾,洗头后再治(因多年不洗头,污垢甚厚)。如上法刺之,留针2天,痊愈。

27.风池下穴

【取法】风池位于枕骨之下,大筋外廉,正当风府穴之两旁、脑空穴之直下方陷中。患者正坐,头微仰,由风池穴直下约5分,再向前约2分即风池下穴。

【主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孙明一:治疗耳鸣耳聋,亦治目疾及颜面疾患(需调整角度和深度)。

操作:于胸锁乳突肌的边缘处,向同侧目下方缓慢进针,角度稍低于同侧耳垂,深达1.5-2寸(深部针尖贴骨下刺进3-5分为止)。针感传至耳窍,即提插捻动加强针感,约10-30下,留针15分钟。病情较重者,可行针1-2次,出针宜缓,揉闭针孔。

典型病例:马xx,男,48岁。2月前被打伤,右耳鸣终日不已,听力减弱,心烦不安,左侧头痛,前额沉重。面色较晦滞,舌尖边暗红,苔白腻,脉弦。取风池下穴治之。3诊,耳鸣减轻,至第7诊,耳鸣消失,听力恢复正常。

28.音亮

【取法】患者正坐仰首,约在任脉廉泉穴与天突穴之中点,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的微凹处。

【主治】癔病性失语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管遵惠:单针音亮穴治疗癔病性失语、梅核气有效。

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垂直进针,快速透皮,进针后,针尖略向上,缓慢送针,当针进入1-1.2寸左右,则会引起反射性咳嗽,此时应稍提针,待患者咳定,令患者发音,如发音不理想,可再进针刺激;如发音正常,即出针。

典型病例:杨x,女,19岁。患者喑哑7天。1964年10月11日在河口施工,中午酷热,喝山中溪水一碗,下午则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取溪水送检,未发现有毒物质),晚上则完全不能发音。当地经治无效来治。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咽部略充血,喉镜检查:声带无病变,仅闭合稍差。在语言暗示下,针刺音亮穴,当针进入1寸左右,患者不自主咳嗽,此时提针约5分,待其咳嗽稍停,复进针5分,并行捻转,患者猛咳,面色胀红,声泪俱下。针刺后,对语基本如常(声略低)。

注意事项:针刺时需左手固定环状软骨并挟持针体,针透皮后针尖略向上,缓慢进针,切勿使针刺偏和过深,一般进针1-1.2寸左右,患者出现咳嗽时,应立即将针提出少许,以免引起弯针或咽部出血。

29.通气

【取法】结喉上5分,在廉泉与天突的连线上。

【主治】哮喘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丁良能:一次带教学生实习针灸,取廉泉穴治疗失音,错取到结喉上5分处,病人原有哮喘病在下针后感到呼吸畅通,下次来针时,要求再取上穴,经数次治疗后哮喘病也好了。后验于临床效果甚好。每日针l次,10次为1个疗程。

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直刺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约3分钟,至呼吸明显畅通为止,留针20-30分钟。

典型病例:陆xx,男,62岁。患哮喘病近40年,每年秋冬季节复发,近几年发作更为频繁。每年要在医院里住半年多。经用通气穴治疗4-5次后,病情明显好转,症状逐渐减轻和改善。共针治通气穴15次,哮喘病停止发作。恢复正常工作。

30,吊线穴

【取法】吊线穴为口腔内颊平行于牙齿的经络线(或称神经线)。即口腔内颊粘膜上,相当于第2双尖牙至第3磨牙之间的平行线。口向左歪,此线在右面,口向右歪,此线在左面。患者口颊内出现如纸绳粗细的一条白线或红线即是此穴。

【主治】面瘫

【刺灸法】刺血

【治疗经验】

◎李文斌

操作:让患者取端坐位,仰面张口,暴露此穴。消毒后用三棱针对准此线强刺出血,每隔0.5-1cm点刺数针,以出血为度。或用三棱针尖对吊线穴划刺出血,或平行于吊线穴的上下,从后向前划刺几行也可。其手法为泻法。刺后对于患侧面肌、口角、眼睑周围、眉头眉梢、额角部位,用手进行揉按摩擦,务使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典型病例:马xx,男,31岁。5天前,夜晚醉酒,开窗睡卧受风,晨起洗脸,自觉右颜面麻木不适,吃饭时右侧口腔存饭,刷牙时,右口角漏水,右眼闭合不严,即在本厂卫生所针刺兼服中药,治疗5天效不明显来治。右侧口眼歪斜,右眼闭合不全,皱眉时右额纹消失,右鼻唇沟变浅,鼓腮不灵,说话漏风,不流利,舌质淡红,苔薄白,切脉浮紧略弦。用三棱针对准吊线穴点刺出血。六诊口眼歪斜基本纠正,患者面部如常人,能鼓腮,吹口哨,但感右侧面部肌肉不如左侧有力,共针8次痊愈。

13.口眼歪斜点

【取法】迎香为上点,地仓为下点,在迎香至地仓的连线上的中点。

【主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刺灸法】火针刺

【治疗经验】

◎翟兴明、翟润民:用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操作:备特制的长约7-8cm,直径1.0-1.2mm粗的火针1只,酒精灯1只和压舌板1块。左手将压舌板放入口腔内所要刺的穴位下,固定不移,右手持针,把针尖放酒精灯上烧红,对准穴位,迅速刺入,深度要下抵压舌板,之后快速出针。术毕用无菌敷料固定。口眼歪斜点要先刺上点,再刺中点,后刺下点,但每次之间要间隔3日。一般的3点刺完即可痊愈,不愈可再如法重刺1周次。

典型病例:赵x,男,26岁。患者于晨起后即发现右眼不能闭合,流泪,不能皱额蹙眉,口角牵向健侧,说话漏风,鼓颊困难,流涎等,因而前来针灸。治之以火针,如上法共治3次(1周次)而愈。

32.散笑

【取法】位于鼻翼笑纹中点,与督脉的水沟穴相平处取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平刺

【治疗经验】

◎魏翼:散笑透水沟治疗急性腰扭挫闪伤绝大多数1次治愈。

操作:用28号毫针,在散笑穴进针,向水沟穴平透,得气后,边捻针边让患者活动腰部,酸胀感有向上下扩散、有全身发热等情况,在行针10分钟左右,腰部活动功能即可恢复,留针15-20分钟,体征完全恢复时出针。

典型病例:李xx,男,35岁。在搬运货物时腰部扭伤,疼痛难忍,腰部不能活动。在2人扶持下,针散笑透水沟穴,得气后捻转2分钟,让患者试行活动腰部,10分钟后再次捻转行针,让患者作前俯后仰、蹲起等活动,15分钟后起针,l次治愈。

33,颈推夹脊

【取法】俯伏位,在颈第4、5椎旁0.5寸取穴。

【主治】顽固性呃逆

【刺灸法】针后火罐

【治疗经验】

◎林建华:颈椎夹脊顽固性呃逆,每获良效。轻者1次痊愈、重者3-5次痊愈。

典型病例:邓xx,男,42岁。二尖瓣剥离术后1周开始呃逆,白天频频发作,入睡后方可停止,醒来复发,经用西药(药物不详)治疗3天无效,特请笔者会诊。当时患者呃声不断,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唇舌紫暗,舌质瘀点,舌苔白腻,脉数无力。首先在颈椎夹脊穴连续按摩20分钟,消毒后用28号2寸毫针4根、分别刺入颈4、5夹脊穴,行手法得气,患者自觉针感传至中焦,影响到胃腑时,呃逆停止,留针20分钟后出针。最后在颈夹脊穴连续火罐200次,1周后随访、呃逆从未复发。

注意事项:体虚者采用俯卧位针灸,孕妇少针多灸,以防发生意外。

34.胸1夹脊

【取法】第1胸椎棘突旁开3-5分。

【主治】外感咽痛

【治疗经验】

◎薛立功:外感性咽痛取此穴用毫针泻法,多能立竿见影。

典型病例:柳K,男,30岁。2天来,先觉恶寒头痛,时有咳嗽,昨天开始咽痒渐至疼痛。现因咽痛不能进食,吞咽唾液亦疼痛难忍。检查:五官端正,咽喉充血,声音嘶哑,脉浮数,苔薄黄。左手按压胸1挟脊穴,右手持1.5寸针垂直进入至l寸许,用提插法找到针感,然后左右等幅度捻转5次,向上轻刮针柄5次,再提插5次,反复操作。至咽部有清凉感出现,患者会顿感咽痛缓解,试咽唾液已不痛。再操作1分钟,咽面包亦无痛楚。

注意事项:勿向两侧斜刺,不可进针过深,防止刺入脊髓或肺脏,造成事故。

35.崇骨

【取法】位于颈后正中线,第6-7颈椎棘突之间陷中,大椎穴上约l寸。

【主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孙明一:治疗咽喉肿痛,重则水米不进,或已化脓,无不治愈。轻者1次即愈,重者3-5次愈。

操作:以28号2寸毫针,针尖贴第7颈椎上缘向内上方稍斜进针,刺入0.5-l寸,捻动得气,重提轻按泻之,针感串达喉间,其痛感必轻。能咽口水。留针15分钟,行针1-2次出针。

典型病例:刘xx,男,36岁。咽部痛、舌灼痛,饮食难下服药不效。咽部红肿,舌质淡红,苔薄白,舌尖边满布赤色芒刺,脉数、右寸关有力。肺胃热壅,肝火上炎,上结于咽喉。取祟骨针之,得气,捻动提按,针气达于咽喉。5分钟后,咽喉及舌完全不痛。再行针1次,留针10分钟,出针。复诊,咽喉已无痛感,舌上红刺已平,再如法治疗l次而愈。

36.定喘

【取法】大椎旁0.5寸。

【主治】颈椎病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康泰隆:用定喘穴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隔日1次,10次作肌电对照,痛减退,纤颤电位消失。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刺激5分钟,留针10分钟,加火罐5分钟,眩晕消失,3-4次治愈。

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爪切式进针,刺入1-1.5寸,行捻转手法,得气感应为局部有痠胀感,留针20分钟加火罐。

典型病例:李XX,男,52岁。右肩疼痛、手指麻木已有2个月。摄片检查颈椎增生。伤科治疗效不显,肩痛喜按,得暖则减,抬举尚可。脉缓苔薄,劳损为病,气滞血瘀,复感风寒,邪阻阳明,不通则痛。先拟活血,温化定痛。取右定喘,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每隔5分钟行针1次,留针20分钟。10次愈。

周xx,女,44岁。阵发眩晕,伴有恶心,已有1日。头位右斜眩晕则甚,恶心欲吐。以往发作采用牵引治疗,改善缓慢。昨晨突发不能站立,脉数苔腻,虚风上旋,急拟熄风。取穴:双定喘穴加火罐。捻转补泻,双侧强刺激。治疗后眩晕止、恶心消。4次后未再发作。

37.十七椎

【取法】俯卧位,于第5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腰骶关节间。

【主治】痛经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徐静霞

操作:选用28-30号2寸长针,沿棘突间刺入1-1.5寸,采用捻转手法以产生痠、胀感觉为度,至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针感最好至小腹部,每次留针20分钟。

典型病例:何xx,女,19岁。痛经6年,平时喜冷饮。经来第1天,小腹疼痛甚,腹部得热则舒,伴恶心,经量少,质淡。证属寒凝气滞,针刺十七椎穴后当即止痛。

38.痞根

【取法】第1、2腰椎棘突间旁开3.5寸处,左右各1穴。

【主治】腰肌劳损

【刺灸法】斜刺,可灸

【治疗经验】

◎李绰成:痞根穴治疗腰肌劳损,取得满意效果。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用3.5-4寸毫针,从穴位处之最痛点进针,斜向脊柱方向约45度角刺入2.5-3寸许,有麻感传至大腿、膝及足。再用艾条温和悬灸痞块部分15-30分钟,灸至局部潮红、皮肤出微汗其效更佳。每隔5-10分钟,震动针头1次,起针后再拔火罐。每日或间日针治1次,8次为1疗程。

典型病例:周xx,男,56岁。腰痛10余年,轻时常有痛感,重则俯仰转侧不得,睡后翻身起床均痛,活动后减轻,中西药长期治疗未愈。检查血沉偏高,余无异常。触诊:腰大肌痞根穴处有敏感压痛痞块点,右侧较左侧显著。按上述操作方法施治,针感良好,传导至腿、膝、足。痞块随针渐渐缩小,痛感日减,经治15次痊愈。

39.腰眼

【取法】俯卧位,臀部出现一凹陷,由此点向上引与督脉平行的直线,其与髂骨翼上缘相交点是穴。

【主治】下肢冷痛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薛立功:腰眼穴治疗股阴痛、膝关节痛、腰腿痛及下肢冷痛,疗效满意。

操作:用28号3寸毫针,垂直刺入皮肤,针尖稍向脊柱侧缓慢进针约2.5寸。如遇骨面不能深入时,可将针提至皮下重新刺入,当达要求深度时,可出现触电样麻串感,向足趾放散。得气后向下轻刮针柄5次,提插5次,反复操作5遍,或1-2分钟,直至下肢温热感出现为止。

典型病例:李xx,男,30岁。5年前冒雨赶路,翌日觉双腿无力,双下肢冰冷疼痛。某医院诊为“线粒体疾病”。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1年,无力稍有改善,但冷痛不减。面色晦暗,舌淡胖大,有齿痕。苔薄白水滑。下肢活动自如,肌力减弱,按之凉,脉沉细无力。辨证属肾阳不足,三阴亏损之经筋失养。左手按压腰眼穴,右手进针,向脊柱方向刺入达2.5寸时,患者有触电样得气感,直放散到足趾。然后向下轻刮针柄5次,轻提插5次,反复操作2分钟,患者觉足底有烘热感。翌日复诊,述股外侧麻冷消失。再针5次,股阴冷痛大减,小腿及足背冷痛稍有好转。嘱逐渐停用激素治疗,改服桂附地黄汤加减,以观后效。

注意事项及禁忌:有晕针史者、孕妇禁用。要刺入2.5寸,否则无效。但亦不可过深,以防损伤内脏。未掌握好方向进针,常被骨面阻挡,应退至皮下,调整方向再刺,不可在肌层内转向或在骨面上钻顶,否则易出现断针事故。

40.腰奇

【取法】尾骶骨尖直上2寸,在第2、3骶椎棘突之间近下方。

【主治】⑴癫痫 ⑵子宫脱垂 ⑶痔疮

【刺灸法】斜刺,埋线

【治疗经验】

◎魏翼:腰奇穴为治癫病的经验穴,针尖向上刺。笔者发现针刺方向改向下刺,对血痔、子宫脱垂效果十分显著。

操作:直刺0.3寸,扳倒针沿皮向上刺2-2.5寸,得气后针感向上扩散至后头部,或针芒向下刺2寸,针感向下肢扩散。留针30分钟,隔日1次。

典型病例:郭X,男,19岁。患癫痫1年余,初为3个月左右发作1次,渐至每月发作1次。犯病前有头晕、夜间作恶梦,犯病时昏不知人,口吐白沫,数分钟后苏醒。为针腰奇穴,每周治疗1次,坚持治疗3个月,未再发作。

丁x,女,24岁。患2度子宫脱垂。针腰奇穴,针芒向尾骨尖平刺,针感扩散到下肢,针治当日下垂的子宫已上缩复位。

安X,男,57岁。患痔疮3年余。针腰奇穴,针芒向尾骨尖平刺2寸,针感传至双下肢,当晚便血即止。每周治疗2次,4年来痔疮便血未再发生。

◎吴旭初:腰奇埋线治疗癫痫。

操作:局部表皮消毒后用00号羊肠线1-2cm,装入套管针内,由穴位处向上沿皮刺入2-3cm,然后边拔针边推针芯,将肠线置于穴内皮下,用消毒纱布掩盖针孔,胶布固定,每隔2-4周埋1次。

典型病例:XXX,男,23岁。患癫痫16年,每月发作4次,发作时口吐白沫,昏倒抽搐,不省人事,每次持续5-10分钟。经腰奇埋线1次后1个多月未发,以后每月埋线1次,共10次,观察2年未发。

按语:本穴对某些原发性癫痫疗效较好。

41.颈百劳

【取法】颈部后发际下1寸,大椎穴上2寸,旁开1寸处。

【主治】⑴失眠 ⑵急性结膜炎 ⑶喘息型支气管炎 ⑷喉痹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韩祖濂:百劳穴治疗失眠屡获良效,尤其对心脾亏损所致失眠患者,疗效更佳。

操作:直刺1寸,得气后用轻补法,捻转10余下,即出针,不留针。

典型病例:张xx,男,28岁。患者每逢思虑劳倦则出现失眠已6年,平时每晚只能入睡2-3小时,重时彻夜不眠。近日来因治疗血吸虫病服药后整夜不能入睡,疲惫不堪。面色无华,唇舌淡红,脉细软,声不扬,食不香。属心脾不足,造成血虚,心神失养所致不寐。取双侧百劳穴,用轻补法,不留针。针后每夜能睡6小时左右。继续隔日针刺1次,共5次愈。

注意事项:手法要轻补不留针,如重泻留针则当晚失眠更重。

◎孙明一

操作:以28号1.5寸毫针,刺入捻转得气,反复提按,留针20分钟,行针3次。

典型病例:杨xx,男,28岁。眼胀痛3天,头痛、眩晕,右目红肿胀痛,眼涩难睁,怕光流泪,口苦心烦。舌红,苔黄腻,脉弦。证属肝胆郁火,外受风邪。治疗时以手指按压颈缘,右百劳穴压痛(++),针刺得气后反复提按,右眼痛磨感即轻,留针20分钟后已完全不痛。次日复诊,右目愈而左目病肿痛红磨,不能睁目,即先针右百劳,再针左百劳,捻动得气,以重提轻按之法泻之。三诊,两目皆愈。由此以后,一般先健侧后患侧取穴施治。

◎郭效宗:百劳穴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及喉痹,疗效满意。

操作:直刺1.5寸,泻法。

典型病例:张xx,男,34岁。2年来每日喘发1次,喘前喉痒,咳痰粘稠,咳唾涎沫,喘时不能活动,弯腰曲背连续发作,缓解后如同常人。检查:全肺哮鸣音,心率120次/分。舌淡红,苔腻,脉弦滑。证属脾肾两虚、中气不足。治则:补肾健脾,理气定喘。针刺百劳穴,用泻法,约30分钟后,症状缓解,未服药物。第2次针后喘减轻,隔日1次,共针15次而愈。

42.痈疽点

【取法】在第7胸椎棘突与膈俞穴之间,找压痛点或皮肤变异点是穴。

【主治】痈疽

【刺灸法】灸法,针刺,放血

【治疗经验】

◎翟兴明、翟润民:笔者对痈疖肿毒等未化脓的外科疾病常用此法。此术胜过抗生素,且无副作用,此外对内痈,如胆囊炎、阑尾炎、胃肠炎亦有显著疗效。

操作:在第7胸椎与隔俞之间找压痛点,或皮下结节或肤色变异点,之后用麦粒大艾炷直接无瘢痕灸,当患者呼痛时,术者可用拍打或挤捏穴周围以减轻疼痛,总之以能耐受为宜,一炷将尽取下再灸一炷,一般灸3-4壮为宜。日1次,或隔日l次,应灵活掌握,次与次之间应错开灸位。此外,本穴可行针刺放血或挑治,均有显效。

典型病例:龚x,男,15岁。腹痈。患者于19日开始左上腹部红肿疼痛,逐渐隆起,局部红肿板硬,疼痛拒按,曾治疗未效而就医。体温正常。随即在膈俞与督脉之间找到压痛点,给以直接灸,灸完患者痛止,日1次,依法共灸5次而愈。

43.腰2夹脊穴

【取法】伏卧位,夹第2腰椎棘突旁(即华佗挟脊穴之第14对,仅取其1)。

【主治】急性腰痛

【刺灸法】深刺

【治疗经验】

◎李骘:腰疼为临床常见之症,本人用深刺腰2夹脊穴,多数病人一针见效或即愈,鲜有针5次以上者。对急性腰扭伤效果优佳,对腰疼引下肢者,疗效更著。但对于慢性腰痛(如久病肾虚、腰肌劳损)疗效不甚满意。

操作:令患者伏卧于床,取28号3寸毫针,捻转刺入1寸许后,不再捻转,靠刺手腕指之力,将针体徐徐按下至2.5寸,再施原地捻转手法,患者有痠麻胀感若难忍状者,再捻转退出针,日针1次。

典型病例:张xx,男,27岁。2日前负重滑倒,当即不敢直腰,不能仰卧,经服跌打丸及按摩、热敷未见显效。翌日加重,不能迈步行走,经两人搀架挪进诊室。表情痛苦,额汗淋漓,动即呻吟,腰弯伛偻状,苔微黄,脉象弦大,小便黄赤,大便2日未行。脊柱外型正常,右侧腰肌紧张压痛(++),叩痛(±),腰不能俯仰,拾物试验(++),x光脊柱无异常。将患者腹部垫枕头伏卧于床上(因不敢平卧)。用3寸毫针在第2腰椎棘突旁(右侧)刺入1寸深,再将针徐按入2.5寸深,有电麻样感觉自腰放散并下传至腘窝处,患者当即呼麻,同时左小腿不自主翘动数次,立即捻转出针,扶患者下地、活动,初时不敢动,经解释并鼓励后,患者能弯腰提鞋,侧转自如,自己步行离去。翌日复诊,自己骑车前来,称仍有些许腰疼,但行动已无碍,复如前法施针l次,告愈。

注意事项:此穴针刺较深,故捻刺入后,将针按入2.5寸许,不可再捻转,尤注意勿向外斜刺,以免伤及内脏。

按语:行于腰部之经脉,一为足太阳,一为督脉。夹脊穴恰在此二经之间,故可兼顾二经,行气散瘀,书载夹脊穴在两棘突之间旁开5分处,我取在脊椎棘突旁,不仅安全,且感传明显,疗效亦好,是本人临床实践经验所得。

44.腰夹脊

【取法】俯卧,腰椎3-5棘突下,旁开督脉0.5寸处。

【主治】根性坐骨神经痛

【机理】局部用穴

【刺灸法】针灸、梅花针叩刺

【治疗经验】

◎吴旭初:针腰夹脊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效果较好。

操作:局部消毒,每次只选用腰4或腰5痛点1个,用毫针直刺0.3-0.5寸,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捻转行针1次,约1-2分钟,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每日1次,四次为l疗程。

典型病例:徐xx,男,58岁。腰腿痛反复发作10余年,此次发作经治疗虽疼痛已有所缓解,但行走稍久即感右侧腰及臀部疼痛不适。经X光拍片:腰椎肥大。查右侧腰与夹脊处压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压痛,直腿抬高试验(+)。诊断:右侧根性坐骨神经痛。用本法治疗每日l次,3次后腿痛明显减轻,15次后完全消失,共20次痊愈出院。

45.腰5夹脊穴

【取法】俯卧位在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5-8分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毕福高

操作:用26号3寸长毫针,针尖垂直向椎体方向刺2.5寸深,得气后提插捻转补泻,重施雀啄手法,不留针。针感可产生触电样放射到脚底,否则效果不佳。

典型病例:许xx,女,40岁。15天前患者因受风出现从左侧臀部沿下肢后侧至足外侧的串痛,严重时剧烈疼痛不能行走。市X院诊为坐骨神经痛。曾治疗效不佳反重前来。腰部压痛不明显,臀部、大腿、小腿均有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O度)。取腰5夹脊穴。针治1次患者即觉疼痛大减,直腿抬高约70度,并自动下床穿鞋,行走不需搀扶。针3次后疼痛基本消失,为了巩固疗效,以后又隔日针治3次,遂告痊愈。

46.乳蛾、无名

【取法】自第7颈椎起,向下数3椎下,即第2、3胸椎棘突之间。

【主治】⑴急性扁桃腺炎 ⑵癔病性失语

【刺灸法】刺血

【治疗经验】

◎张维劲:急性扁桃腺炎、以及一切急性喉痛,多数能立即见效。如遇扁桃腺肥大者,加刺局部出血,其效更佳。若病势越急越重,疗效越快越好。以下操作,系原始操作方法,我们认为古人采用这种方法,目的在于消毒,故近年来,改用三棱针划刺局部,其效相同。

操作:取新碗1个磕破,取其中三角形者l块,用其尖部于穴位上划一“十”字,见血为度,再用大拔火罐或罐头瓶拔其上。20分钟后取下,将恶血擦净,盖一敷料,以防感染。

注意事项:慢性扁桃腺炎、虚火上炎的喉痛无效。年老体虚者,改用小火罐较佳。

按语:乳蛾穴是我们自己命名的。根据笔者的临床体会,此穴确有清热解表消肿止痛之功。以其部位来说,与身柱穴完全一致,是督脉循行所过之处。督脉为阳脉之海,诸阳之会,而急性扁桃腺炎、喉痛等症,多伴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出现。在此处拔罐实际已将身柱、大椎包括其中了,清热、解表之效则不言而喻。

◎郭耀康:治疗精神、神经性疾病效佳,尤以癔病性失语、体壮者卓著,如按法操作1次即愈。

操作:令患者端坐低头伸颈,术者站在患者左侧并左手拇指爪甲切于第2、3胸椎棘突之间穴位上,其余4指与拇指分开微靠拢固定于颈部,右手持21-26号3寸针垂直捻转法进针,待针进入1寸左右时(约接触脊髓腔时),此时针身稍往外提,随之针以45-60度角斜向上缓慢推进,针到适应处时,患者常尖叫一声,全身抽动一次。癔病性失语即刻对答如常。

典型病例:许xx,男,31岁。代诉:1个多月前因精神受到刺激,突然不会说话,经几处医院诊治,未见效果,故特来诊治。五官端正,体壮,面容呆滞,抑郁不欢,不能言语,舌苔薄白,脉弦滑。取无名如上述操作,针下患者立即说出话。

注意事项:千万按照操作顺序,进针以缓慢推进,不可用力过猛,更不能行捻转捣刺术。

47.二华穴

【取法】位于背部,以患者两乳头之间距离折作8寸,以此距离用一根细软铁丝弯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将此三角形的上角放在大椎穴,两下角所置处就是二华穴。

【主治】支气管哮喘

【刺灸法】埋线

【治疗经验】

◎张治国

操作:用套管针装入1.5cm医用羊肠线后将套管针斜刺入穴位,埋入羊肠线拔出针后盖无菌纱布。

典型病例:XXX,女,15岁。患病7年,曾治无效。就诊时面色青紫,呼吸迫促,痰鸣喘息,不能平卧。听诊两肺布满支气管哮鸣音。经过1次埋线治疗后喘息即停,半月后经第2次埋线治疗后未再复发。

48.痔疮点

【取法】在大肠俞附近找痔疮点,其点有的是红色的或棕褐色的,有的呈凹陷性点,总共之要找到与正常皮肤异常的点进行挑治。如找不到可在大肠俞进行挑治。

【主治】痔疮

【刺灸法】挑治

【治疗经验】

◎翟兴明、翟润民:用此术治疗痔疮,疗效可靠,多1-3次可愈。但要忌辛热之品,另外多吃青菜,保持大便畅通。

操作:局部消毒,用大号缝衣针或小号三棱针将皮肤挑开,并将皮内白色纤维样物一根根挑断,直至挑尽为止。术毕盖以消毒纱布,固定即可。如不愈过7-10天再在附近重挑l次。

典型病例:杨xx,男,29岁。患者习惯性便秘,嗜辛辣。自正月以来间歇性大便带血,曾在某医院检查为“内痔”。因不愿接受手术而求针灸治疗。于痔疮点挑治,只1次而便血止,复给予巩固1次,至今已年余未复发,经检查已愈。

49.胃脊

【取法】第12胸椎旁开5分处,正当华佗夹脊线上。

【主治】睾丸胀痛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黎盛服、玛胜军:治疗睾丸胀痛,不论急性慢性,以胀痛较甚者疗效更好。每日针刺l次,一般1-3次即可告愈。若针感能循夹脊而下,过会阴而达患部,或针感由小腹而下直至患部,效如桴鼓。

操作:患者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以28号或30号2寸毫针,直刺0.5-1.5寸,以180-360度角轻缓捻针,得气后力求气至病所,至患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再加速捻转增强针感后即予出针。

典型病例:黎X,男,23岁。1970年夏,睾丸胀痛,继复腰痛难忍。拟先止腰痛,压诊时,以12胸椎旁开5分处痠疼拒按,即以痛为腧,进针后气至病所,腰痛止而睾丸病亦愈。此后临床治病,几经验证,该穴可作为治疗疝痛要穴。拟名“胃脊”以便于病历记录。

50.三角灸

【取法】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以脐孔为顶点,作一等边三角形,使底边在脐下呈水平,两底角处是穴。

【主治】慢性泄泻

【刺灸法】隔姜灸

【治疗经验】

◎翟兴明、翟润民:凡慢性腹泻服药效不佳者,采用三角灸效果良好,多3-7天可愈。

操作:按取穴法标记,以生姜2片厚1分者置穴上,以中等艾炷灸之。一般5-7壮为宜。

典型病例:张xx,男,3岁。患儿因饮食不节,脾运失司,大便日6-8次已2月余,经服中药10余剂未效,并且该患儿服药非常困难,故采用三角灸,日1次,共5天愈。
黄药师 at 2007-10-15 23:43:35
51.脐中四边

【取法】仰卧,于神阙穴上、下、左、右各开1寸处取穴。

【主治】小儿泄泻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吴家淑

操作:令患儿仰卧,属实热者,取28号1.5寸毫针,点刺或直刺0.5-0.6寸,快速捻捣2分钟,不留针;属虚寒者,用艾条温灸10-15分钟,使局部红润,腹中肠鸣,或腹部感觉舒适为度,每日施治1次。

典型病例:温x,女,2岁。腹泻2天,日便6-7次,水样便,色黄秽臭,小便短赤,身微热,饮食减少。诊查:面色红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腹平软。诊断:湿热泄泻。治法:清热利湿。取脐中四边穴直刺0.5寸,快速捻捣2分钟,去针,不扪穴。次日复诊:腹泻次数减少,大便稀薄,小便正常,喜进饮食。同上法取穴施治。三诊:腹泻止,取脐中四边点刺l次,以巩固疗效。共治疗3次,痊愈。

52.利尿穴

【取法】在脐下2.5寸处,仰卧,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心处取穴。

【主治】癃闭

【刺灸法】指压

【治疗经验】

◎吴旭初:产后或术后尿潴留患者,在用导尿术之前均可试用本法,大多有效。

操作:用手拇指用力按压(由浅至深,由轻至重)。

典型病例:徐XX,女,23岁。产后尿潴留1天多,下腹胀痛不适,经用此法l次成功,排尿1000ml,以后小便恢复正常。

按语:本穴在下腹任脉循行部位,具有调理任脉经气,通利膀胱之功效。但按压此穴时用力必须均匀,切勿用力过猛、操之过急,以免挤破膀胱,或发生其他意外情况。

53,胃下垂穴

【取法】上点在剑突下2寸,任脉右旁开5分;下点在脐下2寸,任脉左旁开1.5寸。

【主治】胃下垂

【刺灸法】平刺

【治疗经验】

◎王世礼:运用泻法,治疗轻、重型胃下垂,轻者针1-5次治愈;重者针5-20次治愈,隔日针1次。

操作:用1.5寸-8寸28号毫针,自胃穴进针5分深,然后沿脂肪层平刺,透向下垂穴,待针尖透向皮下时,木者右手持针向一侧方向捻转,同时术者左手中指轻压针尖,右手将针向上提,使针尖滞针,右手提针,压手压胃下界,令患者屈腿,胃向上蠕动时,令患者伸屈腿,臀部向上抬,左手向上移动,待患者自感胸腔饱满时,令患者向右侧身,5分钟后,再转身仰卧取针。

典型病例:姚xx,男,58岁。经胃钡餐照片,确诊为Ⅲ度胃下垂。患者胃痛,吐酸,腹胀,下腹作坠,纳差进食后呕吐,每日进200g流质食,体质消瘦,头转动则即晕倒,大便溏,每日2-3次,小便正常。针刺4次,症状全消失,饮食增加至550g。为巩固疗效,继针3次,1月后胃钡餐照片示痊愈。

54,胃下垂点2

【取法】上点位于剑突下3cm向左旁开1.5cm处,相当于幽门穴或不容穴,下点位于脐旁1.5cm处,相当于肓俞或天枢穴处。(图100)

【主治】胃下垂

【刺灸法】平刺

【治疗经验】

◎王燕恩:用长针治疗胃下垂显效。

操作: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解除恐惧思想,排空大小便,准备好腹带及垫巾各1个,8-9寸26号长毫针1支,75%酒精消毒棉球。病人取仰卧位,医者在患者左侧,常规在进针点处消毒后,迅速进针约0.2-0.5cm后于皮下倒针,手持针柄向止针点处沿皮横刺,针达腹中患者有痛感,当针达止针点时有下腹坠感,此时加大针感,左手摸按针尖,右手迅速施展手法,使针尖部形成滞针状态,右手提拉针柄,左手虎口对准针尖并向上推按胃底部持续5分钟随胃向上移动,这时下腹出现皱纹,感到腹空,即诊下腹有空音出现。将针柄抬高提拉7-8次,令患者抬臀部3次并左右翻身1次,稍停后顺针后起针,酒精消毒针孔后,用备好的腹带垫巾把下腹加压固定,休息10分钟后即可自行活动。

1周针刺1次,6次为l疗程,根根自觉症状和物理检查情况进行X钡餐透视复查。

典型病例:杜xx,女,32岁。自觉上腹部坠痛食欲不佳,每日进食300g左右,伴恶心倦怠,体重由65kg下降到55kg,饭后平卧症状见轻,经X线钡餐透视胃下极在髂脊下10cm,诊为Ⅱ度胃下垂。经长针2次后症状消失,精神恢复,食量大增,每日进食600g,为巩固疗效共针1疗程后X线拍片复查,胃恢复正常范围。

55.胃上

【取法】此穴在脐上2寸左旁开4寸处即是此穴。

【主治】胃下垂

【刺灸法】埋线

【治疗经验】

◎方选书:穴位穿羊肠线埋藏法治疗胃下垂获效。

操作: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普奴卡因2-4ml(需作皮试阴性方可注射)作穴位局部麻醉,再用三角全层缝合针将2-4号铬制羊肠线从胃上穴左侧到右侧穿过,剪断羊肠线埋藏于肌层,1次不愈者,可隔2星期再进行第2次,依此类推。如羊肠线未被吸收,则不宜进行第2次,若羊肠线已被吸收,则可按原穴位进行手术,术后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之。要经常询问及检查埋线情况,如局部红肿热痛,则用消热解毒药物、或用西药广谱抗生素及外贴消炎药膏治疗。

典型病例:

姚xx,男,48岁。每次进食后,即感腹胀或呕吐,身体异常消瘦已10余年。虽经多种方法治疗,均不理想,于1981年5月到院就诊,钡餐透视:胃下垂3cm,经穴位埋线3次,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健康。

注意事项:选位要准确,羊肠线必需埋在肌层,但不能穿透腹膜。要严守无菌操作。术后20-30天不做体力劳动,注意清洁卫生,吃富于营养而易消化的流质或软食。禁吃一些刺激性食物。孕妇、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有皮肤病、或正在发烧的病人不宜用此法。

56.下玄关

【取法】耻骨下缘、阴蒂头两旁约1横指处(多数患者按之有凹陷约如豆许)压之有明显的痠感或痠胀、痠痛是穴。

【主治】⑴妊娠呕吐 ⑵乳腺病

【刺灸法】指压

【治疗经验】

◎刘长修:本穴为我家世代相传之经验秘穴。不用针灸,以指点压即产生调升降、理气机、平冲逆、排浊邪的良能。临床除用于主治妊娠呕吐、乳腺病(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经前及非经期的乳房胀痛等)证候外,凡属升降失常、气机逆乱或清浊相干变生的诸证,如脐腹痛、眩晕、耳鸣、胸闷腹胀、气逆喘满等症,点之均可应手获效。

操作:用两手中指同时点压该穴(向上用力)即产生较强的痠或痠胀、痠痛感是为得气(得气随即获效)。若不得气,可稍加旋按。得气后按压不动1-3分钟即可。

典型病例:廉xx,女,26岁。妊娠2月,呕吐不能进食。在本院住院,连续输液半月呕吐暂得控制,停药1天呕逆复作。于1088年7月26日来我所就诊。遂点下玄关,得气呕逆即止。随即进食如常。2天后情志影响又复呕吐,再点该穴即止。嘱患者凡遇反复即自点该穴。遂获痊愈。

沙XX,女,27岁。产后20余日,突然感到全胸均向两乳房内抽搐。小儿吮乳后(乳内空时)抽搐尤甚。乳晕部搐成较深皱沟,偶有刺痛。在市X医院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于1989年7月20日转来我所就诊。遂点下玄关,其痛搐均应手消失。为预防其反复将该法教于患者自点。

57.篡间(双侧)

【取法】肛门周围11点和1点距肛缘3分处。

【主治】⑴前列腺炎 ⑵前列腺增生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阎世舫:治疗前列腺炎及其增生疗效较佳。特别是急性者效果满意。

操作:体位取膀胱截石位或侧卧位,曲膝呈35度,肛门暴露于外,会阴三角处以红汞液消毒,行肛诊触摸前列腺体,同时右手持针进入穴4-5寸许(勿刺入直肠),至针下沉滞且有阻力(刺入腺体)即中穴位,对针感不佳者,可行手法以助得气,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高x,男,43岁。肛诊前列腺体如鸽蛋,质地平滑,松软。肛门坠痛,小腹不适,小便灼热而数,遗精,阳萎,性欲减退,形羸,气怠,少力。经此穴治疗5次后,肛门坠痛、遗精、小便灼热已消失,而后改作每星期2次,共取本穴治疗50次痊愈。

吴xx,男,59岁。患小便不利7年,病无瘥时。肛诊前列腺增生大如鸡蛋,质地平滑,松软,超声波测定残余尿60ml。患者面青黑不润,纳呆,惫态羸形,小便窘急而不通,取篡间穴针后而小便10Oml,经用此穴治疗60次病愈,随访5年未发。

按语:前列腺增生或炎症其病变在前列腺体。针入本穴4-5寸正刺中前列腺体。会阴部位乃督脉经气输注之处。督脉者夹脊络肾合篡间(会阴),祖国医学认为前列腺属肾的范畴,故篡间穴具有舒解局部,调节整体,治疗肾之虚实病变的作用。

58.环阳穴

【取法】髂骨上棘与第2骶后孔连线的中点。

【主治】坐骨神经痛

【刺灸法】合谷刺

【治疗经验】

◎高洪宝:此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关节痛以及腰痛等疗效甚好,隔日治疗l次,轻者2-3次治愈,重者4-8次即愈。

操作:用28号3寸长毫针,以《内经》“合谷刺”方法,从该穴向斜下方刺于肌肉间得气后必须使针感传导到足底,然后提针至皮下再向其左右斜刺如鸡足形,留针30分钟,在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运针1次,共运针3次最后起针。

典型病例:杨XX,男,42岁。患者左腿因受寒而疼痛已7天。疼痛由左臀部开始,并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呈针刺样疼痛,阵阵加剧,行走困难。臀中部、腘窝、小腿外侧中部有明显压痛,小腿中下部冰冷,脉沉弦,苔薄白。取环阳穴用合谷刺方法治疗,共治3次而愈。

注意事项及禁忌:局部有肿瘤疾患者勿针。孕妇禁针。有出血性疾患者禁用。

59.下秩边

【取法】患者侧卧位,伸直小腿,屈曲大腿,屈膝为130度,胸部稍向前倾斜约10度(体位必须正确)。以髂前上嵴与股骨大转子高点连线作为一边,另两边向骶尾方向划一等边三角形,在其两边相交处即为下秩边穴。体胖者可向骶尾方向下移1-2cm。

【主治】尿道痛、尿道炎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祁越:此穴治疗尿道炎、尿道痛有理想的疗效,每日针1次,轻者1-2次治愈,重者3-5次即愈。

操作:用28号5-7寸毫针直刺进针,针感必须传向下腹及前阴并有明显抽掣感,如感应不著可以拇指前捻至感应明显后,留针l分钟后拇指后捻,恢复原位即出针。双侧同取。

典型病例:张xx,女,38岁。患尿道炎7年,排尿时尿道针刺样疼痛,痛甚则双眼泪出。多次作尿常规检验,尿培养均正常。予针刺下秩边(双),次日复诊尿痛已止,连针3日(次),尿道痛治愈。

注意事项:针刺前嘱患者排尿。孕妇禁针。不可久留针,否则可有较强的后遗感。

按语:下秩边穴是师怀堂老中医多年来治疗偏瘫、腰腿痛、肛肠病、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效穴。笔者学习后屡用屡效,对尿常规检查有、无异常的尿道痛均有良效。气至病所是取效的关键,本穴应严格按照要求取穴、进针,感传直达前阴、尿道方可获效。

60.环上穴

【取法】自尾骶骨至大转子取一连线,连线中点上2寸即环中穴,环中穴的外上5分处即环上穴。体位采取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上身稍向前倾(如取环跳穴时的体位)。

【主治】子宫脱垂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毕福高:一般脱垂程度重,病程时间长,年龄大治疗效果就差,相反,脱垂程度轻,病程时间短,年龄小者其疗效就高。

操作:用26号6寸长的毫针,以90度角直刺4-6寸深,针尖向子宫体方向刺,手法以提插为主,用雀啄式点刺手法,可产生触电样针感放射至前阴部和少腹部,针至有感觉为度。一般针2-3次子宫脱出就有明显的上提感。每次针l侧,每天1次,两侧穴位交替使用,不留针,不捻转。

典型病例:张x,女,26岁。因习惯性流产而造成子宫脱垂,已有4年余。经常使用宫托,否则劳动、走路都有障碍。采用深刺环上穴治疗6次,宫体恢复正常位置而痊愈。

注意事项:在扎针前叫病人先排尽小便。进针后以提插为主,不留针,绝不捻针。针刺深度要视患者的体质胖瘦和针感灵活掌握为宜,不宜针刺过重,否则会引起少腹疼痛。

61.新环跳

【取法】臀裂旁开3寸。

【主治】坐骨神经痛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秦丕述:此穴用粗长针治疗坐骨神经痛所致下肢痛和偏瘫,疗效满意。

操作:用lmm粗、6-8寸长针,直刺进针,得气后用泻法运针,有触电感较重放射至足尖。留针5-10分钟或不留针强刺激半分钟。

典型病例:马XX,男,48岁。因抬家俱而致腰腿痛1年余。曾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针灸1次后当日减轻大半,翌日症状全消。

62.脉根

【取法】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下5分凹陷处(相当于胞肓穴下5分处)。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束日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张怀忠:对慢性的脉管炎、坐骨神经痛有效。

操作:用28号4寸毫针,以挟持进针法将针刺入穴位后,结合脉管炎的发病部位,在患者的配合下,用提插手法找向下肢末端传导的针感(针尖微向内上方,针感多向下肢内侧过足心至趾末,针尖微向内下方,针感多沿下肢后侧至足趾末端,针尖微向外上方,并稍加深刺入,针感多沿下肢前侧,过足背达趾末;针尖微向外下方,针感多沿下肢外侧达趾末),使针感达病变部位,然后再作补泻手法。对实热证运用向外方向刮动针柄的弧度刮针法(泻法),连刮针柄10次左右。对虚寒证运用指甲向内方轻刮针柄3-5次(补法)。对虚实兼证可用平补平泻法(即指甲往返刮针法)调之。作完以上补泻手法后即可起针。

典型病例:冯xx,男,42岁。1年前因右小趾破溃向上扩散,于某医院在股骨上1/3处截肢。近1月前又见左足麻凉加重,继而疼痛难忍。左足拇趾破溃坏死面达1xl.5cm,周围呈暗紫色,查左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时有时无,抬高试验阳性。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Ⅲ期I级。经用此法针刺治疗(配用中药“一效膏”外敷),15次后疼痛明显减轻。针刺22次时,创面缩小,足色由暗紫变为紫红,皮温好转。共针刺32次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有力,皮色皮温基本正常,静止痛消失,创面愈合,布格氏试验转为正常,体重增加。共住院83天痊愈出院,2年后随访疗效巩固。

63.二白

【取法】间使、郄门二穴的中间,肌腱旁再开一穴,两穴相平,名二白。

【主治】痔疮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彭静山:治疗外痔效果好,内痔亦有效,但不如外痔的作用良好。

操作:常规消毒,以2寸28号针刺入1.5寸,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有热者则使用泻法,留针15分钟。

典型病例:赵xx,男,55岁。外痔多年不愈,时常发作,肛门痛,甚则出血。检查:形体一般,面色微赤,舌质赤无苔,脉数,右寸较甚。属于大肠热盛下移于肛门,导致外痔复发。采用此法,找准穴位,用1.5寸28号针按常规刺入,使之得气,必两臂发麻,方能见效。留针10分钟,1次效,数次愈。

64.尺前

【取法】腕横纹上10寸,在太渊穴与尺泽穴的连线上。

【主治】⑴偏头痛 ⑵胸部扭挫伤 ⑶痛经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张成大:尺前穴治偏头痛,只要针感能传到指尖,头痛可立即消除或明显减轻,数次治疗可获显效。对多种原因的头晕也有效,如高血压或低血压、血管收缩功能失调、美尼尔民征等。治胸部挫伤、扭伤除肋骨骨折患者外,均有即刻止痛效果。对痛经、盆腔炎可获佳效,也曾治淋病患者,指压尺前穴后,尿道口疼痛明显减轻,再用磁珠穴贴,尿道刺激症状消失。

操作:用28号或30号2寸或2.5寸毫针,垂直进针,捻转提插得气后,针尖略向指尖方向,尽量使针感传到指尖,则效立见。无针感则效差。留针20-30分钟,也可不留针。

典型病例:张xx,女,28岁。左偏头痛3月,疼痛多从左阳白穴开始,沿胆经向头颈部放射,尤以午后4-9点痛剧,曾用中西药治疗无好转。查双尺前穴压痛明显。针之,针感达指尖,头痛立止。

宿xx,男,21岁。因练拉力器致左胸扭伤,曾治疗2月余无效。查左3、4肋前支处胸壁压痛明显。针左尺前穴,针感传至中指尖,胸痛顿失,留针20分钟。次日时值天冷下雨,左胸已不感疼痛,又感右胸痛(以往在天气变化时常发生右胸痛),即针双尺前穴,留针30分钟,右胸痛消失。

郭xx,女。反复痛经数年。因痛经而剧痛难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针双尺前穴后,留针20分钟,面色转红润,四肢暖,疼痛基本缓解。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此穴。不能过度用泻法,否则使人出现晕针,晕针时可用补膻中、足三里,或服少许人参补救调理。

按语:尺前穴是从一位经络敏感人身上发现的,早期多用于治呼吸系统病变,以后才扩大到心脑血管病、胸、腹脏器病变。初步体会到对许多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都有效,或单取或配合其它穴,但其疗效与针感有无或能否传到指尖或病处有明显关系。

65.上四读

【取法】屈肘,伸腕。当中指背伸时,前臂外侧面近肘部出现凹沟,凹沟最低处是穴。或取屈肘中立位,以肘横纹外侧端与肘尖连线为底边,向前臂外侧做一等边三角形,顶点所达之处是穴。

【主治】偏头痛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薛立功:本穴对痛在头之两侧并及于耳的少阳头痛,效若桴鼓。

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半毫针,直刺进针。用提插法找到针感。针感可放散到腕背部,亦可至肩背或头面部,向头面感传者效果好。为达到目的,可用左手拇指按压该穴远侧端,使气行之于前,得气后左右等幅度捻转针柄3-5次,然后等幅度上下提插3-5次,反复操做5遍,一般头痛即可减轻或消失。为加强疗效,可继续上述操作1-2分钟。操做完毕即出针,不闭针孔。

典型病例:张xx,女,20岁。主诉:左偏头痛5天。1个月前突然患口眼歪斜,经某医院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针灸治疗好转,但未完全恢复。5天前左半侧头痛时作,服药无效,故来就医。检查:左半侧头痛,左枕部可触及一痛性小结。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证属卫阳不足,风邪外袭,少阳气滞,闭阻而痛。左手按压上四读穴,患者即觉头痛减轻,继右手持针,直刺至骨面,然后上提,用提插法找到针感。左手按穴位远端,右手行“平刺法”,感传即向上行,过肩至头,其痛立解。翌日来诊,述针后头痛再未发作。

按语:本穴是根据郭效宗教授的“有效点”理论指导而定穴穴。偏头痛属有效点理论中的Ⅱ区发病。上四读位居上肢Ⅱ区中,故能治疗偏头痛。从传统经络理论也可以看出,本穴居手少阳三焦经循行线上,手少阳从手走头与足少阳胆经相接,其循行于头侧,故针治该穴有调整少阳,疏通经气的作用,少阳经气舒达,通则不痛,故本穴有明显的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66.第二掌骨桡侧下腹穴

【取法】医者与患者对坐,患者手如松握鸡蛋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cm。医者用与患者相反的拇指尖在患者第2掌骨桡侧与第2掌骨平行处,紧靠第2掌骨长轴的下腹穴前后来回轻轻按压,如在某一穴位有特殊的酸痛点,即在此点扎针,左右同。

【主治】习惯性便秘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林凌:第二掌骨桡侧下腹穴针治习惯性便秘有奇效(实证、虚证均可),一般1次可愈,隔天再针1次,巩固疗效。

操作:找准穴位消毒后,针尖沿着压痛最敏感处的第2掌骨桡侧边缘垂直刺入,一般选用28号1寸针,针刺深度约1cm,用捻转手法,使产生较强针感,并放射至手指和前臂,留针40-60分钟,如中间针感消失,可隔5-10分钟捻转1次,以增强疗效。

典型病例:蔡xx,女,20岁。10岁起患便秘,经治无效,若无服导泻药则不能自行排便。舌红苔微黄,口臭,脉滑数,上唇系带未见痔疮特征。证属肠胃积热,日久伤津,肠道津液枯燥,故大便秘结不通。取双侧第2掌骨桡侧检查,恰好相当下腹穴处有明显压痛点,经在此点进针1cm后即得气,捻转后放射至手指和前臂,留针1小时,中间每隔10分钟捻转l次。第2、3天清晨,患者通畅排便。为巩固疗效,隔天再针1次,留针40分钟。

注意事项:取穴必须准确,方能保证疗效。取穴时,一般压痛点位于下腹穴上,也有个别病例出现在腰穴或腰穴与下腹穴之间。针刺时如得气较弱或无得气,针尖必须在前后左右寻找最佳针感,始终无得气者无效。

67.阳合

【取法】肘前外侧尺骨桡侧缘2-6寸间的压痛点上,左右臂不拘,取按之痛甚者。

【主治】闪挫腰痛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杨济生、吴濂清:治疗急性闪挫腰痛效果极佳。

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切准穴位后,沿皮肤向下垂直刺入1.2寸,得气并有向下传导的痠沉胀重感后,在呼气时运用提插结合捻转2-3分钟。手法终止后,提针至天部,让患者起立,做腰部的俯仰及转体动作,获得即刻效果后,再采用坐位或卧位依上法再运针2次。

典型病例:X男,28岁。腰痛,不能活动2天。患者昨天搬动石块用力过猛,扭闪腰部,行动困难,不能翻身转动,咳嗽时痛甚。脊柱直,4、5腰椎及其旁侧寸许有明显固定压痛,下肢沿足太阳经无明显固定压痛,腰前俯困难,不能着袜拾鞋。舌苔薄白,脉象沉涩。按其前臂,以左肘前4寸尺骨桡侧缘痛甚,即定此处为穴。针刺入1.2寸,得气,病人白觉小臂酸胀,诉至手腕后,于患者呼气时做小幅度提插结合捻转,患者反应一般。增加捻转角度及提插幅度后,病人反应较强,如此施术2分钟,提针至天部,嘱病人咳嗽,谓已不大痛,又运针1分钟,再令其大力咳嗽,谓已不痛。又令其站立,试行俯仰、转体,动作自如,均可达正常范围。又运针2分钟,留针15分钟起针,患者高兴而去。

按语:经临床观察,凡患急性闪挫腰痛的患者,其肘前外侧、尺骨桡侧缘均有压痛,最近者2寸,最远者6寸,以压痛最敏感处为穴。查此穴虽不见经书,但其位置与手太阳经所行之处相近,据经脉流注的相交相贯规律,当与足太阳经相合。为针刺时记载方便,故代师将其命名为阳合穴。

68.东乳穴

【取法】曲泽穴与大陵穴之间,正中点处即是东乳穴。

【主治】⑴急性乳腺炎 ⑵回乳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东兴明:治疗急性乳腺炎、回乳症有效。

操作:嘱患者上肢伸直,手心向上,平放在桌子上,按要求选准穴位,用28号或30号2寸毫针,快速直刺进针,一般深度1-1.5寸。在得气的基础上,快速捻针,一般约1-2分钟,至患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触及无痛感为止。左侧患病针左侧东乳穴,右侧患病针右侧东乳穴,双侧患病针双侧。

典型病例:王xx,女,26岁。患者产后20天,自感婴儿吸乳时右侧乳房疼痛,伴有畏寒、发烧、全身不适、关节酸痛等。右侧乳房红肿,表面灼热,触及有硬块,压痛明显,无波动感。予针东乳穴,行针1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又经强刺激2分钟,胀痛消失,乳房触及较针前发软,1次即愈。

张xx,女,28岁。停乳后2天,自感双侧乳房胀痛难忍,彻夜不眠。查:双侧乳房肿大,拒按,体温、脉搏正常,余未见异常。经针刺双侧东乳穴,得气后,强刺激1分钟,双侧乳房胀痛明显减轻,有舒适感,又经强刺激2分钟后,触及双侧乳房明显发软,疼痛消失,1次即愈。

注意事项:病情发现越早,针刺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取准穴位,进针后患者必须有痠、麻、热、胀之针感,否则效果不佳。

69.下内关

【取法】在内关下1cm处取穴。

【主治】手中指苍白综合症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朱长生:手中指苍白综合症是指手中指发生苍白、厥冷、麻痛、指僵直屈曲困难,影响睡眠和工作,轻者仅出现麻痛、冷、指伸屈障碍。采用针治此病,取得显著效果,一般当时即可见效,针治1次完全恢复正常。

操作:在前臂屈面,内关范围消毒,用1寸毫针,在内关穴稍下1cm左右,针尖向手掌方向刺入,深约2cm,一定要有酸麻得气感为度,留针15-20分钟,在10分钟后捻针1次,待手摸病指由冷转温,苍白随留针时间逐渐泛红变温热时起针,起针后麻痛症状基本消失,指屈曲活动良好。

典型病例:王xx,男,53岁。右手中指苍白、厥冷、麻痛5个月余。初感中指痠麻痛,以后出现厥冷苍白,不能屈曲,受冷受热,均可加重病情。经多方面诊治无效。无扭跌伤史,无风湿痛史。平时健康,有吸烟史。针刺后留针约10分钟左右,触摸手指有明显温暖感,逐渐看出右中指由苍白转为发红,至30分钟指色明显红润,温度同食指无名指指温基本相等,起针后右中指活动良好。

70.腰点穴

【取法】根据患者腰部扭伤的部位,左侧扭伤取右侧上肢桡骨全息律的腰点穴,右侧扭伤取左侧上肢桡骨全息律的腰点穴,双侧扭伤取双侧,此穴相当于手三里的部位,在此部位先用JJ201型中国经络诊疗器找到变阻点后定位。

【主治】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电刺激

【治疗经验】

◎贺同琦:采用此种取穴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简便易行,无痛苦,不用针刺,见效快,初病患者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般治疗5-10分钟后,患者腰部自觉痛减,旋转幅度逐渐加大,前屈后伸感觉腰部轻松,继续治疗10分钟,患者腰部痛觉消失,活动灵活,旋转自如。

操作:患者取站位屈肘,用找变阻点的探棒,按压腰点穴,然后将治疗键开启,将可调键调到疏密波,逐渐加大输出强度,患者会感觉此穴有麻胀感,麻胀可向上传导,并嘱其活动腰部。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10-20分钟。

典型病例:张xx,女,31岁。昨日不慎扭伤腰部,当时自觉腰部不适,疼痛不明显,尚可继续工作,今晨起床时自觉腰部疼痛难忍,不能翻身,行走困难,由家人扶持来我诊。查体:表情痛苦,腰部僵直,双侧腰肌紧张,腰髓部压痛(+),前屈后伸活动均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印象:急性腰扭伤。取穴:双侧上肢桡骨生物全息律腰点穴。1次治疗后,自觉腰部疼痛消失,旋转、前屈后伸,轻松自如,自行行走。

71.扭伤穴

【取法】曲池穴下2.5寸,压痛明显处是穴。

【主治】急、慢性腰扭伤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李延芳:治疗急慢性腰扭伤,一般2-3次即愈。

操作:用30号毫针,直刺1.5寸,用泻法,边捻转边活动腰部,留针15-20分钟。

典型病例:何xx,男,45岁。因搬重物不慎将腰扭伤,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取扭伤穴,强刺激,边转针边活动腰部,留针20分钟而愈。

72.疔俞

【取法】神门后4寸,向内侧3分。压迫时无名指与小指有疼痛感处是穴。

【主治】脂膜炎

【刺灸法】隔姜灸

【治疗经验】

◎许建阳:脂膜炎,又称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一种疾病。笔者认为此病属祖国医学之痈疽疔疖痰核范畴。灸之则营气相从,火气下彻,化瘀祛痰,故取疔俞一穴。

操作:选新鲜生姜,切成5分硬币略薄的大片(太厚不易传热,太薄易烧伤),厚薄要均匀,用针点刺许多孔贴于穴处;取患侧穴处,若病发于两侧或中央应取两侧治之,各灸50壮,施灸后宜暂避风吹,以干毛巾覆之轻揉;若起泡者,可在此穴上下1、2分处灸之。

典型病例:赵xx,女,36岁。双臀部包块疼痛2年余,加重半年。两年前无明确诱因,渐感双臀部疼痛,无红、肿,可触及2个黄豆大小包块,伴见低热,有轻度汗出、恶心、呕吐,无潮热盗汗。其包块逐渐增大,曾到我院住院手术切除,经活检诊为“炎性包块”。年余后,手术处再次生长2个米粒大小包块,逐渐长大。曾用药治疗,效果不显,疼痛未解,包块未消。近半年其包块逐渐增大,疼痛加重,腹部、四肢内侧可触及无数米粒大小包块,左外踝前下方处可见花生米大小包块,伴疼痛,来查:一般情况尚可,心肺(-)。双臀部近坐骨会阴处可触及o.5xo.5cm大小包块各1块,质稍硬,压痛,边缘尚清,外观无红肿,皮温不高。耻骨联合处可触及0.2x0.3cm大小包块。四肢内侧可触及无数米粒大小包块,质硬,表面光滑,边缘清楚,无粘连。左外踝前下方处可触及1.5x1cm一包块,外观微红,质硬,压痛,皮温稍高。舌红有瘀点,苔黄腻,脉细滑数。血沉:48mm/小时,肝功能:SGPT正常,黄疸指数4单位,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0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阴性,活检报告,脂膜炎。双侧疔俞穴处隔姜灸,各60壮,每日1次。治疗第l次,疼痛大减;第2次疼痛基本消失,第3次疼痛消失,包块缩小,第4次包块基本消失,第5次包块完全消失。再灸5日,以巩固疗效。复查正常。

按语:前人用此穴治疗痈疽疔疖效果甚佳,余试用于治疗脂膜炎,其疗效较满意。由于病例尚少,未能进行临床总结。

73.侧关

【取法】仰掌,平内关穴,在尺骨与尺侧腕屈肌健之间。

【主治】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吴志刚:治疗急性腰扭伤均在3次内治愈。

操作:直刺1-1.5寸,针尖向内关、外关深部交界处,酸胀感向手指放散,向上可致肩背腰部。治疗时,行捻转泻法,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

典型病例:李XX,男,40岁。于转身时突觉腰部掣痛,随即动弹不得,次日即卧床不起。查:腰部板硬,第3、4腰椎两旁压痛,舌质淡红,苔白,脉弦紧。证属气滞血瘀,经络瘀阻。针双侧关穴,针感上传至肩背,疼痛当即缓解,可自己翻身,可行走,依法连针3次,病愈。

74.手背腰痛点

【取法】在手背第2指伸肌腱的桡侧及第4指伸肌健的尺侧,近掌骨的中段定穴,左右两侧共4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戴秋孙: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满意。

操作:右侧伤取左手背腰痛点,左侧伤取右手背腰痛点,针时取站位,患者手腕微背屈,消毒后,术者两手同时用1寸针由两侧向掌心呈35度左右刺入0.5-0.8寸,用捻转泻法,多数患者的针感为局部胀、痠,少数针感向前臂感传。行针时嘱患者作腰部活动约30秒钟,活动后让患者休息30秒钟左右,再次行针再次活动腰部,随后起针,以消毒棉花按压针孔片刻。每天针1次。

典型病例:王xx,男,34岁。患者于1969年12月9日推车时扭伤腰部,伤后腰痛剧烈,不能动弹,当即用汽车送来我院。检查:第4、5腰椎右侧有明显压痛,局部肌肉痉挛,腰部活动受限,经针左手背腰痛点后当即可步行,高兴而归,随访1年,疗效巩固。

注意事项:手背腰痛点仅限于腰之侧方伤者。该穴针感强,且需站位针,故不宜用于体质弱、高血压及心脏病等患者,以防发生意外。

◎翟兴明、翟润民:腰痛点对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但要注意术中晕针,施术时要因人而异。

操作:用28号1.5寸毫针,向上斜刺1寸,得气后行捻转术,在运针的同时,让患者作弯腰、伸背、扭转等动作以配合治疗,加强疗效。要两针同时捻转。

典型病例:龚xx,男,52岁。1970年12月2日就诊。诊断:急性腰扭伤。患者今晨弯腰不慎将腰扭伤。致腰仰腑不能,动则痛剧,故前来就医。予以手针治疗,下针得气后,即感腰部舒适,其痛亦除。

◎吴耀持:用腰痛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一般1次即可明显减轻症状。若遇扭伤严重者,可隔日再针。

操作:用32号1.5寸毫针,向掌心方向斜刺1寸左右,捻转使酸麻胀重感传至腕部或指,然后嘱病人活动腰部(幅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同时捻针强刺激,直到患者腰痛减轻或腰部活动症状改善方起针。

典型病例:XX,男,34岁。凌晨在用手摇杆起动一熄火车辆时不慎致使腰部疼痛,不能动弹。查其腰部活动受限,前屈仅30度,后伸及侧屈各15度。腰3-5两侧骶棘肌及腰骶部压痛,以右侧为甚,诊为急性腰扭伤。即刻针刺右手腰痛穴,捻转强刺激配合腰部活动,10分钟后感腰部疼痛减轻,活动改善。继续治疗5分钟,疼痛基本消失,查腰部前屈可达80度,后伸及侧屈可达30度,病人满意而归。

注意事项:勿直刺,应向掌心方向斜刺进针。针刺同时一定要配合以腰为轴心的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活动。孕妇禁针。

75.八邪

【取法】张手,指蹼缘上赤白肉际中点处取穴或微握拳于第1-5指间的缝纹端。

【主治】手指关节疼痛,肿胀,晨僵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冯建国:针刺八邪穴,治疗指关节痛有效。

操作:斜刺,针尖向上,进针0.5-0.8寸,局部胀痛,有时有麻电感向指端扩散。

典型病例:武xx,女,33岁。1985年4月16日门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2月余,晨起关节僵硬2小时左右。实验室检查示血沉2lmm/h,类风湿因子阳性,诊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指端动脉血流量低于正常值,两手握力56mmHg。针刺八邪后30分钟,再复测指端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针灸8次,指关节肿胀和疼痛均明显改善,晨僵消失,握力增加为90mmHg。

76.四缝

【取法】仰掌伸指,于食、中、无名、小指四指掌面近侧指关节横纹之两端微显络脉处取穴。

【主治】⑴小儿疮积 ②百日咳 ⑶小儿吐乳 ⑷呃逆(中缝)

【刺灸法】点刺

【治疗经验】

◎吴家淑:点刺四缝穴治疗厌食症,轻者1次即可获效,1周内(3次)即愈。重者2-3次获效,2周内治愈,2个疗程症状无改善者为无效。

操作:选用三棱针或26号1寸毫针,点刺1-2分深,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样粘液或出血。间日针治l次,1周为1疗程。

典型病例:刘x,男,3岁。1983年4月9日初诊。不欲饮食,腹胀时痛月余。诊查:烦躁神疲,面色萎黄,腹胀按之微痛,舌质红,苔厚腻,脉猾。取四缝穴点刺挤出黄白色透明带血样粘液,用消毒干棉球擦干。第3日来诊。患儿食欲大增,腹胀消退,痛止。如法针治1次,饮食恢复正常。2月后追访,患儿神旺体健,痊愈。

对百日咳的治疗一般疗法多难速效,而针刺四缝穴余已积数十年之经验,对本病的治疗常于1-5次可痊。针刺四缝穴治疗疳积,疗效显著,此术在民间流传甚广,俗称之“挑积”。

操作:穴位消毒,用三棱针或26号1寸毫针,在该穴上直刺,之后挤出黄白粘液或血液,最后揩净用消毒棉球压迫片刻即可。

典型病例:蔡X,男,3岁。1987年9月5日诊。诊断:百日咳。患儿发病7日,每日阵咳10余次,咳时连声不断,弯腰曲背,鼻泪交加,面红耳赤,疼苦非常,咳毕长吸一口气如鸡鸣尾声,始告咳止。穴取四缝穴针刺,日l次,共针3次咳止,复巩固1次,痊愈。

施xx,男,3岁。1985年3月13日就诊。患儿飨泻反复2月,消瘦月余,曾用中西药未见好转而就医。患儿现食欲不振,腹膨胀满,面黄消瘦,肤干失荣,飨泻日7-8次,舌淡苔薄白,指纹淡滞。证为疳积。穴取四缝,隔3日1次,共4次而飨泻止,食欲增,后调养20余日康复。

◎喻喜春:用四缝穴放血治疗小儿吐乳、小儿消化不良、百日咳有良效。小儿吐乳如无幽门先天性肥大梗阻,则每天l次,点刺3-5次即愈。小儿消化不良,开始每天刺1次,3次后改为隔1-2天1次,放血4-6次即够。百日咳每天点刺1次,连续7次,即可缓解或减轻其顿咳。

操作:先将四指洗干净,轻揉搓使之充血,体瘦者于其横纹两端可见细小之络脉,用短粗毫针点刺,各指挤出血5-10滴,每次取各手2-3指,轮流点刺出血即可。

典型病例:赵xx,男,6个月。1989年6月12日就诊。诊断:吐乳症。患儿在前5个月并不吐乳,大便每天1-2次,黄而软。一近1个月来,因喂养方法及食物内容改变,而出现每天吐乳2-3次,大便增加1次较稀,夜间有时哭闹。用毫针点刺四缝穴,每次各手取2指,每指出血5-10滴,3次后症状消失。

◎陈仓子:四缝穴治疗百日咳和小儿疳积效果良好。

操作:取四缝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以酒精棉球轻按针孔。每日1次,每次l手,两手交替轮换,10次为1疗程。针治3次后,痉咳吼声即可减轻。

典型病例:李xx,男,6岁。阵发性痉咳伴吸气性吼声,1日20余次已持续2周,同时伴发热、呕吐、衄血、结合膜充血。患儿1个月前陪父母去江苏,正遇当地流行百日咳,有接触史。曾在x县医院小儿科服用中草药未见效果,故来我处接受针刺治疗。检查:体温38.5℃,神清面肿,结合膜充血,眼睑周围青紫,鼻腔内有血痂。脉滑数,舌红,苔薄黄腻。取四缝穴点刺7次后,痉咳吼声大减,鼻衄已止。

◎吴成善

操作:用三棱针直刺两手四缝穴,不留针,不运针,速进速出,尽量深刺,放出黄色粘液,必要时可在穴位附近施加压力帮助挤出。每周1次。

典型病例:方X,男,3岁。1987年4月6日就诊。诊断:小儿疳积(中度)。患儿1岁半断奶,一直食欲不佳,并有择食习惯,生长缓慢,时有腹泻。见面黄肌瘦,囟门已闭,头发稀黄,全身皮肤弹性差,四肢无力,只能站立,不能行走。治疗:针刺两手四缝穴,1次食欲增加,2次胃口大开,不再择食,腹泻停止,3次面色红润,四肢力量增强,能独立行走。停止针刺,调理数月后与同龄小儿无异。

◎祁越:中缝穴治疗呃逆3次内治愈。

操作:用28号或30号l寸毫针针尖向上斜刺进针,深近骨膜,反复捻转约1-2分钟,至呃逆停止后每5分钟捻转1次,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

芦xx,男,34岁。1986年8月11日就诊。诊断:呃逆。证属寒邪犯胃、胃气上逆。患者发病5天,除偶因睡眠后或饮酒后可暂停呃逆外,其余时间均时轻时重常有呃逆发生,经中西药物、民间疗法治疗多次,有时可暂停1-3小时,但又复发,不敢进餐,饭后常有因呃逆发作而随之呕吐。查:患者面色苍白,消瘦,痛苦面容,精神萎靡,呃声连连,脉沉而迟细,舌苔白腻。予刺中缝,行针2分钟呃逆停止,留针30分钟,一次治愈。

按语:中缝穴治疗呃逆是为一位患有顽固呃逆的患者在治疗其右手中指伤筋时所发现。患者因右手中指碰伤肿胀疼痛、屈伸困难,据以痛为输取穴中缝,留针期间顿感呃逆终止,胸脘宽舒,受此启发而发现此穴可治呃逆。因其部位正在中指中间节横纹故命名中缝。本穴为手厥阴经所过,本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故与膈、中焦(脾胃)相沟通,笔者认为中缝穴可通达中焦、和胃降气、利膈止呃,是治疗呃逆的经验效穴。

77.大骨空

【取法】手拇指背侧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取之。

【主治】⑴扁平疣 ⑵霰粒肿

【刺灸法】平刺,可灸

【治疗经验】

◎周文憬

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握拳屈大拇指,平刺0.3寸,针感以局部胀痛为主,留针20分钟。

典型病例:周x,男,23岁。患者面部、手背及胸部有大片散在分布的大小如绿豆的扁平丘疹,伴有轻度瘙痒。诊断:扁平疣。给予针刺双侧大骨空穴,加电针10分钟,每日1次,3次治愈。

◎李国安:艾灸于大骨空穴,行温通经络、消肿散结之功,治疗霰粒肿,每每见效。

操作:取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大骨空穴,用火点燃施灸,共灸3壮。

典型病例:xxx,女,56岁。1984年7月18日就诊。主诉:右上眼脸异物感5天。患者现感右上眼睑内胀涩,异物感,曾在本院眼科诊治,确诊为“霰粒肿”。认为右胞睑内硬结较大,必须手术刮除。息者素有风湿性心脏病,惧于手术,故来针灸科治疗。检查:患者闭目时,右上眼睑可见和触及绿豆样的硬结,睑内皮色暗红,略有隆起。苔薄白,脉结代。以艾灶灸大骨空穴(双侧),每日灸1次,连灸3天,睑内肿块自行消退。

按语:大骨空可用于治疗一切目疾。

78.中魁

【取法】握拳,掌心向胸,于中指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取穴。

【主治】⑴呃逆 ⑵鼻衄

【刺灸法】麦粒灸;线扎

【治疗经验】

◎韩祖濂:中魁穴治疗胃失和降、三焦气机上逆之呃逆,取得满意效果。

操作:麦粒灸法。

典型病例:宋xx,男,63岁。发现肺癌5个月,4月11日因呃逆不止,邀余会诊。症见形体消瘦,面色灰黄,呃逆频作,其声不扬,舌质红,光滑无苔,脉细如丝。系胃失和降、三焦气机失调而致呃逆。治以和胃降逆、通调三焦经气。取内关、合谷、足三里隔日针1次,针3次无效。四诊时症见呃逆频频,其声低微,面容憔悴,精神疲惫,病情日趋恶化,乃以麦粒灸中魁穴3壮,灸后顷刻呃逆消失。

◎吴速新

操作:用结实的棉线(细皮筋也可),手中指伸直,先用线缠绕1圈后,用双手扯住线两头,用力拉紧再扎住。左鼻孔出血扎右手中魁穴,右鼻孔出血扎左手。留至不出血时松开。

典型病例:1979年5月,笔者乘长途汽车去宝鸡,途中突然一男乘客左鼻孔出血不止,经用棉球塞无效。据患者自述以前经常犯,须注射止血针才能慢慢止血。笔者当时用棉线将其右手中魁穴扎紧,约半分钟后,鼻出血停止。10分钟后松开,未再复发。

79.手跟点

【取法】手的小鱼际上(少府与神门之连线上)神门穴下1寸取之。

【主治】足跟痛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黄九妹:针刺手跟点治疗足跟痛(均为足跟骨刺),一般l次痛大减,2-7次痛消失,效果显著。

操作:用28-30号的1寸长毫针,直刺手跟点,进针0.8寸,手局部痠胀为度,留针20分钟,其间令患者足不断踏地或踏硬物,针练结合,增其疗效。日1次,一般进针后即时痛止。

典型病例:傅X,男,60岁。双足跟痛,每每突然着地则痛难忍,不能久立久行。X光片诊为双足足跟骨质增生。刺双侧手跟点日1次,5次后,久立久行足跟已不痛。

80.落零五

【取法】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1寸。

【主治】痛证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欧阳群:应用本穴治疗各类痛证,有时作为主穴,当即可见效,亦可作为配穴使用,均获满意疗效。

操作:用30或32号l寸毫针,靠近第2掌骨缘直刺进针5分左右,拇指向后极轻微捻转片刻,全身各部的疼痛症状即可得到缓解,多取同侧穴。

典型病例:欧阳XX,男,41岁。诊断:输尿管结石腰痛。患者急性腰痛5小时,呈绞痛,坐立不安,X线及同位素扫描证实为左侧输尿管结石。针刺落零五穴,行针约1分钟,疼痛消失,患者安静入睡,后数次发作,均针刺此穴而止痛。

81.疟门穴

【取法】在手背面,中指和无名指之间,赤白肉际。即3、4掌骨远端之间。

【主治】疟疾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方选书:针刺疟门穴治疗疟疾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操作:患者半握拳,用75%的酒精棉球或棉签局部穴位消毒。术者以左手拇指压迫固定取穴。用1.5寸或2寸毫针徐徐刺入,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发病时间长短而决定针刺强度。一般体质强者刺激亦强,体质弱者刺激则弱,以免发生晕针。孕妇一股禁针。进针约1寸深时,行捻转提插手法,产生酸麻沉胀感。留针15-25分钟,每隔5分钟提插捻传1次。

针刺时间:在疟疾发作前1-2小时,亦可在疟疾发作时针刺。

典型病例:王xx,女,18岁。化验检查发现间日疟疟原虫,未曾用抗疟药物治疗。发病后针刺疟门穴,每天1次,连续5次即控制发作,未有复发。

82.小节

【取法】小节位于无名指第1、2指骨横纹头尺侧端。

【主治】产后身痛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王跃斌:产后身痛,俗称产后风,是指分娩后的遍身疼痛,祖国医学认为本症多由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防护不密,颇易受风寒侵袭,若风寒流窜经络,遂出现遍身疼痛,游走不定,则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为治。主取小节,行之每每神效。

典型病例:李xx,女,25岁。1973年4月2日就诊。主诉:产后周身关节疼痛,已2月。1973年2月7日,正常分娩,产后多次用凉水洗尿布,1个月后腕、指关节疼痛,逐渐全身关节疼痛,痛无定处,诸关节紧皱,活动不利,头晕眼花,体倦乏力,曾按痹证服中药治疗未效,故前来就诊。检查:神清,面色苍白,舌淡红苔腻,脉弦细。血沉、抗“○”、类风湿因子均正常。处方:小节。用1.5寸28号毫针刺入皮下后,沿无名指向液门穴刺入1寸深,拇食捻转用泻法,随即患者感到全身发热,周身关节松快,疼痛消失,临床告愈。

注意事项:本症针后都有全身发热感,如不出现发热感则不是产后风,可按痹证治疗。捻针不宜过强,以免晕针。

83.手穴

【取法】食指指掌关节桡侧缝隙处。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张涛清、刘福:手穴针刺治疗肩关节用围炎获效。

操作:以单手刺入,进针前令患者轻握拳,常规消毒后毫针刺入2-3分,持续捻转3-5分钟(左病右取,右病左取)。针刺的同时令患者举臂活动,使手逐渐上举摸头顶和对侧耳尖,医者牵拉病者患肢反复作上举、外展、前后旋臂运动。

典型病例:王xx,女,60岁。主诉:右肩痛2年余。患肢活动障碍,高举、旋转、外展受限,每于夜静时剧痛,难以入睡,常觉颈肩不适。经当地医院诊断为“肩周炎”。中西药、按摩等多方医治无效,慕张老名从新疆专程来兰针治。检查:右肩关节前上有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痛放射至前臂,握力较健侧减弱,被动内旋、外旋肩部剧痛难忍,患臂上举小于90度,不能梳头,外展小于60度,后伸不能摸及骶部,系裤带困难。舌苔白润,脉浮紧。处方:手穴。按上法每日针刺1次,施行强刺激捻转手法。针刺1次后肩痛即缓解,针刺3次后肩痛消失,手能高举过头,摸到对侧耳垂。

84.生物全息律“胃穴”

【取法】在第2掌骨背侧,平合谷穴。

【主治】胃脘痛

【刺灸法】电刺激

【治疗经验】

◎郭恂:治疗急性胃炎效果满意,疗效最好者1-2天痊愈。急性胃炎患者在生物全息律“胃穴”上有明显的变阻点,当对胃穴刺激时,多数患者胃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根据这一现象,在治疗急性胃炎时,对寒凝气滞型用密波强刺激胃穴,以温中散寒和胃止痛,对食积停滞型用疏密波,中等量刺激胃穴,以消食导滞和胃畅中,在临床治疗中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操作:应用JJ201型中国经络诊疗器治疗。首先医者打开电源开关,置功能选择开关于“探测”位置,让患者用左手持无关电极,接触要紧密,医者用探针在患者左手第2掌骨胃穴区域内探测变阻点(也就是敏感点),当探到变阻点时,扬声器中发出响亮的“喀喀”声,同时指示灯闪亮,嘱患者自己用右手扶住探针,医者将功能选择开关于“治疗”位置,对寒凝气滞型用疏密波刺激,刺激量以病人耐受为度,时间一般为30分钟,每日l次。

典型病例:张xx,男,50岁。主诉:上腹疼痛5小时。患者因饮食不节,上腹部持续性疼痛、胀满5小时,恶心呕吐4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恶寒发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诊断:急性胃炎。中医辨证:胃脘痛(寒凝气滞型)。治则:温中散寒和胃止痛。在第2掌骨“胃穴”处找出变阻点,用密波强刺激15分钟后,患者胃脘疼痛明显减轻,又刺激20分钟后,患者自觉不适症状消失,连续治疗2次痊愈。

注意事项:找到变阻点后,患者手持探针方向及变阻点要固定,不得改变或移动,随时注意加强刺激量。

85.睡眠

【取法】手背第1、2掌骨之间,合谷穴和三间穴连线中点处,手阳明大肠上。

【主治】顽固性失眠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李定明、任秀珍:治疗顽固性失眠一般1-2次,重者4-5次即愈。

操作:用1寸毫针捻转进针,可刺0.5-0.8寸。心脾两虚者用细毫针行补法、轻刺激,1-2分钟后出针;肝火上扰或胃腑不和等实证用较粗毫针,行泻法,重刺激,留针时间可稍长些。以睡前针刺为宜。

典型病例:冯xx,女,48岁。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在180-200/100-120mmHg之间,经常头晕。因脑出血,说话不清,左侧肢体瘫痪,入XX医院治疗。患者失眠,经服药,仍不能入睡,烦躁不安,与医生争吵。12月6日邀余会诊治疗,见其烦躁易怒,头晕头痛,目赤耳鸣,口苦,流涎,左侧半身不遂,舌苔薄黄,脉弦数,一派肝火上扰之证,当即用28号1寸毫针针刺双睡眠穴,行泻法1分半钟出针,当晚熟睡,直到8日晨方醒来,失眠得愈。

86,足跟穴

【取法】在手掌大陵穴与劳宫穴连线近端1/3处取穴。

【主治】足跟痛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金伯华:治足跟痛均见显效。

操作:患者直立,左足取右,右足取左,用1.5寸毫针直刺0.5寸,上下提插,左右捻转,同时令患者顿足跟,每隔半分钟运针1次,直至足跟痛消失。如痛点转移到足跟外侧,针刺方向转至拇指方向提插捻转;如果疼痛转向内侧,针刺方向转至手外侧方向提插捻转。留针20分钟,同时令患者往返行走,至疼痛完全消失。

典型病例:刘xx,男,30岁。初诊日期:1979年6月10日。主诉:足跟痛1月余。现病史:足跟痛难忍,1月来日渐加重,尤其卧坐时久,起立后足跟痛难以着地,纳便正常。X片检查无骨质增生。舌质淡,苔白,脉弦细。取足跟穴。进针后令患者顿足,当即疼痛大减,半分钟后继续运针,疼痛继续减轻,留针10分钟,疼痛消失。复运针,令患者往返行走,留针20分钟,起针后疼痛全消。次日担水时略有足跟痠痛,拟前法,共针3次,痊愈。观察追访半年,无复发。

8了.落枕穴(外劳宫)

【取法】手背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0.5寸许凹陷处。

【主治】⑴落枕 ⑵哮喘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徐静霞:治疗落枕皆效。

操作:刺患侧,用30号1寸毫针直刺0.5-0.8寸,用泻法,得气后边行针边嘱患者活动颈部,至疼痛明显减轻后再留针15分钟。

典型病例:潘xx,女,30岁。患者于凌晨起床猛烈翻身后随即觉颈痛,活动受限,项部活动时疼痛加重,尤以向右转时为甚。左手不能负重,颈项前俯、后仰、左右侧转活动均严重受限。经针刺落枕穴后疼痛即止,颈项活动自如。

注意事项:针落枕穴得气后需作颈部活动以加强疗效。该穴针感强不宜用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以防意外。

◎李美琪:治疗落枕轻者1次见效,重者2-3次而愈。对哮喘的试验性治疗针刺后哮喘当即能平。

操作:直刺0.5-1寸,或向上斜刺,进针后提插捻转,若落枕者嘱病人活动颈部,留针15-20分钟,等颈项活动自如,哮喘者等喘平后起针。

典型病例:杨XX,女,35岁。主诉:落枕3天。患者于5月2日早晨起床时突然感到左颈项强痛,活动受限,曾贴伤湿止痛膏,热水袋热敷均无效,无法平卧。查左百劳穴至曲垣穴均有压痛,局部微肿,经用此穴(左)进针后5分钟病人颈部活动自如,疼痛缓解,1次痊愈。

金x,男,26岁。患者有哮喘病史10年。刻诊患者胸闷,呼吸困难,咳喘较甚,不能平卧,喉间痰鸣,唇发紫绀,苔白腻,脉细数。证属风寒夹痰,壅阻肺气,于舒气穴(即落枕穴位)进针,约6分钟左右喘息平,胸闷缓解。

88.拇指麻醉穴

【取法】在拇指第1节指骨内外侧正中部位。

【主治】拇指甲沟炎手术麻醉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朱长生:拇指甲沟炎积脓期,外科一般用普鲁卡因等作麻醉,进行切开引流术。我院早在1964年探索采用针刺麻醉方法,可使整个拇指完全麻醉,进行积脓处切开引流术的处理,得到满意效果。

操作:将患指消毒后,用消毒的1寸短毫针直刺进针,一定待病人自有痠麻得气为止,再用尖头探针触刺需切开部位,如已达到失去痛知觉,即可进行切开引流术,并作创口清理,操作完毕后起针。

注意事项:指甲前积脓,针刺拇指两侧;单侧积脓,针刺同侧即可。一般轻度炎性积脓,在较短时间内手术,麻醉时间己够维持到手术完成。如手术时间较长些,在手术中可将针捻动1下,达到不痛,使手术操作完毕为止。

针刺必须要得气,才能达到麻醉效果。在手术时仍须争取动作迅速,以免拖延时间,影响麻醉效果。

89.鬼哭穴

【取穴】即双侧少商、隐白穴。少商:在拇指桡侧,去指甲角约0.1寸许。隐白:在拇趾内侧,去趾甲角约0.1寸许。

【主治】神志失常

【刺灸法】艾灸。

【治疗经验】

◎郑祥华:治疗痴呆病。

操作:用艾炷灸。先后将双侧大拇指,足拇趾并拢,用绷带捆缚,使少商、隐白穴并齐。灸少商穴时,固定患者前臂于桌上;灸隐白穴时,固定患者双下肢于床上,或取坐位固定患者双下肢于櫈面上。艾炷如黄豆大小,各直接疤痕灸5-7壮。

典型病例:郭xx,男,14岁。代诉:1周前父母嘱其到田间放鸭,入夜未归,其父母即四出寻找,发现患者木立田间,呼之不应,方知其神志失常,带归。经当地医院治疗数天无效,而带来广州求治。表现:表情淡漠,木呆站立,不语,任何人呼唤不应,亦毫无自主动作,饮食、二便等均不能自理。舌淡红,苔白,脉缓弱。诊断:突发痴呆症。(由痰浊蒙蔽心窍所致)。治则:豁痰启闭,宁心安神。取穴:鬼哭穴(少商双,隐白双)。第1天用艾灶直接疤痕灸少商5壮。操作方法如上。当第l壮烧至将完时,患者即叫“痛呀”一声,随即不断哭泣叫痛,直至灸完5壮,患者神志即有些清醒。次日二诊,母代诉,患者昨夜开始呼叫要进食及要去小便。察其神志,有较明显好转,如法灸隐白穴双,灸时患者叫痛不休,灸毕神志基本清醒。第2天来诊,母诉患儿昨夜能自进饮食和自解大小便,与妈妈说话,恢复自理生活。到诊时,能回答医生问诊,精神状态复常,并能写出自己及家人姓名、地址等。痊愈。后改针刺足三里、内关、丰隆、通里等穴,平补平泻,以调理脾胃,宁心安神。

注意事项:艾灸鬼哭穴时,艾炷不可太大,如黄豆大小即可。灸前应先搽些万花油于穴上。艾炷太大则烧伤面积大,局部难愈合,易感染。艾炷太小(如绿豆或芝麻大小)则火力不够,达不到疗效。灸后局部再搽些万花油,用消毒纱块包扎以保护灸疮不受损及感染。待灸疮愈合后方可沾水。

90.双阳穴

【取法】由患者环跳穴与风市穴之中点向内,当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之中间找出取穴点,再由取穴点向上向下各l寸处分别取之。本穴因其恰在两阳经脉之间,笔者故暂定名为“双阳穴”。

【主治】坐骨神经痛

【刺灸法】直刺、艾灸、拔罐

【治疗经验】

◎聂汉云:本穴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甚佳。

操作:以75%酒精棉球进行常规消毒,在“双阳穴”上各直刺2.5-3寸,予以提插捻转中等刺激。

针感:酸、沉、胀、触电样。向上放散至腰胯部,向下放散至足趾部,留针10-20分钟,每日针可1次。起针后,配用艾条悬灸10分钟。火罐施用闪火法拔罐10分钟。

典型病例:王xx,女,45岁。5年前劳动时不慎引起右侧腰胯痛。曾用中、西药及针灸治疗,效果不佳,于1982年10月来本科诊治。查患者疼痛自右侧腰骶部向右腿后外侧传至小腿及足背部,右下肢屈伸不利,步行困难,活动后疼痛加重,其患肢殊冷,舌体胖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脉证合参,证系风寒湿邪之气杂至,合而成痹,治当散邪利湿,驱风通络。针刺“双阳穴”,施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艾条悬灸10分钟,闪火法拔罐10分钟,每日1次。依上法治疗12次,诸证悉除,1年后随访无复发。

91.腓后点

【取法】腓骨小头后下0.5-1.5寸上下,触按有明显痠痛反应感觉处为是穴。触按腓后点应细心地由腓骨头颈部缓缓向下寻按,有时注意着力于后内侧方能有敏感点,必要时要重查一遍,否则易漏诊。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吴旭:腓后点治疗胆绞痛效果甚佳。还可治疗肝胆系其他病痛。腓后点可针刺治疗,也可提示诊断。根据临床观察,腓后点敏感与否,对胆系病变的诊断有提示作用。一般左侧较右侧明显,痠痛者多为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稳定期,疼痛敏感者多为急性期。腓后点的敏感反应程度往往与临床症状相关。

操作:先找准是穴,切按进针,得气后以滞针法维持针感。

典型病例:刘xx,女,31岁。胃脘剧痛在某院急诊处理未效,于21时40分来我院急诊。患者呼痛不已,诉有胆绞痛发作史。查心肺(-),上脘部拒按,墨非氏征(+)。当寻按腓后点时,患者突然高叫一声后寂然不哼,随问如何,答曰“不痛了”。遂于压处下针,留针观察30分钟以巩固疗效。

92.陵下穴

【取法】腓骨小头直下与阳陵泉同在一条水平线上。

【主治】⑴急性颈部软组织扭伤 ⑵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孟杰:治疗急性颈(包括落枕)、肩、胸背、胁肋、腰、骶尾、膝、踝等多处急性软组织扭伤引起的经筋拘急剧痛有效。

操作:取病变侧陵下穴,用28号l寸半毫针,直刺进针0.8-1寸。嘱患者想病变部位最疼痛点,待针下有似电击样感觉沿小腿前外侧下传到足背时,即为得气。此时,再行大幅度提插捻转泻法,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同时让患者最大限度的连续运动患处3次,行提插手法l分钟,为第1次手法结束,让患者休息1-2分钟,再按上法行第2次、第3次手法,即针刺手法完毕。

典型病例:张xx,女,35岁。5天前因跳水抢救落水儿童扭伤颈部。当时颈部疼痛较轻,活动略受限,经同事手法旋转颈部后,疼痛未减轻反而加重。急来本院针灸科求治。检查:颈项强直,左侧颈肌紧张,微肿胀,头稍向左旋转则疼痛加重。诊断:左侧项部急性软组织扭伤。嘱患者想左侧颈部最疼痛点,遂针刺左侧陵下穴,请患者待针下有似电击样感觉沿小腿前外侧下传到足背时,最大限度地向左侧旋转头颈3次,行提插手法1分钟,让患者休息1分钟,又按上述方法行第2次、第3次手法后,颈部活动自如,疼痛基本消失,次日又来巩固治疗1次,病即痊愈。

注意事项:对年老体弱、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慎用。(注:治这类扭伤筋急的患者时,仍要达到较强的刺激量。考虑到病人的耐受限度,可把针刺激强度适当降低,把行针时间延长,就可达到较强的刺激量,获得同样的疗效)。孕妇禁用。有骨结核疾病的人禁用。诊断不清或骨折的病人忌用。

按语:陵下穴在腓骨小头直下与阳陵泉同处一条水平线上,两穴相距甚近,有经筋相联结。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可治一切筋病。凌下穴经临床实践证明不但针感好,而且治疗多处急性扭伤筋急者疗效高,在此基础上又吸收运用了老前辈们治疗急性扭伤的“运动疗法”疗效更为满意。只要诊断明确,证属急性扭伤引起经筋拘急疼痛,而不是骨关节病变所致,用本法治疗同样有效。腰、颈椎病引起的经筋拘急疼痛用本法治疗效差或无效。

93.犊鼻中

【取法】膝膑下、胻上,侠解大筋(即髌韧带)中(《甲乙经》)。

【主治】膝夜冷、胀痛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黎盛服、冯胜军:治疗膝痠冷、胀痛效果甚好。

操作:屈膝成直角或伸足位,用30号1.5-3寸毫针,于髌韧带正中凹陷处,针向委中穴直刺l-2.5寸,或沿髌骨下缘正中向鹤顶穴斜刺,轻缓捻进,得气后至患部痠痛明显消失或减轻,出现热感,患者顿感有轻松舒适感为止,不留针。

典型病例:曾x,男,34岁。膝病痠冷10多年,屡治未效,欲针惧痛。此属痹症,宜于局部针之。故选犊鼻中,屈膝,针向委中直刺1-3寸试治,当即见效。三诊痊愈。随访10年,未见复发。

94.髌下

【取法】髌骨下缘中点,髌骨与膝关节之间。

【主治】增生性膝关节炎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李连生: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髌骨软化症有效。

操作:略屈膝,用28号至30号2寸毫针,针尖沿髌骨内侧面进针,有酸胀感至全膝。不可大幅度捻转提插。每日l次,留针20分钟。20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

典型病例:张xx,女,52岁。1988年3月13日就诊。诊断:增生性膝关节炎。X线显示:髌骨、胫骨嵴均见骨质增生。检查:右膝关节前后活动仅40度,伴红肿疼痛,活动时加剧,不能行走,大小便需人搀扶,经中西药物、封闭疗法治疗效不佳。用髌下穴,日1次,20次后肿胀渐消,疼痛止,可短距离行走。2个疗程后关节肿胀、疼痛均消失,可连续行走1小时。

按语:髌下穴位于髌骨与胫骨之间,可疏通局部气血,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95.胆囊

【取法】阳陵泉穴下1寸找敏感点。

【主治】⑴急、慢性胆囊炎 ⑵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穴位注射

【治疗经验】

◎单序新:治疗急慢性胆囊炎,可使胆囊收缩,胆汁排除通畅,缓解疼痛效果甚好,每日1次,轻者1-2次痊愈,重者3-5次痊愈。治疗胆道蛔虫症每日1次,17次痊愈。

操作:采用穴位注射法,用药: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mg,胎盘组织液4ml,用5ml注射器抽上液混合后用6.5号针头,取双侧胆囊穴,刺入穴位后有针感无回血的情况下,每穴位注入混合液3ml,拔针后不加压,让病人休息10-20分钟即可。

典型病例:丰xx,女,45岁。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患此病10年有余,反复发作,右上腹部疼痛向背部,右上肩部放散伴恶心呕吐,为绿苦水,不能进食,辗转不安,呻吟,呈屈膝位,体温37.7℃,白细胞总数167000/mm3,中性67%。B超检查:胆囊肿大7.5x4.0x3.8cm3,胆囊壁增厚不规则。给以胆囊穴注射治疗每日1次,注射后疼痛缓解,无恶心呕吐,5次痊愈,随访3年无复发。

96.胆道蛔虫症压痛点

【取法】在两小腿外侧足三里下方,以针柄、棉签或其它类似钝器按压皮肤,深寻压痛敏感点,再以同法在对侧对称部位找到压痛点,分别做好标记。

【主治】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刘凡:由于胆囊穴的启发,发现在胆道蛔虫症时均有此敏感压痛点,在按压此穴时的疼痛甚至超过患部。仅针刺此点即可立即止痛。只针1次即可治愈,经短期或长期(5年)随访,少有复发者。单纯胆道蛔虫症无合并感染者疗效尤佳。

操作:用28号或30号3-4寸毫针,按标记的穴位进针。当针刺入并出现第1次针感时不停针,继续深刺,出现第2次针感并向上传导时停止进针。再以同法针刺对侧压痛点,然后用双手同时行针,边捻转边提插(泻法),直至腹痛消除或缓解。留针时间根据病情而定,一般30分钟。重者可更长一些。中间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

典型病例:马xx,女,56岁。患者突然右上腹部发作性绞痛7小时,来急诊室求医。伴恶心呕吐共5次,表情痛苦,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右肋下压痛。晚10时许疼痛难忍,前后分别注射元胡液及杜冷丁,均未缓解,晚11时10分吐蛔虫1条。晚11时30分找胆道蛔虫压痛点,进行斜刺,留针30分钟,当即痛止,未再发作,3个月后再访未复发。

注意事项:寻找压痛点时必须两侧同时都找到做好标记再刺。否则找到一侧压痛点即针刺,则另一侧压痛点消失或不明显。胆道蛔虫症合并感染者,需针2-5次。

97.胃肠反应区

【取法】足三里至上巨虚之间的连线上,以指端触按,寻反应点(即痛、木、痠、麻、痒等反应),以其中最明显点选用之。

【主治】⑴胃脘痛 ⑵阑尾炎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孙明一:左足三里穴至上巨虚之间的连线上,是呕吐,胃脘痛,胃溃疡,胃痉挛,胰腺炎,胃下垂,结肠炎,菌痢,腹痛,肠炎等病的反应区,右足三里穴至上巨虚之间的连线上,是十二指肠溃疡,阑尾炎,阿米巴痢,腹痛,胃脘痛,肠炎等病的反应区。临床对症治疗,止痛效果显著,有消炎,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肠濡动,改善血液循环,旺盛新陈代谢的作用。

操作:以28号2.5寸长毫针,迅速刺入,得气,以提插法结合深呼吸法依天人地三部,进退迎随,予以补泻。补泻的要求,以痛止或症状好转为度,行针2-3次,留针20分钟。

典型病例:杨xx,女,52岁。1989年12月12日诊。心口疼20余年。现症:心口连右侧肋胁痛胀,重时掣后背痛,饭后常痛,着急或劳动、生气即心跳,气短,到晚上身畏冷,脚常凉。既往史:胆囊炎。诊查:心窝及右肋弓下缘皆拒按,舌淡,体瘦,舌尖边红,苔白薄而腻,脉弦。诊断:胃脘痛。取穴针治,胁肋及背痛皆显著好转,但胃脘仍痛。三诊,触按右梁门(+++),右脾、胃俞及胃仓(++),右足三里穴下1.5寸(+++),2.5寸(++),认为反应点与十二指肠溃疡有关。即于足三里下1.5刺入,得气,进针透向三里下2.5寸捻动得气,持续提插捻动加强针感,并随患者的深呼吸作提插迎随补泻,针1次,胃脘痛即基本消失,连针5次,胃部舒适。如法针治,复诊3次,胃脘痛治愈。

98.阑尾

【取法】小腿前外侧足三里直下1-2寸间,指压酸痛最明显处。

【主治】急性阑尾炎早期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吴旭初: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常仅刺1侧或两侧阑尾穴,以捻转为主,提插为辅,令得气感传为佳,运针5分钟,如即刻缓解疼痛当日退烧者,可每日1-2次继续治疗。症状体征消失后仍需坚持治疗,血象2-3天后恢复正常,7-10天为1疗程。

操作:局部消毒后用28号~30号毫针直刺,得气后行捻转提插及迎随补泻手法,运针1-2分钟后,至针感循经向腹部传导,留针20-30分钟。

典型病例:王XX,女,18岁。饭后活动过多,腹痛逐渐固定于右下腹部。至卫生所检查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白细胞总数12000/mm3,中性86%,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因经济困难及害怕手术,试用针刺阑尾点治疗1次后,疼痛缓解。当日治疗2次,体温恢复正常。以后每日1次,第2天血象恢复正常。共治疗10次,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99.落枕穴(即国家标准化的悬钟穴)

【取法】在外踝上3寸,腓骨前缘,与悬钟平行。

【主治】落枕

【刺灸法】向上斜刺

【治疗经验】

◎翟兴明、翟润民:治疗落枕有针到病除之功,一般1-2次可愈。临床实践其效比悬钟高。

操作:用28号2寸毫针,针芒斜向上,快速进针,找到针感后,行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转3次,再行提插,反复操作,使之产生强烈针感,促使针感向上传导,边操作边使患者做摇头动作以配合治疗。

典型病例:施xx,男,39岁。诊断:落枕。患者早晨起床后感到颈项部痠痛不适,不能左右回顾,经理疗等局部治疗未见好转而来针灸,穴取落枕穴,按法行针1次而愈。

100.足中趾尖

【取法】双侧足中趾尖部。

【主治】⑴麦粒肿 ⑵霰粒肿

【刺灸法】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王金柱:采用双侧足中趾尖点刺放血,治疗麦粒肿、霰粒肿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用该法治疗,1日后炎症、肿块明显减轻、变小。3日后痊愈。

操作:采用三棱针于双侧足中趾尖部行点刺放血3-5滴,点刺时要迅速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术前术后应行常规消毒以防感染。

典型病例:李xx,女,25岁。主诉:左侧眼睑皮下肿胀、稍痒、眼睑表面隆起明显,视物困难,随即赴x医院眼科诊治。查:左侧眼睑皮下可触及0.5cm的圆形肿块,推之移动,与皮肤不粘连,皮色如常,翻转眼睑与肿块相应的睑结膜呈暗红色。诊断:霰粒肿。预约1个半月后手术治疗。因患者认为预约时间较长,又因对手术有恐俱感,故来我处治疗。笔者采用三棱针于双侧足中趾尖部点刺放血3-5滴,1日后肿块明显变小,3日痊愈。

101.腰痛点

【取法】在足跟底部正中央。即从内外踝尖向下垂直引一线,当联线的中点是穴。

【主治】急性扭闪性腰痛

【刺灸法】叩击

【治疗经脸】

◎翟兴明、翟润民:用此术在门诊治疗急性扭闪性腰痛多1-2次治愈。

操作:患者伏卧床上,两足自然下垂至床沿边,两手紧抓床头防止上窜。术者两手持棒(棒的直径10cm),一手持棒尾,一手待中间,平行呈纵轴性有节律地击打足跟穴位,由轻到重,左右轮换击打,每穴10次,共20次。

典型病例:汤xx,男,31岁。患者因搬运东西不慎扭伤腰部,疼痛较重,不得屈伸,故前来就诊。检查:脊椎、四肢未见异常,腰4~5椎旁有明显压痛。随后给予棒击足跟腰痛点,击毕再检查压痛点已消失,患者下床后活功自如,痊愈。

102.下照海

【取法】该穴在照海穴直下约1.5寸的赤白肉际处。

【主治】足跟痛

【刺灸法】针刺

【治疗经验】

◎徐恒昭:针刺成功的关键在于必须得气,方能奏效。

操作:毫针刺入皮肤后,使针尖向着足跟痛点方向前进,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使足跟部位有较明显的酸胀感,而后留针15-20分钟,每隔3-5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
黄药师 at 2007-10-15 23:44:06
耳穴
1.神门
【取法】在耳廓三角窝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取之。
【主治】神经衰弱
【机理】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耳穴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耳穴神门具有宁心安神、调整脏腑之功,故对于神经衰弱疗效甚捷。
【刺灸法】压豆
【治疗经验】
◎鲍治安:治疗各种失眠,尤其神经衰弱疗效甚好。每日1次,最好于晚上睡前30分钟开始按压10-20分钟,即能慢慢入睡。两耳交替埋压,3日1次,7次为1疗程。
典型病例:娄xx,女,48岁。经常失眠,轻度头痛,时好时犯,平素饮食无味,精神萎靡已数年,要求针灸治疗。查:体瘦弱,舌淡苔薄,两手尺脉细弱。诊断:神经衰弱,失眠。取耳穴神门埋王不留行籽,每晚睡前30分钟自行按压15分钟。首次即效,共治8次痊愈。
2.膈
【取法】耳轮脚中点。
【主治】呃逆
【刺灸法】耳穴贴压
【治疗经验】
◎李美琪:呃逆病人用膈点效果满意,均1次见效。一般只用膈区1穴。
操作:以王不留行籽压于膈点,以耳部红晕充血为度。
典型病例:蔡XX,男,47岁。患者中风,左侧偏瘫,语音欠清,半昏迷状态,抢救4天始呃逆不止,烦躁不安,不能入睡,呃声洪亮,连续不断。经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无效。在膈区埋菜子,用力按压,大约5分钟时呃声间歇,每分钟7-8次。10分钟后停止呃逆,以后未再发作。
3.宗脉穴
【取法】宗脉穴位于耳的对耳屏和耳垂之间,将耳垂微微折向对耳屏,中间出现一条斜沟,该穴在斜沟的中点(相当于耳针的太阳穴处)。
【主治】癔病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徐恒昭:宗脉穴治疗癔病、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等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癔病,多为1次治愈。另外也可鉴别是否是癔病。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夹持耳廓的下部,右手持针。进针后,使针沿着耳软骨的下方,向着外耳道的后下方刺入1.5-2寸深。针刺得气后,可根据病的虚实,施行补泻手法。如做快速大幅度捻转(泻法)时,可在同侧的耳颞部出现强烈的酸、麻、胀感。
典型病例:周xx,女,28岁。5天前因心情不畅,当晚双目逐渐丧失视力。该患者性情急躁,因3个月前小孩病死,情志不畅,两胁胀痛,5天前因与人吵架,以致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而得病。取双侧宗脉穴,予以强刺激手法,双目顿时复明。半年后随访,疗效巩固,未复发。
4.精神穴
【取法】在对耳屏处,平喘下方,从屏间切迹最低处(皮质下、内分泌)与对耳屏屏轮切迹最低处(脑点)联成横线,再从屏尖向下垂直联成纵线,纵横两线的交点即是“精神”穴。实属脑点与皮质下中间部位。
【主治】各种类型的精神病
【治疗经验】
◎张鸣九:运用此穴治疗精神病幻听及各种感觉障碍(耳鸣、耳聋)效果甚好。对失眠、头痛、眩晕也有效。
操作:医师针刺时左手执病人耳垂,右手执26号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入穴,循耳道后下方皮下疏松组织缓缓前进,不可有阻力,避免刺伤耳软骨,也避免穿通皮肤,一般可深达1.5-2寸。针刺后病人局部有发胀发热感向额部扩散,病人顿觉头脑清醒,有舒适感觉。为加强刺激,医师可采用指甲刮动针柄发生震颤。
典型病例:赵x,男,14岁。2年来经常发呆、傻笑,幻听夜眠多梦,饮食日差,不能坚持学习。经用药物和针灸治疗不理想,予针刺“精神穴”,1次后幻听便稀少,10次幻听消失,恢复学习,活动正常。
孙xx,男,30岁。14个月前与同事争吵生气,突两眼发黑看不见物体。经当地医院检查疑“青光眼”所致,经治无效,为刺双“精神”穴电针1次,即时能看见周围东西。复检双视力均为1.5。
吴xx,女,23岁。多年来学习紧张,夜眠多梦,白天头昏目眩,善忘,周身乏力,经期烦躁不安,经针灸及药物、理疗等无效。检查:营养差,消瘦,神经系无异常,经取“精神”穴针刺,10次痊愈。
5.肩举
【取法】耳舟中部,在耳穴肩点和肩关节点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不举症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吴速新:治疗手臂不举适当配合推拿1次治愈,手臂立即上举,肩痛也减轻或消失。
操作:取患侧耳部,消毒后,用28号5分毫针直刺入耳穴,注意不要刺透。左右捻转数下后,留针,然后用推拿手法活动患者肩部,活动约1分钟,再左右捻转耳针数下,然后再推拿肩部。一般倩况捻转耳针3次,推拿3次。最后,让病人自己活动上肢即可出针。
典型病例:边XX,男,67岁。患者因赶马车多年,风餐露宿,肩部疼痛多年,左手臂不能上举过头,经服中药、针灸、理疗均无效。诊断为漏肩风,当针刺肩举穴时,患者感到肩部发热。经捻转3次、推拿3次约10分钟后,患者立即手臂高举过头,活动自如,肩痛减轻。l年后随访已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勿刺过深,体弱者可采用侧卧位。
按语:耳部有许多经脉聚会。过肩部的手三阳经循行都通过耳部。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互为表里,而阳经的经别都是复合于它原来经脉的,通过经别的传注,手三阴经也和耳部有联系。手六经脉循行都经过肩部,所以针刺耳部肩举穴,对肩部疾患作用十分显著。配合推拿是由于患者肩周围软组织出现纤维化和粘连,关节囊挛缩,加以活动肩部疗效更佳。故能达到1次治愈的良效。
6.万应穴
【取法】耳屏上切迹与耳轮脚之间的横纹尽头,若无自然横纹可轻轻挤压外耳上下即可出现,若出现上下双横纹则以下纹为准,从外耳道口到横纹尽头长度约为0.5-0.8cm。
【主治】各种牙痛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陈文友:针刺该穴治各种牙痛。
操作:用28号1寸毫针,取患侧穴,直刺3-5分,若针刺得气,患者可感局部痠麻困胀。根据现证施以补泄手法,30分钟行针1次,留针1小时。
典型病例:郭xx,女,43岁。自诉右侧下臼齿痛20天。视局部红肿,舌红绛,苔薄黄,六脉洪大。诊断为胃火牙痛。针万应穴,深3分,泻之,留针1小时,疼痛立止。
注意事项:取穴要准确,否则不能达到应进之深度,达不到治疗之目的。
按语:牙痛与足阳明经有关,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齿为骨之余,故该穴可以治疗各种牙痛。
7.牙痛穴
【取法】在对耳屏内侧面,以对屏尖穴与脑干穴的连线为等边三角形的底边,再向对耳屏内侧面划一等边三角形。该三角区即为牙痛点。
【主治】急性牙髓炎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韩碧英:治疗急性牙髓炎引起的牙痛有效。
操作:在患者两耳牙痛穴处,寻找片状红晕并有光泽的阳性反应(患病侧耳廓明显)。用探棒以同等压力触压两侧红晕处的皮肤,此时出现凹陷性水肿(患侧明显)伴疼痛。再将探棒向对耳屏边缘方向重压,此时疼痛难忍即为此穴。
典型病例:赵xx,男,30岁。因右下牙疼痛3天就诊。疼痛以夜间为重,呈跳痛及闪电样疼痛并向患侧太阳穴处放散。服止痛片只能镇痛1小时左右。口腔科诊为:急性牙髓炎。耳穴视诊:牙痛穴处有片状红晕如小米粒大小,健侧呈淡红色,红晕伴有光泽。触诊:患侧凹陷水肿明显,压痛强阳性反应。针1次立即止痛。
注意事项:病人取坐位,找阳性反应物时注意光线充足,禁忌擦洗耳部。
按语:耳穴牙痛点是在临床中摸索出的经验穴,该穴位于耳屏内侧面,恰是耳穴皮质下的区域。耳穴皮质下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通过耳廓视诊观察,在该穴区内均可看到片状红晕并且有光泽的阳性反应。此阳性反应以急性痛症多见。因此,针刺穴位中的阳性反应区可收到较强
的镇痛效果。
8.颞颌穴
【取法】在患侧对耳屏处耳软骨弯曲部的外缘突出处,平喘穴与腮腺穴之间。
【主治】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朱长生:下颌关节功能紊乱者,在颞颌穴范围处,常可看出明显突起的芝麻大小丘疹,色泽与周围稍有差别。凡有反应点者,可直接针刺反应点,其效果极佳。颞颌关节脱位者耳垂部未发现有反应点。
操作:在穴位处消毒后,用30号0.5寸毫针,直刺进针,即有明显疼痛,疼痛越明显效果越佳。如无疼痛可在原位置提针,使针尖略移位,探索到疼痛点为止。针刺在病痛一侧,两侧痛即针刺两侧。留针20分钟。中间捻针l次,捻针强度按各人耐受情况决定。出针时注意有无出血情况。
典型病例:倪xx,女,61岁。右颞颌关节痛响20天,原因不明。检查:右颞颌部外形无异常,张口宽度约3cm,颞颌关节有明显压痛,右耳穴处有明显芝麻大小的小丘疹突起,并有触痛。经针后张口明显增大,痛响大减,以后未发。
黄药师 at 2007-10-15 23:44:55
第二章 本书各系统、部位病症治疗用穴

头面五官病

1.头痛

列缺 内关 头维 公孙 太溪 太冲 尺前穴 完上 癫痫穴 角孙 攒竹 中脘 脑桥 液门 承山 大椎 山根 风池 昆仑 百会 太阳 丘墟 金门 上四渎 印堂 完骨 血海

2.眼病

⑴近视:承泣 光明 达治 正光1 正光2

⑵弱视:正光 正光2

⑶远视:正光 正光2

⑷斜视:睛明 正光 正光2

⑸急性结膜炎:太阳 内睛明 角孙 陷谷 耳尖 肝俞 百劳 风池

⑹视神经炎:达治穴 内睛明 球后 臂臑

⑺麦粒肿:后溪 臂臑 攒竹 肝俞 大椎 阿是穴 足中趾尖 太阳 耳尖

⑻霰粒肿:大骨空 足中趾尖

⑼其他:

电光性眼炎:太阳

胬肉攀睛:睛明

青光眼:膏肓俞

眉端及目内眦痛:照海

冷眼:晴明

眼烫伤:耳尖

白内障:达治穴

动眼神经麻痹:球后

3.咽喉病

⑴喉痹(急、慢性扁桃腺炎、咽炎):少商 鱼际 照海 天柱 内迎香 乳蛾穴 孔最 商阳 合谷 天突 大椎 百劳 胸1夹脊 扁桃腺穴 关冲 崇骨 中渚

⑵梅核气:天容 天突 太溪 璇玑

⑶其它:咽干:太溪 照海

吞咽困难:太溪 咽中

⑷失音:天容 天突 廉泉 膻中 上廉泉 复音穴

4.口、舌病

劳宫 中渚 玉枕 廉泉 承浆 佐泉 金津 玉液

5.耳病

⑴耳鸣、耳聋:听宫 太溪 涌泉 风市 风池下穴

⑵耳闭塞:天牖

⑶耳壳痛:耳门

6.鼻病

⑴鼻衄:少商 素髎 尺泽 中魁 曲差 委中 涌泉 迎香 上星

⑵鼻炎:印堂 神阙

⑶其它:酒皶鼻:素髎

鼻部疖肿:鼻通

7.牙痛

合谷 二间 中渚 翳风 下关 听宫 牙痛穴(耳穴) 耳穴万应穴

8.面部病

⑴面瘫:翳风 颧髎 后溪 口眼歪斜点 吊线穴 阳陵泉 下关 太阳 臼间穴

⑵面肌痉挛:四白 风池

侣)面痛(三叉神经痛):颧髎 听宫 三间 人迎 丰隆

⑷腮腺炎:翳风 角孙 耳尖 腮腺穴

内科病

1.心胸病

⑴心绞痛:内关 至阳 心俞 神藏

⑵心悸怔仲:内关 太溪 心俞

⑶胸闷胸痛:内关 膻中 中渚

2.肺病

⑴咳嗽:尺泽 孔最 身柱 肺俞 天突 膏肓俞

⑵哮喘:鱼际 外劳宫 内关 肺俞 天突 膻中 太溪 八华穴 通气穴 神阙 百劳

3.胃肠病

⑴胃脘痛:尺泽 曲泽 中枢 筋缩 胃穴(生物全息律) 素髎 大陵 至阳 公孙 内关 中脘 足三里 中渚 胃肠反应区 梁丘 髀关 曲池 天牖 胃俞

⑵呕吐:涌泉 内关 梁丘 素髎 中脘 金津、玉液

⑶呃逆:太渊 内关 膻中 身柱 中缝 扶突 中魁 天突 攒竹 膈(耳穴) 涌泉 太溪 颈4、5夹脊

⑷胃下垂:

足三里 神阙 建里 胃上穴 胃下垂穴 胃下垂上下点

⑸泄泻、痢疾:

关冲 申脉 长强 神阙 天枢 商阳 梁丘 阴交 上巨虚 三角灸

⑹肠痈(阑尾炎):上巨虚 兰尾穴 胃肠反应区

⑺习惯性便秘:人中 上巨虚 下腹穴(第二掌骨桡侧)

⑻其它:

不欲食:太溪

癥瘕:中脘

腹痛:关元

水臌:中脘

4.肛肠病

⑴痔疾:

合阳 承山 长强 龈交 大肠俞 二白 腰奇 痔疮点

⑵肛门病:

脱肛:百会 长强 环跳

肛门术后疼痛:攒竹

5.肝胆病

⑴胆囊炎:阳陵泉 中渎 胆俞 腓后点 胆囊穴 胆痛穴

⑵肝炎:肝俞

⑶胆道蛔虫症:阳陵泉 胆俞 巨阙 胆囊点 胆道蛔虫症压痛点 至阳 鸠尾 迎香

⑷胁痛:鱼际 内关 支沟 曲池 阳陵泉 丘墟 天鼎

⑸口苦:阳陵泉

6.神志病

⑴失眠:内关 大陵 神门 三间 太冲 百劳 安眠 耳尖 风市 大椎 天柱 百会 睡眠 太溪

⑵癫痫、狂症:神门 百会 中脘 长强 山根 人中 腰俞 鸠尾 腰奇

⑶癔病:神门 合谷 人中 天突 人迎 宗脉穴 太冲 涌泉 太溪

{4)癔病性瘫痪:丝竹空 后溪 环跳

⑸其它:

多梦:神道

精神分裂症:内关

各种类型精神病:耳穴精神穴

受惊后嗜眠:神门

郁证:中脘

脑炎后遗症:四神聪

⑹急救:合谷 内关 天突 气舍 膻中 翳风 太冲 涌泉 素髎 足三里 太溪 膏肓俞

7.自汗、盗汗

鱼际 神阙

8.疟疾

身柱 大椎 哑门 后溪 疟门穴

9.眩晕

大椎 百会 风池 太冲 内关 听宫 委中 定喘

10.高血压

内关 曲池 中脘 下髎 大椎 星穴 百会 人迎 太冲 涌泉

11.白细胞减少症

足三里 悬钟

12.失语

神门 大椎 太溪 内哑门 廉泉 金津、玉液 无名 上廉泉 音亮

13.其它

⑴发热:大椎

⑵外感:合谷

⑶阳虚畏寒:大椎

⑷后背冷症:后溪

⑸甲亢:人迎

⑹奔豚气:太溪

⑺甲状腺腺瘤:阿是穴

运动系统病

1.下颌关节病

下关 颊车 丰隆 颞颌穴(耳穴)

2.颈项部病

⑴落枕:列缺 养老 悬钟 落枕穴 后溪 外关 天柱 肩井 承山 副神经点

⑵颈椎病、颈项痛:大椎 天柱 定喘 肩井 陵下 悬钟 承浆

3.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中渚 外关 后溪 养老 天宗 扶突 天鼎 肩髃 条口 丰隆 金门 阳凌泉 阿是穴 手穴 不容 上巨虚

4.上肢病

臂丛神经痛;尺泽

尺神经痛:少泽

正中神经麻痹:中冲

网球肘:曲池

右肘部撕裂伤痛:天牖

手臂不举症:肩举(耳穴)

上肢及指端麻木:少商

上肢麻木:天鼎

5.手病

三间 中渚 内关 海泉 下内关 阳溪 八邪 腕骨

6.急性腰扭伤

丝竹空 外关 中渚 后溪 腕骨 手三里 风池 阳陵泉 悬钟 腰阳关 合阳 秩边 殷门 委中 承山 印堂 人中 龈交 阴交 腰痛点 阳合 陵下穴 散笑 痞根 内睛明 扭伤穴 耳尖 腰2夹脊 侧关 腰痛点

7.下肢病

⑴坐骨神经痛:通里 神门 环阳穴 双阳穴 环跳 肩井 丝竹空 秩边 新环跳 腰3、4、5夹脊

⑵膝关节痛:犊鼻中 髌下 人迎 阳陵泉 髀关 手三里 曲池

⑶下肢痹痛:关冲 阳陵泉 太溪 太冲 气海 膻中 悬钟 隐白 三阴交 委中 承山 昆仑 秩边 气海俞 内庭 腰眼 对应点

⑷足部病:

1)足跟痛:合谷 太溪 脑桥穴 足跟穴 天柱 大陵 下照海 手跟点

2)踝关节扭伤:肩髃 冲阳

3)其它:

足内翻:申脉

末梢神经炎:隐白

局部抽搐症:太溪

足癣:视区

红斑性肢痛症:隐白

8.其它

⑴胸部扭伤:尺前穴

⑵锁骨骨折痛:条口

⑶急性腰、颈、胸、背扭伤:大包

⑷头、项、肩、背、肘、臂、疼痛、手指挛急:后溪

⑸腰穿时麻醉:地五会

⑹脂膜炎:疔俞

⑺痛证:落零五

⑻急性颈部软组织扭伤:陵下穴

皮肤病症

1.荨麻疹

曲池 神阙

2.扁平疣

曲池 支正 大骨空

3.带状疱疹

阳陵泉 扶突 阿是穴

4.疖肿

大椎 商阳 委中 阿是穴

5.其它

⑴口唇疱疹:耳尖

⑵痤疮:大椎

⑶脱发:会阴

⑷湿疹:委中

⑸老年皮肤搔痒:血海

⑹颈淋巴结核:肩井

⑺痈疽:痈疽点

⑻小腿溃疡:阴陵泉

⑼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脉根

⑽指甲前积脓:拇指麻醉穴(手术麻醉用)

妇科病

1.痛经

内关 归来 公孙 至阴 三阴交 承山 地机 尺前穴 关元 太溪 十七椎

2.崩漏

隐白 会阴

3.不孕

会阴 关元 次髎

4.产后出血

合谷 三阴交

5.阴痒

曲泉 蠡沟

6.阴挺(子宫脱垂)

腰奇 环上

7.产后乳汁不行、乳少

乳根 膻中 涌泉

8.回乳

东乳穴

9.乳腺炎

列缺 膻中 肩井 屋翳 天宗 梁丘 下玄关 委中

10.其它

⑴带下:足五里

⑵胎位不正:至阴

⑶闭经:长强

⑷妊娠呕吐:下玄关

⑸阴道痉挛:次髎

⑹产后身痛:小节

泌尿系统病

1.遗尿

列缺 三阴交 长强 百会 会阴 关元 曲骨 中极 上髎 秩边

2.尿频

前顶 关元 石门

3.癃闭

会阴 中极 曲骨 至阴 秩边 利尿穴

4.淋症

然谷 太溪 秩边 下秩边

6.肾绞痛

肾俞 落零五

男性生殖系统病症

1.阳痿

关元 中极 三阴交 阴谷 会阴

2.其它

⑴前列腺增生、炎症:篡间

⑵阳强:蠡沟

⑶不射精症:腰俞

⑷急性睾丸炎:环跳 胃脊

⑸疝气:太冲

儿科病

1.小儿疳积:鱼际 四缝

2.小儿腹泻:长强 额旁二线 百会 脐中四边

3.百日咳:四缝

4.小儿吐乳:四缝

5.小儿鞘膜积液:蠡沟

6.小儿夜啼:隐白

1.小儿惊风:百会 人中 后溪
黄药师 at 2007-10-15 23:45:45
第三章治病验法

对某些病症,并不固定取某一穴位,而是使用一种经验针灸法使其得到治疗,亦属作者得心应手之绝技。因其简便易行,故一并介绍。

1.银屑病(牛皮癣)

【治疗经验】

◎翟兴明、翟润民:此术治疗银屑病,止痒效果甚好,一般1疗程可愈。此病易于复发,难于根除,如发再按法灸之即可痊愈。

操作:以大蒜数枚,捣如泥,平铺在病损处约1分厚,范围要超过病损处,上置1cm大小之艾炷灸之,一般5-7壮为宜,日1次,连灸5天为1疗程。不愈可隔3日再行第2疗程。如面积大,其上可置数枚艾炷灸之。

典型病例:李xx,男,57岁。诊断:银屑病。患者在左前臂伸侧有一皮损3x6cm大,上覆盖片片鳞屑,伴阵发性奇痒已2年余。经用多种内服外治法均未根治,故来就诊。予隔蒜灸治之,穴取病损局部,如法操作,1次痒止,日1次,每次7壮,共灸5天,皮肤已转常态,至今已8月余未发。

按语:灸法对银屑病的奇痒有奇功。大蒜可解毒,灸之能渗透皮层,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故可治愈本病。

2.蜂、蝎、蜈蚣等毒虫咬螯伤

【治疗经验】

◎翟兴明、翟润民:对毒虫咬螯伤,均以此法灸治,多1次可愈。如好转未愈可再易炷灸之以痛止方可停灸。

操作:以病变中心取患部阿是穴,在毒虫咬螯肿痛处,用隔蒜灸之,以痛愈为止。

典型病例:闰XX,男,20岁。1953年7月5日就诊。诊断:蝎螯伤。患者于晚间乘凉,不慎被蝎子螯伤右手背,疼痛异常,坐立不安,故立即给予隔蒜灸之,2炷毕痛止而愈。

按语:毒虫咬螯伤,其痛甚剧,治之必以痛为腧,用隔蒜灸以解其毒,经验证明,此法有特效。

3.痹症

4.慢性丹毒

◎丁良能:阿是穴针刺拔罐疗法治疗痹症和慢性丹毒效果甚好,3日针1次。

操作:以痛为腧,即局部压痛点为阿是穴。用梅花针叩刺阿是穴数下,见有出血,立即在局部拔火罐,以出血为度,留罐10-15分钟起罐,用棉球擦去血,3天针刺拔罐1次,6次为l疗程,休息7天,再进行第2疗程治疗。

典型病例:王xx,女,50岁。诊断:膝关节炎。患者体胖,走路不慎,经常容易跌倒,加上受凉引起两膝关节疼痛,经针灸半年余未见效,后改用梅花针叩刺加局部拔罐5次即愈,观察至今未复发。

郝XX,女,45岁。诊断:慢性丹毒。患者右小腿内侧患丹毒,经常发作,每次均需打青霉素等药才能控制,但劳累后又发作,病史已达10余年之久。经局部梅花针叩刺,加局部拔罐出血,共10次痊愈,观察至今未复发。

5.注射所致局部硬结和感染

【治疗经验】

◎边春和

操作:患病局部压痛点为治疗点,局部皮肤消毒后,用2-3寸毫针在炎症中心直刺2-3根,再沿炎症的外围针尖斜向炎症的中心刺达炎症的基底部,针4-6根,大幅度捻转提插半分钟,不留针,每日1-2次,针后将针孔流血擦净勿按压,局部勿热敷。

典型病例:孙XX,男,12岁。因患“流脑”,在某医院左臀部注射,3天后局部红、肿、热痛,范围约10x8cm,认定系注射所致局部感染,来诊后按上方行针刺治疗,每日2次,3天后炎症消退病愈。

按语:本法适用于体表各种无破溃的急慢性炎症,对体温38℃以下,无中毒症状者,可单行针刺治疗,有中毒症状者,可佐以适量抗菌素治疗。本法操作简单,易掌握,无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6.多形性红斑

【治疗经验】

◎杨火辉:多形性红斑临床表现为下肢不同部位的发作性烧灼样疼痛(或冷痛),患处皮肤红、热(或冷)、肿胀,多在夜间发作,局部受热(或受凉)、肢体运动、下垂均使疼痛加重。肢体抬高、休息、冷敷(或热敷)等症状可减轻。临床以湿热型多见。一般中、西药治需l周~2周痊愈,愈后有色素沉着。而针刺、拔罐1次能愈,愈后无色素沉着,1-2天痊愈。

操作:病灶处取穴。病灶在5X5cm以上(包括5x5cm)局部刺3针;病灶在5x5cm以下局部刺2针。留针15分钟,留针时每5分钟行透天凉或烧山火手法1次。出针后病灶处用梅花针或三棱针散刺冒血点为度,尔后拔罐10分钟,起罐后局部应出2-3ml紫黑瘀血为宜。

典型病例:唐xx,男,27岁。主诉:左足踝关节内侧烧灼样疼痛2天。患者于本月17日夜间突然发生左足踝关节内侧至足跟及赤白肉际处烧灼样疼痛,足触地、遇热、行走、触摸均加重,夜间疼痛更甚。自认为是风湿痛,贴麝香虎骨膏未效,经某医院诊断为“红斑性肢痛症”,治疗2天收效甚微。故前来诊治。查:局部呈鲜红色、肿胀、扪之灼手,病灶范围约7x6cm,边界不整齐,呈多边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多形性红斑(湿热型)。治则:清热利湿,活络止痛。取阿是穴用28号毫针直刺0.5-1.0寸深,采用透天凉手法,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局部可有凉的感觉,烧灼样感觉立减。出针后用梅花针叩刺病灶处,以冒血点为度,随即拔罐10分钟,取罐后局部约有2-3ml紫黑瘀血。治疗后局部烧灼样疼痛当即大减,半小时足能触地,行走自如,第2天复查时烧灼样疼痛、红斑悉除,并无色素沉着,其病痊愈,随访2月未见复发。

7.疖病

8.麦粒肿

【治疗经验】

◎张忠恕:点刺十二皮部反应点治疗疖病、麦粒肿效果甚好。

操作:点刺十二皮部反应点用泻法点刺。首先根据病变部位,在督脉及足太阳经的皮部分野处查找背部有瘀血现象的小络脉(即反应点,为鲜红或暗红色的小瘀血点)作为针刺点。常规消毒后,用0.5cm长的28号毫针垂直刺入,浅刺不入肌层。快进针,不提插,不捻转,不留针,摇大针孔,即刻拔出,不按压针孔。1次点刺3-5处,每日l次,7次为1疗程,不愈者休息3天后再行第2疗程。

典型病例:朱xx,男,25岁。主诉:4年来项、面、肩等处经常生疖,近3天来项部、肩部疖疼痛,活动受限。虽服消炎止痛药,但仍疼痛难忍。面赤呈痛苦面容。颈部活动受限,项部有拇指头和黄豆粒大疖肿各l个。其色赤,灼热,有压痛,基底部硬,尚无波动。左肩部有2-3cm疖肿1个,其顶部有0.5cm的溃疡面,可见脓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辨证:疖病,湿热型。治则: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按前述方法点刺1个疗程而愈,3年内未复发。

王x,男,50岁。主诉:2年来左下眼睑常生麦粒肿,且时好时发,难以根治。2-3天来,左下眼睑发红,呈麦粒样肿胀,稍痒,有异物感。辨证:麦粒肿,为热毒壅滞所致。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按前述方法点刺4天而愈,为巩固疗效又点刺3天,随访l年未复发。

9.带状疱疹

【治疗经验】

◎王松荣:笔者应用棉花灸治带状疱疹,每获良效。

典型病例:李xx,女,54岁。主诉:5天前左臀疼痛发痒,搔抓后出现数个小水疱,入夜发展成片,第2天延及左大腿后外侧至足底背等处。伴下肢胀痛,步履艰难,寐不安,便结溲黄,某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来求余治之。脉细滑数,舌质红边绛,苔黄腻。诊为.蛇丹。处方:棉花灸病损区。令患者将患部充分暴露,取微薄一层医用脱脂棉,越薄越好(不要人为地将厚棉压成薄片,薄棉片中切勿有洞眼和空隙,以免烧灸时影响疗效,严防操作时烧坏衣物),薄棉片按病损区大小,覆盖在患者疱疹上,待一切就绪,令患者闭目,用火柴点燃棉片一端灸之,此时薄棉片一过性燃完,患者感觉有轻微烧灼痛。次日症状减半,大部分疱疹变黑或暗,部分平塌,按上法再灸1次。3日后复查,患者除左足底前三分之一处尚有2个萎缩的疱疹疤未脱落外,其他痊念。追访至今情况良好。

按语:棉花灸是受民间用几层蜘蛛网覆盖在病损区皮肤上灸治带状疱疹的启示发展而来的。笔者嗣后认为采用此法材料来源困难,故根据火灸的原理,改用薄棉片灸治此病,均获痊愈。可见运用此法确可清泄热毒之壅滞,宣透邪毒随火气之外泄。

◎王朝华:艾灸治疗缠腰火丹(带状疱疹)效果较佳,灸1次即愈,一般灸后10多小时痛止,疱疹停止发展,第5天脱痂痊愈。灸时不拘前后部位顺序,不需内外药物。大人小孩均适用,如疱疹面积较大,症状较重,可以作深灸,一般灸至皮肤潮红即可。

操作:按常见症状可分两种灸法:①疱疹似一条带,两端不分叉,灸时将艾绒捻成黄豆或米粒大小的2粒,分别置于成簇水疱的头末两端(以最前和最后疱疹点为准),距水疱或疹点0.5-1cm处,将艾绒点燃,先灸一端,待艾燃到皮肤处(患者喊疼时),立即将艾移去(不必深灸)。②疱疹两端多叉开,艾绒可置于头末两端前距水疱或疹点0.5-1cm处疱疹分叉的中间。灸法同前。

典型病例:童xx,男,18岁。1972年1月25日就诊。诊断:缠腰火丹。患者22日感觉胸肋部疼痛,25日发现右腋下成簇如痱红色丘疹,从乳中线至脊椎中线前后出现两条带状丘疹。患处感觉灼热、疼痛不得眠。按两端叉开灸法,灸后第2天水疱破掉,痛止。第3天结痂,第5天痴脱痊愈。

10.红丝疔

【治疗经验】

◎翟兴明、翟润民:本疗法治疗红丝疔疗效显著,多1-2次可治愈。

操作:在皮肤破损病变处所起的向心方向蔓延的红线上是穴。局部皮肤消毒,沿红线用三棱针寸寸点刺使之出血,并在红线尽头挑断出血,以阻止其向上蔓延的通路。但局部病灶需按一般外科处理。

典型病例:江xx,男,29岁。诊断:红丝疔。患者右脚原有湿脚气,因下田割禾而感染,有一红线从足大趾沿足厥阴肝经部位向上蔓延至膝内上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治之用三棱针如法点刺,务使之出血,只1次而愈。局部并按外科处理。

按语:此乃足趾部感染毒气,以致毒流经脉,向上走窜而继发。针刺红线尽头以阻断其向上蔓延的通路,寸寸点刺出血以泄其热毒,故疗效特异。

◎甘健行:余20多年前患红丝疔,一日之间,有红线从左手无名指甲沟逐渐上窜至腕背,疼痛难忍,遂用麦粒艾置于红线之终点,着肤灸之。每壮令其燃尽后,易其艾再灸。每灸l壮,红线即消退七、八分。连灸10来壮,红线即退尽。最后灸起点2、3壮,疼痛顿减,l次而愈。

按语:红丝疔多生于手足,乃皮肤破损,感染毒气,毒流经脉所致。因有红线一条,向上走窜,故名。取阿是穴连续施灸治疗本病,是根据《内经》“以痛为腧”、“以知为数”、“以平为期”的理论和艾灸具有“行气和血”、“扶正祛邪、消肿止痛”的特点而采用的简便方法。麦粒灸火气虽微,内攻有力,但不伤筋骨不化脓,灸时的灼痛,一般均能忍受,故宜用之。若用隔蒜灸,亦佳。

11.对侧肢体疼痛

【治疗经验】

◎王感玲:肢体疼痛大多有最痛点,本穴即与上肢或下肢最痛点相应的对侧下肢或上肢的同名经对应处。如最痛点在左下肢髀关处则对应点在右上肢肩髃处;最痛点在右下肢风市处则对应点在左上肢消泺处等等。无论痛点或对应点是否是输穴,均如此法取穴。

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根据刺处肌肉厚薄确定针的长度,于该点直刺,得气后,连续捻转提插8-10分钟,至患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20-30分钟。

典型病例:宋xx,男,62岁。1985年11月12日就诊。主诉:突然左腿疼痛不能行走2天。患者平素体质较弱,有慢性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病。2天前室内炉火熄灭,身边无人照料,至黄昏即觉寒自足起,左腿冷痛,且逐渐加剧,至今日下午已不能走路,故由其子背来就诊。检查:其最痛点在左腿近风市穴处,于是令其袒露右上肢,在消泺穴处用1.5寸毫针直刺,得气后,持续捻转提插,边捻边嘱患者轻微活动左下肢。5分钟后,患者欣喜地说:“疼得轻了”,10分钟后,疼痛大大减轻。留针半小时,起针后,患者已能自己行走。

注意事项:本法对肢体由受风、着凉、气滞、寒凝等所致疼痛而无实质性损伤者效果较好。如刺点恰逢骨面或骨缝,则可改直刺为斜刺。

12.周身各部位疼痛

【治疗经验】

◎彭静山:患者周身各部位疼痛,无红肿,其痛点直径在1cm以内者,以指压之,疼痛明显者,均可使用痛点缪刺。与左右缪刺不同,刺其痛点的相对侧,用5分钟即可止痛。

操作:在其痛点的对侧,例如左太阳痛,针其右侧,外关处痛,针其内关,痛在前胸,针后背;痛在腰部针其腹。总之有两个条件:①疼痛的面积小;②有明显压痛。

以腰疼为例。遍压痛处,有小在1cm以内的痛点者为适应症,无痛点或大面积疼痛者均不适用此法。先找好命门穴,命门前正对脐。在命门穴划一记号,在准确痛点处划一记号,以卷尺量之,例如痛点在命门左3cm、直下3cm处,然后让病人仰卧,针其脐左3cm、直下3cm处。以28号2寸针,刺入1.5寸,慢慢提出1/2,再向前后左右探刺,当即起针。让病人翻身俯卧,压其痛点消失,腰痛立止。

典型病例:白xx,女,40岁。1972年9月3日来诊。主诉:忽患腰痛,不敢直腰,不敢走路,由两个人扶来诊室。检查:精神疲倦,形体瘦弱,面色(白光)白,舌润无苔,脉来浮而无力,左尺尤为明显。处方:采用腰痛缪刺法。令病人俯卧,先在命门划一记号,其痛点在命门右2cm下5cm处,令其仰卧,再依上法针入。起针后,让病人俯卧,压痛点已消失。腰痛立止,自己走出诊室。

李XX,男,25岁。1965年3月12日来诊。主诉,上体育课教学生跳木马,偶然不慎,臀部被木马外端触伤,今已3年,走路运动如常,惟不敢坐,臀部不能接触任何座位,非常痛苦。检查,弯腰站着诊脉,面色黑红,声音洪亮,形体甚壮,舌无苔,脉一息四至,来往有力。无病态可见。视其臀部亦无异常,左右臀各有指头大痛点。证属不内外因,撞伤所致。处方:采取痛点缪刺,臀前面为大腿根部,腹股沟上下,对找痛点,颇难准确。左右各依常规刺之。翌日复诊,左臀愈。切脉时能以左臀偏坐,高兴异常。又依法刺其右侧前方,其痛亦止。

按语:还有一种疼痛是由针灸后而引起的,患者主诉某部位疼痛是由针刺后而发生的,察看痛处针穴并无异常,在其痛点的相对侧针刺即可止痛。

人身的经络是左右前后互相对称的,四肢的穴,左右相同。躯干前后也是前后呼应,如任脉对督脉,肾经对华佗夹脊(今称夹脊穴),胃经对膀胱经第一行,肝、脾经对膀胱经第二行,胆经由胸、胁、腰互对,心经由极泉互对,各经莫不前后左右彼此互通。因此这种痛点缪刺法,极为有效而止痛最快。

13.肩周炎

【治疗经验】

◎张殿龙:以痛点中心为输穴治疗肩周炎、腱鞘炎、网球肘10次内痊愈。

操作:以痛点中心为穴(以痛为输)按病变取体位,让病人用一个手指(食或中指)找出痛点的中心(最痛处)取穴,浅刺0.1~0.2寸(即皮内针刺以毫针不能直立为度)用扬刺法(中心1针,周围4针),用小提插(即振擅)手法2-5分钟,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针。

典型病例:张xx,男,52岁。患肩周炎11年,肩不能举,查痛点在肩髃穴外0.5cm处,用上述方法1次治愈。

按语:肩周炎、腱鞘炎、网球肘都为风寒邪侵袭脉络,使经气运行受阻,不通则痛,采用扬刺法通经活络解痛。扬刺法中心l针用小提插手法用力要均频率越快越好。周围4针针刺部位应在痛区边沿为好。

14.急性软组织扭伤

【治疗经验】

◎田桂英:急性软组织扭伤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笔者用阿是穴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操作:选局部阿是穴(病处压痛点)患者腰部取俯卧位,肩部取坐位,阿是穴(病处压痛点)局部常规消毒后,以梅花针局部中等强度叩刺,叩刺皮肤轻微出血为度(必须叩刺皮肤微出血,否则无效)。叩刺完后,选用中号玻璃火罐用闪火法拔5-10分钟,取罐后,消毒去污,盖上消毒敷料即可,隔日1次。

典型病例:魏XX,男,56岁。患者因搬重物扭伤腰部,痛如针刺,活动受限,左右扭转疼痛加剧,无腰痛史。检查:第4腰椎左侧肌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65度,左下肢无痛麻感,舌质稍暗,苔白,脉沉涩。按上法治疗1次,左侧腰部疼痛消失。

按语:急性软组织扭伤,导致气滞血瘀,经络不通。用梅花针加拔火罐,有活血通络,镇痛祛邪之功,可以消散瘀血,起到祛瘀生新,畅通气血的作用。梅花针加拔火罐并用,对于气滞血瘀有独特的疗效。

15.腱鞘囊肿

【治疗经验】

◎杨成华:运用此穴治疗腱鞘囊肿。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

操作:用26-28号毫针从囊肿中央垂直刺到囊底,再在四周各刺1针(针尖均横刺穿过囊肿),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行针时有酸胀痛感。出针后用酒精棉球揉按囊肿10分钟。

典型病例:邹XX,女,43岁。1982年8月3日就诊。患者3年前左足背出现一囊状物,如黄豆,后逐渐增大,如胡桃大,囊肿坚硬,局部压痛,影响穿鞋和行走,近日到某地区医院治疗,确诊为腱鞘囊肿,需动手术。患者惧怕,前来我处求治。余采用针刺阿是穴法,隔日l次,12次即痊愈。

按语:腱鞘囊肿在皮里膜外,属祖国医学“筋结”范畴。多因疲累伤筋,筋脉塞阻所致。故针刺阿是穴能疏经活血,通络散结,消肿止痛,以达改善和调节腱鞘囊肿周围血管、神经、体液、皮肤等组织的代谢,破坏腱鞘囊肿组织,促进有害物质的排除。

◎王松荣:针刺治疗筋瘤(现代医学叫腱鞘囊肿),每获良效。

典型病例:王x,男,66岁。双手腕背正中皮下筋膜内各生一肿物,状似雀蛋大隆起,圆滑,固定不移,按之不易推动,张力较大,双腕力减弱,局部不红,已2年多。经本院外科诊断为“腱鞘囊肿”,嘱手术切除,因患者畏痛,改内服外敷药未效,又多次推拿亦无效,遂取针刺治疗。用1.5寸26号毫针1根,消毒后在肿物隆起的皮肤最高点捻转进针,针尖达到肿物的核心部后急捻转针,待患者针感较强后,向核心左右前后旋转捻转提插15分钟,术毕出针。经1次治疗痊愈,至今未复发。

注意事项:当针尖达到肿物核心部后向核心左右前后捻转提插时,切勿刺破囊壁,以免胶状粘液溢出,影响疗效。在1周内禁食辛辣和虾蟹类食物。

按语:治疗中如不慎在旋转或捻转提插时刺破囊壁使粘液物溢出,会严重影响效果。此时须改为梅花式针刺,数次治疗后,仍可痊愈。

◎吴旭初:风湿病人及劳损者常患此症,用火针阿是穴治疗四肢腱鞘囊肿,疗效好无痛苦。火针后并可每日再艾灸1-3次。

操作:先在囊肿部做标记,并摸清周围解剖情况,以免损伤神经及血管骨膜等。于腱鞘囊肿的最高处(中心)局部皮肤严格消毒,用三棱针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插入囊肿中心处即抽出,然后用力挤尽囊肿内部的粘液状液体,用消毒纱布掩盖,胶布固定即可。

典型病例:张xx,女,45岁。右手腕患腱鞘囊肿2年余,逐渐长大如蚕豆,劳作均感痠痛不便,外科建议切除,病员不愿手术,经笔者火针1次.挤出胶状粘液lml,症状体征立即消失,又经艾灸3次,观察半年,未再复发。

16.甲状腺腺瘤

【治疗经验】

◎吴旭初:毫针扬刺法治疗甲状腺腺瘤效果明显。隔日l次,10次为1疗程,必要时中间停针3-5天后继续治疗,治疗过程中无副作用,一般小腺瘤7-10次即可愈。

操作:平卧,观察颈前甲状腺腺瘤最高点即定其穴,用毫针扬刺法,先在腺瘤中心最高处,用30号1寸毫针直刺l针,然后再在其周围向中心各针刺5-6针,留针20-30分钟,捻转补泻法,并可用艾条灸,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典型病例:刘xx,女,18岁。颈前偏左出现一肿物如莲子大1年余,质软无压痛,经外科诊断为甲状腺瘤,需手术切除,病员恐惧而来我科求治。笔者于腺瘤处用毫针扬刺,隔日1次。经2次治疗后逐渐缩小,经7次治疗瘤体消失。5年来多次复查未复发。

按语:甲状腺腺瘤是良性肿瘤,一般用外科手术摘除,腺瘤初期较小,及早针灸治疗效果好且无副作用。

17.胆石症、胆囊炎疼痛

【治疗经验】

◎朱长生:胆痛穴分胸前背后二处。①在患者右胸下第8、9肋软骨连接的边缘处,此处为足少阳胆经脉与足厥阴肝经脉的交合处,即日月穴外侧。探压出疼痛点,有些病人甚为敏感。②在患者右背部第8、9肋间的肋骨下缘处,离胸椎旁外约3寸左右处,探压出最明显的压痛点(有时可位于胆俞下范围)。此处压痛多为慢性胆囊炎,结石较多较大者。③在上述二处(指胸前或背后),比较压痛最明显者,经选出后即可进行治疗。

胆石症或胆囊炎急性或慢性急性发作时,疼痛难忍,极为痛苦,如果采用针刺或指压胆痛穴可以得到及时的缓解或止痛。先给予止痛,而后进一步对症治疗。此方法最适用于急诊室或进行综合治疗。

操作:在胸前处的敏感点,用针治或用指压法均可。在背部多用指压法,同样可以达到止痛目的,尤其对体瘦病人较为适用。对多数体胖病人既可用指压法,也可用针刺法。针法:用1寸毫针,当进针得气时可以捻动(为增强刺激性),留针2分钟左右起针后,病人会告知疼痛情况。在背部针治,针刺方向必须向胸椎方向进针,以防体瘦病人被针刺入胸腔引起气胸。指压法:一般用拇指按压,按压时用指尖,压力可由轻到重着力,同时用按捣法(目的加强刺激性),约5-10分钟左右,即可停止,并询问病人疼痛情况。

如作综合治疗或连续门诊治疗,可采用2%普鲁卡因2ml注射胆痛点(注射前先作过敏试验),可达到较长时间的止痛作用,这方法又可及时止痛,有利于内外科进一步治疗。

典型病例:仇xx,女,28岁。1962年9月10日初诊。主诉:右上腹部伴右肋背持续性疼痛10多天,经x院急诊拍X线片确诊为胆石症伴胆囊炎,建议手术治疗,由于恐惧采取保守疗法,注射阿托品多次及对症药物,疼痛仍然未减。经我院门诊应用指压法加局封法,以后进一步作对症治疗。随访至今未复发,健康良好,退休后仍然参加全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