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工50铲车:走在西关的大街的古老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52:34

上个世纪初,西关一带曾经是豪门雅士聚集之地,那些庭园深深的青砖大屋,穿戴摩登的西关小姐,无不成为老广州心中的一道风景.....

作为老广州经济的文化的命脉,西关有着掩不住的风情,说不完的故事.
记得前辈们说过:如果说,北京是在用皇城根儿下的四合院、上海是在用弄堂里石库门保存着城市的记忆,在广州,也有这么一块地方,完好地保存了一段将近200年的历史记忆--西关。
康乾盛世,特别是乾嘉年间,广州西关一口通商时的产物。当时云集西关的富商在商业繁华的十三行的“西关角”一带建筑的“高级住宅区”而驰名。它吸取了中原园林建筑和家居特色,结合了岭南气候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 在清末民初期间,西关大屋吸取了更多西方洋楼的建筑特色,逐渐发展成了二三层的住宅楼。或许我们可以用“西关大屋”这个笼统的概念来概括这三十多栋古朴的建筑。
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巷落里行行走走,看看停停。繁忙而熟悉的都市生活似乎被隔绝在了一个遥远的地方。在这里,建于清末的西关大屋、竹筒楼以及民国时期中西结合的洋房别墅比邻而居,具有典型岭南风格的青砖、石脚、三重门和巴洛克特征的巍峨罗马柱只是一墙之隔。150米长的古巷,30个门牌、39个开间、150户人家,展现出广州西关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200年间,广州人曾经生活过的各式民居。
作为老广州经济的文化的命脉,西关有着掩不住的风情,说不完的故事.
西关大屋典型为三开间,正间以厅堂为主,由街面到内里依次是临街门廊、门宫厅、正厅(神厅)、头房、二厅、三厅、柴房,形成一条中轴线。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倒朝房。倒朝房的屋顶为平天台,供晒晾、赏月和七夕拜七姐所用。书房偏中后部是卧室、楼梯间和厨房等。 相邻大屋常用青云巷来隔开。特大型的还会有花园、戏台等。大屋的立面是青砖石脚,色调清雅,正间檐口有木雕封檐板,大门由脚门、趟栊和木门组成,剖面屋顶高低起伏。整个大屋用院子、天井、敞口厅、青云巷、天窗、侧窗以及可以活动的屏风、满洲窗等组织穿堂风,所以夏天会格外清凉。大屋的内部装修集工艺美术之大成,木石瓦雕,陶塑灰塑,壁画石景,琉璃和铁漏花,蚀刻彩色玻璃等应有尽有。   

西关大屋最典型的就是青砖石脚的外立面。据说这些青砖都是产于东莞及清远一带,色泽似碧玉者为贵。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看墙”,其功用类似于今天的瓷砖贴面。讲究的西关大屋青砖可以经数百年不磨蚀,砖缝之间连刀片也插不进去。而石脚从地面算起高70到100厘米不等,越高就越显身家富贵。石脚通常用磨得平滑如镜的花岗石,尽量减少接缝,所以富家通常整堵外墙只用三数块整石,工本费相当惊人。几经风雨,散落在西关一带的大户人家均已烟消云散,难觅痕迹.只能从荔湾博物馆内,细味那翠竹掩映下的青砖大屋.
   “西关大屋三件宝———青砖石脚三重门”

三重门最外一重是由四折木门组成的“脚门”。脚门的高度比常人的头顶稍高,脚门上半部必雕成通透花纹的式样,耀华大街30户人家几乎是一家一面,有寓意吉祥的花鸟图案,有寓意平安的花瓶式样。老人家说,这些通透的花纹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还有实用的功能,不仅便于通风,而且相当于现代民居的“猫眼”,有阻隔街外行人视线的功能。

  第二重门是“趟栊”,趟栊由单数的十数根杯口粗的横木镶于两根竖板上,竖板下方安有滑轮,可以沿着镶于门槛上的铁轨左右拉动。趟栊的锁设在另外一侧,暗藏于大木门后,是木制的顶闩,只需人在屋内用指轻轻按下,即可顶死趟栊使其不能开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趟栊不啻为古老的“防盗门”了。趟栊的木料通常是杉木或者柚木,不容易被锯断,小孩子也无法钻进钻出。
  最内一层才是真正的大门。大门是由两块粗重的木板组成,富贵人家用的一定是整块的原木板,主要是杉木、樟木、坤甸等厚实的木材。大门之上要贴门神,有的大屋每年都会请师傅新漆上彩绘的门神。大门以铜制门环拉动,有些门环的工艺复杂精美。大门在晚间关上,靠的是门后两个井字形的木闩。
  在这样的三重门保护下,西关大屋不仅安全防盗万无一失,而且还有良好的通风效果,三重门依天气情况开开合合,给大大的宅子营造出冬暖夏凉的效果。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