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吻柳宫燐在线看:大雁靜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7:20:49

大雁靜功

 

 

 

(一)前言

 

五行靜功是大雁氣功的基礎靜功。它是統一的一套功。但在行功中可運用五種方法,包括:自然沉氣法、默念養氣法、空靜養氣法、調氣散氣法、體外周天法。這套功既淺既深,效應全面,自然行氣,主練三丹田、大小周天和陰陽五行,形成整體的人體氣場,並與大自然溝通,採收天地陰陽精氣,並排散人體的病氣濁氣,濡養和淨化全身。

 

五行靜功配合動功修練,因為動功結構全面,功力很強,所以基本上取代了其他功派所採用的意導和吐納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靜功行功過程中氣機的自然激導和形成,只要一旦松靜,內氣就生髮激導,自然而易練,既可較快地提高功力,又可取得理想的治病效果。此功主治心臟、胸部病症,降肝氣,提胸氣,升清降濁,氣貫“內行”、“外行’和“手行”。打通足“跟後海”。此功效應十分廣泛而全面。它與“前六十四式’動功一樣,必須堅持“天天練”,練的總次數越多,功效越顯著。


(二)功法

 

五行靜功行功的姿勢取平坐式,坐在凳上三寸,露出“會陰”(功力上升後,則不受此限),上身與大腿成90度或稍大,大腿與小腿成90度或大於90度,兩腳垂地平行與周同寬。頸項和脊柱端直,舌舔上齶,牙齒輕扣,嘴微閉,瞼肌放鬆,自然呼吸。全身放鬆,收心入靜,雙手放在膝部“梁丘”穴上,中指端在迎面骨,大指和無名指按在左右膝眼,小指端按“陽陵泉”,拇指扣“血海”穴,手心虛空。然後運用下述五種方法,練“五行靜功”。


1

.自然沉氣法

 

按前述體姿,首先雙手捧氣從頭前上方往下貫氣,氣沉在下丹田或湧泉穴,接著垂眼簾,眼慢慢往下看,先看鼻尖,再內看膻中,最後內看到下丹田,將雙眼輕輕合上。雙手回落在前述膝部的位置,開始做功。行功中不意守,只輕鬆、微弱地以目光內照膻中和下丹田“氣穴”,儘量做到“勿物勿我”,排除雜念,逐漸也使意念消失,內照停止,進入自然的清淨空忘態。內氣自然激導,天地氣自然收入體內,內外氣在體內自然迴圈,最後斂聚收入三丹田。


練自然沉氣法,也可以不用目光內照,而在行功之初,以微弱意念配合輕柔的調息,即形體放鬆、收心入靜後,以鼻輕鬆吸一口氣,呼氣時微弱默默念一下“氣往下沉”,而不管氣沉到哪里,也不管氣在體內怎樣走,但必須沉到腳和地面;這樣,反復做三次,第三次沉氣後,意念也沉到地面,隨便微弱默念一下“沒有意念’,而使意念消失。深度入靜、氣意下沉,激發了“地場”效應,在“脫意”之後,受激的“地氣”從雙腳和體後側上升到頭,這時天氣也慢慢進入頭部穴位,沿體前側下行,天地氣和自身氣自行混元運化,沿全身自然旋轉,最後還丹,下丹、上丹以至中丹都有氣旋轉凝聚、這樣。整個行功實際起到‘意不注,而無所不注”、“不守丹而丹自守’的奇效。內氣自然激導,經絡、周天、臟腑自然溝通,並與大自然溝通,天地精氣自然進入體內,全身機體得到營補調養,內氣不斷清純,氣質提高。

 


2.

默念養氣法

 

這種方法主要幫助初學練靜功和在練靜功中不能很好入靜的練功者放鬆入靜,進入練靜功的狀態。為此,在行功初時,採用默念法,默念口決“功——成——’二字。這二字是道家昆侖派靜功的基本默念法,“功成”實際上可激導人體天頂、下丹的上下穴竅的氣機,初學者可不管這些竅位的具體位置,會自然出現內氣激導的感應。口訣默念一定通數(例如三遍或七遍後,便靜坐“脫意”將空。口訣默念要“弱、細、勻、長”,潛音若有若無,切不可音重、意重,也不要追求效果,令其自然產生。

 


3

.空靜養氣法

 

與前述不同的是,只是靜坐練空,脫身、脫意、脫氣,內外兩忘,一切皆空(空即清淨而不借外緣之意),真氣自動“生髮、起火”蓄養凝聚、正如呂祖所說“養氣忘言守,降(降伏)心為不為(無為),使自身深度入靜,靜得越深,身、神高度有序,氣場就越強,整個“人體場’的能量不斷躍升,經久而不回退。功能層次越來越高。道家講“道法自然”所以“脫意練空”是道家靜功之妙用。但這樣練,對初學者而言,進功之初,有個“存思”問題,然後使意念逐漸自然消失進入“空忘態”。存思于玄竅,大雁功以印堂穴體表穴位為此竅既不守內也不守外,這樣,入功不久,全身氣場即被激發,不須用意念去助或照顧、存思是為脫意,隨著入靜深化,存思也自然消失,轉入高度清淨之境界。

 


4.

調氣散氣法

 

在前三種方法的基礎上,小周天打通之後,能主動掌握氣的運行,方可採用這種方法。此法在五行靜功中被用於通經化滯。所謂調氣,即丹田和經絡氣充足之後,把內氣、周天氣調集到淤滯部位或病區,調氣時只須以微弱意念配合輕柔的呼吸極輕鬆地貫注到該部位,稍停留片刻,再做“散氣”即以微弱意念配合輕柔的呼吸驅散淤滯,或排散病氣。化滯可以向淤滯部位周圍散化,而病氣則須從勞宮和足湧泉穴排出體外。此法沒有一定功力的人,最好不要使用,尤其不要往臟腑調氣,以兔難以散消。

 


5.

體外周天法

 

體外周天也是在五行靜功行功的基礎上,待內氣充實圓足後,進行體內外的氣場迴圈,這是大雁氣功一種獨特的功法。也是氣功的一種妙用。此法須帶輕鬆的意念,進行內外導引。即利用前三種方法入功,待內氣盈足後,用意念導引內氣從湧泉放出,沿身前外側上行到百會,從百會收入,使氣同時沿任督二脈下行至湧泉(到關元和尾椎後分行於兩腿前後側),再放再收。用意志導引進行數次迴圈後,氣便可自動收放,自動迴圈,體內體外形成統一的回路和氣揚。從湧泉放氣謂之“陰轉陽”從百會收氣謂之“陽轉陰”,即把人體作為“陰”回大自然作為“陽’,陰陽轉化,使氣的質能得以速效躍升。也可以反方向運導,即從百會放氣,從湧泉收氣,但主要用前一種正向的行氣,反向行氣只是為了通經使用。這種內外陰陽互轉的功法,較之體內周天功為優,原因是內氣與外氣相互作用之後,氣場得以快速加強,隨同外放之氣也收進天地之氣。這種功可以練收氣和排氣,加強人體與大自然溝通的能力。此法練功有素之後,還可作對別人“帶功”使用。但練此功法須在功力增長,具有扎實功底後才能運用。

 

以上五種方法的收功動作都是:兩手合攏搓掌七次後,用手指或手心揉眼七次,然後雙手自然梳頭,慢慢睜開眼睛後,兩手捧氣經過頭前上方向上、中、下丹田貫氣導引下行。最後收氣于下丹田,稍停片刻,方可起身活動。

 

上述靜功除垂腿坐外,還可盤腿坐,其要領是上身豎直,舌舔上齶,牙齒輕扣,嘴微閉。左腿盤在裏,左腳置右大腿下,右腿彎盤在外,右腳放在左大腿下,形成自由盤式。兩手心分別輕放在膝蓋的梁丘穴上,大拇指輕點在血海穴上,肩要放鬆,兩臂要圓,儘量做到進入“勿物勿我”的狀態,開始練功。

 

一次靜功練多少時間,沒有具體規定但初學練靜功者時間可短一些,一般一刻鐘到20分鐘左右,隨著功夫加深,如果入功後效果甚佳,尤其在初一、十五等宇宙場較強時,可以增加練功時間到40分鐘左右、如果環境允許,也可以時間更多一些;如果條件不許可,練的時同寧可短一些。以練功後舒適和有效為原則,注重於品質而不追求數量。 


二、排毒功

 

大雁氣功有多種排病毒的功法,這裏介紹的是最基礎的一種,但也是易練而且有效的一種。按大雁功的理論,治病須先通後補,先排後貫,否則,病毒不排就補氣,不但醫治無效,而且還會加重原有的症候。因此,排病毒或排病氣毒氣是練大雁功治病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排病毒的機理,主要是以一定形式的體姿創造一種“氣場”效應,得以迅速激發體內的真氣,並配合收入天氣、地氣以“好氣”去衝擊病區,把病毒細胞的結構(例如原子和分子結構)破壞,把病毒氣(實際是病毒細胞的惡性能量)分離出來。一般沿著腿部經絡排到湧泉穴入地,病氣毒氣一經入地,就被淨化,轉化成“好氣’,還可重新收回體內。練功有素的人,排病氣入地後,激發了地氣,地氣可淨化人體的病氣,並按已造成的資訊通路,地氣與被淨化而由“病氣’轉化成的“好氣”可重新回歸體內。所以,練功者對排病毒不要有何顧慮,排病氣時只要把身體放鬆,脫掉意念,就可產生排、收的雙向效應,既排除了病氣,又收回了好氣”。當然排病氣一次不可過多。時間不能過長。

 

排毒功的練法,身體姿勢放鬆、入靜,坐在凳子上後,將左腿微彎伸向前,腳的外側著地,腳尖朝前、腳心朝右。右腿彎曲放在左腿之後,腳外側著地,腳尖對準左腳的腳跟,間距約七寸,腳心朝上。

 

左手心對準左腿陽陵泉穴,右手心對準右腿的梁丘穴(或迎面骨穴),但雙手都不貼身,約離開一寸許。隨即開始行功,放鬆入靜後,就會感到有涼氣(即病氣)從膝眼經小腿下排,通過湧泉入地。做功時也可加口訣默念“病氣入地,毒氣入土”,如須排某個病區的病毒,也可對該部位注點意念,使該處的內氣有所激導,加快病氣的分離,使之順利排除、如果雙手懸空有酸累的感覺,可以將手心貼在對準的穴位上,同樣可保持排毒的效應,或經休息舒適後,再將雙手離開。練功的其餘要領同“自然沉氣法”。收功時,雙手掌從膝部同時上提到天突穴的高度,呈陰掌,開掌手形,左手在右手上相距寸許,然後迅速甩向兩膝,把身上、手上病氣甩掉,雙手下甩時仍默念一句“病氣入地,毒氣入土”,隨即功畢。練功時間不超過5分鐘。


三、靜坐排毒功

 

此功的性質與前述排毒功相同,唯取盤坐式練功,腿的盤法與以上所說的自由盤腿一致。雙手分別置於胸、腹部位;右手拇指與其餘四指收攏,拇指與中指貼近,但不掐決;右手拇指收於四指中間、左手心對胸部絳宮穴,右手置於氣海下面,起“托丹”的作用。

 

這種練功姿勢,有利於排散胸部心、肺以及手陰陽經脈的病毒氣,使任脈有效打通,對排散全身的病氣亦有甚佳的效果。行功中天頂和印堂穴可進入天氣、中氣。因而,通與補的效果可同時產生,對人體有益。此功行功時間不超過一刻鐘。另外,不能盤坐練功者,也可以將兩腳垂地,這是練大雁功靜功所允許的。

 

 


練靜功應注意的事項


(一)要把靜、松、空貫穿於靜功行功的全過程。
1.靜:指身、心安靜,即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清淨,形神要“恬淡虛無”。


2.

松:指輕鬆、舒適即要思想松,人體各部肌肉松,所有關節、骨骼放鬆。


3.

空:擺脫一創內在和外界的障礙,遇雜誌而不去想,對周圍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保持高度的清淨。
(二)意境要歸正。為使練功中意境歸正,可以默想“大雁功功成”。幾個字同時也可默想“勿物勿我”幾個字。這種默想,要在有雜念或意境不正時,隨時用之“歸正”。意境不正,是指練功時仍把外在的物和內在的我與平時等量齊觀、實際上,進入氣功態,需有另一種意境,即“物非物,我非我,非有我,非無我”所以“勿物勿我’。在清淨中得到“物”中和“我”中之“真性”。所謂默想,即在大腦裏輕輕閃一下,一閃而過。至於默想“大雁功功成”,這幾個字在初級階段包含了大雁功的全部資訊,即“大雁’的資訊和“功”的信息。大雁是一種有特異功能的鳥類,而目是“高能鳥”,在我國古代被認為是“長壽鳥”。大雁可騰空9000米 飛翔。從大雁功理論來講,大雁體內有自生的內丹氣包括下丹和上丹且和極高的能量。


(三)排除“七情”和“六淫的干擾。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以及風、寒、暑、濕、燥、火六淫,是自然界和人主觀上產生的導致疾病的因素。過喜易傷心,發怒易傷肝,憂慮過甚傷胃,苦思傷脾,悲傷過度傷肺,恐懼傷膽,驚傷腎。故在練靜功時一定要以自己主觀意識去加以控制,脫離這些障礙,克服客觀因素對練功的干擾、同時,注意自然環境的變化,如遇打雷、下大雨,則不能練靜功。


(四)遵照古人所說“起居有常,飲食適度,節制房事,不忘勞作”,也就是生活要有規律飲食不要吃得過飽,也不要空肚子練功;飲食要葷素結合,更要多吃素食(素菜、豆類);性生活要有節制;要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這樣,既能鞏固練功的成效,又能保持健康長春、“動靜,樂壽’,“生命在於運動”,都是說的這個道理。


(五)要注意衣著寬鬆穿著不要太緊,以免影響行氣;另外在練動前要排空大小便,以免影響練功時的放鬆、入靜。


(六)行功中如果受驚,不要急著睜眼起身行動。莫要驚慌,保持松靜狀態,或繼續行功或接收氣要領,從容地把功收好,再起身行走。



大雁靜功:安位靜功

 


四、安位靜功


【功理淺述】

 

安位靜功是主練大小周天的手形與口訣相結合導引的靜功。它以五行八卦為基礎,統下丹田同時兼練上丹,氣行任督脈、手陰陽經脈,並沿膽、肝、脾、胃及膀胱經脈迴圈運轉,使五臟安位,對打通大小周天有很好效果。行功中,氣隨著手形變換和口訣默念而族運,無須意導和吐納,自然採收天地氣,充養人體元氣,上丹田貫氣盈足,練完功之後有神清氣爽之感。此功可治許多病,主治肝、膽、胃、脾各臟腑的疾病,尤其對結石症有特效,包括膽結石、肝結石、腎結石、膀眯結石及婦女子宮細血管結石等。先治炎症,後碎化結石。


此功可提高練功者的功力層次。所以,有病者治病,無病者健身和長功。


【口訣】


安神靜坐陰陽平
氣循經絡周天通
練得內氣乾坤轉
三星高照五行中
道德得道正道行


【功法】

 

此功以坐式為主有三種生法:

①平坐式,坐在椅子上兩腳垂地。與肩同寬;

 

②單盤坐式,坐在床上或地上,男子右腿自然伸展,左腳搭在右腿上,女子與此相反;

 

③雙盤坐式,男子先盤右腿,右腳壓在左小腿內側,後盤左腿,左腿壓在古小腿外側。身形端坐,雙手以陽掌放在兩大腿上,掌心朝天,腰、背、頭要正直,百會朝天,身放鬆,神入靜,腦際空。

 

行功開始兩眼先向前平視,然後慢慢閉合,眼球仍保持不動和平視狀態。男左女右,男子左手拇指掐中指下節(第三節),右手拇指與中指指端相扣,其餘手指伸開,呈蘭花形,女子則與此相反。雙手手形不變,從膝部慢慢抬起,兩手勞宮穴對本身胸部兩個氣戶穴。

 

開始默念口訣二遍:”安神靜坐陰陽平,氣循經絡周天通”這時,氣行任、督脈,並沿手三陰、三陽經脈,正向和反向各迴圈三次。此為口訣激導氣行,非意念行氣所致,默念口訣時無須向經絡帶意念,後面所述,亦複如此。接著,繼續默念口訣二遍:“練得內氣乾坤轉”,這時,氣從“氣海上行,經“膻中”到左太陽穴,氣從左太陽穴起,由左向右在上身體內“卯酉周天”方向旋轉三圈,一圈比一圈大,第三圈

 

轉完,氣回到“百會”,經“膻中”複入“氣海”。氣在下丹田氣穴內旋繞一個“捌”字形(即8),再繼續經“膻中”升到右太陽穴,從右太陽穴,氣由右向左再在上身體內旋轉三圈,如同上述,然後又回到百會,經“膻中”重入“氣海”。上述迴圈完畢後,如同前述程式的和行氣要求,再分別默念口訣各二遍,氣行路線亦同時。口訣念畢。即轉入下麵行功程式。

 

此後,原體姿、手形不變,原地靜坐並作“轉腰”動作(左、中、右)三次,隨即男子右手下落照“氣海”右側,左手置於“膻中”前(女子相反),旨為立掌,掌心向裏,此時接續默念口訣二遍“道德得道正道行”。隨後,將雙手(原手形)歸原收放在兩腿血海穴上,外勞宮緊貼“血海”,雙掌自動收氣放氣三次(自動產生,不用意控)。此後,將雙手在胸前相合(合十),搓掌九次,並“捋絲”(梳頭)、“淨面”(洗臉)各九次。然後,雙手左外右裏在胸前重疊,並做“三星高照”動作,同時默念日訣二遍:“三星高照五行中,老君渡我升天庭”,雙手五指並執,在上、下丹田之間,“左上右下”、“右上左下”、“左上右下”起落手掌三次,然後,雙手從額前導引氣機下行至下丹田後,雙手握成半爪形(拇指與食指貼近,但不貼合,其餘手指併攏)。用後溪穴置於血海穴上。手心向裏,這時“百會”和“湧泉”同時採收天地氣,雙手也同時來氣,持續片刻;再將雙手翻成陽掌,掌心朝天,外勞宮貼推“血海”,兩手拇指按在食指二節的內右側,這樣,最後“歸元氣”,停置片刻後,兩手垂於體側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