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呈祥遇见是否杀精:[指针]点穴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21:01

「概述」

  点穴疗法是在患者体表穴位和特定的刺激线上,运用点、按、拍、掐、叩、捶等不同手法,促使机体的功能恢复正常,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因其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用手指点、按,故名。

  点穴疗法是我国传统疗法之一,早在明代曹士珩的《保生秘要》中就有记载。以后,一直作为治疗某些外伤的手段而流传。近年来将点穴法广泛运用于临床,收到良好效果,深受群众欢迎。

  「基本内容」

  本疗法主要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射性地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促进病变部位组织细胞的恢复或再生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点穴疗法治疗穴位,其中一部分与针灸常用穴位相同,可参考体针疗法。另一部分是点穴疗法的专用穴位和特定刺激线,现简要作如下介绍。

  1.专用穴位


穴 位

部 位

主 治

方 法

趾甲根趾关节

位于各趾甲根部和趾关节部,有掌指固有神经通过

下肢瘫痪、中风、头晕、昏厥、呕吐酸水等症

掐法

内眦上

目内眦上角,有额动脉、额神经、三叉神经第一分支通过

近视、斜视、上眼睑下垂、面神经麻痹、感冒、失眠等

拇指尖按压法

内眦

位于内眼角,有内眦动脉、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分出的滑车神经

近视、斜视、上眼睑下垂、面神经麻痹等

拇指尖按压法

内眦下

目内眦下0.5寸,有眶下神经鼻支通过

近视、斜视、眼睑下垂、面神经麻痹、感冒鼻塞等

拇指尖按压法

上明

眉弓中点、眶下缘下,有眶上血管、眶上神经及面神经分布

近视、上眼脸下垂、面神经麻痹等

拇指尖按压法

鼻隔

人中沟之上端、鼻中隔根部,有上唇动脉、三叉神经第二支和颜面神经的颊支通过

头胀、流泪、上齿麻木

拇指尖按压法

棘中

髂前上棘和髂上棘连线中点,有臀上神经、臀上皮神经通过

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点法、按压法

髂凹

髂前上棘后凹陷中,有臀上皮神经通过

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点法、按压法和按拨法

臀外

以棘中、髂凹为底边的等边三角形之顶点,有臀上神经、臀上皮神经通过

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腹痛、小便失禁

点法、按压法

环上

环跳上1寸处,有坐骨神经、臀上动脉、臀下神经、臀中神经通过

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按压法、按拨法和点法

扶下

臀横纹中央下1寸,有臀下动脉、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皮神经通过

腰腿痛、下肢瘫痪

按压法

阳下

腘横纹外侧端下0.5寸,有腓总神经、腓浅神经通过

腰腿痛、膝关节痛、下肢瘫痪

点法、叩法

委下

委中直下1寸,有胫神经、胫后动脉、胫后静脉通过

腰腿痛、下肢瘫痪、膝关节痛

点法、按压法和按拨法

胫中

腓肠肌肌腹之内侧,有胫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通过

腰腿痛、下肢瘫痪、膝关节痛

点法、按压法和按拨法

溪上

解溪上1寸,有胫前动脉、腓深神经通过

下肢瘫痪、头痛

点法、按压法

虚外

外踝直下凹陷中,有胫前动脉的外踝前动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通过

下肢瘫痪、头痛、踝关节扭伤

点法

趾甲根趾关节

各趾甲根部及趾关节,有趾挛固有神经通过

下肢瘫痪、头晕、昏厥、中风、呕吐酸水

掐法

垂根

耳垂根部,有耳大神经通过

头痛、牙痛、面神经麻痹

点法

颈后

胸锁乳突肌后缘平发际处,有枕小神经、颈外浅静脉、副神经通过

神经衰弱、失眠、头痛、落枕、眼疾

点法

举臂

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有锁骨上神经通过

肩周炎、上肢麻木瘫痪

按压法

臂内

上臂腑窝中央下6寸,有肱动脉、正中神经、肋间臂神经通过

臂痛、麻木、头痛、牙痛、感冒、高血压

点法、按压法

指甲根指关节

各手指甲根部及各指关节的掌侧横纹处,有指掌侧固有神经通过

上肢麻木、瘫痪、头晕、昏厥、中风、恶心、外感发热

掐法


锁凹

锁骨中点凹陷中,有壁丛神经、锁骨上神经通过

上肢瘫痪、麻木、高血压、头痛、牙病

点法、按拨法

  2.常用刺激线


分布

线次


位 置

上肢

1

起于掌侧腕横纹桡侧端,沿前臂桡侧,经肱桡肌隆起线,止于肘横纹桡侧端(相当于手太阴肺经循行线一部分)

2

起于掌侧腕横纹中点,沿前臂中线经肘关节与肱三头肌,止于肩关节前方(相当于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线的一部分)

3

起于掌侧腕横纹尺侧端,沿前臂尺侧,经肘上,止于腋前纹头(相当于手少阴心经循行线的一部分)

4

起于背侧腕横纹的尺侧端,沿前臂尺侧过肘关节,经上臂尺侧,止于腋后纹头(相当于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线的一部分)

5

起于2、3、4、5指掌关节背侧,各自沿指总伸肌腱,经腕关节中点,沿指总伸肌隆起线,止于肘关节(相当于手少阳三焦经的一部分)

6

起于背侧腕横纹的桡侧端,沿前臂桡侧,经肘关节桡侧缘,沿肱三头肌与肱二头肌间隙,止于肩峰(相当于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的一部分)





1

起于后发际处,沿脊椎两侧1.5寸处向下,止于腰骶关节之两侧(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在颈部循行与背部循行的第1侧线)

2

起于第一胸椎两旁,沿脊椎两侧3寸处向下,止于骶骨上缘(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循行的第2侧线)





1

起于踝关节前面,沿着胫骨前肌隆起线经膑骨外侧,沿股直肌隆起线,止于髂前上棘下缘(相当于足阳明胃经循行线的一部分)

2

起于足五趾蹠趾关节背侧,沿各伸趾肌腱,经踝关节,沿胫骨前肌外缘、膝关节外侧,止于髂前上棘后凹陷处(相当于足少阳胆经循行线的一部分)

3

起于跟腱跟部内侧,沿腓肠肌内侧隆起线,经膝关节内侧,止于股薄肌止点(相当于足少阴肾经一部分)

4

起于内踝后凹陷处,沿胫骨和腓肠肌间隙,经膝关节两侧,沿收肌隆起线,止于腹股沟(相当于足厥阴肝经循行线的一部分)

5

起于跟腱跟部,沿腓肠肌内侧隆起线,过腘横纹内侧头,经半腱肌、半膜肌隆起线,止于坐骨结节(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的一部分)

6

起于外踝,经腓骨长肌隆起,抵腓骨小头前下方,过膑骨外缘,经股外侧肌外缘,止于髂嵴中点(相当于足少阳胆经的一部分)

  「操作方法」

  点穴疗法常用的基本手法与辅助手法有以下几种。

  1.点法:掌指关节微屈、食指按于中指背侧,拇指抵于中指末节,小指、无名指握紧。操作时,医者以中指端快速点于选定的经络和穴位上,利用手腕和前臂的弹力迅速抬起,如此反复叩点。一般每秒2~3次。叩点时可采取一虚二实节律。即在每一节律中,虚点时力轻,速度快;实点时力重,速度慢。施用点法时,要求医者既要有灵活的弹力,又要有坚实的指力和强劲的臂力。只有弹力而无指力,其力不能深透;只有指力而无弹力,易致局部损伤。因此,须指力与弹力结合,方能刚柔并济,恰到好处。

  点法有轻、中、重之分。轻叩只运用腕部的弹力,属弱刺激,作用偏于补,多用于小儿、妇女或年老体弱患者。中叩需运用肘部的弹力,属中刺激,平补平泻。重叩要运用肩部的弹力,强刺激,作用偏于泻,主要用于青壮年、体质强壮及临床表现为“实证”的患者。

  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运用点法时,应掌握频率的快慢和位置的始终如一,不然会影响治疗效果。

  2.按法:将拇指伸直,其余四指伸张或扶持于所按部位的旁侧。操作时,拇指端在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指端不要在按的穴位上滑动或移位,否则易擦伤皮肤,属强刺激手法。

  3.拍法:食指、无名指、小指并扰微屈,拇指与食指第二关节靠拢,虚掌拍打,以指腹、大小鱼际触及被拍打部位的皮肤。操作时,以肘关节为中心,腕关节固定或微动,肩关节配合,手掌上下起落拍打。切忌腕关节活动范围过大,以免手掌接触时用力不均。

  4.掐法:以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在穴位上进行爪切,只适用于手指、足趾甲根和指、趾关节部。

  操作时,一手握紧患者应掐部位的腕、踝关节,以防止肢体移动,另一手捏起肢端,对准穴位进行爪切。

  掐法的轻重、频率应视患者的病情而定。爪切时力量不宜过重,避免掐伤皮肤。

  5.叩法:五指微屈并齐,指尖靠拢。操作时以手腕带动肩、肘部、叩击选定的经络、穴位。

  此法与点法一样,要求指力与弹力相结合,达到既不损伤组织,又有满意效果,可用于全身各部位。

  叩法分指尖叩法和指腹叩法两种:指尖叩法与穴位接触面是指尖,多为重手法;指腹叩法与穴位接触面是指腹,多为轻手法。

  6.捶法:五指微握拳,将大拇指端置于食指内下方,以小鱼际外侧面接触穴位。操作时应沉肩、垂肘、悬腕,以腕关节为活动中心,根据轻重刺激的不同要求进行捶打,使病人既感到一定的力度,又柔和轻快。

  7.旋转法:令患者侧卧,健腿伸直在下,患腿屈曲在上,医者站于患者腹侧。一手按住肩部,前臂靠患肩,向后推,一手按住髂部,肘部压患髋,向前拉。在患者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轻轻地摇动腰部,待推拉到最大幅度时,突然用巧劲迅速用力推拉一下,听到腰骶部“喀嗒”响声即可;如未闻声响,则双手改变位置,以同样手法,向相反方向再重复一次。

  「适应证」

  本疗法对脊髓灰质炎、脑炎后遗症、脑性瘫痪有较好疗效,尤对急性腰扭伤、小关节紊乱效果显著。

  一、急性腰扭伤

  1.准备手法:先以掐法掐趾关节、趾甲根3~5遍,再以轻点法自上而下点下肢2、5、6三条刺激线2~3遍。

  2.治疗手法:对痛点、腰眼、棘中、臀外、阳下等穴,施行按法、叩法3~ 5遍,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耐受强度,采取较强的手法。

  3.缓和手法:以轻点法自上而下点下肢2、5、6三条刺激线2~3遍。

  二、小关节紊乱

  1.准备手法:以掐法掐趾关节、趾甲根3~5遍,再以轻点法点下肢2、5、6三条刺激线2~3遍。

  2.治疗手法:对痛点、腰眼、棘中、臀外、阳下等穴,采用较强的手法,施行按法、叩法治疗。亦可采用侧卧旋转法治疗。

  3.缓和手法:以拍法或捶法在局部进行拍捶,结束全部治疗过程。

  三、脊髓灰质炎

  1.准备手法:掐趾甲根、趾关节3~5遍。

  2.治疗手法:轻点患肢刺激下肢以1、2、4、5、7条为主。

  在下肢腰眼、臀外、委上、委中、腓下、沟中、阴陵泉、麻筋等穴中选酸麻反应敏感的穴位,施行按法3~5遍,一般以有麻热感为好。

  3.缓和手法:轻点患侧刺激线1、2、4、5、7条,各2~3遍。

  四、脑炎后遗症、脑性瘫痪

  1.准备手法:先掐指甲根、趾甲根、指关节、趾关节5~10遍。

  2.治疗手法:按送风、垂根、颈后、听宫、风池、人迎等穴,以重手法叩打颈胸椎两侧刺激线3~5遍,然后自上而下按压2~3遍,再叩打头部两侧。

  3.缓和手法:沿脊背第1、第2侧线自颈部向骶部顺序拍打2~3遍。

  「禁忌症」

  对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采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

  1.点穴治疗后患者往往在施术部位有酸、胀、麻、热、抽动感,此为正常现象。

  2.临床上有个别患者经点穴治疗后症状暂时加重,一般3~4天后即可消失。病情随之好转,应告知患者,不必顾虑。

  3.治疗时,如因患者体质较弱或医者手法过重,而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甚至晕厥等症,应及时处理,一般按压水沟穴,掐手指、足趾根后即能迅速恢复。

  4.在运用手法时,应按照轻→重→轻的原则,手法不宜过重,以防造成骨折。

  「按语」

  本疗法对患者来说,无痛苦,无损伤,效果好;对医者来说,不需任何设备条件,手法简单,易于掌握。故为治疗急性腰肌劳损小关节紊乱等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