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 2016 游戏:点穴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00:59

便秘治疗的辨证论治
热秘【证见】 大便干结,腹部胀满,面红身热,心烦口干或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或燥,脉滑实。
【治法】 清热润肠。  
(1)上清丸,每次1丸,每日2次。
(2)清泻丸,每次1瓶,每日1-2次。
(3)牛黄解毒片,每次4片,每日3次。

便秘治疗的其他疗法
1.点穴疗法
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冷秘可加艾灸;热秘可加合谷、曲池;气滞秘加中脘、行间;气血虚弱加脾俞、胃俞;冷秘可加灸神阙、气海。
2.饮食疗法
(1)蜂蜜甘蔗汁:蜂蜜、甘蔗汁各l杯,拌匀,每日早晚空腹饮。适用于热秘。
(2)黄芪玉竹煲兔肉:黄芪、玉竹各30克,兔肉适量,加水煮熟,盐调味服食。适用于气虚便秘。
(3)首乌红枣粥:何首乌30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粳米60克。先将何首乌水煎取药汁,再与红枣、粳米共煮煮粥,粥成人冰糖,溶化后服食。适用于血虚便虚。
(4)芝麻核桃粉:黑芝麻、核桃仁各等份,炒熟,研成细末,装于瓶内。每日1次,每次30克,加蜂蜜适量,温水调服。适用于阳虚冷秘。
3.预防调护
避免过食煎炒、酒类、辛辣等食物,亦不可过食寒凉生冷食物,宜多食粗粮蔬菜,多饮水等。 生活起居方面应避免久坐少动,宜多活动,以利流通气血。 养成定时上厕的习惯。

 

 

痛经——点穴疗法
凡在月经期及经行前后发生明显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坠胀或痉挛性疼痛),严重时伴恶心、呕吐、尿频、腹泻、甚至面色苍白、手足发冷、晕厥,影响工作及生活,称为痛经。
  痛经是一种临床自觉症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多为功能性,即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继发性痛经多为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所致,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宫腔粘连、宫内异物等引起的月经疼痛。 点穴疗法对痛经(原发性)有缓解作用。本病以未婚或未孕的女青年多见。本病属中医‘痛经’、‘经行腹痛’、‘经行身痛’的范围。西医‘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可参照本方法。
西医认为痛经的产生与内分泌因素、子宫因素、精神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痛经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一般经前或经期疼痛属实,经后疼痛属虚;疼痛剧烈拒按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属虚;遇热痛剧者属热,得热痛减者属寒;痛甚于胀者属血瘀,胀甚于痛者属气滞。引起痛经的原因主要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胞宫虚寒、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
点穴治疗:实症当行气活血、祛瘀活络,虚症当补肾益肝、养血益气。
基本穴位:气海、关元、肾俞、八疗、三阴交。
操作:
(1)患者仰卧位,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轻揉3-5分钟。然后点(按揉)气海、关元1-5分钟。
(2)患者俯卧位,在腰部和骶部揉1-2分钟。然后点(按揉)肾俞、八疗,以酸胀为度。最后在骶              部八疗穴来回擦,以透热为度。
(3)有节奏地用拳叩击骶部八疗,使震动力传至骨盆内的脏器。
辩证加减穴位:
      寒凝血瘀:血海、所有督脉上的穴位。
      湿热瘀阻:丰隆、阴陵泉。
      胞宫虚寒:命门、小腹部的穴位。
      气血虚弱:足三里、中脘。

 

 

 

头痛——点穴疗法
痛 病因见头痛 穴位:合谷 风池 列缺 百会 操作步骤: 外感头痛,泻合谷穴。 内伤头痛,泻合谷,补列缺穴,调节肺与大肠的表里阴阳关系,可清热止痛。前头痛时,用头部推运法及压穴法。如偏头痛,可取对侧合谷泻,补列缺等穴,并压鬓部疼痛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