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低分化鳞癌3期:高中现代散文阅读知识树(白茹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1:34:50

散文阅读知识树

太原市六十中  白茹利

 

一、散文分类: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陆蠡《囚绿记》。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朱自清《荷塘月色》、郁达夫《故都的秋》、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朱自清《荷塘月色》、郁达夫《故都的秋》、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4)说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富尔格姆《信条》、蒙田《热爱生命》、鲁迅《拿来主义》、朱光潜《咬文嚼字》、林庚《说“木叶”》、 钱钟书《谈中国诗》、川端康成《花未眠》。

 

二、考点解析:

《考试大纲》对散文阅读的要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A.理解(能力层级为B)。包含: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B.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包含: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C.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包含: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A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

【命题角度】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

答题步骤为:

①本义入手,追根溯源。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②关键句子寻线索。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③思路延伸得情感。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例题:(07湖南)鲁 迅《忆刘半农君》

1.在“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答:                                                                                           

答案  ①“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②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以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解析  本文是鲁迅先生回忆刘半农的一篇文章,作者主要从十年前那个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提倡写白话文的勇敢的战士写起,然后写到近几年来思想发生变化,日益走向保守,以致“在外国钞古书,禁称‘蜜斯’”之类。解题时要注意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弄”字和“烂”字在句中的意义。

 

【命题角度】2.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结合文意定层面。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锁定区域。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

③归纳概括。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例题:(09年广东卷)张炜《耕作的诗人》                                             

18.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

答:                                                                                                   

答案  ⑴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的耕作图长久地吸引了作者,他认为托尔斯泰与土

地须叟不可分离的关系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⑵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

⑶耕作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⑷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创造精神。对他的写作态度和方式表示赞美。

解析  本文始终围绕“耕作”二字描写托尔斯泰的,这两个字既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精神,

也体现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高度评价,应结合原文内容,从这两个方面作答。

 

【命题角度】3.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地位,审清题意。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

②分清层面,概括信息。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例题:(09年广东卷)张炜《耕作的诗人》

16.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它们”指什么?②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

答:                                                                                                 

答案  ⑴“它们”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等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

⑵“踩出深深的凹痕”寓意是托尔斯泰深深地扎根于土地,踏踏实实、身体力行地从事

日常的劳作,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创作了大量反映土地和农人生活得作品。

解析  ①根据语句:“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

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②根据第五自然段,结合内容作答。

 

【命题角度】4.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②圈定特殊语境。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

③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例题:(07全国Ⅱ)茅 盾《海南杂忆》

1.作者到了“天涯海角”,为什么却说“这哪里是‘天涯’”?又为什么开玩笑说“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

答:                                                                                           

答案  天涯本义指天之尽头。作者也以为“前去无路”。如今却名不副实,岛上交通比较发达、方便。

“海角”原来是奇拔的岩石,这出乎作者的意料。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引起了作者的联想。此处风景优美,环境宜人,适合谈情说爱。

解析  现实中的“天涯”与作者想像中的“天涯”相去甚远,因而产生了“这哪里是‘天涯’”的疑问。而“海角”却“出乎我的意外”,岩石相偎倚,风景优美,适宜说情话。

 

【命题角度】5.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

【答题思路】

①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②联系语境析修辞。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

 ③瞻前顾后断深意。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④概览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例题:(01年全国卷)《门》

21 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答案:“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

[对应文段]   

    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进来:“是个男孩!”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含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的喜悦。即使在伤心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命题角度】6.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锁定有效阅读区间。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

②抓住关键词句分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

例题:(09年北京卷)《司马祠》

20.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答:                                                                           

答案  ①要点一: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

要点二: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

【命题角度】7.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

②分析结构抓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例题:09年浙江卷)(英)大卫•洛契佛特《魔盒》

13.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似乎①:                                                                                            

似乎②:_                                                                                          

似乎③:                                                                                          

答案  ①显示人物的情态。 ②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 ③ 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命题角度】7.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

【答题思路】

①审清题意明区域。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②整体把握,分清层次。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

③锁定关键词。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例题:(09年江苏卷)张笑天《上善若水》

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答:                                                                                            

答案  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A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类

句子的含义一般有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深层含义。句子的基本义即表层意义,往往不难理解。有些句子有特定的含义,这往往是指句子的概括意义、警策意义。这样的句子须在总览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阅读文章时,还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又往往在文中起重要作用。这样的句子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附加意义(双关、言外之意、语法意义)。

 例子:09年山东卷: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

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定有路途。

答:                                                                                                 

   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答:                                                                         

答案  (1)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2)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B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

【命题角度】根据文中信息筛选观点、筛选新知。

【答题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指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核心意思归并梳理,概括成简明扼要的语言形式。文章的内容要点,可指全文的,也可指文章的局部的。

例题一:(全国卷Ⅰ/陕西)雷抒雁《彩色的荒漠》  

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                                                                                               

答案  第一问: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要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准筛选区域,进行准确归纳。(一)第一问筛选整合信息,答题策略:(1)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2)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3)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1) 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二)第二问考查行文思路结构,注意,把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回答,解题提示:答“用意”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例题二:(09年浙江卷)(英)大卫•洛契佛特魔盒》

14.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15字)

□□□□□□□□□□□□□□□

答案  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原文)

解析  题干要求所写的话能揭示主旨,考生应从文中勾画那些能表达主旨(体现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情感倾向)的句子。据文章2、3、8、17、18段,“我“因”初次远离家乡”而“最沮丧;老太太却把一个空盒子当作是她“最宝贵的财产”,“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因为“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据此,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旨。

B2: “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类

【命题角度】1、重点考查的是把握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以及段落内部层次的能力。

【答题思路】把握思路分析结构的前提是弄清文章主题,划分语段层次。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如下表:

开头段    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过渡段    承上启下(或启下)

结尾段    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回答。

如前例答为:

①照应开头,呼应前文;

②深化主旨

例题:(08江西)萧 乾《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

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一、二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三到十段分写:其中三、四、五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六到十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十一、十二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解析  一二两段总写,三到十段分写,十一、十二两段总结。

B3:“线索”类

【命题角度】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思路】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①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②     以事物为线索

③     以时空线索

④     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

⑤     有的散文不止一条线索,而是几条线索。

例题:(09年四川卷)(英国)凯•杰罗姆《想像》

15.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答:                                                                                           

答案  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解析  考查行文思路,就“是怎样”设问(问文章思路,结构怎么样)

3.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对其作简要说明。

答:                                                                                          

                                                                                              

答案  全文明暗两条线索相辅进行。明线是女儿起初仅仅捐了一只开了缝的玩具熊,在妈妈的劝说下小女孩最后竟将自己最宝贝的妈妈捐出。这一线索贯穿全文,将小女孩那份难能可贵的无私表现了出来。与孩子内心抉择的变化相对应的是“我”这条暗线,文章开头说“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献”,而正是这“一点点钱”的出现,巧妙地与眼前的小女孩和她的妈妈那种高贵的无私形成了一种隐性的对比,升华文章主题。

例题二:(08湖北)季羡林《雾》

4.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答:                                                                                         

答案  ①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

②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

③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④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解析  第①自然段说不喜欢雾,第②、③自然段说到了加德满都开始喜欢雾,第④、⑤、⑥自然段引发了作者的联想与思考,第⑦自然段说陶醉在幻象中。

C1:“表达方式”类

【命题角度】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他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答题思路】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                       表达方式  主要作用

肖像描写  以形传神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插叙       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叙后议论       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例题一:(09年浙江卷)(英)大卫•洛契佛特《魔盒》

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答:                                                                                                

答案  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解析  叙事类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深化)文章主旨。景物的特点不外以下几种: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等。

例题二:(09年四川卷)(英国)凯•杰罗姆《想像》

16.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与多疑。

解析  解题提示:思路:判断手法,文中具体语句,表达效果。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有……效果。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例题:(08年天津)学群《敦煌》

2.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答:                                                                                           

答案  用实物来记录历史,再现了千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解析  理解该句的含意,要明确该句在文中的提领作用。从所领文段的内容理解其含意,即通过语境理解句子的含意;同时也应理解历史的一般写法,以便比较。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例题:(08辽宁)从维熙《雨韵》

4.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

答:                                                                                           

答案  第一问:①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③雨韵是大自然的美丽乐章。

第二问:①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②再叙事,讲了老人与小男孩在雨天的故事;③最后抒情,表现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C2:“表达作用题”类
1
、人称表达类

【命题角度】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答题思路】:

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下表: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例题:(08浙江)〔俄〕阿·马·高尔基《乌米》

4.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者,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答:                                                                                        

答案  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有真实感;②“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解析   “我”是事件的目睹者,起着线索作用,对于揭示主旨,刻画人物有很重要的作用。

2、修辞方法类

【命题角度】可以针对某一词或句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答题思路】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

比喻       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夸张       表达感情更强烈

拟人       表达亲切,有情趣

对偶       整齐,有节奏感

排比       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反复       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反问       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

设问       突出强调

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例题:(09年全国Ⅱ)任林举《岳桦》

1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  (1)拟人,比喻。(2)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谷峰、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要注意按照修辞手法的作用答题,并要紧密联系文章内容。“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它们的生命己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运用了拟人,“岳桦更像一场风”运用了比喻。应当注意的是本文还运用了对比。

3、表现手法类

【命题角度】某一句或某一段在文章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常见得表现手法有: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表:

象征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衬托       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渲染       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表达技巧汇总:

例题一:(08辽宁)从维熙《雨韵》

1.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

答:                                                                                            

答案  第一问:①春雨象征人生的童年;②夏雨象征人生的青年;③秋雨象征人生的壮年;④冬雨(雪)象征人生的晚年。

第二问:①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②也是萧条的季节、悲凉的季节。所以“秋天的雨声”中有“欢乐”,也有“忧伤”。

解析  在第二段中,作者把雨和人生四季联系在一起,即童年、青年、壮年、晚年。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所以欢乐;秋天又是萧条的季节,所以令人忧伤。

例题二:(08浙江)〔俄〕阿·马·高尔基《乌米》

2.指出第五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                                                                                         

答案  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解析  平时应掌握常见的景物描写方法,如:描绘的角度、色彩、动静结合等。
4、物象类

【答题思路】

1)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如下:

开头结尾的谋划

       详略主次的安排

       行文线索的贯穿

       过渡照应的勾连

       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思考角度:

①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②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③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题一:(08福建)张绪佑《吟风》

1.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了一盆银杏?

答:                                                                                            

答案  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

解析  本文的写作对象是“风”,开头先从一盆银杏写起,是为了引出写作对象,以有形的银杏写无形的风。

例题二:(08山东)张 炜《歌德之勺》

2.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用较多笔墨描述歌德厨房中的那把炊勺? 

答:                                                                                         

答案  (1)勺子非同一般,作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勺子。

(2)由勺子之大展开联想,表现歌德的不同寻常。答“表现歌德非同一般。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也可。

解析  歌德的勺子与众不同,突出了它的大,作者由勺想到勺的主人与众不同。

 

四、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风格

鲁迅:观察冷峻,讽刺辛辣,批判严峻。             

巴金:真挚朴实,富有激情,寓深刻于平淡。

季羡林:“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本色天然,朴实无华,小中见大。  

 冰心:清婉明丽。

秦牧:知识丰富,观察细致,构思精巧,文采精丽。  

李乐薇:写景优美,诗情画意,超凡脱俗。

林清玄:恬淡自然,蕴涵哲理;醇厚浪漫,宽容博爱;朴素浅易。    

贾平凹:清淡古雅。

毕淑敏:比喻形象,文笔流畅,情感真实,富含哲理。               

史铁生:沧桑内敛。

余秋雨:语言通俗,散文小说化;篇幅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

周国平:寓理于事,于情。语言庄重严肃,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