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刺术后还有耳鸣:IT界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9:42:00
IT界名人 互联网
  张朝阳 搜狐公司 CEO
  丁磊 网易 创始人/首席架构设计师
  茅道临 新浪 CEO
  陈天桥 盛大 CEO
  马化腾 腾讯 CEO
  王峻涛 珠峰伟业(6688) 总裁
  鲍岳桥 联众电脑 总裁
  宫玉国 IT168网站 CEO
  黄明生 263网络集团 总裁兼COO
  邵亦波 易趣网 CEO
  王树彤 原卓越网 CEO
  李彦宏 百度 CEO
  周鸿祎 3721 总裁
  马云 阿里巴巴 CEO
  汪延 新浪 总裁 软件
  雷军 金山公司 总裁
  王文京 用友软件 董事长
  徐少春 金蝶软件 董事长兼总裁
  丁亮 创智集团 董事长兼总裁
  何经华 用友软件 总裁
  王志东 点击科技 总经理
  曹参 无锡永中科技 总经理
  刘博 中科红旗软件公司 总裁
  宋朝弟 科利华公司 董事长
  求伯君 金山公司 董事长
  许振东 青鸟集团 总裁
  马科 思维加速 总经理
  王江民 江民公司 总经理
  刘旭 瑞星 总经理
  何恩培 交大铭泰 总裁
  刘迎建 汉王 CEO
  王东临 书生 CEO IT服务
  张后启 汉普 总裁
  杨天行 赛迪顾问 董事长兼CEO
  谢文 互联网实验室 CEO
  张静君 时代财富 CEO
  郭为 神州数码 副董事长兼总裁
  汪旭 首信公司 总裁
  丁健 亚信公司 CEO兼总裁
  刘积仁 东软 董事长兼总裁
  唐敏 中软公司 总裁
  李儒雄 联邦软件 总裁
  祝剑秋 朝华科技 总裁
  宋如华 托普集团 主席兼CEO
  张瑞麟 赛博数码广场 董事长
  刘伟 佳都国际集团 总裁
  张向东 万网 CEO
  郭华强 杭州信雅达 董事长 电脑
  杨元庆 联想集团 CEO
  吴力 和光现代商务 董事长
  孙丕恕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
  李国杰 曙光 董事长
  杨伟强 TCL电脑 总经理
  陆致成 清华同方集团 副董事长兼总裁
  王之 长城计算机 董事长
  易贤忠 七喜电脑 总裁
  章宏 网新赞禾 总裁
  周传建 福建福日IT事业部 总经理
  吴海军 神州电脑 总裁 数码:数码产品、家电
  李东生 TCL集团 董事长兼总裁
  黄宏生 创维集团 董事长
  周厚健 海信集团 董事长
  张瑞敏 海尔集团 董事长
  倪润峰 长虹 CEO
  郝建学 中科健 总经理
  侯松容 康佳集团 总裁
  程鹏辉 波导 总经理
  李晓忠 厦新电子 总裁
  张征宇 恒基伟业 总裁
  吴士宏 TCL信息产业集团、 原总经理
  冯军 北京华旗资讯 总经理
  刘志军 联想 副总裁 电信:运行商与系统设备
  田溯宁 原网通 CEO
  奚国华 中国网通 总裁
  常小兵 中国电信 副总经理
  任正非 深圳华为 总裁
  王建宙 中国联通 总裁
  魏少军 大唐电信 总裁
  欧阳忠谋 普天集团 总裁
  施继兴 东方通信 董事长
  周德强 中国电信 董事长兼CEO
  王晓初 中国移动 董事长兼CEO 媒体(影响IT业的媒体总经理、主编)
  刘九如 计算机世界 总编
  石怀成 计算机世界出版公司 总裁
  陈宗周 电脑报 社长
  李颖 赛迪集团 总裁
  徐东英 中国计算机报  
  王超 IT经理世界 主编
  陈彤 新浪网 内容主管
  胡延平 互联网周刊 主编
  胡舒立 财经 主编
  刘洲伟 21世纪经济报道 常务副主编
  王路 CNET 中国区总裁
  吴征 新浪 原联席主席
  杨澜 阳光文化 董事长
  蒋涛 《程序员》、CSDN 总经理
  李志高 天极 CEO
  项立刚 《通信世界》杂志社长兼总编思想(对IT产业层面产生影响的学者、记者、专栏作家等)
  倪光南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
  潘云鹤院士 浙江大学 校长
  怀进鹏 863计算机技术主题 首席科学家
  吕本富 新经济学家  
  汪丁丁 经济学家  
  姜奇平 专栏作家  
  方兴东 专栏作家  
  张维迎 经济学家  
  吴敬琏 经济学家  
  乌家培 中国信息协会 副会长
  胡启恒院士 中国互联网协会 理事长
  吴建平 CERNET 主任
  许知远 主笔  
  刘韧 记者   政府
  吴基传 信息产业部 部长
  徐冠华 科学技术部 部长
  曾培炎 国务院信息办、国家计委 主任
  成思危 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员长
  张景安 国家火炬中心 主任
  娄勤俭 信息产业部 副部长
  苟仲文 信息产业部 副部长
  张春江 信息产业部 副部长
  吕新奎 信息产业部 副部长
  曲维枝 国务院信息办 副主任
  王春正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常务副主任
  刘鹤 国务院信息办 副主任
  赵小凡 国务院信息办推广应用组 副组长
  王旭东 信息产业部 党组书记
  毛伟 CNNIC 主任
  江绵恒 中国科学院 副院长
  俞慈声 北京市科委 副主任 港台(对中国IT业产业重大影响)
  张忠谋 台积电 董事长
  郭台铭 鸿海公司 董事长
  李焜耀 明基电通 董事长
  陈文琦 威盛公司 总经理
  施振荣 新宏基 董事长
  施崇棠 华硕电脑 董事长
  王兟 TOM.COM 行政总裁
  李泽楷 电讯盈科 董事长 投资:
  周全 IDG创投 中国总裁
  王军 中信 董事长
  段永基 中关村科技 总裁
  张树新 联和运通 总裁
  王晓龙 北京科技风险投资 总裁
  陈玮深 深圳创新科技投资 总裁
  单伟建 新桥国际投资 总经理
  朱立南 联想投资 总裁
  陈友忠 宏碁技术投资 亚太总经理
  陈立武 华登国际投资 董事长
  孙强 华平创业投资 总经理 
外企
  杜家滨 思科系统公司 副总裁
  孙振耀 中国惠普公司 总裁
  符标榜 Dell中国公司 董事总经理
  吴鹰 UT斯达康(中国) 总裁
  周伟焜 IBM 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
  唐骏 微软(中国) 总裁
  陈俊圣 英特尔 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
  陈永正 摩托罗拉 副总裁
  张亚勤 微软中国研究 院长
  皮卓丁 Adobe 亚太区总裁
  熊晓鸽 IDG中国 总裁
  宫力 Sun中国研究院 院长 国外(对中国IT业产生重要影响)
  比尔·盖茨 微软 董事长
  斯考特·麦克里尼 Sun 董事长兼CEO
  迈克尔·戴尔 戴尔 董事长兼CEO
  卡莉·菲奥莉纳 HP 董事长兼CEO
  李纳斯·托沃兹 Linux Linux之父
  鲍尔默 微软 CEO
  出井伸之 索尼 CEO
  拉里·埃里森 Oracle CEO
  梅格·惠特曼 eBay CEO
  克雷格·贝瑞特 英特尔 CEO
  高尔文 摩托罗拉 董事长
  庄思浩 BEA CEO
  李亨道 三星 中国总裁
  艾文·雅各布 美国高通 董事长兼CEO
  张明正 趋势科技 董事长
  孔翰宁 SAP 联合CEO 荣誉榜(在中国IT业发展历史发挥关键性作用的,每年2-5位)
  王选 院士 方正 创始人、原董事长
  张效祥 院士 中国科学院 院士
搜狐IT消息 由搜狐网发起、联合中关村在线、通信世界网、天极网、IT世界网等多家网站共同举办的每年一度“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日前揭晓,华为总裁任正非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IT年度人物,电信盈科主席李泽楷、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国美董事长黄光裕、AMD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阿里巴巴CEO马云、中国惠普公司总裁孙振耀、联想移动总经理刘志军、网盛科技总裁孙德良等九位业界精英也榜上有名。
  “2006年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是由搜狐网发起,联合中关村在线、通信世界网、天极网、IT世界网等合作伙伴,在100位业界专家和媒体精英访谈和推荐的基础上,辅以参照各入选人物对于所在企业和产业的贡献,评选出2006年IT产业10大风云人物。在本年度入选的十大风云人物中,他们或是在2006年成功带领企业走向海外;或是完成自身的管理提升与业务转型;或是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渠道格局;或是带领国内首支互联网概念股的成功上市,他们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企业高速增长的代名词,也是中国IT业界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下为搜狐网评选出的2006年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  华为总裁 任正非  华为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美元,铁腕收购港湾,任正非继续以其“床垫文化”打造强势华为走向海外  电信盈科主席李泽楷  电盈资本争购案中“一意孤行”,挑战父亲权威,“小超人”李泽楷老道有成,正走出李嘉诚的影子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 张朝阳  拥有中文世界最大网络资产,张朝阳挟搜狗3.0,攀登中国互联网最高峰  中国移动董事长 王建宙  继中移动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运营商之后,在管理提升和业务转型两条战线,王建宙正带领中移动大步走  国美董事长 黄光裕  国美如愿以偿并购永乐,与苏宁并驾齐驱,黄光裕以其铁腕和野心,强势改变中国家电业渠道格局    AMD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  打破戴尔与英特尔多年联盟,中国市场在这场较量中扮演重要角色,AMD唯一女性高级副总裁郭可尊功不可没  阿里巴巴CEO马云  接手雅虎中国虽然是颗烫手山芋,马云其志也不改,2006年又在软件领域刮起另外一股阿里巴巴旋风  中国惠普公司总裁 孙振耀  任职中国惠普15年,孙振耀领导中国惠普越“动”越成长,重回IT老大,中国区贡献功不可没。  联想移动总经理刘志军  国产手机万马齐喑时,刘志军带领联想手机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市场龙头。  网盛科技总裁孙德良  国内首支A股上市的纯互联网概念股,孙德良成功黏合水泥和鼠标,嫁接传统化工产业与互联网,第一次缔造了中国内地股市的互联网神话。 李彦宏 【个人档案】
(1)1968年,生于山西阳泉。已婚,妻子马东敏为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生物系毕业的生物学科博士。有一女,长得比较像妈妈。李彦宏的国籍为中国。 (2)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美国的8年间,李彦宏先生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在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资深工程师,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为道·琼斯公司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其中包括《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在搜索引擎发展初期,李彦宏作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GO.COM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具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 (3)1999年底,怀抱“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梦想,李彦宏回国创办百度。经过多年努力,百度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网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之一。在李彦宏领导下,百度不仅拥有全球最优秀的搜索引擎技术团队,同时也拥有国内最优秀的管理团队、产品设计、开发和维护团队;在商业模式方面,也同样具有开创性,对中国企业分享互联网成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目前,百度也是全球跨国公司最多寻求合作的中国公司,随着百度日本公司的成立,百度加快了走向国际化的步伐。
(一)生平小记 (15)19岁背上行李离开山西阳泉到梦想中的北大读书,23岁远渡重洋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主攻计算机,31岁创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知识改变了命运!35岁的百度公司(www.baidu.com)创始人、CEO李彦宏坐在北京中关村的海泰大厦会议室,望着北京四环繁华地段,想起这些年的寒窗苦读,感叹不已。 (16)然而,正是北大的信息管理专业让他深谙搜索内涵,正是美国的计算机学业让他掌握计算机工具,正是互联网让喜欢新事物的李彦宏激动不已,原来还有个世界如此美妙。 (17)美国8年人生历程,西方文明改变了李彦宏的人生观。李彦宏亲身感受了硅谷的腾起:他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在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资深工程师。他为道.琼斯公司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他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 (18)硅谷文化深深影响了他,硅谷的“完全投入模式”和从零开始,一切为了股票上市的风格,失败是允许的……时过境迁,读1999年李彦宏专著的《硅谷商战》一书仍让人心潮澎湃。当时身在美国硅谷,每天看到商战无数,李彦宏问自己:再去加入这场商战是不是已经太晚了?可是按照信息经济现在的发展速度,谁又能够负得起不参战的责任呢? (19)他要参战!在美国一批搜索引擎公司已崛起,而他选择了回国创业。他回忆这段人生抉择时说,“我小时候有很强的不服输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1999年底,李彦宏携12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回国与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创建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目前中国最大、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的开发工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经历了阳泉-北京-硅谷--北京后,他才发现原来19岁时所学的北大信息管理专业就注定他终身的追求在“搜索”上。 (20)Jupiter研究公司高级分析师Matthew称,搜索是了解和影响用户行为的一个最大的机会。李彦宏打出口号:“活的搜索 改变生活”。 “搜索是百度成功的所有秘密,”李彦宏说:“这是互联网用户最常用的服务之一,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互联网产业,百度就是一个明证。” (21)在硅谷的日子,让李彦宏感受最深刻的还是商战气氛。他经常翻看《华尔街日报》:微软如何跳出来公然反叛IBM,又怎样以软件教父的身份对抗SUN、网景...一个个鲜活的商战故事,让李彦宏感觉到:“原来技术本身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真正决胜千里的因素。” (22)他的合作伙伴谈及对李彦宏的最大印象时,不约而同都说了“睿智”二字。在3年多来的合作中,令合伙人徐勇意外惊喜的是,李不仅有技术背景还对商战有敏锐的直觉和出色的判断。2002年5月从用友到百度担任副总裁的朱宏波对李评价也是:“虽然以前从事技术工作,但他的商业思维和市场眼光非常独到,对搜索产业方向的把握和商业竞争的规律和规则理解得非常到位。”也许这与李彦宏在硅谷的耳濡目染有关,也许与在美国股市小试牛刀,关注股市起伏与公司战略间的关系有关。李在炒股时,在纯粹的美国股市环境中,从很多公司的业绩、决策等分析到股票涨、跌的关联,从中得到商业成败的关键。 (23)创业与守业没有哪家公司会一帆风顺。在百度成立初期,有记者写文章“八问百度”,其中很多问题针对其客户资源和利润增长点。现在看来,当初的一些担心并非多余,百度成立半年内狂扫国内门户网站,占领了国内搜索引擎80%的市场,但后来一些客户投靠了GOOGLE,有的自立门户自己开发搜索,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李彦宏总结百度风风雨雨4年中,面临了两次重大挑战:
    一是创业初期,拿着120万美金做公司,原计划花6个月花光的钱公司做了一年计划,所以坚持到9月等到第二笔融资。如果烧钱,就没有今天的百度。第二次是当世界所有使用人气质量定律的搜索引擎公司要么遭人收购,要么推迟上市时,百度根据李彦宏总结的搜索引擎第三条--自信心定律推出竞价排名。定律指出,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可进行竞价拍卖。谁对自己的网站有信心,为这个排名付钱谁就排在前面。这样开创了真正属于互联网的收费模式,使百度的目标群体瞄准数十万的中小企业网站。 (24)李彦宏找到了搜索引擎的出路。面临市场变化,见过无数硅谷商战的李彦宏也在变化中求发展。现在的百度,以搜索网站和竞价排名为主要的业务增长点,以国内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这与他和徐勇为拿到第一桶金,而向投资人递交商业计划书内所写的做门户网站的生意大相径庭。 (25)“管理者的决策是这样形成的: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李彦宏就做到了。” 朱宏波这样评价道。 (26)推出竞价排名并实施“闪电计划”对百度实行第二次技术升级后,2003年年中的财务报表的显示李彦宏的的赌注压对了:据美国alexa统计,百度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的独立搜索引擎,在中文搜索引擎中更是遥遥领先,名列第一,近期排名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再加上2000多个联盟伙伴,通过竞价排名,当6800万中国网民通过搜索引擎寻找各种信息,80%以上的用户会看到由百度提供的结果。 “今年百度的收入将是去年的四到五倍。”7月,在接受《福布斯》记者采访时,一向谨慎的李彦宏高兴地向外界透露。 (27)有人评价百度的成功在于: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而且头脑冷静,不跟风,不抢潮。用这句评语描述其创使人李彦宏的性格特点也是非常适当的:他知道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他一直坚信ASP商业模式必将获得成功,他知道自己所专注的,而别人做不到同样程度的就在搜索领域;在互联网高潮时,他能预言对于国内公司的烧钱做法,国外的投资人要吃亏,在互联网低谷时他能鼓励员工不要看到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 (28)经历恶风巨浪,李彦宏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压力,让足够少的人知道风浪,掌舵百度一路乘风破浪。 (29)有人曾说:世界上多数优秀的程序员天生偏执狂,总会认为自己做的东西才是最完美的。李彦宏不编程已有很多年了,这种性格特点在他作为公司最高管理层时并无体现。他说他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他知道自己不是正规化的职业经理人,他想学的东西还很多,他能侧听别人的想法,在公司内部会议主张大家自由交流,甚至为了讨论“可以不给我面子。” (30)这个公司的创业因子,带有浓烈的硅谷文化,并在中国本土继承和发扬。没有严格的等极观念,可以自由的发言。随着公司的扩大这种文化还在延续。但一旦讨论成为决策时,就要不折不扣执行。 (31)李彦宏稳健的风格不是他的同龄人都能俱备的。于是百度又秉承了这种风格,在过去4年中,一步步从8个人发展到了150人;从拿到DFJ第一笔融资到现在传闻摩根士丹利、高盛、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公司都在积极录求百度海外上市的合作;从第一个客户硅谷动力发展到现在的2万客户。 (32)海外归来也在适应中国的环境。2000年1月1日,李彦宏面对5个员工宣布了两条公司制度:公司里不许抽烟和带宠物。共同的海外背景面对同样的本土环境,李彦宏和合作伙伴徐勇分别负责技术和销售,4年来一直是密切合作与互补的关系,虽然有分歧,有争吵,但遇到困难时大家同心协力一起扛过去。 (33)在浮躁的互联网产业,李彦宏以一种另类的平和心态,不急功近利,不随波逐流,在专注经营搜索领域中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34)所有百度的华尔街投资人对百度公司的运作非常满意,专注的技术发展,节俭的支出,仍取得了公司整体价值的提升的成绩。 (35)李彦宏帅气的长相加上儒雅谦和的性格,容易给人亲和感。然而内向的他却不擅长与人交往,更像社会的观察家。无论在公共社交圈还是平时的运动中,他更多时间沉默不语,在观察着这个社会和这些人与事。 (36)他的生活是简单的,每天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上网,在美国学习时开的是二手的本田,现在回国创业后仍是开本田车。因为家人在硅谷,他每3个月去一次美国用两个星期时间与家人团聚。 (37)内秀的性格让人以为他不会做秀。可是2002年底的“百度激情夜” 李彦宏的出场让人有张朝阳的感觉:又一个做秀的CEO。百度市场总监毕胜对此评价:“Robin(李彦宏英文名)放在哪里哪里亮。” (38)李彦宏的爱好比较广泛,像打高乐夫、滑雪、游泳等,玩伴多数是在硅谷时认识的工程师朋友还有公司的同事,合作伙伴、大学同学等。 (39)像很多硅谷技术人员的理想一样,李彦宏的理想是希望靠技术改变世界。“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让足够多的人受益,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无论当初做Infoseek还是现在做百度,我看到每天有上千万的人在用自己的技术,大家从中受益了,我心里就特别高兴,觉得对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且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合理,你对社会做出贡献了,社会也会给予你同样的回报。” (40)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如果说创业者是为了赚钱和发财,这种心态通常使之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低。而创业者如果认准了要做事做出东西来的初衷,一旦做成,社会会给你同样的回报,财富随之而来。 (41)管理公司4年,李彦宏经常会感觉自身还有许多地方需提升。毕竟不是一个受过正规训练的职业经理人,现在要做职业经理人做的事情。有时候,遇到自己从来没有见到的事情,都要靠学习甚至感觉来做事。他希望如果有一天能够找一个合适的CEO的时候,让自己更轻松一些。他甚至想到了到时候退休,“退休以后周游世界是我的生活理想。” (二)百度CEO李彦宏:创业秘诀 1、少许诺多兑现 (42)作为当家人,李彦宏并不看重员工的年龄、性别、学历、毕业院校以及工作背景。甚至有些重要岗位上的人,百度并不知道他们的毕业院校。李彦宏列出了百度选用人才时基本遵循的两条标准: 有没有能力和潜力胜任工作?
(43)一般情况下,新人不一定会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在百度新人可以犯错,但是经过“点拨”之后,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一点就通”显示出新人的能力和潜力。 认同不认同公司文化?
(44)百度致力于保持创业激情、愿意学习、富有创新的公司文化。但是有些人求稳,不愿意冒险,不愿意在高速成长的环境中工作,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生活,那么这类人就不太适合百度。 (45)如果更喜欢纯技术,可以从技术角度发展;更擅长管理,可以从管理角度发展。李彦宏举了个例子:7月1日,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可能仍然没有毕业,但是在百度,一名实习生已经被提升为产品经理,管理60多名员工的团队。因为这名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体现了良好的潜力和能力。 2、关键时刻懂得放弃 (46)人们只看到百度上市成功后的李彦宏,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李彦宏在美国工作最得意之时,毅然放弃外国公司丰厚待遇和期权,回国创立了百度。他是一个能不断否定自己的成功从而获得更大成功的人。从北大到美国的布法罗到华尔街到硅谷,机遇来临时,李彦宏把握住了,这些多年的积累给他日后创建百度打下坚实的根基。 (47)百度上市的成功,让眼前这个财富新贵越来越自信。上市是建立品牌的有效之道,李彦宏的一番言论颇有新意。在上市之前,李彦宏和百度的其他股东有两种选择:一是把公司卖掉,二是上市。最终他选择了上市,因为他认为“上市给百度品牌带来的是价值,超过其他公司能够给出百度的价格”。 (48)李彦宏相信,一个创新的公司,在技术上一定需要大规模的投入,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技术上一直处于领先甚至于垄断的地位。而这种领先在今后一定会带给企业大的回报。所以他在巨资收购面前,抵挡住了诱惑。 3、专注自己的领域 (49)如果单一的运营模式是有前途的,那么它就是安全的,并成为自己的最大优势。目前看来,百度作为主流的搜索引擎,其商业模式是通过竞价排名来盈利,即通过推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来收取费用。通过这样一种模式,百度以每年近200%的速度快速增长。 (50)从1999年公司成立到现在,7年的时间里,互联网世界沧海桑田,“网络游戏”、“短信平台”纷纷强势登场,不少人捷足先登,赚得盆满钵满;不少人跟风而动,摔得头破血流。而李彦宏只在做一件事———搜索。不少人曾鼓动他向网络游戏、短信等领域涉足,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在他眼里,自己的公司,自己的领域还有很深的潜力可以挖掘,自己目前要做的只是将搜索这个领域不断翻新。李彦宏对于专注有自己的理解:百度创业靠的就是专注———专注于搜索,专注于技术,专注于中国市场。在百度已成为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后,仍不打算涉足搜索以外的业务领域。 ()51他觉得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判断。首先要判断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李彦宏个人的成长经历非常简单,过去十几年做的无非就是和搜索相关的技术。“我感觉,在做其他事情上,我可能不如别人,但在做搜索上,别人不如我。有了这一点认识之后,做事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来作判断,来作决定的”。 (52)百度的成功上市,使很多中国人,还有中小企业开始意识到搜索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各大网络运营商开始加固和扩大自己的搜索引擎阵营。Google在中国设办事处并挖来微软的李开复加盟;而传统的门户网站搜狐、新浪开始全面推广搜狗、爱问等自己的搜索品牌;甚至连阿里巴巴全面在收购雅虎中国后,也把未来业务的重点方向全面转向搜索领域。 (53)正因为搜索市场是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谁都想进来,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百度固然已成为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最好的搜索引擎,但同业竞争却也正变得更加惨烈,而与此同时,百度的麻烦官司亦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