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的话怎么写:美丽的诱惑(丽江、泸沽湖、香格里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59:04
蜂窝资讯-美丽的诱惑(丽江、泸沽湖、香格里拉)更新时间:2009-08-11 19:16:10 来源:CTRIP zhaom0ruge

丽江归来,已近一个月。
早想整理长达十天的游记,可无从下手。
不是因为没时间,只因太懒。
多年未动笔,人的思绪已然停顿,直至倒退。
常常是,端坐电脑前,看着屏幕发呆,写完一句删一句,最后只留下一片空白。
今天,终于给自己下最后通牒:不论如何,一段旅程完了,一项新任务得开始。

美丽诱惑之――丽江

深圳丽江,两小时的飞行似乎只是转瞬间。
上午十点半,飞机抵达丽江
刚出机场,自由生活驿站安排前来接机的李姐就笑道:丽江已连续下了几天雨,你们今天运气真好,一来就是个睛天。
抬头望,蓝蓝的天空下,飘浮着一朵朵美丽的白云,就象棉花糖,诱惑着我们这些远方来客;太阳穿过云层,直射大地,让人感觉暖暖中透着一丝丝初秋的凉意。
丽江的空气是清新的,清新得让来自大都市的人有点兴奋,新鲜得让人想大口呼吸,可惜,只能是一种暂时的奢侈。

让梦在丽江释放

阔别两年后,当我再次踏上古镇的青石板路时,突然有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
那是海南岛的一个小镇。同样幽静的小巷,同样光滑的石板路,同样灰暗的土木瓦房,同样调皮嬉戏的顽童,同样悠闲地坐在家门口看风景的阿婆阿公……太多太多的相似。
所不同的是,丽江多了小桥流水,多了熙熙攘攘,还多了各色人种。

轻轻踏着年代久远的石板,我漫无目的地走在小巷间,悠悠的缓缓的,就像蓝天上那轻飘飘的云。滑滑的石板路泛着青光,古朴的店铺招人注目,踪踪的溪水轻声流淌,穿梭的游人悠闲如我。
古城头的那架水车,依然“吱吱呀呀”地唱着,古老的调子犹如来自远古,悠然飘向远方。
一缕暖暖的阳光,穿过飞檐翘角,洒落在巷道里的每一个角落,像在寻找昨天的影子,又像同我一起浏览着身边那些在丽江寻梦的人。
阳光下,我的影子并不孤独。因为我看到的都是笑脸,真诚发自内心的笑脸。不用言语,只需轻轻一瞥,会心一笑,大家都从彼此的神情中看懂了彼此。
我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我眼睛能看得见的角落,我在古巷子里穿梭,我在古巷里寻找。

两年前,与同事在这里邂逅自由生活驿站的两个小帅哥,两年后,原来的一个院子换成了一个大院子,房间也从原来的7间增加到了28间,还记得下雨的那个傍晚,我们一起做了一桌饭菜,在院子里把酒聊天吃饭,第一有种出游也有回家的感觉。

我又回来了,灰瓦、土坯墙、木结构围成一个清静的庭院,庭院内,果木扶蔬,杨柳依依,鲜花灿烂。树上的苹果熟透了,我们第一次尝到了自己从树上摘下的苹果。 大伙开怀地笑了,那种笑,好似回到了天真的童年。

两年后的今天,我一次又一次在石板路上流连,希望能寻回那昔日的那一点点记忆,可惜,小巷依旧,物是人非。

我不知自己是否也在寻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历史的长河总会留下些许印记让人难于忘怀。游走于古城中,即使常常感到错乱了时空,也会让人醒悟到梦毕竟是梦。

青瓦红木房簇拥的四方街,五彩石板上踩出了高低不平的脚窝。

一个穿着纳西族服装的阿妈笑吟吟走上前,热情地向我打招呼:要住宿吗?我自家的客栈。

我笑了笑,轻轻地摇摇头。

她回报一笑,走了,在那条喧嚣的巷子里,我就看见一个婀娜的背影又向别的游客走去。

古巷到处熙熙攘攘,太多的人让我有些无所适从,太多的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商店让我疑心这只是一条购物的街道。

眼前走过一批游客,有些茫然地随着拿小旗的导游四下张望,有些无奈地在人流中找个空位摆好姿势抢拍,有些兴致勃勃地进走摆满各种手工制品的店铺……

我不知道,他们是来感觉感受丽江,抑或来丽江寻梦。也许,他们从来没有认真去看一眼走在脚下的街道,从没去思索过这一条条古老的街道曾经承载了多少的沧桑;或许,他们也在体验着岁月,体验着青春,体验着年华似水的真正含义。

古桥边,有位纳西族老人,拄着拐杖坐在那儿,悠然自得地看着从身边走过的每一个人。脸上岁月印刻似沟壑的皱纹,泛着高原的红光,长长的胡须透出人生世道沧桑。我已不止一次在古四方街看到这张写满安宁的脸。

曲径通幽的深街长巷,一幢幢红漆木楼和一户户小商铺紧紧偎依,仿佛在述说着几百年来小小古城的富庶与繁华。

各色店铺里,我看到了各种能工巧匠,只用一双手,精心细致地做一切他们想要做的东西,也许是雕刻、也许是画卷、也许是蜡染,也许是服装、也许只是小小的铃铛、或是不起眼的皮具……也许,那也是他们的梦,一个最真实最真切的梦,梦想着将自己最出色的本事献给人类。

古城的梦境是最有包容力的梦境,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来自不同国度,只要你愿意留下,只要你愿意寻梦,这寻梦会多了几分遗憾、也多了几分愉悦;如果你愿意陶醉,这陶醉会多了几分虚幻、也多了几分诱惑……

在这里,岁月在春去秋来中慢慢流淌着,日子也在喧哗与宁静中悠闲地过着。我不知道,对着这一片古城,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涌起一种难言的思古情怀,是不是心里会有一种感动触动着。
丽江已被说得太多,多得让人无法下笔。只要你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石板路、四方街、木王府、纳西古乐、民族服饰、茶马古道……

但我还是想说,丽江是一首史诗,她壮丽而凄美,绵延而厚重;丽江是一个港湾,她柔媚而温馨,深情而宽容。

丽江让我们忘了还有一个拥挤的世界,丽江让我把梦想放在这里,把爱留在心中。
古城头的那架水车,依然“吱吱呀呀”地唱着,古老的调子犹如来自远古,悠然飘向远方。

轻轻踏着年代久远的石板,我漫无目的地走在小巷间,悠悠的缓缓的,就像蓝天上那轻飘飘的云。

滑滑的石板路泛着青光,古朴的店铺招人注目,踪踪的溪水轻声流淌,穿梭的游人悠闲如我。

岁月在春去秋来中慢慢流淌着,日子也在喧哗与宁静中悠闲地过着。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纯朴的纳西族人就在这泛着青光的石板路上走了一辈又一辈。

曲径通幽的深街长巷,仿佛在述说着几百年来小小古城的年代久远。

肩负重任,总有走不完的路……

不管路多长,风雨中有我,你就不会孤独。

丽江,到处都是能工巧匠。

只用一双手,精心细致地做一切他们想要做的东西,也许是雕刻、也许是画卷、也许是蜡染,也许是服装、也许只是小小的铃铛、或是不起眼的皮具……

也许,那也是他们的梦,一个最真实最真切的梦,梦想着将自己最出色的本事献给人类。
当我将镜头对准小伙子时,他说:拍我们老板吧。

身边的姑娘笑笑,说:还是拍他吧,他是师傅。

于是,我将两人都拍了。当然,不是拍砖头。

丽江的每一条街道,你随时都可以看到,身穿民族服装的纳西族妇女悠闲地走在街上。

如果丽江没有了她们,丽江将永远失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老大妈看到我拍照,居然腼腆得不知所措,羞答答笑着不断把头拧来拧去,好一会我才终于拍了一张。

丽江处处是桥。是桥,给这座古城凭添了“浪漫的空间”,使古城风姿绰约风情万种;桥成了过往诗人的风景,也影响了我们今天看桥的心情。

因此,桥就变得特别风雅起来,并不可避免地进入文字、进入画框、进入影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装饰品。

一座桥、一棵树、一条小巷、一个个朱门深院,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

丽江处处有这样的画。

潺潺的水声,给这个城市的日日夜夜带来几分充满灵性的韵致,于是,这城市便多了另一道曼妙的景观:小桥、流水、人家。

美丽诱惑之――泸沽湖

( 一) 一路颠簸一路景

也许是自由生活驿站的环境太安静了,闹钟竟然闹不醒我,直到接我的司机到院子里等了好一会,客栈小妹不好意思的去敲我的门,我大惊,忙说等我10分钟,就这样匆忙的洗漱把行李放到前台,背了包就和司机出门了。踏上了此程的第一站旅途:沪沽湖。

已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听说泸沽湖,但对泸沽湖的最初认识,是摩梭姑娘杨二车娜姆写的《走出女儿国》。

杨二车娜姆让我知道了,古老的中国至今仍保存着一个古老的母系氏族,母系氏族遗俗的摩梭风情神秘迷人,还让我知道了,浪漫奇异的“阿夏”走婚制, 为泸沽湖平添了许多诱人的色彩。

多少年来,那种梦幻般的色彩,深深地诱惑着我,无时无刻地诱惑着我。

今天,当我即将走进这个神秘的女儿国之时,心情却显得异常平静。

汽车在崇山峻岭间穿行,车窗外,一处处茂密古老的森林,一块块金黄如画的玉米田,一座座木头叠加低矮的简陋民居、三三两两散布在半山腰上的大小山羊,以及身着民族服装偶尔路过的摩梭族人,都在提示我们,我们已经走进另一个民族居住区。

为打发旅途沉闷,摩梭族司机给我们唱起了优美动人的《泸沽湖情》和《海藻花》:
“小阿妹,小阿妹,隔山隔水来相会,素不相识处见面,只怕白鹤笑猪黑,阿妹,阿妹,玛达米玛达米玛达米……”

歌声在车箱里回荡,时间也在悄然中流逝。

经过近七个小时的颠簸,在夕阳将落时,我们翻过了最后一座山头。

此时,同行的娟娟已吐得不成人样,好在有人在身边照顾。

又一处拐弯后,司机告诉我们:“沪沽湖到了。”

举头往外看,青翠山峦环抱着的泸沽湖已呈现眼前。

夕阳中,蔚蓝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泸沽湖就像宝石般镶嵌在群山之中。湖水倒映着云霞、天光、山色,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展现眼前。

这就是泸沽湖,一个让多少红尘中人眷恋的世外桃园。

这也是一个女神,深藏在这重山中,非得让人跋涉那长长的路,经过艰苦的寻觅才能看到她的倩影。

只作短暂停留,只拍了些许照片,汽车便把我们拉到了一间傍湖而建的客栈。

这是一间摩梭族人开的客栈,三层,全部木结构。

我们住三楼,两人一间。推开窗户,便是行将入睡的泸沽湖,静悄悄的,听不到湖水的声音,只有凉凉晚风徐徐拂面。

木结构的房,隔音效果就是差,走在楼板上,整栋楼都可听到清晰的脚步声。就连隔壁说话的声音,也能隐约听到。好在我们隔壁住的都是同性,不是一对,否则,在这浪漫的泸沽湖夜晚,恐怕会受到声音的骚扰。
“吃饭

(二) 煽情篝火晚会


晚饭后, 我们去参加篝火晚会。

夜晚的泸沽湖,湖面黑沉沉一片,这个美丽的高原之湖,此时就像刚刚熟睡的婴儿,静静地卧在夜色怀抱中。

湖边,停泊着一只只小小的猪槽船。

猪槽船是用一根粗壮的圆木镂空,两头削尖而成的独木舟,其状如一只长长的猪槽,因而得名。
那一叶小舟,似来自远古,幽幽飘荡在泸沽湖上,描绘着摩梭人的独特风韵,与摩梭人的生活更是有着不解之情缘。

岸上,一栋栋木结构的摩梭人家,都亮着灯,那是游客们的天堂:酒吧、客栈、餐馆……

其实,泸沽湖美,并非只因为那湖水的纯净广阔,更多的是因为,女儿国的传说,摩梭族人的淳朴,以及风情。

行走在湖边,远远就听到了清脆的笛声。

婉转悠扬的笛声,飘过静悄悄的湖面,回荡在静悄悄的山峦中,让人愈发感到山水的空灵,空灵得让你恍惚之间仿佛步入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在摩梭民俗博物馆,我们看到了一大堆前来参加篝火晚会的游人。

熊熊的篝火燃起来了,悠扬的笛声响起来了,数十名穿着艳丽摩梭服饰的男女青年跳起来了。

他们手拉手,连成一条绕着篝火不断滚动的彩色长龙。

在清脆的笛声中,不时夹杂着他们特别兴奋的振耳摇旌的吼声。

婉转悠扬的笛声,没有经过丝毫的污染和修饰,纯朴而天然,是那种百听不厌的天簌之音,让人感觉,犹如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直钻入被世俗的尘埃迷蒙住的心底。

娴熟的舞姿、砰然有声的踏地和姑娘们的婀娜多姿,让在场的每一个人不能不为之陶醉。

人们蜂拥加入了舞队行列。

灿烂的笑容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来吧来吧,摩梭世界里的人不用害羞,不要娇柔做作。

虽然大家素不相识,但都友好地拉着手、笑着,手忙脚乱地跳着,篝火映红了人们的脸,笑声冲破了宁静的夜。

围着火堆跳了一圈又一圈,人们都沉浸在那纯粹的快乐中。

跳吧,尽情地跳吧,难得有这样一次机会让人忘尽一切。

亲临其境,那种氛围、那种诱惑,让你无法平静,无法旁观!

好想好想同其它游客一样,融进那彩色的人群,成为跳动的音符,陶醉于甜美的旋律中。

但夜已深,我们还要去烤全羊。 不得已,只好依依不舍地退出来。

同行的一位男士或许正在寻找“阿夏”,迟迟不想出来。

的确,这份和谐、快乐、纵情忘我,无法不让人收藏。

我们一车九人,事先叫司机帮我们预订了一只最小的山羊。索价600元。

到烧考场时,全羊已烤好。烤得金黄的小山羊,油香四溢,诱人口馋。

大伙围坐烤炉旁,边说边笑边烤。老板娘为我们送上了自酿的白酒,大伙高兴,一饮而尽。有人还趁机同老板喝起了交杯酒。

哈哈哈……笑声是那么的开怀,开怀得让人异想天开。

不会喝酒的我,只能端起了可乐。

呵呵,边喝边乐,自得其乐。

席间,大伙自我介绍。娟娟的一句:“我们是来度蜜月”的,让大家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大伙马上逼她讲浪漫史。娟娟羞涩得直望“新郎”。

“新郎”无奈,只好一古脑儿倒了出来:有一次,她在车站被人偷了钱包,伤心欲绝,我刚好路过……
嘿嘿,说得有板有眼,谁知道是真是假。

故事刚讲完,马上又有人提议:今晚就就来个结婚喜庆,如何?

这家伙的一句话,当然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

于是,有人拿出了苹果。

“新郎”“新娘”开始上演抢吃苹果游戏。

丽江,处处流传着把“苹果”说成“屁股”的故事,人们管“苹果”叫屁股“,“屁股”成了本地出口创汇的一个产品。

抢吃“屁股”的游戏进行得非常精彩。一根小小的细绳,拴着一个小小的红“屁股”,“新郎”“新娘”就站在地上,望着红“屁股”在眼前晃动,并抓住每一瞬间,一起张开口……
多少年来,一根细绳,一个红苹果,就这样演绎着一出出新婚之夜的爱情故事,令人向往,让人回味……

三) 千娇百媚泸沽湖

清晨,当太阳还没露脸时,我便已醒来。
躺在床上,望着窗外,心里不断在想,清晨的泸沽湖,景色一定很美。
看着依然灰蒙蒙的窗户,我已按奈不住那份想看日出的冲动。
匆匆洗漱完毕,便带上相机,独自来到泸沽湖边。
站在湖边,湖面吹来的习习凉风,让人感觉到一种难得的清爽。
缕缕彩云漂浮空中,将横亘在岸边的狮子山山峰妆扮得神秘而迷人。
展现在眼前的泸沽湖,宛如一位不用梳妆的恬静少女,端坐云底山间,温柔可人,无处不散发着诱人魅力。
时钟指向七点,高原的太阳还在黑黝黝的群山后面伸着懒腰,迟迟不肯露脸。
等啊等,眼看早餐时间已到,太阳仍深藏云层,无奈,只好往回走。
用过早餐,我们再次来到泸沽湖边。
此时,太阳依然没露脸。
但四射的光芒,却穿过云层,将一潭湖水撩拨起万种风情,慢慢地扯去淡如薄纱的雾霭,露出冰清玉洁的肌肤。
霎时,山在水里如青烟出岫,水因山映似淡墨轻染,大自然之笔勾勒出的美,真是妙不可言。
就在我狂拍着这美景的时候,湖面轻轻划来一叶扁舟。扁舟上,一摩梭渔民正往湖里撒网。
晨雾缭绕,湖水荡漾,扁舟轻摇,简直就是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山水画卷托举着,令人爱不释手……
望着扁舟小心翼翼摇过,我们也登上了出行的小舟。
划船的小姑娘没给我们唱歌,但湖内和湖岸却不断传来阵阵对歌声和欢笑声。爽朗的笑声和悦耳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心灵就在这片天空湖水间自由飞翔……
小舟轻轻地划过湖面,轻抚着湖里清澈却有点冰冷的湖水,看着湖面黄里透白的海藻花,听着摩梭妇女清亮悦耳的歌声,不知不觉中,尘世的烦忧,已然在歌声中飞散无影,工作的压力,已然在微风中消逝无踪。
经过约半个钟头的行程,我们到达了湖上的里务比岛。
这是一个小岛,一条幽曲蜿蜒的小道通向岛顶,小道被浓浓的绿色覆盖着,生长着许多杜鹃花树、梅花树和野樱桃树。
花树丛尽头,是一座古老的寺庙――里务比寺,这是一个藏传佛教寺院。
据悉,在这里,喇嘛会告诉你,转动一次转经筒等于念了一次六字真言,燃上一盏酥油灯等于拜了一次佛,绕寺三圈又如诵了一次经。
看着眼前的寺庙,看着寺庙外的转经筒,我没进,也没转。不是心有不诚,只因一时被迷人的景色所迷,忘乎所以。   
站在门外望着里面的喇嘛,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想法,我真不明白,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虔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这里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佛。
也许,对于他们,心中永远有一种信念,就是一种幸福吧。
而对于尘世中人,我们心中会有什么样的信念?
当我离开里务比岛,又登上回程的小舟时,我忍不住又回头望了望这座小岛。我突然有点喜欢起这个小岛了,但愿这个静卧于泸沽湖中的小岛,能为我们永远保存这份纯静和谐。
来去总是匆匆。泸沽湖的行程就这样结束了。但泸沽湖的美,却是永远无法从心里挥抹掉的。
有人说,泸沽湖不能画出来,因为水太蓝,画出来像是假的;泸沽湖可以直接入诗,但诗又无法写尽它的意味;泸沽湖无法用镜头展现,因为镜头展现的只能是零星的片断;泸沽湖甚至也无法用音乐表现,即使是最伟大的音乐家,也无法将永恒注入间符。它永远是世界是最宁静、最祥和、最美丽的地方。
我不是画家,不是诗人,不是摄影家,也不是音乐家,无法用这些来描绘出泸沽湖的蓝,泸沽湖的美。
但我还是要说,泸沽湖是美丽的。
让我们从心底里祝愿这片无污染的绿色景区,永葆千娇百媚的姿色。
秋风轻拂疏影淡 流水无声舟自横


摩梭族人的猪槽船

很久以前,泸沽湖还是一片低洼的盆地。那里有9个村寨,周围都是莽莽森林,土肥草美。山岩下有一个涌泉的溶洞,四季清泉常流,有一个牧牛的哑童,经常来到洞里饮泉水。一天他发现泉水不流,原来是泉眼被一条大鱼堵住了,他怎么拔也拔不动。于是他叫来乡亲们,用了九条绳子才把鲜拉了出来。谁知这引来了一场灾难,大水从洞口汹涌而出,淹没了所有的村寨和人畜,盆地顿时成了一片汪洋。唯有一位养猪的大嫂,情急生智,跳上了她喂猪用的猪槽,漂浮在水上,逃脱了这场灾难,得以幸存。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大嫂,就一直沿用了猪槽船(摘录)。


美丽的诱惑之――香格里拉

(一) 走进香格里拉

直到现在,我都没看过英国作家希尔顿于三十年代写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
他的书,却让整个世界都知道了,在一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有草原、有湖泊、有喇嘛寺庙、有热情好客的居工,甚至还有天主教堂……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香格里拉一直躲藏在失去地平线的地方,仿佛远离尘世,一直吸引着无数中外“寻香”游客。
“这里是一片绝尘净域,美丽得让你一听倾心,一见钟情;这里是一方旷古秘境,神奇得让你入梦入幻,如痴如醉;这里是一座七色乐土,丰灿得让你五体投地,八拜顶礼。这就是――香格里拉。”
对于香格里拉的各种描述,美得让人恨不得马上就飞到那个神话般美丽的世外桃源。
在我的心目中,香格里拉永远是一个充满美丽和神奇的地方,一个让你流连忘返,魂牵梦萦的人间天堂。

泸沽湖回到丽江,住了两晚,便起程前往中甸――香格里拉
没到香格里拉前,我们都已问好了路程及所需时间:约200公里的路要走5个小时。
又得一路颠簸,但大家都已有心理准备。
5个小时比起到泸沽湖,已明显少了很多。心里多少有点安慰。
最担心的可能是娟娟。去泸沽湖时的颠簸已让她受够了,香格里拉的高原,不知她能否受得了?
不单是她自己,我们也在为她担忧。
丽江出发时,已是上午9点。
对我来说,一路颠簸不算什么,因为可以沿着金沙江,看着一路风景:
车窗外,到处都是在山间缭绕的袅袅云烟,滔滔的金沙江水就像一条玉带在群山谷底穿行跳跃,玉米地、葵花地、松林地,将初秋的大地染上一片金黄和翠绿,路旁一些叫不上名的各色小野花,在秋风中傲然开放,天然的一幅水彩画。
天公作美,让我得以好好欣赏了一路的风景。
汽车穿过陡峭的彝区崇山峻岭,行驶约四个小时后,便逐渐进入豁然宽敞的藏区领域:群山渐行渐远,远得隐隐约约,似乎将从地平线上消失;蓝天降低了,低得触手可及头顶上那朵朵白云;青黄相间的草甸子上,三五成群的牛羊吃着牧草,神情悠闲。
沿途,不时见有木搭的高大架子,直指晴空。后来我才得知,那是用来晾青稞的架子;
沿途,还不时见有玛尼堆石上迎风飘扬的红、黄、绿、蓝、白五色经幡,偶尔有一两栋孤零零的房子,人烟很少,满眼空旷。
记得十多年前去九赛沟时,第一次看到路边挂满了各色布条,便好奇地问导游那是什么。导游告诉我,那是藏族人挂的经幡。
从那时起,我第一次知道了经幡。也知道了以蓝、白、红、黄、绿五色连为一串的经幡,象征地、水、火、风、空五大要素,藏人将之挂在山巅、路口、湖边或屋顶上,使之能够在风中飞扬。因为他们相信,漫天飞扬的经幡可以将不尽的祈祝祷,送往遍满十方虚空的诸佛菩萨的耳中……
进入藏区,公路已不再颠簸。
沿途,在并不辽阔的草甸子上,长着一片片火红色的“花”,非常耀眼。那火一样的“花”,连绵不断,给渐渐少了绿色的草原铺盖了巨大的红地毯。
我问司机:“那是什么花?”
司机笑笑:我也说不出名字。
司机解释道,他已多年没跑这边了。
车里搭乘顺路车的一位独行游客告诉我们:它们叫“狼毒”。但是哪两个字,他也说不清。
我们在一片长满狼毒花的开阔草地上停了下来。
时值初秋,那缀满火红色狼毒花的草原,在蓝天白云绿草中,显得格外妖娆。大面积的红色铺天盖地而来,让我们这些初入此地的人看得兴奋不已。
或许是外地游客的不断涌进,昔日曾经一尘不染的香格里拉,如今已慢慢沾染上一些商业气味。
刚下车,一些藏族小孩子便已围上来:“叔叔,同小绵羊照一张相吧。”
看着那被高原强烈紫外线照射得满脸通红的可爱小姑娘,以及她怀里抱着那只温顺的小绵羊,我不忍心拒绝。
1块钱一张不贵,但他们不叫硬币。
我指着满地的狼毒花问那些小孩,这些花有什么用处吗?他们都摇摇头说道:没有。
后来我才知道,正如它的名字所言,狼毒花是一种有毒的植物,牲口若是误吃了就会很快地死去,而人也不例外,只要那么一点点乳白色的毒汁,就可将人致于死地。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香格里拉县县城附近的草甸上狼毒花泛滥成灾,牛羊只能在狼毒花缝隙中寻找草料。
狼毒花的出现和蔓延,已经严重导致草甸的退化。但是,滇西北的秋天如果没有狼毒花,那会是什么景象?
叶儿枯萎,草儿颓废,小鸟不知飞向何处,秋天的风燥动不安,一片萧条……
我没见过,只能想象。
如今,在香格里拉,正是这种长满了狼毒的草甸,让这里的夏天变得更加美丽。它们红得那么惊心动魄,红得如此热烈赤诚,红在我眼中,也红入了我心里……
狼毒花,真是令人喜爱令人愁。
随着一阵风吹来,我闻到了喷喷的酥油味。不远处,藏民们居然把摊摆到了路边卖。
2块钱一杯,热腾腾的羊奶,好味道。
兴高采烈拍完照,大家又踏上了前往中甸的路程。
车开出十多分钟,同行的老刘突然开口问司机:师傅,能不能把车开回去?
大伙一脸愕然。
老刘很不好意思地说,他把相机包遗忘在刚才那片红色的草地上了,所有证件都在里面。
车没当即停下,又往前行驶几分钟。司机找了可拐弯的地方掉了头。
十多分钟的路程不算远,但在一个游人如此多的景点丢失东西,且是个黑色包扔在红色的狼毒花上,如此招人注眼,难免凶多吉少。
往回走的路上,我们都在为老刘担忧。
车刚回到原地,老刘便几乎以100米冲刺的速度奔跑过去,在这氧气稀薄的高原,我真担心他会倒下去。
老刘终于没倒下去,居然还找回了他遗留在草甸中的相机包。
大家有说有笑,继续上路。
半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中甸――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约200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近5个小时。

(二) 感受香格里拉

车还未驶进中甸县城,空中飘荡着的酥油茶香味已扑鼻而来。

感觉县城并不大,有很多小小的店铺,卖各式各样的藏刀、藏银首饰、牦牛肉,酥油茶的味道和人们脸庞上那特有的高原红,明显在昭示:我们已完全进入一个藏民居住区。

五小时的车程并没让我们感到疲惫,车刚停稳,个个已是兴高采烈。

车把我们拉到了一家还算不错的宾馆。

一进宾馆,我们就感受到了藏族人的热情好客。

一身着藏族服装的小伙子站在门前,毕恭毕敬:“我叫扎西尼蒙,欢迎朋友们到来。”

一边说,一边将薄薄的“哈达”白色绸带挂到我们每个人的脖子上。

接过扎西的哈达,我有点受宠若惊,虽然绸带的质量很一般,虽然献哈达只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但人有时就是那么容易“上当受骗”,尤其是经过长途跋涉之后,突然受到了一种特别的礼遇,感动之情,更容易油然而生。好在自己还不至于感动落泪。

扎西接招呼我们坐下后,又跑到餐厅厨房为我们催菜。进进出出,忙得不亦乐乎。

那种勤快,让人感觉,他就是餐厅的部门经理,理所当然这样。

但不管如何,藏族人的热情,已让我们心里暖融融。

当香喷喷的佳肴端上来时,扎西为我们端起了酒杯:来,大家干一杯,这是我们本地产的青稞酒!
大伙都端起了酒杯,既为感激,亦为御寒。我也不例外,但我没喝,因为不胜酒力。
当天的菜很丰盛,暖暖的当归炖鸡汤和姜汤,让我们意想不到。

第二天,出发去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这个季节正是公园最美丽的时候,说真的,190的门票还是很值得的,很多年前去过九寨,但是那种不同的美只有自己心里能体会,此时才觉得自己的的词汇太贫乏,想想如果再晚一点,10月份过来的话,那将会是置身一个秋天的童话的世界里。

(三) 再见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的夜,宁静得乏味。

香格里拉的夜,想必也没什么好玩。在这陌生而处处弥漫着酥油茶味的藏区,在这秋风瑟瑟而处处看不见风景的夜晚,我宁愿傻傻地呆在宾馆里,静静地回忆着这次旅程所走过的每一步。
“这里是一片绝尘净域,美丽得让你一听倾心,一见钟情,这里是一方旷古秘境,神奇得让你入梦入幻,如痴如醉……”

香格里拉真的有那么美吗?当我真的走进人们梦想中的绝尘净域时,我才发现,所谓的净土,其实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当一个美丽的地方被外界所知晓,当许许多多外来者慕名蜂拥而至,这个地方就不可能再是一片净域。

泸沽湖这个曾被外人称为纯洁净土的世外桃源,民居里开设的客栈居然还提供男女共浴等色情服务,还美其名曰“走婚”;香格里拉为提高藏民的收入,当地政府将藏民居分成不同等星级,依星级标准向游客收费,让本是一片净域的藏民家也沾染了商业味道。丽江古城更是店铺商品琳琅满目,无处不飘荡着熙熙攘攘中招徕顾客的吆喝声……

但即使如此,慕名者依然趋之若鹜。

人就是这样,一旦迷上了旅游,一旦踏上了**,就无法预知什么时候会结束。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脚印,或许都阐述了这一旅途的无尽苦难。但有几个能保证,下次再不出游?

古老的时钟依然重复着“滴答滴答”的响声,我所有无尽的悲哀也在这里开始释放,并因此开始学会坦然漠然地面对现实的一切……

这一夜,我们就在宾馆里无聊地度过。

次日起来,高原反应睡了一夜的娟娟已无大碍,但仍然憔悴。

去也好,不去也罢,各有各的感受。既然来了,去感受下藏民生活,也未尝不可。 可我对这种商业味道特浓的活动,不太感兴趣。

早餐后,我们又开始踏上旅途。

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松赞林寺
为免除登阶梯之苦,车把我们直接送到了后门。

一路走一路看,我发现寺外一溜的摆开了好多卖工艺品的小摊,生意冷冷清清;寺的周围有不少房屋,据悉,那是喇嘛们的住房。

进入寺内是一条长长的阶梯,或许是我们来得较早,狭长陡直的阶梯上游人寥寥无几。

寺内令人生畏的穆肃让谁也不敢喧哗。我们小心翼翼走着,生怕哪一步不小心就触犯了佛教圣规。
踏进殿门,一股浑浊而清香的藏香烛和酥油的气味便已扑面而来。漫步于金色辉煌的殿堂,我宛如走进雄浑而苍凉的历史长廊,代表吉祥数的108根红色柱楹,肃穆庄严;造型类似阿旃陀风格的壁画,现实而神秘。不论是万卷橱、黄金灯,还是各种精美鎏金或银质香炉、万年灯等,无处不显露出奇特的文化蕴意。

上次在泸沽湖里务比岛,错过了转转经筒的机会,这次在松赞林寺,100多个转经筒,我一个不漏全转了。

我不是圣徒,无法想象朝圣者们如何在猎猎长风中匍匐向前,甚至不畏悬崖勇往直前的那种坚强毅力和勇气。但对于我而言,转动100来个转经筒,仅仅是举手之劳,我不想再错过一次机会,虽然知道“转动一次转经筒等于念了一次六字真言”只不过是一种安慰人们的美言。

在殿里,看到一个藏民,做了个虔诚的朝拜:双手向天、合十、屈膝、弯腰、胸口紧贴大地、双手向前平伸、曲躬、起立……那动作,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不能不为之起敬。

据寺庙内解说员说,目前松赞林寺有僧侣700余人。不仅仅是寺里的喇嘛,信教的藏牧民都都会来这里朝拜。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动他们人心的了,哪怕是倒在朝圣的路上,他们也觉得是一种幸福。 这就是所谓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这一批批虔诚的圣徒?或许吧,我是这么想的。
松赞林寺不愧是藏民们的一个圣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神圣不可侵犯;可以感受到一种安逸和平静,那种安逸,让人疑心这里的人根本不在乎自己的生计。看过太多忙碌,我真难于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松赞林寺出来,已是十点钟。

汽车把我们带到了此行最后一个景点:纳帕海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是中甸最大的草原。

以前没见过大草原,以为大草原应该是一望无际的。但没想到我现在所见到的纳帕海,并没想象中的那么大。

刚走进草原,早已恭候一边的藏民们便上迎上前问是否骑马。这也是为游客设计的一项活动,有一些游客就围在马群的周围,在闲聊,在上马,在拍照。

上前问了价钱,每位30元,我没骑。因为所有马都被人牵着走,人就坐在马背上。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走。
跟在一旁的一个牵马的不忘告诉我们,这些马都是附近村寨藏民集体的,每个村寨出三到五匹,轮流出来揽生意,赚的钱都是村里的。生意不好时,有些村寨一个月都拉不到多少钱。

听听也蛮值得同情的。这里毕竟远离现代化的都市,藏民们想挣一分钱都不那么容易。

草原虽没想象中的那么大,但草原景色还是很迷人。

独自漫步草原上,极目远望,草原尽头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云烟缭绕中亘古不变地看着这片草原上的岁岁枯荣。不知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藏民们,会不会也亘古不变地怀着一颗纯朴之心看世界?但愿心中的香格里拉,能永远保持一方净土不受浸染。

时值夏末,草原上绿绿的矮草,泛出淡淡的小花,三五成群的牛、马、羊、猪散落草甸上,仿佛草原上的一切都与它们无关,悠闲而自在。

据说,当地的猪全部是放养的,任由它们在草原上跑动、觅食,晚上独自回栏。这放养的猪,肉一定很好吃。心里这么想着,可一直没机会尝。

草原一侧,几个马栏由于年久失补,围栏早已破烂。如果不是栏里拴着马,我或许会认为这仅仅是一块块被圈起来的田地。

不远处,纵横交错的小河道在阳光照耀下闪闪的灿烂着,这些小河道把草原分割成一块块形状各异的草甸,草甸周围线条流畅,一如地图上的大陆板块。河道没多少水。

走在草甸上,软软的,湿湿的,有些提心吊胆,生怕踩到的是沼泽地。

同行的几个人,除我和老刘没骑马,其他人都骑得不亦乐乎。

而我却在这安静宁谥的蓝天白云下,感受着我的香格里拉

我在细细品尝这纳帕海的每一个风景,将镜头对准每一个可及之处:蓝天、白云,群山、草地、湖泊、牛、羊、马、猪……

突然,我听到一阵歌声从前方飘来: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风吹绿草遍地花,
彩蝶纷飞百鸟唱,
一湾碧水映晚霞。
骏马好似彩云朵,
牛羊好似珍珠撒。
牧羊姑娘放声唱,
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
不知是谁在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那歌声,在辽阔的草原上,显得特别幽悠扬动听。
接着有马儿的蹄声从草原的那一端由远而近。

猛地发觉自己已经闲逛了很久,该回去了。

我回头投下最后一瞥,触及蓝天白云的视线,早已和这些景色融为一体,这就是纳帕海,这就是香格里拉

当我即将挥手告别我心中的香格里拉时,居然不知该说什么。

也许,多年后,我会故地重游,去寻找那消失在地平线上的香格里拉,去寻找那曾有过的旧梦。

也许,始终难以忘记的仍是那一片本该沉淀的记忆,可我又无法让它沉淀下来。

也许,一切表达都显得苍白无力,只能用心去慢慢领会和记忆,去领会那如画的每一寸土地,去领会那如诗的每一朵花,去领会那如歌的每一条河,去领会那梦的每一片云……

别了,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中甸最有高原特色的风景区之一,也是全县最大的草原。

独自漫步草原上,极目远望,草原尽头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云烟缭绕中亘古不变地看着这片草原上的岁岁枯荣。不知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藏民们,会不会也亘古不变地怀着一颗纯朴之心看世界?但愿心中的香格里拉,能永远保持一方净土不受浸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