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欣霓连体内衣:伤寒论医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7:27:23

桂枝汤

1,原文《伤寒论12条》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方一。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原文《伤寒论13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方二。(用前第一方。)

3,原文《伤寒论15条》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方四。

4,原文《伤寒论16条》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方五。

5,原文《伤寒论24条》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方十一。(用前第一方。)

6,原文《伤寒论42条》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方十二。 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助药力,取微汗。

7,原文《伤寒论44条》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方十四。(用前第十二方。)

8,原文《伤寒论45条》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方十五。(用前第十二方。)

9,原文《伤寒论53条》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方十九。(用前第十二方。)

10,原文〈伤寒论54条〉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方二十。(用前第十二方。)

11,原文〈伤寒论56条〉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一云大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方二十二。(用前第十二方。)

12,原文〈伤寒论57条〉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方二十三。(用前第十二方。)

13,原文〈伤寒论91条〉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方四十五。(用前第十二方。)

14,原文〈伤寒论164条〉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方二十六。(泻心汤用前第十七方。)

15,原文〈伤寒论234条〉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方二十一。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取汗。

16,原文〈伤寒论240条〉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方二十六。(大承气汤用前第二方,桂枝汤用前第二十一方。)

17,原文〈伤寒论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方一。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取汗。

18,原文〈伤寒论372条〉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方十三。(四逆汤用前第五方。) 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

19,原文〈伤寒论387条〉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方三。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20,原文〈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三十六) 四逆汤方:[方见上。]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

21,原文〈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下利中。於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一)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方见下利中。](八)

水中火医案:失眠

众所周知,桂枝汤乃经方调和营卫第一方,<黄帝内经>认为引起失眠的原因,其中就有营卫失和.原文是:

经云:《灵枢·营卫生会篇》云:“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所以桂枝汤就可以用来治疗营卫失和所导致的失眠,而且实践证明的确有效.下面是我曾经的病人千江一月的口述.

20081030号,因为失眠向论坛的水中火先生求助,当时的症状是晚上即使很早上床也很难入睡,要12点以后才能睡着。夜里醒来口干口苦。白天上午心悸,早晨和傍晚胃里堵得慌,暧气,有时夜里胃还返酸。晚上盗汗严重。

水中火先生的药方是大剂桂枝汤:桂枝45 芍药45 生姜45 炙甘草30大枣十二枚(劈)一剂。

桂枝汤治失眠,效果还挺好。星期六早饭后喝了一次,吃粥时有点汗意,躺床上倒没出汗,似睡非睡。午饭后喝一次,睡了一个半小时,出汗后醒来。晚上睡前喝了一次,入睡快。0点多醒来,口不苦,身上出了汗,小便一次,很快又睡着了。4点多醒来,口苦身上又出了汗,很快又睡了,然后六点起床。睡眠沉且无梦。每次喝药一两个小时后起床都有一次小便,量大且清。自从吃了桂枝汤后,已经睡了好几个整觉,这是好久没有出现的现象。

然后又是一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党参汤。(《伤寒论》: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党参汤主之。)厚朴60(炙去皮) 生姜60(切) 半夏30 炙甘草15党参8

然后是半夏泻心汤:半夏(9 黄芩(6 干姜(6 党参(6 炙甘草(6 黄连(3 大枣(4枚)两剂。一日吃完。两次吃完后觉得身上好冷,过一会儿觉得象感冒一样,腰酸膝盖酸,多穿衣服也不管用。一两小时后缓解。先生说是寒气外发了。

我的胃在早晨胀满,这毛病也很久了,从2008年春天开始有这毛病。只有自己掐掐大敦穴才略有缓解,这次吃药之后就好了。

【经方大师胡希恕医案】 熊某,女,56岁,1964820初诊: 3个月来,每日下午35点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汗出,舌苔薄白润,脉缓。 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为太阳表证。脉缓、发热、汗出,为营卫不和津虚于表。发热、汗出,尤其午后定时发热,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桂枝9,白芍9,生姜9,大枣4枚,炙甘草6。结果:服二剂而解。按: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未记录煎服法,老师对讲解桂枝汤方证有独特见解,可参见有关论述。这里要特别注意老师对《伤寒论》笫54条的论述:“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长期定时发热的桂枝汤证,服桂枝汤 当是“先期时发汗”,本案应是下午3点钟前服药。对此,老师特别指出,这是中医治未病的精神。

桂枝新加汤

一、阳虚感冒

   赵守真医案:朱某,男。体赢瘦,素有遗精病,又不自爱惜,喜酒多嗜好,复多斫丧。平日恶寒特甚,少劳则喘促气上,其阳气虚微肾元亏损也明甚。某冬日赴席邻村,醉酒饱食,深夜始归,不免风寒侵袭。次日感觉不适,不恶寒,微热汗出,身胀,头隐痛。自煎服葱鼓生姜汤,病末除,精神不振,口淡不思食,兴而来诊。切脉微细乏力,参之前证,则属阳虚感冒,极似太少两感证,其与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两方,殊不宜阳虚有汗之本证。……遂改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又增附子,并损益分量,斯与治合证情:

   党参15,桂枝、芍药、甘草各9,生姜45,大枣5枚,附子9。嘱服3帖再论。

   复诊:诸症悉已,食亦略思,精神尚局萎顿,脉仍微弱。阳气末复,犹宜温补,处以附子汤加巴乾、构记、鹿胶、芦巴补肾诸品,调理善后。

   (《治验回忆录犯96256)

   按语:本案素久肾元亏损,阳不外固,即感于寒而成太少两感证,其麻附辛汤亦当掂量用之。因本方是用于“少阴病,始得之”,与本案之肾元久亏不符,况麻黄宣发,细辛温窜,如再发汗则足以损其阴津,病转恶化,此当所忌。唯桂枝新加汤再加附子,于阴中求阳,使阳固阴守,庶病可愈。

   二、头身剧痛

   程连禄医案:郝某某,女,40岁。因患血吸虫病,正值药后疗效,身体未复,又复感外邪,头痛,身疼痛,恶寒发热,经服APc,又重被而卧,汗出如雨,药后恶寒发热稍减,而头身疼痛加剧,如锥似刺,辗转不宁,呻吟不止,入夜更甚,后至粒米不思,昼夜难眠。曾服西药镇痛剂未能缓解,又服中药桂枝加葛很汤,疼痛依然,而来我处求治。诊其脉,沉迟而细,见其证,颈项活动自如,无恶心呕吐。寻思良久,缘思者身染血吸虫,近用锑剂治疗,大伤正气,后复感外邪,过汗伤阴,经脉失其得养,脉证相符,证属气阴不足,营血两伤,急投新加汤(即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编者注)1剂疼痛大减,已能安睡。2剂疼痛已止,饮食如常,诸证消失。

   (新中医1980(增刊一)42)

   按语:虚人发汗,伤津损液,经脉失儒。桂枝加葛根汤虽有津亏不润之证饥,但程度较轻,且其脉浮缓,项背拘急,与本证之脉沉迟,头身剧痛大异,故用之不应。本案脉证所现,与《伤寒论》所载完全相符,果投之神效。

   三、阴阳易

   潘澄濂医案:某男,一日下午,自觉头重肢痛,且有憎寒,以为受凉,乃饮酒取暖,是夜,又不禁房事。次日头痛更重,身烦热而恶风,骨节疼痛如被杖,眼赤如醉眼,舌苔白腻,脉细而缓,体温375。初诊时并未告以触犯房事,据证以流感,处疏解化湿之剂与服,当晚虽得少汗,而身重伤怠反剧,再诊时一般症状如昨,仍予原方加减,未效。三诊时体温稽留在375,而神疲肢痛末减,其所异者为两目红赤,眼眶黑晕如久病状,因而再三迫问,始露真情,改为桂枝人参新加汤加紫河车以进,连服4剂,神气始复,眼赤亦消。

   (浙江中医杂志l 958(7>:40)

   按语:阴阳易又称“房劳伤寒”,临床待征是身重乏力,热气冲胸,阴中拘急,腰痛臀酸,头晕眼花。临证时根据具体病情可选用桂枝新加汤、烧挥散、当归四逆场、逍遥散等方治疗。

   四、便秘

   吉益南涯医案:一老人大便不通数日,上逆头眩,医与以备急丸而自苦,因倍加分量而投之,得利,于是身体麻痹,上逆益甚,而大便复结。更医诊之,与以大承气汤,一服,不得下利,服三帖,下利如倾盆,身体冷痛,不得卧,大便复结。又转医作地黄剂始服之,上逆尤剧,面色如醉,大便益不通,于是请治于先生。先生诊之,心下痞硬,少腹无力,即与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服之。三帖,冲气即降,大便通快。经过二三日,冷痛止,得卧,大便续通快。二旬之后,诸证去而复常。

   (《皇汉医学肥95676)

   按语:年高气血虚衰,患大便秘结,本应补而通之,而误用泻下之法,且一误再误,大便虽通快一时,但阴津损伤,肠无津润,尔后复结。况令筋脉失养,身体疼痛,其病机正合桂枝新加汤证,径投之,病果己。

五、妊娠恶阻

余胜吾医案:刘某某,24岁,1963126初诊。月经3月末行,四肢瘦软无力,恶心呕吐,渴不欲饮,口淡无味,不思饮食,眩晕,嗜睡眠,形寒发热,脉滑而细,舌苔薄白。即予桂枝汤1剂。药后诸症有所减轻,脉滑而弱,舌质淡红。续予桂枝新加汤2剂,症状消失。于次年七月份分娩,产后健康。

   (浙江中医杂志1965(8>:26)

   按语:本案参合脉证,为营卫不和,而以营血不足为主,故用新加汤在调和营卫基础上以益气和营。

六、产后高热

张圣德医案:张某,30岁。产后三天发热,体温402,头痛,恶寒有汗,舌苔薄微腻,脉象浮小数。乃产后气阴两亏,风邪乘虚外袭,以致营卫不和。治当调和营卫,补虚退热。

   川桂枝3,杭白芍10,炙甘草3,生姜1片太子参15,嫩白薇10,香青篙5

   2剂,体温降至正常,余症消失。

   (江苏医药·中医分册1979(1>:43)

   按语:头痛,恶寒,有汗,脉浮,本为桂枝证,然发于产后,又有气阴两亏本质,不宜单用桂枝汤取汗.而宜新加汤益气和营,鼓正祛邪而安。

新加汤治疗15 例痛证体会

黄晓春

(江西省奉新县中医院  奉新 330700)

关键词:痛证;中医药疗法

新加汤出自《伤寒论》条文第 62 ,原方由桂枝汤演化而来 ,即在桂枝汤基础上重用芍药、生姜 ,加人参而成。原文为“发汗后,身疼痛 ,脉沉迟者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 1 ,人参 3 两新加汤主之。”1997 年至 1999 12 ,笔者运用新加汤治疗不明原因出汗后周身骨节剧烈酸痛、胸痛 15 ,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整理介绍 ,以飨读者。

       1王某某 , ,58 ,退休干部。因畏寒发热 ,咳嗽、咳黄稠痰 ,胸闷 4 d 1998 3 18 日至县人民医院就诊。经胸部平片提示:右下侧肺炎、陈旧性肺结核(已钙化) 。经菌必治静脉滴注 5 d ,畏寒发热、咳嗽、咳黄痰、胸闷不适等症基本消失 ,但在第 4 日下半夜开始出现不明原因上半身出汗 ,颈部为甚 ,且随后几日日益加剧 ,湿透内衣 ,次日出现胸前区剧痛、胸闷不适、短气、神疲等症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 B 超未发现异常。胸部 CT检查提示:右侧肺炎(已吸收) 、陈旧性肺结核 ,未发现癌变。后几经治疗 ,症状未见缓解 ,后转诊笔者。

       刻诊:面色少华 ,盗汗以上半身及颈部为甚 ,胸前区剧烈疼痛 ,拒按 ,伴胸闷不适 ,短气 ,舌质淡、苔薄黄 ,脉缓尺脉沉 ,辨为营阴损耗 ,经脉失养 ,故用新加汤原方加味:桂枝 10 g,芍药20 g,炙甘草5 g,生姜4 ,大枣4 ,人参 15 g,浮小麦 20 g3 剂后 ,胸痛大减 ,盗汗减轻大半 ,再服 3 剂诸症消失 ,痊愈而归。

      2 李某某 , ,62 ,农民。因畏寒 ,发热 ,头晕 ,咳嗽 ,咳白痰伴鼻塞流浊涕 5 d 入院 ,经胸片、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确诊为上感、急性支气管炎。经抗炎及中药银翘散、桑菊饮加减治疗 ,汗出热退 ,诸症基本消失出院 ,但患者回家后 ,唯恐治疗不彻底 ,照原方自行再服 5 ,3 剂后汗出淋漓 , 3 日出现全身骨节酸痛 ,尤以髋关节疼痛较剧 ,活动受限 ,不能下床 ,并出现肌肉疼痛 ,一触即跳 ,而髋关节正侧位片、心电图、B 超等未发现异常 ,苔薄微黄 ,脉沉迟。病机乃汗泄太过 ,损伤营阳 ,经脉失养 ,故选方新加汤加味:桂枝10 g,白芍15 g,炙甘草5 g,生姜 4 ,大枣 4 ,人参 15 g,麦冬 10 g1 剂知 ,2 剂已切中病机 ,效不更方 ,再服 3 ,诸症消失。

    体会:周身疼痛是太阳病较常见的症状 ,每随汗而解 ,上述病例痛证不单是表证的一个表现 ,主要是汗泄太过损伤营阴 ,经脉失养缘故。正如《经》曰:“其脉沉者 ,营气微也。”“迟者营气不足 ,血少故也。”尤在泾说:“发汗后邪痹于外 ,而营虚于内 ,故身疼痛不除 ,而脉转沉迟。”本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 ,重用芍药和营养血 ,重用生姜通阳气 ,加人参补汗后之虚 ,故能治营血失养身痛证。2 例仅仅疼痛的部位不同而病机一致 ,故用新加汤均有效。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 9 月第 12 卷第 3 期 

--------------------------------------------------------------------------------

《经方临证指南》刘渡舟   德明中医在线咨询 http://tcmcn.net/dev2/index.asp

产后身痛案

      x,女。产后半月许,忽然身体疼痛,脉来沉迟无感冒可言。有学员辨为气血两虚,用十全大补汤治疗,虽有小效但不彻底。改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治 疗,服药三剂后,疼痛消除。

桂枝9 白芍12 生姜12 大枣12 炙甘草6 党参12

      [解说] 本方用于发汗后,或妇女产后,或流产后,或行经后,血虚而营气不足,不能充养肢体而出现的身体疼痛,脉沉涩而无力。方中用桂枝汤调补营卫;加重白芍剂量以养营血;另加人参以补卫虚。本方最妙之处在于加重生姜的剂量、借其辛散之力而走于外,使全方的益气养血作用达于体表,补而不滞,专治营卫气血不足所引起的身体疼痛。《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也重用了生姜,与本方之义同。

---------------------------------------------------------------------------------

1996年第 3 

汾阳县轻工局职工医院(032200)蔡健明 赵梅霖 蔡海林

曹某某 ,女,4s岁,教师 , 1 990 3 15日来诊.患者禀赋不足,身体赢弱,素有头痛旧恙 ,恶风寒.近年来周身疼痛如被杖 ,病体在家 。服去痛片而痛稍止,但后汗出淋漓 。又继服中药疏风散寒 ,活络止痛等药。皆不应.多方延治,杂药频投.均未能奏效.证见:面色少华,言语低傲,头痛,背痛.身痛 ,心悸短气,四肢逆冷,脉象沉迟,舌淡苔白。余日. 此乃索体虚弱,任教劳心耗伤精血,复因服药过汗, 损伤气阴。精血不足,脑失濡养则头痛,体失滋养则 身痛。营血不足,则脉沉迟。治宜益气养阴,生精补血,调和营卫.处方:

川桂枝12g ,炒白芍36g,东人参12g(另煎),炙甘草 6g,生黄苠 24g,全当归12g,生姜 5片,大枣7枚.每日1 ,水煎温服。此方共进 15 剂,而病痊愈.

酒客病不谊用桂枝.否则会有咳血之症.虽然不用那么强求.但有寒热病.那就真的会咳血的也

大青龙汤

1,原文《伤寒论38条》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大青龙汤方。方八。 麻黄(去节,六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枚)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2,原文《伤寒论39条》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方九。(用前第八方。)

3,原文《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二十三)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汤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水中火手机医案——高烧浑身滚烫

小孩男,三岁

现在全身滚烫,头脸耳朵通红,手足时厥时热。当时,我使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第二天孩子的高烧就退了,早上起床要吃面条,只是有些低烧,病情有进退,当天晚上孩子出现了烦躁踢被子的情况,第三天早上病人母亲反馈给我,依照仲景治疗方法。大青龙一剂,原方一两按照一克算的。中午服下一半后,病人母亲误用面粉,导致汗出不畅。我说先让孩子休息一下,下午六点后,在剩下的一半汤的基础上加附片煎煮,防止汗多亡阳。七点半用药后,八点出汗完全退烧,耳朵脸额头终于由通红的状态恢复正常了。才逃离危险期。我也松了一口气。

下面是病人母亲主述:(详见小儿高热全身滚烫治疗过程分享)

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02060&extra=page%3D2&page=1

1号晚上又是个不眠之夜,我观察孩子晚上出现了踢被子,烦躁的情况。

2号清早。又把情况一点一滴的告诉先生,先生开了大青龙汤,并嘱咐我如果汗流不止的话,立马用面粉摸在身上。抓药,喂药,注意出汗情况。小孩儿睡在床上,我不时的摸摸后背来汗了没有,好像有点了,赶忙拿来面粉一摸。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了。现在只有等待退烧,退烧。到了下午,再去摸摸孩子,哎呀,依然是烫得要命,情急之下,发手机信息将情况告诉了先生,当先生得知我跟小孩撒了面粉,就知道问题在哪儿了,原来是我自己愚昧,刚刚出汗就摸面粉,不是把汗腺堵住了?哎呀,我还以为是出了汗,打湿衣服,又会凉着,真够笨的。先生接着又要我去抓了大青龙加黑附子汤。喂小孩喝下,继续观察情况。 220:18,我发手机短信给水中火先生说给孩子喂了大青龙加附子汤,现在小孩睡下了,目前没有汗,2035,我发手机短信说这下又摸出了一点汗,额头的温度又低了,我发觉耳朵凉了2045,我说出汗了,要换衣服吗,水中火先生说不能。2050,我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我握着小孩的手,安心的睡下,半夜醒来,再次去摸小孩,又烧了。 直到天亮才出汗退烧。、

整个治疗过程我参照的条文有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若形似疟,一

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大青龙汤的辩证要点有“发热恶寒”“不汗出”“烦躁者”

大青龙汤是麻黄汤,白虎汤的合方变化而来,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麻黄桂枝入肝使肝气升,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石膏入肺使肺气降。左升右降,使生命圆运动恢复正常旋转。圣人制方有不可思议之妙。如处处以阳气立论,仲景大青龙汤之石膏岂不是助纣为虐之品。

此例患儿最后以一小剂桂枝二麻黄一汤,体温完全回复正常。具体过程见链接。

麻黄汤

1,原文《伤寒论35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2,原文《伤寒论36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原文《伤寒论37条》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4,原文《伤寒论46条》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5,原文《伤寒论51条》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6,原文《伤寒论55条》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7,原文《伤寒论235条》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从麻黄汤治愈蛛网膜出血并发暴盲案引发的思考(李可)

2000年秋,孙瑞琴乃一农妇,37岁,患原发性高血压18年,暴怒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8小时,醒后暴盲,寒战,咳逆无汗。查见颅内血肿水肿,双眼底出血,水肿。遵眼科名家陈达夫目疾六经辨证大法:凡目疾,无外证而暴盲,为寒邪直中少阴,玄府(毛孔)闭塞所致,当用麻附细辛汤温肾散寒。附子温少阴之里;麻黄开太阳之表,即起玄府之闭;细辛直入少阴托邪外透。今证见寒战无汗,禀赋素壮,纯属表实,与少阴无涉,遂迳与麻黄汤一剂令服。 次日诊之,夜得畅汗,小便特多,8小时达3000ml,今晨头涨痛得罢,目珠涨痛亦止,目赤尽退,血压竟然复常,已可看到模糊人影,后以通窍活血汤冲服生水蛭末12,调理一段,竟得复明,视力:右0.8,左1.2,病愈3年血压一直稳定。 麻桂升压,现代药理已成定论,近百年来已列为脑血管病禁区,而麻黄汤竟然治愈不可逆转的高血压,岂非千古奇谈!由此想到古代治中风昏迷欲死,用“古今录验大小续命汤”,并强调“录验”二字,必有至理,现代斥其非,实不知汗法可以消除溢血,充血之水肿,人本一体,表里同气,表气闭塞则里气逆乱,表气通则里气和,中医药有双向调节效能,是通过调燮整体气机而治疗局部疾病。汗法之奥妙,并不单在一个“汗”字,麻黄可以通利九窍,宣通脏腑之气。 从本案的病机看,由于寒袭太阳之表,玄府闭塞,寒气郁勃于内,气机逆乱上冲,邪无出路,遂致攻脑,攻目。邪之来路,即邪之出路,随着汗出,表闭一开,邪从外散,肺气得宣,水道得通,小便得利,郁结于大脑及眼底之淤血,水肿亦随之而去,脑压迅速复常。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水中火医案:

经方退烧效果迅速——北京双胞胎诊疗记录

除了我的批语,其余病人母亲笔叙

1218(昨天,北京气温大降)

8:00 老大流清鼻涕,量体温37.2, 老二咳嗽,2个孩子精神不如平日.

11:30 老二发烧38.4,烦燥,哭闹,脸红. 老大38,情绪较好,粘人,但不哭闹,喝了一点粥.老二嘴干,,. 老大嘴红.

12:30 ,老二 39.4, 老大39.2 都睡觉约30分钟.给先生打电话,告知 老二-大青龙汤1/3, 老大-麻黄汤1/3.

水中火注:电话询问得知:两个都无汗,不渴(首先排除温病),由于老大情绪较好,证明表邪尚未入里化热。老二烦躁,哭闹,脸红,证明由于表闭,已经导致内热无法宣泄,同时太阳表实证仍在。大青龙汤由麻黄汤发展而来。烦躁是辩证要点。

16:30  因我在上班,430到家2个孩子在睡觉. 5点钟醒来喂药后,老二20分钟出大汗烧退,老大约30分钟出大汗烧退. 之后至今(水中火注:今指的是1221)就再没有发高烧,只是有哭闹时有脸\头发烫,但安静下来就不烫了.

水中火注:麻黄汤和大青龙汤的使用,充分体现出“仲景有云:问曰:其处方奈何?师曰:相体虚实,察病轻重,采取方法,权衡用

之,则无失也。”

大青龙汤用量

生麻黄六 桂枝二 甘草二(炙) 杏仁四(去皮尖)

生姜三(切) 大枣二枚(劈) 生石膏16(碎)

麻黄汤用量

生麻黄6 桂枝4 炙甘草2 杏仁3

18:00 妈妈喝粥引逗,老大喝了4勺粥后说饱了. 老二喝水数口,没有吃东西,明显比老大烦燥

21:00 老二哭闹情况增多,一闹就发烫,又给喝了 大青龙汤1/3.后出汗

之后时睡时醒,老二偶尔咳嗽,老大没有咳.

1219

整晚上二个孩子都是时睡时醒,咳嗽次数增多.

7:30,二个孩子醒来精神好,下地玩,要蛋糕吃,喝了几口粥.

温经汤

原文:《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9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穹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生姜二两 牡丹(去心)二两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水中火QQ医案:

病人 15:35:32

最近有一次着凉,然后半夜醒来要1-2个小时才能入睡,想请您看看。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问诊单

水中火 15:38:39

你为什么迷信我呢?

病人 15:41:51

我以前找您治过,一剂桂枝汤让我睡了好几个整觉,泻心汤治好了我很久以来的胃胀满

水中火 15:42:32

你稍等一个小时。

病人 15:43:07

能不鞥先把问诊单给我,下班我就没法上网了

水中火 15:44:24

就照着你以前在水火居填的问诊单来填。我会给出方药。

病人 15:44:48

谢谢

病人 16:08:19

 性别:女

   生日(阴历,必填)1971918

 

   年龄:38       

   主要症状:感冒失眠

 

   发病经过:1号本地降温,我外出受寒,背冷,当天喉咙疼。2号喝了姜枣茶,打喷嚏,流清涕,白带多且白稠,晚上喉咙疼变为痒。3号右边大腿以下觉得凉,右膝盖疼。晚上醒来口干,但不渴,难入睡,要3.4个小时以后才能睡着,但人不烦躁。白天精神尚可,纳可。然后吃了两剂四逆散:柴胡(ffice:smarttags" />6 枳实(6 白芍(6 炙甘草(6)。现在膝盖不疼了,就是右脚还容易变凉。上午小便3次,均清长。喉咙干痒欲咳。早上咳出白痰,量少质稠。昨天晚上醒来又是一两个小时没睡着。午间难以入睡。

   是否大量用过消炎药:小学时期每个月发烧都是用青链霉素压下去。肌肉注射

结婚后一直不孕,曾经为了治妇科炎症,每月在经期吊水甲硝锉,可能有半年之久。

生产时刨腹产不可避免的要打消炎针

2、请选择下列部位身体状态(将所无状态删除)--

   目(干涩,昏花,):长时间盯着一件东西看,觉得上面好像有很多小点跳动

 

   腰(酸,重,痛,凉,热,左,右,):劳累以后晚上觉得腰一圈火辣辣的,但平时腰摸上去凉。晚上如果睡得好,早上起床时反而觉得腰酸难以转侧,特别是腰椎处,睡不好腰倒没事。最近几天这毛病又犯了。不知是不是生孩子时手术打麻药造成的。 

   足(左,凉右):上午右边脚特别容易凉,还很难变暖。

   足趾(麻,左,部位大拇指):左大拇指外侧有蚕豆大一块有硬茧。右脚无名趾趾节有硬茧,红肿,好多年了,现在左脚也开始起茧了。

   3、请选择与下列项目对应的身体状况(必选)--

 

   饮(多,喜热):喝热水觉得特别舒服,特别是感冒时

 

   食(喜粥,喜辣,喜咸):胃口好

 

   睡眠(少,失眠,易醒):晚上难入睡,入睡后听到响声就一下子清醒,但睡着后梦倒不多。最近常在3-5点这个时段醒来,继续入睡就开始梦多。

   大便(色深褐,以前一天一次,最近两日一次,早上):

  小便(多,不禁,色白,):打喷嚏会尿失禁

出汗情况如何(必填)例假快来时和例假期,易出汗,腋下狐臭厉害,这时身体状况一般最差。晚上睡觉盗汗严重。降温后这个毛病缓解。

 房事(少,曾手淫,曾堕胎):

 

   月经(暗红,有血块,漏泻):月经前两天多,第三天下午以后快没了,第四天又会突然来一下。有时第六天又会来一下。

 

   白带(多,白,黄,腥,):月经结束,接着两天白带暗红,然后白带多且浓稠黄,然后是白色蛋清样白带。西医检查有宫颈糜烂,阴道炎

6 自己再总体补充一下

很怕冷,睡眠情况跟月经有关,月经前睡眠最差。 

病人 14:27:39

如果您有空,我想问问我有一次上热下寒的经历是怎么回事?

病人 14:27:59

是今年春天的事

水中火 14:28:15

什么感觉说一下

病人 14:33:52

傍晚,我出差坐长途汽车回来,饿着肚子。脚很冷,却觉得上半身越来越热,衣服都穿不住,头部还出汗,然后恶心欲呕,嘴里涌口水。

下车后吐了一些泡泡水,回家不吃也不想动。躺了一会才好点。晚上又失眠

水中火 14:35:55

那为什么说下寒呢?

病人 14:36:21

脚冷到了膝盖

水中火 14:40:48

仲景云: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

血虚而厥,厥则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

故头汗出也。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

阴阳乃复。

水中火 14:41:47

看到“血虚下厥”了没有,下厥就是“下面冷”

病人 14:42:14

那出汗还是好事?我贫血?

水中火 14:43:13

发病机理一致,你不用执着无“产妇”,仲景之所以冠之产妇,因为“产后”失血比较严重。

病人 14:45:54

我最早发病,就是在一次感冒后出了很多汗,那是孩子4个月大的时候的事

水中火 14:46:18

哪一年?

病人 14:47:30

2007年夏天吧

水中火 14:48:05

你有小产过没有?

病人 14:48:33

有过,才怀了45天就自然流产了

病人 14:53:47

我以前还做过药物流产。是不是大伤元气

水中火 14:54:28

得到这个信息,太好了

病人 14:55:14

为什么?豁然开朗?

水中火 14:56:13

下面这些症状有无: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

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

病人 15:00:43

暮即发热,腹满,唇口干燥有

手掌烦热,手热脚冷,但是不觉得烦热,倒是这两天有点脚烦热。五心烦热的症状怀孕前曾经有过。

少腹里急,是小腹拘紧,还是小腹涨。反正昨天小腹连后腰涨,还觉得小便频。

水中火 15:03:47

温经汤

水中火 15:07:54

吴茱萸9 当归6 芎穷6 生白芍6 党参6 桂枝6 阿胶6 生姜6 牡丹皮6 生甘草6 姜(法)半夏9 麦门冬18

水中火 15:09:38

你以前半产和流产伤到元气了

病人 15:10:53

几剂

水中火 15:11:23

先一天一剂,吃两天,回复效果。

病人 15:11:35

水中火 15:11:55

就这样,88

水中火 15:13:21

阿胶还是,其他药煎煮好后,融化

 

病人 15:15:01

知道了

病人 15:15:14

再见

水中火 15:15:41

“暮即发热”怎末以前没有听到你

水中火 15:17:43

"唇口干燥",也没有听你说过?

病人 15:18:35

以前曾有过,不是天天有。我注意到这种情况。

但是2007年下半年每到下午4.5点就身上发热,脚冷,但是还出脚汗。

水中火 15:19:34

好关键的情况,你没有说“2007年下半年每到下午4.5点就身上发热”

病人 15:21:40

唇干起皮,还有手皮肤干燥是每年都有的,今年好多了。

口干是每天早起都有,白天还行,在办公室喝水多,夜里反正醒来要喝水。

水中火 15:22:28

“唇干起皮,还有手皮肤干燥是每年都有的,今年好多了。”不分季节?

 

病人 15:23:00

我觉得那是以前的病情,现在没有就没反馈。

我怀孕前还有消渴的症状,生产后好转。

病人 15:23:43

唇干起皮,还有手皮肤干燥主要是秋冬季

水中火 15:24:25

夏天你也有“唇干起皮”

病人 15:26:58

我手术生产后还出现过尿失禁,夜里醒来恐怖。但是就几天的时间。

然后产后污血流很长时间,20多天吧。

小便尿道口疼痛也有1个月多。

夏天没有唇干起皮

水中火 15:27:49

原文:《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9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穹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生姜二两 牡丹(去心)二两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水中火 15:28:16

我下了。88,就是那个汤药。

病人 15:29:15

我是久不受胎,36岁才产子

病人 15:38:10

20095月间,经期里肚子总是叽里咕噜的,觉得肚子好像大了一圈,穿裤子都觉得紧了。

后来不知是灸关元还是吃药的效果,6月份的月经第一天夜里突然流了很多水,然后小肚子消了。

后来看了陈玉琴的问答,我明白过来,可能是子宫囊肿什么的破了。这几年妇科检查我也一直在逃避,要不肯定也查出这儿那儿的。

日期:2009-12-4

水中火 8:50:30

仲景云: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或经后产后者,此为水与血俱

结在血室也

病人 8:51:35

我的小产是在生产前

病人 8:52:28

还会有淤血的影响吗?

水中火 8:52:57

先吃温经汤

病人 8:53:25

好,温经汤好苦

水中火 8:54:05

可能是牡丹皮有点苦

水中火 8:55:08

下次把甘草换成炙甘草可能要甜一点,就这样,我要下了。

病人 8:55:27

好,再见

日期:2009-12-7

病人 9:00:29

2009127号,小雨,略降温

温经汤吃了三付,这药很苦,回味也苦。服药期间入睡容易,而且容易放屁,早起一般就排便,中满的现象没有了。但是夜里醒来还是口干口苦,而且不易入睡,但是会放很多屁。

这两天家里来客,我睡地上,起来有点腰酸背疼,活动一会就好了。

水中火 14:03:24

临晨几点醒来不易入睡?

 

水中火 14:05:53

我感觉温经汤很对你的证,你把药渣中的麦冬用牙齿绞碎吃了。是甜的。

病人 14:08:11

昨晚给孩子关灯,是1点醒来的。前两天醒来很易入睡。

胃口很好

水中火 14:09:22

是的,温经汤很对你的证。昨天不容易入睡,可能是因为“这两天家里来客,我睡地上,起来有点腰酸背疼,活动一会就好了。”

 

病人 14:14:08

今年夏天8月例假时腹痛,然后排出一块污血后,就没事了。

还要继续吃药吗?

水中火 14:14:21

是的。

水中火 14:15:04

原方一两15,你连原方一剂的量都没有吃完。

病人 14:15:17

甘草改炙甘草,吃几付?

水中火 14:15:35

在吃两天。

水中火 14:15:45

按照原来的剂量。 

水中火 14:34:37

好了,我现在忙。温经汤很对你的证。

病人 14:34:59

不闲聊了,再见

小青龙汤

1,原文《伤寒论40条》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方十。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2,原文《伤寒论41条》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方十一。(用前第十方。)

3,原文《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二十三)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汤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4,原文《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方见上及肺痈中。]

5(桂林) 8.30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小青龙汤主之。

6,原文《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网友谦明生医案:

病者是我一位网友的亲人,那是一个女患者,可能是网友的女朋友或者是妹妹,江西鹰潭人,当时是200834月吧,记不清了,才19岁,网友在网上诉说发冷咳嗽为主要症状,医院诊断为心肌炎,后来又否定了,病家到医院医治两个月无效,病情不减,我就叫网友服小青龙冲剂,因当地无法购得此药,遂按方抓取,服过三剂,就可以下床去玩了。大致情况如此,我也没有见过病人,后来半年后,此网友求助说家有重病人,求我帮助,我知道自己学医日浅,不敢接手,就推却了,该网友把我当成高人了,实在惭愧不敢当,我只是按症状试诊断而已,不敢居功,我叫网友买冲剂的,买不到,他自己在网上找到药方然后自己按方到药店抓药服的,三天后在网上告诉我的。大概情况是如此。

谦明生按:后来我用小青龙汤也治好过几例小孩子咳嗽,在初学中医时,觉得很神奇,学过一段时间后,觉得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值得声张的。我那段时间最大的感触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病,医院居然不会治,而且小青龙冲剂是常用药,居然诺大一个二等城市没得买,我们这边一个中等城市也只有一家药店有售,而咳嗽药却千百种之多,为什么这种很需要的常用药却不见销售。可见经典中医被遗忘久矣。我也曾用小柴胡冲剂治好过一两例女性感冒,但是病人到同仁堂请那些中医教授专家治了一个星期花了同百元都没治好,自己用小柴胡十几元就搞定了。类似这种事情我身边都时有发生,经历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这个病案不是我自己的,是20075月底,我小姨当时61岁,患背痛,手臂痛,半月余,其间做过推拿,针灸,艾灸,吃止痛片,也找当地中医开了汤药,全无寸效,苦不堪言。后来去医院上了激素,(我小姨是个坚定的中医拥护者,问题是疼痛能够摧毁人的意志)偶尔减缓,但仍然痛得不能睡觉,据她自己说,那么痛,死的心都有了。

当时我刚刚开始学中医,我心目中的偶像,是甘肃一个网名叫老庄的高人。

听说小姨的病痛以后,我致电老庄,老庄问:左臂还是右臂?——答曰,左臂。

老庄说:那就用小青龙去白芍五味子。

问:那量呢?答曰:一两按10,全部30好了。

问:几剂?答曰:一剂就够了。

于是兴冲冲地在电话里就把方子报给了小姨。麻黄30 桂枝30 干姜30 细辛30 半夏30 甘草30

后来听小姨说我姨夫去药店抓药,这方子把药店的人吓得大惊失色,结果把我小姨夫也吓得大惊失色。空手回家,被心情抑郁的小姨训斥了一通,结果换了一家药房,分成十剂,抓到了药。——这是其间的花絮。

结果,吃了药,第二天,一大早,小姨来电话,激动地说,一点儿也不痛了。

过后很久,我自己用用小青龙给朋友的孩子治咳嗽和过敏性鼻炎,效果都很好。但我不明白为啥背痛手臂痛也可以用小青龙。

记得小姨好了以后,我给老庄汇报情况,抑制不住的激动。

老庄淡然:这是肯定的。

然后我又问:为啥要去掉白芍和五味子?

他说:春夏不宜敛。

别说这个病案没有四诊资料,因为我小姨一直住在杭州,我在金华,相差两三百公里。我知道的情况就是以上那些,而老庄知道的也是以上那些,你知道的和老庄知道的一样多了。

葛根汤

1,原文:《伤寒论*31条》

太阳病,项背强儿儿、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2,原文:《伤寒论*32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原文:《金匮要略*痉病》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水中火网诊医案:五个月的男宝宝感冒低烧今天第五天了!

曲别针针:性别:男 生日(阴历,必填)2008420 年龄:五个月零六天

主要症状:下午到半夜低烧,流黄绿鼻涕,黄色眼屎

  

   发病经过:刚开始症状:流鼻涕(前二天是黄绿色的鼻涕,后二天变清,今天又变黄了),眼角发红,结了很多黄黄的眼屎,睡觉起来的时候连眼都睁不开,低烧37.5,上午跟下半夜不烧,下午跟上半夜就发烧。发烧的时候就不流汗了,头脚是凉的,但心手是热的;不烧的时候脑后冒汗的厉害!

儿子才刚五个月零六天, 这次感冒今天是第五天了,刚开始症状:流鼻涕(前二天是黄绿色的鼻涕,后二天变清,今天又变黄了),眼角发红,结了很多黄黄的眼屎,睡觉起来的时候连眼都睁不开,低烧37.5,上午跟下半夜不烧,下午跟上半夜就发烧。发烧的时候就不流汗了,头脚是凉的,但心手是热的;不烧的时候脑后冒汗的厉害!因为本人的无知,敬请赐方。对了,我前面四天一直没有给用药,就是多给喂水~但是孩子太小,因为鼻塞的严重,现在到吃奶的时候就哭闹,很让人心疼!不想带去医院让西医误治,心里只好盼着他快点好!PS:孩子五十多天的时候因为便便有血丝,医生诊断为肠炎,有给吃过抗生素。

水中火书方:外有风寒,内有火热

葛根12 麻黄3(去节) 桂枝2 生姜3() 炙甘草2 芍药2 大枣1()

【用法】先煮葛根,煮好后关火,纳诸药,冷至室温服用,覆取微似汗。

曲别针针:请问老师,宝宝眼屎特别多,家里人都说他上火了,让喝点金银花水,或者小儿七星茶(广东这边流行喝,说是下火的)我不让,能喝吗?

忘记说了,宝宝还有点咳嗽!咳嗽得少,所以我自己都忘记有这个症状了 宝宝在闹,晚上再来汇报情况!

水中火回复:上方葛根的用意就是治疗“眼屎特别多”这个症状的,千万不能喝金银花水,还有什么七星茶之类的。

晚上再喝一剂,其他什么药都不能吃,晚上我可能不在了

曲别针针:好的!记住了,多老师!幸好昨天顶住压力没让宝宝吃~~

宝宝傍晚睡了小会儿觉,醒来后咳嗽严重了些,听着象干咳,

也吐了些奶(吃药后玩了半个小时吃了奶才睡觉的),仔细看里面有少量条状黄色痰液,

洗了澡后给喂了点温水,七点钟的时候吃了30ML大米准山米糊(自己做的)

结果就闹着睡觉了,他睡觉的时候只肯吃母乳,什么东西都喂不进,

结果是到现在还没有给喂成药。 不过 也不急,他这么小,只能等他愿意才能给吃呢,

可能要等到明天早上睡清醒才肯吃药了!

今天晚上倒是没有发烧了,额头是温温的,虽然手凉凉的,但手心是热的,

药这么快就起作用了吗?别人都还说中药见效慢,纳闷了~~

真是多老师哦!!正如老师所说,

今天宝宝真的没有那么多眼屎了,只有眼角还有很少量!

昨天发的照片老师看了也知道, 那眼屎多得象糊墙~~

桂枝加葛根汤

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儿儿,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葛根四两

右六味,先以水七升,煮葛根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不须啜粥,余如桂枝将息及禁忌法。

水中火医案:感冒,痰多,膀酸脖子不能转动

性别:男 生日(阴历,必填)七八年农历七月二十八 生日(阳历,必填)197891 年龄:30 主要症状:频繁打喷嚏,流清鼻涕,咽喉疼痛,痰多,且感觉总是粘在喉咙,痰偏黄,右肩膀酸疼致使脖子不能转动自如,身感易乏 发病经过:前日干体力活出了一身大汗,估计当时所处高楼,风大就遭受风吹了,这两日先表现为痰多了起来,接着咽喉开始疼痛,昨日开始频繁打喷嚏,流些清鼻涕,昨晚用艾叶烧水泡脚,出了些微汗,痰多老吐不尽。昨日开始右肩膀酸痛脖子也转不动了。

水中火书方:桂枝加葛根汤方桂枝(6 芍药(6 生姜(9 炙甘草(6 大枣(3枚) 葛根(12)右六味,煮葛根去上沫,纳诸药,去滓,日三服,三剂。

病人反馈:反馈 先生昨晚上和今天上下午喝了三剂桂枝加葛根汤,目前右肩膀酸痛症状缓解多了,脖子转动自如多了,只是转到极致时稍微有点酸疼。咽喉不痛了,还是晨起时痰多些,但不黄。就是时不时干咳两声,口还是容易渴,估计和上嘴唇越来越严重的溃疡有关。 谢谢水中火先生,目前他的外感症应该是好得差不多了吧?他也自认为干咳几声也是身体自我调整,所以我们想问问,是否可以停药休息几天? 至于他的长期性口腔溃疡毛病,还是另外问诊吧?? 再次感先生费心了!!

黄连阿胶汤

原文:《伤寒论*303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取七合,日三服。

双目失明 权依经医案

贺某,女,34岁,196846初诊。于1 965年因高烧住院,治疗半月后体温降至正常,但双目失明,经眼科会诊,眼底正常。继而发生阴道流血不止,呼吸摇肩,手足冰凉,神志不清,心中痛热,脉若有若无,危在旦夕。后经各方治疗,诸症有所好转,惟双目失明一证尚在,特来求治。经询问与检查,其症如上,脉细无力。先辨为肝血不濡,但用补肝血之药效果不佳。患者表现为双目失明而烦躁,改投黄连阿胶汤:黄连1 2,黄芩3,白芍6,阿胶9,鸡子黄1枚。水煎前三味,去滓后烊化阿胶,稍凉后入鸡子黄,搅匀服,1剂。 二诊:服上药后,患者当晚疼痛难忍,直到夜半才入睡,于次晨即能看见大的物体,不再烦躁。改用六味地黄汤加生牡蛎(生地24,山药、山萸肉各12,丹皮、泽泻、茯苓各9、生牡蛎12)3剂而愈。 按语:《素问·五脏生成篇》云:“目得血而能视”。本案患者有发热和失血病史,精血不足,肾主精,心主血,肾精不足,心血亏损,不能上荣于目,而致目不能视。故用黄连阿胶汤交通心肾,使精血相依,共注于目,则目得濡养而能视物。

下肢厥冷

刘渡舟医案:李某某,男,43岁。19781O月,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自觉两下肢发冷,并逐渐向上发展至腰部,向下至足心,寒冷之状,如赤脚立于冰雪之中,寒冷透骨,并有下肢麻木,有时如虫行皮中状。以后寒冷又进一步发展至于两胁之间。伴有阳痿不举,小便淋沥一年半来,曾在北京各大医院经中西医多方治疗均无效。视其双目有神,面色红润,舌质绛,脉弱略数。初按肝胆气郁,阳气不达之阳郁厥证论治,投四逆散加黄柏、知母无效。 再诊时,询知有心烦寐少,多梦,身半以上汗出。此当属黄连阿胶汤证。黄连9,黄芩3,阿胶9,白芍6,鸡子黄2枚。服药3剂后,下肢寒冷麻木等明显减缓,心烦汗出等证也大有’好转。上方加丹皮6,并同时服用知柏地黄丸而愈。 按语:大凡火盛于上者,心痹于下,而形成上下阴阳格拒之势。本案火气独在于上,故心烦不得眠而身半以上汗出;阳气不下达,故腰腿以下厥冷。然本证形成是以真阴不足为前提,所以又见面色红润,舌绛脉数。以黄连阿胶汤清上滋下,恰中病机。

同学关崇卿,寒露后,交戌时,左鼻出血,数日不愈,脉弦细急数。命服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一剂脉和而愈。寒露阳气下降入土,比秋分多。肝木根气增加,肝阳升的大过,肺金降力受伤,于是左鼻出血。圆运动整个不圆,中气大亏,故脉急数。肝阳化热伤阴,故脉弦细。此病如用补中凉血之法治之,必能见效。但不能如此汤之见效而脉和迅速也。因黄连所降之热,即是鸡子黄所补之虚,即是黄连所降之热。虚即是热,热即是虚。黄连与鸡子黄化合,既不见虚,即不见热。既不见热,即不见虚。鸡子黄润而大热,其性上升。黄连燥而大寒,其性下降。同具中土之色。两下混合则生中气。中气生的迅速,所以脉象和的迅速而病止也。经方功效,皆是如此由此旨而推之,黄连阿胶鸡子黄化合所治之虚病多矣。鸡子黄一枚,黄连一钱煎透去渣、调黄至极匀。大有再造生命之功且能通调一切气血滞塞不和诸病。中寒者,加干姜一二钱,中寒者,单嚼食干姜,不甚觉辣。摘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真武汤

1,原文〈伤寒论82条〉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真武汤方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要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2,原文〈伤寒论316条〉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茯苓三两(甘平) 芍药三两(酸平) 生姜三两(切,辛温) 白术二两(甘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后加减法: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网友沙丘沙医案:

真武汤治疗高血压二例 患者一,女,65岁,我的亲戚。2001年秋就诊,每日服卡托普利三次,每次50mg2片),血压仍高达190/120mmHg,头晕,脚轻,嗜睡,右膝关节疼痛,舌淡,苔白润,脉沉紧。真武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20.0 川乌15.0 云苓30.0 苍术20.0 白芍20.0 生姜30.0麻黄15.0细辛10.0 加水1500ml,煎至500ml,分三次温服。卡托普利25mg,每日三次。三剂嗜睡消失,头晕减轻,血压160/100mmHg,减西药用量,继服上方,十日膝关节疼痛全愈,自觉两脚有力,血压150/85mmHg,停中药,卡托普利12.5mg,每日一次. 体会: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接受中药治疗,不宜骤然停药。不然,既便方药无误,也难以控制反跳现象,可根据血压的情况,渐减西药用量,以至完全脱离西药。此患者虽中`西药并用,中药的作用显而易见。关于方中用药,川乌与附子同用,以加强服子之力,术用苍术,均是各人的临床经验,希望大家临床验证。

患者二,女,70岁。有高血压病史十几年,住亲戚于本村,得方便诊疗。 2001914,测血压180/100mmHg,近半月以来,未服用降压药,心悸,头晕,脚轻,自言:“脚下如踏棉,走路如驾云”,不欲饮食,下肢轻度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有力。单用真武汤:附子10.0 川乌10.0白芍10.0 云苓15.0 苍术10.0 生姜15.0头煎次煎混合后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三日后血压160/90mmHg心悸`头晕减轻,继服十剂,诸症全愈,血压140/80mmHg,停药。一年后,再次串亲戚,测血压仍140/80mmHg 体会:《伤寒论》真武汤有:“振振欲擗地”一症,为真武汤的主要适应症之一。即乏力走路稳的意思。此患者虽无知村妇,其:“脚下如踏棉,走路如驾云”的比喻,非常确切。所以说仲景书源于实践,源于民间,切近临床。对于“振振欲擗地”应结合临床,不拘文字,我们总不能待患者说出“振振欲擗地”,才考虑用真武汤。从此例来看,真武汤降压的远期疗效,是认何西药所不能比的。

桂枝加附子汤

原文〈伤寒论20条〉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方七。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胡希恕桂枝汤加附子汤医案

任某,女,33岁,首都机场门诊患者,初诊日期1966325。第一步:中医诊断因腰背疼在积水潭医院、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均诊断为“脊椎骨质增生”。近来头晕、头痛、目胀,下肢关节胀疼,手麻,乏力,四肢逆冷,易汗出,恶寒,舌苔白舌质淡,脉沉细。第二步:病机列举恶寒、易汗出、头痛,中风证;下肢关节胀疼、手麻脉沉细、舌苔白舌质淡、四肢逆冷、乏力,阴虚寒证;头晕、目胀,表不解,气上冲,桂枝证。第三步:综合分析证属在表之阴证,少阴病中风证。第四步:方证相对第五步:药证相对为桂枝加附子汤方证:桂枝10,白芍10,炙甘草10,生姜10,大枣4枚,制附片10。结果:上药服三剂,痛减,四肢逆冷好转。服1个月后全身症状好转。

桂枝人参汤

原文〈伤寒论163条〉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方二十五。 桂枝(别切,四两)甘草(炙,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慢性头疼,前额最疼,双眼充血,流泪,发作时常作大汗,恶寒战栗,无呕吐,颞部血管怒张,眼充血。口渴、嗜冷饮,脉弱,血压100/50,体重63KG。桂枝人参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林本)风病,四肢懈惰,体重,不能胜衣,胁下痛引肩背,脉浮而弦涩,此风邪乘脾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若流于腑,则腹满而胀,不嗜食,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主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网友志一医案:

女,56岁,067月就诊。咳嗽40多天,曾间断服用感冒药、止咳药咳嗽未有减轻。接诊诉:感冒后服感冒药症状好转,唯咳嗽不减轻,每日无规律咳嗽,时轻时重,少痰,无其他明显不适。查脉,寸弱(右明显),关微沉,尺稍细,舌质淡红苔白不厚稍滑,诊为太阳水气不运,予去桂加苓术二剂。月后来告,服一剂咳止,未尽剂。

人参白虎汤

1,原文,《伤寒论26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十三。 知母(六两)石膏(碎,绵裹,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原文〈伤寒论168条〉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三十。 知母(六两)石膏(碎,一斤)甘草(炙,二两)人参(二两)粳米(六合)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3,原文〈伤寒论169条〉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三十一。(用前方。)

4,原文〈伤寒论170条〉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三十二。(用前方。)

5,原文〈伤寒论222条〉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十二。 知母(六两)石膏(碎,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6,原文〈金匮要略*痉湿暍病〉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严重饥饿症

陈定生医案:吴某某,女,35岁,1987122入院。六个月前出现不明原因的强烈饥饿感,伴周身出汗、心慌、四肢颤抖,进食后症状即消失。初每日发作35次,后日渐加重,食毕即饥饿,需不断进食。三个月内体重由52公斤增加至87公斤,腹围由78厘米增加至126厘米。全身无力,行走困难。无烦渴多饮,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均正常。作B型超声、脑CT、脑血流图、24小时尿17羟、17酮类固醇、空腹血糖测定等多项检查均正常。在郑州某医院按“下丘脑综合征刀治疗月余,病情反而加重。后转某中医院以“中消”症服‘加味玉女煎”、“知柏地黄汤”等百余剂,未见效果。 入我科后,停服以往所用一切药物。予白虎加人参汤每日1剂,分两次煎服。服药1剂,次H(k院第二日)强食症状即消失,每日三餐各进食三两已可。6天后体重下降55公斤。第8日能下床活动,生活自理。第12日痊愈出院。共服药1 2剂。出院后随访半年未反复,体重、腹围恢复如病前,能正常参加田间劳动。 按语:本案中虽无多饮、多尿、大便干燥之证,但善饥多食一症其病机与“中消”相似。在治疗方面,程钟龄提出“治中消者,宜清其胃而兼滋其肾’’。虽未明其方药,但已立其大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壮火食气。本案也确实现有气虚之证,故以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两相兼顾,投之果中。

甲状最危象

热盛伤津(甲状最危象) 张博明医案:杨某,女,26岁。因患“甲亢’病在我院门诊服药后于1986426收住院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24小时左右患者突然烦躁不安、谵妄、腹泻水样便数次。且高烧、口渴喜饮,大汗淋漓。舌红而少津、苔黄,脉数而虚大无力。诊断为“甲亢’术后并发甲状腺危象。中医辨证为阳明热盛,气津两伤。治宜清热除烦,益气生津。遂投:生石膏100,知母1O克,炙甘草6,粳米15,人参1O克。速煎1剂口服,上症迅速减轻。再投3剂善后,诸症消失,治愈出院。 按语:甲状腺危象,临床常见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虚大无力,为阳明热盛,气津两伤之象,符合白虎加人参汤之证机,用之屡验。

白虎汤

1,原文《伤寒论176条》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方三十八。 知母(六两)石膏(碎,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水中火注:条文没有错简。大家对于“里有寒”不是太理解,我们知道心肾是升降的枢机,要不断相交,以求生命的圆运动周而复始,寒伤太阳伏气变温犯肺,导致肺热,肺失清肃之性,不能上覆心火下潜以温肾水,而肾属水,失去了五行的克制,水气本寒的本性就表现出来了,所以仲景说“里有寒”,心肺不降,而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热只有通过小肠发泄出去,以求自救,而小肠属于太阳,太阳主表,故仲景言“表有热”,遇此病,当急治其肺,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之主。)

2,原文《伤寒论219条》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方九。 知母(六两)石膏(碎,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原文《伤寒论350条》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方二。 知母(六两)石膏(碎,绵裹,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张锡纯深通石膏之性,临证擅长用石膏,所以有“张石膏”之雅号

“近世用白虎汤者,恒恪守吴氏四禁……其四条之中,显有与经旨相反之两条,若必奉之为金科玉律,则此救颠扶危挽回人命之良方,几将置之无用之地。余非好辩,而为救人之热肠所迫,实有不能已于言者。按前两条之不可与,原当禁用白虎汤矣。至其第三条谓不渴者不可与也,夫用白虎汤之定例,渴者加人参,其不渴者即服白虎汤原方,无事加参可知矣,吴氏以为不渴者不可与,显与经旨相背矣。且果遵吴氏之言,其人若渴则可与以白虎汤,而亦无事加参矣。不又显与渴者加人参之经旨相背乎?至其第四条谓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夫白虎汤三见于《伤寒论》,惟阳明篇中所主之三阳合病有汗,其太阳篇所主之病及厥阴篇所主之病,皆未见有汗也。仲景当日未见有汗即用白虎汤,而吴氏则于未见有汗者禁用白虎汤,此不又显与经旨相背乎?且石膏原具有发表之性,其汗不出者不正可借以发其汗乎?且即吴氏所定之例,必其人有汗且兼渴者始可用白虎汤,然阳明实热之证,渴而兼汗出者,十人之中不过一二人,是不几将白虎汤置之无用之地乎?夫吴氏为清季名医,而对于白虎汤竟误设禁忌若此,彼盖未知石膏之性也。”(以上两节引自《岳美中医案集》)

又翻看《冉氏八法效方举隅》第六章清方之白虎汤一节,有如下的描述:

按此方,“伤寒论”用治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及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及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等,若自汗者。

查此方为甘寒清热要方。清热药多苦寒,或咸寒,脱热甚津枯,火炎土燥,苦反助燥,咸反劫液。惟兹甘凉微寒,庶足以戢狂飙而沃燥火。此方应用甚广,大抵以清气分燥火为宜。此方在“伤寒论”内,“太阳”、“阳明”、“厥阴”迭见,各有适应。然条文所叙,不过各为此方一端之解说,未可泥定。

本方组织:知母助石膏清热,甘草、粳米助石膏调中,义原至显。后贤或释此方为止汗剂,或释此方为发汗剂,两两相反,实可会通。盖热壅肌腠,汗腺胀闭,清其热则汗可出;热邪外逼,津液不固,清其热则汗可止。非一药之两岐,乃运用之各当病机。其实本方非止汗剂,本方又何尝是发汗剂。余师愚“疫痧一得”,重用石膏获效;近年,石家庄治乙型脑炎,亦重用石膏获效。事实有证。凡药有利即有弊,学者须知用药要专,审证更要仔细,诚未可含混模糊,死煞一面。(以上三节引自《冉雪峰医学全集》第三册《临证》)

张锡纯深通石膏之性,临证擅长用石膏,所以有“张石膏”之雅号。南冉北张,冉雪峰和张锡纯齐名,冉雪峰对于白虎的认识也是一样的通透。

周屹红医案:磋牙

林某,男,24岁。于5岁时出现磋牙,经当地医院以“驱蛔灵力药品治之而愈,并大便捧出蛔出。7岁时磋牙发作'但服用驱蛔灵无效,大便未见蛔虫捧出,粪检亦未找到寄生虫卵。迭经多方治疗,磋牙始终未获一效。一晃17年,至19871O月来诊时,患者形瘦面垢,磋牙频剧,声音响亮,上下齿比常人短35'齿坚未落。平时口渴多饮,手足心时有汗出,二便正常,纳可。粪检未见虫卵。舌红苔薄黄,脉弦滑。余思此病者既非虫积为患,又无肾虚之象,当属阳明经热上蒸使然。盖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也。治当白虎汤清阳明热邪。处方:生石膏l 5(先煎),知母10,生甘草5,粳米1撮。药进5剂,磋牙明显减轻。再服5剂,磋牙停止。病者自配5剂以巩固,未再复发。 按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入下齿中”。热郁阳明,循经上炎,则齿磋不安。径用白虎汤以清彻阳明经热。辨证准确,用药得当,获效当在情理之中。

胃脘痛(肥厚性胃炎)刘景祺医案:

刘某,男,51岁,198187初诊。胃脘隐痛、胀满、纳呆已三年,有时恶心、呕吐、暖气、腹胀,饭后更多发,口燥咽干,口渴喜冷饮,倦怠无力,头晕目眩。屡服中西药无效。胃镜检查:肥厚性胃炎。舌苔黄厚,脉洪滑有力。印象:胃脘痛。辨证:阳明燥热,火邪伤阴,则:清热润燥。处方:石膏48,知母18,甘草12,粳米18,石斛15。服80剂,诸症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未见异常。 按语:阳明气分实热,壅滞胃脘,气机不利,而致胃脘疼痛,故伴有口渴饮冷,舌苔黄厚,脉洪滑有力等阳明气分热盛之证。又见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口燥咽干,恐有热盛之象,故用白虎汤辛寒清热同时,加石斛以养胃阴。

 

潘泰阶医案风温(大叶性肺炎)

傅某,男,28岁。于19551O6日突然高烧,战,头痛,咳嗽,胸痛,吐粉红色痰,于7日中午入院。体检:体温397"C,急性病重病容,表情痛苦,呼吸急迫,鼻翼动,唇周有疱疹,肺部右侧呼吸运动受限制,听诊右肺呼吸音减实验室检查:WBC25000mm3,单核95%,痰液涂片发现肺双球菌(+)X线检查:右肺中叶区显示一大片密度一致的混浊影象,上缘界整齐,侧位所见影像相同。治疗:白虎汤原方水煎内服。68小时后体温降至正常,白血球5天内恢复正常,其它症状7天内全部消失,共住院12天,痊愈出院。 按语:大叶性肺炎属“风温力范畴,多由肺卫不固,复感温邪,或风寒入里化热而成。本案脉证实为热壅肺胃之候,故用白虎汤清透肺胃、泻热达邪而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原文:《伤寒论63条》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2,原文:《伤寒论162条》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水中火医案:只要一流鼻涕就咳嗽很長時間,夜裡經常咳得劇烈

初诊日期:2008-10-13 性别:女 年龄:3歲2個月发病经过:幼時不常生病,從未發過高燒,從今年七月起開始上幼兒園,只要一流鼻涕就咳嗽,而且經常夜間咳得劇烈,有時有痰,每一病程持續時間長達數周,先後服用過三七先生的小青龍湯,桂枝二陳湯和當歸四逆湯。但截止現在為止,每一病程才好不出一周,就開始始下一輪的流鼻涕,咳嗽。周而往復,己有四個月了。本次咳嗽自前日開始,流清水涕,劇烈咳嗽,且夜咳尤為厲害(昨夜自12點咳至7點,無法安眠),有時有痰,但多數情況下乾咳,舌苔中間有一豎條為白苔。且自小流口水較多,目前仍然有無法控制的流口水現象。小便也較多,且每次量少,不太會控制小便,每夜要尿二到三次,容易出鼻血。有時打一個噴嚏也會造成出鼻血。

水中火注:麻黄30(去节) 杏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炙甘草15 石膏60(碎、棉裹)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一日只吃一次)三岁小儿用量取大人十分之一即可。

病者的家人述:我昨晚己給她服下第一劑,半小時後見效,流涕減少,上半夜較多咳嗽,但能聽出痰音,似是將肺中痰液排出,下半夜3點至6點未咳,早上起床後咳了數次,流涕轉黃,大有好轉。今早7點又服一劑,請問明天還需服麼?還需再服幾劑?另我還想請問,這次如治好是否可將她病根排盡?不如什麼原因造成她只要一流涕就咳嗽?我以後也好注意一下。  謹向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和致力於推廣這種文化的先生們致敬!感謝各位先生和乾媽的關心,豆現在己經大好了。一連服了三劑,按十分之一量服的。基本二十四小時之內也就咳了一兩聲。聽上去有點痰,還有一點清涕。其餘己大好。非常感謝各位的援助。現在的效果己經很令我嘆服啦。佩服佩服!感謝感謝!

新加汤

原文〈伤寒论62条〉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方二十五。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四两)甘草(炙,二两)人参(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网友阳光医案

周末,岳母找我诊病,曰:感冒十余日不好,这个西医不行了,得找中医调理一下。 岳母,61岁,证见,怕冷,怕风,自汗,鼻塞,流黄鼻涕,头疼,二便正常,口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沉缓。 见岳母之病证,吾一下子理解了,《伤寒论》第62条之义。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新加汤主之。”

于是抓桂枝新加汤一剂,桂枝45g 白芍60g 人参45g 生姜60g 大枣12 炙甘草30g5.4/一付) 吾亲自以水12碗,煮取3碗。 岳母下午5点饮一碗,盖被捂汗,未见汗出,晚九点再一饮微汗出。次晨岳母自觉病解,并将第三饮新加汤喝完,未盖被,仍略觉有微汗出。怕冷怕风自汗头疼流黄涕均消失,仅略有闭塞。

吾让岳母再饮一天黄芪建中汤,即消除鼻塞,再以四物散收全功。 仲景先师在62条中,先说“发汗后”,是告诉我们,病人发汗后津液散失,病人当津血不足,;师曰“身疼痛”乃是告诉我们患者有表证,患者怕冷、怕风、鼻塞、头疼均是表证。师曰“脉沉迟”,脉沉是告诉我们津液不足,邪已入里,脉迟亦是告诉我们患者津血不足。 吾岳母素体津血不足,与发汗后津血不足的患者病机相同,外感后无力抗邪外出,故感冒十余日,病仍然不好。病证相符,故吾一剂桂枝新加汤祛邪外出,再以黄芪建中汤,建中州之气,强脾胃,故祛除岳母不了了之余症。再以四物散补血,改善岳母亏津血之体质。 以前不理解62条文何义,因为条文太简单了。岳母之感冒,让我深刻地理解仲景先师之深意。后世医家曰:黄鼻涕是热,清鼻涕是寒。热不敢用桂枝汤,什么桂枝汤入口即毙,大误也,简直是一派胡言。年老之人或失血之人感冒,感太阳中风之邪,用桂枝汤不足以祛邪外出,故加芍药一两增加补阴的作用,加人参三两增加患者津液,加生姜一两,增加药力走表的功效。故新加汤补足患者津液,加强走表力量,自然祛邪外出,一剂神效。 倪海厦老师曰感冒最难治。乃千真万确也!擅用经方,感冒不难治,一剂便愈。反之难说。象吾岳母这样津液素亏的老人,脉已沉,病将入里,若治疗不得法,病入少阴,便可见危象。这也是为什么老人感冒后会丧命的原因。今日跟师门诊,一家属告诉我们,其父亲,六十岁,半年前体检,全身正常,也未见脑部有异常,一月前感冒总不了了,再检查发现有巨大型脑瘤了。吾思这便是外邪入里,进入髓中的缘故吧。 所以再以倪海厦老师金玉良言提醒众人,感冒,要么不治疗,多喝水让其自然好,要么找个好医生来治疗。 老人感冒,若自汗出,恶寒,流鼻涕,打喷嚏,脉缓,桂枝新加汤便是神方。桂枝用45g,吾岳母一饮竟没有汗出,二饮汗方微出。经方药少,剂量不足,桂枝若按照药典用8g9g,如此轻量,若挠痒痒,如何让经方上战场,祛邪外出。请同道深思之。

射干麻黄汤

原文〈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六) 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 麻黄四两 生姜四两 细辛 紫菀 款冬花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大枣七枚 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网友仲景村里走出来的医案:

2009年四月末)近日在家,邻居一叫伯的,家有一三个月大的小孙女,二月份因咳嗽,初看西医,因无效而转看中医,遂找镇子上一家专看小儿科的中医.医者谓:“此乃胎毒!”于是疏方几副,无外乎银花、勾丁清热解毒之类.喝了几副,不见起色,再看另一家西医,:“恐为肺炎,无他,进城检查去吧. 于是,赶紧到城里医院,化验拍片一路下来,果为肺炎,需住院治疗.因住不起院,返家.后听说某村有一医生也专看小儿,又去.医者谓:“无妨,吃几包药便可. 吃了几包药,咳嗽终于控制住,但时感喉中有痰作声.至今. 患者小宝丽,,三个月大小,因喉中痰声时作,偶有咳嗽而求诊.刻下:望诊:因自身技艺有限,未发现明显异常;闻诊:在逗其玩的过程里可听见有痰在喉间;问诊:吃饭,大小便无异常,无汗,不发热(奶奶述);切诊:.诊断:肺中余邪(寒痰)未清.方药:据仲师《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方》中“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者,射干麻黄汤主之. 原方(因三月大,改两为克):射干3g 麻黄4g 紫菀3g 款冬3g 细辛3g 五味子3g 半夏3g 生姜1 大枣6() 二付 又过几日,去其家,告“好了”.遂详细了解,据述,开方后隔天去抓药,回来两碗水()煮成多半碗,本打算分四次喝,怎奈孩儿小,不配合,于是将药装奶瓶中,时不时啜一两口,一天下来,一付药也差不多喝完.当天已基本无痰声. 叹经方之神验!“一剂知,二剂已”,果不欺也!

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原文《伤寒论174条》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方三十六。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去皮,四两)附子(炮,去皮,破,三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去桂加白术汤方: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白术(四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网友无争医案:

09-11-13 谢男.30 搬重物而腰痛2.昨日天转凉.工作时汗出当风.晚间转侧不利.不能弯腰. 來診X-ray:5椎左突骶化(先天) 舌红苔薄.脉左浮紧.右沉缓针手穴腰痛点及手三里.针后嘱不断活动腰部.10分钟出针.能旋转弯腰. 处中药二剂带回桂枝30 附子30 生姜30 大枣12 甘草20

09-11-14 今午病者来电.几已不痛嘱药尽剂

大建中汤

原文《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十四) 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水中火注:(桂林)【9.101 阳明病,腹中寒痛,呕不能食,有物突起,如见头足,痛不可近者,大建中汤主之。

肠粘连疼痛半月,“大建中汤”显效

http://www.jhnews.com.cn/gb/content/2007-02/28/content_769040.htm

金华市区的王老太今年60岁,一个月前曾做过子宫肿瘤切除术,但术后腹痛不已并且加剧,还伴有呕吐、不能进食等症状,虽经解痉镇痛、服肠动力药和灌肠等治疗后,胀痛呕吐有所减轻,但数小时后又加重了,以至半个月都不能进食,靠灌肠、输液等维持。后转入金华广福医院治疗,医生诊断为肠粘连。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福医院主任中医师娄高峰教授在会诊时发现,王老太腹胀如鼓,疼痛难忍,呕吐青色胆汁。娄高峰认为,王老太中阳衰弱,阴寒凝结,气机不通,符合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心胸中大寒疼,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疼而不可近,大建中汤主之”。于是,娄高峰便以“大建中汤”(花椒6,干姜9,人参61剂,水煎30分钟加饴糖,炖化,分4次服)进行治疗。王老太首次服用“大建中汤”23分钟后,感到有热气直抵腹中,肠道也好像开始蠕动、通气,腹胀痛随之得以缓解。两小时后,王老太又服了一次“大建中汤”,开始感到饿了,喝了半碗面汤后,也没有再呕吐,夜里也能睡得安稳了。 第二天,王老太自己步行出院,目前已能从事日常家务。她连称:“中医神奇,古方灵验。”

桂枝二越婢一汤

原文〈伤寒论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桂枝(去皮) 芍药 甘草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三钱(切) 大枣四枚(劈) 麻黄十八铢(去节)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上七味,以五升水,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胡天雄医案:

徐鬃,女,26岁,已婚,南大公社同仁三队社员。主诉:患"疟疾"寒热头痛已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1964年除夕饮少量酒后,遂觉恶寒发热,头痛骨楚,已服中药十余剂,又吃西药作疟疾治,均未效。 现在症:每日恶寒发热,头痛骨楚,发时寒从四肢起,寒少热多,热退后口渴饮热,无汗出,如此日2次,并伴有咳嗽咯稀痰,不呕不苦,二便正常,脉数,左弦右较弱。辨证:本病寒热头痛,间歇发作,又在高疟地区,颇似疟疾,但一般疟疾不致日发二三次,观其不呕不苦,二便正常,又无传人少阳、阳明征象,实由表邪久羁,失于疏解,而正气尚旺,故能郁久化热而有热多口渴之象,宜疏解表邪为主,兼清郁热。 处方为桂枝越婢汤:桂枝9,白芍9,麻黄3,生石膏15,甘草3,姜3片,枣3枚。 效果:二剂痊愈。

猪苓汤

1,原文:〈伤寒论223条〉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猪苓汤方猪苓(去皮,甘平) 茯苓(甘平) 阿胶(甘平) 滑石(碎,甘寒) 泽泻(甘咸寒)各一两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下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2,原文:〈伤寒论224条〉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3,原文:〈伤寒论319条〉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字号 7pt 8pt 9pt 10pt 12pt 15pt 18pt 20pt 25pt 30pt 

水中火医案:2岁半小女晨起咳嗽求诊

主要症状:早上起床咳嗽,有痰,剧烈咳嗽后导致呕吐,会吐出少量绿色的痰和比较多的白色泡沫,之后好转,白天有零零星星的咳嗽,傍晚会略频繁些. 出汗情况(必填):活动出汗;入睡出汗多,穿薄长衣长裤,后半夜减少,加盖毛巾被,有微汗.(从出生就这样) 发病经过:一月前感冒咳嗽,服姜栆茶和桂枝二陈汤到基本不咳嗽,但大便不畅,2~3天一次,,基本每次要用开塞路,服附子理中调理3天后,出现明显的清鼻涕和早上咳嗽,不确定是不是附子理中的作用,现咳嗽有5,胃口还可. 西医病名: 所在地天气情况:(必填)早晚凉(24~25),中午热(28~30)

水中火书方: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9【用法】以水800毫升,先煮四味,取400毫升,去渣,入阿胶烊消,分二次温服。

患者母亲回复:谢谢先生! 小女8日服完药后,8日下午大便一次,不干,最后有点稀,色黄;9日晨起,有咳嗽,较他日好些,没有咳出痰来,白天和晚上基本没咳,10日晨起,有咳嗽,9日相同. 小女生活较规律,晚上10点左右睡着,早上7点左右自然醒,没有服药前,早上没醒就开始咳嗽,咳到8点多,现在在床上不咳嗽,起来后喝粥过程中有咳. 小女9日没有大便,不知道10日如何,饮食正常不知道接下来如何处理,麻烦先生了! 先生近期不来,我还是来反馈一下小女的情况 10日上午,小女大便正常,色黄,饮食睡眠正常.基本不咳嗽了.乱跑跳后会有一点咳嗽,在我看来,可以忽略不记了,按照论坛的指导,饮食注意就可了. 11日,一天没有服药,咳嗽情况与10日相同,傍晚有大便,偏干。 12日,咳嗽情况与10日相同,按照先生再开的药方,与上方同,剂量略大,服了3次,没有大便 13日,停药,早上起来,完全没有咳嗽,吃了一碗粥(每天早上都吃)后,大便一次,多,色,前干后软,全天活动无咳嗽,饮食正常,晚饭吃的较平常多些,吃完后,大便一次,前软后稀,九点多,入睡。看来咳嗽是真的好了,再次感先生的辛苦。也真正感受到到中医的神气,小女现在脸色很好,红红的,手也暖暖的。我今天在来反馈,才发现先生已经给我结案了,呵呵,有劳了!

“剧烈咳嗽后导致呕吐”对症原条文“咳而呕渴” 抓方证

厚朴四物汤

(桂林)太阴病,不下利、吐逆,但苦腹大而胀者,此脾气实也,厚朴四物汤主之。

厚朴四物汤方

厚朴二两(炙) 枳实三枚(炙) 半夏半升(洗) 橘皮一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水中火医案:患者,女,39岁(胃中涨满,感觉好像堵到了喉咙)

下面是诊疗记录

病人 15:41:02

20091225

这两天晚上总是8.9点钟左右就困了,可是上床也睡不着,一直要到12点左右才能睡着。但是在睡着后倒是一觉到天亮,加上这两天小孩也不闹。

从下午5点开始胃中涨满,感觉好像堵到了喉咙,这应该是心下痞吧?

能不能麻烦您给我开个方子?

水中火 15:42:34

是胸满,中满,你确定一下

病人 15:47:31

说不清,就是觉得喉咙堵的厉害。晚上肚子还雷鸣。现在忙,等一会我再想想

病人 15:57:02

应该是胸骨以下。

胸满是怎么回事?是喘不上上气吗?

水中火 16:00:37

从下午5点开始胃中涨满,感觉好像堵到了喉咙,

有几天了?

病人 16:02:57

胃中堵有四天,昨天下午才觉察到喉咙也堵。今天从下午开始就有这症状,但是没有昨天下午5点时那么严重。

病人 16:09:13

还有嗝气的症状

水中火 16:17:27

厚朴6 枳壳3 枳壳3,半夏12 橘皮3

水中火 16:17:48

上面是厚朴四物汤, 一剂就够了

病人 16:17:59

谢谢

病人 16:18:58

我只想到泻心汤之类,或者是酸枣仁汤之类

水中火 16:19:36

经方有400多首呢

水中火 16:19:41

再见

病人 16:19:49

厚朴6 枳壳3 枳壳3,半夏12 橘皮3

水中火 16:19:59

是的,就是那个方

病人 16:20:18

枳壳是不是重复了

病人 16:20:45

枳壳3是不是重复了

水中火 16:21:08

没有,古时说枳实包括(枳实,枳壳)

病人 16:22:12

橘皮3是不是陈皮?

也就是枳壳3 枳实3

病人 16:38:52

还是我自己不会做人,去药铺那么多次都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每次抓药给他们添了麻烦。药铺的人就爱理不理,所以我也有点怵去抓药。

日期:ffice:smarttags" />2009-12-29

病人 14:06:30

20091229

星期六吃了厚朴四物汤,喉咙堵的症状好了,星期天也挺好。

水中火 14:42:41

“厚朴四物汤”感觉效果迅速否?

病人 14:43:20

迅速,两煎之后就一点事也没有了。

水中火 14:43:34

你吃了两剂?

病人 14:44:20

一服药,只煎了两回,就是喝了两碗

柴胡桂枝干姜汤

1,原文〈伤寒论147条〉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方十三。

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二两)甘草(炙,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2,原文〈金匮要略*疟病〉

柴胡桂姜汤方: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效。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黄芩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蛎三两(熬)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乳癣(乳核)

乔保钧医案:王某某,女,39岁,1975321就诊。自述乳房胀闷不适已半年余,近一个月来发现乳房有肿块,经前乳房胀痛加剧'肿块明显胀大,经后乳房胀痛减轻,肿块明显缩小。并随情绪郁闷而加重。伴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六脉弦滑,舌体偏胖,苔白有津。检查乳房左上方有一肿块如核桃大,触之坚韧,略有痛感,推之可移'但边界不清,周围还有数个黄豆大小肿块。两腋下淋巴结不肿大。证属肝郁气滞,痰湿凝结。治宜疏肝清热,温化痰湿,软坚散结。方宗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各9,桂枝、干姜各45,天花粉21,生牡蛎15 炙甘草9,每日1剂,水煎服。服上方20剂后,两侧乳房肿块全消,自觉症状消失而痊愈。3年后随访,未有复发。

  按语:乳癖一证多因思虑伤脾,郁怒伤肝,以致气滞痰凝而成,其形如梅李、鸡卵或成结节状,医治多以疏肝之柴胡、逍遥辈。本案乃枢机不利为本,痰湿凝结为标,故投柴胡桂枝干姜汤以疏利肝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壮热(风湿热)

符友丰医案:李某某,女,24岁,某院住院病人,病历号:26222071979326会诊。患者因发热身痛,胸胁不利,不敢喘气,于312往某院门诊,经服用感冒水、注射青霉素等治疗未效。先后于31 9日、320两次前往复诊。经中药、抗菌素等治疗,体温由39C以上一度降至38~C以下。后因洗澡,体温再度升高。321日中午,体温达396~C,遂经急诊收住院。体检除左鼻腔、咽部充血,鼻塞,血压14070mmHg,余未见异常。入院后查血象为:白血球总数2 2800mm3,中性球8 9%。血溶5 5mm/小时;抗链球菌“O1"800。血培养、“OT?试验、肥达氏反应、疟原虫、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等无阳性所见。超声波探查、X线诊断未见异常,心电图有T波改变。诊为“风湿热”。入院后经抗菌素(静滴)、补液、服解热镇痛药未能控制体温而申请会诊。扼要介绍病情如上。

    患者神清合作,自诉寒热身痛、膝膝关节疼痛已两周。发热以午后为甚,凡觉左胸前悸动数下,旋即体温升高。时感胸胁满闷,目眩烦心,咽干口苦,不呕而渴,小便微黄不利·发热时汗出限于头部。脉象弦数,舌苔白,中心微黄,舌边红而舌面少津。病在半表半里,表未解而水饮内结,拟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之,方用:柴胡10g,桂枝3g,干姜2g,天花粉5g,黄芩4g,牡蛎3g,生甘草2g2剂,水煎服,日两次。

    患者于当日下午五时许服药,正值恶寒发热之际。药后自觉微烦,继而汗出热解。次日即感身痛大减,午后体温3 75~C,惟先感两手发凉,胸闷,时有鼻塞,家属见其口唇呈紫绀色。午后照例服第2剂汤药。忽于午夜11时许恶寒,继而寒战,测体温为405~C。旋即大汗、口渴,汗出蒸蒸直至达旦,身始凉而手亦温,口唇转红,神倦欲眠。测得体温372。自此壮热遂除,复查心电图、血象亦趋正常。仅偶感鼻塞,微感胸闷,遂于上方略加瓜蒌皮10g、郁金6g,数剂而愈。

    按语:本案初系感邪发热,但有胸闷悸动之水饮内结证,医者但知清热,用石膏、元参等品凉遏,热虽暂缓而饮邪不除,复因入浴感湿,终成燎原之势,身痛寒热,日久不解。据其胸胁满,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头汗寒热等症而投柴胡桂枝干姜汤,正切病机,果两投而愈。

战汗为内邪外达之常见途径,叶天士云:“若有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战汗透邪。本案战汗之时,恰值午夜子分,阴尽阳动之际,颇有深义。据符氏经验,此方用于迁延日久发热多例,恒多有验,但要注意用量,除柴胡外,其余药物用量极轻,一是顾及患者已有内热津伤之象,二是兼顾仲景原方比例。可供临床参考。

厚朴麻黄汤

原文〈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八)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水中火医案:不到一周岁男童,一剂见效案

01/11手机短信

小儿现在情况:体温正常,不鼻塞,流清涕,有点咳嗽,有痰,有时候能听到喉咙里咕咕声,口有点臭,无汗。

水中火:还不到一周岁的小孩,先观察两天。

01/13手机短信

早上好先生!小儿现在的情况还是咳嗽有痰,流清涕口臭无汗手温,睡觉喜欢把手放外面,夜里有几声咳嗽,我看有时候还有点喘的样子

 水中火:等中午12点左右你在线上,我给开个方子

日期:2010-1-13

病人

12:11:58

你好

病人

12:12:13

今天早上咳嗽的很厉害

病人

12:12:49

过几分钟就咳几下

水中火

12:13:20

你孩子有便秘吗?

病人

12:13:26

水中火

12:13:50

从几个月大的时候开始的?

病人

12:14:31

3个的多月开始,一般都是2天才一次

病人

12:15:28

要是喝中药的话一天就可以来个3-4

水中火

12:17:30

体温?汗的情况

病人

12:17:30

但是最近这段时间辅食一天都又吃的话,一般一天都又1-2次的大便

病人

12:17:37

体温正常,无汗

病人

12:20:31

口臭,流口水很会流,从几个月开始到现在都没有停过,要是感冒什么的口水就更会流了

水中火

12:29:18

口渴吗?

病人

12:30:40

要是大人喝水的话他也会要喝,但是单独放在奶瓶里给他喝的话不怎么喜欢,

水中火

12:31:06

腹满吗?

病人

12:31:10

没有

水中火

12:32:38

目如脱状,有吗?

水中火

12:32:54

烦躁,有吗?

病人

12:33:20

目如脱状  没有

烦躁 

水中火

12:41:03

厚朴五 生麻黄四 生石膏16 杏仁2(捣碎) 姜(法)半夏6 干姜二 细辛二 淮小麦6 五味子2

右九味,以水,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温服。

水中火

12:42:40

需要说明的是,优质的厚朴是微微的有点苦味,太苦的是那种发霉的厚朴,不可以用。麻黄用生的,石膏也是一定用生的。杏仁一定捣碎。

上方一剂就够了

病人

12:44:09

好的 ,马上去包药,谢谢老师

水中火

12:45:17

用后回复在手机上,药煎煮好后,吃三分之一。

病人

12:45:57

恩,好的,先下去包药,88

水中火

12:46:08

再见

水中火

12:46:14

一剂就够了

病人

12:46:27

恩,明白

01/14手机短信

昨天下午四点钟服药后到七点钟他想睡觉就给他吃奶,结果吃下的都吐出来了,但夜里吃奶一切正常,夜里还是有咳但比服药前要好,也不烦躁了,睡的不错,鼻涕也少了,但口还是臭,有汗,体温正常,是续服余下的汤药吗?

水中火:那再温服四分之一。

01/15

水中火

今天情况如何?效果还满意吧?我要结案了。

先生,小儿的一点点点咳和流涕不用管他让他自己恢复还是喝点汤药?

水中火:停药结案了

 

大概分析一下

上面这个病例:1,没有发热,所以操大青龙的话是大材小用,况且大青龙汤还有使用禁忌。

2,因为无汗,所以不可以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此汤应有汗出之证,是内经给出的“辛凉”法的代表方剂。

3,病人便秘,烦躁有内热,不可用治疗寒湿上干肺的小青龙。如果误用小青龙,必传变为风温。可以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就逆。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

 

 

一、腹痛

 

   刘渡舟医案:李妇,38岁。产后失血过多,又加天气严寒,而腹中疼痛,痛时自觉肚皮向里抽动。此时,必须用热物温暖,方能缓解。切其脉弦细而责,视其舌淡嫩,苔薄。辨为血虚而不养肝,肝急而刑脾,脾主腹,是以拘急疼痛,而遇寒更甚。

 

   为疏:桂枝10P630,炙甘草6,生姜9,大枣7枚,当归10,饴糖40(烊化)

 

   此方服3剂,而腹痛不发。转方用双和饮气血两补收功。(《新编伤寒论类方》198424)

 

   按语:本案为典型的虚寒腹痛、由血虚不能养肝,肝急刑脾所致,以腹中急痛,喜温喜按,脉弦而细为特征。小建中汤在补益脾胃之中兼能平肝胆之气,又能缓解筋脉之拘急,用于本案正中其机。据刘老经验,治疗脾气虚弱,肝胆气急腹痛,可先服小建中汤,然后再用小柴胡汤去黄苓加芍药,效果更佳。

 

 

   二、胃脘痛(胃粘膜脱垂)

 

   胡希恕医案:张某,男,42岁,1966610就诊。胃院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常饿时胃皖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塘,日二次行,下肢痪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

 

   桂枝10,白芍18,生姜10,大枣4枚,炙甘草6,饴糖45(分冲)

 

   6剂胃脘痛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但仍日二行,再服上方。71复诊,除大便微溏外,余无不适。(《经万传真》1994

 

   按语:中焦虚寒,胃络失煦而疼痛。治宜温中寒,缓里急。附子理中汤虽能温中,但无缓急之功,故用之乏效。惟小建中汤辛甘化阳而温里,酸甘化阴而缓急,正中病机,故投之痛已。

 

 

   三、噎膈(贲门失弛缓症)

 

   魏传余医案:李某,女.24岁,198766就诊。于6个月前觉吞咽梗阻,食后呕吐,时轻时重。轻时,吞咽于食因难;重时,稀饭、开水均难咽下。伴胸胁疼痛,失眠易怒。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今日因吞咽梗阻,食后呕吐加重,而来就诊。刻下面色苍白,语声低微,倦怠乏力,烦躁易怒,舌质淡嫩,苔少而干,脉细弱。辨证:中焦虑寒,脾胃失健。治法:温中补虚,健脾强胃。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30,白芍60,炙甘草、大枣、生姜各10,馅糖l00

 

   8剂后,症状消失,再做食道钡餐检查数次,均末发现异常。(四川中医1987(12>:22

 

   按语:中气虚弱,贲门失于弛缓,吞咽不能,而致噎膈。有是证使用是药,小建中汤补益脾胃,建立中气,待中气建,则吞咽自如,是以获效。

 

 

   四、痢疾

 

   孙宝楚医案:王某某,女,22岁。有痢疾史。三月前下利又作,疑似阿米巴痢,注射依米丁症状很快消失,但在两个月中,治疗断断续续进行,下痢仍然时发时止。现脉微弱而缓,舌苔白,恶风,自汗,面色萎黄,食欲减退,倦怠乏力,腹中隐痛,大便日行二三次,中杂白垢如涕,或带血色,轻度里急后重。诊断:久痢中虚,营卫不和。用小建中汤加白头翁,处方;

 

   桂枝3,白芍9,白头翁9,炙草4   生姜4片,大枣4   棕子糖2   调服。服2剂后症状消失,观察半年未见复发。(江西中医药1960(7)38)

 

   按语:凭脉辨证,本案乃中虚久痢,正虚邪实。故一则用白头翁祛其邪以绝其本,一则用小建中汤补其虚以复其元。

 

 

   五、便秘

 

   蔡渔琴医案:黄某,女,30岁,l979105日初诊。思便秘9年,始则34日一行,无明显痛苦。婚后生育三胎,便秘加重,常68日不行,腹部时觉隐隐胀痛,如物梗塞,饮食减少。历经中西医治疗,屡用通导,或可见效一时。形瘦神疲,气短乏力,因大便秘结而诱发痔疮,常流鲜血,曾在某医院校查,除见脱出之外痔,余无异常。就诊时,巳4日未便。

   嘱取小建中汤7剂。

   服药后便觉肠鸣,腹部如有气体窜行,即大便1次,姑为羊屎样,后则解出黄色软便。服完7剂,又解大便1次,先硬后塘,硬亦无羊屎样。第2疗程,每天基本可大便1次。为巩固疗效,将原方加大10倍,浓缩成膏剂,坚持续用2月,每日大便通畅,体力逐渐康复。随访半年,无不适之感。(辽宁中医杂志1988(4>;2920)

 

   按语:本案便秘屡进攻下通导之剂,虽可暂快于一时,然中气之伤省日俱增,以形瘦神疲,气短乏力为辨。治疗“塞因塞用”,以小建中汤补益中气,调和阴阳,润燥养营。冀亏损渐盈,气盛营充,则其结自通。

 

 

   六、黄疸(溶血性黄疸)

 

   陈麟医案:资某,男,58岁,197839初诊。患黄疸一年余,肝功检查:黄疸指数6单位,血清胆红素直接反应()、间接反应(十十),总胆红素3mg100ml。尿检:尿胆红素(),尿胆元124,诊断为“溶血性黄疽”。服西药效果不显,延余医治。刻下:面部及肌肤发黄,色淡暗晦,两目巩膜微黄而暗滞,四肢软弱乏力,心悸短气,语言低微,纳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濡细。此属“阴黄”,乃脾虚失运,气血不能正常化生所致。治当温中健脾,补养气血。方用小建中汤合当归补血汤化裁:

   桂枝9,白芍12,炙甘草9,大枣20枚,生姜3片,黄芪30,当归6,水煎去渣取汁,纳饴糖120口服,每日l剂。

 

   7剂,饮食增进,面色转润,但大便仍搪。守原方加山药15,连服20余剂,诸症悉除。(湖南中医杂志1987(5)30)

   按语:本案黄疸见阴证、阴脉,当属阴黄。《景岳全书》云:“阴黄证,则全非湿热,而总由血气之败。……或劳倦伤形,因致中气大伤,脾不化血,故脾土之色,自见于外。”并云::此与湿热发黄者,反如冰炭,使非速救元气,大补脾肾,则终无复元之理。”本案用小建中汤,乃药中其本,果其效不凡。

 

 

   七、萎黄

 

   万健臣医案:彭某,年20余,身面俱黄,目珠不黄,小便自利,手足烦热,诸医治疗无功。予诊其脉细弱,默思黄疸虽有阴阳之不同,未有目珠不黄,小便自利者。脉证合参,脾届土为荣之源,而主肌肉,此为脾虚而荣血虚馁,不荣于肌肉,土之本色外越也。《金匮》云:“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当从虚劳治例,与小建中汤加参归以益气养荣。十余服.热止黄退。(中医杂志1963l(9>:25)

   按语:萎黄多由脾胃虚弱,或失血、亡血,以致气血虚损不能外荣肌肉所致。其特征是身面黄而小便利,此时,汗下渗利俱不可施,惟与虚劳失血同治为宜。

 

 

   八、虚劳低热(粟粒性肺结核)

 

   李风翔医案;五岁女孩,三个月来下午低烧,久治不愈。面白,体瘦,食少,精神萎靡,大便干,日一次,脉象沉细无力,舌质淡,苔正常,诊为虚劳。处方:小建中汤加党参、黄芪、当归。

 

   2剂后,热退神增,精神转佳。7剂后复诊,仍有低烧,依方继服14剂。(国医论坛1987(1>:23)

   按语:观本案脉证,属气虚发热无疑。《素问·调经论》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院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治当培补中气,调和阴阳。待中气建立.阴阳平衡,则发热自退,此王旭高所谓“土厚火自敛也。”

 

 

九、高熟不退

 

万桂华医案:唐某某,女,21岁。病已二十余日,因急性胃肠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吐泻诸症均除,惟留高热不退。曾服苦寒、甘寒、辛凉及西药磺胺类药物十余日,皆末获效。症状:高热烦渴,渴喜热饮而不多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黄肌瘦,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舌质谈红,脉象细弱而数。证属气虚发热,拟“甘温除大热”法,宜小建中汤加减治之;

   白芍12,白术9   桂枝5    黄芪24,大枣3   甘草6   馅糖30(冲服)2剂而愈。(陕西中医1980 55

 

   按语:气虚发热,多为低热不除,然亦有高热不退者,同样可用“甘温除大热”之法治之。本案脾气虚甚,故加黄芪、白术以助益气健脾之力。

 

 

   十、消渴

 

   吴达昌医案:张某,男,6岁。患者自19873月始有口渴,小便频数等症,后逐渐加重,至19879月份,每昼夜饮水量竞达4000多毫升,小便约20次,多次化验尿糖、血糖无异常,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消渴症”,住院治疗两天,症状无改善。1988423就诊:面色不华,精神萎靡,口渴、小便频数清长,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综观脉证,此乃脾阳亏虚,运化失常。治宜温阳健脾,予小建中汤。处方:

 

   饴糖30,桂枝5  白芍10,大枣lo克,生姜5,炙甘草5,水煎服(始糖溶化冲服),每日1剂,嘱服5剂。

 

   药后,口渴,尿频等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再服15剂,每昼夜饮水减少至2000毫升左右,每晚小便35次,面容始转红润,纳增,精神好转。服药50余剂后,诸症悉除。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湖南中医杂志1991l(63435

 

   按语:口渴、尿频,消渴证也。然舌淡、脉沉,非阴虚燥热也,乃阳虚不运之象。益脾阳不足,失于运化,水津不布而下趋,故口渴,小便多矣。渴当饮水自救,怎奈脾惰不运,则饮愈多,而小便愈频。治当温中健脾,补土以制水,待水津四布,则口渴、尿频自除。

 

 

   十一、眩晕

 

   熊东明医案:邓某某,女,50岁。因常发头晕眼花、四肢麻木而来诊。初诊时需人扶持步行,消瘦、面色暗灰,眼青唇白,神疲寡言,说话极费力气。诉常有眩晕,坐时亦需人扶持,否则易倾倒,不欲食,大便难,小便微黄。舌苔白,脉沉迟。西医一向诊断为高血压病,中医辨为脾胃虚寒,拟小建中汤加减:

 

   桂枝15,生姜24   白芍18,炙甘草15,大枣30,党参30,麦芽糖30(溶服),水4碗煎服8分,温服。另配吉林参6炖服。

 

   3剂后病情大有好转,头晕减轻,食欲增加,体力增强。以后继续用小建中汤加减,一月后症状基本消失。(新医学1975412>;592)

 

   按语:本案为气血两亏,清窍失养而眩晕,《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昔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故治以小建中汤补养气血,健脾益胃,以治其本。

 

 

   十二、月经不调

 

   万桂华医案:刘某某,女,17岁。症状:面色淡黄心悸,月经量少色淡,40余天来潮一次,经行腹痛绵绵。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喉干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形体消瘦,四肢乏力,呼吸气弱,大便稀,小便清长,脉弱无力,舌质淡红无苔,证属脾土虚弱,生化无权,以致血虚亏损。治拟补中强脾,脾旺则能生血。用小建中汤:

 

   白芍18,桂枝6,炙甘草12,生姜3片,大枣15枚,饴糖45(冲服)。服2剂后,诸症痊愈。(陕西中医1980(5)34)

 

   按语:脾虚不运,精微不化气血,气血亏少,则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用小建中汤甘温益气,酸甘化阴,补胃健脾。待后天化源充盛,则月经自调。

 

 

   十三、痛经

 

   陈大启医案:戴某某,女,22岁,未婚。三年来行经腹痛,第一、二天痛剧,开始血量少,待三日血量渐多而痛稍减,色谈有块,周期尚准。平素喜暖畏寒,体倦乏力,不耐劳累,经至必服止痛片及中药,以求暂安。此次行经少腹痛剧,虽已过十余天,少腹仍绵绵作痛,时有发胀,舌淡苔白,脉细而迟,此系中气虚弱,气血不足,脾胃阳虚,寒积作痛,宣温中散寒,缓急止痛。给予小建中汤,连进10剂后,适值经再至,此次疼痛大减,末服止痛片,又续服20余剂,再次行经,疼痛未作。

   (北京中医杂志19895(2>:56)

   按语:痛经病因各异,寒热虚实不同,倘因中气虚弱,脾胃虚寒,冲任失调,寒积作痛者,使用本方,可收温中祛寒、调理冲任、缓急止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