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校教师招聘:韩琦,宰相肚里能撑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27:27

             韩琦,宰相肚里能撑船
                                                  ——兼析词牌名《安阳好》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1027年(天圣五年),年仅19岁的韩琦考中了进士。在科举时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30岁考中明经科,算年纪大的了,50岁考起进士,是少年成名。要知道古人50岁就称老。这样的少年进士,在古代并不多见,其仕途之顺就可想而知了。最初被授予将作监丞的官职,后来任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务。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1056年(嘉祐元年)为枢密使;105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1075年(熙宁八年)卒,年68。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名臣言行录》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他曾经与同馆的王拱辰以及御史叶定基,一起到开封府主持科举考试。王拱辰、叶定基经常因评卷而争论,而韩琦充耳不闻,安安心心坐在办公室阅卷。王拱辰怪他不帮助自己说话,气冲冲地走进他的办公室,说:“你在这里修炼做宰相的涵养和度量吗?”韩琦微微一笑,说:“对不起。”

  他的亲戚曾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农人开垦荒地时,在古墓中得到的。那玉盏是稀世珍宝,内外没有丝毫瑕疵,他答谢了亲戚一百两金子。有次他在家中摆宴,请来了负责漕运的官员们,并特别设置了一桌,上面铺盖著锦缎,将那玉盏放在桌子上,准备用来为座上的嘉宾敬酒。谁知一个差役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盏被摔碎了。在坐的来宾无不惊愕,那人也赶忙趴在地上等候发落。可韩琦笑著对座上的客人说:“东西也总会有破的时候。”随即又对差役说:“你是因为不小心才打破玉盏,又不是故意的,这有什么罪呢?”

  而《老学庵笔记》记载的故事更有趣:北方百姓家里做红白喜事,附近的住户都要随份子钱去贺喜,当地叫“白席”。韩琦从枢密使的职务转任邺成太守,赴部属的一个姻亲家的礼席。桌上果盘内有荔枝,韩琦想拿一棵试味。这家主人就说:“资政吃荔枝,请大家一起吃荔枝。”韩琦对主人的喋喋感到厌烦,就不再拿。主家又说:“资政不高兴了,请各位放下荔枝。”面对这样尴尬的场合,韩琦也只一笑了之。1058年6月,韩琦进入国家权力中心,开始了为时十年的宰相生涯。韩琦为相后,两度化解宋朝的政治危机。

  一是劝两任皇帝及早立储,巩固国本。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立储,是封建王朝的重大政治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国家的安危。宋仁宗因连失褒、豫、鄂三王,心情沉重,身体一直不好。至和中又因患病,无法正常御殿,拖了五、六年立储之事仍未定下,朝廷内外忧之。韩琦作为宰相,对立嗣之事十分关心,他趁朝中事态缓和仁宗心平气静之际,建议:“立嗣之事是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历代王朝的祸乱,都是因为及早确立太子。现在,陛下年纪大了,自己又没有子嗣,何不在宗室弟子中选一个贤良的人作为太子呢?”但仁宗当时仍期待后宫能再生皇子,故而未置可否。后来,有一天,韩琦手拿《汉书·孔光传》对仁宗说:“汉成帝即位25年无嗣,就立他弟弟的儿子定陶王为太子。汉成帝只是个中才之主,还能够这样,以陛下的圣明,何难哉!你的太祖皇帝把弟弟作为接班人,福流至今。愿陛下以太祖之心为心,则社么问题都解决了。”在韩琦的极力劝说下,仁宗终于下定决心,于1062年8月下诏正式立堂兄濮王赵允让子宗实为皇太子,赐名曙。1063年3月仁宗去世,韩琦宣读遗制,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英宗的确立,韩琦赞辅应推首功。但韩琦从不在别人面前夸耀此事,不把功劳记在自己身上。1066年12月(治平三年),英宗病重。韩琦作为宰相,又考虑立储之事。他向英宗劝道:“陛下圣体欠安,全国上下忧心忡忡,宜早立皇太子,以安抚众心”。英宗同意,立颖王赵顼为皇太子。1067年5月,英宗病逝,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

  二是调和皇帝与太后之间的矛盾,消弭内患。英宗继位之初,就身患疾病,由曹太后垂帘听政。因英宗非仁宗亲生,即位后又想有所作为,而曹太后思想较为保守,加之个别内侍从中挑拨,致使两宫生隙。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很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政治危机。韩琦作为宰相,为缓解两宫矛盾,解决政治危机,费尽了心力。据《石林燕语》记载:因宫中太监的挑拨,当时太皇太后曹氏和宋英宗皇后高氏的矛盾很大。一天晚上,韩琦正在睡觉,一个宦官拿着曹太后的懿旨来找他。韩琦接了懿旨后并不打开,直接凑近蜡烛,打算把它烧了。传旨太监哀求说:“您觉得不能接受可以,另行上凑就是了,怎么能够把懿旨烧掉呢?”韩琦说:“这是我的事,与你无关。你回去后如实禀报就行了。”最终还是把懿旨烧了。传旨太监还没走,又有一个太监来传旨:“曹太后要追回前面的懿旨。”韩琦说:“我没有打开看,就把它烧了。”两个宦官把事情的经过向曹太后汇报后,曹太后感慨地说:“韩琦真是高瞻远瞩,多谋善断啊!”于是,他一面劝说太后,一面安慰英宗并以舜帝之孝谏曰:“自古圣帝明王,不为少矣,然独称舜为大孝。凯其余尽不孝也?父母慈爱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惟父母不慈爱而子不失孝,乃可称耳。政恐陛下事太后未至,父母岂有不慈爱者!”英宗听后,很受感悟,自此不再怨说太后,两宫关系渐趋和好。不久,曹太后撤帘还政,北宋最高统治集团之间的一场政治危机被妥善化解。

  据《薛*集》记载:韩琦的父母死后,无以栖身,就从安阳投靠任黄州剌史的哥哥韩琚。韩琚见他聪明颖慧,可堪造就,就在家国寺寻一安静房子,让他闭门苦读诗书。韩琦就在安国寺中孜孜不倦地苦读诗书。

  《宋人轶事汇编》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美丽传说: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呜的夜晚,韩琦伴着青灯黄卷,正全神贯注地读书,突然,有二个精灵化作衣冠高古、容装艳丽的女子飘然而至,在韩琦的前后或搔首弄姿、妖媚迷人,或装神扮鬼,恐怖竦然。但韩琦泰然处之,手不释卷,心不离书,对精灵作怪毫不理会。这两个精怪见他志诚读书,心悦诚服,临行前道明真象:“我俩现在既不是人,也不是神仙鬼魅,而是楚国的灵、均二人,当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后,我俩也随之投江,后来屈原升天为神仙,而我俩则化作精灵,四外游荡,听说你是位处变不惊、坐怀不乱的有德君子,特来试之,打优你半天,果然所言非虚。你将来肯定会成为社稷之栋梁”。

  金庸先生在《鹿鼎记》第59回有一段小插曲,韦小宝衣锦还乡回到扬州,为报小时候禅智寺*受辱之事,想把禅智寺的花全部拔掉。布政司慕天颜就怕马屁给韦小宝讲了个“四相簪花宴”,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韩琦。

  据《补笔谈》记载:韩琦在庆历间以资政殿学士帅淮南。一日,后园有芍药一枝分四歧,歧各一花,上下红,中间黄蕊,叫金缠腰,又叫金带围。这种花很少有,一旦出现,就说明当地会出宰相。韩琦非常讶异,就想请三个人来赏花。他首先想到了当时大理评事通判王珪和大理评事签判王安石,但还是少一人,打算把辖区内年纪最大的诸司使充个数。第二天,这个官员却得了急病。韩琦就拿出来拜访他的人员名单,准备从拜访者中找一个京官,但没有,只有一个做大理寺丞的秀才陈升之。于是,四人一同赏花,主客各簪一花。后三十年间四人果真都当了宰相。

  据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记载:“韩琦晚年镇守北州,一天他生病了,作了一首《点绛唇》的小词。”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惆怅前春,谁向花前愁?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由此可知,此词是作者北镇大名府等地时,病起观景而作。词中抒发了作者病体初愈、徘徊香径时,悼惜春残花落、感伤年华流逝的惘怅和哀愁。小词由落花而伤春,由伤春而怀人,暗寄时事身世之慨,全词闲笔婉妙,深情幽韵,若不能自胜。这种情调与政治舞台上刚毅英伟、喜怒不见于色的韩琦绝不相类。这主要是韩琦生活在《花间词》为主的时代,故韩词还没有突破这个传统。

  韩琦把自己的文集取名为《安阳集》。该文集中有一首《安阳好》的词:

  安阳好,形势魏西州。曼衍山川环故国,升平歌吹沸高楼。和气镇飞浮。笼画陌,乔木几春秋。花外轩窗排远岫,竹间门巷带长流。风物更清幽。

  因韩琦的籍贯在安阳,就把这首词叫《安阳好》,其实就是《望江南》。而《望江南》本名叫《谢秋娘》,系唐朝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而作的。据唐朝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记载: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西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亦曰《梦江南》。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梅》、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此词到了宋代开始改为双调,因韩琦之故,名《安阳好》。又名《梦仙游》、《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归塞北》。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