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银行与龙江银行:中国玉器鉴识-伤残鉴识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4:21:55
     

古玉在长期埋葬过程中遇上塌陷、轧击、渗水冲刷,在出土、流传过程中亦常常受到敲轧、磕碰,多遭损伤致残,完整者较少,这已是常识。作伪者也熟知这一点,便在仿古米上再用陀顶、敲击、掷摔等方法制造伤残。矿机钻出的小圆坑,宛若自然的伤残有时为了做墨玉黑点,便填入黑色腻子,如不注意便会误认成点状墨玉;还有的为了在质地坚实的石料上染色,也要用防子顶出疏密有致的小坑,伪色便吃进,再烤成人工沁色。

常见的人工致残方法有以下三种:

(1)砣碾致残:用小型的陆子或钢钻在器表确出圆形或椭圆形、深浅不一、长短不齐的点或线条粗看似长期磕碰导致遍体鳞伤,若仔细观察则可分辨出系山大小不等的纹点丝线组成的斑状痕迹。

(2)砂磋毛道:即通过保留一部分粗面或抛光后用解玉砂稍加磨磋在器轰做出或多或少隐约可辨的毛细划道,像是长期流传下世造成的序学痕迹。但如借助放大镜观察,这种毛细划运通常分布有规律巨线条分明,河晰且新,与真品的模糊痕迹明显不同。

(3)敲击致残:即使用一些特殊工具轻轻敲打器身,使其伤而不脱,为掩饰断裂面的新浪,在这些部位进行染色处理,有些则不惜将器物敲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