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剑士刀剑神域官网:在平凡中创造非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06:36

  在平凡中创造非凡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特朗普因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在纽约上层社会有一个最时髦的"李托"俱乐部,上层社会的名流,政、经、文各界的精英人物常常在那里聚会。在轻歌曼舞、吃喝玩乐的同时,他们交流、深化了感情,沟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但这个俱乐部孤高自傲、极度排外,它的规章制度十分严格,不容许没有财富、没有知名度的人来参加。

  特朗普第一次打电话到这个俱乐部,在电话里急急忙忙地介绍:"我叫特朗普,我想加入你们俱乐部。"电话那端传来一阵笑声:"说什么?你开什么玩笑!?""啪"的一声,电话挂断了,因为那时的特朗普实在是个无名小卒。第二次,第三次……最后,不安分的特朗普撒了个谎:"别人托我捎了件礼品,要我亲自送给俱乐部主席,但我不小心把留有主席的姓名、住址、电话的纸条给遗失了……"这次他成功了,特朗普得到了与主席联络的机会。

  特朗普两次约见了俱乐部主席,他热情洋溢地请主席喝酒,赞扬主席领导着一个了不起的俱乐部,用雄辩的口才向他做了雄心勃勃的自我介绍。其独特的魅力终于打动了主席,使主席认为"特朗普是个不错的年轻人",破例许可他加入了"李托"俱乐部。

  加入俱乐部的特朗普真如"猛虎入深山、蛟龙潜大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你以相当的精力长期从事一种职业,但仍旧看不到一点进步、一点成功的希望,那么你就应该反思一下:从自己的兴趣、目标、能力来说,自己究竟是否走错了路?如果走错了路,就应该及早掉头,去寻找适合自己、更有希望的职业。

  如果你所从事的事业一直没有成功的希望,那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了,不要再无谓地消耗自己的力量,而应该去寻找另一片沃土。

  □多才多艺,莫如练就独门专长

  人们常说"一招鲜,吃遍天"。这话想必永远不会过时。无论你是上九流之人还是下九流之辈,只要你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所专长,精通脊髓,那么你肯定就能"混"成此行业的一代宗师。

  《庄子》一书中,有两个技艺超群的人。

  一个是厨房伙计,一个是匠人,厨房伙计即那位宰牛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国郢人的朋友,叫匠石(不一定就是石匠)。二人的共同之处,就是技艺超群,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先看庖丁,他为梁惠王宰杀一头牛。他那把刀似有神助,刷刷刷几下,一个庞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时,手触、肩依、脚踏、进刀,就像是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表演。更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19年,所宰的牛已经几千头,而那刀仍像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锋利。你看他提刀而立,悠然自得,又仔细地把刀擦净、收好。那神气,就如同优雅的西班牙斗牛士。

  再看匠人,也许是木匠,也许是石匠,也许木石活儿都做。他的技艺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让匠人削掉。那白灰薄如蝉翼,匠人挥斧生风,削灰而不伤郢人的鼻子。

  古人讲,凡是掌握了一门技艺,无论是做什么的,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的确如此,过去老人总对年轻人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是最平凡最实在的"混"迹真理。

  一个残疾青年,学会电脑打字,便办起了小小打字社,交活及时,质量又高,连一些著名作家也慕名而来让他打文稿。几个下岗大嫂,都是做饭行家,一合计,总不能老靠一点儿救济金度日,于是办起了"嫂子饺子馆",卖的饺子薄皮大馅儿,服务热情,生意很快就兴隆起来。和他们相比,无技之人的确是最苦的。别说扬名,自立都很困难。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没有真本领,便很难在世上立足。

  有些人瞧不起技艺,总想做大事。做大事是可以的,比如,当总经理、从政做官、做科学家、理论家等等。但是真有那份才能,也要有机遇;即使做大事,也常常离不开靠技艺做小事打基础。这个基础,包括锻炼你的实践能力、你的意志,包括对基层实际的体察。有时一技在身,也能助你成就大事。

  不要小瞧这些技艺:理发、给死者整容、修表、烹饪、园艺、茶道……只要技艺精深,在当今世界,同样大有可为,同样事业辉煌。聂卫平是围棋大师,杨小燕是桥牌皇后,侯宝林是相声泰斗,梅兰芳是京剧巨擘,乔丹是篮球巨星,皮尔·卡丹是时装大腕……

  许多原被人视为"雕虫小技"的技艺,今天却有了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有的甚至变成一种产业。这种情况应当被有为青年注意,并在其中寻找成功的机遇。

  □专注于自己的专长

  有一只兔子,身材很修长,天生就很会"跳跃",所以它一直有着"跳远第一名"的美誉,为此,它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一天,森林里的国王宣布,要举办运动大会,以提倡全民运动。

  于是,兔子报名参加"跳远"项目。果然兔子又击败了鸡、鸭、鹅、小狗、小猪……夺得了跳远比赛的冠军。

  后来,有一只老狗告诉兔子:"兔子啊,其实你的天分资质很好,体力也很棒,你只得到跳远一项金牌,实在很可惜。我觉得,只要你好好练习,你还可以得到更多比赛的金牌啊!"

  "真的啊?你觉得我真的可以吗?"兔子似乎受宠若惊。

  "没错啊,只要你好好跟我学,我可以教你跑百米、游泳、举重、跳高、推铅球、马拉松……你一定没问题啊!"老狗说。

  在老狗的怂恿之下,兔子开始每天练习跑百米;早晚就跳下水游泳,游累了,又上岸,开始练举重;隔天,跑完百米,赶快练跳高,甚至撑着竿子不断往前冲,想在比赛中夺魁;接着,又推铅球,也跑马拉松……

  第二届运动大会又来了,兔子报了很多项目,可是它跑百米、游泳、举重、跳高、推铅球、马拉松……没有一项入围,连以前最拿手的"跳远",成绩也退步了,在初赛就被淘汰了。

  有些人拥有很强的企图心和欲望,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所以想在各个方面都出人头地,成为人人欣羡的名人。于是,他们就像兔子一样,在别人怂恿之下,信心十足,觉得自己没问题,既可以当演员,又可以做作家;既可以成为演说家,又能成为主持人;既可以参选民意代表,又能参与公益活动,更能投资开公司、当老板……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因此,请你记住——专注,才是成功的秘诀!

  其实,兔子能够获得"跳远第一名"的美誉,就是因为它专注于跳远这一领域,并在此领域拥有着别人无法匹敌的优势。既然如此,兔子又何必一定还要去跑百米、游泳、跳高、举重、推铅球、跑马拉松……贪心地什么都想拿第一呢?

  有一个年轻人,到少林寺向师父拜师学艺,准备练好武功之后,替父亲报仇,因为他父亲无端地被盗匪杀死了。年轻人问道:"请问师父,我要练多久,才能出师?"

  "大概5年吧!"师父说。

  "啊,这么久啊?"年轻人急切地问,"假如我比其他弟子加倍地努力,是不是可以提早学成武功呢?"

  "这样子的话,你大概需要10年!"师父说。

  "什么?10年?那如果我再加倍地努力学习呢?"

  "20年吧!"师父淡淡地回答。

  这时,年轻人愈听愈糊涂,说:"师父啊,怎么我愈是加倍地练习,我学成武功的时间就更加长呢?"

  "因为,当你的一只眼睛一直盯着看结果时,你就只剩下一只眼睛可以专注于练习了!"师父说。

  的确,人,必须两只眼睛都"专注"地、"心无旁骛"地放在学习上,而非结果上。而且,人,必须了解自己有什么,没有什么,懂什么,不懂什么。

  毕竟一个人不可能精通所有事物,因为,"样样通、样样松"啊!

  所以,只要我们双眼专注于自己"懂什么"的专长时,就会像原本的兔子一样,拥有获得"跳远金牌"的自豪和喜悦。

  你专心吗?你执著吗?且让我们记得:必须多专心!

  好高骛远、注意力分散是成功的大忌!专精于自己的领域,才是成功的保证。

  我们这一生,不一定要拿"博士"学位,但一定要成为"专家",因为,不管是从事哪个行业,只有成为顶尖的人才,才能真正地出类拔萃、出人头地!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高效工作必须是为适合自己的目标而行动。当然目标是一种方向,需要恰当地选择。假如你的一个目标发生了问题,就应当及时更换另一个目标,这样才能重新确定自己的强项!

  1888年,作为银行家的里凡·莫顿先生成为美国副总统候选人,一时声名赫然。1893年夏天的某个时候,美国一位部长詹姆斯·威尔逊先生到华盛顿拜访里凡·莫顿。在谈话之中,威尔逊偶然问起莫顿是怎样由一个布商变为银行家的,里凡·莫顿说:

  "那完全是因为爱默生一句话。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还在经营布料生意,业务状况比较平稳。但是有一天,我偶然读到爱默生写的一本书,书中这样一句话映入了我的眼帘:'如果一个人拥有一种别人所需要的特长,那么无论他在哪里都不会被埋没。'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顿时使我改变了原来的目标。

  "当时我做生意本来就很守信用,但是与所有商人一样,难免要去银行贷些款项来周转。看到了爱默生的那句话后,我就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当时各行各业中最急需的就是银行业。人们的生活起居、生意买卖,处处都需要金钱。天下又不知有多少人为了金钱,要翻山越岭、吃尽苦头。

  "于是,我下决心抛开布行,开始创办银行。在稳当可靠的条件下,我尽量多往外放款。一开始,我要去找贷款人,后来,许多人都开始来找我了。由此可见,任何事情,只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不可能会失败。"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一生干着不恰当的工作而遭遇失败。在这些失败者中,有不少人做事很认真,似乎应该能够成功,但实际上却一败涂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勇气放弃耕种已久但荒芜贫瘠的土地,没有勇气再去找肥沃多产的田野,所以,只好眼看着自己白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消耗了宝贵的光阴,但仍然一事无成。其实,他们早该知道,这完全是由于他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但他们可能仍然继续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

  如果你以相当的精力长期从事一种职业,但仍旧看不到一点进步、一点成功的希望,那么你就应该反思一下:从自己的兴趣、目标、能力来说,自己究竟是否走错了路?如果走错了路,就应该及早掉头,去寻找适合自己、更有希望的职业。

  如果你所从事的事业一直没有成功的希望,那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了,不要再无谓地消耗自己的力量,而应该去寻找另一片沃土。

  当然,在你重新确定目标、改变航向之前,一定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尤其不可三心二意,不可以既想抱着这个又想要那个。

  在美国西部,有一位著名的木材商人,他做过40年牧师,可是一直无法成为一个胜任而出色的牧师。他考虑再三后,对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有了重新的认识,于是立刻改变目标,开始从事商业经营,从此一帆顺风,最终成为一个全国有名的木材商人,富甲一方。

  两颗同样的种子由于落在不同的地方,一颗长成蓬勃茂盛的参天大树,一颗长得瘦枝细叶、异常矮小。可见,环境对事物、对人的影响力也不容轻视。

  一个人由于找错了职业以致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这实在是件可惜的事情。但是,只要他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就算晚了一些,也仍然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完全有可能走上成功之路。到那时,他一定会感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都焕然一新,似乎变成了一个新人。

  □从最底层做起

  许多功成名就、实现了自己人生愿望的人士都是从头做起,从最底层做起,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彼岸。

  尤尔加是从美国底特律搬到新奥尔良的,在底特律时他只不过是一个铅管匠,努力工作了好多年,可就是缺乏资金,无法发展自己的事业。

  两年前,尤尔加带着老婆、三个孩子和120美元,搬到新奥尔良。第一天他找了六家铅管制造公司,可是没有一家愿意雇用他,他们告诉尤尔加人手已经够用了。

  第二天,尤尔加跳上一辆公共汽车,走过一条长长的繁华的大街。那条街上有几家快餐店,他记下了窗口贴有招聘启事的店名。走到路的尽头时,他跳上另一辆车返回,一路上他去了五家快餐店,可是没有人愿意雇他。

  到了第六家时,经理总算对他表示出了一点兴趣。尤尔加向他保证,自己工作勤劳,而且做人诚实。经理告诉尤尔加说,在这里工作报酬相当低。但尤尔加让他相信待遇不成问题,他会提供一流的服务。

  尤尔加工作很努力,结果在六个星期后就被提升为连锁店的夜间部经理。他结识了许多顾客,并想方设法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他发现,自己做得越多,效果越好。

  一年后的一天,连锁店的老板要尤尔加到他的办公室去。在这之前,尤尔加只见过他两次,因为他是个大忙人,拥有近30家这样的连锁店。

  尤尔加去见他时,才知道他在房地产方面也搞得有声有色。他告诉尤尔加:"我要派你到城北一座酒店去当助理经理。"

  尤尔加当场就愣住了。他告诉老板:"我只当过铅管匠,对管理酒店一无所知,怕胜任不了。"

  老板却笑着说:"我查过你在快餐店的工作记录,在你工作期间,销售利润率提高了83%。而管理酒店与管理快餐店的道理是一样的——乐于助人、推动计划和善于管理。我相信你一定能让酒店保持客满,准时拿到房租费,而且会越来越好。"

  结果尤尔加接受了这个全新的挑战——工资是他在快餐店的三倍,还有一间漂亮的公寓。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继续发挥着自己的能力,不久就升为了高级经理。很快地,尤尔加积累了足够的资金来开创自己的事业——创办一家大规模的铅管企业。

  同样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美国有个叫路透的青年,他是一个制玻璃瓶的工人。有一次,他与女朋友约会,女友那天穿着一件十分流行的套装,他觉得美极了。这种套装在膝部附近变窄,以强调人体的曲线美。约会结束后,路透迅速按照套装的模样制作了一只瓶子,然后画出了图案,申请了专利,并将设计专利带到可口可乐公司。公司总裁对他的创意十分欣赏,当场与路透签订了供货合同,在规定的年限内,每销售12瓶可口可乐饮料,路透可以得到1美分的报酬。

  几年后,路透成为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富翁。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唾手可得的财富。财富的身影往往就在我们的身边,但却无法捕捉到,就像空气一样。我们常会被远处的浮华诱惑,却难以顾及身边的机会,更不愿意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可能就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区别。

  一位在政府失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官员说:"每个星期我要处理几百件申请失业救济金的案件。当他们进来时,我总是问他们工作找得如何,对将来有什么新的打算。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否定的、悲观的。那些人的态度就像世界欠了他们一份工作一样。他们总认为,政府或公司有责任为他们寻找工作、解决生活困难,许多人从不想自己奋斗一番,却千方百计地想得到成就。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只要肯坚持下去,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是他们总是半途而废。"

  这位官员说得很对,每一个人只要身心健康,就都能找到工作。自古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所以说,从哪开始并不重要,究竟到达何方也不重要,要紧的是,你必须从眼前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过程才能决定结果的好与坏。

  □边干边学

  在做事过程中边干边学。成功和失败都可以让你获得经验。

  你的经验也是你的一个最重要的资本。假如你做计划时有些预见,你就能以很小的代价获得很多的经验,不管需要付出什么代价,经验反正永远是你的。

  在生活中,经验常常是偶然获得的:不论你遇见什么人,旅行到什么地方,从事什么新的工作,随着年岁的增长,你都能获得经验。尽管如此,你仍然能够计划你的生活,并且应该将生活安排好,以便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你不要凡事听任自然,要让它们按照某种方式发生,以帮助你更多地懂得生活。

  例如,当你试图计划你的职业时,你应该尽可能地积累各种做事经验。特别是当你年轻的时候,你应该从事各种不同的工作,尝试各种职业,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做事,在上大学时自愿承担各种不同的任务。你现在学的东西越多,你以后做决定的根据就越多。

  在设计你的生活道路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经验帮助你寻找最后的适合你的职业,并且你将不得不花费几年的时间来获取经验。对它抱有希望,为它做好准备,充分利用它。假如你偶尔出了大错,可以在下面这一段评论中得到安慰。在人生的赛场上,早期有一些失利是有益的,这可以消除试图常胜不败的压力。

  把握和领导交际的时机,多参加同仁间的聚会活动。现今的年轻上班族,愈来愈重视个人时间与自我生活,有的人也因此疏忽办公室中人际关系的经营。其实利用非公事的场合,如吃饭、唱KTV等,不但可拉近与领导及同仁间的距离,还可增进情谊及相互了解,彼此相处和谐,做事也会更加愉快有效。

  充分利用出国的机会。一位公司的主管派两位新人到国外做市场调查,回国报告时,一位提出该国详细的经济动向统计数据,另一位则提出自己在街头观察商业活动的心得。主管会对哪一个人的报告感兴趣,相信大家一定都很明白。这个小故事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不论是公务出差或私人旅游,都应该充分利用到当地交际的机会,这不但对做事有帮助,也能让自己有更深度的体验。

  吸收新知识是现代上班族的重要课题。情报网络也是个人应该经营的资产。很多领导都认为,扩展人际网络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在阅读好书的同时,将内容与其他人分享,对于情报网络的建立将有莫大的助益。在资讯爆炸的年代,读书将是获取资源相当有效的方式。

  不要对临时工或后进人员摆架子。有的新人工夫还没学到,办公室的官僚恶习倒是学了不少,对于临时工或后进人员摆出一副老大哥的样子颐指气使,这是相当要不得的。进公司的前三年期间,都还不算是资深人员,有许多事必然需要其他人员帮忙,摆架子只会让自己做的事无法顺利进行。

  多注意别人的优点。在这个集体生活的社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人,不管你喜不喜欢,领导就是领导,客户就是客户,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新进公司的前三年,正是锻炼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时期。

  在客户的名片背面记载该位人士的相关信息。交换名片不只是了解对方的职衔,对于新人而言,更是扩展人脉的第一个方法。没有整理过的名片,任意堆放,到最后可能连自己都弄不清楚谁是谁,那如何活用名片的功能?将和客户接触的日期、讲座的事项甚至是人物性格,都可以简短记录在名片背面,这些是一个很好的个人人脉资料库。

  新人可以以三成打击率为目标。球技再高超的棒球选手,都没有所谓十成的打击率。同样,在商业的世界,也没有成功率百分之百的领导。所以在新人阶段不要害怕挑战高目标,失败后也不要得失心过重,将棒球打法的定律,作为对自己的激励。

  □找一个赛跑的对手

  想想田径场上的长跑比赛,我们就可以悟出一些做事的道理。比赛开始,众人齐发,难分先后,但到了中途,选手们都会跟上某位对手,然后在恰当的时机突然加速超越,然后再跟住另一位对手,再在恰当的时机超越他!一直冲至终点。

  长跑,尤其是马拉松比赛,是一种体力与意志力的比赛,而意志力尤其胜过体力,有人就因为意志力不足,体力本来还够时就退出了比赛;也有人本来领先,但却在不知不觉间慢了下来,被后面的选手赶上。跟住某位对手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产生,并且利用对手来激励自己:别慢下来!也提醒自己:别冲得太快,以免力气过早耗尽!另外也有解除孤单的作用。你如果观察马拉松比赛,便可发现这种情形:先是形成一个个小集团;然后再分散成两人或三人的小组;过了中点后,才慢慢出现领先的个人。

  其实,人生不就是一段"长跑"吗?既然如此,那何不学习一下长跑选手的做法:跟住某一个人,把他当成你追赶并超越的目标!

  不过,你要找的"对手"应是有一定条件的,不能胡乱去找。

  你应以周围的同事或同学为目标。当然,你找的目标一定要在所取得的成就或能力方面都比你强。换句话说,他要"跑"在你前面,但也不能跑得太远,因为太远了你不一定追得上,就算能追上,也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力气,这会让你跑得很辛苦,而且挫折太多。

  "对手"找到之后,你要进行综合分析,看他的本领到底在哪里,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对他平常做事的方法,包括人际关系的建立、个人能力的提高等,都要有所了解。研究之后你可以学习他的方法,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下工夫,相信你很快就会取得成效——慢慢地你就和他并驾齐驱,然后超越他!

  等超越现在的"对手"后,你可以再跟住另一个"对手",并且再超越。如此不断,你一定能领先他人。即使拿不到冠军,也不至于被很多人甩下。

  不过你得注意一个事实:在长跑里,跟住一个对手并不一定就可以超越他,可能你刚跟上了他,他发现后几大步就把你甩在后头了!做事也是如此,好不容易接近对手,他又把你抛在后面了。当你处于这种情形时一定不要灰心,因为这种事难免会碰到,碰到这种情形,如果能跟上去,当然是要跟上去;如果跟不上去,那实在是个人的条件问题,勉强跟上去,只会提早耗尽体力。这样是不是白跟了?不!因为你"跟住对手"的决心和努力,已经让你在这"跟"的过程中激发出了潜能和热力,比无对手可跟的时候进步得更多、更快!而经过这一段"跟"的过程,你的意志受到了磨炼,你的成绩和实力得到了验证,这将是你一辈子受用的本钱!

  当然你也有可能找到了对手,但一直跟不上去,甚至还被后面的人一个个超越,这实在令人难堪。碰到这种情形,我们还是要发挥比赛的精神,跑完比赛比获得名次更重要,人生也是如此,你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要自己真正尽力就行了。半途退出,失去奋勇向前的意志,这才是最悲哀的一件事!

  □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我们为人处事经常取决于别人的反应,而不是取决于自己的意愿,尤其是在向"成功"、"幸福"之类美丽的字眼跋涉的路上,一切似乎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弗洛伊德说:"简直不可能不得出这样的印象:人们常常运用错误的判断标准——他们为自己追求权利、成功和财富,并羡慕别人拥有这些东西。他们低估了生活的真正价值。"可是已经没有什么能够使我们停留了——除了目的。每一个人都像童话里那个被老巫婆套上了红舞鞋的姑娘,只有不停地跳舞。

  47岁的南希在众人的眼中是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可是她说:"虽然我的一些成就让人刮目相看,我却想不透大家夸赞我什么。我这辈子一直都在努力成就这样或那样的事,可是现在我却怀疑'成就'究竟是指什么了。我永远在压力下生活,没有时间结交真正的朋友。就算我有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结识朋友。我一直在用工作来逃避必须解决的个人问题,所以我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地去完成,不给自己时间去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工作。这真是疯狂。假如时间可以退回去10年,我会早一些放慢脚步考虑一下,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感觉匮乏了。"

  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匆匆忙忙的人。可是想找到真正的生活却要大费周折。文明中的男女都不得不发挥才能并且在各自不相上下却又彼此矛盾的价值中做出选择:既希望保持人际间的感受,又不能放弃积极进取、事业有成;既希望自己感觉机敏,同时又要不失坚忍自若。丽莎·茵·普兰特指出:"是不是所有忙碌的人都不想体验简单生活呢?我想也许他们试过,但是他们发现别人和自己的想法不同就放弃了尝试。"他人对我们的期望使我们受到约束。

  社会生活就是一出戏,每个人都扮演了其中一个角色。扮演者的行为举止应和角色相符。但他们往往做不到,因为他们常常会遭到排斥,受到旁人的讥笑。你可能并不乐意扮演你所分配到的角色,剧组又不同意你更换,你应该意识到你有离开剧组、选择另一出戏的自由。

  朋友和同事将会抵制你的任何行为变化或自我意识的改变。每个人总乐于呆在熟悉的环境中——他们懂得如何反应。此外,试图提高自己的地位可能会招人嫉妒。

  然而,你一生就这么一次机会。如果你要的是金子,你不妨就去捞钱。要不然,你就总处于失望之中。因此,如有必要,你就得准备置身于"角色"之外,这可能会让你不舒服,但你自由了。不要考虑剧情的压力,决定你所需要的,必要时换一个角色,但要始终如一。没有人会接受一个变化无常的人,或一个变来变去又变成老样子的人。

  一位作家指出:我们此生不一定要成大名、立大功。可是,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梦想,并把它具体起来,使它成为可能,然后去追求它,去实现它。追寻一个梦想是一种绝大的幸福和快乐。你也曾体会过这种幸福和快乐吗?

  有人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从前进的行列中败退下来,这是因为他失去了自己的意志。

  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些人好像不在自己意志的指挥之下过活,而是在别人给他划定的范围之内兜圈子。他们奉为圭臬、赖以决定自己动向的,是"别人认为怎样怎样","我如不这样做,别人会怎样说",或"假如我这样做,别人会怎样批评"。不幸的是,别人的批评又是那么不一致:张三认为应该向东,李四认为应该向西,赵五认为应该向南,王六认为应该向北。你如选择其一,其他三人总会指责你。

  于是,时常顾虑到"别人怎样说"的人,就只好一年到头在不知究竟怎样才好的为难紧张之中团团转,总也走不出一条路来。

  这种人,即使侥幸由于天生善于应付而能达到"不受批评"的地步,他最大的成就也不过是个不被讨厌的人物。别人所给他的最大的敬意,也不过是说他一句圆滑周到而已,而就他自己本身来说,因为他终生被驱策在别人的意见之下,一定感到头晕眼花、疲于奔命,把精力全部消耗在应付环境、讨好别人上,以致没有余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们并不是说,一个人应该独断独行,不顾是非黑白;而是说,我们在听取别人的意见之后,一定要经过自己的认定和理解。我们应该有主见,用足够的理智去认清事实,在决定方向之后,不再受别人意见的左右。

  □适时进行事业转换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总会碰到许多走不通的路,这时候,就应当换个角度考虑问题,重新选择道路,绝对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撞到南墙也不回头"。

  成功者的习惯是:如果这条路不适合自己,就当机立断、改弦更张,另选更合适的新路。但是,很多人都把人生道路视为一个固定的、不可转移的东西,就像一件搬不动的笨重家具。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生活往往借失败之手,促使人们进行一次次的探索和调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失败有时并不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够、学识不足,而是因为你选择了错误的目标,或者是虽然你当初选择的目标正确,但后来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

  专家认为,一个人至少要经过两三次变换,才能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特长的事业和奋斗目标。失败则给人以重新思考、从错误中解脱的良机。当然,如果你能在遭到失败前就适时转换方向,那是再好不过的。

  美国很有名气的不动产经纪人安德鲁,最初是个葡萄酒推销员。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时他实在不知道自己除此之外还能干什么,于是他认为自己的目标就是"卖葡萄酒"。

  最初,他为一位卖葡萄酒的朋友干活,接着又为一位葡萄酒进口商工作,后来同另外两个人合作办起了自己的进口业务。这并不是出自热情,而是如他自己所说:"为什么不呢?我过去一直在卖葡萄酒。"

  可是,无论安德鲁多么努力,生意还是越来越糟。在此情况下,他仍然想努力挽救败局,直到公司彻底倒闭。

  安德鲁一直不愿意改行,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事业的失败迫使他去上一门教人们如何谋生与创业的课。

  他的同学中有的已经小有成就,担任汽车修理工、银行职员以及小公司经理等。他逐渐意识到,这些人并没有认为他是一个"只会卖葡萄酒的人",而认为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多面手"。大家的看法使他猛然觉醒了,他抛弃了自己原来固有的狭隘想法。

  安德鲁在猛醒之后,开始仔细分析、探索从事其他行业的可能性,检查、审视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最后,他选择了和夫人一起开展不动产业务。

  这种改变给他带来的巨大成功,是他从事推销葡萄酒所永远无法获得的。

  安德鲁的例子说明:失败会把人推到一个转折关头,而此时的任务是做出下一步的打算。如果仍然以过去的思想来看待未来,那么人生就会变得无路可走。

  探索和选择未来的道路,需要的是新鲜的思想,即运用崭新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选择新的机会。假如你能扩大视野和选择范围,就能挣脱人生的羁绊。

  在这一点上,循环利用自己的才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制片人里尔先生失业以后,便确信自己的事业从此结束了,因为他认为拍电影是自己唯一能干的事情。直到有一天,他偶然碰到一位老同事,才改变了原来的想法。

  这位与他关系很好的老朋友认真地给他进行了分析:"其实你有很多本领。首先,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在向总部出售电影计划,这表明你是个了不起的推销员;其次,你总能为自己的电影写出最佳广告,在紧要关头把宣传工作搞得很出色,这表明你还有作家的写作能力;除了这些,作为优秀制片人,你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听完这番话,里尔打消了原来的消极悲观的想法,从头再来。不久,他就成了一名优秀的电影宣传作家。

  □不要轻易转行

  尽管一个人最早的择业十分重要,但事实上,很多人的第一次择业并不理想。他们当初不是缺乏经验,就是顾虑太多,只能匆忙或将就地找个工作。为了生活,哪顾得了那么多?可是,这个工作一天天地做下去,一年一年地过去了,人熟了,经验也有了,从此安安分分地上班,思前想后倒也觉得还过得去。可是还有一些人一开始就干得并不那么顺心,他们埋怨自己的工作,看不起自己的领导和同事,觉得自己的工作实在没有什么熬头,再加上外部环境的诱使,于是他们想到了换个工作,为自己寻求较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还有的人则运用已经学到的经验,自己创业,当上了老板。

  因此,当你确实干不下去了,或被人解雇而必须转行时,你一定要"三思"。那么"思"什么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1)你的本行是不是已经没有发展前途?同行们如何看待?专家的看法又如何?如果真的已无多大发展前途,有无其他出路?

  (2)你是否真的不喜欢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否根本无法让你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换句话说:你是否越干越没趣,越干越痛苦?

  (3)对所要转换的行业的性质及前景,你是否有充分的了解?你的能力在新的行业是否能如鱼得水?而你对新行业的了解是否来自客观的和理性的评估,而不是急着要逃离本行所引起的一厢情愿的自我欺骗?

  (4)转行之后,会有一个适应阶段,甚至经济上青黄不接,影响你和家庭的生活,对此你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

  如果你对上述问题都能做出肯定的答复,那你就可以转行了!不过,有很多事情常出人意料,事先评估和判断都很好,真正做时才发现并不像预期的那么顺利和乐观,转行也是如此。因此除非真的迫不得已,不然你还是别急于转行。至少有下面几个理由:

  (1)做事时经验很重要,而经验靠的是积累,不可能速成学来,速成班教的都是皮毛而已!如果你转的行业与本行毫无关系,等于是把过去所积累的经验全部丢掉,那不是很可惜吗?而且当你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时,你又得花很多时间从头学起,这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相当惊人!何况还不一定学得好!

  (2)一个人做事要有所成就,冲劲也很重要,而人到了某一年龄,冲劲就会减少。当你在新的行业进退两难时,也许一转眼已经四五十岁了,光阴虚度,不堪回首,何必呢?

  (3)不要成为转行队伍里的老手。当你进入某一新行业时,过一两年这一行业又成为老行当了;你又开始厌倦,于是又重新寻找;可不到两年,你又另有企图……如此下去,你一生的职业生涯可能就是不断地转行中结束了。

  当然,话得说回来,我们这里并不是教你委屈自己死守本行,只是提醒你转行的风险毕竟太大,你要有很大的决心和魄力,否则,最好不要轻率为之,尤其不能听别人说哪个行业好,就嫌弃自己的本行,心动而后行动!这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会让你一辈子都在转行,一辈子不得安定!

  如果你真的要转行,那建议你从老本行出发,看看与其相关的行业有哪些。等了解清楚了再转,这样可少花力气,你也并未完全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有句话,"常移的树长不大",如果你经常转行,不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吗?再怎么说,生活还是很重要的,不是吗?

  □年轻人不宜着急做管理者

  年轻人就如同刚刚出鞘的宝剑,锋芒四射,有无尽的锐气和干劲,可是也"过盛易折"。年轻人有的是机会和时间,不必急于去做管理者。最需要做的事是先用热火和冰块耐心地淬好自己的宝剑。

  年轻人做管理者,通常有几种原因。

  有的年轻人是因为年轻气盛,由于在原单位受不到重视,又受不了听别人呼来唤去,受不了莫名其妙发在自己头上的怒气,于是在顶撞管理者之后,就炒了管理者的鱿鱼,自己出来做事业,发誓自己当管理者,"活出自己的样来"让别人看看。

  有的年轻人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做,敢说敢干,想凭着自己的双手打出一片天地来,他(她)做管理者所凭借的原始动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年轻人的热血和一时之勇。

  遗憾的是,以上两种人做管理者,成功的机会都不是特别大,因为他们常常还不知道该如何去当管理者,还不懂得企业的发展运作规律,对于该如何当管理者知道得较少,做管理者,摆明了是"自投死路"。于是,这些不幸运的失败者,由于受到了第一次的严重打击,又很容易灰心丧气,转回头来随随便便找一份工作"混混了事",信心和毅力丧失殆尽,无论如何都不愿尝试做第二回管理者了。这种先锋芒毕露后则一蹶不振的走极端的做法是年轻人特别要引以为戒的。

  只有少数一部分人,算得上是人类世界的精英,他们虽然年纪轻轻,却极具远见。比如比尔·盖茨,在20多岁就弃学从商。因为他那时就已经认识到,如果再不从学校出来从事电脑产业就太晚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早加入一天都会比别人多出许多机会。加上这种人一般都有非凡的智慧,善于从工作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在当管理者的同时就能够逐渐体会领悟到当管理者的方法,因而获得巨大的成功。

  然而,由于这部分年轻人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可以谓之为"天才"一类,所以他们的经验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及的。他们虽然是许多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但是他们的道路却绝不是大多数青年人所应该走的。否则,吃亏的永远是盲从者。试想,如果今天随便一个青年大学生都去效仿比尔·盖茨,来一个辍学从商,他们当中能成功的又会有几人呢?比起从原有的大学毕业的辉煌前景,他们中又有几人能够真的"始终无悔"呢?所以,我们最应该从那些天才青年们那里学习超人一等的眼光、魄力和勇气,而不是"东施效颦"地效仿,走他们走的道路。

  年轻人当管理者,真的是要尝尽酸甜苦辣,品尽人生百味。年轻管理者心中往往会有说不出来的苦与悲。

  首先,他们年纪太轻,学的东西太少,许多事情还没有弄懂,如企业的运作机制、管理方法,商业惯例等等,却又没有人能帮助一下。而书本的东西永远是死的,拿到现实中来大多用不上,他们想问一下别人,又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且如果真的样样都问别人,不但别人瞧不起你,而且说不准什么时候骗你一次。于是乎,年轻管理者只好"按图索骥","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看,再走一步,再看一看。一不小心,就会碰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