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包饭的做法:得道高人的修炼全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22:31:59
得道高人的修炼全过程
张苏辰老先生生于一九0三年八月,为道家龙门派内丹功二十代传人。他涉足丹功,本是出于重痾之下对生命的无限眷恋。然而在经过五十余年的修为之后,他却参破了生命之奥,环顾“过去的友人已无一在世”,乃有了云归之意,遂端坐而化。这真是一个奇妙的生命轮回!
他留下的在“道”中散步的足迹,走进了自古以来“传药不传火”的禁区,如夜空并不熄灭它所有的灯一样,留下一盏蟾光,为逆旅间来往的人指路。
编者按:本篇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八十六岁人张老苏辰所作。张老练功三十余载,打通了大小周天,现将其练功经验娓娓道来,言筒意赅,对丹功修习者多有启发,故从《气功》杂志转载于此。
古来丹经道典汗牛充栋,不得其真诀,看似十分繁复;得其真诀,则十分传单,故有“一言半句妙通玄,何用丹经千万篇”之叹。
练丹功必须阶段节次井然,每个阶段各有显景,作为此一阶段功夫的标志。如果弄乱了,便成为一笔糊涂账,自己打通周天也未?究竟到达何等水平?也弄不清楚,功夫就很难有进展。
本功诀要自出自崂山逸叟史从龙著《道乡集》(见邱陵撰《中国古代气功选注》一书,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读者可以参阅。所宝贵者为张老实践功成,有所补充和发挥。
我今年八十六岁,已练功三十余载。初练因是子(蒋维乔)静坐法,练了三年后,终因镇不住命门之精而失败。之后,得到道门传授,用目光摄取阳光来补助体内阳气,练习三个月。就通了小周天,把精水化成气团,周流上下,终未再泄一次精,得到大周天通运,养神还虚,我因为证实了大、小周天的运动,才坚信此功简易可行。现在结合自己的练功体验,来谈谈练功的四个阶段(筑基、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虑)及注意事项,愿广大爱好者亦来试验。
一、筑基
将根基建筑牢固,才能完成练功,本阶段功夫有此重要,故名。人体的根基在肾,据祖国医学的理论,肾为一身水火的根本,如同天地间水火,万物赖之生成的道理一样,肾气充足,身体自然康强。肾气不足,在于壮年人房事耗精过多。壮年人应当至少隔七天才性交一次,要珍惜精水,老年人要下决心断绝性交,以上为储精。精水积满,外阳必举,要用炼精的方法,控制外溢,使其还精补脑。
炼精的方法是,外阳举起时,立即闭目内视前后阴之间的会阴穴,吸气,用意念相引,将气从尾闾提起,如忍大便状,好像举重物似的,上升于脑。随着用目光上视脑中,停一会儿,用意念从两眉中间,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下丹田)。这样一升一降为一周。不论旋转多少周,以外阳自缩为止。丹经上称作“采小药”(精为药),“采药归炉”(下丹田)。“封炉温养,谨固牢藏”,才能炼精化气。《道乡集》说:“小药为外药采于外,用有为有作之法采之”。
要注意:采小药只用在外阳冲动举起时,如不冲动举起时锻炼它,比如锅里无水光烧火,就干锅了。水火得不到既济,就容易出偏。因为小周天是武火烹炼精水的功夫,若无精可炼,会出偏而发生口干舌燥,头晕等症。
《黄庭经》说:“急守精室(下丹田)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
可见精水是练气功的宝贵药材、但是闭住精不外泄,在人们生活中是很难做到的事,据我练功体验,泄一次精,内气就消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断绝性交。可是梦中性交,不易断绝,必须不怕失败,继续加强练功。日久定有成功之时。以上谈的筑基办法,也是我的体验功夫。
二、炼精化气
在空闲时间,端坐在椅子上,两腿垂地,两手放膝盖上,把双眼张开,向前平视,把目光凝视于两眼之前的正中处,目珠尽量保持不动,摄取阳光补我元气,待杂念基本肃清,心身安泰后,感觉眼珠发胀,好像有气充实时,即可慢慢地收回目光,闭眼,内视两眉中间祖窍穴。内视一会儿,稍觉内气充盈,再将意念轻轻地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内视腹中一个虚空境地,要朗彻其光。朗则神清,朗则气爽,就不至于昏沉,如同天空无云遮蔽时太阳照射大地一样。凝神也应如是。这叫凝神于气穴(下丹田),也叫心肾相交。朗照力在静功中具有夺天地造化的巨大作用,是练功的总枢。故《阴符经》说:“机在于目”。如失去朗照力,神即他驰,杂念丛生,性光不能聚于气海,虽日坐数次,也无好处。
初学练功的人,每次练坐凝神气入15分钟,即目光、意念均凝于气穴,则呼吸之气亦自然归于气穴。神意与气三家合在一处,形成了息息归根,就不从鼻孔呼吸了。
能做到如是练功,练习日久,能坐一小时,腹中受目光照射,自生暖气,蠕蠕欲动,融融自旋,这是静极生动,微阳萌生。什么是微阳呢?就是腹中精水受目光煦照后化成的小气团,如同太阳蒸晒海水,化成云气一样。
发现微阳萌生景象以后,仍要坚持内视,它的活动会越来越大,仍以目光煦照动处,这是初步功夫积累内气的要诀。比如室中香烟一缕,若火不绝,其烟渐渐充满室中,而积累内气也应如是,开始腹中气动微小,渐渐通达四肢百骸,皮肤状如虫行,如加紧练功,定能达到气足神充,浑身舒畅。真是“三十六宫都是春”了。迨至发现眼前有光闪,四肢温暖,周身似醉,耳际有风的景象,这是炼到内气旺盛已极,自然有气冲过尾闾,上升脑中;略停一会,从两眉中间降入口中,化成津液,咽入脐下腹中,如同空中云气化成水珠,降入地下,滋润万物一样。这炼精化气,属小周天。这时内气呼吸是一升一降,息息归根,即呼吸离不开丹田气根。丹经上说:内气呼吸是用武火炼精化气的功夫。因为从此神气相抱,气谓风,神谓火,风吹火旺,故能炼精化气。
三、炼气化神
小周天炼到外阳内缩,马阴藏相时,眼前有光闪过,过几天又有光闪过,这是精已化尽的景象,无精可炼了,即可停止炼小周天。《道乡集》:“火止于阳光二现,不止伤丹。”这就是说丹已结成,不行周天火候了。以下是采大药。
什么是大药?就是炼气化尽,结成内气一团,伏于气穴,蟠聚不动,采而后生。怎样采而后生?小周天停炼后,仍要凝两目之光,朗照脐下腹中,静等大药活动,不可少离,一离则火散神驰,大药不能出炉(下丹田)。应以内气呼吸聚散法,促其活动。具体方法是:用意念呼吸,呼气使扩散,吸气使聚敛的功法,使其愈动愈旺,迨至静观七天,眼前又现闪光.这是采大药的时间已到。
忽觉内气团(大药)大动起来,上下涌动,上冲于心,又下奔会阴,感觉两肾热如汤煎,口齿叩动,身涌鼻搐,显此景象,要用采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急摄谷道(肛门),意守尾闾,内中向上提起的方法。《道乡集》说:大药为内药,采于内,采而后生,引出大药,则进行过关服食。
过关服食的过程是:用意念将内气团从尾闾向上提起,冲过尾闾,上升于脑。这时舌舐上鄂,静守一会儿,内气团降入口中,要紧闭口唇,以防渗漏,有鹫鸣之声,降入中丹田(膻中穴),收而藏之。感觉中丹田气满,要一意静守。这就是过关服食,归于黄庭(中丹田)的景象,以下练大周天通运。
在一意静守中,忽觉有两道动气,从两脚心同时上升,至尾闾穴合成一团,升至夹脊,停止不动,一意静守,待其动机。当动过夹脊,动气分两道,沿两上肢,流入两个掌心,停止片到,回升至玉枕,合成一团,再升至泥九(脑中),复降入中丹田。
从此中丹田有个大气团,充满中下二田,这就是大周天通运的景象。
大周天练通以后,要将中丹田和下丹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此际用功,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沐浴温养”。与小周天有为有作的不同。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的火候,自然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转不息一样。惟寂照时,元神居于中丹田,必合下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形成一个大圆镜子,光灼灼、圆陀陀,只存一寂照的元神,这是涵养元神的要诀。若仅滞于中丹田,不连合下丹田,则二田之气不能生发。如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不旺;二气不畅不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炼气化神的根本,炼气化神功夫全凭寂照,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丹田,成一虚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嗥嗥,无散乱之机。愈寂愈妙,益定益微。万脉归源,形成了寂照大定。此乃炼气化神的真功。什么是寂照?就是用寂静的目光,照射中下二丹田的虚实境界。在寂照中要防危虑险,如见到美色和宝贵的东西,勿以为真。无论见到何等稀奇之物,可欲之事,均应一切扫尽。稍有喜爱,便着魔障。破坏真功,也就是疏漏了寂照,不能纯其阳明之神,不能证其圆明之果。最破坏真功的事,是梦中女色扰身,切记切记!
四、炼神还虚
在寂照大定中,显出雪花纷飞,这是气足神全的景象,要进行炼神还虚的时节已经到了。
炼神还虚的具体方法是:把意守部位迁到上丹田(祖窍穴),与中下二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存养全体。无人我之相,也无大地山川之形。纯观无相,与太虚浑为一体,太虚即我,我即太虚,寂无可寂,照无可照,只昭昭一灵,超绝万古。
五、注意事项
1. 炼到小周天内气成形时,脐下腹中有个气丘,越炼越旺,口中津液增多,在练功时从嘴角流出,这叫“漏丹”。要紧闭口唇,咽入腹中,滋润五脏。因它是肾水化生的物质,对人体有益,古人称它是“津丹”。
2. 练气功为了康复体质,百疴不生,可是各人练功功效有别,体质强者功效快,体质弱者功效慢。因此,不须急于求成,只有把筑基功夫练成,才有日新月异的效果。
3. 练气功要按阶段次序进行,每个阶段有显景,不见显景,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因此,显景是阶段功夫成就的标志。早则不及,迟则过之。
4. 大小周天练通以后,不须故意练功。因功有动静之机,均须顺其机而为之。动则运转,静则定住;不动,运之无益;不静,定之有损。要听其自升自降,这是我在体验中证实的。
5. 练功忌昏睡,昏睡则气散。每遇昏睡时,要停功睡觉,睡足神清时,再静坐练功。先令神蛰于内,不使目光泄于外,自然清虚之气氤氲于内。如此凝神,自得其妙。若目光未能凝入,虽日坐数次,也无好处。
6. 练功忌着相落空。入坐任其无为,则流于枯寂,属于孤阴,没有造化之机。练功虽重视无为,而在无为中尚须知有为。譬如内视寂照腹中,空洞洞地制止杂念乱生,这就是无为中而有为。心有专向,定于此,不外驰。着相就是心生形相之念,凝滞不散,则内气不能氤氲和霭,流通一身,这是练功的大病。
7. 练功忌急躁,心躁则生火,火燥则水沸。或谓之神不可躁,躁则水枯。
8. 练功忌烟酒,烟不可吸,邪火扰乱真气,酒不可饮,酒气伤人性情。
9. 微阳初动,万勿搬运周天。微阳是内气的嫩芽,尚无结丹,要知升降周天有一定的时节,早则不及,迟则过之,使神气充足,自有天然之机,上升三关,以成自然妙运。如冬至阳生,虽欲其不生行吗?明白此理,还丹可结。
10. 气穴就是下丹田,也叫气海、气根、精室;还有称作火炉的,它的部位是在脐肾相对的中间,膻中穴就是中丹田,也叫黄庭,它的部位在心窝里边。祖窍穴就是上丹田,也叫印堂、山根,还有称作鼎的,它的部位是在两眉中间。
11. 我练的静功,先用目光摄取天空阳光之气,反回目中,辐射腹中,点化体内阴质,资养元阳之气,则内气生发得快。因此练功必须在阳光明亮之处,夜间练功必须在灯光明朗之处,禁忌在阴暗地方练功,因为这对温养元阳之气没有帮助。
最上乘丹法气功修炼法--陈撄宁
王新元按语:此乃陈撄宁先生练气功的精华感悟,道出了练气功的千古秘诀,凡真正能练成气功者,都有同感。
最上乘丹法气功修炼法
陈撄宁
第一步
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相含,中和在抱。不可搬运,不可执著。委志清虚,寂而常照。
第二步
神守神(坤)宫,真炁自动。火入水中,水自化炁。热力蒸腾,恍恍惚惚,似有形状。此是药物初生,不可遽采。倘或丝毫念起,真炁遂丧。
第三步
神守坤宫,真炁自聚。  始则凝神于坤炉,煅炼阴精,化为阳炁上升。  次则凝神于乾鼎,阳炁渐积渐厚,晶莹晃耀,上下通明。  此时内真外应,先天一炁从虚无中自然而来。  非关存想,不赖作为。当先天炁来之候,泥丸生风,丹田火炽。  周身关窍齐开,骨节松散,酥软如绵,浑融如醉。
第四步
一神权分二用,上守玄关,下投牡府。杳杳冥冥之中,红光闪烁,由脑部降落下丹田。  自己身内真炁,立刻起而翕引。  波翻潮涌,霞蔚云蒸,甘露琼浆,滴滴入腹。  即此便是金液还丹。  须要身如磐石,心若冰壶,方免走失。
第五步
神守黄庭,仙胎自结。朝朝暮暮,行住坐卧,不离这个。  十月胎圆,玄珠成象。三年火足,阴魄全销。  身外有身,显则神彰于气。形中无质,隐则气敛于神。  九载功完,形神俱妙。百千万劫,道体长存。
此篇不过五百四十字,包括全部丹法气功在内。无论南派、北派、东派、西派、陈希夷派、张三丰派,皆不出此范围。只有其他下品、旁门小术、江湖邪教等等,才与此法不符。
余观前人所著丹经,多用喻言,满纸异名,读者头昏脑胀,而且条理不清,程序错乱,使人无从下手。往年阅过《道藏》五千四百八十卷,又道外的杂书、道书数千卷,共计约近万卷,皆未见有如此直截了当、简易明白者!
此篇口诀,虽昔由师授,而纸笔记载者,则始于今曰。凡我同志,以夙世因缘,方能遇此,幸勿轻视,永宜珍藏爱护,切不可妄传与人!
一九五五年乙未立秋曰陈撄宁抄给胡海牙于慈海医室
海牙按:诚如师言,此篇为丹法气功修练之全部口诀,其中东、西、南、北、张三丰、希夷诸派心法无不包括在内。然并非人人能明了其所言,须通晓东西诸派之真义者,方能窥其堂奥!
闲谈“真传一张纸”(附一)
零点前有人加我Q聊,他没认真看帖而说话不好听,我就直接给他顶回去了。
先问我“有无师父”,告知去看论坛后说我“以书代师”。然后又说要的是“真传一张纸”。
我告诉他“真传一张纸”的真正所指。再告诉他,老子五千言、释迦更多经,我这里肯定无法让他满意。
有无师父、以书代师,我就不作详说了。无论传承还是个人实证,认真看论坛就知道,能说的都公开在听风区。
正是因为有传承,而且自立门户有规矩,所以我才老老实实的。不然的话,我早吹水说自己是某流派掌门人了。
若古书上有我透露在论坛上的某些内容,在而且说的很明白,那么我一定高价收藏。买回来可以省我几年时间。
唉,还是原来发的“强烈BS看帖不认真者”比较来的有力。
刚刚真是有点生气了,不然也不会直接把“一张纸”的概念说出来。
过了一会心态调整过来了,原帖准备发到讨论区并解说,现在改为单独一帖。
既然已经说了那个概念,就干脆多说一些,发个公开帖给大家看。
下面就“真传一张纸”这句话说些个人看法。可能很散乱,大家见谅。
——————————————————————————————————————————————————
“这是刚刚的聊天,估计这位是不太满意。没办法,我没有这个本事让他满意。
虽然指导收费我做得出来,但拿秘诀忽悠人我还做不出来。”(原讨论帖准备说的。)
“真传一张纸”这句话本意和民间俗语“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的意思差不多。
你自己修,就是爬山。真传,就是给你捅破那张纸。而不是说秘笈和书本的多少文字。
现实情况,多数人都认为“真传一张纸”,就是把秘诀写在一张纸上。而非一大堆经典、汗牛充栋。
这种想法,造成了秘诀论,以及大量销售秘笈的人。同时也给自己找了台阶和借口。
当你不成功的时候,会去找来做借口,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秘诀,是别人不公开,而不是自己不努力。
——————————————————————————————————————————————————
前几天的事件中,涉及的是否仙道方法应该普传,是一种心态。
借着今天的聊天记录发上来,提醒一下会员。企图找真传一张纸。这是另一种心态。
依个人看法,这两种心态的本质都是贪心。
下面说的可能不是对方想表达的意思,仅仅是做一个分析,来判断可能会自觉造成的心态问题。
因为我志向高,所以我要高深的方法,入门那些学了也无大用。
因为我很认真,所以我要真正的秘诀,而不是公开的普通书籍。
可以说,这种心态就是贪心,贪一个秘诀,贪一个房顶,而不想建下面的楼层。
无论是学理,还是实修,这种心态都是很危险。
反过来说,有这种心态也不可能真的入门。因为不肯安心的专注于眼前。
公开的理论没有耐心去学习和思考,入手的方法没有兴趣去坚持和深入,那是懒人,不是道人。
——————————————————————————————————————————————————
大家可以去看看古人的例子,很多都是修了很多年之后,才遇到高人传授和点化。
^_^,可是现在很多人都只想知道高深的、关键的,而不想自己先去修很多年。
不要忽视自身条件。缺少了基础,就只是笑话了。
连高位踢都做不到的人,想去学腾空连环旋风腿。可能吗?
看着别人奥运长跑金牌眼红,于是也去做训练,一开始就按最高难度的训练,估计累死也有可能。
清代丹书盛行,可是漏丹这个毛病也很流行。为什么?
因为行为不对,不是还丹后再炼丹,七返或九还,后天返先天直到金丹。
而是想直接一次成金丹。可惜不是精气神的量够了就一定能炼成金丹的。
就好像某人想在金融市场拿一亿挣两亿,可是他从没有练手,一次就全投进去。
近代把遗精也美其名曰“漏丹”。除了概念降格之外,也和行为有关系。
下手就守丹田,形体容纳不了多少,又做不到炼精化气,快速装满后自然就溢出。
——————————————————————————————————————————————————
不要抱怨当前的不好。能有个学的已经不错了。
就算觉得不好,也请在自己身心上找原因。
请学会反省,自己当前哪些没有做好。
应该针对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去进一步学习,如何把方法升级。
我所学到的法诀不全,和我差不多的还有很多人,任何一个流派,完整继承的始终是少数人。
但是,没有全学到不是自己偷懒的借口。若是自己不能补全、自己做不到完善,那就是活该。而不是抱怨。
问个问题,不知道谁能回答出来。
有多少位科学家的成就,是在事前先把其他科学家的高端资料和学术成果都收集到,然后才动手研究自己的。
——————————————————————————————————————————————————
对已知方法的抱怨。很多时候是自己在无理取闹。
很多人没有效果,少数是自己错解了方法,多数其实只是自己不够专注。
再差的方法,用的人认真了,一样会有明显的效果。
说个最笨的,每天傻坐2-4个小时,只要保证身心是在安静,而不是坐在那里胡思乱想。一年下来,多少会有些能力。
同一种身体练习方式、同一个存思或观想内容。不同的时期,领悟和感受不同,把握的程度和深度也不同。
没有不能深入的方法。没有不能升级的方法。方法的高度,是由个人的身心高度所决定。
很多人,抱怨方法没效,是因为认为方法太低级,不当宝贝珍惜,也就谈不上努力和专注。
道家须以黄金传法,密宗依供养而传法,并不是因为贪财,而是要看清楚对师的诚心和对法的重视程度。
最危险的传授方式,就是一开始就说明白。这样的后果,不是忽视就是曲解。
喜欢空谈理论的人,往往实修缺乏。收集功法一大堆的人,往往不知道该练什么。
——————————————————————————————————————————————————
不要抗议丹书隐语多,应该自己去学习。
当前世界任一学科,最关键或深入的资料,基本上是不可能在普通书店看到的。
但是,即使是书店可以买到的公开出版物,也有深浅程度不同。
字认全了,头脑正常,才能看基础级的,然后初中高级不断提高,等到理论实践都很好了,才有可能理解更高的内容。
秘密古人早就公开了,只是我们暂时看不懂而已。
难道古人吃饱了没事干,专门出书来忽悠后人啊。
大家都看过练功的书吧,古籍或者现代的。不同的时期看,自己有着不同的领会。
并不是书籍作者给你讲解了新的东西,而是因为时间过去了,在那段日子里,你的身或心有进步了。
身心进步,才能对道书有更多领悟,而不是道书发生了变化。
同样,身心没有提高到足够的水准。不可能去承受那个真传,也不会有人来教。
也不要抱怨别人不教关键的东西给自己。
就好比现在股市很热了。如果熟人谈股,估计会很乐意聊。甚至街上听到别人谈论,估计也有可能去插话。
只是,有哪位会在街边对一个正在玩泥巴的小孩大谈股市。
同样,我在论坛发文,也不是毫无意义的遣词造句浪费自己的精力。要么是指导初学,要么是谈点心得。
我并没有公开在论坛上谈太深入的东西,Q聊也很少。一个是不便公开,免得造成误解。另一个是我暂未成就。
有会员抱怨我的某些帖子写得很容易懂,而有些(日记除外)根本是不知所云。(认为我错,请举实证。)
要么是你没有遭遇到,所以不需要相对应的思路。要么是在你的实证不够,还没有到需要考虑那个的时候。
——————————————————————————————————————————————————
仅就方法或原则而言,有些关键东西是可以很简单的。
这个叫“母法”。很多法门,都是一个核心的东西逐渐扩充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细则是必须完成的。无论是师传,还是自己补足。
好比论坛公开的玄意诀,可以缩写成一句话,“口呼口吸鼻呼吸数数”。
但是注意事项和细节说明,就多了。我若不说清楚细节,估计只看呼吸方法的人只有一半能做对。
尤其是那个“口呼不得用力吐,必须尽量轻柔自然”,若是用力的练下去,恐怕会元气亏虚。
比如两人PK时,若能一拳把对方打晕就可以结束。
说起来简单,什么时候、什么距离、什么角度、击打部位、击打力量……。
必须考虑,否则不单有可能打空。一拳打去,不但对方没倒而且自己指骨裂开的例子也有的。
当然,高手是不需要考虑的,只是出手对方就倒了。
因为需要考虑的那个部分,早在做训练时已经全部囊括了。
高手动起来,那些部分会自动的完成。这就是和普通人的根本差异。
——————————————————————————————————————————————————
一句话的方法,现象是存在,但运用则不能简单。
从繁入简,正是本土文化和学术的一个特色。
往往是最高明的、最全面的,往往是最简单、最概括的。
可是作归纳的人,本身已经走到顶点了。
后人看古人的东西,本身没有那高度,看了也看不懂。
只能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学术,而不是直接掌握。
儒家说“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够简单了吧,但是没基础的谁能理解。
做人的方法、道理的讲解,无论是书籍还是培训,从古到今都很流行。
这里引两句我很喜欢的古文。孔子说“君子不器”,老子说“上善若水”。
做人不过就是这个样子,真的理解了而且能做到,就是君子、上善。
意思很明确,相信大家都能看懂,但是要把意思完全说出来,以及发挥细节,也许要几百万字。
而且大家看到时,都是心有戚戚。都说可以看懂,可是真的做起来,几人能把握好。
——————————————————————————————————————————————————
就拿丹道九阶帖子来说,九阶概念是我整理的体系中的一部分,与古籍略有差异。
我在不断的发帖来完善这个内容,但是,这个完善的只是文字,只是来给别人看的。
在我自己心中,九阶仅仅只是对那个的不同程度领悟以及应用。
可是为了把心中的概念表达出来,而且不致于让读者出现歧义,所以必须用很多话来说。
首先要考虑到读者便于接受的名词,然后列举对应的内容进行解释。
其次考虑到不同高度时可能遇到的状况,还要列举实例,并加以详细说明。
核心,逐渐扩充,就是这样复杂起来的。
——————————————————————————————————————————————————
有人想说真传应该是方法。
是的,方法也是真实传授的内容。但绝对不合适用在这句。
真传一张纸,说这话的时候必须定位清楚。不要和功法实践、理论境界混淆。
真传,不是记录在纸张上的理法。然后下苦功多少年。
不然的话,就该改叫“真传好多年”了。
有的人认为,有些东西,一旦知道了,立刻就会了。
是有这种事情,但这种东西,不是技术,而是理念。
一旦知道,立即可以使用。怎么可能是纯技术的内容。
凡是技术,都是需要实践来掌握的,也需要时间来投入。
这种“真传”就是所谓的诀窍。
也就是前几天有人在帖子问的“凡夫立侪圣位”。
这种“真传”并非技术性的内容。
而是在理论学习和技术实践,都有足够基础之后的,一个关键突破点。
真传,只是一张纸。安心的做好自己的。
等着时间到了,自然会有人来帮你捅破那张纸的。
——————————————————————————————————————————————————
“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就算女追男再容易,也要有个对象在旁边啊。
“真传一张纸”也必须考虑被传者的实际情况。
若是水准不够,说了也听不懂,就搞成言语断道了。
反过来,说个和传道无关的话。
很多人有所涉入,见道之后,用自己的言语来形容那感受。
并可以用常见内容来类比帮助听者理解。因为他对那个见闻了。
还没有涉入的,就只能引用古文来表达自己理想中的概念,更别说随意类比了。
——————————————————————————————————————————————————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错误的把“理论”“母法”当成了“真传”。
学理、方法、诀窍,三者是不同的。
境界、功夫、关键,对应着领悟、实践、高度。
很多人错把“一张纸”误解成纸张记录,以及是相对于大量经典而言。
再加上道听途说、或者古文记录。然后自行猜想,得出结论:“真传”是很简单的内容。
严格来说这个结论并没有错误,只是“一张纸”既不是指理论、也不是指实践。
既不是指导性的境界、也不是技术性的功法。
“丹道,就是以丹求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返本归元”、“归根复命”、“后天返先天”……
这些是理论,可以衍生出方法,也可以作为方向指导。
方法是技术。修行是实践。
理论,不过是技术的原理、以及实践的方向。
——————————————————————————————————————————————————
尤其是把那个错解成“功法”的,基本上都是没有真的涉入修行的。
往往是从其他现象来类比,此类思想乃是受民间影响。
因为只有工匠、或者是技术类的教学,才会有所谓的“藏一手”。
修行,不是单纯的技术实践,而是学理和实践并重。当前流行局面,基本是把修行就当成了单纯练功。
佛教局面还好些,虽然有人在妄言功夫,但是宗教的学理底子在那里。
谈道家修行的实在惨不忍睹,本来道家玄理就很少有公开谈的,再一大谈练功,就把根丢了。
法门或许有高下优劣,但是就修行目的而言,本质没有差异,只要你能突破。关键在突破。
好比木棍、钢刀、手枪、坦克……,任意武器,只要能拿来打倒人,能解决问题就行了。
“真传”,就是关键,就是契合那个的关键。
学习理论、方法实践,就是施肥和松土。境界、功夫,就是生长和枝叶。
真传,就是突破、关键,就是开花结果的那个因由。
——————————————————————————————————————————————————
道家丹功有“筑基”、佛教有“加行”、佛教密宗有“前行”。
这些不是固定的具体操作,而是一个泛指,泛指正式起修之前的行为或状态。
这些之后的就是秘传。秘传的部分是不公开的。
而丹道严格的起修,其实在“金丹”之后。所以看丹书中谈及金丹之后,多是语焉不详。
正式起修的时候,身心问题早已解决得差不多,生死也不再是障碍。
修行上严格意义上的“真传”,指的就是解决这个正式起修。
——————————————————————————————————————————————————
对于传道,古人很严格,也很重视。
一定要对天盟誓。因为教学、师徒都是很严格的关系。
去看文字记载的古人教学记录,或者是古人公开文字理法。
说的最多的,还是“我把秘密说给你听”、“秘密就是这个,我没有骗你”……。
为什么要强调?
强调的不是教学内容宝贵。
而是教授者对于传道的不私密态度。
潜台词就是,秘密我都告诉你,我对你没有隐瞒的,我没有必要骗你。
如果理解不了,是你自己的事情。是你要努力,你修到了你就知道了。
这种意思的语句、言论,古代儒道释都有很多,大家有兴趣的自己去找。
——————————————————————————————————————————————————
从修行、到得真传、乃至成就。大家可以去看看道家或者密宗的记录。
对真传受授、对道的见闻体验,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禅宗的记录。
看看古人,再看看自己,很多东西就清楚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妄想。
提醒注意:
1.阅读禅宗人物传记时,请注意高僧们的前后修行时间。不要单独抽取开悟事迹片断,然后自己在那里YY。
2.拿开悟和真传对比,因为本质都是突破。只是说开悟,容易让人想到境界指点。说真传,容易让人想到功法教学。
——————————————————————————————————————————————————
本帖基本上是想到哪里打到哪里。
用时三个多小时完成本帖《闲谈“真传一张纸”》,我还真的是闲哦。
多数时间都花在了排序、表达方式、语句通顺上。
但格式和顺序还是很乱,随便看看吧。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0-30 04:42 只看该作者
附加一段:
道家的理论绝对不逊于佛教。可惜未能流行。反而从学术上遭到怀疑。
佛教徒认为道家不究竟、道教是鬼神教的错误看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道家不讲究普渡。虽有学术流传,但是要自己去领悟“道”,而不是给初学者提供固定模板。
道家多走的是隐修或独修的局面,而且不同流派也各有特色。对普通大众而言,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系统。
佛教的宗多,虽各有特色,但本质上的理论系统还是统一的。道家的派多,虽然都尊“道”,但是理论表达却是各自不同。
2.道家不空谈学理。因为对“道”的领悟,只在人心。相对而言学理著作不多,更没有广泛流传。
佛教徒可以空谈学理,因为名词概念都是现成的。而道家相关则不行,因为没有普遍通用的概念名词。
3.道教在流传中,因为没有通用学理这个硬伤,所以为了向民众推广,从佛教借来不少理论。(佛教也有对道教的吸收。)
4.道教提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度人概念,以及“道上有功、人间有行”的功行概念。
受本土文化的影响,更多体现为积极的利生。也就是利人。民间流传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话本来就不是佛教的立场。佛教从不问世事逐渐转变,是受道教的影响。
只是道教的利生行为和现实生活联系的更紧密,其中的占卜、驱邪、祝由、符咒、降妖……部分,确实不容易让人想起学术特色。
再加上受本土文化影响而建立的神仙谱系,所以被原本不立偶像的佛教所批评。但是,印度本土的佛教被不立偶像的伊斯兰教消灭了,流传至今的汉传藏传佛教,也立偶像也有庞大的信仰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