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金三角迅雷下载:季羡林留给中国的最大遗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29:19
季羡林留给中国的最大遗产(2009-07-14 03:48:36) 标签:东方学 国学 季羡林 裴钰 人文 文化 杂谈 文化遗产  分类:人文思考

    季老逝世,海内外为之震动。各界纷纷缅怀季老。但是,对季老留给中国学术的文化遗产,评论倒很少,大多还是从道德风范和生前小事着眼。7月13日,晚上10:30,我做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博闻天下》节目,从学术遗产的角度,缅怀季老给中国文化界、思想界留下的最大的遗产。

 

目录:

   季老给我们留下的最大的文化遗产
   季老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做出了深远贡献
   无论是赞成他的,还是反对他的,都是追随着季老的脚步
   季老最亲民的学术成就:给《西游记》正名
   对季老的赞美,是五四以来新学术、新文化的荣誉

  

采访文字:

    主持人:季羡林辞世,从他的学术成就和学识来看,确实是属于大师级的人物。可是,对于季羡林先生所从事的学术研究的内容,以及他所作出的贡献,一般的观众,乃至高校的大学生就不是十分地了解。季羡林先生何以在学术界获得如此高的威望和地位,大家也不是十分的清晰。
    
包括在媒体上的评论,也有一些不同,对季羡林先生,部分网站采用了“国学大师”的称号,而在报纸,较多的采用“学界泰斗”这样的称呼,这其中体现了什么样的微妙的区别呢?
    我看到在博客上,有很多怀念他纪念他的文字,比如,唐师曾先生在博文中讲到了季羡林先生的事,但是,好像更多的是从他个人的平易近人的风范,对学生同事没有一点架子,季老对求赐墨宝者有求必应,长年穿着朴素,一身中山装,别着一个钢笔,骑自行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印象里他是一个平实的、平易近人的亲切的风格,大家的回忆更多是从这个角度。你认为,大师去后,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呢?


    季老给我们留下的最大的文化遗产
    裴钰:现在很多朋友缅怀季老,多是从品德风范方面来讲的。但是,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季老给我们留下的最大的文化遗产,就是属于他个人的治学的国际化的人文视野,以及他的角度。
    首先,季老是东方学大师,并不是国学大师,我们用国学尺度,不能完全勾画出季老的一生灿烂,用东方学尺度,则真正能见季老的泰山风韵,开天辟地的学术宗师,东方学,研究亚洲和非洲(主要是北非)地区的历史、经济、语言、文学、艺术及其他物质、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学科。从学科领域看,有东方历史、东方语言、东方文学、东方艺术、东方宗教、东方哲学、东方经济、东方社会等分支学科。从研究区域看,有汉学、西夏学、敦煌学、藏学、埃及学、赫梯学、亚述学、伊朗学、阿拉伯学、中东学、日本学、印度学、朝鲜学等分支学科。我们中国现在也承认有东方学。季老的学术成就,只有放到东方学的角度,才能充分领略到他的核心价值,从学科领域来看,季老在东方语言、东方艺术、东方宗教、东方哲学等都有开拓性的贡献;从研究区域来看,在印度学等领域均有不凡的贡献,老人家在这些方面的贡献,远远多于汉学,远远多于国学领域。

 

    季老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做出了深远贡献   
    裴钰:季老留给我们最大的遗产就是他罕见的国际化的人文视野,学贯中西的大思维方式,他关心中
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致力于学术为中国现代化转型服务,这些,是他给中国文化界、思想界最大的启发。
    举一个例子,对于敦煌学这个问题,过去长期以来,有“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成见,这就
给中国学人特别大的困惑,莫高窟在中国,但是莫高窟研究在日本,敦煌学要成为“日本学”吗?但是,季老认为“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是他给中国敦煌学一个巨大的思想解放,把敦煌学的研究地位和研究者的“格”,一下子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让我们用全球的视野来看待敦煌学,我们中国学者就不要计较中日之间的比较了。
    再举一个例子,季老开创了“东化论”,这是力图用东方传统哲学来重建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体系,这
是为中国现代化转型提,供原创型的思想支持。过去,我们总讲西学东渐,现在,要东方文明向西方传播,用东方哲学来修正西方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我们先不讲“东化论”的评价,这是另一个问题。毕竟,季老在思想和视野上,又一次站到了时代的前沿。
    第三个例子,就是季老提倡了“大国学”,过去传统的“国学”往往主要指儒学、汉学,而现在,儒
学、汉学很难解决当代文明和社会的很多问题,思想问题、价值观问题等等。而季老则提出了长期以来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学术传统的学科,也应该被划入国学范畴,这是大国学,在季老的“大国学”思想里,至少佛学就被融入其中,在传统国学里,佛学由于出身非中土,所以,在传统国学里面,处于边缘的状态。当然,如何评价“大国学”这个思想,是另一个问题。但是,季老对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总是站在一个宏观的高度,给出一个思想指引,这是在国内当代文化界是非常珍稀的!
    季老在东方学的研究,需要专业知识分子来传承,但是,季老的国际化的人文视野和他的大思维方式
,则值得所有人文学科的知识分子借鉴的。
   
    无论是赞成他的,还是反对他的,都是追随着季老的脚步
    主持人:季老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师,的确做到了以中国的视角看待世界,同时又从世界的视角看待中
国。
    裴钰:是的。我们讲“学贯中西”,不是说你会讲外语,或者多门外语,不是你跑到国外讲学研究。
讲外语,到国外,可是做起学问,还局限在是中国的小视野里。季老,已经做到了“学盖中西”,是一个学者的视野的国际化、大思维方式的国际化,这是真正意义的“学贯中西”,深刻激活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我发现,无论是赞成他的,还是反对他的,都是追随着季老的脚步,都是在季老引导启发的思想命题
下,进行文化意义的反思。我们很难跟得上季老思想的脚步,这是季老特别突出的地方,也是不可思议的地方。正是因为季老在思想层面上的思考很多,并且,牢牢紧扣“中国学术和现代化”这个基本面,他实质上,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做出了非常深远意义的贡献。


    季老最亲民的学术成就:给《西游记》正名
    裴钰:季老的学术成就,也许老百姓接触得很少。我讲一个很通俗的例子,和老百姓特别密切的,那
就是如何分析《西游记》,长久以来,在我们老百姓眼里,《西游记》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名著。可是,季老的学术研究,当然也不是季老一个人的贡献,揭开了《西游记》的部分情节源自印度,《西游记》收到了印度文明和宗教的深刻影响。孙悟空这个形象来自于古印度的神猴,我们今后看《西游记》,应该明白它是中印文明融合的产物,是最生动的“混血”的文学名著。

 

    对季老的赞美,是五四以来新学术、新文化的荣誉
    主持人:他能够使我们从世界的高度、全球的格局,来关照中国文化的地位,也更能够使中国文化在
世界上的价值凸现出来。另外一点,季羡林98岁高龄,在他身上是否体现了中国自近代以来,在学术上一贯之的优良传统呢?
    裴钰:这个是的。我们可以说,季老是“新学术”培养出来的,他生于大清国灭亡的那一年。他的初
等教育,乃至大学教育完全是新式教育。尤其是大学进了清华大学。近代新式教育有两个,一个是启蒙大师,比如胡适、陈独秀等,我们说“启蒙者”的学问,博大,但不精深。但是像季老这样的,是践行大师,他就叫“精深”。比如,清华四剑客,还有冯友兰、梁漱溟,当然他们比季老高一个“格”了。他们都是践行大师!梁漱溟搞乡村研究,那直接到农村搞乡村实验了。而季老呢,搞东方学,真正做到了最深、最透、最全,在中国东方学领域,是开天辟地的大师。中国现代文化,不仅有胡适这样的启蒙大师,还有像陈寅恪、梁漱溟、季老,这样在不同领域的一代践行大师,这些人是中国现代文化,我指的是清朝灭亡之后的现代文化,是一个体现,是中国现代文化拿得出手的“东西”。
    季老是拥有世界声誉的大师,世界的媒体也在报道他的逝世消息,这一点,和国内某些大师逝世完全
不一样的。季老的国际影响力可见一斑。
    季老在逝世后所受到的赞扬、尊崇,当然首先是对他个人的,更重要的是对自五四以来,中国新学术、新文
化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