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套头卫衣搭配外套:中小学生作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5:28:30
(第一辑)
第二辑第三辑  第四辑
攀登者的眼泪
潘俊峰(高三)
我是一滴平凡的泪水,但我存在于一个不平凡的身体中。
他是一位勇敢的攀登者。他从未流过一滴泪。我就这样一直藏在他的心中,波澜不惊。
终于有一天,攀登者决定挑战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站在珠峰的山脚下,他向上仰望了好一阵子。然后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平静地说:“我要以胜利的姿态征服你。”
他奋力向上攀登,蹬着峭石,艰难前行。因吃力爬行而挤出的泪水,在他的脸上迅速结冰;泪水滑过他的嘴唇,给干裂的双唇染上了一道红色的印迹。
他拿手蹭了一下脸上残留的泪点,本来就冰冷的手立即感到了更刺骨的寒意。
他下意识地缩了缩手,却没有抓稳石块,从高处的冰峦上摔下来。干裂的脸附在冰冷的雪上滑下,出现道道血痕。出乎意料的,他抓住了一根粗大的冰柱。
攀登者瘫坐在小坡上,无助地望望那没有尽头的峰巅。他的心里生起一阵莫名伤感——经历了风霜彻骨,留给我的就是跌落吗?
一阵委屈的泪水溢满眼眶,我的同伴们在他的眼中打转。他将眼睛上抬,忍住马上就要夺眶而出的泪水,爬起身来继续朝着最高处攀爬。
一次又一次的跌落,手被冻裂了,脸上干得出了血。他不服输,不气馁,忍住每一次想跳出眼眶的眼泪。他告诉自己:“英雄的眼泪,要洒向最辉煌的一刻!”
他筋疲力尽地爬到峰顶。他缓缓直起身来,看着身下一片冰天雪地,看着脚下在白雪中留下的点点鲜红,他笑了,眼圈越来越红……
他颤抖着站起身来,抬头仰望了好一阵子,深吸一口气,泪水却再也忍不住,放肆地流下。我就这样连同我的伙伴们倾泻而出,在他最荣耀的时刻。
没错,攀登者的眼泪,要洒向最辉煌的一刻。
没错,勇敢者的眼泪,要在最辉煌一刻溅出最美的花朵。
点评:文章以一滴泪水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历经风霜、不言放弃的勇敢者的形象。勇敢者,给人的表面印象大多坚毅冷酷,但他们心中同样深藏着痛苦、挣扎、抉择。一滴泪水道出铁骨柔情,读来真切感人,备受震撼。
点评老师:李军翔(襄樊市三十一中语文教研组长)
寻找雷锋
张国文(小六)
为了赞扬我们身边那些外表平凡,却像雷锋一样可歌可泣的人们,特写小诗一首,以致敬意!
——题记
清晨我问小鸟可否见过雷锋的身影?小鸟说见过,我见过昨天有个小男孩迷了路眼看着孩子急着要妈妈他二话不说马上哄着小男孩,一家家地问终于把小男孩送回了家中午我问浪花可否见过雷锋的身影?浪花说见过,我见过昨天有个小姑娘落水了眼看着就要被浪花吞没他想也不想一个猛子扎下去,和水花拼搏终于把小姑娘救上了岸傍晚我问石头可否见过雷锋的身影?石头说见过,我见过昨天有个人丢了钱包眼看一年的辛苦就要泡汤他拾金不昧根据包里的身份证,挨家挨户找终于把钱包物归原主回忆这一天的见闻我静静地想:雷锋,我找到了吗?是的,我找到了为他人无私奉献的都是雷锋!
只可惜
我们的雷锋已经太少太少……
(指导老师:魏昌秀)
点评:诗歌讲究“情动而词发”。小作者有感于身边的雷锋精神,撷取早、中、晚三个场景,歌颂那些好人好事,感情真挚。语言上,采用拟人手法,通过与小鸟、浪花、石头的对话,鲜活生动。构思上,先分后总,卒章显志,构思精巧。
明月润心
陆渌( 初二)
水可以滋润身体的干渴,却滋润不了干涸的心灵。那一轮悠远的明月,照耀古今,也滋润着我的心灵。
那一轮明月,是飞扬的诗词。“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明月笼罩着房间,繁星点点,是怎样的梦幻?“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是梦中如丝的悲愁。诗词如月,如月的清丽,映着我的心。心在诗里醉了、沉静,被诗润出一片淡然心境。
那一轮明月,是缤纷的色彩。飞天的笔,绘出飘逸的神采,画上的仕女笑容如花,绽放千年不灭的美丽。画是另一种形式的诗,留住永恒的神韵。色彩如月,如月的明亮。给平淡的生活,染上月的色彩,润开一片明丽的亮色。
那一轮明月,是华美的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安静,《秦王破阵乐》的豪壮,《广陵散》的伤感……音符是不受约束的精灵,可以到达每个角落。音乐如月,如月的温润。皎洁的月光下,聆听古老的吟唱,忘记了烦恼和忧伤,润出一份温暖情怀。
那一轮明月,是灵动的舞蹈。《踏谣娘》的悲苦,《六幺》的纤柔,《凌波曲》的轻盈……舞者身着华衣,长袖临风。舞蹈如月,如月的柔和。心在风中起舞、旋转,燃起不灭的希望,润为一片绚烂。
那一轮明月,是先贤的感悟。“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这都是文化的沉淀。大道如月,如月的光华。“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心在精深的道理中沉迷,吸取知识的养分,领略人生的哲理,润成一朵智慧的云。
明月,滋润了我幼稚、无知、烦躁的心灵,使我变得成熟、好学、沉静。
明月,润心。
(指导老师:梁映晖)
点评: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本文可谓神思灵动,文采飞扬。以月为线索,牵出诗词、绘画、音乐、舞蹈、圣贤感悟5个片段。写出中国灿烂文化对自己的润泽。本文结构整饬,段首排比的运用,回环往复的点题,使得层次一目了然。语言抒情意味浓厚,语句华美流畅。不过,全文雕凿痕迹过于明显。
飘落·护花
陈靖宇 (初二)
秋天,已经来了……
——题记
叶子褪去鲜亮的绿色夏装,披上耀眼的金色外衣,一片一片,离开母亲的怀抱。
离开母亲的滋味,是难过的。看那越发干枯的树叶,不禁使人惋惜。
不过,叶子清楚,虽然即将失去生命,但生命仍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于是,完全干枯的它,榨干自己残余的养分,融入土壤中。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
她的银发正疯狂地滋生,每当我拔掉她的白发时,就不禁一阵心寒。
印象中,母亲的头发总是黑亮亮的,十分光滑。阳光照射下去,头发上会泛出一圈白光。那时,我总会惊叫一声,飞快地跑到母亲面前,但看到的又是一头油亮的黑发。
而现在,当我真正看到妈妈的白发,我反倒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了。
母亲将全部精力放在我的身上。她为了我努力打拼生活,因为我的叛逆操碎了心。她为我,付出了青春、精力,还有健康。
母亲的生日、年龄,直到现在我都没记清楚。但她总会在我过生日的时候,给我带来一份惊喜,总会在我生病的时候,没日没夜守候。我长大了一岁,母亲也老了一岁;我的病痊愈了,母亲却疲惫不堪……这些事情,我一直记在心中。
还是打听到了母亲的生日。前天,花上5元钱买了个小礼物,清晨放在熟睡的母亲身边,在她耳边低语:“生日快乐!”
中午回家,看着桌上丰盛的饭菜,再看看满脸洋溢着幸福的母亲,淡笑。
扭头,看那小小的生日礼物,立在客厅中最显眼的地方。泪水,涌出……
泪眼朦胧中,闪现出母亲头上新添的白发,猛然明白“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真谛。“妈,我来帮你拔白头发吧!”“哦,好啊……”“一根,两根,三根……”
(指导老师:贾宁)
点评: “为情而造文”方可“要约而写真”。由于“有情” ,本文才能找到一个准确的切入点——母亲的白发。母亲的伟大、辛劳,都飘飞在那缕白发之中,显得情真而意切。由于“有情”,本文方能有感而发,从凋零的落叶、根根白发、丰盛的饭菜之中,悟出“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真意,自然而动人。由于“有情”,本文无需过多藻饰之词,平淡之中主题得到凸显,情感得以抒发。本文由落叶联想生发开去,若能在结尾抒情时回扣开头,会使文章结构显得更有章法些。
仰望千年
李佳彤 (初二)
回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先辈们创造的灿烂文明让人铭记、仰望。立足当今,我们要善待千年的文化精神传承。

诗词歌赋繁花似锦,霞光万道。
我仿佛看到汩罗江畔,屈原忧国忧民地吟唱着《离骚》;好似看见苏轼被贬之后,仍大唱“大江东去”;如同望见李清照颠沛流离,轻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我赞李太白放声大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之豪情;我赏王勃酒醒之后,展纸挥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才情;我悟孔明那“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之忠情;我羡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闲情;我叹《红楼梦》中潇湘妃子孤寂含泪之愁情……
诗词歌赋的繁花,汲取了历史的玉露琼浆,沐浴着先人的良知正气。
感触花开之颤动,犹如触摸千年文化的脉搏。

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文化神韵,灿如星海。
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大大推进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万里长城、兵马俑、青铜器、都江堰,是先民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
先秦的乐音回荡在历史的天空,古老的昆曲萦绕在人们的耳畔,变幻无穷的书法令人赏心悦目,气象万千的绘画让人流连赞叹。
海上、陆上丝绸之路,交汇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太极、八卦,生动再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
触摸灿如星海的发明创造和文化神韵,重拾尘封千年的荣耀。

历史的浪尖卷过新世纪长河,昔日灿烂的文化被奔跑的白驹带走了光华,变得黯淡无光。
我们在圣诞节、平安夜彻夜狂欢,却不知过年守岁有何意义;我们热捧流行的日韩服饰,却不为中国丝绸喝彩;当我们为贝多芬的交响乐鼓掌,为莫扎特的小夜曲陶醉时,是否已遗忘了角落里的《二泉映月》 《十面埋伏》?
站立当下,回首千年,感触到精神和文化的失落。

中国传统文化淳朴而热情,勇敢而坚毅,华丽而高贵,豪迈而聪慧。
不遗忘传统,是为中国精神留住底气,留住根。但若陶醉于泱泱大国的千年文明而夜郎自大,屈辱的历史就会重演。
现代科技进步,以千年的文化精神为内核,我们才能在当今世界立得稳,创造令后世仰望的灿烂文明!
点评: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本文的小作者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行文思接千载,历数中华文化之奇珍。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中华文化的赞美与神往之中,而是站在现实层面,看到现实中传统文化受到的种种冲击,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虑之情,真正做到了思接千载,立足现实。一个初中生能有这样的文化大视野和历史使命感,殊为不易。
回页首
(第二辑)
命题:《等待》
题解: 等待是一个过程,没有孕育的过程,种子就不会发芽,花蕾就不会绽放,孩子就不能长大……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结果重要,让人向往,令人羡慕,但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认识到这一点需要智慧、毅力、耐心、信心等,有时也需要反思。“享受过程”应是等待的最好心态。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揠苗助长的人实在太多,初中生希望考试快点过去,好过一个愉快的暑假;高中生希望高考马上到来,早点结束“炼狱”生活;做一件具体工作的人希望这件工作赶快完成……而等待变得寂寞、痛苦、多余。真是这样吗?对此,你有什么感想看法?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
等待回溯
李若安(初三)
苍老的古墙,被人们久久地遗忘在这个城市的角落。
现代化的城市,高楼大厦反射着耀眼的光,马路上黑色的沥青是它的血管,节日里五颜六色的烟花燃烧灰蒙蒙的夜空。似乎一切都与这被埋在小巷深处的古墙那么不搭调。
古墙像一位智者,静静凝视着这个城市的成长,由以前的小村庄,到今天的大都市,它看着城市经历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失,老墙脸上爬满了沧桑。但它却一直等待着,等待着……
我途经古墙,听到它沉重的叹息,它沉默不语,我明白,它在等待。等待着人们的苏醒。古墙说,这个城市的人们,已经沉睡了太久太久,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忘记了他们的根,忘记了那些古老的文化与记忆,忘记了这个世界最初的模样。
古墙静静守护在这里,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守护着我们的根,坚持着最原始的文化气息与灵魂的回溯。
古墙经历了太多、太多。在曾经那个小桥流水人家的年代里,在日本人炮弹的轰炸下,在无情的洪水的冲刷下……它是文化的根。青色的瓦片落满尘埃,青苔爬上阴湿的墙角,岁月在墙头留下错落有致的痕迹。墙壁上似乎还回荡着当年《二泉映月》那凄美忧伤的曲调,白发苍苍的老者搬一把小木凳靠在墙边,吱吱呀呀的旋律欲断人肠。恍若隔世,在这个仿佛越来越年轻的城市,老墙是唯一见证它浓妆下真实面容的存在。
我读不懂古墙的执着,它顶着时光残酷的侵蚀,驻足于此,固执的以为人们终有一天会明白,会忆起古墙,忆起被遗忘的时光,忆起那沉重的岁月。人们越走越远,抛下那些阻碍他们前进的过去,义无反顾地冲向更高的地方。可是,它依然等待着,等待着人们的回溯,等待着人们的怀旧,等待着时光的脚步,朝它一点点走来。
在一个没有阳光的午后,老墙在建筑工人的包围下,倒下了。我听见它胸膛里发出的沉重的叹息声。它所等来的,不过是人们关注正在它身上新建起的写字楼的目光。
古墙沉沉地睡去,等待了百年却只等来“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遗憾。
【点评】文章切入角度新颖,“旧城改造”中的古墙,等待来的不是保护,不是生命的延续而是毁灭!读后让人警醒,令人深思。对古墙的呻吟式的描写,细腻真实,增添了文章的悲壮气氛,仿佛在控诉对古建筑的破坏,呼唤着古墙的回归!
等待戈多
童鹏成(高三)
提起戈多,大家一定会想起塞缪尔·贝克特。没错,路还是那条小路,树还是那棵柳树,但主角已换成了我。
我使劲拉着我的靴子,同样筋疲力尽,但我没有继续,而是拿着复习资料在这小路上,苦苦等待戈多的到来。
陪同我的并没有爱斯特拉冈,也没有弗拉基米尔,而只有孤独的我,然而那柳叶很茂密。不过,我比他们都幸运,我终于等到了戈多,他走到我的面前,亲切地对我说:“你好,我是戈多,恭喜你,这是你的大学通知书,好好努力!”我正准备和他握手,可是他却飘然而去……
戈多给我带来了大学通知书。我很高兴,也很遗憾,终于等到了他,却不曾和他说一句话。
我继续等着,此时,柳叶突然凋谢。我被带到一个不为人知的宫殿。我走到宫殿前面,一会儿出现了一道榜文,上面写着:此乃戈多之门,入则利无穷,害亦无穷,然戈多在此。为了戈多,我进去了,本以为见到戈多,然而里面又有两扇门(左门与右门),又出现一道榜文,上面写着:左门有戈多,其险甚矣;右门钱财纵横,请选择。
我想我是为戈多而来,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左门,果然“其险甚矣”,我克服了重重危险,可没有见到戈多,但看见了一本名为《戈多》的书。我随便翻开了一页,上面写着:我只见勇敢不贪婪而有才华之人。
我又回到了那条路上,我仍然等着,心里暗暗想:戈多明明向我送来大学通知书,怎么自己变成书呢?
我仍然等着,柳树慢慢发芽,可这次我又被带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个封闭的密室,里面全是书,但是密封的,没有食物,只有少量的空气(因为呼吸困难),时间一长就会窒息而死。忽然出现了一个小屏幕,上面写着:想见戈多,必须在一小时内读完一本书,而这本书是离开这里的钥匙,你只能选择一次,不然你会困死在这里。我很害怕,随便挑了一本《良心与真理》,快速阅读起来。还好,运气不错,我选对了,并且在一小时内读完了这本书。
告别了密室,我又回到了那条路上。
这时,柳树又变得茂密了,戈多也真的来了,还是给大学通知书的那个人。我主动和他握手,并问他:“你真的是戈多吗?”他回答说:“对,我就是戈多。”他又问我:“从你等我的过程,你明白了什么?”问完又神秘地消失了。
我沉默了一会儿,叫道:“我明白了,戈多不只是一个人,而是良心、勇敢、不贪婪、毅力和智慧。大学通知书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拥有良心、勇敢、不贪婪、毅力和智慧。”
等待戈多,让我获益匪浅。
【点评】作者选材新颖,《等待戈多》中的无聊之举,经过作者大胆想象,变得有趣且富有哲理:“戈多不只是一个人,而是良心、勇敢、不贪婪、毅力和智慧。”作者学以致用,值得肯定。“大学通知书”带有隐喻意味,给人启发,引人思考。
等待的智慧
曾星月(七年级)
等待是石,擦出星星之火;等待是火,点燃生命之灯;等待是灯,照亮夜行之路;等待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题记
等待是一种智慧,是引你走向成功的智慧;是引你走向幸福的智慧;是带你走好人生路的智慧。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有人说:生命无需等待。但请你不要忘记:当你匆匆而过时,你错过了小草的微笑,忽略了鲜花的妩媚,拒绝了黄鹂的邀请。请你等一等吧,大自然需要你的等待!每一个生灵都在告诉你:请学会等待吧!美丽不容错过,只要你学会了等待,你便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拥有了一种欣赏美的智慧。
在漫长枯燥的冬天,耐心等待着春的呼唤,是一种从容;在崎岖坎坷的生活中,平静等待柳暗花明,是一种坦然;风风雨雨的人生路上,认真等待终身的伴侣,是一种缘分。
战场上,有曹操等待最佳时机的战略,是多谋;唐山地震中,母亲用血乳育女儿而不放弃等待,是坚持;生命中,对爱人无怨无悔矢志不渝的等待,是真诚。战争胜利,女儿奇迹般活了下来,拥有了幸福的人生,这便是等待中最闪光的智慧啊!
等待的智慧还可能是对一种生命的挽救。夏日久旱的大地上,一棵枯黄的小草,在夜幕的微风中呻吟,不要拔起它,它的根正在往更深处扎下。不信,你瞧:一场甘霖普降大地,它又恢复了绿的生机,顽强的摇曳在风雨中!冬日寒冷的雪地上,一棵枯萎的小树,在飞舞的雪花中颤抖,请不要砍掉它,它并没有放弃对春天的等待,它正在积蓄力量。不信,请你等待到明年春天,万物复苏之时,它那瘦小的枝干上也会抽出新芽呢!难道这样的等待不是一种睿智吗?
朋友,请你暂且停下那匆匆的脚步,放弃那颗热衷于功名利禄的急切的心,用等待的智慧洞察这个世界,认真而明智的去等待,你将收获更多。
【点评】文章“形散而神不散”,围绕“等待是一种智慧”这个“神”(中心),从大自然中的物需要等待,幸福的人生需要等待,生命的绽放需要等待等方面展开抒情议论。最后一段再次照应中心。文章条理清晰,排比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色彩。
等待绽放
刘蓓宁(七年级)
等待一株小草的绽放,是等待一个顽强的生命;等待一株花儿的绽放,是等待一个美丽的奇迹;等待自己,等待他人,等待生命之花的绽放……
五月的一个下午,一个孩子,一个母亲。
孩子伏在木桌上正写着什么,很认真的样子;母亲也很认真地看着,不时轻轻地指出:“错了,该这么写。”一个下午渐渐过去,孩子始终写不好那简单的字母“a”。孩子抬起头,茫然地看着母亲,母亲摇了摇头,静静地走出了房间。
孩子究竟怎么了,九月份到底该不该让她上小学?是不是孩子的大脑有问题?唉!母亲不敢往坏处想,拖着沉重的步子下了楼。院子里充满香味,是栀子花开了。母亲呆呆地站在一簇栀子花前,有的花儿已经盛开,有的花儿半开着,有的还只是一个花苞,雪一样白。“花儿开放需要等待,孩子长大也需要等待吧……”母亲想着,随手摘了几朵未开的栀子花,轻快地上楼,将花插在玻璃杯里,放在阳台上。
一天,两天,三天……孩子每天都在孜孜不倦地写着写着,可是仍然是忽大忽小,忽左忽右。母亲摸着孩子的头:“不要紧,妈妈等你!”孩子点点头,继续写着。母亲抬起头,无意间看到栀子花,还是雪一样的花苞,六天了,栀子花怎么还没有开呢?
第七天夜晚,孩子依然写着,后来伏在桌上睡着了。母亲走过去,看见本子上是一排整齐的“a”!母亲惊喜地摇醒了孩子:“你写得太棒了!”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肺的花香,栀子花也开了,开得那样盛,那样白,如天使的翅膀,徐徐张开……“我写了多长时间?”孩子抬头问。
母亲张开嘴,想说“七天”,但她看了一眼栀子花,柔声说:“我只不过等待了一朵栀子花开的时间。”
后来,孩子长大了,她学习了古筝、舞蹈,当然这其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等待着孩子的成长。因为她知道,毛毛虫的身体里蕴藏着美丽的蝴蝶,孩子都是一朵花,都有绽放的时刻,需要的仅仅是等待!
文中的孩子就是我,如今的我已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阳光女孩。我要感谢母亲,是她用默默的等待造就了我绚丽的人生。
【点评】作者用“我”成长的经历阐释了“等待”造就绚丽人生的道理。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单一的叙事,而是在叙述中穿插了栀子花由花蕾到开放的“等待”过程,以物喻人,自然贴切且不着痕迹,耐人寻味。最后“我”意外出现,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
--------------------
文贵出新
本期点评:王晓明(语文高级教师 )
文章贵在出新。
有人说作文有三怕:“一怕不新鲜,老生常谈惹人烦;二怕平又淡,索然无味催人眠;三怕不精练,拖泥带水车轮转。”这“三怕”中前“两怕”都与新有关,可见作文的新多么重要。
作文的新表现在选材、结构和立意等方面独具匠心,别具一格。新,是一篇文章的艺术美。对新颖之美的追求,是写作的一条基本原则。新,就是要写“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文章。喜新厌旧,是人们惯常的欣赏心理。
作文应在哪些方面创新?
一.立意创新。文章的立意不仅要正确、集中、深刻,而且还要新颖。要反映社会新思想、新风尚;要有时代色彩,占领思想的制高点。曾星月的《等待的智慧》所表现出来的“等待是一种智慧”是具有新意的。在一般人的眼里,等待是痛苦的、寂寞的、无奈的;等待也是平凡的、常见的。但“等待是一种智慧”就把“等待”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它关系到你人生的成功。司空见惯的“等待”让你警醒,这正是创新的效果。
二.旧料翻新。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说作文要选取那些迸射出时代气息,踏着时代节拍的新颖鲜活的材料。这当然很好,但旧意中翻新,有时也能出奇制胜。童鹏成的《等待戈多》把塞缪尔·贝克特的名著《等待戈多》中主人公的无聊之举,经过大胆想象,变得有趣且富有哲理:“戈多不只是一个人,而是良心、勇敢、不贪婪、毅力和智慧”。小作者童鹏成的旧料翻新,使他的作品借助名著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三.结构创新。结构就是文章的布局谋篇。我们既要学会用常用结构,又要善于打破条条框框,做一个勇敢的“破坏主义者”,在废墟上构建美丽的天堂。文章最忌老三段,平铺直叙。刘蓓宁的《等待绽放》并没有单一的叙“我”成长的经历,而是在叙述中穿插了栀子花由花蕾到开放的“等待”过程,以物喻人,自然贴切且不着痕迹,给文章平添了一抹春色。
四.视角新颖。这里的视角是指作者切入主题的角度。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对待同一种事物,观察的角度变化,其结果会有不同。对于古迹的保护,我们多从人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保护,人类如何破坏古迹等。但很少从古迹本身去考虑。李若安的《等待回溯》切入的角度新颖,从古墙自身的感受出发,“旧城改造”中的古墙,等待来的不是保护,不是生命的延续而是毁灭!读后让人警醒,令人深思。
当然,作文的创新还有很多方面,如表达上创新、体裁上创新等。我们要深入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勤于思考——“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不断积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诚如是,作文的创新是不难做到的。
回页首
( 第三辑)
漫步枫林间
杨懿(高三)
当清晨的第一声鸡啼唤来了喷薄而出的红日,晶莹剔透的露珠摇醒了连绵的群山,追寻着泥土的芬芳,在一片氤氲的雾气中,我踏上了这片圣洁的净土——红枫林。
晨曦中的红枫林仿若一位还在酣睡中的睡美人,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红叶,在土地上落下斑驳的树影,泥土中散发着一种冷冽而又清香的气息。厚实的泥土筑成蜿蜒而明晰的小径,我轻轻迈着脚步走着、走着。身边,一棵棵红枫连成线,像一串闪耀着夺目光辉的红宝石,像一团团、一簇簇跃动的火焰,又像一位位慈爱的老者。我就在这万花丛中缓缓地行着,看着。
太阳渐渐爬上了天空,温暖的阳光散落在片片叶子上。叶子像是受了什么鼓舞,开始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或是努力地伸长着头,显出光光的叶梢,或是默默地摇曳着火红的叶片,做着无私的伴舞者……阳光中,每一棵树都显得那样与众不同,那样生机盎然,美得像一幅描绘恬静生活的油画。
我走近一棵红枫,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那干枯的树皮,那覆盖了整个曲折凸凹的树干的树皮。那灰褐色的树皮仿佛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从红枫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便与它们相伴相依。树皮用它浓厚的大笔记录了红枫的岁月,那样沉稳,那样多情。
走着走着,前方的路渐渐崎岖,太阳也不再笑脸相迎,而是躲进云里。只是刹那间,便已是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我抬起头,看见一片片红叶正在与不可抗拒的困难做着顽强的斗争,但它们单薄的身躯又如何是暴雨的对手?我转身,想在红叶残碎破败前离开,让回忆里只有它们的美好。但我在转身的那一瞬间,目光扫到了崖边傲然挺立着的两株红枫,便再也无法移开我的目光。那红枫伸直着脊背,仿佛与天同高,枝叶在空中挥舞,像一位怒不可遏、奋勇杀敌的勇士,那一簇火红是他浸着忠魂的血衣。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原来红枫的美不只是阳光下暖人心扉的小火苗,更是风雨中仰天唱出“让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燎原之火,是燃烧自我为换得光明的心声,是一首震撼人心的绝唱!
我扬起了嘴角,这似火的枫展现了这世间最美的颜色啊。
【点评】这篇写景抒情散文的开头部分描写舒缓细腻,如诗如画,仿佛一位老人徜徉在红枫林中,悠闲、恬静。文章节奏舒缓,耐人回味,大量的比喻句,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
生活不能承受之重
王靓(高三)
生活很沉重,因为我们总是拖着沉重的行囊,来过原本简单的生活,将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于是许许多多的东西又被压进了我们的包袱,只为将脚下复杂的路走得更稳。
然而,佩戴着最繁重饰物的舞者无法舞出轻盈翩跹的舞步。丢下生活不能承受之重,才能将这生活之路走得更加轻快。
或许是时候,将压抑自己的那些沉重抛开了。我想到了那个用自己的贤才辅佐勾践崛起的范蠡。他何尝没有压在心中的沉重抱负,他渴望遇到一位贤主展其大志与雄才。可他明白“祸可共患,福不可同享”的千古悲哀,没有踟蹰与徘徊,他放弃了施展自己经世之才的良机,给后人留下了洒脱的身影,反而成为人人歆羡的自在陶朱公。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固然沉重,可这并没有成为压抑他的磐石,对于那些生活中承受不起的沉重,一个放弃的抉择道出一份超然的潇洒,在人生的道路上,他轻装上阵,从而得到了另一种灿烂。
或许你脱离了压抑自己的桎梏,但你手中还拿着压抑他人的枷锁,压抑了别人也束缚了自我。所以,不如索性将那份压抑他人的累赘也扔进路边的草丛,继续上路。孔子曾师郯子、师襄、老聃之徒。而这些人都不能与孔子的贤才相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孔子打破了他与他们的界限,向他们学习。没有因为“圣人”的名号而排斥不及自己的人。然而,现世之中又有多少自持那虚无的身份、地位、学识之说的庸人,急于与尘世隔离开来。他们成功地压抑了别人,可在这无休止的斗争中,他们又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了多少重量?
有位哲人曾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背着一个空篓子,每走一步都要捡一样东西放进去,而不知剔除那些累赘不用的东西。”我们的脊梁无法负载生活所不能承受的重量,他残忍地扼杀了生活与人性中最纯粹、最自然的美景。
所以,别再为毋须有的烦恼而伤神了,别去管自己是否超过了别人,也别用别人的标准衡量只属于自己的人生。
【点评】文章立意深刻,富有哲理。“生活不能承受之重”意在告诫人们不要为力所不及的目标而徒劳和苦恼。例证、引证有力,行文自然,不着痕迹。
孟子, 在我们疯狂的时候
陈曦(高三)
烽火的狼烟已燃烧了中原的大片土地,在贫瘠而布满烧焦灰烬的废墟中,一位长者凝望着眼前的点点滴滴,眼中倒映出伤逝的痛,心在滴血,眼中的泪光蕴含着对逝去战士的追思和对世间的大爱。你,孟子,踩着战国刀刃下的痛苦,向我们缓缓走来……
没有人知道日夜辛劳的你四处游说却徒劳无功时的心酸;没有人理解满头白发的你一生奋斗的良苦用心;也没有人在战争肆虐的时候,为你送上一杯和平的凉茶;更没有人在这生灵涂炭的鬼域里,为你画出一双双不流泪的眼睛……没有,一个也没有!所以你一生的奋斗,只为那“五十者衣帛,七十者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昌盛图景,而你永不厌倦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就只为“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幸福生活,这就是你,用心包容世界,用“仁”去化解恨与苦的孟子。
请原谅我的无知和浅薄,你的精神只能汇在句句精炼的话语中,穿过千年的黄沙,越过无尽的山河,褪尽纯净的书香,变作真正的治世之道,供我膜拜。
你信奉的“君最轻,社稷次之,民最重”的理论,在世人庸俗的无法理解中化为纸上空言;站在充满狼烟的战场上,看到士兵们相互残杀,所有辛苦付诸东流,你只能静默: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好一个“不怨天,不尤人”!在浑浊的神州大地,你仰天长啸:仁者无敌!这声呐喊穿透了君王的宫殿,响彻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奏响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那悲天悯人的大爱是你心中的信仰,更是你行为的高标。在我们疯狂的时候,在我们残忍的时候,在我们罪恶的时候,孟子,将仁爱的信,借我们的手邮递到每个人的心里,将关爱的圣水,滴入每个人的心田,我们亦因此变得更为澄净。
真爱无言,大爱无痕。在我们疯狂的时候,孟子向我们走来,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春暖花开,我欲带着孟子的信仰,幻化出一双灵耳,在人群走过,在心灵释放的时候,聆听花开的声音……
【点评】作者的视角选在“在我们疯狂的时候”来透视孟子,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一个“不怨天,不尤人”真实的孟子。文章说古道今,开合自如,足显作者胸襟。
回页首
(第四辑)
生活不是牧歌
华师一附中杨懿(高三)
习惯了风餐露宿,习惯了疲于奔命,人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似乎已经为自己设定好了路线。可有谁不曾憧憬过当一个流浪诗人,过着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然而,生活终究是生活,不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梦境,不是一首婉转悠扬的歌。生活中只有等价的付出与收获。
生活很无情。在金钱面前,看到有的父子对簿公堂;在病魔的折磨下,看到幸福的家庭被活活拆散。前些日子,看到杭州一个富家子飙车,导致一名浙大毕业生惨死于人行道上的景象,又不免回想起去年那震天动地的一瞬,掩埋了多少无辜的鲜活生命。生活就像上过发条的指针,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不会为任何事动容。难道我们还应该被伤痛绑住手脚,困住步伐?铭记历史的我们应该迈开坚定的脚步,用期待的心面对未来,在前进中缅怀且奋发。
生活很世俗。当陈水扁洗钱的巨大金额被公之于众;当公款旅游“太太团”的账单出现眼前;当平等不再是针对人格,而是对权力金钱卑躬屈膝;当欲望充斥着世界……你是否迷惑于那些人衣着的光鲜亮丽,而内心却如此空虚委顿?你是否觉得生活欺骗了你?别忘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难过,快乐的日子终将来临。”只有把握好属于自己的现在,才有期待快乐日子的权力。
生活不是牧歌,没有那样悦耳动听的欢乐音符;没有那样如诗如画的情境。生活需要我们包容、付出和改变。
生活需要包容,要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心。要用快乐的心来吞噬生活留给你的苦涩果实,才会有养育出闪闪发光的珍珠的日子。
生活需要付出。当不公正的教会对伽利略实施终身监禁时,他仍旧埋头钻研天体星象,终于名垂青史。当爱迪生成为一个半聋不聋的人时,他选择的是继续实验,他的坚持和付出同样缔造了他的神话。生活不公平,却给了你付出的机会。
生活需要改变。“如果想要阻止一件事发生,就只有使自己变得更强”。对生活的虚伪、世俗和不如意,只有面对它,接受它,并且改变它,才是惟一出路。
或许,生活永远不会是一首抚慰你心灵的牧歌,但学会包容、付出和改变,生活终会成为你的主题曲。
点评: “生活不是牧歌”,文章的切入角度较新。小作者不仅谈到了生活的世俗甚至无情,而且能阐述如何面对的问题,提出要有包容、付出和改变现实的勇气和态度。重点突出,语言简练,有表现力。
爷爷家的橘树
荆州中学龙颜(高三)
爷爷家门口的院子有两棵橘树,每年秋天橘子红了的季节,我就赖在爷爷家乐不思蜀。
走进院子,就醒目地看见一树的金黄,一个个小太阳挂在树上,轮廊是那般明晰,让人不禁想去触摸。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略带酸甜味,就像听过一段轻音乐,全身无比舒适放松。走近轻轻地捏一捏,那果实的沉甸让人满心欢喜,那橘皮上还有些凹下去的小点,一点一点,很是可爱。
这两棵金黄的橘树,在我心里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因为这里有着我许多美好的回忆,那是我儿时的乐园。
小时候,橘子还是青青果时,我和表哥就忍不住馋,不听大人劝告,偷偷摘吃,两人的脸酸到扭曲,惹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片嗔怪;最喜欢爬到树上照相,被金灿灿的果子包围,美到心里;最难忘夏日的夜晚,在月朗星稀的夜空下,在橘树蓬大的树荫下,听爷爷无数遍地讲屈原讲《橘颂》,常常听着听着,就进到梦里,那梦里的橘树变成了屈原……
真巧啊,爷爷家就是《橘颂》橘树的故乡。“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一树坚挺的绿橘,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令人无限敬意,这分明就是屈原的气节!是他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
橘树是什么时候栽下的,我也说不清。只是从我有记忆起,它就一直在那里。爷爷说,这树是他退休前,来到这里住时栽下的。爷爷在这住了多少年,它就陪伴着爷爷过了多少年。
如今,我即将告别中学时代,即将离开爷爷,即将离开那两棵橘树。但无论以后我走到哪里,身处何地,我心会永远在橘树下安家!
点评:橘树不仅承载了爷爷一生的喜怒哀乐,而且寄托了作者少年的梦,因此,这里的橘树就具有了一种象征意义。文章借物抒情,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举手投足之间
水果湖高中周乐延(高三)
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小事,此时,你总要选择你的处理方式。比如买东西,卖家多找了你钱,你是否会提醒?前面的行人不小心弄掉了随身物品,你是否会帮他拾起?别人帮助了你,你是否会微笑地说声谢谢?
其实一个人形象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他取得的业绩、他的容貌和他的名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举手投足之间的小事。
孔子作为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着独到的教育方法,培养了一批出众的学生,但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则是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恭态度,这态度体现了他对他人的尊重。
林肯是美国总统中最受民众爱戴的一位,更多的也是因为他高尚的人格。在家里,他是一位爱妻子爱儿女的好丈夫好父亲;在军队里,他是一位体恤士兵的好将军;在政坛上,他也是一位宽宏大度的政治家。所以,人们爱戴他。
诚然,“大事不拘小节”。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通过不断地奋斗为黑人争取到了应有的权力。可是他生活中却是个粗鲁,不讲细节的人。这多多少少给他的人生留下了些许遗憾。
现如今国富民强,越来越多普通的中国人可以出国公干旅游。时常有反映国人不良行为习惯在异国他乡遭人白眼的报道。最为典型的就是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扔垃圾之类小事。可就是此类小事落了“素质低”的名声。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举手投足可反映其品格。小则会体现你个人的形象,大则会体现一个国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你的举手投足充满友善温暖,透出优雅谦和,让你的人生更加完美吧!
点评:文章从多方面阐述了举手投足之间能够反映其品格的主旨,观点明确,选例典型,叙例简洁。但几个例子未能紧扣“举手投足”展开,缺乏论辩性。
潮起潮落彼岸花开
实验中学孙璐(高三)
原始生命起源于蔚蓝的大海,每个生命都有着对海的憧憬,面对海水潮起潮落,有人会为落潮而惋惜、怅然;有人会因发现退潮时岸边变幻的美丽图案而惊奇、释然。
每当想起大海,就让我记起诗人海子。对于海,对于人生,他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幻想着最原始、朴实而幸福的生活,他的理想世界在现实中仿佛是易碎的水晶球。人生中的一次低潮,将他推向了绝望的谷底,他不能正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终而卧轨自尽。
他的诗情,他的才华,在那一刻化为乌有,如果他能坚强面对人生失意,也许能迎来生命的辉煌。可是人生没有也许,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只有珍惜,不应挑剔乃至放弃。
生命固然短暂,正如川端康成在午夜凝视未眠的海棠花而感叹:世界上的美是无限的,而感受美的能力却是有限的。他会因花开花谢而哭泣,因人世短暂而痛惜,过于追求完美把他逼上绝境;他没有包容世上大大小小的不完美,没有正视生命的种种不完善,在迈向极端的背后,自然也看不到世间繁花盛开的景致。
人生不能尽善尽美,只有心灵经历无数次低潮的洗礼,才会发现每次潮落都曾有过美丽的瞬间。屡遭仕途不顺,他仰天长啸,淡然处之。秋风之中,白衣猎猎,风华绝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不慕官场名利,怡然自得,对于失意,他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积极态度,有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铁骨。他以超然旷达的情怀,为后世留下不可计数的绝世诗篇。
同样在中国历史上身遭贬谪,官场失意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有的借酒消愁了却残生,而有的却用笔杆掀起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正如旷世奇才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发配荒蛮,飘零四野,颠沛流离,但这些都不能磨灭他坚定的意志,在烟瘴四布的密州仍“左牵黄,右挚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在凄风苦雨的黄州仍“何妨吟啸且徐行”,他畅然抒写胸中壮志,直指社会黑暗,谱写了人生壮丽篇章和中国文坛上的辉煌史诗。
层叠的波浪翻滚而来,拍打着沙滩,当我们身临海边,又是否会回忆起被历史的潮水卷走的芸芸众生,是否会反思自己对于人生价值的认识呢?如今正站在人生拐点处于高三的我们,不经受六月的洗礼,又怎会迎来盛夏绚丽梦想的绽放?
在我心中,始终坚信经历过潮起潮落的人生,一定会在彼岸迎来百花盛开。
点评:文章显然受到海子诗的启发,以面对大海起笔,展开联想,巧用课文中川端康成、苏轼的例子加以评说,自然贴切。议论与抒情结合,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
从这里开始
东湖中学朱天艺夫(高三)
毛毛虫在树上蜕变,从那里开始,它们化为美丽。
我们在十一年前开始正式学习,从那里开始,我们求知奋斗。
六十年前新中国成立,从那里开始,人民当家做主人。历史,一次次见证着从“那里”开始发生的奇迹。
而在“这里”我们同样书写着历史。今年,我们进入高三,从这里开始,我们书写备战高考的历史。这个高三来得不知不觉,由于没有多少假期,高二与高三的界线似乎模糊了。但是有的人从幼稚走向成熟,有的人从玩世不恭走向有明确目标。这些变化都代表着一个个的“开始”,代表一次次的“蜕变”。高三的到来,让我们欢喜让我们愁。欢喜的是我们离迈向社会又前进了一步,而愁的是唯恐时间被我们白白耗费,以后“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们没有时光机,不能回到过去了,能做的是通过努力实现未来梦想。于是,我们一个个静下心来,一个字“冲”,埋头勤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奋斗。我们在这里书写历史,从高三开始。
今年,祖国母亲六十华诞,从这里开始书写历史新的篇章。在新中国六十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里,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时刻,胡锦涛主席检阅了三军。我也在这里感受了祖国的伟大。在这里看到了历史的脚步,一列列整齐的士兵通过天安门,一件件新式武器展示在世人面前,一架架战机雄鹰般穿过蓝天。主席笑了,我也笑了,为中国的强盛而笑,为祖国繁荣昌盛欣慰。应该有那么一天,我从这里出发走向那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从这里开始,我们书写着历史;从这里开始,我们豪迈前行。
点评:文章紧扣文题,从自己、新中国成立以及祖国六十华诞三个方面加以论述,阐明观点,总体构架不错。如果段与段之间加强必要的过渡和照应,会更好。
唤醒心灵
武汉三中辛灵(高三)
“让生命如夏花般灿烂,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我坐在阳台上,享受着日光的沐浴,手里拿着泰戈尔的“飞鸟集”,细细品读着。这位伟大的诗人是在用他的灵魂作诗,犹如一位圣人,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是啊!人生那么短暂,与那浩瀚的星空相比,我们人类是多么渺小,犹如沧海一粟,最终会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那么如何让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更加美丽,我思忖着,直到看到这句话。我突然明白了海棠花为何昙花一现,那是它积蓄了所有的美丽,只为那最光彩夺目的一次绽放,哪怕倾其所有,也在所不惜。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呢?你是愿意做一个平庸的人一生碌碌无为,还是愿意积蓄所有的能量如烟花般绽放?我想,我一定会选择后者吧。
我的心突然变得清澈而明亮,原来在大自然中显得渺小的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感悟生命,完善生命,不惧怕生命的消失。
我迫不及待地往下读着:“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初生的孩子,成长是他的力量。”初生的孩子?我已不是婴儿啊!可是有什么力量一直支撑着我学会为梦想而努力呢?让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突然间我明白了,那是成长!因为成长,所以我们懂得付出;因为成长,所以我们懂得善良;因为成长,所以我们有了自己的道德原则……我们善良,单纯,喜欢帮助他人,并懂得感恩;我们有了爱,学会了分享,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自己的处事原则。这一切都是源于我们拥有了成长的力量。终于有一天,我们会如雏鹰飞向蓝天,成为雄鹰。那时,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才发现长大成人并不可怕,我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处事原则和道德准则,有益一生。
阳光依旧灿烂,我起身看着户外,犹如暴风雨过后的清晨一般,清香怡人,沁人心脾。我读着“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停留了一下,又飞走了”,感叹着世事的无常;我读着“每一个婴儿的出生,都表明上帝对人类并未失望”,思考着生命的伟大……
点评:品读诗文,感悟生命。小作者不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馨的阅读场景,而且让人体会到作者内心深处涌动的思潮。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笔法灵活,语言顺畅。
他这样一个人
水果湖高中马尚(高二)
我常常做这样一个梦,梦里有一棵樱花树,粉色的花瓣在风的轻抚下舞动在空中,然后不断落下来,落在树下的一个人影上。那个身影在我的梦中模糊又清晰,陌生又熟悉,勾起我记忆深处的他这样一个人。
夏似乎在一夜之间静静地离开了,掠过生命的缝隙,曾经生机勃勃的生灵也变得颓废。没有任何预兆,一片华丽的金黄代替了盛绿。又逢秋天,我站在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麦田里,全身都被熟悉的感觉包围,被熟悉的味道缠绕,不由得让我想起他这样一个人。
去年这个时候,我和他一起奔跑在这片麦田里。我说:“我们要永远在一起!”“当然了!不过,就算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与他的初次相逢是在学校食堂,他端着盘子站在我对面,用略显羞涩的声音对我说:“同学,其他位子都坐满了,请问我可以坐这儿吗?”“嗯,你坐吧。”“谢谢!”他轻轻一笑,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笑容像阳光一样,洒进了我的心房。
之后,我们总是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去图书馆学习,虽然同学们身前身后流言蜚语,但其实只有我们明白,我们之间是世上最纯的友谊。他很聪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竞争激烈的初中作为支撑彼此的支柱。
但这种美好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他得癌症的消息像一道闪电划破了这一切。当我在医院里看到他躺在雪白的病床上,吊着输液瓶,紧闭着双眼,一瞬间觉得就要失去他了。于是我拼命呼喊他的名字。还好上帝是宽容的,他在昏迷了两天之后醒了过来。他微笑着对我说:“没事,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果然,两个月之后他出院了,他带着我来到一片金灿灿的麦田里,我说:“我们要永远在一起!”“当然!不过,就算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我不知道的是,你的癌症是晚期。
你还是离开了,离开了我,离开了世界上美好的一切。
如今,我又来到这片麦田,风徐徐地吹,轻抚我的脸庞,亲吻我的泪水。
夜晚,我坐在麦田里,旁边是稻草人。我们一起仰望璀璨的星空。
我睡着了,梦里有棵樱花树,树下有他这样一个人。
点评:“他这样一个人”,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目光。文章开头,以一个亦幻亦真的梦境引出他在我的记忆深处。接着,叙述了“我”和“他”的相识、相知、相约。文章语言犹如心底流出的一泓清泉,灵动、清澈、感染力强。值得称道的是,文章结尾处又回到了梦中,构成了一个巧妙的圆形结构,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境界。
醉之境界
武汉11中学牛欣怡(高三)
醉是一种境界,人生中有很多个让人醉的地方,而我认为醉也有高低雅俗之分,最次级的当然是饮酒之醉,再则是情调之醉,最高的当然是人格之醉。
饮酒之醉是谁都能拥有的,只需一瓶酒即可,当一个人烦心苦闷之时,来上一点酒,看似可以浇息烦恼,却不知借酒浇愁愁更愁,往往在醒之后愁绪便更上心头。“诗仙”李白就是一位爱酒之人,可是他却把酒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他不能算是借酒浇愁而应是借酒赋诗。他就不仅仅是停留在了醉这一层面上,而是醉中带有清醒,清醒又是沉醉于其中的,也正是他这种半醉半醒的状态,才能给他灵感,写出这么多流传千古的动人诗篇。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实何止是山水,一切有情调的事物都可以醉人。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一段清新悦耳的旋律;一场扣人心弦的比赛;一个温柔真挚的眼神;一句温馨简单的话语……都可以使人陶醉,这种醉就往往高于酒醉之上了。这种醉是建立在心灵的享受之上的,这种醉可以说是心灵之醉、情调之醉。这种醉可以让人在忙碌枯燥之余,让心灵得到小栖,让心慢慢沉淀下来,所以说,情调之醉相比于饮酒之醉来说又高了一个档次。
那么最深刻的应该就是人格之醉了。人格之醉指被高尚人格和精神所感动,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时光的车站在不停地转,有些人早已被人遗忘,有些人的名字却历久弥新!海伦·凯勒用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向我们展示了一颗对生活充满了热忱与希望的心。她告诉我们,无论在生活中会有怎样的艰难困苦也要充满希望、相信自己。当你的心已累,以为失去了一切,其实等在前面的却是一整个新的世界。这就是人格之醉,它可以给你一种动力,一种充满能量的动力。
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醒我独醉。你拥有了哪一种醉呢?
点评:本文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思辨性、深刻性上所做出的尝试和努力。“我认为醉也有高低雅俗之分,最次级的当然是饮酒之醉,再则是情调之醉,最高的当然是人格之醉”等,可谓精辟之语,否定了借酒浇愁的醉,并以“人格之醉”为最高境界,虽尚显稚嫩,但已足显作者的思维品质和调遣语言的能力。
思考和敬畏
华师一附中兰紫洋(高三)
站在山顶,极目驰骋。四目不再是高楼平地起,或是都市里尘嚣滚滚,只有郁郁葱葱的连绵。感受天地之浩然正气和万物之清明灵气,你可以感到自身的渺小。
是啊!即使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也被苍穹所融化了啊!在抬眼尽望天空的一瞬间,你能穿过层云,游离在太虚之中,思想的齿轮和宇宙的齿轮咬合,开始了缓缓地转动。这大概就是牛顿、笛卡尔一代先哲们的思维方法吧。没有电脑、没有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也许正是通过那样纯净的天空,看到了天体的运动。就像宇宙深处的爆炸,思想在脑海中擦出了火花,也更加引发了他们对宇宙、对科学的敬畏。
许多人穷尽一生也没能有所突破,大概也是因为他们的境界,没有到达这样的层面吧?
现代社会的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使人们逐渐“数典忘祖”。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有意或无意地破坏了自然的平衡,他们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
仔细想一想,我们人类所有的一切并非从无到有,而是改变原属于自然的东西来造福我们自己。我们应当珍惜自然并且敬畏自然,它是一切的来源。
对于科学,我们也应该保持正确的态度。学术界的抄袭现象蔚然成风,很多人都称不上是“名副其实”的。在一些利益面前,他们放弃了思考科学的精神。自然也就失去最科学的态度。
康德这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的心灵中唤起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是啊,这就是思考的力量和敬畏的品格。
点评:全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思想的齿轮和宇宙的齿轮咬合,开始了缓缓地转动……”,笔锋转入论述自然与科学的关系,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颇有思想深度。
自然论语
武汉外校 董艺虹(高三)
自然是循循善诱的论语。
春日山岗上,一抹抹翠绿的嫩草,用它们弱小的身躯展现着迎接崭新未来的坚强,虽然微风都能使它们摇摆,但是嫩绿的颜色却娇小而不软弱。生命之初的坚强令人震撼。
夏日的明媚艳阳和吵闹蝉声令人烦躁,而满池芦苇却能沉默地拔节。每一阵倾盆夏雨后,都是一寸寸地生长,安静地生长,是芦苇的生存学。
秋日总是一片金黄。伤感的落叶是金黄,丰收的稻谷也是金黄,消逝能与收获同在,感伤和喜悦共享。这样包容的秋,轻而易举地道出了人生百态。
冬日可以看见万籁俱静的雪白世界,独伫在雪地中,莹白的世界可以放缓你的心跳,让你安静地思考。没有焕彩夺目的颜色,不再有美妙动听的声音。
奔腾滚滚的江水告诉我们:“物与我皆无尽也。”矗立的群山峻岭告诉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圆缺变换的月亮告诉我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自然是一本循循善诱的论语,以其美妙绝伦的姿态展现其无尽内涵,却又如此触手可及。穷其一生,我们怕也读不完、悟不透。
自然是不应逃离的家。
光怪陆离的现代城市,四季空调,汽车代步,霓虹璀璨。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钢铁怪物,疏离着每一个人。
我们甚至不曾在蒙蒙春雨中漫步山间;我们甚至不曾欣赏过挂满露珠的小草上调皮的瓢虫;我们甚至不曾品尝过山间甘冽的清泉……
如果说,我们可以用冰镇饮料代替悠悠泉水,那浩瀚的满天繁星和调皮的萤火虫呢?黄浦江滩林立的霓虹灯如何能把它们全部遮盖?
什么时候,才能触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活泼生气?
什么时候,才能体味到“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蓬”的烟雨渺渺?
什么时候,才能望见“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客归时”的清新无暇?
我从未如此沉默地看过自然。为它的千姿百态沉醉,为它的博大精深惊叹。为人们的冷若冰霜而困顿,为人们的形单影只而悲哀。
望有一天,都市人能重新回到自然的怀抱,赏这展也展不尽的画卷,读这翻也翻不尽的书。
呵,自然。
点评:本文以“自然论语”为切入点展开议论,突出了“自然是循循善诱的论语”这一全文主旨,且具有时代呼唤的意义。文中排比、引用的运用彰显了作者的文采风华。再有,文中所引材料,全都从高中课本、读本中来,而能这样“信手拈来”,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真正学好了语文课本、读本,也就有了足够的作文材料啊!
回页首
清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