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条纹针织套头衫:为圆航母梦 中国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7:09:52
6月29日,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就有关“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将试航”的问题回应称:“目前,我没有新的信息可以补充。”

  此前,杨宇军的两位前任,对于中国航母的相关问题亦是惜字如金。今年4月27日,时任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的耿雁生,就航母问题表示:“到目前为止没有进一步的信息向大家发布。”

  早前的2008年12月23日,时任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的黄雪平,曾正面回应过航母的问题。他说,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具体要求;“中国政府将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认真研究考虑有关问题。”

  2009年3月20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第一次将航母的问题明朗化。在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时,梁光烈称,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现在航母在建,还没建成,等建完再说。”今年6月7日,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在接受《香港商报》采访时,证实了中国建造航母的消息。

  “如何释放第一艘航母的相关信息,我想中央会选择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宣布。”海军少将、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在接受财新《新世纪》专访时说,“首艘航母的作用不亚于‘两弹一星’,它对捍卫我们国家的海洋权益,乃至影响世界战略格局都有重大意义。”

  海军多位军方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证实,第一艘航母是改建而成。“就是买了一个船壳,再改建修复。”一位军方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中国购买的船壳,正是原苏联尚未全部建造完工的航母“瓦良格”号。(相关报道:

  1982年5月7日,原苏共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做出了建造第三代航母的决定。次年,原苏联军方决定建造“瓦良格”号的前身“定单106”。彼时,参与建造工程的共有将近五千家企业、科学研究院及设计局;由乌克兰联盟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承建。

  按照设计,“定单106”号航母的满载排水量为59000吨,舰长304米,最大可载50架各类飞机(详见资料:“‘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原苏联设计技术参数”)。

  1988年,命名为“里加”的“定单106”号船体建造完成,并于当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里加”号正式更名为“瓦良格”号。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的建成率已达68%。

  风云难测。1991年12月25日,苏联突然解体。此后,“瓦良格”号最终归属乌克兰。由于乌克兰财力不济,该航母于1992年1月停工。

  1995年,乌克兰官方决定将“瓦良格”号处置权交给黑海造船厂。因无力继续建造,拆解又不划算,该艘航母仅剩出售一途。当年10月22日,基辅级航母“明斯克”号与“诺沃罗西斯克”号被俄罗斯出售给韩国拆解――“明斯克”号最后落户中国深圳,此后成为航母主题公园。

  1998年4月,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买下“瓦良格”号。在向该公司交船前,乌克兰方面因迫于美国的压力,“瓦良格”号的舰载武器装备及动力系统等设备被拆卸一空。

  1999年7月,已无动力系统的“瓦良格”号由拖船拖出港口。然而,在试图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土耳其政府将其拦下。

  2001年9月,中国政府派出有关人士访问土耳其,就“瓦良格”号通过海峡问题进行磋商。在做出全面安全承诺及缴纳巨额保证金后,才被拖出黑海。此后,因埃及政府未同意“瓦良格”号通过苏伊士运河,又绕过好望角后再取道前往中国。

  2002年2月20日,“瓦良格”号终于进入中国领海。3月3日,抵达航行的终点大连。

  不过,曾声称要将“瓦良格”号改装为娱乐用船的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其博彩营业许可证于航母靠泊大连当天被吊销。“瓦良格”号并没有改造成赌船,抵达大连后最终由军方掌控。

  前述澳门公司的母公司香港创律集团,其主席徐增平与军方不无特殊关系,此举被外界解读为与军方有关。

  2002年底,华夏证券因投资出现巨额亏损,由此牵出其曾参与购买“瓦良格”号的秘闻。华夏证券于2008年宣布破产。如今,亲历参与谋划购买航母的原华夏证券知情人士,仍视当年的行动为敏感事件,不愿对财新《新世纪》记者多谈。

  2005年4月26日,在拖轮的护航下,“瓦良格”号被拖进大连造船厂第一工场,这是2003年竣工的30万吨级船坞。

  当年下半年,“瓦良格”号航母重新刷漆。舰身喷涂的中国海军标准的灰蓝色,明确宣示了航母的军用色彩。

  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从海军方面人士了解,自2005年始,有关国防科技工程人员便开始维修和改装“瓦良格”号。

  停泊在船坞的“瓦良格”号并不严加设防。热衷于军事的网民,记录下了其变化的过程:

  2009年10月,相控阵雷达安装基座出现在舰岛上;

  2010年5月30日,汽轮机组锅炉点火吹管;

  2010年8月20日,蒸汽动力系统试验排烟囱井;

  2010年9月,滑跃甲板前端和飞行甲板尾部,人员防坠网支架安装完毕;相控阵雷达支架安装;

  2010年10月,左舷中部和尾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装舰载干扰弹火箭发射炮;

  2010年12月24日,制冷机和动力舱蒸汽发电机组启动运转成功,低频段雷达信号干扰机安装完毕。

  一艘几乎仅留铁锈斑斑的航母船壳,一天天变成军舰的模样。原海军副司令员张序三曾向媒体透露,要将“瓦良格”号修复改装完毕,需花费700亿元。

  今年1月,加拿大的在线军事杂志《汉和防务评论》援引一位大连军工厂匿名人士的话称:“(复原‘瓦良格’号航母)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事实上,其复杂程度完全无异于建造一艘崭新的航母。”

  6月中旬,军事迷于网络发布的“瓦良格”号近照显示,舰载机起飞甲板处的阻焰板(挡焰板)已经安装。此外,舰岛上已架设雷达及天线等电子设备。航母的火力攻防武器系统,如反潜炸弹发射器、火箭发射器、防空炮等也已架设完毕。

  据军事专家推测,“瓦良格”号的内部应已修复完毕,而舰体和甲板的改装和修复也接近尾声。

  “这是一艘战舰。”针对此前有传闻称“瓦良格”号是训练舰的说法,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海军大校李杰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瓦良格’号的战斗力可能不那么完美,但它是一艘作战航母。”

  “瓦良格”号正在悄然修复,而中国是否需要拥有航母的争论也更多为公众所知晓。

  2006年3月,原海军少将王世昌和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刘永路投书《舰船知识》杂志,阐发了他们认为中国不适合发展航母的“学术观点”。
两位海军人士认为:从国情来看,发展航母战略的道路是不适宜的。理由有三:

  第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大国海军都在优先发展以航母为核心的舰队。如果中国沿袭着特混舰队――联合舰队――航母编队这条“追随式”的轨迹前进,再奋起直追也是望尘莫及。

  第二,国力有限,走航母战略之路,巨大财力投入将使中国不堪重负。

  第三,国际舆论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问题上,航母的远洋进攻战略与中国积极防御战略相悖。

  两位海军人士的意见,一时间成为反对拥有航母的民意代言。那个时期是否需要航母,在原国防科工委――这一负责组织管理国防科技工业计划的领导机关亦守口如瓶。

  2005年6月16日,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广钦,否认了中国在上海建航空母舰的传闻。

  2007年1月8日,原国防科工委新闻发言人黄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说:“中国具备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但具体什么时候制造目前还没有定。”

  “有没有能力建造航母”与“要不要建造航母”,成为外界揣测中国在发展航母问题上意见分歧。“对海军来说,高层是一直主张建设航母的。”郑明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但决策权不在海军。”

  作为被誉称“中国航母之父”、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的老部下,郑明在担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期间,为了做好研究开发航母的准备,曾与有关海军领导先后考察了法、意、英、俄、美等国家的航母。因极力主张修建航母,郑被媒体封为“航母主建派”。

  “应该说,我是主建者而不是派。”郑明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建造航母,是在国家利益的大局下,举国之力的一件大事。建造一艘航母,不是单纯的技术或经济实力问题,它是一个巨型高科技集成系统,涉及军事、工业、经济等一系列问题。建造航母,除了加强国防,还可以带动提高其他高科技领域的发展。”郑明说,“是否研发建造航母是国策,除了国内条件,还涉及国际条件。”

  据郑明透露,主建者们呼吁多年,航母终于开始建造,“除了战略及经济等原因,决策层对航母和国家海洋战略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郑明说,首艘航母使用“瓦良格”号的船壳,“主要是我们在制造大型战舰上,相关技术还不太成熟。”

  另一位海军军事专家亦持相同看法。李杰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我国可以制造巨型的油轮,但大型军舰的钢板设计、飞行甲板技术以及船体的抗盐碱度等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制造航母的要求。”

  今年3月24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网络刊文称,“我不愿意用我交的税款去建航空母舰。”茅的主要观点是,加强军备剩下的惟一后果就浪费国力;“军备竞赛并不能带来和平,反而是带来浪费和战争的越来越大的危险。”

  相对于茅于轼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的反对之声,海军少将尹卓则从军事角度批评了“瓦良格”号。

  今年4月14日,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就“瓦良格”号的性能及战斗力等问题进行了点评。“这艘舰,我们可以概括说非驴非马。”尹说。

  尹卓分析称,“瓦良格”号的常规动力系统,影响了其作战能力,“至少整个编队补油要8-12个小时,这12个小时是没有作战能力的”;而更重要的失误是“瓦良格”号选择了滑跃起飞的方式,不能带预警机。“这个平台实际上什么都不精,杂而不精。”尹卓评价。

  “对于首艘航母,我想还是要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郑明说,在经济上,出于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到维护保养等需要,可能需要投入很大费用;在技术上也可能不完美,要争取“费效比高,以相对小的投入可以取得更大的军事技术效益,航母的战略作用并不亚于‘两弹一星’;这种战略作用远非经济账所能计算的。”

  “航母的重要意义不是性能好或者差的问题,而是从无到有的问题。”李杰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如果要跟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瓦良格”号肯定是还有差距的,但是跟其他拥有航母的中小国家相比,“这艘航母不算落后,当然,我们也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

  在中国军方首次证实正在建造航母前,关于“瓦良格”号的报道已不时见于海外媒体。

  “以前未证实,可能是认为时机不成熟。”郑明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有时候,有关国防建设的一些消息,也可以在民间先去酝酿。”

  这种方式的先例是,今年1月,中国研制的隐形战斗机“歼-20”(非官方正式称号)首飞,就是最先由网民公布的。

  由于中国军方采取了一种较为公开的姿态,不少军事迷能靠近停泊现场拍照,更多“瓦良格”号的图片被陆续发布到网络。虽未正式宣布,但“瓦良格”号可能作为中国第一艘航母,已逐渐公开展示于世人面前。

  “海军灰”喷涂完毕之后,时间已进入2006年,由于网民无法进入船体,除了甲板上可看见工人们正在工作,“瓦良格”号建造实情在此后三年再无具体透露。

  2009年4月27日,“瓦良格”号离开了原来的泊位,进入了刚刚落成的大连船舶重工在香炉礁新建的第三工场30万吨级船坞。

  由此,“瓦良格”号又开始逐渐发生变化。

  然而,要真正形成战斗力,首艘航母还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战斗机的起落,会有难关。”郑明说,航母的战斗力主要在战斗机,如何突破起落技术将是一大考验。

  李杰则对财新《新世纪》记者分析称,除了舰载机的起落,包括动力系统、电子系统等因素,也将对首艘航母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效能产生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