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枸己泡水的功效:脾胃病文集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1:14:31

脾胃病文集2

(2010-06-23 07:36:11)转载 标签:

脾胃病

杂谈

分类: 糖尿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鞠通医案——脾胃

[a0]http://bbs.dyjc.net/[a1]大医精诚中医在线[a2]大医精诚中医在线[a3]  

庆室女 十六岁 不食十余日,诸医不效,面赤脉洪。与五汁饮降胃阴法,兼服牛乳,三日而大食矣。

甘蔗汁 梨汁 芦根汁 荸荠(乌芋)汁 藕汁 各等份拌匀。

按:《本草纲目》记载:甘蔗[性味]甘,平,涩,无毒。[主治]止呕哕反胃,宽胸膈。梨[性味](实:)甘,微酸,寒,无毒。[主治] 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 酒毒。芦根[性味]甘,寒,无毒。[主治]疗反胃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内热,弥良。荸荠(乌芋)[性味](根:)甘,微寒,滑,无毒。[主治]开胃下食。疗五种膈气,消宿食,主血痢下血血崩,辟蛊毒。藕[性味]甘,平,无毒。[主治]捣汁服,止闷除烦开胃,治霍乱,产后血闷。患者当为阳明热盛兼阴虚之证,故用降胃热养阴津的办法。此方口感较好,是一个不错的消暑方子。

 

-------------------------------------------------------------------------

 

脾胃不和怎样选中成药

来源:网摘  

节日亲朋好友聚会,工作多有商务宴请,酒肉过度,因脾胃不适而就诊的人也日渐增多。

积食选用保和丸

脾胃患病一般表现为胃痛、总有饱胀感、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呃逆、烧心等症状,老百姓多称之为“脾胃不和”。

节日之后的脾胃不适多为食滞胃脘证,发病前患者常有暴饮暴食或饮食不洁史,表现为饮食停滞、打嗝出酸腐之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治疗可用消食导滞的法则,用(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槟榔四消丸等中成药较为合适。其中保和丸侧重于消食化热;加味保和丸侧重于平素脾虚湿阻合并食滞;枳实导滞丸则侧重食滞兼有湿热中阻。

腹胀选用香砂和胃丸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节。季节交替之际,脾胃病更易多发。对大多数脾胃不和的患者来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大便不调等可用香砂和胃丸来调治。该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加理气、消食、祛湿中药组合而成,功效健脾开胃,行气化滞,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同时伴有口臭、恶心、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明显实热证患者及有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等阴虚患者不适用该药。

如果患者胃部不适、经揉按或保暖后减轻、乏力、手足不温,可选用温胃舒,顾名思义,其有温胃暖中作用,适于胃脘寒凉,饮食生冷、受寒更痛。虚寒胃痛冲剂、胃气止痛丸、附子理中丸也属此类药品。但如查看舌象发现有舌红、苔黄或腻等湿热症状及急性胃痛就不适用。

萎缩性胃炎选用摩罗丹

胃痛伴胃酸增多和口渴爱喝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等热象的胃热症状,治疗可泻火清胃,可使用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片、一清胶囊、新清宁片等。但此类药不可多用或长期应用,大量使用易伤脾胃阳气,使人体虚。如服用后未见明显好转,应去医院专科诊治。

病史较长、上腹部隐痛灼痛、口燥咽干、饮水不解渴、手足心热、消瘦乏力,舌红少苔等胃阴不足型脾胃病,适用养胃舒治疗,此类药还有阴虚胃痛颗粒等。

如见胃胀作痛、恶心、口中黏腻、口苦、口干、口臭、大便不爽等症,都属于湿热所致,可选用肠胃康。若同时还出现腹泻,可服用葛根芩连微丸。

萎缩性胃炎患者适用摩罗丹,它药物组成较多,只要对证,其他胃病同样可以服用。主要起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止痛作用,凡有阴虚、湿阻、气滞、血淤均可使用,但有气虚无力、面色无华、手足不温等表现的阳虚患者不宜服用。

中国人脾胃多不和,家中可常备些中成药,但要对症用药,如自己无法分辨,应去正规医院诊治。

 

------------------------------------------------------------------------

 

湿——湿困脾胃舌苔腻

中国中医药报  

□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汉代《述行赋》中写到:“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湿”,湿在古代是指地低潮湿的意思。湿,甲骨文写作,从水,仿佛地上铺着稻草,被水浸湿的样子。《庄子》有:“上漏下湿,匡坐而弦”的句子,描述百姓房屋漏雨,地面潮湿的艰苦境地。

湿,因为有“氵”做偏旁,显而易见与水有密切关系,不论地面潮湿、还是天气阴湿,都给人冷冰冰的感觉。因为水是寒性的,湿在本质上也属于阴。《素问·天元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这里提到的“寒、湿”是大自然存在的气候因素,相对其他几种气候,风、湿几乎一年的任何季节都会存在。在通常的时候,湿不会明显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顶多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不方便,好像上海五六月份的黄梅天,每天细雨绵绵,东西都会受潮、发霉,房间里也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味道,所以北方人恨死了这样的天气。

不过因为体质不同,有些人可能更容易觉到湿的气候变化,特别是对于脾胃虚弱的人。前面提到的黄梅天,很多胃肠弱的人就会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这时即使没有身体明显的不适,对着镜子观察舌苔也可以看到舌苔很腻。明代医家赵献可把“湿”分为四种:雨雾露,是在天之湿;泥水,是在地之湿;酒水乳酪,是饮食之湿;汗出沾衣,是汗液之湿。他还特别提到,不同的湿导致的疾病也完全不同。古代医家认为“胃为水谷之海”,饮食之湿,先伤脾胃,举个例子,喝过多的水或者酒,都会引起呕吐,就是胃没法容纳这么多饮食的一种自我保护。吃了不洁净的食物,人也会上吐下泻,也是肠胃不适的表现。而且外界的湿和饮食之湿会互相影响,如果环境比较潮湿,更要减轻胃肠的负担。

为什么感受湿邪,人的舌苔会很腻呢,因为舌苔是胃气熏蒸而成的,所以湿伤脾胃就会在舌苔上反映出来,而湿的特性是黏腻不爽,所以舌苔看起来也很腻。这一点也是中医整体观的体现,即任何一点小的问题,都会揭示大的方向,古人说,一叶落而知秋,就是这个道理。

湿困脾胃的临床表现除了舌苔腻,更多的是消化不良,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小便不利,可以用燥湿健脾的药物藿香、佩兰、苍术等进行治疗,食疗方赤小豆鲫鱼汤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赤小豆鲫鱼汤做的时候用三两赤小豆,浸水半小时左右,和鲫鱼一起放入瓦煲里加清水煲煎。加入少许的调料,以口味清淡为可,喝汤吃肉,在黄梅天吃效果很不错。现在,写字楼里多是中央空调,夏天人为创造了一个寒湿的环境,很多白领觉得一天下来,头昏,肩痛,胃口也不好,回家做道赤小豆鲫鱼汤吃,既吸收了蛋白质,又保健了脾胃,还补充了水分,一举三得,很值得大家试试。

 

---------------------------------------------------------------------------------

 

李富玉脾胃病临证经验

中国中医药报  

□ 韩培海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中医院

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是脾肾两虚、湿热内蕴;治疗之法是健脾温肾、清肠化湿。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机是脾寒热错杂;治疗之法是温寒清热。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中医科主任李富玉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李富玉对脾胃病的临床辨证除了传统的辨证施治外,尤为重视三个方面,一是脾胃病遇冷则痛并非均为寒证;二是重视肝对脾升胃降的调节;三是重视脾胃病的微观辨证。

现介绍李富玉治疗脾胃临证验案:

溃疡性结肠炎

李富玉提出脾肾两虚、湿热内蕴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以及健脾温肾、清肠化湿是治疗大法的学术观点。又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观点,进一步研究提出调肺健脾、化痰固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

方药:溃愈散。

乌梅30g,五味子10g,黄连15g,马齿苋30g,金樱子20g,石榴皮15g,五倍子15g,莲子30g,芡实20g,甘草15g,葛根50g,补骨脂20g。

临证验案:患者主诉,小腹部疼痛伴大便带脓血反复发作20余年。自1985年起无明显诱因每于冬春季节均会出现肚脐以下小腹部跳痛,疼痛呈持续性,伴大便质稀,带少量脓血,小腹部发凉,常有里急后重感,无恶心呕吐,曾经当地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服用药物治疗后效不显。大便质稀,2~3次/日,便后带少量脓性物,无血,有里急后重感,双小腿部发凉,纳眠可,小便调。既往复发新口腔溃疡病史30年,既往血脂、胆固醇高多年。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服溃愈散20服后患者脾泻止,无不适感。

按:大多数医家都主张脾肾两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很少有医家提出湿热内蕴也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李富玉从临床辨证出发,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多数舌胖大,苔黄厚腻,所以辨证湿热是根据临床辨证得出的。方中补骨脂、芡实、金樱子、莲子补肾健脾,黄连、马齿苋清利湿热,乌梅、五味子、五倍子、石榴皮涩肠止泻,葛根升阳止泻。全方共奏补肾健脾、清利湿热、涩肠止泻。临床疗效较好。

消化性溃疡

李富玉提出脾寒热错杂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机、温寒清热是治疗大法的学术观点。又根据寒热的多少,相应地选择寒性药物和热性药物,寒性药物多选用黄连、黄芩、蒲公英、龙胆草之类。热性药物多选用炮姜、乌药、高良姜、小茴香之类。

有效方:柴胡20g,香附20g,枳实20g,厚朴15g,莱菔子20g,郁金20g,高良姜10g,乌药10g,龙胆草15g,黄连10g,元胡30g(后下),甘草10g。

临床验案:患者胃脘部胀痛8年。患者诉8年来频觉胃脘部饱胀不适,时疼痛,胃脘部反酸,烧心感,时打嗝,生气及食不消化食物后加重,曾经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经多方治疗效不显。刻诊:右肋下疼痛,时烦燥易怒,经前乳胀,腹下坠,经量少,大便不成形,小便可。

诊断:胃溃疡;乳小叶增生。

治则:清肝温胃。

方药:柴胡20g,香附20g,枳实20g,厚朴15g,青皮20g,莱菔子20g,元胡30g(后下),郁金20g,龙胆草20g,芦根15g,高良姜10g,甘草10g。10服,水煎服,每日3次。

二诊:服药后胃脘部疼痛减轻,大便成形,但胃脘部仍隐痛,时上泛,舌质红苔白,脉滑弦,视病情调方如下:守上方,去良姜,加龙胆草30g,乌药10g,余不变,继服10服,每日3次。

三诊:服药后胃脘部疼痛减轻,仍觉全身乏力,恶心,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脉细,视病情调方如下:

乌药10g,龙胆草30g,柴胡20g,香附20g,枳实20g,厚朴15g,青皮20g,莱菔子20g,元胡30g(后下),郁金20g,芦根15g,良姜10g,甘草10g。10服,水煎服。

四诊:患者诉服药后胃脘部痛症状消失,嗳气、烧心等症状较前明显减轻,饮食量较前增加,全身较前舒适,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腻,脉细,视病情守上方,去良姜,余不变,继服10服,每日2次。

按:患者属寒热错杂性消化性溃疡,方中以高良姜、乌药温胃散寒,黄连龙胆草清热,柴胡、香附、枳实、厚朴、青皮、莱菔子疏肝理气,体现了李富玉重视肝疏泄功能在胃病中的调节作用,元胡行气止痛。全方共奏温胃散寒、清热理气。

 

-------------------------------------------------------------------

 

灵活辨证治脾胃的范本——越鞠丸

来源:网摘  2008年10月7日

越鞠丸是《丹溪心法》中的名方,由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组成。功用行气解郁,主治六郁证。

很多人觉得本方的名字不好理解。李时珍认为栀子别名越桃、芎藭别名鞠穷,方中有这二药,故以命名。不过,另一种解释也许更有道理些,就是认为“鞠”代表了“郁”。“鞠”有“弯腰”的意思,可以说是中焦病变导致的病人弯腰捧腹的一种被动体位;“鞠”还有“球”的意思,形象说明了中焦气胀痞满堵塞的感觉。“越”就是治好。

什么是六郁证呢?有人将六郁证的概念作过多种衍义,甚至和肝气郁结混为一谈,但朱丹溪的本意是指中焦的郁证。如果我们以脾胃病为样本来讨论本方的应用,就能充分理解六郁证的本义。脾胃是后天之本,水谷之海,五味腥膻、炙煿寒凉之品杂存其间,天长日久,易致损害。朱丹溪把这些因素归纳起来,总结伤害脾胃的病因以气、血、痰、火、湿、食为主。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可知中焦脾胃为病,痞闷胀满是最多的症候,郁积之“郁”便跃然纸上了,这便是六郁证的机理。

六郁证常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这是《方剂学》教材中的典型表述,但这些症状的描述还远不够完整。原著《丹溪心法》中还记载:“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者是也。”这些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脾胃病的胃肠外表现极其复杂(《脾胃论》中有过精彩介绍),而且病人的主诉常常是零散的只言片语,如果不全面了解这些,则难以把握病情。

方中香附行气开郁治气郁;川芎活血祛瘀治血郁;苍术燥湿健脾治痰湿之郁;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神曲消食导滞治食郁。方中香附、川芎、苍术、神曲均有行气之功,朱丹溪以此方治疗六郁之中气郁为主的病例。另外,方中所以没有选用治疗痰郁的化痰药,是因为中医认为热加于湿则生痰,有清热的和化湿的就可以起到消痰的作用了。

本方的精彩之处在于君药的确立。一般的方剂,君药是相对固定的,由于本方的六郁在不同的病人中表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本方的君药是动态的,以何药为君,完全取决于病人以六郁中的何郁为主,也就选相应的药物作为君药,也就是说五药皆可为君。

研发与应用前景:

其实朱丹溪治疗六郁中的每一“郁”都有单独的方子,它们分别是,气郁:香附、苍术、抚芎;湿郁:苍术、白芷、川芎、茯苓;痰郁:海浮石、香附、南星、栝蒌;热郁:山栀、青黛、香附、苍术、抚芎;血郁:川芎、桃仁、红花、青黛、香附;食郁:神曲、苍术、香附、山楂、砂仁。上述六方虽未命名,但都是独立的方剂。朱丹溪把上述各方(除外痰郁方外)各取一药(加下划线者),就组成了越鞠丸。

以上这些小方为越鞠丸在临床中的加减运用提供了可贵的范式。临证过程中,可以依据六郁中各郁的主次,首先确定越鞠丸中相应的君药,并依据上述小方提供的用药思路,选择性地将相关药物配伍到主方中去,以增加解除相应“郁”的强度和功效。

朱丹溪把引起中焦痞闷胀满的最常见的原因和证候分析透了,进而针对这些病因编制出来极其精炼的越鞠丸,最后把根据不同情况强化用药的组合也和盘托出,普通医生似乎按图索骥就可以了。在医药条件落后、医生水平不高的地区,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功德无量的。这就是有的医家评论朱丹溪“圣人之心”的缘由。

遗憾的是,这样一张优秀的方剂,其现代研究非常贫乏,资料很少。目前虽有中成药销售,但销量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很多中医师对本方并不了解,并未将其作为治疗脾胃病的基础方。更有甚者,有人将本方片面地理解为疏肝解郁的方剂,由于疏肝系列中的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应用广泛,本方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宋、金元时期对脾胃病最重要的贡献者是李东垣,他的《脾胃论》中提到的第一个方子就是平胃散,并对其进行了丰富的加减。平胃散的组方对越鞠丸创制是有启发的,这两个方子构成了治疗脾胃病六郁证的核心,发掘古意,弘扬光大,这是学术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方药系讲师)

 

 

 

分享

0

阅读(23)评论 (0) 收藏(0)转载(0)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转载 前一篇:脾胃病文集 后一篇:脾胃病文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