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刺剑位置:万法简史------ 生物进化、心理进化和灵性进化的整合学译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7:42:27

为了建立超个人心理学的典范,威尔伯做出了两大贡献:一是建立意识光谱,一是提出超个人/前个人的谬误。
(一)意识光谱
在整合东西方研究意识的方法时,我们最常碰到的衝突便是:东方修行人认为自我是世间一切苦难的根源,西方心理学家则认为无我是精神分裂的退化症状。最早成功解决这种衝突的人是印度圣哲奥罗宾多的神圣进化论,他主张绝对的大梵会先展开內入万有(involution)的过程,再经由上溯空性(evolution)的过程,完成神圣进化的能量游戏。因此,业力的迷幻作用不再是使自我沉沦的惩罚工具,而是自我进化的学习工具。威尔伯的最重要贡献便是把印度圣哲奥罗宾多的神圣进化论,与西方的发展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相结合,提出意识光谱说。他初期把意识层次分为:(1)阴影(the Shadow)层次,(2)自我层次(the Ego level),(3)存在层次(the Existential level),(4)心性层次(the level of Mind)。他並从意识光谱的观点,来说明绝对精神內入万有的下降过程:

在实相的阶段中,我们与万物合一,我们与宇宙的基本能量合一,並感受到一切无二和万法唯心的事实。这就是第一个意识层次-心性层次。

可是我们却经由大幻化网(maya)的过程,陷入虚妄的二元分别的格局。虽然这些分别並不真实,只是相似而已,可是每个人却又把它们当真;上当受骗之后,人就攀附在第一个原始的二元主义-主体V.S.客体、自我V.S.非我、机体V.S.环境。在这一点上,人从与天合一的宇宙性认同滑落到与机体合一的个人性认同,因此我们產生了第二个意识层次-人与机体认同的存在层次。就像上昇的螺旋一样,人经由二元分别进行的破裂程序仍在推进,所以大部分的人甚至对自己的全部机体也没有同一感-我们不是说「我是身体」,而是说「我有身体」,这个「有」身体的「我」就是我们俗称的自我。在这一点上,人又从与整个机体合一的认同感滑落到仅剩自我感,我们也因此產生了第三个意识层次-自我层次。这种二元螺旋若再进行,人甚至会否认某些不討好的自我面向,並在意识中拒绝承认自己有这些被拋弃的面向。因此,人的认同再次从整体的自我感滑落到局部的自我感,因此我们產生了第四个意识层次-阴影层次。

威尔伯在后期著作比较强?#123;绝对精神上溯空性的上升过程,並且提出意识结构的九个进化点:前个人阶段有第一进化点--感官生理、第二进化点--幻想-情绪和第三进化点--表象心智。个人阶段有第四进化点--规则/角色心智、第五进化点--形式反思和第六进化点--见地逻辑。超个人阶段有第七进化点--通灵、第八进化点--微细光明和第九进化点--自性。

(二)超个人/前个人的谬误

西方人经常把东方修行人的静坐三昧等同於婴儿的羊水幸福状態,威尔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提出超个人/前个人的谬误。他指出意识结构本来是从前个人层次,经由个人层次,进化到超个人层次。但是,现代人太习惯个人层次的自我位置,便觉得超个人和前个人都具有「非个人」性质,可以把它们等同起来。因此,现代人便產生两种超个人/前个人的谬误:

(1)把超个人化约为前个人的谬误-1,这种经验科学的观点认为人类的理性是进化的最高点,因此超个人的体验不是比理性更崇高的心灵层次,而是婴儿本能性自恋状態的演变形式。

(2)把前个人提升为超个人的谬误-2,这种浪漫宗教的观点认为理性的自我是人性墮落的最高点,因此前个人状態不是比理性更幼稚的心灵层次,而是我们失落的天堂状態。

既然谬误-1否认自我超越的可能性,谬误-2否认自我结构稳定度的重要性,那么超个人心理学就必须澄清一项重要关键:为了完整的自我超越境界,我们必须要发展健全的自我界限和自我尊严,才能彻底净化前自我的情感防卫机制。 
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议题和应用议题

威尔伯?#123;著这两项努力,奠立了超个人心理学的典范,但他像史宾格勒一样忧心西方文明的没落。因此,他指出超个人心理学在未来二十年內必须完成某些发展议题,並解决某些应用议题,才能拯救地球的文明。

(一)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议题:

1. 意识状態的转变和意识发展的结构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两个重要典范,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清楚状態和结构的关係。威尔伯的看法是意识状態的转变只是暂时性的过渡现象,它们仍然必须遵守意识发展的模型。

2. 我们要对冥想的发展阶段,进行跨文化的研究,才能確认东西方神秘主义是否有共通的意识结构。

3. 我们必须弄清楚精神崩溃跟灵性危机的关係,因为在灵修过程中会有很多潜意识的矛盾资料浮现,造成一些前个人的退化现象。

(二)超个人心理学的应用议题:

1. 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之所以提倡「自我的死亡」,主要是为了攻击启蒙主义的理性主体,而不是要向超个人的层面开放。而且,后现代主义也极力攻击灵修传 统的自我超越取向,因此超个人心理学必须要面对后现代的挑战,做出积极的回应。

2. 世界的宗教传统几乎都一致低贬身体、自然和女性,並造成打压慾望、剥削自然和男性宰制的情形出现。为了改善这些情形,超个人心理学必须整合父神性的超越万物之道和母神性的內在万物之道。

超个人心理学的本土化展望

虽然台湾心理学本土化的口號已经喊了N年,可是心理学界都卡在行为主义的阵营中,又没有和认知心理学做出紧密的结合,也没有临床心理学的专业训练体系,因此我们很难巴望他们能做出什么成果。同样的,台湾的社工界、辅导界和精神医学界大概也只熟悉人本心理学的罗嘉斯諮商体系,对於精神分析阵营的认识也都长期处在零星摸索的阶段。换句话说,台湾对於心理学前三大势力的本土化工作都还处在筹备和发想阶段,那么我们有资格谈超个人心理学本土化的可能性吗?

也难怪,台湾在七年前由一位外籍天主教的李安德神父写出第一本超个人心理学的书之后,几乎都没什么进一步的发展。不过,傅伟勋至少曾经提出一个超个人心理学本土化的主张,他主张用傅郎克(Frankl)的意义治疗学来吸?#123;精神分析,並且进而配合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死智慧,来发展出一套临终精神医学和精神治疗学。虽然他这个主张有一种用存在主义神学吞没精神分析的味道,可是台湾佛教界根本就没有把它列为重要的发展议题,顶多是弄个安寧病房罢了。至於,台湾的新时代运动也是从浪漫想像的灵性立场,来大谈负面能量的消除之道,而逃避掉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的锻链过程。

但是,台湾的宗教意识已经到达內心追问和自我质询的阶段,如果我们不能提供灵性追求者一套比较精致的东西,我想很多人就会退守到灵修就是以道德心量修无上感恩心境的立场,而无法进入人性慾望、存在意义和超个人洞见的辩证过程。也许,我们在道德宽心立场和內心辩证过程之间摆盪得久一点,就可以慢慢找出超个人心理学本土化的方向吧。
xi 前 言

我在六年前,大约是一九八九年的时候,展开走遍全美国的智慧追寻之旅。我在旅途中走访了两百位以上的心理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科学家和神秘主义者,甚至还跟他们一起工作,因为那些人宣称拥有我追寻的答案。我那时候正在写《大事因缘:寻找美国本土的智慧(What Really Matters : Searchingfor Wisdom in America)》这一本书,我清楚记得肯恩?威尔伯那时候已经自成一家之言了。我认为他无疑地就是美国本土智者中,最有说服力和洞察力的声音。

威尔伯早在二十年前就写出《意识的光谱(The Spectrucm of Consciousness)》一书,那时候他才二十三岁而已。这本书让他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全美国最具综合性思维能力的哲学家。想当初,他是在决定不念生物化学博士班之后三个月,才开始写这本《意识的光谱》,为的就是要指出人类某些特定阶段所开显的意识发展,已经超过西方心理学的认知范围。威尔伯並论证说:人类只有在成功度过每一个发展阶段后,才有可能先发展出一个健全的个体性,然后才能终极地体验到超越和吸?#123;个人小我的大我境界。此外,弗洛依德和佛陀的思想原本被认定是水火不相容的,可是威尔伯就有办法撮合这两个人的观点,而这只是他所做出的原创性贡献之一。

xii 本书《万法简史》的书名好像有一种唬人的轻鬆?#123;?#123;,但它確实做到了自己所下的承诺。它处理了一段超长的歷史范围,远从宇宙大霹雳开始,直到这会儿了无生气的后现代。在这条漫漫长路上,它试图对於人类在生理上、情绪上、知性上、道德上和灵性上的各种矛盾现象,做出一些有意义的解释。儘管它的內容广博,但本书的敘述方式却非常精实和紧密。

的確,《万法简史》与《意识光谱》以及他另外十一本书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仅扩展了这些先前作品的观念,更改用了一种简单而平易近人的会话体写作风格。以前你如果想要要读威尔伯的书,至少要知道一些东方的禪修传统和西方的发展心理学。现在,《万法简史》可以提供一些平易的解说,给我们这些寻找生活智慧的群眾,这真是一项好消息。因为,我们正被各种迈向无上真理的路线所困惑,这些路线不仅相互矛盾,而且在很多方面都不符合標准。我向那些读完本书还想再进修的读者,强力推荐威尔伯的近著《性、生態学和灵性(Sex,Ecology,Spirituality)》,本书许多主题在其中有更严谨的细节分析。

我从来没有碰过一个人能在描述人类意识发展的进化途径方面,比威尔伯更具系统性和整体性。在我的旅程中,我遇到太多自称其真理版本有多完美的人,而我总是发现他们的结论都落於一边,並且把另一边的能力和价值排除在外。

威尔伯的结论则更具包容性和全面性,相信你很快就会发现这一点。在本书的篇幅中,他讚誉和体现眾多不同领域的真理,並且提出一个前后连贯的见解。这些领域有物理学和生物学、社会科学和系统理论、艺术和美学、发展心理学和冥想的神秘主义,以及从新柏拉图主义到现代主义和从观念论到后现代主义这些期间所產生的对立哲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