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2黑骑士大剑:中国古代彩绘瓷溯源——简述六朝彩绘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35:28

一、中华彩绘瓷的初露端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艺术传统和优秀文化遗产的国家,在东方以至世界上,中国绘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及其完整体系。中国绘画的载体,可以说是林林叫总、形形色色、品种繁什、丰富多样。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他们的艺术创造,在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就充分地呈现出光彩,具有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双重特征的陶画彩绘瓷,历来深受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动荡分裂的乱世,然而它却是华夏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相融合的时代,这一时期文字诗歌、书法绘画、工艺美术精彩缤纷。六朝文化是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纽带,在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史上曾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其中制瓷工艺就是一项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国青瓷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烧造技术日臻完善,除了胎质坚致、造型丰富、釉色青翠外,并在装饰上首创了彩绘瓷画艺术。关于我国彩绘瓷出现的时间,过去国内外陶瓷界一致认为在公元九世纪的唐代中晚期,以湖南长沙窑为代表。石破惊天。1983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在市郊中华门外清理发掘了一座孙吴时期古墓时,意外地出土了一件青黄釉褐彩羽化升仙图双系瓷盖壶,该壶通高32.1、口径12.6、腹径31.2、底径13.6厘米,它的肩部两侧贴塑四个兽形铺首,器身前后中央各贴塑佛像一尊,腹之左右分别饰一长翼鸟。自壶的盖顶至身部用黑褐彩通体绘画,腹部上下十二层为21位持节羽人,四周衬以云气纹、仙草纹,整个画面充满了神道仙境气氛。壶盖内有子口,纽顶为一雕塑禽鸟,其内外均用褐彩绘画,壶的胫部饰一周仰莲瓣纹,盘口为一周三角纹装饰带。由于烧成温度不高,胎釉结合欠佳,加上受外部温度变化的影响,部分釉面出现剥落现象。由于目前全世界仅此一件,现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国宝级文物。无独有偶,1999年春天,笔者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上偶然发现了一块东吴末西晋初的淡青釉彩绘云龙纹残盘片,它的绘画风格与汉代石刻、漆画,以至六朝墓葬上的龙纹砖几乎相类似。为了研究的需要,首先将该瓷片送上海博物馆实验室钻孔取样,做热释光测试。测试结果,瓷片的年代距今1600——1700年,与我目鉴的年代相吻合。接着,又敦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张福康先生做切片化验。

根据以上分析数据,目前要确认该瓷片的产地(即窑口)还比较困难。但是,从胎中氧化铝含量偏高(22.7%)的情况来看,它肯定不是越窑制品,因为越窑胎中氧化铝的含量不超过20%,而且呈色较白(该瓷片的胎色偏灰)。同时代的浙江瓯窑、江西洪州窑、湖南湖阴窑产品,瓷胎中所含氧化铝的百分比往往超过22%,个别的还达到26%。待今后有机会获得以上三个窑址中出土的瓷片标本后,再做深入探讨。不管怎样,我们通过文理结合,在历史考古的基础上,再运用科技测试手段,将中国古陶瓷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令人振奋的是于2002年上半年,在南京玄武区大行宫一处基建工地上发现了六朝时期的遗迹遗存若干,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出土了一批六朝早期孙吴时期的青釉褐彩残器碎片,其造型以盖壶居多,形状与80年代中华门外吴墓出土的青釉褐彩羽化升仙盖壶相类似,仅尺寸大小有所差异,有的尚能修补复原。此外,还有少量的盘、洗一类的器皿。从纹饰上看,均为褐色彩绘,主题纹饰有汉代以来常见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奔鹿和飞天,以及大量的云气纹、仙草纹。而辅助纹样则大都是各式菱形纹饰带,其中以云龙纹、奔鹿纹、飞天纹的形象尤为粗犷生动,神话气息浓厚,富有楚汉漆画风韵。这批彩绘瓷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彩绘瓷的起源,增添了更多更新的资料,值得受人关注。

二、六朝彩绘瓷的艺术特色

六朝彩绘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从绘画布局上看,虽然整幅画面十分繁密,几乎是满画,但由于作者在构图上讲究对称平衡,给人的感觉却是安排得当,运和自如,以致繁而不乱,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另外,其用笔技法粗犷遒劲,画姿奇兀,再加上色彩深沉,形象简朴,故有一派浓郁的古典美风韵。

其次,在绘画题材内容方面,没有脱离汉代仙灵升天,长生不老的思想,因此,常见的主题内容多为神兽仙禽、祥瑞人物,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鸟、团蛇、神鹿、飞天、羽人以及仙草、云气纹等,其中,云气纹是压倒一切的主要纹饰,这是由于人们笃信人有灵魂的缘故,不仅生前尽心修炼可以成仙,长生不老,甚至死后还可以求神保佑,成仙升天。这种相信人可以长生不老,可以升天的信仰,完全符合当时贵族豪门所奉行的黄老玄学理念。环绕主题四周的辅助边饰则多为几何形图案画,其中以菱形纹居多,形式多样,它往往是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象征子孙后代繁衍连绵,永保长春。

再其次,六朝彩绘瓷在瓷器装饰工艺上称釉下彩,它以氧化铁为着色料,在瓷胎上先直接绘画,后上一层薄釉,再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其特点是纹饰永不脱落,即使釉层剥离,留存在瓷胎上的绘画痕迹仍然隐约可见。更令人惊喜的是,瓷绘作者的绘画技巧十分娴熟,它以粗细毛笔的线描为主,兼用平涂渲染,笔触非常流畅,以致尽管线条简练,但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高度概括夸张,所表现的动物或人物具有神态逼真,威猛庄重的效果。然而,若严格要求的话,六朝彩绘亦有二点不足之处。其一,由于着色的欠缺料中含锰偏多,故而显色灰褐暗淡,其二,瓷画上所施的石灰釉透明度不强,加上烧成温度不高,还原不好,所以,胎、釉的色泽不鲜,对比度当然亦差。又由于胎釉结合不坚密,致使局部,甚至整器出现剥釉现象。这一切充分说明了六朝彩绘瓷的烧成工艺尚处在开创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三、六朝彩绘瓷和汉代漆画的关系

汉代是一个上升时期,绘画艺术在继承春秋战国及秦代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迅速地发展。帛画、壁画、画像石、漆器彩绘,其题材内容,在形象的塑造,构图的处理乃至线条用色等等方面,那种质朴稚拙和严谨庄重的风格都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它给魏晋六朝的绘画艺术带来积极的启迪和影响。六朝青瓷彩绘艺术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新品种。它在用色选择、装饰技法、题材内容以及艺术构思的表现力上几乎全接受了汉代漆画的艺术风格。漆画工艺在汉代有着莫大的发展空间,不仅应用十分广泛,绘画技巧也随之提高,亦获有“油画”之称。汉代漆画的制作工艺和装饰工艺与战国楚人风采有着显著的传承关系。研究汉代漆器的彩绘,当以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两具精美彩绘漆棺为代表。漆棺绘画布局严谨,绘画生动,线条奔放,干净利落,特别是所绘的云气纹气势宏伟,在流云中还画有各种神仙怪物,栩栩如生。云气象征天体,象征死者可以随云气飞升上天。这种表现与当时佛家、道家推崇的升天思想有关联。同样,我们在六朝孙吴时期彩绘瓷上亦常见到云气中饰有飞翔的禽鸟,奔跑的走兽,还有羽人飞天等图象,其绘画生动逼真,笔法挺拔,色泽浓郁,形神昂然。除此之外,我认为,彩绘瓷上的菱形纹边饰更是同楚汉漆画文化相融合。但是,在排列形式、绘画技法以及工艺手段上有所演变,有所创新。其中,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漆画是直接用料在器身上绘画,而六朝彩绘瓷则是采取先在瓷胎上绘画,后上一层透明釉,再置于高温窑炉中一次烧成的工艺,故称为“釉下彩”,其特点是经久耐用,永不褪色。这种工艺于六朝孙吴时期首开先河,一直延续千百年。

纵观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六朝青瓷上始创的彩绘技艺,是当时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的一个突破,具有时代里程碑的意义。它含有历史、文学、民俗、宗教于一体,内涵博大精深,同时也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时代审美情趣的缩影。它对后世异彩纷呈的彩绘瓷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而,其功绩是永不可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