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2 黑暗潜伏者: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30:01
http://www.enorth.com.cn  2011-05-20 12:34
各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成效
资料图
抓住重点 化解热点 突破难点——各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成效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事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各地围绕中央统一部署,抓住社会管理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矛盾纠纷化解是基层维稳工作经常遇到的难题。近年来,河南新郑坚持每月15日领导干部到村组、企业下访和信访接待制度,有效发现和化解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织网工程”促创新——各地运用网格化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各地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运用网格化管理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完善服务中提高管理效能,在加强管理中提高服务水平。
北京市东城区区长牛青山介绍,东城区建立了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工作站“三级平台”,同时,通过网格管理及时了解掌握重点部位、群众意见需求等情况,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 >
河南新郑市社会管理创新从增加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起步
广东建设三级综治维稳平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河北肃宁县推行“全覆盖”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北京应对社会管理新挑战创新综治工作新体制
重庆将推社会管理新机制实行城乡统一户口登记
云南:创新社会管理把实效体现在为民利民惠民上
内蒙古创新社会管理重点从七个方面入手重在创新
辽宁省公安健全“五大机制”创新社会管理
江苏省委常委会研究人性化服务型社会管理创新
李源潮:基层党支书要提高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能力
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示范班18日在北京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出席并讲话。他指出,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放到基层,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李源潮指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不好,社会是否和谐稳定,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是否信任,关键看党组织强不强,党组织书记怎么样。基层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针政策,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担负起基层社会管理的领导核心责任。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激发社会活力。要善于把中央和上级要求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能力。要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对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要善于用民主协商、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的办法做好群众工作,教育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要公道正派、依法办事,公私分明、廉洁自律,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以公平公正赢得群众信任。 >
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担负领导核心责任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做好群众工作“三步曲”
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善于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总的看来,有几个论断是很清晰的。比如,如何解决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何让工作方式更加契合现代民主法制原则,如何发挥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等等。这些题目,有的还涉及到制度设计层面,比如社会的利益分配问题、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等。
托举亿万农民的幸福——走进农村基层党组织
在一个有着近8000万党员的执政党方阵里,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战略机遇期,它们大有可为;社会转型期,它们任务繁重。它们的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基础和作风形象。 >
中共基层党组织探索网络党建新形式将承诺“晒”网上
官员称应多听群众“倒苦水”沉到其中才能听真话
北京创新社会化管理:基层党建深入服务商务楼宇
扩展基层民主——农村党组织以创新精神带领农民致富
黑龙江基层党组织党员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创先争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19日   来源:黑龙江日报
【字体:大中小】
【E-mail推荐



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基层基础工作是加强社会管理的根本保障。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基层党组织如何增强渗透力与影响力,提高自身整合资源的能力、组织动员的能力,实现凝聚力全覆盖,全省各级党组织一直不断思索努力求解。
“区域党建联动、促进社区开放,经济建设联抓、促进社区发展,社会事务联管、促进社区服务,城区环境联创、促进社区美化,精神文明联建、促进社区进步,公益事业联办、促进社区和谐,平安稳定联保、促进社区安全”,这“七联七促”是哈尔滨市南岗区荣市街道工委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出的一个新举措。他们成立了10个社区党建联席会,与580家驻街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构建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街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
龙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晖是荣市党联工委成员、三姓社区党建联席会的轮值主任,他说:“我们驻区企业要为居民多办实事,发挥其为人民服务的作用。”近年来,公司先后为社区出资10余万元进行社区庭院美化、扶贫助学、庭院文艺演出等活动。
推进项目型党建
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省际联合党支部让我们两个村子从邻居变成了好哥俩,让我们有了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好机会!”宁安市马河乡松岭村与吉林省汪清县春阳镇老庙村仅一岭之隔,两村地理条件与自然环境相近,但由于分属两省管辖,多年来两个村的交流只停留在村民之间。为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两村党支部于去年7月1日宣布建立省际联合党支部。党支部建立后,松岭党员参观老庙村木耳养殖基地,老庙党员学习松岭村肉牛养殖经验,互利互惠。
松岭、老庙省际联合党支部是黑龙江省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的一个剪影。
肇东市五里明镇五里明村有近千农户,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近年来,五里明村党支部以党员为主体,成立玉米吨田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木材加工协会、养猪协会、养牛协会等“一社三会”组织,党员带头发展致富产业,辐射带动了农户致富。
五里明村的成功在于打造了聚合着各方力量与资源谋发展的项目型党组织。近年来,黑龙江省坚持“党组织围着项目转、党员干部盯着项目干”,扎实有效地推进了项目型党组织组建和调整优化工作,围绕巩固和提升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创新“党员服务区”、“党支部加农民股份公司”、“党员与农民致富联合体”等党建载体,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产业链上组建党组织工作;在新开发区、商业中心、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组建了党组织;对规模企业、龙头企业党建工作进行调整优化,发挥了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截至目前,全省基层党组织在项目建设一线新建党组织1748个,参与党员52447名;成立党员突击队3469支,参与党员40256名;企业党组织建立责任区、示范岗58331个;全省共有50774名农村党员参与创办各类经济合作组织26427个,组建党组织2381个;在新开发区、商业中心等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新建党组织927个。在实现行政村、社区、国有企业、机关、学校及科研院所党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黑龙江省不断加大在“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力度,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共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联系点380余个,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3860余个,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6120余人,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应建已建率达到95%以上。
配齐配强班子
锻造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大学生村官周淑清在哈尔滨阿城区石河村小有名气,她从2006年起开办养殖场并成立合作社,鼓励村民入股,带领全村人民致富。现在,周淑清已成功创立了自己的鸭蛋品牌,养鸭3000只年赚30万,给乡亲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养鸭致富,群众给她这个大学生“村官”打的分数是满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就是要按照中央要求,把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放到基层,只有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省委组织部组织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此,在党组织扩面的同时,广大基层党组织又在配齐配强班子,建设坚强有力的带头人队伍上下功夫,把建设坚强有力、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基层党组织班子,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在农村,积极推广“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公开选拔、选派县乡优秀干部到村任职和跨村任职等村党组织书记选拔方式,选好配强村级党组织班子。同时,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开展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开展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工作,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结构,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积极性。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威而服吾公”。做好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工作,基层党组织书记支部一定要出于公心,依法办事,才能够开创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近年来,在全省村党组织集中换届选举中,6337个村实行了“两推一选”、2378个村实行了“公推直选”;选派、选聘3629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培养了10391名“村来村去”大学生,93名优秀村干部走上乡镇公务员岗位。在社区,能力较强、文化程度较高、善于做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得以任用。
强化教育培训
着力提升基层党员工作能力
早在2008年,漠河县漠河镇北极村就设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党员干部可通过远程网络,接收共享最新的信息和知识。如今,黑龙江省9889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覆盖了全省行政村,实施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活动,围绕省委提出的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商品化、产业化和城镇化的目标,突出抓好乡土人才的培养,培育适用于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 目前,已有23名各类农业专家,通过“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直播系统”授课,13万名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受益。
这是黑龙江省着力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党员工作能力的一个侧面。“基层党员是群众奔向幸福生活的领跑者,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影响着一个群体的发展速度,只有不断及时更新和补充自身的知识,让自身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提升成为必需。”为此,黑龙江省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为培训主阵地,将社会管理工作列入各级主体班次的培训内容,有目的、分批次地选派基层党员干部参加培训。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三下乡”等活动,发挥县乡党校、农广校、农函大等主阵地作用,开展集中办班培训、专题讲座以及远程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开展了集中培训。
在对13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全面实施素质升级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大规模培训的基础上,2009年7月份,黑龙江省又对2008年换届选举新当选的2015名村党组织书记全员培训。在城市,两年来全省累计培训社区工作者14万人次,编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及业主培训专刊18期,培训党务工作者及业主近万人。
做深做细服务群众工作
让“民得实惠党得民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深做细服务群众工作。
牡丹江市石岩镇石岩村是省级文明示范村,近年来,党支部紧跟基层党组织建设步伐,在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取得成功后,又带领群众积极探索花卉种植之路,村支部书记远到新疆求取薰衣草种植方法,回来试种,其诚意带动和感染了村民。
“民得实惠,党得民心”。黑龙江省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并广泛开展“作表率、比贡献、促发展”活动,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促进执政能力的提高。鸡西市委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这个关键,采取年初承诺写实、年底考核和奖惩写实等形式,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公开承诺事项进行全过程写实管理,确保为民服务承诺事项落到实处,让群众得实惠,切实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人民满意工程”。“民情在线”成了安达市人民表达诉求的最好渠道,探索出一条党政领导网络问政、网络施政、为民服务的新路子,“民情在线”开通以来,安达市主要领导的信访件减少了50%左右,信访量明显减少。
一个承诺就是一份责任,一份责任就是一种动力。围绕民生工程,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开展公开承诺,共有103796个基层党组织、1936434名党员做出公开承诺,分别占总数的92.08%和91.1%,履诺践诺率达到96.4%。有24355名农村党员干部参与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活动,代理服务事项1.4万项,代理服务次数32万件,为130多万人次提供了帮助。
在今年春耕时期,全省共深入农村开展政策宣传、巡回宣讲等51367人次,向农民发放各类春耕宣传资料6万多份。城乡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14692个,党员干部与农民结成帮扶对子94053个,累计为农民筹集备春耕资金6460.7万元,解决实际问题20901件次。(记者 王坤 常春晖)
基层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初探
来源:红网-益阳日报
2011年06月18日08:49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胡佐颂
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如何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笔者认为可从六方面着手。
注重改善民生“大服务”。在社会管理中,基层党组织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一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从传统的政权化角色定位转变为服务型角色定位,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职责。二是时刻关注民生。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抓好低保、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廉租住房等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协商机制。在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建立健全经营管理者、工会、员工共同参与的员工工资集体(平等)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三方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建立经济组织与员工利益共享机制,健全劳动关系预警和争议处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注重矛盾纠纷“大调处”。一是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基层党组织要明确专人,经常深入群众之中,了解社情民意,抓好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工作,做到村(社区)不漏组,组不漏户;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员。二是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中心、村(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三调联动”等机构及行业管理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对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要尽可能地加以解决。
注重重点人员“大管理”。一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每个社区都要设立专门的流动人口服务窗口,着力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的问题。要推进流动人口居住证发放工作,将居住证作为外来人员办理住房登记、子女入学、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以及各种证照等事务的前置条件。二是加强对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受邪教影响人员的安置帮教和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加大对有危害社会倾向和行为的精神病人和违法犯罪艾滋病人员等高危人群的管控力度,防止漏管失控。
注重社会治安“大防控”。建立健全农村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防控网、视频监控网。一是组建治安巡逻队。加强农村义务巡逻队和社区专职巡逻队建设,组织巡逻队员不定期到重点地方、重点部位进行巡逻守护,及时发现违法犯罪活动苗头和治安隐患,对抓获的现行违法犯罪人员及时扭送公安机关处理。实行社区民警专职化管理,民警加强对治安巡逻队的业务指导。二是加强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基层单位院落、家属区都设立门卫值班室,聘请保安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严格落实出入登记制度,加大物防投入,加强对现有技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积极推进物业公司进小区、进基层单位院落,规范小区、基层单位的物业管理。农村要推行简易技防入农户,城乡结合部和重要集镇都要加大技防投入,扩大电子监控面。
注重法律知识“大宣传”。 设置宣传长廊,成立文艺宣传队,上好法制教育课,在辖区形成人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注重基层基础“大保障”。基层党组织要做好服务群众、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必须有高素质的人员、完善的管理机制、必要的经费作保障。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结合村级换届,以办事公道、工作能力强、群众拥护为标准,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办法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和其他班子成员。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班子成员。同时,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让党员干部掌握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以及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和技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岗位目标责任制、民主评议、党务公开、“三会一课”等制度,促使党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履职。三是搞好经费保障。(作者系赫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直训基层党组织书记 巩固社会管理基础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提高广大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社会管理能力,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组部决定,从今年5月起,用一年时间,开展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
中组部第一次直接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示范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担负好领导责任。”我国有4万个乡镇、街道党组织,68万个村、社区党组织。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不好,社会是否和谐稳定,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是否信任,关键看党组织强不强,党组织书记怎么样。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书记在我国社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组部直接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有助于巩固社会管理的基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题中之义。
基层党组书记是一个地方的核心领导,在农村党组织书记素质如何、责任心如何,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地方的社会管理工作。中组部直接培训基层党组书记显示出了中央对基层管理者的关心和重视,对其进行思想理论和知识技能培训有助于提高其个人素质水平,还能让基层党组织书记进一步认识到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自己在社会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增强其进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信心和能力。
同时,直接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法的创新。中组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维稳办、中农办、人民日报社、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应急办、民政部等有关部委办负责同志和专家到班上作专题辅导,系统介绍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思想、方针政策,把中央精神传达到基层党组织书记,有助基层党组织更深刻的领会中央的思想和方针政策精神,从根本上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总之,中组部“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不仅提高了基层领导对做好社会管理的认识,更体现了中央对社会管理的真重视、对基层工作的真关心、对基层干部的真爱护,真正让大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本领,增强了落实社会管理各项要求的自觉性,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担负好基层社会管理的领导责任
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示范班综述
2011年06月02日15:51   来源:新华社
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示范班综述
【字号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中央组织部直接培训‘泥腿子’书记,以前从来没想过。培训时间不长,但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央对基层的重视、对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视、对基层干部的重视。”参加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示范班的学员激动地说。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提高广大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社会管理能力,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组部决定,从今年5月起,用一年时间,开展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
5月18日至29日,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示范培训班在北京举行,256名来自基层社会管理一线的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了培训。
呼应大局,一抓到底,中组部直接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实际,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直接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就是要推动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落实到基层。
目前,我国有4万个乡镇、街道党组织,68万个村、社区党组织,在城乡基层社会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不好,社会是否和谐稳定,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是否信任,关键看党组织强不强,党组织书记怎么样。
“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示范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担负好领导责任。
抓基层组织建设要一抓到底。举办基层干部培训班,是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法的创新。中组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维稳办、中农办、人民日报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应急办、民政部等有关部委办负责同志和专家到班上作专题辅导,系统介绍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思想、方针政策,把中央精神传达到基层党组织书记。
参加培训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说:亲自听到最高层的声音,不仅提高了我们对做好社会管理的认识,更感觉到中央对社会管理的真重视、对基层工作的真关心、对基层干部的真爱护,真正让大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本领,增强了落实社会管理各项要求的自觉性。
贴近基层,突出实用,基层党组织书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高端资源,权威声音。为保证培训质量,中组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为基层党组织书记精心设计、量身定制了一整套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料,既有理论政策,又有大量案例;既有当前基层社会管理形势任务的讲解,又有基层常用法律法规的解读;既有群众工作的经验教训总结,又有应对突发事件、应用网络媒体的方法传授。
方式多样,通俗易懂。培训中,安排了专题辅导、经验交流、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云南“孟连事件”剖析,让基层党组织书记进一步认识到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场教学,课堂就在实地,体验就在其中。基层党组织书记实地考察北京市基层社会管理先进村和街道、社区,了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区域化党建等经验做法。
书记教书记,同行学同行。从全国遴选出的10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在班上介绍创新管理、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等来自一线的做法和体会,典型实在,提供了有益借鉴。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时,观点意见交锋,思想火花碰撞,这边话音未落,那边话题又起。大家理论联系实际,互相取长补短,研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基层社会管理的具体思路、方法和措施。
课堂上,讲得生动,听得过瘾。基层党组织书记普遍感到,这次培训,讲道理深刻透彻,讲方法明确具体,使大家心里一下子亮堂了,干什么更有数了,怎么干更有底了,干起来更有劲了。
培训一次,受益一生,基层党组织书记明确了责任增强了信心
来了示范学,回去示范干。基层党组织书记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时间虽短,收获很大,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充了电、加了油、给了力。要把学到的好思路好经验好方法带回去,扎实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各项工作。
在谈到思想认识上的变化时,学员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谁把人民的幸福当成自己最大的幸福,谁就能成为人民信赖的管理者”、“不要端架子,把群众服务好了,干群矛盾自然就没有了”、“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和干部家属首先要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干部和干部家属坚决不能做;当个人利益和亲属利益与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干部让步,群众才能信服”。
通过培训,使大家深切感受到基层社会管理责任重于泰山。“以前是发展经济有一套、社会管理没实招,现在要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社会建设,要像熟悉经济管理一样熟悉社会管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学习掌握具体政策,深刻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
当前基层社会管理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大家结合实际积极建言,“要多关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人口流动、城乡差距等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要改善和保障民生,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他们的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基层社会管理要从重管理轻服务,变为寓管理于服务;要从被动应付矛盾纠纷,变为主动介入前期化解”、“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社会管理工作,既要用好硬办法,又要善用软办法;不仅要用活老办法,还要学会新办法;既要有‘菩萨心、婆婆嘴、橡皮肚、毛驴腿’,还要放下架子、拉下面子、扑下身子、找准位子,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大家纷纷表示回去后要在理清发展思路、带领群众致富上下工夫,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多为百姓办实事上下工夫,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上下工夫,在加强对基层群众团体和自治组织等的领导和协调、形成基层社会管理合力上下工夫,落实好基层社会管理各项任务。要把这次培训作为新的起点,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多学习、勤实践,不断提高应急处变、沟通协调、依法办事、公道办事、拒腐防变能力,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开创基层社会管理新局面。
按照中组部要求,目前,各地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工作陆续展开,有些省正在为轮训制订计划、编写教材、选调师资,一些地方的轮训和试点工作已经启动。机关、企业、金融机构、学校等其他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集中轮训,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正陆续进行。(记者周英峰)
“中央组织部直接培训‘泥腿子’书记,以前从来没想过。培训时间不长,但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央对基层的重视、对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视、对基层干部的重视。”参加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示范班的学员激动地说。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提高广大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社会管理能力,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组部决定,从今年5月起,用一年时间,开展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
5月18日至29日,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示范培训班在北京举行,256名来自基层社会管理一线的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了培训。
呼应大局,一抓到底,中组部直接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实际,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直接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就是要推动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落实到基层。
目前,我国有4万个乡镇、街道党组织,68万个村、社区党组织,在城乡基层社会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不好,社会是否和谐稳定,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是否信任,关键看党组织强不强,党组织书记怎么样。
“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示范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担负好领导责任。
抓基层组织建设要一抓到底。举办基层干部培训班,是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法的创新。中组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维稳办、中农办、人民日报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应急办、民政部等有关部委办负责同志和专家到班上作专题辅导,系统介绍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思想、方针政策,把中央精神传达到基层党组织书记。
参加培训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说:亲自听到最高层的声音,不仅提高了我们对做好社会管理的认识,更感觉到中央对社会管理的真重视、对基层工作的真关心、对基层干部的真爱护,真正让大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本领,增强了落实社会管理各项要求的自觉性。
贴近基层,突出实用,基层党组织书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高端资源,权威声音。为保证培训质量,中组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为基层党组织书记精心设计、量身定制了一整套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料,既有理论政策,又有大量案例;既有当前基层社会管理形势任务的讲解,又有基层常用法律法规的解读;既有群众工作的经验教训总结,又有应对突发事件、应用网络媒体的方法传授。
方式多样,通俗易懂。培训中,安排了专题辅导、经验交流、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云南“孟连事件”剖析,让基层党组织书记进一步认识到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场教学,课堂就在实地,体验就在其中。基层党组织书记实地考察北京市基层社会管理先进村和街道、社区,了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区域化党建等经验做法。
书记教书记,同行学同行。从全国遴选出的10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在班上介绍创新管理、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等来自一线的做法和体会,典型实在,提供了有益借鉴。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时,观点意见交锋,思想火花碰撞,这边话音未落,那边话题又起。大家理论联系实际,互相取长补短,研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基层社会管理的具体思路、方法和措施。
课堂上,讲得生动,听得过瘾。基层党组织书记普遍感到,这次培训,讲道理深刻透彻,讲方法明确具体,使大家心里一下子亮堂了,干什么更有数了,怎么干更有底了,干起来更有劲了。
培训一次,受益一生,基层党组织书记明确了责任增强了信心
来了示范学,回去示范干。基层党组织书记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时间虽短,收获很大,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充了电、加了油、给了力。要把学到的好思路好经验好方法带回去,扎实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各项工作。
在谈到思想认识上的变化时,学员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谁把人民的幸福当成自己最大的幸福,谁就能成为人民信赖的管理者”、“不要端架子,把群众服务好了,干群矛盾自然就没有了”、“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和干部家属首先要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干部和干部家属坚决不能做;当个人利益和亲属利益与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干部让步,群众才能信服”。
通过培训,使大家深切感受到基层社会管理责任重于泰山。“以前是发展经济有一套、社会管理没实招,现在要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社会建设,要像熟悉经济管理一样熟悉社会管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学习掌握具体政策,深刻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
当前基层社会管理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大家结合实际积极建言,“要多关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人口流动、城乡差距等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要改善和保障民生,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他们的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基层社会管理要从重管理轻服务,变为寓管理于服务;要从被动应付矛盾纠纷,变为主动介入前期化解”、“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社会管理工作,既要用好硬办法,又要善用软办法;不仅要用活老办法,还要学会新办法;既要有‘菩萨心、婆婆嘴、橡皮肚、毛驴腿’,还要放下架子、拉下面子、扑下身子、找准位子,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大家纷纷表示回去后要在理清发展思路、带领群众致富上下工夫,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多为百姓办实事上下工夫,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上下工夫,在加强对基层群众团体和自治组织等的领导和协调、形成基层社会管理合力上下工夫,落实好基层社会管理各项任务。要把这次培训作为新的起点,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多学习、勤实践,不断提高应急处变、沟通协调、依法办事、公道办事、拒腐防变能力,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开创基层社会管理新局面。
按照中组部要求,目前,各地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工作陆续展开,有些省正在为轮训制订计划、编写教材、选调师资,一些地方的轮训和试点工作已经启动。机关、企业、金融机构、学校等其他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集中轮训,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正陆续进行。(记者周英峰)
提升基层党组织形象 加强领导核心作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处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党组织的形象怎么样。
基层党组织要有一个好形象,关键是看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广大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提升能力,认真履行责任,当好社会管理的排头兵,才能够凝聚党心民心,同心同德建和谐,不断开创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是要注重学习强素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贯彻落实政策先要学习掌握政策,基层党组织书记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为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设身处地排民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工作中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做好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激发社会活力。
三是公道正派树形象。要做好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工作,广大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工作中要依法办事,公私分明、廉洁自律,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官,遇事与群众多沟通、多交流,才能赢得群众拥护、支持和信任,开创社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四是履职尽责抓党建。党组织书记的重要职责是抓党建,强堡垒,带队伍。把带好班子、建好队伍、狠抓党建作为工作的重点,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平台、建舞台,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创先进、争优秀,成为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主力军
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及创新中的地位作用探析
添加时间:2011-6-25 14:24:41     中共南郑县县委组织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在新形势新阶段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期,我们组织力量深入到一些基础党组织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做了一些初步思考和探讨。
一、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我县把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加强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作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举措,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入手,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不断强化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及创新中的地位作用,使党组织和党员在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中创先争优,有效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探索和积累了社会管理的一些成功经验。
(一)创新组织管理和设置模式,着力夯实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主动适应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化,创新组织管理和设置模式。一是在农村,紧跟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行“支部+协会”、“支部+公司”、“支部+基地”、“支部+合作社”等设置模式,切实加强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引领,提高了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二是在社区,面对社区组织和党员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探索建立单位党组织、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等多重管理模式,提高了居民自我管理的能力。三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大量增加,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为重点,在符合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目前,全县共有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支部20个,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引领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在外出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外出流动人员党支部和党小组,加强了流动党员管理。
(二)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和载体,着力完善社会管理体系。今年以来,着眼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构建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在全县各级干部中广泛开展与群众“连心攀亲,结对帮扶”活动。全县各县直部门单位、乡镇机关、村(社区)和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干部、党员每人平均包联10户群众,基本实现了全县农户和城镇重点户全覆盖。每名干部包联责任一定三年不变,包联干部每月至少两次到包联户家中了解情况,日常保持通讯联系。重点开展“送政策法律,搞好教育引导;连心交友,增进干群感情;真情帮扶,强化为民服务;调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四项工作。同时,全县成立了17个为民服务小分队,组建了科技特派员队伍,经常性深入农村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服务活动,进一步创新党组织、党员干部社会管理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构建了为民服务长效机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
(三)积极发展基层党内民主,切实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一是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双推直选”,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为村级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完善基层党组织议事规则,全面推行村级“民主议事日”制度和村级重大事务票决制,重点在议事内容、议事程序、公开办法措施上进行探索、完善和规范。实行村级重大事务票决制,健全完善了以“四议、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新机制。三是深化拓展“三级承诺”,推行“三诺三评”,把通过党组织向党员群众承诺、党员向党组织和群众承诺、领导点评、组织考评、党员群众测评等,健全创先争优活动考评机制。四是进一步规范基层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明确公开的内容、形式、方式、时限和程序,保障党员的知情权。五是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实行干部选拔二次民主推荐和实名推荐,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公示制,增加公示内容,拓宽党员群众监督渠道。
(四)创新载体,多方搭建发挥党员作用、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平台。一是持续深化党员“双示范”、“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累计建成党员示范户1600户,党员示范户标兵100个,党员示范基地100个,共有10432名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履职,上岗率达86%,为党员发挥做用搭建了良好平台,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二是实施“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从学习培训、技术服务、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等方面帮助农村优秀青年创业、成才、成长。目前已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6356名,1196名致富带头人被发展为中共党员,623名能人党员成为了村组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真正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引擎”。 四是开展以“彰显先进能力强、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促进和谐能力强”为主要内容的“四强”村党支部创建活动,助推村级党组织升级进位。截止2010年底创建一类村党支部17个,二类村党支部148个,三类村党支部244个,四类村党支部减少到86个。
二、问题及原因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益分配的调整和就业方式、组织形式、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特别近年来我县在加快发展进程中,引发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增多,既给社会管理带来了难题,也使基层党组织在加强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抓好经济工作就行,无需顾及社会管理工作;有的认为社会管理难度大,做了又不显眼,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局限于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没有把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有的虽然认可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在推进实际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遇到困难绕着走,缺乏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韧劲。
2、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责还不够明确。乡镇村和社区的职能不够明晰,村(居)组织还没有从大量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职能发挥得不够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没有法律依据,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管理责任考评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各基层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系还没有形成。
3、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还明显不足。一些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遇到群众反映的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少数干部宗旨观念不强,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严重脱离群众;有的法制观念淡薄,不善于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方法简单粗暴。
4、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渠道还不畅。一些基层党组织找不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要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大,无所作为;部分基层党组织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工作结合不紧密,对如何通过党建工作,推动和创新社会管理思考得不够。
以上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当前社会建设普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客观大环境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外,在社会管理中,各级党组织的社会管理责任不够明确,缺乏明晰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造成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社会管理的动力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发挥好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一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在原有按地域和单位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要立足广大党员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突破党员组织关系限制,加大各类功能型党组织的组建力度。农村,要重点把功能型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城市,要重点把功能型党组织建在党员群众的兴趣爱好上;机关企事业单位,要重点把功能型党组织建在工程项目、科技攻关等工作任务上。要区别于党章规定的基层党组织的权利和职责,进一步明确不受党组织关系限制的功能型党组织的职责,探索以功能型党组织教育管理和服务党员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党员群众的组织化水平。
二要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在继续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离退休党员,待业大中专毕业生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边缘化的问题,确保他们退休不忘党,待业不离党,流动不脱党。、将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的离退休党员移交居住地党组织,对离退休党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充实社会管理的力量。依托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建待业大中专毕业生党组织,探索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实行以就业和创业指导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化管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建立以流出地管理为主,流入地协助管理为补充的双重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流动党员“双找双管双服务两地问责”长效机制。
三要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进一步明确新社会组织业主与党组织的关系,切实强化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要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推行群团组织和党组织领导班子人员交叉任职,实行规模以上非公经济组织工会主席职业化管理,改变非公经济组织工会主席和业主的依附关系,强化工会的作用。要健全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明确大会权责,通过加强党组织对职工(代表)大会的领导,依法实现对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业主的监督,确保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二)强化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职能,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大格局
一要加快基层党组织职能转变。以强化乡镇(街道)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全面推行乡镇(街道)执法权改革,健全服务中心,采取一站式服务,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强化村(居)组织自治职能,进一步完善以村(居)委员会为主体的政策法规和村(居)事务知情服务、村(居)民维权和民间调解服务、精神文明和文体服务、公共秩序服务、环境保护、村(居)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自助、互助服务,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广泛开展“为民服务代理制”、“党员奉献日”、党员承诺、结对帮扶、送温暖等活动,全力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二要强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社会管理职责。赋予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驻地街道党建工作职责,建立街道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机关企事业单位共驻共建和谐社会的职责,深入开展“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做文明居民、共建和谐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双争共建”活动,着力构建辖区各单位共同参与的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乡镇(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对口帮扶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
三要探索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发挥作用的途径。建立在职党员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党组织“双重评议”机制,全面推行党内评先选优、提拔任用征求居住地党组织意见制度,进一步激发在职党员参与驻地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热情。
(三)找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以党组织工作创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一要发挥好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创新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全面推行党代表任期制,进一步健全党代表联系群众、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和“连心攀亲、结对帮扶”活动,构建党员干部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二要发挥好党领导群团组织的优势,创新利益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党对职工(代表)大会的领导,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探索建立由党组织统揽协调、政府劳动部门、工会、业主三方代表共同协商解决劳资矛盾的“三方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劳资关系。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探索建立业主委员会、居委会、物业公司“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形成协调配合、职责分明、同创共建的社区民主管理新格局。
三要发挥好党的民主作风,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要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逐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要改革候选人介绍方式,建立候选人竞选演说、承诺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规范党务公开内容和程序,扎实做好党务公开工作。全面推行村级“民主议事日”制度和村级重大事务票决制,健全完善了以“四议、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新机制,提高各级党组织决策的科学性。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能力
一要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将《社会管理学》课程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内容,有计划地举办培训班,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社会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要创新社会管理教育方式,注重挖掘和总结各地各部门在社会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采取正面宣传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二要重点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人才队伍序列,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大规模开展社会工作职业培训,鼓励和支持从事社会工作的党员干部自学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对机关事业单位涉及社会管理的工作岗位进行界定,制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逐步推行持证(社会工作从业资格证)上岗制度。推行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建设,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作为社区工作者的准入条件,建立面向社会的统一招录制度,逐步建立一支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三要健全领导体制,严格考核机制。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体系,纳入基层各级领导干部考评体系,把社会管理的责任量化分解到各个部门、岗位和工作人员,确保社会管理上下联动、政令畅通,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奖惩的重要依据,激发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加强社会管理的内在动力。(杜军)
关于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有效途径的调查
来源:  |  编辑:  |  点击:1344  |  时间:2007-6-28  |  【字号:大中小】
在当前农村,因为有的党支部能够很好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但找到了自己的活动空间,实现了农村的稳定、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而且得到了村民及领导的认可,正在大展鸿图;有的党支部则失去了自己的活动空间,不见经济发展、农民富裕,尽管整天忙于应付,但是镇党委不满意,老百姓更是不“买帐”,有的党支部甚至多年开不出支;有的后进党支部班子调整后,能立即焕发活力。这是为什么,区委组织部一是采取等距抽样调查的方法,依地理位置随机调查了四个镇,潭柘寺镇、龙泉镇、妙峰山镇、斋堂镇,与4个党委副书记、23个支部书记进行了座谈;二是在其余五个镇,重点抽查了几个村,访谈了部分村干部与党员。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
原因:党支部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
变化尽管是渐进发生的,但日积月累已使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资历较深的党支部书记均感慨:“现在干工作与原来不一样了”。总的来说,党支部目前面临的工作环境有五个特点:
一是党支部的依靠主体:党员队伍普遍老化。
这些年,由于年青人外出上学、外出打工,村里本来发展的年轻党员就偏少,就是有也大多是在部队入的党,回到村里后,大部分也外出打工去了,所以在调研的30多个农村中,除了妙峰山镇下苇甸及斋堂镇张家村、川底下三个以资源开采业、旅游业为主的农村党支部直接领导、直接使用的党员有年青人以外,其余农村党支部的工作主体都是40岁以上的党员。这些村的党支部书记大部分40出头,在村里还算作年轻人,在党员队伍中还算作年轻党员。
二是党支部的工作对象:留在村里的村民就业能力不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在当前农村农民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所有的生活来源全部由土地而来。由于我区的土地面积少而且不十分适宜种植,每人每户所分的地,一早一晚的工夫全干了,所以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干起了个体,有的到镇、村办企业上班,有的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就业,就传统的身份划分来看,亦工亦农。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纯农户几乎没有,农民已依据个人的就业能力自动形成了几类“准农民”,比如在二三产比较发达的浅山区如龙泉镇,40%的农民在镇办、村办企业上班,40%的农民搞个体或外出打工,20%的农民就业技能差,只能在村里呆着;在深山区如妙峰山镇和斋堂镇,是40%的外出打工或干个体:60%的在家自己找不着就业门路。由于浅山区交通便利,离区政府所在地、市区近,所以就业机会相对比深山区多,在数据上差异很大,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那些30岁左右正能干事的年轻人们——在农村所谓的“壮劳力”们——头脑活泛、体力充沛都自谋生路去了,用不着党支部找生活出路,在经济纽带断裂后,他们对村里的发展几乎漠不关心,这对农村的发展既是损失,也是制约;二是留在村里的是“3861”部队,男的几乎都在45岁以上,女的也在35岁以上,外出打工几乎没有就业能力,守在村里,几分薄地又不能养家糊口,迫切需要党支部帮助他们找到就业门路,这既是党支部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农村的一大制约。
三是党支部所处的思想认识环境:市场经济已深入人心。
调查中,无论是深山区还是浅山区,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普通农民,都默认了市场经济,并逐渐学会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尤其是学会了利用“比较优势”,比如农村党支部对待“分与合”的问题,就是那个有利扶持那个,而不拘泥于形式,改革开放初期,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村党支部看到了个人发展的灵活性,就大力支持、鼓励农民自己发展。经过20年的发展,有些眼光敏锐的党支部意识到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已不能应对市场经济规模的需要,便主动站了出来,有意识的将分散的农户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组织起来,应对市场的冲击,保护农民的利益。
对于农民来说,树立了全新的就业理念,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外出打工的“双向流”现象。当认识到自己守着几分薄地所得的收入,不抵在外打工挣的工钱时,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纷纷弃地进城,形成了一个个空壳村;但是当村里沉睡多年的资源被党支部激活后,全村显出旺盛的发展生机时,外出打工者发现所挣工钱不如回村干收入高,便带着自己多年打工挣来的积蓄和积累的经验,回村谋发展,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资金、人才的活力,使有的空壳村一跃成为了经济发展强村。开发旅游的村,回家干起了农家乐,如斋堂镇川底下村已100%回流;工业发展好的村,回村为企业尽力,如永定镇冯村公开招考村级后备时,有50多个20岁左右的年青人报了名,其中大部分是在市区打工者;大农业发展好的村,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如军庄镇慧明农场就吸引了不少小伙子、小姑娘。
“市场经济深入人心”是把双刃剑,经过多年市场经济洗礼的农民,既能心不甘情不愿但毅然承受不懂市场规则带来的损失,也能按照市场规则理直气壮的讨会自己的应得应份,还有一点不可避免的是,个别农民学会了利用市场规则谋求小私利,这使得农村党支部的工作环境更加复杂,比如拆迁补偿、占地补偿等。这就要求农村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尤其是按市场规则办事的素质;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必须懂与农村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
四是党支部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农村经济面临新的改革。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实现这一任务,市九次党代会以及市郊区工作会提出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郊区的发展,即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郊区工业化、农村城市化,最终实现郊区的现代化。为此区委也提出了“一城带四区”的整体发展思路,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提升本地区的城市化程度,切实改变山区落后的面貌,使城乡人民尽快过上比较实殷实的小康生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本局、市场化动作,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传统城乡关系的重大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党支部要主动应对变化的形势,主动承担起领导改革的职责,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在创新农村经济制度和农村经济组织过程中,拓宽党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转变基层党组织上的职能和履行职能的方式,找到市场经济条件下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新的领导位置和活动空间。
五是党支部面对全新的环境发展要求:环境保护和规划。
当前,任何一个农村想要发展都要面对两个全新的、绕不过去的课题——环境保护和与大规划的协调发展。在环境保护的大旗下,我区原有的优势资源,煤炭、石灰、沙子“黑白黄”三道,几乎全被停止发展,涉及8个镇近100个村的主导产业,关井压产已使我区的部分“五个好”党支部因为没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出现了下滑现象。不管党支部是不是做好准备,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为村民重新找一条稳定的就业之路,就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工作。这些村谋发展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转变思路,转变以前吃资源饭的思路,发展没有污染、绿色环保的产业,无形中又增加了党支部开展工作的难度。如果说讲环保是为了可持续发展,讲规划就是为了协调发展,各镇有各镇的功能定位、各村有各村的功能定位,在发展之前,党支部一定要弄清楚本村的功能定位,并做出发展规划,这样才能走出重复建设的怪圈,无疑又增加了党支部开展工作的难度。
问题:变化的环境,不变的方法使党支部活动空间狭窄
尽管拿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来比喻农村党支部的工作,有些过大,但实际上如此,农村党支部在发展经济时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都已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在领导农村工作时,大多数沿用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方法,既不受百姓的欢迎,也产生不了吸引力,大大降低了农村党支部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缩小了农村党支部在农村的活动空间。
一是有的党支部工作没了抓手,空对空。
尤其是那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农村,党支部显得很迷茫,发展经济吧,好象不是党支部的工作,并且也不知从那入手;帮助村民就业吧,那是个人的事,再说有的村民也不需要;改善村容村貌吧,是村委会的事,就是干,也没有资金,村民的需求也不是十分迫切。有的党支部甚至就认为,党支部就是抓党建,单纯的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工作就成了讲形式、走过场,政治学习读报纸、党员活动搞卫生,主题教育一阵风、组织生活老三篇。使党的建设庸俗化,久而久之,正常的组织生活由于没有实际意义、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党员便当成一种负担,不爱、不想参加,党组织对普通群众联吸引力也渐渐式微。
二是有的党员精神状态低迷。
“党员不党员,区别一张纸”,这是群众对党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起带头作用,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抱怨,实际上也是如此,现当今许多党员参加组织活动,是迫于纪律约束,而不是出于参与热情。难道是党员的觉悟降低了?非典时期党员的表现明确地告诉我们,大多数党员不是不想发挥模范作用,而是失去了平台。非典时期对许多党员来说是“终于找到了自己发挥作用、展示风采的舞台”,农村的共产党员,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不论是男的还是女的,全都站了起来,走在前,冲在前,干在前,成了抗击非典的主力军,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到处闪现。如何让“共产党员平常时期能够看的出来”,与防治非典时期相比,平常时期的党员管理教育至少有两个缺项:一是忽略了老党员,我区农村56岁以上老党员有2901名,占了43%,他们在经济发展工作中不能带头致富,也不能带领他人致富,但防治非典却再次激发了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精神十足的投入到了斗争中。二是有些党员管理活动流于形式,因为抗击非典中,党员联系户、无职党员上岗定责等活动都因发放宣传材料、通报情况、开展巡防、把守哨卡等有了实实在在的工作内容,而开展的扎实有效。
三是有的村民对党支部的心理依赖降低。
党支部与村民的联系渠道可简单概括为,基于土地基础上的经济联系、基于团体归属的心理联系。随着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农民与党支部的经济纽带逐渐被割断,自奔前程,大多游离于集体之外。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党支部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改变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见问题一所分析),经过多年的累积,在村民心中,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自然弱化,所以就会出现个别村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很少,尤其是年青人更是很少的现象;在选举时家族势力、宗族势力重新抬头的现象等。
探索:找到活动空间,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几点作法
农村党支部要起“组织带动、领导管理、服务监督”三个方面的作用,用党支部书记自己的话说,就是必须做好“组织、引导、宣传、调解、发展、服务”面的工作。总结分析目前发展势头较好党支部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对在“两个创新”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支部进行了细致的个案分析后,我们发现他们之所以有自己的活动空间,能够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主要是他们找到了:
工作目标是发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农村领导核心的党支部来说,其工作目标也是模糊而多样,经济要发展,社会要稳定,人民要乐业,环境要整治,生态要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兼顾,并且相互制约。但是那些经济形势正在走上坡路的党支部书记都异口同声地说“经济发展是关键”,都深刻认识到“大发展解决大问题,小发展解决小问题,不发展什么也解决不了”,都是从发展中要稳定,从发展中要就业,从发展中要村容村貌的改善,从发展中要相应的社会效益。
工作内容是实事。
取信于民,赢得民心的法宝就是办实事,就是专心解决“村民反感的事”。关键是要:解决村民就业,赢得“感情分”。“老百姓的根本富裕就是就业”,必须要让那些外出打工没有能力,生活条件不好的农民都有活干,主要作法有:一是发展适合他们就业的企业。龙泉镇西辛房村积极引导扶持成立了连嫂水饺公司,以手工水饺为主,能带动全村60%的妇女就业。二是集体搭台,让家庭妇女唱主角。妙峰山镇岭角村是个小村,处在深山区,在成立协会开发村里的旅游资源之后,有24家搞起了农家乐,原来几乎没活干的妇女成了家里顶梁柱。三是为村民就业提供保障。龙泉镇西龙门村在与开发商签订页岩资源使用合同时的同时,以集体的名义签订了一个村民就业合同。四是与环境保洁工作相结合。潭柘寺镇鲁家滩村随着小城镇的建设开发,成立了一支清一色的中年妇女组成的保洁、绿化服务队。五是以工入股。清水镇洪水口村用股份制发展农村经济时,党支部为了让没有钱入股的村民也入股,就让他们以劳动付出来赚取工时,不同劳动的工时价值也不同,将工时的价值积累起来折合成股金的价值后即可获得相对应的股份。六是充分利用富民政策。潭柘寺镇南村紧紧抓住退耕还林、水利富民等政策,使村民大部分有了活干。改善村容村貌,赢得“形象分”。路不好的修路、灯不亮的装灯、水不通的通水、厕所不好的重建或翻修、健身广场也要建,总之就是要给村民一个安全、干净、漂亮、舒心的生活环境。对于这项只有投入没有直接收益的工作,党支部各有高招,有的是挣取到帮扶工作队的支持;有的是借助政策,如险村搬造、旧村改造等;有的是走边整治、边开发滚动式的路子,如龙泉镇岳家坡村,在整治环境的同时,开发出几间房用于出租,有了租金,再去整治开发,在没有外力可借的情况下已滚动投入200多万元,不但全村面貌已焕然一新,村里也有了自己的产业,集体也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有的是走“改造开发”一体化的路子,如永定镇冯村,盖新楼、拆旧房,腾出土地搞开发,从村容村貌的整治中要出了发展空间与发展机遇。
工作重点是组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只有组织起来的农民致富才能有保障,“组织起来”就成为了当前农村党支部面临的工作重点,通过组织,把零星的优势资源变为集中的强势资源。“组织起来”党支部首要的是要树立“经营农村”的意识,来自目前实践的经营方法有:一是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用合作组织使已取得长足发展的家庭经济因联合而壮大起来,实现独家独户很难实现的跨跃式发展。党支部建立合作组织主要有五种模式:党支部班子直接建立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如潭柘寺镇鲁家滩村第五党支部的仙潭珍禽养殖合作社;党支部围绕当地特色林果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如妙峰山镇涧沟村的玫瑰经济合作社、清水镇小龙门村核桃合作社;党支部支持帮助,由龙头大户出面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如龙泉镇西辛房绿满园种植合作组织;党支部以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经营本村的开发好的旅游资源,如斋堂镇火村双龙峡旅游合作组织;党支部直接成立服务性质的合作组织,为农户个体发展服务,如妙峰山镇水玉嘴村运输合作组织、潭柘寺镇贾沟柴鸡合作社。二是创建农业产业化基地。比较典型的有:观光园区,我区现有20个市级观光园区,对农户有比较明显的带动作用,如军庄镇东山村慧明果林实验农场,现已安排60人就业;工业大院、商业大院,斋堂镇西斋堂村的两个大院安置了本村近一半的劳动力就业。生产基地,龙泉镇城子村党支部以村办企业九元集团为龙头,在清水镇建立了一个7000亩的黄豆和玉米生产基地,能带动农户3200户。三是把土地组织起来。即把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用股田制的形式组织起来,妙峰山镇上苇甸村党支部开发“中华百枣园”时,让村民以自己承包的土地收入股,一亩一股,收益按集体、个人6:4的比例分红,目前全村已有115户入股。
工作方法是服务。
通过周到体贴、细致入微的服务,使企业、农户有一个畅心畅意的发展环境,为资源变资本创造条件,使资源增值。一是创造一个便利的交通、水电等基础环境。二是在企业、农户发展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协助解决,包括组织产品生产、协调生产资料分配、提供技术服务和后勤保障等。如龙泉镇琉璃渠村党支部就积极帮助村办企业进行改制,提高生产能力和品质增加效益。三是要主动出击,树立为资源找市场、发现市场的意识,主动作好农户与潜在顾客群间的“穿针引线”工作,在顾客需要和农户生产之间架起一座供需的桥梁。斋堂镇法城村有养蜂的传统,蜂蜜也是有口皆碑,村党支部就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养蜂业,仅用一年的时间,蜂群就由200群发展到600群。今年7月27日,党支部举办了“京西法城首届蜜蜂节”,《人民日报》、北京广播电台等十余家新闻媒体到现场采访并进行了报道,“法城蜂蜜”的知名度大大提升,价格也上去了,尽管今年由于天旱,蜂蜜减产达1/2,但蜂农的收入不降反略有增长。
工作程序要民主。
民主的重要性,龙泉镇西龙门村干了近20年的党支部书记叶树茂深有体会,他说“过去的农民一敲钟就得跟我走,现在就得发扬民主,把村里的活交给大家商量,让大家伙参与决策”,村党支部不但充分发挥了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财务监督小组的作用,而且借每月20日的村帐托管日,向全村村民公开一次帐目。
穷的地方,老百姓不满意;富的地方,老百姓不放心,实践中,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民主、就是透明。主要表现在:一是请群众参与决策。因为“原来老百姓知道的少,书记可一人说了算,现在不行,他们知道的多了,必须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知情就是支持,凡是交与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后的事情,执行起来阻力就少。二是主动找监督者。永定镇冯村党支部主动请“老干部、老党员、老村民”组成的“三老会”监督自己的工作。“三老会”从成立至今,已罢免村干部3人,真正起到了监督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党支部与村民间架起了一个沟通、交流的渠道,比如在旧村改造拆旧房工作中,由于他们积极主动作工作,没有碰到一户钉子户。三是坚持公开。充分利用好1月20日和7月20日两次民主公开日,梳理半年以来全村的工作。四是加强民主评议。妙峰山镇下苇甸村党支部每季度开一次党员评议大会,重点评议支部班子成员及企业负责人,对评议不好的进行诫勉谈话。妙峰山镇水玉嘴村党支部每半年请党员、村民代表对班子成员进行一次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公示。
党建工作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围绕经济发展抓党建,使党建工作散落在与发展经济相关的一件件具体的事务中,支部的建设、党员的管理教育由虚变实,党支部与村民之间新的经济纽带重新建立,村民对党支部的依赖也重新建立并得以加强。主要做法:一是随着经济组织、经济制度的创新,不断延伸党建触角。全区60多个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只要党员超过了3人,都建立了党小组,有的是在原党小组划分的基础上,将有关党员剥离出来,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党小组;有的是将原党小组打乱,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单位重新划分党小组,如清水镇洪水口村;有的是全体村民都是合作组织成员,党员的管理教育就围绕协会发展而开展,如清水镇小龙门村。二是围绕提高经济能力加强党员管理教育。普遍做到了以农村党校为基地,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各村党支部还根据本村产业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组织党员学习,发展旅游的村就带着党员去农家乐发展较好的地区专门进行学习,村办企业较多的村就带着党员学习企业管理,龙泉镇城子村组织党员外出参观时,必定有一个与全村发展相关的主题,回来后,还要组织讨论,找差距、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三是将党员发展工作与人才储备工作相结合。党支部是农村发展的人才储备库,有的党员尽管眼前不能为我所用,但可为我所有以备将来所用。有了这个认识,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上就结合本村实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潭柘寺镇南辛房村针对本村年青人都外出打工的实际,主动加强沟通联系,做好年青人的党员发展工作,今年已发展了4名20岁左右的党员,有力的改善了党员队伍结构,发展后,党支部把每次开会学习的相关材料,打印成文派专人送到他们手中,加强教育管理。龙泉镇西辛房村针对本村年青人全部转了户,但外来人口较多、较稳定的特点,积极做好从外来人口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目前已确定了2名发展对象。四是围绕经济建设,创新党员活动载体。妙峰山镇水玉嘴村党支部以支部工作的形式将村里50亩没人种的荒地建成了一个综合的种养殖基地,同时也作为党员活动基地,每月组织党员开展一次义务劳动,日常管理则由妇女党员带领导平时没活干的妇女去做。此项活动已坚持了一年,主动参加义务劳动的党员越来越多,他们认为这样能够体现党员的责任,并以此为荣。妙峰山镇下苇甸村党支部把无职党员上岗定责活动中设立的护林防火岗、卫生监督岗等岗位定为老党员发挥作用示范岗,每月一轮岗,并根据发挥作用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助,既给老党员发挥余热创造条件,也让他们在尽义务时能感受到党的关怀。
“工作的目标是发展,内容是实事,重点是组织,方法是服务,程序要民主”,即是党支部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探索,也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不可忽视是都有一个隐含前提——一个好的支部班子,尤其是一个过硬的党支部书记。“打铁须得自身硬”,农村党支部要想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素质既有镇党委的工作,也有村党支部的工作。镇党委主要要选好、配强支部班子;加强培训工作,帮助支部班子跟上形势的发展。村党支部的工作主要是以人为本,创新党员管理教育方法。
大力推进“两个创新”,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字体:大中小】
昌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朱光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别农民利益冲突、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愈发显现出来,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制约了农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改革、创新中,基层党组织如何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体现党在新时期的先进性,是我们当前必须着力探索、研究,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区推进“两个创新”的进展情况
1、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有了新开端。我区于今年上半年在北七家镇白坊、狮子营两个城市化进程较快、各种矛盾复杂突出、代表性较强的村进行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小沙河、大柳树等经济比较发达、农民积极性较高的9个村进行扩大试点工作。目前,这9个村已经完成清产核资,人口清查等工作,进入制定改革方案阶段。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新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7个,行业协会34个,带动农户1.8万多户。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有党员420名,其中,担任负责人的有55人。总体来看,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无论从组织方式、组织结构、服务功能、规范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也涌现出了像昌平区林果协会、盛世富民养羊协会等一批带领农民致富的典型。2003年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和部分会员外出培训100余人次,实地培训5000余人次,其中2003年9月昌平区林果协会分两批组织会员远赴日本学习考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组织农民境外培训这在昌平还是第一次,深得农民群众的赞许。
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了新进展。2003年区委制定政策,为全区符合条件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上了养老保险,解决了农民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区有1万7千多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积累资金2500多万元,已有400多人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各镇还通过发放生活补助金、报销医药费等多种方式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为改善群众医疗条件,防止因病致贫,全区有16个镇、街道办事处,279个村,19万多农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保险,占全区农业人口的78.2%。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成效。2003年全区各级党组织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实行了村级后备干部“双挂双训”制度,村级干部“选、管、育”机制逐渐完善。在农村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六树立,六当好”活动,探索实施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截止2003年底,全区共有7249名农村无职党员积极认岗尽责,占农村无职党员总数的74.3%。结合社区建设,先后召开了全区社区党建推进会和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推进社区团建工作会,促进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经历了抗击“非典”考验的广大农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级联创”形成了很好的格局和机制,效果明显,全区“六好”乡镇党委数和“五好”村党支部数均达到全区总数的50%。
二、在推进“两个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经济组织创新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干部素质跟不上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政策的理解,对改革的认识存在偏差。表现在执政水平不高,推进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对处理农村各种矛盾的招数不多,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不强,原因是对农村现行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对改革的认识不深刻,存在怕担风险、怕负责任、怕丢位子的心理。
2、缺乏对农民进行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部分农民缺乏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所应具有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文化素质,讲权利多,尽义务少,讲民主多,讲法制少,存在个人主义狭隘思想,只顾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对当前进行的改革、创新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
3、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群众的需求不了解,特别是对农民利益的保护上没有系统措施。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认识不清,少数基层党组织对维护、实现、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没有系统举措和长效机制,导致在农村改革发展,市场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各方面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由此引发了一些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4、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需要新型农村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如股份的继承、转让制度可能会导致股份通过一些途径转移到少数人手里,出现少数人操纵大股的现象,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损害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需要新型村级管理体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真正保障农民的长期利益。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增强干部素质,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推进“两个创新”的领导力量和先锋队。要按照分类指导、按需培训的原则,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解、现场考察等形式,加强对基层干部、党员的培训,使农村基层干部、党员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熟悉规律,学会方法,切实增强基层领导干部领导改革、组织改革、推动改革的意识,提高推进“两个创新”的领导能力与水平。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动员和组织农民支持和参与到改革中来,保证改革健康有序进行。改革、创新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进行。在决策前,要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和民意;决策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将改革、创新的全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在改革、创新过程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威信。
2、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开展“发展党员公示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公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激励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注重做好在新建立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中培育、发展优秀积极分子入党工作,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不断扩大党的覆盖面。基层党组织要注重发挥股东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维护股东、村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要通过党员和党员联系的股东、村民使基层党组织的决策和意志变为企业和村委会的决策和意志,实现对全村经济、社会事业正确、有效的领导。
3、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增强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加快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广泛宣传国家政策法规、道德诚信和股份制的相关知识,引导农民群众依法正确行使对自己作为股东或会员应该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现在的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独立思考能力、民主意识都远非过去的时代所能比拟,口头的宣传虽然可以在群众中起到一定作用,但农民更看重党的实践,特别是身边的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的行为。所以广大党员特别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处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感染、教育农民,使他们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中心工作上来,统一到农村的发展、稳定上来。
4、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凝聚民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威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凝聚民心,就必须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难办的问题,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真正成为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比如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成长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协调金融、科技、农业等相关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专业合作组织帮助和扶持,使其发展壮大,农民在其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继续坚持干部入户制度,通过入户宣传政策法规,征求群众意见,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使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的关怀,从而发自内心的支持、拥护党的领导,最终达到团结凝聚全体股东、村民,监督、保障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各项正确决策的贯彻执行的目的。
四、由“两个创新”引发的体会和思考
1、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实现农村经济制度、经济组织创新的重要途径,它符合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客观规律,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必须明确,基层党组织应该组织改革、领导改革、推动改革。改革后,基层党组织要正确处理好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关系,其领导核心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弱化。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里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没有党支部这个领导核心,村就会失去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失去上级党组织的正确指导和强大支持。就是在一个村内部,如果没有党支部这个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具有强大优势的领导核心,不但一个村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会失去党员及党员所联系的群众的积极支持和推动,而且改革后形成的几套班子也难以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前进的合力。因此,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不能变,党的领导要加强。
2、要适应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法和执政方式。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组织创新后,基层党组织失去了对全村经济的直接管理权,但这不仅不会削弱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相反,这恰恰为党支部巩固领导核心地位,加强领导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关键是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自身的职责定位,及时转变履行职责的方式方法,把党的职能转变到服务方面上来,转变到运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等行为上来,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的协调者和捍卫者。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不会降低党的领导地位,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真实体现。基层党组织应在推动全村各项工作发展,扶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促进上下沟通,拓宽群众利益实现的渠道,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政等方面发挥服务功能,做到经常性、制度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3、依托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建立完善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原来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社会困难救济为主要形式的保障体系,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依托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及相关部门一定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推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农民服务上,投入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农村公益事业之中,并不断研究制定相应的制度、法规,从而保障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交叉任职”是目前解决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一种有效办法。现在,很多地方都采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各种办法来解决党组织和村委会、党组织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关系。我区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是由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在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两个试点村中,狮子营村建立的是机构加职务制衡机制,即在党支部、村委会、董事会、监事会、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五套班子中由5个人分别担任领导,而白坊村是机构制衡机制,即在五套班子的负责人中存在“交叉任职”情况。这种“交叉任职”是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社会“身份”或社会“角色”的确认。当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时,他获得了最大的权利资源。但是当党组织负责人在不同的班子进行权利运作时,一定要分清权利边界,分别运作各个组织,要避免出现权利与责任不对称的表现。
5、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引发了一些问题,需要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一把钥匙,可以有效地解决干部腐败、农民就业、农民致富、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等问题。但是,改革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本意是解决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失去土地后导致的农民失业问题,但是改革后形成的在继承、收益方面的制度违背了初衷,助长了年轻人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行为。在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选举过程中,由于农村家族利益、派性关系的影响,不同程度地会影响或决定选举结果,影响社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健康发展。应该对企业领导层候选人进行一定条件的界定,确保企业领导层的高素质。另外,维持一个地区的稳定是党支部的责任。如果村党支部书记没有进入董事会,则没有企业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决策权,导致党组织对村经济发展的了解滞后,不能很好的支持、监督企业的运行发展,这些都需要各项制度、法规文件的健全完善,以便加强规范管理,避免各行其是,为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组织创新提供制度保证。
大力推进“两个创新”,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字体:大中小】
昌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朱光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别农民利益冲突、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愈发显现出来,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制约了农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改革、创新中,基层党组织如何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体现党在新时期的先进性,是我们当前必须着力探索、研究,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区推进“两个创新”的进展情况
1、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有了新开端。我区于今年上半年在北七家镇白坊、狮子营两个城市化进程较快、各种矛盾复杂突出、代表性较强的村进行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小沙河、大柳树等经济比较发达、农民积极性较高的9个村进行扩大试点工作。目前,这9个村已经完成清产核资,人口清查等工作,进入制定改革方案阶段。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新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7个,行业协会34个,带动农户1.8万多户。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有党员420名,其中,担任负责人的有55人。总体来看,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无论从组织方式、组织结构、服务功能、规范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也涌现出了像昌平区林果协会、盛世富民养羊协会等一批带领农民致富的典型。2003年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和部分会员外出培训100余人次,实地培训5000余人次,其中2003年9月昌平区林果协会分两批组织会员远赴日本学习考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组织农民境外培训这在昌平还是第一次,深得农民群众的赞许。
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了新进展。2003年区委制定政策,为全区符合条件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上了养老保险,解决了农民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区有1万7千多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积累资金2500多万元,已有400多人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各镇还通过发放生活补助金、报销医药费等多种方式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为改善群众医疗条件,防止因病致贫,全区有16个镇、街道办事处,279个村,19万多农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保险,占全区农业人口的78.2%。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成效。2003年全区各级党组织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实行了村级后备干部“双挂双训”制度,村级干部“选、管、育”机制逐渐完善。在农村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六树立,六当好”活动,探索实施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截止2003年底,全区共有7249名农村无职党员积极认岗尽责,占农村无职党员总数的74.3%。结合社区建设,先后召开了全区社区党建推进会和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推进社区团建工作会,促进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经历了抗击“非典”考验的广大农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级联创”形成了很好的格局和机制,效果明显,全区“六好”乡镇党委数和“五好”村党支部数均达到全区总数的50%。
二、在推进“两个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经济组织创新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干部素质跟不上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政策的理解,对改革的认识存在偏差。表现在执政水平不高,推进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对处理农村各种矛盾的招数不多,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不强,原因是对农村现行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对改革的认识不深刻,存在怕担风险、怕负责任、怕丢位子的心理。
2、缺乏对农民进行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部分农民缺乏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所应具有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文化素质,讲权利多,尽义务少,讲民主多,讲法制少,存在个人主义狭隘思想,只顾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对当前进行的改革、创新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
3、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群众的需求不了解,特别是对农民利益的保护上没有系统措施。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认识不清,少数基层党组织对维护、实现、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没有系统举措和长效机制,导致在农村改革发展,市场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各方面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由此引发了一些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4、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需要新型农村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如股份的继承、转让制度可能会导致股份通过一些途径转移到少数人手里,出现少数人操纵大股的现象,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损害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需要新型村级管理体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真正保障农民的长期利益。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增强干部素质,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推进“两个创新”的领导力量和先锋队。要按照分类指导、按需培训的原则,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解、现场考察等形式,加强对基层干部、党员的培训,使农村基层干部、党员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熟悉规律,学会方法,切实增强基层领导干部领导改革、组织改革、推动改革的意识,提高推进“两个创新”的领导能力与水平。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动员和组织农民支持和参与到改革中来,保证改革健康有序进行。改革、创新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进行。在决策前,要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和民意;决策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将改革、创新的全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在改革、创新过程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威信。
2、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开展“发展党员公示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公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激励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注重做好在新建立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中培育、发展优秀积极分子入党工作,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不断扩大党的覆盖面。基层党组织要注重发挥股东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维护股东、村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要通过党员和党员联系的股东、村民使基层党组织的决策和意志变为企业和村委会的决策和意志,实现对全村经济、社会事业正确、有效的领导。
3、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增强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加快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广泛宣传国家政策法规、道德诚信和股份制的相关知识,引导农民群众依法正确行使对自己作为股东或会员应该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现在的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独立思考能力、民主意识都远非过去的时代所能比拟,口头的宣传虽然可以在群众中起到一定作用,但农民更看重党的实践,特别是身边的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的行为。所以广大党员特别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处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感染、教育农民,使他们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中心工作上来,统一到农村的发展、稳定上来。
4、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凝聚民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威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凝聚民心,就必须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难办的问题,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真正成为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比如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成长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协调金融、科技、农业等相关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专业合作组织帮助和扶持,使其发展壮大,农民在其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继续坚持干部入户制度,通过入户宣传政策法规,征求群众意见,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使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的关怀,从而发自内心的支持、拥护党的领导,最终达到团结凝聚全体股东、村民,监督、保障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各项正确决策的贯彻执行的目的。
四、由“两个创新”引发的体会和思考
1、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实现农村经济制度、经济组织创新的重要途径,它符合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客观规律,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必须明确,基层党组织应该组织改革、领导改革、推动改革。改革后,基层党组织要正确处理好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关系,其领导核心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弱化。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里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没有党支部这个领导核心,村就会失去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失去上级党组织的正确指导和强大支持。就是在一个村内部,如果没有党支部这个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具有强大优势的领导核心,不但一个村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会失去党员及党员所联系的群众的积极支持和推动,而且改革后形成的几套班子也难以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前进的合力。因此,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不能变,党的领导要加强。
2、要适应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法和执政方式。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组织创新后,基层党组织失去了对全村经济的直接管理权,但这不仅不会削弱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相反,这恰恰为党支部巩固领导核心地位,加强领导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关键是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自身的职责定位,及时转变履行职责的方式方法,把党的职能转变到服务方面上来,转变到运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等行为上来,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的协调者和捍卫者。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不会降低党的领导地位,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真实体现。基层党组织应在推动全村各项工作发展,扶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促进上下沟通,拓宽群众利益实现的渠道,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政等方面发挥服务功能,做到经常性、制度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3、依托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建立完善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原来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社会困难救济为主要形式的保障体系,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依托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及相关部门一定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推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农民服务上,投入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农村公益事业之中,并不断研究制定相应的制度、法规,从而保障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交叉任职”是目前解决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一种有效办法。现在,很多地方都采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各种办法来解决党组织和村委会、党组织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关系。我区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是由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在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两个试点村中,狮子营村建立的是机构加职务制衡机制,即在党支部、村委会、董事会、监事会、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五套班子中由5个人分别担任领导,而白坊村是机构制衡机制,即在五套班子的负责人中存在“交叉任职”情况。这种“交叉任职”是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社会“身份”或社会“角色”的确认。当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时,他获得了最大的权利资源。但是当党组织负责人在不同的班子进行权利运作时,一定要分清权利边界,分别运作各个组织,要避免出现权利与责任不对称的表现。
5、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引发了一些问题,需要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一把钥匙,可以有效地解决干部腐败、农民就业、农民致富、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等问题。但是,改革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本意是解决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失去土地后导致的农民失业问题,但是改革后形成的在继承、收益方面的制度违背了初衷,助长了年轻人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行为。在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选举过程中,由于农村家族利益、派性关系的影响,不同程度地会影响或决定选举结果,影响社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健康发展。应该对企业领导层候选人进行一定条件的界定,确保企业领导层的高素质。另外,维持一个地区的稳定是党支部的责任。如果村党支部书记没有进入董事会,则没有企业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决策权,导致党组织对村经济发展的了解滞后,不能很好的支持、监督企业的运行发展,这些都需要各项制度、法规文件的健全完善,以便加强规范管理,避免各行其是,为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组织创新提供制度保证。
创新社会管理关键要维护好群众利益
发布时间: 2011-04-01 05:28 来源: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韦忠南、张磊、通讯员陈松、戴欣)昨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永文在全省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作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要牵住群众利益这个“牛鼻子”,以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吴永文说,现阶段,社会矛盾多样多发,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群众利益不同程度受到了损害,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要把保障民生作为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建立完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吴永文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群众利益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要大力推动街道(乡镇)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构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让城乡社区早日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
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功能
加入时间:2008-2-28
张伟荣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的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战斗堡垒。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既要注重发挥基层组织在建设和谐社会中重要作用,又要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打牢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石。
一、发挥作用,突出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基本细胞,时刻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核心领导作用,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建设和谐社会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基层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地位是十分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在经济发展上的带头作用。即领导和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带领人民群众奔康致富,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的带头作用。农村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基层党组织是“带头人”,这个带头人是不是真正起作用,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重大。
二是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即在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的核心作用。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实现党内和谐、党群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基层党组织内部和谐了,才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有力地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是在社会道德上的示范作用。即在构建社会道德体系,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气上的表率示范作用。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与社会风气的问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在这一过程中能否起到良好示范作用,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是在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上的协调作用。即在处理群众各种具体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协调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这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除了从政策上、机制上进一步解决之外,必须积极地发挥基层组织的协调作用。
五是在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上的统筹作用。即在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健康全面发展上的统筹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要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同步协调发展。基层党组织及干部是不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发展的能力强不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的。
六是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的管理作用。即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上的管理作用。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基层党组织负有“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责任。维护好社会稳定,一要看基层党员干部是不是真正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二要看基层党组织对社会控制、管理社会的综合能力的高低。广大基层干部能否做这一点,社会稳定才有可靠的保证。
二、强化功能,打牢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方针,注重“三个创新”,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创新组织设置。首先,要紧密围绕党的重点工作设置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调整,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在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进步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要以社区共建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以街道党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两新”组织党组织设置,要按照属地、属条、属资、属业等不同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工作,也要通过及时合理的组织设置调整,建立临时党组织,变党的领导“无形化”为“有形化”,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其次,要以优化配置党组织资源为目的设置基层党组织。一是要有利于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补效应,横向联合设置党组织。要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组建、便于管理”的原则,努力构建“上下贯通、纵横交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的组织格局。二是要有利于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效应,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适度规模。规模大小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如在农村专业大户发展迅速、特色产业比较明显、主导产业基本形成的地方,可把专业大户、党员户和部分群众组织起来,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宣传、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在条件成熟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支部,使协会和党支部实现有机结合。三是要有利于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效应。要从整体出发,通过在流出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流动党支部或服务站,建立党员定期向党小组汇报工作制加强对流出党员的管理。再次,要科学合理地定位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和任务。在农村,要在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上下功夫,按照“五个好”的要求,抓住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这个重点,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在社区,要在进一步探索和拓展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上下功夫,探索方法、创新载体,更好地发挥领导、服务、凝聚、促进作用;在企业,要在进一步找准围绕经济抓党建的结合点上下功夫,切实履行起政策宣传、引导监督、团结凝聚和促进发展的工作职能;在新社团党组织,则在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组织活动、发挥党员作用、凝聚团结群众、促进社团发展上下功夫。
(二)创新选任方式。一是要通过创新选任方式激活基层干部队伍。要创新选任理念,在提拔干部时要重视干部的基层经历和经验,加大机关与基层干部的交流力度,促进机关和基层的相互理解支持。同时,要注重培养选拔懂经济、善于抓发展的党员群众进基层班子;要创新选任方法,注意从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聘任等办法,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有奉献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干部队伍中,优化干部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要注重基层干部能力培养,通过创新工作运行机制,把基层干部推到经济工作的最前沿,增强他们干事创业的本领。按照“突出重点、同类同考、打破平衡、展开竞争、重在发展、考以致用”的原则,出台新的干部考核办法,激发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热情;要重视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加大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党员到基层工作的力度,不断完善党务干部队伍的继续教育工作,增强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增强基层党组织探索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二是要通过提升发展本领整合基层班子建设。坚持在干事创业中促进和检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综合素质和科学发展能力。在农村,通过实施“科学定责、绩效量化、动态管理、位次奖惩”的量化管理,增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真正让班子强起来、让党员红起来、让群众富起来,形成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社区,通过建立“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向服务功能,整合共建资源,凝聚发展合力;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按照有组织、有班子、有制度、有阵地、有活动、有作用的要求,以“建强班子、管好队伍、促进生产、确保稳定”为重点,以规范化、制度化的党建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是要真情实意地关怀基层干部。建立基层干部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村干部基本报酬要有所保证,社区干部月工资在现有水平上每年有所增加,养老和医疗保险参照城镇职工标准办理,企业党务干部经济待遇与同级管理人员相同。要通过健全党内关怀机制,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定期走访制度、党内结对帮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来体现党组织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关怀。
(三)创新活动载体。第一,要注意总结基层党建活动积累的经验。近几年,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了“设岗定责”、“双建双带”、“双联双促”等活动,把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前,要在认真总结这些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不同行业的实际,选准和优化活动载体,推进党建工作开展。在农村,要继续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发挥无职党员在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在城市,要积极探索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协调互动的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坚持把“知民、安民、帮民、乐民、便民”贯穿于社区党建工作始终。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民主参与决策制度等,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调动和激励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二,深入开展以“三级联创”为主的争先创优活动。“三级联创”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载体。要继续按照“抓两头、带中间、促整体”的工作思路,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动力。一方面,把机关、企业、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全部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使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真正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总抓手;另一方面,每年都采取“倒排式”确定部分后进党组织,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整顿建设。要积极选派后备干部到后进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农村工作指导员,进行集中整顿。要坚持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负、双向考核”,把基层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捆在一起,将党建工作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一同分解下发、一并考核验收,激励各基层党组织争先创优。第三,要广泛开展基层党建“三培养”活动。即把一大批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一大批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一大批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开展基层党建“三培养”活动,要与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结合起来,与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结合起来,注重把现职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把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培养致富能手的重点对象。让广大村干部在“三培养”活动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既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基层干部。
(作者系惠州市惠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于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制度保障的思考


2006-1-11 8:44:51    来源:

关于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制度保障的思考
胡序杭
村民自治使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面临诸多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立法调整权力机制,实行具体事务的管理权与监督权的分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构建村党组织新的领导体制来保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面临新的问题。在村民自治条件下,原有的村党支部一元权力结构变成了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二元权力结构,相当一部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状况。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深层次问题:党的领导如何与村民自治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而且关系到新形势下党在农村社区能否确立起自身牢固而广泛的社会基础。近年来,理论界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导致村两委会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短缺,应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理顺两者关系,并对与此相关的乡村关系作了分析。这些成果对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但存在着下列缺陷:①只是一般化地提出用制度去理顺村两委会关系,而没有具体深入到用制度去保障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②只是泛泛而谈党支部领导方式的转变,而没有深入到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领导体制问题;③重点大都集中在村两委会关系上,虽然对村民代表会议有所研究,但基本上没有与党支部的建设及其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结合起来;④大都主张实行村两委会一体化,实行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两者间的矛盾;⑤现有研究给人的感觉似乎村党支部很难融入到村民自治中,除非实行村两委会一体化或实行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本文拟从通过立法调整权力机制,实行具体事务的管理权与监督权的分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构建村党组织新的领导体制的视角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村民自治使村党组织面临新问题
一是党组织领导核心的权力基础面临挑战。原有的农村一元权力结构的制度基础是自上而下的乡镇任命,而新的二元权力结构则导入了村民自下而上的民主授权机制,村级组织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发生了变化。村委会依法由村民直选产生,其权威的树立主要依赖村民对其工作的绩效评估,而不是村党支部或乡镇的检查评估。过去,村级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都掌握在党支部手中,而现在村委会要掌握经济资源和一部分政治资源,且这一部分权力受法律保护。
二是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模式面临挑战。在一元权力结构条件下,村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基本上是垂直式的,采取一统到底的管理模式,直接控制农村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村民自治条件下,村民通过村委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就使党组织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面对农村基层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一部分村党组织尤其是支部书记,仍然习惯于一元化的领导方式,事无巨细都得由自己说了算,使村民自治的规范运作难以进行。村民自治后,要求党组织进一步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与目前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滞后产生了很大的矛盾。
三是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如何在农村社会政治生活运行层面上加以落实遇到了难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虽然对村两委会各自的性质、功能及两者关系作出了规定,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为村两委会的工作开展及关系处理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对村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对村两委会关系的规定都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这就使得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理念上是清楚的,但在运行层面的落实上却遇到了难题。如《村组法》和《条例》规定村党支部作为领导核心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究竟如何体现“领导核心”?什么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党支部如何将自己提出的全村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转化为村委会的工作,从而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党支部意图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并没有真正摘清楚。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目前在实践中还没有具体规定和制度保障。这一问题的存在,已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也影响到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也需要解决多重矛盾关系。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除党支部书记的领导水平、协调能力、自律形象等诸多因素外,还要解决五方面的矛盾:法律制度的笼统性规定与可操作性实施细则的矛盾;以往内定党支部书记与充分发扬民主选出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的村干部的矛盾;村委会在海选中正确引导与家族宗族把选举引入误区的矛盾;党支部一元化领导方式的惯性与二元权力结构现实性的矛盾;乡镇党委政府对村两委会的领导及指导在思想行为上定位的矛盾。
二、村民自治条件下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制度保障的对策思路
在村民自治条件下,不仅要明确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还要解决村党组织如何有效地实现领导的问题。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除了历史的惯性传统、法制规定及提高自身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外,更需要制度建设加以落实。
1.在党组织自身建设中引入制度机制,强化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制度化,解决党支部的合法性基础问题。
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关键是党组织的权威要有充分的民意基础。这就需要强化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以此作为党组织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坚实基础。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制度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民主政治、法治社会在党内政治生活的体现。
一是推行“两推一选”制度,为党支部在二元权力结构框架中提供一个自下而上地汲取权力的信任资源的渠道,从而巩固党支部的合法性基础,进一步增强党支部搞好自身建设的紧迫感。“两推一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村“两推”的得票情况未公布,由乡镇党委掌握。而且相当一部分村党支部委员的正式候选人是由乡镇党委确定的。乡镇党委在确定候选人时长官意识较浓,没有完全尊重民意。在“两推”前,乡镇党委在确定候选人后,层层做工作,使得“两推一选”在不少地方实际上还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在“两推一选”前几个月,有的乡镇党委考虑到组织上视线中的人选很可能不是党员和村民代表推荐的高票人选,就先把自己看中的人选任命为党支部书记(作为“两推一选”前一届的届中调整),然后过几个月后再进行推选和选举。这样做显然便于乡镇党委对人选的控制。这说明要真正实行这一制度,还有一定的阻力。
二是通过建立无职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管理的机制和党内议事制度,逐步提高村党组织正确运用民主集中制处理党内事务的水平,并用党的民主集中制影响和示范村务民主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支部、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委会的议事规则和表决制度。
2.加强制度建设,明晰村两委会的权责,靠制度而不是“人治”来理顺两委会关系。
协调好与村委会的关系,是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基本条件。现有的研究大都认为只要实行“两推一选”,就能解决村两委会之间的矛盾,这种看法过于简单。“两推一选”为解决村两委会矛盾提供了契机,但绝非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同时,从法治及实践效果来看,村两委会一体化和党政一把手“一肩挑”也都不是理想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确实得到了保障,但村委会却形同虚设,必将削弱村民自治的功能,阻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从理论上讲,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属于两个性质不同的组织,其职能的界定实际上已经回答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不能“一肩挑”。而且,实际上“一肩挑”体制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与村民自治前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没有多大的区别。
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制度上的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实际运用中的可操作性,这就是进一步探讨和解决党政职能权责的法治化和党权及民权的科学化,正确处理好村两委会在人、财、物三者上的支配权和监督权问题。对于制度建设,不能停留在对村两委会职能宏观层面的界定上,而要深入到人、财、物的管理权、村经济合作社法人代表的归属及监督权等来细化,从而明确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具体职能。制度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从体制上解决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实现途径和保障机制,使党的领导从制度上实现,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和法律化的领导。其关键是修订和完善《村组法》,调整权力机制,实行具体事务的管理权与监督权的分离。
根据《村组法》的规定,村委会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执行机构,享有村务管理权,又负责召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组织村务公开。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是对村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的主要形式,而《村组法》同时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这就使村委会成了集村务管理权和监督权于一身的组织机构。2002年,浙江省富阳市春江街道某村有五分之一以上村民联名要求罢免村委会主任,而村委会主任不肯召开村民会议,致使罢免程序难以启动。这说明《村组法》中的这一制度设计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村组法》。我们的具体设想是:《村组法》要明确村委会具有村务管理权,而把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组织村务公开的权力交给党支部。村委会依法行使财产权和经济合作社法人权等行政管理职能,这些应该看作是村民自治的硬件部分,如果没有这些权力,村委会就无法正常地开展工作。村经济合作社是村级社区性、综合性的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这样的经济组织,无疑是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企分开的要求的。许多地方规定“村经济合作社是全村集体所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是经济法人组织”,“村党支部书记一般应兼任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我们认为,这些规定与《村组法》所规定的“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存在着明显的职能重叠现象,使村级组织之间的职责、权限难以厘清。因此,有必要加以修改。村委会是村集体所有资产的法人代表,村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的资产应由村委会授权。如按这样的产权关系推论,村经济合作社应受村委会直接领导。这就要求村党组织必须依法保障村委会行使这些权力。党支部在依法重新界定自己职能的基础上,要在有关方向性、政策性、全局性问题上实现自己更高层次的领导。如党支部要负责村经济合作社监事会工作,使村经济合作社的管理更趋于科学;要推动村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建章建制,依据规章制度对村委会财务等工作实施监督,拥有对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纠错权。村党支部不能既当代表者、监督者,又代行村委会职权,自己监督自己,这样必然失去代表者、监督者的可信度,失去村民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建立制度化的分权合作制度,使党支部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前提下,成为村民自治的推动力量,并不断增强自身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3.通过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建立起党支部新的领导体制。
领导方式与领导体制密切相关,但又是不同的概念,光讲领导方式的转变容易导致空泛的议论。在一定意义上说,党的领导方式是领导体制派生的,领导方式创新有赖于领导体制的改革。党支部要按照村民自治的发展要求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领导体制,即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实现党支部的领导;建立起与村民自治相适应的党组织领导体制。这就必须把原有二维视角(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研究方式拓展为三维视角(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以建立起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的联动机制。
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人们往往关注的是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对党支部与村民代表会议的关系研究不够,这是影响村民自治条件下党组织建设引向深入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建立起党支部新的领导体制,就是要求村党支部要由过去直接决定政策治理农村,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实施政策的方式转变,要以自身建设为先导,探索出一种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从而使之发自内心地参与其中的农村基层政治体制。具体设想是:明确村民会议为本村最高权力机构,村民代表会议行使村民会议的一些职权,要赋予党支部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召集人的角色,既使党支部对村委会以及村民自治其他各项工作的领导有了一个法律保障的实现方式,又能较好地形成一个由法律制度保证的权力制衡机制,即党支部具有决策权、监督权,但需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这个载体来实现。
《村组法》虽然增加了村民代表会议的规定,但没有给予明确的性质和职权规定,更没有对其具体议事规则、程序作出可操作性的规定,这已成为村民自治中严重的制度障碍,影响到村两委会的关系。国家应出台专门的《村民代表会议组织法》,对党支部召集村民代表会议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4.乡镇对村委会的指导必须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目前,村级民主建设和乡镇体制之间耦合的迟滞已经影响到村级民主建设的深入推进,也影响到村党支部领导方式的转变。解决乡与村矛盾的关键是进一步完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规制实现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国家要在《村组法》的基础上,制定专门的《乡(镇)村关系法》,明确划分乡村党组织各自的权力范围,具体规定“党务”、“政务”和“村务”的内容及办理程序,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则。要通过修订相关法律,详细规定村党支部如何发挥作用,真正为其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供法制保障。
现在不少地方都实行了“村财乡镇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是在村级财务透明度不高,村民难以实施有效监督等情形下产生的,对于防止基层干部贪污腐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财务管理混乱、干群矛盾激化的瘫痪村或半瘫痪村,效果十分明显。但应该明确,“村财乡镇管理”制度仅仅是一个权宜之计,不能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在村务公开过程中推广。因为,它使本应属于村民参与、“自我管理”的事务变成了政府行为,实际上是乡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剥夺村民自治权的一种表现。“村财乡镇管理”没有法律依据,既不利于村委会行使村务管理权,也不利于村党支部行使监督权。随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作为村民自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村级财务权,也应回归村里。
5.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村两委会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合作共事能力。
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除党支部成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外,村委会成员也要有合作共事的思想水平与能力,这要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制度来解决。
党的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如何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高度,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新部署,重新审视
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力,担负起基层管理领导核心责任[复制链接]
击水遏飞舟zfl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击水遏飞舟zfl 当前离线
320
魅力
403
点券
10 ¥
在线时间
3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6-30
精华
0
积分
136
注册时间
2009-9-10
帖子
306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1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4 积分
文采
Lv.1|0%
帮我升级就点 : 顶
阅读权限
10
320
积分
136
相册
0
记录
0
日志
0
UID
2809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7 14: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放到基层,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不好,社会是否和谐稳定,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是否信任,关键看党组织强不强,党组织书记怎么样。
基层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针政策,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担负起基层社会管理的领导核心责任。
社会管理,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改革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取向,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前提。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优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激发社会活力。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权益得到保障、秩序安全有序、心情更加舒畅。
要善于把中央和上级要求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提高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使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
要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对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要善于用民主协商、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的办法做好群众工作,教育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要公道正派、依法办事,公私分明、廉洁自律,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以公平公正赢得群众信任。
要坚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政治优势,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改革贯穿在整个社会管理过程之中,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要实现从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单位管理为主要载体、以行政办法为主要手段、以管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模式,向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构建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
大力推进“两个创新”,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字体:大中小】
昌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朱光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别农民利益冲突、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愈发显现出来,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制约了农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改革、创新中,基层党组织如何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体现党在新时期的先进性,是我们当前必须着力探索、研究,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区推进“两个创新”的进展情况
1、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有了新开端。我区于今年上半年在北七家镇白坊、狮子营两个城市化进程较快、各种矛盾复杂突出、代表性较强的村进行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小沙河、大柳树等经济比较发达、农民积极性较高的9个村进行扩大试点工作。目前,这9个村已经完成清产核资,人口清查等工作,进入制定改革方案阶段。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新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7个,行业协会34个,带动农户1.8万多户。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有党员420名,其中,担任负责人的有55人。总体来看,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无论从组织方式、组织结构、服务功能、规范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也涌现出了像昌平区林果协会、盛世富民养羊协会等一批带领农民致富的典型。2003年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和部分会员外出培训100余人次,实地培训5000余人次,其中2003年9月昌平区林果协会分两批组织会员远赴日本学习考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组织农民境外培训这在昌平还是第一次,深得农民群众的赞许。
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了新进展。2003年区委制定政策,为全区符合条件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上了养老保险,解决了农民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区有1万7千多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积累资金2500多万元,已有400多人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各镇还通过发放生活补助金、报销医药费等多种方式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为改善群众医疗条件,防止因病致贫,全区有16个镇、街道办事处,279个村,19万多农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保险,占全区农业人口的78.2%。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成效。2003年全区各级党组织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实行了村级后备干部“双挂双训”制度,村级干部“选、管、育”机制逐渐完善。在农村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六树立,六当好”活动,探索实施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截止2003年底,全区共有7249名农村无职党员积极认岗尽责,占农村无职党员总数的74.3%。结合社区建设,先后召开了全区社区党建推进会和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推进社区团建工作会,促进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经历了抗击“非典”考验的广大农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级联创”形成了很好的格局和机制,效果明显,全区“六好”乡镇党委数和“五好”村党支部数均达到全区总数的50%。
二、在推进“两个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经济组织创新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干部素质跟不上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政策的理解,对改革的认识存在偏差。表现在执政水平不高,推进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对处理农村各种矛盾的招数不多,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不强,原因是对农村现行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对改革的认识不深刻,存在怕担风险、怕负责任、怕丢位子的心理。
2、缺乏对农民进行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部分农民缺乏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所应具有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文化素质,讲权利多,尽义务少,讲民主多,讲法制少,存在个人主义狭隘思想,只顾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对当前进行的改革、创新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
3、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群众的需求不了解,特别是对农民利益的保护上没有系统措施。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认识不清,少数基层党组织对维护、实现、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没有系统举措和长效机制,导致在农村改革发展,市场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各方面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由此引发了一些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4、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需要新型农村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如股份的继承、转让制度可能会导致股份通过一些途径转移到少数人手里,出现少数人操纵大股的现象,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损害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需要新型村级管理体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真正保障农民的长期利益。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增强干部素质,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推进“两个创新”的领导力量和先锋队。要按照分类指导、按需培训的原则,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解、现场考察等形式,加强对基层干部、党员的培训,使农村基层干部、党员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熟悉规律,学会方法,切实增强基层领导干部领导改革、组织改革、推动改革的意识,提高推进“两个创新”的领导能力与水平。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动员和组织农民支持和参与到改革中来,保证改革健康有序进行。改革、创新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进行。在决策前,要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和民意;决策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将改革、创新的全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在改革、创新过程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威信。
2、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开展“发展党员公示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公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激励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注重做好在新建立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中培育、发展优秀积极分子入党工作,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不断扩大党的覆盖面。基层党组织要注重发挥股东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维护股东、村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要通过党员和党员联系的股东、村民使基层党组织的决策和意志变为企业和村委会的决策和意志,实现对全村经济、社会事业正确、有效的领导。
3、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增强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加快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广泛宣传国家政策法规、道德诚信和股份制的相关知识,引导农民群众依法正确行使对自己作为股东或会员应该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现在的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独立思考能力、民主意识都远非过去的时代所能比拟,口头的宣传虽然可以在群众中起到一定作用,但农民更看重党的实践,特别是身边的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的行为。所以广大党员特别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处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感染、教育农民,使他们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中心工作上来,统一到农村的发展、稳定上来。
4、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凝聚民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威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凝聚民心,就必须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难办的问题,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真正成为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比如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成长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协调金融、科技、农业等相关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专业合作组织帮助和扶持,使其发展壮大,农民在其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继续坚持干部入户制度,通过入户宣传政策法规,征求群众意见,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使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的关怀,从而发自内心的支持、拥护党的领导,最终达到团结凝聚全体股东、村民,监督、保障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各项正确决策的贯彻执行的目的。
四、由“两个创新”引发的体会和思考
1、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实现农村经济制度、经济组织创新的重要途径,它符合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客观规律,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必须明确,基层党组织应该组织改革、领导改革、推动改革。改革后,基层党组织要正确处理好党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关系,其领导核心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弱化。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里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没有党支部这个领导核心,村就会失去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失去上级党组织的正确指导和强大支持。就是在一个村内部,如果没有党支部这个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具有强大优势的领导核心,不但一个村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会失去党员及党员所联系的群众的积极支持和推动,而且改革后形成的几套班子也难以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前进的合力。因此,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不能变,党的领导要加强。
2、要适应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法和执政方式。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组织创新后,基层党组织失去了对全村经济的直接管理权,但这不仅不会削弱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相反,这恰恰为党支部巩固领导核心地位,加强领导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关键是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自身的职责定位,及时转变履行职责的方式方法,把党的职能转变到服务方面上来,转变到运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等行为上来,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的协调者和捍卫者。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不会降低党的领导地位,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真实体现。基层党组织应在推动全村各项工作发展,扶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促进上下沟通,拓宽群众利益实现的渠道,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政等方面发挥服务功能,做到经常性、制度化,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3、依托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建立完善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原来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社会困难救济为主要形式的保障体系,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依托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及相关部门一定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推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农民服务上,投入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农村公益事业之中,并不断研究制定相应的制度、法规,从而保障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交叉任职”是目前解决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一种有效办法。现在,很多地方都采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各种办法来解决党组织和村委会、党组织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关系。我区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是由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在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两个试点村中,狮子营村建立的是机构加职务制衡机制,即在党支部、村委会、董事会、监事会、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五套班子中由5个人分别担任领导,而白坊村是机构制衡机制,即在五套班子的负责人中存在“交叉任职”情况。这种“交叉任职”是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社会“身份”或社会“角色”的确认。当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时,他获得了最大的权利资源。但是当党组织负责人在不同的班子进行权利运作时,一定要分清权利边界,分别运作各个组织,要避免出现权利与责任不对称的表现。
5、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引发了一些问题,需要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一把钥匙,可以有效地解决干部腐败、农民就业、农民致富、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等问题。但是,改革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本意是解决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失去土地后导致的农民失业问题,但是改革后形成的在继承、收益方面的制度违背了初衷,助长了年轻人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行为。在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选举过程中,由于农村家族利益、派性关系的影响,不同程度地会影响或决定选举结果,影响社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健康发展。应该对企业领导层候选人进行一定条件的界定,确保企业领导层的高素质。另外,维持一个地区的稳定是党支部的责任。如果村党支部书记没有进入董事会,则没有企业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决策权,导致党组织对村经济发展的了解滞后,不能很好的支持、监督企业的运行发展,这些都需要各项制度、法规文件的健全完善,以便加强规范管理,避免各行其是,为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组织创新提供制度保证。
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应有大作为 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在恋爱中如何发挥眼睛的作用 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杜青林河南调研: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管理中的优势作用 发挥司法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如何让电子琴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赵文津: 地质找矿大突破中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 向春玲: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作用 李先念在与“四人帮”斗争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在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中发挥好政法委监督作用 王振耀:慈善可能在经济转型中发挥巨大作用 国共之外 哪些党派在抗战中发挥过作用 在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中发挥好政法委监督作用 浅谈民主党派如何在政协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方治平 人民政协要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挥司法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论)1 香河县长张贵金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 大把杂谈 - 一大把论坛 李源潮为何要求基层党组织书记当好社会管理排头兵? 浅议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