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 黑龙断尾:中医面诊实用诊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54:06
现代面诊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物全息论发展起来的。因此在面部相应脏器分布、诊察方法上与传统中医面诊有所不同。身体的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面部变化出现之前或之后。检查面部,可发现有骨的形状、肌肉紧张度、弹性、收缩力的变化,还可有肿胀、皱纹、结痂、缺陷、面部皮肤颜色改变及充血、疼痛等。如欲知哪一脏器有病,只要看一下面部所表示的部位,有无上述异常变化,如有,即表明其对应脏器有疾病,一般判断如下:
1、如果在面部出现皱纹、斑点和皮色改变,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器失调。
2、如面部出现小疙瘩、充血、肿胀,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器遭受病菌感染,侵入血液。
3、黑眼眶,表明肾脏、卵巢或膀胱有病。
4、巩膜黄染表明肝脏有病。
现代面诊方法简便易掌握,而且诊断准确率亦较高,是现代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
现代面诊研究

由于面诊在中医诊断疾病上有很重要的价值,不仅已引起许多现代中医学者的重视,且对面诊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成果,对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的价值。
一、面部蟹爪纹颁与疾病
根据临床观察,蟹爪纹在面部颁与主病有一定规律,心病以颞区布纹为主;肝病、肝肾同病以鼻、颊区为主;肺病以颧区为主;肾病以颊区为主;脾病缺乏特异性。经对肺癌、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等观察,发现面部蟹爪纹的颁和深浅对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面部色诊与危重
面部色诊不仅对慢性病有诊断价值,而且对危重病也有诊断意义。如心衰病人面色黧黑,凡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者面色萎黄,双颧微红;肝硬变和肝癌病菌人面色甚黑;慢性肾炎尿毒症病人面色黯黑萎黄。
总之,色深沉、重晦暗,主内病、重病、久病;色浅光泽明显主外病、轻病、新病;介于枯晦与明润之间者,其病不甚;若病色如云之飞,则病将愈;如博聚凝滞一团,则病进而难治。
三、胃胆疾病与色诊
据临床观察证明,胃下垂患者脸部多呈青褐色,形如豆状,色素的深浅与病程长短有关,其色深者为久病。胆囊炎患者鼻翼两则呈浅黄色或深绿色,豆样,呈椭圆形。
四、小儿疾病与色诊
临床因小儿脉来疾速,难以凭其诊断疾病,帮以察色为主,如面赤多泪,眼泪汪汪为麻疹之前驱症状;面青主惊风;面白为中气不足,多主泄泻吐利;面黄为脾虚久伤或湿热内蕴等,此外,在小儿患急腹症时,面呈灰色;重症白喉患儿呈蜡样苍白。



几种头痛的病因分析
偏头痛 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这是一种具有特殊表现的头痛,90%发于女性,剧烈头痛呈周期性或反复发作。通常初起于一侧的前额部或太阳穴附近,渐渐扩展到整个一侧头部,也可累及两侧。发作前眼前会闪现星星样或火花样的图象,一般持续15—20分钟左右消失,旋即头痛发作。其头痛的程度有轻有重,多为胀痛或搏动样跳痛,严重者似刀割样、撕裂样,疼痛难忍,日轻夜重。并在持续中加重,伴有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甚至抽搐昏迷,这种情况多为脑肿瘤或脑膜炎引起,病情危重。有些女性患者头痛发作与月经有关,称为经期头痛,但也有在绝经期发作的。这种互相矛盾的表现还见于多数女性孕后痛减,分娩后头痛又作,但也有些女性偏偏在怀孕期发作增多。其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偏头痛是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脑部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失调所致,还与遗传有关。可能由于患者的血管收缩和扩张功能极不稳定,每当过于疲劳或情绪紧张,或气候骤变,或暴饮暴食等,引起血管过于收缩或扩张,从而产生偏头痛。

  有一种严重的侧头痛有别于偏头痛,发作前常无任何先兆,多在夜半三更时突然痛作,表现为烧灼样、刀割样、跳动样的头痛,且持续不停,部位主要在一侧的眼眶、颞部,也可扩展到面颊部、下颏部,甚至到颈部,双侧痛罕见。常伴有病侧眼球充血发红、眼睑下垂、瞳孔缩小、面部充血、青筋暴露等。数十分钟后突然痛止,但马上又发作。这种头痛顽固而剧烈,发作频繁而有规律,当患者直立时疼痛减轻,称为丛集性头痛。本病绝大多数见于中年以上的男性,与遗传无关,可能与五官部位的炎症有关,也有人认为与颈内动脉血管壁的水肿有关。临床上发现许多患者有溃疡病和心脏病。这种头痛治疗起来比较困难。

  前额痛 急性鼻窦炎很容易引起头痛。其头痛的部位与鼻旁窦的位置有关。如患额窦炎,头痛多在前额部、眼眶内角或为全头痛,呈周期性发作,晨起2—3小时后开始出现,中午时痛得最厉害,晚间消失,第二天再发作。而息上颌窦炎时。头痛往往在面颊部,有时上下磨牙发胀或麻木,也可反射性引起额部头痛,一般上午较轻,午后加重。筛窦炎患者的胀痛常在眼内毗及鼻根深部,如果以手指压迫眼球,可以感到球后疼痛,并可反射至颞部或头顶部。鼻渊性头痛一般都有鼻病症状,多在鼻急性炎症发生时加重,疼痛多在较深处,程度中等,呈钝痛和隐痛,无搏动性,摇头或低头时加重,头痛白天发作较急,一般在卧床或休息时逐渐减轻。

  眼疾引起的头痛多在近眼眶部,如青光眼头痛一般位于眼眶上部,或在眼球周围,程度剧烈,多伴有呕吐和虹视。儿童每在阅读时感觉眼球后双眉间头痛,休息后自然缓解,多因屈光不正而引起。

  中医认为,前额部连眉棱骨痛属阳明经头痛,多因风火痰热上熏于阳明胃经而致。

  颜面痛 头痛一般是指从前额向上、向后至枕部的疼痛,但临床上一般也将颜面部痛统称为头痛。颜面部疼痛最常见于五官科疾病中,疼痛多在病灶的相应部位。还有一种颜面部痛,表现为一侧面部阵发性闪电样剧烈疼痛,并伴有面肌抽搐、流泪等,称为三叉神经痛。其疼痛仅持续数秒钟即消失,间隙期无症状,可每日复发数次,若再次发作,疼痛较前更为剧烈,一般数周或数月可自行缓解。

  中医认为,如果头痛连及牙齿,则为少阴经头痛,多因肾阴亏虚,虚火上扰所致。

  巅顶痛 如果头顶中央疼痛,部位较深,伴有鼻塞流涕等,很可能患有蝶窦炎。硬膜下血肿也可出现颠顶疼痛,其痛剧烈,多伴有恶心,头痛可连及前额和颞部。

  中医认为,巅顶疼痛为厥阴经头痛,是因肝火循经上窜巅顶而成。

  枕后痛 枕后部疼痛多见于高血压患者,疼痛多呈搏动性,程度中等,清醒时加重。如果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剧烈头痛,特别是伴有呕吐,可能为脑出血的先兆。枕部疼痛长期持续发作,并进行性加重,可能是由于颅后窝肿瘤引起,这种头痛可放射至额部,应引起重视。此外,颅脑外伤也可见后枕部疼痛。

  中医认为,脑后连项痛为太阳经头痛,多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致太阳经气不利所致。

  全头痛 全头弥漫性疼痛,可见于颅内或全身性的急性感染。颅内感染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头痛较为剧烈,与发热同时出现,头痛随感染的好转而缓解。其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伴有颈部疼痛、颈项强直。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流感、伤寒、疟疾、败血症等,也会出现全头疼痛。由急性感染引起的头痛也呈搏动性。

  神经官能症头痛的部位不很确定,但常表现为全头痛,其痛性质不一,程度可轻可重,常因精神紧张、情绪抑郁、过度疲劳或失眠等诱发或加重。

  此外,脑部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多呈弥漫性、搏动性,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可能为轻度或中度,如果进行性加重,则提示病情恶化,症情凶险。

  眩晕 眩为目花,晕为头晕,眩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发生运动。患者睁眼即见到景物旋转或倾斜,闭上眼睛则感到自身摇晃不停,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周身出汗、昏晕欲仆等症状。正常人从极高处快速向下降落时会产生这种感觉,此为正常生理现象。病理性眩晕的病因比较复杂,主要由全身性疾病和局部性疾病而引起。

  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低血糖以及妇女经期、妊娠、绝经期等,都可出现眩晕。其机理主要是病变累及内耳,引起平衡器官缺血、缺氧。如果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并伴有神志不清,一天可发作数次,可能是中风的先兆,应予以重视。

  局部性疾病最多见的是内耳及前庭神经病变,如梅尼埃综合征、运动病、前庭药物中毒、听神经瘤、前庭神经炎等。梅尼埃综合征是由于膜迷路积水引起,其特点是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常在睡眠中发作,闭目时觉得自身在旋转,睁眼时感觉周围物体绕自身旋转着,且有一定的方向性,静卧或处于某种体位时可稍减轻,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恶心呕吐、持续性高音调耳鸣(多为一侧性)或耳聋等症状。此病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甚至数周。运动病就是平时所说的“晕车”或“晕船”,这是由于车、船颠簸震动,刺激了内耳迷路,引起迷路功能一时性失调而发生。初次乘车乘船者,或饮食过饱,或在饥饿、低血糖等情况下,或患有内耳、小脑疾病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易发生运动病。前庭药物中毒也可导致眩晕发生,最常见的是耳毒性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乙醇、一氧化碳中毒等也可导致眩晕发生。听神经瘤引起的眩晕多较轻,往往是持续性,伴有耳鸣和进行性感音性耳聋,患者有角膜反射消失和面部感觉异常。前庭神经元炎引起的突发性眩晕,多在上呼吸道病毒等感染后发生,可伴有恶心、呕吐、自发性眼震等。耳源性眩晕又称真性眩晕,其特点是眩晕多突然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仅在眩晕高潮时肉眼可见自发性眼震。

  颅内疾病引起眩晕,常见有颅脑肿瘤、脓肿、癫痫等。因肿瘤引起的多为慢性眩晕,持续发作而无缓解的时候,多伴有剧烈头痛、耳鸣、耳聋等。一些癫痫病人在儿童期表现为眩晕,经服抗癫痫药物,有些人日后可无癫痫发作,所以儿童眩晕应重视治疗。

  由于颈部疾病而引起的眩晕,最常见为颈椎病,其特点为当头突然转动或处于一定头位时即出现短暂的眩晕,常为旋转型,数秒钟或数分钟缓解,是由于动脉供血不足,使内耳缺血所致。

  某些眼部疾患也可引起眩晕,如屈光不正、眼肌不平衡、单纯性青光眼等,其眩晕程度可轻可重,并可见眼部的症状。

  上述均为引发眩晕的一些全身性疾病和局部性疾病,同时应注意晕眩与晕厥的区别。晕厥表现为突然感到眼前发黑,接着昏倒,不省人事,过了一会儿又醒过来;而眩晕发作时神志清楚,无意识丧失。

  中医认为,眩晕多因肝火上炎,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气血亏虚所致。

  面部感觉诊病 这里所说的面部感觉是指因机体生理病理变化而产生的各种异样感觉,最常见的是疼痛和麻木。面部的异样感觉往往是病变的最先出现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信号。

  面部疼痛 多由三叉神经疼痛引起,常常因吃饭、刷牙、漱口、洗脸、张口,甚至风吹、走路震动等触发,表现为阵发性面部剧痛,如电击或刀割样,多一侧发病,伴有病侧面肌反射性抽搐、发作时间短者数秒钟,长者可达数分钟,疼痛剧烈令人痛不欲生。此外,牙齿、鼻和鼻窦疾病也可引起面部疼痛,但疼痛的程度较前者轻。

  面部麻木 清晨起床后,突然发现脸的一侧有麻木感,多为面神经麻痹。
眉毛在诊病中意义
眉为肾所主,为肾之外候。肺主皮毛,故眉毛候肾及肺。也反映气血的盛衰状况,因此眉毛为预报肾及衰老的重要标志。
  视眉毛的粗细长短色泽以及眉间距(眉宇),可以知道人的体质强弱及性格状况。如眉毛浓密者体质较强,精力充足。眉毛疏淡者,体质多弱,精力偏差。眉毛粗短者,多性急易怒,常罹急暴病。眉毛细长者性多温柔反应慢。眉毛为: "V"字形者,性多凶悍。两眉为"八"字形的,性多怯弱。扫帚眉,性格狡黠,眉间距宽的胸怀多宽广,眉间距窄者多狭而猜疑。
眉相的预报意义
  眉相与肾气的盛衰及衰老密切相关。如眉毛黑而浓密光泽的提示肾气充足,眉毛淡疏的肾气较弱。 40岁以后为眉毛外侧逐渐掉落为自然衰老征兆,40岁以内眉毛掉落较频的为早衰先兆,尤其外眉1/3稀疏为肾气衰减标志,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则常见此证。故眉毛又称为"保寿官",和寿夭有密切关系,老寿星的眉毛也多偏长。
  眉毛黄而枯焦,为肺气虚的征象,小儿及营养不良患者常呈此相,眉毛黑而色泽光亮的又为气血充足的佳兆。
  此外,眉间部位对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眉间部位称为印堂,又谓之 "阙",乃肺部色诊之位。肺部疾患,往往在查印堂时已有所显现,如肺气不足的病人,印堂部位呈现白,而气血郁滞者则变为青紫。
前贤还认为印堂为紫炁星,在两眉头中间,要丰阔平正,两眉舒展方为吉相,所谓 "印堂平正命宫牢"(《神相全篇》)。







男人有病全“写”在脸上
人体内脏机能的好坏会在脸上反映出来。忙忙碌碌的你不妨经常观察一下自己的脸,也许会发现身体健康状况的秘密。
  额头皱纹突然增加 出现这种情况表明自己的肝脏负担过重,要少吃动物脂肪,如猪肉之类,而应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猪肝、菠菜、豆腐和鱼类等。
  眼圈发黑,脸色晦暗 早上起来,如果发现自己面呈此状,表明肾脏负担太重了。要减少用盐量和用糖量,能不加糖的菜尽量不要加糖,用鸭肉煮栗子、烧大白菜等进行食疗,还可用红白萝卜煮肉汤喝。此外,用猪腰子煮汤吃也很有效果。
  鼻子发红 鼻尖代表了心脏的情况。鼻尖呈红色或紫色可能是血压偏高,或盐和酒精摄取过多。
  上嘴唇肿胀 这很可能是由胃痉挛引起的。多吃些土豆、红薯、板栗、山芋、莲藕等暖胃的食物。如果皮肤过于粗糙,你试试用笋、海参、瘦肉炖汤吃吃看。
  皮肤过于白皙 这有可能是气血欠亏所致。可以将红枣、花生米用温水浸泡后,用小火煮熟,再加些蜂蜜熬至黏稠。常吃这样的食物,脸色会红润起来。
  面颊呈褐红色 面颊发红是高血压的征象。要注意减少吸烟量或戒烟,经常量血压。
耳朵发红 耳朵代表了肾的状况。耳廓呈红色或紫色说明循环不好。要少饮酒,少吃精细食物,少吃糖,多做运动以促进循环功能


根据面部痤疮的位置诊病法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俗称“粉刺”、“青春痘”。平滑的脸部肌肤上的这些痘痘不仅给局部带来瘙痒、疼痛等不适,容颜也多少打了些折扣。而且,现在痤疮已不再是青少年的“专利”了,很多中年人也颇受痤疮之苦,这实际上是健康隐患的外在表现。
  从中医理论来看,不同部位的痤疮,是人体不同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脏腑的各种病理变化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于外。面部的不同部位与不同的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就会引起面部相应部位的痤疮。
  如果长期思虑过度、劳心伤神,常可引起心火旺盛、心火上炎,这时额头上常常会长出痤疮来,提醒人该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了;
  如果长期嗜食辛辣、油腻、嗜酒,就会脾胃蕴热,不仅消化不良、口干、口臭,便秘等问题也会找上门来,鼻子上也常常会冒出一些“粉刺”来提醒您,需要改变一下饮食习惯了;
  如果平时压力过大,又没有学会适当调节,给自己“解压”,肝郁气滞的各种症状便会随着压力增大而日益明显,人常常会感到莫名其妙地心烦意乱,甚至为一点点小事而暴跳如雷,双颊容易长出“青春痘”,这就提醒您,该注意调节、放松一下心情了;
  有些女性下巴上的痤疮此起彼伏,每次月经来潮前几天尤为明显,这通常与月经失调及经前期综合征有着密切联系,必须对症治疗。
  另外,女士如果面部痤疮久久不去,除了要注意是否存在上述相应脏腑的功能失调外,还应注意是不是化妆品使用不当引起的。头发刘海过长、常用太油的发胶,会引起额头局部痤疮,这就需要改变发型或更换发胶,或避免喷到额头上;
  如果使用的乳液、粉底不合适,或上妆太厚,也常会因堵塞毛孔而使双颊出现痤疮,因此,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化妆次数,选用更适合自己的化妆品;此外,刷牙时残留在嘴唇周围的含氟牙膏也可刺激皮肤引起局部痤疮,刷牙后一定要记得将嘴巴清洗干净。
  除了位置外,痤疮的颜色也会透露出疾病信息,如果痤疮的颜色鲜红,说明体内有热;
  如果痤疮的颜色较暗,则提示有肝郁、肾虚或血淤的存在。
无论身体哪个部位长了痤疮,都应注意调节好心情和饮食,这些常被大家忽视,但这是痤疮发生和加重的“导火索”。还要注意勤清脸,切勿用手挤压患处,以免引起感染和毛囊孔堵塞,加重病情甚至留下疤痕。病情较重者,需请医生诊治。

望面部诊病法
父母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通过面部观察来测知孩子的健康状况是极为方便的一种方法。有素称望面识病的说法,主要是观察面部的气色,中医说:“看病必察色,察色必观面。”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患病时色泽异常,即是疾病变化的表现,称为病色。望诊对观察孩子健康状况有一定意义。中医理论中,将面部颜色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每种颜色又主不同病症。
    (1)面色青紫:一般来说,面部青紫为缺氧的表现。中医认为是气血不通,经脉阻滞。多见于寒证、疼痛、惊风。当小儿高热时,面部出现青色,以鼻柱与两眉及口唇四周较易察见,此是惊风的预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如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都可能出现面色青紫。当胃部或肠痉挛性疼痛、胆道疾病引起的绞痛发作时,亦可使面色青紫。
    (2)面色红:为血液充盈皮肤脉络而致。血得热则行,用脉络充盈,所以热证多见赤色。但有实热、虚热的不同,实证红色,常满面通红;虚证面红,多在久病后再现出现,如肺结核午后两颧发红。赤色见于面颊及腮上,是心脏有病的表现。煤气中毒时,面部也会泛出樱桃红色。如面色通红、伴有口渴舌燥甚至抽搐,常见于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热性疾病。
    (3)面色发黄:面色黄有面色萎黄和面色鲜黄之分。对于面色发黄的儿童首先要区别是因为进食不当引起发黄还是由疾病引起发黄。如食胡萝卜过量,或小孩子吃桔子汁时,鼻旁会发黄,停食后即消退。如果不是进食引起发黄,面色萎黄,多是脾胃虚弱。面黄还多见于黄疸病。如巩膜及全身都为黄色,多为黄疸型肝炎、胆道结石等。此外,新生儿出生后2-5天,皮肤可有发黄的现象,一周内消退,叫生理黄疸。如果一周后黄疸仍不消退或是消退后再重新出现黄疸,这就是疾病现象。
    (4)面色白:健康儿童的皮肤是白里透红而且细嫩。如果面如白蜡无红润之色,多为贫血之病态。如面色苍白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剧烈腹痛、外寒的恶寒战栗,寄生虫病、血液病、休克等。中医认为,面色苍白属于虚证和寒证。苍白枯槁、唇淡为血虚。
    (5)面色发黑:面色暗黑多是慢性病的征兆,患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慢性心肺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者可出现面色变黑的现象。此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砷剂等,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面色变黑,但停药后又恢复正常。中医认为,面色黑多是寒重或血瘀的表现。
望面色要注意区别正常颜色的客色与病色,中医所说的客色即是健康儿童的面部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或由运动、情绪变化、日晒、情绪激动、哭闹时都能引起暂时的面部潮红;寒冷、惊恐等刺激引起的毛细血管强烈收缩,则可使面色变得苍白。
应当说明,望诊所见是身体或疾病变化在外在现象,只能把这些现象作为诊断的向导,还必须结合其他诊法,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指甲诊病的注意事项?
正常指甲形态特征必须具备如下七点:
1、甲色均匀,呈淡粉红色,无其它颜色、斑带、点色彩的出现;
2、甲色泽光滑,个个如一;
3、甲缘整齐,无缺损变化;
4、甲质坚韧有一定弹性,厚薄适当;
5、甲皮粘连,无分离改变;
6、皮带有光泽,大小一致,无分层现象,和甲紧密粘连;
7、甲周软组织皮肤完整而柔软,无角化、撕裂、倒刺等出现。
指甲的定位
1.大拇指主管全身;
2.食指主要反映大脑、心肌的生理病理变化;
3.中指重点表现消化系统胃、肝、胆的病理变化;
4.无名指主管胸部、肺脏、纵膈、心内膜的病理变化;
5.小指主要反映肾脏、腰部疾病、男性生殖系统的疾病。
6.左手和左侧脏器相关,右手和右侧脏器相关。
7.左右手指的定位也有所不同。
异常指甲形态
指甲形态的异常变化,一般有一条规律:软组织变化快,急性病容易
表现;硬组织变化慢,一般能反映慢性病的存在。硬组织有凸起的变化为
增生、肥厚等代偿性的改变,凹陷的变化为萎缩性、失代偿性的改变,红
色为充血,紫色为瘀血,白色为缺血。甲无光泽为消耗性疾病,光泽太过
则为亢进性病变。甲周软组织的变化,是能迅速准确地反映体内最近几天
的病理生理变化。它是指甲诊病最敏感的部位,往往患者自己还没有任何
反应,相当于病变的潜伏期。 指甲诊病的准确率只有80%,人体千变万化,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对一种事物要有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