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巫术电影解析:印花税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59:03
走进黄山“中国百年印花税票精品展”

        黄山是全国最早发现实用印花税票的地方

在走进黄山“中国百年印花税票精品展”之前,我有幸采访到应邀前来指导展事的中国印花税票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印花税票总目录》大型文献专著副总编陈千里先生,想不到他递给我的第一句话就让我亢奋不已、惊讶不已,他说了一遍又重复了一遍:“中国实用的印花税票,最早就是在徽州发现的,然后才在汉口、长沙和直隶相继发现”。出自印花税票研究专家陈千里口中的这个鲜为人知的重要信息,非常漂亮地回答了我未及出口发问、也是众多人们希望破解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百年印花税票精品展”会出在“昨日古徽州”的“今日黄山市”而不是其他地方陈千里透露:这枚最早发现的实用印花税票,就是已经进入这次精品展的“大清云龙20文印花税票”。

印花税,是我国政府仿行西洋税制的第一个税种,因其缴纳方法是由纳税人将应纳税凭证送到政府签证局签押纳税,并在凭证上用刻花滚筒推出“印花”戳记或粘贴印花税票以示税讫而得名。印花税票,就是专门为征收印花税而发行的、粘贴在应税凭证上的、印有固定金额面值的、外形酷似邮票的完税票证。

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大清帝国拟议和试办印花税达二十余载,但终未能正式实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正式批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遵议仿行印花税,筹拟章程,奉旨试办,同时向日本印刷局订印印花税票6枚一套,此即清代批准的第一次试办印花税事。宣统元年(1909年),清廷通令各省施行。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印制和使用过“长城图”、“嘉禾图”、“城楼图”、“六和塔图”、“孙中山像”、“复兴关图”、“联运图”等数十种印花税票。新中国建国后,财政部税务总局于1949年11月,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套印花税票,主图是在两根柱子之间由齿轮和麦穗衬托下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地球上,称之为“旗球图”印花税票。1952年,财政部税务总局发行了新中国第二套印花税票,根据主图内容分别称为“机器图”和“鸽球图”印花税票。这两套印花税票及其加盖额票一直使用到1958年全国税制改革,印花税并入工商统一税为止。1988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应国内和国际往来之需要,已停征三十年的印花税又重新出台至今。

        精品展(一):最珍贵罕见的印花税票

在“中国百年印花税票精品展”的展品中,堪称最珍贵罕见的印花税票,应该就是那枚最早发现的、粘贴在清宣统贰年卖田赤契上的实用印花税票??大清云龙20文印花税票了。

该印花税票呈正方形,周边打有邮票式齿孔,图案呈赭色,主图为云中龙腾图,文字有中文“大清印花税”和“贰拾文”及其英文字样。

该件印花税票实用文书在中国徽州税文化博物馆内展出期间,中国税务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罗力勤先生前来考察时予以高度评价,称其足以与集邮界里的珍罕“大龙票”相媲美,“价值难以估量”。罗力勤紧急建议:尽快请文物专家对此枚印花税票进行鉴定,如确属真品,应即送银行金库妥加保管,而以复制品展出。

陈千里指出:“精品展”中的宣统贰年“大清云龙20文印花税票”,确属最珍贵罕见的实用印花税票文物。其珍罕之处主要在于:其一,这是我国第一套印花税票;其二,这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已经经过实用的印花税票的文书物证;其三,存世数量少之又少。据他估计:连同赝品在内,数量不会超过两位数,其中以安徽为多。陈千里介绍说:当年清政府共印制了两套印花税票,一套是在美国印制的(即美国版),为贰拾文(赭色)、壹佰文(绿色)和壹仟文(红色)等三枚;另一套是在日本印制的(即日本版),为贰文、拾文、伍拾文、壹佰文、伍佰文和壹仟文等六枚。由于某些原因,致使日本版的并未实用,而美国版的贰拾文的印数只有50000万枚,壹佰文的只有3200万枚,壹仟文的只有1800万枚,又使得实用过的美国版印花税票格外稀少。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枚宣统贰年大清云龙20文印花税票及其文书的意义,是再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据陈千里称:就他的阅历视野,该印花税票的实用单据只在安徽的徽州、湖北的汉口(下口)、湖北的黄陂、湖南的长沙和河北的饶阳等地出现过,而且大都为20文的,壹佰文的只在湖北汉口出现过,而壹仟文的则直到今天还未发现过一枚。

        精品展(二):最耐人寻味的印花税票

在“中国百年印花税票精品展”中,堪称最耐人寻味的印花税票,应该是民国“徽州六属财政处印花税票”了。

这枚民国年间实用于徽州六属地区的、面额壹角的“徽州六属财政处印花票”,粘贴在民国十六年三月的契约(连买契)上。全票正方形,票面颜色呈草绿色,无齿,尺寸25×25毫米。图案中部白日徽图花草纹饰,票上加盖“税处”二篆字红色印章。该份房屋转让地契的转让价格是纹银三两,缴纳地税一分三厘四毫,共纳税洋二角七分,契约盖有“歙县之印”大红官印并贴有安徽国民政府2分印花税票。

陈千里指出:“徽州六属财政处印花票”的1分票、2分票都已见到,大概有十来枚左右,唯独这1角的只在此次精品展中与广大观众见面,堪称孤品。它的耐人寻味的价值,就表现在:其一,确实罕见,堪称孤品,“孤”到何等程度,耐人寻味;其二,使用时间极短,发行量极少,“短”、“少”到何等程度,耐人寻味;其三,以“徽州六属财政处”名义发行,印花税票史意义明显。意义何在,耐人寻味。据中国印花税票研究会理事马立中分析:该印花票是安徽徽州临时印制的地方印花税票。所谓“徽州六属” ,就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时包括歙、黟、休宁、婺源、绩溪、祁门等六县在内的徽州建制。民国元年(1912年)10月,临时大总统公布《印花税法》,安徽于民国二年对契约筹据征收印花税,至1927年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财政部设印花税处,印花税划归中央税,统一印制“版图旗图”印花税票开始发行使用,北洋政府旧印花税票和地方自制印花税票同时废止。期间,税法迭经修改,税目、税率、税额多次调整,因未发现在其他年份使用该票的凭据和有关资料,尚无法考证其发行量、使用量和使用前后时间,故该票是研究民国早年地方自制印花税票的珍贵资料。

精品展(三):最不可思议的印花税票

在“中国百年印花税票精品展”的展品中,堪称最不可思议的印花税票,应该是民国安徽行政公署歙县商会《印花贴用法图说》中的石印版“长城图2分印花税票”了。

《印花贴用法图说》原是安徽行政公署黑色石印的公文文书,石印版“长城图2分印花税票”就石印在该文书“中华民国”事件处上端。此外,还有朱红色印油加盖的两方印章,一为“安徽行政公署”落款下面的“歙县商会”的大字加盖,一为条文行间的“租摺上每月租金在十元以上者,由收租人按月贴印花2分”的长条加盖。

其最不可思议之处,大抵有这么三点:第一,我们见到的印花税票全都是粘贴在纳税凭证上面、然后再盖销戳的。而此件印花税票却是用原长城图2分印花税票制版后石印在《印花贴用法图说》上面的,为什么弃真取印,不可思议;第二,小小的安徽行政公署甚至歙县商会何来如此权利,能够翻版石印印花税票,不可思议;第三,据全国印花税票指导小组专家周震先生说:该枚印花税票可能是绝世孤品,果真如此吗,不可思议。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不可思议”并非坏事,它正是激励人们深入研究、上下求索、一变“不可思议”为“真相大白”的原动力,并为我们的印花税票研究增添趣味。

        精品展(四):最趣闻多多的印花税票

在“中国百年印花税票精品展”的展品中,堪称最趣闻多多的印花税票,应该是北洋政府时期的“长城图”印花税票了。

 “长城图”印花税票,北洋政府财政部统一印制发行。该套印花税票一共五枚,即赭色票面额银元壹分,绿色票面额银元贰分,红色票面额银元壹角,紫色票面额银元伍角,蓝色票面额银元壹圆。该套印花税票的主图案为“万里长城五色旗”,寓意中国汉、满、蒙、回、藏等五族共和,炎黄子孙国运延绵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是中华民国发行使用的第一套印花税票,习称“长城图”印花税票。

“长城图”印花税票的趣闻,陈千里认为:首先,就是它的加盖票种类实在繁多,多而成趣。仅展品中就有加盖某“邮”字、加盖“电”字、加盖某“税”字、加盖某财政或金库名、加盖某商会名、加盖某县署名、加盖某省(市)名、加盖月份名、加盖某军政权名和加盖“喜”字等。这么多的加盖现象,折射出的是那个时期里税票层层派销、层层盘剥、雁过拔毛、弊端重重的印花税票史实;其次,就是它的“壹圆票稀少之谜”的戏剧性破解,谜而成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壹圆面值的长城图印花税票都处于奇缺的状态,并成了一个谜。直到1998年中国银行因拆迁而搬家时,才戏剧性地在其地下仓库中惊现了一大批未及拆包的壹圆长城印花税票版票,才是谜团破解??原来它们被封存在地下呢。然而,一个谜团破解了,另一个更加有趣的谜团又提了出来:那么多年面对票荒却不拆包启用,为什么这么多年也没有如其他库存那样销毁掉,为什么最后,就是它的非税成趣。趣闻还表现在“长城图”印花税票的诸多实用文书显示,它是贴用量最大的印花税票,包括:结婚证书、收据发票、毕业证书、营业执照、契约股票等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单据上都能见到它的踪影,这种“非税功能、大显身手”的现象实在非常有趣。

精品展(五):最风波多多的印花税票

在“中国百年印花税票精品展”的展品中,堪称最风波多多的印花税票,应该是那套未能实用、却已经印来的清代日本版印花税票了。

日本版印花税票,一套六枚,同图不同色、不同面值。图为“小双龙戏珠”与装饰图案,文为“大清国印花票”、“钱制”和面值等。

这是一套最风波多多的印花税票,其主要风波有:一、据史料记载:日本版印花税票的印制时间在1903年1月到3月间,是为清代第一次试办印花税而印制的。但是税票印成准备使用时,风波突起,由于印花税遭到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对,印花税及其印花税票只得从缓办理;二、后来清政府第二次试办印花税是,又由于《印花税则》中的规定与早已印好的日本版印花税票不符,于是风波再起,无法使用;三、在这套印花税票设计之时,实际上就已经埋下了风波隐患,这就是票面上的“大清国印花票”的文字中,独独少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税”字;四,风波还起于中国印花税票研究者中间,围绕着“是美国版在先,还是日本版在先”的问题,周今觉、董光呈等各执一词、互不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