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光百度:伏兔和梁丘伤不起,胃经经水的要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48:49

髀关 Bìguān(ST 31)   

【标准定位】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取法】仰卧位,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的连线上,平臀横纹,与承扶穴(膀胱经)相对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张肌、骨直肌、股外侧肌。皮肤由腰丛的股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股外侧静脉及旋髂浅静脉,阔筋膜,包裹阔筋膜张肌,此肌由臀上神经支配。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由股神经支配。两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静脉。  

 

【功用】强腰膝,通经络。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股内外肌痉挛,下肢麻痹疼痛,膝关节痛,重症肌无力;   

2.其它:腹股沟淋巴结炎。   

【刺灸法】

刺法:1.直刺1.5~2.5寸,局部酸胀,可向股外侧部扩散,以治股外侧皮神经炎;      

   2.斜刺2.0~3.0寸,针尖向上,使针感扩散至整个髋部,以治髋关节痛;          

   3.针尖向内,使股前部酸胀,并向膝关节处放散,以治下肢疾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主治疾病〗腰痛膝冷,痿痹,腹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伏兔治痿痹。
  〖刺灸法〗直刺 l~2寸。
  〖穴义〗胃经气血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
  〖名解〗髀,股部、大腿骨,指穴所在的部位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本穴物质为气冲穴传来的强劲水湿之气,即风气,至本穴后气势减弱,随风气刮扬散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于穴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风气和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尘埃及地部脾土的外渗水液。
  〖运行规律〗天部的强劲风气在此势减散化,风气中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内外,地部的外渗水液则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健脾除湿,固化脾土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

主治腰、髋、股、膝痛,下肢屈伸不利、麻痹、瘫痪,及股外侧皮神经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②人体部位名。指大腿前上方股关节处。《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冲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
 

 

 

伏兔穴 Fú tù(ST32)

  〖取穴方法〗伏兔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解剖〗 在股直肌的肌腹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疾病〗 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
  〖人体穴位配伍〗 配髀关穴、阳陵泉穴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 1~2寸。
  〖别名〗外勾穴,外丘穴。
  〖穴义〗胃经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
  〖名解〗
  1)伏兔。伏,停伏、降伏也。兔,卯木也,风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随风气飘扬和随经水冲涮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如停伏之状,故名。
  2)外沟、外丘。外,外部也。丘,丘陵、土丘也。外沟、外丘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且沉降在胃经经脉之外。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脾土微粒沉降堆积于胃经之外,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由脾土中渗出后下行阴市穴,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内外。
  〖功能作用〗排渗脾土中水湿,固化脾土微粒。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标准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6寸

  

      

【功用】散寒化湿,疏通经络。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炎,下肢瘫痪,下肢痉挛;   

2.其它:荨麻疹,脚气,腹股沟淋巴腺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1.5~2.5寸,局部酸胀,可下传至膝部;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阴市穴 Yīn shì(ST33)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主治疾病〗 腿膝痿痹,屈伸不利、疝气,腹胀腹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腿膝痿痹。
  〖刺灸法〗 直刺 1~l.5寸。
  〖别名〗阴鼎穴。
  〖穴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
  〖名解〗
  1)阴市。阴,水也。市,聚散之地。该穴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脾土中的外渗之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故名。
  2)阴鼎。阴,水也。鼎,炉鼎也。阴鼎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且不断气化。本穴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因受脾土所传之热,地部经水不断气化,故名阴鼎。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汇聚本穴后循胃经下行梁丘穴,气化之气则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汇聚上源经水回流胃经。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注〗本穴因汇集的经水多而性寒凉,地部经水较少气化,其功用即为汇聚上源经水并传输给胃经下部经脉,如在本穴施以艾灸则会改变本穴固有的寒凉特性,促使穴内经水的气化,穴内的经水则会因此变得干少,经水不足也就不能濡养胃经梁丘穴以下经脉诸穴,故而经书对阴市作出禁灸的规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阴”指阴阳之阴,指寒症;市为集市、集聚之意,阴市穴能疏散膝部寒邪。

 
主治
腰及大腿发凉如坐水中、下肢麻痹不仁、脚气、屈伸不利、疝气、小腹胀满疼痛、消渴
配伍:配胃俞、环跳、髀关、足三里、三阴交治下肢麻痹、瘫痪。

参考资料
^ 《标准针灸穴位图册》,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邱茂良,《针灸学》,知音出版社,2006

 

梁丘穴 Liáng Qīu(ST34)
  〖取穴方法〗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疾病〗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尿血。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 1~1.2寸。
  〖附注〗 足阳明经郄穴。
  梁丘穴  足阳明郄穴。
  〖别名〗鹤顶穴,跨骨穴。
  〖穴义〗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
  〖名解〗
   (1)梁丘。梁,屋之横梁也。丘,土堆也。梁丘名意指本穴的功用为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
  本穴物质为阴市穴下传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位处肌肉隆起处,对流来的地部经水有围堵作用,经水的传行只能是满溢越梁而过,故名梁丘。鹤顶、跨骨名意与梁丘同,鹤顶名意指气血物质通行的道路是从上部而行,跨骨名意则指从上部跨越而行的水。
   (2)足阳明郄穴。本穴言为胃经郄穴,它是从本穴的功用上而言的。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而本穴的特征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如胃经的水库一般,针刺本穴有水库的开闸放水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故为足阳明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胃经下传犊鼻穴。
  〖功能作用〗约束并屯积胃经经水。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注意〗梁门与梁丘功用相似,何以郄穴不在梁门而在梁丘?此是因为梁门所处为肉之小会,为溪,而梁丘所在为肉之大会,为谷,梁丘所约束的阴市内经水较梁门所约束的承满经水大得多之故,所以梁丘为胃经之郄穴,且善治本经急性病。/

 

   每次压20秒,休息5秒再继续。如此重复几次,疼痛便会渐渐消退,这效果确实是不可思议。

     刺激梁丘穴仅是一种紧急救护,并不因为止痛了,所有的问题就解决了。乃是有某种原因所致,所以查明真正病因是非常必要的。 /

 

  寻找方法:  梁丘穴位于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

  主治症状:  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

 

  【主治】
  ①急性胃痛。
  ②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
  ③乳痈、乳痛等乳疾。
  【操作】直刺 l~1.2寸。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乳腺炎、膝关节病变等。配中脘、内关、足三里主治急性胃痛;配犊鼻、阳陵泉、膝阳关主治膝关节痛。

 

 

------------------------------------------------------------------------------------------

 

承山穴 Chéng shān(BL57)
  〖取穴方法〗 人体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疾病〗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刺灸法〗 直刺1—2寸。
  〖别名〗鱼腹,肉柱,伤山,鱼肠,肠山,鱼腹山,玉柱,鱼腰穴。
  〖穴义〗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
  〖名解〗
   (1)承山。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
   (2)鱼腹。此是从类象的角度来言穴内气血的特性的。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在穴内为堆积之状,如同鱼之腹部丰满的肌肉,故名鱼腹。鱼腹山、鱼肠、鱼腰穴名意与鱼腹近同。
   (3)肉柱。肉,脾主之土也。柱,支柱也。肉柱名意指膀胱经气血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微粒,性干燥,在穴内为堆积之状,有较大的承重能力,故名肉柱。玉柱名意与肉柱同。
   (4)伤山。伤,伤害也。山,土石之大堆也。伤山名意指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对穴内固化的脾土微粒有较大的伤害。本穴物质为干燥的脾土微粒,而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又从本穴经过,脾土微粒中水湿不足则将被上行的风气吹散伤害,故名伤山。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脾土及天部上行的风气。
  〖运行规律〗风气循膀胱经上行,脾土则屯固于穴周。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治法〗寒湿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之或水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