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太阳gba文件:智勇双全道光皇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02:57

 

#thread_3041434_div {border:1px solid #369;width:300px;height:150px;background:#e2ecf5;z-index:1000;position:absolute;display:none;} #thread_3041434_div h4 {height:20px;background:#369;color:#fff;padding:5px 0 0 5px;} #thread_3041434_div p {padding:12px 0 0 30px;} #thread_3041434_close{float: right;margin-right: 10px;}
     说句良心话,大清十二个皇帝中,还真找不到一位传统观念中的昏君。那么作为皇子的爱新觉罗?旻宁是依据什么样的规则荣登大宝呢?大清规矩,正大光明地秘密指定接班人!道光资质虽然比不过爷爷乾隆,18岁的时候,也就是1799年,旻宁被父亲嘉庆秘密定为革命接班人。(因嘉庆帝暴死于热河,关于道光即位一事史家还多有疑问,但这点并不是本书所探讨的要旨,为此不再深究)
     中国皇权文明的传统办法是:嫡长子继承制。(当然,母鸡不得司晨。也就是说,女人不能做国主,否则相当于母鸡起早打鸣,抢公鸡的风头,公鸡们不愿意,好像母鸡们也都不大愿意。这种尴尬,武则天女士就遭遇过。)这个嫡长子继承制在商朝后期才确定下来。在此之前,父死子及和兄终弟及并行。这种继承法很不好玩,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有一些部落知难而上,按此中国古制玩耍。比如金日成传位给金正日,正宗的父死子及;据媒体分析,古巴总统卡斯特罗打算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弟弟,弄成了,就是正式的兄终弟及。不过,中国商朝的统治者慢慢发现,父死子及与兄终弟及并行,有些乱套,于是他们就鼓捣出一个嫡长子继承制。后来,北宋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不信邪,搞复古,闹了一出兄终弟及,后果很严重,从此,赵老大的子孙没戏唱了不说,老兄还死得不明不白。民间都怀疑老弟拿着家伙把老哥给锤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嫡长子继承制就非常好玩,也有不好玩的地方。比如朱元璋坚持嫡长子继承制,没有嫡长子,就传长孙,但是人家排在老四的朱棣愣不服气。于是朱棣这个做叔叔的,就跟做侄儿的建文皇帝干上了,结果,侄儿干不过叔叔,玩完了。有说他做国际访问学者去了,有说他做和尚了,有说他被烧成灰了,总之,直到现在也没个确信。
     这种皇权更替,他的执行者和制约者来自于行将就木的老皇帝。老皇帝生命垂危,对皇子们的约束力已不可同日而语,不甘寂寞的不愿守规矩的阿哥们便拉帮结派,抢班夺权。因为一朝皇权在手,我是老大我怕谁?看何人敢说半个不字?因此“政治无是非,官场无正义”“胜者王侯败者寇”,便成为中国官场的铁律。从现代意义上讲,是一种“非法制程序”权力更迭,以权谋术数加暴力手段说了算,是非正义的无效的。他完全因朝而异,因人而异。“玄武门之变”,杀出一个秦王李世民,让中国先贤圣哲遗老遗少腰杆硬了一回。“专制有什么不好?”“行仁政难道有错?”时至21世纪的今天,拥有世界上最广大观众的中国cctv还搞出一个劳什子《贞观长歌》,让与时俱进的龙的传人们不亦乐乎。“关键是明君贤相嘛?”而前朝隋炀帝杨广先生“谋父杀兄、霸娘占嫂、暴政而亡”毕竟是少数。悲乎哉?不悲也!习惯养成自然啊!这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北大教授陈独秀关于封建专制“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的正确观点显得多少有点年轻、幼稚兼偏激。
    再说清朝入关前后,由于是创业的非常时期,所以这个王位的传承有些稀里糊涂,潜规则可能是实力决定屁股。到了康熙时代,皇上觉得龙墩问题得有个说法了,你说一家子在全国臣民面前你争我抢、你砍我杀的,也有些忒不好看了,所以就仿大明的嫡长子继承制,立了皇太子。结果,问题又来了,康熙儿子多,大家都瞪眼守候呢,皇太子也觉得不安稳,于是,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开始了阳谋。有鉴于此,雍正想了一个秘密立储的办法。这个办法不是中国皇位继承制的传统原则,只能说是人家大清独创的家规家法。具体规矩是:现任皇上秘密写下接班人的名字,置于专门的锦匣之中,把锦匣藏于乾清宫最高处一匾额之后,老皇帝驾崩前,再派专人取匣示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供匣藏身的匾上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正大光明”,这四个大字乃清世祖顺治亲笔书写。老实说,把革命接班人搞到见不得人、搞得鬼鬼祟祟,然后标榜“正大光明”,这种自打嘴巴的事体,也只有大清王朝才能做出来,挂羊头卖狗肉,这就是大清的特色与国情。
    道光皇帝旻(音min)宁小的时候,就因聪明伶俐而深受乾隆喜欢。道光6岁读书,一目十行,经史通融。先学四书五经,后读《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圣祖圣训》、《开国方略》等,“日与诗书相砥砺”。不说学富五车,至少有三车半吧;不说著述颇丰吧,但仅登基前的诗文就写了《养正书屋诗文》四十卷,是为“道光文选”。8岁的时候,具体来讲是1789年,道光就出名了。当年,乾隆爷爷率领皇子皇孙们在木兰围场狩猎比武。在校射场上,爱新觉罗?旻宁连发两箭,两中靶心。皇爷爷乾隆高兴得当场下谕:小家伙如果连中三箭,就赏其皇马褂。小家伙不慌不忙,张弓搭箭,射出后又中靶心。在众人的赞叹下,小家伙收起弓箭,跪倒在皇爷爷乾隆面前。爷爷直夸这孙子不失满族家风,命随行人员速赏皇马褂。由于事先没有准备,一时找不到小马褂,只好赏给小家伙一个大马褂。乾隆皇爷爷高兴地将小家伙一把抱起,这种异常的亲昵,反映了旻宁的资质。这年影响当今世界最长久的美国宪法诞生,我们将在第七章中作专门探讨。
    32岁时,旻宁平叛、大显身手,当时是1813年10月8日中午,天理教农民叛乱。这些农民信奉的是人类始祖西天圣母,大概类似于《西游记》中的王母娘娘一类的角色,他们认为只要几个坚强的英雄夺取皇宫,到时人民会拥护他们做皇帝。他们用白布束腰、包头,在紫禁城附近叫卖白薯、柿子,时间一到,100多乱民打进了紫禁城,当时嘉庆父皇正在木兰秋围,皇子旻宁先行而归,正在上书房读书,闻听有变,急命太监取鸟枪腰刀,在养心殿下,连毙两名乱民。另有一种说法,说太监与乱民相通,递给爱新觉罗?旻宁的鸟枪内装的是空弹。爱新觉罗?旻宁急中生智,取下衣服上的铜扣作弹,将翻墙的乱民击毙,吓得其他乱民纷纷退下。稳定局势之后,旻宁做出如下动作:
    急草奏章,飞报父皇禁门之变情形;命关闭城门,各路官军入宫捕贼;至后宫安抚皇母,并令弟弟小心守护;亲自带兵出宫访查……
    二天一夜之后,旻宁顺利平叛。嘉庆父皇回来后,对皇子的表现达到笔墨难宣的程度,封旻宁为智亲王,封其所使用的鸟枪为“威烈”。除了精神鼓励,还有物质奖励,给旻宁发双份工资,每年增加年薪一万两千两,约相当于今天的36万美元,270万元人民币。
    当年还有一件具有标志性质的事情,就是皇子旻宁奉父皇之命提出他的治国构想。他说“甄别贤愚为治之本,敦崇教化为治之源,一心不懈,三年有成”。表明旻宁将怎么样选贤任能作为治国第一要素,我们现在纵观世界政治史,也就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来选贤任能,一个是专制体制,一个是民主体制,此外无他,旻宁可谓一下子切中了政治的脉搏。进行卓有成效的道德教化是实现选贤任能的途径,而且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非常抓不懈不可。这一招又结结实实地踏在了帝国政治的主轨道上,丝毫也没有犯路线错误。1824年,已经作了四年皇帝的道光爷深刻指出:“未有不可教诲之民,所忧者多半不能教诲之官”,笔者突然想起毛泽东的“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一说。关于这点我们将在第五章、第七章中作更深入的探讨。
    旻宁做了皇上以后,最大的武功是平定张格尔的叛乱。张格尔,生于中亚地区的浩罕王国。(浩罕是18世纪乌兹别克人在中亚建立的封建汗国。1759年(乾隆二十四),清军在追击新疆叛匪大小和卓的过程中与浩罕汗额尔德尼直接发生关系。额尔德尼主动以外藩附属于清朝,向清廷朝贡不绝。至19世纪初,浩罕在表面上仍装模作样地向清朝表示"恭顺",而实际上却不断向中国侵略,吞食中国领土。看来,这是只披着羊皮的狼。1876年,沙俄吞并浩罕国,置费尔干省。浩罕与清朝的宗藩关系也就不复存在。)这小子本名和卓?亚海亚,尊称“张格尔和卓”,翻译过来就是“世界的和平”。张格尔的爷爷和父亲都是专职的地方恐怖分子,张格尔也算是子承祖业,早年曾在阿富汗的首都咯布尔留过学,而阿富汗受英国的控制,张格尔接受英国人的顾问、训练和武器,算是大英给大清培训的第一批恐怖分子。道光登基后的1820年,张格尔蠢蠢欲动,此时道光仍在守孝期,嘉庆皇上死去才三天,按祖制道光对此叛乱不能有所反应。1826年,道光任命长龄为扬威将军,开始平叛。他要求长龄拿出一个“出奇制胜”的作战方案,长龄对道光的遥控似乎有些不耐烦。因为战事一直在变化,道光制定的作战方案不会与前线战事那么吻合,于是长龄给道光上了一个长长的折子,说明了前线的情况,道光看他说得有理,遂下谕,著长龄相机剿办,自己不再掺乎。生擒叛匪张格尔的是杨芳,在鸦片战争时此将军表现不俗,是不是令人笑掉大牙的不俗,我们将在第四章中说。总之,在道光皇帝英明领导下,大清终于粉碎了英国通过张格尔控制中国天山地区的阴谋。道光帝喜不自禁,亲笔题写“绥边”两个大字。在庆功宴上,道光帝喜成七律志纪一首,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边城安全诸将力,用褒忠勇永留芳。”然而这场胜利对于大清道光皇帝和杨芳将军来说,却在今后的鸦片战争中给帝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为帝国的领袖正是以侵拿叛匪长格尔的办法来对付走进新时代的英军。
    阎崇年教授在他的《正说清朝十二帝》里,说道光皇上“无知无勇”,确有失偏颇。道光的资质虽然不可能超过他的祖辈康熙,但就凭上述这四件事,在大清的文明体系内,道光怎么着也算是智勇双全。愣要说他无知的话,那就是他对世界的无知。但是,当整个大清都处于洞穴中的时候,我们要求道光皇上一个人独居洞穴之外,这种要求也太高了。人不能掂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大地,道光的无知,不是他一个人的无知,而是整个大清的无知,时代的无知,民族的无知。但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