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中心医院官网:葫芦雕刻艺术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44:26

        甘肃刻葫芦始于清光绪年间,其萌芽至今已过百年。据说起初兰州城有个姓王的裁缝,在没去皮的葫芦上用针刻花草,以供自己玩赏。到民国初年,艺人来银娃、王洪儒开始雕刻刀马人物和戏剧脸谱,作为儿童玩具,售于街市。时过境迁,目前全省葫芦雕刻者人数约300左右,多集中在临夏和兰州两地,其中农民占总人数的95%以上。他们雕刻用的工具主要还是以针为主,也有较少数人用刻刀雕刻,这也是甘肃刻葫芦为什么也叫“针刻葫芦”的原因。 

 

 

      先说说针,这个针的外形和我们平常缝纫用的钢针相似,但缝纫用的钢针硬度小,刻一两下就容易断尖,很费事。现在用的针都是从五金店买来小麻花钻头,把钻头的平端磨成针的形状,然后进行雕刻,钻头的材质硬度较高,刻划时不易断尖,使用很方便。针刻的技法简单,易于掌握,雕刻速度快,能出产量,目前市场上很多中底档的葫芦都是用针雕刻的。

 

       针刻出的线条纤细,可以做到“细如丝”的地步。但针的表现手法单一,针尖的形状决定了其在线条粗细变化的表现能力有限,只适合雕刻某些白描(亦称线描)图案和线条变化较少的动物毛发、装饰纹案等,例如,就拿一幅用白描技法画的佛像绘画作品来讲,其画面对线条的走向和弧度要求严格,但单个线条的粗细、枯湿、浓淡等的变化较小。所以在用针雕刻对线条变化有相当复杂要求的传统国画线条时,针刻出的线条就显的十分死板,没有变化,很“匠气”。如果要刻一幅水墨画,人物或者是山水等等,就先要把原画简化为白描,把很多富有变化的东西转化为单一的线,把构成美的元素“简化”掉了,的这种做法在艺术上是很不可取的,还有,尤其在雕刻中国书法这类极尽变化的线条时,单一用针更是不行,即使用直径不同的钢针刻,只能在线条粗细上有些变化,在刻点画时却不能准确体现笔画的细节,没有细节也就更没有韵味可言了。所以针刻的缺点就充分的暴露了。

 

       再说说刀,除了用针雕刻葫芦外,还有少数雕刻者们用刻刀雕刻葫芦,作品内容也是以传统国画为主,刻出的线条粗大,水墨意味浓厚。本地商人们把这类作品叫做“写意风格”,刻刀的雕刻技法就比钢针复杂的多,挑、拉、皴等技法能够表现中国水墨画和书法的韵味,其表现线条变化、画面墨色浓淡等细节的能力基本上和毛笔接近,其技法就和“木雕”中的“刀法”类似。但这种刻法用在葫芦上也暴露了其弱点:因为在葫芦的表面,一层极薄的硬皮在刻破后露出白色海绵状物质,这个物质很柔软,刻刀无法在这里体现木刻的效果,刻出的总体效果感觉不如在木板上雕刻的好,容易把葫芦搞的比较“脏”。

 

 

 

 

 

       我们在葫芦上雕刻美妙绝伦的传统书画,是件不容易的事,作画有画法,写字有书法,刻金石有刻法,这么多“法”就是处理细节问题的方法,精湛的刻功能体现无尽变化的细节,有了到位的细节处理才能构筑美的整体,才能产生美感,才能有“韵”,如同写一个汉字,点画细节的精到是写好一个字的前提。我们判断一件刻葫芦作品的优劣,就要看是刻者是否抓主传统文化的根本,对细节的问题处理的如何,而不是被外在的华丽、工多、内容繁杂、雕刻内容等所迷惑,这也是欣赏葫芦艺术作品的唯一标准。甘肃刻葫芦的最大特点,就是刻出图案的效果要细发精致。然刀刻葫芦的线条粗大,毛糙感强,就失去细的特点,若用刀刻细小的线条就很难,搞微雕基本不可能。可是,针的细节表现力却有限,雕刻的画面仅限于一些白描作品,针在表现书法、金石印章等的韵味时更显得力不从心。针的细节处理能力有限,刀刻线条又太粗,如何让针和刀取长补短呢?      

 

        针刀并用刻法将针和刀的优点进行了互补,仔细研究一些老一辈国家级雕刻大师的作品,无一没有针和刀并用的痕迹。此法简单的说,就是先用钢针打“底稿”,然后用小刻刀(类似木刻刀)进行细节的修饰,以表现“韵味”,这种方法刻出的文字图案线条圆润又不失细节之美,而且可以用运于微雕,国家大师阮文辉老先生在一个拳头大的鸡蛋葫芦上用针刀并用法刻出的《唐诗三百首》是一个例子,微而精妙,其雕刻技艺另人叹服,作品乃国家级珍宝。“刀法”古以有之,在刻者具备了书法、金石等艺术的良好素质后,会自然而然的想办法把这些流传了千年的精妙技法用到葫芦上来。这种刻法比前面所讲的单一用针或刀来的复杂,且难掌握。但艺术的复杂性决定了制作技法的复杂性,复杂的技巧并不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这点复杂还是必要的!要创造好的艺术品,掌握娴熟的、高超的、多变的制作技巧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给作品以生命,才能在作品中准确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图,使作品分格独具,让人百看不厌。

 

针刀并用刻法能表现所有的传统绘画题材,包括书法、水墨、白描、印章等等,同时且不失甘肃葫芦“细发”的特点。这将是目前制作“高档”葫芦工艺品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也是我们这一代葫芦雕刻者门必须要继承并发扬的重要方法。(文/邱临俊) 

 

 

茶叶罐

 

茶叶罐

 

 

 

茶叶罐字

 

杜牧雅趣

 


李白诗

 


兰亭序

 


苏轼词

 

 

人物

 

 

 

清泉月色伴芦波


 

原上秋风度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