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韩国电影 评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31:0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 激发  乐教乐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激发兴趣是启发思维、激活内因的重要手段。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关系到不少潜在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成才的起点和一生事业的出发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具体操作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气氛中进行。课堂气氛指的是洋溢于课堂教学环境中的情调和气息。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置身于身临其境,欲罢不能的学习境界。美国心理学家杰罗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假如课堂上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没有丝毫宽松、和谐的氛围,孩子们别说不会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是书本知识也难以掌握好。故而为了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构建一种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我少讲、精讲,让学生多去联系体会。如分角色朗读课文,我让学生分角色分组读、个别读,利用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朗读,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样,把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于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三注重”,即注重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三注重”使课堂教学形成了“情、趣、乐、活、实”的特色,达到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的理想境界。

激情,是指教师在课前调节情绪,消除消极情感,精神饱满地进入良好的施教角色。课堂上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感染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如在教学《王二小》一课时,教师在课前阅读课文,反复思考王二小的故事,积蓄一种对王二小英勇牺牲无比悲痛的情感,然后带着这种情感走进教室,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学生眼含泪花的思考、朗读……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成功有效的达到了教学目的。在实践中,教师们总结了许多创境的方法,如:设难创境、矛盾创境、质疑创境、惊奇创境、迁移创境等。

    引趣,即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的运用,充分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达到孜孜不倦,以苦为乐的境界。有效的激趣方法,有游戏激趣、竞赛激趣、故事激趣、表演激趣、幽默激趣、音响激趣、体验激趣、渲染激趣等。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把课文改成剧本,然后,在课堂上分别让学生扮演角色。这样,通过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探究,就是在学生兴趣盎然时,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知识的奥秘。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设下障碍,让学生理出头绪,发现问题,就如挂在树上的果子,设法让学生跳一跳,从而摘到它。如一年级遇到的问题:“假如父母不让干家务活,应该怎么办?”可让学生思考后,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讨论,最后总结一下可行的方案。

    运用,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积极探索,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然后,教师让学生在情感延伸中巩固和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最终达到创造性地学习的目的。如《棉鞋里的阳光》一课,棉鞋里怎么会有阳光呢?通过阅读课文、思考,学生可以领会:棉鞋及其制品能吸收阳光中的热量。可以鼓励他们回家去试一试,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乐中运用,乐中会学,创造性地学。

    以上就是“激情——引趣——探究——运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

 

    三、建立灵活多样的课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学校应该将各类活动课程纳入课表,如设立器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航模、棋类、手工、体育等各类活动小组,基本形成“自主、丰富、活泼、多彩”的办学特色。通过这些愉快地活动,使学生从单调枯燥的学校生活中解放出来,各种能力协同发展,思想品德教育也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和心理负担,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与自主意识,变苦学为乐学。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恰当运用评价方式

 

    新课程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是: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去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时时促进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无济于事”。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赞美语言,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已经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能激发其他学生的思想火花。在教学中,对表现得好的学生可以常常这样赞扬:“你对问题的回答显示出你高超的概括能力,真行!”“听你声情并茂地朗读,的确感人!”“你的比喻多么形象呀!”“你的回答准确、深刻、精炼。老师很高兴!”“你考虑得很细致。”这些语言评价,更能激发起学生参与表达的热情,促成学生踊跃发言的好习惯,让孩子们在赞扬声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身心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如是说。在小学语文改革的浪潮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语文,只有遵循小学语文的特点,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达成这一目标。“乐教乐学”不但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缕精华,而且与系统论、情感理论有着天然的联系。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