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恺杰与妈妈相似度:揭示大成拳整体发力的科学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21:42:37
发力, 大成, 科学, 原理, 揭示
今天,借纪念王芗斋先生诞辰121周年的机会,我向与会的各位前辈、同门师兄弟及各界武林同仁谈一谈“整体发力”的问题,怎样才能获得整体发力呢?它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它和休息肌是什么关系呢?因为这个问题是拳学界中、大成拳界中经常提起的一个核心问题。下面我就这一问题从如下三个方面谈起,大约需要十分钟,(三个方面分别是:一、力量的来源与整劲的产生;二、第一随意运动与第二随意运动的划分与区别;三、训练休息肌紧松运动的方法与整体发力的获得)
一、       力量的来源与整劲的产生
大家知道我们人体的肌肉分三种,即骨骼肌、平滑肌、心肌。骨骼肌是听从于大脑神经指挥的,是随意运动。而平滑肌、心肌是不听从于大脑神经指挥的,是不随意运动。以骨骼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肌肉收缩为动力,使人体实现各种活动及从事各项运动。——这就是力量的来源。
然而,怎样才能产生整劲呢?怎样挖掘隐藏在体内巨大潜能呢?如果说任何运动的表现形式都是肌肉的运动,那么肌肉运动就离不开大脑神经和意念活动的指挥,只有我们能够调动和挖掘更多的肌肉参与做功,就可逐步获得整劲及整体发力。
我们每个人虽然在体态上有高矮胖瘦之分,但人体中同一束肌肉的肌纤维的数量是没有太大的差别的。在一般的情况下,在完成一个动作时有大量的肌纤维并不参加工作,不听从于神经的支配而处于休息的状态,但是我们可通过意念去调动和指挥这些休息肌,不断刺激和强化这种支配能力,从而使更多的休息肌也能被挖掘和调动起来,如何挖掘和调动呢?这就涉及到我的恩师于永年先生提出的加强“第二随意运动”的训练问题了。
二、       第一随意运动与第二随意运动的划分
我们把第一信号系统支配下的工作肌收缩运动,叫做第一随意运动,它是在自然界所有的动物中,其中也包括我们人类所共同具有的肌肉收缩运动,是先天遗传下来的,(即工作肌的屈伸运动)而抽象的肌肉收缩运动,是在第二信号系统支配下的休息肌的收缩运动。第二信号系统即是我们人类特有的对语言、文字等进行抽象分析的思维活动。它只有通过后天的刻苦训练才能逐步掌握。因为它与工作肌的收缩运动机制有着本质的不同,为以示区别和便于表达,我们可把它叫做第二随意运动(即休息肌的紧松运动)
三、       训练休息肌紧松运动的方法与整体发力的获得
一般的体育运动或武术套路,只会使工作肌产生屈伸活动的位置移动型的运动,即第一随意运动,而不会使休息肌与工作肌产生同时收缩的紧松运动,因为这属于第二随意运动。所谓休息肌的紧松运动就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使各肢体的休息肌产生收缩运动。松就是先让肌肉放松,紧就是用大脑神经指挥肌肉收缩,从而训练大脑皮层高级神经系统,建立一个新的运动体系。
由于人类身体的直立,上肢从支撑身体的功能中解放出来,手成为了劳动器官,在人体活动中,大脑皮层的运动分析器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身体各部在大脑皮层运动分析器上的投影面积的大小,不决定于它们的实在的形体,而决定于其功能上的分工程度。在日常生活劳动中上肢比下肢使用的更加频繁、灵活、细腻、复杂。但是,下肢的重量却是上肢的三倍,而且大块肌肉的数量比较多,还存在着大量的休息肌。怎样实现当年王芗斋老先生提出的“改造生理,发挥潜能”呢?这就是逐步开发和挖掘下肢大肌群参与做功,并为发放整劲、放人、作拳做贡献。由于下肢肌肉在功能上的分工不如上肢灵活、敏感、细腻,它主要是担负着支撑身体及位移、运动等功能,当然开始时它是不情愿的、是被动的、是难以指挥的,惟其如此不断强化下肢大肌群的收缩运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它们的运动质量,增强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对下肢肌肉的指挥和控制能力,就一定会使人体在机能和结构上产生重大而明显的改变。
在训练过程中,一般采用由下而上的方法,按脚、小腿、大腿、臀部、腰部、胸部、背部、肩部、肘部、手部的顺序进行。
具体步骤是:下肢的休息肌的紧松运动;局部肌肉的连结运动;两个肢体、关节以上的肌腱的扽筋运动;全身每个部分的休息肌连结起来成为一体的整体运动。从而实现“其根在脚、发动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整体发力”。进而达到“肌肉若一,一触即发,炸力无断续的战斗姿态”。
王芗斋老先生,身材不算太高,体态还偏瘦,但是瞬间却能产生巨大的惊人的爆炸力,原因就是芗老能够随意地指挥、调动全身的休息肌和工作肌同时发力。在座的还有我的师兄崔有成先生(注:他临时有事未能到会)他身高1.7米,算是中等身材,但体重较瘦,青壮年时120多斤,现在才100斤,我曾经多次与他搭手试力听劲,我深刻体会到他控人、放人的机智与灵巧,他瞬间爆发的惊炸之力,其内劲之大、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原因是崔师兄也是随时随地都能随意指挥全身的每一块肌肉(包括休息肌)为发力、作拳服务。
以上是我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整体发力”与休息肌紧松运动之间内在的关联;探寻了对“整体发力”力量来源的内在机理;叙述了训练休息肌的方法与步骤。当然,“整体发力”在实际运用中,还与时间差、距离感、把握时机、掌握火候等诸多因素有关,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展开细谈了,今天所谈实属“一家之言”,相信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及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注:此稿系于冠英在纪念王芗斋先生诞辰121周年
暨2006年首届国际意拳(大成拳)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于冠英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