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白云宾馆官网:宋庆龄最为欣赏的美才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33:29



  在列举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史上的著名女星时,陈波儿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因为她游离在当时分外光鲜夺目的电影圈外。作为演员,她其实只主演过四部电影,大部分时间是活跃在戏剧舞台上,老一辈的电影艺术家们喜欢称她为“波儿同志”,英年早逝的她拥有三个最合适的称呼:明星、战士、人民艺术家。


  陈波儿的家庭算是殷实家境,父亲陈湘波是个做批发干果、瓜子生意的商人,经常往来于南洋潮州侨胞聚居的地方。陈波儿的出生令她父亲喜出望外,因为长子长女均不幸夭折,在陈波儿之前只有一个小儿子。
  陈波儿的原名陈舜华是按照宗谱顺序取的,“波儿”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自取的艺名。有人说,“波儿”这个名字是取自“布尔什维克”中“布尔”的谐音,以表示她的革命倾向,其实,她是尊重父亲陈湘波才起名“波儿”的。
  在父亲眼里,幼时的陈波儿是掌上明珠,但是因为她的母亲是侧房太太,所以经常受到祖母和“大母亲”的责骂,陈波儿骨子里的反叛精神其实在那个时候就扎根了。
  陈波儿的大胆举动是从少女时期开始的,二哥陈述猷经常给她讲一些带有思想启蒙意味的故事。陈波儿喜欢女兵英姿飒爽的样子,就动员街坊学堂中的小姐妹一起剪掉大辫子,当时女孩子剪掉辫子被看作是伤风败俗、败坏门风的事情,陈波儿顶着个“革命头”离家出走,远走读书去了。

 



  从厦门的集美到南京,再到上海,陈波儿一路求学,进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教书,随后投身戏剧界,出演外国进步话剧,还加入了左翼戏剧家联盟。
  当时“明星”公司正急需进步演员,机缘巧合她在艺大的老师郑伯奇介绍陈波儿认识了“明星”公司的周剑云,陈波儿就此走上电影道路。
  她主演的处女作是《青春线》,此片也是导演姚苏凤第一次拍片,同为主演的姜克尼、赵丹等人也大都是第一次走上银幕,可谓是真正的“青春组合”。据说拍摄时所有人都很投入地表演,摄影师竟忘了关机,马达一直转动,直到导演提醒才发现。
  差不多在拍《青春线》的同时,陈波儿接受了电通公司的聘请,参与左翼电影《桃李劫》的拍摄,摄制组的全体人员合作得非常好,陈波儿尤其喜欢主题歌《毕业歌》的旋律和歌词,当时在片场经常可以听到她唱歌的声音。
  1934年12月,影片一炮打响,《毕业歌》在大街小巷里传唱,陈波儿成功了!当时有评论说,“中国影坛,演话剧的艺人,潮水似的卷进来,波儿就是其中的一个‘波儿’。”

 



  在拍电影之外,陈波儿还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最知名的一次当属与宋庆龄、何香凝等16人联名上书要求与被捕入狱的“七君子”同罪同罚,最终“七君子”被释放。在1937年的“中国电影救亡协会”里,陈波儿当选理事。1938年“中制”拍摄的抗战影片《八百壮士》是她一生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同年,她去了延安。
  陈波儿多被看作是女战士,对于她的情感经历谈得都比较少,故事应该从同在上海艺术大学学习的任泊生谈起,他可说是陈波儿人生旅途中的引路人。任泊生出生在越南,父亲是越南华侨商人,资产丰厚。两人相爱后去了香港,举行了婚礼,不久生下儿子任克,后又生下第二个儿子,但小儿子在两岁多时,急病夭折,这对陈波儿的打击很大。
  甚为想念朋友的陈波儿在香港生活了三年多之后重新回到上海,参与电影拍摄。在拍摄《桃李劫》时,她与袁牧之合作配戏非常默契,渐生感情。
  “电通”结束后,两人在“明星”二厂合作出演了《生死同心》。陈波儿与袁牧之虽然有感情,但是因为当时社会状况很不稳定,陈波儿同丈夫并没有离婚,所以两人一直保持朋友关系。陈波儿后来携子任克去了延安,和丈夫任泊生分开。直到1946年,陈波儿去重庆走访老朋友时,得知任泊生已另娶妻,感情上受到打击。1947年的夏天,陈波儿终于与袁牧之结婚。可惜的是,四年后在上海与专家会谈时她突然心脏病发作,再也没醒来。陈波儿走的时候很匆忙,那年她只有4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