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宪高滑稽越剧全集大:竹黄工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6:56:55
      竹黄工艺 
  竹黄即竹之内皮,浅黄色,色泽光润,类似象牙,又有“文竹”、“贴黄”、“翻黄”等称。它是以大型的南竹为材料,将新鲜的竹黄片,经过水煮、晾干、压平等工序,然后贴到各种形状的器物上。通常是以木做胎,所用的木料有桶木、柏木、杉木、檀香木、红木、乌木和黄杨木等。尤其是黄杨木,其色泽与竹黄近似,质地细腻,是上等的珍贵原料。
    一般先用这些木料做成各种形状的器物,然后在器物的表面贴上竹黄,有的因为装饰纹样的需要,要贴上两至三层竹黄。所刻纹饰有彩花如意、方塞、连瓣勾莲、回纹、雷纹、蝉羽纹、山水人物相花鸟等,衔接紧密,接榫斗角,毫无榫迹,被誊为 "天衣无缝",其纹饰精巧美观,宛若天然而成。
  竹黄工艺的历史并不久远,始创于湖南邵阳地区,制成的器物有匣、盒、盘、文具等。器物表面呈鹅黄色,清淡幽雅,大多为光素,很少有纹饰。清代时,浙江一带有人到湖南经商或游览,看见这种工艺制品,有的还得到亲朋的馈赠。他们觉得此种器皿既清雅又实用,于是召集了一些人去学习,同时也买回一些器物作为样品进行试做。在制作过程中,嘉定竹人将学来的贴黄技术加以改进,在器物贴黄的表层辅以精美的纹饰,使之完全艺术化。自此,竹黄工艺的声誉日渐提高。后来,嘉定的竹黄制作品种越来越多,纹饰也越来越精丽丰富,工艺技术水平远远超过了湖南邵阳地区。到清代中期时,竹黄工艺发展迅速,已不仅是湖南邵阳、浙江嘉定两地生产,浙江黄岩、四川江安和福建上杭亦开始以制作贴黄而著称了。
      竹黄山水镇纸 清
29.5X4.5厘米 镇纸正面刻宇,背面携山水图案,雕工精湛,工艺精美。
  浅浮雕八吉祥纹竹黄盒
此盒采用竹黄工艺,在盒盖及围浅浮雕八吉祥纹图,线条流畅,为竹黄工艺精品。
    竹黄"荷亭清暑"八方盒
清中期 直径17厘米
  八方盒盒面刻绘荷亭清暑图,雕刻精美,意境清幽,线条流畅,设计巧妙。
  竹黄雕人物故事图眼镜盒
清 高13·5厘米
  如意形眼镜盒盖上两面浮雕骗幅和团寿宇,寓意福寿双全。盒一面浮雕“平生三级”图案,另一面浮雕松下高士图。工艺精湛,线条硬挺,为清末制品。
    竹黄留青山水纹眼镜盒
清 高15·8厘米
  此眼镜盒呈椭圆形,一面雕留青山水纹,另一面刻诗句。工艺精到,为清末制品。
  竹黄浅刻寿考图纹扇
民国
团扇面浅刻郭子仪武士像,一边松树马匹刻画精细,边题为"大富贵亦寿考图戊申仲夏竹民王勋刻",王勋[民国刻竹名家]印。
    进贡皇宫的竹皇器   竹黄这种民间工艺品原在浙江、湖南一带流行,并没有作为地方物产贡入皇宫内廷。后来,乾隆帝前后六次南巡,发现了这种工艺品,甚为喜爱,遂命地方上作为物产每年向皇宫进贡。乾隆帝在南方各名胜处所建的行宫内陈列摆设的此种物品,精制淡雅,深受人们喜爱。当时民间的竹黄器在造型、花纹装饰上都比较简单。而进贡到宫廷内的器物却是精美异常。其中有些造型规格和图案设计是由清宫如意馆画师提供,各地再按图案采办、督造,有些则是将贴黄匠人召至宫中进行制作。这些按规定缴纳进贡的作品,几乎都是穷工弹巧,精美绝伦,包括盒、匣、文具、盘、牙签筒等,其中仅盒一类,品种样式就五花八门,举不胜举。至于图纹装饰上更是精工细作,远非民间器物可比。据清宫中进单所载,如乾隆二十二年 (1757)二月初二日,河东河道总督张师载进贡:文竹一统尊、石榴尊等。又如乾隆三十四年 (]769)七月初一日,江宁织造舒文进贡:文竹如意盒成对、文竹芝仙盒成对、文竹万福盒成对等。这些竹黄制品大部分是委派江宁织造承办的,也有一些是地方官买来作为年节礼物献上的。但无论是承造的方物,还是敬献的礼物,在工艺上都是非常精丽典雅的。这类竹黄仿古器物作品虽不多,但品种较为齐全,件件皆是精工细作。除仿古作品外,在其他造型的作品中,那些文房用具以及陈设、文玩器皿等,也均富丽精巧,使人百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