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韬419事件:悲秋时节女性谨防“情绪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6:22:00
  悲秋时节女性谨防“情绪病”

 

    入秋以来,很多女性朋友都常常觉得心情不爽,容易犯困,。特别是有情绪障碍的患者更觉心情低落,郁闷多虑,失眠梦绕,头发枯落。为什么秋季里有些人这么容易伤感呢?这是因为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由于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人生活在自然界凄凉肃杀的环境中,往往会产生凄凉、抑郁、悲愁等伤感情绪,尤其女性朋友,由于自身的生理原因,她们较于男性更容易产生伤感情绪。

 

    病因分析:情绪低落——源于换季时节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与五行学说和四季变化存在着相应的联系。以五行学说中“金、木、水、火、土”的“金”为例:五脏中的“肺”属金,七情中的“悲”属金,四季中的“秋”也属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连绵的日子里,人们除了容易“秋燥”,有时也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人体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它能够分泌“褪黑素”。这种激素能促进睡眠,但分泌过盛也容易使人抑郁,气温的变化对其分泌会产生间接影响,尤其是在冷热交替的换季时节。

 

    病因分析:身体不适——源于冷热交替

    今夏高温天气持续长,人一直处于相对亢奋状态,易出现脾气暴躁、容易发火等“情绪中暑”状况。入秋后,随着天气渐渐凉快,人也从过激情绪中调整过来,这时就容易因身体能量消耗过多,而出现疲软、困乏等状况,气温的骤然下降,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均受到抑制,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使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还会出现心慌、多梦、失眠等一系列症状。有人曾作过研究,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体内一些有益激素、酶和乙酰胆碱会增加分泌,使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就会使这些有益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功能失调,而引发胃痉挛、高血压、冠心病等。

 

     预防“悲秋”情绪——“秋日不晴人自晴”

     预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情志调节,保持乐观情绪,切莫“秋日晴时泪不晴”地自寻烦恼。所以,化解恶劣情绪可从五方面着手。

    ★多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振奋精神、调节情绪。

    ★多晒太阳

    阳光可改善人忧悒的心情。

    ★常吃香蕉

    香蕉含有一种能帮助人脑产生羟胺类物质,可使人安宁、快乐。

    ★多听音乐

    轻柔和缓的音乐可促进大脑产生更多的内啡肽,以镇静安神。

    ★早餐必须吃

    尽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补充蛋白质与钙质的摄取量,以增强耐力与意志力,经常不吃早餐的人,不但无精打采而且意志力也较薄弱。

 

    另外,对一些有明显情绪障碍或忧悒失眠患者,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的调节是非常有帮助的。疏通气机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原则。实证以“疏肝理气”为主,虚证以“益气养血扶正”为主。通过调节使体内气血阴阳平和,“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在中医情志调节中精神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变化,可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