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可的啪啪视频:张云逸大将之孙追忆忆爷爷 俭朴大将被当浇花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7:29:45

 张云逸大将之孙追忆忆爷爷 俭朴大将被当浇花工

2009-07-27 08:30:29  来源:大河网  【进入论坛】  已有跟帖0条
张云逸大将之孙张晓强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位大将中,张云逸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年龄最长,授衔时已经63岁,比毛泽东大1岁有余;干部级别最高,是国家三级干部,有些元帅都没到这个级别;工资级别最高,是唯一拿着“元帅级别”工资的大将,甚至比有些元帅工资都高;资历最老,参加过孙中山的同盟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已是国民革命军少将参谋长…… 

大将后人正研究消毒液

网上流传:张云逸大将之孙张晓强先生,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记者看到一篇题为《剑胆琴心:百战将军大德至爱——专访张云逸之子张远之》的文章,文章中有这样的文字:

张云逸大将之后简介:张远之——原国家核工业部四局副局长(张云逸大将长子);张光东——少将,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张云逸次子);张晓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云逸大将之孙,原国家核工业部四局副局长张远之的儿子)。

2009年盛夏,在河南人民会堂休息室,记者与张晓强先生面对面坐在了一起。

“先说说自己,再说说爷爷?”记者问。

“我正做些环保方面的事儿。现在不是‘甲流’很厉害吗?我做了个‘甲流’消毒液。”张晓强说,“兵团、部队、研究所、团中央、老区促进会等,我干过的地方不少。1969年下乡,初中毕业;1977年高考,上的是电视大学。底子不行,技术上有欠缺,搞个消毒液倒是没问题,高精尖的东西,弄不了。”

张云逸大将之孙张晓强,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显然不是一个人。

这个问题,记者没有当面询问张晓强。问其他将军后代,他们皆云:没听说这个张晓强当过这么大的官呀!

大将从不娇惯孩子

张晓强回忆说:“爷爷是国家三级干部,论级别与工资,有的元帅都没他高。但生活上,他很普通,平日穿普普通通的便装,一脸慈祥的笑容,不知道的人总把他当成浇花的老工人。每次到农村,他总是叮嘱随行人员:乡亲们请咱们喝茶,咱们就用他们的粗瓷碗喝,别拿出自己的水杯!”

张云逸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光东1946年出生时,张云逸已逾知天命之年。就是对这样的心肝宝贝,张云逸也从不娇惯。

张光东从青岛转学回到北京,为上哪所学校,家里还发生过一次争执。有一天,老战友张鼎丞来了,一见光东就说:“送他到八一小学吧!”当时,八一小学是高干子弟就读的重点学校,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张云逸听了,微笑着摇摇头说:“不必了,就让他去北池子小学吧,还是就近入学好。”就这样,张光东上了一所普通小学,跟平民百姓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

另外,张云逸大将叮嘱儿子:“不论填什么表格,也不管在什么场合,你都不要透露自己是张云逸的儿子。你知道清朝的八旗子弟吗?咱们可不能做那种人!”

从北池子小学毕业,填写报考初中登记表,光东征询爸爸怎么填,张云逸说:“只填上你妈妈的名字吧,以后在学校,也不要说爸爸是谁。”

张光东考入北京四中,被分到英语班。当时中苏友好,大家都想学俄语。光东回到家,说:“爸爸,我不想学英语,找人把我调到俄语班去好吗?”爸爸听了严肃地说:“不要利用爸爸的权力,好男儿要自己闯天下!”

“老成持重”的“同志长兄”

“爷爷家里很穷,参加革命很不容易。1908年,通过同乡介绍,爷爷考入广州陆军小学,并在次年加入同盟会。”张晓强说,“从海南到广州,爷爷一路上夹着草鞋,不舍得穿。到了广州,这才穿上草鞋。”

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名字起得倒颇富诗意。张云逸,原名运镒,又名胜之。而云逸,则是后来由运镒演绎而来的。

张云逸1892年8月10日出生于海南文昌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08年考入广州陆军小学,次年加入同盟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七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毛泽东称张云逸“老成持重,威望颇高”,“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问爷爷:邓小平在红七军转移时,是不是开了小差?爷爷说:不能这样讲,当时他是到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不能说开小差。”张晓强说,“无论在什么时候,爷爷对自己熟悉的人,始终都坚守自己的基本评价。”

1969年年初,林彪为整倒徐海东大将,不让他出席党的“九大”。经毛主席紧急提议,徐海东还是出席了开幕式,并当选为中央委员。有一天,张云逸将军刚坐下来吃饭,就有人闯进家里,要他交代徐海东在新四军与他共事时反毛主席的罪行。张云逸开始一声不吭,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将筷子一拍,站起来吼道:“你们懂个屁!”

陈毅元帅与张云逸大将一直在新四军做搭档,他称张云逸是“同志长兄”,“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首席记者于茂世文张鸿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