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构建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通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2:40:56

 

问题提出:中国古代有“鸡兔同笼”算法和“盈不足术”,“盈不足术”在国外又称“双假借法”,它们都讲授一类问题的固定解法。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提倡发散思维、一题多解和算法多样化,但缺乏多题一解的“统一思想”。事实上,著名的科学家都是学术的集大成者,如爱因斯坦、高斯等,他们都善于做统一理论。本课题在全国率先提出将“统一思想”渗透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中,是一种创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教学实践意义。

内容提要:小学数学教师善于“一题多解”和“就题论题”,不熟悉课程改革提倡的“建模思想”和“多题一解”。立足于提高师生的解题能力,借鉴中国古代的“盈不足术”和“鸡兔同笼”问题,运用函数思想,构建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通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通解

正文:尽管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题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数量关系一般都可以用一次函数f(x)=kx+b表示,而且是f(0)=b,f(n)=kn+b,f(n+1)=k(n+1)+b。因此[f(x)-f(0)]÷[f(n+1)+f(n)=kx+b-b]÷[k(n+1)+b-(kn+b)=kx)÷k=x

上式为我们构建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通解”提供了算理依据。

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可以这样去解:先将要求数假设为0,与实际结果比较构造一个数量差;然后再探寻要求数每增加1,上述数量差的变化规律;最后看要求数需要增加到多少,才能使这个数量差缩减为0

这种“设值比较构造差,渐次调整缩减差”的思维方法实现了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通解”。它的解题结构是“先始于零,再止于零”,体现了“形式”的和谐美;它的解题思想是“先打破平衡,再重建平衡”,蕴含着“发展”的辩证法。

方法运用

1 48筐梨和42筐苹果共重1428千克,已知每筐梨比每筐苹果少4千克。每筐梨和每筐苹果各重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假设每筐梨的重量为0,那么每筐苹果重4千克。而48筐梨和42筐苹果共重4×42=168(千克),比实际少1428-168=1260(千克)。

每筐梨的重量增加1千克,则每筐苹果的重量也增加1千克,那么48筐梨和42筐苹果共增加48+42=90(千克)。即上述数量差缩减90千克。

每筐梨的重量要增加到多少千克,才能使“1260千克”这个差缩减为0呢?1260÷90=14(千克)。即每筐梨重14千克,而每筐苹果则重14+4=18(千克)。

综合算式:(1428-4×42)÷(48+42)=14(千克)  (梨)

          14+4=18(千克)   (苹果)

例2 一个筑路队原计划20天修完一条路,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45米,结果15天就完成了任务。原计划每天修多少米?

分析与解:假设原计划每天修的长度为0,那么实际每天修45米。而实际修的总长度比原计划修的总长度多45×15=675(米)。 (两者实际应相等)

原计划每天修的长度每增加1米,则实际每天修的长度也增加1米,那么原计划修的总长度增加20米,实际修的总长度增加15米,上述数量差缩减20-15=5(米)。

原计划每天修的长度要增加到多少米,才能使“675米”这个差缩减为0呢?675÷5=135(米),即原计划每天修135米。

综合算式:45×15÷(20-15)=135(米)

例3 鸡比兔多3只,兔脚比鸡脚朵6只。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与解:假设兔的只数为0,那么鸡有3只,而兔脚比鸡脚少2×3=6(只)。实际上,兔脚比鸡脚多26只,两者相差6+26=32(只)。

兔的只数每增加1只,则鸡的只数也增加1只,而兔脚增加4只,鸡脚增加2只,上述数量差缩减4-2=2(只)。

兔的只数要增加到多少只,才能使“32只”这个差缩减为0呢?32÷2=16(只),即兔有16只,而鸡则有16+3=19(只)。

综合算式:(2×3+26)÷(4-2)=16(只)(兔)

          16+3=19(只)

例4 两堆煤,甲堆重量是乙堆的3倍,如果甲堆运来22吨,乙堆运2吨,那么甲堆重量是乙堆的5倍。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

分析与解:假设乙堆原来的重量为0,则甲堆原来的重量也是0,甲堆运来22吨,乙堆运来2吨后,甲堆重量不是乙堆的5倍,而是比乙堆的5倍多22-2×5=12(吨)。

乙堆原来的重量每增加1吨,则甲堆的重量增加3吨。而运来后,甲堆增加3吨,乙堆的5倍增加5吨,上述数量差缩减5-3=2(吨)。

乙堆原来的重量要增加到多少吨,才能使“12吨”这个差缩减为0呢?12÷2=6(吨),即乙堆原来有6吨,而甲堆原来则有6×3=18(吨)。

综合算式:(22-2×5)÷(5-3)=6(吨)  (乙堆)

          6×3=18(吨)  (甲堆)

例5 今年,爷爷90岁,孙子21岁,孙女19岁。多少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孙子孙女年龄和的3倍?

分析与解:假设向前退的年数为0,但今年爷爷的年龄不是孙子孙女年龄和的3倍,而是比孙子孙女年龄和的3倍少(21+19)×3-90=30(岁)。

每向前退1年,爷爷的年龄减少1岁,孙子孙女的年龄和减少2岁,那么爷爷的年龄与孙子孙女年龄和的3倍之差减少2×3-1=5(岁),即上述数量差将缩减5岁。

向前退多少年,才能使“30岁”这个差缩减为0呢?30÷5=6(年),即6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孙子孙女年龄和的3倍。

综合算式:【(21+19)×3-90】÷(2×3-1)=6(年)

例6 学校买来篮球和足球共21个,篮球借出1/3,足球借出1个后,剩下的两种球个数相等。两种球各有多少个?

分析与解:假设篮球的个数为0,那么足球有21个,借出后,足球比篮球多剩下21-1=20(个)。

篮球的个数每增加1个,足球的个数则减少1个,借出后,篮球多剩下1-1/3=2/3(个),而足球少剩下1个,上述数量差将缩减2/3+1=5/3(个)。

篮球的个数要增加到多少个,才能使“20个”这个差缩减为0呢?20÷(5/3)=12(个),即篮球有12个,而足球则有21-12=9(个)。

综合算式:(21-1)÷(1-1/3+1)=12(个 )(篮球)

          21-12=9(个) (足球)

例7 商店以每支10.9元的价格购进一批钢笔,售价为每支14元,当卖出这批钢笔的4/5时,不仅收回了全部成本,而且已获利150元。这批钢笔一共有多少支?
分析与解:假设这批钢笔的支数为0,那么卖出4/5时,收回全部成本,比实际少获利150元。

这批钢笔的支数每增加1支,则可以多获利14×(4/5)-10.9=0.3(元)。

这批钢笔的支数要增加到多少支,才能使“150元”这个差缩减为0呢?150÷0.3=500(支),即这批钢笔一共有500支。

综合算式:150÷[14×(4/5)-10.9]=500(支)

例8 建南小学六年级共有学生84人,其中男生人数的5/8和女生人数的3/4共有58人。六年级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假设男生的人数为0,那么女生有84人,而男生人数的5/8和女生人数的3/4共有84×(3/4)=63(人),比实际多63-58=5(人)。

男生人数每增加1人,女生人数则减少1人。而男生人数的5/8和女生人数的3/4就减少3/4-5/8=1/8(人)。即上述数量差将缩减1/8人。

男生人数要增加到多少人,才能使“5人”这个差缩减为0呢?5÷1/8=40(人)。即男生有40人,而女生则有84-40=44(人)。

综合算式:[84×(3/4)-58]÷(3/4-5/8)=40(人)(男生)

          84-40=44(人)

值得说明的是,以上例题皆有其它解题思路,虽然上述方法也并非是每道题的最简解法,但却是它们的“通解”。

还有许多应用题可以这样来解,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请读者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函数思想,掌握“通解”的方法,去解答更多更难的小学数学应用题吧!

练习题:

1、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22元,而12张桌子比18把椅子贵204元。一把椅子多少元?

2、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100个,实际每天加工120个,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原计划多少天完成?

3、鸡兔共有100只,而鸡脚比兔脚多80只。兔有多少只?

4、师生二人,今年老师是学生年龄的5倍,6年后,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3倍。今年学生多少岁?

5、今年,爸爸44岁,儿子12岁。多少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

6、一艘轮船往返于两码头之间,去时顺流每小时行42千米,返时逆流每小时行30千米,往返一共用18小时。两码头相距多少千米?

7、两堆煤,甲堆重量是乙堆的4/5,甲堆用去4吨,乙堆用去6吨,剩下的重量,甲堆是乙堆的5/6。乙堆剩下多少吨?

8、姐妹俩共养羊100只,而姐姐养的7/10比妹妹养的7/8多7只。妹妹养羊多少只?

参考答案;

1、(22×12-204)÷(18-12)=10(元)

2、120×5÷(120-100)=30(天)

3、(2×100-80)÷(2+4)=20(只)

4、(6×3-6)÷(5-3)=6(岁)

5、(44-12×3)÷(3-1)=4(年)

6、18÷(1/42+1/30)=315(千米)

7、[6×(4/5)-4]÷(5/6-4/5)=24(吨)

8、[100×(7/10)-7]÷(7/10+7/8)=40(只)

    创新点:立足于提高师生的解题能力,运用课程改革提倡的“建模思想”,提出与“一题多解”完全不同的探究思路——“多题一解”,努力构建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通解”模式。

实践效果及推广价值:经过培训学习,渗透建模思想和函数思想,能很快地提高小学师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此研究成果,为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重要的内容和方法。

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

课题研究开始时间:2002

早期研究成果

1、例谈盈不足术(1998年《小学教学研究》第7期)

2、双假借构造盈亏解应用题(1998年《中小学数学》第7-8期)

3、用函数思想探求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的规律(2002年《中小学数学》小学版第6期)

后期研究成果

1、编制数字题解的口诀(2006年《中小学数学》小学版第1-2期)

2、破解奇数阶幻方(2007年《中小学数学》小学版第1-2期)

3、后延减前伸 差数除以N——例谈整数裂项(2007年《中小学数学》小学版第4期)

4、类比“两物假设置换”构建“三物假设置换”( 2009年《中小学数学》小学版第6期)

5、诸量交错牛吃草 多策凸显静制动(2010年《中小学数学》小学版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