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有什么好玩的:台北故宮典藏精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9:26:27
[灌水]台北故宮典藏精選
文章提交者:山雨来 加帖在猫眼鉴宝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台北故宫:http://www.npm.gov.tw/zh-tw/home.htm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目录
典藏精選      1--2
御用笔筒(转自华声论坛)  2
宋代书画册页之美   2--3
宋代書画    3--10
明清琺瑯工藝  11
1. 唐人宮樂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軸 絹本 設色畫 縱:48.7公分 橫:69.5公分
圖描寫後宮嬪妃十人,圍坐於一張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則負責吹樂助興。所持用的樂器,自右而左,分別為篳篥、琵琶、古箏與笙。旁立的二名侍女中,還有一人輕敲牙板,為她們打著節拍。從每個人臉上陶醉的表情來推想,席間的樂聲理應十分優美,因為連蜷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驚擾到!
這件作品並沒有畫家的款印,原本的籤題標為「元人宮樂圖」。仔細觀察畫中人物的髮式,有的髮髻梳向一側,是為「墜馬髻」,有的把髮髻向兩邊梳開,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則頭戴「花冠」,凡此,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裝束。另外,繃竹蓆的長方案、腰子狀的月牙几子、飲酒用的羽觴,還有琵琶橫持,並以手持撥子的方式來彈奏等,亦在在與晚唐的時尚相侔。所以,現在畫名已改定成「唐人宮樂圖」。(撰稿/劉芳如)
2.層巖叢樹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軸 絹本 水墨畫 縱:144.1公分 橫:55.4公分
巨然(西元10世紀後半葉),南唐鍾陵人,開元寺的和尚。南唐被宋滅亡(西元975年)後,巨然隨李後主降宋,而遷至汴梁。擅畫山水,畫法學自董源。繼承其師之披麻皴(如麻布纖維散開來一般的筆觸表現)而自創山巒陰鬱層疊情景之畫格,被稱贊為造化之神。
此幅畫山徑曲折縈迴,穿過樹林深入山中。除林麓間、峰巒上有俗稱「卵石」或「礬頭」之群石之外,山石多以披麻皴法細膩描繪,筆筆沉著而帶潤澤之意。山間由下到上配以蒼鬱的樹林,巧妙地表現出深山沈潛的景觀。如董其昌「巨然真跡神品」題識所示,堪稱巨然畫中絕佳珍品。
3.江行初雪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絹本 設色畫 縱:25.9公分 橫:376.5公分
「江行初雪圖」是一幅山水人物並重的作品,展開畫幅,首先卷首呈現一行南唐後主李煜蒼古的題字:「江行初雪畫院學生趙幹狀。」由這十一個字標明了這幅的畫題與作者。
趙幹,江蘇江寧人,從小生長在江南,故所畫山水多作江南景物,尤其長於布景,「江行初雪」這幅是卷畫江邊漁人作活的情景。江天寒雪紛飛,漁家之艱辛,描述殆盡。岸上旅客攢行長林雪堤,人驢面目各具苦寒難行之色。通幅淡墨漬染絹地,再灑白粉為雪。寒林枯木皆中鋒圓筆,遒勁有如屈鐵。樹幹以乾筆皴染,大似後人皴山,自具陰陽向背。所畫蘆花,以赭墨裹粉,一筆點成,極富創意。小丘及坡腳,亦以淡墨成塊塗抹而無皴紋,皆與後人異趣。由幅上所鈐印章,可知此卷歷經宋元明清各朝內府及私人收藏,是件流傳有緒的精品。(撰稿/胡賽蘭)
4.谿山行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軸 絹本 淺設色畫 縱:206.3公分 橫:103.3 公分
范寬(活動於十世紀),陜西華原(今耀縣)人,經常來往京師與洛陽一帶。個性寬厚,舉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長山水畫,初學五代山東畫家李成,後來覺悟說:「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於是隱居華山,留心觀察山林間,煙雲變滅,風雨晴晦,各種變化難狀之景,當時人盛讚他:「善與山傳神」。此圖是傳世唯一的名蹟。
巍峨的高山頂立,山頭灌木叢生,結成密林,狀若覃菌,兩側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樹林中有樓觀微露,小丘與岩石間一群馱隊正匆匆趕路。細如弦絲的瀑布直洩而下,溪聲在山谷間迴蕩,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岩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畫幅右角樹陰有「范寬」二字款。(撰稿/胡賽蘭)
5.早春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軸 絹本 淺設色畫 縱:158.3公分 橫:108.1公分
郭熙(活動於西元十一世紀),河南溫縣人,神宗時為宮廷畫師,早先曾經為京師幾個重要的宮殿與寺廟繪製大型的屏風畫或壁畫,深受皇帝賞識,後來升遷為翰林圖畫院最高職位的「待詔」,製作了許多大型山水畫。他擅長巨障長松,煙雲變滅之景,山石用「卷雲皴」,樹木作「蟹爪」狀,創為一派。
此圖作於神宗熙寧五年(1072),是存世最著名之作。畫上自題「早春」,顧名思義,畫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甦醒,草木發枝,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軸線上,近景大石與高大的松樹,銜接中景「S」形的山石,隔著雲霧,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臨深淵,溪澗從谷間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偉的殿堂樓閣,懸崖上有草亭,背後襯以遠山。左側平坡委迤,遂覺有千里之遙。筆墨清潤,構圖綜合高遠、深遠、平遠法,呈現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撰稿/何傳馨)
6.山鷓棘雀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軸 絹本 設色畫 縱:97公分 橫:53.6公分
黃居寀(西元933-993年以後),為四川成都人。字伯鸞,五代花鳥名家黃筌之子,繼承其父雙鉤填彩的風格。黃筌父子之畫且成為宋初圖畫院比較畫藝優劣的標準。
此幅中景物有動有靜,配合得宜。像山鷓跳到石上,伸頸欲飲溪水的神態,就十分生動。另麻雀或飛、或鳴、或俯視下方,是動的一面;而細竹、鳳尾蕨和近景兩叢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現出無風時意態舒展的姿態,則都予人從容不迫和寧靜的感覺。下方的大石上,山鷓的身體從喙尖到尾端,幾乎橫貫整個畫幅。背景則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荊棘、蕨竹,布滿了整個畫面。畫的重心在於畫幅的中間位置,形成近於北宋山水畫中軸線的構圖方式。而具有圖案意味的佈局,有著裝飾的效果,顯示作者有意呈現唐代花鳥畫古拙而華美的遺意。(撰稿/譚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