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芒4评测:诸葛亮是冒牌军事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09:03

诸葛亮是冒牌军事家

信力建

    在《大奸臣诸葛亮的忽悠》一文中,我提出从诸葛亮一生行状而言,他不应该是忠臣。这个观点引起了博友一片哗然。大家所以如此反应,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家是在用《三国演义》的眼光看待诸葛亮。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显然是一个被夸虚构大甚至扭曲颠倒了的诸葛亮——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以此来看诸葛亮,与他的真实面目相较,可谓南辕北辙,相去甚远。我们不妨再来看看被许多网友所津津乐道的诸葛亮军事方面的造诣如何吧。

首先来看看他的谋略。诸葛亮的军事谋略主要体现在他的《隆中对》一文中。其中说到“天下有变,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个策颠倒了主次之分,导致后来的整个兵力部署的失误和军事的被动。应以荆州为根本,而不是侧重蜀国秦川。秦川是个易守难攻之地,以少量部队守之即可,而将兵力重点放在'沃野千里",上通宛洛,下控江吴的战略要地荆州上,诸葛舍本逐次,导致荆州兵力不足,才有了关羽襄樊之战后的大意失荆州。如果将兵力重点步在荆州,则荆州不会丢失,关羽也不至于腹背受敌败走麦城。

北宋兵法学者苏洵《权书·项籍》一文,谈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战略上的重大失误:“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且彼未尝见大险也,彼以为剑门者,可以不亡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安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帛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认为诸葛亮把战略重点放在益州(今四川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难以进取天下,是战略上的失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不是一个高明的战略家。它较同时代郭嘉进言曹操的十胜论相差甚远。对于诸葛亮战略上的失误,当时的人就已经有所认识。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说,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北宋时期的兵法博士何去非也指出,“孔明有立功之志,而无成功之量;有合众之仁,而无用众之智。”这些都是非常中肯的评价。

今人毛泽东也曾指出评:“其(指诸葛亮)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再看实践。诸葛亮年轻时,根本没有什么军事阅历。诸葛亮第一次上阵,是在刘备攻打四川的时候,兵困葭萌,庞统战死,没有办法,才召“(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演义中大幅渲染“隆中对”后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其实在正史中,根本一笔都没有记载。诸葛亮出山以后的第一份功劳,其实是过江东,说孙权,联合抗曹。赤壁之战以后,“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其间的借东风、伏华容、收四郡本来就子虚乌有,而且直到这个时候,诸葛亮也主要负责内政和外交工作,根本没有上过一线去打仗。
  四川平定后,“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诸葛)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仍然是文职人员。所以才会有法正与黄忠取汉中,诸葛亮则呆在成都。在关键的夷陵之战中,我们看不到诸葛亮的作用,只有他那句事后之语“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就是白帝托孤时,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并不认同。 刘备临终时,他心目中比诸葛亮更加重要的臣子,如关羽、张飞、庞统、法正、黄权等,死的死,走的走,他才“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但并非让诸葛亮负责军事,而是以从未进入过权利中心的政治新秀李严列为两名托孤重臣之一,并且命其“统内外军事”。实际上让诸葛亮负责民政,而让李严负责军事。说诸葛亮“用兵如神”,起码在刘备生前是看不到的——刘备几乎没让诸葛亮带兵。

诸葛亮真正指挥军队作战是在刘备死后。“建兴元年,封(诸葛)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诸葛)亮。”他抛开刘备既定负责军事的李严,先后六次进行北伐。结果如何?北伐非但没有取得寸土,反而弄得蜀国疲惫不已,他自己也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病死于军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让人怜惜的同时,也证实了他军事生涯的失败是不可改变了。说诸葛亮是大军事家——完全没有成功的例证,怎么证明他军事能力强?

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我们除了看他的军事谋略和军事实践外,还要看他的用人——所谓“路线确定了,干部是关键”是也。而诸葛亮在这方面也乏善可陈。

这首先表现在他不善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诸葛亮一生极不善培养人才, 以至于刘备在世时手下强将如云,贤臣辈出,充分体现刘备的领导能力。而到了诸葛亮时期,众星寥落,孤月独明。他的一生只培养了一个学生姜维,而姜维虽尽得武侯真传,但在后来治国统军的具体实践中,也被证明:“不过如此”.诸葛亮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直接导致了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尴尬局面。 

其次,在识人用人上,诸葛亮也出现了不该有的败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失街亭的马谡. 马谡(190-228),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初从刘备取益州,官至越嶲太守。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深得诸葛亮器重,而刘备临终对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亮不以为然,以谡为参军。蜀汉建兴六年(228年),亮出军祁山,不理众人反对,以谡为先锋。谡违反亮之法度,结果在街亭为魏将张颌所败,士卒离散。亮进退无据,引军还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亮下谡于狱中,按律处死。亮为之流涕。当时。作为军中主帅的诸葛亮深知街亭地理位置的重要,如此关键的战略要地,诸葛亮必当在部属中反复斟酌,亲自点名,派智勇双全,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并可独档一面的优秀将领把守,可他却稀哩糊涂的派马谡去守街亭,马谡虽自幼熟读兵书,但仅是一军中参谋,从来没有单独带兵打仗的经验,马谡的才能,刘备在白帝城中时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诸葛亮不知己,不识人,又不善用人,所以,失败是必然的,街亭之失,马谡之死,罪在诸葛亮,而不在无知的马谡.    
  总之,诸葛亮是军事才能难称高明——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的评价“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不失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