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真谛的意思:笔迹学(graphology)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35:30
笔迹学(graphology)2009-09-25 20:34

笔迹学(graphology)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近年来,笔迹学在欧美各国发展迅速,已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由于各种原囚,我国的笔迹研究还处于萌芽状态。虽然历代先哲、书法家、文学家对笔迹与心理的潜在关系早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如“心手相通”、“书如其人”等。但这些认识大都停留在直觉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的笔迹学理论。汉字在千百年书写活动的实践中,铸入了中华民族高度的智慧、精神和性格,寓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比其他文字更具特色。汉字为西方笔迹学界所注目,已成为各国笔迹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世界经济、文化向21世纪同步迈进的今天,加强对笔迹学理论的研究,建立我国内笔迹学理论体系,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着重探讨笔迹特征形成的生理、心理因素。

一、笔迹特征的含义  

笔迹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笔迹,研究书写者的生迎、心理状态,以及他的个性特征。

笔迹( handwriting)是人类运用肢体书写在一定物体上的一系列文字符号。分析笔迹,主要是分析笔迹的特征。西方笔迹学家总结出笔迹同书写者的个性和心态有关的特征符号有300多种,如压力、速度、大小、方向、布局、形式、连续性、动势、自由符号等。汉字则是表意的非拼音文字,它由直线型的多笔画构成,有很强的图形性,其结构、章法及笔画形式丰富多变,使得笔画特征更为复杂、多样。概括地说,笔迹特征是笔迹的篇章布局、字形、字势、笔画走势等方面的表现,如篇章布局中的左右留边、字形方向、字间距、行间距、连笔及清晰工整性等方面的表现;字形中的字体大小、长宽比例、结构的散连性、丰满瘦弱等方面的特征;字势的前倾后倾、内聚、外散、柔软、刚劲、僵硬、弹性、锋利,以及曲线式、棱角式等特征;笔画中的点、横、竖、撇、捺、提等的轻重、曲直、徐缓、伸缩、升降、左右、前后等的特征表现。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反映了不同的人在心理、生理上的差异。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笔迹特征的不同组合规律,便可窥见映射在笔迹上的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和潜意识行为动机。
二、笔迹形成的生理基础
 

(一)人类大脑是笔迹形成的物质基础

笔迹是人类书写活动的结果,书写是大脑的反射活动,大脑是笔迹形成的物质基础。从书写的生理机制来看,它是大脑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即:书写的产生是客观世界的各种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受器,并由相应的传入神经传到中枢——大脑,经大脑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综合分析过程,才得以发出指令,然后再由相应的传出神经将指令传至效应器——手,才使书写动作得以进行。可见,书写活动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手)”这5个部分组成的弧状结构过程。

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依赖于视、听感受器和各级神经元的正常功能的发挥,尤为重要的是对其中枢——大脑的依赖。可见,书写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大脑极其复杂的各个机能系统间的协调活动,其中任一环节的功能障碍,都会使书写的进行受到影响。

1.书写对运动中枢的依赖性

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一带和大脑内侧的旁中央小叶前部,这一区域不仅是躯体骨骼肌运动的最高中枢,也是人体感觉的最高中枢。运动区对骨骼肌的支配是左右交叉的,即大脑左半球运动中枢支配躯体右侧肌肉的随意运动。在运动区皮质中,手指所占的区域几乎比整个下肢区域都大,手的运动依赖于运动中枢发出的指令和电化学传导。书写的进行,牵动了手指、手掌、手腕、小臂、肩胛和后背等30多个大小关节和50多条肌肉的运动。当皮质运动中枢受损时,对侧躯体就会发生运动障碍。即假如左脑运动中枢受伤后,右侧肢体就会丧失运动能力,右手就不能进行书写了。

2.书写对语言中枢的依赖性

书写活动的进行和个体语言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作为书写材料的文字,它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只有依附于语言才能存在,成为语言的重要辅助材料。书写活动的3种类型:听写、抄写、自发写字,无不依赖于语言中枢。

听写从知觉别人的言语流及解码开始,通过分析,把所感知的言语表述压缩为某个言语图式,再转化为可理解的一般思想,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听写才能进行。抄写也一样,从个体接受以视觉方式呈现的语言刺激开始,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记忆、分析、综合、编码、译码到形——音——义的转换来完成,它的进行以书面语的理解为基础。自发写字就是个体以书面的形式表述言语,它始于表述的动机和一般的思想,并使用语言把想表述的观念转换成话语,并使之与相应的文字符号联系起来,进行书写。

可见,人的言语活动包括了说、听、看、写几方面。言语皮质区各个部位不同程度的损伤,必然对言语活动和书写活动造成影响。例如:视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后,病人出现书写困难——失写症(agraphia);感觉性言语中枢损伤后,患者能听到别人讲话的声音,但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含义(即言语理解障碍),这时患者的听写能力同时受损;言语视觉中枢受损后,患者没有视觉障碍,其他语言功能也正常,但看不懂书面语,即以往习得的辨别文字符号的能力丧失,患者的抄写、听写及自发写字能力也随之丧失。

除了上述的区域外,大脑联络皮层、皮下结构,特别是基底神经节和丘脑底部等都与言语、书写功能有关。如果许多次级感觉皮层受损,病人会出现“皮层失语症”(transcorticalaphasia)。这时病人可以复述别人的话,却不能理解其含义,也不能自发地用正确语言表述自己的意思,即病人丧失自发写字的能力。

综上所述,书写作为大脑的反射活动,同时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能运动,它的实现依赖于各个机能系统的协同活动。

(二)生物遗传因素对笔迹形成的影响

如前所述,书写是以大脑为中枢,以各级神经元、感受器、效应器之间的电生化传导为通路组成的反射弧。因此,笔迹的形成必然受到书写者的脑、神经细胞的构置特点和神经冲动的电生化传递特点的制约,而这些因素通常是由生物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对笔迹的影响

每一个个体从上一代那里获得包含在DNA(脱氧核糖核酸)中的遗传信息,并根据遗传信息形成肉体,遗传信息决定了大脑皮层细胞配置和细胞层结构的个体差异。前苏联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大脑皮层细胞配置特点及细胞层结构特点,影响着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

书写活动与整个神经中枢有关,尤其与大脑的关系最为密切,它是脑神经、肌肉等器官协同操作的结果。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影响着书写活动的特点,并通过这一结果——笔迹形成的特征反映出来。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对书写活动的制约,也可以从气质类型与笔迹特征之间的关系中反映出来(如后文所述)。

2.内分泌腺机能对笔迹的影响

内分泌腺包括许多腺体,如脑下垂体、甲状腺、副甲状腺、胸腺、副肾上腺、性腺等,腺体分泌的激素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神经信息传递的电生化机制,从而对书写的进行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甲亢病人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病人基础代谢率增高,血量增加,血流加快,病人的性情暴躁易怒,情绪反应强烈等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这时,病人书写的字迹字体明显增大,梭角增多,落力加重,锋利的笔划也相对增多。可见,内分泌腺的机能对笔迹的形成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3.身体外表对笔迹的影响

个人往往把自己的体格、容貌、身体的姿态特征与其他人相比,总希望自己比别人更好。对自己体态的评价,或来自周围的各种评价,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这些影响也会从笔迹特征里反映出来。如由于社会传统背景的影响,女性的体态特征在她的整个生活历程中所占的地位较为重要,容貌秀美的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赞誉较多,自我评价较高,所遇的奉承与礼遇也多,故尔她们的笔迹里通常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笔划较为单纯。而长相平庸或自觉体态不如他人的女性,往往会引起对自身的自卑体验。由于这种感受从儿童早期就有,自卑感的补偿形式经过不断重复,潜移默化,构成了牢固化的个性特征。反映在笔迹上,积极的补偿的结果是:字体秀丽,错落有致;而消极感受的结果是:字体复杂,笔划曲折、纷繁。

可见,身体外表对个性形成有影响,并间接地对笔迹特征的形成产生作用。

三、笔迹形成的心理因素

书写活动和人的其他任何活动一样,同时伴随着心理现象。如:人在处理以视觉、听觉方式呈现的言语符号时,用眼睛看,耳朵听,这就产生了感觉和知觉;学习文字和书写又需要记忆、分析和思考;若要感知清晰或记忆,思考必须高度集中。同时,人在书写时总伴有一定的态度,如欣喜、悲哀、冷漠、愤怒等,这就是情绪;书写的进行又要有下决心和克服困难内部过程,这就是意志。

伴随着书写而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现象: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情绪、意志、个性以及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在内的个性心理特征,对笔迹的形成无不产生重要影响。那么,产生这种影响的根源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也即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它既受外界事物的制约,又受个体的全部经验及其全部个性心理特征的制约,并且通过他的活动而实现。书法史上常论的“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即说明了书写风格与特定的社会因素的关系。

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笔迹形成的制约关系也极为重要。个体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经常的、稳定的特征,如能力、气质和性格,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言行举止,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决定了个体书写的笔迹各不相同的独特风格。比如周恩来聪敏过人,机智灵活,风风雨雨的斗争岁月造就了他勇敢、镇定、坚韧不拔、精力充沛、处事慎重、谦和、文雅而大方的极富魅力的个性。所有这些个性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书写的笔迹特征:浑厚苍润,奔放而向左扩展。

个性心理因素对笔迹的影响,也可以从气质类型与笔迹特征的联系里得到映证。如:

胆汁质   神经活动类型:强而不平衡;

主要特征表现:精力旺盛,顽强有力,情感体验强烈而迅速,智力活动灵敏,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笔迹特征:字体大,行距大,运笔迅速,笔力重,梭角多,结构外散,行向起伏。

多血质   神经活动类型:强,平衡,灵活;

主要特征表现:活泼好动,思维灵活,反应迅速,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笔迹特征:字体较大,字形华丽,运笔迅速,流畅,连笔多,结构松散,字势右倾。

粘液质   神经活动类型:强,平衡,不灵活;

主要特征表现:性情平和,稳重,沉着,冷静,踏实,刻板;

笔迹特征:字体工整,运笔凝重,笔划清晰,结体紧凑,内收,行向较稳。

抑郁质   神经活动类型:弱型;

主要特征表现:敏锐,稳重,体验持久,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为缓慢;

笔迹特征:篇章布局清晰,规范,字体偏小,运笔细腻、缓慢,字势内紧。

情感过程对笔迹形成的影响也很大。个体的笔迹由于情境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也由于情感的作用,使我们能够对个体的笔迹特征中所呈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来陇去脉,把握得更加准确。

总之,影响笔迹形成的诸多因素决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联系,相互牵制,共同对笔迹的形成产生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玉祥:《个性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沈政等:《生理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朱曼殊等:《心理语言学》,华东师范大学1990年第一版。

[5]胡文耕:《信息,脑与意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6]肖晓等:《笔迹与性格》,学林出版社1990年版。

[7]南山等:《签名艺术》,中国书籍出版社1989年版。

[8]杨春时:《艺术符号与解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9](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光等译:《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